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管理

2024-09-02

图书馆服务管理(精选12篇)

图书馆服务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者,服务创新

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地, 提供优质服务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必须引进新的服务理念, 方能跟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

以传播科学、民主, 启迪民众智慧, 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图书馆, 其诞生之时, 就是人文主义的产物, 随着社会进步、民主思想的深化,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成为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理念。如何认识理解和实现这一管理理念内涵, 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关键, 它关系到如何创新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以读者为中心, 以馆员为主体, 紧紧围绕人的平等、尊严、发展, 协调管理资源, 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使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就是说, 一切为了人, 为了人的一切。其实, 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 都需要人去实现。

二传统的理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在人性上的定位

1. 传统的理性管理对人性的定位是基于人性的弱点

这种观点认为, 馆员是有惰性的, 对工作是非自愿的;是缺少进取心, 非自觉性的;是消极的, 不能自我实现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下, 所制定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用来规范、约束馆员的行为, 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 仅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而忽视了作为有社会属性的馆员的需求和自觉、积极进取的因素。

2. 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积极因素为前提

这种观点认为, 人是平等的, 有尊严的;是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和创造力的;是有进取心, 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尊重、重视每个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 平等地为每个馆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和参与管理的权力。

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基于这种服务管理理念, 图书馆工作才能注重细节服务, 进行创新。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吸引广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学习、交流、休闲。

1. 建立特色学习区域

为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公共阅览室外, 可设置多种类型的学习区域, 满足个人和团体的学习需求。如可设置学习小组或小组学习室, 提供相对独立的交流空间, 满足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团体的需求,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该学习室进行学习、讨论、研究。

2. 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营造和活跃学习中心的学术氛围

图书馆可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来扩大图书馆在校园中的文化影响力。如我院依托“世界读书日”开展的“校园读书月”为主题的“搜书”活动、知识竞赛、主题书展、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以吸引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让更多师生走进图书馆, 了解图书馆。

3. 开展学习和培训服务

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在线的学习和培训服务, 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使用信息资源, 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形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服务内容可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生学历提升考试指导、学生学习技巧指导、信息技能指导、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写作指导、就业指导等方面。

4. 打造多媒体服务

图书馆要打造全新的多媒体服务体系, 不仅为师生提供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设备, 包括投影仪、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还建设多媒体学习室、视听欣赏区、语音学习室、参考咨询台, 为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各种服务查询提供方便。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一切以节省读者时间、方便读者利用为目的,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是一种开放式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应对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机构挑战的需要。只有努力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窗口的作用, 提高服务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龙.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杨洁.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3)

[3]张明霞.基于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服务质量优化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 (2) :57~60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探析 第2篇

摘要:期刊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期刊管理与利用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是图书馆需要面对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信息时代的期刊管理和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两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做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期刊管理 信息化 过刊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期刊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因具有信息量大、新颖、内容广泛、传递信息快等特点,而被视为十大信息源之首,也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所以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

由于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查新检索、馆际互借等工作皆以期刊作为重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因而图书馆期刊管理与利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期刊管理与服务如何创新,怎样有效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及效率,成为本世纪高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信息时代的期刊管理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不仅要保持传统的服务方式,而且要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网络信息服务的转变,这就需要开发各种网络期刊信息资源,提供网络期刊信息服务。信息时代的期刊服务工作面临变革,新型的期刊工作模式亟待建立。①

1.1 期刊征订工作的重要性

期刊征订工作是期刊管理的先决条件。我校已建立了30多个研究所,标志着学校已从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各个学科的研究型教师群已经形成,他们以学科研究性期刊为主要需求。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要选好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应具有:⑴在本学科或相关领域拥有广泛的读者和作者群体,备受同行专家关注和喜爱,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多项综合期刊评价指标居本学科和相关领域之首;⑵能集中反映某一领域或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从而引领学术潮流,导航学术发展方向;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做好科技期刊征订工作的同时,休闲娱乐性期刊的选择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选好这类期刊可以说是提高读者到馆率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选购一些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一些娱乐性期刊,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期刊利用率,而且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电子期刊的采购,电子型期刊因具有信息储存量大、检索途径多、界面友好和便于上网以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已在馆藏期刊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免费或收费的网络电子期刊,并将其视为“虚拟馆藏”,在充实馆藏资源的同时,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②

1.2 提高期刊的深层次开发和信息化服务

期刊信息开发是期刊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初次文献的开发是基本的环节,它可以给读者最直观的`印象,使读者尽快初步了解期刊的大致信息。二次文献的开发是初次文献加工整理后,使其走向有序化和规范化的状态,是一种多功能的文献开发。综合整理形成三次文献,它是在专题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期刊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对文献本质特征进行实质性的揭示,将分散在大量期刊文献中隐含的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述评论资料。

2 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

2.1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优质服务的保障

从期刊管理中很容易发现服务的影子,所以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对期刊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③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一是加强期刊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处处以身作则,忠于职守,进取奉献,不断开拓创新,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对期刊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施继续教育,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三是采用引进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技术骨干可以送出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总之,通过多方面培养,使期刊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在整体上体现出一专多能的优势,以使其能全面负责图书馆期刊工作,以适应网络时代期刊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

2.2 专业基础知识是提高优质服务的重点

现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期刊服务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就对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④期刊服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这有这样在可以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适应期刊工作的新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能力。⑤期刊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牢牢树立“读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⑥相关的期刊部门只有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及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创新服务方式,才能发挥期刊最大的优势争取好的效应。⑦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的职能重心逐步由文献传递者向信息导航者过渡,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特点,期刊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勤于实践,才能提高期刊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开创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新局面。

注释

①刘玉峰.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J].绥化学院学报,.26(4):170-171.

