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科学教育范文

2024-06-26

学前科学教育范文(精选12篇)

学前科学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美国学前教育,资助项目,教育经费投入,特殊群体儿童

一、美国学前教育资助项目的发展状况

1. 美国学前教育资助项目的历史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于儿童保育项目的投入是不系统、参差不齐的。大萧条时期, 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 对儿童保育项目进行投入用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到了1943年, 随着失业率的下降, 很多的儿童保育机构也随之关闭。二战期间, 由于美国大多数妇女受雇于军工产业, 因此联邦政府1940年出台了兰哈姆法 (Lanham Act) , 联邦政府提供资金鼓励社区开办儿童保育机构。这一时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联邦政府对于儿童保育的资助仅限于危急时刻, 这样造成只有少数的儿童保育项目能够存活下来。[1]

这种情况的改变起源于1965年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向贫穷开战”, 那时贫困儿童的保育、教育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规定向早期儿童保育项目持续地提供资金, 其中最著名的项目就是开端计划。

到了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美国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方面的调整问题, 日益突出地摆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于是美国政府发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报告。[2]在这种形势下, 无论是联邦政府的开端计划还是州政府负责的学龄前项目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1991年“教育总统”乔治·布什抛出了他的振兴美国教育的方案———《美国2000:教育战略》 (America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 , 在这一报告中, 布什政府提出了迈向21世纪的全国6大教育目标和21个具体要求。其中目标一指出:“到2000年, 美国所有儿童上学之时都已做好学习的准备, 具体要求中规定, 所有贫困儿童都要接受帮助他们入学的高质量的、合适的发展性学前计划所提供的教育”[2]。在这一大背景的激励下, 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继20世纪80年代后又一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 当前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总体状况

美国对于学前教育项目的资助是非常复杂的, 项目包括私人支持的学费资助项目和联邦、州以及当地政府资助的公共项目。当地社区、私立组织与州政府加起来的投入占90%以上, 联邦只占不到10%。联邦政府资助一些仅指向特殊群体儿童的项目, 州政府同样提供一些类似项目, 但是近年来很多州都承诺实施面向全体4岁儿童的项目。

当前全美大约75%的4岁儿童参加了学前中心, 大约50%的3岁儿童参加了学前中心。大约50%的4岁儿童, 以及比4岁儿童少20%的3岁儿童参加的是公立项目, 而大约35%的3岁和4岁儿童参加的是私立的学前学校。联邦政府资助的开端计划服务了11%的4岁幼儿以及8%的3岁幼儿。在2006~2007学年, 联邦政府对开端计划投入了大约62亿美金 (还有大约7亿投入服务于3岁以前幼儿的早期开端计划) 州政府资助的学前项目服务了大约22%的4岁幼儿以及11%的3岁幼儿。[3]

二、当前美国学前教育主要项目简介

早期教育项目投入的选择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联邦政府、州政府与当地政府的资助都有自己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 学前教育的提供者从多方面获取资源来组织学前学校, 他们必须协调每个资金来源者的要求。本文介绍最主要的一些学前教育项目。

1. 开端计划 (Head Start)

开端计划最初的目标就是消除贫困,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 这个法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人口, 为每个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为每个人提供工作的机会以及过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项目成为这一法案反贫困的一个支柱。

开端计划一开始向大约50万的弱势群体幼儿提供为期8周的夏令营, 1966年很多夏季项目延长至9个月, 为儿童提供半天的服务。作为约翰逊总统的政治成果, 为了通过经济机会法案修正案, 很多约翰逊的同僚在国会作证, 他们援引了很多有关开端计划的研究成果。如研究表明开端计划有利于儿童IQ的增长, 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等等。但是这些成果也遭到了很多专家的质疑, 作为回应, 尼克松总统要确保开端计划的高质量, 于是专门成立了儿童发展办公室 (Office of Child Development) , 附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 来领导开端计划。[1]

吉米·卡特时期, 儿童发展办公室又转移到了新成立的美国教育部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开端计划项目得到了更好的领导。此后开端计划继续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态, 40多年来, 开端计划在促进学前教育机会平等、促进学前儿童贫困家庭的经济独立及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 直接儿童补贴 (Direct Child Subsidies)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The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经营着联邦政府主要的儿童保育项目, 如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 和受需要家庭的临时帮助 (Temporary Assistance to Needy Families) 。这些项目都是面向低收入家庭, 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面向的是低于所在州平均收入85%的家庭, 受需要家庭的临时帮助致力于州政府认可的需要帮助的家庭。

联邦政府对于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的投入趋于稳定, 大约每年50亿美金左右, 这不包括来自于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资金。而直接指向儿童保育的受需要家庭的临时性补助或转化成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的资金近几年有所下降, 每年仅有大约30亿美金。州政府也对这些项目投入了一些资金, 2007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儿童补贴的总额达到了130亿美金。估计有大约220万13岁以下儿童得到了补贴。2007年CCDF项目中有55%的参与者在5岁以下 (29%在3岁以下, 26%在3~4岁)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9) .

