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2024-07-26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精选12篇)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1篇

(一)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压力。通过各项措施来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但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也是社会客观发展的必然性要求。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收集和整理了教学和科研的珍贵原始资料, 包括教学科研档案资料和学生档案, 这为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发挥借鉴的价值。以往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纸质档案,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促使纸质档案被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档案代替, 这成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我国政府部门倡导高职院校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并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和建设目标。与此同时, 为了满足档案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的要求, 也要求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获取、处理、保存、应用, 客观上促使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朝向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升的价值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它能够真实记录院校的发展历史, 展现日常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的状况。在新形势下, 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很高的期待, 这也增强了高职院校与社会的交流, 而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也逐渐增加。只有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促使档案管理的信息进行广泛交流、传播和利用,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因此, 通过提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才能充分实现档案的内容信息价值, 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 高职院校的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对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的资金有限, 这样就不能购置先进的计算机、扫描仪等档案服务硬件设备, 档案管理部门的办公设备仅仅处理简单复印和扫描, 从办公效率和质量上都存在着问题。在信息网络的软件建设方面, 缺乏相关的信息化软件, 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样由于信息化网络基础的滞后, 导致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难以满足客观的需求, 迫使高职院校应尽快加强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 并建立数字管理系统, 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对接。

(二) 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团队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团队建设。缺少对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都精通的人才, 未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这样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撑。

(三) 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开发落后

一些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开发落后, 对纸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较低程度, 仅仅停留在案卷级、文件级目录上, 还没有建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四) 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性需要加强

由于电子档案的保管和使用的安全性比纸质档案存在着更高的技术要求, 一旦计算机出现中毒等问题, 就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和篡改, 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

三、提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路径

(一) 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要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升, 首要的是要建设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包括建设软硬件设备, 如购买先进的计算机、扫描仪、网络等及其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这需要高职院校投入资金给予支持, 同时, 要将档案管理的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中, 进行稳步地推进。

(二) 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团队

高职院校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后, 需要着手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团队, 通过引进外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及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团队必须由计算机技术和档案管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构成, 这样才能确保团队成员可以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的编辑整理、选择开发、归类处理、调阅储存等信息化管理。

(三) 建设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网站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了能够快速和便捷地让用户使用档案信息, 高职院校应建设档案管理的网站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档案管理的门户网站能够开展多项档案服务, 如档案管理的最新政策、档案资源的编研利用等咨询服务。要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档案, 并上传到门户网站上, 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储存、展示, 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同时, 高职院校应建设学校OA (办公自动化) 系统,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效率。

(四)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

高职院校应采取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跟纸质档案保管不同, 数字档案由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 容易出现数字化电子档案的毁坏, 或者被病毒入侵, 给档案管理带来严重损失。为此, 就要重视数字电子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加强数据备份系统, 实现数字化档案异质异地、随时保存备份, 以及建立防火墙、信息加密等技术手段。

(五)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保障

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高职院校要加强资金的投入, 为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提供资金保障, 投入的资金来源可以多元化, 更好地保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二, 高职院校要给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化人才和管理制度。要引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 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为了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性,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三, 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要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操作平台和共享平台, 制定建设规划。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做好不同介质档案的转化、异地异质备份工作。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优化服务管理体系。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研究, 得出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必须适应高校的迅速发展, 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解决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实现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和师生,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这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实践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仅仅提高了技术手段, 档案管理和服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切实为师生负责, 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方式, 提升档案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摘要:当前,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释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升所具有的价值, 以及分析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路径, 包括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团队,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保障。因此, 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升

参考文献

[1]梁作华.论数字管理平台下的现代档案管理体系发展趋势[J].兰台世界, 2012, (07) .

[2]姜静, 常鹏, 司晓琨.尹志杰.浅析计算机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 2012, (06) .

[3]程钰.对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兰台内外, 2012, (06) .

[4]潘建军.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12, (06) .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2篇

会议典型材料

抓好“三网一库”建设

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滕州市档案局馆

滕州市档案局馆积极贯彻《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以“三网一库”(即内部局域网、电子政务网、Internet网和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滕州市档案事业发展第十五规划和第十一五规划,并分别列入我市总体信息化建设规划。现已初步建立了以“三网一库”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2007年8月被山东省档案局认定为“省特级”档案馆,2008年6月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下面,我就滕州市档案局馆“三网一库”建设和档案信息化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

