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2024-09-23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精选11篇)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教改、课改, 最终目标就在于构建高效课堂, 而要构建高效课堂, 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要求。因此, 开发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 处理好班级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十分重要。对此, 笔者有些深切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完成全面细致的调查、收集和记录学生的各种信息

建立翔实的学情档案 (包括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特长爱好等) 。还要不断与学生保持沟通, 注意最新动态, 尽力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总体情况了如指掌。

二、根据多数学生的基本情况, 准确定位班级整体教学的基准、目标和思路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整体基础好, 接受能力强, 学习较为积极主动。对此类班级的定位就应高起点, 对知识能力的目标要适度提高、拓宽加深, 一次到位。对此, 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有过实践。当时, 我担任高二年级6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其中有两个班是重点班。很快我就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普遍基础好, 聪明好学, 对所授知识能迅速记忆理解。于是我在上课时没有拘泥于基本要求, 而是拔高教学目标, 上课带有一些研究性和探索性, 经常让学生自己归类、总结、概括。结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十分高涨。在做题能力训练上也不让他们局限于做对试题。选择题不但要知道正确答案, 还要知道为什么正确。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答案;主观题不允许死记硬背, 要求他们围绕中心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有条有理地作答。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基层比较薄弱, 接受能力差, 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对这些学生的定位起点就要低一些, 对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也要从低到高贯彻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的基本思路, 分阶段完成。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喜欢学这门课程, 还要注意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感觉到能学, 也愿意学好这门课程。等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 再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另外, 还要知道他们怎样记忆、理解、分析、综合、概括, 帮助他们总结历史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做到授人以渔, 引其入门。在实践中要反复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逐渐把死板的知识活学活用, 最终也能触类旁通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利用好学生的个性特点, 并开发为教学资源

如果能对班级里一些特殊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不但能促进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学有专长的学生。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掌握, 要求在专业上有出类拔萃的成功感, 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动力。如果忽视这种需要, 可能导致他们“吃不饱又吃不好”, 对学习逐渐产生松懈等情绪, 最终成为泛泛之辈。这类学生一般应如此处理:课堂上把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三个层次, 最麻烦的让这类学生来回答。一类是有其他一技之长的学生。他们未必擅长历史课学习, 但只要加以变通利用,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所任课的班级有一名学习一般的学生, 但他是学校广播站播音员, 常朗诵。我在讲述红军长征时, 就让他起来为大家朗诵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学生的情绪为之一振。一类是有特殊身份背景的学生。他们虽无所长, 但其独特的身份也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得知乾县文革中群众砸毁了铁佛寺的情况。在讲授“文化大革命”这节课时, “破四旧”毁坏文物情节时, 就让班上家住铁佛寺的学生讲讲情况, 学生兴趣大增。他们感到原来历史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自己身边, 对历史课产生很大的兴趣和热爱。

四、改革、创新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备课时既要备知识, 又要备学生

设计教学方案是, 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节课与哪些学生有关联?不同层次的问题都叫谁来回答?都要进行分析综合点面结合, 力求找到最佳组合方案。上课时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导入、讲解、分析、概括总结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 让学生感到这节课与他们部分人联系十分密切, 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再按照教学任务进行分组, 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 同时注意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教师再适时介入引导、规范, 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作业除收本作业外, 经常留一些家乡名人、名胜探访、家乡历史故事等活作业。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第2篇

一、充分准备,赢得课堂控制权

1.深刻研究教材,做好备课工作。

高中历史课时较少,且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研究教材不够深刻、备课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就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另外,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学习时间不会太多,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复习压力很大,教师应该在备课上多投入精力,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要想深刻研究教材、充分备课,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最新的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认真整理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每个章节的引言和学习要旨,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使章节知识更加系统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把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相关习题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教师要适当考虑那些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学、多问,从而使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只有深刻研究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把将要用到的资料准备好,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而且也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跳过准备工作而直接开始上课,这样很可能会使学生上课时到处找需要用的资料,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进行教学

