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企业范文

2024-07-25

外经企业范文(精选12篇)

外经企业 第1篇

关键词: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外经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还要面对各种风险的挑战, 其中, 国际贸易中的财务风险已是外经贸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面对的一种客观存在。中外许多著名企业在短期内衰落或倒闭, 尽管经营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都存在重大的财务风险, 进而导致严重的生存危机。深入研究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进行有效防范和应对, 将对外经贸企业保持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外经贸企业的主要贸易在国外, 面对的是各国不同客户, 各国的贸易要求、货币政策各不相同, 其主要风险有汇率风险、外汇风险、融资风险、税务风险等:

(一) 汇率风险

2005年汇改以来, 人民币持续升值 , 特别是自2010年7月以来升值加速, 给外经贸企业的收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美国的财政危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将影响汇率的波动, 汇率风险必将引起外经贸企业盈利能力、净现金流和市场价值变化的风险, 汇率风险贯穿于外经贸企业投资、经营、利润实现的整个过程。虽然自2010年以来, 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有所好转, 金融体系逐渐恢复, 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 但经济复苏基础不稳,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 世界主要交易货币及地区货币汇率变动频繁, 外经贸企业投资经营稍有不慎, 就会遭遇汇兑损失, 面临盈利能力减弱, 净现金流减少的风险。

(二) 外汇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使得部分国外客户经营举步维艰;同时,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商业信用被极大地推行, 部分国外客户利用延期付款或远期付汇的方式进行贸易, 这势必造成外经贸企业应收外汇不断增加, 这一方面给外经贸企业造成资金流断裂的风险, 同时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这部分无法及时收回的外汇将面临严重亏损的风险。

(三) 融资风险

外经贸企业特别是“走出去”的外经贸企业, 在筹建期与经营初期一般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 外经贸企业凭自身信用及资产无法从国外银行筹措到资金, 只能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由国内母公司担保, 从国外合作银行或国内银行离岸中心贷款, 不仅手续繁琐, 资金成本也高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若外经贸企业不直接从银行融资, 国内母公司将加大投资或增加直接借款, 则当国内银行银根紧缩时, 母公司自身经营现金流也不容乐观, 相对单一的支付和融资手段让外贸企业面对更大的现金流压力;若出于对外扩张冲动, 同时手中又有几个项目和大的订单, 沉重的财务压力会使外经贸企业往往占用短期借款救急, 短贷长用, 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 外经贸企业偿债能力减弱, 企业信用风险加大, 同时外汇支付造成汇兑损失上升的风险, 即使原本经营良好的外经贸企业也难于承受。

(四) 税务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各个国家间的不同税收结构和税收解释, 世界各国的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 只有充分考虑相关国的税收政策, 才能保证经营成果在合理税负后收回, 而不是在双重或多重税负下将盈利和资本消耗殆尽。

二、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决定了防范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带来了与内贸企业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外经贸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贸易特点, 来确定主要的风险防控点, 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 提高对汇率风险的认识, 采用稳 健 性原则 进行 汇 率 风险管理

据中国银行2013年10月14日公布的外汇牌价:人民币对美元的现汇买入价已跌破6.1元关口, 在10月24日一度达到6.0688元, 这反映出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浮动机制实施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34%,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人民币升值还将继续, 特别是今年以来,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截止10月底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26%, 这极大地影响了外经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汇率变动及带来的风险已是外经贸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防范汇率风险,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通过要求国外客户以人民币结算的方式, 来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提前锁定成本和收益。

2. 利用合同条款争取提前或推迟结汇 , 实现收益最大化。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 若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出口业务就尽量提前收汇, 以实现最大的结汇收入;相反, 进口业务就尽量延迟付汇, 以达到用最少的人民币实现付汇的目的。

3.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风险特征, 选择合适的外汇金融避险工具, 包括远期结售汇、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择期交易、货币掉期、保理融资、福费廷、进口押汇等, 有针对性地对不平衡的外币资产、负债进行管理, 减少风险敞口, 将汇率风险固定在可接受的水平, 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规避外汇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

(二) 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制定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是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也是外经贸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外经贸企业财务核算中主要表现为应收外汇账款核算, 应收外汇账款是外经贸企业因赊销出口产品或输出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体现了外经贸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外贸出口额中将有近上千亿美元的坏账无法收回, 许多外经贸企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有的外经贸企业甚至无法正常经营, 因此, 外汇风险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外经贸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环境, 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 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企业可承受的财务风险范围, 做到有的放矢, 制定外汇管理方案。采用客户信用等级风险预警管理, 通过对客户资信的全面调查, 资料搜集, 建立相关业务档案和资信档案, 并根据客户规模大小、合作时间、所属国家等资信情况采取不同的收汇方式和贸易方式。对长期合作并且信用度较高的客户, 采用T/T结汇方式;对合作时间不长以及来自政治、经济不太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客户, 则采取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同时, 也可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与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工具, 如应收外汇账款抵押借款、应收外汇账款保理业务。此外, 国际保理业务也不失为一款防范外汇风险的手段, 通过国际保理业务, 出口商可以将进口商的信用风险转由保理银行承担, 出口企业可以得到全额收汇保障, 这种将外汇风险转让给银行的金融创新工具, 将被更多的外经贸企业青睐, 为外经贸企业保证外汇及时、安全的收回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三) 加强融资风险管理, 提高融资效率

融资风险是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 主要存在于大型外经贸企业的整个经营筹资活动之中。企业的组织形式越复杂, 发展规模越大, 管理层次越多, 经营范围越广, 资金来源渠道越广, 企业产生融资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融资风险是因为融资安排不当或因有关因素发生变动导致企业盈利受到损失甚至被迫破产清算的一种可能性 风险。企业只要存在融资活动就必然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风险。外经贸企业融资风险有其必然性, 为了预防融资风险, 外经贸企业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各项财务分析指标, 如变现能力分析指标、负债比率分析指标、运营效果分析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来对融资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 构建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评估融资风险, 制定有效的融资风险对策。同时, 对在国外有较多机构的外经贸企业应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设立资金管理部, 统筹规划国外机构的投融资及现金管理。资金管理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 制定融资政策、选择银行合作伙伴, 及时把握国家现有融资与外汇政策, 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渠道, 争取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外投资的中长期贷款, 通过银行利率、头寸、外汇管理进行全球范围的资金调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能为整个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经营活动中。把资金使用计划与企业战略规划、预算协调起来, 一方面有效地防范了资金浪费, 强化了资本运营, 尽可能杜绝经营上的无限扩张而导致的资金风险。同时有利于使企业从整体层面上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以防融资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增强外经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 制定税务筹划方案, 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是由于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不同国家税务政策的不同解释而形成的涉税风险。针对国际贸易中各国税务政策的复杂性, 外经贸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有针对性地研究驻外机构所在国税收政策, 请当地有经验的税务师, 借助国际税务咨询机构的力量进行税务筹划, 对驻外机构控股及融资架构、资金管理、利润管理方面进行税务规划, 在人工成本合理的情况下, 也可将税务申报工作外包给当地有资质的中介机构, 锁定、量化外经贸企业的涉税风险。从外经贸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考虑, 根据投融资计划涉及国家税收政策及与中国税务双边协定, 对融资国税务进行分析, 尽可能建立一个高效的融资架构, 以降低优化融资过程中的相关当地国税负, 争取与外经贸企业有益的税务条款, 保证外经贸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纳税合规性, 以防范税务风险, 保证外经贸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 外经贸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 不仅要有过硬的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还要有超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而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经营环节,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很多, 只要外经贸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与国际贸易的特点, 采用有针对性的应对防范措施,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普.企业财务风险探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1 (5) .

[2]徐晨.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 2011 (7) .

[3]郭晨阳.浮动汇率制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初探[J].企业文化 (下旬刊) , 2013 (4) .

[4]谭小芳等.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探究[J].经济与管理, 2008 (9) .

外经企业 第2篇

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国际带资承包工程的规模约为7800亿美元。

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既关系到市场占有率,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从启动项目的流动资金,到垫付工程款,直至项目融资,带资承包已从不同程度的融资显示了国际市场对承包商不断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工程承包企业以资金为龙头带动工程总承包,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即出口信贷方式(如总承包合同项下的分期付款)、bt融资方式(建设—转让)或bot融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通过对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和政府优惠贷款的特点的分析、比较,说明工程承包企业在采用出口信贷和政府优惠贷款方式融资时应注意考虑的问题,并对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承包商融资项目中的工作难点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出口卖方信贷与出口买方信贷

出口信贷是由出口国政府对银行补贴利息,银行向出口商发放的利率较低的贷款,支持和扩大本国货物特别是机电产品或成套设备出口,以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信贷的特点是利率较低;其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贷款国货物;出口国信贷保险机构对银行发放的出口信贷给予担保。

出口信贷可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分为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

出口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商业贷款。出口商(卖方)以此贷款为垫付资金,允许进口商(买方)赊购自己的产品和设备。出口商(卖方)一般将利息等资金成本费用计入出口货价中,将贷款成本转移给进口商(买方)。

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进口方银行或进口商(本文仅讨论前者)提供的商业贷款。有了这种贷款,进口商(买方)就可以用现汇购买出口商(卖方)的产品和设备。进口方银行以其借得的款项转贷给进口商(买方),并按双方约定在国内清偿结算。进口方银行分期向出口方银行偿还贷款及利息等资金成本费用。

以下对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进行对比分析。

1、借款人不同

卖方信贷的借款人是承包商(卖方);

买方信贷的借款人是业主(买方)委托的银行(借款银行)。

2、担保情况不同

卖方信贷是业主委托银行依据工程总承包合同直接给承包商开出还款保函或信用证;

买方信贷是借款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借款协议,然后由第三家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或所在国家财政部)再进行担保。

3、付款方式不同

卖方信贷相当于工程总承包合同项下的分期付款。建设期工程承包企业从中国进出口

银行贷款是人民币,业主的还款是外汇;买方信贷对承包商来讲就是现汇项目。

4、融资风险管理情况不同

卖方信贷存在利率风险(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利率每年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利率情况调整)、汇率风险(人民币有升值的可能性,如果发生,企业难以承受)、收汇风险(对于非承包商责任业主和担保银行到期不还款,中国出口信贷保险公司赔付率为90%,剩余10%要由承包商承担);买方信贷对承包商来讲不存在上述风险,或上述风险发生对企业影响不大(出现不还款情况,承包商要协助银行和保险公司追讨)。

5、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程度不同

卖方信贷是承包企业的长期负债,且需要找信誉好有实力的单位为贷款担保,所以对企业压力很大;买方信贷不存在上述问题。

6、前期开拓工作量不同

卖方信贷的融资条件是由承包商直接与业主谈判,所有融资条款都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如:贷款条件、保函格式、信用证格式等;买方信贷是由承包商协调和安排业主指定的借款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谈判贷款合同;安排业主指定的担保金融机构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谈判担保条件(保函格式)。

7、前期工作周期和投入不同

卖方信贷项目融资条件的谈判,收汇保险和信誉担保单位的落实,都由承包商自己完成,所以一般情况下工作周期较短,前期费用投入较少;买方信贷的融资、担保、保险条件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各方商定,承包商要从中斡旋,并承担相应公关协调费用。

8、对项目的控制程度不同

卖方信贷的融资条件以及商务条款、技术条款确定后,承包商顺理成章地与业主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买方信贷则存在业主公开招标的可能性。

9、业主对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倾向不同

卖方信贷业主委托一家金融机构担保还款即可,操作简便。且融资条件双方可讨论变通,如利息可计入合同总价中等。业主一般倾向卖方信贷的方式融资;买方信贷业主要委托两家金融机构介入,工作难度大,银行费用高,既要支付担保费,又要支付转贷费。

外经企业 第3篇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外运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外运广西贵港公司

广西康密劳铁合金有限公司

来宾德邦工贸有限公司

广西八一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桂林市五金矿产进出口有限公司

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东源鞋业有限公司

青岛正进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市平度继发家具有限公司

青岛平都进出口有限公司

青岛益佳土畜产进出口有限公司

青岛益佳抽纱进出口有限公司

宁夏惠冶镁业有限公司

宁夏圣雪绒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

宁夏商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杭州市轻工工艺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厦门泰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茶业有限公司

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集团(贵溪)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江西公司

江西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吉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粮食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

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白银市红鹭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吕梁市福利焦化厂

山西鳌源锻造有限公司

长治清华机械厂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万宝工程公司

北方运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中北通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北方万邦物流有限公司

