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2024-05-15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精选10篇)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1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园艺产品的需求由单纯地追求温饱型向多样化、高质量型转变, 园艺产品生产已经发展到产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与效益优先的关键时刻。搞好园艺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加工,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障。园艺产品安全生产是指生产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园艺产品。

新疆昼夜温差大, 适合西瓜、甜瓜、葡萄、梨等园艺植物的生长, 该地区地理环境类接近原生态, 化肥和农药使用较少, 较容易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安全园艺产品, 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因此, 塔里木大学为研究生开设了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 旨在解决新疆地区特色园艺产品安全生产的问题,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型人才。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园艺产品安全生产的理论和相关技术, 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进展, 特别是园艺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质量控制, 实现园艺产品高效安全生产的方法。目前,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 借助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 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相关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制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旨在探索切合实际的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二、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向我校专业硕士、代课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 总结出我校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主要有如下几点。

1. 课程设置体系过度强调“理论性”, 而“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

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和用人单位认为, 本课程目前的体系还不能很好地协调理论和实践的内容, 理论讲授内容比重较大, 实践课程较少或者不能完全落实, 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同时因为缺乏实践, 对理论知识掌握也不牢。

2. 课程缺少学术前沿进展。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 本课程介绍的传统技术、方法和工艺比例较大, 对生产中急需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介绍偏少, 而后者恰恰是现今人才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3. 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教学方式简单化。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未能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不好。

4. 课程教学环节的管理不严格、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在座谈中发现, 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教学中对学员管理不严格”。对课程教学环节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 导致一些学生以工作忙等为借口, 对学习任务敷衍了事;加上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导致学生产生混日子拿文凭的心理。

三、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改革措施

1. 开展有效引导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培训,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根据自身特点, 提前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 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 给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 以使他们将来更好地将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

2. 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快捷、直观化、信息量大等优势, 结合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特点, 适时展示大量图片和影音资料,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渐进式”、“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等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使枯燥的内容直观生动起来, 而且拓宽了讲课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1) 案例式教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 (包括成功案例和反面案例, 如农产品安全事件) 的分析和讲解, 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其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任课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案例, 进行分析评价, 启发学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交互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基本理论, 学生讨论的方式, 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而且能够使学生在的交流中得到相互启发, 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 任课教师根据在交流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功案例, 进一步丰富本课程的案例库。 (3) 专题讲座式教学。借助高校对口支援的政策支持, 邀请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解决部分课程内容不能开设的矛盾, 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知识面,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获。

3. 以研究型实验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法有许多优势, 但这种方式, 学生的学习主要由老师主导,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保证, 其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容易被忽略。本项目组尝试“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命题, 组成研究小组,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专业文献, 确定合理的研究路线, 进行规范的研究实践。通过实践,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思考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考核机制的探索。

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 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实施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 规范课程考试制度, 重点考察获取知识、技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读书笔记、案例分析和课程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 让学生撰写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课程总结或实验课程论文, 少出死记硬背的考题。考试的难度和形式应体现本课程教学形式多样性和全面性。

四、结语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课题, 本课题组针对塔里木大学实际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课程的建设就此止步,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还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必然要求教学效果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摘要:园艺产品安全生产是指生产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园艺产品。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 要求学生掌握园艺产品安全生产的理论和相关技术, 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进展, 特别是园艺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质量控制, 实现园艺产品高效安全生产的方法。在对塔里木大学为专业硕士开设的园艺产品安全生产课程教学过程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塔里木大学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园艺产品安全生产,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琰.园艺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2]韩占江, 徐雅丽, 王海珍, 刘明.少数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4, (7) :166-167.

[3]王嫣, 石耀华, 王爱民.“水生生物学”课程专业化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 2011, (3) :52-54.

[4]葛继红.农产品运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农业教育, 2010, (4) :53-55, 48.

[5]李治平.科研促教学二论[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3) :101-104.

园艺产品实验总结 第2篇

实验一 洋芋的干制

1、褐变分为酶褐变和非酶褐变,控制酶褐变的方法:加热、使用螯合剂、硫处理、调节pH、排除空气;控制非酶褐变的方法:硫处理、加入半胱氨酸、加入金属离子。

2、如何控制干燥条件?干燥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干燥时应控制烘房的温度、湿度以及装载量;洋芋应厚薄均匀,防止洋芋发生物理变化。

3、保存干制品:密封、干燥、低温、避光、通风、防鼠害。原料选择→清洗→放入8%NaOH液(95℃)中浸4min→取出冲洗去皮→切分成0.3-0.4cm薄片→投入1%Nacl液中→投入沸水中漂烫5min→取出冷却漂洗沥干→摊放在蒸格上→放入烘箱中烘16-20h→烘干→成品→包装

实验二 糖水菠萝罐头的制作

1、罐头装罐应注意:洗净瓶子及瓶盖,符合卫生要求,修整菠萝后要及时装瓶排气,装量要一致,糖水应淹没菠萝,最后还要留顶隙。顶作用:隙以便排气后形成真空度,如果顶隙过大,会引起罐内食品装量不足,同时罐内空气量增加,会造成罐内食品氧化变色;如果顶隙过小,则会在杀菌时罐内食品受热膨胀,使罐头变形或裂开,影响接缝线的严密度。

2、罐头加热排气的作用:可以减轻色香味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损失、防止容器变形、可以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减轻马口铁内壁的腐蚀、使罐内形成真空度,便于检测罐头底盖是否凹陷。

3、罐头杀菌时应注意:密封后再杀菌;水开后杀菌15min-30min,杀菌时间过短会造成杀菌不彻底,过长则会破坏罐头风味;分段冷却,防止瓶子破裂。

原料选择→手工去皮、挖眼→切块→投入1%Nacl液沸水预煮3min(水中加入0.2%柠檬酸)→冷水冷却→修整→装瓶→注入40%糖液(加

瓶及盖清洗干净 0.1%柠檬酸)→加热排气→密封→沸水→分段冷却→贴标签→产品

实验三 泡菜的制作

1、泡菜制作时,常出现生花和变质,预防:泡菜坛及蔬菜洗净,另外可加入适量的酒和佛手瓜,还应注坛沿水。

2、泡菜发酵机理:利用食盐的高渗透作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乳酸菌、乙醇、醋酸)、蛋白质分解作用以及其他生物化学作用,共同抑制杂菌的污染,增加泡菜的风味。

原料选择→洗涤→沥干水分→切破→装坛→注入盐水→封口→放置

↑ 泡菜坛洗净 在室温下发酵7-10天即可食用

实验四 果酱的制作

1、果酱制作中软化的作用:充分溶解果胶酸;使水蒸发,加快浓缩 ;利用了加热防止酶褐变;软化果肉组织,便于打浆和糖液渗透。

2、防止果酱的褐变:酶褐变和非酶褐变,加热、不接触金属离子;防止焦化:糖液分次加入、不断搅拌使水蒸发使温度均一。

选番茄→洗净→沸水漂烫1min→取出冷水冲洗去皮→横切两片,去籽(称重)→切碎→打浆→软化10min→加糖浓缩,一次加入→浓缩至含糖量45%以上,起锅,加3%柠檬酸→装瓶→密封→沸水杀菌15min

