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心理范文

2024-07-11

调试心理范文(精选11篇)

调试心理 第1篇

关键词:恋爱动机,恋爱态度,健康心理

恋爱, 这一话题在现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已经是相当普遍的。在校园中随处可以看见大学生情侣的身影。爱情是美好的, 同样爱情也是痛苦的, 面对爱情,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所以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一) 排遣寂寞

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 除了上课、休息之外, 学生们有很多空闲时间来自由安排, 有的同学会选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但是有的同学对校园活动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久而久之, 这样的同学难免在心理上会产生空虚寂寞, 为了派遣这种空虚, 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谈一场恋爱来实现。

(二) 随波逐流

人类往往是群居动物, 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他同伴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看到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有了恋爱的伙伴之后, 刚开始可能没有什么感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部分同学也按捺不住, 决定也加入到这一主流队伍中, 谈一场恋爱。

(三) 利益驱使

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不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比如通过谈恋爱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或者可以通过对方的权利而实现自己想要的某种地位和职位。

(四) 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我的知觉, 而社会比较与自我比较共同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1]有些大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信心, 当别人都在恋爱的时候自己却没有谈恋爱, 这无形会加剧自卑的心理, 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如别人了, 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很大学生会选择通过谈恋爱而证明自己的价值, 往往现在有的大学生会用谈恋爱次数的多少和追求自己人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二、大学生应有正确的恋爱态度

(一) 真正的爱情需要真诚、专一

长久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真诚、专一的基础之上的, 试想一下,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整天就是你骗我, 我骗你, 或者存在脚踏两只船的情况, 这样的爱情谁会希望拥有?恋爱双发如果没有对爱的真诚, 对爱的专一, 两个不同的人是不能走到一起的。

(二) 美满的爱情需要双方平等和人格独立

现在的大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就成为了纯粹的两人世界, 完全脱离了之前自己的生活圈子, 常常将对唱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处处限制对方, 呈现出了“失去自我”的情形, 这完全是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够所造成的。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在地位上双方是平等的, 在人格上双方是独立的。

(三) 恋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的好“爱情如酒, 两人喝是甜酒, 三人喝是苦酒, 多人喝是毒酒。”爱情是需要双方细心的经营与培养, 任何一方在享受爱情甜蜜的同时, 也承担着维护和经营双方爱情的义务。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爱情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某些程度上恋人的精神支柱, 所以, 恋爱双方都要担负起为对方负责的态度而不能伤害对方。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恋爱心理有效途径

(一) 采取多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2]学校可以通过展板、横幅, 讲座等宣传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 良好的感情是建立在成功的学业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要学生认识到两人谈恋爱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世界, 将两个人从原来的各自的生活圈中独立出来, 最重要的是恋爱要以尊重社会道德为前提, 不能为了谈恋爱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 开设大学生恋爱心理课程

面对大学生恋爱这一现象,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课程, 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及老师就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恋爱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不同情况, 不同年级, 不同群体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主要是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引导这部分同学争取处理好恋爱与学习、集体等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年级同学对于高年级学生需要加强婚恋心理的指导, 因为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与现实的婚恋问题, 婚恋价值观更为多元化, 很难真正把握爱情,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3]

(三)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恋

爱情是美好的,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愿爱到永久, 失恋也就正常不过了, 对于失恋如果处理的好, 可以帮助失恋者快速成长, 如果处理的不好, 可能就会酿成悲剧。面对失恋, 学生首先要分析分手的原因, 可以通过眼泪法、倾诉或者运动缓解法等学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 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承宗, 甘雄.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8月.

[2]方鸿志, 周方遒, 隽美惠.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年9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培训总结 第2篇

培训总结

我校这次心理健康培训,前体教师聆听了心理专家的视频讲座,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也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地、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达到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们真正感觉到了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这次培训,使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也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

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

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此次培训的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企业秘书心理障碍及调试措施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秘书;心理障碍;解决策略

秘书在组织的枢纽位置上发挥着中介纽带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秘书具有特定的职能,这些只能对于企业的发展并不可少,也是秘书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途径。秘书的工作是一种独立与协同的统一,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秘书运用自身所学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因此,秘书人员需要从自身的心理素质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来面对其特殊的角色和地位、繁复的工作以及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现代企业发展对秘书的心理素质提出高要求