②何春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J].情报探索,.16(2):100-101.

③池淑华.图书馆员管理和素质再造的思考[J].情报杂志,.12(2):96-97.

④王敬.浅谈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4):223-224.

⑤姜丽华.加强期刊信息资源开发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4).

浅谈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服务管理;问题;措施

中国分类号:c289

据资料调查显示,图书馆是大学生最常去的场所,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海量的书籍和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但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资讯传播开来,怎么更加方便学生查询,怎么可以提供更好的图书馆服务呢?

1.图书馆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且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而大学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为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优雅、宽松、明亮、安静的读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习气氛,而且图书管理员的言谈举止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氛围。据问卷调查可知,图书馆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馆学习人数的多少。

2.图书馆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教育环境下,学生对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期望呈全方位和综合化、开放化、电子化、网络化、高效化的特征。可是,由于各大学图书馆发展时间短,底子薄,加上历来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水平低下。其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书籍管理方面,大多存在一个通病,即书籍分类不够明确,特别是一些专业书籍的分类界限更加模糊;书籍排放混乱的现象,比如,有时按照书目也很难找到对应的书籍。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广大师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学习情绪。

2.2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问题

图书管理员的服务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人文关怀;甚至存在部分馆员对于自己本辖区内的书籍都缺乏必要的了解,更不要说如何帮助学生更快的寻找书籍。此外,管理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广泛存在的重要问题冷淡态度,冰冷的言语,会直接影响学生看书、学习的心情。

2.3硬件设施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重藏轻用”的思想观念是传统的图书管理理念,在一些高校存在这样的现状,对于书价较高的书籍,存放在“高值库”内,仅对教师开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图书馆的座位远远无法满足自习的学生,此外,乱占座位的现象也很严重,占座聊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2.4图书馆设计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设计是否符合人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气氛,灯光的柔和度,书架间的距离等都是问题的存在点。

3.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诸多新的要求,迅速摆脱困境,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改进。具体如下:

3.1加强图书管理

书籍管理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最传统的问题,我们需要将图书馆对书籍的管理与学生对书籍的利用结合起来。对于一些知识更新比较快的学科,比如计算机、医药、通俗小说以及休闲类书籍等,流通量比较较大,这些书籍需要及时的更新、淘汰和补充。图书馆应办好定期的新书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馆藏情况。在图书馆门口贴上本收藏室的书籍种类和分类排布图,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掌握图书文献分类,认识目录组织及图书架位排列规律,各阅览室的分布、借阅图书、期刊的规则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检索书目文献等,上好文献检索课,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科研习惯。

3.2提升馆员服务素质

加强馆员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其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体现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追求读者的发展与价值的是实现,为读者创造优美和谐的借阅环境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作为馆员,首先应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识到馆员为读者提供周到、耐心、专业的服务是馆员的职业范畴。同时读者到图书馆查阅信息资料,获得馆员的咨询服务,是读者应享受的权力。

同时,馆员要适应新世纪信息化对新型人才的需要,不但具备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必须改变传统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并用这些技术从事信息的搜集、选择、加工和处理工作,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力求成为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成为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与读者之间将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理解的亲密关系,把读者服务工作无缺陷作为一种创新服务理念,使图书馆读者服务达到一种最佳境界,用心服务。

3.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校图书馆不应停留在重藏轻用的传统历史阶段,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以及科研工作中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高校图书馆要培育成大学生拓展课堂教育的自主学习中心和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无疑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的服务模式,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兴趣或专业取向的基础上,根据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帮助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主动向他们介绍每一个阶段该读什么样的书籍,逐步进入学习的佳境。

3.4营造人性化的阅览环境

其实,在阅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着,看书的,聊天的,吃东西的,看电影玩游戏的,这就让一些真正想静下心来看书的人烦恼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图书馆应将馆内划分为两大区域,一是阅览室,专门为那些想静下心来看书的人用。二是读书讨论室,有的学校将其设在大楼中间走廊,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那些想读书,想聊天吃东西的都可以在这儿,也不必担心打扰那些看书的人了。

阅览室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满足读者在视、听、触觉等各方面的生理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使读者心旷神怡,产生一种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恬淡温馨的读书环境,体现了人为关怀。

4.结束语

图书馆的价值在于服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可以做的更好,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图书管理、不断的提升管理员素质、不断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营造人性化学习环境就可实现提高服务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强.学科馆员与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0.

