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鼻窦炎

2024-08-14

儿童鼻-鼻窦炎(精选10篇)

儿童鼻-鼻窦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鼻窦炎患者, 120例患者中男孩儿64例, 女孩儿56例, 年龄在8~1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9.5岁。患者的病程为1~4.5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2.8年。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为102例, 有前期手术的患儿为18例。全部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进行了术前常规的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确诊。将所有儿童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于那些有鼻息肉的患儿, 在手术之前安排其服用强的松10mg, 每天早上服用一次, 连续服用10天。本组儿童鼻窦炎患者均是采用全麻的方式, 在手术前30分钟对其进行常规肌肉注射立止血, 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护并开放静脉给药通道。在手术的过程中, 对于患有鼻息肉的患者进行息肉摘除, 将钩突切开, 并将筛泡打开, 扩大患者的中鼻道, 切除患者的前组筛窦到中鼻甲基板, 对于筛窦炎的患儿, 则应该常规性的开放其上额窦自然口, 并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清理还气额窦口和前上筛房, 对于患儿的后组筛窦和蝶窦尽量不要进行处理。

儿童鼻窦炎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7~10d之内, 还应该口服糖皮质激素15~30d, 并在手术之后的6个月之内定期在鼻内镜下行术腔清理, 以分离粘连, 处理上额窦口狭窄或者闭锁的情况, 并经常使用抗生素或生理盐水来清洗鼻腔。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的数据通过SPSS 13.0的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治疗, 治疗之后儿童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治疗组60例患者共治愈了57例, 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5%, 而对照组60例患者共治愈了51例, 传统治疗的有效率为85%。本组病例在手术中均为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 他严重的影响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的鼻腔、鼻窦解剖以及病理生理均与成年人具有较大的差别, 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疗效甚微。鼻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 为广大的儿童鼻窦炎患者带来了福音。为儿童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 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 他们不仅应该充分熟悉并了解儿童鼻腔、鼻窦解剖特点, 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承认鼻内镜手术经验。医护人员在对儿童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之前, 应该认真的对其进行鼻内镜的检查并仔细阅读鼻窦CT片, 详细的了解并分析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受累范围、患者各鼻窦的发育及病变情况, 并通过上述的过程为患者确定较为详细的手术过程[2]。鼻内镜手术的主要目的便在于纠正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恢复并重建鼻腔、鼻窦的良好通气和引流。由于儿童的鼻腔和鼻窦特点均与成人不同, 所以, 对于儿童鼻窦炎患者所进行的鼻内镜手术也与成人患者不同。一方面, 医护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动作应该轻柔, 并选用小号的精细仪器;另一方面, 医护人员还应该尽可能的保留患者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炎性, 最大限度的避免对鼻腔和鼻窦粘膜造成损害, 为手术之后患者的迅速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3]。在对儿童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之后, 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回访和复查, 这是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组研究的治疗体会:首先, 对于鼻腔中鼻甲的处理。在本组的研究中, 通过回访我们清晰的发现, 在治疗之后, 导致儿童鼻窦炎患者疗效欠佳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鼻甲, 由此可见, 对于鼻甲的处理相当重要[4]。所以, 笔者认为, 对于那些明显影响引流的泡性中鼻甲或者是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而言, 可以对其做中鼻甲形成术或者对其进行部分切除, 在整个的处理过程中应该始终使中鼻甲保持形态, 因为: (1) 这对于维护术后鼻腔和鼻窦功能以及必要的二次修复手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2) 腺样体以及下鼻甲的处理。腺样体是引起患者鼻塞和鼻分泌物滞留纤毛活动能力减弱的最主要原因, 腺样体的切除可以有效的改善后鼻孔的阻塞, 是一种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式。 (3) 手术后的处理。在儿童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对其建立以鼻窦为中心的各窦通畅引流是鼻内镜手术的根本保障, 所以, 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 一定要注意术后的复查, 并及时的清除术后的腔内分泌物以及堵塞在窦口的囊泡, 解除术腔粘连。然而, 儿童在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的鼻腔清理往往较为困难, 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使其较难配合和忍受[5], 所以,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 我们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 即鼻腔以地卡因和肾上腺素棉片粘膜麻醉3次, 并使其充分吸收, 之后宽敞鼻腔和窦口, 使其视野清晰。而对于那些年龄较小、难以合作的儿童鼻窦炎患者, 我们则采用北京同仁医院的治疗经验, 根据患儿的年龄及健康状况, 首先给予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0.03 mg/kg, 并在三分钟之后对其静脉注射氯胺酮0.25~0.3mg/kg, 之后再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在鼻内镜下清除患者的凝血块、肉芽组织、干痂及粘连。如果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 则可以适当的追加氯胺酮首次剂量的1/3~1/2, 以保障患者的麻醉效果。

鼻内镜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的几周之内, 应该保证每周到医院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的间隔时间随着恢复的过程而逐渐延长。我们在临床中认为, 儿童在进行鼻窦炎和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定期的清理鼻腔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 对于所有的鼻窦炎患者而言, 如何减少术后的回访次数、减轻患者在清理鼻腔时的痛苦、减少患者的远期并发症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鼻内镜对于儿童鼻窦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儿童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由60例儿童鼻窦炎患者组成, 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的60例儿童鼻窦炎患者共治愈了57例, 治愈率为95%, 而对照组的60例儿童鼻窦炎患者共治愈了51例, 治愈率为85%, 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儿童鼻窦炎在经过传统的保守治疗无效时, 可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式, 其不仅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 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程志平.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1 (18) :111.

[2]李淑洁, 倪建国, 高振锋, 等.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 9 (6) :362-363.

[3]郑艳秋, 李玲香.79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42 (9) :1048-1049.

[4]张勤修, 邹建, 刘世喜, 等.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78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 5 (7) :434-435.

