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资金范文

2024-07-07

流动性资金范文(精选12篇)

流动性资金 第1篇

最简单的办法用超额准备金余额来衡量,如何用好用足资金,提搞资金使用效率,使其合理储备,存贷款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运作中需要留有一定数量的备付金即超额准备金,以满足存款人的随时取款需要,资金增加减少,形成流动资金。合理的超额准备金将会发生较好的效益,反之,则没能创造良好效,还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

大部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资金运用主要是用于贷款。因此,过剩流动性必然与存款贷款有着直接关联。从各项存贷款指标来看,只有“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能够贴切地反映过剩资金。因此,它是现在我们把握和度量是否有过剩资金的主要概念。

在经济运行中,不论是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还是金融市场,都可能发生的流动性资金的充裕或紧缺的现象,在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资金实际上是银行体系内的资金相对过剩,即在某一时段资金滞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中,未能有效合理安排好相对过剩的资金,因此,从货币政策角度,应以超额存款准备金为基本点来缓解过剩资金相对性,使这过剩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不仅过剩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资金使用量还要把握好,过度的使用会导致资金支付困难,支付困难可能会带来流动性风险,这就需要合理测算保持流动性资金余额,即堤坝的“水位”。如何保证不能低于最低“水位”,我们没有完全建立更加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测算模型。

我认为,应该运用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流动性资金。用资产和负债来管理资金的流动性,这需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提升用低成本获取资金和下降低资产和负债流动性需求,保证良好的资产质量和雄厚的资本实力。

另外,如果没有一整套完全的流动性指标衡量,在查看其流动性状况时,要参照中央人民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系列中有关流动性的多项指标来进行衡量。但有这些指标还是存在较大缺陷,不能以真实、全面地反映的流动性现状。

因此对流动性管理有几点想法

一是前移流动性管理。要分析预测经济政策和市场资金,密切关注银行贷款资金、拆入拆出等资金运用和资金存款组织的活动,同时,对银行自身流动性需求状况分析对比,使银行流动资产水位和长期资产存贷比比例保持相对合理,以避免流动性时而过多或时而过少,进而导致银行盈利的减少状况。

二是积极参与货币市场、公开市场、债券市场运作,通过这些市场对冲流动性风险。这三个市场是金融机构取得资金、调剂资金的最快渠道,也可说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资金的便利店,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债券资产的变现能力。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公开市场、债券市场基金规模将远远超过储蓄存款的金额,货币市场基金一定程度上导致储蓄存款的大规模迁移,而金融机构目前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存款业务,可以和国际接轨,金融机构可以管理一些货币市场基金,即缓解了其对存款的冲击,又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

三是形成多个要素市场,提升中介服务质量。按照现在金融机构资产运用的一些情况,形成和提升要素市场和服务中介质量很有必要性。有很多要素市场,例如对信贷资产的打包出售,贷款证券化;打包信贷资产是通过对资金期限、用途等不同进行组合。贷款证券化是对打包的资产投入的证券市场。打包信贷资产、贷款证券化不仅可以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还可以盘活资产的流动性,对银行流动性改善起了积的极的作用。

四是储备一定的流动性资产,制订流动性应急预案。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金融改革时期,市场不够成熟,各个银行资产来源和运用很大程度的的不稳定性和相同性,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还不能完全承担,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面对的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流动性风险危险出现。为保证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性,金融机构要建立流动性资金预警系统,对发生各种流动资金风险,经建立流动性应急预案,碰到流动性风险时能够从容化解,在流动性预警系统各处部门的协调关系跟其它预警系统一致的。

五是多方位实施资产负债管理。一是加强集中金融机构法人体制,形成各经营系统调控功能。集中资金管理可以更专业、更规模化。有专业管理资金部门可以更加应用好资金,给银行带来更好的效益。对资金预测、应用、管理都能有更专业的体系机制。二是创建好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风险管理部门、资金运用部门及时根据各银行机构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风险管理部门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三是实现各金融机构资金的优化配置。如对买断式资金,质押式资金、同业存单、债券都按一定的比例控制,并且对变动的流动性资金有一个相对的调整。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 第2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资金使用,规避资金风险,根据公司管理的要求并参照相关会计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金流动性管理,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

