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中的品质

2024-05-13

《品质》中的品质(精选12篇)

《品质》中的品质 第1篇

关键词:光色,多面性,环境,色彩,生活品质

现代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多的是在室内生活、工作与娱乐,约占人生总时间的95%以上。而色彩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在人们视觉中的反映,时时刻刻都在有意或无意的影响着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感受与评价。由于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地运用于建筑、室内环境中,新的色彩感觉也不断萌生,如金属材料、玻璃等大量运用,改变着色彩在人们视觉和心里的感受,与此同时,激发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现代光学的创新与发展,也使得光和色彩的结合更为密切,共同为人类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更加丰富、绚丽多彩的生活空间。因此,可以说,人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才使得色彩有了实质性意义。从另一方面讲,通过合理运用色彩,而创造出的空间效果,能够反映出生活环境品质的高低。

1 科学文明与色彩

当看到形形色色的空间与结构,看到用美观的造型与艳丽的色彩装点着的楼堂馆所,可以发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视觉艺术中的光色空间为基础,打造出了各式风格,独具魅力的空间效果。以涌现出的众多展示空间为例,它们逐渐成为了向世人演绎历史、宣传理念、推介作品的一个理想的舞台,其中光与色的艺术形态设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没有光就不存在视觉艺术,是光给空间与物品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也正是各种特性的光色造就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着物的理念与品质。因此,如何利用光与色表达出主题的最佳境态也成为了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早在12世纪,哥特式建筑集中了那一时代人们所敢于想和敢于建造的最高的塔楼和天顶。其中最灿烂、最吸引视觉注意的是墙上由各种鲜艳的彩色玻璃拼成的大玻璃窗,它粗黑的铸铁窗格与红、蓝、绿、紫、白等彩色玻璃晶体组成的画面,与窗外射入的强烈阳光结合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形成了美妙无比的光与色的交响曲。窗格所勾勒出的形象描述了种种圣迹故事和象征天国的图案,通过巧妙的利用玻璃窗的高度和光线使这些故事和形象仿佛就是凡人亲眼目睹的天国景观,使人真正理解故事画面中色彩语言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色彩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型舞台背景中,在音乐旋律的波动中,背景色彩在光的作用下千变万化,撞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受;商业广场里,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商品色彩在光的照射下光灿夺目;歌舞厅里变化万千的色光相互交错,创造出了特定的光色气氛。这一切都是现代光学的色彩效应对室内环境色彩设计的又一贡献。由此,我们可以确信,色彩经由光的表达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转换过程,也是人们由客观至主观感受转换的过程。

2 光与色彩的多面性

人对颜色的感知是光源、被观察的物体、眼睛以及大脑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不同的光谱可以被人接收为同一个颜色,但是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人们对物体的外观颜色知觉受到以下4个因素的影响:

1)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

2)照射光的光谱分布;

3)观看物体时的视觉与心理因素;

4)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与反射特性。

当光的色彩发生变化时,被观察物体颜色之间的关系不会随着光源色谱的变化而变化,人眼的色彩感觉机制会调节至某个新的中和点,从而使被观察物体的颜色尽可能保持与原来一致。这种现象也被称作色彩恒定。

正是因为人的大脑具备这种功能,才使得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不会发生混乱。色彩世界的千变万化,激发了人类的色彩审美意识,进而派生出对色彩的新认知。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当看到绿色的森林、碧绿的湖水、蔚蓝的天空时,我们就会感到凉爽与平静,而当看到橘色的灯光、大红的灯笼、浅褐色的墙砖,我们又会感到温暖与舒适。对比金碧辉煌的宫殿与白墙灰瓦的民居形成的色彩,前者给人以华丽之感,后者则相对朴素。人们对色彩的新认知不仅表现出单一性,也表现出复合性,即一种色彩有两种或多种象征意味。著名的电影导演爱森斯坦在谈到彩色电影时,曾指出过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每一种颜色引起的感觉,不是一个,而是成双成对的,且彼此相反。

由以上可以得出,对色彩的联想,进而到对色彩的喜恶,不但具有共性,也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基于不同的地方文化而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就是色彩的文化性表现。也让我们相信,在倡导的高品质生活中,要考虑到色彩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并切合环境功能与人们的审美需求。

