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种类范文

2024-05-31

虫害种类范文(精选9篇)

虫害种类 第1篇

关键词:玉米,虫害,防治

1 玉米虫害的主要种类

1.1 导致玉米虫害的地下害虫

危害玉米生长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几大类。这些害虫往往在夜间活动, 以玉米的根茎为食, 导致玉米缺苗断条, 发育不良, 更严重者在玉米还是幼苗时期直接导致绝产。地老虎有很多种类, 成虫一般为椭圆或圆筒形, 体色有黑、棕、黄、绿、蓝、赤等, 地老虎的各个年龄的幼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习性不同, 其中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 昼伏夜出, 咬断玉米幼苗的嫩茎, 致使玉米缺苗。成虫多有飞行, 远距离迁徙的习性, 多在3 月~4 月为虫害盛期。金针虫的虫害主要发生在6 月~ 到7 月之间, 成虫于地表土层内产卵, 幼虫喜群居, 喜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 多以刚腐烂的植物为食, 主要蛀食玉米种子、玉米幼茎等等。

1.2 玉米螟虫

对玉米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就是玉米螟虫, 又称玉米钻心虫, 是一种钻蛀性害虫。玉米螟幼虫呈乳白色, 背部一般带粉红色、青灰色或者是灰褐色。适宜在中高温示湿润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玉米螟虫繁殖能力极强, 在春夏秋季对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只玉米螟虫雌性成虫每次产卵高达700 粒, 孵化后的玉米螟幼虫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将一片玉米叶片吃完, 虫害严重时甚至直接导致玉米减产绝收。玉米螟虫的成虫不以玉米为食, 所以危害最大的就是玉米螟幼虫, 幼虫以嫩叶为食, 导致玉米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 从而减产。玉米螟虫可以钻入玉米的花骨朵中蚕食雄花, 雌花, 同时取食花丝和嫩苞叶, 导致玉米受精失败, 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 有些甚至无籽粒, 以至于减产甚至绝收。还有部分的幼虫可以蛀食进入玉米的茎部, 蚕食茎部的原生质层, 导致茎秆易被大风折断。

1.3 玉米蚜虫

蚜虫也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为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虫。玉米蚜虫长有浅绿色的翅膀, 形状分为椭圆和细长两种, 头部为黑褐色, 尾片短小呈现黑色, 有明显瓦状纹, 两侧各有两根弯曲的用来感知的长毛。玉米蚜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过冬, 生存性明显强于其他害虫。待到春天气温回升玉米蚜虫便会繁殖带来危害, 玉米蚜虫繁殖极快, 科学数据表明, 平均5.5 小时就能繁殖一代。一般来说7 月中下旬为玉米蚜虫危害高峰期, 玉米蚜虫进入玉米田后, 以群居为生, 多以玉米的心叶为主, 经过繁殖后又向玉米植株的下部入侵, 玉米蚜虫吸食植株汁液为食, 导致植株的营养运输出现文艺, 使植株停止生长, 导致植株发育不良, 而其排泄物蜜露可以引起玉米患上霉污病, 严重阻塞玉米的光合作用, 导致玉米减产。

2 玉米虫害的防治方法简述

2.1 针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由于地下害虫危害最大的是第一代幼虫, 所以诱杀第一代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最佳方法, 不但可以直接有效的减少第一代成虫带来的危害, 同时也减少了新生代幼虫的数量。这类害虫往往在深秋后会进行交配, 将卵产于地底。在农民进行秋收之后, 可以对土地进行一次翻新, 从而有效的破坏地下害虫的过冬环境, 消灭虫源, 降低害虫的孵化数量。对于农田里的杂草也应该及时的进行清理, 因为杂草群是害虫的主要产卵场所, 在玉米出苗之前, 将杂草清除干净可以有效地减低虫群数量。如果是地下害虫十分严重的地带, 则可以采取药剂防治的方法, 再给新生苗施肥的同时将杀虫剂一同施下, 杀虫效果极其明显, 但对于玉米本身也有一定的伤害, 很容易导致残留, 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防害。

2.2 玉米螟虫的防治方法

治理玉米螟虫的最有效方法便是降低虫口的基数, 玉米螟虫的幼虫一般多在玉米秸秆中越冬, 在玉米螟虫开始羽化的春季之前, 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 将玉米秸秆当做燃料烧完, 或者是加工成动物饲料, 可以有效地消灭正在越冬的幼虫, 可以很好地桥防治效果。若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 则需要在玉米心叶末期想玉米的心叶内投放事先配置好的杀虫剂, 为了防止对玉米造成较大危害, 推荐采用30 %辛硫磷颗粒剂每667 m2用250 g, 加细沙2.50 kg, 或选用BT乳剂250 g兑2.50 kg细沙。降低虫口基数的另一有效方法便是减少玉米螟虫的生育率, 利用玉米螟虫的交配特点———雄蛾对雌蛾发出的性信息有明显趋向性, 使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放置于玉米农田里, 干扰雄虫寻觅雌虫进行交配, 使雌虫不育以达到控制虫群数量的目的。最后一种方法是最为先进, 使用难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方法的生物防治法。赤眼蜂是玉米螟虫的主要天敌之一, 在玉米螟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引入赤眼蜂, 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 此方法要求难度较高。

2.3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与玉米螟虫的生活习性相似, 治理蚜虫的最好化学方法, 便是在玉米心叶期将治理蚜虫和玉米螟虫结合起来, 用15 %抗蚜威5 000 倍液或40 %乐果乳油1 500~2 000 倍液交替喷雾2~3 次, 在玉米蚜虫繁殖高峰期对玉米蚜虫数量有一个很好的控制。为了防止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给农作物本身以及食用者带来危害, 提倡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玉米蚜虫的天敌瓢虫, 以虫治虫。同时, 玉米蚜虫越冬是也同样是潜藏在土地下, 待到春天气温回升, 第一代幼虫便会破土而出, 进行繁殖。和玉米螟虫的防治方法一样, 破坏玉米蚜虫的卵, 致使没有足够的幼虫孵化, 是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在秋收之后或者是春季播种之前, 对土地进行灌水处理, 可以有效的杀死玉米蚜虫的幼虫, 减少玉米蚜虫的越冬幼虫数量。

3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玉米主要虫害以及其防治方法, 在防治过程中, 应该以物理, 农业, 生物防治方法为主, 以化学农药方法为辅。另外, 提高玉米自身的抗虫性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方法,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就是这一方面最为成功的代表, 利用最先进的转基因技术将其他植物的抗虫基因利用ti质粒运载体移植到农作物体内, 培养出新型的抗虫害高产农作物。若玉米经过转基因技术的加工, 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抗虫性, 那么虫害的防治工作将更为简单,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预防和治理虫害的方法一定将会更加多元化, 将会出现更多的高效的简洁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莉, 封占霞, 郝春文, 王云涛.玉米主要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5:32-34.

[2]叶永梅, 王善杰.玉米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 2010, 6:33-35.