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明昕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

宁波宁兴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明达针织有限公司

宁波太平鸟进出口有限公司

宁波爱发科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山东山孚厨王食品有限公司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西电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汇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机械五金矿产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轻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五矿发展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华安进出口有限公司

马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

安徽工艺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

西安爱尔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泉州轻工工艺进出口(集团)公司

永安市启胜矿产有限公司

惠安县双喜制衣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乐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华瑞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国信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贸发粮油食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三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通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辽市三农食品有限公司

内蒙古清谷新禾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连市吉利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二连浩特市兴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广新外贸轻纺(控股)公司

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

广东省土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东省轻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轻出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广州市阿波罗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

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医药进出口公司

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广州市知音实业有限公司

广州市纺织工业联合进出口公司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天马集团天马摩托车有限公司

广州东恩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享达利水泥厂有限公司

雅达电子(罗定)有限公司

罗定市嘉达纺织厂有限公司

罗定市华天龙制衣厂有限公司

宝嘉制衣厂(云浮)有限公司

广东三A不锈钢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肇庆土产进出口公司

四会市雄鹰棉纺织制品厂

肇庆市昆庆毛绒厂有限公司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畜产进出口有限公司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茂名擎海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广东电白汉山锁业有限公司

电白健展花式纱有限公司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汕头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

汕头市亚太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进出口珠海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广东松日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格兰仕微波炉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市新轻出进出口有限公司

江门中裕摩托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市斗门名匠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

珠海经济特区金品电器有限公司

珠海市宇龙珠贸易有限公司

珠海经济特区赛特实业公司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湖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中国烟草黑龙江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浅析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第4篇

一、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

由于外贸企业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 加之外贸企业的贸易方式更为灵活, 所以外贸企业的经营, 要同时面对国内、国际市场各种变化。因此, 外贸企业除了面对一般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之外, 还有其特有的风险。

(一) 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 很多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海外客户, 通常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与海外企业进行合作。所谓信用交易, 即采用先出后结、赊销等方式进行海外贸易。这种方式虽然能扩大市场份额, 提升本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危险。例如,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对外贸易的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 而部分外贸企业也遇到合作对象毁约或不履行合同规定条款的问题, 另外, 银行收缩银根, 致使更多的外贸企业濒临破产。

(二)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的是因为汇率的波动造成企业通过外币的形式进行结算的债权缩减或债务的剧增, 从而给企业带来亏损的可能性。目前, 外贸企业主要经营商品的进出口、债权债务的结算和劳务输出等综合范围的业务, 外币仍然是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形式。从2005年开始, 我国就开始推行货币浮动汇率制, 外币的汇率受到经济形式的影响, 具有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 我国的外汇收支平衡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 汇率风险是大部分国际贸易企业濒临破产的关键问题所在。

(三) 应收外汇账款风险

很多涉足国际市场较短的外贸企业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 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不得不给买方或者中间商提供较高的信用等级。如果这种贸易所涉及的货款数额较大, 而且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占据的份额也较大, 在没有做好买方信用等级的全面调查时, 风险很大。所以, 很多经验不足的外贸企业会产生大量赊账、坏账, 甚至被海外企业故意诈骗, 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走向破产。

(四) 结算风险

目前, 金融机构有非常多的贸易结算方式可以供企业选择, 例如信用证结算、托收、汇付、赊销等结算方式, 如果没有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证的审证条款、各种结算方式的风险等实际情况进行整体把握, 选择正确的结算方式, 那么就有可能被海外的贸易方利用, 增加资金无法结算的风险, 为本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的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理论在整个公司实施, 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根据法律规定提供合理的保证。总的来说,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继续延伸, 而内部控制是风险控制实施的核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是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的, 二者均为企业经营的合法性、高效性、信息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也是企业提高其运行效率的关键所在。可是, 从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 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内部全方位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 整体风险控制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只是停留在单一的、决策上的风险控制。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演变, 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 而且产生风险的因素也较多, 相应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较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体系也势在必得, 而且对于外贸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构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体系

(一)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1. 完善与加强制度建设

外贸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加强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在科学的制度指导下,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并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另外, 要落实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准确实施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更好地加强各项风险管理活动的控制。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应及时传达和反馈本部门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任务中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更好的促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深入基层, 科学运用。

2. 规范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 也要尽可能规避和缩减各种风险的存在。与此同时, 对于业务处理流程的完善, 处理企业部门之间的问题及与供应商、客户的交易之间出现的问题都要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

3. 了解与掌握规则

外贸企业必须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具体规定和规则, 还包括客户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 熟悉关键性环节和步骤的操作。只有提前做好相关方面的措施, 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 减少可能存在的收益亏损, 并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整个外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

1. 加强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指的是对外贸企业在具体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性进行判断和评估, 并确定风险存在与否的整个过程。而且, 风险识别作为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基础, 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 风险识别者也要坚持全面的、发展的原则, 正确的识别企业在经济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2. 完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前一阶段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恰当的预测和评估, 提前预测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程度。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着重分析了风险的基本性质和程度大小, 最终确定风险处理的顺序和程度, 同时也要注重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初次交易的客户, 首先要注意客户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尤其是信用历史, 并全面建立和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并存档。其次, 在与客户进行交易时, 要事先做好突然改变或者订单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 这一点是外贸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与此同时, 风险的评估必须确保其联系性和发展性,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信用状况。

3. 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与沟通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 而企业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最后决策。在此, 企业只有具备了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 再通过企业各部门日常的观察与反馈整理, 最后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外贸企业来说, 国外业务的风险更大, 所以, 其风险管理与内控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国外的经济业务上, 而目前的形势是外贸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多在国内, 缺乏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系统, 所以, 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外贸企业内部各部门、外贸企业与客户、银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 收集更为完善的信息, 降低企业的风险。

4.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的反馈

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活动是随着风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客户的信用风险也随之增大, 所以, 要时刻警惕客户信用信息的变更, 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信用的实施政策, 对于部分的重点客户, 有必要定期整理和汇报其交易情况, 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反馈系统。

建立良好的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有助于内部控制在外经贸业务中各个环节的实施, 有助于促进外经贸企业业务的开展, 有助于规避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 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结合起来, 保障外经贸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一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 (6) .

[2]周兆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2) .

外经企业 第5篇

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 作者: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8期

“外经贸黄埔” 第6篇

这是一所国际性、开放式的大学,奔放的蓝眼睛与热情的黄皮肤,在北土城外护城河畔,东西合壁、水乳交融;

500亩的校园面积,虽小,但精致;四年的本科生活,虽短,但神采飞扬。

资料卡片

榜单:

对外经贸大学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8中国大学法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三,2008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中名列第二十六,2008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中名列第八十四。

别称:

学校以 “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外经贸、金融”综合学科教育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的哈佛”“外经贸黄埔”“CEO的摇篮”;而学子们则亲切地将母校称为“惠园”“我们的UIBE”。

优势学科:

具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外经贸、金融、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工商管理等综合学科优势。学校下设15个学院、1个直属系,并设有研究生部和体育部;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硕士点39个(含2个专业学位点),本科专业31个。

大事记:

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对外经贸大学访问,并就世界经济贸易发表演讲;

1988年,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率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承认,中国的MBA从此被世界接受;

1989年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校董会;

学校与美、英、法、德、俄、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学生在国内外举办的英、日、韩、法、德、西、阿等各类外语比赛中频频摘金夺银;

1996年至今,在全球企业管理挑战赛总决赛中,学校学生代表队五次蝉联中国赛区冠军,三次蝉联全球冠军,中国教育界盛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造了奇迹”。

大师学者:

沈达明——我国当代杰出的法学家、教育家,第七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顾问,前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我国法律界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学家之一,是我国国际贸易法学和国际商法学的主要开创者,是比较民商法学领域公认的权威,是对外经贸法律领域的一面旗帜。1984年9月,他与同事一道共同创建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奠基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有今天的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他,归功于他与冯大同先生在学术上的共同成就,特别是他们开创的《国际商法》这门课程及其教材,整整影响了几代外贸学子。

冯大同——当代商法学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主任,兼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理事、对外经济贸易部条法局特邀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职。

王林生——曾任中国贸易学会副会长,现为顾问; 1991~1996 年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1975~1990 年任《国际贸易问题》杂志主编、社长;“安子介国际贸易奖”第一、第二届( 1991~1996年)评委会主任。撰有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学术论著多部。

杰出校友:

学校与WTO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的四任团长中,佟志广、谷永江、石广生等三任团长均为对外经贸大学校友。

郭东坡——现为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会员,北京名人画廊顾问,纽约艺术公司董事。曾先后参加《世界名人作品展》《东方艺术家作品展》。1998年在纽约举办个人油画展,获得成功。有的作品被收录入《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典籍,其中《梦中童年》在纽约举办的名家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高西庆——2003年至2007年9月,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2007年9月,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7年10月,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其他杰出校友还有:路小强,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81届校友);王金龙,星巴克大中国区总裁、星巴克咖啡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81届校友);仇中强,宝洁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兼法律总顾问(85届校友);王兰,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87届校友);刘燕生,海关总署报关协会秘书长(76届校友)等。

声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评价为中国就业薪酬最高的十所大学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很火了一阵子,当时学校文科的录取分数线之高几乎可与北京大学抗衡。后来因为经济的调整有些走入低潮,但是最近几年又开始有了强劲的抬头趋势。

国内以外贸作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每年都会制造出对于国际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巨量需求,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无疑是其中的执牛耳者;再加上学校的教学体制相当先进,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因此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

每年进入德勤、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的人中有35%来自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在对外经贸大学招聘毕业生200多人,占其在京招聘人数的40%。

87届研究生校友、美国康胜啤酒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景智为母校题词——母校永远是我知识的源泉和进步的动力。

87届研究生校友、麦可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岷为母校题词——母校给我知识,也成就我的事业。祝愿母校兴旺发达!

78届校友、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陆志芳校友为母校题词——虽然离开奋斗多年的母校,但忘不了母校的情怀。祝母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惠园生活

追求卓越,脚踏实地,正直磊落,这是惠园的品位。

心境爽朗,百折不挠,相信未来,这是惠园的精神。

惠园的楼:

虹远楼是学校新建的学生公寓,它高10层,每层有300个房间,能容纳一万多人入住,建筑面积93628平方米,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学生公寓”。公寓内设施先进齐全,地下层还设有超市、眼镜店等,生活非常方便。

走进宁远楼,你会为其大气而漂亮的大厅装修设计而赞叹不已。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远楼就是根据这句古训而得名。宁远楼建筑面积 32000平方米,它同虹远楼的项目一起,获得了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奖。

此外,对外经贸大学还有诚信楼、博学楼等。

课堂:

对外经贸大学有两堂课是一般高校所没有的:一个是英语听力课,一个就是著名歌星刘欢开设的西方音乐史的选修课。

对外经贸大学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在高考招生时,会对考生的外语分数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要求过120分,每年视情况而定)。进校后,学校也十分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学校花重金从美国引进了一套英语听力口语软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100个学时。上课时,学生一边听英语材料,一边对着电脑复述,当语音识别系统能准确识别你的发音的时候,才算通过。所以,虽然是100个小时的学时,但是很多同学需要200甚至是300个小时才能修完。上完这门课后,很多同学都明显感觉口语、听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惠园,去听刘欢的艺术选修课已经成为学生们“必修”的一件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刘欢的名气,另一方面是因为刘老师的才气和精心准备。刘欢讲课时,常常会穿插一些人名、流派、地点和关键词的外语单词,有时是英语,有时是法语,有时是德语,有时也可能是意大利语,他都能在黑板上熟练地写出来。这门课非常火,因此也需要提前领票。很多原来只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听了刘欢的课后,也开始关注古典音乐。不少人下课回去以后,还专门跑到图书馆去借刘欢课上提到过的书。

奖助学金:

学前奖学金:高考时凡为所属省、市(直辖市)、自治区文史类或理工类前三名者,均可获得2000元/人。

人民奖学金:根据国家每年的政策,4000元/人~8000元/人不等,获奖面20%。

综合奖学金:获奖面40%,最高额度2000元/年。

单项奖学金:由外国商社、公司及企业提供,最高额度2800元/年。

勤工助学:学校设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提供各种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华润奖学金: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于1990年设立,每期5年,每期人民币5万元。

中外运·墩豪奖学金:中外运·墩豪公司于1995年设立,每年人民币5万元。

华为奖学金: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98年设立,一期总金额15万元,二期每年 7.5万元,用于奖励研究生。

环中律师事务所助学金:环中律师事务所于1999年在学校法学院设立,每年3万元。

校园趣事:

对外经贸大学现任校长陈准民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人,平时骑着自行车上班,和学生一起到地下食堂吃饭,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民哥”。

陈校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在校园里圈出一块地,养了几只羊,还养着兔子,水池里养着金鱼,还有一个鸽子屋。惠园没什么树,但到处都是绿色的草坪。在北方特有的清澈而高远的天空下,碧绿的草坪上白鸽齐飞,那种祥和与宁静,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试论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的发展出路 第7篇

然而,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 发展十分缓慢, 有的甚至已走上破产或被兼并道路, 昔日的无限风光已尽然褪去。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在资产和经营规模上, 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普遍较小。目前注册资本最大的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 是2009年9月成立的重庆对外经贸 (集团) 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金30亿元。该集团下辖8个外向型企业, 其中6个为20年以上的老国有企业, 负担重, 业务散, 实力弱, 30亿元如果分摊支持每个企业, 有的仅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侧重支持某一企业, 则其他企业仍将处于老弱病残状态。

二是海外机构多, 管理战线长, 管理难度大。为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在全球设立了很多海外机构, 但由于所在国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俗文化等差异较大, 管理难度较大, 再加上海外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国内对国外的管理常常落不到实处, 海外机构与国内总部工作经常脱节, 信息基本不对称。管理尚且不易, 又谈何发展?