3 光色应用——灯光导致的色彩倾向偏移

如果你进入暗室冲洗照片,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在阴暗的红光照射下,室内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红色。本来洁白的相纸变成了粉红色,绿色的物体会变成一种深浊的暗黑色。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某某物体具有某种颜色”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同一物体同一颜色会显示出不一样的色彩效果。

我们一般认为普通的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线,带有一点橙黄色味;而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颜色偏青、高压钠灯偏黄、高压汞灯偏紫等等。灯光导致的色彩倾向发生变化具有普遍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应用也相当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对常见光源及光线照射下一些常见的物体色彩有一个正确的预见。

光色空间如同一件艺术品,在同一空间中,通过光色可以让人感到温暖与私密,可以营造出愉悦放松的气氛,也可以刻画出冰凉与恐怖的景象。光色的混合不仅呈现出色彩倾向的偏移,同时,不同的色物混合形成的光色感觉与光色空间千差万别,也正是这种变化为创新性的光色空间设计提供了前提与基础。例如,红色光象征着光、火焰、鲜血、热烈、喜庆、胜利与恐怖警示等意义,在照射到蓝色物体上时,人们感受到的是紫色调,而紫色具有高贵、优雅、神秘、华丽、娇丽的性格;当一束蓝光照射在红玫瑰上时,红玫瑰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呈现紫黑色,白房子中的黑桌子在白光的照射下变成灰色,白石膏在蓝光照射下变成浅蓝色等等。

有限的空间与有限的光色在充满幻想的创意设计中构置出无限的作品,空间精神价值的提升同样影响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众多光色灵活运用于冷与暖的渐变中,在色调的转化中形成了一幅迷人的色彩世界。

4 结语

从以上为光色的应用而梳理的脉络来看,光色环境不仅是一个社会物质体,更是一个精神文化体,而且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其人文意义与营造的空间与实体同样重要。首先,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认识,他们将宇宙观、人生观引入建筑中,色彩是他们传达这种认识和观念的重要手段;其次,环境与建筑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不断交换“信息”的有机系统,因此,用色需考虑到两者应该是和谐的、共容的。由此看来人们是将自己的理想、智慧、情感以及人与环境二者关系的理解都凝结在这时空的营造之中。光色空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中介,它须与环境相互包容,而不是对立和破坏。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马丽.环境照明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日]日本建筑学会.光和色的环境设计[M].刘南山,李铁楠,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美]M.戴维.埃甘,维克多.欧尔焦伊.建筑照明[M].袁樵,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古文中的人才应具有哪些品质 第2篇

“人才”“千里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马说》之所以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人才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应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应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怀若谷;应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宽广眼界;应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舍我其谁”的雄大气魄;应具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吐故纳新;应具有“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恬淡自适,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德行……我们赋予“人才”的内涵太丰富了。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作为“人才”,在发挥自己的作用,遇到困难时,他非但没有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还选择了“逃秦”之路,扁鹊不善于发挥自身的作用。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何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付诸主观努力是成才的关键。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

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人才应该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才要具有“莲”的高洁品质。

例谈学生数学解题中的思维品质 第3篇

关键词: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题除了检测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掌握的程度与水平,也检测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与特征,从数学解题中来剖析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数学思维本质特征[1].在数学教学与辅导中,不断地发现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从人的思维角度去认识,可以把握问题的本质,关注并改善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升对数学教学的认识.

追根求源: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的特点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的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2]25-27.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如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而观察又是审题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

[2]吕凤祥.中学数学解题方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朝阳. 挖掘代数结构 渗透数学思想——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第16题解法探究 [J].中学数学,2015(2):93.

化学教育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第4篇

一、善抓本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高考复习中,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 进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的训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灵活运用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

二、逆向思维, 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 只要教师在备课时, 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 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三、善于变通,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 只有善于应变, 触类旁通, 方能越关夺隘, 攻克难题。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迁移试题, 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快速准确,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为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日常教学中必须定时定量训练, 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 锐意创新, 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 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五、标新立异,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化学命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 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 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 就能力测试而言, 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 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 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 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 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 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 但它不“超纲”, 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不能丢开书本, 花大精力, 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 那样既浪费了精力, 又增加了学生负担。教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

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 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 也是缺乏思维独创性的表现。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 推理为辅, 转化为推理为主, 计算为辅, 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