3. 税收抵免 (Tax Credits)

美国财政部通过抚养援助计划 (Dependent Care Assistance Program) 和儿童与抚养税收抵免 (Child and Dependent Care Tax Credit) 向早期儿童提供支持。抚养援助计划允许雇员每年从最多5000美金的税前盈利的账号支付儿童保育费用, 联邦收入或者州收入均可。CDCTC是一个渐进的税收减免政策, 它按比例减免有资格家长的税收, 它规定可以减免最多两个13岁以下儿童, 每个儿童最多可减免3 000美金的税收。这个比例最开始是35% (年收入15 000美金以下) , 收入每增加2 000美金, 比例降低1%, 直到降到20% (年收入高于43000美金) 。到2010年, 大约670万家庭将申请税收减免, 大约每个家庭减免532美金, 共35亿美金 (Tax Policy Center, 2010) 。

4. 早期儿童特殊项目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美国教育部的联邦学前儿童特殊项目要求自1991~1992学年起所有的州保证向3~5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合适的教育。自此以后, 项目招收的儿童逐步扩大, 到2008~2009学年度, 项目服务了6%的4岁幼儿以及4%的3岁幼儿。2009年, 联邦政府分担了37 400万美金的费用, 项目儿童超过了70万, 超过40万的儿童介于3~4岁之间。学前特殊教育实际的花费远远高于联邦政府的投入, 州政府和当地政府每年为服务这些儿童总共投入大约需要50亿美金。

5. 州资助的学龄前项目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学龄前项目是专门针对入园前儿童开展的项目, 在美国, 儿童入学的年龄一般是5岁, 美国儿童在5岁进入幼儿园学习, 接受一年的教育后再转入小学学习。因此在美国, 入园前儿童一般是指5岁以下的儿童。学龄前项目是全面早期教育政策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确保所有儿童成功进入学校学习, 它同样对儿童的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虽然每个州的学龄前项目都有所不同, 但是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项目的目的是致力于帮助学生成功进入学校以及做好入学准备;项目服务的对象是入园前儿童 (5岁以下, 一般是4岁儿童) ;项目的资金是由州政府资助;项目保证每周数天的儿童交互的学习经验的获得。[1]截止到2009学年度, 已经有超过120万的幼儿参加了州政府资助的学龄前项目, 其中4岁幼儿超过了100万。如今, 学龄前项目成为资助学龄前儿童最大的公共资助项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8~2009学年度数据显示学龄前项目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增速放缓, 这是头一次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放缓增速, 很多州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项目达到最低标准,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4]

三、美国学前教育项目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美国学前教育项目发展中的问题

在美国, 因为州政府与当地政府对K-12负有首要的责任, 所以造成了联邦政府很难制定全面的、合理的早期教育政策。各级政府间协调难度大, 容易造成项目重复, 资源浪费。虽然联邦政府也资助了以一些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项目, 比如最早的开端项目。然而联邦政府对于早期教育的立法还是集中于特殊群体, 有特殊的目标, 而不是建立全国范围的、完整的早期教育与保育措施, 这些联邦的政策与做法并没有服务于全体的符合资质的儿童和家庭。

另外, 因为没有统一的学前项目规划, 有些儿童没有机会参加学前项目, 有些儿童参加的是质量较低的项目, 这造成了贫困家庭的儿童依然缺少学前经验。当前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于儿童保育补助增加的政策并没有对儿童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鉴于许多儿童保育项目质量差, 它可能反而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5]

2. 解决对策

最近十年以来, 为了解决当前学前教育项目出现的问题, 新的联邦举措致力于协调现存的一系列学前政策与法规。首先, 开端计划于2007年要求每个州设立一个早期教育与保养咨询委员会 (Advisory Council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每个州的早期学习咨询委员会的责任是协调与合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另一些举措可能最终促进各种早期项目资助的合作, 这个举措是早期学习挑战基金 (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Fund) 。一项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0亿美金, 连续拨款8年给早期儿童项目用以支持其相互合作, 州政府可能会要求在早期儿童学校挑战基金申请上与他们的早期学习委员会进行协调和合作。[5]

四、启示

1. 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 发展面向全体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美国, 学前教育项目主要有两种资助倾向:一种是倾向于服务特殊人群的学前教育项目, 这类项目被称为目标项目target program, 主要由联邦政府负责, 如著名的开端计划;另一种倾向于服务所有的适龄儿童, 这类项目被称为universal program, 主要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 如州资助的学龄前项目。虽然目前到底应该重点资助哪一类学龄前儿童, 各种学者仍然争论不休, 但是从当前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 服务于全体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项目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目前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伊利诺斯州、爱荷华州、纽约、俄克拉何马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均承诺资助所有的4岁幼儿。目前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现在依然存在适龄儿童“入园难”等问题, 导致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发展启示我们,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地方政府也应承担起责任, 逐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发展面向全体儿童的学前教育。

2. 通过多途径资助特殊群体的儿童

美国学前教育项目的发展源于对特殊群体儿童的资助, 因此, 虽然当前提倡发展面向全体儿童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美国联邦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特殊群体儿童进行资助的项目。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特殊群体儿童的资助形式呈现多元化特点, 各种项目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比如前文介绍的开端计划分属于美国教育部, 直接儿童补贴分属于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而税收抵免分属于美国财政部。我国《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我们应借鉴美国联邦政府的做法, 不同部门通力合作, 通过税收减免、教育券等多种资助形式, 开展面向特殊群体儿童的学前教育项目,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资助特殊群体的儿童, 以实现教育公平最大化。

参考文献

[1]Phyllis Kalifeh, LoraCohen-Vogel and Saralyn Grass.The Federal Rol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volution in the Goals, Governance, and Policy Instruments of Project Head Start[J].Educational Policy, 2011 (25) :36.