三是片面追求海外业绩或短暂业绩, 不计代价向外冲闯, 损兵折翼。长期以来, 为在海外打拼天下, 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冲锋陷阵。他们流过泪, 流过汗, 也流过血, 甚至还付出过生命;他们有过成功, 有过在异国他乡的辉煌和荣耀, 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同样有很多失败, 甚至惨败。直到今天, 作为国有企业, 他们仍肩负着“走出去”的重任, 有时为了“走出去”而把大量人财物耗费在不经济的海外项目中, 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四是经营时间长, 历史负担重。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因业务发展招聘了各种各样的员工, 尝试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海外项目, 因资产处置不当、员工未妥善安排等原因, 遗留了大量法律官司, 有的至今未了。

五是国际化人才缺乏。外经贸行业需要大量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对中国国情了然于胸, 又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但尽管中国人口数量大, 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仍然难求。2006年麦肯锡曾做过一项专门研究,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企业需要7.5万名有经验的高中层国际化人才, 而当时国内的合格人才只有约5000名。从大环境看, 一是国际化人才基数小。国际化人才的最大群体是出国留学人员。截止2005年底,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93.3万人, 回国人员23.3万人, 仅占出国留学人员的1/4。二是出国留学人员越来越低龄化, 这些出国人员大多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长大, 缺乏勤奋和吃苦意识, 追求舒适和享乐, 很多人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去刻苦钻研业务, 工作上不求进取, 得过且过。三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下的人才, 很多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在国际业务合作中显得非常被动, 工作开展十分吃力。对于地方国有企业来说, 国际化人才缺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留不住人才。国有企业层级管理繁琐, 官僚作风严重, 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条件和薪资也远不如民营企业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无法吸引真正有才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其中。

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在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今天, 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早已经没有了原先人人艳羡的配额、许可证、专营权和补贴等优势, 他们跟其他国有企业一样, 在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供公共服务等社会责任的同时, 必须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寻找发展的机遇和谋求生存的空间。

那么, 负担沉重的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借鉴印度经验, 创新思路, 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今天的国际社会对高新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 我们无法再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廉价服务去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社会发展。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 尽管无论进出口贸易, 还是FDI, 中国都远超印度, 但印度却表现出积极强劲的全球战略, 并充分运用自身比较优势, 将不同国家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有效整合, 为己所用, 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和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地位。以软件行业为例, 中国的对外策略主要倾向于绿地投资, 但印度更侧重于跨国并购, 且利用原英属殖民地语言交流障碍少、文化融合较易的优势, 抢先建立全球竞争优势。位居印度软件行业前四的HCL科技公司近年来连续并购从事BPO外包的英国Liberata公司人寿和保险金业务, 印度IT服务公司TCS以5.05亿美元收购美国花旗集团旗下从事BPO业务的花旗全球服务有限公司等都是成功的案例。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可充分借鉴印度的全球战略及对外发展模式, 建立符合实际的国际发展战略, 利用长期积累的海外人脉资源, 加强海内外合作, 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同时, 坚决不做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对一味因追求经营规模或海外业绩、短暂业绩而“走出去”, 我们已经有过很多惨痛的教训。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虽然海外工作经验相对较丰富, 但底子仍然很薄, 经不起一再折腾。

二是适时转型, 实施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设立之初, 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揭开序幕。这批地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 承揽国家对外援助项目, 经营对外工程建设、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 涉及行业较多。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企业市场化要求越来越高, 这批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有外经贸企业被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各种体制更加灵活、产品更加精致、服务更加专业的企业所淹没, 前进的步伐已越来越缓慢。这时, 只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细心梳理企业的强弱机危, 不再像过去一样“大而统”, 而是走专业化和规模化道路, 顺应市场, 将产品做专业, 将服务做细致, 或许可以找到另外一条求生之道。

三是坚持国际国内市场两手抓, 提高市场抗打击能力。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任何小舟都难以躲避大风大浪的猛烈袭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 可同时关注国内外两个市场, 驾驭国内外业务两驾马车, 以国外市场为主, 兼顾国内市场, 在国际市场动荡、市场情况模糊、发展前景不明确的情况下, 暂时将重心转向国内, 并在人才和经营业务方面, 适时调剂, 互相补充。

四是坚持“人才兴企”战略, 培养、引进优秀国际化人才, 提升企业软实力。“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最基本最关键的是人才竞争。刘邦一统大业, 建立汉朝, 其成功在于张良“运筹帷幄”, 萧何“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饷, 不绝粮道”, 韩信“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而外经贸工作, 需要胸怀天下、能力卓著的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1万元起家, 短短25年,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 2011年营业额2039亿元人民币, 员工数量146000人。正是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技术让华为创造了通信发展的奇迹。大批籍籍无名的印度企业借海外并购迅速跻身于世界前列:米塔尔集团, 不断通过“蛇吞象”, 由一家小轧钢厂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巨头;塔塔钢铁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集团Corus后, 从2007年排名第56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企业。印度的并购神话从根本上离不开优秀国际化人才的商业智慧和辛勤付出。

五是推行混和所有制经济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强化市场应变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 “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的活力,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和所有制经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制衡有效、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既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也有利于通过强化管理, 实施督察, 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改革开放以来, 央企首先开始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 取得了较好效果。据统计, 截至2011年6月底, 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已达70%, 2011年, 38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今年3月, 历经64年变迁并集政、企、资、公、检、法多种职责于一身的铁道部被撤消, 铁路政企分开, 这是为中国铁路更好地适应市场、服务市场, 争取更大发展空间进行的又一次改革。这些前所未有的尝试为地方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外经企业 第8篇

一、外经贸财务管理要树立与时俱进理念

(一) 财务管理目标的与时俱进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先后经历了从“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到“资本保值增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演变。现在, 以满足多元主体利益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理论正得到广泛认可, 外经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与全社会财务管理目标演变的进程相适应, 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二) 财务管理手段的与时俱进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成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管理手段。网络财务管理拓展和延伸了财务的管理能力, 其优势日益凸显。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注重运用以网络管理为代表的先进手段。

(三) 财务管理方法的与时俱进

目前, 国际上一些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正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 国内一些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也不断涌现。企业应科学借鉴国内外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方法。

(四)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日益丰富着外经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以国内影响因素为例, 包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内的外汇管理改革、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普遍开展、“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出口退税和营改增等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出台、国家和地方推出的一系列保增长促转型的举措等, 都给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外经贸财务管理要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社会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国内也正逐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外经贸企业作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和前沿力量, 必须顺应社会责任的世界潮流, 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更谈不上获得竞争优势。目前, 一些国外进口商在中国采购时, 要求在采购合同中载入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条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与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不相适应的是, 包括一些外经贸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全球社会责任化的浪潮中, 一个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外经贸企业只有依据全球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来运营, 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外经贸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必须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谋划。在财务管理活动中, 确立社会责任理念, 就要求企业在资金筹措、资本运营、资金分配使用、投资决策、对企业生产成本费用支出和利润的预测、财务信息的披露等方面都必须充分考虑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特别是在资金投向方面, 当前, 要充分考虑员工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保证在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支出, 使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财务上得到保障。

三、外经贸财务管理要树立风险理念

外经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连接着国内外两个市场。与其他企业相比, 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为广泛, 风险程度更高, 防范要求更严, 防范难度更大。除了一般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外, 外经贸企业还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风险, 包括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消极变化的风险、国际市场行情风险、境外出口商和进口商及相关银行的商业风险、境外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境外投资风险、汇率风险、出口退税及关税等特殊性质的税务风险、社会责任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企业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将财务风险的防范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职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工作, 明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并认真执行;积极构建包括风险识别机制、预警机制、应对机制等内容的风险防范机制, 特别是要制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 做到有备无患;善于学习和运用各种化解风险的方法, 努力提升应对、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 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 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损失。

四、外经贸财务管理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理念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参与者, 我国外经贸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的竞争, 更多的是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努力打造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 而市场营销力、资源整合力、企业管理力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努力促进市场营销、资源整合、企业管理三大能力的提升:

在提升市场营销能力方面, 财务工作必须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尽快改变目前许多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的情况。以新产品开发为例, 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的相关财税政策, 积极筹集资金, 保证必要的投入, 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用产品的质量、性能优势来取代目前一些企业作为竞争主要手段的低价格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 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积极打造“走出去”的良好载体, 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工厂、物流中心、财务中心、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网络等举措, 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

在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方面, 企业财务活动必须为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财务保障。例如, 在企业发生境内外收购或并购这种资源整合的重大事项的情况下, 财务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并购或收购的全过程。在决策阶段, 财务部门必须从投资、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充分论证其可行性, 为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在实施过程中, 要按照国际惯例及我国和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妥善办理各种财务手续, 保证并购或收购的顺利实施。在并购或收购后, 要统一协调好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构建新的财务运行机制, 保证并购或收购财务目标的实现。

在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方面, 财务部门可大有作为。一方面, 要努力提升财务管理自身的水平。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因此, 企业必须全面提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日常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信息披露等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 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参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 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五、外经贸财务管理要树立国际化理念

随着各种市场的国际一体化, 外经贸企业财务活动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程度日益增强, 世界形势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会对外经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影响。如全球性或某些地区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某些经济体或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某些地区发生局部战争、某些重要资源输出国发生动乱、一些重要的经贸伙伴国家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出现, 都将对我国外经贸企业的商品出口、进口、国外投资、资本筹集等带来影响。这就要求外经贸企业确立国际化观念, 注意按照经济国际化的要求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一是要高度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包括世界总体发展趋势, 也包括某一地区、某一市场、某一国家的发展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才能正确地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 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决策。

二是要加强国际经济规则的研究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各种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规则日臻完善。企业必须加强对相关规则的学习研究。这些规则包括国际性组织制定的普遍性规则、地区组织制定的区域性规则、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规则等。既包括与财务活动直接相关的规则, 也包括与财务活动间接相关的规则。

三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自觉遵守和善于运用各种规则。一方面, 开展各种国际经济活动时, 必须自觉遵守相关规则。如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 要自觉遵守国际商会制定的《托收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等国际上通行的国际结算规则;在确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时, 要自觉遵守WTO有关规则的要求, 避免引起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等贸易摩擦;在境外开展投资、融资等活动时, 要自觉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如投资准入、外汇管理、资本市场管理、贸易融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 要善于运用相关的国际规则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在日常工作中, 努力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财务信息, 在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摩擦时, 企业应该正确运用WTO的相关规则, 积极应诉。在遭遇贸易纠纷时, 企业要善于运用国际上通行的贸易活动规则、国际结算规则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外经企业 第9篇

创新开放模式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王俊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另一方面, 要创新开放模式, 促进沿海、内陆、延边开放优势互补, 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 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创新开放模式, 对我们在新时期的经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 欧美经济复苏艰难曲折, 国际金融领域依然存在较多的风险, 全球经济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也面临不少困难,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 我国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同时, 国内经济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 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 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企业出口的竞争力, 东部沿海地区面临转型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 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

