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学习理论范文

2024-06-07

观察学习理论范文(精选12篇)

观察学习理论 第1篇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是针对动物所进行的研究,而人是生活在社会的产物,对人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丰富的实证的材料,班杜拉认为,人类个体的许多社会行为,首先是通过直接学习的,在直接学习中,儿童可以通过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来决定是否重复这些行为。如果儿童得到积极、肯定的强化,就会激发儿童继续从事这类的行为;反之,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否定的,儿童就会设法抑制这类行为的发生或逃避这种消极的结果。但人类的很多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儿童总不可能通过“试误”的途径去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必须寻找一条捷径来满足儿童年龄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班图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现实的或象征性榜样行为的模仿而获得的”。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了《社会学习心理学》(Social Learning Theory)一书,此书是社会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一本总结性著作,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观察学习,所以,亦把社会学习理论称为观察学习理论。[1]可以说,观察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能力使人们能够获得较复杂的、有内在统一性的、模式化的整体行为,而无需通过行为设想的那种在沉闷的尝试错误中逐渐形成这些行为”,“如果人们只能依靠他们自身行动的效果告知他们该做些什么的话,那么,且不说学习是危险的,也将是极其吃力的。可庆幸的是,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后果(得到奖励或惩罚)。

一观察学习理论的有关研究

班杜拉曾在1965年进行了一项有关攻击行为的模仿作用的实验。他让幼儿观看一个成年人攻击塑料充气娃娃的电视短片。成人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并叫嚷“打你的鼻子!”“把你打倒在地上!”。该短片有三个版本,除上述内容相同外,三个版本的结局各不相同:第一个结局是成年人做出攻击行为后,得到饮料和糖果的奖赏;第二个结局是成年人受到另一个成年人的训斥、惩罚;第三个结局是既没有奖赏也没有受到责骂。班杜拉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看一个版本。之后,将三组幼儿分别安置在与电视短片的场景很相似的一个房间里,里面有充气娃娃,也有其他一些玩具、书籍等。结果发现。观看第一和第三版本的两组幼儿,都模仿了短片中的成年人的攻击行为,而观看第二版本的幼儿没有表现出攻击行为。后来,研究人员告诉幼儿,凡能模仿短片中的攻击行为的,都可以得到果汁或其它奖励物。于是,三组幼儿都能模仿出攻击行为。这表明,幼儿能够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进行学习,而学习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又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制约。[2]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受注意、保持、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的。[3]

注意过程。班杜拉认为,我们要模仿一个模式,首先要注意这个模式,观察学习起始于对学习者行动的注意。如果人们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注意或者不正确的知觉,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决定了从丰富的示范中选择观察什么,以及从正在观察的范例中提取哪些信息。在注意过程中,观察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受示范活动的显著性、可变性以及复杂性的影响,例如,显而易见简单易行的行为就容易被儿童习得。注意过程不仅仅是单单的接收个体的感知信息,还包括对于各种情境注意者的自我探索以及自己构建的意义。此外,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注意过程的重要因素。

保持过程。如果人们不记住观察到的行为信息,那么观察学习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保持过程作为观察学习的重要的第二个阶段,观察者要想在以后的行为中重现观察到的行为信息,那么就必须先保持住这些行为信息,也就是说,保持过程就是示范者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这些记忆代码在日后便能指导操作,也就是说依据描绘符号的能力,人们可以建造动作的内部模式。

动作再现过程。这一过程是把以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成适当行为的过程。这是一种由内到外、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作再现过程比较复杂,个体如何组织自己的动作,能否进行自我反馈与矫正,能否对行为进行监控都影响着动作的实际再现。总之,班杜拉认为,“为了正确的复现示范行为,人们必须具有必要的动作技能,否则就不可能产生最佳的模范榜样的示范行为”

动机过程。经过前面三个过程,在第一个阶段中,个体已经或得了大量的行为和信息,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把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表现在行为上。个体是否愿意模仿并实际做出某种行为,还取决于所傲的行为是否可以获得强化。如果可以得到强化,则产生一种动机力量促使自己去注意、保持和复现榜样的行为。所以,动机过程也是观察学习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以上是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归结以上四个过程,就是:要成功地模仿一个示范行为,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模式,然后将观察到的这一模式用符号的形式保持在脑中,而要复现这一模式行为,有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我们是否复现某一模式由强化和动机控制。反之,下列因索均可以导致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观察到的示范行为:没有产生注意,记忆中无相关的储存信息,没有能力再现或没有足够的再现行为的动力。

三观察学习理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念揭示了人类(以及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4]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个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观察学习,并且,个体的知识经验、品德、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许多方面是通过观察习得的。因此观察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强调观察学习中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替代性强化,这些对于实际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观察学习理念使我们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班杜拉提出榜样,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挖掘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充分利用其身边的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其产生观察学习。譬如,在教育中,在生活中,父母、教师、伙伴、儿童身边的成年人、文学作品和大众传媒中的人物都是孩子生活中模仿的对象。这些孩子的重要他人和媒介对教育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一,父母的榜样作用。孩子在出生以后,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5]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孩子的成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行为也是孩子榜样学习的重要来源,父母的思想、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等都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在生活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儿童营造一个充满爱、宽松民主、乐观积极的家庭气氛,在良好的家庭气氛中积极的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从而促进儿童健康的成长。

第二,教师的榜样作用。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说得具体些,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研究表明。儿童对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教师是他们最先也是最直接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个人爱好、举止神态、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品格等,都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又与教师本身在儿童心目中的地位直接相关,威信高、重要性大、为儿童所喜欢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教师首先应当做幼儿的表率,因为不仅仅是教师鼓励的行为才有可能被儿童学习,同时,教师作为儿童观察学习首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学习的重要榜样。应时时刻刻注意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

第三,伙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除了父母和老师之外,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伴。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国古代圣人孟子从小就随母亲“择邻而处”、“三迁其居”,为的是有一个良好的伙伴群体。班杜拉认为,在儿童的同伴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由于同伴在年龄、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同伴的行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激起模仿和学习的兴趣,儿童往往会模仿他们佩服的同学,模仿受到教师、家长赞扬的同伴。因此,教育者要注意选择儿童生活、学习中比较接近的、影响较大的同伴作为榜样;同时,也要引导儿童善于分析各种示范榜样,分清是非,对照自己,找出差距,见诸行动。[2]

第四,大众传播媒介的示范作用。除了父母、教师以及同伴的影响之外,社会的传播媒介也会对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它可以迅速地向人们传播有关社会实践与社会变革的消息,尤其是电视、电影网络,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示范榜样,这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网络要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人物,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榜样作用,从而也要避免不良的反面的榜样的影响。[2]

总而言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于人类的教育、生活以及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他在当今时代中,呼吁环境教育,重视榜样的教育的环境里,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在当今的生活教育中,灵活积极的运用观察学习理论,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儿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芬.观察学习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

[2]高新平.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现实意义[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6.

[4]班杜拉.学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19.

