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外贸企业

2024-07-22

河南省外贸企业(精选10篇)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1篇

关键词: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不同国境的交易主体, 通过电子信息商务平台实现业务交易, 进行交易支付结算活动, 并通过跨境物流完成商品交易和送达的一种国际性商务运营活动。随着网络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应用和发展, 电商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在不久的将来, 发展跨境电商模式将会成为国家未来对外贸易的主流趋势。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通过发展跨境电商模式, 促进河南外贸蓬勃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扩大海外营销渠道, 切实提升河南品牌竞争力, 实现河南外贸转型升级的目的。

1. 分析当前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是国家对外贸易的新渠道, 也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根据电子商务战略规划数据显示, 我国目前大约有5000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其中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就2010年到2013年之间, 我国海外商务交易总额就从100多亿元上涨到800多亿元, 截止2013年, 我国内地的海外购买商已经超过1800万人, 这些海淘族的年消费额已经超过人民币1万亿元。根据这些数据表明, 我国内地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三的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购买地, 目前, 中国的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共有42个, 其中河南省也在其中。

2. 分析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模式的现状

(1) 河南郑州已经成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河南郑州在2013年被列入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是国内唯一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发展跨境电商模式的试点城市。2014年, 河南郑州创建了“E贸易”试点平台, 在平台开通后, 成功吸引了3000余家韩国馆、310余家德国馆以及100余家以色列馆进行业务交流和对接, 目前, 已经有319家企业入驻该平台。到2014年12月31日为止, 河南跨境电商业务试点项目的进出口商品总值已经累计超过10000万元, 突破交易亿元大关, 在业务量与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下, 未来的河南的跨境电商增长速度将持续保持在30%以上。

(2) 河南郑州跨境电商的地位:河南省跨境电商分会于2014年10月在郑州高新区成立, 该分会的成立是为了实现“豫货通天下”。据了解, 河南郑州是国内首批发展跨境电商模式的服务试点城市之一, 发展跨境电商服务项目运营还不到一年时间, 就已经和世界13个城市相直通, 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 进出口货值实现130多亿人民币, 在全国6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3) 跨境电商企业逐渐增多:根据河南海关公布的数据资料, 可以发现, 到2014年10月为止, 河南省跨境电商试点参与企业共231家, 其中仓储服务业25家、物流企业6家、电商企业146家等, 据业内专业人士分析, 郑州跨境电商数字并不大, 虽然跨境电商企业数量较多, 但是却没有大的合作平台。例如杭州虽然参与跨境电商的试点企业数量较少, 但是平台相对较大, 如天猫国际等, 所以, 发展跨境电商还是离不开大的平台支撑。

3. 分析发展跨境电商模式在河南中小外贸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1) 有助于放大中小外贸企业的理论空间:通过发展跨境电商模式, 能够整合河南中小外贸企业的供应链, 帮助河南省内的中小外贸企业扩大利润空间。随着跨境电商企业迅速发展, 各个跨境电商平台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一方面, 依靠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可以打破各个供应链环节的沟通壁垒, 整合零散的平台物流信息, 降低货物物流运输成本。另一方面, 通过应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还可以创建诚信体系, 为河南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金, 并通过跨境在线支付, 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外流问题。最后, 发展跨境电商模式还能使国家购买业务而更加直线化, 减少对外贸易环节, 提高每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从而有效释放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

(2) 有助于提升中小外贸企业海外品牌:虽然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间, 但是依然无法摆脱“世界工厂”的产业链底端身份。目前, 中国中小企业有4000家, 但是大部分企业为代工企业, 所以, 如何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品牌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发展跨境电商模式,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跨境电商平台, 将企业品牌、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有机集合, 利用现代化网络营销, 建立网络线上品牌, 实现直接与海外卖家进行对接。据在线支付平台数据表明, 发展跨境电商模式, 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产品交易量, 为提升中小企业海外品牌知名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3) 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 数据量相对较大, 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外贸营销开发海外市场, 拓宽业务销售渠道, 但是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 由于受到专业人才和营销成本的条件限制, 中小外贸企业只能凭借自身经验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创建跨境电商平台, 可以利用专门的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团队, 对平台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明确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 以何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比较受众, 从而投放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实现中小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4. 分析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物流业无法满足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中, 从产品生产、进出后、海关报检、产品批发、零售需要很多环节和链条, 而发展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将货物从生产商的手中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 但是这需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实现。由于目前物流业发展受限, 所以无法满足跨境电商的日益发展需求。具体的物流方式问题如下:邮政小包的出境方式是私人包裹, 所以海关在统计货物时非常不方便, 并且物流速度较慢, 丢包情况严重;国际快递价格相对较高, 资费价格变化浮动较大;专线物流的揽收覆盖范围较小;国内快递行业没有设置专门的跨境业务, 对于跨境电商业务缺乏市场经验, 海外市场覆盖程度有限。

(2) 中小外贸企业存在信用不完善问题:虽然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模式的过程中速度较快, 但是仍然存在知识产权遭受侵犯, 企业信用不完善等问题, 根据相关调研显示, 一些具有网购消费能力而不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中, 绝大多数是担心在网络购物得不到信用和安全保障, 这是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诚信体制不完善而造成的。

(3) 缺乏专业的跨境电商应用人才:随着跨境电商领域的深入发展, 电商的产品种类和市场也更加多元化, 在这种情况下, 对跨境电商的应用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 中小外贸企业在招聘跨境电商应用人才的时候比较倾向去电子商务和贸易经济专业, 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学生也相对较多, 但是跨境电商学科属于一种交叉性专业, 不仅具有贸易经济的科学特点, 同时还具有电子商务学科特点, 所以, 中小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然而, 河南省跨境电商的交叉性人才相对较少, 造成跨境电商出现应用人才匮乏现象。

(4) 跨境电商支付体系存在漏洞:随着网上支付业务的深入开展,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渐上涨, 由于受到国家市场经济和政策影响, 导致网上消费遭到制约。在跨境电商业务交易过程中, 货币交易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如何实现资金转换, 是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问题。目前, 国际上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支付标准, 也没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所以跨境电商在跨境支付过程中存在支付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制度不完善等严重问题。河南省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商业务中设立专项收款,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还拉长了资金的到账时间, 进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成本造成严重影响。

5. 解析应对河南省中小外资企业跨境电商问题的方法策略

(1) 建立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支付体系:真实可靠的贸易交易背景和外汇客户实名制支付能够有效防制跨境电商支付环节出现洗钱、失窃等风险, 因此, 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模式中, 要全面检查境外商户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下, 跨境支付业务量逐渐增大, 所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基于此情况, 国家要尽快健全跨境支付政策, 在制定跨境支付政策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风险影响因素, 加强国际交易纳税申报, 完善进出口税收征管体系等。同时还要对网络跨境支付进行实时监管, 尤其是出现第三方企业管理资金, 通过与政府形成监管合力, 能够促进跨境交易支付更加标准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切实保障各方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2) 培养跨境电商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 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人才稀缺, 所以, 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以跨境电商运营作为重心, 将网络店铺装修、产品广告设计、图片设计、跨境物流等各项环节外包给一些专业服务商, 还可以招聘一些海外人员从事跨境电商网络客服, 不仅可以减少团队组建成本, 还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经济对商业发展环境的产生认知偏差, 从而更贴近于消费者市场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 中小外贸企业还可以要求河南省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的跨境电商专业交叉性人才, 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 使学生成为高素质跨境电商应用人才, 从而实现企业的人才建设战略。

(3) 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管理: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要想在发展跨境电商模式中占据地位, 首要条件就是要得到海外顾客的青睐与认可, 努力提高境外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关注度。国外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度要明显高度产品价值, 所以他们在购买产品时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 因此, 河南中小外贸企业在产品生产方面, 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最优化。另外, 企业还应当加强品牌管理, 做好产品定位, 注重产品创新工作, 降低产品同质现象, 从而成功吸引海外消费者的注意力, 获得国际消费认可, 实现提升企业海外品牌的目的。

结语

随着跨境电商这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开始兴起, 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 国内多个城市开始发展跨境电商项目试点工作。河南省也列居其中。然而, 河南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模式中, 由于受到物流业、企业信用、应用人才、支付漏洞等条件制约, 阻碍了河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 河南省中小外贸企业应当建立跨境电商支付体系, 培养跨境电商高素质专业人才, 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管理, 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模式快速发展, 提升企业的国际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娟.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问题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5年9期