1.重视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在刚上课时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一个有趣且富有激情的课堂导入。对此,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设备,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导入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学“亚洲觉醒”的相关知识时,考虑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联系,于是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对我国在明清前后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明清之前,我国领先于世界,那是因为我国比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快了发展步伐,走到了世界的领先位置。然而,明清时期我国逐渐走向衰败,和其他一些亚非拉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却快速发展。为了独立和解放,这些国家出现了很多抗争英雄,进而人们逐渐清醒,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著名的“亚洲觉醒”。实践表明,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地救中国。

这样,我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导入了课堂教学内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这样的导入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突兀,反而会让学生更易接受。

2.重视教学过程。

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教师就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要充实有序,环环相扣,形式上要多样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会历史事件。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掌握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关于所学内容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现给大家。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归根结底,这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鉴于此,我们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3.重视教师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所有学生都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对于那些学生一看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不要讲太多;对于那些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着重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在学生进行思考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另外,教师不能重复讲解相同内容,因为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积极进行思考,提倡形成性评价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考试的次数是有限的,而且考试具有延迟性,并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这样就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外,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情况和接受程度,深刻思考和总结,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安排等,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对班级上的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多加观察,不断地鼓励他们,并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第3篇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综合定义的, 并非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效率高, 同时也包含了学生的情感、主观因素等方面。

2. 高效课堂的特点

第一,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高中阶段青少年学生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好奇心强,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高效课堂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 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 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 获得情感体验, 学到相关的学习方法。第二,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高效课堂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互联网、多媒体等辅助设备不断被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来。还有的课堂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络, 历史教师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及方案、大纲等利用网络共享, 方便学生提前对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三, 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效率。高考是所有高中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历史课堂教学都是在为高考服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以及学科能力迁移转化的程度。在课堂上, 历史教师会抓住每一分钟时间,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并力求学生最高效的反馈。

二高效课堂模式容易走入的误区

1. 概念上的误区

现阶段, 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最大误区就在于从概念上将高效课堂仅仅理解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惜时如金, 用经济学关于投入和产出的对应关系, 把教学效率定义为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投入的比率, 即教师投入的时间少且教学效率高。诸如此类的概念误区都只是为教而教, 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缺乏对学生的心智、思维及情感因素的考虑。

2. 对效率评价的单一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课堂效率的评价往往注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几方面。反之, 则视为无效。这种评价标准只重视结果, 而忽视了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情绪。

3. 盲目跟随的误区

现阶段我国高效课堂改革中多数学校都在遵循一些固化的教学思维, 他们往往认为教学效果是可测量的, 一切教学目标都可以落实为教学的外显性结果, 忽视了目标向效果转化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中介性。这样就使得在开展高效课堂改革时盲目追风, 不加辨别地采用“拿来主义”, 将一些名校、模范班级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过来, 而忽视了教师个人的智慧与情感的融入。

三完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

1. 注重引导学生自学, 加强师生间的合作

高中历史是一门集趣味性、概念性、实践性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多数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于历史故事都有着由衷的爱好, 而教师怎样利用这种优势来加以引导, 让学生主动投入情感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 应当是开展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在此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合作关系而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静”指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纲阅读学习内容, 静心思考、独立思考一段时间, 对学习内容产生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动”则是指小组合作学习,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充分讨论, 交流分享自学成果。

2. 做好课堂检测

检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 通过检测, 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历史学科从纵向看, 具有时间的连接性;从横向看, 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因此, 教师可以以一个时间点或历史事件为基点, 让学生画出与此相关的联系图, 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 标注重点事件的标志等, 以此来完善知识体系。

3. 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课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思维量发挥到最大值, 启发学生的深入探究心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设计“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 “奥运牵线到雅典, 民主摇篮荣光现”课前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通过奥运会把学生的目光从中国转向西方雅典, 并提问:除奥运会之外, 雅典还以什么著称?进而使学生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