观察学习理论 第2篇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体不必直接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过程。[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四个主要的心理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1.注意过程:注意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面对示范的各种影响,注意过程决定着哪些是应该观察以及哪些特征是要提取出来的,大量的因素与观察者的特点有关的,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有关的,还有与人们相互关系的结构有关的,这些调节着观察经验的量和类型。其中,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重要,如果他们之间年龄相近,身份相似,那么就容易注意和学习示范行为;其次观察者的特征如觉醒水平、价值观念、态度定势、强化的经验也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程度;最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如是否具有吸引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形象性等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我们要对观察到的行为再现,就需要以符号的形式把它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班杜拉认为,示范行为会以表象编码和言语编码两种方式存储起来,对观察者以后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3.再现过程:是指将表象化的存储编码转化为行为动作,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此环节首先通过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然后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使其精确化。

4.动机过程:动机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内驱力,动机作用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激发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过程,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化的功能。强化可以是他人给予的外部强化或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自我强化,也可以是替代性强化。其中自我强化是内部强化,替代性强化是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二、结合实际进行调查 1.大众传媒的种类

第一类: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和体语

第二类: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

第三类: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

2.政府学校对于指导学生选择正确媒介的措施

3.情少年刑事犯罪与大众传媒的联系

4.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影响的成功案例

5.对青少年进行调查

三、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四、由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去验证

观察学习理论 第3篇

【关键词】班杜拉 观察学习理论 辅导员 非权力影响力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06-0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推动人们认识和掌握社会知识的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理论主要是指针对复杂的技能,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示范以及对榜样表率特征的认可,从而引导个体做出大量与榜样类似的行为过程,并从榜样那里获取对行为过程的反馈和鼓励,以达到学习的目的。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主要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心理环节组成。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校学生受到社会复杂化、文化多元化及生活多样化的影响,呈现出思维活跃、独立意识不断加强的特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此现象面临着新的挑战。实践证明,辅导员依靠传统的权力影响力与服从性师生管理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效地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而现实中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则越来越强。因此,运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诠释高校辅导员发挥非权力影响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实质就是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榜样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概述

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其在论述观察学习过程中示范行为传递信息的效能时指出:在观察学习中,示范者对观察者来说不仅仅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反应,在不同示范类型的影响下,观察者还能收获难以用言语传递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信息,而且示范者的示范行为在引起注意方面比言语描述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持久。基于此,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理论的具体过程划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等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起始环节,在观察环节中,观察者会从示范者丰富的示范行为中选择观察什么以及从示范者的行为中提取有标志性特征的信息。而在观察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观察者对示范者行为的选择和感知,这其中部分与观察者自身的认知技能有关,部分受示范行为本身活动特征的影响,还有会受到人们相互行为模式的结构安排影响。其中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相互行为模式对影响观察者选择观察的宽度和深度处于重要的地位,如果示范者与观察者在年龄、性格、价值观念等个体特征相似的情况下就容易影响观察者的注意程度。其次,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比如示范行为的可观察性,示范行为本身的吸引力和形象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如何保持一次或多次示范行为的信息成为制约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使示范者的行为存在于观察者的记忆中,观察者主要依赖表象和言语这两大系统将其所观察到的东西转化为简明符号,通过符号这个媒介,使临时的示范信息通过认知复述方式被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以备后用的过程。

复制过程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将以符号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内容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从而引领观察者在活动中从事类似的行为。此环节主要利用观察者的反应整合能力、行动观念与演练信息匹配的调控等因素选择和组织,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不断具体化示范者的行为。

动机过程是观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主要是指观察者由于受到积极诱因的引导激发和维持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强化过程。而其中的强化将会受到直接的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者自身的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影响,如果可模仿的示范行为对观察者来说是有价值的,那么就会增强观察者实施同样的行为;如果可模仿的示范行为对观察者来说存在惩罚或无价值的信息,那就会弱化观察者模仿示范者行为的倾向。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视阈下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榜样教育是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延续的传统教育方法,榜样教育不仅帮助观察者学习榜样的示范行为和领悟榜样示范的精髓,同时对激发和强化观察者学习榜样的示范行为具有积极意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阐述了榜样的意义和模仿对学习的重要性,而示范者的榜样作用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如今“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而他们特有的个性以及学校 “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决定了高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局限,而以良好的品德、优良的作风、渊博的知识以及突出的能力等个人魅力所产生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将是长久的和深远的。

(一)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作用。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发展阶段,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尚未成熟,普遍存在着“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倾向,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观察和模仿的重要对象。因此,示范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作为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高校辅导员,可通过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以及突出的能力等人格魅力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信服和尊崇,以此为基础在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学生在思维观念上对辅导员产生“向师性”。反过来,这种“向师性”也增强了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强大感召力。

(二)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作用。情感对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抵触和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辅导员运用权力影响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应依靠高校辅导员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渊博的知识等人格魅力吸引和感染广大学生,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坚持“以生为本”,以情感人的管理模式,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从而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来规范学生的精神和行为。endprint

(三)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仿作用。随着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以及思想的逐步成熟,模仿榜样成为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作为对学生影响最深的高校辅导员,其高尚的品德、突出的能力、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情感等人格魅力必然会感染影响学生的心灵之弦,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灵价值上与辅导员产生趋同性。当学生与辅导员在情感上产生趋同的价值意识,而崇高的价值意识对推动自身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时,这些学生就会把心灵体验内化为谋求自身发展不可改变的坚定意志,从而在追求自己人生和事业进程中模仿和学习自己的榜样,而具有较高人格魅力的高校辅导员则成为他们模仿的最佳偶像。

(四)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成熟的人格魅力等非权力影响力对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奋发上进的意志具有无形的动力。而这种无形的动力转化为高校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将会激励学生不会因安逸的环境和无形的压力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必将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在高校学生这种内在动力转化过程中,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所发挥的无形感染和激励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其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也必将是长远的。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升的途径

班杜拉在论述示范行为时指出多样化的榜样教育对提升观察者创造性反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观察者在观察和学习示范者过程中,示范者不仅可以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而且不同的示范类型和形式能够使观察者学到更多东西以及带来创造性发展。因此,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为高校辅导员利用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长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性力量,这是基于高等教育主要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良好职业道德以及较高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首先要以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宣传和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学生和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其次,辅导员要坚持做到公道正派,着力营造言行一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情感互融的师生关系;最后,辅导员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使高校辅导员以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学生的尊重,以此来发挥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关键力量。

(二)以德为本,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在提升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奠定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灵魂和精髓。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以爱岗敬业、甘于平凡的品质感染学生。其次,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工作过程中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起到模仿带头作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征服学生,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引导和教育。最后,道德修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这就要求辅导员坚持终身学习,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细节抓起,以自己睿智的言行和高尚的情操形成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征服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正直友爱、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使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主导力量。

(三)以知识为后盾,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底蕴。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以及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深厚的专业知识、渊博的知识面以及卓越的才干成为吸引和征服学生的必要条件。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刻苦钻研、勤奋好学,随时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应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党的理论以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不仅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的时代要求和知识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政治保障。其次,拥有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应学习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口才学等学科知识,只有熟悉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新形势下优化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最后,随着前沿知识快速更新以及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跟上时代的要求掌握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的本领。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逐步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以此提升自身非权力影响力在学生当中的人格魅力。

(四)以能力结构为导向,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能力是智(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慧的象征,也是知识外化的表现形式,更是构成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而辅导员的能力体现在教育、指导及管理等日常活动中。面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辅导员必须具备完整的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具体来说,辅导员首先应该努力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工作能力,这是推动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重要保障。其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着一手信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考虑,提升辅导员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科研能力,对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推动辅导员从管理型向学者型转变都具有现实意义。

(五)以情感为依托,努力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情感教育是推动教师与学生情感认同的桥梁,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可为提升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奠定良好基础,进而对推动学生“乐其道、学其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高校辅导员以心润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方式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精神动力。首先,辅导员可在尊重和平等基础上构建情感影响力。辅导员应该从人格上尊重每个同学的权利和尊严,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从思想上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创造一种彼此尊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其次,辅导员应以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抛弃情感教育的功利性。辅导员在实际学生工作过程中应讲究策略,深入学生生活,不分亲疏远进帮助每位有实际困难的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情感投入时,也必将相对应的附属情感反馈到辅导员身上,这对提升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旭平.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 2010(5)