图书馆隐性知识服务管理 第4篇

1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1.1 图书馆个人隐性知识管理

图书馆内部员工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 深植于员工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之中, 同时, 也深藏于员工个人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主要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 这类隐性知识与个人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 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

1.2“社会化”

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就是馆员及用户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 共同体验和学到图书馆服务精神、职业道德、工作技能经验等, 馆员观察用户接受服务的满意程度、服务喜好倾向, 开展与用户会话, 馆员协同工作, 反思并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出共有心智模式和技能之类的隐性知识的过程。

1.3“外部化”

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就是图书馆以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用户之间的交流为素材, 运用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手段挖掘、整理、总结, 使知识外化, 形成图书馆业务指南、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图书馆文化等系统化知识。

1.4“整合化”

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就是将各种概念综合为知识体系的过程, 通过对显性知识的整理、增添、结合和分类等方式, 重构既有知识, 催生新知识, 是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体现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整理上, 是图书馆最为重视的知识管理模式, 其价值体现在知识信息的增值。如图书的分类、排架、剔旧, 馆藏目录的整理, 书目、索引、文摘的编制等;数字时代有纸质资源的数字化, 电子信息的标引排序, 搜索引擎的开发, 知识的导航服务等。

1.5“内在化”

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 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人们消化、吸收, 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汇总组合, 便利了用户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最后运用到实践中, 完成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螺旋式上升。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组织内得到共享和运用, 其他员工将其内化, 用其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

2 建立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知识交流机制

隐性知识管理需要一套制度去激励专家贡献知识, 也要推动馆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使员工自愿地将他们的这类隐性知识拿出来与其他员工分享, 研究证明, 在有适当的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 知识的转移更为有效。员工只有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一致时, 他们才会乐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2.1 对图书馆现有组织体制进行改革

图书馆应通过建立一种柔性的、灵活的、应变性强的知识型组织结构体系———网状组织结构, 实现“零距离”、“无摩擦”的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方式, 减少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障碍, 使图书馆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 加快知识的交流、转化、共享和创新。在知识传播的管理上, 要从传统的静态服务模式转向主动、多维的动态服务模式, 要重视用户多层次的、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和应用环节, 对用户的特殊知识需求进行高效率地集成化信息过滤和分流,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2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

图书馆在改进采编、加强文献收藏的同时, 要重视对现有馆藏印刷体文献资源的开发力度, 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 尤其要重视收集和开发光盘、电子图书、联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文献等数字化信息产品。

3 知识服务概述

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观念, 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知识服务的对象是决策机构、科学研究课题组或研究者个人。知识服务以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根据用户的知识和环境, 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由此可见, 知识服务是融入用户之中并贯穿于用户决策过程的服务, 是基于专业化、个人化和自主创新的服务, 是基于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系统和集成的服务。

3.1 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在给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产生了形式多样的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在强手如林的信息机构中, 一些信息组织技术力量雄厚, 竞争意识强, 通常采取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咨询服务。相比之下, 图书馆知识中心的地位正在经受着挑战, 不尽快改进被动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图书馆的用户群就会减少, 信息中心的职能将大大削弱, 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下降。

3.2 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专题数字馆藏服务。知识服务以资源建设为基础, 图书馆既要重视馆藏资源建设, 更要重视虚拟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 把馆藏实体资源建成具有网上查询和馆藏互借功能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建立虚拟馆藏数据库, 通过搜索引擎或专业网站下载所需文献, 并分门别类的把它们组织起来, 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图书馆应把精力从对文献的采集转移到对文献内容的挖掘上来, 把数据库建成知识库, 构建基于用户的知识平台。

数字参考服务。数字参考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重点, 也是图书馆必备的基础服务项目。数字参考服务又称虚拟参考服务、在线 (网上) 参考服务等, 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或虚拟空间, 通过电子邮件、实时讨论与问答、网络会议系统、网上参考工具等方式, 基于信息用户需求所开展的参考服务。数字参考服务可采取:E-mail咨询、BBS留言、实时咨询图书馆员实时对话、当面咨询、等形式。

3.3 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

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 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在全面客观地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后, 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 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过滤, 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专指性强的信息。然后利用电子邮件、频道推送或建立用户个人网页等方式传送给用户。个性化知识服务要不断跟踪用户对信息的使用情况, 分析其检索要求, 优化检索过程, 选择检索结果, 逐渐形成用户个人的信息资源系统, 使服务贯穿于用户信息搜集、分析和应用, 直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4 开展面向学科的知识服务

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 图书馆应依据学科专业划分服务对象, 提供基于学科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 提供面向学科的高效的知识服务。

结语

图书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 是对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 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书馆知识管理的任务, 就是要通过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开发和利用图书馆文献中的知识与信息。以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图书馆专有知识。坚持与时俱进, 走继续教育之路, 提高素质, 增强知识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燕.高校图书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7, 25, (5) :35-38.

[2]李东林.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 2007, (6) :57-60.

