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2024-08-20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1篇

(一) 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古人曾告诫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保持这么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 那就必定会加倍努力地工作, 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心态健康, 积极工作, 一定会满腔热忱地关爱自己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告诉老师, 不愿与老师开诚相见, 那么, 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我们熟知的那些著名特级教师, 如叶宁庆等, 他们全身心地关心热爱学生, 正是由于他们为学生奉献了这无私的爱, 因而, 才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教育成果。

(二) 挖掘英语教材, 开展心理教育

学会心理分析的方法, 还可以使我们深入到作者和作品的深处, 体会到别人未曾发现的精彩。在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心理分析的方法, 全面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起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因为“别人始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人物的心理活动, 是人最重要的活动。只要认真挖掘,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与英语教材充分联系起来, 融会贯通, 利用英语教材进行心理教育, 还是大有可为的。

(三) 抓住阅读契机, 锻造健康人格

阅读教学历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操作中, 可以尝试运用榜样示范法。我以为, 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 操作简便且行之有效。哲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学生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从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人身上, 甚至从身边的优秀同学的身上, 汲取生活的营养, 充实写作的内容。老师们也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为同学提供一些阅读材料, 为学生提供矫正心理疾病的良药、增进心理健康的营养。针对同学中出现的学习疲倦、考试焦虑、厌学、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阅读, 为同学们提供名言警句, 从中悟出一些生活的真谛。

(四) 利用课堂和课后辅导, 把握学生心理脉搏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2篇

一、课题名称:左手和右手

二、教材分析:

与三年级合作心理活动侧重点不同,本课是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实质: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这节课借鉴最平常、最易感受到的左手和后手的合作方式,来领悟:合作的伙伴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和支持,合作才能成功。

三、活动目的与要求:

1.在“赛一赛”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一个人一个想法,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的动作协调一致;而两个人,两个想法,拼凑的左手和右手的动作,不容易协调一致。因此,彼此理解配合才能默契的道理。

2.通过游戏创设的情境,使学生领悟到:相互信任、支持在合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活动重点:

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彼此理解,相互信任、支持,合作才能成功。同时,在活动中只有通过检验、印证和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合作技能真正有所提高。

五、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尺子一把、铅笔一支、蒙眼布一块、一根针、一段线。

2.教师备好跑表一块。3.实物投影仪。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生活中,有许多事需要我们的两只手,也就是左手和右手一起来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左手和右手是怎样一起做事的。

板书: 左手和右手

(二)进入活动 1.赛一赛

(1)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①教师:看书上的要求,左图是一个表格,请每个同学用尺子、铅笔在右边照样子画出来。

②发令:开始!(教师用跑表计时。可以让完成的学生说一声:完!)教师报出时间,学生填入:

③全班一起讨论:

左手和右手要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因为什么原因,左手和右手的动作协调节一致?将讨论结果填空。

生1: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要在大脑的指挥下,相互配合。生2:因为是一个人,同一个大脑在想,所以左手和右手的动作协调节器一致。

师小结:一个人,一个想法,自己的左右手的动作协调节一致。板书:一个人 一个想法 协调一致(2)用“我”的左手和“你”的右手。①教师:现在,用自己的左手和同桌的右手,组成“一双手”。请大家准备好!将表格复制在空白处。

要求:每人只能用一只手,一人拿笔、另一人拿尺。②教师发令、计时,学生填入。

③指名回答:与刚才相比,哪“一双手”更快,为什么? 生1:自己的一双手做事情更快,因为自己的一双手配合得好。生2:自己的一双手做得更快,因为想到就可以马上做,不用两个人商量发指令才做,浪费时间。

小结:两个人,两个想法,配合不易协调一致。板书:两个人 两个想法 不易协调一致(3)6人小组讨论

两个人组成的“一双手”怎样配合,动作才能协调一致? 生1:两个人组成的“一双手”要象一个人的一双手一样,知道对方的想法,才能配合好,动作才能协调一致。

小结:合作的伙伴,如同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彼此理解,配合才能默契。

板书:理解 2.再试试

(1)指导语:用你们已经获得的经验,比赛穿针。(2)学生合作穿针。

(3)教师:这次大家配合得怎样? 生1:这次比上一次好一些了,因为我们先商量好,尽力配合对方。

3.游戏:护送“盲人“过马路(1)教师说明游戏方法、步骤。

各组选出一名护送者,其他组员扮成盲人,有一名护送者,护送多名盲人过马路。

(2)第一组开始游戏,大家观察。请第一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生1:我是做“盲人”的,心里有点怕。