[2]苏光鸿.对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运用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阴冬胜,杨啸风.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石成田.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2(6)

【基金项目】广西2012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2012LSZ046)

【作者简介】余 钦(1979-),男,河南平顶山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

观察学习理论 第4篇

一、观察学习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点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观察者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下的对榜样的并不依赖直接强化的内隐性学习。这种学习不是机械地学习, 更不是简单死硬地复制, 而是一种能动的学习, 观察者对榜样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接受、重组和再现。可以说个人行为的改变与品德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观察学习对观察者行为的培养和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点就在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阐明了观察学习重要性及其可行性。课堂上的受教育者同时也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者、学习者, 其内隐认知结构和外显行为要符合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相应的外部行为, 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可以从操作性的层面上对改变、影响受众的内隐认知行为和外显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因为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同一环境下, 对不同的人而言, 未必都能产生观察学习。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提供榜样时应注意榜样的效用性, 榜样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要考虑到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同时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功能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吸收, 内化于己, 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化就是观察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点。

二、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点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累, 但教育的效果却不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呢,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能给我们很明了的解释:作为观察者和学习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其观察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不一定外显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的目的和专门任务, 就是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 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

与之相对立的是在现实生活中, 受教育者却能观察到许多生动、现实的榜样, 而观察获得榜样的过程, 是没有经过教育者的正确引导, 很多榜样是不符合甚至违背“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 况且受教育者观察学习到的这些违背要求的行为也并不一定具有外显性, 即使外显出来了, 由于时间、条件和观察者本身的原因, 这些外显的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也不一定就会被发觉和被纠正。

因此, 受教育者所观察到的榜样的信息就会和已有的在教学中获得的信息产生抗拒,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引导, 受教育者很难对外界信息进行鉴别、改造并重新组织, 就可能放弃原有的通过教育者说教所接受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吸收不符合“要求”的负面榜样的信息, 形成新的但是并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结构。

综上可以看出,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 培养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驾御力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对社会道德现象观察力, 这主要是以道德印象的获得和道德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榜样的辨别能力, 对榜样所传递的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重组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对负面性榜样和负面外界信息的抵抗力, 培养学生自我反省, 及时纠正或放弃已经习得的违背教育目的的内隐的榜样行为, 这就是观察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点。

三、观察学习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点

为了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者必然强化观察学习的正面榜样, 要么大力宣传, 要么对这些正面榜样进行奖励。这样观察者就获得了内隐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 在外界刺激充分或给予强化时, 这种行为就会发生, 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同时, 由于负面性的榜样的存在, 观察者也会观察到负面榜样的行为, 从而无意中获得内隐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观察者要么容易由原有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认知结构来抗拒和否定观察到的负面性榜样的行为, 要么容易观察习得负面榜样的行为, 并在一定刺激和强化条件下, 外显习得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内隐行为。虽然受教育者已经观察习得的负面性榜样的行为是隐蔽的, 但通过对负面榜样的惩戒来使得受教育者有所顾虑而不会把习得的负面性榜样行为外显, 再加上教育者的正面引导, 同样也可以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趋向“本社会、本阶级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状况”, 从而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过渡。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应善于利用合理的强化手段, 及时表扬、奖励某学生的道德行为, 把否定的榜样与肯定的榜样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应模仿什么, 拒绝什么, 对榜样有清晰的认识, 以提高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因此观察学习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以上仅仅提供了三种观点, 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也是本文的写作主旨。

摘要:本文试图谈谈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为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点参考。

观察学习理论 第5篇

党员理论学习会议记录篇1

为深入学习贯彻好党的、省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__理论水平,根据市直机关工委《20__年市直机关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意见》(杭直委〔20__〕2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20__年机关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__届_中全会、党的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为全面提升价格工作水平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学习内容

1、继续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价格工作,推进价格工作。

2、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解决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价值观问题作为教育的重点,引导机关干部思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侵蚀,筑牢__思想防线。认真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核心价值观、怎样树立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机关党员干部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实践者、维护者和倡导者,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品质,提高执政为民的意识和工作效率。

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党的将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首要__任务,通过举办读书会、培训辅导班等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_和省市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及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做好当前工作上来。

4、认真学习历史,加强文化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的讲话精神实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读历史、谈体会活动,开展以“读史明志”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通过学习历史,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__届_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5、继续深入开展执政为民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全面做好价格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以“进村入企、服务基层”大走访、“春风行动”、“结对帮扶”、“创先争优”、“公述民评”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宗旨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价格工作实践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创一流业绩。

6、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及时、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外__、经济形势,并用以指导自身工作,教育党员干部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机关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

7、加强法纪观念教育。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年度普法教育活动为抓手,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规党纪,强化党员先进性意识、廉洁意识,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纪意识,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维护法纪的尊严。

三、学习形式和方法

为加强机关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建立个人、支部、全局机关“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以个人自学为主,充分运用“领导干部讲坛”、“干部学习新干线”、“公务员知识大讲堂”、“市民大学堂”、“机关党建网”及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等学习载体,强化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在个人自学的同时,各支部按照学习计划安排,组织好集中学习;根据学习需要,局机关采取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参观考察、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四、学习举措

(一)形成共识,增强自觉。提高党员干部的__理论素质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中之中,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__理论学习对于提高__理论素质、增强业务能力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坚持做学习型党员干部。

(二)严格制度,加强管理。认真落实__《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要求,通过健全和完善述学、评学、督学、考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促进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党支部要建立健全__理论学习考勤、学习档案管理等制度,严肃学习纪律,实现学习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

(三)搞好结合,学以致用。坚持学习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市级文明机关相结合,与完成价格工作任务相结合,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将学习与调研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价格调研活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转化为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进价格工作的动力,为价格工作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进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领导,周密组织。把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精心部署,做到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定期分析党员干部__理论学习情况,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学习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的深厚氛围,争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

党员理论学习会议记录篇2

为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高我办在职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人防办党组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现对我办党员干部2012年理论学习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目标,着力学习贯彻党的__大和__届_中、_中、_中全会精神,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和省、市、区党代会、王咏书记在全区20__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总结表彰会暨“巩固、提升、精细化”深化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主线,促进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促进我办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学习内容

1、张店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2、王咏书记在全区20__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总结表彰会暨“巩固、提升、精细化”深化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3、市党代会

4、省党代会

5、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动

6、人防法律、法规

7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关于加强人民防空警报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意见

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军区司令部关于加强群众防空组织建设的意见

三、学习要求

1、全体党员干部要提高认识,把理论学习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挤时间和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按照办要求认真学习。党支部将定期督促检查,宣传先进。

2、全体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工作特点,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研讨与调查研究、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办将进一步加强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学习组织制度、学习管理制度、个人自学制度、集体学习等制度,制定详细的个人学习计划,搞好总结自查,确保完成年度理论学习的各项任务目标。党支部将对今年在职干部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同时,总结交流学习经验,宣传表彰先进典型。

党员理论学习会议记录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目标,着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学校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为构建和谐、创新、发展、品位的新化职业中专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学习内容

理论学习,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为重点内容。

1.学习党建理论知识。着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章及党的基础知识,深入学习习近平年来党__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论的内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__素养和理论水平。

2.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社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

3、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各支部、各处室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

