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历史教学法介绍

2024-07-25

五步历史教学法介绍(精选4篇)

五步历史教学法介绍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分析研究

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历史学习综合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应当立足历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创新,更好地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开展了探究与尝试,主要运用“五步教学法”这一模式组织历史教学,成效较为显著,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五步教学法”内涵及主要特点

“五步教学法”是将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细分为五个具体的学习步骤,其实质是将教学活动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素质化教学模式,以“课前自主搜集资料、揭示探究提纲、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启发点评、课内效果检测”这样的五个步骤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更为投入。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深入程度与宽广度严重不足,更多时候等待教师给予答案,学习中的兴趣严重不足,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五步教学法”则有助于突破这一困境,让学生学习更为投入、兴趣更高。

二是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在“五步教学法”中,学生无法直接获得问题的结果,而是需要积极开动脑筋学习研究,从历史事件的分析中总结规律,从历史人物的了解中正确评价。这样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对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是营造了历史教学的浓厚氛围。相对于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工作而言,“五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和投入,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认真思考与相互讨论的环节,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探究问题的答案,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之辩论、专题活动等方式的运用,历史学习氛围将会更加浓厚。

二、“五步教学法”运用要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五步教学法”,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恰当的学习载体,有效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课前搜集资料。高中历史学习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点,教材受制于篇幅限制,无法完全展示出来,此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并将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历史学习的生动性、形象性。例如,在“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亲戚、长辈询问和了解,每人搜集一个典型的案例。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地调查了解,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经过课堂交流,加深了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揭示探究提纲。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提炼,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这样的思考提纲就成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线索。例如,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中,笔者针对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了一组思考题: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动?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动?2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下的改革运动,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还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你怎么认为?请说明理由。3有人认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是从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你认为是否确切,为什么?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历程和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探究,同时也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浓缩在了这一组探究题之中。教学活动显得紧凑高效,同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3)小组讨论研究。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资料信息以及揭示研究题之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活动。这一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小组针对探究题进行分析讨论,大家一起分析问题、寻找答案,既要倡导独立思维,同时也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来提高问题分析的深度。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单打独斗学习模式的一次改进,小组为载体的学习活动更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4)教师启发点评。教师在学生开展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一些思维难点,以及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汇报交流活动。高中生具有了较为独立的思维能力,历史学习中出现迥异的观点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要给予他们辩论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依靠学生自己的辨析去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启发活动,应当侧重于思维方式的点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点评应当切中要点、简练精干。

(5)课内效果检测。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简要检测,以获得本节课教学成效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在课内进行知识要点的简要回顾,也可以通过作业纸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体现出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这样的课内检测环节,教师获得了最为直接的教学反馈信息,学生也能够从教学检测中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便于下一步拾遗补缺。

历史课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第2篇

日期:2009-01-14 作者:郭汉民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摘要】大学历史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被学生称为“死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固然是一个方面,教师讲,学生记,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是重要的原因。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死学”活起来,是高校历史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97年开始,笔者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激活历史教学的探索,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将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将研究结果加以交流置于中心地位,并贯穿教学的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研讨学术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长达八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热烈欢迎。本文拟就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经验作简要分析,以就教于大学教育界同仁。

【关键词】教育

大学历史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被学生称为“死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固然是一个方面,教师讲,学生记,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是重要的原因。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死学”活起来,是高校历史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97年开始,笔者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激活历史教学的探索,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将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将研究结果加以交流置于中心地位,并贯穿教学的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研讨学术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长达八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热烈欢迎。本文拟就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经验作简要分析,以就教于大学教育界同仁。

一、研讨式教学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有着自己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多年来,我在讲授“中国近代思想史”和“近代湘籍名人研究”选修课程时,一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然后通过讨论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与活动程序分为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指导选题。教师简明扼要地讲清全课程的基本线索、主要观点,然后提出一系列代表人物,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研讨课题,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分析研究该课题的论文,然后逐个上台报告自己的研究心得。这些历史人物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或者知之甚少,而要走上讲台作学术报告更是前所未有,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告诉他们如何着手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去查找论文资料索引,如何运用收集来的资料对相关课题进行分析,了解其研究的前沿情况,并选取有价值的论文题目,重在教授研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并讲清学术规范与具体要求。

第二步,独立探索。这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过程。他们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方法,围绕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去图书馆、资料室,检索各种工具书,例如上海图书馆编的全国中文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的论文索引、中国史学会编的《中国历史学年鉴》中的论文索引和《近代史研究》每年第5期后附录的论文索引,编制×××研究资料和论文索引,进而利用该索引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和有关论著,了解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概况,然后经过独立思考,选定论文题目,并撰写成文。第三步,小组交流。在个人独立探索,各自完成论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讲课评课形式分组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必须走上讲台,报告自己的研究情况与结果,主要是说明选题缘由、结构安排、主要观点、创新之处等,报告时要求尽量脱稿。

第四步,大班讲评。小组交流之后,由各组推选出优秀者,到大班进行讲评。全班学生必须参加,认真听讲并参加讨论,表扬、批评、质疑、问难,报告人还要进行答辩。教师现场点评,予以总结。