生2:我是负责护送的,我很用心地去扶着“盲人”,担心把他摔着。

(3)教师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A.游戏前,一定要商定好一个一致的方法。B.护送过程中,护送者要照顾到每一位“盲人“。(4)其他组游戏(根据实际时间,确定游戏的组数)。(5)讨论、说说:游戏中,“盲人”过马路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1:“盲人”过马路最需要的是细心照顾。

生:“盲人”过马路最需要的是让他有安全感,信任我们。小结:相互信任和支持,合作才能成功。板书:信任 支持

4.学生填写小体会:最佳合作伙伴的标准。师指导语:请大家根据这节课的收获、体会填写。教师挑几名同学的用投影仪展示出来。5.我是他最佳的合作伙伴吗?

4人小组中说说:我是大家喜爱的合作伙伴吗? 6.学习名言,做卡寄情

首先,用多媒体投影:《名人名言》

▲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欧洲格言 ▲一个篱笆要三个桩,一个好汉要三个帮。——中国谚语 ▲一家人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中职生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75-02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中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在一年级开设该门选修课是基于当前学生状况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1]。从以往学校心理健康筛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自卑心理与消极情绪较为突出[2],因而教学过程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思路逐渐明晰,即在原有基础上以“积极心理”思想精髓为指导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材分析

课程教材使用邹泓、黄才华主编《心理健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出版,按学校安排选修课时18学时。课程共编撰了五章内容,分别为“健康心理,人生基石”;“悦纳自我,快乐成长”;“融洽人际,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规划生涯,开创未来”[3]。重点选择前三章作为授课内容,旨在从正面引导入手,寻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当前存在心理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即围绕积极心理健康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程设计思想

1.基于学情分析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在校一年级学生,年龄绝大多数为17~19岁,高中落第,初中应届毕业后直接入读中职校之学情,先予华师大版《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初筛,找出需要特殊干预的个案,并与往届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比对,存在问题基本相同。再测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一年级800名学生中的200名学生进行再测试,深入了解学生自卑、消极、学习焦虑、敏感、敌对的相关性,获得课程教学设计的论据。再测量表来自美国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中“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乐观测验、作恶动机测验、优势测验”,并根据其提供的记分办法获得各项分数判定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

2.基于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材内容,基于中职生特定的年龄特点、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将“心理健康标准、自信、人际能力的培养、关爱他人”用一条红线串在一起,贴近中职业生的生活与心理状态。“穿越迷雾,追寻真我,解开千千结”, “悦纳自我,管理好情绪,战胜挫折”,学会解决自身要面对的问题,“学会交往,沟通你我,学会关爱感恩”是学会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

2.3基于教学形式

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分析,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改变原有状态,使学生朝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前进。幸福课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领悟积极心理带来的正面作用。改变以往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校园故事导课、角色扮演与游戏活动展课、小组讨论悟课、理论讲授厘课等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穿透理论知识从而灵动起来,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感悟积极面对人生每一个问题的健康心态。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课程的设计思想所制订的单元目标,并由此指导教学过程策略的设定[5](见表1)。将课程内容重构为四大目标模块,循序渐进推进课程内容。首先结合中职生的年龄特点,从认知什么是心理健康开始,结合青春期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与积极心理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积极认知、自信心、个体优势与美德,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用积极心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法主要有交流式评价,选择式反应评价,叙事式评价与表现性评价[5](见表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医药卫生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

[2]周清,章琳,张俊.《中职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干预办法研究》[J]甘肃,兰州《卫生职业教育》进行.2011,23.

[3]邹泓,黄才华.《心理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4] 洪兰译. [美]马丁.塞利格曼著《真实的幸福》[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万卷出版社,2013年6月第8次印刷.