浅谈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 第2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种类;防治;意见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15-1

1 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

1.1 小麦锈病

1.1.1 症状 发病初期麦叶上出现褪绿色斑点,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病斑,后期变黑色病斑。发病严重地块可造成绝收。 降雾、下雨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为害主要受寄主(小麦品种)、病原菌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寄主方面来看,小麦品种抗病性的强弱及其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是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大部分都不抗此病害,所以就决定了只要有足够的菌量及合适的气候条件,此病就会流行。调查发现小麦条锈菌在东川可以安全越夏,并且越夏菌量大,加上冬季气温偏暖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安全越冬及菌源基数的积累。所以东川具备充足的条锈菌初始菌量。

1.1.2 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如淮麦17号、94鉴-4、昆九2号、凤麦24等;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多雨潮湿地块应加强排水;药剂防治,可用粉锈清或粉锈宁等药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1.2 小麦白粉病

1.2.1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从幼苗到成株均可被病菌侵染,一般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重。病斑初期圆形或椭圆形,生灰白色绒粉,以后病斑变灰色,最后变黄褐色,上面生黑色小点(子囊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发病重的植株矮而弱,或不能抽穗,严重影响产量。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有利病菌侵染。对于白粉病,同样具有条锈病类似的聚集了大量菌源的现象。虽然气候干旱不利于病害的迅速发展,但如果因干旱造成的苗情长势弱,也就降低了小麦抵抗病害的能力。

1.2.2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可增强植株抗病力。病害发生重的年份可用退菌特,粉锈宁等药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1.3 麦蚜

1.3.1 识别 小麦蚜虫俗称腻虫、油汗、蜜虫等。麦蚜群集在小麦的茎、叶、穗部,吸食小麦的营养和水分,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穗期危害会直接造成小麦减产。

小麦蚜虫是小麦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以成若蚜大量聚集在小麦的茎叶和穗部刺吸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千粒重下降,直接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小麦蚜虫在10℃-30℃范围内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在适宜条件下,小麦蚜虫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会迅速上升,常在15-20天内百株蚜量达万头以上。高温干旱的气候有利于小麦蚜蟲的发生为害,若不及时早期防治将呈大爆发态势。

1.3.2防治 70%艾美乐1袋(2克)兑水1喷雾器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亩对水喷雾;用40%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田间地头杂草,适期迟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

2 针对小麦病虫害的种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抗病品种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病害治理策略,特提出以下小麦播种技术意见

2.1 把好种子质量关

要以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品种为主导,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尽管我区加大了抗病品种的更换力度,但目前抗病良种和面积还是很少,经小麦品种抗锈病比较试验显示,表现为抗病(反应型为0-2)的品种仅占25%,如淮麦17号、94鉴-4、昆九2号、凤麦24等,而表现为感病(反应型为3-4)的占75%,如德国吨麦、绵阳19号、本地老品种等。压缩感病品种德国吨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抗性较好的品种。在同一区域做好不同抗源品种、不同抗性机制的合理布局,避免大面积品种种植单一化,以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在重发区和常发区可以考虑大面积上套种绿肥,还可进一步尝试多个小麦品种的混播,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

2.2 把好整地质量关

按照“秸秆还田的必须深耕,旋耕播种的必须耙实”的要求,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确保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提高整地质量。旋耕麦田一定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1次,以打破犁底层,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增强其抗逆能力。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玉米秸秆一定要粉碎切细,结合深耕掩埋,耙耱压实。同时,每亩应增施10公斤碳酸氢铵,并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墒情,以加速秸秆腐熟。

2.3 把好科学施肥关

要按照“氮肥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在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做到氮、磷、钾化肥科学配施。

2.4 把好播种质量关

把握适宜播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范围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确保底墒充足”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精量匀播:高产麦田每亩基本苗以12-15万株为宜,中产麦田每亩基本苗以15-18万株为宜,每晚播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2.5公斤。

2.5 把好播期病虫害防治关

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多种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广药剂拌种,全力抓好大面积药剂拌种,提高面对病害的主动应对能力。药剂拌种预防控制措施,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已逐步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和高度重视,药剂拌种已经成为一项自觉的生产措施,是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应加大投入,进一步推动这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力争小麦药剂拌种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70%以上,推迟苗期发病始期,降低菌源,减轻后期防治压力,为防治小麦条锈病争取主动。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克干拌麦种10Kg,或2%立克秀湿拌种剂10克拌麦种10Kg,推迟麦苗锈病的发病始期。

玉米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探析 第3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种类,防治

玉米病虫害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主要原因, 因此探讨玉米病虫害的发病原因,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对于玉米生产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玉米相关病例的分析, 提出了防治解决办法, 以期为玉米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种类及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在很多地区发生频繁, 且波及面积较大, 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将给农民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 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这就会导致种植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气温较低, 终日阴雨或是没有充足的光照都会导致玉米种植区域的湿度较大。而高温少雨的极端环境为害虫的繁殖和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病虫源数量较大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虫害的发生, 病虫源的数量较大, 日渐恶劣的气候为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农民加大了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 长此以往, 将会诱变出许多适应力好、生存力强的新型害虫, 给玉米田带来更大的危害。不合理的田间管理也会引发相应的灾害。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 玉米价格也不断的攀升。农民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大量增加重迎茬面积, 并且忽略了病虫害的防治与根除。还有耕作制度和不同品种所引发的相应的问题, 都增加了玉米病虫害的机率。

1.1 丝黑穗病

形态为近圆球形或卵形, 颜色为黑褐至赤褐色, 表面有细刺。

1.1.1 病害症状

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症, 雄穗染病会出现整个花序被破坏以致变黑;甚至出现变形、增生, 颖片增多和延长。雌穗染病穗较短, 下部会出现膨大, 顶部变尖, 导致整个果穗出现一堆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松散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 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会变小, 发生畸形, 黑粉很少。

1.1.2 发病原因

由担子菌亚门中的一种真菌引发, 冬孢子在土地, 残留物体以及混入粪便肥料或寄存于种子表面过冬, 就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发病程度由土壤中菌量和寄主的抗病性决定。整地播种质量也有影响。

1.1.3 防治措施

以抗病虫害各类品种为基础, 科学防治为主, 农业健康种植为辅的综合措施。选用抗病杂交种如遵玉3号、正大999、遵玉8号等或使用种衣剂;实行3a以上轮作、调整播期, 提高播种质量, 适当迟播, 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

1.2 玉米大、小斑病

榄褐色, 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 基细胞尖锥形, 脐点明显, 突出于基细胞外部。

1.2.1 病害症状

发病时, 先会出现水雾状青黑色斑点, 之后沿叶子纹路向两边延伸, 从而就形成边缘深褐色, 中心浅褐色的大块斑点。后期发病时常出现斑点大幅度开裂。严重时斑点交融, 最后导致叶片发黄从而枯死。