秘书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企业管理中繁重的事物。秘书工作是一项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在运用自身所学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还需要亲力亲为去调解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矛盾,各种工作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来帮助企业更好的经营运转。遇到复杂的工作事项往往需要加班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人员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这对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秘书心理障碍的表现方面

秘书人员的心理障碍是指其在运用自身所学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低迷,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影响其正确的决策执行能力,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产生失误。秘书人员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负

秘书的作用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秘书部门在整个企业中属于核心部门,而秘书的工作范围往往也是围绕领导展开的。因此,这种特殊的职能地位往往会使秘书人员产生一种职位错觉,从而在正确的认识自身上产生一种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工作中自我优越感过强,不愿从小事做起,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不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工作中指手画脚,不愿亲力亲为,常常指责他人,将自己的身份摆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做事越权;取得成就时否定别人的作用,工作出现失误受批评后不愿摆正态度对待分析自身失误原因,反而将原因归于他人身上;不思进取,不愿学习新的知识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2、自卑、自傲

自卑、自傲都是对自身不正确的一种认知状态。自卑是对自己认识不够全面,不自信的一种表现状态;自傲则是对自己能力过于自信的一种状态。在实际的工作中,秘书人员表现自卑则会对工作没有信心,有能力去做的事反而因为自卑不敢放手去做,不能完美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挫折和失败则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止步不前;而表现自傲则会容易眼高手低,不屑去做本职工作中的小事情,喜欢使唤他人,不愿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把工作的失误归结于他人的原因。

3、忙于事物,无成就感

秘书的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小到接听电话,打印材料,大到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断,可以说各个部门都离不开秘书,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出现秘书的身影。秘书的工作表面光鲜亮丽,整天围绕领导,实则往往是一些重复的枯燥无味的如每天组织企业会议,帮组领导给各个部门传达命令等机械性工作。相比于其他部门对于企业做出的直接成就贡献,秘书人员的贡献往往是“隐形的”,幕后默默奉献的人员,直接价值表现的很不明显。

三、心理障碍调试方法

1、自身性格缺陷调试方法

秘书人员的性格特征是影响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衡量其抗压能力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性格来调整秘书人员的心理障碍,首先要保持良好心态,这决定了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与环境的发展。秘书人员的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平常心、敬业心和上进心三方面。保持平常心则需要正确认识秘书这一职业。秘书是一项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职业,需要亲自动手和运用自身所学的才能来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工作中,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职位对于企业的作用,安静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眼高手低。保持敬业心需要秘书人员首先热爱自己秘书这一份职业,对这分工作始终保持着热忱之心。作为秘书人员,需要有不怕吃苦,兢兢业业的精神,对于交代的工作需要认真用心完成;在工作中做到洁身自好,严守纪律,不越级不贪权,勤学好问,始终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古语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自身也需不断的发展,而秘书也更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秘书人员还需要保持一颗上进心。一个优秀的秘书人员需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才能,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全面的综合性优秀人才,这样才能给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

2、工作压抑心理调试方法

不可否认,秘书的工作是辛苦乏味的。面对繁琐复杂的小事项,每天在工作中对任何人的笑脸相迎,重复机械性的常规事项,这些难免会让秘书人员产生无趣,焦躁,厌烦和压抑的感觉。心理上的障碍更易导致秘书人员工作上的失误,而工作上的失误则又会让人陷入烦躁苦恼中,因此,秘书人员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要想走出这样一个恶性状态,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理想观念。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划分成小段,一步一步稳妥完成。工作之余,学习新的知识,充分丰富自己的生活,不给坏情绪留下时间和空间。其次,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充分认识自己的服务职能,认识自己的任务是帮助领导服务于企业的,工作虽平凡但作用不可小觑。工作中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维护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最后,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将每一次的工作任务看成是一次小小挑战。工作完成时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告诉自己很棒,从中获得慢足感。长久以来,工作中的枯燥不满以及其他不良情绪也会随着工作经验积累起来的满足感而烟消云散。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新任秘书如何调适自己的消极心理[J].秘书之友.2009(02)

[2]孙天波.秘书人员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01)

[3]陆瑜芳.秘书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策略[J].秘书.2008(06)

[4]周乐秋,张帆.试析企业秘书的心理挫折及预防[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5)