第三条 集团实施资金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需求。

第四条 本制度中涉及的货币资金是指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货币资金。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有子公司及关联公司。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六条 集团公司财务部是负责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职能部门。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银行账户管理

负责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管理。

(二)信贷业务

负责集团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的办理、分解和使用;负责集团生产经营活动所需银行保函、信用证、资信证明和其他信贷文件的办理。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

负责办理集团公司的资金筹集、内部资金调度、委托贷款及银行贷款的统借、分解、下拨和统还;负责集团和各子公司间资金的上划、下拨和对外付款。

(四)资金计划管理

负责各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的审核和汇总,负责审核审批集团各子公司资金计划并进行执行控制、监督。

(五)综合管理

负责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负责指导和协助下属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

第七条 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建立内部资金流动性管理制度,规范内部资金流动性管理;

(三)编制资金收支计划,分析、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四)办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具体事宜。

第三章 银行账户管理

第九条 根据实际需要,集团目前确定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合作银行。合作银行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第十条 各子公司只能在集团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不超过三家银行办理业务。除此以外的银行账户要逐步清理和撤销,现有业务到期后不得再办理新业务。

第十一条 各子公司在集团指定银行范围内,保留的现有账户和以后新开的账户,均需报集团公司备案,并按现行要求进行出纳集团统管。

第十二条 各子公司因特殊原因,需要在集团指定银行范围以外,保留或者新开账户办理业务,需报集团公司批准。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在各合作银行分别开设一个集团母账户,用于归集和下拨各子公司的银行存款。

第四章 资金集中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资金使用不进行统一管理,各子公司在职责范围内保障业务高效开展进行自主管理,但集团公司对资金流动进行监控。集团以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实现资金的优化管理。各子公司的资金收支必须通过经集团批准设立或备案的银行账户进行办理,日常经营收入通过收入账户进行对外收款,日常经营支出通过支出账户进行对外付款,实现收支分开。

第十五条 收入账户是各子公司办理对外收款的银行账户,可以是专用账户,也可以是一般账户。各子公司如无特殊情况都要以平安银行账户作为收款账户,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要在合同中进行约定。通过塑贸网结算的可以将建设银行作为收款账户。集团公司对收入账户进行资金归集管理,收入账户只收不支,实行零余额管理。收入账户原已开通网上银行的,应取消支付功能,可以保留查询和转账功能。

第十六条 支出账户是企业办理对外付款的银行账户,一般为基本账户,各子公司原则上只能有一个支出账户。支出账户只支不收,实行定额备用金管理。支出账户的资金在满足各子公司日常采购经营外,日终账户余额不得超过备用金限额。超过限额部分都要归入收入账户。备用金额度由集团公司根据各子公司情况及历史数据核定,必要时可进行调整。支出账户原已经开通网上银行的,可以继续使用。

第十七条 专用账户(如住房、社保、纳税专户、用途受限制的专款专用户等)也要纳入集团监控,专用账户内的资金原则上不实行自动归集,但超过专项用途的闲置部分要进行归集。

第十八条 临时账户(如信用证、保函保证金账户等)的资金归集模式视账户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十九条 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不改变各子公司对自有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第二十条 下述行为将被认定为违反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制度,一经发现集团将对相关财会负责人给予严肃处理:

(一)未经批准,在集团指定银行范围以外,私自保留或新开设账户办理银行信贷业务;

(二)在集团指定银行范围以内保留或新开设的账户,没有及时报集团公司备案或者不及时按要求办理出纳分管;

(三)新签合同对应的收款账户不是已纳入集团备案的收入账户;

(四)以逃避资金流动性管理为目的,不必要地将资金转入专用账户或临时账户;

(五)其他故意逃避或拒不执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行为。

第五章 资金计划和用款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对资金收支要结合各单位的资金预算情况进行管理,各子公司应在财务预算中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和《信贷业务规模预算表》,经集团批复后,作为日常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控制依据。

第二十三条 资金计划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编制,集团公司汇总后据以进行资金平衡和安排融资计划。日常资金使用计划,在预算内结合各子公司日常采购需要在预算框架内自行编制、调整,但要经过集团公司财务部审批。