4.学习业务知识。以业务需要为原则,围绕本支部、本处室业务工作拓展学习范围。学习要结合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见效。

5、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认真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__、文化、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三、学习方式

1、集中学。重点内容由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领学”和“讲学”,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教片“看学”。

2、培训学。根据组织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结合单位实际,有计划安排党员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

3、自学。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开展自学,做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4、专家指导学。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或形势报告,邀请有关领导或党校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四、学习书目

1、为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一批学习书目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7种经典著作。

2、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二批学习书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国情备忘录》、《苦难辉煌》、《解放战争》5种。这批学习书目,是在__有关部门推荐的近30种图书基础上,由有关专家学者认真阅看、严格遴选出来的,具有较强的__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阅读这些图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解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要求,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学习了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的历史,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

3、学校党总支向教师推荐的书目有100种。

五、学习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与夯实理论武装基础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__《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班子、学习型领导干部创评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观摩活动。每月推荐一本经典书籍,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每月研读一篇特色文章,每月组织一次党总支成员讲座。评比表彰理论学习先进支部、理论学习先进个人、优秀调研报告。通过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理论学习,让党员干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分类指导与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研讨与调查研究、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整体推进与注重“细胞”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抓好学习型组织“细胞”工程建设,将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向基层拓展,使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基础更加坚实。深入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开展深入持久的主题实践、基层宣讲等系列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兴媒体等新抓手,通过多种载体,深入回答党员干部关心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入耳、入脑、入心,把理论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

4、坚持调查研究与学以致用相结合的原则。以调查研究深化理论学习,以最新理论成果促进科学决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推动问题的解决。

5、坚持制度建设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组织领导和常态管理,要提供必要条件,切实保证理论学习时间、内容、人员、经费、效果五落实,提高理论学习成效。继续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着力构建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完善学习检查制度,半年抽查各支部的学习笔记,全年实行全面检查。每年自学时间不少于300小时,全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次,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

六、学习要求

1.要精心组织。各处室要对全年的学习教育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及时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要深化机制。一是深化党员干部学习检查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课题调研等学习制度。二是深化党员干部“周一固定学习日”制度。全年集中学习、交流不少于12次。严格学习考勤制度,建立健全学习档案,做到每一次学习活动有记录。三是深化党课教育制度。领导干部讲党课不少于一次。

3.要创新方法。各支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坚持灌输式与互动式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正面引导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4.要注重实效。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重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解决党员思想问题、提高党员素质上下功夫,力求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党员理论学习会议记录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人们应该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感觉收获很大,使我又一次净化了心灵,明白了努力方向。现就个人的学习情况及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注重学习,让廉政要求入心入脑

以前总认为,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我说认识到,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都是从不加强学习,不注重思想改造开始的,学习教育是最有效的预防。

首先要坚持__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其次要经常学习廉政规定,通过学习,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脑子里始终要有明确的界限。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审视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还要学习郑培民、孔繁森等先进人物的事迹,用他们的事迹不断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高觉悟;第四,要用反面典型警醒自己,那些以身试法的人的问题就出在世界观、权力观上,出在缺乏自律意识上,正是由于少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邪路。

二、严以律己,及时扫清思想灰尘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稍有不慎,思想就可能被腐蚀,就会犯错误、栽跟头。所以我们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事非原则上泾渭分明,小节上时时刻刻从严把握,及时清扫思想的灰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干干净净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

那些落马的贪官们,是怎么做上不归路的呢?翻开那些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腐败分子的履历,他们之中有些人也为党兢兢业业地工作过,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有些人很有才华,他们也不是无视__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告诫。岂不知正是侥幸的心理撬动了他们放纵的行为,用膨胀的欲望摧毁了是非的界限,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就这样步步走向深渊。将警钟敲给自己,长鸣不绝于耳,才能有如履薄冰般的谨慎、如临深渊般的警醒。不断要克服贪念,从一个个腐败份子因贪婪而走上穷途末路的人生悲剧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贪欲的恶性膨胀而起的。陈双全说过:“下不为例”,开始还害怕,后来就不怕了,为什么他们收受贿赂时原本颤抖的手就不那么颤抖了,原本怦怦跳的心也不那么紧张了,收受贿赂也就心安理得了。贪婪使他们已经变得头脑不清了,贪婪的闸门一旦打开,贪欲会如洪水决堤一泻千里,不可收拾。如果他们在生产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明白一个党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洞察人的某些情趣爱好若处之不慎,就可能变成弱点这些道理,就避免了操守不严、品行不端这些违法违纪现象,不至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失灵。近年来暴露的党员干部腐败案,无一例外地印证了这个规律。

三、干净履责,从源头上杜绝不廉政行为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自古以来,官场“贪墨”吏治不修是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做为一名农业公职人员,我们要保证为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取得人民信任,做思想干净、行为干净、作风干净、关系干净的公职人员。

一是思想干净。做对党赤胆忠诚,对人民真心实意,对工作兢兢业业,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纯粹高尚、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是要行为干净。勿以恶小而为之,小节里面有__,小节里面有方向,小节里面有人格,小节里面有形象。一个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也很难在“大节”上过得硬,不拘小节必然终累大德。我们一定要对每一件事,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三是作风干净。无论在什么岗位、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坚持原则。无论是公务应酬,还是和人交往,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作风,用正气坦荡的清水冲掉生活腐化的灵魂污垢,防止因受到不干净的、不良的生活作风而迷失我们的方向;四是关系干净。只有关系干净,才能清正廉洁、理清思路、不徇私情。

四、自觉接受监督,学会保护自己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其实这也是有效地保护我们干部,保护我们自己的有效方法。在人事处工作,我常常告诫自己:

一是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否执法公正并纳入考核,与晋升职务、评先评优挂钩;二是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人事处要广开言路,听得进八面来风,辨得清是非真假。严格政务公开制度,涉及到人、财、物要严格按程序办事;三是理论中心组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互相提醒;四是加强群众监督,群众永远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正品行;五是做到自我监督,始终把党纪国法牢记于心,时时拿廉政行为这面“镜子”对照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自己的工作性质、业务特点出发,彻底转变“我们小职工不存在也不需要反腐倡廉”的错误想法,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反腐倡廉职责。作为农业局的一名普通职工,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__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从思想意识和高度上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办事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农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我们美好家园和谐健康发展。

党员理论学习会议记录篇5

时 间2017年2月18日

地 点 会议室

主讲人 樊立峰 参加人

党员干部 学习内容

一、学习《吉林油田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

1、活动主题:强基固本、控制风险,完善机制、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科学发展,全员参与、强化执行,努力创造吉林石油人幸福美好新生活。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业务主导、协同推进;二是坚持立足自我、学习借鉴;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四是坚持从严治企、管理创新;五是坚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六是坚持丰富载体、创先争优。

3、主要目标:通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总体上要实现“六化”目标,即:管理潜力对标化,管理基础系统化,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创新机制化,管理提升长效化。

二、学习《乾安采油厂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主要目标:三基工作全面加强、两个管控模式全面推广、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成效明显提升。

三、学习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也是的标志和历史性贡献。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是学习贯彻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和“三大自信” 首次提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观察学习理论 第6篇