急诊护士心理健康及调试 第4篇

关键词:急诊,护士

急诊室是医院工作的窗口, 反映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高低, 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急诊抢救工作是集抢救、观察、护理为一体的服务, 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急救最大的特点是个“急”字。表现在发病急、需要急、处置急, 而且急诊病人流动性大, 病种复杂, 从而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技术精湛, 抢救率高, 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因此, 急诊护士承担着较大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1 急诊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

1.1 繁重且琐碎的工作给急诊科护士带来压力

急诊科护士工作量大, 经常抢救病人, 看护病人, 陪护病人做检查, 送病人住院, 抢救结束后补点药品, 清洗仪器, 打扫卫生等, 护士身体上不仅承担着很重的负担, 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工作一天腰酸背痛, 久而久之会厌恶这种状态, 工作不积极, 技术不熟练, 抢救意识不强, 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影响着整个护理的质量。

1.2 护理中众多的人际冲突给急诊科护士带来压力

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表现为护士之间, 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 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的合作。尤其是互换冲突, 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 健康和经济问题, 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所以, 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 情绪激动, 甚至痛骂或对护士动手的病人, 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 理解的心情,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护士在得不到理解, 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 会感到地位低, 人身安全不佳,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 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1.3 科技发展给护士带来的压力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医疗仪器也不断更新, 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这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要求急诊科护士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 并且不断考查, 它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 还要努力学习。

2 调试

护理人员的心理调试技术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促进护士个体成长和健康所做的一种自我了解, 自我发现, 自我改变, 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帮助。然而, 人只有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中, 才能释放自己的一切思想, 从中搞清楚自己的信念和态度。护理人员心理调试技术就是给护士创造了这样一个开放的, 无限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通过与自己对话, 使护士感受生活的不同层面对自己身心的影响, 发现自己最深层的思想和感情, 并学会了解它们, 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 使身心恢复健康, 个性更加成熟, 自我更加完美。

2.1 护士自身方面

急诊科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 释放内心的压力, 面对压力, 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 如用微笑, 幽默, 定期旅游等调节方法

2.2 生活规律有序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学习、进餐、休息时间。休息应在疲劳之前, 高质量的睡眠是恢复体力的一剂良药, 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各种锻炼方式, 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培养广泛的爱好, 陶冶情操可以增加活力和兴趣, 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

2.3 善待自己敢于体验新鲜事物

护士是“白衣天使”, “天使”是美丽的, 这种美丽因该内外兼修, 身心俱备。耳烛, 卵巢保养, 花果浴, 盐浴, 精油推背, 沙疗, 泥疗等世上的美容健身方法可以排除体内毒素, 调理女性生理机能, 促进女性荷尔蒙分泌, 改善睡眠, 消除精神紧张和焦虑, 令女性恢复生机火力, 达到内外之美的和谐统一。服用中药进行调理, 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2.4 合理膳食注意营养素搭配

科学的生活方式可概括为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戒酒, 心理平衡。

心理调试心得体会学生 第5篇

1、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点、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根据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如依据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等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

2、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面对压力

教师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参加体育活动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3、活到老,学到老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调试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误区;调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波折,如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更好地相处、缺乏与他人主动沟通的勇气等等。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在生理上都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心里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而这就很容易導致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甚至发展成为交往障碍。那么,如何正确识别人际交往障碍,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自我调试,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猜疑心理重,缺少知心朋友

许多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有时猜疑心理过重,认为对方在戴着面具说假话。其实所谓的猜疑,是一种在缺乏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信任和怀疑的心态。有些猜疑心重的同学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或是无中生有,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瞧不起自己或者算计自己。这种猜疑心理一旦持续或蔓延,身边的知心朋友就会减少,甚至没有知心朋友。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大学生猜疑心理过重,会对以后的大学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自我中心,不能深入交往

许多大学生往往会建立自我的小中心,有一个只有自己才能懂的世界,别人与他深入交往是非常困难的。不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只满足于自我的感觉良好。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生活都是以寝室来划分的,有的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就变成了以寝室为中心。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在寝室里又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这样长期的生活下去,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自卑心理,交往困难