[2]曲侠.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现状及趋势.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45期

[3]韦大宇.跨境电商背景下广西外贸的转型升级.开放导报, 2015年6期

[4]曹红玉.浅析跨境电商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商业时代, 2014年31期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2篇

一、调查背景与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一)调查的目的

此项调查是河南省政府资助课题,该课题要求在全省多个城市对出口企业进行完全一样的调查,总的目的是了解河南省出口企业利用贸易优惠政策的状况,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政策来促进出口企业扩大出口。具体地讲,调查的主要目的即明确以下问题:一是河南省出口企业在出口时是否利用贸易优惠政策?二是已经利用的贸易优惠政策利用的程度和效果怎样?三是如果有些贸易优惠政策很少利用或者根本没有利用,障碍在哪里?四是无论是否已经利用,出口企业需要什么帮助来扩大贸易优惠政策的利用?在实现上述目的即了解河南省企业利用贸易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完成准确的分析报告并提供给相关的决策部门。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与结论的准确性,课题要求调查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此,课题组确定了从全省范围12个重点城市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企业的选择上,以《2008-2009年度“河南出口名牌”企业名单》(共55家企业)为重要参考,挑选了30多家进行调查,课题组所有成员分为三组,每组负责4个城市的企业。而且,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严肃性,对所有企业的调查都采用上门调查的方式。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从产权性质来看,36家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占2.7%,中外合资企业占19.4%,国有企业占47.2%,私有企业占30.6%。可见,外商独资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占比较小,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占比最少,这与河南省的省情一致。因为河南作为地处中原的农业大省,对外开放起步晚、水平低,外资进入有限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企业规模来看,36家企业中大型企业(>5000人)占所有受访企业的25.7%,中型企业(2000-5000人)占17.1%,中小型企业(300-2000人)占20%,小型企业(<300人)占37.1%。当然,企业规模是按照企业职工人数来划分的。一般来看,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大中型企业占了80%也就显得非常合理。

再看调查企业的出口额占总销售额比重。在调查的36家企业中,出口额占总销售额50%以上的有15家,占41.7%;出口额占总销售额20%~50%的有12家,占33.3%;出口额占总销售额20%以下的有9家,占25%。出口额占总销售额比重能够反映企业对出口进而对利用贸易政策的重视程度,而在这方面,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也显得较为合理。

接下来再来看调查企业的出口方向,这与FTA政策的覆盖范围密切相关。河南省外贸企业向亚洲出口的比例最高,有17家,占48.6%;其次是向欧洲、北美出口的,分别有9家、7家,占比25%和19.4%。另外 3家企业是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

另外,我们再来看一下被调查企业的出口结构。限于所调查企业数量,本文把出口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业制成品出口(包括机械、生物医药、化工产品等)和初级产品出口(包括食品、服装资源类等)。从被调查的36家企业来看,19家企业出口工业制成品,占52.8%;17家企业出口初级产品,占47.2%。

二、河南省外贸企业利用FTA政策的状况及原因

在2010年1月期间,所有课题组成员以河南省12个地市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全省所有地市进行了调查,其中作者与课题主持人杨宏恩教授一起对新乡、许昌、洛阳、三门峡的11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所有的贸易优惠政策中,河南省外贸企業对出口退税的利用是最为充分的。除此之外,普惠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而引人注意的是,自由贸易区(FTA)政策的利用率是最低的,仅为19.4%。据课题组了解,全省的外贸企业对FTA政策的利用也接近于此种状况。下面我们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 地方政府的宣传和支持不够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作者在调查中听到的企业最有意见和抱怨最多的地方。当被问到“当地政府是否主动向企业宣传FTA政策或通知参加有关FTA政策的讲座”时,很多企业的回答是 “没有”,也有一些企业谈到曾经接到当地政府(在此主要是商务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FTA政策培训的通知,但由于他们认为当地政府通知参加培训只是向其收费的一种方式,因而就没有理会。在被问到“在出口过程中遇到麻烦时寻求谁的帮助”时,一些企业选择向政府寻求帮助,但同时表示没有遇到过麻烦,而另一些企业选择自己和进口商共同努力解决。

(二)企业的认识与进取意识不足

企业是FTA政策的最主要受益者,或者可以说FTA协定就是为本国出口企业而签订的,因此如果企业没有积极利用FTA政策,也必须从企业本身找原因。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的经营部门根本不知道FTA协定。其实即使出口对象不在FTA协议国,作为企业的出口经营部门也应该知道FTA政策以及其他贸易优惠政策,何况有些企业的出口对象就在FTA协议国;另有一些企业的经营部门关注各种贸易政策,其工作人员也通过网络等手段了解到FTA政策的有关知识,但却没有想过将其付诸于工作实践。以上都是工作不够努力的表现,或者企业的发展导向不鼓励这样的努力。

(三)出口对象不在签订FTA政策的区域之内

这是一个客观的原因。相对而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FTA协议起步较晚,截至目前,仅与6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FTA协议,而且作为中国FTA协议对象的所有国家的经济规模都不是很大,仅有10个东盟国家加在一起构成的东盟地区才构成了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因此,我国很多企业的出口对象并不在这些与我国签订FTA协议的国家或地区,也就是说,很多出口企业没有现实必要关注FTA政策。

(四)多种贸易优惠政策的挤出效应

目前,另外几项贸易优惠政策的存在对FTA政策的利用产生了挤出效应。普惠制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项。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困难,它的优惠程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同时,因为河南省企业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这些国家或地区,它们主要是发达国家且很多国家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所以河南省企业在比较普遍利用普惠制或最惠国待遇时就减少了对FTA的利用。这可以看作是贸易优惠政策互相之间重叠所产生的挤出效应。

三、扩大我国出口企业利用FTA政策的对策

(一)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和改善工作

针对我国企业利用FTA政策较少的现状,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善地方政府的工作。像调查中看到的那样,地方政府没有履行工作分两种情况:一是根本没有去做,二是在准备去做时因为企业的不信任而未能去做。针对第一种情况,中央政府应责成省级政府建立相应监督和评价机制,针对各地市级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针对第二种情况,各地方政府在努力树立诚信的同时,可以考虑将培训等活动安排在某企业进行,并在通知上做出不收费的声明。

(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弥补政府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也可以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对于FTA政策,产学研结合主要是指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为企业提供有关的培训、指导、提供信息等有偿服务。作者认为,这些服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定期为一个或多个企业进行针对性或全面性的FTA政策培训;随时接受企业邀请派出专家对企业进行FTA政策指导;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提供其产品出口国市场信息。最后一个服务内容相当重要,很多企业即使知道其产品的出口对象国与中国签订了FTA协定,但因为不知道进口商的定价信息和当地的市场状况而无法积极利用FTA政策。而对于此项服务,根据日本的经验,可以采取科研课题的形式,由做此领域研究或拥有此领域学术资源的科研人员负责完成。上述服务既然是有偿服务,那就要考虑谁出经费的问题。在地方政府还没积极开展此类工作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自己承担经费或由行业协会承担,在没有行业协会的情况下,可以联合多家企业共同承担或成立行业协会。同时,在上述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和改善工作的前提下,促使地方政府开展此类工作并提供上述活动的经费。

(三)加强贸促会等机构的作用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促会)和国际商会是我国对外贸易方面极为重要的机构,它原本就是国家为了推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而专门成立的,迄今为止它仍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由于贸促会和国际商会在本质和职能上是基本一样的,所以为了阐述便利,下面只用贸促会来讨论问题。在FTA政策的运用方面,贸促会的最直接的一项工作就是签发原产地证明。事实上,很多企业也把贸促会看作政府分支机构而不是企业的代表组织,当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贸促会負责签发原产地证。但值得肯定的是,很多企业都谈到在办理原产地证明方面贸促会没有设置任何障碍。但是也不能否认,贸促会没有发挥很多应该发挥的职能。因此,必须进行贸促会的工作体制改革,强调贸促会尤其是基层贸促会的职能实施与监督。