[2]王善安, 杨晓萍.美国P-k项目发展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9 (1) :16-17.

[3]W.Steven Barnett.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ts Lasting Effects:Researc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D].National Institute for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08.

[4]W.Steven Barnett, Dale J.Epstein, Allison H.Friedman, Rachel A.Sansanelli, Jason T.Hustedt.The state of preschool 2006[M].Nation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2009:10.

学前科学教育 第2篇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偶发性科学活动 2.分类 3.访谈法 4.社会资源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1)①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②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③例子。

(2)①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②例子。

五、设计题(共22分)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分):

(1)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2)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3)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

学前科学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工作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已陷入了一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困境,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消极,积极性不高。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认为理论性太强,缺少时代性,枯燥无味,不够实用。二是学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实践操作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探究动力。三是部分教师对教学信心不足。认为学生不爱学,学前教育学内容脱离幼儿园实际而难教。四是专业理论老化,不能适应幼教改革与实践发展要求。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教学思想守旧。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学生仍是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使学生陷入迷茫与厌学之中。

教学目标不明。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是很不一致的。目前,有人主张在幼儿教育学目标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也有人主张是学生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也要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2. 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

内容陈旧,实用性少。目前所选用的学前教育学教材虽然经过几轮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已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有一部分内容稍显陈旧,陈旧而空泛的理论灌输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所需,滞后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教材的内容大多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的知识很少。同时,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从概念到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不上,缺乏实用性,学生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找不到自身需要的东西,缺乏学习动力。而且不变的教学内容使科任教师产生教师厌教情绪。

教材偏难,学生难以接受。现行教材内容偏难,偏深,内容偏多,内容抽象、难理解、脱离中小学教育实际,与学生的文化基础很难衔接,学生无法接受与他们实际基础和起点相差甚远的教材内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很吃力,更谈不上对学习感兴趣,导致教师无法按教材正常授课,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脱离幼儿园实际,无法适应现实教学实践。

3.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模式传统。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中职学校中仍然占据着教学组织主要形式,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很多老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老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填鸭式”的被动接受老师所教的理论知识,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课堂缺乏生气,师生缺乏情感,教学缺乏活力。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上, 授课教师大多都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和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来教学,从书本到书本,缺少现代教育气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使学前教育学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兴趣,虽然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但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听课心不在焉,在台下昏昏欲睡。

4.生源素质差,学生态度消极

生源素质差。中职学校招生市场竞争剧烈,很多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低生源的入学门槛,大量招收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学生,他们大部分文化基础知识差,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

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教育学这门课的价值观认识不足,缺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实践的切身体验,没有真正遇到过教育问题,认为自己学的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数时间都会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教育理论产生抵制的情绪。

5.教学评价片面,标准简单

考核评价片面。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主要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只注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知识,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思维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试,使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本身存在价值的误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为考试,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缺乏创造性。

标准单一。中职学校教学考核评价的标准相对单一,把考試分数看成是教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仅仅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有失偏颇的,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性,仍未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传统的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工作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教改策略

针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提出如下改革措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1.明确学科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确定学科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目标,树立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并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理念,教师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想、专业精神,让言行举止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密切关注新的教学思想,紧跟学前教育改革的步伐,反映和传递最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动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改变部分老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构建教师与学生课内外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选择适宜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中职生的需求,为就业做准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认真选择教材。选择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新颖独特,大胆地加入一些现代信息元素,能反映出国家现阶段的教育政策及教育改革方向,增加学生对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学前科学教育 第4篇

一、自主自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好奇心需要成人的发现和保护,探究的过程需要成人的鼓励和支持,探究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培养和引导。然而在幼儿园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是畏惧的,甚至持有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源自于师范生的学科背景。由于师范生来源于高中生,且主要是文科生,因此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导致了他们在知识结构上不完整,使他们在科学内容方面缺乏足够的信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由此产生了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活动中偏向于语言和艺术,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把握不准确,对儿童的科学发现和兴趣不敏感等。

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本身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科学知识和经验以及科学方法和技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儿童,因此,高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内容,更要关注师范生本身的科学教育,即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及技术,而且能应用这些来了解环境、关怀社会、解决问题,不断自求进步,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并具有乐观积极的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进行启发,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萌发幼儿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因此笔者在高校教学改革中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在全班中进行科学阅读活动,以《科学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为基本教材,利用课下时间,结合教材和网络,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并做读书笔记,每周课前15分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到科学知识的推广和交流,同时发展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科学方法和能力的提升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一方面结合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搜集幼儿园常用的科学小实验,进行亲身的体验和测试,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对科学现象的感知和观测,科学方法的使用和记录等。

(三)科学情感和兴趣的激发

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多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观察、实验和记录中,体验科学的生活性和细节性,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生活的点滴出发,感受科学的乐趣和美好,促进学生积极的科学兴趣和情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自学的方式,一方面扩充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学生亲自的探索实验中,通过自身的观察、记录、交流分享,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为师范生奠定扎实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

