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

2024-07-19

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精选11篇)

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 第1篇

一、自主创新——企业的生命

据统计, 目前我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新产品开发, 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十分活跃, 政府也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但是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振平认为, 像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规模的企业, 在全国有七八千家, 如何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制药行业中脱颖而出, 做出自己的特色, 打造核心竞争力, 已成为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我们立足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系, 花大价钱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 广泛与科研院所合作, 致力于新产品研制开发, 开辟出一条生物制药、植物药品和发展中药的路子。如果没有创新, 也就没有今天的赛诺。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克建深有感触地说:“创新是一个复杂工程, 我们通过组合社会资源, 在自己的制药研究所成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加快中小企业创新步伐, 我国从政策支持上也加大了力度, 2008年开始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 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而如果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所得税率就可以为15%。

二、诚信——企业永恒主题

要使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真正走向市场、站稳脚跟, 必须以诚信为根本, 以服务为原则。

有着357年历史的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上市公司, 在深圳挂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过资产重组, 又由国有控股转为民营控股。董事长余克建说:九芝堂虽然机制转变, 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做药的良心。诚信、质量, 是我们的永恒追求。九芝堂从药品原料开始把控, 在产品生产过程、销售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监控, 以确保产品质量100%达到标准。

余克建董事长还告诉记者, 他们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 深刻领会让所有老百姓能够享受改革成果的论述, 认为这既是九芝堂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九芝堂将在今后的产品开发中更加注重百姓的需求, 价格也要让老百姓能够接受,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人才——企业发展之本

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或多或少会遇到人才瓶颈。培养人才, 成为企业的共识。

浙江荣事集团董事长陈贵荣说:“当我们在贸易行业获得第一桶金后, 曾投资一个新项目, 当时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结果匆忙上阵, 导致没有达到目标。项目的失败其实是人力资源投入的失败。企业要发展壮大, 没有人, 你再有钱、再有好的项目, 成功也不是你的。从那时起我们就注重培养人才, 注重流程的团队建设。我们的企业精神就是‘同心协力, 越做越好’。现在我们的人才队伍不仅是基层、高端相结合, 而且是国内、国际市场相匹配。”

中小企业引进人才, 都希望能吸纳到知识比较广、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 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蓬勃向上的, 但也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 特别是粗放型增长方式要尽快转变。国家各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都在采取措施, 推进这项工作。

四、走出去——搭建共赢平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和经贸往来迈入新阶段, 与国外政府和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国家发改委已与德国、美国、韩国、克罗地亚、法国、欧盟、意大利、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相继与韩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欧盟等建立中小企业定期磋商和对话机制, 共同探讨中小企业的合作与发展。

记者在荣事集团采访的时候, 遇到一位日本客商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在考察许多企业后, 他最后认定了荣事集团, 希望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家具品牌。这位日本客商说:“荣事集团对专业知识、对产品的研究非常执着, 而且对于环保、新技术愿意投入。”而荣事集团董事长陈贵荣介绍说, 我们跟国际大公司合作, 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利润, 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以便快速与国际公司接轨, 使企业真正走向世界。

据了解, 国际社会也在纷纷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英国出台政策完善环境支持发展;比利时制定灵活政策鼓励创新;韩国让大小企业“共生协作”;匈牙利在金融政策上鼓励小企业创新;瑞典政府的咨询服务, 尽量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给企业, 还建立微型信贷鼓励移民到瑞典创业;奥地利有个叫做创新券的项目, 任何中小企业都可以从政府获得创新券, 每张创新券的价值是5000欧元, 企业可以凭创新券去学校、研究机构购买知识——购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也在积极谋划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说:“我国各部门都有支持的政策和措施。比如, 每年财政专门有一项资金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一些政府部门、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包括法律的、国情方面的、产业方面的咨询服务, 以此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去。”

寻找快乐的钥匙作文 第2篇

 

大雨将昨天冲走了,却换来无聊的一天。雨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哗哗”地下着,顺着屋檐滴落在地面上。天空,飘着几片乌云,柔柔雨丝饰去云的面目,云不像云,雨不像雨。

我站在屋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情变得低落沉重。望着路上的车,顶着五颜六色的雨伞,来去匆匆。屋子里,除了寂静是无聊,除了无聊是寂静,就连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也都听得见,

 

 

快乐的钥匙,如何才能找到快乐的钥匙,打开我心中沉重的枷锁,开启我属于我的快乐。快乐。如何把你追寻。

寻找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第3篇

关键词:良好气氛 有趣游戏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5-02

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使得小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得到审美教育,提升艺术素养,这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要想更好地实现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标,首先音乐教师就要保证学生能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并且乐于学习音乐。掌握了这个关键点,就掌握了音乐学习的金钥匙,那么音乐教师如何能够使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呢?