1.2.2 发病原因

病原细菌以菌丝依附于残留体组织内过冬。成为第2年的初次感染源头。而且, 种子本身也可以携带少量病菌损坏玉米。病菌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还与当时的温度密切相关, 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也易发病。

1.2.3 防治措施

选择几种不同能抵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如:速克灵与烯咗醇2:8混配组合、百菌清与烯咗醇6:4混配组合、速克灵与百菌清2:8混配组合等。增强农田防范意识, 展开适期早播, 从而就避开了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给足基础肥, 多施磷钾肥。适时中耕、除草、培土, 减少农田间的湿度, 提高抵抗力。玉米成熟并收获后, 须将秸秆进行处理, 经高温发酵用来堆肥。实行轮休制度。农药防治:在心叶后期到抽雄时期或者发病初期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隔10d防1次, 连续防治2~3次。还可使用农丰菌1号和2号, 效果显著。

1.3 锈病

形状为椭圆形至亚球状, 具细刺。

1.3.1 病害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 开始阶段仅在叶片双面出现淡黄色长形至椭圆形褐色小疤, 至小疱裂开, 就开始发散出铁锈色粉状物, 也就是病菌夏孢子。后期斑点上会出现黑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凸起, 破裂后露出深褐色冬孢子。

1.3.2 发病原因

常年种植同一品种, 其抗病性降低, 发病严重。田块地势低洼, 种植密度大, 通风透气差, 发病严重。偏施、多施氮肥造成玉米旺长, 抗逆性降低, 加重锈病的发生。

1.3.3 防治措施

选用能抵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多用磷钾肥, 防止少量、过量施用氮肥, 提高寄主抵抗病菌的能力;增强农田管理, 清除酢浆草等残留物体, 集中进行深埋或焚烧, 从而减少感染;在发病早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d左右1次, 连续防治2~3次。

2 病虫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蚜虫

2.1.1 病害症状

蚜虫使用刺入式口器吸取植物的组织汁液, 从而导致叶片变黄或泛红, 使玉米生长、发育的不良和畸形。蚜虫集中于中心叶片、穗苞或雄花从而造成损害, 蚜虫还会分泌蜜露, 形成黑色霉状物。玉米抽雄期到灌浆期是受损害最为严重的时期。

2.1.2 防治方法

使用新型植物药剂:土黄连、辣蓼、茶枯、桃树叶、雷公藤粉、野八角、干辣椒、多菌灵组成。按比例选好土黄连、辣蓼、茶枯、桃树叶、雷公藤粉、野八角、干辣椒, 把它们切碎或捣碎后全部倒入大锅, 加温水500kg浸泡5h, 再和大火烧煮1h, 过滤取汁液, 待其凉后加入多菌灵, 边加边搅拌, 加完后再搅拌30min即可。

2.2 玉米螟

2.2.1 病害症状

玉米螟主要损害新生叶、雄穗、雌穗和茎秆的幼嫩部位。玉米心叶期的受害表现为:当心叶抽出后, 叶片出现花叶和排孔, 这时就会影响玉米的生长。玉米穗期的受害表现为:雄穗小穗叶被咬断, 停止受粉, 而雌穗被螟虫咬吃形成虫道, 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2.2.2 防治措施

防害虫早治疗早管用, 可在害虫出现初期使用甲维盐+高效氯氟氢聚酯或杀虫双25%100m L加5%甲维盐15g, 也可使用甲氨基阿维菌含8%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9.1%, 效果显著。

2.3 地老虎

2.3.1 病害症状

害虫会将玉米苗从茎部咬断, 造成玉米苗稀缺的严重后果, 损坏严重的田地甚至会出现缺苗70%~80%的情况, 农民只好犁翻重播, 浪费人力资源, 给农民带来严重负担。

2.3.2 防治措施

2.3.2. 1 人工捕杀法

早上在玉米倒苗附近拔开松土寻找幼虫捕杀。

2.3.2. 2 毒饵诱杀法

先将敌百虫用热水溶化, 将它洒在切碎的饵料上拌匀, 再将炒好的玉米粉撒在饵料上搅拌均匀, 最后条施在玉米行上即可。

2.4 黑毛虫

2.4.1 病害症状

刚孵下的幼虫会蛀食叶片的叶肉、下表皮、苗下上表皮、叶脉和叶面从而形成斑点甚至枯死。3岁之后的毛虫会蛀食叶片, 使叶片受到严重损害。

2.4.2 防治措施

2.4.2. 1 农药防治

可使用2.5%功夫5000~8000倍液防治, 防治效果强达85%以上。到毛虫4~5龄时, 可使用5000倍液防治。

2.4.2. 2 人工防治

可以在晚上持火照明的情况下, 在玉米地间用竹夹捕捉等方法杀死毛虫。

3 结语

虫害种类 第4篇

关键词 芒果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天敌 ;种类

分类号 S436.67

Occurrence Regulation of Main Mang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Hekou, Yunnan and Species of Natural Enemies

YANG Yongzhi CHEN Weiqiang ZHAO Zhikun QIU Bo ZHOU Jinsong

(Honghe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of Yunnan, Hekou, Yunnan 661300)

Abstract Through to hot and humid areas in Hekou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mango Garden 5 kinds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damage rules a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ngo powdery mildew, anthracnose, mango horizontal tail moth, mango cut weevil, Bactrocera dorsalis, 5 which heavier degree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ccurrence of the harmfulnes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lso to Hekou area mango pest insect natural enemies of collect, survey and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24 species of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including 11 species of parasitoids, belonging to 5 families, 2 orders; 21 species of predators belonging to 5 orders, 8 famili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mango ; insect pests ; occurrence regulation ; natural enemy ; Type

在我国芒果是极为重要的热带水果,近几十年来发展也比较快,2005年栽培面积仅次于荔枝、龙眼和香蕉,排名第4位,产量仅次于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排名第5位[1]。云南省河口县地处北纬22°27′~22°47′,东经103°24′~104°17′。年平均气温22.6℃,年平均降雨量1 784 mm,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典型亚热带气候。在河口县主要以橡胶、香蕉经济作物为主。但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橡胶在2008年至2014年寒害较重[2],以及部分地块长期种植香蕉病害加重,致使种植经济作物产业结构调整,其他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大,芒果在当地种植面积也扩大。适合宜的地理环境也为病虫害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河口县芒果病虫害为多发区。以前对云南河口芒果病虫害也曾有过相关的调查研究[3-4],芒果主要病害有芒果白粉病、炭疽病、煤烟病、芒果果腐病;虫害有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芒果果核象甲、桔小实蝇、叶蝉类、介壳虫类等。但是没有对芒果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害虫天敌种类作系统的调查,因此笔者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对河口县红河热作所芒果园内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跟踪调查,对其中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相关分析,同时对害虫天敌种类进行调查、收集鉴定。以期对当地芒果病虫害进行科学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选择在云南河口县红河热作所芒果园。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2.1 芒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

