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园区范文

2024-07-02

张江园区范文(精选5篇)

张江园区 第1篇

上海的张江, 在探寻校园互动、教园共生的路上, 已走了七年。七年来, 他们围绕21世纪教育支柱目标次第展开行动学习探索, 把“园区教育”理念从一校实践, 演绎成小张江、大张江的风生水起;形成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线上与线下、课程支撑与游学体验、高端赛事与科教普及相呼应的点线面体结合的新布局……在创新出“资源联动”、“六大平台”、“内涵发展项目”、“STEM俱乐部”、“园区教育”、“行动学习”等新概念、新做法的同时, 也实现了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全面呼应, 实现了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未来教育实践的同步与变构。限于篇幅, 我们只能从理念、实验和思考这几个视角, 选取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重构相关的几朵浪花, 也许无法全面展示上海张江对“园区教育”的且行且思, 但也足够让我们感悟到张江人的执著。

近期, 从中央到地方, 接连出台了一大批重量级的教改新政;社会期待教育大环境的根本改观, 也欢迎包括张江这类民间先行先试在内的众多草根探索, 草根们孕育和孵化了上海的教育生态小气候, 上海模式也体现在如张江经验这样的众多大胆试验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解读, 先行先试的胆识来源于先知先觉的敏锐。

张江园区企业市场推广资助操作办法 第2篇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支持张江园区的创业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提升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打造“张江创业”品牌,依据《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资金来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第三条适用范围

(1)参加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研讨会、展览会的会务费、展位费等补贴;

(2)以组团方式举行的企业对外考察交流或产品交易活动;

(3)致力于推进园区企业的市场拓展、打造“张江创业”品牌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资助额度和方式

(1)资助额度。根据会务活动规模进行资助,其中省市级资助2万元,国家级资助3万元,国际级资助5万元。组团活动根据此标准,按参加企业数目给以资助。

(2)该项资助为无偿资助。采用事前申请,事后补助的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实际发生额。

第四条资助原则

(1)重点支持经认定的孵化器和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组团活动。

(2)活动参加者须为注册在张江园区的科技创业企业。其中被列为知识产权、诚信制度建设试点的园区企业、被列入园区企业培育计划和重点扶持的创业企业、经园区认定的孵化企业优先资助;

(3)参加的各类展览会的主办方原则上是省市级或以上的,国外的同类活动也必须具备一定层次;

第二章 申请和审批

第五条提交材料

申请机构根据在张江在线网()上发布的“市场推广资助专项”告知单的有关要求,递交申请材料。

第六条受理时间

全年受理,个案审批。

第七条 申请渠道

申请机构在张江在线网()下载并填写申请表,书面申请表和申请资料一式三份(盖单位公章)递交操作部门张江创业中心。

第八条 申请程序

(1)申请机构向创业中心提出书面申请。

(2)创业中心与相关专业机构沟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予以认可。

(3)活动结束后,申请机构凭有关付费凭据清单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活动相关材料到创业中心办理资金资助的相关手续。

第三章 附 则

第九条应用解释和实施日期

张江园区 第3篇

一、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创业功能的定位以及孵化器建设的历史回顾

1993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成立张江高新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这是张江孵化器的雏形。1997年,张江高新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IBI国际企业孵化器,同年被上海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确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重点的高科技园区发展目标,要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以此集中体现园区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等四大主体功能。孵化创业作为其中之一的主体功能,进一步被突出和强化。

从战略层面而言,“聚焦张江”,不仅仅是要引进大型企业、引进跨国公司,也不仅仅是要引进著名的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和孵化创业。1999年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积极培育中小创新企业成长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区正式开工,并于第二年的4月建成一期而率先启动。2000年底,张江高新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更名为“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更加强化对孵化企业的服务功能。2002年1月,与张江开发公司的招商中心共同组建上海投资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形成从招商到服务的一条龙体系。在此前后,张江科技创业基地、浦东软件园、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和高校高科技产业园等新生代孵化器也纷纷崛起。为进一步推进园区孵化器建设,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张江园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2008年,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决定设立孵化器管理中心,以建立企业孵化器为切入点,整合张江园区现有的孵化资源,推广全新的孵化经营模式。

