采购物流运作范文

2024-09-13

采购物流运作范文(精选9篇)

采购物流运作 第1篇

1 采购物流运作成本的特性

尽管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巨大的降低成本空间,但时至今日,很多采购部门很难对其物流运作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在不影响采购目标的前提下降低物流运作成本。这显然与物流成本本身的特性有关。

(1)精确核算难。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物流运作成本项目,物流成本包含在其它费用中,难于对物流运作成本进行全面、准确地核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购或委托物流成本,如向专业运输、仓储或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的运费、保管费及管理费,都比较容易核算。而对内部所发生的物流成本则很难核算。

(2)可比性差。由于没有行业公认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因此,各采购部门只能根据各自对物流运作成本范围的理解来核算,从而使采购部门间物流运作成本水平缺乏可比性,这就为物流运作成本控制与管理带来不小的困难。物流运作成本核算范围、标准不同,从而导致无法真实比较各采购部门物流成本。

(3)“二律背反”现象多。物流运作成本各项目之间存在着许多“二律背反”的现象。如包装成本的降低,可能导致运输、装卸成本的上升;运输成本的下降,可能引起仓储或保管成本的上升等。这使得传统的目标管理中目标分解等做法不佳,而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控制物流运作成本。

(4)综合性强。物流运作是一个系统,包括运输、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多个职能环节,因而物流运作成本是一个综合、系统的数据信息,采购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对其产生影响。

2 影响采购物流运作成本的因素

2.1 竞争性因素

采购部门所处的市场环境充满了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优质的客户服务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而高效的物流运作是提高客户服务的重要途径。如果采购部门能及时可靠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这都依赖于物流运作的合理化。而客户的服务水平又直接决定物流成本的高低,因此,物流运作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1)响应能力。采购部门快速的响应能力能降低客户的库存,从而降低客户的库存成本,提高采购的客户服务水平,进而提高采购的竞争力。

(2)库存水平。存货的成本提高,可以减少缺货成本,即缺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成反比。库存水平过低,会导致缺货成本增加;但库存水平过高,虽然会降低缺货成本,但是存货成本会显著增加。因此,合理的库存应保持在使总成本最小的水平上。

(3)运输。采用快捷的运输方式,虽然会增加运输成本,却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少库存成本,提高采购的快速反应能力。

2.2 产品因素

产品因素也会影响采购物流运作成本。影响物流运作成本的产品因素有:

(1)产品价值。产品价值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物流运作成本的大小。随着产品价值的增加,每一物流运作活动的成本都会增加,运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物移动的风险。一般来讲,产品价值越大,对其所需使用的运输工具要求越高,仓储和库存成本也随着产品的价值的增加而增加。高价值意味着存货中高成本,以及包装成本的增加。

(2)产品密度。产品密度越大,相同运输单位所装的货物越多,运输成本就越低。同理,仓库中一定空间领域存放的货物也越多,库存成本就会降低。

(3)易损性。物品的易损性对物流运作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易损的产品对物流运作各环节,如:运输、包装、仓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了物流运作成本的提高。

3 降低采购物流运作成本的对策

降低采购物流运作成本不仅涉及物理系统的优化、物流技术的改进和物流效率的提高,也涉及采购组织结构的改革、采购战略的选择和采购管理尤其是物流管理方式的革新,因此,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不仅是短期的、局部的战术问题,而且也是长期的、全局的战略问题。这要求我们从宽广的视角来探求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有效途径。

3.1 从供应链的视角来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在经济全球化和合作竞争的时代,从一个部门的范围来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是十分有限的,而应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比如传统的采购管理强调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而降低商品进价,却往往导致仓储费用的提高,供应风险增大。但是,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来看,强调与供应商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使采购风险大大降低,实现准时供应与零库存,使得仓储费用及其它成本的下降可能大大超过进价的降低。

3.2 优化物流服务,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会增加物流运作成本。例如:多频度、小批量配送会增加运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降低缺货率会增加仓储成本。显然,我们不能通过降低物流服务水平来降低物流成本,但却可以通过对物流服务的优化,在不降低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优化物流服务,首先要明确顾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项目和水平。为此,必须与顾客进行全方位、频繁地沟通,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问题,模拟顾客的行为。其次要消除过度服务。这是因为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必然带来物流运作成本的上升,而顾客的满意度并没有有效提高。此外,还要实现物流服务的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物流服务的规模化、网络化可以使用户就地就近、随时地得到物流服务,而通过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则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3.3 构建高效物流体系,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采购物流运作的目的是按照顾客的需要及时、准确、安全且尽可能低成本地将产品或服务送到顾客指定的场所。但是,要实现物流运作的目的,必须建立包括订货、补货、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在内的物流系统。这个物流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物流网点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不断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必须经常对物流系统进行检查、评价与改善。物流系统必须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交通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造,这样才能保证物流活动更有效率,物流运作成本更低。

3.4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采购物流运作管理过程需要一个可以支持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指令下达神经中枢系统,即物流运作管理信息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例如,采购的各物流运作环节,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及时、准确的信息流通与信息共享,既可以减少空载、空驶、重复装卸搬运,也可以加快各物流功能或物流阶段的有效衔接。因此实现物流运作的信息化是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有效途径。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好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不仅要搜集包括订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信息,还要搜集供应链企业的外部信息。此外,还要求包括订货、服务、交易、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少物流运作成本。