调查的病虫害种类:芒果白粉病、芒果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

调查方法:在芒果园内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选取5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3棵,每个月份上中下旬调查3次芒果病虫害危害情况,并记录及统计各种病虫害发病率、病情指数及危害率、虫情指数,取5点的平均值进行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相关分析。

1.2.2 芒果害虫天敌调查

在芒果园内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选取5个调查点,每个观察点10株芒果树,采用定点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在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期、抽梢期分别调查1~2次,用扫虫网捕扫芒果树上的害虫天敌,并统计其数量和种类。采集果园内的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带回实验室内饲养,同时捕捉果园内主要害虫,一部分用于测试是否为捕食性昆虫食料,另外一部分用于实验室饲养,定期观察幼虫变化情况,及时搜集虫体内羽化出的寄生性天敌,将天敌标本进行保存,请相关专家进行种类鉴定,同时记录各天敌数量、寄主种类,确定害虫的优势天敌。

nlc202309011504

2 结果与分析

2.1 芒果白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芒果白粉病于2014年3月开始进行病情的跟踪调查,3月下旬至4月中旬芒果白粉病的发病率达到100%,7月上旬该病对芒果植株的危害率降至0,之后随着河口地区气温回升及湿度降低,芒果白粉病不再发生。芒果白粉病病情指数显示,该病在4月中旬出现危害高峰期,之后危害指数逐渐下降。见表1、图1。

2.2 芒果炭疽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调查期间河口地区芒果炭疽病均在发生,其中9、10月份芒果树炭疽病的发病率最高,整月平均发病率为100%。7月下旬出现该病的第1个发病高峰期,9月上旬出现第2个高峰,且峰值相对高于第1个峰值。而3月下旬为该病害的低谷期。见表2、图2。

2.3 芒果切叶象甲危害率及虫情指数

2014年对芒果切叶象甲危害率和虫情指数调查表明:芒果切叶象甲与3月下旬开始发生危害,随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危害率升高,7月上旬危害率达到100%,直至11月上旬该虫的危害率开始下降,1月中旬芒果切叶象甲在土中化蛹冬眠。见表3。

切叶象甲的虫情指数所示芒果切叶象甲的虫情指数从4月上旬开始上升,至7月中旬该虫的危害指数达到一年中的第1个危害高峰,10月上旬出现第2个危害高峰期,随后芒果切叶象甲的危害开始降低,至1月中旬该虫不再危害芒果植株。见图3。

2.4 芒果横线尾夜蛾危害率及虫情指数

芒果横线尾夜蛾在河口芒果园内于4月上旬开始发生危害,至7月中旬危害率达到88%,9月上旬危害率达到全年最高96%。11月下旬到第2年1月不发生危害。芒果横线尾夜蛾的虫情指数于7月上旬出现第1个高峰值,虫情指数的第2个高峰值出现在9月上旬,随后该虫的危害指数开始下降,至11月下旬危害指数趋于0。见表4、图4。

2.5 桔小实蝇的危害率及虫情指数

桔小实蝇主要损害果实成熟期的芒果。成虫产卵于树上成熟果实的果皮内,孵化后幼虫取食果肉。诱杀调查结果表明,河口地区芒果园内于5月下旬开始有桔小实蝇危害芒果果实,于6月下旬桔小实蝇对芒果果园内芒果危害率达到全年最高96%,随着果实的采收,桔小实蝇成虫还是转移至其他果实上继续危害,9月下旬桔小实蝇对芒果树危害率降至0。桔小实蝇的虫情指数于6月下旬出现芒果危害指数高峰期,随后危害指数逐渐降低。见表5、图5。

2.6 主要芒果害虫的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

通过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的搜集、调查及鉴定[5-6],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膜翅目及双翅目)5科;其他的为捕食性天敌昆虫有21种,分属于5目8科,同时明确天敌昆虫主要捕食或寄生的芒果害虫类别,见表6。

3 讨论与防治建议

由于芒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正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大量种植。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芒果优良品种在国内不断引进和大规模集中种植,使得芒果园有害生物问题也日渐突出。在病虫害的防治中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及人们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追求,生物防控在芒果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3.1 根据芒果物候变化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芒果病虫害预测预报,以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基础,对芒果病虫害进行防治

在芒果树开花捻实期,防治以主要病害白粉病、炭疽病为主。同时防治花期害虫叶蝉类等害虫,应用杀虫剂杀菌交替进行防治,每个月喷药两次。在挂果初期、中期,观察发现有果象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介壳虫)等,放置黄板诱集,并应用50%辛硫磷乳油或者其他有效药剂进行树冠喷雾防治。采用甲基丁香酚诱杀果实蝇成虫;同时病害防治重点是果实病害煤烟病、炭疽病,果腐病等。采果以后,及时检查以脊胸天牛为主的树干害虫,发现果树上有虫卵,或有孵化的幼虫和虫害枝梢凋萎干枯的现象,应对树干进行药剂处理。秋稍期,为防止切叶象甲、横线尾夜蛾等害虫的发生,在抽叶期,对其进行防治。对于蝶蛾类,利用捕虫灯进行捕杀,病观察数量以及种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

3.2 加强芒果园的管理,洁除枯木、草堆、垃圾,砍除枯枝和过密枝,使果园经常保持通风透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芒果的许多重要害虫, 都是在园内土层结茧化蛹过冬的,而冬耕翻晒土层,暴露虫蛹,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措施;果肉象和果核象的成虫主要在芒果树伤口树洞边缘及粗皮的裂缝内、茂密的地衣下越冬。短头叶蝉在越冬期间也多潜伏在粗皮的裂缝里。冬春干冷季节对果树进行填洞刮皮处理(但刮皮不宜过深以防皮裂流胶)和应用石灰浆刷白,防治越冬害虫。

3.3 保护与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

芒果害虫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有寄生性和捕食性,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生蜂科、姬小蜂科的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包括蜘蛛、草蛉、螳螂、猎蝽、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捕食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成虫和卵,叶蝉的若虫和成虫,果实蝇的幼虫,蚜虫等。在这些捕食天敌中,蜘蛛是优势类群,其次是瓢虫等。芒果园内天敌昆虫对果园虫害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议加强对芒果害虫天敌昆虫的调查与保护,以维持果园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国鹏,刘光华,张林婚,等. 云南省芒果象甲的发生与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4):44-46.

[2] 张 勇,李 芹,王树明,等. 滇东南植胶区2013/2014年冬春橡胶树寒害调研报告. 见: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4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 海南海口: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14:17-23.

[3] 杨生林,李国华,王云川,等. 云南热区芒果主要病虫害调查[J]. 云南热作科技,1992, 15(1):26-28.

[4] 杨永智,陈伟强,邱 波,等. 滇南、滇东南芒果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4):63-69.