[5]崔允漷.《有效教学决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2014年2月第9次印刷(110,115).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1. 情景教学法概念: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材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实际情况, 创造各种情景, 让学生在自然或者认为创设情境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促进他们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2. 情景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情景教学法, 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尤其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 进行情景构建,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通过心理体验, 促进积极心理增量, 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其次运用情景教学法, 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 情景设置, 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出来, 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对社会认知水平比较低, 心理脆弱, 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打击时, 特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再加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 升学和择校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现在我国各省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心健课, 落实情况也很好, 学校和授课老师对于这一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困惑,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认真进行备课, 并且通过课堂上的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 获得积极心理增量。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就已经开始面临升学和择校的压力, 再加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心理承受能力弱, 他们面对这样大的压力, 无法进行有效排解, 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 家长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我国, 大部分家长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匮乏, 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通常更加关心孩子的这两方面:一, 是否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二, 孩子的成绩是否优异;他们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少坐下来与孩子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3. 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 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困惑。

近年来, 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高, 导致离异子女大量增加。根据调查显示, 出自于离异家庭的小学生, 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要远远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这是因为父母离异后, 孩子生活在破损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 无法获得正常的父爱或者母爱。长期下去, 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生活中, 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较孤僻、自卑、忧郁, 甚至有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与离异家庭孩子一样,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 通常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照顾,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获得经济来源供家庭花销, 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孩子缺乏关爱和管教, 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如叛逆、自闭等。

三、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当中来, 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活跃,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创新教育理念, 善于运用情景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 对学校和教师也相对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 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仅成绩优异, 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况。因此, 学校和教师根据素质教育要求, 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对其创新, 不可以再把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 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例如针对学生网瘾问题, 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情景, 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表演以下几个情景: (1) 父母对小学生上网的激烈反对, 严厉批评的场景; (2) 小学生上网约见网友遭遇的一系列糟糕事情。通过创设情景, 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到网瘾的不良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以平等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认真的沟通与交流, 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同时, 教师对于情景的创设, 除了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之外, 还可以采取相关的道具进行辅助, 如创设情景时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或者图片加以辅助, 让情景更加真实。

2. 运用情景教学,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教师可以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时, 可以根据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视频或者PPT,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 让学生身处其境, 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而注重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例如, 有的学校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将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 并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写出自己心得。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 同时, 这一阶段, 也是小学生中形成健全人格,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因此, 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 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加强师生之间交流, 有利于教师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让他们健康无忧成长。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展开分析和研究, 希望寻求出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小学生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让他们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1]于瑶.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3, 01:66-68.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一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我国教育目标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需要责任感教育。本课设计基于以上认识,使学生能认识到责任,并敢于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二、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意图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负责,如何面对责任,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三、活动目标

1、理解什么叫负责,明确自己当前应负的责任,并敢于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通过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关于责任的体验和感悟。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当前应付地责任。

五、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六、活动准备 1.游戏用字卡。

2.布置学生课前用多种形式表现负责与不负责的表现。3.多媒体课件

七、活动过程设计

(一)初步感知责任 1.热身活动:组句

①师:伴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又共同步入了快乐的生命课堂。同学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做游戏吧,今天我们先来玩个组句的游戏,好吗?课前,在每位同学书桌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字卡,那么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多媒体出示)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打乱的字卡组成一句话。开始吧,孩子们!内容一: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内容二: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②师:刚才的活动中第 组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我们奖励组内的每位同学一颗星。

2.说说活动体验。

师:谁愿意同大家分享你游戏时的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3.揭示课题。

师:从你们的感受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强烈的责任感。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话题就是责任。那么什么是责任?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汇报。

师:责任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叫负责。(设计意图: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入课题。组句游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责任。)

(二)明确应负责任

1.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每种身份担负了不同的责任。比如在工作中我是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我要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把同学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庭中我是一个母亲,养育儿女是我的责任,我要照顾好我的孩子,帮助她健康成长,使她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还是父母的女儿、公婆的儿媳,我要孝敬老人,在经济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同学们也有许多种身份,想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尽哪些责任?

2.布置任务,每组各选择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内容,小组合作,可采取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的方式表现应负的责任。提示

写一写可参考一下的句式: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中,我能够努力做好

(),我还要努力做好

()。演一演可参考以下情景或自选内容表演:

情景一:我正在家里做作业。这时,同学来找我玩„„

情景二:一名同学一边听课,一边不停地摸着新买的笔盒„„ 情景三:我踢球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还好没人看见 情景四: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带着满身疲惫在做饭„„ 3.小组展示,明确应负责任。

每一小组展示后,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自己应负的责任。)

(三)评选负责小明星,树立学习榜样。

1.师:其实,在咱们班里就有许多有责任心的同学。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至少说出1名有责任心的同学的具体事例,然后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猜猜他是谁。颁发责任小明星。(设计意图:“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的安排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负责学生的展示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四)查找自身差距,学会承担责任。

1.师:有很多时候我们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没有负起应负的责任。2.师:对于管不住自己的事情,小明星们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汇报。

3.师:你想成为向他们那样的同学吗?请你写写自己以前没有负起的责任,你今后准备怎样做?