二、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高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学会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借助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活动,了解科学教育活动如何评价等,保证学生在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体现强烈的实践性特色,因此要想在学期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任务,必须做到“精讲多练”。

所谓的“精讲多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要求既重视讲的作用,又保证练的需要,把讲和练的作用结合起来,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作用,精讲是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所以要全面地对待精讲多练”。

(一)教师的精讲策略

1.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对重点部分采取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组织中,利用案例分析法重点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和组织;通过视频观摩、案例设计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对活动中的每个活动环节,包括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结束进行分析和例证;结合活动评价,对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内容的组织、师幼互动、环节创设等具体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整体上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2.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提炼总结核心环节

在长期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通过对教材的反复比较和琢磨发现,教材更加注重理论的抽象和指导,由于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很难产生实际的指导效果,针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科规律,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凝结和提炼,即以方法为依托,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环节为支撑给学生进行讲解。

在提供具体活动流程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对观察类的活动有整体的把握,重点对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关注,如观察过程中,观察方法的使用、观察角度的全面性、观察的组织形式,教师的引导方式、记录方式以及交流和回应方式等,书本上理论的指导有的放矢,给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框架和支撑。

当然“讲”,要避免注入式、满堂灌、凌空说教、繁琐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提供经典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讲解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言简意赅,避免重复等问题。

(二)“多练”的途径

精讲的目的是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演练,当然“练”也不是单纯地提倡“题海战术”,多多益善,而是在精讲指导下求得切实的效果。

1.转换课堂主体,将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

精讲要避免“满堂灌”,学生不是单纯地听,更多的是投入、分析与思考,提倡探索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优秀教案的提供,尽可能接受规范的信息,为学生建构高标准的认知图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讨论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权威性的知识通俗化、易懂化,切实保证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掌握活动设计的要旨。

通过对优秀教案的分析与思考,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就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组织、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在与优秀教案的比较分析中,加深对活动设计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梧桐树叶的秘密》活动中,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活动的设计,对学生设计的活动进行分析与讨论,探究最合理的组织形式。

2.使用微格教室,模拟课堂教学

在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结合理论进行实践的摸索。实践调查研究中显示,当前新入职幼儿园教师的最大问题是,理论方面学生可以做到侃侃而谈,但是涉及实践操作就败下阵来,带来了新入职教师的种种问题。在高校有限的环境中,微格教室成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

微格教室虽然是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具备了一些真实的要素,如活动前目标的思考与编制,内容的组织、环节的创设与实施;活动过程中与幼儿的互动与交流;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尤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幼儿的了解,扮演“幼儿”,增加了对幼儿的了解。

微格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对录像进行反复观看,一方面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理论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判断、分析、总结和反思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的应用能力,向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迈进;另一方面学生在教态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由一开始的紧张、拘谨、尴尬,到后期的从容、自信,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期待。

三、幼儿园见习制度的模式探讨

课堂教学和微格模拟教学从一定意义讲是理论化的教学,而真实的幼儿园教学存在千千万万无法预知的状况,因此,幼儿园实践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根本途径。

所谓的见习,即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活动组织,在见习之前,要向学生明确目的和任务,幼儿园学期科学教育教学计划;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课堂教学设计;教具的制作(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评价,了解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活动范本,幼儿园的活动观摩结束后,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活动进行评价,提倡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将心中的疑虑生成问题,组织所有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见习结束后,投入实习活动中,真实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环节,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同时,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全程介入,关注学生关注不到的自身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迅速成长。

课余时间学生的自立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课上教师与学生的讲练配合使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有效磨炼,将成为提高学前教育师范生科学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邵兰洁,段雪丽.“精讲多练”教学模式研究[J].大家,2012(10).

学前科学教育 第5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系统性原则2.行为核对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4.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____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2.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理论知识。

3.注意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____要求。

4.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____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可操作性、____、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等。

6.科学教育中的“____”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7.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而设计的。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____的评价。

9.美国的“”,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10.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____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A.加涅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布鲁姆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

A.季节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D.常见植物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

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确定材料选择的原则是()。

A.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B.生活性、活动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C.生活性、探索性、启发性、丰富性、层次性

D.安全性、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

A.制作玩具B.制作昆虫标本C.观察蚂蚁搬家D.观察大雾天气

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9.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B.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反思者、研究者

C.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

D.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

10.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

A.设置情境B.采集样本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3.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五、设计题(共22分)

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4.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单元目标2.经验知识3.启蒙性4.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

5.材料的探索性6.社会资源

7.整合性

8.对学前儿童发展9.2061计划

10.整合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2.D3.C4.D5.A6.D7.D8.B9.A10.B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一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4.(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

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五、设计题(共22分)

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5分)、内容(5分)、活动材料与设备(5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

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材料的探索性

学前科学教育 第6篇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田淑兰,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江苏省委教工委书记沈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夏国明主持。

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本次峰会,参观本次博览会的各界人士计有万余人次。本届峰会以“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智慧幼教”为主题,邀请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与国内幼教界人士,就幼教事业发展、幼儿园运营管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和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幼教装备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以“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问题与改进”为题做主旨报告,开办了美国、韩国学前教育专场和台湾学前教育专场,为参会者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交流平台。