【关键词】 跖筋膜炎;解剖列车;康复;跟痛症

足跟痛是骨科和康复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跖筋膜炎是成人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影响约10%的普通人群[1]。跖筋膜炎治疗方法较多,如常规针灸、推拿、针刀、封闭、肌肉牵伸,以及超声波、冲击波等,但大部分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远期疗效尚不清楚[2],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解剖列车理论[3]传入,笔者在学习解剖列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肌筋膜功能障碍理论,运用解剖列车理论指导下康复治疗跖筋膜炎2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48例,均为单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0.13±10.66)岁;病程1~4年,平均(2.25±0.66)年;体质量指数平均(23.88±5.31);晨起第一步时VAS评分(4.96±0.86)分,每日最痛时VAS评分(6.58±1.14)分。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19~61岁,平均(40.92±11.17)岁;病程1~4年,平均(2.27±0.70)年;体质量指数平均(23.53±2.81);晨起第一步时VAS评分(4.92±0.88)分,每日最痛时VAS评分(6.67±1.09)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骨科学》[4]中的诊断标准。慢性损伤发病缓慢,可有数日甚至数年病史,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不敢行走,检查时可见足底中部压痛明显、拒按,跛行。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病程1年以上;④能积极配合治疗8周,且完成随访;⑤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各种外伤性、痛风性、神经性、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无菌性坏死等明显原因所致足跟痛者;②急性跖筋膜炎患者;③曾做过跖筋膜的外科松解术或其他外科涉及足跖区的手术者;

④妊娠期妇女;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精神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者;⑥不按规定配合治疗及随访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患者俯卧位,医者在小腿三头肌至足底部实施?法和按揉等5~10 min;然后用拇指点按和弹拨跖筋膜压痛点5 min,力量由轻到重,后用强刺激手法;最后手法牵伸跖筋膜[5]。治疗8周。

2.1.2 治疗组 患者俯卧位,根据解剖列车理论,浅背线走向,医者运用?法、按揉等治疗浅背线相关肌肉及筋膜,然后用拇指点按和弹拨浅背线上的所有压痛点5~10 min,力量由轻到重,后用强刺激手法,重点运用强刺激手法点按或按压跖筋膜压痛点;而后根据解剖列车浅前线走向,医者运用?法、按揉等放松浅前线相关肌肉及筋膜,点按相关压痛点;最后手法牵伸跖筋膜。治疗8周。

2.2 观察指标 治疗后患者填写疼痛日记,准确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变化情况,记录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时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评估,治疗结束3个月后统一随访评估,观察复发情况。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6]。

2.3 疗效评定标准[7] 治愈:改善率100%。显效:改善率50%~99%。有效:改善率25%~49%。无效:改善率 < 25%。要求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时VAS评分改善率同时符合上述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疼痛程度改变 治疗后4,8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2组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时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足底跖筋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8]。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压痛为主要特征。多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使足底跖筋膜生物力学过度使用引起[2]。既往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9]。近年来,出现了肉毒素治疗、肌肉牵伸以及超声波、冲击波、足部支具等康复手段;但大部分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远期疗效尚不清楚,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的患者可以考虑实施跖筋膜松解术,但术后可能产生很多并发症[10-11],所以手术治疗应谨慎采用,故寻找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十分必要。

所谓解剖列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理论,与中医整体理论相似;但以解剖为基础。在筋膜网络内的肌肉会影响功能整体的全身连贯性,这些沿着身体结缔组织方向行进的薄膜和线条会形成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称之为解剖列车。跖筋膜出现问题,可以影响整个筋膜线,临床上经常见到跟痛症患者出现腰背痛,在这里就可以很明确地解释了。人作为一个整体,浅背线出现问题,相互拮抗的浅前线相应出现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足底跖筋膜炎发病最常见原因是足底跖筋膜生物力学机制异常和跖筋膜的退变[12]。笔者通过松解浅背线,使足底跖筋膜整体放松,然后松解浅前线使筋膜生物力学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彻底治疗跖筋膜炎;与传统按摩比较,该方法注重人体的整体生物力学平衡,效果较好,考虑可能与整体生物力学平衡有关。本研究结果表示,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但基于解剖列车理论下康复治疗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按摩,3个月随访仍优于常规按摩。

nlc202309081953

解剖列车的出现给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操作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而且不需要专业设备,值得基层临床大力推广。

5 参考文献

[1]Roxas M.Plantar fasciitis: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J].Alttern Med Rev,2005,10(2):83-93.

[2]张鹏,俞光荣.足底跖腱膜炎的研究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3):2375-2378.

[3]Thomas W.Myers.解剖列车:针对徒手及动作治疗师的肌筋膜经线[M].周玟玲,黄佳琦,游晓微,等,译.台北:台湾爱思唯尔有限公司,2012:1.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876.

[5]吴春薇,郑萍,吴坚,等.牵伸训练治疗跖筋膜炎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4):297-301.

[6]桂柯科,俞永林,姜建元.跖筋膜炎牵拉疗法的疗效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8):557-559.

[7]李丽,董雯雯.蜡疗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23-25,29.

[8]Tisdel CL.Heel pain[M].Orthopaedic knowledge update:foot and ankle: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s Surgeons,2003:113-119.

[9]陈兆军,陈宝兴,王正义.足踝部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48-49.

[10]Harty J,Soffe K,O Toole G,et al.The role of hamsting tightness in plantar fasciitis[J].Foot Ankle Int,2005,26(12):1089-1092.

[11]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0-31.

[12]Wearing SC,Smeathers JE,Urry SR,et al.The pathomechanics of plantar fasciitis[J].Sports Med,2006,36(7):585-611.

收稿日期:2016-04-05;修回日期:2016-06-07

观察学习理论 第7篇

班杜拉认为, 学生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性行为, 这种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代替性学习就是观察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会有意或无意识地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 他们的一部分示范行为将以某种形式储存在学生头脑中, 而这些内部表征有可能被学生再现出来, 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模式便得以形成。

二、观察学习理论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技能,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新课标更加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概念, 然而毋庸讳言, 学生在课堂上依然是受教育者, 传统的学习方式并未真正改变。

在目前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并未完全激发的情况下, 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到观察学习理论上来。作为一种强调个体能动性的理论, 观察学习和新课标倡导的价值观念不谋而合, 这便为其能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及助推课改奠定了理论依据。

1. 在达成教学目的“三维目标”方面的意义

在“知识与技能”的维度, 观察学习理论为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中学地理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运用地图及地球仪的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等。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这些能力后, 将在实践中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观察学习理论在“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更能体现其价值, 教师可安排学生先对某种地理问题的研究解决的过程进行观察, 然后在课堂上付诸实践, 从而达成本维度目标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 学生通过观察地理问题的解决, 像专家一样思考, 假设, 校验, 得出结论, 从而促进他们全球意识、国家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2. 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方面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了要“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不仅是地理知识的掌握, 还包括地理科学技能, 方法和端正的科学态度等, 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形成的, 更不是凭借单纯的说教可以传授给学生的, 它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经过观察, 并加以运用才能够充分地发展。观察学习理论恰恰符合地理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能使学生自主地发展其地理素养, 成为合格的具备地理素养的公民。

三、观察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诸多方面, 观察学习理论均可加以应用, 具体如下:

1. 地理教师要在同学们面前起到榜样作用

地理学科的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有的教师在教授中国地理时, 会在黑板上手绘出惟妙惟肖的中国行政图;有的教师在教授降水量时, 会在课堂上制作简易集水器等等。这些教学技能展示会在课堂上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条件允许时, 同学们就会模仿老师, 养成一定的地理素养, 帮助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课堂外, 地理教师也注意自己的所言所行, 特别是在同学们面前的言行举止能够带有“地理教师范”。再如, 在与同学们交流过程中, 地理教师也可以凭渊博的地理知识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同学们做好榜样。