摘要:有效控制采购物流运作成本对提高采购经济效益与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为使物流运作成本极小化,须对物流运作成本的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在分析采购物流运作成本特性基础上,揭示影响采购物流运作成本的因素,并提出了降低物流采购物流运作成本的对策。

关键词:采购物流运作,成本,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自勤.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政府采购的电子商务运作 第2篇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扩大的政府采购规模,但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也难免会生出一些问题。例如传统的政府采购存在程序不规范,采购成本,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信息交付时效性不强,发布效果不佳,采购周期长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于电子商务具有高效率、透明化和低成本三个优势,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推进电子商务的进程。因此政府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应采用电子商务,因为它具有许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政府采购应用电子商务后可以减少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真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电子商务在政府采购应用的基本流程如下:

1、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网的供应商进行审核,确定合格者名单,并将其基础资料存入供应商数据库。

2、各政府采购单位通过网络上报采购计划,政府采购中心审查核实后,确定采购项目并在网上发布采购公告。

3、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网,输人密码进入网上采购专栏,按询价单要求的技术参数和截止时间填写、提交投标书。供应商可以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多次报价,采购中心以供应商最后的报价确定为最终报价。

4、到规定的截止时间,网站将停止接受报价,并自动将已接受的报价资料按规定程序处理、排序,根据价格加时间的原则确定中标供应商,即报价最低者中标,出现多个相同最低报价时报价最早者中标。结果产生后在规定时间在网上公布。

5、中标的供应商按中标条件与政府采购部门和采购单位通过EDI技术订立电子合同,数字签名后生效。

6、中标供应商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货物的配送,政府采购部门现场监督验收后,由用户签署采购项目验收报告单。

7、政府采购部门根据验收报告单通过网上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向供应商划拨款项。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给传统的政府采购手段带来一次彻底的改革,政府采购中的电子商务应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更是作为重点之一出现在近几年的政府采购工作要点之中。

电子商务

朱春明

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本运作模式 第3篇

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

供应商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管理内容与管理流程, 供应商管理的策略以及管理水平的评价, 在这些内容中, 目前的研究较多的局限在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探讨上, 现分述如下:

管理内容与管理流程:由于这一领域涉及到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 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能分配、采购物资的实际情况, 目前, 从理论上综合研究较少。

管理策略:从传统的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出发, 建立不同程度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研究已经较多, 包括市场结构的采购战略及关键客户的采购战略, 多渠道供货的采购策略, 研发与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策略, 合理进货时间和进货数量以求得企业和供应商最佳效益的相关研究, 这些研究实际上属于交易过程中的内容。对供应商管理策略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所需的物资类别之间差异甚大, 各类物资的供应商差异很大, 良好的采购管理策略应该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做出的。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 它涉及到确定评价因素、确定评价标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选择后的动态管理四项内容。评价与选择方法有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 作业成本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欧氏范评价方法, 多目标现行规划评价方法等。这些评价方法中的作业成本方法虽然能够起到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作用, 对于如何与供应商进行共同改进流程、进一步开发供应商资源等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但是它具有需要数据较多, 对企业管理的基础要求较高的特点。其它的评价方法, 对于基础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因而实用性受到一定局限。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这些方法都可以考虑采用, 多目标现行规划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与生产直接相连的物料采购, 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采购, 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构造采购管理系统

采购是经济主体为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 通过支付一定代价的方式向供应商换取商品或劳务的经济行为, 目的是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收获。就企业功能而言, 采购是指企业以各种不同的途径, 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过程。

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或销售计划, 在确保适当品质的条件下, 从适当的供应厂商, 于适当的时期, 以适当的价格, 购入必需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采购是企业全部商务活动的起点, 这一环节对企业整体商务活动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企业的成本之源、质量之源和效率之源, 将来也必将成为企业的创新之源。就管理功能而言, 采购管理是研究在采购物资或服务的过程中, 统筹兼顾事前规划、事中执行和事后控制, 以达到维持正常的产销活动、降低成本的目的的各种管理活动。

传统的采购仍然是以价格作为主要业绩指标的一项评判职能。价格对组织的盈利确实重要, 但是如果以此作为追求目标就有可能偏离组织的战略目标。长期以来, 人们对采购沿用的一个经典解释是“在合适的时候, 以合适的质量、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价格、从合适的供应商获得正确的产品和服务等”。这个解释显然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在新环境下, 采购的观念必须上升到战略的角度, 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结合, 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重新审视采购。

导入供应链管理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和下游企业, 从而形成的网链结构。美国的史迪文斯则认为:通过增殖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 它开始于供应的原点, 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有以下四个本质特点: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全新的库存观, 以最终客户为中心。

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寻找上游供应商等来降低采购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 还能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提升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准。

统一组织集中采购管理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业务。

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 降低单位采购成本, 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目前虽有企业建立集中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管理, 以期减少采购物品的差异性, 提高采购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但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因采购量和种类较少而进行集中采购, 随着企业的集团化发展, 在采购上就出现分公司各自为政的现象,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购优势的发挥。因此, 坚持集中采购方式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之一。

集中采购可以采取集中招标采购、询价采购、谈判采购等方式。在集中采购过程中, “三公”原则是前提, 具体实施是关键。“三公”原则即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如公开招标, 就是根据不同的采购内容和采购要求、将标的、质量要求, 竞标事项等制定成规范的标书, 将标书在报刊、电视、Internet等媒体上公布于众, 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公平性是指凡是经过注册的合法经营者, 不分国营、集体和个体, 也不论外商独资或合资, 更不分本地或外地, 一视同仁, 使供应商凭借实力、在相同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公正性是指采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既定的标准或管理办法规范操作, 从而保证整个采购过程公正有效。