如今,园区孵化器已从“低端物业服务型”向“高端专业增值服务型”转型,逐步实现综合孵化、专业孵化、多元孵化;基本形成了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搭建、运作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孵化协作网络和增值服务平台。

二、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创业政策与环境分析

自1992年成立至“聚焦张江”战略作出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已把园区作为一个大孵化器,对创新创业企业进行孵化。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聚焦张江”战略决策,从政策配套和环境优化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园区孵化器、有效实现孵化成果的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证。

首先,“聚焦张江”战略实施以后,张江高科技园区精简、高效、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园区“张江的事情在张江办结”孵化创业环境的形成奠定基础。2000年1月,为了加强对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领导,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2001年7月,市政府颁布经修改、补充、完善的《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园区的管理机构是作为上海市政府及浦东新区政府派出机构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园区重点扶持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产业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产业;明确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高新技术转化成果项目的认定,由上海市科委、市信息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等委托管委会统一进行,实行一门式受理。园区管委会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张江的事不出张江就能办结”的目标基本实现。2004年1月起,园区又实行了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的“零收费”改革。

其次,优惠政策的聚焦是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化孵化创业功能、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性重要举措。《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经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或者管委会认定的企业和项目,在园区内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有关鼓励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和本市有关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和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除此之外,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法规促进园区孵化创业功能的有序高效发挥。

再次,“聚焦张江”战略实施后,对园区孵化创业环境的优化切实促进了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在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方面,张江高科技园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造“创新、客户、执行、共享、诚信”的价值观,鼓励冒险、激励成功、宽容失败。在张江,“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的创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在创新机制方面,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张江高科技园区逐渐形成以产学研联合体为核心,多种研发创新服务配套的多元化研发创新体系。浦东新区出台的《浦东新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了对公共服务平台的认定和扶持,拓展了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

在投融资方面,园区建立了多元化的渠道。政府一方面通过建立孵化器为企业提供最基本的场地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直接投资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境外风险基金也以托管的形式进入园区。浦东新区还设立了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中心,制定了《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操作细则》。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采用包括国有、民间和外资等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组建一批担保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或政府运作,吸引社会和银行资金。目前,园区已形成较完善的“一个体系、五条路径”的投融资服务。“一个体系”是指以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融资方式相结合的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五条路径”是指政府基金、园区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行贷款五条园区企业可以进行融资的渠道。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可以撬动至少5倍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园区企业,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在人才机制方面,张江高科技园区以产业高地建设带动人才高地建设。园区通过简化手续鼓励国内外专业人才到园区内企业从事科研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重大项目相关的出国、出境人员,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政策,有关部门优先办理。对于留学人员和外省市人员生活及其子女等的安置提供优越条件,并努力打破户口制度对人才引进的限制作用。

本着鼓励在张江科技致富和创新创业致富的宗旨,园区内企业可以完全自主决定对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分配方式和分配额度。此外,园区还拥有以张江创新学院为代表的多家专业人才培训机构,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除上述优化环境以外,张江高科技园区还在建设一流基础设施、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健全诚信机制建设、促进信息集聚互动、努力开拓市场方面营造有利条件,为创业人员以及孵化企业提供研发创新、孵化创业的积极扶持。