儿童鼻-鼻窦炎 第2篇

【关键词】儿童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32-02

儿童鼻窦炎在临床耳鼻咽喉科疾病类型中并不少见,以往多采用药物等保守方案治疗,临床疗效不甚理想,往往发展成为慢性炎症。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其逐步被应用于反复药物治疗后无效或临床症状及体征严重的成年鼻窦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1]。而鼻内镜手术在儿童鼻窦炎的治疗应用经验较少。本研究采用鼻内镜治疗儿童鼻窦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13.4±1.2)岁,平均病程(6.5±2.6)年。所有患儿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关于鼻窦炎的诊断标准。分型:Ⅰ型者34例,Ⅱ型者15例,Ⅲ型者7例;存在严重的鼻中隔弯曲和骨嵴者11例,中鼻甲息肉样变、过度肥大者8例,下鼻甲肥大者7例。所有患儿均为应用系统药物治疗无效或经辅助手术治疗无效者,并排除具有明确鼻息肉阻塞鼻腔通气或严重的解剖结构异常者。

1.2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并根据鼻窦炎部位选择手术部位及操作过程。若为单纯上颌窦炎时,需切除钩突后下部,自然口需做开放处理;若为筛窦炎,只需开放前筛;若为蝶窦炎时无需开放蝶窦,但需将蝶筛隐窝处分泌物等阻塞物彻底清除;患儿若出现全鼻窦炎,则需开放前筛并切除钩突,充分暴露额隐窝并将额窦口周围病变清除干净,但无需扩大额窦口;若存在中鼻甲息肉样变则需行微创处理以保留鼻甲的完整性;若为下鼻甲肥大则需运用电动切割器将鼻甲粘膜肥厚部分切除。手术结束后,止血海绵填塞鼻腔止血, 48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常规冲洗鼻腔,并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注意术后随访,对于存在术腔肉芽组织及痂皮或息肉样变的粘膜应及时予以清除。

1.3疗效评价[1]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内窥镜检查示窦腔内粘膜上皮化,开放良好,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窦腔粘膜部分区域可见肥厚、水肿或肉芽组织形成,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术腔粘连,窦口出现闭合或狭窄,可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息肉形成,临床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治愈51例,好转3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眶内损害、鼻腔粘连、鼻中隔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4个月,术前41例患儿存在嗅觉丧失,术后大部分患者嗅觉恢复,仅1例出现嗅觉丧失,治疗前后嗅觉丧失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鼻窦炎是发生于鼻窦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其可分为急、慢性炎症。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往往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导致慢性鼻窦炎,引起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2]。该病在少儿中亦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由于传统手术可能影响患儿颅面骨的发育而限制了临床应用,而药物治疗则因疗程长,易反复发作使患儿无法坚持治疗,因此,亟需寻找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随着鼻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由于其可精确去除鼻窦病变部位组织和骨质,进一步开放窦口,并使其充分扩大,在不影响鼻腔生理和解剖功能情况下尽可能恢复鼻腔正常生理结构,而逐步应用于鼻窦炎的治疗中[3]。

本研究采用鼻内镜治疗儿童鼻窦炎5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治愈5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眶内损害、鼻腔粘连、鼻中隔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大部分患者嗅觉恢复正常,仅1例出现嗅觉丧失,说明鼻内镜治疗儿童鼻窦炎具有治愈率高、创伤性小、患者恢复好的特点。笔者总结鼻内镜治疗鼻窦炎经验,认为其操作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手术过程中依从性不佳,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②由于鼻粘膜对于维持正常生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故手术中应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及器械,准确评估需切除的病变粘膜,尽可能切除病变组织;③在处

一,大大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察结果显示,采用松龄血脉康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明确,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苯磺酸氨氯地平为临床十分常见的长效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其口服吸收较快,且生物利用度高达80%左右。研究发现[5],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受体结合与分离的的速度较为缓慢,且对血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较为温和,不至于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骤升或骤降,其平稳降压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而且,苯磺酸氨氯地平也可以有效控制清晨患者醒后的高峰期血压,因此可以认为该药物为一种理想的控制平均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钙拮抗剂[6]。另据观察结果,松龄血脉康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更有效改善血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远期病情发展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松龄血脉康主要成分为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等,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具有平肝潜阳、活血化淤等作用。其中,鲜松叶能够有效抗氧化;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葛根素具有强大的扩张血管作用,从而有利于降低血压,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适临床症状,而珍珠层粉则可以较大程度上调节患者的中枢微循环[7]。松龄血脉康具有较强的促进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逆向转运作用,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大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小鹰.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更要强调个体化 ——2011年 ACCF/AHA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zl):66-68.

[2]尚玉红,林雪.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更年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13-414.

[3]沈敏,方权明,胡艳.氯沙坦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14):234-236.

[4]饶绍来.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68 例[J].广西中医药,2012,20(4):15-16.

[5]葛彩英.松龄血脉康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15-516.

[6]赵鑫,曲毅,方宁远.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杂志,2012,30(1):50-52.

[7]沈敏.松龄血脉康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11-1712.

儿童鼻-鼻窦炎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8月, 中国援外医疗队所在医院就诊的128例伴腺样体肥大的慢性鼻窦炎患儿, 其中, 男87例, 女41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 (6.5±2.3) 岁, 病程3个月~2.5年。诊断标准:①主要表现为呼吸费力、间断或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或伴有不同程度头痛、睡眠紊乱, 检查鼻道有粘脓性分泌物, 口咽部有粘脓分泌物粘附、可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行为异常和认知能力受损等。②所有儿童均进行了鼻咽x线侧位片检查, 符合鼻咽x线侧位片检查, 腺样体-鼻咽腔比值>0.7[2];③排除标准:所有患儿均经鼻内镜检查, 排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128例患者分成三组, 治疗组44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 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腺样体刮除术;药物治疗组40例, 按照年龄或体重, 予口服阿莫西林并鼻腔内应用氟替卡松喷剂。三组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

1.2 主观症状的评分

鼻塞、头痛、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嗅觉减退等主观症状, 按照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分法[3], 3分以下为轻度, >3~7为中度, >7~10为重度, 超过5分被认为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患者仰卧经口插管。双侧鼻孔滴麻黄素液, DAIVS张口器撑开、暴露口咽部, 肩部垫高。用导尿管悬吊软腭。吸净鼻腔、口咽部分泌物, 选择2.7mm直径的0°内镜或4mm直径30°、70°内镜, 经鼻或经口进路, 观察腺样体的形态、大小、看清与后鼻孔、圆枕等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将增殖体刮匙置于腺样体的上端和后鼻孔的后端、咽鼓管的内侧, 适当用力将腺样体切除, 用无菌纱布球压迫止血, 活动性渗血电凝止血;对重要结构周围的残留组织和突入后鼻孔的腺样体组织, 可使用翘头鼻黏膜钳在内镜下逐一清除;术后若无特殊情况, 当日出院, 门诊定期随访。术后常规口服阿莫西林3天预防感染, 鼻腔喷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连用4周。

1.3.2 对照组:

患儿取半坐卧位, 面罩吸入七氟烷麻醉, 未行气管插管。钳式张口器撑开, 暴露口咽部, 术者左手持压舌板压下舌体, 右手持腺样体刮匙, 刮匙置于腺样体的上端和后鼻孔的后端, 快速刮除, 助手护士持负压吸引器吸除腺样体破碎组织, 即刻把患儿放平, 侧卧位, 吸痰管从口鼻吸出活动性渗血, 防止腺样体组织或血液误吸进入气管, 术后观察生命指征, 注意有无出血、窒息;术后若无特殊情况, 当日出院, 门诊定期随访。

1.3.3 药物组:

按照患儿年龄或体重, 口服阿莫西林2周;鼻腔喷用类固醇激素氟替卡松鼻喷剂, 连用12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12年昆明《儿童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4], 疗效分为治愈:病情完全控制、症状消失, 鼻腔无脓性分泌物, 咽后壁无黏 (脓) 性分泌物附着;好转:病情基本控制, 鼻黏膜略充血、水肿, 鼻腔少量黏性分泌物, 咽后壁有少量黏性分泌物附着;无效:病情未控制, 症状无改善, 鼻腔有脓性分泌物, 咽后壁可见黏 (脓) 性分泌物附着。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3个月三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3.18% (41/44) , 对照组86.36% (38/44) 、单纯药物治疗组72.50% (29/40) 。腺样体切除术的效果89.77% (79/88) 优于单纯药物治疗72.50% (29/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比较, 有安全性高、出血少的优点。

治疗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比较, P<0.05。

2.2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主观症状的VAS评分

治疗前, 患儿鼻塞、头痛、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嗅觉减退等症状, 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三个月后, 三组患儿的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组治疗前、治疗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P<0.05

3 讨论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在摩洛哥亦是常见病多发病, 表现为鼻塞、呼吸不畅、头痛、睡眠打鼾、流粘脓性分泌物, 患儿习惯性回吸症状, 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代谢异常、行为异常和认知能力受损等, 严重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和生活质量。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上气道阻塞, 影响鼻腔鼻窦纤毛运动, 炎性分泌物蓄积致鼻窦炎迁延难愈。另外, 潜藏在腺样体内的条件致病菌, 在儿童免疫功能减弱时, 可逆行感染到鼻腔、鼻窦, 腺样体肥大与儿童鼻窦炎息息相关[5]。

正常腺样体内有各种不同发育时期的淋巴细胞, 约1/3是T细胞, 对特异性抗原、病毒、细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是儿童重要的防御免疫器官[6]。但当长期反复遭受炎症刺激时, 导致腺样体不断增生、肥大。当肥大的腺样体引起儿童气道堵塞、并发渗出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时, 应及早手术切除以利于相关疾病的转归[4,7]。

规范口服抗菌药物和较长时间 (3个月) 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可以有效治疗儿童鼻窦炎[4,8]。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充血和炎症, 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还可以抑制腺样体过度增生[9]。但是在摩洛哥, 国家实行“医药分家”的医疗卫生体制, 药品需病人自费, 国家按照住院者人数给予公立医院财政补贴, 贫困人口免住院、免手术医疗费, 所以贫困病人和家属, 通常要求医生一次性手术解决临床问题, 而不愿意采纳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

摩洛哥内陆地区医疗条件简陋, 医院缺乏必备的诊疗仪器和器械, 没有切割吸引器、射频消融、等离子、超声刀等;药品由患方自费采购。因此,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国内迥异。施行腺样体切除术, 术前仅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为了节省麻醉药物的费用, 采用面罩吸入麻醉。患儿取半坐卧位, 耳鼻喉科医生通常采用传统盲刮术, 完全凭经验和个人体会、手感, 用腺样体刮匙一边刮, 一边吸除腺样体刮除组织;由于是未进行气管插管的麻醉, 为了避免血液和碎屑组织误吸进入气管, 刮几下, 立即把患儿放平, 侧卧位, 用吸痰管从口鼻吸除活动性渗血, 术中出血较多, 创面无法用纱布棉球压迫, 止血不彻底;手术过程中患儿易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术后易复发, 尤其对侵入到咽鼓管咽口、圆枕、两侧咽隐窝、鼻咽顶壁接近后鼻孔处及凸入鼻腔内等隐蔽处的腺样体很难切除干净[10]。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先行气管插管, 保障了呼吸道通畅, 避免误吸;手术在直视下进行, 手术视野清晰[11]。术者术中能评估腺样体的大小, 同周围结构的关系, 具有微创、出血少、止血彻底、减少并发症, 避免手术盲目性所致鼻咽部正常组织损伤, 可避免损伤咽鼓管,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腺样体切除后, 恢复了鼻腔鼻窦正常的引流通道, 消除了局部分泌物堆积, 改善了纤毛运动和微生物环境, 有利于儿童鼻窦炎的转归[12];在腺样体切除术后, 再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会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儿童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 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后效果仍欠佳, 宜采取腺样体切除术, 解除上气道阻塞。在摩洛哥开展援外医疗, 应根据患儿病情、家属的期望、结合摩洛哥国情和当地医疗制度, 适当放宽手术指证, 满足贫困儿童、贫困家庭的就医需求。

总之,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术野清晰, 切除范围准确, 止血彻底、手术方法易掌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对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鼻窦炎疗效确切, 适合在摩洛哥推广。不足之处, 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服务期短, 只能观察近期疗效, 无法做到对患儿的长期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 陈超, 许政敏.儿童慢性鼻窦炎药物与手术治疗疗效对比[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11 (5) :295~297

[2] 王琼.数字化X线摄影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5) :808~809

[3] Lim M, Lew-Gor S, Darby Y, 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s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J].Rhinology, 2007;45 (2) :144~147

[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鼻科学组.儿童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2012年, 昆明)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48 (3) :177~179

[5] Seung-Youp Shin, Gil-Soon Choi, Hae-Sim Park, et a1.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adenoid tissues from children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09;141 (1) :91~96

[6] 殷明德.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适应证的免疫学基础[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24 (5) :385, 391

[7] M T Avanden Aardweg, M M Rovers, A Kraal, et al.Current indications for adenoidectomy in a sample of children in the Netherlands[J].B-ENT, 2010;6 (1) :15~18

[8] 董震.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药物[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48 (2) :98~99

[9] 张焕康, 肖宽林.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12 (5) :266~268

[10] 李瑾, 陈向平, 李幼瑾.儿童腺样体肥大再次手术的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21 (8) :380~381

[11] Songu M, Altay CAdibelli ZH, Adibelli H.Endoscopic-assisted versus curettage adenoidectom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with objective outcome measures[J].The Laryngoscope, 2010;120 (9) :1895~1899

鼻内镜降伏慢性鼻窦炎等 第4篇

王敏

慢性鼻窦炎患者常有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夜间加剧,以致睡眠时只能张口呼吸。鼻涕多而黏稠,有时呈黄脓状,不易擤出;有时可引起咽喉部异物感、咽痛、咽痒、咳嗽。患者还可有头痛,表现为晨起轻午后重,也可以是整天头痛。

以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其中上颌窦、筛窦根治术又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但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只能治疗上颌窦与筛窦的病变,对其他鼻窦炎则无效,而且不能进行双侧鼻腔手术。