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高度完善, 它能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功能。而善于构造, 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许多学生满足于做出来, 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作深入探讨、致使解题速度缓慢, 这是广大考生的弱点, 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解题中多留意各种解法, 多启发诱导,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 照析例题, 硬套公式, 题愈做愈死, 学生越学越怕, 思路越走越窄。故此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 发挥独创性。

六、统筹全局, 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 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能只把视线盯在一点、一线、一面上, 而应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

高考化学试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为中学化学教学做出了典范, 给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化学教学中, 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就要狠抓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 以达到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 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并落到实处。

摘要: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 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 是缺乏思维独创性的表现。

《品质》中的品质 第5篇

有一次,一个奇怪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把小草种在干泥巴里会是怎么样?说干就干,我拿一把种子种在一块干泥巴里,做完这些,我就没理它们了。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再回到那个种种子的地方,我惊奇的发现,它们竟会只靠着泥巴里那少得可怜的水分,长出了幼小的芽。于是我下定决心,下个星期不给它一点儿水,看看那些小不点儿还能撑多久,哈哈……它们一定会死。

过了一个星期,当我来看它们时,它们竟在芽的基础上,长出了一点点小叶片,真是令人感到无比的惊奇。小草这种顽强不息、拼搏到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中真是生活中的强者。正应了大诗人白居易所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羞愧不已,还记得那一次,妈妈让我去做一道思维题,那题有一点难,我就开始叫苦连天,现在想来,这跟小草差远了。

小草那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深深敬佩,我想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我会一直以此要求自己,面对困难不低头勇往直前,学会如小草般的坚韧。

《品质》中的品质 第6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和各种化学添加剂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必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和科技对食品品质进行检测。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学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肉类品质检测中对肉制品的保水性、肉色、新鲜度等的检测具有突出优势。本文就在现实的基础上对红外光谱技术特征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并重点探究了其在肉类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希望对食品检测行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外光谱技术;肉质食品;检测;鉴别

项目基金:TDZKQN201505,科技支疆项目:2014AB037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对肉类的数量和品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肉质食品的品质主要是指肉色、嫩度、风味以及多汁性等,传统的检测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口感等损坏性检测方式为主,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足,有些不法商贩甚至通过注射某些化学添加剂等躲避质监部门的质量检查,给传统的检测方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国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先进技术的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红外光谱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成功应用于肉类品质检测的生产线中。我国也开始大力引进该检测技术,为人们吃上放心肉提供了技术保障。

1 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是近红外光电磁波,它是一种波长范围在700~2500海里的电磁波,介于可见光和远红外光之间。肉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这些有机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些含氢基团,如羟基(-OH)、甲基(-CH3)、以及羧基(-COOH)等,这些含氢基团对红外光谱电磁波特别敏感,可吸收不同频率范围和数量的近红外电磁波,通过对其进行近红外光波分析就可以了解肉质食品中的含氢基团成分,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取肉类品质的相关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食品检测行业中的得到了大力推广,具有简单无污染、分析快速、非破坏性分析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测,解决了当下肉制品检测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肉类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2.1 在肉类化学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肉类是人体的重要供能物质,从化学成分来看主要有脂肪、蛋白质、糖类、水分、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每一种化学成分都会对肉类食品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水分减少会严重影响肉类的色泽和口感,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关系肉质的多汁性和嫩度。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了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丹麦的Foss公司成功开发出了FoodScan系列食品检测仪器,受到了质监部门的一致好评。在实际检测环节为了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通常是将待测肉类样品切割磨碎成肉糜状,并用特定频率的红外电磁波照射样本,通过分析检测回收电磁波中的光信号就可以准确获得肉制品脂肪、水分、蛋白质等化学成分的品质和含量。对于成块的或是已经包装好的待检测样品,近红外检测光谱检测技术虽然检测精度相对较差,但是基本满足了质监部门的在线监测要求。