三、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产业布局及发展成就

在政策聚焦和环境优化的强力推动下,张江高科技园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和创业人才不断涌现、上海市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十大品牌之一。园区的孵化产业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文化科技创意产业为新兴重点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张江高科技园区积极利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抓住台湾微电子产业向大陆战略转移的机遇,于2000年分别引进一期投资14.76亿美元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和一期投资16.3亿美元的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由此带动一大批芯片设计、封装和测试等上下游企业在园区集结,逐步形成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除了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更多的是中国本土的自主创新中小型企业,比如著名的展讯通信在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后已成功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目前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1996年,园区成立“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园区共有生物医药项目近400个,覆盖了生物技术、现代中药、化学药物及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医药销售额排名世界前20位的企业中近一半已入驻园区。张江“药谷”已由最初的“一所六中心”,即: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安全评价中心、国家中药创新中心、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逐步发展到由“一校一所一院加几十个研发中心和200多家创新企业”构成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密切关联的研发创新产业群。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板块组成的,以人才培养一科学研究一技术开发一中试孵化一规模生产一营销物流为链条的现代医药创新体系。

在软件产业方面,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园中之园”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浦东软件园通过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组建生产力要素市场、创造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使大批国内外优秀软件企业汇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逐渐形成了涵盖网络游戏、软件外包、信息安全、多媒体动漫软件和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多行业的软件研发与应用产业集群。特别是在信息安全领域,经过几年的努力,浦东软件园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张江高科技园区软件产业已成为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化”的发展模式。

在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形成“科技+创意+内容”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2004年底,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园区揭牌,园区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建设进入文化产业“国家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在网络游戏、动漫研发、影视媒体领域被成功孵化,很多文化创意类企业凭借自主开发的本土产品获得了优秀的市场战绩。著名的盛大和九城两家公司以年销售额24亿元、15亿元分别排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第一和第二。截至2007年底,园区累计引进各类文化和相关企业已达200多家,具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占到75%以上。全国十大互联网公司中已有6家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总部或分部。

同时,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注重通过产业技术的融合创新塑造新型产业优势,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信息安全、新能源环保、光电子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了密切联系、互动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和多层次的孵化产业布局。

四、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的重要意义

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作为专门的科技产业服务机构,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培育中小科技企业成功创业和迅速成长,加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与潜力,对上海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安定与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首先,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是实施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载体之一,为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方向。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以及孵化功能的高效发挥切实提升了上海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积极支持了整个上海产业能级提升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其次,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张江模式”不仅使得张江成为全球研发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充分倡导发扬了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缩短了我国高新技术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园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进行了有效探索。

再次,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为上海集聚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持。园区的孵化器之一——上海留学人员张江创业园,2000年成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基地,目前已吸收归国留学人员1600多人,境外人员和有境外工作经历人员4000多人。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不断增强孵化创业功能,汇聚和培育了大量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科技人才,以产业高地建设带动了人才高地建设,从而提高了上海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

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园区孵化器建设已经并将继续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扶持、作出贡献。

张江园区 第4篇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在主城区边缘设立以各类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是大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普遍采取的方式。然而,高新园区与主城区的区位距离使得城市空间布局呈放射状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与城市功能的割裂。一方面,在主城区远郊形成若干产业中心,这些中心依赖主城区的人员、资源、技术与市场,却由于空间掣肘不能与主城区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这些产业中心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全,导致无法脱离单纯产业功能区的角色以便进一步转变为新的城市。因此,产业与城市的融合问题便产生了,并且以高新园区为主要的诉求主体,产城融合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新的热点问题。

1 理论回顾与文献述评

1.1 高新园区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共进、良性互动的一种科学发展状态,是城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理想形态。“产”指产业集聚、产业文化,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城”指城市功能集聚,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1]。产城融合广义来讲包括社会的融合、经济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产业的融合和空间的融合等。本质上,产城融合是如何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向融合与协调平衡发展,产城融合是否会取得“1+1>2”的整体效果等问题均是需要在推进产城融合时应该聚焦的主要问题。

高新区的产城融合有其独特的方面,是基于高新区内生活空间滞后于生产空间、城市功能滞后于产业功能、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通过高新园区的产城融合,可以巩固创新产业的增势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改善园区形象,集聚人气,增强活力,形成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区,从而实现城市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2 文献述评