瓶子洗净 →贴标签→产品

实验五 黄酒的酿制

1、制作黄酒的关键操作:a.接菌量,控制在0.2%-0.4%,糖化时间过长、接菌量过多会使酒味不好。b.糖化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温度过高会使香气少、酒精度小。c.后发酵

2、搅拌作用:使温度均一,把糖充分转化为酒精。

浸泡→蒸煮→摊凉(加50%水)→接菌种→糖化发酵→后发酵→压榨过滤→生酒→澄清→煮酒→黄酒

实验六 果汁饮料制作

1、果汁饮料(高温瞬时杀菌)制作时应注意:护色处理(防止褐变)、调配(苯甲酸钠与柠檬酸顺序无关,分开加)、杀菌。

2、饮料工艺关键技术要点:预处理、调配、装瓶杀菌(时间、温度、密封)

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去核→放入1%Nacl液中→破碎→榨汁→取汁→粗滤→调配→装瓶→排气→密封→沸水杀菌15min→分段

瓶及盖洗净

冷却→贴标签→产品

实验七 发酵型果酒酿制

1、前发酵为酒精发酵,是无氧过程,此过程糖浓度降低,酒精度上升;后发酵为陈酿过程,也是无氧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醇类、酯类物质,增加香气,减少辛辣味,使酒绵软。

2、果酒主发酵期间主要管理技术:控制温度(25-28℃,大于30℃,酒精挥发,醋酸菌产生挥发酸,使得风味降低,同时还会抑制酵母生长)、去除浮渣、定期测定糖度及酒精度。

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去核→放入1%Nacl液中→破碎→榨汁→取汁→粗滤→调配→杀菌→冷却(28-30℃)→接菌种→主发酵(25-28℃,10天左右)→倒瓶、分离→后发酵(25天左右,15℃)→贮存、陈酿→调配→澄清→过滤→杀菌(75℃)→冷却→装瓶→封瓶→贴标签→成品

实验八 腐乳发酵

1、腐乳发酵采用毛霉菌

2、腐乳生产发酵原理:豆腐坯上接种毛霉,经过培养繁殖,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等复杂酶系,在长时间后发酵中与腌坯调料中的酶系、酵母、细菌等协同作用,使腐乳坯蛋白质缓慢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加之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机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白豆腐→切块→杀菌15min→冷却(25℃)→接菌种(1%菌悬液)→发酵培养(24-25℃,1-2天)→晾花→搓毛→腌坯→装坛→辅料→封口→储藏

加糖量X=V(1.7B-S)/(100-1.7B*0.625)X:应加砂糖量 V:果汁总体积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3篇

关键词: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0-02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是国内农业高校食品及园艺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是研究果品、蔬菜、花卉的贮藏和运输、市场与营销等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课程在教学和实验实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授课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上,讲课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内容丰富的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园艺产品贮藏运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艺产品的采后生理病理、贮藏保鲜技术、采后处理技术、运输流通要求及技术等,以达到降低损耗、延长保藏期、保持品质的目的,对实际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程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即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2学时,自学4学时,教学实习一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理论教学进行一定内容后安排实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安排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末,对理论教学进行复习和巩固。

一、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与现状

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农林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目前很多实验课教学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材料,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课堂气氛低沉,互动较少。因此,教学效果差,甚至有些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时,还不知道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甚至抄一下实验报告草草了事。鉴于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与现状,在开设《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旨在使实验课的教学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

共12学时实验和一周教学实践,分为验证性实验、科研参与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试验设计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基本目标,以科研参与架起教学科研间的桥梁为手段,以半开放式组织形式,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类型的教学学时数如下:实验课程内容主要有:①园艺产品含糖量的测定;②园艺产品呼吸强度的测定;③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④果胶质测定;⑤单宁物质测定;⑥叶绿素的测定;⑦胡萝卜素及蕃茄红素测定;⑧果蔬中微量乙醇的测定;⑨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测定;⑩果蔬中乙醛的测定;{11}水果蔬菜贮藏保鲜技术优选。每个实验3学时。

实践实习教学部分:现场参观水果生产基地、商品化生产线、贮藏冷库、气调库、预冷机、包装机械、批发市场等,调查贮藏库的建设、使用效果、管理经验、存在问题等;自行设计一定容量的冷库,包括耗冷量的计算、保温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贮藏工艺参数的确定等内容。

三、实验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和做法

1.督促学生实验前预习。在实验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实验实习指导》,掌握实验的原理,考察现有的实验条件,拟定实验步骤及方法,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详加讨论,学生做到实验前了解实验目的,清楚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解实验时针对性较强,教师多提问督促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

2.实验责任落实到人。针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和探究,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时间,食品科学系安排地点,每次实验课3学时,每2人为一小组,由实验老师负责签到和实验内容指导,测定的数据检查后方可离开,以书面形式提交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的验证,让学生掌握果蔬采后营养品质指标的分析、呼吸强度的测定、采后处理过程的实践、贮运过程中一些常见病害的识别等,掌握果蔬贮运的基本概念。

3.综合知识模块,开设综合性实验。结合相关学科内容,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如:“果品栽培—果品贮藏—果品病害”开设柑橘常见病害的病原及防治方法的实验;“植物生理—生物技术—贮藏学”开设乙烯含量的测定和ACC合成酶特性实验;“仪器分析—蔬菜贮藏—植物保护”开设农药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实验。

4.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课教学。与相关生产企业建立联系,带领学生参观,实际了解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实际生产的机会。实习完成后,要求每生必须完成3000字以上的课程实习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既总结了实践教学环节,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相关的实践性工作。另外,还通过影像资料介绍部分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外先进的工艺操作流程,使学生真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5.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推动在校本科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和科技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科技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服务三农的坚毅品格,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6.考核内容与方法。本课程实践部分成绩作为该课程成绩的重要部分。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实验的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中团队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分,并作为课程总分的30%计成绩。在课程中进行了该专业实验的系统性、创新性设置,建立了现代化的、系统性的实践平台,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和实际要求设置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内容互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对培养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及运销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7.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①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②参观实习:针对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实践性强,基层急需技术人才的特点,我们先后与聚合国际、射洪清见、中新农业、大邑恒丰园艺等多家单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本科生的实践实习教学。③利用学生假期进入企业勤工俭学,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应用型课题实践。

8.组织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早参与科研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发成立食品协会,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积极申报学校“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实验实践教改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实验课开设后,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基本实验均能认真完成,熟练操作。综合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同时小组实验增进了学生的团结,实验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吴瑕,廉华,王茹华,等.“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课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0):131-132.