与分散采购相比, 集中采购有利于获得采购规模效益, 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有益于稳定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得到供应商在技术开发、货款结算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集中采购责任重大, 采购公开招标、集体决策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有利于采购决策中专业化分工和专业技能的发挥,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集中采购有利于所购物料的标准化。

物流运作论文 第4篇

摘要:本文在中铁快运概况的了解基础上,构建了SWOT分析的模型,对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各战略要素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比较,并借鉴大量国外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经验,提出中铁快运发展主要战略。

关键词:SWOT分析战略管理

引言

传统铁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是铁路货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铁快运利用枢纽内及口岸有条件的铁路货运站,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协调,为企业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和综合物流服务;利用铁路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在拓展现代物流服务过程中,中铁快运注重战略管理,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铁路物流业能主动适应外部经贸环境和运输物流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实现铁路货运的可持续发展。

1.公司简介

1.1基本情况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快运”)是铁道部直属大型国有专业运输企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注册资金26.93亿元。公司在全国设有18个分公司、8个子公司,在全国683个城市(含县、区)设有2004个营业机构,门到门配送服务网络覆盖896个城市(含县、区)。

中铁快运承担全国铁路行李包裹运输工作,通过铁路客车行李车、快运货物专列、汽车等运输方式和遍及全国的经营网络,为客户提供全国铁路行李包裹运输服务,全国1000个主要城市门到门快运服务以及包装、仓储、配送等全程物流服务。公司拥有全国铁路行包运输资源,负责全国铁路行李车和行邮、行包快运专列经营管理。公司配属有铁路客车行李车2184辆、铁路快运专用货车4464辆,配属公路运输及城市配送汽车2474辆,各类拖车、牵引车、叉车合计1.16万辆,在616.5对铁路旅客列车上挂有行李车,在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间每日定点开行8列特快行邮专列、2列快速行邮专列和32列行包快运专列,日运送行李包裹约170万件,全年运量1330万吨。

1.2核心业务

公司确定包裹快递、快捷货运、合约物流、国际货代四项核心业务(包括:全国铁路行李包裹运输服务;全国1000个主要城市门到门快运服务;全国主要城市间快运货物专列;包装,仓储,配送等全程物流服务),建立了集运到时间、1服务标准和产品价格为一体的梯次产品,推出次日达时限快递、包裹快递、行李及包裹运输等快递主打产品,为客户提供准确、明晰、承诺运到时限的中铁快运系列组合产品服务。

1.3经营理念

中铁快运公司追求的是“一流的服务+合理的收费=100%的满意”。始终追求客户的满意。中铁快运公司秉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以服务客户为己任,追求安全、高效、及时、认真的服务宗旨,并探索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效、合理的上海中铁快运公司运作程序,让客户省心、放心。中铁快运公司提出了“先快运,后付款,不满意可拒付”的服务准则,吸引了数万家庭和几百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中铁快运公司业务也从市内扩展到省内外,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2.优劣势分析

2.1优势

近年来,尤其是形成了新的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在原有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下,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现代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整套业务模式,在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仓储管理、信息服务、经营基础等方面取得了极大地优势。

2.1.1供应链管理

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为中铁快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中铁快运具备专业的供应链设计和策划能力,具有完善的实体运作网络、丰富的物流资源、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强大的投资能力,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为客户量身定制并全面实施从物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增值服务等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一体化整体服务,帮助客户把自己的供应链打造成为一条高效、低成本的价值链。

2.1.2物流运输

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中铁快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在物流运输方面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服务领域、项目和功能,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铁路货运服务,公路货运服务,航空货运服务,海运服务。

2.1.3仓储管理

在仓储管理方面,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现已建成布局合理、硬件设施一流的仓储服务网络。在为客户提供标准的仓储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配送、流通加工、货物数据分析、完善包装等各项增值服务。

2.1.4信息服务

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中铁快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物流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实时的物流信息;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加工使客户从信

息中获取多的增值服务。

2.1.5经营基础

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技术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为中铁快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的职工队伍;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持续均衡运输,为中铁快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最重要的经营基础。

2.2劣势分析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

然而,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专业化程度偏低,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较低,未能为客户企业带来满意的物流服务,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有铁路运输的基础上成立的公司,它可以完全接手原有的“硬件”设备,但它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其“软件”环境,尤其是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物流人才供给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原铁路运输行业的职工,队伍庞大,人员分散,教育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运营好如此庞大的一个股份公司,不但需要管理层的高水平、高能力,还需要全体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是投资太高,建设周期长。单线铁路每公里造价为100~300万元之间,复线造价在400~500万元之间,一条干线要建设5~10年,而且,占地太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将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四是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原有的铁路运输具有家大业大,粗放经营的特点,究其原因是由于职责不清,管理水平较低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在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职责不清的问题基本解决,但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的问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的。

五是服务意识差,店大欺客。铁路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它不仅存在于看的见的地方,更重要的问题是存在于看不见的人们的意识里。另外,服务项目也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铁路运输目前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的服务,供应链的两头都很难做到“到门”,而多数是“到站”。

3.现有经营战略

3.1外包战略

中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在全国573个城市开办了发送办理业务,发展速

度很快,就门到门服务配送城市已经达到890个,配送网络已经覆盖全国70%以上的县市。每年还在增长需要千辆配送车,成本和压力巨大,服务质量难以控制,管理难以到位,为了降低成本,将部分货物进行外包配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2大客户营销战略