虽然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已提出多年,学术界直接相关的研究却并不丰富,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产城融合概念内涵的理解众说纷纭。典型的如林华(2011)认为产城融合应是居住与就业的融合,核心是使产业结构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这显然是力图通过产业调整服务于城市的功能改造[2]。但陈云(2011)认为产城融合主要应服务于集居住区、工业区和商贸区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新城建设,这就将研究目标定位于以产业区建设促进新城发展[3]。在张道刚(2011)看来,成熟的产业园区应是个性十足的城镇社区,因此产城融合的关键就是要把产业园区当作城镇社区加以精心打造,以体现产城融合以城市功能建设促进产业区发展的要求[4]。李学杰(2012)认为产城融合是一项城市发展的系统工程,在空间上既要做到用地布局、道路组织、设施配套等资源要素的合理布局,也要全面兼顾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影响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5]。因此,产城融合的关键是要体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优化之间的协调互促关系,也就是既要以产业发展为城市功能优化提供经济支撑,更要以城市功能优化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要素和市场环境,两者共同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直接研究产城融合评价的文献至今甚为缺乏,学术界更加专注于从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协调融合关系去间接估测产城融合水平。而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测度主要有两种方式,(1)实际测算;(2)经验判断。实际测算是从历史数据出发,通过观察散点图或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描述相关程度。钱纳里(1988)等人研究了1965年90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的结论[6]。张正河(2000)通过测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系数,发现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程度非常大。所谓经验判断,是假定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相关关系前提下,根据经验统计,确定工业化、城市化之间存在的某一个固定范围内的比例关系;以此为标准,判断某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7]。蔡孝箴(1985)从劳动力就业部门构成角度得出工业化率、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之间基本上是正相关关系[8]。

具体到产城融合的综合评价,学者们构思了不同的方法。高纲彪(2011)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产城融合进行量化评价[9]。林高榜(2007)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分别确定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特征指标即建筑业产值和机械工业产值,并以此构建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水平的指标,即建筑业产值与机械工业产值的比值[10],使用该衡量指标可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现状做出一个横向的比较,用该体系对产城融合度进行评价,但只能得到一个粗略的结果。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从各个角度探讨了产城融合现状及解决途径,共同提出了产城融合发展这一突破性概念,强调以高新区作为基点,提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融合,互促互进,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然而由于理论依据不充分,实证研究也不充足,因此还缺乏统一的较为规范的研究范式。此外,我们可以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即产城融合发展,但在方法上,二者仍存在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使用的方法主要从二者水平方向上要素的联系出发,结果反映的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变动曲线的同步性或差异性;产城融合是交错复杂的网状联系,它不仅要求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还要求解析纵向要素关系,方法较之前者更为复杂,结果也更能反映一个城市产业与城市功能的实际发展状况。

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构建

测度指标体系是测度模型的基础,也是决定测度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简洁性、典型代表性及数据可获性等基本原则构建4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次(一级指标)为目标层,即产城融合。第二层次(二级指标)为准则层,分别从经济发展、创新活动、园区配套、城市化水平4个方面进行衡量。第三层次(三级指标)为要素层,包含15个三级指标。第四层次(四级指标)为因子层,包含73个四级指标。本文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环境保护、园区安全等因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能体现产城融合的“质量”。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1年的《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09年的《中国开发区年鉴》、2010~2011年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2009~201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数据分析报告》、2009~2011年地区统计年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年鉴、地区年鉴、2009~2011年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011年地区政府工作报告、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网站、高新区政务网、地区政府官方网站、地区统计信息网以及大量媒体新闻报道材料和相关书籍。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方法选择

3.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从本源上来说是一种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把定性的东西定量化的方法。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等优点。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n个要素的权重因子为W:

通过对n个要素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得到相对重要度矩阵A:

其中:

于是,有:

当A为一致性矩阵时,n是A的特征值,W是A的特征向量,

3.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数学模型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效果比较好,是其它的数学分支和模型难以代替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应用广泛,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基本步骤:(1)给出备择的对象集;(2)找出指标集:表明我们对被评判事物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评判描述;(3)找出评语集(可称等级集);(4)确定评判矩阵(评判的基础环节);(5)确定权数向量;(6)选择适当的合成算法;(7)计算评判指标。