2. 地理教师要在班级中树立互相学习的榜样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师往往会有发现一部分同学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或者某位同学对某一章节的内容颇感兴趣。这种情况下, 地理教师就可以重点对他们进行培养, 例如:培养他们的地理特征分析概括能力、地理实验模拟技能等, 让他们在地理课上进行展示, 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 榜样来自同学, 榜样就是他们的伙伴, 会有效地鼓励学生们向榜样模仿学习。这种方式并不意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而是以一带多, 让更多同学在不同的方面成为地理课堂中的榜样。

3. 地理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典范带到同学们身边

近年来, 微视频等新型教学媒介被广大地理教师运用到地理课堂上。这些媒介同样适用于观察学习。例如, 在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 地理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地理学家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过程呈现在地理课堂。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所经过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 但是借助于多媒体,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样做, 对于学生来说, 也是一种对地理科学探究过程的观察学习, 会使同学们进行地理问题探究时更具目标性和逻辑性。另外, 这也不失为一种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手段。

4. 地理教师对观察学习理论的使用不只局限在地理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 地理课堂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教师应在时间、空间范围允许的情况下, 组织合适中学生年龄阶段智力发育及地理学习拓展的实践活动。例如, 讲解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板块的内容时,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是晦涩生僻的。但是如果地理教师能够有的放矢的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水库等用水治水的场所, 学生即能深入细致地观察, 从中获得地理知识。除此以外, 教师在有条件的前提下, 在带领学生“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把专家学者“请进来”, 全方位地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四、结语

在推进课改的实践中,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依然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新课改所倡导的一些理念:“以人为本”、“开放课堂”、“终身学习”等都和班杜拉的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自主发展相吻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师应注意在运用观察学习理论时, 积极创设可供学生模仿再现的情境, 鼓励学生模仿进行再创造, 促使自我强化。另外, 班杜拉的自我能效理论与观察学习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结合运用将使观察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能发挥的作用最大化。

摘要:1977年,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被广泛在应用在德育教育中。我国新课改以后, 地理课程标准也被注入了诸如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内容。在近十余年的新课改中, 笔者发现, 观察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能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就将其对地理教学的意义、在地理课堂施行的策略等进行探讨。

观察学习理论 第8篇

一、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 指的是从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 从而导致自己原有行为的改变过程。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 模仿仅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 而观察学习指的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 它既可能包含模仿, 也可能不包含模仿。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 显示行为而为他人所模仿者被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而受他人行为影响或模仿他人行为者称之为观察者。榜样既可以是现实环境中的具体人, 也可以是电影、电视、戏剧、小说中所描绘的人。观察者既可从看到的榜样中受到影响, 也可以从听到或读到的榜样中受到影响。

依据榜样的类型, 可将观察学习分为具体行为的观察学习和符号性观察学习。前者指在社会交往中观察学习具体个人的行为, 榜样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后者指观察学习影视或小说中人物的行为, 榜样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工具飞速发展, 后一种形式的观察学习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观察学习中根据创造成分的多少, 又可分为再造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再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对榜样行为的具体模仿, 是一种对榜样行为的简单模拟过程, 幼儿对成人行为的模仿大多属于这种类型的观察学习, 而创造性观察学习则是一种复杂形式的观察学习, 需要思维与推力能力的参与, 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 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远离的行为, 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反应方式。创造性观察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观察者将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 即从不同的榜样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二、影视传播中的学习行为

对受众而言, 影视传播是他们社会性学习的重要渠道, 而传播的直观性特征更加深了这种学习的可观察性和仿效性。

1、榜样与行为反应

(1) 榜样的行为示范性。榜样是一种行为示范, 它以最直观的方式教给人们“应当如何做人, 做事, 如何生存”。同时, 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扩散性, 它能够规范、改变一群人的行为。在现实社会里, 每个人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将别人视为镜子来对照自己, 寻找和确定自身行为的参考坐标。

(2) 榜样的精神鼓励性。对于榜样的学习, 不仅只是对其行为的模仿和类推性实践, 而是应当注重从榜样具体的行为样式中学习到其中的道德与精神养分, 并从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因此, 榜样的示范性价值虽具有独特的意义, 但真正能从本质上改变人的行为, 应当是榜样的激励价值。

人们常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事实上, 榜样力量的发挥程度是存在一些基本前提的。所谓榜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就是指媒体在选择、塑造、宣传榜样时, 既要考虑榜样的教育性, 更要注重榜样的可信性, 同时还要充分兼顾到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 这样榜样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出来呈现其“无穷性”。

三、影视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和可塑性。看电视时, 青少年的认知活动非常地活跃, 能够主动地利用电视进行学习和娱乐, 他们就像是海绵, 孜孜不倦地吸收着电视所提供的信息, 有时甚至是盲目的, 并以他们所看的节目内容, 来理解日常生活。但是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发育并不成熟, 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仍未发育完善, 分辨能力、控制能力、理解能力都很差, 缺乏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常识性知识, 认识、分辨和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较弱, 分部清自我与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他们富于幻想, 经常把幻想、欲望与现实掺和在一起, 往往把虚幻的角色当成偶像。他们的理解往往非此即彼, 甚至是片面的、歪曲的。

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它不仅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也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正如前面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聆听周围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或直接体验犯罪活动获得的。未成年人犯罪以盗窃等居多, 但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 他们由于受到社会上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影视书刊的影响, 犯罪常常具有很大的疯狂性, 重刑犯明显偏多, 可以看出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 作案后伪造现场, 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 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点。从犯罪动机的起因来看, 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 会迅速产生犯罪动机, 而且往往与未成年人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等特点有关。他们从电影、电视、录像等文艺作品中及一些犯罪分子身上模仿一些感到新奇和带有刺激性、暴虐性的行为, 直接模仿性犯罪。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 都是因为社会不良影响渗进了他们灵魂, 形成不良心理结构, 滋生不合理的需要, 在诱因面前控制不住, 而且又有可乘之机, 于是他们就胆大包天地去犯罪。

未成年人正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 虽然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由幼年的依赖心理变得相对独立、成熟, 但他们毕竟还处于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 认识水平还较低。

可见影视作品的负效应是巨大的, 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无疑会产生危害作用。处在十字路口的青少年, 他们精力充沛, 可塑性很大, 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却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影响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影视作品这一环节探讨,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影视工作者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把握青少年的心理规律, 寻找新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创作出优秀影视作品, 让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影视作品占领青少年的思想阵地。

二、严格影视作品审查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

三、动用法制手段, 净化文化市场。

四、大力开展青少年群体文化活动,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形式。把广大青少年引导到文明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去。

摘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由一般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其主要思想与观点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现实启发意义。他提出观察学习对人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试图从观察学习理论的角度对如今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观察学习,影视传播,榜样教育

参考文献

[1]陈陆生:《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心理学探新》, 1986年第3期。

[2]《网络文化论纲》, 孟建、祁林, 新华出版社

观察学习理论 第9篇

科技创新则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原创性科学观念和技术创新的总称,包括创造和应用新知识与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而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为广大民众提供新服务等丰富内涵。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将随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越来越密切,势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为一的整体系统结构,从而为科学理论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之,科学观察、科技实验与科学理论是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的三大要素。

一、科学观察是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的起点

科学观察是人们在科学认识中用自己的器官或借助仪器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观察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通过观察,人们获得关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的经验知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因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传奇色彩。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曾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中。科学观察是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的起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科学观察是获取第一手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而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导致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品种试验田的细致观察,在田野间观察、统计、分析水稻株型,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在他发表的论文中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可以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观察可以扩大研究领域并为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道路。例如,现代人类学家古多尔运用观察方法对非洲黑猩猩进行了将近10年时间的观察,最后写出了《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在召唤》等重要的科学著作,为古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科学观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抓住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征入手,可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初步的科学判断。在科学观察中,人们不仅要充分发挥眼睛和其他感觉器官的作用,而且要勤于动脑,思考发挥思维能力作用。