此次分析会的主题是“创新开放模式, 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 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 我国外经贸发展面临新的全球化外部环境的挑战, 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以及更加强劲的引擎。第二, 国内经济条件发生变化,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理论指导, 需要探索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快沿边开放作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可预见的未来, 我国的开放模式将出现新的格局, 在深化沿海经济发展的同时, 加快内地开放, 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沿海、内地以及沿边联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 通过与周边国家比较优势的交换来加快发展, 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在企业层面, 加快形成对外贸易新的竞争思路, 将成为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努力形成品牌、质量、技术、服务等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将是我国外经贸企业的发展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模式, 世界经济再平衡必然会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 都是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中国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而又举足轻重, 需要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全面提升中国产品与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孙振宇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首任常驻

世贸组织代表、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欧债危机有重新爆发的风险, 葡萄牙财长、外长相继辞职, 欧盟年轻人失业率高达42%。发展中国家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日本金融政策的冲击, 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放缓。

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也在不断下滑, 2010年全球贸易增长14%, 2011年是5%, 到了2012年仅略超2%, 是有纪录以来外贸增长幅度最小的年度, 甚至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这非常不正常。一般来说, 贸易的增长速度肯定要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有时要高过一倍以上, 但是2012年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 这就很成问题。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反”对象。我国出口占全球总额的11%, 但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案占到全球的1/3以上, 而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最典型的就是光伏产业, 一个案子涉及200多亿欧元, 历史上从未有过, 涉及到整个产业和几十万人的就业, 这确实是很大的问题。所以, 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国内,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人民币不断升值, 国内环境也面临很大挑战。现在外贸企业出口盈利越来越微薄, 很多盈利率也就在3%~5%之间, 到了亏损的边缘, 这种情况确实使企业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 我们处于全球产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低端, 这对我国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进入了全球的价值链, 进入跨国公司的体系, 但是我们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所谓“微笑曲线”的低端就是加工, 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解决了就业问题, 培训了人才, 提高了管理水平, 也引进了一定的技术, 但是在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方面我们还差得很多。其中一个代价就是我们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加工领域, 消耗了资源, 以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和结构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今天的主题是怎么样通过开放来推动整个国家外经贸的发展, 从全球价值链这个角度来说, 恐怕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放来促进我们在整个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升,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 要通过开放来推动国内服务贸易,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贸易、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最近京交会开幕, 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有服务贸易的大型交易会, 很多国家都很看好, 中国现在带头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将来要把京交会建成像广交会一样具有影响力, 这就看出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

现在全球服务贸易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0%, 但实际上货物贸易中包含了很多服务贸易的内容, 产品价值本身的含量加在一起, 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接近50%, 这说明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 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本身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还比较低, 没有达到在GDP中应占的比重, 仅约43%。如何通过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GDP中所占的位置, 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水平全面提升, 从而进一步推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所处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服务业的开放, 无论自贸区建设, 还是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TTIP) , 还是中韩自贸区谈判, 服务贸易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谈判内容。服务贸易涉及面非常广, 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的比重非常高, 约为70%, 甚至还要高。

由于多哈谈判受阻, 所以美国极想推动服务贸易开放的24个WTO成员, 在日内瓦开始搞诸边的服务贸易谈判, 结果发展中国家非常反感, 不允许他们在WTO内部谈, 不允许他们使用WTO的会场, 所以他们不得不到外面找饭店谈诸边的服务贸易协议。但是谈成之后, 它会对多边的服务贸易规则有一定的影响。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负面清单的列表问题, 服务贸易领域成员对自己的发展水平作出承诺, 但是承诺并不要求一致, 160个分部门, 发达国家一般承诺120个左右, 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水平, 有的承诺四五十个, 我国在110个左右的部门做了承诺。现在要在现有的承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承诺的水平, 而且要改变承诺的办法。

正面清单要求将开放的部门列在承诺表上, 但开放是有条件或有例外的, 虽然承诺开放, 但不适用国民待遇或其他条件, 可以有开放的条件。负面清单就不一样了, 列出来的是不开放的, 其他全部无条件开放, 当然你可以把负面清单列得非常长, 但是有些新的领域都要无条件地开放。所以这里面有利有弊。

现在我们非常关注整个服务贸易谈判的进程, 包括中韩自贸区谈判。实际上, 开放得多, 对我们国内也是一种推动。关键是我们怎么样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要采取积极态度, 通过服务贸易的开放,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 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 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 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服务贸易谈判里会涉及到更多的国内规制, 过去主要是边境措施, 以后更多是国内的法律规章制度对政策的约束, 这样对政府职能转换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下一步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通过扩大开放和外部谈判的倒逼机制, 使国内的服务贸易更快发展。

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在做,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就是一个试点, 通过试点看看我们在某些领域开放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然后总结经验, 促进国内进一步开放, 这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另外金融领域的改革, 还有小微企业怎么样通过自己的专利等方面, 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可以有比较好的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对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 要重视科技创新, 抓住当前好的时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同时也要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企业要先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未来的发展方向, 和今后整个科技创新的路子要配套, 主要精力要放在实体经济。政府应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通过政策的转变来鼓励大家进行创新。

人民币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35%, 这是我国从国外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极好时机。泰国等很多国家都在动这个脑筋,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后, 泰国货币也有所升值, 他们在动脑筋要利用这个机遇购买好的技术设备。

最近谈的中瑞自贸区挺好, 瑞士是欧洲发达国家, 有很好的技术, 尤其在精密机床、加工中心这些方面, 将来大幅度降低税收, 对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很有好处, 我们应该抓好这种时机。

另外有些企业像华为、中兴、海尔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设到国外, 利用国外的优势和当地资源提升研发水平, 这都是很好的路子。

第三, 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 据贸发组织最近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跨国集团之间的贸易已占全球贸易的80%。跨国公司掌握最高端的技术, 它不会轻易把这个技术给你, 这是它们的命根子。你进入它的价值链以后贸易会有很大发展, 但总是在中低端水平。你想要到高端怎么办, 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 而且要有自己跨国公司的产业链, 不光是在中国, 而是在全世界, 这样才能立于产业链的高端。

怎么样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很重要。目前来看, 在全球500强中我们有比较大的公司, 但是今后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 尤其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样大的跨国公司。这又涉及到“走出去”的问题, “走出去”的企业怎样朝这个方向走?现在“走出去”很多是为了国外的资源, 有的是把国内过剩的产能拿到国外去, 有各种不同的理由出去。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配套的模式, 这跟我们服务业不发达有关系。一个企业走出去, 国内必须要有相应的银行、保险、咨询等专业服务跟上去, 形成集群式的配套。如果我们能够逐渐发展出比较成规模“走出去”的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自己的跨国企业还是很重要的。

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同时, 无论从政府还是从企业来说, 还要注意克服可能产生的误区:

一是我们一谈全球价值链, 有可能会产生全盘否定加工贸易而走到另一个极端, 因为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 要看到加工贸易有它存在的理由, 是个历史的过程, 改革本身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当然要加快速度, 但是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 不要盲目全盘否定加工贸易的地位。

二是企业要避免长期的薄利多销做法, 恶性竞争只能使大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行规, 要讲究诚信, 通过一定的协调共同发展;要通过技术创新, 掌握技术和科技方面的制高点, 通过品牌、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人才还是关键, 搞科技创新和今后的竞争, 各方面都需要人才。人才竞争, 首先要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尊重人才。政府和企业要给这些人才创造好的平台, 包括教育、培训,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最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很突出, 2012年699万大学毕业生, 据说只有1/3的人找了工作, 余下的2/3的大学生让他们干什么, 这也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年轻人失业率过高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大学生是很宝贵的人才资源, 怎么样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让他们从事不同的岗位?其实现在也是挑选人才的好机会, 在座企业的老板要考虑怎样提升员工的素质, 招一部分大学生, 给他们进行很好的岗前培训。所以充分利用社会高素质人才的优势, 对我们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方面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复杂性分析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对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现在看, 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状况基本平稳, 且做到了稳中有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增速7.5%, 现在整个经济运行还是在预期目标之内。

物价基本稳定;还有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另外就是夏粮再获丰收, 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粮价是基础价格, 粮价稳百价稳, 夏粮连续第十年丰收, 为下半年物价奠定了一个好基础。

再看上半年在改革方面的重大进展, 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不到一百天, 就取消了123项审批, 紧接着又取消、下放23项, 现在加在一起156项, 应当说这是一个在改革上很重要的成果。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今年经济工作的时候, 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定, 微观经济政策要放活, 社会政策要保底。现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我们保持了基本稳定, 所以通过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取消和下放审批权, 激发市场活力。最近银监会等以国务院名义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结构调整的一些重要决定。上半年在民生领域也有重大的突破, 我们知道棚户区改造, 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另外一个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治理环境, 上半年也是力度相当之大。

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好, 而且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商务部工作是很难干的。所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现在的问题很复杂, 我是主张对中国经济要看两方面,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取得的成绩, 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 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经济目前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一方面我们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在下行, 这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是影响财政收入, 2013年1—5月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仅0.1%, 过去都是20%~30%的增长。5月也仅增长2.2%。二是影响企业利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在2012年9月份以前都是负增长, 9月份由负转正。到2013年5月份保持12.3%的增长, 利润主要来自少数领域, 比如电力利润状况不错, 因为煤价便宜;汽车和电子工业不错;四个领域占了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的90%左右。多数产业利润状况还是恢复性增长, 可能各位企业家都感到困难还是很大。三是影响居民收入。十八大明确讲我们要做到两个同步,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 劳动者报酬提高和生产率提高同步。今年一季度没做到同步, 差了一个百分点, 这是差距。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再掉可能会影响到就业, 虽然现在就业总体良好, 但是我们应当有一个预案。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 稳增长还是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还是不要让它再往下掉, 或者掉的幅度过大, 还是要稳住。

我们稳增长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现在大家都清楚, 咱们诸多的领域都是产能过剩, 比如钢铁, 现在是9亿多吨的生产能力, 去年生产7亿吨, 过剩2亿吨, 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钢铁全行业亏损289亿。水泥全国生产能力30亿吨, 去年生产了不到22亿吨。电解铝全国的生产能力2700万吨, 去年生产2000万吨, 93%电解铝企业亏损。现在不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新兴产业也过剩了, 比如风力发电, 现在闲置能力40%。光伏产业2010年行业毛利率30%, 2011年降到10%, 现在已经全线亏损, 而且这个时候雪上加霜—欧盟又搞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产能利润率, 标准的好的产能利用率是80%~90%, 正常应该在80%。我们一季度的时候是75%, 不少产业都在74%以下, 现在生产能力闲置是大问题。显然我们要想化解产能过剩, 就必然以损失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但现在遇到的恰恰是经济下行, 而且我们还要把它稳住,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现在中国经济任务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防风险。那么稳增长、调结构说起来很容易, 但实际做起来是很复杂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 是各项要素成本价格都在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 土地价格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 环境保护成本上涨。但是由于现在产能过剩, 要素成本的上涨无法转移到产品售价上去, 它不像房地产。怎么办呢?按照经济学原理, 就应通过技术进步, 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吸纳要素成本价格的上涨, 吸纳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成本要素价格上涨。但现在的问题是创新不足, 我们现在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 吸纳不了急剧上涨的各项要素成本, 所以企业非常困难。

第三个方面是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

第四个方面是现在整个经济增长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

先说经济下行, 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 连续七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往下掉, 到了四季度回升到7.9%, 但是一季度又降到7.7%。2012年四季度虽然经济有所回升, 但是现在看回升的基础还是不稳固。如何看宏观经济, 李克强总理讲过这么一段话, 看宏观经济不光看统计数据, 还要看三个指标, 第一就是用电量, 第二就是铁路的货运量, 第三就是贷款的数量, 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我们2012年12月的用电量140亿千瓦时, 到2013年1、2月份, 就降到129亿千瓦时。第二就是从货运量看, 大家知道经济本身很复杂, 一定的经济增长要有一定的物流量。2008年、2009年调查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当时带了一个组到山东调查, 把山东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每天资料都要来, 然后分析高速公路上货车通行的数量。你会看到什么问题呢 2008年上半年山东高速公路货车的数量还是很多, 到下半年急转直下, 到了11、12两个月和2009年1、2月份, 山东高速公路上基本没有货车了, 说明经济衰退。到3月份货车又出现, 4月份陡然向上。当时我就写了一个报告, 我说我们战胜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从2009年3月份开始初见成效。再看铁路货运量。2013年1月份全国铁路一个月运了3.44亿吨, 2月份是3.10亿吨, 较1月份呈现负增长。2012年2月是3.18亿吨, 所以在2013年2月全国铁路的货运量, 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是负增长。当然2月有一个特殊性是春节, 再看3—5月份的全国货运量同比还是负的, 说明经济在下行。第三个数据是贷款, 5月份贷款数量6674亿, 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258亿, 说明整个还是需求不足。其实还可以再加一个就是进口, 这个也说明国内的需求状况。