大客户占公司总体客户数量比例不高,但却为企业创造了绝大部分的收入。为核心的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突破单一的模式,实施大客户营销战略,确立“做深,做透,做出模式”的大客户营销指导思想,建立了以区域经济为核心的大客户营销战略,成立了大客户营销中心,建立营销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3.3客户关系管理

中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营销战略上进行大胆创新,注重了客户关系管理,根据客户物流服务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包括:客户识别;区分客户;专门化对待客户;客户互动;客户服务。

3.4结网物流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中铁立足于发挥铁路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网络,优化产品体系,打造完整服务链条,在服务模式、产品模式、和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综合运输和区域集散方式延伸铁路运输辐射范围,弥补铁路运输的不足。

4未来战略方向

中铁快运要尽早明确自身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建立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品牌标志;根据市场环境与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并及时调整战略定位,积极谋求长远发展。从公司的整体战略上,把整合供应链和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来策划和实施,并把这一战略思想以及围绕这一战略而形成的规章制度、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切实有效的落到实处,落实到公司每一员工的服务行为上。

4.1转换企业物流经营机制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业,必须要加快转换铁路经营机制、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开展货运延伸服务、加快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是实施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要在不断提高铁路货运 “站到站”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强运输系统与物流企业的紧密协作,延伸货物运输服务链,培育和增强铁路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加快构建 “门到门”运输的物流服务体系,以实现铁路货运向全程物流的转变。由于管理手段、措施等原因,使得铁路运输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效率是物流管理中核心要素,要提高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要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4.2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建设

4.2.1明确组织体系和职能定位

铁道部要发挥监管督导作用,在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中主要负责监管督导等工作;铁路局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切实承担起货运延伸服务的市场开发、营

销策划、客户服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考核激励等责任,明确铁路局运输部门是货运延伸服务的业务主管部门,明确运输站段是组织完成货运延伸服务任务的生产单位,明确铁路局物流企业是货运延伸服务的经营主体,明确铁路局非运输企业投资机构是铁路局物流企业的出资人代表。信守承诺,量力而行,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效应。可通过为大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打造并扩大中铁快运的品牌知名度。并通过物流项目的推广,打造中铁快运的服务链条,改变坐商观念,提高整体服务和运营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整合供应链,切实提高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水平,以货物的实际流动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调整组织结果为手段,以达到提高供应链绩效为目的,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4.2.2规范经营方式和作业流程

要全面分析掌握物流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要依法签订物流服务合同,诚信提供优质服务;要实施货运业务和延伸服务分票收费;要抓紧建设和运用好铁路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铁路局物流企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推进企业重组,大力拓展市场,加快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尽快培养形成一批网络化、链条化、规模化、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协调好公路、国内航空运输网络与铁路行李车、行邮专列、行包专列运输网络的关系。同时要对各种运力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合理调整运输资源的网络布局,强化调动指挥功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2.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各局要把有关单位的工作业绩、相关岗位的履职情况、涉及领域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考核,明确计划任务,实施关联考核,规范经济关系。

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提高服务质量奠定基础通过有目的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公司员工的现代科学知识水平,先进技术的使用能力;规范和培训员工的服务行为。

树立客户至上意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对物流运输服务的需求差异是很大的,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客户的不同产品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全面发展。

4.3重视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因此,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必须要结合国内外物流企业管理经验,加强现代化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拓宽信息通道,建立精确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分享信息,可以实现最佳生产计划,降低库存要求,并更好地协调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产品移动,直至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成本降低。

结论

物流工程与国际物流运作 第5篇

关键词:物流工程,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物流国际化

物流是企业运作的基石,与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企业的重要经营资源。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全球商界和工业界的巨子门纷纷制定新颖的物流攻略以提高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成品的销售范围日益分散,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拥有一个更为有效快速的物流配送体系。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在重大的整合时期,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物流形式和组织纷纷兴起。

一、物流工程与国际物流的发展

物流工程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因其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地理特征。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信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等。

二、国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物流工程所涉及的系统包括运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商品检验子系统、商品包装子系统、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三、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

国际贸易和经营的竞争要求国际物流系统的物流费用要低,顾客服务水平要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十分重要。

1.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概念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收发货节点是指进、出口国内外的各层仓库,如制造厂仓库、中间商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点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国际贸易商品就是通过这些仓库的收入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克服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系统的顺利运行。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节点间的运输,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运航线。这些网络连线是库存货物的移动(运输)轨迹的物化形式;每一对节点有许多连线以表示不同的运输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节点表示存货流动暂时停滞,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移动(收或发);信息流动网的连线通常包括国内外的邮件,或某些电子媒介(如电话、电传、电报以及目前的电子数据交换等),其信息网络的节点则是各种物流信息汇集及处理之点,如员工处理国际订货单据、编制大量出口单证或准备提单或电脑对最新库存量的记录;物流网与信息网并非独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或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决定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前提下,国际商品由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数量就确定下来了。即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流程)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和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都一一确定出来了。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有利于扩大我国国际贸易,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

2. 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其次,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国内外物流畅通,少出现或不出现在某一层仓库储存过多、过长的不均衡状态。最后,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国际贸易,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

3. 国际物流合理化建议

我国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更加合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好的物流总体目标。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增加物流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它包括进货在途(如进货、到货的待验和待进等)、销售在途(如销售待运、进出口口岸待运)、结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等),以便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的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在出口时,有条件的要尽量采用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的物流策略。

对于现代物流业,很多专家认为它将给货物的合理化程序管理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标签技术使得每个货物个体都像是随身携带了一个电子托付合同,有关货物的众多关键数据都已被输入在内。当货物被装卸时,像货物的出产地、数量、运送日期、储存条件等详细信息都能在不打开外包装的情况下得到监控,进行“无障碍阅读”,并马上被转移到数据库中记录。跨国公司正在由各国子公司独立经营的阶段,向围绕公司总部战略,协同经营一体化发展,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型企业要进入世界企业100强或500强的行列,必须极大地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支持能力。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都面临着巨大商机和严峻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开展和加强国际物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5-130.