4.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查找差距,针对差距思考改进方式,培养责任感。)

三、结束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真的感受到同学们的成长,你们敢于面对自己的责任、想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大声地宣布我们的责任宣言吧!

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敢于对自己负责、我敢于对家庭负责、我敢于对他人负责、我敢于对社会负责、我敢于对祖国负责。

同学们想着我们的宣言,履行我们的责任,从现在开始做个负责的人吧,让更多的责任小明星在我们的班级中、校园中、社会中绽放异彩!(设计意图:强化责任意识,拓展延伸,培

养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习中、在生活中做个有责任感的孩子。

《责任伴我成长》一课的反思

心理活动课的首要目的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在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中让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为自己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我在进行《责任伴我成长》一课时,注重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首先,在课前播放欢快的乐曲使全体学生放松心情,怀着愉悦的心情步入课堂。其次,精心设计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画一画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孩子们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心理体验、得到了发展。然后有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或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见解、表现给予肯定,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遵循心理活动课的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感受、体验、进行行为训练、调整认知,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实效。组句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到为达成一个共同目标每一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从而引出责任这一话题。那么当前四年级的小学生应承担哪些责任呢?这一活动重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的确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表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发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刻意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接着引导学生将自己准备承担的责任写下来粘贴在成长树上,促进了学生履行责任的行为养成。

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有效课堂;团体心理辅导;评价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于心理健康教学领域,运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效能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需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存在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动力

许多报刊杂志上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大多强调了一些数据,并用数据证明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以此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无可非议的。遗憾的是,尽管数据“骇人听闻”,但人们并没有感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多大问题,大家照样上课、学习、升级、升学、就业。就是有什么问题也认为是发生在极个别人身上,而对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仍然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虽然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然而来咨询的人并不多。有的学校虽然也请心理学专家来校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但心理障碍不是听一二次报告就能疏导,同时专题报告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收效不大。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师范院校重点培养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而忽视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培养,即使是各学科各专业都开设有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学生也不重视研究心理学理论,致使中职学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奇缺。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实施。

3.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

目前多数学校把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立,并以此为中介和桥梁,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法的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究竟如何建立,这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

这里,首先必须区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某些区别。尽管“学校心理咨询”也在不断开展,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该概念典型的范式,即它与心理疾病有关,以心理专家对个别来访者的咨询为主。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传统的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是当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维模式,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见分,不见人,不能“居安思危”,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相联系。这种教育思想关注的是人的素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寻求一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并且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课堂模式来帮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感悟,健康成长。

1.在实践中贴近学生心理,协助问题发现并合理解决

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模式来实施并调适。通常一种课堂能让多数学生接受认可并由心喜欢,那也是有效的课堂。

我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在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一种能起到调节学生学习所需的课堂模式,即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这样的课堂通过集体备课和小班化的形式教学,可给学生当前所面对的一些心理困扰有一定帮助。例如关于新生入学时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在青春期自我认识和自信心建立问题,对个性形成的认识及情绪调控问题,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时间管理问题,以及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等等,通过让学生实践参与活动课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能从学生内心的实际需要出发,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时常又能在学生体会感悟中解决一定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样模式下的课堂是心理辅导教学的一个新的思路。自从实践尝试团体辅导课堂模式的教学,从更有学科特点和有效性的角度发现,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开展的课堂教学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合作参与度更高,是一种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结合起来,并把心理辅导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较好地对全体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多数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中感悟和提升。

2.全员参与,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各自在自己的教学及管理、服务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仅仅靠一两个领导去抓,三五个专兼职教师去忙,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另外,这里所指的“全员”,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职员工,还应涵盖学生、学生家长及社区成员。因此,全员参与,倡导的是以学校的师生员工为本位,家庭及社区成员共同参与、通力配合。只有优化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避免学校一方或一部分人孤军奋战和陷入亡羊补牢或此消彼长的被动局面。