[2]唐丽.《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1(8):170-171.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4篇

1 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水平

1.1 更新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学完《果蔬贮藏加工》这门课程后,应该掌握目前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果蔬采后技术,特别得学习先进的采后处理技术;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包含食品深加工,因此,《果蔬贮藏加工》课程仅仅要求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即可,不应要求学生掌握果蔬的加工技术。

优化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以教学项目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采用项目例证来说明所讲的内容,通过设定教学项目使问题简单明了,使内容通俗形象,加深学生印象。我们根据课程需要设计了北方某种水果蔬菜的腐烂变质原因、北方某种大宗水果蔬菜的贮藏保鲜要点、某种北方常见水果蔬菜的 (果蔬粉、果蔬脆片、果酒、果醋饮料、罐藏等) 加工技术等项目,教师可以从设计的项目中确定一个作为讲课的示范项目。在每个贮藏工艺课程项目讲完之后,让学生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该工艺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同时结合社会热点,从社会的需求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不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极其高涨,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

1.2 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贮藏主线

根据近年的企业调研及园艺技术专业的实际特点,将原来以原料贮藏加工并重的课程内容整合成以原料贮藏为主线。我们将课程通过增、删、并等手段调节内容,做到“理论课够用”,以满足并服务于技术知识应用。补充新鲜果蔬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的内容;增加采后冷链技术的内容;减少果蔬深加工方面的内容,增加鲜切果蔬加工技术方面的内容;建立了以产品采后处理技术和贮藏工艺为主线的园艺产品贮藏加工课程体系。

1.3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术。但是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往往无法全部满足这门课程的要求,如气调贮藏库、机械冷藏库以及果酒生产等试验操作的技术训练,而在实验室中也不能对大型的实验操作设备以及工程化流水作业进行逐一的演示。因此,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与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做到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教学也增大了课程的信息量,加快了上课的进度提高了授课的效率,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如在葡萄酒的生产讲解中,让学生观看法国葡萄酒的整个生产过程视频,同时有针对性地讲解葡萄园的管理、葡萄的采收要求、萄萄酒的生产设备、酒窖贮藏及文化风俗,从而增加学生对葡萄酒生产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同时利用校园网络课堂,进行在线布置作业、在线交流、在线辅导等,为师生交流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2,3,4]。

2 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1 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都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模块。通过实践项目改革,园艺产品贮藏加工课程实验除基本技能项目外,单项实验与综合实训性实验项目都是在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后,由学生自选实验材料,通过阅读、讨论等途径明了实验过程中所蕴藏的设计思路,自主设计试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开展学做结合的实训活动。在做好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5,6]。让学生从最初的实验原料准备开始,到最终产品的感官检验、产品保藏为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

2.2 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改革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开放了实验室,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此外,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室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或者学生自由申报学校创新实践项目,通过这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

结合学院“希望之星”等技能大赛,选择有能力、积极性高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样学生通过技能大赛不但巩固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锻炼了试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对自己的专业增加了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此外通过与毕业设计的结合,引导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设计的果蔬贮藏与加工试验,为开拓学生的科研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4 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考核改变过去单一的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40%)和期末成绩(占60-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阶段测验(2-3次)和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试题增加了实验内容,试题类型为概念题、填空题、选择题(单选或多选)、简答题、判断说明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除填空题、选择题外其它类型题增加了任意选答题,体现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除笔试外,平时成绩中实验部分增加了口试和操作。这样从多角度考核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更客观,更全面,更有说服力[7]。

2.5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对于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利用学校集中安排的顶岗实习与工学结合的机会,安排了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相关企业的一线岗位,使得学生与实践中的岗位紧密接触,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的需要结合起来进行实践训练,为学习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在教学成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受到严格、系统和规范的操作训练,掌握果蔬贮藏和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更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果蔬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研究精神以及掌握实际知识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8,9]。

参考文献

[1]夏岩石, 陈春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艺学课程改革的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4) :100-101.

[2]刘忆冬, 童军茂.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技教育, 2011, 7:181.

[3]李书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3) :69-71.

[4]韩龙淑.当前教学模式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2) :45-47.

[5]李赤翎, 曾亮, 李彦.工科院校关于《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f].中国教育导刊, 2008 (4) :86-87.

[6]薛娟萍, 苏杰南.论《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职业圈, 2007年第19期.

[7]王晓梅, 崔坤.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147.

[8]余祖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5) :15-16.

园艺产品(水果)市场调查报告 第5篇

XX园艺本硕11-1 2011XXXX

XX园艺本硕11-1 2011XXXX

一.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市场上常见水果的价格、营销环境、商品供给信息和销售渠道,侧面了解消费者对水果商品的需求和消费状况,并掌握市场与生产的关系,把握市场生产方向和市场需要。

二.材料和用具

1.材料:零售市场、吉选超市和批发市场中的水果;

2.用具:笔、笔记本、自行车、相机

三.内容

1.市场基本情况(规模、地理位置等)、市场设施与环境;

2.市场中常见园艺产品(水果类)种类、价格、外观品质、包装及供求;

3.分析当前主要园艺产品销售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措施。

四.调查结果

表1.调查地点及相关情况

表2.零售市场调查情况

表3吉选超市调查情况

表4批发市场调查情况

五.调查结果分析

1.从各销售地点的地理位置来看,雅安雅安市的园艺产品销售市场的选址均在交通便利的地点。批发市场靠近大型车站,零售市场和超市紧邻居民区,便于果品的运输与销售,选址较好。

2.从各销售地点的营销环境来看,雅安市的园艺产品销售市场的规模不够大,营销环境较差。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环境都较差,设施较为简陋,果品保护较弱,果品安全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简陋的设施会影响园艺产品的保鲜和贮藏,使其外观、内在品质下降,园艺产品的损耗较大;另一方面,较差的环境会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降低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使园艺商品滞留。建议相关

部门加强管理和改善。

3.从各销售地点果品来源分析,雅安市的园艺产品销售市场的果品多数来源于外省,距离较远。而通过调查了解到,运输过程中,园艺产品的保鲜和贮藏技术较差,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建议销售商尽量就近寻找供给商,且选择较佳的运输方式和贮藏技术,减少损耗,降低成本。

4.从各销售地点果品包装来看,雅安市的园艺产品销售市场的果品多数无包装。包装虽然会一定程度的提高成本,引起价格上涨。但是一些简易包装保护可以降低果品的损伤,降低损耗,反而可能会降低销售商的成本。建议销售商综合考虑,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对果品进行一定的保护。

古典文学对现代居室园艺产品的启发 第6篇

关键词:文学,居室植物文化,园艺产品

1 引言

我国的居室植物种类丰富, 人们不仅仅欣赏植物的形态美, 更赋予了它们深刻的内涵。这些植物与古典文学关系密切, 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 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文化的精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很难有时间能够与大自然接触。因此, 许多家庭选择在室内栽培一些居室植物。市场上的居室植物造型缺乏创新, 很少能够体现出植物的内涵和文化。怎样将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内涵表达出来, 以提高居室园艺产品的内在品质,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居室植物与古典文学的渊源

居室植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1977年浙江河姆渡的考古挖掘的玉叶陶文片上面描绘了植物盆栽雏形, 其上的植物根据专家考证, 就是现在居室经常摆放的万年青[1]。在春秋战国时期,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描写了135种植物, 紧随其后的《楚辞》也描写了100种植物[2]。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中也有许多赞美居室植物的诗句。唐宋元三朝, 诗词绘画空前发展, 加上出现了瓶花装饰以及与微型山水小景结合的盆景, 叹咏居室植物的作品大量出现。如皮日休的《小松》、李贺的《五粒小松歌》、李咸用的《小松歌》, 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中更是记载了详尽的制作松柏盆景的步骤[3]。