油田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第6篇

物流运作模式构建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服务于多样化市场的探讨、分析, 在所有的物流系统中都具有两个普遍的特征:一是物流运作系统被用来管理库存;二是物流系统都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石油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生产流程中各环节专业性较强, 所使用设备及消耗物品量多, 价值大, 投入资金少则几千万, 甚至上亿。在石油行业供应链上, 上游节点是包括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石油储运在内的油田企业, 其产品是原油;而下游节点主要是化工企业, 其产品是能源产品, 如成品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等, 这些产品的销售都是由国家统购统销。因此, 对于油田企业来说, 其物流发展的侧重点应是生产所需和消耗物资的采购及其配送。

如图所示, 基于油田企业物流特点及其环境, 构建的油田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包括8种角色 (提供商、行业分销或集散仓库、生产商、批发商或分销中心、零售商、客户、服务提供商方式和直接发货支持) 和三种物流结构运作模式 (梯队型、直接型和灵活型) 。

其中:

服务提供商:一体化服务提供商, 即第三方物流公司, 它可以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直接发货支持:即网络配送中心, 它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网络监管库存等现代物流技术, 统一调度和协调物资配送工作, 对物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并处理。配送中心“配送”的不是商品而是信息, 它是现代供应链的核心。

梯队型结构:它是从物料的采购开始流向最终目的地。其作业流程为:提供商——行业分销或集散仓库——生产商——分销中心——零售商——客户。这种结构通常是在对总成本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仓库来实现库存产品的多样化, 并且通过大量合并集运的运作方式取得规模效益。一般应用于接受来自于不同供应商的大量发货, 然后对货物进行分拣、存放、配送。

直接型结构:在梯队型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直接发货支持”将所需物资从一个或几个库存集中地点直接运往客户所在地。它通常使用优质的运输方式并辅以信息技术来快速处理客户订单, 从而实现高绩效的发货运作。最常见的有:直接从工厂到客户的运输、直接从商店发货、通过其他采购渠道诸如根据产品目录邮购和电子采购等不同形式直接将产品发给客户等。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并且省去许多中间处理环节, 从经济上比较合理合算。

灵活型结构:它是将以上两种类型结构及交叉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服务融合在一起, 形成具有很大灵活性的物流服务体系。当企业或物资供应部门面对着许多完全不同的客户需求时, 通常情况下, 这种结构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 这种物流运作模式还能够提供以下的增值服务:实时库存可见性和产品可获得性, 包括生产能力;通过程序包的跟踪能力实时获取订单精确状态的可见性;实时在线支付核定;在销售全过程中提供方便、快捷的客户服务和支持;小型包裹装运和托运;单一批次的整体装运;提供便宜可靠的不同送货方式;便捷的退货流程和支付退货;向贸易合作伙伴提供流程和信息同步化技术, 运用供应链网络创造全新服务。

物流运作模式的实施

在物流的发展步骤上, 要借鉴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 结合油田实际, 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首先,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物资配送中心 (即直接发货支持) , 统一调度和协调油田物资采购、配送工作。物资配送中心作为物流运作模式的实施主体, 包括配送总部、配送分部两部分。鉴于油田生产建设生产区域点多面广的特点, 可以按区域就近原则划分几个配送分部, 服从配送中心的统一调度指挥, 以控制配送流程、质量和客户关系;获取服务和流程的高度柔性;获取更低的成本和可能的最低运作成本。其次, 物资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资流通的全局出发, 根据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水平, 在油田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阶段上, 借鉴国际物流配送的先进经验, 并与油田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重点选择有条件的储运和批发企业, 有计划、分步骤地发展有油田特色的物流配送中心及其网络体系。

建设社会化物流体系, 挖掘第三利润源。油田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结构及行业限制、地域分割的影响, 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 造成物流的发展不平衡, 以油田内部为对象的专业化配送发展较快, 而面向社会的区域性配送发展比较滞后, 这就造成了油田配送资源的闲置与重复配置的矛盾突出。因此, 油田物流应该逐渐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配套、综合性物流中心与专业性配送中心相结合、以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的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网络体系, 这样, 一方面使物流管理结构“扁平化”, 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也减少物流投资风险。

在配送的业务流程和发展上,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如下几种:

集成配送集成配送是在一个现有的大型分销中心内, 建立电子配送能力。“分销中心”, 即指定较大的仓库作为那些库存有限产品的较小仓库的后备资源。例如, 对于配件, 可以有选择性地将一些部件存放在指定的区域仓库中, 而将其他全副系列的配件库存在中央仓库中, 当客户需求配件但无库存时, 可通过配送中心支持, 货物就从其他仓库调拨发出, 以满足客户需求。实施这一配送方案需要对与库存存储相关的成本和风险进行仔细地分析, 以此来确定每个仓库存储哪些物料。