四结束语

高效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指标完成效率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自主性等方面的提升, 这些指标往往是课堂上难以测量和难以把握的。这样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手段都围绕着学生的积极性来开展, 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摘要:本文是针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高效课堂问题的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文章开头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概念, 而后就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特点、容易走入的误区, 以及完善高效课堂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余明科.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J].华章, 2010 (16)

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第4篇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如何才能在有效的45分钟内,使历史课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深入浅出的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高效课堂的开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高效课堂

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使得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严重的脱离了学生实际,照本宣科、满堂灌之类填鸭式教学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使得教学过程“事倍功半”。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那么兴趣要怎么培养呢?首先要试着摆正心态,清楚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了浅析:

(一)如何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主动进行思考,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之外,还可选择记录教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二)正确的阅读教材

教材,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记忆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记忆要遵循一些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

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四)、如何进行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复习等。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

二、精心安排课堂结构,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一)吃透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再次,深化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这是上好一节高效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严”与“活”的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

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肯定正确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的答案。

“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相关的史料、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2)“疑”与“释”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语言的艺术美。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这是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及熟练把握。

三、合理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如何合理的开展课堂讨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

面。

(一)、精心命题是关键(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3)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第5篇

一、释放学生天性,尊重学生自由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高效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故而,高效课堂必是自由的课堂。

自由,与专制相对。专制的主体是教师,自由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一个特殊参与者,是组织者,组织大家一起求知,探索。组织者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充分听取主体的意见,领会、揣摩从而确定组织的方案。组织的最高境界是融合,最低境界则依然是专制。组织者用自己高妙的组织艺术把大家融合在一起,凝聚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上,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思考,畅所欲言,从而都有所领悟,有所收获。简单地说,自由,是要自己听学生的,学生的思想、思维是不受约束的。

美国著名发明家泰勒认为: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还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所以,自由课堂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和掌握研究方法。自由课堂在解决问题之后或许会“遗留”下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不是自由课堂的失败,恰恰是它的成功。

二、重视学生情感培养

教育家卡斯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他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苏霍姆林斯基说:“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被经验到的感觉,这个感觉会刺激、组织、引导我们的知觉、思考与行动,情感是人的变化之源。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授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情感是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以此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为此,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汇是不应该忽视的。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各种物化的教学情景外,还必须深入领会教材内容蕴涵的情感信息,体验教材所要表达的情感,来感动学生。但要感动学生,需要先感动自己,教师情感入乎其内,教材底蕴才会出乎其外,才能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的内在力量所叩响,师生情感才会发生共鸣,才会“入其境,会其意”。

三、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上倡导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发潜能。而环境则是暗示信息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教学环境与学生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能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搭建起学生张扬个性的桥梁。

同时我认为:有效的历史学习和教学应从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出发,提供学生具有现实意义的材料。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物质载体,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这是它权威的一面,尽管教材一再改革,但和日新月异的生活仍然存在着距离。我们要开放教学内容,为学生采撷张扬个性的源泉,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情绪中走出来,进行理性的思考与争论:对生命的尊重、对和谐发展的思考等,通过思考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思考,把民族情感同人生境界、是非观念深植于心灵。总之,开放的课堂就是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表现自我,畅所欲言,张扬个性,放飞心灵,从开放的课堂走向创新的人生,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教师课堂应有激情

激情,在人们的心目中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正是阳光的这几种特征:光明(真、善、美的力量)、温暖(幸福、快乐的情感)、多彩(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定)、和谐(互相包容、互相映衬所体现的美丽)、生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

所谓激情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应是阳光的课堂。老师要精神饱满,语言充满张力,带动学生产生振奋的激情,主动探求,合作探究。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秉承新的理念,勇于探索和实践,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途径。

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途径 第6篇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制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造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们已经成为制约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 具体说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教学观念

在有些学校,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 导致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 没有将历史教学同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 未能充分保证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从而制约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 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其综合素质