[3]徐俐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策略[J].情报探索, 2007, (1) :5-6.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第5篇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作 者:谢丽华 XIE Li-hua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罔书馆,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12)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服务创新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 第6篇

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科研教学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也是广大师生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图书馆信息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图书馆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要明白,管理即服务,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管理者与管理对象,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转换,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以人为本提升管理服务层次,促进高校图书馆及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工作管理以及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里院系、专业较多,所需要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对图书的种类要求也就更多。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多与师生读者沟通,了解到他们当下的需求,从而使图书的采购更加的科学精准,切实为广大师生服务。图书馆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载体,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到知识,迅速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老师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科研工作,检验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保存教学与科研的成果。另外,图书馆管理也是学校工作的部分体现,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质量,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才能够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2、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管理体制不科学。首先是图书馆领导任命僵硬化。领导干部的任命过程不受监督,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领导干部,使得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形式,上下级关系强调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不是科学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其次是管理人员机构配置不合理。图书馆工作流程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一些具有图情专业知识的员工应该被分到技术性工作岗位,但却被分到了非技术的辅助岗位,难以发挥其专业技能。再次是機构设置不科学。一些高校图书馆机构众多,各部门职能界定不清,缺乏互动,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各部门功能划分过于细致,整合力度不够。

服务质量水平较低。首先是服务理念较弱。“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但现实是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及馆员缺少服务理念和意识。许多高校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没有对外开放,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馆员服务态度较差,缺乏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无法了解读者当前的需求,难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其次是缺乏高质量的培训服务。要提升馆员的管理服务质量就必须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以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培养出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快捷准确地为读者服务。但这恰恰是最缺乏的。再次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缓慢,信息网络服务不完善,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3、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首先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的本质已经成为发生了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管理观念已经成为主流。因此高校必须在图书馆的管理上锐意创新,发挥高校在知识文化上的优势,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方法、程序,找出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升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改革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要明白,图书馆管理上的创新实际上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是为转化为高校发展的动力,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对图书馆的重视度,加大对图书馆的支持,多给图书馆管理提升的机会,让图书馆能够多一些培训机会,多一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其次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必须紧抓时代脉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读者能够获得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并感受图书馆特殊的人文关怀。图书馆领导要在工作中多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和尊重员工,这样员工才能同样感同身受地将服务转化为关心读者、理解读者和尊重读者。图书馆要给予读者公平、公正、白由、方便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服务。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的读者,馆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图书馆也要重视对馆员的激励,使他们有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适应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首先是要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于高校而言,这也是一次机会。特别是像图书馆这样的一个较为开放的部门,更要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了解社会市场对高校图书资源的兴趣度,展开对社会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需求度的调查研究,并开会探讨调研的结果,找出市场的切入点。要以市场化的标准来开展服务工作,改革服务方式,调整人员结构,调整服务时间,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来整合图书资源,不断完善自身的图书资源,树立起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品牌,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的建设当中。其次是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要严格高标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原则,围绕着读者的需求来开展服务,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要坚持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和激励管理,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多举行读者交流会活动,为师生及馆员的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再次是要完善数字化服务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搭建一个特色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不但能够方便读者的借阅,更能够使图书实现社会化共享,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带来的乐趣与意义。

高校图书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保障,所以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提升高校图书馆创新的层次和效果。首先要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模式、只能、方式上要有一个全新的内涵与外延。要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工作组织,其中涵盖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专家,为学校的图书馆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制定出科学的与和本校特点的改革发展方针与政策。其次要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要保障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动力和活力,使每一个管理者和服务者都能够认清自身的位置,不断努力的向上发展。再次是要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必须是一个大家都能遵守的规则,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完善,使领导、馆员和读者都能够在这个管理制度下和谐相处,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校科研教学、社会教育的双重责任,所以必须在管理与服务上进行创新,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制度,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层次,促进高校图书馆科学健康发展。此外,作为高校图书馆中一员,在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当中,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作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姓名:

电话:15271866990

收货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大道16号 武昌理工学院 商学院院长办公室

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研究 第7篇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服务在经济、政治、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 重点高校图书馆面临高校竞争激烈、用户需求多样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挑战, 使它需要重视服务管理, 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服务管理以了解顾客的需要、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与顾客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为中心。

重点高校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高等学校。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使命和主题。图书馆服务主导观的主要代表人物张晓林指出:“在现代信息环境下, 图书馆应该建立知识服务核心。”于鸣镝先生也曾指出:“图书馆应该定位在服务上, 要科学、高效地服务, 服务性决定学术性。图书馆没有了服务性, 就会被其他的社会机构所取代。”

1 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实际需要

1.1 外部因素

首先, 受信息技术因素的影响。一方面, 在网络时代重点高校图书馆相继引进了先进的信息设备和技术, 馆藏方式由单一纸质书本文献转向电子与纸质共有, 读者由必须亲自去查询借阅资料转变为亲自去图书馆或在网上查询的多元化方式。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改变, 高校图书馆应顺势改变自身的馆藏观念和服务方式, 进行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网上书店、网络搜索引擎和信息服务商等竞争对手比比皆是, 如果高校图书馆在这场争夺信息用户的竞争中失败了, 那么它依靠资源、地理、行政地位、技术与系统复杂性等建立的竞争优势随之弱化。

其次, 受读者用户因素的影响。进行服务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提供用户满意的优质服务。因此, 面对读者的多层次性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技术、改善服务态度。

最后, 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重点高校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根据教育部的数据, 2009-2013年,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增加了215所, 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增加了90所。高校要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 吸引足够的优秀学生和社会上有限的资源, 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足够的竞争力。朱九思曾指出:“高校的3大支柱是教师、图书馆和实验室。”作为高校3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提高重点高校的竞争力方面理应具有重要作用。