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当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与尊重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刚入校门的大学生,在新同学新老师面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愿意开口说话,这种自卑的心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当看见有些同学在大家面前表演自己的特长或其他技能时,觉的自己什么也不会,这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四)恐惧心理,社交恐惧症

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小就不敢与人交流。小学乃至到了初中,高中都生活在一个小范围的圈子内,而到了大学会遇见许多人许多事,自己的心理又开始变的恐惧。恐惧心理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敢与人说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社交恐惧。

(五)孤僻心理,不想交往

大学生们在进去一个新的环境后,如果调节不好自己的心理,那就很容易变得孤僻不合群。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经常自己独自一个人进行生活。班级的集体活动不参与,同学之间的聚会不参加,甚至都不愿意正常的与身边的朋友交流。这种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不是很常见,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所对应的调试对策

(一) 尊重他人,倾听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当与同学出现矛盾或者问题时,首先要学会理智思考,不可感情用事。不要让猜疑的心理在自己的心中持续蔓延,而是要督促自己去寻找证据。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给予他人适度的尊重与理解。在猜疑别人是否议论你时,应先回忆一下自己最近是否引起过什么事端。在参加谈话的人中是否与人发生过争执等。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确凿,你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尊重他人是大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第一步,只有给予他人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才能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当别人与你谈论时,记住倾听和反馈比猜疑要重要的多。

(二)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真诚的谈话基础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学不能做到正确的与人交往,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让其他的同学不敢与其深入交往。正确的做法是不吝啬自己对他人肯定或赞美的话语,这样的表达能够适度的拉进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和紧张感,让你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打开自己内心的大门,做到真诚的与同学交流相处。

(三)学会宽容和谅解,适当地替他人着想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善于管控自己的心理,要想克服自卑,就要正视自卑。自卑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理反应。有些大学生往往把问题看到的过于严重,终日沉溺于比如他人的自我比较中,长期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自卑感加重。学会宽容待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与人相处,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可以不必那么较真。大学生们更应该如此,同学之间的相处要做到真诚交流。当你做事不再只是以个人为中心时,你就迈开了第一步,其次就要适当的倾听他人的话语。当与其他同学出现矛盾时,要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重伤了对方,要学会现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四)关心和帮助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态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大学生在大学生涯里要学会主动的关心与帮助他人,与人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适当的心理暗示,可以缓解自己的恐惧心理。多多参加大学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五)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同时保持独立自主和谦虚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一个人是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产物,当群体中的个人出现孤僻现象时,应懂得及时自我调解。不想与人交往的大学生,会让自己置身于孤独的境地里。当踏出校门时,就不会懂得团队之间的协作该如何完成。所以一定要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按照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要清楚的知道,特立独行或者不合群等行为不属于独立自主,这里的独立自主是指要有自己个人的思想意识,不会因为别人的想法而左右自己。另外一方面,拥有谦逊的品格与品质也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这些积极地、正确的处事方法与做人的态度都会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健康、快乐。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所谓的心理障碍实质上是自己心理上的一种不确定性,导致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地去预防。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试 第7篇

摘要:据中国教育部不完全统计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50万人, 加上经过金融危机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 2011年整体的大学生找工作人数将有近千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普遍出现了包括自傲、自卑、焦虑、抵触、依赖、悲观、怯懦、挫折以及功利心理等轻度心理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并从学生自身、大学高校以及社会三方面提出调试的建议。面对心理障碍, 如能及时对心理障碍进行得当的调试, 恢复良好心态, 对大学生就业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试

参考文献

[1]周晏.“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6 (8) :23-25.

[2]王波, 姜东洋.“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态探析及自我调整”[J].世纪桥, 2010 (23) :74-75.

[3]卢海涛, 才华, 张莹, 李忠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燕山大学学报, 2010, 11 (12) :135-137.

[4]游敏.“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16 (1) :113-114.