在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方面, 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例如, 很多高中历史教师, 并不是高校历史专业毕业的, 其历史方面的知识也不够全面, 在很多历史知识细节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同时, 很多历史教师的专业教育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同学生的沟通能力差、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落后等。

(三)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 错把高中历史教学当成历史知识的“记忆课”, 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 学生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 忽略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造成高中历史课堂上缺乏创新和活力, 抑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 课前高效备课

为了提高课上高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教师需要在课前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 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进行有效的分析, 提前制定最科学的授课策略。现在的高中生基本都是“90后”, 在心理上正处于青春叛逆期, 并且个性比较强, 常规化的教学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就应当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提前制定课堂互动策略,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使同学在老师面前有种亲切平等并且被重视的感觉。如教师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 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建国大业》进行课程的备课。如此一来,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会很快就被激发出来, 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相对容易了。

(二) 课堂上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组织与管理

为了切实解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高中历史授课效率和高中生的历史素质, 教师必须懂得在课上45分钟内提高效率, 对历史课堂上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组织与管理

首先,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 教师要懂得教学情境的营造, 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况, 通过问题提问、历史资料展示等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教师单纯将书本内容提炼后转移到多媒体上, 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对此,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学龄特征, 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 先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再详细讲解PPT课件中的主要内容。

其次, 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和历史学习热情进行激发, 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 让学生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主人, 使他们真正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

再次,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现课上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 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这样显然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要重视课后的反思与评价

对高中历史教学成果的反思与评价, 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评价的实践中, 教学评价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特性和学龄特点, 对传统用于高考选拔的单一评价功能进行创新, 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首先, 高中历史评价的方法不能统一化, 要允许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和行为, 并有针对性的使用评语、等级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和学习缺陷。其次,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果的评价, 不仅要看到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应当对学习结果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特性等都可以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再次, 要运用多个评价主体, 如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和历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 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 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 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此, 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对高中历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选择, 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

摘要:高中历史, 是一门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拓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对此, 在分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04) .

[2]王月芳, 谭凤华.创新教学思路,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05) .

[3]罗淑仪.有效情境创设, 课堂活色生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1) .

[4]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06) .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 第7篇

一、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 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首要步骤是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引导者或课堂的“调和者”。教师应该放手, 让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不再受到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 真正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此举的目的也有利于改善新课改后师生间的关系。以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为例, 了解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对中国的损害为本课教学重点。为了更全面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各项内容, 教师把主动权交还学生, 让学生探索如何呈现这些条约的内容才会让人一目了然。由于得到表现的机会, 学生开始凝聚心思, 探索方法。思维灵敏的学生提出建立表格, 表格内容需要包括条约名称、内容和危害, 内容方面拓展为具体赔款、是否割地、开埠、议定的关税和其他内容等。此举一改教师直接呈现知识的做法, 让学生的主体得到有效突出。在探索环节, 教师适时给予建议, 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

二、变模式化教学为灵活式教学, 优化教学全过程

模式化教学将学生的思维牢牢拴住。但是高效课堂模式需要的是灵活式教学, 需要教师依据文本需要, 灵活运用教法, 使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点散发到一个面。以下笔者从导入、引导探究和引进信息技术三方面解析灵活式教学在高中历史的运用。

1. 精心设计导入, 为课堂做好铺垫

历史学科具有“固定化”的特点, 它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历史给学生的印象是呆板的, 只能以“背”取胜, 因而很多学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但历史教师可以寻找历史的“调味剂”, 搭建“调味剂”与历史的桥梁, 而导入是最为适宜的。以人教版高三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例,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电影吗? “喜欢。”“你们所看过的电影当中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吗? 能说出电影名和主要故事情节吗?”“我看过《珍珠港事件》、《辛德勒名单》, 我看过《战火情天》, 我看过《美丽人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课堂氛围不断高涨。“那你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呢? 有谁知道二战的导火线是什么呢? 想知道二战中发生了哪些重大而感人的事件吗?”在学生“想”字的欢呼下, 我引入正题, 即让我们一起探寻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神秘面纱吧。