第二十四条 日常小额零星开支和提现由各子公司从支出账户的备用金额度内自行支配使用。日常采购资金也可由各子公司按照需求进行支付,除此以外的其他支付,由各子公司向财务部提报付款申请。付款申请必须符合资金计划,并且不超过内部账户的余额,做到量入为出。余额不足需要向集团公司申请调拨的,要在OA系统中进行申请。集团公司根据当日资金情况进行审批。调拨申请一般在每天下午3:30以前提报,紧急事项可随时提报。

第二十五条 集团财务部对各子公司的付款申请不做实质上的审核,只要有对应的采购计划并且付款金额不超过子公司账户余额,即行付款。

第二十六条 资金流动性管理涉及采购的预算与执行、存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这也是提高各子公司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每年将对各子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准确率进行考核评比。

第六章 信贷业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银行授信额度由集团公司统一办理和统筹使用。各子公司应在每的正式预算批复后,最迟不超过2月底,以上行文件正式上报全年的信贷业务需求,财务部进行汇总平衡后,编制《集团融资计划》,经集团总裁办公会批准后,作为控制各各子公司信贷规模和办理各项信贷业务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集团实行融资统一管理。各子公司出现资金缺口时,应首先向集团公司提报申请,未经集团公司许可不得自行对外融资。

第三十条 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不得自行拆借资金或变相拆借资金。

第三十一条 对未进入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子公司,集团公司除特殊情况外不再提供信贷担保和资金支持。

第七章 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子公司及业务部门要根据采购计划和业务实际开展情况对存货进行管理,设定存货控制线。由采购部在年初根据业务发展计划给各产品核定合理库存,经总裁办公会批准后执行。采购部对总体库存承担管理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是为了看涨行情囤货,要经总裁批准,并随时关注市场,同时做好期权交易。

第三十三条 实行应收款总额控制,设定上限,进行预警:对于历史合作良好,且应收款付款记录良好,可以继续沿用赊销政策,扩大规模;对于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现金流基本有保证,可扩大规模,这块风险相对较小;对于其它的企业,要通过集团金融业务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对其进行内部评级,设定应收款上限合理区间,减少应收账款占用。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子公司应根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实施细则,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流动性泛滥资金都去哪了? 第3篇

始自2014年底的降息周期释放大量流动性。虽然央行的本意是通过此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却有溢出效应,过度的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往往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

从股市到楼市,从债市到大宗商品,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开始轮番被暴炒。股市一跃从2000多点攀上5000多点,随后发生的股灾令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股市泡沫破灭后,资金开始向债市、楼市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转移,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大量的泡沫,风险也随之加大。

一般而言,影响资产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是供求关系,但站在金融学的角度,资产价格却与资金流动性息息相关,过度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往往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

早在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初,钱荒还是国内金融环境的主基调,但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单纯依靠存量资金的作用已然不大。于是2014年11月21日之后央行相继进行了6次降息及降准(含定向降准)。货币短时间内大规模释放带来了A股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也催生了股票资产大泡沫。2015年6月,在政府清查杠杆资金的刺激下,A股泡沫瞬间破裂,导致了三次史无前例的大股灾,令股民损伤惨重。

资金本质上是逐利的,股市泡沫破灭后资金开始向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转移,随着资金的涌入,如今债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泡沫已十分明显,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泡沫也越吹越大,虽然随着政策打压,近期期货市场已明显有降温的迹象,但债市和楼市的泡沫风险依然没有解除。央行放水触动股市敏感神经

2013年之初,针对国内改革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曾三次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期望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度导致银行业出现钱荒现象。不过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融资成本高企难以解决,单纯依靠存量刺激的作用已然不大。于是2014年底央行开始释放流动性,开启了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

数据显示,2014年11月22日至今,央行先后降息和降准(含定向降准)各6次,存款基准利率由3%下降至1.5%,大型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由20%下降至16.5%,累计释放约5万亿的流动性,规模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4万亿的投资水平。

尽管央行的本意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却有溢出效应,过度的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往往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降息降准首先触了股市的敏感神经。2014年11月24日(央行降息后首个交易日),在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的拉升下上证指数全天上涨了1.85%,时隔七年再度开启牛市征程。随后的大盘节节攀升,短短7个月不到的时间大盘从2489点一路飙升至5178点,股价翻番的个股不计其数。