(四)促使企业积极组建本产业的联合会

从性质上讲,有关FTA政策的知识和信息是准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将更有效率,但当政府未能及时提供时,由企业组成的组织提供也可以实现很高的效率。上面有关产学研结合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由产业联合会提供经费使每个企业获得相同知识和信息的成本更低,因而在知识和信息的利用上实现了规模经济。事实上,产业联合会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信息沟通与知识传递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很多企业会自然而然地获得FTA政策的相关内容。与此同时,产业共同体的存在意味着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以至于使它们在对外出口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互相帮助甚至共同应对,这直接提高了企业运用FTA政策的能力。所以,从河南省的调查看,应该鼓励出口企业组成自己的产业联合会或加入相关产业的联合会,同时应该鼓励已存在的产业联合会开展活动。在这方面,当地政府可以考虑给予帮助。

【基金项目: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编号:C228)】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3篇

自中国加入WTO组织以来, 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图1和图2分别分析了河南省近五年 (2008~2012) 的进出口变化情况和出口总值的增长状况。 (图1、图2)

但根据WTO规则, WTO组织各成员之间不能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 外贸企业享有“国民待遇”;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不断增长, 这使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投资环节得以压缩或简化, 供应商和用户直接交易的机会越来越大, 这些变化对专业外贸公司传统中介的地位发起了很大的挑战。目前, 河南省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恶化, 而外贸企业并没有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积极的调整。河南省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固守简单的进出口业务运作模式, 大多数外贸企业不生产产品, 而是根据外商需要临时寻找生产厂家, 其职能局限于寻找买方和卖方, 充当中间商。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 容易出现生产企业跳过外贸企业直接与外商交易, 从而将外贸企业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另外,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资源的透明度不断增强, 外贸企业原来充当供货商和客户之间纽带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传统的外贸企业越来越被认为是供应链的多余环节。因而, 在现有的基础上, 外贸企业必须对所处的供应链进行评估, 分析自身应选择何种类型的供应链模式, 通过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模式优化, 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河南省外贸企业供应链现状

(一) 河南省外贸企业供应链模式现状。

河南省外贸企业目前采用的供应链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供应商——生产商——外贸企业经销或代理——国外客户”;二是“供应商——外贸企业研发设计并管理——国外客户”, 目前采用前者的大约占70%, 采用后者的大约占30%。河南省外贸企业目前采用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代理或经销其他生产企业的产品, 代为出口;二是外贸企业自己有生产和加工基地;三是两种方式都有, 既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实体和产品目录, 同时又代其他企业出口, 赚取额外利润。

从近几年的出口金额分析, 采用第一种方式的企业占20%, 采用第二种方式的企业占到25%, 采用第三种方式的占到55%。在整个外贸供应链中, 企业获得订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国外客户主动下单, 这一类型占到25%;二是由外贸企业主动开发客户, 这一类型占65%, 两种方式同时使用的占到10%。从河南省外贸企业在供应链结构中的地位来看, 一部分外贸企业在供应链中参与到了前期的产品设计、生产计划以及后期的质检测试工作, 并始终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管理过程;这一部分企业占到55%, 但也有一部分外贸企业不参与供应链环节中的生产及管理工作, 这一部分占到45%。

(二) 河南省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组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过程中实现连接和协调来进行。河南省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初始阶段, 对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主要关注在自身企业和供应商的层面上, 关心的问题主要是考虑保证货源和客户及降低成本等, 而对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等考虑较少。

1、上游供应商管理信息水平较低。

外贸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商管理, 对供应商管理的投入也不断加大, 并设立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 但从总体上看, 供应商管理水平仍较低, 外贸企业应加大供应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虽已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对客户的管理水平来说, 很少外贸企业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管理客户。虽然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关注自身产品在供应链下游的情况, 为新产品的研发和售后服务反馈信息, 但其服务水平仍有不足。

3、供应链管理缺乏柔性。

多数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是传统的预测——计划模式, 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较低。

4、供应链存货成本较高。

目前, 外贸企业供应链存货规模整体水平偏高, 部分企业的库存占销售量比重的10%以上。这就造成了较高的供应链成本。另外, 高比例的库存意味着低效率的资产周转, 这也使得供应链的成本较高。

三、河南省外贸企业供应链模式选择及优化

(一) 外贸企业供应链模式选择。

外贸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积累了丰富的供应商信息和客户信息, 并培养了有国际贸易经验和熟悉产品的专业人才, 积累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基础。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外贸企业必须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关联、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按照供应链绩效管理评价模型SCPR1.0的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来看, 采用“供应商——生产商——外贸企业经销或代理——国外客户”供应链模式的企业的绩效水平得分在80分以上的达45.5%, 在70分以上的企业达到73%;采用“供应商——外贸企业研发设计并管理——国外客户”供应链模式的企业的绩效水平50~70分之间的企业达25%, 75%企业的绩效水平低于50分。从这两种供应链模式类型的总体的绩效水平不难看出, “供应商——外贸企业研发设计并管理——国外客户”这一类型的供应链模式的绩效明显要高。由此可见, “供应商——外贸企业研发设计并管理——国外客户”这一供应链模式, 是河南省外贸企业合适的选择。

(二) 外贸企业供应链优化策略———虚拟企业模式。

河南省外贸企业大多规模小, 造成了资源浪费、信息流通不畅及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就需要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 以外贸企业作为核心企业,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作为合作伙伴, 形成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重新组合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资源, 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 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需求。虚拟企业模式能对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起到优化作用, 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首先, 外贸企业要做好角色转变, 从传统的贸易中间商向供应链管理者转变。河南省外贸企业对本地的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十分了解, 并拥有有贸易经验和熟悉产品的专业人才, 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关系, 外贸企业应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发展供应链管理能力;其次, 在外贸产业链中, 中间的生产环节附加值较低, 上游的设计、研发环节和下游的品牌、营销等环节附加值较高, 外贸企业要在做好主业的同时, 不断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再次, 外贸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要逐步创建自主品牌;最后, 构建虚拟企业模式, 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或外贸企业为基础, 建立基于该条供应链的虚拟企业, 联合供应链上其他企业, 通过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风险分担, 来提高供应链的柔性, 保证外贸企业按时保质保量满足国外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马玉芳, 李必强.企业集团、供应链及虚拟企业的比较分析.汽车工业研究, 2001.2.

口岸建设助推河南外贸“提质增效” 第4篇

构建大口岸,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河南地处中原,不沿海不沿边,发展外贸,扩大出口,首先要做大、做强自己的口岸,加快建设航空、铁路、公路、邮政、跨境电商口岸及延伸海港、陆路口岸功能的内陆指定口岸、特殊开放区域等“六类口岸”。

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快速推进机场T2航站楼、二期货站工程检验检疫相关设施的建设,在全国系统首次组织专家对航空口岸大型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争取建设郑州航空口岸二期工程全国一流检验检疫设施。全力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查验区建设,经质检总局特批,已有2批澳大利亚冰鲜牛肉先行从郑州空港口岸直接进境。接下来,还需要加快推进郑州活体动物进口航空口岸建设,努力将郑州建设成为进境水果、冰鲜肉类、水产品及鲜活牛羊等农产品全国分拨中心。截至目前,郑州机场已进口新鲜水果135批、603吨、货值546万美元,进口挪威冰鲜三文鱼27批、249.5吨、181.7万美元。今年1月份,已有3000只澳大利亚种羊从郑州航空口岸进境,并经过我局隔离检疫。这也是河南首批、全国单批数量最多的一次种羊进境。

推动郑州国际陆港口岸建设。加快郑州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出台推进支持郑欧班列扩量增效十二项措施,扶持河南冷链物流业态,探索提高郑欧班列冷藏运输新业务。今年上半年,郑欧班列开行56班、4536标箱,已实现每周定期两班的常态化运行,其货运量、满载率、集货范围等指标均居中欧班列领先地位。依托郑欧班列,郑州市目前已经建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自2014年11月以来,已累计进口汽车278辆,货值1286.4万美元。目前,质检总局已经批复同意在郑州设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待郑州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建成后,河南省内及中西部地区粮食进口业务势必回流郑州。