2. 引导学生探究, 激活学生思维

高效课堂的精彩部分是学生自主探究。因此, 作为教师, 应提供探究、引导探究, 将学生内心深层的思维潜力激活。以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为例, 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 1) 《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性、空想性和落后性分别体现在哪里? ( 2) 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意义? 从此次事件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 3)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是也创下了历史丰功伟绩, 你们觉得它的丰功伟绩有哪些呢? ( 4)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政权的稳定是建立在农民稳定的基础之上的, 那么从太平天国运动中, 你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 以上问题灵活性很大, 教师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激活学生思维。此外, 学生还能从问题中得到启发。这就是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教师无需用标准化问题束缚学生思维, 而是构建开放式问题, 将学生的思维激活。

3. 引进信息技术, 拓宽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高效课堂注入了新鲜与活力。但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严把信息技术的利用“度”, 以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有“功效”。以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的《抗日战争》为例。笔者课前搜集了典型的抗日战争图片和战争视频, 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图片、视频, 再加上教师的文字描述, 激活学生对抗日的认识, 更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如果不依托信息技术呈现图片和视频, 仅依靠教师的文字描述, 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变教师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凸显评价的教育功能

评价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教师应把评价列入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部分, 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首先, 学生自评。如是否深入探究教师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等? 其次, 学生评价教师和课堂。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探究价值, 在探究中教师是否给予恰当的引导等。这个环节有利于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最后, 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是基于学生总体评价的基础上的, 并对学生表现突出的地方给予赞美。这就要求教师深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实践证明, 肯定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助推力。这也是评价的教育功能所在。因此, 多方评价让历史高效课堂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总之,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课堂的全面颠覆。历史教师需要从观念、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 以保证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值得注意的是, 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来探索、来创新。只有融合和贯彻打造高效课堂的各个因素, 不断变化探索前进, 才能真正走上构建高效课堂的光明大道。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阶段, 每个教育者都在深入思考如何贯彻改革思想, 提升教学效果。其中, 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是改革中的重点内容, 其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凸显学生在新课改后的地位, 使学生真正摆脱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 以得到均衡性发展。高中历史饱含历史典故和历史知识, 其教育性功能尤为突出。因此, 如何针对历史学科特点, 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广大历史一线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为基础, 结合一些典型历史教学案例, 进行深入解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构建途径

参考文献

[1]曹琴.培养学生历史阐释能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 (07) .

[2]吕栋山, 钱文华, 黄东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09, (01) .

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之尝试 第8篇

一、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 或者说学生参与得不够充分, 课堂教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 打造高效课堂,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鸡蛋从外部打破只能是食物, 只有从内部打破才有可能成为生命。 这句话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就是课堂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

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终归是自己的事情。 学习, 说到底是学生的事情, 也就是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说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生既不是为了家长而学, 又不是为了教师而学, 更不是为了学校而学, 远谈不上过去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的, 是为了祖国而学。 事实上, 如果仍然拿过去的这些理论教育学生, 效果就只可能是相反的。 反之,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学习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而学, 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学, 这反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原动力。

其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给学生发挥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氛围。 君不见,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依然采取讲授的方法, 教师一到讲台上就滔滔不绝, 口吐莲花, 停不下来, 学生只有坐在台下听的份。 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 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听听学生怎么说, 看看学生有什么问题, 教师只是做好学生的助手,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这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完全可以抛出引导性问题, 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 留够充分的探讨机会, 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 和同学们交流探讨寻找答案, 万不可草率地简单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二、高效课堂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机制保证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 最终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机制保证, 否则, 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 无法落到实处, 因此, 高效课堂的打造也不例外,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保证。

1.高效课堂需要学生提前进行充分的自主预习

一般情况下, 学习分为几个阶段: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检测。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前进行比较充分的自主预习。