3.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契机,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4.创新评价机制,改进评价方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效应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心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当代教育把“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关注人性,尊重生命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课堂教学不只是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的成长过程。任何工作没有评价就没有区别,没有动力,没有发展。评价是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基础,是激励学生发展的阶梯, 依据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发展性、操作性和科学性原则,可设定体系,设定评价方案和考评细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注重开放性、实践性、亲历性、活动性、体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参与、深刻体验和感悟,心理素质是否有所增强。实施形成性多元评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但形成性多元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而言,过于笼统模糊。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性质比较特殊的课程,和一般学科课程不同,它应该有自己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的机制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笔者关于如何有效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浅谈,其真正的实效性和可行性还有待于在具体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中进行检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发展之中,还需要大家一起探索,共同努力,促进它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粟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所谓,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所以说, 个人因素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生活在不完整家庭或者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 会导致极度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会促使他经常焦虑不安。或者一个人在童年时遭遇了重大的打击, 会为其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这样会影响其心理和行为。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在性格和处事方面之所以像父母, 不仅仅是因为遗传基因的作用, 还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影响。在家庭方面,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于宠爱子女、家庭结构不完整, 都会为孩子带来心理疾病。例如,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父母不过问, 甚至是打骂的现象。还有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 使孩子自身有一定的优越感, 所以在学校遇到困难, 心理比较脆弱, 甚至一些学生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 心理存在一定的自卑等等。

3、学校因素:现如今, 应试教育成为了教育的桎梏因素, 在很多学校, 分数几乎成了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尺, 而且, 家长和社会的评价也根据这把标尺, 所以, 学校、教师往往为了升学率,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于一些教师自身不具备健康的教学心理, 对待一些拖班级后腿的学生, 言辞过于刻薄, 这样, 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凸显。

4、社会因素:对于高中生来说, 对社会这样一个七彩的空间充满了好奇。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会侵入学生的思想, 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中生还没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样一些低俗的信息杂志和影视书刊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学生就会效仿其中的暴力、堕落等场景, 进而促成心理疾病。

二.语文教学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教材, 进而培养学生坚强的生活意志、谦虚的做事态度、宽容的高尚品格。教材选文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内容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我与地坛》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来品读课文, 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 去体会捶打双腿哭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时的绝望, 去体会在荒芜的园子里感悟生命真谛时的超凡, 去体会母亲黯然退去泛红眼角的心酸, 去体会史铁生这充满悲壮却又直面人生的勇气……, 用这样忧婉的音乐, 加之动情的文字, 让学生感受到苍白底色下炽热滚滚的岩流, 让学生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感悟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韧。

2、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充实学生知识储备的主要途径, 所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 积极地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阅读材料种类繁多, 教师要进行甄别和筛选, 为学生推荐一些通过顽强精神战胜困难、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对碌碌无为的愧疚这样的书籍, 可以警醒学生。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保尔身上能体会到战胜困难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在鲁滨逊身上感悟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高尚品格, 《平凡的世界》在孙少平的身上可以领略坦然、淳朴的品性和执着、坚韧的毅力……, 这样通过对书中人物及作者的剖析, 让学生在感悟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新课的导入就十分精彩, 把学生的兴趣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迅速地集中精力并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很好地跟上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和教学的节奏。因此, 每节课的导入都应做到精心地准备和设计。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时段、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要素进行合理的把握。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十分适合利用故事手段导入新课。

二、利用故事串联, 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衔接

中职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会选择一种较为开放的活动式教学形式。借此来唤起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的各种体验, 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然而, 这种教学形式经常容易造成教师无法有效地控制教学环节, 而导致各教学环节脱节。对此, 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启发之间、游戏与讨论之间、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 适当地穿插故事。通过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讨论, 把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有机地进行衔接。

三、巧妙设计故事, 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中职院校学校的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课堂纪律观念,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巧妙地使用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的故事, 可以使学生对教师预设的话题更加关注, 活跃课堂气氛, 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

四、巧用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情感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9篇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对于事物的体验感受,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理念与心理感受,不是机械地听老师的讲授,使学生更加主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只是充当学生的引导者,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独立地思考,亲自动手操作,进而学习知识。

二、体验式教学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学的意义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而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更加主动,同时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其次,体验式教学使教师的教学不再拘泥于教材,刻板单调,而是更接近于中职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便于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育方式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的分水岭,是迈向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一步。

三、体验式教学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程度,注重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因此在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情境的创建,用情境的渲染来加深学生心理上的感受。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场景模拟,设定心理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十个性格特点,并且对这些性格特点加以评价,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自己性格特点中是积极成分多一些还是消极成分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自己消极部分的性格特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其次,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多媒体的使用。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生活情境的方式再现出来,比如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积极乐观的音乐、视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达满满的正能量,从而感染学生的情绪,加深心理体验的快乐感受。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案例