2.2 在肉类感官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肉类感官品质评价参数主要有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以及新鲜度等,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感官认同的品质类型。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这些品质类型的评价都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实现。在嫩度的评价过程中,将测定的沃一布剪切力值与光谱值进行关联建模,再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嫩度的仪器评定。如我国的赵杰文博士利用已经测定好的优质的牛肉样本近红外吸收光谱和沃-布剪仪器测量的牛肉样本最大剪切力值进行建模,将牛肉品质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品质等级,并给出了不同等级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参考数据,为我国的肉制品检测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在肉制品的保水性检测中,通常通过测量肉质品的肌肉系水力来测定其保水品质。在研究中科学家通常用自由滴水量,即滴水损失来综合评定保水性的好坏,Forrest等人首先用近红外线检测设备测定了屠宰当天新鲜肉类的滴水损失,统计结果显示其与PLS模型具有很好地关联性,关联系数为r=0.84,具备很好的参考价值。随后Geesink等人又测量了屠宰两天后猪肉的感官品质,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实现肉质口感的分级评定。

3 结语

《品质》中的品质 第7篇

故事的主人公盖斯勒兄弟惨淡经营着自己的鞋店, 用全部的身心热爱着他的事业, 爱故事他自己做出的每双鞋, 对自己做的每双鞋都了如指掌 (多年后, 作者去鞋店时, 老人还能够认出自己当时做的鞋, 并且能够说出自己当时做的时候有过什么状况) 。兄弟俩制作靴子的手艺尤为精湛。“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这兄弟俩, 并且领略了他们的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 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的漆皮靴, 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 确实是模范品”、“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 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我总觉得, 做靴子, 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 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不仅是“我”对盖斯勒兄弟的靴子赞不绝口, 在兄弟俩相继去世后, 他的店铺的继任者也如此评价他:“在伦敦, 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

可是, 这样一对品质高尚, 技艺精湛的靴匠得到的不是无数的生意, 而是饥饿和死亡。因为他们, 那些大规模进行靴子制造的大公司“…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而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商品大潮涌过来, 当大公司用廉价快捷的方式制造出来的鞋冲击他们的小作坊时, 他依然固守着最后的阵地, 直至最后被饿死。这样的执着, 这样的勇气, 你也可以说这样的倔强和顽固, 只有一个真正热爱一种东西的人才能够做到, 至死不渝。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面前, 有多少人放弃自己的坚持和热情, 在现实中低下头, 随波逐流, 又有多少人成为了现实的牺牲品, 使得自己的理想破灭。

我们为老人的死感到难过, 为人们的盲目而感到无奈, 更为这个浮躁的社会感到恐惧。人们说, 社会变了, 我们的观念也要随着改变;老人说, 社会变了, 我们的良知不能变;人们说, 社会变了, 我们要学会变通, 学会圆滑, 学会欺诈;老人说, 社会变了, 我们还是我们, 我们做人的根本不能变, 我们的诚信不能变。可就是他的这些“不变”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的今天, 面对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该如何选择?如果要提倡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让所有人都去做这位老人,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负责任的说, 在这样的社会中, 如果每个人都能保留老人十分之一的良知和诚信, 我们的社会幸福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文章的题目叫做《品质》, 起到双关的作用, 表面上说的是老人所做的鞋子的品质, 而实际上也在提醒人们在盲目往前奔跑, 追逐所谓的名利的同时别忘了自己的灵魂品质。鞋子品质不好可以修补, 可以扔掉;而一旦灵魂品质、人性不能得到保证或是丢失的话, 就一切都不可挽回了。《品质》写于1911年,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替代原有的手工业生产, 而大公司行业垄断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最大范围扩大经济利益, 有些公司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来招揽顾客。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不愿意等更长的时间去原来的手工业作坊买东西, 而是直接去大公司的商场买批量生产的产品。

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高尔斯华绥关注社会, 反映社会, 用他自己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社会现实。文章当中的“我”对老人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从开始和老人的相识, “我”就仔细观察老人, 感受到老人做鞋子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我也买过大公司的鞋子, 但是是“出于紧急情况”, 在和老人聊天中, 得知他的生意不景气的时候, 我跟他订购鞋子, 虽然知道不需要那么多;在最后的一次会面, 老人超常的账单到来时, 我马上把支票寄出, 并且是本人亲自去寄。虽然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每次会面也不会有多少交谈, 彼此的了解也不太多, 我和老人之间却于无形之中有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中充满了赞赏, 充满了同情, 充满了…很复杂的情感。

结语

品质指标在医院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第8篇

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 “以药补医”的机制被逐步取消, 医院耗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建设和创造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 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医用耗材的特点与医院的实际情况, 我院对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设立了2个方面的品质指标。库房运用品质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各临床科室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并可及时获得临床反馈信息现将品质指标管理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关于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遵循于“PDCA管理循环法”。应用多种品质管理工具, 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P———从问题的定义到计划行动;D———实施行动计划;C———评估结果;A———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1], 这4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 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 或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从而进行下一个循环。