3 文学作品中体现居室植物意境的手法

3.1 情境的融入

将孤立的植物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 有利于表现植物的内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名词的叠加, 赋予了植物一种悲凉的色彩, 描绘出一幅秋景图, 表现出作者孤独的情感。又如古人写梅花, 总会为梅花设定一个情境, 如“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通过将梅花置身在冰天雪地中, 来体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总之, 一切景语皆情语, 构造情境, 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植物, 衬托出作者的心境。

3.2 光影美学

古代人很懂得借助外物来体现植物的文化内涵, 而光影就是很好的道具。张先的《天仙子》中:“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将花与光影结合, 花动影也动, 体现一种寂静温馨的气氛。清代人林浦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很像现代的一个摄影特写, 在月光的照射下, 疏落横斜的老梅枝干, 清浅水中的倒影, 斑驳缠绕。幽幽的梅香从水面浮出, 沁人心脾。诗中的意境、植物的内涵在光影交叠中变得越发生动, 越发优美。

3.3 植物拟人, 托物言志

3.3.1 高洁品质

借居室植物来体现居室主人的品格, 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类植物有着生命力顽强, 抗恶劣环境, 花色淡雅, 植株优美的特性。如苏轼的诗文中“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的竹子。宋人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 都是格调高雅、不随波逐流的代名词。

3.3.2 隐逸思想

陶渊明在园居生活中写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于是赏菊便成了文人怀才不遇或者厌倦官场的精神寄托。兰花也具有隐逸的象征, 兰花多生于幽谷, 与世无争, 淡雅低调。宋代刘克庄在《兰》中赞美:“开处何妨依藓砌, 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挹供诗卷, 素淡堪移入卧屏。”写出兰花不适合富贵庸俗的物质生活, 象征兰花主人高洁的精神世界, 多放于厅堂卧室和书房中。

3.3.3 民族气节

有些植物因为生长习性被赋予特殊的人格意义, 表现了民族的美德。梅花不惧严寒, 花姿秀美, 深得人们的喜爱。“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表达了人们对梅花耐寒坚韧品质的赞美, 更是象征着中国人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精神。松树和柏树在我国也是气节的象征,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 说的就是中国人知难而进、永不畏惧的君子精神。

3.3.4 吉祥礼仪

橘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吉祥树, 橘谐音吉, 在旧俗新年的时候, 人们把金橘盆景放在案几上, 将朱砂红橘挂在床头, 示意一年顺意, 吉星高照。据《南方草木状》记载, 太守士燮将一棵橘树的盆栽献给孙权, 一蒂结十七个果, 被认为是祥瑞之兆。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 千子如一”, 寓意多子多福。在枣庄市, 自古以来姑娘出嫁都要用一对石榴盆栽陪嫁, 布置在新房里。《石榴歌》中“玉刻冰壶含露湿, 斓斑似带湘娥泣。萧娘初嫁嗜甘酸, 嚼破水精千万粒”描写的就是姑娘出嫁吃石榴的场景。

4 对现代居室园艺产品带来的启示

居室植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无形的文化资产能够为居室植物的设计创新提供素材。这种文化能不能充分运用到居室园艺产品的创作中, 取决于它能不能由一种静态的对象, 转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动态对象[4]。居室植物的文化表达, 实际上是文化转化设计。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表象, 通过表象设计的产品只是简单复制, 并没有经过升华, 文化转化设计的过程应当是由简单表象→提炼进化后的符号→融合重组→最终产品。

4.1 情境的融入

4.1.1 植物壁画

植物壁画的形式, 很好地体现了文化转化, 将巴掌大小的特殊材质花盆镶嵌到不锈钢的框架中, 配上用石片做成的山石, 固定成风景画的造型, 以求再现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境。在这个作品中, 巴掌大的花盆中植物的颜色形态是表象, 风景画的意境是从文学作品中提炼进化后的符号, 植物与石片的搭配来表现风景画的质感和形式就是融合和重组, 最终得到了创新之后的作品。植物壁画中, 选择生长缓慢、耐干旱、耐荫的品种, 管理栽培比较容易。这种形式, 提升了居室园艺产品的文化内涵, 打破了传统居室植物盆栽式的栽培方式, 给使用者留下了新奇的视觉感。如图1所示, 植物和石片的组合、竹片的边框也增加了民族感, 在壁画上题上诗词, 相互映衬再现了古典文学中的诗情画意, 挂在墙上显得新颖别致。

4.1.2 微缩景园

微缩景园是按照造园手法将植物和景缩小在花盆容器中的一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不但可以表现现实景观, 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表现文学作品中虚拟的场景。如在《山海经》中描写的昆仑山, 是“万神之乡”, 上有奇珍异宝, 仙花神草, 还有美丽的瑶池。试想如此美丽的仙境光靠古代盆景技法可能还是不能完全表现。如果利用现代科技, 加上喷雾器加湿器, 模仿瀑布的流水, 以及婉婉动听的乐曲, 文学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仙境就变得具体化了。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一些造型美观的喷雾加湿器, 但大多数用的并非有生命的植物, 而是一些仿真度比较低的塑料植物。如果能将居室植物与之结合, 对居室园艺作品来说, 也是一条创新的道路。

4.2 光影效果的介入

4.2.1 点缀的光影效果

在古代, 植物和光影结合无非是借助自然光,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现代人有着比古人更多的方法。例如太阳能科技, 将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设置在花盆上, 用小型灯泡装饰植物的枝叶, 夜晚的时候, 能够产生特殊的意境。如图2所示, 花盆的太阳能收集板将白天的太阳能收集并储存起来, 供给晚上小灯泡发光所需要的能源。既能节省能源, 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图中的小灯泡就像停在叶子上的萤火虫一样, 增添了趣味和意境。

4.2.2 投射的光影效果

将各种图案的投射灯埋藏在植物里, 投射在墙壁上, 可以营造出一些比较奇特的效果。如图3所示, 在室内观赏植物的花盆中设置一个花朵投射灯, 让其在墙上开出花来。当然, 除了花朵还可以是别的具有中国内涵的图案, 用光源创造图案也是室内植物发展的新方向。

4.3 文化主题系列产品

4.3.1 高洁优雅系列

可将“四君子”分别代表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设计成组合盆栽摆置在房间内。对于盆器尽量选择朴素古典的材料, 如素烧盆、紫砂盆。

4.3.2 野趣隐逸系列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粗犷野趣的植物, 如菊花、多肉植物、观赏草等, 搭配石头, 体现出自然的感觉。盆器可以选择陶瓷盆、釉盆、篆刻诗词。一种比较新颖的做法是, 将细白沙铺在盆土上, 用手理出纹路, 在种植植物, 类似日本枯山水的做法, 也能体现出隐逸的静思。

4.3.3 民族气节系列

选择一些具有虬枝铁干的植物, 选择松柏、梅的树桩、老枝干, 经过艺术造型、创意想象体现出中国人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或者是用一段朽木, 其上种植一些绿色的草本植物, 寓意中国人生生不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精神。