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来实现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心理问题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已学习的心理知识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同时,进行心理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看到自身的影子,与之产生共鸣,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习效果,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进行课堂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不要设定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因为怕出错而不敢表达。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而不要将自己的想法过早过多地表达出来,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三)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

体验式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体验,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将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课本剧,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能够走进角色中,利用角色,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增加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的同时也要接近于生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利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正确进行引导。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再拘泥于书本的知识,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考灵.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11):21-22.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10篇

那是节复习课, 我采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检查学过的成语。我说“五湖”, 被叫的学生答“四海”……一切进行得很顺利。突然, 我发现平时认真听课的杨向兴跑神了, “杨向兴!‘六亲 ( ) ’?”他忽地站起:“四十二。”天哪!这犹如晴天霹雳, 全班哄堂大笑, 姿态万千:有的捂着嘴, 有的抱着腰, 有的瘫在了桌下……再看杨向兴, 脸红得像块布, 低头不语——等待着老师的“审判”。说实在的, 对他这样的好学生, 做老师的真不愿拿他“开涮”。待笑声平息, 我几近兴奋地说:“数学学得不错嘛!给我们的语文课增添了亮点儿。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这一反常态的“批评”让同学们不解, 大家面面相觑。接着, 我让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情景并进行交流, 其中对于“笑”的描述尤为出色。于是, 那堂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作文课, 一篇篇佳作悄然诞生。而杨向兴文中竟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老师对我的宽容, 我会用行动报答您!这就是促使我写下这篇论文的引子, 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点——善解学生, 保护学生的“有口无心”。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让学生感到“安全”, 感到老师对他们真心的爱。

二.巧借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补白,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独立思考的人, 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 所以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挖掘并借用教材内容进行补白。

学老舍先生的《草原》时,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讶, 又叫人惊叹,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学生能否低吟?有一生应声而出“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都乐了, 哪是自我创造, 分明是借用!不过倒是恰如其分。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吟”, 随后鼓励学生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动手写。几分钟后, 有生大作完成, 迫不及待地互相展示。不过, 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放开, 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议结合”, 组内修改, 没想效果特佳。且看以下几首:

(1) 天空明朗气清鲜, 一碧千里好风光。牛羊撒欢情方好, 疑是绿锦天上来。

(2) 草原草原真美丽, 翠色欲流流云际, 牛羊撒欢欢河流, 鄂温克姑娘似蝶舞。

(3) 天空明朗空气鲜, 奶茶摆上喝着甜。手抓羊肉吃得欢, 请你也来尝尝看。

或许你读了会有同感, 尽管诗写得不怎么讲究, 但让我们油然生出一种感慨:只要我们教师给学生一方舞台, 因势利导地让他们尽情表现, 还怕他们能力不够, 自信不足吗?

三.在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教师可充分挖掘文中优秀人物的教育因素, 因势利导,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一教师执教《尊严》, 石油大王哈默先生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杰克逊大叔眼里, 年轻人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时, 处理可谓妙矣!

师: (请一男生站起) 你愿意做富翁吗?

生: (毫不含糊) 当然愿意!

师:理由?

生:吃好的, 喝好的。

在他停顿思考的档儿, 教室里热闹了, 有几个女生迫不及待:

A:穿好的, 想买什么买什么!

B:爱玩什么玩什么!

……

师: (微笑) 当富翁的感觉真好!

(严肃, 话锋一转) 哈默最终成了石油大王, 成了真正的富翁, 你们可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生疑惑, 摇头!

师:讲述哈默做了富翁后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至此, 学生的价值取向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相信孩子们真正成为富翁后他们不会忘记这一幕, 并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 在教学中, 一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们;二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现状, 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发挥潜力的舞台;三要注重渗透榜样的人格魅力, 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并做到善解学生, 保护学生的“有口无心”。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让学生感到“安全”, 感到老师对他们真心的爱。本文以此为基础, 拟对相关问题作一番研究。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 心理健康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71-02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教学专业的增加,心理健康教学逐渐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学对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涉及的方法很多都较为传统落后,与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不相符合,而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方面的缺陷。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将活动作为施教主线、课堂上贯穿体验的教学新方法。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协助与辅导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契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注重心灵的健康成长,并重点追求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实现情感体验与学习认知的有机结合。