峰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学前教育用品博览会,业已成为带动行业间交流和推动行业发展的品牌展会。博览会既加强了相关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学前教育产业的新成果,也为园企合作提供了通畅的相互交流渠道。促进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博览会展品新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开设的3D奇幻海底世界、大型儿童书店、动漫天地等特色区角以及组织的亲子绘画、泥塑、编织等精彩活动均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学前科学教育 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规划,发达国家

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在逐步地完善,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工作中, 他们已经将学前教育作为整体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重视对于学前教育的工作目前是一项世界性的工作。因此, 分析我国目前的现状,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以及国民思想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学前教育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加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实施, 借鉴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

1、分析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工作

根据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工作的经验, 其中包括的是:低龄入学和高入园率的趋势方面进行分析, 从世界分析, 法国的幼教开始于2岁, 而美国为婴儿的服务就开始等等;以公立幼儿园为主, 积极的开办多种形式的功能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从世界的范围来进行分析, 美洲国家私立幼儿园率为29%, 亚洲大约在18%, 欧洲约为16%, 大洋洲约为22%而非洲私立学前机构幼儿园的入园率在62%, 这些可以分析出, 发达国家在不断的支持私立幼儿园, 其中主要的是以公立的幼儿园为主。在这些发达国家中, 办园的形式多样化, 其中表现在:要扩大幼儿园社会的功能;在发达国家中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化;在社区中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比较的迅速, 这些发达国家中学前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儿童在童年时代增长知识, 为以后适应学校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中,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比较强大, 其中最明显的是美国的教育, 该国家对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 不断的强大师资的队伍, 增强了幼儿的知识面, 涉及的方面在不断地扩大, 吸取美国的经验。之后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开始在师资的队伍建设上进行投资, 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在发达国家政府能够开展多所富有基础设施教育, 能够保障教育的经费, 这就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投资保障。日本、美国、英国等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进行投资学前教育。

2、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了解了发达国家学前教育之后, 相对的了解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 其中主要表现在:入园率比较低, 有相关的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不能够满足儿童的入园需求, 这种现状就使得适龄的儿童不能够及时的受教育, 在此之后就出现了许多私立的幼儿园。相对的能够缓解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够到位, 根据了解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经费问题, 我国明显的落后与其他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整体的水平比较低,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发展;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没有具体的政策保障。这就使学前教育工作不能够得到法律权威的支持, 影响了发展的进程。

3、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规划实施的启示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与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对比中要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借鉴, 其中得到的启示有:要逐步地提高幼儿园的入园率, 要积极的普及学前教育工作的实施, 要积极地开展公立幼儿园的投入, 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 为我国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做充分的保障工作。要不断地建设我国幼师的师资队伍, 重视对幼师专业水平的培养, 要严格教师资格的标准, 提高教师的地位, 这样来不断的加强教师的素质建设, 完善相关的职称评比, 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能够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 保证强大的师资力量。

在政府机关的工作中, 要加大对幼教经费的投入, 保障资金的使用, 这样才能够为正常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的项目, 提高教育事业中的比例, 在实施中要鼓励私人投入、企业投资学前教育工作等, 来加大教育经费的比例, 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吸取积极的方式。还有就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 完善教育法的体系, 这样才能够明确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的体制、办园的体制以及在教育中教师责任与权力的实施等, 都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或者是政策, 来健全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保障。

4、总结

本文主要的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经验, 以及相对的了解我国现阶段在学前教育中的表现, 在对二者之间的差距了解之后, 对于我国学前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启示, 要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善并且借鉴, 使得在以后的学前教育中能够不断地发展, 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保障幼儿的教育问题, 积极地开展各项指标的投入, 这样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为我国儿童的教育铺垫良好的基础, 为我国社会人才的需求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基础, 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 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峰, 王亚欣.发达国家普惠性学前教育对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14)

[2]张志辉, 崔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公平发展[J].青年与社会, 2012 (15)

[3]索丽珍, 李大伟, 李静.经济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结构特征及改善动向[J].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6)

[4]黄英, 周睿桐.发达国家幼儿教师培训特点与启示——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为例[J].早期教育研究, 2012 (25)

学前科学教育 第8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研究

学前期是儿童形成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因此男教师对孩子的行为品质和性别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而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男教师走入学前教育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男女比例失衡也确实是目前一个现状。阳灵针对男生的专业疑惑以及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即增强专业认同感,个性化指导等等。而廖智勇,严云强针对男生展开心理调查研究,得出他们对于学习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前途及就业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压力。学习方面主要是在课程设置上,比如说话等要模仿幼儿的等等,还有形体课程,舞蹈课程等,有很多都很偏向与女生,因此比较尴尬。包括钢琴课方面。而雷茹, 裴长安针对学前儿童专业的男生的专业素质方向培养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觉得如果设置一些有利于男生发展的课程,如围棋、体育运动与娱乐等,这样有利于加强男生的专业理想与信念。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男教师方面来,在国外对于男教师在幼儿园的比例都有一定的规定,而如何更好的贴切与实际,更好的发挥我们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学前教育学院琴房管理概况