直达配送对于生产所需危险品物资, 如雷管、炸药、油品等化工品, 由生产厂家直接配送至所需生产施工基地。

零库存配送对于一些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所需的原材料, 不设库存, 由配送中心根据需要及时配送。

联合配送即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 共同对某一生产或建设项目实施配送。

即时配送对部分时间、批量、品种随意性较大的用材, 实施即时配送上门。

租赁配送对一些市场需求大的非消耗用材, 如钢模板、钢支架等实行租赁配送。

外包配送即第三方外包配送模式。对于配送流程中要求专业性 (物流人员及设备) 较强、自建物流投资大的物资配送, 可委托一体化服务提供商, 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中外合资配送随着油田企业占有国外勘探市场的份额逐年扩大, 尝试中外合资物资配送方式, 减少油田国外市场物流中间环节和送达时间, 这样首先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 降低物流投资风险, 同时, 可以作为探索物资配送国际化的一条途径, 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 促进国内市场物资配送的发展。

采购物流运作 第7篇

组织模型

组织视图模型描述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的组织对象、组织对象之间的联系及与其它视图模型间的关系。它从组织的角度对智慧物流进行描述, 主要描述企业的组织形式、权限、职责、组织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伙伴企业组织参与情况。组织是为企业实现过程服务的, 组织结构合理是实现物流协同管理敏捷、柔性、优化的保证。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组织对象包括物流服务提供商, 第四方物流平台运营商, 客户、管理咨询公司、金融及其他增值服务提供商、政府、IT技术服务商等。在组织视图模型中, 物流服务供应商是各类物流服务的提供商, 根据客户的物流需求, 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物流服务, 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加入和退出第四方物流平台。

第四方物流平台运营商是智慧物流运作的核心, 由它管理和运营的第四方物流平台通过数据与应用集成及个性化的控制, 为管理者、客户、物流服务供应商、等提供一个唯一的企业接入点, 通过该接入点, 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实现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上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最佳物流方案的制定, 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功能模型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的功能视图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服务, 客户服务, 资源管理, 交易过程管理, 协同管理, 决策分析, 政务管理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信息服务主要提供信息的发布、查询等功能, 主要包括政策法规、行业资讯、供求信息、物流信息等公共信息服务;客户服务主要是对注册用户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查询、咨询等服务、包括商业实体注册, 服务信息查询, 物流方案咨询, 相关技术支持, 会员增值服务等;资源管理主要对物流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运输资源和各类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包括运输资源管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I T技术服务商、增值服务提供商、智能配送中心、协同物流等;交易过程管理主要实现物流企业用户在网上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 包括订单管理、3PL优化选择、物流跟踪、合同管理、金融服务、智能配送等功能;协同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协调第四方物流中的物流作业或者成员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使联盟各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合作,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资源模型

资源视图描述智慧物流运行模式的资源分类、资源构成、资源结构、资源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其它视图之间的联系。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资源视图从物流服务与需求信息发布、物流服务交易流程控制、物流集成方案的制订到物流执行过程查询等物流经营全过程考虑, 对物流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资源进行建模, 辅助各成员企业对资源供应链的控制与组织, 也为物流的经营管理提供资源应用状况、以及仿真提供基础数据。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的资源包括第四方物流平台、可视化物流过程管理网络、智能化配送中心、数据分析应用中心、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与外部资源等方面。其中, 第四方物流平台是智慧物流的基础资源, 主要为智慧物流运营过程中的物流服务与需求信息发布、物流集成方案的制订及物流执行过程查询等提供资源服务, 主要包括货物资源、运输资源、订单资源、仓储资源、设备资源以及4PL平台所需的信息资源库;可视化物流过程管理网络是为物流服务交易流程和控制提供资源服务, 主要是应用GPS、RFID、传感等技术, 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车辆定位、运输物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管理;智能化配送中心是为物流的执行过程提供资源服务, 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ITS) 以及传感、RFID、声、光、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 建立的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可完成配载计划、运输路线和车辆调度的决策, 通过智能配送, 可有效地对车源、货源进行重组, 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定额能力, 减少空载率和不满载时间, 降低物流企业的销售成本, 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数据分析应用中心为智慧物流提供决策资源, 是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化重要特征。它将采集的信息经过复杂的深加工, 再反馈到系统的各个部分, 做出协调、优化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 数据分析应用中心还可完成微观物流信息预测和宏观物流统计分析, 通过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 为宏观物流行业管理和决策服务, 提升物流预测与决策的准确性, 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 也可为用户在预测、规划、方案评估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技术资源主要为智慧物流提供技术方面的资源服务, 主要包括移动网格定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物流运营技术、智能终端、云计算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人力资源的资源结构主要包括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人才, 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可以分布在各成员企业中, 也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企业的人才;最后, 智慧物流运行模式资源视图中还包括一些外部资源, 它主要是为智慧物流提供增值业务服务的组织或系统, 包括电信、海关、银行、ITS、政府、行业协会等, 通过政策强制、授权、合作、联盟、共享等方式与智慧物流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信息模型

信息视图建模是从信息关系的角度对智慧物流运作模式中涉及到的信息实体、信息结构、信息处理及信息协同等进行描述, 由于组织视图确定了各成员企业的协作关系, 从而在某些程度上己经确定了信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传递关系。信息视图模型不仅需要描述信息实体的数据结构特征, 为数据库设计提供设计方案, 还需要描述和解决信息传递和和信息共享的问题, 为智慧物流中各成员间的信息交换接口的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的信息实体包括政策法规信息、供求信息、行业动态和资讯信息、物流信息、物流企业综合信息、订单信息、库存信息、运输信息、货物跟踪信息、金融服务信息、预测信息等。由于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中涉及到的信息实体较多, 其信息结构也较为复杂, 因此, 要解决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问题, 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建模和描述, 同时, 在定义信息实体的属性项中应定义若干个为信息共享和集成的属性项, 通过这些联结属性, 解决信息的传递和共享问题。