4.3.4 吉祥礼仪系列

中国人过节, 热闹而喜庆, 可以选择一些颜色艳丽又具有吉祥喜庆的植物, 如红掌、佛手、水仙、蝴蝶兰等等。把各种有吉祥含意的植物, 经过色彩搭配, 加上适当的包装, 即可成为适宜的应景礼品设计[5]。可以在植物的枝干上挂缀中国结、小红灯笼等增加节日喜庆, 此外还可以给植物取上响亮喜庆的名字, 如富贵竹 (辛氏龙树) 、红红火火 (一品红) 。

5 结语

受城市居住环境的限制, 利用花盆、吊盆等在窗台屋顶庭园等室内外摆放居室园艺产品成了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重要手段[6]。但是在现代的花卉市场中, 居室园艺产品往往不能突破传统做法的局限, 大多都是单一盆栽的应用形式为主, 造型缺乏新意, 在文化内涵的体现上也不如人意。针对目前居室园艺产品的这种现状, 从文化的角度挖掘居室植物意境的新型表达方式正是产品发展所缺乏的。在强调民族文化的今天, 中国居室园艺产品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做到满足消费者的多个价值取向和文化需求, 持续和稳定地发展。通过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表达植物意境手法的启发和转换, 寻找新型的居室园艺产品的应用形式, 将会成为居室植物产品发展的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应祥, 张应麟.室内装饰植物[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5.

[2]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3]曹克亭.松柏盆栽的古与今[J].中国花卉盆景, 2011 (9) :46~48.

[4]萧明瑜.文化创意与设计转化案列解析[J].朝阳学报, 2010 (16) :45~47.

[5]章文超.从艺术之精神谈盆景[J].花木盆景, 2010 (3) :11.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7篇

一、深化教学改革,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1. 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长期以来, 针对专业课教学多注重传授基本理论而脱离生产实际的状况, 我们按照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安排课堂讲授以园艺产品质量评价、采后生理、商品化处理、运输与流通及园艺产品贮藏及技术管理措施为主线, 在注重学生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代谢规律及其保鲜原理基础上, 密切关注园艺产品的质量安全、冷链流通等焦点问题。例如:“三品”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生产的定义、生产标准、产品检测标准, 国外果品蔬菜冷链运销、交易运作模式。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介绍发达国家果品蔬菜包装工厂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果品蔬菜交易公司运作模式等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针对目前国内果品蔬菜采后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教学改革后,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的有机整合, 教学效果良好。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我们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采取课堂讨论、学生登台讲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授鲜切花保鲜内容时, 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鲜切花保鲜原理和鲜切花贮运保鲜主要技术基础, 并介绍国内外相关知识。我们还提出一些引导型选题, 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进行自主研究, 完成鲜切花专题小论文。在讲授果品蔬菜贮藏技术内容时, 我们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3~4人, 每个小组负责1~2种果品或蔬菜贮运技术的讲授任务。这样, 小组成员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分头查阅大量相关专业文献, 根据每种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特性、商品化处理程序特点、贮藏方式及贮运关键技术制作授课课件。在课堂上, 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授。讲授过程中, 小组其他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 师生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文献信息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 加上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画面生动, 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园艺专业是典型的农科应用型专业, 所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园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 加强设计综合性实践教学管理

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两部分。课程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在实验教学方面, 我们对于果品蔬菜品质指标及一些关键生理指标 (呼吸速率、乙烯释放) 检测等基础验证性实验, 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同时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我们将4~5名学生分为一组, 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种果品或蔬菜贮藏一周的综合实验全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学习保鲜理论分析引起贮藏产品品质变化、包装内结露的关键因素,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可知, 设计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及操作技能。

2. 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拨专款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有指导性项目和自主设计性项目两种。学校坚持开放实验室教学平台, 积极拟定课题供学生选择, 例如:果品包装形式选择等果品保鲜研究课题等,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设计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研究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课程组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 荣获3项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优秀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是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 深入园艺产品流通市场调查

在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实习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到郑州果品蔬菜贮运销市场调查果品蔬菜的种类、价格、包装、运输方式、贮藏方式等, 了解果品蔬菜货架期常见贮运病害, 使学生熟悉目前果品蔬菜各流通环节运作体系模式及管理措施。许多学生所写的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 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国内果品蔬菜贮运销售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环节, 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例如:有学生提出, 尽快开发中小型预冷设备, 建立和完善园艺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这是促进果品蔬菜品牌化、精品化、优质化进程, 全面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根据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 减少基础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比重, 增加综合应用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比重, 实现了不同实验教学层次的有机组合, 建立和完善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探索出了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调整考核方式, 开展多样化综合评价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还要积极调整考核方式, 开展多样化综合评价, 使园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当前, 园艺专业考试一般是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决定了学生多采取平时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方式应付考试,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对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 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我们将平时成绩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平时成绩的考查内容包括课堂讨论、课堂讲授、小论文、市场调查报告等, 占总成绩的25%。我们通过改革课程考试方式消除了学生仅靠死记硬背应付期末考试的弊端, 使学生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这样, 学生在实践技能、语言表达、分析总结等方面就可以得到全面锻炼。

摘要:当前,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型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通过实践探索证明, 有机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改革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 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8篇

我国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积极探索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 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是园艺学科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是以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为研究基础的一门应用学科,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发现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生化和物理变化, 从而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这些变化过程, 形成一系列的贮藏和加工操作技术, 最大限度地延缓园艺产品的衰老进程, 减少变质腐烂损失,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园艺产品的需求提供保证[3]。这门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方式方法的综合训练课程。生物技术领域在21 世纪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论大量涌现, 对园艺专业园产品采后处理的科学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好基本理论和传统产品采后处理的方法之外, 必须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并具有一定的园艺产品采后开发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4,5]。为了适应21世纪大学生的特点和生物产品发展的需要, 针对本门课程实践性较强, 学生对园艺产品采后重要性认识不足, 理解能力较弱的现实状况, 如何进一步深化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成为该课程任课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改革目标

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是园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课程, 是一门兼有很强学科理论性和应用技能性的专业技术类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园艺学科, 也是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通过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理念, 从培养学生依据园艺产品采后处理的基本知识, 认识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产品销售的关系为主, 到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化技术设备、大的国际环境流通领域对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 启发学生对园艺产品采后变化认识、现代化采后产品品质分析、现代化采后产品安全检测、现代化采后产品贮藏加工、采后产品销售的创新设计性能力为主。培养学生针对一个园艺产品产后整体处理的方案设计能力, 真正实现方案的可行性, 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因此, 需要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突出现代生物领域的技术革新, 扩大学生的视野;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专业创造的能力;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平台,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6,7]。

2 课程建设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关键和根本。而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依据, 并且确立了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 因此首先根据教学整体安排, 在修订的教学培养方案中, 将园艺产品采后处理确定为园艺专业的必修课程, 增加了总体课时安排, 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现代化产品品质分析、现代化产品安全检测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 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河南省园艺产品加工处理企业如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淅川县香花辣椒系列制品总厂、河南栗子园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及河南省固始县板栗园农产品贸易公司等进行参观学习,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今后就业等开拓了另外一个广阔的领域, 同时有助于推动园艺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3 教学改革