一、创造良好气氛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在音乐课堂中首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沟通是建立这种关系的前提下,教师爱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学生就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几盆漂亮的花草,几幅音乐家肖像挂图,几句音乐格言,布置好温馨的音乐教室。教师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开放、自由,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个性的存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生不但有目的地进行了音乐训练,快乐地接受了音乐知识,也熏陶了丰富的情感,从而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学习几首儿歌后,我设计了一个“编歌词”的环节,让学生想想自己生活学习中那些内容可以编入儿歌。学生们都充分发挥想像,踊跃创作,积极发言。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下学习音乐,乐在其中。精心的课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学生在唱歌时,放飞想象的思维,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会音乐的乐趣,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把一些比较维的乐理知识,变成诗歌、迷语,让学生念一念、猜一猜。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二、多种有趣的游戏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融音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游戏,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课是生动活泼的,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学中,教师熟悉音乐教材,制定好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蕴含的美,教师要应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如节奏教学,通过跑跑、走走、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节奏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以学生年龄特点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并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类似游戏、儿歌的形式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教学可把歌曲戏曲的主题、内容、情节展示给学生,还可借助故事本能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活动要与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要面对大部分学生,让学生集体参加活动。如《拍手歌》一课中,根据歌曲的主题,节奏,学生自创节拍和动作进行教学,花样百出。学校还可定期举办艺术节,歌咏、绘画活动等,学生能够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快乐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三、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是最直观的教学工具, 营造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段多样化。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 积极主的进行学习。学习儿歌或故事时,我选择配音响效果为背景既增强了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音乐促大脑活动,提高了记忆效果。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在教《义勇军进行曲》时,给学生讲创作时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中,这一歌曲激发起中国人民的战斗热情和爱国精神,让學生体会情景,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爱国之情,学生在唱歌时会融入情感因素。

四、注重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手段,有利于激励教师进取,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要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享受到美的陶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渴望表扬与鼓励,教师在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使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优点,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寓学于乐,注重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体的创造力培养;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满足感、幸福感,享受成功的乐趣。用“送星星”“贴小红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带着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产生对学习的信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音乐教学应该作为一种欢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中努力追求和尽情享受,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艺术的魅力,音乐教师责任重大。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轻松快乐氛围中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 李 颖.营造音乐学习兴趣,下放音乐学习权利[J]. 新课程学习(中). 2013(06)

[2] 陈会茹.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J]. 新课程学习(下). 2013(02)

寻找开启“有效阅读”大门的金钥匙 第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但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让我们意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必须从低段开始。那么,如何让学生从低段开始就能从课堂阅读教学中汲取到充足的养分呢?

二、策略的思考———伏案凝思寻良策

1.设情激趣,搭设平台。

从教育心理学原理可知,起始状态的学习欲望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心理。对低段学生来说,创造情境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美语导境———运用优美、精湛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意境。

直观激趣——运用音频、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演唱调动——运用舞蹈、小品、相声小段等形式,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也可以让学生编唱与课文相关内容的歌曲,使之在自我陶醉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谜问添趣——将课文的某一个重点内容藏于谜面或一个问题中,这样能快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感。

2.设疑精到,提升效率。

(1)启发思维,精练有“度”。

1坡度。即提出的问题难易恰当,既合乎学生的“胃口”,又能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扩大阅读训练面。

2广度。即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深度。即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刻性。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段,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2)自主提问,激发潜能。

学生提问的过程是加深理解课文、内化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提问是“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探索”之后,“再来听老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叶圣陶);同时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体验自悟自得的过程;树立和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主体性发展。

2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承认发展中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捕捉优点,让学生形成特色和鲜明个性。

3.多样夯基,追求实效。

(1)鼓励多元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答案,可以避免思维僵化。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通过求异思维达到统一认识、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一材多用。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语言表达的方式变化了,思维过程也会随之变化。

2一问多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该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只要大意正确,不同说法均可。这些阅读练习更能让低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积累。

(2)读思结合,深入浅出。科学的阅读教学一定是思维和阅读相统一的。良好的边读边思习惯的形成,对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面对低段学生,不能把文章处理得“太浅”,要引导学生寻觅课文异乎寻常的安排,领悟作者立意的高超、构思的精妙和遣词造句的苦心。

2所谓思维的质,就是反映在个体身上的某一阶段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其具有差异性和动态性。当学生的阅读思路阻断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去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3低段的教材在编排上要能给学生较好的思考机会———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在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文章的不同表达,学生将大有收获。

4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思维训练拾阶而上,以体现叶圣陶先生“阅读是自己的事”的阅读教育思想。

5加强阅读指导。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培养识记,培养阅读习惯的需要。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环节,首先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其次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体现出目的性和层次性。最终让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和布局的精妙,从而激起情感的涟漪,达到“美读”的效果。

三、经验小结———柳暗花明需勤耕

通过上述的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教师、文本、学生形成互动、拓展的螺旋上升过程,才能避免课堂阅读教学陷入单一、低效的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搭建多姿多彩的阅读平台;用科学的提问、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思考;安排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深入阅读。这些就是高效低段阅读课堂教学的科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方式与策略影响,不能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若要让小学阅读教学更有效,要从低段起步!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尽管我们输入了新的理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上难免出现偏颇。如何让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本文从阅读教学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寻找心中的那把钥匙 第5篇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题记

我是在《教师职业道德》向华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欣赏《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的,之所以是极其复杂的心情,是因为这是部十分现实的片子,我就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里面的许多情节似乎都很熟悉。