早在2001年春,我市首先启动相关的网络设施建设,初步完成了市档案局馆局域网结构化布线。在此基础上,2003年6月,我们建立了“滕州市档案信息中心”网页,开始在网上公布和开放馆藏档案,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级领导来滕州视察调研、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滕州历史名人、五大班子机构沿革、滕州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墨子研讨会等重大活动以及“古滕八景”等图片展览,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和网上档案宣传。2007年6月,选定北京东方飞扬软件技术有限责

1任公司为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开发了东方飞扬档案网络管理软件。在局馆率先使用的基础上,通过全市档案培训会议,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该软件;并从统一全市档案文件格式入手,在全市党政OA办公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开通了OA二级办公平台,规范了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实现了档案工作上下交流互动。同时,我们向社会公开档案资源数据库链接,实现了非涉秘现行文件的快捷查阅共享,规范了公文流转程序,促进了公文收发效率,加快了无纸化办公进程。建立了“滕州市档案信息网站”,已成为我市宣传滕州的重要窗口,在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以“三网一库”为基础构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根据“三网一库”建设管理利用的需要,我们先后起草制定了《关于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档案寄存服务的实施意见》、《滕州市档案馆档案寄存管理办法》、《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委托管理工作的意见》、《收集征集档案资料的实施方案》、《滕州市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36份,其中多数分别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予以转发执行,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依据。

我们始终坚持实施档案资源建设优化工程,积极探索符合滕州实际的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形式,重点研究各类专业档案形成和管理特点,保证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整体性、结构性的突破。一是托管了原

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管理的2.7万卷一般干部档案和4万余卷科技人才档案;寄存了市商业局、卫生局一般干部档案1.5万卷;接收了轻纺工业局、供销总社下属破产企业以及原黄庄煤矿的档案12600卷,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了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料。二是突出整合了国土资源、房地产、城建、公证、婚姻等方面的档案资源,能够接收进馆统一管理的,按程序办理移交手续;暂时不能接收入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起区域性档案资源网络体系,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共享。我们要求全市各单位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需同步送交相应的电子版文件级目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2009滕州市档案馆和本市内主要机关(含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收集、征集整合各类档案资料(含电子档案)40余种,计10万余卷(件、盒、册)。

三、以“三网一库”为支柱构建各门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市各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从馆内和馆外两个方面同时开展工作。在馆内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量馆藏档案进行数据录入。在馆外,档案局馆为各机关信息平台统一设置档案管理模块,提供多种门类档案数据的录入界面,并免费提供网络上传窗口,组织档案工作基础较好的机关,对全部文书档案进行文件级目录输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馆内外档案目录数据处理的同步进行与并轨整合。目前初步建立了馆藏96个全宗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城乡记忆类档案数据库、知青档案数据库、亡故干部档案数据库、现行公开文件条目全文数据库。还建立了有关婚姻档案、独生子女

档案、房地产档案、公正档案等10多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专题数据库。2009年又增设了史料征集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实现了馆藏档案资料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此外,我们依据馆藏各全宗,参照上述数据库资料,编撰了《滕州市档案馆指南》,十余万字。截至目前,我馆已拥有档案资料目录数据90余万条。其中市档案馆录入档案案卷级目录18474条,文件级目录33.12万条,原文1万余页,照片1650张,录音、录像视频资料12小时。

四、以“三网一库”为抓手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2005年3月,滕州市开始实行无纸化办公,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档案管理从以往管理的末端变为前端。根据这些情况,我们适时提出了建设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的方案,并经过争取,将其列入了全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得到了实施。该平台依托政务网和全市无纸化办公系统相衔接,无缝实时接收各单位产生的归档电子公文和电子档案,保证了各类电子公文和电子档案完整安全地归档到各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同时,也实时对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情况作出指导和督查。

自开通OA二级办公平台以来,全局(馆)干部职工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知识的学习,科学利用电子政务平台,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从传统办公方式向现代化办公方式的转变。一是局馆所有联网的微机共享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外部设备,局馆长、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局馆长、各科室负责输入、编

辑和打印,不再专设打字员,既节约了设备投资,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据统计,全局(馆)纸张及打印耗材费用2009年比2008年同期下降120%。二是文件的传递、审核和签批,均在网上进行,文件收发全都是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或电子邮件,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局馆在服务器上设立了公共目录,各科室的文件材料、统计报表、业务数据和资料等都存在公共目录里,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3篇