现在看为什么中国经济下行?从直接原因来讲还是出口——出口受阻。2012年4月, 我们出口增长4.9%, 2011年4月是24.9%, 显然掉这20个百分点不是个小数。2012年进出口贸易增长10%, 实际上是6.2%, 这也真的不易, 我们现在讲5月份出口增长1%, 什么原因呢?还是世界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还是要努力把扩大内需做经济增长的根本点, 外需方面咱们不好说多长时间, 起码这一两年确实指望不上, 我们想办法应该在外需方面调结构、转方式, 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对出口依赖程度比较高, 下行压力大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 这些地区外向度高。对于世界经济来讲, 我们还是要有一个长期性的思想准备。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今年我们要“双轮驱动”, 两个“轮子”就是投资和消费了, 我们常讲扩大内需, 内需就等于投资加消费。在投资里分三块, 一块叫做基础设施投资, 一块叫工业投资, 还有一块是房地产, 这三块构成投资。这三块都遇到了新情况, 比如说基础设施投资, 2008年、2009年4万亿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 这块我们的增长幅度都是30%甚至50%。但是到了2012年一季度, 基础设施投资降到了-2.1%, 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中国经济还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报告讲了三个没有变, 我们还是社会初级阶段没有变,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变, 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正因为三个没有变, 才能推导出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因为三个没有变, 才能推导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才能推导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是谁, 李克强总理讲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 像过去那样靠政府直接投资的空间已经不大, 就是投资的主体一定要放到企业去, 让企业能够成为投资主体。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国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千万不要自满, 觉得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世界第一了, 你看得见的确实有不少是世界第一的, 问题是你看不见的, 实在是问题太大了。还有工业投资, 我觉得现在有个问题, 到处都讲投资投机, 实体经济又辛苦, 税负又重, 又不赚钱, 都讲投资投机、买彩票。

第三就是房地产, 我原来讲过, 我说房地产是个重要产业, 结果很多人批评我, 说你还说房地产是重要产业, 你立场站在什么地方去了。我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 但是大家想全面小康肯定应当有一个指标, 住房小康, 全国人民住房不小康能叫全面小康吗。另外我也讲老百姓的民生最基本就是衣食住行, 我们过去从1978年开始用了二三十年解决了衣食问题, 吃饭不用粮票, 穿衣不用布票了, 所以这个产业应当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是个重要产业。但是现在它确实有问题, 我们宏观调控让这个产业健康发展, 这个产业现在问题就是房价疯涨, 特别是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北京四环甚至五环, 一平方米房子卖5万, 5万什么概念?一个普通劳动者一年收入, 你说他买一平方米房子, 这不太离谱了吗?房价疯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有相当数量的投资投机的钱进入这个领域, 就推高了房价, 所以现在我们做的限购就是堵住投资和投机。现在调来调去房价也降不下来, 还涨, 我们还应当研究深化改革的办法, 就是这笔投资投机的钱光堵, 我觉得很难堵得住。我们能否让这笔钱有新的投资领域、投资空间, 投到那里去比投到房地产还赚钱, 他不就不进房地产里去了吗。所以还是要用改革, 用改革的红利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个思路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推高房价。为什么三十多年中国主要是投资拉动呢?就是体制机制问题, 对于中国房地产问题, 要坚持调控方向, 应当更多地还原民生这种职能。当然了, 我觉得不能急, 因为它很复杂, 复杂的事不能急, 一急还容易做不好。现在再往下分析, 一个国家要长时间投资拉动经济就会形成两个问题, 第一投资有两重性, 投资在投入的时候创造需求, 需要钢铁、水泥、机器设备创造需求拉动经济, 但是项目总有完成的一天, 它就变成了提供产品和供给单位了。所以一个国家大量以投资拉动经济, 但同时也形成大量生产能力, 大量生产能力形成以后消费没上来, 于是产生过剩就躲不过去。我们长时间以来投资拉动经济, 所以产能过剩的根是在增长方式, 所以为什么要转变增长方式, 就是长期以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不可持续。

我们这么大的投资靠信贷, 从1949—2011年, 我们一共发了55万亿的人民币贷款, 其中2008—2011年就占了28万亿, 这么大的贷款又靠什么呢?靠货币, 发票子。2011年中国M2为15万亿, 到今年5月底是104万亿, 为什么房价涨、物价涨?说到根本上就是货币问题。所以金融领域也存在潜在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 还是增长方式和结构问题, 还是要坚持把扩大作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应当追求的是以民生为导向的增长。一些地方GDP上去了, 老百姓还不满意, 还不和谐, 为啥呢?因为搞的是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跟民生没关系。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生, 应该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的增长。现在要算账的话, 到2020年还有七年时间, 这七年如果保持7%的增长全面小康就没问题。现在我看也有一些同志盲目乐观, 不少地方提出要提前进入小康, 当然我觉得人家的积极性是好的, 但是我主张还是要看到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性。如果把这7%看成是习近平同志讲的实实在在的增长, 而且把这个实实在在的增长定位是物质财富增加的增长, 是创新推动的增长, 是技术进步推动的增长, 是经济增长负效应降低的美丽的增长, 是以民生为改善的这样一个标志的幸福增长, 我觉得7%是不容易的。

我国中小企业今后将以两种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

姚 坚

(商务部办公厅主任)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必须注重外需和内需两个市场。凤凰卫视的记者问了我三个关于外需的问题, 我跟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当前的光伏产业。我们和欧盟发生了冲突, 怎么看这个事?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国内市场有很多洋奶粉价格卖得很高, 最近发改委对洋奶粉进行了反垄断调查。第三个问题是上海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 你怎么看这个事情?这三个问题和我们今天的研讨会重点“创新开放模式, 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性。

大家知道, 我们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国, 90%的产品出口, 只有10%用在国内, 产生了诸多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下一步怎么办?我们企业是不是得提高竞争力?为什么不更多地在国内使用光伏电池, 反而把光伏制造的污染留在中国国内, 把绿色能源的使用放在国外?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二个是洋奶粉。为什么国人对我们的奶粉没有信心?为什么宁愿花高价钱, 比香港市场、欧洲市场贵两三倍的价钱, 以这么低的收入买洋奶粉, 为什么?在科技研发和产品质量方面, 社会对我们的企业没有信心, 对我们的品牌没有信心。

第三个是上海自由贸易园区。面对光伏产业出现的这些矛盾, 面对洋奶粉出现的问题, 我们怎么深化改革?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或许能给我们一个解答。它的突破口在于怎样以开放、以国际市场标准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 开放服务业、开放产品质量的安全和标准、开放企业注册和登记、开放对民营企业的投资限制, 来解决诸如光伏产品和奶粉出现的问题。

我想从中小企业参与国际价值链的渠道作为切入点, 谈谈我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什么是全球价值链。最近这个话题讨论得比较多, 实际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我记得1998年、1999年, 在座的孙振宇大使就带领我们研究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贸易逆差背后就是全球价值链的分布, 当时美国说我们对美国市场出口太多, 买美国货太少, 顺差太大, 压我们开放市场, 压我们人民币汇率升值。当时李岚清副总理提出思路, 孙部长带着我们研究, 是否与美国有这么大的国际贸易顺差?分析结果是国际贸易的统计标准出了问题。以往的国际贸易统计是以一个国家的生产、国与国的交换、比较优势作为基础, 但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搭上了全球化的这班车, 我们的生产还是一国生产吗?绝对不是。中国占全球出口市场的11%, 但全部是我们中国的成分吗?绝对不是。在光伏产业中, 我们用了德国的机器设备, 用了德国的多晶硅, 这就是出口光伏电池背后的国际含量, 是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背景。但是不要忽略, 过去30年中国大大参与了全球化, 使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我们的出口是两位数、甚至是20%的增长, 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就业提高、技术进步。

但是过去我们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是什么?和现在、下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跨国公司带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如果说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过去三十年我们以外资为主, 吸引外资让中国企业参与了全球价值链;未来十年到三十年, 应当是中国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中带动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 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因为过去三十年, 我们确实通过吸收外资, 连续21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方面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国, 参与了全球价值链。但是这个过程还可持续吗?我觉得几个因素表明我们不可持续。

第一, 我们还能继续在价值链的低端从事生产吗?有没有必要从上游的品牌、原材料开发和下游的营销网络延伸, 增加我们价值链的份额?我们的环境、劳动力成本都承载不了。第二,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当前外贸形势出现了重大逆转。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国际环境中, 外需萎缩和出口下降使我们不可能继续延伸;国内方面, 劳动力成本提高, 人民币汇率升值, 大家知道2013年1—5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2012年全年。无论从外需萎缩、出口下降还是国内角度看,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代价提高, 都不可能让我们继续以制造业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了。那么我们怎么办?

中小企业下一步可能以两种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 第一种模式, 就是中等规模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 由原来只从事制造环节, 向上游的品牌、研发、融资、渠道和下游的销售延伸第二种模式是让小微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但是它靠什么?就是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我想举两个案例,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个案例是中型企业怎么通过海外投资来延伸价值链。我举一个生产假发的企业, 别看假发产品很简单, 但是海外市场需求很大。山东有家企业叫新华锦集团, 专门生产假发, 工厂收购价是60美元, 国际市场售价基本在900~1000美元, 差距就这么大。以前出口企业以60美元从市场收购, 以70美元卖给进口商, 然后通过渠道商以1000美元卖到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赚了70美元以内的价格, 我们的价值链确实处在低端。但是2009年这家企业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支持, 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恰到好处的时点, 果断投资购买了品牌和渠道, 成为品牌和渠道的拥有者, 也卖到了900~1000美元。借助进出口银行提供的美元贷款, 加上自己的投资, 该企业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实现了从原来的制造商到现在的品牌和渠道拥有商这一转变。这家企业的老板说:现在即便人民币升值也有底数了!如果有更多企业说这句话的话, 我们的国力就强大了。

中游企业向上游延伸也有很多案例。大家知道, 前几年我国轮胎遭遇了美国的特保, 之所以现在轮胎企业还非常健康地发展, 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一方面是政策上做了大量工作, 就轮胎特保案对美交涉, 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第二起对我国的特保措施。但也不要忽略了企业通过投资延伸价值链、提升竞争力创造的市场空间。山东还有一家叫高校软控的轮胎制造企业, 它已在东南亚一带收购橡胶园, 加工制造橡胶。通过收购橡胶园, 参与到上游的生产和制造环节, 牢牢控制了原材料渠道, 大幅降低了成本, 有效控制了价格和品牌, 再加上国内研发。这类属于中型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延伸价值链, 在更高的价值链环节解决我们在产品研发、获取原材料、营销渠道、新产品设计方面的困惑。

小微企业怎么办?我们从企业现实的经营渠道观察, 现在的小微企业以中国跨国公司作为平台和载体, 也在向全球价值链进行参与和渗透。我还举两个例子, 比如说大家现在看到的门锁, 别小看这个门锁, 它的科技含量很高, 都是与计算机连在一起的数字化新产品。我国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大幅提升, 主要原因是我们有几家跨国锁类公司。有一家叫三链锁业的企业, 总部只有一百来人, 并不生产锁具。它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和专利事务所合作, 在全球进行专利和品牌收购。第二件是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就是联想原来的母公司合作, 进行新锁具的科技研发。它就做这么两件事情。由于有了品牌, 有了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它在国际锁具市场收购了欧洲、中亚、非洲地区的大量品牌代理商, 带动了国内近百家中小锁具生产商进行生产制造。通过三链锁业这样一个跨国公司, 带动了百家制造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