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压力的成因及调试 第8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心理压力,调试

一、引言

高校教学秘书对于高校教学而言,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秘书等同于院系领导的助理, 协助管理各项教学任务, 负责上传下达, 协调院系与学校各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 保证院系教学在正常的轨迹上运作。由于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 教学秘书这一岗位陷入一个尴尬的误区———岗位前景渺茫, 工作繁琐, 难以取得直观成就等。这些因素挫败了许多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繁重的工作现实并不被同事、领导所认可, 从而促成教学秘书内心的无奈和不平衡。教学秘书身处一种孤立无援, 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二、高校教学秘书岗位职责与现状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主要由这几项主要内容构成。第一, 协助院系领导做好院系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协助制定本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施办法;编制开课计划、课程表及教师使用计划;负责本系课程成绩的收发、登记、统计, 教材、讲义订购、发放工作。第二, 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做好新生入学、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实习等各教学环节的工作;组织毕业生资格审查、学位资格审查;第三, 协助组织各种教学评估、教学检查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参与组织全系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工作。第四, 负责院系与学校各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令各项通知政策能够及时落实到位。第五, 负责本系教学档案、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做好系教务文件资料统计、收集、整理的建档存管工作。第六, 解决各项突发性问题, 热情服务广大师生。

综上可见, 教学秘书的各项职能内容充分说明了教学秘书岗位的重要性。正是这繁琐而繁重的工作, 要求教学秘书需要培养强大的抗压能力。在日常工作中, 教学秘书常常遇见各种突发问题, 倘若未能及时处理, 必将给之后的工作产生阻碍。

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一种人与人, 人与制度之间的沟通, 这就决定了教学秘书工作的复杂性。在按照制度执行各类教学管理的同时, 还要平衡各类人际关系。在工作中, 常常要多方面考虑, 要站在各类立场, 通过各种方式来处理具体工作。由于教务工作具有繁琐性, 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是将其看成形式主义, 因此, 很多工作难以得到深得人心的支持。教学秘书夹在高压的制度和老师们的逆反心理之间, 举步维艰。

三、现实工作造成心理压力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日常工作需要不断地权衡各种利弊, 抵御各种压力。高校教学秘书日常工作涉猎范围很广, 从审核各项教学管理文件到琐碎的细节事务, 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严重的教学事故, 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乃至学校的名誉。因此, 教学秘书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复杂性和重要性的特征, 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 给教学秘书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不难想象的。

1. 高校改革的深入, 赋予了教学秘书更多的职责。

首先,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教学管理体制被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之上,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体制的最初基石, 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使命。高校的发展和改革也酝酿出更加系统的各项制度, 教学秘书在工作之余必须不断学习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制度的严格就必然需要建立系统的档案等材料及程序, 这就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在执行具体规章制度的同时, 也要处理很多细节问题以及突发事件。这些都考验着教学秘书的细心、耐心以及应变能力。高校教学的改革, 实际也是教学秘书工作性质和内容的改革, 这些细致而繁重的工作给教学秘书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由于事情琐碎, 稍不留神就会酿成教学事故, 使学生和老师的权益受到影响, 让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因此, 很多时候需要细致的全盘考虑。其次, 由于教学秘书岗位的不起眼, 造成很多人, 甚至是身边的同事忽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艰辛, 将教学管理看成是简单而机械化的工作, 对于教学秘书的疏忽难以包容, 这也给教学秘书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另外, 上级职能部门也并未真正站在教学秘书的工作立场来为秘书考虑, 而是根据教师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完成工作情况来衡量教学秘书的工作质量。这让教学秘书成为夹缝中的岗位, 久而久之, 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强烈。

2. 陈旧的“教学秘书岗位并不重要”理念依然。

现如今, 高校俨然成为催生学术创新的阵地之一, 各学科门类都在飞速发展, 许多高校教师都在教学之余开展自己的科研创新。然而,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秘书们, 却仿佛普罗米修斯一般, 表面上存在于学术氛围之中, 实质上却游离于学术氛围之外。教学管理并未能够像其他具体学科那样, 有各种科研交流的机会。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 却未能够被真正重视, 终日纠结于各种制度、档案、突发教学事件处理、沟通各部门、教师与学生等琐碎而繁重的事情之中, 也散失了科研的精力和时间。有人也许要说, 时间挤挤总是有的, 此话的确不假, 然而, 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 精力的散失, 逐渐削弱了教学秘书对于教学管理抑或本专业学术研究的创新探索精神。

四、高校教学秘书的心理压力调试

高校教学秘书长期面对各方面的压力, 心理素质遭受着严重的挑战。因此, 使教学秘书学会有效的心理调试显得至关重要。心理的正确疏导不但能够让教学秘书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更能够让教学秘书在实际的工作中, 找寻如今教学管理的不足和创新的方法。那么教学秘书们应该如何调试好自己的工作心态呢?