流动性宽裕下,资金大规模入场是本轮牛市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因素。记者统计了2014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到2015年6月15日股灾爆发前的市场交易量。数据显示,本轮牛市的日均成交额高达1.03亿元,总成交额顶峰时期轰出2.13万亿的天量,双双创出历史记录,其中两融余额从7625亿元一路飙升至2.23万亿元,也正是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股市泡沫逐渐产生。同时,场内外配资飙涨,对牛市此后的疯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令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

2015年4月下旬,在监管层清查配资的政策下,资金开始大规模撤退,股市应声下跌,而随着个股回调,加杠杆的资金被迫强制平仓,形成多杀多现象,最终酿成股灾。

债券、楼市、大宗商品轮番表现

资金的本质是逐利的。股灾之后,市场中过剩的资金开始涌入债券市场。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6月债券型基金净值规模仅有3615亿元,而12月份净值规模上升至6973亿元,几近翻番。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的债市已有泡沫出现。各品种收益率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属于“资产荒”引发的泡沫。2016年债市泡沫破裂可能性极高,投资者应及早上岸,避免去年股灾覆辙。

除了债券市场,部分资金还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仅有3.9%,但全年增速却达到6.5%,这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速远高于上半年,资金进入楼市迹象明显。而且从价格的角度看,2015年全国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的走势与成交量趋于一致,前4个月交易价格环比连续出现负增长,而5月份之后价格每月环比增速震荡回升,截止今年3月价格环比增速达到1.9%,达到历史最高点。目前楼市的泡沫已十分明显。政府虽然不断出台系列政策压制,但由于房地产周期较长,又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短时间内泡沫向股市一样迅速破灭的可能性较低。

如今,随着房市和债市泡沫逐渐产生,资金开始向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进发。4月以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多个品种出现暴涨行情,其中螺纹钢、棉花、玉米、铁矿石、焦炭等期货品种连续大涨,多日盘中出现涨停现象。

有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明显有大资金在里面操盘,单螺纹钢一个品种,一天的成交额就达到了6000亿元,超过沪深两市成交量,甚至超过了现货市场一年的成交额,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泡沫肯定会有,就看何时破灭。

不过,随着近期四大期货交易所上调交易手续费,包括螺纹钢、铁矿石等在内的多个期货品种价格已出现大幅回落,市场的炒作热度正逐步降低。

资金流动性国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4篇

在此背景下, 本文将就:资金流通性国家控制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 展开分析。目的是:在目前环境下, 就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工作创新进行构建。本文以中小商业银行 (以下简称:商业银行) 作为考察对象。

一、资金流通性国控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上文已经指出, 国家对资金流通性过剩展开的控制行动, 推高了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 直接减少了商业的可贷资金存量。由此可见, 国控主要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类业务产生较大影响。从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方向来看, 其有限的资金存量必将遵循“低碳经济、城乡统筹”等政策导向。

从而, 资金流通性国控背景下, 商业银行在资产类业务上所面临的挑战, 主要表现如下:

(一) 由创新型企业融资所面临的挑战

创新型企业作为承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 日益成为资金融通的主要对象。创新型企业大都以中小企业形态存在着, 而商业银行则成为它们寻求借款的主要渠道。从而,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因对创新型企业所开展的业务, 缺乏准确认识而产生的贷款风险;二是因创新型企业无法正常履行还款行为而产生的风险。

(二) 由城乡统筹资金需求所面临的挑战

城乡统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需要借助外源性资金融通的需要。商业银行由于具有区域归属性质, 便成为各级政府推动城乡统筹的重要资金供给平台。然而, 政府根据自身目标函数驱动的放款需求, 往往违背资金流动的逐利性偏好, 从而为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 这种风险来自于上层建筑的利益诉求, 其成为了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难点。

(三) 由企业资产重置资金需求所面临的挑战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 低碳经济发展成为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所须遵循的模式。在遵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 企业需通过逐步展开资产重置, 来提升资产结构。伴随着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必然引致出广大企业的融资需求。受到资产专用性增强的影响, 企业在提高自身资本有机构成的同时, 也增大了显性与隐性成本, 这一成本因素将直接影响它们资本循环的稳定性。因此, 与企业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商业银行, 必然也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二、挑战对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造成的影响