第五步,总结提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文章“评学议教”,对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利弊得失进行评论,题目自定,篇幅不限,实话实说,评头品足,旨在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同时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认识和完善自我,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评价能力,也有助于树立改革的观念,这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会有所启示。

上述五个步骤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必要准备,后一步是前一步的自然延伸,而每一个步骤又各有其功能。第一步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讲授旨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把握课程的脉络,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落实任务,授之以渔,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起来,为第二步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做好思想上、精神上和方法上的准备。第二步是学生个人带着研究任务有目的地进行自学,是他们吸取专门知识、培养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阶段,完成论文或撰写讲稿则为下一步的讨论和交流作了学术上的准备。第三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切磋学问,培养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学习合作共事的重要阶段。第四步是第三步的自然延伸。第五步则是通过总结和回顾,把个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大学教育如何更有成效的理性高度。由于研讨式教学的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分为前后衔接的五步步骤,所以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或“五步研讨式教学。”

二、研讨式教学的客观效果与主要经验 在探索研讨式教学新模式的初期,笔者就给自己提出了检验教改成效的三条标准:一是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广泛调动起来了;二是看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否真正提高了或者有较大的提高;三是看绝大多数学生是否真正支持和拥护这种改革。(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2期)为了检验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每期课程结束,都由学生根据个人切身体验自主撰写评学议教文章,并在进行过研讨式教改的本科生中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资料由学生加以统计,百分比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统计资料显示,研讨式教学改革及其构建的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深受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研讨式受欢迎的程度最高,从65%到92%不等,认为通过研讨式教学,自己的科研能力获致提高的达到半数左右,低则37.5%,高的达70%,而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都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左右。正因为学生从中“获益匪浅”,所以65%以上的学生都呼吁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

我所开的“近代湘籍名人研究”是本科大三的选修课,“中国近代思想史”则是设在中国近现代史学位点上的基础课程,大家在评学议教中都异口同声地支持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的主要特色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科研的地位,在课程教学中安排科研任务,以科研促教学,这也是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原因。

五步历史教学法介绍 第3篇

关键词五步任务型 教学模式 意识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提高学校的教学实效,全校教师开始了“五步任务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所谓“五步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目标导学,主体自学,排忧解惑,当堂训练,反馈归结”,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求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每一个步骤都合理限定时间,处理好课堂节奏,让学生紧张起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演好自己的导演角色,积极搭建舞台,把尽可能多的任务还给学生,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努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生生互动,当堂巩固”的互动型、合作型、生成型“生态课堂”教学特色。那么,如何搞好“五步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呢?笔者以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在目标导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思维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科学地创设问题,不但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而且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目标导学的同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参考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当地罗列一些有针对性和启迪性的自学思考题,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指南。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因此,在目标导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教学问题的探索欲望,不但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也为整堂课的教学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主体自学中关注学生的自学态度和自学难度

在自主学习中,有些学生由于受行为习惯的影响,自学时小动作频频,说小话不断,致使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对这类型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通过解决问题而产生自豪感。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何理解‘秦朝成于法家,亦败于法家‘这句话?”让他们觉得在课堂上真正“有事可做”。

对于那些受思维习惯影响的学生,注意引导、纠正他们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改变他们学习历史就是靠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尝试从大历史的角度,从历史事件的整体上去学习,去思考,培养他们的整体历史观。如在讲“宋明理学”一课时,可以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春秋战国到明代,儒家思想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程?让他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回顾、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体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上述两种类型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适当调节学生自学的难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体验者,为师生互动环节的展开做到“心中有数”。

三、在排忧解惑中关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实效性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在排忧解惑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参与呢?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學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因此,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在当堂训练中注重“质”而非“量”

当堂训练是课堂知识教学的延续,有利于及时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因此,许多教师都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一节课的当堂训练应当是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设计出10个左右的客观题,1个主观题,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题海”战术,浪费时间和学生的精力,从而给学生真正减压、减负,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五、在反馈归结中注意设置悬念和课外延伸

一节课的结束,不代表学生学习的结束。巧设悬念,可以使学习流向课外,向生活延伸,向社会拓展,能够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一课时,可以做这样的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引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谁能结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来论证这些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请大家周末带着这个问题回家,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自己的长辈,对比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等方式,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下节课,将请大家展示你们论证的结果,希望大家好好准备。这样设置的结果,会激发学生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习过程生生不息,循环渐进,良性发展,学习的时效性会大大增强。

总之,让“五步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改的浪潮中焕发出其独有的光彩和璀璨。

五步历史教学法介绍 第4篇

“三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分为三个环节, 即“教师设导→学生思疑→变式拓展”。三个环节具体落实到如下五个步骤上, 即“设疑激励→带疑探讨→破疑归纳→拓疑延伸→化疑提升”。

2.模式的功能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该模式通过教师科学设问, 创造“愤”和“悱”的思维情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 拓展学生的潜能。该模式是教师通过创设让学生不断参与的学习情境,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供尝试机会, 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该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 让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必修二)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为例, 结合我的教学实录, 介绍“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三、课后反思

上一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下一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