首先, 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自身进行调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记载管仲诸多思想的《管子》一书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故, 本乱则国危。”这段话直接点明了以人为本与国家管理之间的重要关系, 治理国家是如此, 做好一个学院的教学管理也是如此。教学秘书应该深刻意识到尊重人, 以“人”为“本”的工作管理理念, 这样才能够真正站在服务他人的角度, 采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才能够构成和谐的角度, 同时享受到友好互助的乐趣。倘若遗忘了“人”是根本的理念, 工作中所采纳的方法也许就会影响到各种人际关系, 造成很多不和谐的声音。运用正确的方式理念管理教学, 教学正常而有序地运行, 人与人的交往也会变得轻松和谐。

其次, 岗位角色的创新。高校教学秘书面对的事业瓶颈让教学管理岗位创新显得更加的紧迫而重要。高校教学秘书的岗位创新, 需要教学秘书本身以及外界各方面因素的支持。高校教学秘书的传统角色被定位为教学管理的执行者, 然而, 在我看来, 高校教学秘书还应该被赋予新的角色, 那就是教学管理的研究者。在教学秘书的现实工作之中, 常常遇见各种问题, 教学秘书对于处理各种教学问题有着很多的切身体会, 这也就给教学秘书探讨教学管理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案例, 在处理这些案例的过程中, 教学秘书很容易看到管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加以弥补。这为教学秘书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提供了很多现实保证。对于现实管理体制的纠错和深入研究, 为教学秘书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开辟了一条学术之路, 教学秘书不再只是埋头于琐碎的教学管理中, 而是从这些琐碎的现实素材里提取理念、发现不足, 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 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无限的好处。这条路, 也将给教学秘书带来许多展现自身的机会, 让教学秘书收获到一些成果, 这将更有助于教学秘书心理的健康发展。让教学秘书们在本岗位中发现学术探索的途径, 更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和信心, 从而让高校教学更加地合理化运行。

再次, 教学秘书在自身努力正面调试心态的同时, 学校也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所谓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总结为合理的奖励以及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现如今, 工作压力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存在着, 高校教学秘书面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压力, 更加需要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应该为教学秘书们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讲座及咨询服务、组织参加一些教学管理的学术交流会议, 在愉悦身心的同时, 为教学秘书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而非让教学秘书成为高校中的“隐身人”。

五、结语

高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 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研究者。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和职责同高校的教学运行息息相关, 在本着服务他人的同时, 高校教学秘书们也应从本职工作出发, 研究发现教学管理中的不足, 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 让教学管理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让教学秘书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 才能够脱去“隐身人”的外衣, 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一过程必然是曲折的, 因为“教学秘书不重要”的理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教学秘书的心中都扎下了根, 要想改正这种片面的观点, 需要经历漫长的努力和不断地重新认识。教学秘书的心理调试对于教学秘书岗位发展而言, 将是一个无形的推动力, 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熊川武, 江玲.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调试心理 第9篇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归因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有限生命过程中一段重要的历程。大学生风华正茂,高等学校又是青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男女交往有着较为宽松的环境。异性之间交往密切而容易产生感情,大学阶段已成为青年人恋爱心理的“活跃期”。概括而言,大学生的恋爱主要由以下心理因素引起:

首先是大学生己经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其心态已经明显的出现叛逆性,形成与家长、老师等成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但同时他们也有强烈的希望他人理解、与他人交流思想、情感的欲求。这种心理距离和欲求使他们把倾吐内心真情的目标转向同龄人,在爱欲的驱使下转向异性朋友。

其次是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群体中生活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即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想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

最后是攀比心理。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讲,大学生群体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是相似的,并且由于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常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总之,生理的、心理的以及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促使大学生孕育起自己的恋爱意识,在生理上和情感上都希望自己身边出现异性朋友,所以一旦出现适宜条件,恋爱意识就会马上变成恋爱实践。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在大学特定的文化和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恋爱呈现出有别于一般社会青年的心理特征。因此,了解了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对减少、消除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避免、纠正其行为上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恋爱行为公开化

当前部分高校虽也反对谈恋爱,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大学生谈恋爱已不再顾忌他人的评价,逐渐转为公开,成为一种被所有人默许的行为。