品质管理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的企业管理, 50年代后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追求一切工作的效率提高和有效果的工作改进方法。品质管理是医院用于改善品质、提升效率的团队活动[2];品质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 综合、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管理质量的全过程必须是持续改进的工作方式, 所做的每一件事要有永久不断的改善理念[3], 强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 是品质管理的重要实现手段, 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 它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4]。库房根据医用耗材的管理情况设立了2个品质指标, 应用品质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更新管理观念, 调整管理思路, 融入精细化管理并利用PDCA循环法解决了耗材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取得了较好效果。

2 我院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

常规医用耗材由库房根据各科室的使用量进行库存管理, 常备耗材都有仓储基数, 临床科室随时可到库房请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特殊耗材供应不及时和常规耗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为规范医用耗材管理, 库房依据供应及时、耗材损耗小的管理原则, 成立品质指标小组, 建立相应品质指标。

质量改进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从2011年8月实施品质指标管理工作以来, 遵循品质管理原理, 带动了整个管理机制的一体化, 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品质管理每一步骤都清晰可见, 相对独立又互相连贯。库房每月底检查品质指标实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执行情况, 从而提高了医用耗材管理的整体质量。通过品质管理, 库房工作人员边实践边总结分析, 培养了医用耗材管理者的“问题意识”, 进一步提高了库管人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持续改进质量。通过对每个月品质指标监测情况的汇总, 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运作程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室今后的管理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科室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也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方向。

2.1 对急诊、手术急需耗材的供应及时性管理

对急诊、手术急需耗材的供应及时性管理, 保障了急诊、手术相应工作的及时开展, 急需耗材的管理应本着“应急”原则, 保证科室周转使用的安全库存量[5]。当科室对急诊、手术急用耗材提出申请后, 库房应在接到通知8 h内给相应科室供货, 超过8 h供货的, 科室应填写未及时供货的产品名称表格, 从而进行有效监督。

前期开展监测, 供货流程图如图1所示[6]。设立的目标阈值为90%, 而在实施中若监测出的及时供应率低于目标阈值, 则运用鱼骨图由点及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如图2所示。

运用规范化管理思想, 通过每月一次的监测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 库房加强了与采购办的沟通, 掌握了供货商的供货时间并增加了月出库耗材和特殊耗材的备货量[7], 提高了急诊、手术急需耗材的供应及时率, 如图3所示。

2.2 可收费耗材合理使用率管理

库房设立对可收费耗材合理使用率的管理, 以防止可收费耗材的缺失和不合理浪费。品质指标设立之初, 库房的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开展监测之初, 设立的目标阈值为85%, 库房为加强耗材的合理使用, 将目标阈值提高到98%, 将目标阈值提高后实际监测结果低于目标阈值, 我们同样采用鱼骨图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如图5所示。

通过每周对合理使用耗材数量与出库单的比对和每月末的结果统计, 月损耗率显著减少。根据每月监测情况, 库房采取的措施有:科室使用耗材量须登记明确、临床备货量不能过大并加强宣讲库房管理制度;建议科室领取物品量保持为一周的使用量;确定专人详细登记医用耗材实际领用、耗用数量及统计耗材操作不当的品种, 由供货商进行操作培训等。库房将流程优化, 如对合理使用率进行有效监督, 如图6所示。

3 体会与总结

医用耗材是医院物资供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通过设立品质指标使得医用耗材的管理更加有计划、有目标。库房实施品质指标以来, 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科室整体工作的改进[8]。品质指标项目监测开展至今, 通过设定某一绩效衡量指标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相应的监测, 医用耗材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4]。

品质管理的运用, 使我院医用耗材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 也促进了库房标准化管理。品质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它让大家了解品质管理的价值和方法并使用品质指标工具不断强化品质管理理念, 这个过程是持续的, 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的。库管人员找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 医用耗材的用量日益增多, 只有有效加强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才能造福人类, 造福患者。今后品质指标的改进将综合医院新的工作目标与计划、特殊科室的新业务和新技术开展的需求。品质指标监测在库房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使医用耗材管理和服务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复苏.从台湾经典案例谈医院的全面品质经营管理[J].当代医学, 2002, 8 (9) :22.