關键词: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41-2

0 引言

档案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档案信息、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激发事业单位实现电子办公,加强信息管理水平。传统的方式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完成,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存储到提取、查询、销毁等各个环节,工作烦琐量巨大,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的摄入,工作人员终于可以解脱不用那么辛苦劳累,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形式对档案进行网上搜索,既没有时间限制,也便于各个部门上报,还不受空间局限,这样更直接、高效。电子文档存储方式能够快速查找,并且对于至关重要的文件或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可以留作备份,以便重要的文件或者数据不被丢失,通过对电子文档的关键词、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年度进行输入编写,可以迅速查阅相关档案内容,同时,还能够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免去了传统人工式的手动查找,不用像纸质文件那样分类整理,节省了大量时间。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了佼佼者,能够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任何事情,都能够顺利轻松解决。因此,只有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够增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才能够在实践中见实效出成绩。

1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重要性

1.1 档案存储环境现状及特点

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以纸张为主,纸质档案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发霉,如果纸张发霉就会影响原有档案信息。有的在存储和保管过程中还需要防蛀,对环境的湿度要求特别严格,一旦纸张变黄,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纸质档案,就会对字迹产生影响,造成模糊不清或损坏的问题,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纸张就会变薄且脆,给档案保管带来极大困扰。因此,电子文档是信息化档案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子文档的内容补充一方面是通过纸质文本输入转变成电子文档形式,有的纸质文档还要将其进行扫描变换成电子档案,之后对它封存起来,以免纸张在查找翻阅的同时接触灰尘与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加速纸张老化,如果需要查找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用电子档案搜索。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新的档案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录入形成电子档案,并直接留存即可。备份的数据可以通过光盘、硬盘存储,以这类设备为载体的话,它的存储环境比纸质文档方便得多,既简单而且只需要无磁场干燥的环境即可。

1.2 档案使用、查询现状及特点

在传统模式下,档案的查询、借阅非常烦琐,首先要提出申请,然后等到得到准许后才能进入档案室进行人工查阅,由于纸质档案量巨大,查阅时需要一项一项、一页一页逐一查看,费时费力,还容易打乱编好的先后顺序,给档案管理造成困扰。信息化管理没有那么复杂,可以不用到档案室申请查询,可以直接上网查询,减去了档案使用流程,利用电子文档进行浏览,这样准确又快捷。电子文档不会打乱顺序,查阅完后关闭即可,更不会对文档造成损坏。因此,这种是一种非常优势的远超传统的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事业单位也应该牢牢抓住时机,让办公和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见实效。档案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处理档案更加高效,在节约办公室经费与空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档案处理的速度,方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查阅。总之,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事业单位要合理并且充分利用计算机,利用它的网络资源,将其运用到工作中,从而实现工作的信息化。

2 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档案工作需要专业、科学来支撑,要开展好档案工作,就必须从归档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抓起。制定标准的制度对事业单位档案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事业单位应就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单位性质的归档制度,使之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并将其融入绩效考核中,落实到个人,作为他们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必备条件。从而,激发单位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2.2 要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合理规划

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在进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之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形成网络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化有效推进。

2.3 要对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的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要有效监督制度保驾护航,这样才能够保证其过程得到制约和监督。完善监督制度才能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信息化管理高效率。事业单位要内部与外部监管协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及时准确发现其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逐个排除,使整个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安全,促进工作高效运转。

2.4 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档案管理走向信息化、电子网络化,我们现在的档案工作都要求实现信息化,我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档案意识、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社会意识;然后,档案管理部门要组织信息化学习,档案管理人员要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武装自己,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还要增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最后,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定岗定位,使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发挥优势,为档案事业贡献自己一分力量。

2.5 建立起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化网站

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网站上建设的信息站点,它以交互式网页的方式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和服务,使档案信息能在网上咨询、查找,方便实时归档,电子文件也能直接使用。以信息共享、方便群众为目的,把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2.6 要结合实际加强对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从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变过来,将档案实体保管引入信息化发展领域,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手段,将档案先分析再分类处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实效,保质保量的搜集、整理与储存等。同时,档案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使各种不同的档案信息能够有效快速又准确,图片和声像类的文档资料归档可以通过扫描仪结合网络进行保存。相比传统纸质文档,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不占空间。

2.7 要逐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档案数字化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电脑存储为主,是把纸质文档用掃描仪、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数字化转换,然后,再存储到电脑中,通过电脑扫描、分类、整合、修正的零散枝片数字化文档转换为一个整体、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库,还要对它进行录入全宗号、年份、目录、卷宗号等的编写,以便日后好搜索查找和及时利用,为需要的人提供相应服务。随着数字化档案的建立,传统档案并没有取代,而是两者相结合,各取其优势,这样使他们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3 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并渗入到各个行业,同时,也成了事业单位对提升档案工作的佼佼者,势在必行。合理利用档案资,对其资源共享,把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的方式转换,便于用户检索查阅,不仅节省时间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促进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将档案工作推陈出新,巧妙运用档案先进的技术发挥专业才能。时代在变,档案也在不断更新中,我们要将档案工作引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只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管理的实效。