3.1.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本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的有效结合,前半部分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加以确定,后半部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总的评价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通过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并且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设需要评价的指标集合为U={u1,u2,…,un},评价等级的集合为V={v1,v2,…,vm},评语集由代表高低程度的集合构成,如“高,较高,中等,较低,低”这一类的集合。模糊判断矩阵R由指标集合U关于评判等级集合V的隶属度构成,代表U到V的模糊关系。

综合模糊评价。根据指标权重及模糊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等级集合V的各个水平进行分数赋权,最后采用模糊算子将指标体系做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分。

3.2 实证分析

张江高新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其发展规模及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并逐步成为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典范。对其进行产城融合综合评价,将对张江高新区乃至全国高新区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相关数据以及专家打分,构造了上海市张江高新区产城融合判断矩阵,通过对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相关计算。得到各层次指标权重如下:

由上可得总的指标权重ω。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万元GDP能耗(吨标煤)、垃圾无公害处理率等环境因素和园区年安全活动次数等安全因素权重最大。这说明环境、安全等一系列城镇化质量相关问题逐步受到重视。接下来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综合评价的模糊矩阵。本文把产城融合程度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这4个档次,召集了相关专家共60人打分,从而得到判断矩阵。设定评语集合U(50,30,20,0),最终得到综合评分45.8721。结论为:张江高新区产城融合程度处于较高与高之间,靠近高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其环境保护良好以及园区安全性高等城镇化质量相关因素。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产城融合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新区产城融合具体情况,构建了高新区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张江高新为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产城融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江高新区产城融合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环境、安全等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指标对高新区产城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高新园区的产城融合理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着重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园区”到“城”的重要转变。实际上,国外的纽约曼哈顿、国内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范例早就表明,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一定是个性十足的城镇社区。由此可见,产城融合的突破口就是激发城镇社区这一结构单元的活力,把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精心打造,把城镇社区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由工业园区向产业集中区转型,产业集中区向产业社区提升,产业社区向城市特色功能区嬗变,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让一个个产业“细胞”的活力在新城建设中得到提升,使产业园区借助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服务产业园区。

具体来讲要从以下4个方面提高高新区的产城融合水平:(1)构建绿色产业链,打造“绿色高新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环境因素对产城融合影响巨大,高新区应坚定不移地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友好型社会、推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完善园区内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将环保意识贯穿于高新区的规划、建设及运行中,打造“绿色高新区”。(2)创造安全的园区环境。通常高新区地理位置离市区较远,安全机制和配套设施较落后,不但影响到从业人员,也造成了不宜居的氛围,从而阻碍产城融合进程。因此,要重视和完善保障园区安全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加强宣传,营造和谐氛围。(3)科学划分功能区块,推进组团式发展。许多高新园区都存在一区多园情况,园区相距较远、产业功能各异、园区人员分散,所以在产城融合建设过程中,为了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和重点突出、优势发展的双重目标,在园区整体规划目标下,针对距离较远的产业园,应分别规划,聚焦一园,在同一园区推进不同功能区的组团发展。(4)营造人文氛围,促进文化互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已成为重要生产力是不争的事实。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是创建绿色文明高新园区的基础和核心。营造和谐的园区人文氛围,构筑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员工与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一切人与人的关系,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推动文化互动,促进产城融合。

参考文献

[1].林诗博,王如渊.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原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1):147~152

[2].林华.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1,(5):30~36

[3].陈云.“产城融合”如何拯救大上海[J].决策,2011,(10):52~54

[4].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1

[5].李学杰.城市化进程中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探析[J].经济师,2012,(10):48~50

[6].霍利斯.钱纳里,莫尔塞斯.塞尔昆.发展的模式:1950~1970[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