[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天敌昆虫图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6] 徐志宏. 中国介壳虫寄生蜂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中草药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第5篇

由于中草药植物种类较多、起源环境复杂,栽培历史悠久,适应能力较差、与周边植物关系复杂和防治的局限性的关系,病虫害种类繁多。

1.1中草药病害

按病原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不适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传染性。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中草药病害,称作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只要环境因素得到改变和调整,病害就可得到控制。如温度引起的冻害与日烧,湿度引起的萎蔫与沤根,光照引起的黄化与徒长,“三废”引起的黑根与枯焦,土壤引起的缺素症,以及农药、肥料引起的药害与肥害等等;后者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是有侵染、传播性的,故称它们为侵染性病害。常见的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中草药病害绝大多数是由真菌引起的,其次是细菌,再次是病毒,还有少量是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由什么病原生物引起,就是什么性质的病害。如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等。这些病原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入植物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传播蔓延。

1.2中草药虫害

中草药的虫害种类繁多,除与农作物害虫相似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害虫。中草药主要害虫种类,归结有以下几大类:1刺吸植物汁液的害虫。有蚜、蚧、螨类害虫,尤其是蚜类害虫的种类较多、繁殖特快、危害猖獗,多种药用植物可被危害,被害叶皱缩、枯焦,让传病毒。蚧、螨类害虫也不例外,2咀嚼植物组织的害虫。这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咀食药用植物的茎、叶、花、果等,造成孔洞、缺刻或叶被食光、成网状,3蛀食性害虫。蛀食性害虫是药用植物的一类种类多、危害重、防治难、损失大的类群。如蛀食金银花茎杆的虎灭牛、蛀根茎的钻心虫、蛀花果的束穗螟、蛀种子的黄芪小蜂等,4专食根茎的地下害虫。是一大类生活于土壤、咬食根和根茎的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蝼蛄、根蛆、根蚜等,咬食根和根茎后:造成缺塘、断垄,影响全苗。

2中草药病虫害发生特点

由于中草 药本身有 其特殊性 , 因此也决 定了中草 药病虫害,与农作物病虫害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

2.1病虫种类繁多

由于中草药植物的起源与种植,界于野生植物与农作物之间,演化而来的病虫害比较复杂。农作物有的中草药也有,农作物没有的中草药植物也有。另则中草药各有自己特殊而复杂的化学成分,致使病虫害产生专主寄生和单食、寡食习性;且一般药用植物都有“奇花异草”特性和构造,对病虫有一定吸引和接纳能力;再说,药用植物多为多年生宿根植物,聚集和保留的病虫资源相对较多。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构成了药用植物这个复杂的生物群落。

2.2新旧病虫交替发生

早在六、七十年代农药品种很少,大力推广就地取材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及土农药等,由于这些药剂高效价廉,安全可靠,保持田间生态平衡,如三七、人参、地黄等的许多病虫得以控制,而今化学农药品种丰富方便,嫌上述农药麻烦、效慢,甚至几乎不用,而采取所谓的“高效”、“不分敌我”的“一扫光”化学农药,结果如三七炭疽病、籽蝇,黄茎枯萎病、地螨,白扁豆锈病、豆荚野螟等普遍回潮,流行成灾;此外一些次要的病虫上升成为主要病虫;还有一些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这些都给我们中草药科技工作者带来新的研究课题。

2.3地道药材病虫害突出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和长期生长在特定地区的缘故,一是许多病虫对它们产生了适应,二是由病虫害的长期积累,致使某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如文山的三七,1957年全省首次病虫害普查发现的病虫害7种,1980年全省第二次病虫害普查发现的有19种,近年植保资料介绍有36种之多。有些病虫害在生产地发生危害严重,难以控制。如云南的三七根腐病、四川的川芎茎节蛾、河南的黄棉红蜘蛛、甘肃的当归根腐病、宁夏的枸杞实蝇、山东的北沙参钻心虫等发生均十分严重,而发展新区危害就轻或不发生这些害虫。

2.4根茎及地下病虫发生严重

中草药的药用部分,很多是根、根茎和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这些地下部分很容易受土传真菌、细菌、线虫及多种地下害虫的危害,如三七根腐病、白术根腐病、附子白绢病、桔梗纹羽病、丹参菌核病、地黄线虫病及危害多种中草药地下根和根茎[的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根蛆等发生普遍而严重,常常造成全株性的萎蔫或枯死,造成缺塘断垄,严重影响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

2.5蛀食性害虫日趋严重

蛀食性害虫是药用植物的一类为害重、防治难度大、造成经济损失的类群。这类害虫主要是危害中草药的茎杆、花蕾及果实、种子,最为严重的是天牛类害虫蛀食植物茎杆,造成严重的枯枝、枯茎,乃至死亡。如金银花虎天牛、菊天牛等。

2.6无性繁殖材料成为初侵染源

虫害种类 第6篇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 为《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可供药用的三种大黄之一[1], 其优良品系主产于四川省甘孜州, 商品名称“马蹄黄”, 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品种。但由于其分布区域狭窄, 且全为野生, 出现了过度采挖状况, 目前野生资源面临枯竭。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日本客乐谐汉方研究所经过长期研究合作, 成功筛选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药用大黄优良品系, 并与四川省道孚县林业局合作, 在道孚县进行了规模化栽培示范研究。但是由于道孚县属首次栽培药用大黄, 在育苗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虫害发生, 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 严重阻碍了药用大黄的产业发展。本文调查研究了药用大黄的病虫害情况, 并通过田间实验研究出确实有效的防治方法, 对保证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006—2009年, 我们在四川省道孚县林业局孜龙苗圃和鲜水河苗圃栽培示范基地对药用大黄育苗期、移栽生长期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两种主要虫害, 但尚未发现病害发生。

3 结果

经鉴定, 药用大黄的主要虫害为酸模叶甲 (Gastrophysa atrocyanea) 和蛴螬 (大栗鳃金龟, 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根据田间观察发现, 两种虫害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4—6月大黄幼苗抽新芽前后, 我们对其进行了综合防治研究。通过3年的田间防治实验, 有效控制了栽培地的酸模叶甲和蛴螬 (大栗鳃金龟) 的虫口数, 经初步统计药用大黄叶和根茎虫损率不到5%, 效果显著。

3.1 酸模叶甲的危害及防治

酸模叶甲的危害程度及规律:酸模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 是道孚县药用大黄的主要害虫。根据观察, 其寄主植物除药用大黄外, 还有酸模、羊蹄等多种周边植物, 很难集中杀灭, 危害特别严重。酸模叶甲以成虫在寄主植物根际的土中越夏、过冬, 次年4月上旬成虫就开始出土取食。成虫嚼食叶肉, 把叶片吃成许多透明斑, 严重时嫩叶被害虫吃食后成片枯萎。成虫一般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到地上活动取食;幼虫前期潜食叶肉, 仅剩表皮, 形成透明斑, 后期蚕食叶片呈缺刻或大孔洞, 严重时全叶被吃光, 仅剩叶脉, 甚至整片植株枯死。根据第一年的田间育苗实验地观察统计, 大约有40%的大黄叶片不同程度地受损, 死亡植株达20%, 产量损失严重[2]。