不断完善河南口岸功能建设。目前,河南已经拥有进口整车、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各类指定口岸,是我国指定口岸最多的内陆省份。依托航空口岸,郑州机场跨境电商业务单日业务量已突破1000单;待进境澳大利亚活牛口岸建成后,预计年进口肉牛10万头,可进一步扩大郑州航空口岸货运吞吐量,加快实现机场货运50万吨的目标;依托郑欧班列,探索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流程与物流的融合,努力实现郑欧班列提质增效;依托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全国邮政第四运转口岸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依托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关口在郑州”逐渐成为现实。此外,洛阳航空港口岸正积极申请开通国际客运业务,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焦作等地铁路口岸建设规划已经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当中。配合航空口岸、陆港口岸、邮政口岸等传统口岸,河南以郑州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培育大产业,加快进出口扩量增效

业务是口岸发展的支撑点,更是服务河南外贸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扶持新兴业态、扩大企业出口、争取业务回流、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出入境货物批次、货值和监管数量是河南口岸扩量增效的新举措。

将产业集聚区培育成出口基地。推动主导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达55个。全省已形成一大批以郑州电子信息、洛阳装备制造、漯河食品加工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2015年上半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增长20.2%,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利用外资的主平台。作为我省重要的出口基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上半年完成出口659.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63%。

扶持壮大新兴业态扩大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跨越时空局限,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等特点,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新引擎。目前郑州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已全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9月19至21日,机场口岸业务量累计突破1万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相关业务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今年上半年,通过郑州E贸易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出区入境包裹1354.64万包、货值 11.58亿元,分别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第二位。

狠抓产品质量促进优进优出。产品质量是保障扩大出口的前提。配合郑州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对宇通、中铁盾构、思念、三全、双汇、好想你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不同企业、不同业态,采取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措施,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企业出口。出台帮扶措施,推动南阳市创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动固始县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2015年1-7月,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91.5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干鲜香菇出口34.5亿元,占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7.7%。

推进大通关,实现对外贸易便利化

口岸通关便利化是推动外贸增长的主要措施。河南着重从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入手,努力提高通关效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企业成本,聚力打造“综合流程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 的中西部开放大口岸。

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复制推广8项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改革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申建河南自贸区;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通关速度。9月15日,河南省内已经全部实现了“通报、通检、通放”,省内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任意选择进出口报检地。

强化关检合作,深化“三个一”改革。联合海关开展跨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积极落实“一机双屏”工作机制,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查验时间节省50%以上;依托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在郑州航空口岸先行部署统一版“一次申报”系统,与14个联检单位互联互通,实现了货物快检快放。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5篇

关键词:外贸发展,问题,对策

一、河南省外贸发展的现状

河南是典型的中部省份。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开放型经济有较大发展, 东引西进成效显著。截止“十五”末, 全省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51亿美元, 年均增速达到27.7%, 其中出口164亿美元, 年均递增27.9%。其中2003~2007年, 河南省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7.16亿美元、66.13亿美元、77.36亿美元、104.80亿美元和128.05亿美元。特别是2006年, 河南省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进出口贸易总额一举跃升至百亿美元, 增加近30亿美元。2003~2007年, 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合同额完成34.1亿美元, 年均增长26%;完成营业额27.5亿美元, 年均增长45%。

二、河南省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出口方式过于单一, 加工贸易发展显著不足。

2007年一般贸易方式实现进出口总值99.00亿美元,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7.3%, 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 是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然而, 加工贸易占比较小且出现了负增长。全国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经济发达地区占比更高。2006上半年, 广东省加工贸易占全部出口的69.42%, 而河南省不到30%。河南加工贸易发展不足, 比重偏低。

(二) 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 结构性矛盾突出。

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我省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较高。以2005年为例, 河南出口商品排在前十位的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 技术含量较低, 甚至有很大比重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2.3%,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7.8%,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在工业制成成品中, 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品占16.2%, 有色金属占23.7%。

(三) 外贸市场过于集中, 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

河南进口比重最大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欧盟, 2005年进口总额占总进口的41.1%, 其中进口商品中铁矿砂、铅矿砂、氧化铝等绝大多数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河南出口比重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韩国、欧盟, 2005年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总出口的42.3%, 此外主要出口商品中人发制品、非合金铝、精炼铅、橡胶轮胎等对美国、日本、韩国的依赖程度也很高, 因而存在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贸易风险。

(四) 外贸出口以国有企业为主, 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

以2003年为例, 河南出口主体结构中, 国有企业外贸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比例为62%,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 外资企业为18%,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 私营集体企业占比20%,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省外贸出口主要依赖于国有企业, 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贸出口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可见, 我省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没有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 缺乏外贸人才开发、使用的机制, 人才流失严重。

河南一方面由于人才观念、人才开发使用的机制落后, 缺乏为人才确定合理报酬的政策, 加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 导致了大量外贸专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 全省经济状况不佳, 又进一步加剧了现有许多优秀外贸人才的大量流失。若长此下去, 势必将会造成河南许多出口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经营陷入困境的不利局面。尽管河南有相当一部分传统优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并不缺乏竞争优势, 但长期以来大多局限在国内和本地市场上, 很难走出去;河南的一些大中型企业, 生产规模较大、成本低、技术也较先进, 但出口一直形不成气候。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严重缺乏既精通外语, 又懂得WTO运行规则、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和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企业即使有好的产品、有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观愿望, 也无能为力。

(六) 思想观念落后, 外贸配套改革不完善, 阻碍了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

河南由于区位及历史等多种原因, 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企业思想不够解放, 思路不够开阔, 习惯于等、靠、要, 使得全省抓住机遇的意识不强, 外贸体制改革滞后, 政策环境不够透明, 还存在着一些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的政策和规定。同时, 我省的外贸部门和外贸企业存在着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决策滞后等问题, 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行情的变化, 使得我省的对外贸易难以取得较大的突破。

三、发展河南外贸的政策建议

实现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扩大加工贸易额。

河南省应抓住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向我国转移及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 充分发挥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交通便利的优势,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应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完善管理、改进服务, 从而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技术含量、增值空间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出口加工区。通过延伸产业链, 提高加工企业的国内采购比例, 发挥辐射效应, 提高产品附加值。应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出口基地建设, 培育一批优势产品。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一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进一步做好电脑农业、制造业信息化等品牌工程。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技术,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 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科技部“十五”期间曾经把沈阳市和绵阳市列为用高新技术改造老工业基地的综合试点, 收到很好效果。建议在“十一五”期间, 结合促进中部崛起, 把洛阳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综合试点纳入科技部有关科技计划中去。

(三) 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 保持外贸出口可持续增长。

亚洲、北美洲、欧洲是河南出口产品的传统市场, 要根据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和偏好、购买能力、风俗等, 在各个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细分上下功夫, 通过多样化、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优质产品出口, 进一步深度开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与此同时, 河南应及时捕捉世界市场的变化和我国对外关系的新进展、新变化, 积极拓展对非洲、拉美、中欧和大洋洲的出口。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到境外建厂设点, 带动出口, 并努力促使进出口与海外投资, 对外援助,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结合起来, 全方位开拓市场。

(四) 鼓励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开展外贸经营活动。

我国外贸法已作重大修改, 其中修改的内容主要有外贸经营者的范围、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国营贸易和进出口许可等三大方面。外贸经营者的范围再次扩大, 使外贸经营权的门槛再度降低, 自然人也享有经营外贸活动的权益。河南应抓住这一机遇, 动员更多的私营、个体企业积极参与外贸活动。与此同时, 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从而形成开放的供应链和密切的外部市场联系提高我省外贸发展水平。

(五) 建立并完善适合河南外贸发展的人才战略体系。

首先, 应大力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事业, 加快培养外贸专门人才。在省内高等院校中, 择优选择一些外贸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时应采取选派外贸专业人员到科研院所进修、培训和攻读学位等各种形式, 大力培养河南外经贸建设事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其次, 应建立并完善渠道多样、制度健全的选拔和使用人才的运行机制, 达到以事业前景、感情、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外贸人才的目的, 与此同时, 还应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各种形式为河南的外贸事业服务。再次, 加快建立并完善外贸人才的激励机制, 健全人才的评聘和任用制度, 不断地完善以工作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全省大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用人环境。

(六) 政府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为河南外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前河南各级政府应讲树立开明、开放的思想意识, 破除不合时宜、不利于加快发展的陈旧落后观念, 切实改变政府管理外贸的方式, 实现由外贸管理为主向外贸服务为主的转变, 为进一步扩大全省外贸的增长提供必要的保障等等方面的工作作为今后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重心。与此同时, 还应进一步改革外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外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清理与WTO规则不相符的文件和规定, 比照和借鉴其他省份好的做法, 在政策上实行“你无我有, 你有我优”, 增创政策的比较优势。此外, 全省还应尽快地构建外经贸的经营监管体系, 杜绝各种乱摊派现象, 加强海关的监管能力, 严厉打击走私, 维护全省市场的公平竞争, 以保证河南外经贸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莉, 朱杰堂.提高河南经济外向度的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 (2) .