第二类就是我们所说的供应链企业。一部分传统外贸公司现在发展得很好, 就是得益于供应链关系。大家知道, 在深圳有家叫汇富控股的公司, 它的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我国对中小企业服务还有一定局限, 之所以欧洲有那么多专门的政府部门叫中小企业部, 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弱势, 拿不到贷款, 没有力量和大企业和管理部门打交道。怎么办?供应链企业应运而生, 很多外贸公司实现了转型。我们说的这家公司在广东地区代理了1000多家中小型生产企业, 提供专门的外贸供应链服务, 从2012年开始至今出口增幅全部超过100%。在融资方面, 他和代理机构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在出口退税方面, 他直接把退税款给了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根本不用与金融和税务部门打交道, 企业只需与汇富公司一家合作。在海外市场、产品研发、设计等方面都一样。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价值链模式的特点可归纳如下:三十年前我们利用外资参与全球价值链;三十年后我们利用中国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公司带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资本来源和企业主体发生了变化, 其背后的故事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是代工的制造商, 不再把环境问题和血汗工厂留在国内, 我们向价值链的高端逐步转移, 我们要的是科技研发, 要的是品牌, 要的是渠道, 要的是对上游的控制, 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依赖于什么?依赖于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依赖于我们下一步的体制改革, 让民营企业不断在海外发展。我们知道, 过去五年民营企业占出口的比重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由24%到37%。如果我们看到未来五年, 民营企业在出口中超过50%, 就说明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了, 贸易和投资的中和进一步增强了。下一步我们参与全球的模式应当是这样的:对外投资和贸易融合, 对外投资和出口融合, 中国跨国公司不断涌现, 价值链进一步向两端延伸。刚才姚景源研究员说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民生的中国就会指日可待, 就会更进一步。

所以我想说,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是未来我们转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 这种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跟踪这种变化, 给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我们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体制, 让企业的自主权, 无论是在外汇还是投资方面都进一步放开。这样我们参与全球价值链就更有希望了。

当前外贸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

吴 频

(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

一、当前的外贸形势

当前, 我国外贸走势总体波动较大, 近期降速趋势比较明显。其中, 出口下行趋势较明显, 进口亦是如此。分析外贸降速的原因, 基本结论是:外需不振, 主要出口市场乏力;综合成本上升, 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国际竞争激烈, 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便利化水平仍有提高的空间。另外, 近期南方省市对外贸业务加大了合规性检查, 也挤出了一些“水分”。

综合来看, 外需不振和人民币汇率走强产生共振是导致当前外贸出口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外需不振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增速回升慢。最近, IMF、联合国、世界银行都调低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 分别调至3.3%、2.3%和2.2%。WTO预计2013年国际贸易增长3.3%, 比上年的2%要高, 但低于近二十年5.3%的平均水平。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 近期我国向美国、东盟的出口货运情况不错, 但是向欧盟和日本的出口货运情况不理想, 这与外贸统计所反映的情况相吻合。

如果说外需因素相对不可控, 从另一个角度看, 人民币升值则是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一般来说, 外贸企业会在年初判断当年的汇率走势, 据此与外商进行谈判和签订相关的贸易合同。截至2013年6月底,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 对日元升值超过13%, 而其他货币对美元都在明显贬值, 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接单意愿和盈利水平。其中, 对日元升值较快, 与日本现行的“安倍经济学”、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力度较大有关。

从制造成本看, 由于近年来国内最低工资线提升幅度较大, 以及“劳动力红利”减少, 总体工资水平上升较快。据近期调查,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普通工人月工资水平已超过3000元, 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最低工资水平分别上涨12%、14%。国内价格总水平无论是PPI还是CPI总体保持稳定, 对稳定出口有利。

关于未来的外贸走势, 要关注人民币汇率、国外量化宽松政策变化、国内经济和政策变动等情况。关于人民币汇率, 从2013年7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NDF走势图看, 一年期内都是预计人民币要贬值, 分界点是预计两年后会升值。据此判断, 2013年下半年外贸出口有望得到汇率的一定支撑。从季节性变化看, 7、8、9三个月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传统出货期。综合这两个因素, 下半年外贸走势会有所好转。

对未来外贸影响较大的是量化宽松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问题。美联储已开始做退出量化宽松的准备, 而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导下, 日本正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些量化宽松变动带来的利弊影响要作深入分析。如日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导致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较快, 对我国企业出口日本不利。但我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有大量的分工合作, 如果日本经济复苏, 其企业竞争力增强, 对我国开展加工贸易, 特别是以日本的核心元器件为基础的加工制造业, 提升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对量化宽松政策变动带来的国际市场价格风险, 也应予以高度关注。从历史数据看, 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达到最高点, 但从2011年以来五金矿产价格下降了28%, 能源价格下降了14%, 这对扩大大宗商品进口是有利的, 但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即那些以大宗产品出口为主的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国家经济不景气, 如巴西。这对我国企业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会有一定的压力。量化宽松政策变动还会引发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 也应引起企业的重视。

关于国内实体经济, 需要关注:一是全社会用电量, 5月份只增长了5%, 比4月份还低。用电量增幅低了说明产出少, 但也需要作结构性分析, 有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快, 降低了全社会用电量水平。二是PMI, 无论是统计局还是汇丰公布的数据, 都是下行的, 说明中小企业情况并不理想, 加上企业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 会影响出口的竞争力。三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 对此要做两方面的解读, 一方面产能过剩压得我们必须出口, 但另一方面有关国家对我们的反倾销、反补贴等限制措施可能会加剧。

国内宏观经济有两个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当前总体就业情况较好, 但受2013年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等因素影响, 如果下半年就业压力增大, 不排除国家出台积极财政政策, 以拉动就业增长。二是财政收入特别是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不快, 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刮地皮”现象, 这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行。进出口方面, 要关注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以及进出口相关税收检查严格带来的影响。

关于稳定外贸增长的对策建议, 需要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综合考虑。第一, 稳定人民币汇率。根据对外贸企业的调研, 人民币名义汇率每上升1%, 企业利润将减少1%~4%。第二,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据调查, 叠加在外贸各环节上收费名目繁多。仅海运环节就有20多种, 每年向外贸企业乱收费1000亿元。第三, 加强金融和税收方面对外贸企业的支持。第四, 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机遇增加进口。

二、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企业竞争力

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稳定外贸增长的关键。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二次创新、流创新与源创新等不同类别。

传统上强调的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神舟飞船等就是自主创新的典范, 其主要特点是在国家引导下, 由国家来指定创新的方向, 承载的创新主体主要是大企业。

“二次创新”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布莱兹茨尼和莫里夫在《奔跑的红桃皇后》一书提出的。他们认为, 之所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现较快发展, 与“二次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二次创新”的特点是,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了适合自身价值链的创新, 而且完全是自下而上的, 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的反应。所谓“二次”, 是指美国企业是技术的领跑者, 而我国企业是在美国技术基础上善于改进和应用进行再创新, 如集成创新、工业创新、管理创新等。两位美国学者在中国大陆作了许多调研, 总结了大量案例。如富士康能在短期内动用100万人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生产, 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创新。富士康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也相当强, 仅其法务部中负责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相关员工就有3000多人, 这方面值得我们企业学习借鉴。

“流创新”与“源创新”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提出的。他根据在国内商学院讲学和与中国企业交流的积累, 形成了“始创新”、“流创新”与“源创新”等概念。始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所谓流创新, 在西方管理学中对应的是“连续性创新”, 是基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创新, 提升产品的价值, 拓展市场和销售。其具体做法通常有: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供应链的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 创造差异化, 改进设计、迎合市场提高价值。所谓源创新, 在西方管理学中对应的是“颠覆性创新”或“破坏性创新”。举例来说, 如数码相机的发明把胶卷产业打垮了。又如等离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替代了原来的CRT显示屏。最简明易懂的例子是汽车替代马车, 实现了陆上主要交通工具的颠覆性创新。源创新的主要特点是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链, 开发出新的理念价值, 建立一个营销网络平台和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源创新》一书中有很多案例, 值得一读。

关于外贸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路径, 可分成三种。以“微笑曲线”为图例, 通常认为我国外贸企业以加工制造为主, 处在 “微笑曲线”中间的低端。创新的第一条路径是向研发方面拓展, 另外, 通过“走出去”购买营销环节, 实现了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创新的第二条路径是富士康模式, 通过创新使自己的制造环节成为苹果等各大厂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提升了制造能力, 把 “微笑曲线”中的制造低端抬高了。此外, 在调研一些民营企业中发现, 这些企业并未参与国际分工, 它们的产品从头到尾都在国内生产, 尚未构成全球产业链, 但它们在创新升级方面也采取了突破性的做法, 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关于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从政府层面来讲, 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巩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即要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 而不是政府自己做创新。二是创新需要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 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创造, 而且要向应用、保护、管理的方向延伸。三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倡导宽容失败、开放合作的创新文化。因为创新的同时也是冒险, 会遇到各种问题, 研究成果很可能经市场检验是失败的。要创造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四是推进科研产业化,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五是加强对外谈判与交涉, 争取良好的国际创新环境。我国企业是在落后条件下追赶创新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障, 企业的创新道路会更加坎坷。总之, 政府部门要致力于为我国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体制和制度保障。

全球最大的生产网络在亚洲林桂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

首先亚洲的生产网络, 是全世界最大的, 也就是所说的亚洲工厂, 或者说中国是世界的一个制造业中心。衡量全球价值链一般情况是采取中间的贸易来衡量, 中国在2001年的时候是1580亿美元, 东盟是2780亿, 整个亚洲是8980亿美元。到了2011年, 中国就达到了10053亿美元, 东盟是6810亿, 远远超过东盟, 我国占整个亚洲的1/3, 这也衡量了我国生产能力规模的大小。

亚洲生产网络是怎么形成的呢?学者都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其原因一是低要素成本, 二是市场的效应, 规模经济;三是市场厚度, 四是较低的贸易成本。其实亚洲工厂的成因也是非常偶然, 当初有两家美国企业, 一个是德克萨斯, 一个是国民半导体, 这两家公司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准备去拉美投资, 因为美国成本非常高, 他们对拉美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政局不好、投资环境不好, 于是就转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当时正好欢迎外资, 因而亚洲的市场网络, 或者亚洲的价值链就从这里开始, 这些年发展形成了市场最大的规模。我们对此做了分析, 第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之间的距离;第二个是这些国家外资的流入;第三个是各国都实行了非常低的关税水平;第四个是有显著影响的各国之间的自贸区协定, 这些促使了零部件在国家之间的流动, 因而生产网络形成。

今天生产网络的分布是什么样的呢?在亚洲、欧洲、北美市场三大工厂中22种商品的出口额, 第一个是轮胎, 亚洲和欧洲几乎旗鼓相当。第二个是纸制品, 实际上不是在亚洲, 而是在欧盟。珠宝是在亚洲, 纺织品是在亚洲, 欧盟领先的有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办公机器亚洲是领先的, 电线、开关, 电缆是欧盟领先。电子电路、电池都是亚洲领先, 但是汽车、飞机等, 欧盟就明显具有优势。

总结起来, 可以看到欧盟和亚洲在优势上各有分配, 分布不同, 在电子电信上亚洲是具有优势的, 但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 发动机等, 欧盟仍然是具有优势的。在亚洲的零部件贸易上, 各个国家对亚洲的依存度不同, 中国对亚洲的依存度是46%, 但是其他国家都超过了50%, 甚至60%。除了印度以外, 各个国家对中国的依存度也是非常高的。

在SITC机器与运输方面, 我国从东盟进口份额不断上升, 从韩国、台湾进口份额也不断上升, 从日本进口份额也非常大, 但金融危机对此造成打击。SITC编码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了北美和欧美, 中国零部件从亚洲进口的, 最终产品组装完了大部分出口到了北美市场, 因而形成了价值链上的联系。

通过总结依存度得出亚洲领先的是轮胎、纸、纺织、钢铁、阀门、贱金属、传动装置、开关、电缆、电子元件、蓄电池和光缆等22种产品, 其中中国占了16种, 并且亚洲都是最大的。日本对亚洲依存度最高的只有: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飞机、特种机器和汽车。对亚洲依存度最高的, 对新加坡就是民用工程机器一种。对印度依存度最高的就是珠宝。亚洲和欧美比起来的优势在哪?在纺织、珠宝、电子、开关、光缆、蓄电池方面, 欧盟的优势是轮胎、纸、钢铁、发动机、传动装置、汽车, 这样看优势有大致的分配。对于日本来说, 所有具有优势的, 欧美都比它有优势。韩国所有具有优势的, 日本都比它有优势, 中国具有优势的, 除了光缆和电缆, 欧盟都比我们有优势。所以从自贸区的角度, 日本是不愿意和欧盟在一块的, 我们的选择就比较复杂。

有人说北美的优势可能是服务业, 但是到今天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 在全球价值链中北美的优势是在服务业, 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参与了全球价值链, 我们的作用是什么。2000年时, 我国单位出口在国内增加值是0.76, 出口1美元, 国内增加值是0.762, 这个很高了, 也许我们计算有问题, 但是其他计算也能达到这个结果, 美国是0.889, 日本是0.865, 国内的附加值贡献也还可以, 真正低的可能是加工贸易。也许我们升级的角度重点不见得是放在看附加值这个问题上。