2、恋爱群体普遍化

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化,并不是说每个大学生都在谈恋爱。

3、恋爱的目的多样化

调查显示,“单纯因感情问题而恋爱的只占49.4%,其它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刺激’、‘体现自我’等恋爱动机驱动,使当前大学生情感体验复杂化,恋爱心理多样化。”

4、恋爱年纪低龄化

受社会上的早恋现象及校园内高年级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谈恋爱的比例逐渐上升,“在谈恋爱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20%左右”。

5、恋爱关系脆弱化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自主性强,约束性差。“往往不能理性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概述

在当代大学校园,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1、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表现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大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

(2)多角恋

所谓多角恋是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性追求,或自己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性并建立了爱情关系。多角恋是爱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恋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所以,多角恋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双方以及彼此的家庭带来恶果。

(3)失恋

失恋是指一方否认或终止爱情关系后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心理挫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恋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绪,更有严重者会采取报复乃至极端方式来排泄心中的苦闷。

2、恋爱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引发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尝试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学校管理几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从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已发育成熟,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

(2)社会文化的影响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整体文化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局部文化。当下社会上流行的许多不良现象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滞后,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的相对简单落后,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的形成。以大学生有关性知识的获得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41.77%的人认为科学性教育的途径很封闭,33.17%的大学生认为根本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性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渴望与高校性教育及恋爱心理指导的缺失之间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上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恋爱心理及行为问题。

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调试和解决策略探析

针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持客观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大学生的爱恋问题。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恋观

(1)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和意义。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大学生在享受爱的权利时也必须承担起爱的义务,懂得通过爱激励双方共同成长和进步,使爱情成为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及人生价值实现的内在强大动力。

(2)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知识教育。由于性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大学生中性无知或性认识偏差者不在少数。所以,应该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前提下,为大学生开设性教育课程和爱情婚姻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带领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3)通过恋爱教育促进人格的形成。要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教育,提高其恋爱心理素质,进而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稳定发展。

2、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能力

(1)努力培养大学生处理恋爱关系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处理恋爱关系的能力是重点,而重中之重就在于学会权衡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在懂得珍惜爱情的同时,更应懂得学业第一,把学业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更要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未来的事业,也是为了爱情婚姻的美满幸福,爱情对自己的学习是起促进还是阻力作用主要决定于自己。

(2)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恋爱技能。主要在于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和文明恋爱。

调试心理 第10篇

一、学校教育对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

1.传统守旧的教育方式, 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合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中学生。学校在对传统观念的教育上往往显得滞后, 不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性。这种与学生心理发展与接受能力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显然难以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共鸣, 甚至引起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厌烦和抵触情绪。此外, 有些教师教学方式简单, 不适合中学生的特点, 照本宣科, 形式单调, 不分层次, 不看对象, 一味地“填鸭式”灌输, 在教育中经常采取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法;教师本身教学观念陈旧, 不符合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言行不一, 行为不检点, 当学生看到教师的言行有悖于职业道德 (如贪图小利等) 和教材宣讲的观点有出入时, 心里会产生一些惶惑, 久而久之, 一旦学生在情感上不能接受教师, 对教师的话就极易带有抵触情绪, 最终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宣讲观念与现实反差大, 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 一些教育内容脱离中学生的现实思想和需求, 教育内容要不是“假、大、空”, 缺乏说服力和真实性, 要不就是“平、白、虚”, 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提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时间明显增多, 对社会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对社会上的诸多丑恶现象、不合理现象, 他们会有自己的看法, 并将之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面对现实, 他们心理会不平衡, 进而从心底里拒绝接受教材中宣讲的观点。这一切都会使得中学生对教育失去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3.单调乏味的校园生活, 加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由于各项制度规则还在不断地完善, 学校应试色彩还比较浓厚, 学习生活显得单调、乏味、缺乏生机和活力。再加上有的教师上课的呆板、定式程序化、公式化, 这些都弱化了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 也会使那些成绩不好又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学生更觉得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 进一步加剧了逆反心理。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逆反心理调试的几点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形式的发展, 转变传统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为人师表, 以身作责, 真正达到“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的境界, 用人格影响人格。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 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 避免由于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 而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学校要优化教育手段, 讲究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某些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学生毕竟是孩子, 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 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讲究教育艺术。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 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强烈, 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 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遇到偶发事件或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 要理智地进行冷处理。对他们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 要善于等待, 要有耐心、恒心和爱心。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实践证明,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 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使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3.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