1.2 内部因素

图书馆自身的目标是影响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管理的内部因素。长久以来,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色彩浓厚, 各部门把教师和学生, 特别是学生当作管制对象, 采取管制和规范的态度。这种观念显然不符合高校所追求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等理念。此外, 高校图书馆是一种组织形式, 每一个组织都会形成自己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以实现本组织的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应顺应高校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形势, 提出服务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共同愿景, 所有员工共同分享, 使他们自愿接受本组织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最大程度地激发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

2 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内容

2.1 重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属性分析

重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公共图书馆和高职高专等高校的图书馆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而言, 根据其服务对象的属性特征, 大致可分为3类:普通本科生、研究生、重点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

2.1.1 普通本科生

以下原因导致本科生对图书馆的需求有自身的特点。首先, 高校培养目标总体呈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 本科生需要阅读的书籍范围较广, 针对性不强;其次, 本科生本身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等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 信息资料的搜集、辨别能力有局限性, 更需要方向性的指引。

2.1.2 研究生

研究生是具有学术能力、创新性和专业性的有系统学科知识的人才。首先, 他们有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基础, 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其次, 他们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专业方向;最后, 他们跟着导师或学科带头人学习, 与学科前沿也有了一些联系。所以, 研究生虽仍处于学习阶段, 属于学习型读者, 但他们的需求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新颖性。

2.1.3 重点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

重点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能力和提高直接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力量。一方面, 他们站在学科前沿, 对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能发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 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使教师必须就本领域的相关问题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性质使其需方便、快捷地获取最全面、最前沿的文本或电子资源。

综上, 重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普通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 3者的角色属性决定了其对图书馆有不一样的需要。图书馆要实现服务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以读者需求为中心, 就需要充分分析服务对象, 了解他们的需求。

2.2 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内容

对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管理, 能改善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重点高校的实际出发, 把重点高校服务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下方面 (见图1) 。

2.3 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流程

文章根据重点高校服务管理的内容设置了实现其内容的具体流程 (见图2) , 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实现对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科学管理。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是每个工作人员都确立满足读者需求、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步骤1只是对读者需求的数据收集过程;步骤2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与分析, 从而形成提供读者服务、对自身进行管理的依据;步骤3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的管理。管理的具体职能可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种。步骤4是对前几个步骤的分析、总结与改进, 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更趋完善。而经过改进和完善的服务管理流程又进一步整合到理念中去, 加强它的影响和作用。

3 结语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对自身进行改变, 在服务经济的背景下对服务进行管理, 但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着手, 而没有从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去革新。重点高校图书馆只有从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着手, 改变固有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高校, 进而推动重点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重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肩负着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图书馆是高校3大支柱之一, 对提升重点高校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本质, 加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管理能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论述了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 以提高重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5) .

[2]于鸣镝.读懂图书馆——试评胡氏定义[J].图书馆学研究, 2003 (7) .

[3]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5) .

[4]朱九思.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和三大支柱[J].湖北工学院学报, 1994 (1) .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服务 第8篇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现代图书馆馆藏载体趋于多样化, 而且又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期。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 也是图书馆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目前,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日趋庞大, 它们的服务手段及内容已延伸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领域, 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垄断性服务及其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然而图书馆员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却是图书馆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因此, 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图书馆馆员的创新能力。

二、组织结构的创新

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对图书馆工作体系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图书馆的组织指挥体系, 明确了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责。

随着计算机联机编目的发展和网上文献带来的存取方式变化, 编目和典藏这两大业务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 其界线越来越模糊, 以往根据工作流程设定的线型结构被网络化, 形成了网络化横向结构。原有的垂直化、多层级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已制约了现代图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文化建设的创新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就必须培养适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新型图书馆文化。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组织管理领域这个狭义范围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 具体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的行动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将组织文化理论引入图书馆建设, 是对目前图书馆标准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补充与强化。

四、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1. 个性化服务理念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是用户第一观念最充分的体现。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它包括个性化的检索方式, 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以及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法。

4.1.1读者需求

在现代化社会中, 个人的自我意识有了提高, 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不再千篇一律, 人们希望得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 并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接受, 图书馆在工作中很少考虑到读者的个性, 或者说认为读者应该努力适应图书馆所提供的标准, 接触到的都是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文献, 而并不一定满足读者的需求, 现代读者对图书馆无差别的信息服务提出了质疑, 读者第一的思想在现代图书馆中最明显的体现, 就是图书馆要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并通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它。

4.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个性化服务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再传统的信息环境中, 图书馆的文献只有统一的形态, 无法对其进行分解、组合;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方法也只有统一的形式, 无法适应每个用户的检索习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因此, 个性化服务才成为可能, 从为用户提供文献转变为用户提供信息单元, 数字化信息检索方式多样, 处理方便, 用户的个性化检索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2. 数字化服务理念