过程模型

过程视图建模主要体现为如何根据过程目标和系统约束条件, 将系统内的活动组织为适当的经营过程, 它利用项目、任务、过程和活动对象, 从事务的角度对智慧物流的运行进行建模, 一个经营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一组对象间的一系列协同的请求/服务操作, 因此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建模。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是以物流服务与需求信息发布、物流服务交易流程控制、物流执行过程查询、物流集成方案的制订等经营过程的管理、控制、优化来实现快速响应市场机遇和顾客需求的。因此,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要有一个优化可行的运行和控制机制, 才能使整个系统的运行信息畅通、便于管理和控制, 以吸纳物流资源加入系统, 以及系统与外界资源的有机集成。

《中外物流运作案例集(Ⅲ)》 第8篇

共收集有80余个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案例,全书按行业分为十二个篇章:即电商行业、汽车制造行业、家电电子行业、烟草行业、医药行业、食品行业、服装行业、零售业、图书出版业、日化行业、第三方快递物流业。

本书可供广大物流从业人员、物流科研人员、物流系统分析人员和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人员、物流院校教学人员,尤其是物流行业管理人士和实际操作者,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经验,了解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状况。其文字深入浅出,分析透彻,图文并茂,既是一本实用性强的学习资料,更可以作为案头常备工具书。

港口物流的运作模式研究 第9篇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 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 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 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 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 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1]。

据中港网消息, 依据官方对2013年港口生产的内部预测, 2013年, 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完成73.8亿吨, 同比增长约8%, 全年各月份货物吞吐量增速呈现平稳态势;2013年,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完成1.92亿标箱, 增长速度保持在8.5%左右[2]。因此曾有很多人研究过港口物流的运作模式。吴峰 (2006) 在论文中先是介绍了港口物流的发展阶段, 并通过举例具体介绍四种模式, 最后提出港口的发展策略, 来说明港口物流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继续开放和高效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王坚 (2008) 在论文中先介绍了港口物流的概念、功能、特点, 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将国内外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进行对比, 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步伐;汪长江 (2012) 在论文分别举例分析了港口物流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 并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通过这些分析得到的启示;闰贵壮 (2012) 在论文中先是介绍了四大运作模式, 从中选择出适合丹东港的模式, 接着写丹东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他们主要是通过四大港口的介绍来阐述四种运作模式, 再提出发展策略。本文分析了港口物流的四种常规运作模式,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型的多功能化电子商务港口物流模式, 并以辽宁省港口为例, 研究了中小港口协同竞争的物流运作模式。

2 港口物流的运作模式

2.1 大中型港口的运作模式

2.1.1 地主型港口物流

以纽约港为代表的地主型港口模式, 港口地区码头设施、临港工业以及其它设施的用地等, 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 开辟公共性港口物流装卸, 港口管理局只负责管理和提供配套服务, 自己不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 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 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 参与供应链管理[3]。纽约新泽西港务局负责该港口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港口配套设施完备, 码头、堆场、仓库、装卸设备, 以及各种支持保障系统非常完善, 加之地理位置独特, 是美国与国际市场之间进出口货流的关键门户。

2.1.2 独立型港口物流

以香港港为代表的独立型模式, 企业利用港口的设施、人力和上下游业务关系开展物流业务。这种模式要求港口从单一的装卸运输及仓储等分段服务, 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全程的物流服务转变, 同时应加强港口货代、船代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在组建过程中, 注重建立港与港、口岸与口岸之间的沟通管道, 通常是以港口为联结点, 建立企业、城市、区域、全国性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4]。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晋, 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实行“一条龙”经营和“一体化”服务, 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港口各项资源和设施, 与海关等有关各方联合协作, 为企业提供包括腹地运输、拆装箱、报关、报验、包装、质量控制等“一体化”物流服务。香港港广泛使用的港口交通管理系统 (VTS) , 控制中心包括5个跟踪船舶用的操纵终端, 收集了大约4万艘船舶的情报信息, 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网络化管理。葫芦岛港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 是辽宁省发展港口战略的主要港口。葫芦岛港集团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葫芦岛港总体规划34个生产泊位, 计划年吞吐量1亿吨。经过5年多的建设与发展, 现建成7个生产泊位, 已陆续投入生产运营, 经营业绩连年倍增, 为葫芦岛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3 共同出资型港口物流

共同出资型模式是多方合资经营港口物流中心, 以港口为依托, 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组成物流中心, 甚至可以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 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 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该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 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可以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中心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方式[5]。其典型代表是安特卫普港。安特卫普港作为欧洲第二大港, 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安特卫普港还有现代化的码头设施, 庞大的仓储设备, 以及现代化的EDI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这些都为安特卫普港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国物流链的中心节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6]。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内, 以东北三省为经济腹地, 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营口港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港, 辽东湾经济区的核心港口。锦州港是中国渤海西北部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是辽宁省重点发展的北方区域性枢纽港口。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根部, 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 也是我国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距离最近的港口之一。这四个港口均是辽宁省重要港口, 而且它们都是与多家企业组成物流中心, 来提供一系列的物流服务, 共同为辽宁港口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1.4 联合型港口物流