参 考 文 献

[1] 王学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华章,2013(02):321-322.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4篇

1 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

1.1 业务操作能力

我国档案管理正处于从纸质化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时期,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位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些基础的操作技能之外,比如文书立卷、档案整理、编目、鉴定、档案保护等,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相关软件的操作程序;此外,随着人才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具备查阅国际人才档案材料的能力,以及把我国尖端人才的档案材料翻译为外国语言的能力等。

1.2 档案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复合型的工作,不仅仅涉及到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更为重要的是对档案材料进行鉴定、保管、开发、统计以及综合利用等管理性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全面统筹好档案材料的综合管理工作,把这些管理程序做到完美衔接,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查阅和利用,提升工作效率。

1.3 持续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信息技术的推出层出不穷、各种操作软件升级换代的节奏和频率大为提升,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各种操作软件的使用要领,还应学习统计学、管理系、古典文献学、以及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2 信息化管理背景下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一些员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档案管理工作覆盖面强、工作量巨大,涉及到方方面面面的内容,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与人事、财务、后勤、工会、管理阶层等部门打交道,长时间处理一些繁琐、枯燥的工作,工作量的巨大往往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也不到位,很多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书面抄写、纸质管理的初级阶段,这就使得一些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工作人员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档案管理质量整体仍然偏低,这就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2.2 一些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

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时代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单位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购买相应的设备与操作软件,还应准备相关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费用、软件的升级服务费用,然而,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些单位管理阶层就找种种借口,轻视档案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其实是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在整体上不利于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使得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整理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2.3 一些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机构的内部事务,更是一项社会性、整体性事务,需要每位员工、每个人员、相关单位的配合与合作,档案材料是对一个员工过去成长、学习与工作情况的总体衡量,是考核一个员工最为直接的原材材料,档案材料涉及到每个员工或个人就业、升迁、就职、提干、述职等等情况,每个员工都应重视和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然而,一些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档案材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档案管理人员随意写上几页纸就可以了,有些高校毕业生为了图省事,干脆把档案材料找个地方随意一放,以后去另外一个城市或单位就业时,不及时办理档案调动手续,这不仅仅为相关档案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也为自己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利因素。更有甚者,有些员工或个人长期忽视自己的档案材料,连自己的档案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就造成了自己工作情况档案材料的断档,档案管理人员就无法对其做出全面的记载,如果这名员工向往更高层次的单位发展时,档案材料就会成为一种瓶颈,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会相当严重。

3 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

3.1 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来进行档案管理

相关单位的领导干部和管理阶层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领导决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及作用,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程序,认真落实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人,让档案价值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滞后性转为超前性,从而实现档案工作价值。

3.2 建立适合信息化需要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工作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要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为档案利用者搭建便捷、快速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档案鉴别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坚决把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3.3 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因此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随着信息化的进展而有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每家单位也应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培训和学习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直接途径。首先,要促进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实践中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培训,或采取随机培训的方式,这实际上不利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考虑将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发展计划或年度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实效。其次,要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以往大都采取听报告、讲座的方式,内容枯燥无味,应用性不强,要结合参观访问、实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每家单位和相关人员都应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为用人单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娟,徐旭.档案工作者应树立五种理念[J].兰台内外,2010(3).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5篇

一方面,要求提高国企领导对企业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亲自参与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推行中,并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物资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能;另一方面,为实现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企业领导还应重视对企业内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强化培训,以提高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激励与考核制度来调动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国企领导还应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分重视管理软件的选择,并要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为依据不断优化更新管理软件,以从根本上促进物资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2.2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物资管理的各环节中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中是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

首先,针对物资采购工作的信息化,要求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从物资需求的信息搜集开始充分重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企业各部门的物资需求进行统计与记录,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计划成本合理规划物资的采购数量;其次,针对物资的管理要求将物资管理工作者采购的所有物品进行编码并纳入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以对物资进行及时的跟踪管理并以此作为物资分配的有力依据;最后,针对物资的分配要求物资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且每次分配都必须出具相应的单据并纳入信息系统中,以为今后的物资盘点提供数据依据,并就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物资损失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2.3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在物资管理方面的联动性