[2]刘佩芬, 谢碧晴, 苏慧芳.医院品管圈的团队结构与冲突处理行为[J].台湾卫志, 2006, 25 (6) :449-461.

[3]姜忠.PDCA循环与医院管理[J].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 (3) :329.

[4]丁洪亮, 范咏燕.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0 (1) :67-69.

[5]靳慧斌, 刘明广.供应商关系进化模型及其分析[J].物流科技, 2006 (4) :67-69.

[6]居益君, 贾玲昌, 陆云.卫生材料内部管理流程再造[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9) :112.

[7]林洁娜, 林小玲.新形势下医疗设备采购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432-434.

《品质》中的品质 第9篇

初中学生物理实验心理是在物理实验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不同心理状态。如学生在物理实验时好奇、好问、好动, 直觉思维占优势等。这些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 指导和调节他们的活动和实践。初中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根据初中生物理实验心理特征进行物理教学, 努力探索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心理特征, 既能优化教学过程, 又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一、进行物理实验的心理品质

1.感知的片面性。

教师借助演示物理实验, 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生动、直观、鲜明的现象, 变幻莫测的物理变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 但他们很难准确地感知重点现象, 捕捉物理实验的本质属性及变化特点。感知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并产生对实验结果的误判, 导致感知的片面性。

2.注意的发散性。

教师演示实验时, 学生一般对实验目的不甚明确, 观察实验的系统性不强, 条理不清, 因而注意力容易发散。不能透过物理变化的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知效果不理想, 得不到对实验结果的清晰认识, 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演示物理实验时, 学生在新鲜有趣的实验现象中, 能获得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 但往往抓住其中一点不同的现象怀疑一切, 思维停留在直观印象水平, 无法深入, 即思维具有强烈的直觉色彩。

3.想象的自控性。

初中生的认识水平虽有提高, 但其想象空间仍然有限。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现象概括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断增强, 从而完善想象的自我调节能力。

4.记忆的差异性。

初中生在不同年龄阶段, 其机械识记、理解识记存在着相对差异, 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不平衡现象。只要教师对物理实验引导得法, 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 去认识物理现象, 理解物理知识, 记忆物理变化规律。反之则可能形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二、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心理特征

与上述心理品质相关, 学生在参与实验中, 会表现出以下的心理特征。

1.好奇心理。

初中生走进物理实验室, 便会对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感到新鲜、有趣, 急于想做一做, 处于直接兴趣为主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各种仪器上, 不能认真听讲, 对实验目的不清, 操作不规范, 急于实验, 得出结果而满足好奇的心理。

2.畏惧心理。

有部分学生进入物理实验室时, 虽然兴趣浓厚, 但怕触电、怕玻璃片, 害怕一些实验器具伤害到自己, 所以对自己动手实验产生了心理障碍, 他们就只想看别的同学做, 自己当一个旁观者。即使是自己动手做实验也只是敷衍了事, 不能全面仔细地观察, 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

3.运用心理。

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懂得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步骤, 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同时也能认识到物理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此时, 他们多数人都能认真按要求实验, 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仔细全面观察, 能获得准确、有说服力的感性认识验证所学知识。学生的这种验证运用心理, 具有较高的实验探索的热情, 对物理概念、原理及书上所描述的实验现象都想自己动手进行验证, 以此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

4.创造心理。

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 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 他们便会由带着问题去实验, 转变为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全过程, 在操作中学知识, 在实验中进行再创造。把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思维活动敏捷、分析、比较、判断、决策能力得到发展, 并开始动脑筋克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在实验中捕捉出现的各种现象, 进行综合得出实验结论。同时, 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发展。

《品质》中的品质 第10篇

观察出联想, 联想出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去联想, 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良好的训练, 久而久之, 不仅提高了解题能力, 而且养成了有益的思维习惯。本文结合中学数学的实际, 给出一些常见的联想“线路”。

一、类比联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所谓类比, 是指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而由已获得知识去引出新的猜测, 根据所求问题的结构特征, 与某一熟悉的数学问题的结构特征相类似, 可通过广泛联想, 适当代换或直接利用这个熟悉的数学问题, 探索解题思路, 寻求独创性解题思路, 从而简捷准确地获得解题方法。