近年来,各大中型医院普遍开展的鼻内镜手术,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已取得良好的疗效。鼻内镜实际上是一根直径为4毫米的细长硬性镜子,配有冷光源、摄像机和显示器。就好像将医生的眼睛拉得又长又细,伸入患者的鼻腔中,使深藏在鼻腔中的一切在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示出来。然后,医生根据显示器上的图像进行手术,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术中视野清晰,创伤小,双侧鼻腔可以同时进行。医生可以打开任何一个有病变的鼻窦,彻底清除窦腔内息肉或积脓,同时保留正常解剖结构,这样有利于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和随访。手术前患者只需拍摄鼻窦CT片,以明确炎症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有无畸形,为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还需口服抗生素、抗过敏药,局部喷止血药,以减少术中出血。一般术后三四天即可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术后复诊非常重要。手术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取决于术后的门诊随访。因为,鼻腔伤口的痊愈和黏膜功能的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鼻窦腔内可能会有肉芽、囊泡、痂皮粘连形成,如果不及时清除,堵塞了窦口,鼻窦炎又会很快复发。因此,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定期去医院复诊。此外,术后用药也不可忽视,如口服一些抗生素、抗过敏药、皮质激素、化痰药。每日还需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的混合药液洗鼻腔,持续1个月,以使鼻腔通气改善,鼻涕减少,头痛消失。此外,手术3个月后,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有鼻息肉复发迹象,应尽早将它扼杀于萌芽之中。

煤气中毒后患大

蔡书宁

晚上,李大爷一个人在家用煤炉做饭,饭后便在屋内睡了。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经常和李大爷一起晨练的邻居没看见李大爷,以为他病了,便来到李大爷家,可怎么敲门也没反应,大家急忙撬开门,见李大爷躺在床上,面色绯红,好像还在熟睡,怎么叫也不答应,大家立即拨打了“120”,将李大爷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煤气中毒。在医院里住了两天,李大爷觉得“病好了”,不顾医生的劝说,偷偷出了院。过了一周,李大爷突然出现行为怪异、哭笑无常、易激怒等症状,又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经询问病史结合检查结果,诊断其为煤气中毒迟发脑病,是煤气中毒的后遗症。

李大爷的孩子们对此很不理解,认为父亲清醒了,明明已经“治好”了,怎么还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大家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表现比较熟悉,能及时抢救中毒者,使大多数中毒者迅速得到救护,但对部分中毒者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假愈期(2~60天),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病变,多不了解。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发呆、记忆严重减退、无故傻笑,或行为失常、语无伦次,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四肢肌肉发紧、手颤、步态不稳、二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等。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初步研究发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中,高龄、从事脑力劳动、既往有高血压者以及恢复期受过精神刺激者,都属于发生迟发脑病高危人群。

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很难分离,使得中毒者全身都处于无氧状态,如果这时只用平常的氧气袋帮助患者呼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利用高压氧才能把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打散,让氧分子继续与血红蛋白结合,且迅速运送到全身,才是最关键的。另外,高压氧治疗煤气中毒,还能降低患者患迟发脑病的危险。

儿童鼻-鼻窦炎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2年期间一共收治的11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了我院耳鼻喉科的协助诊断, 诊断结果均符合2008年9月全国鼻科学会议上通过的《慢性鼻原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所有的患儿均具备以下的诊断条件: (1) 病程在12周以上, 病症并没有明显的缓解, 甚至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2) 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均呈现出反复性的鼻塞、粘性或流脓性鼻涕。 (3) 鼻内镜的检查结果为:患者的下、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或粘性分泌物, 下、中鼻道黏膜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所有的110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年龄为3~12岁, 平均年龄为7.8岁, 其中男性患儿59例, 女性患儿51例。经常伴有轻微头痛的患儿9例, 中鼻道或嗅裂出现脓性分泌物的患儿76例, 出现粘性分泌物的患儿25例。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55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组成,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 即口服抗生素头孢克肟, 30kg以下的儿童按照6mg/ (kg·d) 的计量进行用药, 并让患儿将上述的药物分两次进行口服, 30kg以上的儿童则按照100mg/次, 每天两次的计量进行用药, 让患儿连续用药2周。

治疗组的患儿则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辅之以鼻部超短波理疗, 每天一次, 每次15min, 连续理疗2周为宜。其他的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粘液促排剂以及全身抗组胺药等的应用均应按照《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两组患儿在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应该以填表的方式来观察其体征和症状, 并详细的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项研究以患儿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为最终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是指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者明显的减轻了, 鼻内镜等客观检查明显好转。有效是指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鼻内镜等客观检查较治疗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 脓性或粘性分泌物稍有减少。无效则是指患儿的临床症状与治疗之前相比较并无明显的好转, 鼻内镜等客观检查也没有好转的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的数据通过SPSS 13.0的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2 结果

在患儿接受了为期两周的治疗之后, 我们从数据中得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55例患者共有37例显效, 15例有效, 显效率为67.35%, 有效率为27.3, 总有效率为94.5%, 而对照组55例患者中有25例显效, 21例有效, 显效率为45.5%, 有效率为38.2%, 总有效率为83.6%, 且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详情请见表1。

3 体会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常见于青少年儿童中的多发性疾病, 它主要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

一种慢性疾病, 患者的鼻部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2周之后症状并无明显的缓解, 甚至有加重趋势的情况, 大多数是由急性鼻窦炎的反复发作所导致的[1]。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可以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成为支气管哮喘的病灶, 极易导致这些疾病的长期不愈, 不仅极为严重的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患儿的智力发育, 应该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儿童鼻窦炎的生理、解剖特点等都与成人具有较大的差异, 探究其治疗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2]。

超短波治疗仪是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物理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便是充分利用超短波的高频振荡电流并通过电容电极进行能力的输出, 并使其充分的作用于人体的治疗过程。其主要的治疗过程便是将患儿的鼻部置于电极之间, 使其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之下, 让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鼻腔和鼻窦黏膜组织内的离子和分子在平行的位置不断震动, 并通过相互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热效应。这种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效应不仅能够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强, 对于微循环的改善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此外, 它还有助于鼻腔和鼻窦黏膜纤毛的运动, 并能够加快鼻腔及鼻窦内分泌物的排除与吸收, 从而达到最终治愈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目的[3]。超短波治疗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使病灶在超短波电场的综合作用下, 给病原微生物造成极其不好的生活环境, 从而间接的抑制其继续的增长与繁殖。有助于病变部位抗体及白细胞数量的增加, 从而有效的抑制炎症组织中的细菌, 促进炎症病灶的局限, 提高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儿童作为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具有对治疗异常不配合的、异于成人的一大特点, 这便导致了多数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都会对治疗产生恐惧感, 而极大的影响着该项疾病的治疗效果[4]。然而, 利用超短波的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 虽然个别患儿在刚开始进行治疗时会不合作、甚至哭闹, 然而, 在经过一两次的治疗之后, 大多数的患儿都比较能够接受这种无痛苦的治疗方式。

本组研究的结果充分的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6%, 两组相比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表明了在对慢性鼻—鼻窦炎患儿进行一般抗感染及其他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 辅之以鼻部超短波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 更加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痛苦, 是一种极为经济、简便、安全、可靠的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段。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鼻部超短波对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两年期间一共收治的11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的11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有55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组成, 治疗组的患者采取鼻部超短波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来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55例患者中共治愈了51例, 总治愈率为94.5%, 而对照组55例患者中共治愈了48例, 总治愈率为83.6%, 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效率对比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鼻部超短波的方式来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不仅安全、有效, 且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鼻部超短波,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熊伟, 欧阳顺林, 温红艳, 等.鼻部超短波治疗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0, 31 (19) :2520-2521.