影片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尔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好终于找回“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而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曾经也有过,母亲总是喜欢说一些风凉话,而从来不知道表扬、赞美我一句。就算你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的往往也是一句“那又怎么样呢,你看人家谁谁谁,学得有多好”她从来都不知道父母的一句赞美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多么地重要,因此现在的我总是那么地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来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典型地一个中国式教育下的“乖孩子”。一具没有了自己思想的躯体,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成才爸爸在临终的时候才明白的一句话,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从小是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成才,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学着另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I love you”,并送给儿子书包。但是这些对于已经进入叛逆期的成才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最终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儿子的回头和成才。

如果说父母打自己的孩子还能理解的话,但是学校当着全校师生来鞭打学生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这就说不过去了。这是件很残忍的事情。虽然这样做可以令学生吸取教训,但是对孩子所造成的那种心灵上的阴影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想法的。这样做只会让他们更加远离这个世界,蜷缩在心灵中最阴暗的角落里。当学谦被鞭打后,那晚他在博客上写着:“学谦,从今天开始已经死了”。

符老师,作为学谦的老班主任,虽然他的心意是很好的,自己掏钱买来字典帮助学生学华文,但是他的教学方式是有问题的,只知道讽刺、挖苦,十分吝啬一句赞美和鼓励的话,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学生产生十分严重地厌学情绪。而其中另外一位郝老师则说,我们需要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多看学生的优点,少看学生的缺点”。刚开始符老师对于郝老师这种说法还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是经过一系列事情之后他发现“用旧的方法教育学生是没用的,我们必须向前走”,最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作为一名师范类的,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大三学生,我一定要努力学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思考着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成了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成了资源。”想想未来当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在自己眼中有无定位、分类?而定位、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如何来衡量学生的优与劣,这就成了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不是和影片中一样学业成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呢?我们可能会说不是,但是再想想当让我们来评价一位学生时,摆在第一位的往往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也正因此,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会夸大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他么的优点,于是学生看不到努力地方向,慢慢地就变成了“笨孩子。”也就是这样,我们老师会留给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那重复了很多次的训话,而学生们听着那些早已可以倒背如流的训话,左耳进、右耳出,然后理所当然的想:“何必再努力呢,反正已经是烂苹果一个了。”于是他们慢慢地就更加不进取,再慢慢发展成为“笨孩子”。

其实作为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每一句赞美和鼓励的话,当学生偶尔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们要理解、宽容学生;当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时,而且是屡教不改时,老师需要寻找到原因,通过寻找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来转变他们的认识,获得自尊、自信,而不是一味的惩罚甚至于体罚学生;当学生违纪时,老师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以及时刻提醒自己遵纪守信的方法;当遇到思想意识不端正的学生时,老师所要思考的不是厌恶的心态和针锋相对的方法,而是如何调整自己厌恶的心态,以及如何用轻柔的和风把他们扭曲的思维扶植。。。当然,老师不是神,不可能将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都转变过来,但是,只要尽我们自己所能,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关怀下术有所专,学有所长,拥有生机盎然的人生。

还有一点,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家长提一些合理科学的建议,这样既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成功,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有效地支持和帮助。

寻找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金钥匙 第6篇

★情景一:“宝贝你在干吗?”两声电话铃响之后,6岁的男孩桐桐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我在……嗯……”听到桐桐支支吾吾的声音,妈妈立刻就猜到了:这熊孩子,又在看电视!“妈妈让你看的书看了吗,有没有练琴?”“还没有,我一会儿就去,姥姥正给我包饺子呢,我待会儿该吃午饭了。”“你上午都干吗了?”在单位加班的妈妈开始了解桐桐的时间利用率。“嗯……没干什么。睡到9点多,吃吃饭,出去骑一会儿车,回来开始看电视。妈妈你还有什么事吗?”桐桐这么一说,妈妈就知道他的心思还在电视上,催妈妈挂电话,他还能继续再看会儿。孩子自制力太差了,妈妈有点着急了。“你的时间就这么被浪费掉了,你怎么就没点时间观念呢?先去把电视关了,然后开始练琴,20分钟后开始看书,我待会儿打电话检查!”妈妈的最后通牒,终止了桐桐的懒散,也让一旁看管桐桐的姥姥松了一口气,这孩子终于开始干点正事了。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家,桐桐逮着机会就看会儿电视、玩会儿玩具,或者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总是不能主动地去做大人所认可的看书、练琴等正经事。起床需要催、吃饭不能专心、洗漱磨磨蹭蹭……因为缺乏自制力,桐桐没少挨批评。

★情景二:隔壁家的女孩越越也是6岁,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起床后和爸爸一起在小区里跑跑步,然后爷爷送她上幼儿园。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下班比较晚,爷爷要做全家人的晚饭,对越越也管不了太多。所以,越越幼儿园放学后的时间都是自己来安排。回家后,她先喝水、吃水果,期间看会儿电视。然后爷爷把电视关了去做饭,越越就自己拿着练琴记录本,主动开始练琴。老师要求把新学的乐曲每天在家练十遍,她就练一遍在当天的练习记录上画一个勾,十遍完成后,再看几本妈妈给借的绘本,书快看完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到家了,全家人共享晚餐。饭后帮着妈妈端碗筷、擦桌子,然后就和桐桐互相串门玩,晚上八点半左右,越越知道到洗漱时间了,就会主动和桐桐再见,准备洗漱;而桐桐玩性正高,总是很不情愿和越越分开,有时甚至还哭闹发脾气。