企业的物资管理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为切实有效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来提高国企的物资管理水平,要求国企领导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联动性。就现阶段来看,国企内部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且各部门所需的物资及物资消耗情况也大不相同,如果仅依靠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与统计显然大大降低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这要求国企单位领导针对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要求在各部门设置专门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统计自己部门的物资使用情况,并将数据纳入各部门的物资管理系统中,以便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汇总统计。除日常必须的消耗品之外,各部门的物资管理人员在数据统计中还应提交非消耗品的置换缘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国企物资的管理水平,同时对杜绝企业各部门的浪费现象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2.4合理规划物资的管理方案

国企要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水平,要求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合理规划物资管理方案。首先,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预测企业物资的需求趋势,要求其能随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并把握市场整体物资价格的变化情况,以确保在物资采购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货方;其次,国企的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预测市场的产品需求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控制物资采购量,进而在满足市场实际需求量的同时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以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3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极大程度上转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受信息化的影响,国企要在国际化的竞争趋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到企业的物资管理中,通过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促使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得到优化与完善,进而从企业运营的各环节出发合理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盈利最大化的目标,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菁颖,薛靚,李秀娥.信息化物资管理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7).

[2]廖志斌.关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外资,(7).

信息化促进电网企业管理提升 第6篇

【摘 要】信息化是以现代化信息采集处理、自动化网络、信息业务支撑等技术手段,是针对我厂全方位、多角度的一个复杂系统,将起到固化流程、规范管理、集中数据、实时共享、加强内控、风险管理、高效决策的作用,逐渐成为支撑我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目的是提高我厂的经济效益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所以说我厂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是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电行业实现跨越突破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效益、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31-01

1、信息化的特点、重要意义:

1.1信息化的特点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具有联机通信功能、综合利用了现代管理方法。

1.2根据研究表明,采用信息化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大力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切实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能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根据合同预测编制的计划,可以减少盲目生产的风险;可以减少资金占压,降低流动资金和库存费用;可以提高人力、设备的利用率,使生产安排更加合理做到均衡生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和内耗摩擦;可以根据计划完成大批集中采购,能大大降低采购费用;可以协调好现场管理工作,各个项目有序、同步、完全进行;能够加强企业各阶层、各部门的有效沟通,缩短会议和内耗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数据库的科学准确,可以使问题处理及时、统一,大大减少书面文件的编写和流转,减少办公费用,降低管理工作的劳动强度。

2、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逐步提高,信息化系统作为我厂信息收集、分析、综合利用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本文所说的效益分析只是对项目效益的定性分析和隐形效益。

2.1有助于我厂做好管理和控制,信息化的利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形成管理模式效应,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厂在管理方面,信息化规范了管理流程,堵塞了管理漏洞,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和辅助决策依据。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实现了企业资源管理及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做到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形成一个实时的动态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2协同办公系统、ERP等系统的全面上线,在我厂内部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营成本。通过ERP的实施,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达到资产设备帐、卡、物一致管理。充分发挥组织、人事、考勤和薪资四大模块功能应用,实现流程化作业,使建立组织和岗位、人员调动及发放工资更加合理。有了员工报销、内部邮件、财务管控等信息业务的支撑,强化我厂的精细化管理,促使企业提高部门团队工作效率、各种业务流程畅通无阻、高效运转,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

2.3通过覆盖全厂的信息网络系统,将管理数据加工成准确、及时的信息,实现各个项目的透明监控和管理流程的高效管理,为企业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时效化提供可靠依据,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全流程数据掌控能力,实现企业提速增效。

3、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管理能力提升。

3.1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力保障信息业务系统的操作应用和管理实施,员工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对员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实施技术操作,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和全面控制,只有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降低员工工作强度,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效率和准确性。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树立员工信息化的优秀标兵,激励员工重视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先进科技技术打造一支具备高效执行力的员工队伍,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全面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

3.2搭建信息整合责任管理平台,提升企业管理促进执行落实。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是带动管理创新和责任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整合就是把素有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到一个管理平台,对所有业务流程进行责任定位、无缝衔接,把责任精细划分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定岗、定员、定责,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层层监督管理,全方位激烈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事业心、责任感,提高员工尽职尽责的执行力和企业管理的快捷、方便、高效。

3.3实施信息化全员绩效考核,这是企业管理最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之一,全面提高全员工作效益。企业管理秉承以人为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分解企业目标、科学量化绩效、严格考核管理、全面透明公开,逐步形成精细化、科学化、全覆盖、流程化、标准化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激励全员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自我加压、提升自我,以先进科技融合先进管理理念的信息化绩效考核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方位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敏.深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安阳工学院.中国商贸.2012.(12);

[2]申丽敏.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河南煤化集团永煤企业鑫龙煤业大众煤矿.时代经贸.2012.(33);