[2]高亚瑞.浅析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J].财经界, 2006 (11) .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6篇

首先, 河南省外贸出口市场结构趋向合理。河南省对外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由2001年的3个增至2009年的近20个。2009年, 最大的进口国家分别是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 河南省对其出口额均在3亿美元以上, 对美国的出口达到了11亿美元。此外对欧盟和东盟内各国以及印度、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呈现全面快速增长态势, 出口市场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

其次, 河南省产品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今年河南省大宗商品出口多数保持较高增长。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均超过25%, 2010年第四季度将会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而在其他出口的大宗商品中, 钢材、轮胎、铝材、二极管、蔬菜、人造刚玉、陶瓷产品等的出口额均超过1亿美元。而进口超过1亿美元的产品中, 铁矿砂、橡胶制品、绵羊皮和木浆等均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再次, 河南省利用外资情况良好。图1显示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份河南省合同利用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情况。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及增幅在中部六省排名中保持第一位。近两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额大都超过合同利用外资额, 说明河南省近年“引进来”战略贯彻得当, 河南省吸引外资环境较以往明显改善。外资利用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主要以外资企业投资为主。在所有外商投资项目中, 我国香港地区是河南省利用外资的资金集中来源地。2008年, 香港地区投资河南省项目个数234个, 在河南省所有利用外资项目数中占64.3%;2009年这一比例为55.5%, 2010年1至8月份, 这一比例为62.3%。

在“引进来”的同时, 河南省对外投资的“走出去”战略也呈现出良好势头, 外经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河南省在2009年对外实际投资额达到14900万美元, 比2008年增长了121.8%, 比2007年更是增长了323.8%。

最后, 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带动出口大幅增长。2009年对外签订合同数比2008年增长164.1%, 签订合同金额比2008年增长23.9%, 营业额增长40.2%, 而外派劳务人员呈现小幅增长趋势。河南省外派人员和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对象为亚、非、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截止到目前, 通过本省外经公司直接排出人数前五名的企业分别为中原石油勘探局、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中铁十五局、河南华宇有限公司、南阳国际集团。

从上述河南省对外贸易规模、外贸产品结构、外贸出口市场结构、外资利用情况以及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等几个主要方面来看, 近年河南省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对外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河南省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也大大推动了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化进程。

但是, 在河南省外贸规模迅速扩张、外贸结构升级的同时, 对外贸易总量偏低、外贸结构层次偏低等现象仍然存在, 这已成为阻止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二、河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河南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 技术含量不高。2009年底, 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新) 的进出口均受较大阻碍;2010年1—8月份机电产品的进口比2009年减少了17.5%, 而高新技术产品 (新) 的出口情况较为复杂。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 (新) 的出口增长率为-17.9%, 即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乏力的情况下, 反而需要从国外引进相关设备和高新技术以调整河南省产业结构, 发展河南省经济。根据2010年8月海关统计资料, 2010年1—8月该类产品出口增长率为27.4%;但是, 该产品的进口增长率2008年为14.6%, 2009年为16.1%, 2010年1至8月为31.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大于出口的问题反映了河南省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尴尬局面, 也体现了河南省某些技术和设备过于依赖进口、导致出口产品大部分利润为外商所得的被动。

此外, 农产品和纺织品的出口连年受阻。以农产品贸易为例, 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应该能发展河南省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 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农民收入。但是近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等资料上出口前十位的产品中几乎没有农产品。农产品出口附加值低, 显示了河南省的比较优势产业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河南省今年农产品在出口一般的情形下进口反而增长21.6%, 更是与河南省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略显不相称。

表1为河南省2009年进出口值居前十位的产品。可以看出, 河南省出口产品中人发制品近3年始终排在出口值的第一位, 而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铝材产品的出口明显减少。但是零配件、橡胶轮胎、毛皮制品、其他碳电极等产品作为河南省主要创汇出口的品种, 依然缺乏能体现河南省科技创新、产业特色的品种, 出口产品中科技研发投入量少;进口产品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也十分稀有, 不利于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这与河南省经济开放度不高、加工贸易水平有限等均有关系。

此外, 河南省出口产品自有品牌化程度偏低, 出口名牌建设任重道远。河南省许多企业还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施出口名牌战略的意识, 这导致出口企业在建立和掌控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2、河南省贸易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出口区域分布遍及世界各地, 但从每年的统计资料中不难发现, 河南省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的现象存在。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东盟、拉美等几大地区。以美国为例, 2010年8月的统计资料表明, 河南省仅对美国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就占了所有进出口市场份额的近15%, 大于对整个拉美市场、非洲市场、大洋洲市场的进出口总额, 仅略低于对欧盟市场的进出口总额。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极易导致河南省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加大和河南省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格竞争, 过度竞争不仅降低了河南省出口企业的利润, 影响了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也容易和主要出口国产生贸易摩擦。

3、河南省服务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服务产业创汇能力不强, 服务贸易结构落后。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有了长足发展, 各项统计指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旅游业和国际劳务输出成为了河南省主要出口创汇的项目。

但是, 河南省服务贸易出口主要是传统服务贸易的出口, 而且,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大多是报酬不高、技术含量低的低层次简单劳动, 技术型人才输出不多;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服务贸易出口发展十分有限, 金融、保险等都行业是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空白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为引进外资提供好的经济环境。而河南服务业发展规模与商品贸易出口相比, 发展薄弱。这是造成河南省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小, 服务贸易结构落后的原因。

此外, 河南省外贸人才流动较快, 这不利于河南省服务贸易结构的稳定。由于省内贸易环境相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为落后, 省内不少外贸企业的人才更愿意到待遇条件更好的地区工作, 导致河南省高技术知识水平的各类服务贸易人才紧缺。

三、转变河南省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必要性

经过30多年发展, 我国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行列, 出口位居世界第一, 进口世界第二, 河南省经济总量也已经居全国前列, 贸易增长迅速。但河南省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能力, 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重要商品进出口话语权等方面与贸易强省还有很大差距。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是推动河南省又经济大省、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进程的重要举措。

第一, 转变现有的贸易发展方式,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 要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时期, 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条件的战略机遇期。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 对外贸易正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贸易环境中不稳定因素增加的局面。为适应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 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 以实现河南省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贸易变革的外在要求。当前,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 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为适应国际经贸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要求, 河南省必须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吸纳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 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贸易, 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 转变河南省现有贸易发展方式, 是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从河南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看, 河南省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渐突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有所改观, 但高科技的应用并未及时体现在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中。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都说明, 要实现河南省贸易方式合理转变这一目标, 必须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服务贸易结构的适当调整。

总体上看, 河南省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 而问题出现的原因与河南省贸易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因素都有关系, “十二五”期间, 继续不断调整河南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殷建勇:河南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

[2]宋晓舒:河南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5) .

[3]翟玲玲、查贵勇:河南省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9) .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7篇

近年来, 河南省委、省政府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2011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1) 32号) 中提出将中原经济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2012年初《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 (省发 (2012) 2号) 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均提出“抢抓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 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 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 构建“举省开放”体制,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一、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据海关统计, 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为517.5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8.6%。其中, 出口296.78亿美元, 增长54.2%;进口220.72亿美元, 增长64.9%。其中, 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303.3亿美元, 占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8.6%,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有力地拉动了河南经济的较快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尽管如此, 我们也应看到, 河南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还很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开放程度低

对照表1的2003~2012年河南省外贸依存度指标, 可以看到, 2003~2012年河南省GDP的平均外贸依存度基本维持在6%~7%左右, 说明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其中,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河南, 导致当年外贸总量同比下降23.1%。但2010年外贸总量却同比增长32%, 一举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1]。2011年, 河南省外贸逆势上扬, 直接跨过200亿美元跃上300亿美元大关, 这一年同比增长83.5%, 其中出口增幅跃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2012年外贸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跃上500亿美元的大关。

河南的经济总量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五位, 但作为一个内陆省份, 外向度一直较低, 出口额仅占全国的1.45%。从图1看, 虽河南进出口总额呈上升的趋势, 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直至2010年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外贸依存度不超过6%, 年际变动幅度极小, 外贸依存度曲线相当平缓。而2011~2012年这两年外贸系数直线提高, 并于2012年超过10%, 这说明河南省对外贸易基本实现了与本省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 但没有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 也不具备对经济增长的强烈拉动作用。

资料来源:《2012年统计年鉴》.