同样是6岁的孩子,桐桐和越越相比怎么差别这么大呢?一个是家长心中缺乏自制力的熊孩子,一个是众人眼中拥有好习惯的好孩子,是习惯培养造就了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吗?其实,答案并非这么简单,习惯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在于两个孩子的自制力发展不同。

自制力面面观

自制力是什么?心理学指出,自制力是人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它一方面表现为能够激励自己去做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能够抑制那些不正确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消极情绪等。越越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形成了良性的自制力发展;桐桐不能主动学习,缺乏对不正确行为的抑制能力,造成了自制力欠缺。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自制力体现在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认知进行调节,使其符合社会化的标准,是幼儿达到社会化适应和自我发展与成熟的标志。从自制力发展的年龄上来看,自制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3~4岁和6~7岁,从性别上而言,女孩的自制力发展要高于男孩。自制力是一种“综合表现”,受幼儿的中枢神经发育程度、认知发展水平、任务难度、目标取向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

从桐桐和越越的自制力差异来看,虽然两个孩子都是6岁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差别不大,但是性别的不同形成越越在自制力发展上比桐桐具有先天的优势。并且看待孩子自制力差异时,要首先分析两个孩子面临的任务难度。比如在20分钟内,桐桐在老师的带领下画一幅简笔画,越越独立完成一个泥塑作品,即使越越做不好泥塑,也不能说明越越的自制力差,因为两人的任务难度不同,显然越越的任务更难。如果两人面对难度相同的任务,自制力的表现则因任务的目标取向,以及完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而不同。

在一个活动中,目标取向就像发动机一样,影响自制力的强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和德韦克认为:目标取向是个体通过任务活动希望达成的特定愿望或目的。国内的研究者认为它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任务取向目标,例如孩子学弹琴,如果学习的目的只是能够完整地弹奏一首曲子,孩子学习后做到了,这个任务就完成了;二是以获得更好的自我为目的的自我取向目标,即孩子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是“我要做”;三是以达成他人愿望为目的的他人取向目标,这就是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琴变得乐感好、有气质,是家长要求孩子去做。

活动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自制力的持续发展状态。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比如,孩子不会下围棋,老师通过在棋盘上的演示,让孩子在一节课上学会了数气、吃子,这一节课下来,孩子会觉得很开心,自己很棒,会下围棋了,他在围棋学习方面就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他的进一步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有高低之分,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容易畏缩不前,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不能发挥其知识和技能。

培养自制力的方法

通过对自制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对幼儿自制力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以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为主,结合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训练,从以下几点出发,就能打造出发展幼儿自制力的“金钥匙”。

nlc202309091341

引导孩子“我要做” 自制力的培养,是在理解、尊重、信任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幼儿在自主自愿的活动中获得的。从目标取向的三个分类中可以看出,“获得更好的自我”最贴近人的内心需求,当一件事情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时,自制力拥有的动力性就大。所以,当家长想让幼儿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判断孩子对这件事是否真的喜欢,如果家长认可孩子也不拒绝,就可以引导孩子多参与,逐渐将家长的目标转化为孩子与家长相结合的目标,直至发展为孩子自己的目标,即“我要做”。如果与孩子分歧较大,家长要掌握和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来定自己的事情,避免对孩子权力的过度侵犯。

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 在自制力的培养过程中,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如果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情绪上的快乐、收获来自外部环境的接纳与赞美,形成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行为习惯的相互促进,就有助于增强他的自我意识,让他更加主动地去做,特别是当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自我效能感能够进一步激发行动力,消减更多的自制力干扰因素。

遵循孩子特点去培养 幼儿自制力的培养目标首先要科学。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等现实条件制订培养计划,在任务时间长度和难度方面不能过量和冒进,3岁的孩子不能以5岁孩子的标准去要求。其次,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效应。自己看电视却呵斥孩子不学习的家长,很难培养出自制力强的下一代。再次,善于利用游戏形式。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最大的自制力来自于游戏之中。游戏促使幼儿自愿遵守规则,并按照游戏要求来调节游戏规则与他当下的冲动或愿望之间的矛盾。这种遵守与执行规则的行为是由内部动机驱动的,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要求、命令与奖赏”。所以,善用规则游戏和角色游戏,在幼儿自制力培养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最后,分层分步骤地循序渐进。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对自制力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应对自制力需求领域进行细分,同一时间自制力培养任务有所侧重,相得益彰。

结语

当孩子尚在孕育中时,父母最大的期望是:孩子只要健康顺利地来到世间就好。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爱附加的条件也越来越多,希望孩子成才可以理解,但是否遗忘了初心呢?在自制力的培养中,愿父母能以爱与接纳对待自制力培养中的正常波动,帮助孩子获得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