二、科技实验是证实或否定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的中间环节和必要手段

科学实验是指人们运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过程的情况下获取科学事实的活动。科学实验既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又是一种能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与主动的实践活动。正像法国科学家居维叶所说:实验者是“质问自然界,并且迫使自然界袒露她的奥秘”。1895年伦琴在对阴极射线的性质研究中,他用黑色薄板把一个克鲁斯管密封起来,在完全暗的室内做实验。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中,他意外发现在放电管荧光屏上发生亮的光辉,一断开电源,荧光就会立即消失。由于这个现象非常惊奇,于是他全神贯注地重复做实验,他发现即使在距仪器2米处还有荧光出现。伦琴确信,这是一个新的发现。经过反复实验,他确信发现一种过去未被人们所知的具有许多特性的新射线。

总之,科学实验对简化、纯化、强化研究对象以发现新科学认识的功能不可替代。科技实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对对象的本质、规律进行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证实或否定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的中间环节和必要手段。

三、科学理论是科学观察和科技实验的最终归属和最后成果,是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的最终产物

例如,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小磁针绕轴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了“场”和“力线”的概念,从而建立了电磁感应定律。1846年法拉第在研究磁的实验中又创造性地提出“光的本性是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振动”,这一观点在后来被麦克斯韦发展成光的电磁说。法拉第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的理论标志着经典物理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预示了物理学新时代的来临。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外部证实”和“内部完备”,即一种科学理论要得到大量科学事实的支持并具有逻辑自洽性。因此,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经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的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

科学理论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它是一个有层次、有结构的系统。从认识成果逻辑关系来看,科学理论是以科学事实、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作为基础和前提,在更高层次上综合统一了的科学认识成果。从而科学理论已变成当代科学观察和科技实验最终的科学认识“产品”。

四、科学观察、科技实验与科学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又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两个基本手段。近现代自然科学也称为实验科学,主要是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构成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发现不断涌现并且和科学与技术密切融合,科学观察和科技实验已经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合二为一的整体系统结构,使得科学观察和科技实验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学事实是科学理论提出的起点和基础,而科学理论是科学观察的成果和科技实验的系统体现。事实上,科学规律的发现、科学理论的创建,无不是从科学事实入手进行分析的。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统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等,整个近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无不如此。就像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类的大脑中的反映,不是“僵化的、静止的、无矛盾的,而是处在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运动过程中。

丁肇中认为:“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是实验科学”,“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产生的。”(2)纵观科学史,科技实验成果是铺就科学发展大道的碎石,是科学家构建科学理论大厦的“物质”材料,也是我们迈向大科技时代的奠基石,它还是检验假说、理论的唯一可靠的客观途径,离开了科技实验,科学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犹如“空中楼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自然科学理论其检验标准是生产过程中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践。近现代交叉科学的迅速发展和科学的综合,已超前于社会生产,这使得科技实验已成为检验科学理论的主要标准。科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从哥白尼、开普勒到牛顿,已经完成了经典的天体力学理论体系。但是,只有在1845年勒维烈和亚当斯等,通过计算预测到在天王星外还有一个新行星的存在,并在1846年由加勒根据预测发现了海王星之后,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得到更确切的证实。

综上所述,科学观察、科技实验与科学理论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科学观察是科技实验和科学理论的起点,科技实验是证实或否定科学理论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科学理论是科学观察和科技实验的指导者、最终成果和最终产物、最终体现。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系统结构。

注释

1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观察—分数”配平法的理论与实践 第10篇

一、引入课题

[投影展示]配平下列反应式 :

[学生讨论]笔者在巡查过程中听到学生这样讨论 :

这两个反应很熟悉, 但怎么一下子配不平了。好像能配平,但我就是平不了。

第一个中氧元素出现了三次,我用不了最小公倍数法。第二个中只有氧变价,可怎么变的呀。

我记起来了,第二个是2,2,2,1……

“我配平了! ”有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突然惊呼道。旁边有同学立即凑过去, 却又很快散开, 同时把目光转向教师。此时,我就势了解该学生的配平情况。可该学生低着头,回答道:“老师,我是配平了,但我是凑的! ”

二、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是的 ,这就是化学方程式配平中的观察—分数配平法,即易学易用的巧“凑”法,配平过程中先用观察法配平简单元素,较复杂的元素留在最后用“凑”的办法暂时将其配平,然后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的系数化为互质的整数。

[例题分析]配平下列反应式子 :

此题若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 在配平O原子会遇到困难,即左边O原子2个,右边O原子3个,最小公倍数为6,但用此法无法配平之。

此题涉及四种物质,即C2H2、O2、CO2、H2O,其中有三种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显然,O原子的配平较复杂,则不应最先配平O原子 ,一般最后配平O原子 ,可先配平H原子和C原子。

[学生展示]如何配平呢?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明了如下配平方法。

步骤:(1)配平H原子,左边H原子1个,右边H原子1个。故原式照写。

(2)配平C原子 ,左边C原子2个 ,右边C原子1个。故在CO2前配写数字2,。

(3)分数法配平O原子 ,即在O2前配个分数,使左右两边O原子个数一样多。因为此刻左边O原子2个,右边O原子5个,则在O2前配写分数“5/2”。

(4)在每个化学式系数前,乘以分数的分母“2”。,即完成了此反应的配平。

[教师小结]观察—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 :

(1)首先在单质存在的一边中 ,选定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假定此化学式的系数为1。

(2)在其他化学式前面分别配上一个适当的系数 (可以是分数),把除单质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3)然后 ,在单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 (可以是分数),把单质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4)最后,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去掉各系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教师引导 ]按照此“凑”的配平方法 ,

这一反应方程就只需要在O2前配二分之一了。对这一经常用到化学方程式,有些同学就不用背系数了呀。 (有同学哑然失笑)

[教师引导 ]根据这一配平方法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常考的难点方程。

[教师点拨] 这个反应是高中化学中常考的特殊反应 ,相信有些同学都记住了该方程的系数。但对该反应的酌配平过程却是比较模糊的。用这种观察—分析法使得对于该反应的配平思路变得简单且清晰。应用观察—分数法能很好地化解中学阶段有机化学方程式配平中这几个难点, 大大减轻了同学们的学习负担。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归纳与讨论 ,这些方程都是中学阶段常考且配平有一定难度的方程, 通过观察—分数法配平,能轻易地突破难点。

[技巧总结]1.应用观察法配平一般元素时应把握“由简到繁”的原则;

2.应用分数法配平较难元素时一般应将单质前的系数改为分数而将方程暂时“凑”平。

三、课后反思

1.观察—分数配平法的理 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找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较高级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观察—分数法的生长点:

(1)观察配平法化学方程式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观察法。观察法常见的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找出方程两边各只出现一次(即最简单)的元素,先配平这种元素,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最后配平方程中最复杂的元素。

(2)数学中方程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提出观察—分数配平法 的过程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 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配平且又常考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往往用观察法或最小公倍数法难配平。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共同特征, 提出了用观察—分数配平法解决这些重难点方程。同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到生长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这一新配平方法,让学生自己实现了“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过程。

摘要:本文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熟知的观察法出发,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了巧“凑”的观察—分数法,该配平方法易学善用,弥补了观察法的不足,很好地解决了中学化学中一系列重要的方程式书写过程中难配平的问题。