联合型物流中心注重发展临港工业和与国际班轮公司联盟。港口所在地政府在调整港口产业、产品结构方面提供帮助, 解决港口用地、仓储、疏港道路等方面的困难。国际班轮公司的联盟化及其向物流业方向发展是其经营战略调整的主要方向, 而港口是国际班轮公司转变经营战略的保证。港口与国际班轮公司之间的联盟是基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班轮公司实行的是定线、定港、定班、定时的运输方式, 有利于港口形成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 而且可以拓宽港口投资渠道[3]。其典型代表为新加坡港。新加坡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 把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作为目标。还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 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同时注重技术改造, 通过控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 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港区物流分工明确, 实行集约化, 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 始终坚持把港口发展与腹地工业发展相结合。

2.2 四种模式的综合比较

3 港口物流的新模式

3.1 多功能化电子商务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物流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 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 港口也会有新的变化。将会出现新的模式———多功能化的电子商务模式。首先, 港口物流将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形成一体化物流中心, 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日。多功能化发展会提高港口的服务功能, 推动产销分工专业化, 将过去商品经由运输、仓储、批发到零售点的多层次的流通途径, 简化为由港口集成服务到用户的门到门服务模式, 从而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7]。其次, 港口在物流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建立健全先进、实用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生产调度指挥的可视化, 装卸及仓储作业的自动化;提供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系统, 使买卖双方在公开、公正、公平、诚实而有竞争性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正如现在的快递一样, 客户可以在线追踪货物所处的位置, 计算货物到达时间, 以便合理安排货物的装卸及存储。并且运输方也可同时监测货物的运输过程, 以防出现意外。此外, 还可以将货物与预警系统相联系, 可以随时观察到天气变化及海面的变化等。当出现意外时, 系统可以发出报警信号, 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减少运输过程中意外情况造成的货物损坏。

3.2 中小港口的协同竞争模式———以辽宁省港口为例

目前, 伴随着大型港口的迅速发展, 中小港口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大型港口相比, 中小港口存在许多问题。首先, 基础设施以及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落后, 例如仓库存储量小, 专属运输工具缺乏等, 进而导致管理体制存在疏漏。而港口又是投资较大且回收期长, 因此贸然投入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其次, 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 因此辽宁港口运输的货物主要以重工业产品为主, 缺少多样性, 明显影响港口的效益。最后, 在辽宁地区并不存在像鹿丹特港那样的专业性港口, 目前辽宁全省大小港口总计已达40多个, 但是仍以中小港口为, 因此各港口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协同竞争是指企业在自身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 整合价值创造活动, 以合作的态度处理与竞争者的关系[8]。就目前辽宁港口的现状的来说, 特别适合协同竞争模式。第一, 协同竞争模式不用采取投资这种高风险的办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与其他企业或那些进出口量大的企业进行合作, 通过提供完整的服务或其他方式来让企业进行投资, 这样既可以减少投资的风险性, 同时也可以保证港口有固定的合作伙伴。例如北台钢铁集团与丹东港之间的战略合作, 真正做到了“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9]。第二, 协同竞争模式可以解决由于港口设施不够健全、分类不明确而导致产品缺乏多样性的问题。港口之间可以通过合作进行合理分工, 扩大港口的经营范围, 提高港口效益。例如营口港与大连港之间可以进行合作, 在辽宁地区, 鞍山和本溪钢铁运输量较大, 作为主要枢纽港的大连港拥有较为专业的设施与信息系统, 而营口与鞍山、本溪距离较近, 可以明显节约成本, 如果营口与大连港进行合作, 既可以节约成本, 又能提高运输与服务效率, 同时也可以减少港口之间的竞争, 还能提高港口的整体实力。因此, 中小港口通过协同竞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 增强港口的服务能力。

4 结论

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 国际贸易会越来越频繁, 港口也将呈现新的面貌。但是港口企业要根据港口的实际情况, 不要生搬硬套的采用别人的做法, 而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对于中小港口来说, 可以通过协同竞争模式明显提高港口的综合能力。相信港口物流的发展会让国际贸易走向新的台阶。

摘要: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 近年来其功能不断拓宽, 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中介绍了港口物流的研究背景, 分析了港口物流的四种常规模式, 探讨了新型的多功能化电子商务模式, 并以辽宁港口为例研究了中小港口协同竞争模式。文中体现了港口物流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港口,物流,模式,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坚.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专家论坛.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8, 10:40-48.

[2]中港网.2013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速预测[EB/OL].http://www.zsport.com.cn/news/20130222091154685.html, 2013-02-22.

[3]吴峰.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J].九江学院学报, 2006, 3:47-51.

[4]汪长江.世界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与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 1:218-223.

[5]赵霞.港口物流运作模式研究[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1793a20e52ea551810a6878b.html, 2007-04.

[6]庄倩玮.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J].水路运输文摘, 2005, 12:33-34.

[7]海光国际物流公司.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1e845201013293.html, 2012-05-12.

[8]吕志方.我国中小港口协同竞争发展现代物流模式浅析[J].港口经济.现代物流, 2011, 3:39-41.

[9]王海洋.北钢与丹东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本溪日报[N], 2009-5-27, (1) .

[10]Junyang Li, Xiaomin Zhu.On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sOperation Models for Warehouse&Port Enterprises[C].LISS 2012, 93-98.

上一篇:中医辨证施护下一篇:营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