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 第7篇

诗歌的内容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但更多的是作者的某种感情, 如思乡、爱国、惜别、怀古、忧思。欣赏这类诗歌, 我的做法是:寻找意象, 寻找抒情点, 即透过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然界中, 客观存在很多事物, 在没有写进诗歌里, 我们把它们叫做物象。写进诗歌中, 便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诗歌中有一个术语, 称为意象。例如, 柳树只是物象, 写进诗歌中“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又有何人不想起思念家乡的感情呢?此时柳树便融入作者的情感。凡是被诗人写入诗中的意象无不渗透作者的情感。通过意象我们就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何透过意象来鉴赏诗歌?我以李煜的《相见欢》为例, 设置了三个问题:

(1) 找出主要意象。

(2) 在诗人的笔下, 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点?

(3) 思考意象与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自由朗读后, 找出主要意象, 小组之间讨论, 然后交流。体会意象的特点, 借助联想和想象, 运用诗中的意象还原诗歌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月亮———常寄托作者思亲离愁别绪, 思乡之愁。这首词里月亮不是满月如璧, 而是一弯如钩的残月孤独的悬挂天空, 更增添了一份惆怅, 结合作者的身境自然表现出望月思故园。表达出亡国之痛。

梧桐———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梧桐太多表示一种凄苦之意, 长与孤独忧愁, 特别是与离情别绪相联系。词中诗人选“梧桐”这一意象本有凄苦之意, 诗人再加以“寂寞”一词修饰让人自然联想到深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才说出自己的理想, 向往晚春出游, 唱歌洗澡秋落叶已尽, 黑黄的枝杈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图景, 一种惆怅之情自然得以表现。

秋———除了刘禹锡, 自古以来文人都借助这一季节表现荒凉、萧条, 表达孤独、凄苦之情。

借助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 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深入的欣赏诗歌, 学生较容易的领会诗中的情感。

此外, 我又要求学生寻找诗歌中的“抒情点”, “抒情点”就是诗歌中透露诗歌思想感情的字眼。这首诗抒发了亡国之痛, 没有直接写这种思想感情的字眼, 诗歌是借助月亮、梧桐这些意象来表达这一“滋味”。很多诗歌中有直接表达诗歌情感的字眼, 如马致远《秋思》中的“肠断”,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愁心”, 杜牧《泊秦淮》中的“亡国恨”,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故园情”……

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约定俗成的含义, 寻找意象自然能较容易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再找出“抒情点”更能有助于理解。

真正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师生收集整理意象确定的句子、含义很重要。例如,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离别”的诗句。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的《春望》“城春草木深”。杜鹃, 又名子规、子鹃。春夏季节, 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 啼声清脆而短促, 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常与愁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如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详的鸟, 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梅花, 象征富贵。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芳草, 喻离恨。白云, 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水, 寄托绵绵的愁思。

寻找意象, 寻找抒情点, 在我看来是诗歌鉴赏的一把钥匙, 抓住这把钥匙, 相信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 第8篇

一、读

读, 就是认真读题, 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 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先读题, 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初晓这件事的经过、结果怎样, 此事是否是自己比较了解 (或能理解) 的事情, 通过朗读、轻声读、默读等形式保证感知的精确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二、划

划, 就是用符号划出题目的条件、问题、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 使其参与认知活动。因为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 他们的感知比较粗略, 题目的条件、问题、情节不能自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头脑中参与解题全过程。因而他们经常“跑题”, 找不出隐蔽条件和问题, 作出错误解答。尤其是记忆力与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更为明显。

问题一: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 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 增加盈利, 尽量减少库存, 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 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 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每天要盈利1200元, 请你帮助商场算一算, 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商品求总利润的问题, 学生很快就划出一些已知信息, 如, “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 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商场每天要盈利1200元”等。可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 然后根据总利润=单个利润×总数量=单个利润× (原来数量+增加数量) 即可列出方程。

(20+2x) (40-x) =1200

解得:x1=10, x2=20

“尽量减少库存”。当每件降价10元时可卖出40件, 而当每件降价20元时可卖出60件, 即每件衬衫应降价20元。

三、找

找, 就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等量关系。关键词句是连接应用题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 每道应用题不管条件多么隐蔽, 结构多么复杂, 都有其反映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句, 只要抓住了关键词句也就找到了分析数量关系的突破口。

问题二:“六一”儿童节, 某幼儿园老师把若干个苹果分给几名小朋友, 如果每人分3个, 余8个;如果每人分5个, 最后一名小朋友能得到苹果, 但不足5个, 求小朋友人数和苹果的个数。

分析:此题求小朋友人数和苹果的个数, 有两个未知量,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能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尽量用一个, 那到底设哪个好呢?由题目中可以找到“如果每人分3个, 余8个”这句话, 显然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人更方便, 因为苹果的个数是小朋友人数的3倍余8个, 则苹果有 (3x+8) 个。然后从题目中“如果每人分5个, 最后一名小朋友能得到苹果, 但不足5个”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不是用方程来解而是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由题意得

3x+8-5 (x-1) >0解得4<x<6.5

3x+8-5 (x-1) <5因为x为整数, 所以x=5或6

当x=5时, 3x+8=3×5+8=23;

当x=6时, 3x+8=3×6+8=26.