再看一些行业, 比如电子行业, 我国单位出口国内附加值是0.665, 这个高不高呢?美国是0.887, 日本是0.870, 跟他们比, 我们电子产品可能稍低一些。纺织, 我国国内附加值是0.837, 皮革、制鞋是0.840。2009年我国的出口中, 附加值12.7%是来自于美国, 12.1%是来自于日本。电子产品我国附加值的14.2%是来自于日本, 13.7%来自于美国。

看企业的情况, 在出口份额中, 中小企业占出口64.5%, 大型企业占出口35.5%, 中小企业在出口中是主力军。中小企业国内附加值是62.3%, 大型企业是37.7%。这是直接和间接附加值的计算, 中小企业直接是38.4%, 间接是23.9%。

新加坡是从加工贸易起步的, 它开始的时候只有港口和贸易,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升级轨迹。最早他们生产香皂、啤酒、化工产品,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电子消费品、半导体组装, 80年代是工业电子、计算机和周边设定, 集成电路, 90年代, 就是以区域一体化对外开放作为驱动, 芯片制造、电路设计、生物技术、研发、石化、信息等。可以看出, 像新加坡这样的模式, 也可以实现升级, 而且很多当时投新加坡的国外公司, 最后就变成了新加坡的公司。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得出几个启示:

第一, 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种类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中国是一个世界生产平台, 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第二, 中国的出口经历了升级, 开始只能进口零部件, 今天已经出口零部件。

第三, 这个升级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 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我国零部件生产能力的提升, 具有很强的外力效应, 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质量。

外经企业 第10篇

一、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主动调整

近十年来, 国际经济形势进入深度调整期, 既有复苏迹象, 也面临着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密切, 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特别是2008年以来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转折, 国际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出现了新的动向, 经济全球化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折。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家开启了被誉为“金砖五国”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 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财政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等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对话, 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 以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2014年7月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将支持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是五个发展中国家为重塑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体系所采取的第一个实质步骤。

其次, 国际经济规则出现新的变化。近年来, 随着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启动并主导了一系列的贸易和投资谈判, 其中最主要的有2005年启动、美国2008年加入并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谈判 (TPP) , 美国与欧盟2013年启动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谈判 (TTIP) , 以及美国2012年提出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 (BIT) 。随着这些谈判的逐步深入和部分框架协议的达成, 新的国际经济规则已初露端倪, 要求推行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 推进更为积极的投资自由化, 同时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

最后, 国际经济竞争重点领域出现新动向, 国际贸易长期以来以货物贸易为主导。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 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并且呈现出增长加速化和发展高科技化等特征。但就整体而言,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较小, 目前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很低。2012年, 美国与欧盟牵头启动了多边服务贸易协定谈判 (TISA) , 进一步强调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多边服务贸易协定中, 谈判范围包括了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数码贸易、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所有服务业领域, 并对国际海运、电信服务、电子商务、跨境数据转移、运输和快递等新兴领域建立了管制规则。可以预期未来从货物贸易逐步转向服务贸易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 而智能化制造与数字化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向。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以开放促改革”, 从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遵循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 新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应运而生。经修改完善后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在促进我国劳动、资本等要素国际间自由有序流动、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等各个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资金的出台是推进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附加条件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拨款提供者在某种程度上指定了资金的用途, 拨款接受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这些资金, 专款专用是其最基本的特征。目前, 多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都已采用客观因素分配, 有专门的管理办法。但不可否认, 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管理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专项资金安排较多, 以项目的形式下达地方并规定具体用途的比重过大。在专项资金规模较大的情况下, 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体现其重点支持方向, 给其中大部资金的使用明确了用途, 许多落实到具体项目, 结果地方积极性不高, 资金沉淀, 从而造成使用效率不高。

(二) 竞争性领域投入过多, 中央财政资金的权益无法保障。据统计, 近5年来中央财政投向地方竞争性企业的资金都占到全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40%以上。这些项目一般由企业承担, 资金一般是直接拨付企业, 对于这类补助性资金,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般都不太关注资金的绩效问题。

(三) 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缺乏科学性, 投资效益不高。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过于分散, 以项目分配法和因素分配法作为专项资金分配标准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 按照初始设计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并发挥作用不容易。

(四) 专项资金安排、申请和使用竞争性强、管理成本高, 且易发腐败行为。

(五) 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监管不到位。

鉴于上述财政专项资金存在的财政专项资金多、散, 使用不当、绩效不高、监管缺失等多方面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 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 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 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新出台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是在2010年原有的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响应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完善修改的, 必将有效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新资金的出台是发展对外贸易“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 贸易大国地位逐步确立,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外贸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 迫切需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进一步增强外贸推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持续大幅增长, 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重要动力。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出口增长方式, 负面作用日益凸显:国内资源和环境已不堪重负, 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 继续保持出口高增长难度可想而知。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结构中, 服务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而中国货物贸易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徘徊。从2005~2013年, 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 而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 甚至逆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1年服务贸易逆差只有549.2亿美元, 2012年上升到906亿美元。从服务贸易领域来看, 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 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近80%。服务贸易伙伴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从地区分布来看, 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服务贸易项目分布和地区分布出现严重的不平衡, 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抗冲击能力较差。另外, 中国服务贸易中发展较快的主要是附加值低的项目, 如:运输、旅游等。而诸如保险、金融、传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服务项目, 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因此, 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出台必将在内外经济联合、对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做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0年颁布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成果

我国加入WTO以来, 逐步取消或改变了原来对出口的各类直接补贴, 而采取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做法支持外经贸发展。2010年设立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以“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为主线, 以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 优化使用方向。

在拓市场方面, 支持开展境外参展、商标注册、国际认证、电子商务等市场拓展活动;支持贸易促进活动, 支持开展贸易摩擦应对, 优化贸易环境。特别是在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 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了有力支持。通过构建海外市场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详实有效全面的国外政策分析、法律援助和公共商务信息;针对一直以来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乱、贵等现状, 通过补贴, 贷款贴息和出口信用担保等强有力措施减轻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瓶颈, 解决了这一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调结构方面, 支持科技兴贸、汽车及零部件、农轻纺等基地建设,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边境经贸合作和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建设, 优化出口地区结构;支持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 优化贸易方式。鼓励发展一般贸易, 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2012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为48.2%, 与2011年基本持平;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42.1%, 下降1.9个百分点。2013年1~8月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为49%, 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38.6%, 下降3.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 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 加工制造程度逐步加深。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占比大幅度提高。

在促平衡方面, 积极扩大重点国别和重点产品进口。对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务提供支持。2013年, 中国企业在国外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96.3%, 非金融类年末投资存量占87.8%、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96.6%、完成营业额占99.4%、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数量占93.2%、年末在外人员数量占95.7%。

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出台的重大意义

一、新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为促进我国外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为强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 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产业政策。这些政策与原来支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相互叠加、嵌套, 构成了庞大繁复的政策体系。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政策激励面过宽, 导致政策着力点和重点不够突出。现行政策就激励对象而言, 涉及到科技人才、企业家及经营管理人才、研发机构、创业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等方面。就激励内容而言, 有针对特定项目、特定产品的激励, 如对有关产品销售给予财政补贴;有针对特定企业群的激励, 如对“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设立发展资金;有针对某个特定产业的激励, 如对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的专项资助;还有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的激励, 如赋予个别“创新示范区”的一系列特殊政策等。支持政策几乎延伸到产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政策多而泛、广而散, 必然难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合力。

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贸转型升级, 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际营销网络、商品市场、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提升外贸发展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加强品牌、产品标准和设计能力建设, 创新外贸发展模式, 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更加客观符合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要求, 减少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过多干预, 实现自身的瘦身规范, 必将为我国外贸产业提供目标性更强的政策支持。

二、新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在调整我国外贸经济结构, 稳定外贸增长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

经过完善修改后的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指明了后期我国外贸发展的方向, 即在结构优化上下工夫, 重在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外贸的均衡发展。从强调做强货物贸易到支持服务贸易发展, 从强调进一步加强进口到发挥“走出去”的促进作用, 诸多政策都围绕着优化贸易结构展开。而每项措施又落实到具体部门, 为地方优化外贸结构、促进贸易均衡发展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驾护航”政策。

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旨在“促进优化贸易结构, 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深层次挖掘外贸增长的动力, 通过优化结构推动我国外贸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将会推动我国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作为一个外向型国家, 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增长必将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稳中提质。而我国国内经济的向好发展, 资本投资继续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有助于我国继续保持持续较好的国际吸引力。而吸收外资的平稳增长, 反过来有助于我国进一步促进外贸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新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对国内国外经济发展方式起到更好的连接作用

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像”, 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则是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镜像”,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主要在于从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从技术追随模仿型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从简单扩大出口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方向转变、从倾斜发展向区域均衡发展方向转变等。显然,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目标和途径, 与加快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要求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升外资利用质量、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对外经济发展的效益等, 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吻合度。

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出台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好地将国内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会提升我国对外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应注重把扩大开放和国内发展结合起来, 加大对外经济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融合度, 充分利用并把握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机遇,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融合, 通过经营主体的融合以及通过政策融合等方式, 以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推动国内国际市场的融合方面, 可以通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强大销售网络、销售市场的终端产品生产企业, 以及其他先进制造业企业和高端生产者服务业企业等, 提高在全球价格形成、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话语权, 推动国内专业化市场建设成为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市场等。

参考文献

[1]赵春明.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01:58-61.

[2]刘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政研究, 2013, 10:33-36.

[3]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培育竞争新优势[J].中国经贸, 2013.

[4]张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问题和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 2013, 03:56-59.

[5]肖前.商务部发布2013版对外投资合作指南[J].国际经济合作, 2014, 01.

[6]石峰.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政策转型[J].中国发展观察, 2014, 07.

[7]朱菲娜.中国外贸结构调整见起色[N].中国经济时报, 2013-05-14002.

[8]戴翔.战略机遇期新内涵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学家, 2013, 08:49-55.

外经贸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 第11篇

广交会上的外贸人

10月16日,在第一期广交会九号展馆,一辆贴满蓝色马赛克的菲亚特小汽车引人驻足观看。这里是佛山市路易·华伦天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展位,汽车是该公司总裁蒲鼎新的第一辆座驾,见证了他的创业史。蒲鼎新,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95届毕业生。从1999年参加交易会,至今已经十个年头。如今,他已拥有路易·华伦天奴陶瓷有限公司、路易·华伦天奴木业有限公司、珀丽洁具有限公司、佛山市华清瓷建材有限公司、上元欧联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百陶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常胜鲍鱼店、JENS等企业,涉足建陶、卫浴、木材、餐饮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在11号展馆,同样毕业于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的马陈勇意气风发,不时有客商和展商前来索取他的名片。作为拥有六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掌门人,广交会对他来说,不仅是展示自己代理品牌的机会,也是开拓客户的好时机。

对外贸易学校校长刘从兵告诉记者,学校与广交会有深厚的渊源,每年在广交会上都能见到不少熟悉的面孔。作为一所外贸类学校,校友们多数从事对外贸易工作,许多人是广东各类外贸公司里的业务骨干力量,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毕业的,多是广东各地海关和外贸公司的“头头”。此外,“广交会”还是该校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在校生来实习。90年代,在广交会上喊一声“对外贸易学校”,更是应者如云。所以,每一届广交会他都会来转转,一来与校友们聊聊,二来了解市场行情,以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贸市场紧密接轨。

在对外贸易学校,十七八岁的在校生们也有自己的“创世纪(模拟)公司”和“模拟商品交易会”。模拟商品交易会如今已举办了五届。虽为模拟,但学生照样经营得有声有色,有负责展位组织和竞拍的创世纪(模拟)公司,有明确规范的展位拍卖规则,有真金实银的真实交易。18岁的黄素萍名片上的头衔是“创世纪模拟公司营销部经理”,还是学生的她举止言谈之间已有些许商务人士的风范。这源于对外贸易学校对学生“真枪实战”的训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在做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坚持三个“对准” 坚守外贸特色

为了培养优秀的外贸人才,对外贸易学校始终坚持三个“对准”的办学方向,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