不难理解, 因资金流动性国控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影响, 是通过若干中介的传导作用形成的。具体而言, 表现为:对资金流通性过剩采取的国家控制, 提高了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 直接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存量的缩减;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存量的缩减伴以具体的贷款项目, 则增大了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开展的风险。

在此逻辑递进关系下, “挑战”对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造成的影响, 如下所述:

(一) 对商业银行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到产权封闭性的影响, 必然追求独立、完整的赢利目的。赢利目的作为其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构成部分, 决定着该金融组织的市场行为。然而, 伴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以及目前后危机时期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作用, 商业银行在赢利目的的实现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障碍。

在上述逻辑递进关系来考察, 不难知晓:将近17.5%的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基准利率, 必然推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 企业等主要借款对象在对:平均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比较中, 将做出减少借款的理性选择。这一选择归因于:受到国际经济宏观面趋于负面, 以及生产运营成本增高的影响, 诸多企业的平均利润受到了侵蚀。以物流企业为例, 央视二台所做的市场调查显示:物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维持在10~20%左右。从而, 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的借款意愿降低, 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

与此同时, 在防止我国金融泡沫发生的要求下, 国家对奢侈品的消费信贷也作出了相应的限制性制度安排。这样一来, 不仅对该类型产品的投机性购买需求, 而且刚性购买需求都产生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金融信贷方面的表现, 则是:消费者降低了对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最终, 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 对商业银行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影响

考察本文研究对象“中小商业银行”的功能特征, 不难获知:其产权的地域归属性, 决定着它必然需植根于当地经济建设。通过对当地经济主体融资需求的满足, 来增进商业银行的“造血能力”。商业银行的这一功能导向, 体现了它的社会效益目标。然而, 正如本文在“挑战”部分所指出的:无论面临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还是城乡统筹下的现实需要, 在诸多具有行政色彩的政策推动下, 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经营风险。这种影响在其产权归属关系保护下, 实则增大了商业银行在贷款资金存量缩减下, 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从而表明: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目标与经济效益目标间, 存在着不相容的关系。由此可见, 在资金流动性国控背景下, 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影响, 被外生解释变量所放大了。

三、针对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原则

“针对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构成了本文的最终目的。这里, 本文尝试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视角, 最大化的消除上述影响。其中, 主要针对可控影响而言的。

上述挑战, 成为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按照熊彼特的观点, “创新”是经营性组织从“均衡态”逐步转向“非均衡态”的过程。然而, 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 其在创新中应建立起以下两点原则。

(一) 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展开创新

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银行改革, 出现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政策性银行的局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诸多商业银行 (如:各城市商业银行) 逐渐产生, 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商业银行的存在形式、法人结构如何复杂, 其仍须在相关银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展开审计工作。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抑制, 因商业银行盈利性内生冲动而产生的“喜风险”偏好。

(二) 创新初衷应是提升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作为赢利性经济组织, 惟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提升服务质量不仅表现在业务开展的效率方面, 还表现在其内部审计环节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惟有这样, 才能有效规避商业银行在资产类业务开展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挑战。为此, 创新途径还包括引入外部组织资源, 来增强自身的审计功能。

这里还须明确一点, 服务质量的提升并不会增进诸多企业的借款意愿。毕竟, 企业在做出融资决策时, 将对“平均利润率与借款利率”展开评估。因此, 这里只关注对商业银行自身影响的消除, 即: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四、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创新的途径构建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创新, 应结合以上原则;并紧密围绕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来展开。在此基础上, 创新途径如下所述:

(一) 引入外部专家团队

创新型企业大都以中小企业形态存在着, 该类型企业受到规模、自有资金约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寻求商业借款来扩大经营。商业银行在面对创新型企业的借款申请时, 往往在缺乏技术支撑的前提下, 弱化了内部审计功能。为此, 商业银行可以引入外部工程技术人员, 组建项目导向型专家团队。通过专家团队对创新型企业产品的市场价值、技术可行性等诸要素开展评估, 来增强内部审计的全面性。最终, 规避不必要的放款风险。