答:小朋友为5人, 苹果有23个;或小朋友为6人, 苹果有26个。

四、列表

应用题若遇到不同的量不同的事件, 直接列方程难度高。可采取列表格分析的方法, 把求解目标、已知条件分列出来, 使数量关系明朗化, 列方程就容易了。

问题三:某工厂用如图甲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 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竖式与横式两种长方体形状的无盖纸盒。

(1) 现有正方形纸板162张, 长方形纸板340张。若要做两种纸盒共l00个, 设做竖式纸盒x个。 (1) 根据题意, 完成以下表格:

(2) 按两种纸盒的生产个数来分, 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 若有正方形纸板162张, 长方形纸板a张, 做成上述两种纸盒, 纸板恰好用完。已知290<a<306, 则a的值是? (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此题是中考题, 也是浙教版八年级课本中例题改编。第 (1) 题用列表来分析关系非常清楚, 学生很容易得分;第 (2) 题有好多未知量, 不好表示。但是第 (2) 题有它特别有用的信息纸板恰好用完, 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用列表分析来审题呢?

(2) 解法如下:同样可设做竖式纸盒x个.可列出下表:

由题意得a=4x+ (162-x) ×1.5=2.5x+243

因为290<a<306, 所以290<2.5x+243<306

解得18.8<x<25.2

因为x为整数, 所以x=19, 20, 21, 22, 23, 24, 25

又因为a为整数, 所以x=20, 22, 24, 此时a=293或298或303.

总之, 解应用题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 通过“读、划、找、列表”四法, 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按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对题目进行精细、反复、有目的、有重点的感知, 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联想, 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 第9篇

一、心理素质对中长跑的影响

1.需要意志的支持

中长跑的练习不只是身体素质的练习, 更是心理素质的练习。中长跑的过程中要对每次练习中出现的“极点现象”加以克服, 更要克服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又要准备进行下一次的中长跑练习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那时要克服的不但是对下次练习的厌烦情绪, 更是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累积的疲劳带来的退却心理, 只有调整好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下一轮的练习。

2.要求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活跃可以影响身体运动的活跃, 血糖增加、呼吸和心跳加快, 这些都是肌肉工作的必需条件。情绪对运动员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中长跑练习是单独的对抗运动, 运动员个人把握情势, 所以要求运动员的情绪有较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 领先和落后不时交替, 常常出现对峙局面, 这就使得运动员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而中长跑的情绪体验特点, 是运动员增力情绪由稳定而逐渐上升。这种增力情绪有助于运动员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力量, 如果中长跑中情绪过于强烈就会破坏跑的正常速度和战术。因此, 情绪的稳定性对中长跑来说关系重大。

3.目标和动机对练习的影响

知是行的前提, 一是要使运动员明确训练的任务和奋斗的目标, 激发积极参与练习的动机, 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 自觉克服困难, 不断提高训练水平。二是要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 可激发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 使之知行达到统一, 这样就能帮助运动员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良性兴奋中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4.注意力的重要作用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良好的注意力对任何项目运动员的重要性都是无可争议的。而中长跑练习中对注意力的要求也很高, 中长跑的注意力更有着自己的特点, 既要求注意力在任何时候都高度集中, 哪怕是稍有一点分散都会导致全局的不利, 同时还要求合理分配。在比赛中既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合理、正确性, 又要注意到神经系统的放松性, 以及战术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速度的变化, 达到快速灵活转移的程度, 并在这种快速的转移中, 注意力还要有正确的选择性, 即密切注意竞争对手的动向。因此, 中长跑的训练比赛中对注意力的要求相当高。

二、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方法

1.心理训练法

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就不会寻求心理训练的方法。国内外的一些教练员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参加比赛, 必然有其目的和动机, 它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参赛的信心。因此, 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 端正比赛动机乃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首要环节。

2.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

所谓自我暗示法, 就是用语言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中长跑训练经常采用越野跑、变速跑、反复跑、间歇跑等方法, 长时间运用这些单调的训练方法, 会使运动员感到疲劳, 产生厌烦情绪。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激励, 它能够充分动员集体的内在潜力, 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并能对身体素质进行调节。

3.提升趣味法

想让学生乐于进行练习, 我们首先要让这项运动不再枯燥乏味, 要让学生喜欢中长跑, 我们就要根据中长跑的特点, 使其拥有自身独特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中长跑。

(1) 游戏提趣。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 只要和游戏有关, 有比赛, 有竞争, 多多少少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来。在中长跑的练习中, 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游戏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游戏, “步数对比”游戏, 既可以是自己和自己比,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比较, 以两圈八百米为例, 让学生从起跑开始, 数自己的步数, 跑完一圈用了几步, 而第二圈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减少。或与同伴相比, 每一圈的步数少者为胜, 或两圈相加, 步数少的获胜。这一游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步幅, 使学生因专注于数步数而将练习中的感觉时间缩短, 增强跑步途中的趣味性。