数字化服务的必要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现代图书馆自身的需要。

社会对数字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传统的信息交流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流, 信息传播要借助于中介机构。而数字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用户利用数字信息极为方便, 足不出户就可获知最新的消息。现代图书馆作为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的机构, 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因此, 加强对数字信息的整理、建设对现代图书馆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图书馆既是一个辅教部门, 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 读者在借阅中获得热情优良的服务, 并感受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满意, 在图书馆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 倾注人文情素, 弘扬人文精神, 具体而言, 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 对读者坦诚相助, 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 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 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 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发现读者, 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摘要: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办馆代写论文思想和方式、方法更新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创新应当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文化建设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管理创新已成为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需要全方位推进、多途径实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管理创新,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戚建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J].2003 (1)

[2]宁英, 邵佳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深化边缘交叉学科服务[J].2003 (4)

[3]周凤根.试论高校图书馆与满意管理[J].2003 (4)

[4]初景利.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J].图书馆杂志, 2002 (3)

[5]徐树栋.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情报杂志, 2003 (4)

[6]刘兴坤.浅谈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表报工作, 2002 (6)

[7]罗良道.浅析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J].图书馆建设, 2004 (5)

[8]宋书星.知识管理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11)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分析 第9篇

1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1.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人本化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首先应该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人本化的管理。众所周知,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竞争和流动意识, 职工的岗位长期固定, 职位晋升存在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些问题常常会影响到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并且造成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现象。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 首先应该要馆主馆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活动, 重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应该要建立合理的、有效的工作考核制度, 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量化, 同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使其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再者,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进行民主管理, 使之工作人员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管理工作, 广泛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这样能够保证实际的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同时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 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 要保证这个竟争公平、透明、公正、公开;最后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 走入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中去, 不断体会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 这样能够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 采取不同的补助政策, 满足他们的需要, 使之生活更加有保障, 一切都要为馆内工作人员的利益为出发点, 进而使馆内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更加忠诚。

1.2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满足工作人员的需要

为了能够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有秩序, 应该要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并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 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生活情况, 适当帮助工作人员解决日常的生活困难, 这样能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会有后顾之忧, 同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众所周知,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具有主体性的作用, 他们能够有效地解决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起到纽带与桥梁的作用, 同时属于图书馆内重要的财富与资源, 充分体现和实践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只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思想觉悟、创新理念、文化素质、敬业精神, 则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服务工作会更加完备。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馆内工作人员实际的个性、价值观、能力、心理需求等, 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满足不同工作人员的生活需要, 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

1.3 对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培训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际的工作能力, 因此应该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培训, 适当的时候可以建立继续教育相关体系, 不断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能力, 使之能够自觉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 并更好地在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采用智能化管理, 许多管理工作是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数字平台进行的, 为了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其工作人员应该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能力,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了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 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不断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并能够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 或者是以岗位培训、考察学习、脱产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 熟练掌握基本的现代网络操作技能, 不断优化馆内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 使他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创新思想, 进行工作改革, 并创造自身个性发展的新空间, 促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发展。

2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1)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主要是满足读者的基本需要。馆内的工作人员要本着“读者至上”的思想, 对读者的服务要热情、周到, 并能够以平等、尊重、关心、同情的心态对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使读者能够把图书馆当成是自己的家, 这样就能够基本上满足读者的基本需要, 工作人员要懂得换位思考, 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 要主动热情, 并能够保证自己的谈吐文雅、谦虚和气、举止得当, 对读者多一些理解和关爱, 这样能够提高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 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 并能够加强网上信息、课题跟踪、文献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

2)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馆内工作的布局, 并及时进行网上信息的更新, 利用宣传栏、网络等方式进行优秀图书的宣传, 鼓励读者进行阅读, 做好相关的标识牌宣传。

3)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设置意见箱, 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这样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反馈意见, 并能够及时改善服务工作。

4) 为图书馆内的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可以利用盆景、字画、花卉等装饰品进行图书馆的环境装饰。

3 结论

总而言之,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要“以人为本”, 这样能够更好地为工作人员以及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同时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人文素养、气质, 满足馆内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或生活需要, 提高他们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进而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 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 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摘要:在高校以及社会中的图书馆中, 为了能够使图书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 应该要进行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切实保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能够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图书馆本身也应该要执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保证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到工作人员以及读者的满意。本文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进行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借阅服务与信息服务合一的发展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 2008.

[2]李学聚.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刍议[J].菏泽学院学报, 2005.

高职图书馆人本管理服务构想 第10篇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图书馆管理而言, 以人为本包括有“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读者与馆员之间, 以读者为中心, 即奉行“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原则, 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二是在图书馆内部人员中以图书馆管理员为根本, 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出发, 充分发挥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实现图书馆共同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人本管理的实质。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一是图书馆领导对馆员的人性化管理, 即“馆员第一”的思想。馆领导要树立为馆员服务的思想, 要为馆员创造和提供优良、和谐, 富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后勤保障及服务, 同时, 要了解馆员的合理需求, 为他们排忧解难,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高昂的斗志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以实现工作目标的最大效益。图书馆领导应该是馆员利益的代表。二是馆员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 即“读者第一”的思想。首先, 馆员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 要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 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次, 要为读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是他们学习、求知的最好地方, 让读者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学习是一种收获。