酸模叶甲的防治方法:酸模叶甲寄主植物广泛, 活动范围较大, 防治非常困难, 一般要根据其危害规律采用成虫防治与幼虫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达到防治酸模叶甲的防治效果。

防治措施:秋季深翻土地, 同时对栽培地内的地面喷施1000倍液的快通杀 (1.2阿维高氯乳液) ;播种、移栽前清除栽培地周边的酸模叶甲的寄主植物, 并喷施1000倍液敌杀死, 增加越冬成虫死亡率和减少其活动范围。在每年4月上中旬药用大黄抽新芽时, 正是酸模叶甲越冬成虫出土活动期, 此时喷施1000倍液的严打 (2.5%微乳剂α-氯氰菊酯) 或1000倍液的快通杀 (1.2阿维高氯乳液) , 能有效地控制栽培地的虫口数;在4月下旬酸模叶甲卵孵化期, 浇灌1000倍液的严打 (2.5%微乳剂α-氯氰菊酯) 与人畜清肥混合液 (比例2∶1) , 能有效抑制其卵孵化, 并杀死初孵幼虫;在5月幼虫危害盛期, 继续喷施1000倍液的严打 (2.5%微乳剂α-氯氰菊酯) 或1000倍液的快通杀 (1.2阿维高氯乳液) , 能有效减少酸模叶甲的当代成虫羽化数, 从而达到提前防治的效果。

3.2 蛴螬 (大栗鳃金龟) 危害及防治

蛴螬 (大栗鳃金龟) 的危害程度与规律:蛴螬大栗鳃金龟, 又叫大栗金龟甲, 俗称“老母虫”, 属鞘翅目, 是道孚县药用大黄的主要地下害虫, 也是当地经济作物和林木的主要害虫。蛴螬以幼虫危害最为严重, 主要取食和咬断药用大黄幼苗根系, 尤其喜食一年生移栽幼苗的根茎。蛴螬一般聚集在距土表5—20cm处危害, 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枯死。根据第一年田间移栽苗观察统计, 大约有32%的大黄根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虫损死亡率达15%, 严重影响了大黄的产量和品质。

蛴螬 (大栗鳃金龟) 的防治方法:由于蛴螬长期在土壤中栖息危害, 防治较为困难。根据道孚的高原地理气候特点,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 并主要集中在药用大黄播种育苗期和移栽期进行幼虫防治。

防治措施:秋季深翻土地, 结合蛴螬 (大栗鳃金龟) 药剂防治。同时, 在翻地时如发现幼虫应及时处死, 以减少虫口数。在4月上旬播种大黄的育苗期和移栽期可在地下注射1000倍液的严打 (2.5%微乳剂α-氯氰菊酯) , 4针/m2, 深度15cm;4月下旬蛴螬 (大栗鳃金龟) 卵孵化期应及时进行综合防治;在5—7月, 每月浇灌1000倍液的严打 (2.5%微乳剂α-氯氰菊酯) 与人畜清肥混合液 (比例2∶1) , 能显著减少栽培地的虫口数, 达到防治目的。

4 结果与讨论

药用植物的栽培是中药材资源保护、再生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2]。但是随着不同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及其发展, 新的病虫害会不断出现, 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业发展[3]。前人报道的大黄主要病害有大黄锈病、叶斑病、轮纹病、炭疽病、霜霉病、根腐病、黑粉病等, 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大黄拟守瓜、菜蚜、金龟子等[4,5,6]。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 四川省道孚县当地的虫害——金龟子, 其种类为大栗鳃金龟。同时, 还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酸模叶甲的危害, 但前人所报道的其他病害和虫害尚未发现, 这可能与道孚县属首次栽培, 以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关。由于道孚县在甘孜地区属首次大规模地栽培药用大黄,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只能结合生产实际自己进行摸索总结。本研究通过对道孚县药用大黄的病虫害情况的调查, 明确了当地危害药用大黄的主要虫害种类, 并经过田间防治研究实验, 研究出了确实有效的防治方法, 为道孚县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 大黄的用途逐年拓宽, 除药用外, 还广泛用于保健、化工、饲料、酒类、饮料等多个领域。其中, 优质的药用大黄不但畅销国内外, 还走俏日本、美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港澳台地区市场需求量较大。因此, 规模化栽培药用大黄势在必行。但在栽培过程中, 药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中药材生产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他直接、严重地影响到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因此, 加强对药用大黄病虫害的防治研究, 并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量, 是确保药用大黄高产优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7.

[2]付彬, 李志红, 王小妮.丹参常见病虫害防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27 (4) ∶56-58.

[3]程惠珍, 陈君, 丁万隆, 等.中药材生产中的植保问题及对策[J].中药材, 2001, 24 (1) ∶11.

[4]韩学俭.大黄病虫害防治技术[J].致富天地, 2006, (9) ∶23.

[5]张海滨, 袁立新.掌叶大黄栽培技术[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2) ∶2652.

浅析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第7篇

1 虎林市地理特征及玉米种植情况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位于N45°23′~46°36′, E132°11′~133°56′之间, 全市总面积9330km2, 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降水量为849.1mm, 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其南部、东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区, 地势平坦, 气候宜人, 是典型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虎林市农作物耕种面积为458000hm2, 年产量可达355万t, 其中玉米年产量50万t。

本文通过观察虎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玉米种植过程, 发现虎林市的玉米栽培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

2 虎林市玉米常见病虫害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 又称乌米或哑玉米, 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 危害的是玉米的雄穗和雌穗。雄穗染病时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 雌穗染病较健穗短, 下部膨大顶部较尖, 整个果穗变成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或一团黑褐色粉末。总之, 一旦发病, 整株玉米颗粒无收。因此, 该病的为害不可小觑。玉米丝黑穗病通常存在于幼苗期, 病原物是从玉米的芽鞘入侵所形成的系统性疾病, 病症在玉米抽雄后逐渐体现出来。发病时, 玉米穗的外观虽看似正常, 但是细看就会发现病穗一般都比正常玉米株短一些, 形成基部大、端部尖的形状。苞叶裂开后, 会发现病株苞叶内露出黑色粉末, 即已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

2.2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 又称玉米斑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浸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存在于玉米的叶片, 有时也见于叶鞘和苞叶间。具体来说, 玉米大斑病通常是由小病斑逐渐发展形成的, 发病面积不超过1cm, 近椭圆形, 边缘呈赤褐色, 轮廓清楚, 上有两三层同心轮纹。病斑由下向上扩展, 有时是几个小病斑连成一个较大的梭状病斑即大斑病。玉米大、小斑病, 在发病初期如同水浸过一般, 一段时间积累后会变为青灰色, 再变为黄褐色, 最后使叶片枯死。病斑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会形成黑色霉状物。低洼地、植株密度大、连作地更易发此病。