应该说我们学前教育琴房是一个新的琴房,有2台电子琴房。是电子系统中控的。而针对于琴房管理方面,我们在音乐系琴房管理的基础上, 再结合已有的技能等,制定出一些约定束成的管理规定,对于琴房卫生保持,琴房钢琴的个人责任制等。每一台钢琴,每一个琴房都详细安排到哪些班级的哪些人,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方便管理的,也好追究责任。

我们主要针对于琴房管理以及使用制定出规定。对于进入琴房前需要排队登记,不允许嬉戏打闹,大声喧哗。在使用琴房时,不允许串门,不允许将食物等带入琴房,保持卫生。爱护钢琴。离开琴房后随手关上灯及门窗,带走垃圾。掌握琴点,按照琴点来做。琴房严禁非琴点的学生来嬉戏打闹,需要爱护公共财务。最后违反以上的规定,通报批评一次,再犯, 取消一周的琴房使用资格等奖惩措施。

而对于琴点和琴房的安排,我们是都细化到个人的。这样的,平均下来,每一个琴房在每个班级只针对2人,这样对于琴房管理,琴房责任追究都可以方便管理。

而琴点的安排,是根据各个班级的课表来安排,规定的琴点与自由琴点相结合。一般自由琴点都是定在周三没有课程的时间段以及周六与周日。其他时间都是按照各个班级的课表统一安排与管理的。

对于工作人员的安排,除了两位老师外,还有4位勤工俭学的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琴房从早晨7: 00一直到晚上21: 00结束。将学生与老师协同管理,也是非常好的经验之一。

三、思考

对于琴房的管理上,针对与男生可以有专门的强化照顾,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也树立榜样,鼓励男生积极参加相关技能大赛,而琴房给予支持。除此以外,如果男生愿意做勤工俭学方面事宜也可以到琴房来,加强钢琴的练习。将钢琴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相信男生都会过了自身的心理关卡。

琴房的环境方面可以中性化些,不要太女性化。可以设置一些男性化的军事方面的一些图案。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琴房设置专门管理每一个琴房的琴长,而这些学生直接对琴房负责,并且可以让男生多多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男幼儿教师作为新生力量在学前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将倍受教育界广泛关注。

摘要: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在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琴房的管理等也随之重要起来。而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男教师走入学前教育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近些年,有很多研究都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中,男生学习的一些尴尬等,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和措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学前教育男生的一些研究,并且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房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更针对男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前双语教育探究 第9篇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 “ TwoLanguages” (两种语言) , 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民族同时存在, 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 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 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 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可行性

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心理优势。6岁前儿童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优势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试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一文中介绍了1996年美国康奈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 《自然》 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该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 大脑将其储存在“布洛卡区” (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 , 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 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因此, 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 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 也较难形成基于“布洛卡区”的语感。??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表现在:儿童的集体认同感较成人弱, 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交流。

幼儿双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 孩子接受学前的“双语”教育, 给孩子展示出来的是另一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孩子的天性是富有好奇心的, 对于不同于母语的语言会特别感兴趣,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加有热情地学习外语, 而且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 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 学习外语的本身, 就增加了幼儿掌握语言的总量。另一方面, 通过接受双语的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 其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对于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在幼儿英语的学习中, 是紧贴实际的自然习得, 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学英语结合到说唱表演, 课堂充满稚气的欢笑声;学英语还渗透到日常生活, 课间喝水都英语对答;学英语融入到幼儿阅读, 英语幼儿读物每周可以借回家里看;学英语扩展到家庭环境里, 每天到家都放原版卡通DVD, 家长尽管去做你自己的事, 荧屏英语自然对孩子耳濡目染。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愉快地学习口语, 形成初步的语感,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幼儿进入小学、初中认读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学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关于学前英语教材的建设方面, 目前市场通用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目前学前英汉活动的整合存在三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 从该英语材料中挖掘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并符合幼儿兴趣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二是用英语组织活动, 借鉴主题—领域活动设计的思路, 以主题—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活动, 并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部分领域活动;三是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 按照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以主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题发展的需要, 使用英语还是汉语并不在设计活动时考虑, 而在活动实施阶段考虑。

四、怎样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对于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每个幼儿园的方式都有不同, 有的是每天集中一次进行教学, 有的是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中教学, 有的是采取随机的方式, 有的是将双语教育贯穿于幼儿每天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双语幼儿园提供幼儿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兴趣活动, 而真正做到实用英语, 让幼儿能学到对自己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用的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服从于幼儿教育的总目标, 即提高幼儿语言方面的交往水平, 为培养一个全球人打下基础。这是由于对于双语教育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针对这种现状, 有几个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 改变教师观念。教师在双语教育过程中有重大教育意义。在师资的培养建设方面, 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幼儿教师的素养之外, 还要了解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的一些理论和教学法, 同时教师在汉语和第二语言方面的造诣也要比较高, 尤其是第二语言方面, 要具有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 能够针对幼儿的心理和特点, 采取针对性地采取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双语环境和氛围, 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中幼儿可以轻松习得双语。

学前科学教育 第10篇

1. 理论依据

普通高校各专业的各个课程的科学设置、宏观结构、动态调整及质量监控,是各专业深入有效展开教学活动的总体引导和根本原则,并且就高校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而言,它不仅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优化和教学能力的生成发展,并事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和品格要求,而且合乎逻辑地影响到未来广泛展开的学前儿童的培养教育大计。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及有效严格的质量标准而言,它不仅从根本上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完善和教学能力的形成发展,事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和规格要求,而且合乎逻辑地影响到未来广泛展开的学龄前儿童的培养教育大计,关涉儿童完美人格的塑形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 实践依据