观察学习理论 第11篇

一、解读理论:提供中学地理学习策略优化的理论支撑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形成反应、习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意识的中介,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斯金纳的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

1.反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一切学习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但这种反射不是经典性反射,而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反射的形成不是取决于某个明确意识到的刺激,而是得之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进行的操作。斯金纳区分出两类反应:一类是引发反应,即由特定刺激引发的反应,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另一类是自发反应,它不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2.强化理论

学习的操作性行为为什么会发生?斯金纳认为关键在于强化。如果某种学习反应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强化物与学习环境一样,都是一种刺激,可用来控制学习反应的发生。强化可分为即时强化和延缓强化。即时强化指在每一次正确的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而并非每一次正确的反应之后都给予的强化称为延缓强化。一般说来,在最初学习时给予即时强化,学习的速度会快些。延缓强化与即时强化相比,能使学生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根据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其基本原则是积极反映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这些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

二、优化策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学习策略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斯金纳的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斯金纳认为,一切学习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反射的形成不是取决于某个明确意识到的刺激,而是得之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进行的操作。因此,创设地理情境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地理情境的创设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愉悦性。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是现实性。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汲取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三是有用性。高中生对学习的兴趣取决于对课程价值的认识,并重视对自己有用知识的学习。

地理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创设情境:一是情境故事化,增强情境的趣味性。如讲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可以二战时德国潜水艇能自由进出英国把守严密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故事导入。又如,学习“日界线”时,讲述“为何孪生妹妹比姐姐生日早一天”的趣味故事,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射到有关地理问题的认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情境生活化,增强情境的联系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可利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地球形状证据”时,创设“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三是情境活动化,增强情境的参与性。如教学“地球和地图”时,让学生将自己家所在小区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欢迎到我家做客”的形式在班上展示;也可以将学校平面图绘制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等形式设计未来学校蓝图。

2.及时强化,提高效率

依据斯金纳的观点,学习在于正确与恰当地运用操作性条件原理,对个体进行即时和一贯的积极强化,加强重新出现这种反应的倾向,使之保持较长时间。如果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的速度会比较快。在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及时强化地理学习行为就显得十分重要。外部强化包括及时的肯定、鼓励(奖励)与纠误、批评与惩罚,而强化的手段主要应以正面表扬为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正确的反应得到教师的及时确认,从而获得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应让学生经常看到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多种问题或活动,从学生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过程。如讲完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后,可设计如下检测题:“分析下列河流中哪些河流是内流河?哪些河流是外流河?(A.塔里木河B.长江C.嘉陵江D.珠江)让学生分析判断。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便能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概念。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给予评价。

研究表明,对中学生而言,所做习题,如果当天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果才可能较高,如果一周以后才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果则大为降低,如果不知道答案,则是无效的学习。总之,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如何,只有通过检测反馈环节才能知晓,教师根据学生解答问题和测评结果,可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中肯和客观。

3.在做中学,培养技能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贯彻经验主义的哲学路线,主要研究直接经验的学习。通过“做中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地理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地理技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其学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特点,而练习是掌握技能的基本方法。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牢固。如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掌握,需要多次阅读或填绘地图;地理计算或地理观察等操作性技能的掌握也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

观察学习理论 第12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以糖尿病为第一诊断的住院患者3 9例, 男2 4例, 女1 5例;年龄4 6~7 8岁, 平均年龄5 7.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 0例, 观察组1 9例两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具有可比性。

1.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W H O (1 9 9 7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1) 生活能自理; (2) 语言沟通能力正常; (3)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 知情同意。

1.1.3 排除标准

(1) 有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 (2) 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饮食指导, 进行饮食指导为期2个月的临床观察。其中, 常规饮食指导包括:由责任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自入院当天普遍给予糖尿病基础知识讲解, 包括饮食治疗原则、每日总热量的估算及控制热量方法等, 每周一次 (不少于两次) 。

观察组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 应用自我效能理论, 采用强化教育模式并进行互动交流饮食指导。方法如下: (1) 由专职糖尿病宣教护士自患者入院至住院期间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连续的个体专属化宣教指导。内容包括: (1) 定期发放糖尿病宣教材料, 详细讲解健康教育手册内容,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2) 告知患者合理选择食物成分、总热量及用餐时间, 注意严格控制饮食, 总热量按1/5、2/5、2/5分配; (3) 除高蛋白、低糖饮食外, 增加高纤维, 清淡饮食, 少食高脂食物, 并忌酒; (4) 为患者讲授糖尿病基本知识和技能时尽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 对患者进行辨证实施饮食指导, 做到细化、通俗化、具体化。 (2) 针对不同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活动、服药情况, 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 分月、周、日计划。先设立易于实现的小目标, 目标完成后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 再逐渐设立较高的目标, 能够让患者自身成功的经验得到积累, 增强自信心, 提高自我效能感, 并主动向下一目标迈进。 (3) 让病情控制好的患者通过现身说法将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 展开讨论, 互教互学, 增强其他患者控制好血糖的信心。 (4) 根据患者病情及在院期间饮食情况, 搭配适宜食谱2~3份, 与宣教材料一起在患者出院前送给患者。随时提供糖尿病健康咨询热线, 解答患者疑问。

1.3 观察指标

出院后采取问卷或电话、信件等方式获得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行为方式资料。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行为方式执行情况。内容包括: (1) 是否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 (2) 执行护士告知的饮食指导的情况; (3) 目前血糖水平、饮食治疗控制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经S P S S 1 1.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院后2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按护士的饮食指导控制饮食效果以及血糖水平、饮食治疗控制的情况均有所提高, 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 5) 。说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可以通过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得到有效控制。见表1、表2。

注:χ2=1 7.1, P<0.0 5。

3 讨论

3.1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1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况能力的信念[2]。高自我效能的人往往对自我的控制力强, 对出现的健康问题能积极应对, 并付出更多努力, 最终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 可以使护士的健康宣教工作讲究遵循方法, 规范化, 避免了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造成的盲目泛泛地饮食指导, 有效地进行了强化宣教,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 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 显现出良好的宣教效果。

3.2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认知程度对控制疾病进展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期治疗过程中, 自我调节是改善糖尿病控制情况的关键因素, 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中起主要作用[3]。有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普遍不高, 尤其表现在饮食结构和控制饮食量、坚持运动、稳定情绪、自我监测血糖及定期复诊等方面[4]。单纯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对患者能起一定的作用, 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 采用个体化教育指导、积累成功的直接经验、采取行为示范方法患患交流、提供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具体、丰富、操作性强的护理干预, 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健康行为、饮食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等, 主动参与健康行为。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控制饮食效果、血糖水平及病情比较, 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护士定期指导和督促可明显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 使自我管理行为提高, 饮食控制行为与患者的预期效果和自我效能成正相关, 同时良好的预期效果和自我效能又可促使患者执行严格的饮食控制[5]。因此, 通过提高自我效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能使患者积极参与饮食控制治疗, 血糖控制效果显著,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3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 需要医务人员的投入, 更需要患者自身的积极参与, 自我效能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患者的自我效能,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临床对照观察因为人员的限制, 持续仅2个月, 在以后的干预中, 还要在时间及力度上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Bandura,Albert.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 NewYork: W.H. Free Man, 1997:1.

[2]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4-395.

[3]孙淑华,韩玉亭,刘新婷.自我效能感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

[4]周雪芬,陈艳华.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87-188.

上一篇:社区卫生实践下一篇:创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