(2) 情绪提趣。众所周知, 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中长跑的过程中让学生听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不仅能使学生不无聊, 振奋精神, 更能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练习, 使之保持或者适时地加快步频。音乐的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学生适应一种音乐节奏后再以稍快的节奏进行练习。而在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中也同样可以配以相适应的音乐, 在准备活动时旋律应偏向欢快, 而在放松活动即放松跑中可以配上较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能在一种较好的情绪中进行练习, 提高他们的训练兴趣。

(3) 环境提趣。中长跑一直都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练习, 难免枯燥。我们可以从改变环境入手, 正所谓换个环境, 换种心情。在不一样的地方跑, 在不一样的风景下跑,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方法很简单, 就是变绕圈跑为越野跑, 可利用校园、自然地型、山坡、公园等自然环境, 采用越野跑、定时跑、变速跑等练习方法, 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外部环境的改变, 新鲜事物的刺激常常使学生运动员忘记疲劳, 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有效的训练。如果场地有限, 也可以定时不定距离, 由小组长带领成纵队进行, 利用操场上各种器械的地理位置或采用图案、字形等方式, 让学生进行自然场地跑、图形跑。

三、结论与建议

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中, 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特点, 除了长期进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 还要把心理训练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 使其有机结合。合理地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 改变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枯燥、厌倦等不良情绪, 对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激发其体能潜力, 能起到促进作用。应根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赛前、赛中和赛后四个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 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 影响运动员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心理, 优化心理构建。中长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过程中,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积极参与完成各种心理训练任务;循序渐进, 在训练中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保证训练质量, 提高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杜鹏.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探讨[J].衡水师专学报, 2003 (3) .

[2]贾绍华.全能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田径, 1996 (5) .

[3]孙波.运动员心理失常原因及控制[J].田径, 1999 (10) .

[4]王亚琼.中长跑战术及训练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 .

[5]苏明理.运动员紧张刺激水平与个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 .

寻找美术课的金钥匙 第10篇

一、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

学校管理策略的研究价值在于实现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有序、有效、有为。

1. 有序

科学的管理策略可以使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有序状态。教育质量要提升, 思想认识需先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课程标准又无教材, 如果要有效实施, 完全要靠学校和教师自觉地做。所以, 如果学校、教师思想认识上不到位, 就会导致教学措施不到位, 教学管理不到位, 整个校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呈现一派混乱的现象。

2. 有效

有了科学的、严格的管理策略, 活动必然落到实处。科学谋划、准确定位管理过程的走向,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寻找学校科学管理策略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活于学校教育中的人,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他们生活状态如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只有关注到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 有为

科学的课程管理策略可以促进课程成长性。

(1) 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可以促使学校课程最大限度为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 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方面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彰显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空间。

(2) 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课程管理要重视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学校课程管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推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要倡导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管理者、决策者, 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 使教师有更多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实验, 参与完整的课程开发过程, 从而改变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执行者的角色, 一改教师只把课程当做教科书和科目的观念, 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促进自身专业与课程、与学生一起发展。

(3) 促进学校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基于校本的课程发展过程, 它要求学校摆脱“忠实执行”的课程实施取向, 具有课程发展意识和能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不仅有利于学校课程意识的觉醒和课程发展能力的增强, 而且对学校课程制度的建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学校自主进行开发的课程, 较之于以往的其他学科课程, 必须承担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管理、指导、评价的任务。这就要求, 学校要改变以往的日常管理制度、课程制度、教学制度和评价制度, 建立全新的学校管理文化。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的策略

课程管理策略的原则基于儿童立场。不管选择哪些策略, 都是为了指向儿童自主、自由地发展。站在儿童立场, 实现国家意志、学校意志、教师意志、学生意志的统一, 凡违背学生立场, 都是阻碍学生发展的, 不利于学生成长。

1. 实施管理制度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 其组织实施主要靠学校结合校情, 创造性地进行。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 也是学校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作为课程, 必须建立整套科学、规范的校本制度, 以实现管理的常态化。

2. 校本教研项目化

确实, 课程的推进离不开制度化的保障, 而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更给这门课程的校本教研搭建了平台, 呈现了以教研组为抓手的校本教研项目化活动。

“校本教研项目化”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规划校本教研的项目, 通过教研深入研究, 以解决实现、突破难题, 真正推进深入课程实施, 并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避免研究随意性、肤浅化、盲目性。 (下转第85页) (上接第83页)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研纳入全校的教研计划, 督促学校教研组定期学习、交流、研讨, 督促全校师生动起来。

3. 实践形态多样化

带着一种为自己而进行研讨活动的心态去进行项目化的校本活动, 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功。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综合实践课程的形态其实也是多样化的。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 课程不是跑道, 而是跑的过程。课程是与师生的生命结合在一起的, 是一种“跑”的过程, 在跑的经历中必然有“生成”性的内容, 这种生成需要老师的引导, 更需要学生的自我调整。课程需要和师生的发展一路同行。