根据幼儿园实地考察得出结论,几种情况在基层幼儿教学实践中大量出现:①学生在教学工作实践中,能力不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能力较差。②学生钢琴伴奏能力比较薄弱,自弹自唱能力差,导致不能有效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结合音乐游戏不能很好地编排舞蹈,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③由于缺乏较为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参与教学研究的能力会较弱,致使科研水平不过关。而这些可预见的重要的实践问题,其症结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还未趋科学合理,课程标准的确立还不够灵活有效。

二、存在问题

1. 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都是非音乐专业,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很有限,因此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领悟比较慢。比如,在演唱幼儿歌曲情感上表现不到位,不能够尽善尽美地表现音乐,传达不到歌曲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特别是声音的技术更是空白;有些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时,声音很弱,几乎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演唱时面无表情,头向前伸着,脖子僵着,音准不够,声音直白,不知道自己歌唱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既没有传达文化内涵,也没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整个演唱很被动,这样的“声音”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起不到对少儿的美育作用。

2.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始终存在“课程多,课时少”的矛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共开设7门专业必修课:基本乐理、唱歌、合唱、钢琴、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即兴伴奏等,而每周的平均课时仅有3节。如此繁多的课程、较少的课时使得教师学生都有一种疲于应付、难以深入的身心压力。

3. 教师对课程教育教学目的不明确

教师没有以幼儿音乐教育实际需要为导向,教材的内容没有统一的科学规划,都是根据各学科老师自己把握教材的实用性,脱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需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材比较乱,有些课程教材由系里统一购买,有些教材随意由学生自己购买,代课教师没有配备教材,造成教学中教材的使用比较混乱,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钢琴教学有的班级用的是《车尔尼钢琴教程》;有的班级用的是《少儿歌曲伴奏》等。教材不够系统、缺乏验证。因此,统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授课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没有创新创意,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对此没有兴趣,缺乏创意的动力,教师仅仅按照课本,照本宣科,授课方式比较单一。

三、对策

1. 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音乐基本修养,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

由于学生进校时音乐基础知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学前专业的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课时的安排上要侧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基本音乐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为前提。例如,在钢琴教学上注重对学生的基本触键练习和手型要求,同时向学生强调乐理的基本知识和最简单的“和声结构”及少儿歌曲伴奏的基本支体。在唱歌教学中,为学生建立基本的声音和音色,并告诉学生少儿的嗓音保护。然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与自身特点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自主选课,术业有专攻,加强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课后为学生创造环境和条件完成课后作业,有充分的练习和对知识、技能的消化提高过程。

2. 提高教师的素质素养

“教育要以教师为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课程的实施,教学的质量始终要靠我们教师去完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还要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老师教学的耐心、用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在进校之前绝大部分都没有音乐基础知识,在个人能力和技巧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又因为学前教育对象幼儿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入孩子们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另外,学前教育还要求教育者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培养。

3. 生成动态科学的音乐课程质量标准

任何科学有效的课程质量标准,都应立足于向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旨在陶冶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精神,生成学生深厚广博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应对现实生活及胜任具体工作的各种实践技能。这样,科学有效的课程质量标准就应该秉承教育实践的基本规律、教育大法的根本主旨和教师职业的根本精神,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我们应科学发展、适时调整动态生成的课程质量标准,而非数年如一、固定不变使用僵死的标准。具体到音乐课程来说,它所需要应对的学科变数、学生差异及幼儿特性就更为复杂多变,如此变动不一的教育教学实践必然要求音乐课程所遵循的质量标准也应该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动态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

学前教育音乐教师的人才质量对课程的依附性很大。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应以符合专业特色为原则,重视音乐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科学构建学科体系,注重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学生音乐素质才能稳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对新型幼儿教师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向东,曾诚,万学红.高等教育课程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黄春蕾.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2006,(3).

浅析学前教育 第11篇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亲人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长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方式不科学,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一、做好学前教育的措施

1.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则影响着千千万万幼儿的人生。

①结合中国国情,借助国外的先进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科学的学前教育方向和方式着重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师,重视提高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可尽力改善幼师的薪金福利问题。

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④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从小的方面说,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小孩的责任。

①正确地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少,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游戏时尽可能加以引导,给予积极的协助。

②要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求知、探索的精神。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智能正在发展,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头脑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火、创造力的萌芽。父母要把握这大好的时机,循循善诱,启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以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

③编述故事,用故事来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一般来说,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幼儿都非常喜欢,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不但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而且能使幼儿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在讲述故事时,应考虑到幼儿身心的特点,将一般知识融入故事中。讲述时,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反映在脸上;語言要明白生动、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另外在故事中可以穿插一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考,有时也可用亲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④开拓幼儿生活领域,培养广泛兴趣。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让孩子有机会到处游览。如去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公园、名胜古迹等处,让孩子体会世界之大、事物之多,从而增长见闻,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参观前后利用机会和孩子讨论,搜集、整理资料,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生活环境和与社会人的互动中,婴幼儿形成和发展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了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正确的学前教育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正确的学前教育不仅是让孩子生活在理想的国度——诚信善良、公平公正,交给他们世界上一切的美德,同时,也要在理想国度中铺设一条通往现实的羊肠小道,让他们不至于与现实社会脱轨。明白一些社会的残忍和黑暗、明白善意谎言的重要性,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能让孩子在将来更好的踏入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打击得措手不及。