2.3 玉米螟

玉米螟, 又名玉米钻心虫, 是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螟成虫, 黄褐色, 长10~13mm。危害的典型症状是:成虫喜欢在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 卵期3~5d, 幼虫孵出后开始危害, 并多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具体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 呈现出许多横排小孔, 严重影响叶面的光合效率;雄穗被幼虫咬食后, 影响玉米授粉;苞叶和花丝被咬食后, 造成缺粒等。总之, 玉米秧苗被玉米螟蛀食后, 影响水分、养分的输送, 最终导致玉米籽粒产量下降。

3 防治措施

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 不同的病虫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我们在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治疗时, 不仅要针对各个病虫害状况给予特定的解决方法, 更重要的在于防治, 即防患于未然。只有“治”、“防”结合, 才能使农民的损失最小化, 玉米的产量最大化。

3.1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

3.1.1 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

目前适合黑龙江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常用抗病品种包括:丹玉2号、丹玉13号、中单12号、中单13号、辽单18号、豫玉2号、豫玉11号、陕单9号等。

3.1.2 耕种时实行轮作、深耕

连作多年轮作易使土壤滋生病菌。因此, 应适时调整播期, 实行3a以上轮作, 基本可消灭土壤中玉米丝黑穗病的为害。此外, 深翻土壤, 将病菌孢子带到播种层以下, 可减少菌源, 也可抑制发病。

3.1.3 种植早期及时拔出病株

争取在病玉米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 并把病株烧毁或拿到地外深埋, 以免病菌再次落入土中。

3.2 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措施

3.2.1 因地制宜

选择抗病品种, 如沈单7号、丹玉16号等。

3.2.2 做好药剂防治

即在玉米抽雄期前后, 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左右, 叶片发病率达20%左右时, 进行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间隔7~10d, 连喷2~3次。

3.2.3 加强农业防治

清洁田地、深翻土地、减少菌源;增施氮、磷、钾肥, 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等。

3.3 玉米螟防治措施

3.3.1 成虫前处理玉米茎秆

玉米螟老熟幼虫栖息于玉米茎秆中越冬, 并于次年4~5月化蛹羽化成幼虫。因此, 尽量争取在越冬成虫前将玉米茎秆全部处理掉。

3.3.2 人工摘除

玉米种植过程中, 如发现玉米螟卵块, 也可人工摘除, 并进行田外销毁。

3.3.3 化学防治

在抽雄前期, 即玉米叶初见横排小孔, 玉米螟幼虫成群聚集到心叶而未蛀入玉米茎秆之前, 采用呋喃丹颗粒剂或1.5%的锌硫磷颗粒剂, 直接放在喇叭口内即可收效显著;在玉米心叶中期, 通常可用500g含孢子量为50亿~100亿的白僵菌粉, 对煤渣颗粒5㎏, 每株施入2g, 亦可有效防治玉米螟;穗期, 可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 滴于玉米雌穗顶部, 效果也较好。

3.3.4 采取灯光诱杀

如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的成虫, 开灯时间约为

7 月上旬至8月上旬间。

摘要:病虫害是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不仅影响玉米品质, 而且还降低玉米产量。因此, 探索玉米栽培中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观察虎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玉米种植情况, 发现虎林市玉米的几种常见病虫害, 并针对不同情况, 列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春辰.基于本体的玉米病虫害语义检索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虫害种类 第8篇

1 花卉在温室中出现的病虫害的种类

1.1 土壤问题引发的病虫害

对温室中的花卉经过仔细研究分析之后发现, 土壤是花卉生长的主要环节, 同时也是众多病菌和害虫存活的地方。因为在温室中, 由于生长环境面积的制约, 使得花卉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 只能是连作的方式, 而不能采用轮作的方式。若是花卉的病根留存在泥土中, 那么病根上携有的病原菌就会不断地繁殖,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土壤出现严重的问题;同时由于温室中的环境条件, 泥土的湿度普遍比外面的湿度高, 这种情况下, 病原菌繁殖地速度就大大增加了, 随之而来, 也可能发生严重的根腐病、地老虎等方面病虫害。

1.2 温室中的温度情况引发的病虫害

与室外的湿度相比, 温室中的湿度较高, 尤其是到了夜晚的时候。因为温室中比较密封, 通常花卉的表面还会带有露珠, 这样就导致软腐病、疫霉病等病害的出现, 而一些蜗牛、鼠妇等害虫也会出现, 因为这些生物酷爱湿热的居住环境。温室中的条件不仅对花卉的生长有帮助, 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害虫的发育, 如今在花卉的管理方面, 对于大型害虫的治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 对于一些小型害虫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 白粉虱这一病虫害, 北方的露天是不能存活的, 倘若生活在温室内就可以繁殖, 这些病虫害也就成了温室环境中的重要病虫害之一。

1.3 植物本身的生理特点而引发的病虫害

温室中的花卉种类品种繁多, 然而植物的生产地、生活习性等方面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而温室中的独特环境亦使得植物容易出现感冒、气体中毒等不良现象。例如, 蝴蝶兰、蒲葵等植物会因为冬天的阳光过于强烈的照射导致叶子出现黄色;同样, 若是温室具有密封性较强的特点, 那么靠着窗户的花卉植物就会因为温差的原因而感冒;在使用了化肥之后, 通风不畅也会致使花卉植物出现中毒的情况。

2 防治温室中花卉出现病虫害措施

2.1 注意温室中的卫生状况

温室中如若存在病虫害的残体, 应当要把病虫处理干净, 同时要将病枝除掉。工作人员在进行除草、摘心等护理工作时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 防止病菌通过相关人员和工具得到传播。要及时处理掉花卉中的杂草, 因为病虫害大都寄存于杂草中, 若是周围分布有大量的杂草, 也会导致周围环境湿度的提高, 病害发生的几率也会变大。

2.2 选择无病虫害土壤进行培育

环境条件对于温室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在进行选择时要选用疏松、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较强的通风能力、没有病虫害的土壤。在盆中育苗时, 要注意盆的消毒情况以使得植物能够健康成长。

2.3 加强对育苗的管理

在温室中进行栽种和培育时, 要事先对种子、种苗等做好检疫工作, 做好消毒处理等工作之后再进行培育, 从一开始就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做好温室中的卫生工作, 同时要保持室内的通风, 一旦发现有问题的植物, 一定要拔除。

2.4 注意品种的特性

在各种各样的花卉植物中, 不同种类的花卉品种通常具有不同的特性, 它们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同的, 比如, 在菊花这一品种之中, 北京黄对菊花中的常见的病虫害是具有较强的免疫的。

2.5 有效进行肥水的管理

若是肥水使用恰当, 不仅能使植物健康成长, 而且对于植物的免疫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在使用肥料时要注意磷、钾肥等方面的综合使用, 防止其中出现用量过多或者是用料不足。在实际的使用中, 应当根据不同植物的特征选择不同的用量, 做到科学用肥, 进一步增加其抗病虫害的功能, 促进其健康成长。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若是使用腐熟的有机肥, 可以大大减少植物枯萎病现象的出现。