[3]胡艳春.以信息化促进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企业.2008.(5);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7篇

一、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原则

(一) 规范性原则。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室藏纸质档案信息化, 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扫描、影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档案, 是通过室藏数字化档案还是电子文件档案, 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 制定相应的规定。

(二) 安全性原则。目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 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和研究, 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确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

(三) 效益性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学科知识, 多专业配合, 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 对室藏档案的利用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把重要的和利用率较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二、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特别是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一是档案管理部门都配备有现代办公室设备 (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 , 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 提高档案服务的质量。二是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就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为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管理积累了经验, 给予档案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三是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陆续颁布, 使档案工作人员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意识不断增强, 对所管理档案进行系统的整理, 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四是数字化带动了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 加快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步伐, 完善了电子文件的规范管理, 使档案部门成为向社会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服务, 档案人员是档案信息的管理者, 也是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的服务者。人们对档案信息需求量不断增长, 原有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需求, 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凸显, 例如:社会档案资源部门分割散存、各自为政、管理无序、档案信息难以共享, 档案工作全面融入社会各项事业不深, 档案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档案现代化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 通过服务观念的更新、服务领域的拓展、规范服务行为, 提升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

四、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一) 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建立健全数字化档案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 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 利用和保密制度, 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执行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数据格式, 实现数字化档案的全程管理。

(二) 企业应保证数字化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有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和长期的数字化档案, 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 并确保相关数字化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三) 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 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相关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 那么档案信息无法进行数据交换, 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五、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一) 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用户需求调研、应用软件的研发机制。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E6档案系统、声像档案系统、地质档案系统) 与企业有关应用系统相衔接, 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所形成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

(二) 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有网络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统计报表、数据输入 (输出) 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 满足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六、做好企业档案信息化保密工作

企业档案信息含有涉密信息, 它是企业的的核心秘密, 涉及企业的商业安全,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保障档案数字化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从源头上对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规范。档案人员必须保持警惕, 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泄露, 尽职尽责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 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档案是历史记录, 它对于人们目前或未来的工作有借鉴参考的作用, 我们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的优势, 从而实现档案利用价值。因此,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摘要: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8篇

一、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较缓。

学校的管理层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片面地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 只要做好教书育人和相应的科研工作就足够了, 从而忽视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于总结学校的教育经验, 积累和探索学校的教育方法, 维护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力资源档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档案管理建设投入不足, 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迟缓。

(二) 教职工档案管理意识差, 主动上交档案的积极性不够。

学校对档案管理的宣传不到位, 导致教职员工对档案认识不够, 认为档案管理无足轻重, 对这项工作没有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另外, 对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不深, 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影响, 出于对安全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不愿把已形成的教学资料主动上交。也是阻碍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三) 数据库系统不完善。

部分学校的档案管理虽然已开始采取信息化手段, 也拥有自行研发的应用软件, 但是软件大多只能实现编辑目录、输入人员基本资料等几个简单功能, 至于统计数据、分析资料方面则无法利用计算机操作。档案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尚有欠缺, 档案提取、查询等功能还没有实现信息化, 仍需要人工管理。

(四) 没有建立网上服务平台。

以往在档案服务方面, 学校通常采取的是人工操作, 不仅服务效率跟不上档案使用者的需求, 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导致档案服务质量下降。传统人工方式的档案服务已然无法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 使用者对档案的更新速度、内容信息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的档案服务如果依然采用人工操作手段, 无法跟上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必将拖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后腿。

二、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树立档案管理意识, 推进信息化建设。

增强档案意识是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前提, 要强化学校档案管理, 不能仅仅要求档案管理专员加强服务, 而应当从全员入手, 要求学校的各个岗位、各个部门都通力配合, 树立全员档案意识, 协助档案管理专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特别是对学校的整体建设及长远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成立档案管理部门并委派专人管理, 学校应适当予以资金支持, 购买信息化档案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 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到与教育教学同样的高度上予以重视, 将其纳入到学校重大事件的规划建设中, 并专门制定出针对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为全面落实信息化档案管理做好万全准备。

(二) 完善安全制度, 提高安全防护措施。

为确保档案资料不外泄, 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学校应实行信息化档案分级制, 即根据教师、学生以及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来设计与之相符的应用级别, 只有达到该级别的人员与部门, 才能提取该级别下的档案资料, 而且档案的级别不同, 所采取的数据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如此这般, 才能很好地保护学校档案以及在校人员的个人信息, 才能弥补网络信息化保密性不足的漏洞。