[7].张正河.后发城市化的优劣势和初始条件[J].经济学家,2000,(4):96~104

[8].蔡孝箴,吴敬华.论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J].天津社会科学,1985,(2):44~48,70

[9].高纲彪.“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张江园区 第5篇

总结报告

按照XX关于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的文件精神,经XX统一安排,我于11月9日至11日,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活动。现将学习所得汇报如下:

一、两个园区的基本情况

1、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19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 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

截止2010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190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39亿元。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577.5亿元;经营总收入15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吸引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其中吸引合同外资9.5亿美元,吸引内资企业注册资本87.43亿元。园区共有从业人员17.34万人(其中博士4288人、硕士27082人、大专以上学历100756人);园区累计专利申请数22215件,专利授权数5934件。

2、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5.2万,常住人口69.5万。

1994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争先率先、聚焦转型、突出创新、改善民生”工作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亮点增多、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其中出口343亿美元,分别增长44%、42.1%;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

今年以来,园区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二次创业,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1-5月,全区实现工业产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注册外资18.9亿美元,增长55.7%;进出口总额318.3亿美元,增长8.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250.1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增长20.1%。

二、两个园区的成功经验

这次选择的两个开发区在体制上各不相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政府间的合作模式,上海张江是公司化管理。但是,他们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创新能力、产业规模等方面创造的突出业绩,探索的成功经验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体制创新

“凡适应世界经济特别是科技园区的发展潮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的做法,在张江都可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张江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两年经济总量超过前八年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创出了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5年完成2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和产业布局。然而,按常规开发模式,若以平均每开发1平方公里土地投入7亿元资金匡算,就需投入 175亿元,巨额开发资金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入显然不可能。2001年初,张江园区领导小组做出重要决策:打破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单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资的局面,实行体制创新,开发主体转向多元。即搭建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高科技园区开发平台,加快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进程。从这一年起,张江园区先后大胆引入社会、民间和海外资本4.5亿元,相继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基地开发公司,按照园区产业布局,分别承担起园区信息安全、微电子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四大功能基地的开发任务。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2、强化软环境

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对投资者不说不”为其服务理念,建立了六大服务体系。一是企业创立服务体系,企业登记审批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进入园区,提供企业登记“一门式”服务,缩短企业注册时间;二是人事服务体系,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张江分部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引进等服务;三是 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在投资者与企业间架建金桥、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在政府与企业间架设金桥、落实政策导向资金;四是申请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代理申请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五是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园区引进一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新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苏州工业园为了把园区建设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苏州市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苏州工业园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惟一”。

3、科学招商

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高标准招商。根据产业定位,严格筛选,宁缺勿滥,保证项目质量。坚持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以大引大”高标准的招商思路。按照产业聚集进行专业招商,建立非常专业的招商队伍。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产业为主导,通过“以商引商”、“以大引大”迅速发展壮大,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实现从“优惠政策招商”到“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形成了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招商格局,并适时提出了“服务业倍增计划”,迅速把招商重心向服务业和科技领域倾 斜,高科技、研发型、生产性服务项目及税源型项目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注册内资1325亿元。

三、考察学习所得

与上海张江高技术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1、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单位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2、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

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3、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我单位的发展的日益关注。余杭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抓住中日两国建交40周年的历史机遇,加快园区建设。

4、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营造政策“洼地”,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形成了“洼地”,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类要素就会向流向哪里。要想成为经济高地,就必须先营造政策“洼地”。对现有的各项特惠政策,要继续保持;要学习借鉴发达开发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移植创新,转变成新的政策优势。围绕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实施“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低门槛”政策。对于带动作用强、关联度大的项目,尤其是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兴办的大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按照“个案处理,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力度更大的财政扶持等办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张江园区】相关文章: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06-24

“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模式”解析06-04

张江创业园08-06

张江高新区嘉定园08-14

教育园区05-05

学生园区05-20

艺术园区06-16

体育园区06-17

园区战略06-21

高教园区07-09

上一篇:不规则抗体鉴定下一篇:时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