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图书馆工作中, 读者即是主角, 又是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标, 图书馆的一切决策和变革都取决于读者的需求。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中心, 一切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有些图书馆学专家断言:“不论是图书馆的间接服务, 还是图书馆的直接服务, 都将左右于读者的信息需求”。正是读者的种种需要, 催生了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来为读者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一方面, 随着人类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读者的需要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 读者又对满足其需要的图书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读者的不断需要之下, 图书馆工作得到提高与改进, 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 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 确立“读者第一”思想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 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读者、爱护读者,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图书馆以他的读者为依托, 一旦读者疏离、消失, 很难有其存在的价值。读者们到图书馆为求取知识、获取信息, 解决疑难, 有明确的目的。图书馆的服务除了要尽权利使读者满意, 图书馆的工作者还应深入到读者之中, 与读者建立广泛地联系, 满足读者的需求。只有确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图书馆员才能真正摆好个人的位置, 发挥好各自的潜能。此外, 馆员要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掌握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 才能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二) 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图书馆的库房分布和设施安放应充分考虑读者对其利用的方便程度, 应体现出人性的一面。把最适用的图书资料放在读者最方便的地方。搞好新书介绍宣传栏, 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借阅。阅览座位充足, 设备完整齐全, 查阅快捷方便, 借阅手续简单, 空间宽敞明亮等。一个现代图书馆应该拥有满足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服务设施。应建立完善、稳定的电子检索系统, 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检索途径, 如关键词、书名、作者、索引号等查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存储设备扩展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 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 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 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 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 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三) 实行柔性管理, 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 它是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 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 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 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 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满足, 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 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 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 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 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四) 开展读者的导航服务

进入网络时代, 咨询服务集中在网上进行, 工作人员不需要“面对面”为读者服务, 面对网络无尽的信息, 读者就要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才能在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读者本身的素质影响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效果。开展导航工作, 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部分。

开展导航工作, 应根据学校图书馆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本馆的实情, 确定网上信息搜索的范围和重点。图书馆员要对各种类型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特点、检索方法及查询范围进行研究和评估, 编写网络搜索工具指南, 形成用户需要的有效信息源及检索源, 帮助用户事半功倍地取得所需信息。此外, 还要向用户推荐和介绍常用的学术和学科网站的使用方法, 特别是免费资料的收集, 开展网络资源分类导航, 对网上免费的学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介绍并通过主页提供连接服务。

总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高职图书馆所关注, 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 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相信, 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 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摘要: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 阐述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高职图书馆管理的最佳管理方式, 并探讨了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职,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许鸽, 雷英华.略论21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图书馆学研究, 2004.

[2]武继山.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情报资料工作, 2005.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效能管理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效能管理 读者服务

一、图书馆效能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对于图书馆行业而言,效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PM)是研究改进图书馆组织和资源效能的方法,强调以一切可行的效能标准来统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并指导其行动,把效能作为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宗旨,面向图书馆组织及组织流程、资源及结构,对组织和资源的效能进行规定、评估和分析,立足于提高图书馆组织和资源的运营效能。其管理过程是管理与质量的整合、管理与发展的整合。

图书馆效能管理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管理效能性。图书馆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在于,不仅要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表现,而且还要有持续保障业绩产生的高效率。2.管理组织性。效能问题是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不断提高组织效能,才能提高各种组织的管理水平,推进组织的不断发展。3.管理动态性。图书馆效能管理的工作重心存在于整個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时时监控管理的过程,通过研究组织的流程,重视、强调研究组织过程中如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管理,甚至包括组织人员进行的基本操作及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纠偏。4.管理创新性。本质上看,图书馆效能管理过程同时也是管理创新过程,是图书馆从旧质向新质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断进行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使图书馆高效运行。

二、图书馆效能管理的主要方式

1.完善组织内部整体功能体系

对于图书馆而言,(1)需要领导层充分理解各部门、各要素在整个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联,构建一个集决策、管理、控制等众多的功能于一体的内部运行机制,既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突出各部门的“个性化”又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体现整体共性,使整个组织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能。(2)要针对相关学科信息资源的“采、编、借”等实施组织变革,进行一体化管理,提倡学科专业化、个性化知识信息服务,既能使图书信息采编人员和网络资源整理人员更加贴近读者需求,又能使图书馆工作者通过解决读者的实际面临问题来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不断培养和形成学科馆员和咨询专家。还能有效地促进馆内团队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并由此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2.优化馆员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具体包括如下五方面要素。(1)行为导向制度,它是组织对馆员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2)诱导因素集合,即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取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包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3)行为幅度制度,是指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公式(M=V×E),对个人行为幅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一定的奖酬与一定的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奖酬本身的价值来实现的。(4)行为时空制度,是指奖酬制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包括特定的外在性奖酬和特定的绩效相关联的时间限制,员工与一定的工作相结合的时间限制以及有效行为的空间范围,从而防止员工的短期行为和空间阻碍,使期望行为在一定的时期和空间范围内持续发生。(5)行为归化制度,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

3.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优胜劣汰的有效手段。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机制对图书馆日常工作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能使馆员的个人能力转化为图书馆的整体价值。(2)可以促使馆员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可以促使领导层根据读者需求来组织和安排工作,使图书馆日常工作与广大读者需求相适应。