(三) 加强人才建设,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综合性人才。因此, 学校除了做好基础教育工作之外, 还应积极开发、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 比如成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人事档案数据库, 把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科研成果、专利、实践活动、培训讲座等全部纳入数据库中, 便于师生更有针对性地查阅信息资料。当然, 这也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必要的话, 学校应聘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 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热爱教育工作、基础知识扎实的档案管理队伍, 定期组织培训, 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 加快建设网络服务平台, 提高档案利用率。

网络服务平台必须站在档案使用者的角度考虑, 能够提供通畅的交流环境, 便于使用者及时反馈信息与建议。网络平台的传播结构具有交互性与分散性特点, 信息反馈通道更加便捷, 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服务咨询。学校档案网站上可以开辟读者留言、信箱、问答、互动等专栏, 公开档案管理平台的E-mail, 以便随时接收到广大师生的反馈信息。另外, 还可以在网上成立“聊天室”, 让档案使用者能够实时地交流、共享资料信息, 档案管理员也可在“聊天室”里与大家实时互动, 第一时间内了解档案使用者的需求与想法, 避免了“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况, 从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 为师生们提供丰富、高效、高品质的档案服务。

三、结束语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科技手段, 学校只有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才能向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而档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正是紧跟时代浪潮的体现, 不仅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 同时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继而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校建设服务, 为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莉.如何创新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J].现代交际, 2016, (2) :123;122.

[2]刘向阳.对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13, 22 (3) :8-9.

信息化提升报社经营管理能力 第9篇

对于广告经营数据系统而言,重点是需要为部门管理者提供内容丰富统计分析数据,包括:当天广告业务最重要的指标;某个月份广告经营情况;各报刊广告收入所占比重;各行业广告收入所占比重以及广告收入排名前列的广告主或代理公司的广告收入贡献,甚至某天某刊物的版面缩略图等等。在展现形式上可以简报、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形式简洁直观地反映经营情况。

而对于发行经营数据系统来说,是需要为社领导提供一个全新的日常工作平台,全面时时地了解报社发行情况,方便快捷的掌握发行动态。此平台应通过简报、图表、报表等形式,采用同比、累计、排名等各种统计方法,展示报社发行经营的数据。包括:当天发行业务最重要的订阅数、零售数等指标;日均发行量、上年同期日均发行量、日均发行量同比增长率等等。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提升策略探析 第10篇

1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含义

学籍是指我国学生在高考招生政策规定下, 经过高考成绩的录取选择后, 由各大高校全面核查对学生办理的在校就读注册手续。学籍管理是指各大高校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 下, 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立足高校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制定的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期间实施的在校学习的质量管理制度。我国高校学生学籍 管理包括学生在高校的入学报道、学籍注册、学生信息登记、学生学籍登记、学生学籍变更、学生成绩考核、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学习奖惩、学生毕业信息、 学生毕业证书注册及颁发等方面。

1.2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优势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深入改革以及各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 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 对高校学籍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采用信息技术对高校学生的学籍进行登记注册, 可以便捷地办理学生学籍工作, 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对学生信息进行整理核对, 是对传统手工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学籍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贡献尤其在于对毕业学生 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的支持, 通过学历证书的查询系统可以提供毕业生的基本信息, 有效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实施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落实学校服务学生的理念, 还有利于降低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的成本, 大大提升了高校管理学生学籍的工作效率, 提高高校管理学生学籍的工作水平, 减少传统管理工作量, 降低传统管理工作强度。另外,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对社会也有很大的贡献, 学生的用人单位可以方便地查询学生的学籍档案, 考察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 得到学生真实的评价。

2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策略

2.1 健全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籍工作信息化管理, 笔者建议健全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机制。因为, 只有设立健全的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机制, 才能明确高校学籍工作的目标, 推进高校学籍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进程。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在读期间资 料的保管, 还是对学籍档案的编码、整理、备份、归档和入库。只有设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每一环节工作的 有序进行, 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有章可循。因此, 在健全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时, 需要首先确立机制的政策性, 立足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体制。另外, 还要综合考虑高校主体对工作的实际需 求, 立足高校、社会、国家的需求, 构建适合形势发展的管理机制。

2.2 选择适合的学籍信息化管理 系统软件

现阶段, 我国高校学籍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几乎都是由IT行业的企业开发的, 但是很多系统软件开发企业对教育行业的特点和教育信息系统的真实需求并不了解, 开发出的教育系统管理软件很难适应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 各教育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企业需要结合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和高校主管部门的意见, 开发真正满足学籍管理工作的软件。各高校在引进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 也要选择适合的软件系统。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在开发的时候, 要遵循《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 或者教育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企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和高校学籍管理人员进行深度沟通, 立足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开发能够满足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系统, 或者高校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学籍工作人员合作开发具有高校特色的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 以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