3 结语

花卉是以观赏性的功能为主, 若是感染了病虫害, 那么其观赏性的功能就大大降低了, 也给花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上的损失, 故而, 温室中的花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后进一步总结其防治的措施, 为日后培育健康的花卉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且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而花卉对于环境的美化与装饰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这一产业当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温室中生长的花卉打破了季节的限制, 使得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植物。但是由于这一环境的特殊性, 相伴而来的病虫害也时有发生。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室中常见的一些病虫害的种类并且针对其特点提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措施。

关键词:病虫害,温室花卉,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丁世民.温室花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可持续控制策略[J].湖北植保, 2010 (4)

[2] 马其木格.温室花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J].农家科技, 2013 (6)

虫害种类 第9篇

桓仁满族自治县共有林地面积429.3万亩, 有林地383.5万亩, 以78.39%的森林覆盖率在全省位于首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加大。桓仁作为全省林业大县, 十分重视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工作的开展, 因此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和危害情况尤为重要。

2 调查原则

此次调查主要病虫害种类的危害程度按照辽宁省关于各虫种危害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的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成灾标准遵照国家标准确定。

3 调查的内容方法

3.1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含盖桓仁县境内天然林、人工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观赏和四旁绿化树木, 调查对象包括对林木、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 发生量在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林业有害生物。

3.2 调查方法

采用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调查3种方式进行调查。

3.2.1 访谈

有目的的访问或咨询当地森防站工作人员、林业技术员及护林员, 就当地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访谈。

3.2.2 查阅资料

翻阅原始记录调查表、汇总表, 查阅当地森防部门的有害生物发生档案, 了解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

3.2.3 实地调查

参与当地主要病虫害踏查及固定标准地调查。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2015年病虫害总发生面积为27.54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面积为15.46万亩, 中度发生面积8.55万亩, 重度发生面积为3.52万亩。主要发生病虫种类为栗山天牛、银杏大蚕蛾、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等。

4.2 主要虫种发生情况

4.2.1 栗山天牛

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虫种是栗山天牛, 总发生面积为19.4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10.2万亩, 中度发生6.3万亩, 重度发生2.9万亩。在重点发生区域五里甸子镇发生面积为7.62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面积为3.63万亩, 中度发生面积为2.14万亩, 重度发生1.85万亩。在向阳乡进行调查, 确定发生面积为6.8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3.12万亩, 中度发生为3万亩, 重度发生为0.68万亩。库区林场发生面积为1.97万亩, 二棚甸子乡发生面积为1.51万亩, 沙尖子镇发生面积为1.46万亩, 二棚甸子镇栗山天牛也有少量轻度发生, 重度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五里甸子乡及向阳乡。

4.2.2 银杏大蚕蛾

发生量居第二位的是银杏大蚕蛾, 发生总面积为4.58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为2.9万亩, 中度发生面积为1.94万亩, 重度发生为0.4万亩。银杏大蚕蛾主要集中在五里甸子镇, 总发生面积2.1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1.5万亩, 中度发生0.4万亩, 重度发生0.2万亩。其次是向阳乡, 总发生面积为1.2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为0.5万亩, 中度发生为0.5万亩, 重度发生为0.2万亩;沙尖子镇总发生面积为0.48万亩, 二棚甸子镇总发生面积为0.3万亩, 八里甸子镇和桓仁镇发生面积均为0.2万亩。重度发生区域集中在五里甸子镇及向阳乡。

4.2.3 日本松干蚧

日本松干蚧总发生面积为3.13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面积为1.94万亩, 中度发生面积为0.97万亩, 重度发生面积为0.22万亩。日本松干蚧发生地区主要集中在库区林场, 发生面积为1.97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1.5万亩, 中度发生0.36万亩, 重度发生0.11万亩;华来镇发生面积为0.6万亩, 其中轻度发生0.2万亩, 中度发生0.3万亩, 重度发生0.1万亩;雅河朝鲜族乡共发生0.4万亩, 古城镇发生面积为0.39万亩, 五里甸子镇发生面积为0.17万亩, 普乐堡镇发生面积为0.15万亩, 沙尖子镇共发生0.15万亩, 二棚甸子镇、二棚甸子林场、北甸子乡、黑沟乡、向阳乡也有少量发生。重度发生集中在库区林场及华来镇。

桓仁地区也有少量美国白蛾发生, 总发生面积为0.42万亩, 全部为轻度发生, 具体发生区域为雅河朝鲜族乡。近5年来曾经发生的2015年发生量未达到成灾标准的虫害种类有青杨天牛、青杨 (脊) 虎天牛、杨干象、栗实象、白杨透翅蛾、兴安落叶松鞘蛾、花布灯蛾、五蠹蛾、松阿扁叶蜂、伊藤厚斯叶蜂;鼠害为棕背平鼠。病害种类有松落针病、五针松 (华山松) 疱锈病、板栗疫病。

5 防治建议

桓仁地区植被丰富, 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水平高, 为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建议防治采取以人工及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大力加强生物防治, 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方法。以下防治建议均为人工防治及生物防治方法。

5.1 栗山天牛

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捉是目前效果最明显的人工防治方式, 在栗山天牛成虫期, 可出动人工捕捉成虫。目前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并不满意。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 在其它东部山区城市使用效果良好, 但在桓仁地区还没有应用, 建议可首先在小范围内试行应用管氏肿腿蜂进行栗山天牛防治试验。

5.2 银杏大蚕蛾

人工防治方式可采用冬季人工摘除卵块, 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方式, 也可于10~11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理想生物防治方法为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

5.3 日本松干蚧

在春季日本松干蚧若虫上树前于树干基部涂30cm宽胶环, 以阻止其上树, 出蛰盛期, 每天早晨应涂胶一次。粘虫胶可用废机油、棉花泥、柴油或蓖麻油0.5kg充分熬煮后加入压碎的松香0.5kg, 冷却后即可使用。

5.4 美国白蛾

在幼虫1~4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集中烧毁, 也可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雄成虫, 达到阻止其繁殖目的。最理想的生物防治方法为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 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3~5头的比例放蜂。

摘要:为了解桓仁县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对该县各乡镇展开了调查, 掌握了主要病虫害种类的发生范围、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 为保护生态环境, 提出了各虫种的人工防治及生物防治建议。

关键词:桓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调查,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马爱国, 吴坚, 潘宏阳, 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22~25, 120.

[2]郑家勇.银杏大蚕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治[J].植物医生, 2004 (2) .

[3]韩国癉, 王建国, 赫伟, 等.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殖及应用技术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 2000 (1) .

[4]孙胜利, 杜锦林.日本松干蚧的测报及防治[J].林业科技开发, 1991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虫害种类】相关文章:

沙糖橘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09-12

裂缝种类05-22

药物种类06-27

种类分布07-01

不同种类07-26

生物种类08-01

种类调查08-11

工艺种类论文05-14

有害生物种类07-31

作业开设种类06-15

上一篇:高中散文教学下一篇:男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