在图书馆引入竞争机制的具体操作层面上,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渐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二是为馆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这是由于培训不仅能帮助馆员改进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长期认同感。三是要尊重馆员的个人发展意愿,打通和拓宽他们的个人发展渠道,并为他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借助读者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反馈信息作为考核的标准来给予相应的奖惩,并在职位晋级方面加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米勒.管理困境.王勇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

2.韩毅.上下级间竞争情报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12

医院图书馆创新管理与服务理念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创新管理,创新服务

1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

医院图书馆是储存医学信息的源地,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由于受经费、人员、场地、领导重视不够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使医院图书馆与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进而导致图书馆更加缺乏来自上层的支持,发展迟缓。因而医院图书馆迫切需要更新观念、调整自身的定位,在管理上、服务上不断创新进取,把促进本院医疗、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

传统图书馆只注重收藏,服务也仅限于简单的借阅,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缺乏积极主动的服务。随着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除文献收藏、文献服务外,对情报的收集、整理、发布及其规律的研究也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20世纪90年代信息管理学的诞生,使图书馆还增加了信息咨询、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服务职能,进入网络时代后,图书馆无论从藏书的种类、收藏的方式,还是借阅的形式、服务的时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献载体从纸质到电子;收藏有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阅览有来馆阅览和网上阅览;服务时间由定时服务到全天候服务等。

2 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2.1 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的创新,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管理者要改变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惯性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竞争观念,尽快从"以书为本,以物为本"的管理方式转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医院行业的特点、专业特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共享,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数字信息资源,深入了解医院、临床学科、教学科研需求,提供积极主动的、深层次的服务,满足临床教学科研的需求。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约。好的管理离不开好的专业人才,医院图书馆应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创新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及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我提高。要从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手段等诸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以馆长、骨干力量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为实现图书馆管理新模式贡献智慧和创意,使图书馆的发展能跟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2 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努力强化科技兴院,提高医疗技术、创立医院品牌、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大力开发"人力"、"智力"资源,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医院图书馆作为传播医学知识和信息的专业部门,应该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及时地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并及时宣传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措施。在医务人员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让领导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对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重对图书馆的投入,使图书馆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趋势,更好的为医务人员、医疗事业、医院的发展提供更高速有效的服务。

2.3 创新管理的意义

目前,在具强大优势的网络环境下,人们通常视业务工作自动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的图书馆为现代化的图书馆。现代化图书馆必须与现代化管理相匹配。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图书馆只有冲破旧的传统,改变管理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根据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需求,在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及时调整管理方式,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审时度势,调整发展策略和管理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途径,才能使自身得以持续发展。

3 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3.1 服务手段创新

3.1.1 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

良好的服务手段与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密切相连,"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为了读者",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系统的、整体的、高效的服务体系,优化信息服务手段,变封闭式、内部服务为开放式、社会服务。拓展医学文献信息的使用面,提供开架借阅,自由存取、帮助查询等,为了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我馆调整了工作时间,延长开馆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均开馆,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3.1.2 开展网络化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储存以及查询、信息传播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医院图书馆通过开展创新服务,将馆藏文献利用与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借助网络与读者实现供求互助,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主动了解和征询医院发展和临床信息需求,参与医院的教学科研及项目开发,及时捕捉医学前沿信息,为医院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咨询服务和相关信息分析资料,图书馆网络并入医院局域网,使局域网任一终端都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自行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查询图书馆馆藏情况、书刊流通、个人借阅等。通过医院网页的图书馆专栏定期发布国内外最新信息、动态和进展等专题信息资料,及时通报有关院内科研、项目、文章以及相关信息,以便让大家及时了解医院发展情况,提高自我学习、竞争意识,促进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高对临床医疗和科研服务水平。

3.1.3 开展定题信息服务

医院图书馆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医院的科研工作从课题选题、申报、中标、课题研究直至成果鉴定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支持,为此医院图书馆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情报人员的优势,对于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应主动开展定题定向跟踪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情报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领导的决策决定了医院的发展,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为领导提供最新、最快、最有效的信息保障,使领导能及时、准确、高效地作出决策。

3.2 服务方式的创新

3.2.1 人才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创新,无论是图书馆计算机化、网络系统化的建设和运行,还是计算机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都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情报人员来承担。图书馆员是知识和智力的载体,不仅要具有一般图书馆员所应具有的相当水平的情报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为广博的医学知识,同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操作能力。医学图书馆员要适应信息时代和医学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现代科技与医学知识,要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鉴别、评价信息,将有用的医学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图书馆员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的更新、拓展知识,培养敬业精神,强化职业道德,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思想,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要把馆员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培养造就一批适合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2.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技术创新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实践,创新技术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实现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积极建立可方便接入、可互通互联、可定制、可扩展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服务机制,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适时购入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文献数据库。

专业图书馆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封闭模式,将医院范围内图书、资料、情报部门密切联系起来,建立联机查询、联机采购、联机互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信息资源建设质量。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新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必须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始终,调整发展策略和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意识,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途径,才能使自身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海.赵悦阳.医学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的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6 (, 6) :431-434.

[2]何茵.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 6) :448-449.

[3]刘冰, 黄玉玲.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转变图书馆服务模式[J].医学情报工作, 2002 (, 1) :38-39.

上一篇:水务市场化改革下一篇:协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