[2]牛瑞雪, 张艳萍, 王志彬, 周海婷.超短波电疗仪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6) :63.

[3]张涛.超短波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05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7) :142.

儿童鼻-鼻窦炎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儿1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3~12岁,平均5.8±1.2岁,病程4~12个月,平均7.5±1.6个月;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4~11岁,平均5.5±1.4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8±1.4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反复流脓涕,并伴有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内窥镜检查可见中下鼻甲肥大、黏膜肥厚或水肿,中鼻甲息肉样变,且鼻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腔黏膜增厚,密度增高,液平或有息肉阴影。排除鼻中隔、鼻腔及鼻窦结构异常、鼻息肉者、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者、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服用罗红霉素胶囊(江西聚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42,规格:0.15g×12粒),按体重2.5~5mg/kg给药,每天2次,共服用2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在双侧鼻孔滴入1%麻黄素以收缩鼻黏膜,并开放窦口,清洁鼻腔,10min后协助患儿取仰卧垂头位,使颏部与外耳道口处于垂直面,以保持鼻窦口处于下方;术者将0.5%麻黄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5~8滴滴入患侧鼻腔以淹没所有窦口,并根据患儿鼻孔大小选择合适的橄榄头,调节好吸引器压力,将橄榄头塞入治疗侧鼻孔内,用手指按压对侧鼻翼以封闭该侧鼻腔,叮嘱患儿均匀、有节奏、断续地发“开”音,期间保持同步吸引,维持1~2s后移开,1min内重复上述动作6~8次,利用鼻腔与鼻窦交替发生的压力改变,可将鼻窦内脓液吸出,并将药液吸入窦腔内;若患儿为双侧鼻腔病变,则需做完一侧后,同上法治疗另一侧,两侧交替治疗;鼻负压治疗结束后,叮嘱患儿保持头部直立位,30min内禁止低头或将药液擤出,尽可能将药液留于窦内。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3]

痊愈:鼻塞、流涕、头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鼻镜检查显示鼻腔黏膜、下甲、中甲的充血水肿消失,且中鼻道和总鼻道内无脓性分泌物,CT检查显示鼻窦腔清晰;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鼻镜检查显示鼻黏膜轻度充血,鼻甲稍肿大,鼻道内无明显分泌物,CT检查显示窦腔炎症减轻,黏膜增厚但不明显,无明显积液;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鼻镜检查及CT检查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鼻窦炎是一种黏膜病变,好发于小儿,主要由于小儿鼻腔、鼻窦腔相对狭窄,鼻窦口较长且开口窄小,通气引流较差,且窦腔黏膜相对较厚且嫩弱,并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病原菌经窦口侵入鼻窦后,易引起感染和变态反应,进而增加血管通透性,炎性细胞浸润,使黏膜水肿、脓性分泌物增多,并刺激鼻腔上皮细胞增殖,损伤纤毛结构,影响纤毛运动,从而引起窦口鼻道堵塞,产生鼻塞、反复流脓涕等临床症状[4]。另外,鼻窦的各窦开口与窦壁间相毗邻,病变易互相蔓延,且窦口阻塞、局部组织缺氧、纤毛活动减弱等因素也为病原菌定植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基础,形成恶性循环,若治疗不当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因此,治疗鼻窦炎的关键为抗炎、抗水肿,以此通畅引流,解除阻塞,恢复鼻腔通气及引流功能[5]。

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鼻窦炎,但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常会破坏鼻窦良好的生理功能;与此同时,小儿鼻窦病变后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恢复能力,因此临床常主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笔者采用罗红霉素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本品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广,对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小儿鼻窦炎致病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可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以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并激活机体各组织的吞噬细胞,选择性地再分布,将吞噬细胞送至感染部位后再缓慢释放,以此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对鼻窦炎中的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罗红霉素全身抗感染治疗不能在短期内使药效直接作用于窦腔黏膜,从而难以控制局部感染及解除阻塞状况;同时,单纯药物治疗疗程较长,药物毒副作用较大[6,7]。

鼻负压置换术是非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易于操作且无创,患儿依从性较好。由于鼻窦各窦口与鼻腔紧密相连,负压置换治疗令患儿发音时其软腭上举封闭鼻咽后腔,可使鼻腔内产生间断性负压,窦内脓液经窦口排入鼻腔后再经负压吸除,可促进鼻窦引流,并迅速缓解局部黏膜肿胀,改变病原菌繁殖环境;待患儿发音中断时,软腭复位,鼻腔转为正压,鼻窦为负压,可经鼻腔内将混合药液从窦口灌注于窦腔内,使药液直接作用于鼻窦黏膜或多个鼻窦,以产生抗感染、抗过敏作用,进而消除局部炎症,缓解鼻黏膜水肿,而儿童鼻窦黏膜淋巴管和血管较丰富,可有助于药物吸收。另外,负压置换治疗可消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作用,避免局部应用滴鼻液难以进入鼻窦腔的不足,从而加强引流作用,有效解除鼻窦腔内的分泌物潴留,以此调整鼻腔及鼻窦内环境,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状态,促进黏膜恢复,提高纤毛活动,利于炎症消散,迅速缓解症状,恢复窦腔生理功能;鼻负压置换术治疗完毕后,即使患儿坐起,由于患儿鼻窦窄小,药液不易流出,药液可长时间潴留于窦腔,直接干预鼻窦黏膜,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以此达到良好的消炎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与吴素英[8]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罗红霉素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可有效解除鼻窦腔内分泌物潴留,以获得良好的通畅引流,解除阻塞,缓解临床症状,且可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

综上所述,罗红霉素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雅军.探讨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儿童Ⅰ型慢性鼻窦炎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4,(17):3717-3718.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学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3]谭焕仙,李阳,李党焕.三联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132-133,157.

[4]徐莉娜,潘娴,韦秋瑜,等.负压置换治疗儿童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157-158.

[5]肖立志,郑静,杨蕾,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窦腔的细菌分布及药敏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5):692-694.

[6]艾红辉,许立东.罗红霉素对慢性鼻-鼻宾炎血清中TNF-α和IL-8释放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51-152.