2.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目前, 河南的高新技术产品比较少, 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生物农业等科技领域的比较优势不突出, 在许多高科技领域甚至是一片空白。河南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省, 出口的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少、产品质量不高, 这种低端产品出口时只能一再压低价格, 利润微薄。以纺织业为例, 由图2知, 2011年河南在这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比较优势, 纺织品出口量较大, 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1.22%, 但由于工艺技术、人力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滞后, 致使产品的加工程度受限制, 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 利润率一般在5%以下, 部分企业甚至只有3%左右,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抵消。

从河南省2003~2012的平均外贸系数 (为6.62%, 其中, 出口和进口依存度平均水平分别为3.51%和3.11%) 可以看出, 在外贸中, 出口在GDP中的比重略高于进口, 并连续10年保持贸易顺差, 外贸出口依存度高于进口依存度, 导致外贸指数长期偏高。

二、外贸依存度的横向比较

1.河南外贸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图1看出, 全国的对外贸易度在2003~2007年均超过50%, 在2008~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下降并接近50%, 并在2012年首次下跌至47.22%, 可以看出全国外贸依存度控制在50%以下。而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指标在2003年为5.69%, 此后逐年小幅上升, 并于2012年首次突破10%大关, 达到最高点10.96%, 十年外贸依存度提升一倍。河南的对外开放虽有成效,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比研究表明, 长期以来, 河南省外贸依存度有所提升, 并向全国平均水平靠近。

2.与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差异较大

图3数据表明, 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指标与沿海省市差距十分明显, 而且这种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以2011年为例, 全国外贸依存度平均为50.07%, 沿海五省市中, 福建省为19.42%、江苏省为22.15%、浙江省为61.83%、广东省为110.86%、上海市则高达147.18%, 而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仅为7.69%, 不足全国水平的1/6, 与上海相差20倍。这一指标即使与中西部省份的同类指标相比也存在差距, 实际上已连续几年在全国垫底。

三、加快河南经济开放的路径选择

1.积极做好产业承接转移

改革开放前期, 中国一直奉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优先发展沿海, 忽视中西部, 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 逐步形成东部发达、中部相对落后、西部更落后的一个梯度结构。而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必然过渡到均衡战略, 即随着东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提高, 使得企业相对利润降低, 东部产业必然寻求转移到中部和西部。河南作为中原经济的核心, 有着人口、资源、交通等诸多优势, 应该做好产业承接工作和产业转移工作。

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例。图4与图5分别为广东与河南省2003~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出口增幅变化。由图可知, 除2009年金融危机外,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出口总量上升, 但增幅却下降, 而河南省的这两个产业增幅明显。尤其是富士康等全球性电子产品制造商落户河南郑州后, 仅2010年一年富士康就为河南创造了17.69亿美元的出口额, 大幅增加了河南的外贸总额。

因此, 要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沿海发达地区出口企业战略调整动向, 结合本省产业优势和生产要素优势, 有针对性地加大推介洽谈力度, 引进产业链条长、出口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河南应依托区位优势与比较成本优势, 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的梯度转移, 与沿海知名企业联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可重点发展服装、制鞋、花卉、出口食品加工等行业, 既可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又可借此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之中[3]。

2.充分发挥河南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 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铁路“三纵五横”贯穿全境。京广、京九、陇海、宁西等9条铁路干线经过河南,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16公里, 已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1个半小时中原城市群经济圈, 3小时可达全省任何一个省辖市, 6小时可达周边6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 拥有郑州、洛阳、南阳3个民用机场。全省已有郑州、开封、漯河、鹤壁、许昌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洛阳、安阳、南阳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0个产业集聚区, 其中94个集聚区主导产业比较突出, 75个集聚区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55个省级对外开放重点县 (市、区) ;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河南应继续发挥区位优势, 进一步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产业层次优化升级

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层次升级, 河南应该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各地区而言都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 对于河南省而言更具有特殊的含义。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省, 也是新时期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 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总产量连续突破800 亿斤、900 亿斤和1000 亿斤三个大关,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过于强调工业化必然会对河南的粮食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不应以牺牲农业生产为代价, 而要促进农业和工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核心在于两点:一是依托传统农业生产优势和生产特点实现工业化, 拓展价值链条, 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粮食深加工业;二是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良好机制, 包括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4], 以此促进河南外贸产品层次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结 语

本研究首先选取2003~2011 年河南省、东南沿海地区及全国的进出口总额、各类别产品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 按照相关年份的汇率计算出相应的外贸依存度, 对河南省及全国的对外开放度水平进行分析;接着选取2003~2011 年东南沿海五省市的有关数据, 计算出相应的外贸依存度, 并对东南沿海五省市对外开放度水平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河南省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开放领域较小,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现状。

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但目前这种差距有缩小趋势。因此, 河南省要实现经济崛起, 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 提高河南经济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彤.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及其对策[J].商业现代化, 2009, (3) :2-3.

[2]河南省政府办公厅.201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R].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2.

[3]侯新生.河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期刊, 2006, (1) :16–17.

河南省外贸企业 第8篇

然而, 盛极则衰, 近些年来,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 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因为家族式管理模式滞后, 产业规模小, 发展水平低, 竞争力差, 附加值低而面临衰落的困境, 再加上作为农村外贸代工行业的固始柳编业所面临的国外环境也不容乐观, 始柳编业呈现一片萧条景象, 进入严峻的瓶颈期阶段。正视柳编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在新形势下寻找突破口, 获得新生, 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固始县柳编手工业为研究对象, 结合其产业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对其产业链条上劳动力、原料供给、制作工艺、产销模式到政策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 深入挖掘其衰落原因, 以小见大, 探究乡村工业化的可行性路径, 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通常存在于企业外部, 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和。外贸代工企业作为外国国际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工厂, 其外贸依存度很高, 因此在2008 年当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 我国的外贸代工企业因处于商品生产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 只是那些外国生产商的附庸, 在经济上备受欺压, 没有话语权, 从而饱受了产业链低端之痛, 在我国所有企业类型中外贸代工行业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而柳编行业因其规模小, 融资困难,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主要表现在来自欧美的订单急剧减少, 年销售收入仅为6.1 亿元, 固始大量柳编生产企业当年利润比往年利润减少了60%左右。而为了获得外商的订单, 柳编行业的企业又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互相拆台, 互相压低价, 大量中小企业因不堪重负最终停产倒闭。企业停产倒闭, 又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编户的工资一降再降, 工资拖欠甚至厂长携资跑路的事情已屡见不鲜.年轻的一代在家乡为追求更高的工资和生活水平, 纷纷外出打工, 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在家照看孩子的女人留在家里延续柳编的命脉, 柳编行业从此一蹶不振。

二、内部环境分析

在金融危机时代, 柳编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局势的出现, 也与柳编行业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紧密相关。