3.1 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具体方式可以采用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采用“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 同时选送优秀青年教师进企业加强短期培训, 提高对园艺产品加工贮藏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引进其他高校食品加工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的博士, 结合园艺产品的特点, 更加有助于该产品后期加工处理技术的知识产业化。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 以园艺种质资源、园艺产品品质分析、食品加工等课程为基础, 以园艺产品资源栽培生产、贮藏、运输、加工及销售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并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增加“园产品采后处理现代工程及技术、生物技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 增加模拟大型冷库等技术处理园艺产品方面的实验设计综合性内容, 为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工厂化打下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通过大量新技术融入理论和实验教学, 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8,9]。

3.3 教学教材的选择

在讲授过程中选用的教材是罗云波主编的《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 (贮藏篇) 》。为了加强学生平时课前课后的学习, 特别是提高大学生自身自学的能力, 教学团队专门为学生选择了一批参考教材和期刊, 如赵晨霞主编的《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郝利平主编的《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潘静娴主编的《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以及《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手册》等作为参考教材, 以及《园艺学》《果树学报》等国内一级学报作为参考期刊, 这些期刊可以随时借阅给学生参考阅读, 均包括有基本概念和理论, 也有具体的技术操作方面的指导, 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资料。同时, 计划建立课程网络资源, 加强师生网上互动和交流, 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提高学自身的创新思维。

3.4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大, 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根据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特点, 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采取项目教学法。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 学生对这种课程缺少兴趣和热情, 师生之间没有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差。对此,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 设立一个项目课题, 让学生分组接受任务, 要求先在课前进行查阅文献, 完成核心内容的资料调查和设计, 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对问题进行讲解, 再通过以组为单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再加以总结, 通过这种参与、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做到上下呼应, 课堂生动活跃。也可以留一些扩展性的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有助于该课程知识的拓展和实践操作,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以及组织表达能力[10]。

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是一门园艺产品采收以及处理加工为主的课程, 技术性很强,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或者实训提高学生对该技术的操作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课程特点, 设置了1/3 的课时为实验课, 实验课大多数是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穿插进行, 这样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内容环节, 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环节, 使学生在较复杂的实验过程中, 加深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对于设计性实验具体做法是以组为单位给学生制定互不相同的实验任务书, 并要求学生根据本组的任务书, 独立完成实验材料的选择和采后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流程,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定, 最后独立完成综合实验报告, 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11]。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门课程属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求学生掌握园艺产品采后处理的实际技术。考试是为了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 我们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如下改革实践:将课程考核总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三部分, 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和50%[12]。平时成绩打分组成包括出勤率、课堂发言、实验报告、作业等;实践操作能力成绩主要由每一次实验课中的实验设计、实践操作过程及处理实际问题情况打分组成;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覆盖面平时学习内容的90%以上, 难易适中。通过这三部分侧重点不同的考核方式, 能基本做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考核, 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 进一步教学改革建议

一是建立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教学体系, 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材、实验指导书、教案、PPT等, 为今后该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打下基础。二是加强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 不仅仅包括书本和课堂的内容, 完善多媒体课件, 扩大知识容量, 为学生自学和扩大视野提供一个网络平台, 并不断更新和充实网络课件内容, 加强师生网上互动, 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构建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教学模式, 形成一套能提高学生对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四是编写适用于园艺学科和河南省园艺特色产品采后处理的《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实验指导书》。

5 结语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9篇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由2000年的41.1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43.73亿美元,增长了249.20%;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388.38%。而贸易顺差也从1992年的26.16亿美元,扩大到2000年的33.58亿美元。而且入世后贸易顺差更大,到2008年达到112.71亿美元,其增长幅度是1992年的4.31倍,是2000年的3.36倍。同时,中国农产品贸易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46.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后贸易逆差有小幅度减小,但是到2007年又扩大到40.8亿美元,甚至2008年出现高达181.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在平衡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出现巨额的贸易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园艺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比较优势?分类的园艺产品是否都具有比较优势?根据以往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各类园艺产品有些表现出较高的比较优势,有些则没有比较优势。如刘雪[1]、张涛[2]、陈永福[3]、蔡岩[4]等认为中国出口蔬菜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而汤勇[5]、蔡岩[4]等认为中国出口蔬菜的大部分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刘汉成[6]、余国新[7]等认为中国水果整体没有比较优势;祁春节[8]等认为中国花卉没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中国园艺产品总体上缺乏比较优势。既然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显著,那么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的源泉何在呢?是什么推动着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呢?本文拟运用较为成熟的CMS模型,对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进行分析,以寻求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一)文献回顾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CMS)最初是由Tyszynski(1951)提出,后由Kamer、Stem、Jepma和Milana多次修改完善,成为研究贸易波动、增长源泉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模型之一。该模型在学术界已被广为采用,如Zelal Kotan[9]对土耳其在欧盟市场上出口份额进行了研究;Kevin Z.Chen和Yufeng Duan[10]研究了1980—1997年加拿大农产品在亚洲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2002)利用CMS模型分析了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出口竞争力的表现;栾敬东等[11]利用CMS分析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其成因;李常君[12]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增长效应;宗成峰等[13]利用CMS分析了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李海鹏等[14]利用CMS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刘星等[15]利用CMS比较分析了中美农产品的贸易情况;陆文聪等[16]利用CMS分析了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周力等[17]利用CMS对中国葡萄酒的进口贸易波动进行了研究,等等。

由简要的文献回顾得知,国内外学者对CMS模型的运用已较为成熟,研究的目的大都是探寻出口增长的原因,也有针对出口波动进行的分析,而且大多是采取两国或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可以发现研究中国与其他多个国家或地区间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13个国家或地区间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这将避免两国间比较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也将填补国内对园艺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研究的空白。

(二)模型的设定

在CMS模型中,一般可以把出口产品的增长分为世界贸易效应、商品构成效应、市场分布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其中,世界贸易效应表示由于世界贸易规模(如需求)的变化而引起A国出口贸易的变化;商品构成效应反映因世界需求与国内生产之间的品种差别所引起的出口变化;市场分布效应是衡量出口国某个出口市场贸易规模的相对变化所引起出口贸易的变化;竞争力效应反映了给定市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出口变化。

假设V表示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额,i表示园艺产品的种类,j表示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目的地。Vtij表示在t时期中国对j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Vit表示在t时期中国i产品的总出口额;Vjt表示在t时期中国对j国或地区的总出口额;r表示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rij表示中国对j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ri表示世界i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则中国在1期和2期的出口变化为(V2-V1),模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我们由

得到

由式(3)可得到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额的变化(V2-V1),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部分:

1. r V1:世界贸易效应。如果该值为正,表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反之则阻碍。

2.:商品构成效应。如果该值为正,表示中国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园艺产品上,否则表示中国出口集中在需求增长较慢的产品上。

3.:市场分布效应。该值为正,表示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上,否则表示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慢的市场上。

4.:竞争力效应,也称竞争力残差。如果该值为正,表明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产生正的效应。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所指的园艺产品(horticultural products)主要包含蔬菜、水果、花卉和茶叶。具体的贸易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园艺产品的HS编码及说明见表1。

由于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市场较为分散,本文将贸易主体分为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德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荷兰、泰国、意大利、加拿大和西班牙。在研究期内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到这13个国家或地区占中国园艺产品总出口的情况较为稳定,1992年占中国园艺产品总出口的68.38%,最高年份2001年为76.26%,2008年占71.00%,因此所选样本能较好地代表中国园艺产品的贸易流向。