[7]曾治华.弱激光配合鼻窦高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30-31.

儿童鼻-鼻窦炎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行鼻内窥镜手术的8~17岁儿童, 临床资料完整。其中8~10岁9例 (16侧) , 10~12岁11例 (20侧) , 12~15岁40例 (66侧) , 16~17岁15例 (30侧) , 平均15.1岁。病程4个月~7年, 平均3.1年。对于单纯鼻窦炎均经过正规口服鼻渊舒口服液和鼻腔应用雷诺考特鼻喷剂喷鼻1~3个月。其中含慢性上颌窦炎9例 (15侧) ;慢性筛上颌窦炎23例 (44侧) ;慢性蝶窦炎3例 (4侧) ;慢性筛窦、蝶窦炎8例 (15侧) ;慢性上颌窦、额窦、筛窦炎15例 (28侧) ;全组鼻窦炎3例 (6侧) ;上颌窦口脱出鼻息肉合并筛窦炎5例 (6侧) ;慢性上颌窦、筛窦、蝶窦炎2例 (4侧) ;筛窦黏膜息肉样变伴额窦、蝶窦炎3例 (6侧) ;鼻息肉复发术中证实为全组鼻息肉3例 (4侧) ;1例为原发性纤毛功能不良综合征。其中合并哮喘5例。术前常规鼻窦冠状位CT扫描, 部分加轴位CT。发现异常的泡性中鼻甲21侧, 钩突肥大伴息肉样变4侧, 大筛泡39侧, 鼻丘气房11侧, 中鼻甲反张7侧。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 全麻患者术中全程行控制性降压。采用日本产Olympus 0°及30°鼻内窥镜 (直径4 mm) , 国产杭州桐庐切割吸引器, 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切除钩突和筛泡, 扩大中鼻道, 处理异常中鼻甲, 切除鼻息肉。根据上颌窦病变情况相应的开放鼻窦, 额窦和蝶窦以解除窦口阻塞为主, 包括打开鼻丘气房, 通畅额隐窝。对于腺样体肥大常规摘除5例, 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5例, 切除中鼻甲垂直位骨质15例 (27侧) ,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4例。

1.3 术后处理和随诊

术后应用涂有红霉素的高膨胀海绵填塞术腔, 24~48 h取出, 常规晨起顿服强的松20 mg, 应用抗生素3 h, 术后第3天开始行鼻腔冲洗, 应用黏液促排剂、鼻腔类固醇激素3个月, 一周后在鼻内窥镜下清理干痂、纤维蛋白渗出物, 此后每两周清理一次鼻腔至术腔上皮化。术后随访1~8年, 平均2.3年。

2 结果

按海口疗效评定标准[1]:75例中治愈51例 (68.0%) , 好转16例 (21.3%) , 无效8例 (10.7%) , 总有效率89.3%。无效的8例中有3例合并支气管哮喘, 术后息肉复发;1例为复发性鼻息肉患者;4例术前病情较轻, 但术后术腔粘连, 出现头痛、鼻塞较手术前加重, 经过复诊时开放额隐窝2例, 切除肿大的中鼻甲头端1例, 局部矫正偏曲鼻中隔1例, 症状好转。

3 讨论

3.1

传统的鼻窦手术常阻碍鼻腔, 鼻窦, 齿槽骨及面部的发育, 疗效也不满意, 一般不主张手术。8~12岁儿童鼻腔鼻窦发育已经基本成熟, 尤其是前组筛窦、中鼻道、钩突、筛漏斗、半月裂与成人相仿。故8岁以后的儿童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无效者均可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首先应行药物治疗及辅助型手术, 最后可行鼻内镜手术, 考虑到经济因素和术后的确切疗效, 一般术中同期行腺样体摘除或鼻中隔矫正术[2]。

3.2

随着影象诊断技术的提高, 冠状位和轴位CT可明确鼻窦精细结构, 解剖异常, 病变部位、范围, 周围骨质形态变化, 确定手术方案,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对术后疗效评价。对于不配合的儿童CT可同时发现腺样体肥大。但是对部分CT显示有不透光影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可以转阴, 症状消失, 并不主张手术, 因此CT不是儿童鼻窦炎的唯一诊断依据。

3.3

儿童鼻窦炎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 治疗上不能照搬成人版, 术中应尽大量保留正常黏膜, 手术操作中使用切割吸引器和咬切钳, 手术过程与成人相同。为防止术后术腔粘连, 在进行后组筛窦手术时仅开放窦口引流, 保留后筛下壁, 尤其是中、上鼻甲基板后部, 防止术后中、上鼻甲没有支撑而外移与鼻腔外侧壁粘连;额隐窝同样是手术中处理的重点, 我们发现部分CT显示很轻微的病灶, 而术后粘连水肿明显, 症状较术前加重, 以后在手术中我们常规开放额隐窝, 这一情况得到改善。额、蝶窦手术以解除窦口周边阻塞为手段, 尽量不开放窦口。对于中鼻甲的处理, 原则上保留中鼻甲形态, 遵循术腔入口宽度≥5 mm, 直径4 mm的鼻内镜能自由出入的原则[3], 中鼻甲前端肥大时予以切除。但是由于手术中的刺激, 导致中鼻甲术后水肿、增生, 影响中鼻道宽度, 矢状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仍旧不能排除中鼻甲骨炎的发生, 我们采用矢状切开中鼻甲前端黏膜, 剥离子分离粘-粘骨膜, 取出前端骨质, 回位中鼻甲黏膜, 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术腔的引流, 导致术后术腔粘连、水肿, 分泌物增多。所以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儿童我们常规做局域性矫正骨段, 软骨段行偏曲面长轴划线矫正, 既解决了术后引流问题又防止了儿童发育过程中的面部畸形。鼻息肉的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单纯的鼻息肉, 只需切除息肉, 周边水肿的黏膜经过术后正规用药均可上皮化。鼻息肉病或合并有哮喘、过敏症状的患儿, 术后复诊时间长, 复发的机率大。

3.4

儿童鼻窦手术后的随访与处理相当重要, 但部分患儿不配合治疗, 所以术中操作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正常黏膜, 术腔合理处理, 使以后的复诊仅限于吸引囊泡和分泌物。部分粘连较重和术腔需要处理的儿童笔者采用度冷丁强化麻醉或神经安定镇痛麻醉[4]下进行, 效果肯定且不增加经济负担。

3.5

术后正规用药在儿童鼻内镜手术至关重要, 黏液促排剂和鼻腔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对部分鼻息肉患儿疗效明显, 对于长期水肿的术腔我们使用地塞米松棉片放置1 d后取出, 促使近期黏膜消肿, 分泌物减少, 有利于术腔的上皮化。在近几年来, 笔者在手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3 d, 疗效与以往比较没有差别, 所以抗生素对术后的疗效尚不肯定。

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75例9~16岁儿童鼻窦炎患者, 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1~8年。结果 按海口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51例 (68.0%) , 好转16例 (21.3%) , 无效8例 (10.7%) , 总有效率 (89.3%) 。结论 鼻内窥镜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术中合理处理病变组织及术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炎,儿童

参考文献

[1]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96-197.