预习的过程一般都是由教师提供一个简单的预习提纲, 大多数问题提纲是属于问题性质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预习, 当然预习提供并非越详细越好, 而是越精炼越好, 在预习过程中, 我们所提的问题并非要面面俱到, 而是要提出一两个核心问题或者是关键问题, 这些问题对本课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生在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既是通过自主预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又是通过预习提出疑问的过程。 我们不能保持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 而是需要通过学生的预习看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因为发现一个问题远远胜过解决一个问题。

2.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力量

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的时代,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 合作的目标就是追求双赢或者多赢。 在开放的时代, 我们很难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 这时我们就必须与他人进行合作,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要充分发挥同学们合作学习的力量, 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成立学习小组后, 我们要选拔任命小组长和副组长, 以便能够有效召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 组长一般有学习成绩较好, 并且有较高威望, 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承担。 当然, 为了培养大家的组织能力, 也可以轮流承担, 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合作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选出代表向大家阐释自己小组的合作讨论成果, 让大家进行集体鉴定。 也可以针对一个学习任务, 让不同的学习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 然后发挥小组之间的合作强化, 将一个学习任务分解最后组合, 从而实现目标。

优化高中历史课堂, 开展高效教学 第9篇

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会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 学生的思维不积极, 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时主要运用的是短暂记忆, 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使教师和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效果却不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以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优化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充满探究兴趣, 自主解决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在探究教学模式的同时,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使他们在探究历史新知识时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创设历史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积极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 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分析, 不断发展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并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 并从多个方面探究不理解的内容,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探究和思考时间, 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指导探究, 使学习效率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 教师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放任不管, 而是仍然通过积极互动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让学生把学过的历史知识按照时间、地点等方式进行整理总结, 使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点能形成一个知识网, 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培养他们大胆探究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同时, 对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纠正, 使学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下, 不断增加历史知识的积累, 促进他们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时, 教师可以让他们以时间为知识轴, 把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联系, 形成记忆线索, 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情境再现,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历史教材包括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 由于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在学习时, 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知识没什么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作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的特点进行历史事件的再现, 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进行探究, 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 学生能主动对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析, 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教学情境中, 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探究, 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 对历史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九一八事变”时, 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重新了战争的场面, 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国破家亡的悲壮, 使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层次, 让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大胆探究过程中, 课堂教学实现了高效, 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五、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让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深入到教材内容中进行探究和思考, 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趣味性问题, 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识。在设计问题时, 具有悬念的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他们强烈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主动地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 最终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 问题教学有效地实现了师生的积极互动, 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提问,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 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例如, 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 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具有悬念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爆发以来, 发展的势头就非常迅猛, 其‘薄赋税、均贫富’口号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拥护, 1856年取得了东征胜利以后, 太平天国就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 当时的太平天国给清王朝的统治带来了巨大冲击, 然而,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太平天国却因为一件事情而急转直下, 并很快走向了灭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浩浩荡荡的农民运动以失败告终了呢?”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内容, 并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高效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总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进行历史课堂的优化,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探究主动性, 在分析和思考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 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使历史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优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 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关系也有了改变。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坚持新的教学理念, 还要注重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探究和积极思考, 促进他们历史思维的发展。在主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促进他们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浅析 第10篇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在传承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规范、合理的授课方法是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实用性强、代表性高的历史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投身历史学习”的意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内容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众多、知识结构庞大,因此在应试教育下,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来开展教学。这种授课方式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总结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通常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枯燥的历史知识。这种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严重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此外,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无法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即使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也会无所适从。

2 忽视个体差异。

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这叫“因材施教”。因此,在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新颖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历史教师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一致性,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来开展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一刀切”的历史课堂授课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措施

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丰富、结构完善、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时,教师应立足于教材,选取贴近生活的历史素材,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历史学习情境,从而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种让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热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重温历史情境,延伸和拓展历史课堂。