例1: 已知a, b, c, d都是实数, 求证:undefined

思路分析 : 从题目的外表形式联想到, 要证的结论的右端与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相似, 而左端可看作是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根据其特点, 可采用下面巧妙而简捷的证法, 这正是思维变通的体现。

证明 :不妨设A (a, b) , B (c, d) , 则undefined, 在△OAB中, 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知:

|OA|+|OB|≥|AB|当且仅当O在AB上时, 等号成立。

因此, undefined

思维障碍:很多学生看到这个不等式证明题, 马上想到采用分析法、综合法等, 而此题利用这些方法证明很繁。学生没能从外表形式上联想到它与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相似的原因, 是对这个公式不熟, 进一步讲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 平时应多注意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练习。

二、联想基本公式

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先导, 大多数题目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与思考都可以化归到基本方法去处理, 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的辩证统一。

例2:已知a, b, c均为正实数, 满足关系式a2+b2=c2, 又n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

求证: an+bn

思路分析 : 由条件a2+b2=c2联想到勾股定理, a, b, c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进一步联想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如下证法。

证明:设a, b, c所对的角分别为A、B、C则C是直角, A为锐角, 于是

undefined, undefined, 且

当n≥3时, 有sinnA

思维阻碍 由于这是一个关于自然数 的命题, 一些学生都会想到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难以进行数与形的联想, 原因是平时不注意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 单纯学代数, 学几何, 因而不能将题目条件的数字或式子特征与直观图形联想起来。

三、接近联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接近联想就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 发现它与某一数学问题结构或性质非常接近,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 获得问题的完滿解决。

例3:设a>b>c, 求证:undefined

分析:不等式左边分母的特点为 (a-b) + (b-c) =- (c-a) , 因此原不等式化为

undefined即undefined,

联想与其接近的不等式undefined, 利用上述不等式问题即得证。

四、在解题中联想常规题

我们的解题活动, 就是将观察到的信息与我们已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 进行联想, 将新问题化归到已有的知识、技能中去。

例4:若实数a、b、x、y满足ax+by=3, ax2+bx2=7, ax3+by3=16, ax4+by4=42.

求ax5+by5的值。

分析:若把四个方程联立方程组, 解方程组求出a、b、x、y的值, 无法进行下去。观察题设、结论呈现出递推关系, 联想递推数列, 构造通项表达式, 化归为常规题, 求二阶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解:设n=axn+byn (n∈N) , 据tn= (x+y) tn-1-xtn-2 (n≥3) , 又由已知t1=3, t2=7, t3=16, t4=42, 将它们代人递推式得:

16-7 (x+y) -3xy, 42=16 (x+y) -7xy, 解出x+y=-14, xy=-38, 则递推式为:

tn=-14tn-1+38tn-2 (n≥3) , ∴t5=ax5+bx5=-14t4+38t3=-14×42+38×16=20。

题中规律性的数式结构是诱发联想的因素, 透过现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

《品质》中的品质 第11篇

显而易见,“少教多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少教”和“多学”两个方面。学习活动其实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少教多学”的语文课堂的衡量标准一是看教学效果是否是由学生这一主体实现的,是否实现了教少而学多;二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情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否是自己思考得来的。从这两个标准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对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有着重要作用。

一、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是 “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实现的前提条件

夸美纽斯认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关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少教多学”的理念正是基于此,甚至可以说这种理念正是课堂上的最终体现形式。

“少教多学”强调教师必须遵循“探究性、问题性、生活性”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展开深层的“对话”。这就要求学生本身需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如果学生的思维品质不高,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课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如果学生的思维习惯不好,那么课堂就无法落实到真正的知识点,变得看似热闹,实则空洞。其实从思维品质本身所具有的六个特点就可以看出它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讲,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语文教学所要养成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主要表现为这六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老师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少教多学”将不再是一句空话,而真正是一件切实可行的事情。其实,新教纲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而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恰恰是现实少教多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二、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是“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重要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知道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为了能够拿高分而所必须培养出来的品质,而且是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往,语文素质被简单地认为只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是不科学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文教学对于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与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启迪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道德情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而高中时代,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能养成独立的思考价值、理想、信念、自由等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这才回到了教育所要达成的根本目的,即观照独立的个体的人的要求。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就成为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不可避开的一个环节。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其中的突出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单一,存在“教多学少”的情况;学生被动学习,对老师孜孜不倦的讲出来的课堂知识吸收不了;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孩子们成了机械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可喜的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众多的学者教师们已经达成共识,少教多学要求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而这正是表现在学生的习惯养成、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少教多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国内很多学校和地区的课改实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有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杜郎口经验”,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等等。