[2]许庚, 史剑波, 文卫平.儿童鼻窦炎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5, 12 (7) :407-410.

[3]周兵, 韩德民, 刘华超, 等.少年儿童鼻内镜手术远期疗效及相关临床因素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38: (4) :367-369.

儿童鼻-鼻窦炎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患儿, 其中男43例, 女25例;年龄6~12岁, 平均年龄8.4岁;病程6个月~4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时打鼾, 张口呼吸, 长期鼻塞、流脓涕。所有患儿术前均行鼻咽部及鼻窦CT扫描和电子鼻咽镜检查, 结果显示腺样体中重度肥大, 其中15例合并鼻中隔偏曲, 6例合并双侧下鼻甲肥大。临床分期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 其中Ⅰ型2期36例, Ⅰ型3期10例, Ⅱ型1期14例, Ⅱ型2期8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美国Stryker鼻内镜、摄像、动力系统。患儿平卧位, 常规气管插管经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0.01%肾上腺素+1%丁卡因棉片收缩双侧鼻腔黏膜, 根据病情先做鼻中隔黏膜下矫正、双侧下鼻甲外移, 扩大手术进路, 自一侧鼻腔置入4.0mm0°鼻内镜至窥见腺样体, 置Davis开口器, 吸尽鼻咽部分泌物后充分暴露腺样体, 准确判断腺样体、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口间的界限, Stryker70°弯向切割器自口腔导入鼻咽部, 直视下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同法完成对侧手术。手术创面经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后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后鼻腔。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促排剂。

1. 3 疗效判定

术后1年随访, 纤维喉镜检查鼻腔并复查鼻窦CT。参照海口会议标准: 鼻塞、脓涕等症状消失, 鼻内镜检查鼻道无脓性分泌物, 鼻窦CT扫描正常, 为治愈;症状明显改善, 鼻内镜检查鼻道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 鼻窦CT示窦腔积液基本吸收、黏膜肥厚水肿减轻, 为好转;症状无改善, 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治疗前后无变化, 为无效。

2 结果

随访的68例患者中, 治愈59例, 好转6例, 无效3例。无效的3例患者中Ⅱ型2例, Ⅰ型1例。总有效率为95.6%。

3 讨论

儿童腺样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6~7 岁发育至最大, 10岁后开始萎缩, 多在青春期后逐渐开始退化消失。当腺样体肿大堵塞鼻咽腔70%以上时, 称腺样体肥大[2]。长期受到各种炎症和抗原刺激时, 腺样体发生病理性肥大并出现相应症状, 如张口呼吸、睡眠打鼾、憋气及睡眠不安、鼻塞、流脓涕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大多数同时伴有腭扁桃体肥大或炎症。另外, 鼻腔鼻窦狭窄, 鼻窦发育不全, 鼻腔鼻窦黏膜嫩弱, 淋巴管和血管丰富, 免疫防御功能较差, 对变态反应原及细菌感染较成人更加敏感等, 鼻腔鼻窦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 均使儿童易患鼻窦炎症, 而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腺样体肥大作为局部伴随性疾病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作用目前已逐渐受到重视。经保守治疗如口服抗生素、激素、鼻腔用激素喷剂治疗无效时应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切除腺样体。

传统的腺样体手术已有100多年历史, 取得了一定疗效, 但其缺点是盲刮, 术野不清, 易造成腺样体上端或咽鼓管周残留, 尤其是腺样体突入后鼻孔切除不干净, 导致术后疗效不佳, 术后复发率高[3]。且盲刮易损伤咽鼓管口导致咽鼓管咽口狭窄, 引发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损伤咽后壁组织引起鼻咽口咽干燥不适感, 甚至因咽肌、腭肌受损导致软腭轻瘫。

而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 手术视野清晰, 安全可靠[4]。 我们采用鼻内镜直视下刮除腺样体可以做到无残留, 特别是突入后鼻孔内的腺样体组织, 可通过鼻咽钳摘除干净;自从我科开展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 对合并慢性鼻窦炎的患儿治愈率在95%以上, 术后无耳闷、自听增强、复发或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现象。总之,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和转归起到良好的作用, 特别是在鼻内镜直视下手术, 可以更有效、更确切地解除后鼻孔的阻塞。

本文68例鼻内镜直视下1次性完全切除腺样体并取得满意效果。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较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有诸多优点: (1) 微创, 术野清晰, 创面光滑整齐, 恢复快。 (2) 快速切割, 出血少, 止血方便、彻底。 (3) 直视下手术, 不易残留, 不易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 尤其是咽鼓管口周围结构的损伤。尽管手术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但术中仍需注意: (1) 鼻腔、鼻咽黏膜须充分麻醉、收敛, 合并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者应先行处理, 以利鼻内镜进入。 (2) 准确判断腺样体与咽鼓管周围结构的界限, 防止误伤。 (3) 快速切割, 彻底止血, 活动性出血可配合微波、射频止血, 切割时应从侧缘开始, 逐渐向中央扩展, 在近咽鼓管圆枕时切割刀口应向下向内, 避免损伤正常黏膜组织。 (4) 填塞止血材料时应越过后鼻孔直接压迫鼻咽创面。

综上所述, 小儿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手术疗效明显, 术后打鼾明显改善, 复发少,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术后疼痛轻, 术后正常饮食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修世国, 叶辉, 姜宪, 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和转归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3) :684-685.

[2]邓建华, 王建中, 吴世安, 等.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疗效评价[J].广东医学, 2008, 29 (4) :601-603.

[3]王雪梅, 何晓松, 柳友华, 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 2006, 19 (2) :287-288.