2.3 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 管理能力

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高校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聘用要严格把关, 摒除传统的人人管学籍的思想, 在招聘学籍管理人员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工作人员的学历、管理系统软件的操 作能力、工作服务态度等方面;第二, 高校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施学籍管理系统操作培训。如邀请高校教务秘书针对学籍制 度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针对学籍管理的培训、企业学籍管理系 统软件操作培训、其他经验高校的讲座培训等,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观摩学习、高校调研、集中培训和一对一培训等形式。另外, 高校还可以以教研立项课题的形式加大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投入, 提升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解决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改进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推进学籍管理工作的进程, 提高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

总之, 为了提升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流程, 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效益, 需要立足学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尽快建设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 促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推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向高效方向发展, 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水英.普通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初探[J].科教导刊, 2011, (7) .

[2]张前.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刍议[J].价值工程, 2012, (10) .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11篇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运营发展影响重大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成本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改革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企业管理的需要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资源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水平,是企业始终追寻的目标。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集中管理中凸显出来。会计信息化在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增强其信息的共享性,便于企业管理层的实时监督与查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不仅仅使会计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得到了改进,而且促进了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信息化使会计职能发生了转变

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目前,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两极偏差,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会计人员能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万能的,能自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实际上会计信息化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数据信息是共享的,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必不可少的。但是会计信息化也不是万能的,会计信息化需要企业各个层面的员工正确地对待和应用,管理以人为本,才能创造最大效益。

(二)会计信息化的顺利推广需要全员协作

会计信息化高度集成涉及各个环节,涵盖企业业务的整体流程,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企业业务层、财务层、决策层的全面参与与支持,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活动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成一个整体,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是整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一个计划”的前提下,才能成为系统。因此,需要各层面、各环节人员通力合作。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产物,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因此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单位事物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四)“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需要将系统功能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彼此共享,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提供可信的决策信息。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对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没有很好地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共享。

(五)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黑客或非法访问入侵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无论是系统内部还是系统外部,系统都有可能受到攻击,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将会非常严重。因此,系统安全问题也已经在企业考虑选择会计信息系统因素的范围内。

三、更好地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

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制定控制措施。另外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術支持。

(五)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会计管理部门应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满足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自己,以此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12篇

一、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尤为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不是年龄偏大, 就是没有接受专业知识培训, 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 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 部分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认真的态度和责任心, 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停滞不前, 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得到普及发展, 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时, 仍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 将许多重要的档案信息记载到纸张上。采用纸质档案存在许多弊端, 其一, 纸质档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极易损坏, 一旦发生损害将难以恢复;其二, 在进行信息查找时, 难以快速从纸质档案中找到。有的单位即使已经安装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也因系统功能限制, 只将部分档案资料输入电脑。档案管理人员不主动学习接受新技术、新流程, 所谓的“无纸化阅档”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施,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三)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范。

档案主管部门往往因人力物力所限, 只指导本地区大机关、大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成了管理盲区。导致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软件各行其是, 缺乏通用性, 系统移植性差, 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 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 制约了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二、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路径

(一)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应对档案信息资源日趋丰富, 档案管理业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现状, 档案管理人员应由传统的“档案保管员”变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传播者”, 成为档案信息建设的行家里手。一方面档案主管部门要将本地区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指导范围, 尽快建立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 复合性人才为重点, 高科技人才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满足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要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信息化管理的执业资格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 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理论和技能, 并定期举行培训, 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 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存储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和维护常识。

(二) 做好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

事业单位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之中, 首先应该把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 把本单位各部门的信息统筹考虑进去, 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获得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系统效益。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 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 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给未来发展留下扩展空间。档案库房应有健全的“十防”措施, 能够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最大化地延长档案寿命。

(三) 规范档案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 应该按照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推荐的标准,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 使得将来电子目录入馆后能实现数据共享。通过软件系统对所有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各方面实行计算机的有效管理控制, 真正实现档案资料即时归档数字化, 档案信息检索与提供“无纸化”, 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为社会发展和管理提供服务。在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时, 主管部门可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业绩之一考核, 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 使工作人员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事业单位档案是国家和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因此, 在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 工作人员不仅要继续发扬严谨的作风, 还要继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 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摘要:面对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有效的途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粟盛民.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08) .

[2]谢红.提升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方法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12) .

上一篇:蚁族论文下一篇:优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