3.正确的学前教育能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学前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审美教育

美国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不求助于美学而仅仅在一种逻辑的术语中是不可能理解、喜欢数学活动的。”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要能够理解并喜欢数学活动就需要借助于“美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幼儿常常表现出“数学没意思”“数学不好玩”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数学呢?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将数学中所蕴涵的美学因子充分地挖掘出来, 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们, 从而让幼儿们获得愉快的体验。

一、数学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幼小的心灵充满着对美的向往, 只要能够让幼儿发现数学中充满着美, 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就会萌发出爱、愉悦和对数学的兴趣, 就会觉得数学活动是好玩的、有趣的、充满着美的绚丽光彩。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美的学问。”数学是一门科学, 自然有它的美。数学的美, 表现在数学概念的统一性、严谨性, 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和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 数学图像的具体性、规范性, 以及数学理论的逻辑严密性、颠扑不破, 简直像一张严整完美的图画。可见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多种多样。在学前数学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 不仅仅能够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还能够让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埋下美丽的种子。

数学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美的真谛, 它的一切都充满了诗的要素。数学的博大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遨游的广阔空间。它的美是纯洁无暇而又舒畅的。我们教师要能够为幼儿开启那扇通往数学美的大门, 让数学美的光芒洒遍幼儿那幼小的心灵, 那么幼儿就再也不会感觉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处处充满着美的。

二、数学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美

在传统观念中, 对数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思维发展的价值, 而忽视了数学内容的美学因素。只要有数学存在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美。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能够发现数学美的眼光。因此, 作为一位学前教育者, 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数学美挖掘出来, 并将它们展现在幼儿眼前, 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美, 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人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将数学美呈现在幼儿面前, 使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地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 使幼儿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能力在教师的诱导下获得发展。

总的来说, 数学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 等。教师必须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这些数学美的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们开展各种审美活动, 在审美活动国利用这些美的特征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美。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客观世界中各种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的高度统一和抽象。在经过抽象后的数学形式总是可以在不同的范围内为人们呈现出最简单的形态。一个圆圈就能代表所有的圆形物品;一个数字可以代表对应数量的所有物品, 而这些最简单的形态则是数学简单美的真谛, 我们要让幼儿们认识到这种简单美, 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感。同时, 数学的简单美还体现在通过数学方法能够将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单化, 能够将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简单的答案进行回答, 那么这就是一个美的解答。

数学的对称美, 则指的是物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与对称等。大自然中具备对称美的事物有许许多多, 如枫叶、雪花等等, 对称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美。而幼儿的学前数学教学内容中则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对策美, 如各种轴对称图形 (圆, 正方形等) , 时间的周期性与节奏等, 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对称图形则是对称美的最直接的展示。

数学中所包含的和谐美则主要是体现数学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例如“黄金分割”现象, 这就是对和谐美的完美诠释。这种美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之中, 其中有很多都与幼儿们的生活、学习和游戏有关, 教师在教学和带领幼儿们做游戏的时候, 要注意引导幼儿们去发现并感知这种和谐美。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美

通过数学教育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不仅仅是需要从教学内容中发掘, 还需要将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进行审美化。学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美是通过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序性和节奏性等几个方面体表现出来的。

完整既是美。教学过程的完整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能够被有机的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与不美, 分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是否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不难看出只要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那么它就具有完整美。因此, 在幼儿的学前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 对构成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因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不仅仅是它们内在的联系。最后教师将这些因素以形式美的法则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学中的有序美则主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有序的教学过程不仅仅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明晰化, 还能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轻松, 幼儿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更加能得到愉悦的体验。因此, 在每一次上课之前, 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 活动如何导入、如何对内容进行展开、如何收尾等。教师必须对这些进行合理的安排, 要体现出有重点、层次分明、过渡衔接自然、层层递进。

四、教师美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关键

要能够触动幼儿美的心弦, 首先就要求教师的心中能有一篇美的乐章。只有教师能够奏出美的乐章, 幼儿才能够直接得到美的享受, 接受审美教育。

教师主要通过教学风度来为幼儿展现出自己的教师美。教师的风度是教师的德、才、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对一个教师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综合评价。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等是幼儿的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幼儿直接看到的就是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等。因此,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就必须要先从教师自身出发。只有教师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等符合了美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鼓励, 特别是眼神。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透过眼睛, 教师能够与幼儿们进行心灵层面的对话。教师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眼睛在“说话”。当幼儿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 教师要让幼儿看到自己鼓励的眼神, 当幼儿从教师的眼睛中读出鼓励、安慰和帮助后, 他们就能够获得极大的鼓励、身心愉悦。

总之, 数学之美无所不在, 它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美的真谛。幼儿园应该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 使幼儿感受数学的博大, 能够在其中自由地遨游不息, 充分感受数学美, 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

参考文献

[1]高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7 (1) .

上一篇:城市整合下一篇:房贷利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