1.生产环节

柳编工艺过程繁多, 工艺复杂。包含采割杞柳、池水浸泡、抽皮、白条晾干、分捡捆扎、抽劈、编织、整形、熏烤、染色、烘干、忖里、包装等步骤。从原料上看, 柳条是构成柳编艺术的物质基础, 在编制过程中十分关键, 其湿度与韧性则是衡量柳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编制时如果柳条自身水分过高, 那么一经干燥就会产生干缩现象, 编织物就会出现裂缝, 影响其美观和质量。而柳条的韧性则是决定其编制花样的重要因素, 柳条韧性越好, 就折损程度越低, 编织花样也越高。固始柳编的主要原料是杞柳, 生产杞柳的地方如今土地贫瘠, 导致柳条变种与匮乏, 严重影响了柳条的质量。再加之缺乏必要的科研经费, 无专门的柳条品种研发机构, 导致杞柳品质低, 可编制花样减少。柳编生产取材不得不从柳条韧性更胜一筹的山东等产地购进, 这样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又受制于人, 同时也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而在山东临沂杞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5 万余亩, 年产70 多万吨, 成为全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之一;从柳编的加工环节来看, 除柳编的烘干设备以外主要以手工编织为主, 柳编的抽皮、抽劈环节存在着耗时耗力的问题。抽皮, 即是在柳条充分浸泡后抽去外皮露出白芯的过程。抽劈, 指在柳条编织之前运用劈柳器从柳芯部位将柳条劈成三到四份以用于编织。柳编在抽皮, 抽劈等环节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 全部依赖人工, 既耗费工作时间, 生产效率低下, 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从编织工艺来看, 山东临沂柳编以家具居多且采用柳藤混编形式, 编织工艺复杂, 更加时尚和现代化, 贴近市场需求。与之相比, 固始柳编则多生产洗衣筐、收纳筐, 采用纯柳编织形式, 柳编工艺基本分为平编、勒编、扭编和包缠。种类略单一, 工艺简单, 技术含量不高, 与山东柳编相比竞争优势相对薄弱。固始柳编因人才外流务工而导致技术人才不足, 产品技术更新缓慢的问题, 行业内缺乏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问题, 引进和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都使得柳编发展受到限制。在临沭、郯城等柳编生产大县, 几乎每家都会编织柳制品且经验丰富。有些企业员工编织经验10 年以上的超过80%, 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全市从事杞柳种植的专业村100 多个, 从业人员25 万人, 年增收近10 亿元。同时, 由于柳编出口起步早、发展快, 已经培养了专业外贸人才1000 多人, 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300 多人, 专职设计人员600 多人。而固始柳编技术工人比较封闭, 只负责将图纸设计出来, 闭门造车, 固步自封导致柳编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从熏烤染色环节来看, 部分企业的加工过程不够环保, 为降低生产成本在使用的材料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没有牢牢抓住市场的低碳环保准则, 导致在贸易出口时频频遭遇“绿色壁垒”。

2.企业自身弊端

柳编企业多是从小作坊生产的家族式管理发展起来, 创业之初,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家族式机动灵活的管理决策来整合资源。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业务的不断扩大, 并带来组织结构横向和纵向发展时, 这一切对于企业的科学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以往那种仅依靠老板个人素质的“经验式管理”成为了柳编发展的绊脚石,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成为企业组织机制障碍, 柳编企业所存在的“人情管理”导致企业管理混乱, 许多企业家“任人为亲”, 对于血缘以外的员工缺乏信任, 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的企业组织机制;第二, 成为人才资源的障碍, 柳编产业的企业家大多是农民, 易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 目光不够长远, 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科学理念, 无法建立完备的人才培训和激励的机制, 管理模式滞后。加之家族式企业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均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一批现代化人才管理队伍的培养。外贸管理人才的缺乏, 也使得柳编企业在与外国经济往来时屡屡吃亏;第三, 成为了科学决策的障碍, 创业之初, 柳编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使得企业迅速崛起, 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投资风险愈来愈大, 企业家的“独断”决策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失误, 加上人才匮乏, 柳编企业的决策科学性缺乏保障, 战略的准确定位程度大大降低。

企业规模小, 融资能力差, 缺乏龙头企业同样也是企业的一大弊端, 固始柳编固始柳编产业无论是从整体规模还是龙头企业实力上都难以与山东相比。从规模上看, 只是山东的30%, 到2005 年底, 山东曹县木编、柳编加工企业和加工户2 万多家, 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在1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53 家, 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41 家, 而固始县所有的柳编企业也不过100 多家, 且只有14 家具有自营出口权。企业规模小, 融资困难, 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 使柳编产业难以有序发展, 应对危机能力普遍薄弱, 这也是2008 年金融危机到来时那么多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 从事柳编人员工资从2008 年至今涨幅不大, 今日一个熟练编织全职工人的工资仅为25 元, 也缺乏必要的奖励机构, 严重制约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使得农村青壮年等劳动力大量外流, 柳编技艺创新后继乏人。

3.全球价值链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 由于代工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层, 仅负责低端的加工环节, 没有足够的设计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所分配的附加价值偏低, 而且在整个价值链属于被支配的地位, 难以掌握和控制市场, 危机应对能力薄弱。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使国外的传统出口目的市场萎靡不振, 加上人工、原料成本上升, 订单外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令不少柳编企业开始思考“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 可是在这个讲究品牌的国内社会来看, 没有响亮的品牌和过硬的销量, 柳编企业如何能实现转变?品牌的塑造需要大量的资金, 优秀的设计人才以及漫长的信誉积累, 而柳编企业先天畸形, 滞后的家族式管理、规模小、融资困难、人才匮乏, 因此实现由低端外贸代工到创造自主品牌, 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柳编业是河南省固始县的主要外贸代工业, 其产品远销海外。但是近年来, 当地柳编加工厂纷纷倒闭, 濒于消亡。这一趋势既与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模式改变有关, 也是产业链条有变、在同业竞争中落败的结果。本文以固始县柳编手工业为研究对象, 结合其产业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对其产业链条从劳动力、原料供给、制作工艺、产销模式到政策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 描画农村外贸代工业的发展困境和成因, 目的在于以小见大, 探究乡村工业化的可行性路径, 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外贸代工,柳编业,转型,全球价值链,固始

参考文献

[1]范琛.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口型代工企业的困境[J].企业经济, 2013, 1:41-43.

[2]马成.固始民间柳编艺术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2.

[3]石峰.富士康OEM转型升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14.

[4]胡绪华, 蔡济波.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机理分析[J].企业经济, 2013, 1.

[5]王海兵.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J].新经济, 2013, 20.

外贸企业直面汇率波动 第9篇

“如果客户汇款10欧元,2012年可以结汇约90元人民币,可是现在,结汇只有70元人民币。结汇到手,少了20元。”山东一家外贸企业业务经理表示。

对汇率最关心的莫过于外贸企业了。从前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到近期对美元的连续贬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正逐步加大。对于众多外贸企业来说,2015年,汇率波动的风险已经逐渐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

寻求人民币结算

鑫华威外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出口市场为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公司每年的出口额在几千万美元。外贸部耿经理表示,2014年底,俄罗斯由于受到西方经济制裁,引发货币大跌,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汇率不稳定,客户没有办法下单。”鑫华威的做法是以人民币报价为准,结汇以当天实际收汇水单为准。

“欧美客人还是习惯用美元或欧元,而俄罗斯、巴西、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客人已经可以接受人民币报价了。我们现在经常在合作前,就与客户商定好结算方式。”耿经理表示。

汇率波动除了带来货币贬值外,也带来了“赖账”的风险。耿经理的一位朋友2014年年底发往俄罗斯的货物,就遭到客户拒收。当时合同签订之后,对方支付了一部分定金。等货物发过去之后,因为恰逢卢布贬值厉害,对方提出要降价,并且还在非常不合理的幅度。“2014年,不少出口俄罗斯的企业都遇上了这种事,所以他们都索性少接,甚至不接订单。” 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对于大幅度浮动的汇率,也是苦不堪言。

“有些客户会缺少诚信,我们公司一般是先收款,后发货,来规避风险。如果有账期,也尽量减少额度。”耿经理表示,“只是这样多少都会影响销售额。”

近段时间,东南亚很多国家也遭遇了货币贬值。重庆一家汽配企业的罗经理表示,2015年马来西亚货币贬值,而人民币升值,东南亚国家采购商减少了对中国的采购。他们的做法是,对报价进行备注。“报价时会明确告知客户,此报价是基于多少的汇率,如果汇率变化到多少,会相应涨价。”她认为,规避汇率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寻求人民币结算。

汇改10年来,我国一直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取得了不少实质性进展,包括人民币汇率波幅的不断扩大,央行在汇率市场上的常态化干预日渐退出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币结算也将是大势所趋。罗经理表示:“希望人民币至少保证一段时间的价格不变。”这恐怕也是用人民币结算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心声。

避险工具作用有限

目前企业主要使用的外汇避险工具有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和人民币外汇期权等。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企业使用的比例并不高。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这些工具不了解,而且觉得额度不大,操作比较烦琐。

李先生是河南一家出口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出口型外贸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通常情况下,他选择远期结售汇来锁定远期汇率,固定成本。但实际上,锁定汇率对于风险规避的作用比较有限。因为锁定汇率只是固定了企业自己的成本,却锁定不了客户的成本。