三、学校课程实施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

这里的管理不是把一门原本开放、多元、生动、自由的课程限定在一个僵化的框子里, 而是根据学校教学组织的一般规律, 通过建立课程教学常规来控制引导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行为, 克服纠正形式主义和各行其是的随意性, 创造一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学校要发展, 只有靠管理;课程要实施, 关键靠管理。只有科学的管理策略, 才能真正让这门课程在学校生根、发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管理策略, 要实现三个转变。

1. 从管理走向领导

如今,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校长管理的模式已经彻底改变了。学校课程变革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校领导机构必须转变各自为政的状况, 组成由校长、中层领导、教师领导、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共同参与学校课程的领导工作。课程领导, 人人有责, 已经成为课程领导发展的一种趋势。他们对学校课程开发、设计和决策等提供建议, 共同促进学校课程的变革。

2. 从执行走向研究

原先的学校管理模式都是自上而下, 学校机械地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要求, 教师机械地执行学校各项教学任务。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打破了这常规, 学校有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权, 教师有了课程话语权、选择权。只有学校立足校本资源、特色, 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策略, 只有广大教师不断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参与、研究, 才能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3. 从考评走向建设

考评只是手段、途径, 课程建设才是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保障, 通过规范考评管理, 不断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欣赏: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金钥匙 第11篇

一、丰富课堂, 打开学生兴趣大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全新角度, 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而实际上欣赏是打开这四个领域的不可缺少的金钥匙。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 总之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接受, 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形象、色彩、声音”都能在欣赏教学中一气呵成, 哪怕是最简单的图片教学也能概括“形象、色彩”这两点。我们分别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这三大课型看一看“欣赏”的引导作用。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 大胆设计创造, 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但是孩子无论是在生活经验还是生产实践上的所见所闻都是有局限性的, 是少之又少的。这直接导致孩子们在学习之初无法挥洒自如地表现和创造。如果这时候教师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认识资料, 拓宽他们的视野, 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就能有更广阔的创作领域, 有更大的可选择的创作空间。

例如, 我在上《美丽的斑纹》一课时, 除了展示孩子们熟悉的斑马、老虎、大树的斑纹外, 还展示了一些矿物质、自然景观等学生平时没接触到所以不认识的斑纹, 这下可热闹了, 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 举出了许多不同的例子, 如大理石纹、布纹、水泥地纹……甚至还有个孩子说“天上的云也有斑纹”, 而这些直接反映在学生作业中的效果就是内容丰富, 表现形式多样。如果没有设置欣赏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就不可能在这样的一节课里有许许多多可选择的表现内容, 或者说无法这么快地拓展他们的思路。

二、增强实践, 丰富学生观感体验

综合·探索领域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制作、表现和展示, 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这一课型的要求更高一些, 不但要求综合本学科的不同知识点, 还有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也需要综合进来, 这样一来“欣赏”就更能发挥优势了。

如《元宵节闹花灯》就是一节综合探索课, 综合了本学科的欣赏、手工两个领域, 同时结合了民俗文化的学习。既要求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花灯, 又要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我在上这一课时采用了民俗故事欣赏的方法, 学生通过欣赏元宵的来历的故事和元宵各个地方的习俗故事, 了解了元宵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 还在欣赏故事中了解了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图案、不同色彩的花灯, 为接下来的技能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举多得。

三、多元教学, 增强学生情感领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只有教学中的欣赏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陶冶、感染、激励, 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使欣赏教学吸引学生, 教师应力求做到欣赏形式丰富多彩, 内容深入浅出。欣赏方法很多, 有故事欣赏、图片欣赏、实物欣赏, 等等, 欣赏方法也很丰富, 有用电脑多媒体、平面图纸、语言表达欣赏, 还可以走出教室进行户外自然风光的欣赏。我们要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

如《有趣的数字》是一节手工课,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造型、色彩上有更丰富的创意, 我使用了照片欣赏方法。我从街头广告、生活用品、学习用具上拍下来各种数字, 让孩子们欣赏, 孩子们很激动:“这不是我的书包吗? ”“这不是我的笔盒吗? ”“这数字图案我家的电视上也有。”这些熟悉的数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了他们的创作空间。在动手中学生很自觉地把数字设计和设计对象联系在一起, 有的给自己的书包设计数字, 有的给班级设计班牌, 有的给家里楼道设计楼层号码, 等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课堂气氛热烈。

又如在学习中国画时,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民族的优秀传统绘画———中国画, 这节课的关键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 以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我采用了故事欣赏的方法, 在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时, 讲了“落墨不可改”的故事。相传以前, 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 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 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 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战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 画家急中生智, 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 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 故事的欣赏不但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还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 这是教学的难点, 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 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 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这些都是欣赏教学的一举多得之处。

四、结语

如今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 各门功课都要兼顾, 所以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而丰富多彩的欣赏教学不断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 让孩子们兴趣浓厚, 让孩子们注意力集中, 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优教学效果。总之,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金钥匙。

摘要:美术教学的根在于艺术美感的培养, 而艺术美感的培养又体现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上。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学好美术, 对欣赏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 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欣赏,感悟

参考文献

[1]徐立晶.论小学美术的教学欣赏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1) .

上一篇:钢模台车下一篇:油田合理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