根据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波动情况,我们将其园艺产品出口额细分为3期(见图1):第1期(1992—1995年)、第2期(1996—1999年)和第3期(2000—2008年),并且把第1期至第2期的变化划分为第一阶段,把第2期至第3期的变化划分为第二阶段。

三、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实证分析

将中国与13个贸易主体间的园艺产品出口额数据代入式(3)中,得到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增长CMS模型分析的结果,下面分别从出口总量和具体产品出口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见表2和表3)。

数据来源:UN COMTRADE,经作者计算得出。

(一)总量的增长分析

总体上看,第一阶段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额增加了491.66亿美元;第二阶段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势头有所减弱,增长的贸易额为247.21亿美元。通过CMS模型的分解,可将出口额的增长分解为如下四部分:

1.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中国园艺产品增长产生正效应。

世界园艺产品贸易在两个阶段内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在中国园艺产品出口保持原有份额的条件下,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影响效应为1 566.38亿美元,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为318.59%;第二阶段的影响效应为1 577.06亿美元,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为637.94%。

2. 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产生负效应。

数据来源:UN COMTRADE,经作者计算得出。

两个阶段商品构成的影响效应分别为-35.47亿美元和-69.34亿美元,说明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结构不是很合理,阻碍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阻碍贡献率达到7.21%和28.05%。在第一阶段中,HS06、HS07、HS08科目的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在第二阶段中,HS09、HS24科目的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导致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园艺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

3. 市场分布的变化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产生的效应在两个阶段不同。

第一阶段产生负效应,第二阶段产生正效应,分别为-659.20亿美元和1 557.92亿美元,贡献率达到-134.08%和630.20%。在第一阶段,中国对美国、俄罗斯、德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泰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而且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产生负效应;而在第二阶段,中国只有对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其余的都高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因此产生正效应。

4. 竞争力的减弱阻碍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

第一阶段的竞争力残差为-380.05亿美元,其贡献率为-77.30%。这段时期,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呈下降的趋势,竞争力的减弱抑制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在第二阶段,竞争力残差达到-2 818.43亿美元,阻碍贡献率为-1 140.10%,中国园艺产品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下降,这也是导致总效应下降的主要因素。

由上述分析可知: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出口商品构成虽然所起的阻碍作用较小,但是阻碍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分布的作用由原来的阻碍作用逐渐转为促进作用,而且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比例仅次于世界贸易规模的拉动作用;竞争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且阻碍作用明显加强,所占比例最大。

(二)具体产品的增长分析

1. 第一类产品(花卉产品,HS06)。

在第一阶段,中国花卉产品出口额增加了0.36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世界花卉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分布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花卉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对中国花卉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较大,而且出口商品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花卉出口的增长;在第二阶段,花卉产品出口额增加了2.92亿美元,其中,除了处于劣势的竞争力因素阻碍出口外,世界花卉贸易规模、商品的构成以及市场分布都促进了花卉的出口。

2. 第二类产品(蔬菜产品,HS07)。

在第一阶段,中国蔬菜产品出口增长总效应为-11.96亿美元,其中起促进作用的仅有世界贸易规模,而商品构成、市场分布和竞争力都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说明这个阶段中国蔬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不是很合理;第二阶段的总效应为166.96亿美元,在此阶段,中国蔬菜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对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有所加大,而世界贸易规模、商品构成及市场分布都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说明该阶段中国蔬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得到改善,促进了蔬菜的出口。

3. 第三类产品(水果产品,HS08)。

在第一阶段,中国水果产品出口增长的总效应为31.40亿美元,促进出口增长的因素仅有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商品构成、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因素都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的阻碍作用最大,这表明中国水果的出口市场和品种结构都不合理,加上竞争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水果的出口;第二阶段的总效应为122.10亿美元,仅有竞争力对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其余几个因素都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和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大,表明中国水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得到改善。

4. 第四类产品(咖啡、茶等,HS09)。

两阶段的总效应是相反的,其中,第一阶段的出口额增加了127.74亿美元,而第二阶段的出口额减少了176.09亿美元。具体而言,在第一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和商品的构成促进了中国咖啡、茶等出口的增长,而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则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说明中国咖啡、茶等产品的出口品种较为合理,但是市场布局不合理和缺乏竞争力阻碍了该产品的出口;在第二阶段,商品构成和竞争力阻碍了出口的增长,世界贸易规模和市场分布则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说明这个阶段调整了市场的布局,但是品种结构和竞争力缺乏阻碍了出口的增长。

5. 第五类产品(果蔬制品,HS20)。

在第一阶段,果蔬制品的出口额增加了71.56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商品构成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而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则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竞争力的阻碍作用较大,说明不合理的市场布局以及国际竞争力弱不利于果蔬制品的出口;在第二阶段,出口额增加了240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和商品构成继续促进出口增长,同时市场分布从负作用转为正效用,而且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市场布局的调整有利于果蔬制品的出口。

6. 第六类产品(烟草及其制品,HS24)。

在第一阶段,中国烟草及其制品出口额增加了71.56亿美元,其中,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商品构成和竞争力也有所贡献,而市场分布阻碍了出口;在第二阶段,中国烟草及其制品出口额减少了7.63亿美元,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有世界贸易规模和竞争力,起阻碍作用是商品构成和市场分布,而且所占比例很大,说明烟草及其制品出口的品种结构和市场布局需要改善。

由以上分析并对比两个阶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第一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对六类产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贡献比例也最大;商品构成对不同产品的作用不一致,对第一、第二和第三类产品起阻碍作用,而对其余三类产品起促进作用;市场分布除了对第二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外,对其余产品起促进作用;竞争力因素除了对第六类产品略有促进作用外,其他都阻碍各类产品的出口。(2)在第二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对各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继续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前五类产品的贡献比例相应减弱,而对第六类产品的贡献比例迅速加大;商品构成对第四和第六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对其余产品起促进作用;市场分布促进了前五类产品出口的增长,而阻碍了第六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竞争力因素对前五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对第六类产品起促进作用,而且第三、第四和第五类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阻碍作用更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简要结论

由以上分析得出:由于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而商品构成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且阻碍作用进一步加强,说明中国园艺产品生产结构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分布效应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而且促进作用有加大的趋势,说明后期中国把园艺产品的出口调整到了那些对其需求较为旺盛的市场上,从而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因素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而且阻碍作用大体上进一步恶化,表明中国园艺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在减弱。

(二)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及其得到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 立足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

由于世界市场的需求较大,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现有市场,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出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产区与非产区以及品种差异性,快速填补市场空缺,积极开拓新市场。

2.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出口品种结构。

中国出口园艺产品的品种结构不合理,阻碍出口的增长,因此应该逐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名优特产品;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实现均衡上市;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动向,及时调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品种和结构。

3. 调整市场布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应该吸取以前市场布局不合理的教训,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观测,及时调整相关产品的出口市场布局;并且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展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各种合作机制,创建良好的贸易环境。