目前,随着中职扩招,不少中职学校都在增设专业,往综合型职业学校的方向发展。然而,对外贸易学校却始终坚持对外贸易特色不动摇。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强。在该校2009年的招生简章上,记者看到学校开设的10多个专业均为外贸类专业,而专业下面还有细化的专业方向,如电子商务专业有进出口业务专门化、商务制单专门化,国际商务专业又分报关报检专门化、会展业务专门化,甚至物流管理专业还有国际货代专门化。每个专业方向均对准了外贸行业的具体岗位群,按照岗位群的需求开设课程,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贴近企业需求。正是这种外贸特色的坚守,让学校成为行内公认的外贸人才培养基地。

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综合就业率高达100%。不少校友把学校作为员工招聘的首选之地。此外,一些招聘单位也逐年增大在该校的招聘力度,因为他们发现毕业于对外贸易学校的员工基础扎实,发展快。广州市赛时多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就是多年的“回头客”,10月29日,该公司到校举行了校园宣讲会,抢先对2010年的毕业生“下订单”。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廖兴武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对外贸易学校的招聘人数高达75名。早在10年前,赛时公司就开始招聘该校的毕业生,这些学生素质好,为公司的业务增长做了很大贡献,个人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如2006年毕业的黄泽良现在是公司的业务代表,月薪已超2万元;2003年毕业的学生温才记任高级产品经理,月薪高达10万元以上;还有2000年涉外会计专业毕业的谢喜亮已是肯尼亚分公司的经理。

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双提升

与理工科类不同,国际贸易技能是一项抽象的事物,看不见,摸不着。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如何开展?记者在采访前心存疑惑。但一进到学校的实训楼,一个满是现代化建筑的沙盘全面展现了国际贸易的流程,从生产、货运、报关到出关,遥控的灯光指示让复杂的流程一目了然。刘从兵告诉记者,这是新生第一堂专业课的课堂。沙盘栩栩如生的展示,让学生得以清楚接下来三年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不同于工科类学校充满轰鸣机器声的实训室,对外贸易学校的实训室安静整齐。一模一样的计算机,内里却有不一样的乾坤——安装了各类外贸实务软件。据介绍,这些软件的更新速度可做到与市场的及时接轨,从而实现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在建立校内实训室的同时,学校还与路易·华伦天奴陶瓷有限公司、广州市嘉利仓码有限公司、广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外贸轻纺(控股)公司、广州交易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州市东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赛时多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广东鹏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实习基地,多途径确保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还派出教师进驻企业实习,如今年3月和12月分别派出了4名专业课教师到路易·华伦天奴陶瓷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习,第一批老师学成归来后受益菲浅,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找出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操之间的区别,缩小了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今年10月,该校又率先在职业学校的文科类专业中首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深圳市华商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工学结合”国际货运代理网络销售班,该企业每周一、四下午和周六全天派出业务骨干用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方法到校对学生进行业务实操培训,改变了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传统办学模式,而是由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教授学生网络销售技巧。培训结束后,将由学生独立操作,以公司的名义参与实际业务,在网上寻找客户,并获得业务提成。这样,学生在校期间既学得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工作经验。

此外,学校还重视学生的技能考证,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货运代理员、秘书、涉外秘书、电子商务员等十几个职业资格考点,毕业生都能持“双证”走上工作岗位。

同时,该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学校有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20多个,其中,碧草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出版的《碧草》杂志是全国九十九佳优秀校园文学刊物之一。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该校承办的“‘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影响也日渐扩大。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各专业开展的各类富有专业特色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

外经企业 第12篇

一、广州市外经贸总体发展概况

1989—2012年,广州市GDP由1989年的274. 56亿元增至2012年的13551. 21亿元,年均增速为18. 47% 。进出口总额由1989年的35. 3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171. 31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9. 06% 。进口总额由1989年的17. 6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582. 1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9. 04% 。出口总额由1989年的17. 70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589. 12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9. 08% 。实际利用外资由1989年的4. 39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45. 7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3. 22% 。外贸依存度变化明显,1989年广州市外贸依存度为48. 43% ,1994年达到最高值142. 47% ,随后逐年下降,2012年为54. 33% 。

从贸易方式看,广州市以加工贸易为主,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由1998年的570. 4%降至2012年的43. 88%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未超过50% ,2012年为46. 99% 。

广州市外经贸主体以外资企业为主,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较稳定,年均超过50% ,2005年达到峰值( 60. 32% ) ,2012年为56. 86% 。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下降趋势明显,由1998年的43. 74% 降至2012年的18. 83% 。私人企业参与外经贸活动越来越频繁,进出口总额比重上升趋势明显,由1998年的0. 001% 升至2012年的18. 83% 。

二、外经贸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测算方法

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看,外经贸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外经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完全取决于它能否促进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关于外经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目前尚无权威、统一的计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最常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采用净出口法或支出法,明显低估了外经贸的作用。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讲,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经济意义上来讲,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呈负拉动作用,显然不合常理。无论哪种计量方法,都不能全面反映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进口的作用既有减少内需的替代作用,也有带动内需的配套、互补作用,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作用明显,各种计量方法都难以准确反映进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用外经贸增加值法计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采用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与GDP的可比性强,逻辑较严谨,方法合理,数据也相对容易采集。为了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支出法和外经贸增加值法进行计算。

三、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测算

( 一)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总额能够较为综合地反映外经贸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分别采用支出法和外经贸增加值法计算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支出法。计算消费、投资、外经贸三大要素占广州市GDP比重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 1989—2012年外经贸对GDP的总体贡献度由1989年的 - 14. 91% 逐步升至2008年的28. 23% ,整体呈上升态势,外经贸对GDP的平均贡献度为15. 1% ,表明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双对数线性模型计算广州进出口总额与GDP之间的关系,结果也证明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 外经贸总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广州市GDP即增加0. 15个百分点( 见图1) 。

外经贸增加值法。由于进口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部分被剔除,外经贸对GDP的贡献不再出现负数,因此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经贸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 见图2) 。

1989—2012年,最低为1989年的9. 97% ,最高为1994年的32. 9% ,整体平均水平为21. 1% 。总体来看,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15% ~ 21% 。

( 二) 对税收的影响

广州市财政收入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呈显著相关性,通过计算得出,1989—2012年广州市财政收入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 972,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财政收入增加0. 86亿元。因此,外经贸发展对广州市税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三) 对就业的影响

利用1989—2012年广州市全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据,构建进出口总额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到如下结论: 外经贸对全市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全市增加0. 355万就业人数,促进第二产业增加就业人数0. 146万人,促进第三产业增加就业人数0. 249万人。

( 四) 对消费的影响

分析1989—2012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4. 73亿元。

( 五)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采用进出口总额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对变化反映产业结构情况。利用1989—2012年广州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总和第三产业总产值以及进出口总额数据构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广州市历年进出口总额对三大产业总产值均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但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第一产业总产值增加0. 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增加3. 98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增加6. 89亿元。未来随着外经贸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将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四、广州与国内主要城市外经贸发展比较分析

从外经贸总量、结构和效益三大方面比较分析广州与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的外经贸发展情况,分析广州市外经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 一) 外经贸经济贡献度

按支出法计量外经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城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从1992—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市统计数据看,有三种明显不同的模式:1. 外经贸对经济贡献基本为负,以北京市最为明显,表示北京历年的进口明显大于出口,进口商品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外经贸的作用被弱化为; 2. 贡献为正,以深圳和广州市为代表,出口导向型城市的典型特点,加工贸易逐渐被服务贸易替代,深圳表现尤为明显;3. 年际变化明显,以上海和天津市为代表。

按支出法计算,1992—2012年广州市的外经贸经济贡献度为15. 1% ,仅次于深圳的22. 0% ,天津5. 1% ,上海3. 1% ,北京的外经贸经济贡献度仅为1. 1% ,为五个城市中最低( 见表1) 。

按外经贸增加值法计算外经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2000—2012年广州市 的外经贸 经济贡献 度为25. 1% 。

( 二) 进出口总额

1993—2012年,广州市进出口总额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相比,总量明显偏小,增速相对较低,年均增速12. 1% ,而北京15. 2% ,上海19. 6% ,天津19. 4% ,深圳15. 9% 。

( 三) 外贸依存度

五个城市均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深圳的外贸依存度大部分年份均超过了250% ,北京大部分年份均超过了100% 。广州市的外贸依存度经历了由高到底的发展过程,由1993年的103. 98% 降至2012年的54. 33% 。

( 四) 实际利用外资

1993—2012年,广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北京、上海、深圳比较,总量明显偏小,增速相对较低,年均增速6. 2% ,而北京5. 2% ,上海10. 4% ,天津19. 1% ,深圳9. 2% 。

( 五) 外经贸税收效益

根据各城市1993—2012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和进出口总额数据,测算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各城市的进出口总额均对地方财政收入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产生显著的税收效应,但各城市的外经贸税收效益差异明显( 见表3) 。

( 六) 外经贸消费拉动效益比较

根据各城市1993—2012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数据,测算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各城市的进出口总额均对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具有显著的消费拉动效应。但各城市的外经贸消费拉动效益差异明显( 见表4) 。

从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广州市外经贸总量和增速均偏小,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明显差异。需要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重点发展服务贸易。同时,广州市外经贸的优势显著,税收效益和消费拉动效益均好于其他主要城市。

五、进一步促进广州市外经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高度重视外经贸对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而外经贸是广州市实现对外交流和竞争的关键平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同样离不开外经贸的支撑。相对于投资、消费两大经济增长要素,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但贡献度呈上升趋势,而且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对外交流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外经贸是广州市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使广州市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各国的生产力优势、资金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发展具有优势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外经贸是广州市与发达国家进行新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技术更新换代步伐的不断加快,要求广州市必须通过外经贸紧跟世界新技术发展潮流,实施智慧城市等城市新兴发展战略。

( 二)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提升广州市参与国际竞争层次的重要抓手。随着国际服务贸易日趋知识化、技术化和资本化,国际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为主。广州市的传统对外贸易方式逐渐失去竞争力,必须加快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设计研发创造、品牌价值创造和营销渠道创造等高端服务环节创造利润、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高层次的服务贸易,加快广州市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步伐,实现外经贸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

( 三) 加快自由贸易园区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扎实推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包括粤港澳自由贸易区的总体规划、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报告、近、中、长期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包括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措施等,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包括自由贸易政策、自由投资政策、自由旅游政策、自由留学政策、普及高等教育政策、产业政策,涵盖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贸易、人才战略、科技战略和政府功能等领域; 二是要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园区战略支撑体系。努力构建进出口零关税的贸易自由化、免交企业所得税的投资自由化、信息化落地签证的通关便利化等国际政策支撑,构建国际贸易、智能产业、旅游产业、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和文化产业等现代产业支撑。构建信息科技、海洋科技、生物科技、材料科技、普及高等教育等科技教育支撑; 三是要以依托南沙自由贸易园区,面向港澳,重点发展服务贸易,以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争取把南沙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广州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根据目前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态势,建立一支上规模的专业人才队伍,以确保实施、谈判和前期研究三个层面的工作有序、有效、顺利推进。依托广州市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选择几所大学作为试点,专门培养FTZ方向的人才,为广州市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 四) 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一是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同时严格限制“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率”项目。二是通过综合实施财政、税收、信贷和土地等政策,鼓励外资在广州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性的机构,增强技术、管理的辐射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五) 加大对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支持

广州市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外经贸扩总量、调结构、促增长,重点用于支持政策叠加、培育进出口新增长点、外经贸业务培训、加大外经贸工作考核等方面。同时鼓励各县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以促进区域外经贸发展。配合国家、省外经贸促进政策,重点对企业进出口增量、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境内外展会、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品牌、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出口企业孵化、重点外贸企业和中小成长企业培育、贸易摩擦应对、“走出去”及进口先进设备、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培育骨干企业,力促做大做强,对当年进出口实绩突破1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亿美元的企业,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支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引进的外向型企业在本地实现进出口实绩当年超100万美元的,给予资金支持。引导供货企业自营出口,对由代理出口转为自营出口的企业当年实绩超100万美元的,给予资金支持。

( 六) 打造良好的外经贸发展环境

大力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认真做好外经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费补贴、中小企业国际认证、进出口贴息、“走出去”补助、出口基地建设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公共服务平台、融资担保等申报工作,完善各项前期准备和程序,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国税部门要加快出口退税审批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市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融资平台,要积极为中小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中小进出口企业信贷规模,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贸易融资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海关、国检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收费标准,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动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加强对外经贸企业业务培训和跟踪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利生,吴振宇.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67-78.

[2]刘亚军.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初探[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31-35.

[3]李婧.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跨国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上一篇:英语课的引入下一篇: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