最近几年的时间,日元、卢布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货币之一,很多新兴市场更是货币承压,全球市场再掀货币贬值的风暴。汇率风险绝对不再是单边的,现在国外货币兑美元的大幅贬值造成的风险,成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接单应时刻考虑汇率变化对盈利的影响。

目前各界人士达成的共识是,双向波动将是常态。人民币汇率不再是简单的一升再升,外贸企业要适应汇率波幅扩大和双向波动的新形势,了解当前外贸形势、汇率政策变化给外贸行业带来的新挑战,并采取主动应对、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很多贸易公司现在大多数出口以人民币结算 ,进口以欧元或者美元结算,但这还要考虑买家的感受。企业也可以直接去国外设立销售网点。“很多生产企业都已经外迁,采取直销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耿经理表示,“我个人感觉,中国企业要勇敢地走出去。”

面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企业更应该强化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制定一套系统、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从更长远来看,还是要立足于苦练内功,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让企业有更高的定价权。

探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新型外贸平台 第10篇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发展方向。对外贸企业而言, 传统贸易方式曾受到很多制约, 包括洽谈、签约、租船订仓、报关、投险、结汇等在内的全部过程都必须由人工参与完成, 不仅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而且各个环节损失巨大。据统计, 在传统外贸环节中, 制单延误损失占6%、收账缓慢占35%、过量存货占18%, 仅单证费用, 就要占货物价值的7.5%。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在外贸涉及到的报关、报检、运输、仓储、核销、结汇、保险等诸多环节上的开支往往要占到其对外贸易额的三至五成。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为企业洽商、业务外包、货款结算、商检报关等交易环节提供了便利, 而且正逐步推动国际贸易实现“无纸化”。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使交易双方可实现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提单、保单等在内的各种单据的标准化电子传输, 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 缩短了单据流转时间, 减少了人工重复录入数据导致的各种错误, 也明显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交易效率。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 而且改变了企业竞争策略, 提升了企业全球化的合作关系。

做为经营国际贸易业务的商业主体, 中小外贸企业还面临着资金短缺、业务量小、竞争力低等难题, 而电子商务天然的无国界特点会为中小企业带来拓展市场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 中小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常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传统跨境B2B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针对外贸企业或出口企业,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第三方商业信息撮合型外贸B2B平台 (传统外贸B2B) 是最成功及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B2B外贸以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取费用, 通常盈利渠道有会员费用, 广告费用, 搜索排名费用等。这种传统外贸B2B平台率先打破了信息闭塞的状况, 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商机闭塞”问题。中小外贸企业不用再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参加展会, 只需支付年费, 就能通过这个“网上黄页”, 很容易地找到到海外买家。因此, 外贸B2B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众多中小外贸企业的青睐, 得以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只提供“找”贸易的B2B平台, 正面临着重重的困境:首先, 传统外贸平台更多只为用户提供资讯服务, 这种单一的、却缺少核心价值的模式很容易被复制甚至被颠覆, 并遭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SNS社区、微博等层出不穷的“电子媒体”的分流。其次, 随着B2B平台的卖家数量的激增, 国外买家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这实际上会摊低原有卖家的利润, 从而使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鱼龙混杂的卖家信息使买家甄别起来十分困难, 海外询盘不但数量大大减少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最后, 外贸B2B平台的营销效果逐年降低。随着竞价排序等营销费的与日俱增, 原本成本远低于线下展会的外贸B2B平台的效果不及展会, 但支出已不亚于展会, 优势渐无!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 许多外贸中小企业相继倒闭, 存活下来的也都紧缩开支, 因此, B2B平台上的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较前几年明显减少, 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叛逃”, 也就不足为奇了。

2、企业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对企业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的重要作用, 很多外贸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展示企业的产品信息, 希望国外买家能通过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图片检索等搜索方式, 给企业发送询盘。但是, 很多中小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 加上企业规模有限, 无法承受建站、维护的巨大费用, 很多网站的功能非常简陋, 页面上只有厂名、地址、联系电话以及简单的产品介绍, 买家常常无法找到想要的信息, 根本无法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另外, 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营销人员, 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推广往往一知半解, 主要的营销力量只用于网络广告和促销上, 而在塑造企业形象, 推广企业网站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真正的电子商务绝不仅局限于交易前台发布简单的供求信息, 更重要的是成为企业综合业务运作所必须的高效率的、信息化的管理体系, 这对于财力、物力、人力和资源技术都十分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二、新型外贸B2C模式的兴起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加深, 用户对于B2B营销推广服务需求也越来越细分。单一的B2B推广营销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在传统电子商务平台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增长空间而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又存在各种实际的困难之时, 很多中小企业则更倾向于借力新型外贸电子商务B2C网站。以米兰网、兰亭集势网为代表的外贸B2C网站, 作为一种新崛起的商业模式, 带给中小外贸企业新的市场机会。

外贸B2C模式, 是指从中国制造厂商直到海外消费者这一条产业链的电子商务模式。其中, B是指国内的生产商, C指海外的消费者。具体来说, 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业务中, 商品的流向一般是从中国工厂到中国出口商, 然后流向国外进口商, 再到国外批发商 (零售商) 最后到达国外消费者手中。传统的外贸电子商务B2B网站, 只完成了从中国出口商到国外进口商的这一环节, 而外贸B2C网站则实现了从国内工厂到国外批发商 (零售商) 甚至国外消费者的所有环节, 这无疑为绕过诸多中间环节的网上贸易提供了足够的利润空间。B2C模式的关键环节就是由B2C网站直接面向海外终端客户, 签订需求协议, 而国内企业无需承担海外交易的风险, 直接向B2C网站供货, 为国内厂商提供了稳定、低风险的销售渠道。而对于国外消费者而言, 通过外贸B2C网站, 可以直接寻找到产品质量优良、性价比高且货源稳定的中国制造商。

近两年, 领先的外贸B2C网站都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 并形成规模采购和高效的商品流通, 帮助了中国中小企业从容应对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中小企业通过这些外贸B2C平台能以外贸电子商务小单批发兼零的方式,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实现产品的全球推广、海外宣传并分享全球市场份额。

三、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借力外贸B2C平台

对于国内的中小外贸生产企业而言, 外贸B2C平台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外贸B2C平台是最贴近消费者的一种直销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 企业可以获得最敏感的市场信息, 快速了解市场消费的需求动, 从而把握经营重点的产品的流行趋势。第二, 这种方式是最快捷的流通渠道, 企业不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并获得反馈而且中间流通环节的减少也降低了企业渠道成本。第三, 众多制造企业的大量小额订单通过一个外贸B2C平台汇集到一起, 可以从国内集中发货后再到当地再进行分发, 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降低了物流成本。外贸B2C网站不但与DHL、UPS和EMS以及香港邮政小包等物流公司开展了长期合作, 而且在海外租建仓, 利用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预判市场的经验, 来进一步提高物流速度。比如, 兰亭集势网会在每年万圣节前的1到2个月, 都会将万圣节所需的南瓜灯等商品集中运到其在底特律租用的库房, 然后等到订单爆发时便迅速发货。第四, 外贸B2C网站还与Paypal、Global Collect等国际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而保证了在线支付交易的流畅和消费者资金的安全。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后, 油价居高不下, 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 “集装箱”式的传统大额交易受到严重打击, 但外贸小额电子商务市场却一直逆市增长。其原因在于, 海外进口批发商出于资金风险的考虑, 更倾向于将大额采购转变为中小额采购、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因此, 方便快捷的网上小额批发或零售自然呈现井喷式发展。另外, 金融危机虽然使发达国家的普通消费者财富缩水, 但需求却依然还在, 这些数量众多、散布于全球各个角落的普通消费者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标志性的“长尾”市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 外贸B2C模式显示出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 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在挑战中看到机遇, 充分借力外贸B2C平台, 主动出击国际市场, 获得更多竞争机会, 把更多的“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高原:《中小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 《网络与信息》, 2008年。

[2]靳志辉、罗燕:《外贸B2C的逆行生意经》, 《环球企业家》, 2010年。

[3]李俊江:《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财贸经济》, 2000年。

上一篇:早期诊断及治疗下一篇:黑色的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