这些课堂都有共同的特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独立思维为根本,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他们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并贯穿在整个教学理念之中,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新课标理念所倡导的核心要素之一。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课堂“少教多学”的重要内容。

总之,“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和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是少教多学教学课堂能够真正展开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思维、正确思维,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又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少教多学”教学模式重点关注的内容。“少教”,就是为了让学生多学、多思考、多反思,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育要从教师权威的评价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以及周围同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生生间的互相评价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评价,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也许,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并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后,这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才能实现,我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来!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品质》中的品质 第12篇

实施挫折教育, 需要提高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认识到挫折的客观性。“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物质的匮乏,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艰难,事业的停滞,爱情的失意,朋友的离去,人际关系的复杂,对社会人生的幻灭,都是横亘在人生之路上的挫折。一个人往往是迈过了这道坎,却难以绕过那道沟。多么伟大的人物,在人生之路上都有过挫折, 在成功之前都遭遇过失败。谋复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怀大业司马迁忍受刑辱,图报国汉苏武北海牧羊,才盖世诸葛亮躬耕南阳。中学生应当认识到,挫折是一种客观存在, 人生不可能时时美好, 处处光明; 少遇挫折靠智慧,遭遇挫折亦无奇,直面挫折是正道,战胜挫折最可贵。

2.认识到挫折的两面性。无庸讳言,挫折会使人的追求、奋斗和生活暂时陷入困顿,使人产生失望、痛苦、悲观、迷茫等负面心理;但挫折也能给人以生活和人生的教益,能让人在困境中经受磨练, 变得坚强。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任何挫折也无法减损他的意志,阻止他前进的脚步,相反, 会使他愈挫愈勇,愈挫愈坚。“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无不强调挫折带给人的历练和收益。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没有挫折就没有人生。青少年不应只看到挫折的消极面,还应看到挫折积极的一面, 进而以坦然、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用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化危机为转机,在坎坷中自强,在逆境中奋起,在挫折中腾飞。

3.认识到自我期望适中的重要性。宋人王之道有“少年狂望一时无”的诗句,画家徐悲鸿有“直上青天揽明月;欲倾东海洗乾坤”的名联。有青春就有梦,青春与梦想同在。中学生拥有金子一般美好的青春年华,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对学业、事业、爱情、社会满怀憧憬和期望,这是青春的魅力, 也是青春的权利。但他们对自身的学识、能力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对未来的期望值过高,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在生活中, 往往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因了“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学生的作文里偶尔会出现“呼唤挫折”“追求失败”一类的话。我告诉他们:挫折固然能磨练人的意志,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好东西;人的承受力毕竟有限, 过多过大的挫折也会减损人的激情,消磨人的意志,甚至扭曲人的心灵。高中生应该在不断充实文化知识的同时, 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观察、认识、评价事物的敏锐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学会理性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用现实的思维构建理想、生命和人生,找准自己人生的坐标,在合理的自我期望中,让理想不再虚幻,让青春不再蹉跎,让生命富有意义,让人生大放光彩。这样,就会尽可能减少挫折,减弱挫折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当然,保持自我期望适中,并非指胸无大志,凡事知难而退,丧失自信自强,一味否定自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如果没有使出全部的体力和精神力量,手上没有老茧,没有流过汗水,没有疲劳和克服困难,他是不可能拥有和理解信念的。”一个人在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锤炼而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用汗水换来的荣誉感、成就感、自尊感、自豪感、愉悦感、幸福感,正是道德升华的基础、动力和源泉。青少年只有从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养料,在逆境中用双手“拼”过,用双足“踏”过,用汗水“洗”过,才会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品质》中的品质】相关文章:

例析说明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09-13

探究网络文化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的影响09-18

工程品质05-05

思维品质05-11

兴趣品质05-27

品质分析06-09

产业品质06-16

专业品质06-17

品质影响07-01

创业品质07-01

上一篇:更新复壮下一篇:世界杯品牌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