儿童鼻-鼻窦炎 第9篇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2-01

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105例,其中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治愈率90%以上,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05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单侧病变患者36例,双侧病变患者69例。患者均有鼻塞、流脓涕症状,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

二、治疗

常规检查后,做术前处置,修剪鼻毛,药物皮试。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开放各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清除上颌窦内新生物及分泌物,术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或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术后48h撤除填塞物,5d后每日冲洗鼻腔、中鼻道,用曲安奈德鼻喷剂局部喷鼻。

三、术后护理

(一)体位。

局部麻醉患者术后采取半卧位;全麻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相对通畅,有利于鼻腔渗血和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感染几率。

(二)用药护理。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一般5~7d; 2.滴鼻剂的应用:患者鼻腔内的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一般于术后24~48h后取出,取出后即可点药,初期应用呋嘛液,以收缩血管,

(三)鼻腔冲洗的护理。

术后鼻腔冲洗和清理非常重要,是保证术后效果的重要一环。冲洗液的配制各院不相同,目的均为抗炎、抗过敏、抗真菌和促进表皮增生,防止鼻腔粘连。教会病人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使冲洗液有效达到中鼻道和筛窦腔,而达到好的治疗效果。1.术后第5d开始每天冲洗鼻腔,术后2月内患者自行冲洗鼻腔2次/d,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后要充分摇匀。2.使用鼻腔冲洗器时,插入患者鼻腔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鼻黏膜,引起出血。3.两侧鼻腔交替冲洗,嘱患者憋住呼吸,用嘴喘气,随着冲洗液的流出,吐出口中液体,学会憋气非常重要,以免误咽,引起呛咳、黏膜出血。4.冲洗后要轻轻擤鼻,要一侧一侧擤,勿用力;以免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然后将鼻腔中结痂取出。

(四)出院指导。

儿童鼻-鼻窦炎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56例 (302侧) , 其中男98例, 女58例, 年龄15~79岁, 平均36岁, 病程3个月~26年, 平均2.85年。所有病例分型分期标准参照文献[2]。Ⅰ型1期17例, 2期21例, 3期24例;Ⅱ型1期31例, 2期22例, 3期23例;Ⅲ型18例。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 必要时加水平位扫描。其中伴有鼻中隔偏曲者23例。术前口服抗生素、泼尼松, 予鼻用类固醇激素喷鼻3~5 d。

1.2 麻醉选择

119例病变范围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耐受力强的患者采用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37例病变广泛、高龄、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1.3 手术方式

手术应用Storz鼻内镜及电视监视系统和电动吸切器。按照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3], 根据患者病变类型, 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1) 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 包括筛漏斗切开术、筛泡切除术、上颌窦开放术、中鼻道成形术及鼻息肉切除术。 (2) 全组鼻窦开放术, 包括额窦开放、中鼻甲上颌窦开放术。 (3) 全筛开放术。 (4) 全蝶、筛开放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者23例, 下鼻甲手术21例。术后术腔凡士林纱条填塞。

1.4 术后处理

术后48h抽除鼻腔内纱条, 隔日清理术腔血痂和分泌物。口服抗生素1周, 应用黏膜促排剂, 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喷鼻3个月。出院后每周清理鼻腔1 次, 1个月后每2周清理鼻腔1次, 2个月后每月清理鼻腔1 次直至术后半年以上。术后随访6~12个月。随诊期间鼻内镜下根据情况清理囊泡、肉芽组织、息肉, 分离粘连, 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1.5 疗效评定标准及统计学处理

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2]评定。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比较采用χ2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5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后治愈116例 (74.3%) , 好转31例 (19.9%) , 总有效率为94.2%。其中Ⅰ~Ⅲ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呈下降趋势 (表1) , 3型患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 其中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4例, 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8例, 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例;纸样板损伤致眼睑瘀血2例。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3 讨 论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疾病, 传统手术方法因受视线及光源的影响, 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内镜辅助下, 鼻窦手术具有视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组织损伤小的特点, 在最大限度保留鼻腔鼻窦结构的情况下, 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达到治愈的目的[4]。

本组治愈率为74.3%。我们认为影响治愈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病变程度。本组资料显示慢性鼻-鼻窦炎Ⅰ~Ⅲ型的疗效呈下降趋势, 甚至同一分型不同分期的疗效也有明显区别, 如Ⅱ型1期的治愈率明显高于Ⅱ型的其他分期, 提示慢性鼻窦炎患者越早手术疗效越好, 随着病程进展, 其疗效也下降。 (2) 术前用药。术前规范用药可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从而使手术视野清晰,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同时可以减少副损伤。 (3) 手术方式。术前仔细阅读鼻腔CT片, 了解患者的鼻腔鼻窦病变情况, 从而制定适合的手术方式, 才能避免手术盲目性, 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手术质量。 (4) 术中病变的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异常是导致慢性鼻窦炎发生的根本原因, 正确恰当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本组中伴有明显鼻中隔偏曲的23例患者, 我们术中先行鼻中隔矫正, 这不仅改善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异常, 还可以方便术中的操作, 同时减少术后鼻腔的粘连。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也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手术尽量做到保留中鼻甲。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肥大、严重水肿等, 切除中鼻甲外侧壁及前下壁黏膜;对有中鼻甲骨性肥大者, 予以切除中鼻甲后端肥大骨质, 使其接近正常解剖关系, 保留中鼻甲内侧面、嗅区黏膜的完整性。对中鼻甲与鼻中隔面相贴或距离过小者, 术中用纱条做上鼻道填塞, 以扩大上鼻道空间, 这样对患者术后嗅觉的恢复及上鼻道的通气引流都有一定的作用[5]。对于泡性中鼻甲者要在外侧切开, 切除外侧病变组织, 保留内侧面组织。对于下鼻甲肥大影响通气者, 我们术中先行下鼻甲骨折外移, 然后再采用吸切技术去除下鼻甲黏膜下肥厚组织, 这不仅解决了下鼻甲肥大的问题, 同时可以保留下鼻甲黏膜的完整性及功能。对于部分下鼻甲骨性肥大者, 在切开下鼻甲黏膜后, 分离下鼻甲骨, 予以部分切除肥大骨质[6]。同时术中操作要尽量轻微, 尽可能保护正常及可逆性的鼻腔黏膜, 清除鼻腔鼻窦内不可逆的病变组织, 并根据情况开放窦口[7]。 (5) 术后的规范化治疗。手术仅仅是整体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术后常规清理鼻腔及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为保证手术疗效起了关键作用[8]。术后2周内一般用细吸引器吸出血痂及分泌物即可, 避免过多用钳钳取, 防止鼻腔软组织再度损伤、肿胀。术后1~3个月内容易发生术腔粘连、水肿、水样囊泡及肉芽组织增生等, 必须耐心细致地清理术腔增生组织, 刺破囊泡, 吸尽分泌物。本组14例鼻腔粘连者均与术后换药不彻底有关。术后由于鼻腔黏膜肿胀, 中鼻甲与鼻中隔上端及中鼻甲残段与鼻腔外侧壁之间一定要充分分离。纸样板损伤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健祥, 阙运龙, 代仁兵, 等.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

[60]例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7) :63-65.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3) :134.

[3]许庚, 李源.内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4:131-144.

[4]杨国存, 胡建文, 曾一民.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00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3) :279-282.

[5]张勤修, 叶静, 李满.鼻内镜手术中水肿或息肉样变中鼻甲的处理[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 19 (8) :377-378.

[6]韩德民.下鼻甲的结构、功能与症状[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 10 (4) :195-196.

[7]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2.

上一篇:社区老年保健的体会下一篇:大采高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