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主要强调与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特征相符合,并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将自身放置到特定情境之中,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与体会,在达到印象加深的同时,最终获得真正的有用知识与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法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得中职学生可以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这就决定了其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个体的心理角度分析,任何生动精彩的讲授效果都难以与直接体验的效果相比较。只有个体亲自参与到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将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深刻地了解与认识,即使体验只带来极小的启发,但也能在个体脑海中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从这一层意义来说,心理教育也在体验教育的范畴之中,因而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十分适合且十分必要。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主要侧重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因而对中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中职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可以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并努力控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纠正错误的心理。学生在具体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培养出自我调节与认识的能力,并在长期细微的变化中塑造出健康的心理与优良的品质,最终实现自我心理品质的优化。

2.有利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目的性与有效性的提高。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境与活动,学生在这些情境中通过亲身感悟、体验,从而更好地学习心理知识。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师生良好沟通的高效课堂,切实符合中职学生发展、学习的规律,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目的性与有效性的提高。

3.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学的片面化、学科化与形式化。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心理情境与活动,使中职学生在这些健康积极的情境活动中主动学习知识,以及在真诚友善的氛围中培养出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目的及相关要求

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体验情感变化,从而将情感变化转变为真实的行动,并在行动中感悟与思考,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促进自身的而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在进行心理健康情境创设时,教师应当参与引导与组织,提升学生对情境感悟与体验的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的操作过程

创设情境:教师在进行真实的心理健康情境创设时,应当将学生的具体状况与教育教学目标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体验。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设定以及游戏开发等方式进行。

体验感悟:学生在参与情境体验之后,可以将自身的感受与经历展示出来,从而使教师了解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通过分析探究,学生能够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验活动进行一定的评价与总结,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会与认知。

(三)具体措施

1.角色扮演与体验。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进行情境创设,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使参与者在模拟的心理环境中认真体验与思索,从而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矛盾与困惑的原因,以及明白个体对事件发展的影响与最终结果,最终在角色扮演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悟。

2.情境互动体验。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的基础条件,其如同电影剧本一样,是演员进行演出的必要前提。此处的情境互动体验主要是指心理教师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针对中职学生经常能够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并要求学生在相互沟通交流的前提下参与到情境之中,从而获得与心理健康教学相关的心理体验。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实际生活与书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借此营造出有趣新奇的心理情境,使中职学生在其中投入演出,最终获得真实深刻的体验。

3.案例分析体验。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将与学生心理问题及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呈现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体验与分享,使中职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受到启迪,进一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开展案例分析体验的过程中,心理教师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单纯给学生讲述心理案例,更要重视在引导的基础上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阅读,并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思考案例角色的行为,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体验的过程中开展大胆讨论,对出现的不同看法与意见进行分析与探讨。这个过程有利于中职学生全面拓展思维,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从而在交流互动中实现共同成长。

三、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要有前期的充分准备。从学生角度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有趣新奇,可以帮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然而却带给教师一定的压力。能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成功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关键就是情境的创设。从教师角度来说,其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要求,还要具备充足的工具与场地。这些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保证体验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其次,教师创设情境时必须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确保情境的吸引力、教育性与新颖性。教师要重点考虑到学生心理与年龄因素的影响,情境创设还要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如果情境创设与中职学生日常生活脱离太远,学生在参与时就无法调动全部的积极性,也无法在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与体会,因而也就不能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彻底解决。

最后,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关注不同学生对情境的不同反应,切实解决每个学生的心理困惑。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理解情境中蕴涵的深刻寓意并掌握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情境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值得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考灵.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11)

[2]温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3(42)

[3]庄丽丽,丁汝新.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3(27)

[4]李一鸣,常亮,李荣.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1(4)

体育教学应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第12篇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成功与否, 取决于教师的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当然也包括同志间的协作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教法和手段时, 要有针对性, 要有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体育知识的传授、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目的等。教师讲课时应力求做到灵活、切实、创新和多样化, 避免陈旧的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把“健康第一”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重视心理健康理论课, 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身体健康是其他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 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 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在运动中寻求快乐, 陶冶情操。

三、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主体并区别对待地实施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 从运动类型来说, 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 有氧运动, 回避人际竞争运动, 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 或让学生自己选择, 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 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 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 并因人而异,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运动强度来讲,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 相反, 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而运动持续时间, 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也会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

上一篇:策略寻找下一篇:生产实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