4. 协调组织生产,加强科技创新。

园艺产品安全生产 第10篇

1 桑蚕业现状

随着“东桑西移”, 宜州市桑蚕业发展逐年加快, 桑蚕业也成为河池市园艺场的支柱产业之一, 是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桑园面积从2004年的7.01 hm2发展到2007年的22.67多hm2, 桑园面积比2004年增加223.4%, 见表1, 职工养蚕的积极性也随之逐年提高。但好景不长, 2007年茧价开始回落, 平均17.40元/kg, 2006年平均23.20元/kg, 2008年跌到平均17.60元/kg, 职工的养蚕积极性也随之跌到低谷。2009年桑园面积仅保留有7.81 hm2, 减少190.27%左右, 这也意味着职工的收入减少。如何稳定蚕茧价格, 提高养蚕户的积极性, 是桑蚕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2 桑蚕业发展出现滑坡原因分析

2.1 缺乏正确的认识

国家决策“东桑西移”的实施后, 自治区政府把桑蚕业列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之首, 农业厅把发展桑蚕业确定为广西区农业发展的“第一产业”。一直以来, 养蚕户却简单以当年蚕茧市场价格作为明年桑树种植面积的指导思想, 未看到桑蚕业的长远发展, 盲目弃桑。

2.2 农资价格上涨速度过快

农药、肥料价格逐年上涨, 尽管政府出台补贴农民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但种植户生产出的产品却不上涨。前2年蚕茧的平均价格都是维持在17.40元/kg左右。变化情况见表1, 2006年尿素、钾肥每50 kg的价格分别是96元、110元, 2007年尿素、钾肥每50 kg价格分别是110元、115元, 2008年尿素、钾肥每50 kg的价格分别是140元、210元, 而蚕茧价格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平均价格每kg分别是23.20元、17.40元、17.60元, 肥料近两年上涨幅度分别为:尿素14.58%、27.27%;钾肥4.54%、82.6%, 茧价却只跌不涨。

2.3 人工费用成本增大

养蚕需要较多的手工活, 尤其蚕龄到第5龄时食量特别大, 1张蚕1天的食量100 kg左右, 1张蚕到吐丝每天的平均食量需800 kg左右。2006年、2007年、2008年采叶人工费每500 g分别是0.10元、0.18元、0.15元, 一个人一天难以采到足够的桑叶, 这个蚕龄期几乎都要请采叶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在家务农的人甚少, 周边农民都在养蚕, 采叶工人特别的紧缺, 往往要到没有养蚕或少养的地方请工, 劳力供不应求, 是造成工价猛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过快。

2.4 环境污染导致蚕发病率上升

随着工业化发展, 场附近砖场、水泥厂、造纸厂等化工厂日益增加, 废气排放量与日俱增, 尤其是氟化物和硫化物对蚕桑的为害日益加大。氟化物中毒后, 表现为蚕虫生长缓慢, 龄期延长, 发育不齐, 严重的节间膜易破, 出血后形成环状黑斑。废气对蚕的损害常先从损害桑叶开始, 当桑叶氟含量超过30 mg/kg时, 蚕就要引起中毒。尤其是下半年, 秋季出现干旱, 雨水极少, 没有雨水冲洗, 桑叶氟含量较高, 在风向区发生中毒的现象比较普遍, 氟化物污染严重的区域蚕农甚至绝本无归, 给养蚕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2.5 市场蚕种监管不力, 蚕种良莠不分

蚕种质量的好坏决定养蚕户收成, 由于蚕种的品种繁多, 种源杂乱, 养蚕户没有识别能力, 价格也是参差不齐, 质量也有所差别, 重量也有所不同, 蚕农往往选择价格低一些而且量多的品种, 但真正质优价廉的品种却少之又少。蚕农在选种上不知选购哪个品种, 若购到的是劣质蚕种, 带有病毒的, 养得再好, 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质量好的但量又不够, 即使饲养过程中没有出现病死现象, 产茧量也低。

2.6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人为无法抗拒的, 春季常出现梅雨天气, 连续半个月甚至1个月的阴雨天气, 空气潮湿, 对蚕的生长极不利, 消毒工作不到位或不及时, 极易感病。在三四月份, 气温刚回升, 正是桑树刚萌芽长叶的时期, 遇上连续阴雨天气, 空气湿度高, 桑树刚萌芽, 砍伐过的伤口病菌容易侵入导致感病腐烂枯死, 影响来年桑叶的产量。遇上这种阴雨潮湿的时期, 意味着发病率要增加60%以上, 蚕的产茧量尤为低下。秋季干旱, 一般是8月底后, 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 严重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 由于长期干旱, 桑叶供给不足, 下半年旱地只能饲养3~4批蚕, 水田4~5批蚕, 进而影响产量。

3 发展与对策

3.1 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 规范蚕茧市场

蚕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养蚕户缺乏政府的正确引导, 自身又没有预见性, 弃桑弃蚕的思想随着蚕茧价格而波动也难免。政府部门在加大对养蚕户的扶持和正确引导, 保持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 规范蚕茧市场, 一是允许多家收购企业并存竞争, 有序放开, 加强管理, 认真贯彻国家对蚕茧收购政策, 政府加强茧丝流通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要结合行业实际情况, 做好蚕茧收购价格调控, 兼顾各方利益;三是抓好蚕茧质量, 以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企业效益。

3.2 加大宏观调控, 稳定农资价格

国家加大农民补贴的同时, 出台行之有效的有关零售限价政策, 尤其是化肥, 并监管到位, 落实到实处, 实行专人负责制, 物价及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向农资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户进行政策宣传, 开通举报电话, 保证24 h开通, 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严管农资市场, 对于哄抬价格的经营者,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稳定农资价格, 确保农资质量, 保证桑蚕业持续、快速、平稳发展。

3.3 强化完善蚕种市场监管体系

认真贯彻《蚕种管理办法》, 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蚕种准入机制体系, 严格监管, 政府要组建相应的蚕种市场管理执法队伍, 加大对私贩蚕种的打击力度, 保护蚕农合法权益。规范蚕种购销的管理, 确保蚕种市场的规范有序, 尤其是要加大对入境蚕种的检验检疫力度, 防止带病蚕种的流入。加强对蚕种制造企业的有效扶持, 并在保证蚕种市场规范有序的前提下, 引进必要的竞争机制, 增强制种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 提高本地制种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 以优质的服务和发放高产优质、价格合理蚕种的优势, 争取更多的蚕农自觉购买当地蚕种。从源头上遏止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种源, 实现品种、价格、时间、供种渠道的“四统一”, 确保农民增收, 促进桑蚕业持续发展。

3.4 加大对桑园灌溉设施建设的投入

水资源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完备的水利设施是桑叶获高产的关键, 如果有灌溉条件, 可以减少本场桑叶的污染, 提高桑叶的产量, 增加1~2批的饲养量, 鲜茧产量可提高20%左右。灌溉设施建设作为本场获取桑蚕丰产的重要举措, 政府也应相应投入资金或补贴,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

3.5严治养蚕区的环境污染

, 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特别是含有氟化物和硫化物的废气排放的工业化工厂, 对整改不合要求的企业不予生产或关闭, 绝不手软, 还给蚕农一个清新的空间。

3.6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上一篇:高等级公路工程下一篇:临床药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