建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力保障。有经验的教师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当班级中某几个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出现逆反心理时, 随后就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开始怀疑、不配合你, 从而使老师的教育教学陷入很大的困境,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当认知失调发生时, 则学生极易倾向于采取同自己的伙伴趋同的态度。从这一点来看, 首先, 学校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 切实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学生主体”教育观, 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发挥校园文化教育的熏陶性、潜在性特征, 减少学生自我统一性与学校教育情境的直接、剧烈冲突的发生。其次,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定要科学、策略、慎重地来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 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用自己的爱心和良好的班级氛围去化解个别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也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开辟出一条坦途。

三、结语

总之, 学校的教育对于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究竟应该如何更好地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消除其逆反心理, 激发其学习兴趣,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都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关注、思考或研究兴趣。我愿与各位同行一起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不断总结, 逐步完善。

调试心理 第11篇

【关键词】师德教育  心理调适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22-02

一、教师失德行为现象的心理分析。

1.人际关系不和谐迁恕于学生。教师在与学校领导、教师之间、家长、学生的关系,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要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从而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表现出焦虑、烦躁、沮丧、敏感、过于苛刻、追求完美等心理疾病;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与“优秀”“职称”无缘,他们就渐渐滋生疏远、漠视的心理,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孤僻、忧郁;网络与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教师与机器的接触时间多了,交往与合作能力退化。当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容易产生矛盾,发生争吵,这种情绪就有可能要迁怒于学生,将郁积在心的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学生成了“替罪羊”,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职业倦怠严重产生不负责任行为。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对工作丧失了兴趣,变得麻木,没有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有的教师对职业存在“鸡肋心理”,虽然工资待遇不高,可也收入稳定,心中不满但又割舍不下。这些教师对工作产生倦怠厌恶情绪,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塞责。

3.工作压力大导致身心不健康引发负面情绪。由于追求完美加上长期的工作压力,一些教师出现胃炎、头痛、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受疾病的困扰,教师对工作及工作对象出现不耐烦、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二、通过心理调适预防教师失德的策略

1.理性认识教师角色,做本真教师。在人们的观念里,教师是集崇高、清贫于一体的化身,应具备敬业、安贫乐道、清廉守节、无私奉献的君子人格。而教师作为普通人所固有的喜怒哀乐、物质与精神需求则往往被忽视,基于此,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拔高”自己的形象,忽视自己是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普通人。教师要放低心态进入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状态,与学生一起去质疑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先知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做最本真的教师,努力上进但不必苛求自己做到最好。

2.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帮助教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压抑、倦怠、焦虑等大多与自我封闭有关,学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就一些问题进行“头脑风暴”,鼓励教师广开言路,学校重大决策、教育教学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健全教代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实行个人与教学团队捆绑考核制度,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自觉融入大集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让教师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心境开朗,精神振奋,舒缓压力。

3.合理评价与激励,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不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做为评价标准,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尽量做到公正合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要为辛勤工作的每一位教师提供体验成功、实现自我的机会,消除教师的情感压抑;师德教育还要关注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使教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做到廉洁从教,保证每一位教师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4.进行心理调试与训练。

(1)树立健康新观念,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逃避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促进自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提高。

(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教师,应该愉快地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看到自己长处的人易产生自负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但一遇挫折(如职称没评上、学生成绩不理想等)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只注意自身不足的人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正确评价自己,并做到相信自我、原谅自我、正视自我、完美自我,才能保持健康的心境,维护心理平衡,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角色互换,掌握沟通技巧。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是多重角色,工作需要各种关系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工作中,要学会与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从大局出发,学会宽容与理解,从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4)培养休闲观念,调剂紧张工作。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个性修养,培养广泛的爱好,修身养性,形成完美人格。如课余听听音乐,读读美文,参加乒乓球、登山等体育活动。在这些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心理可得到最好的放松、净化。一旦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主动向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使心理问题及时得以解决,从而摆脱心理困惑,解除心理危机。

上一篇:小学语文语言训练下一篇:财政预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