2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等方面入手,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开展层次性、梯度化的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理解知识难点;引导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解答发散性强、灵活度大、总结性强的历史习题。这种层次分明、梯度明显的历史教学不仅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让学生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水平。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议 第11篇

一、问题导学,启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展问题导学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型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所谓问题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学习活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理论知识、如何操作,而问题导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问题导学和任务设置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立足教材,优化问题设计

新课标教材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立足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善于根据教材重点以及教学任务进行问题设计。总的原则是应当注重强化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教材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提出问题。在设问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导入经典材料,固化历史知识

运用经典材料进行课堂设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深度,通过经典材料的导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从已经选定的材料中,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融合教材中的历史知识,通过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内化历史知识,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二、重视史料的学习,集中攻克难点

史料是历史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 容,具有典型 性、 情境性、启发性等特点,多以思考题出现在课后习题部分。对于这些史料,有教师认为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用讲,如果选择不讲就错过了集中攻克历史教学难点的大好机会。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提供的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 是围绕教 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精选过来 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认真推敲 史料, 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 效信息;引导学生 在解答思 考题的基 础上,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找准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在历史中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促进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如果仅为阅读性质的史料,教师就要结合所学,引导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助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在《对外开放格局 的初步形 成》一课的教 学中,要认识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考虑到时代差异,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历史状况,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倡导合作学习,强化情感认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它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团队的成绩作为奖惩的依据。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合作学习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用心准备,避免“伪合作”现象的出现。

此外,小组的分配情况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首先,小组分配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小组之间“好的太好,差的太差”的情况出现,也使组内 成员能够 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然,能够这样分组有赖于教师对班内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做好调控,确保每一 位学生都能够参 与到合作 中来。 避免出现 个别学生 偷懒、 “搭顺风车”和一些“尖子生”“霸占”小组发言权的情况的发生。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合作进 行及时、 合理的评价,如笔者在评价时不仅看重学生表现出来的历史知识运用水平,还特别重视评价学生在合作中勇于创新的表现和互帮互助的品质等。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四单元《调查改革开放 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时,笔者就尝试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本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来完成资料的搜集,以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变化”作为课堂主题,让各个小组分别在课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展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学生把家中保存的旧照片、粮票等带到了课堂上。 在此期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要求小组写总结,做到史论结合,既要反映出生活中的史实,也要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 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这样,小组的成功就建立在每个人的合作之上,小组中的每个人就必须做到共进同退。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上形成比较热烈的竞争学习气氛,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情境体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指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 情境,如游戏、活动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 上,教师根据 事先设计 好的教学 内容,创设历史活动情境,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历史,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1.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故事

在具体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去模拟历史中的 “当事人”,深刻地理解历史中的相关事件和人物,牢记相关知识内容, 并能积极运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中,讲到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时,笔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主张郡县制的代表人物,另一组则是主张分封制的人物,并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讨论两种制度的优劣,以及秦始皇为何选择郡县制,最后让秦始皇的扮演者说出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高中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枯燥的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再现重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当时的 历史场景,形成正确 的历史观。在学习 “鸦片战争”时,笔者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虎门销烟”的历史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爱国人士林则徐的英雄壮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五、及时做好课堂小结,培养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

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 识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巩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知 识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达到巩固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总结要做到新颖、简明,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长期的教 学实践中,通常采用 的课堂小 结方式有 比较式、知识网结构、问题探究式、作业式。比如通过比较式的课堂小结,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比较思维能力。问题探究式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讲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后,教师可精心设计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讨论, 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回答,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式小结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一定作业的一种教学总结方式。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更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效课堂是继有 效课堂以 来提出的 一种全新 的教学理 念。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本,发散思维,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历史教学规律,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师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社会,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 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教师任重而道远。

摘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能够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高中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历史的关键阶段,担负着普及历史知识,培养正确史观,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而历史观念又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上一篇:地力现状论文下一篇:车牌识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