(二) 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机制

就原则而言,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属于组织自身行为;且, 该行为应对组织自身负责。然而, 受到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影响, 区域政府仍能对其审计工作施加外部作用。毕竟, 商业银行的区域归属性, 使其惟有借助于各级政府的扶持才能持续存在。因此, 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机制, 便成为“商业理性与区域性”的调和剂。商业银行应就具体的政策性贷款业务与区域政府展开协商, 权衡内部审计风险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从而, 寻求最佳放款方案。

(三) 资产结构优化的放款倾向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 还应在推动企业资产结构优化的背景下, 展开针对性的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工作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 实现其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因此, 商业银行应根据区域政府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划, 在确保资金安全性的同时, 调整对重点发展产业资金申请的审计标准。在此基础上, 不仅使内部审计完成了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还增进了商业银行的区域植根性。

由此, 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创新途径, 商业银行在资金国控背景下的影响, 将能得到一定的消除。

摘要:资金流动性国控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影响, 是通过若干中介的传导作用形成的。即:对资金流通性过剩采取的国家控制, 提高了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 直接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存量的缩减;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存量的缩减伴以具体的贷款项目, 则增大了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开展的风险。“针对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须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视角, 最大化的消除上述影响。

关键词:资金流通性过程,中小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彭琳.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2) .

[2]唐志武.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 .

[3]赵奕凌.西部县域工业发展资金缺损的机制分析与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

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第5篇

借款单位:

法定代表:职务:

地址:邮编:电话:

贷款人:

地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借款方为保证企业经营正常运转,向贷款人申请流动资金借款,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借款,为明确双方权责,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本合同贷款额为人民币(大写)万元,贷款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第二条借款方和贷款人必须共同遵守贷款办法,有关贷款事项按办法规定办理。

第三条 贷款自到账之日起,按实际之用月份数计收利息,利随本清。不满15天的按1/2页计算,超过15天的按满月计算,利率为月息‰,逾期贷款加计利息20%,挪用贷款挪用部分加罚利息50%。

第四条贷款人保证按照本合同的规定供应资金。贷款人如因工作差错贻误用款,以致借款方遭受损失时,应按直接经济损失,由贷款人负责赔偿。

第五条 贷款人有权检查贷款使用情况。检查时,借款方对调阅有关文件、账册、凭证和报表,查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必须给予方便。

第六条 借款方违反合同和贷款办法的规定,贷款人有权停止贷款,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第七条 借款方应按合同鬼规定的时间还款,如借款方需要将借款展期,应在到期前十日内向贷款人提出申请。

第八条 本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为止。

本合同一式两份,签章后双方各执一份

借款方(盖章)代表人

贷款人(盖章)代表人

流动性资金 第6篇

关键词:资金管理体制;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41-04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上实行差额资金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在国外商业银行的普遍应用以及其内部资金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正经历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本文拟从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角度入手,分析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宏、微观流动性的影响,以期对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央行流动性宏观管理有所启示。

一、差额管理与全额管理基本模式及比较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指下级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首先在下级行内部进行安排和匹配,即分支行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自主安排资金运用,自求平衡,只有当资金剩余或短缺时,才通过上存或下借与上级行发生资金往来。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则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即总行与分支行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以核算业务资金成本和收益。在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支行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转移给总行资金中心,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总行资金中心购买。资金管理体制由差额转向全额后,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利润核算方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总分行资金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行资金管理部门独自负责辖区备付金、联行汇差清算、存款准备金、系统内拆借资金、同业拆借等资金运作。实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后,分行的二级缴存、上存、下借、联行往来等内部资金业务不复存在,分行在当地人民银行和在内部联行账户上的资金都是从总行买入的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行的各种内部资金都是总行的资金,由总行负责全行的资金管理,总分行资金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分行对总行的利润贡献度发生变化

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相比,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具有公平绩效管理的作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取决于净利息收入。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计息资产的利息收入减去计息负债的利息支出。由于各分行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筹资成本和用资收益差别较大,净利息收入就不尽相同。推行FTP后,分行的净利息收入是对每笔业务产品利率减去FTP价格之后的价差进行全部叠加。由于全行范围内实行统一的FTP价格,任何一笔资金来源和运用在入账时即确定一个内部收益率或成本率,对产品、机构、部门、分支行等不做差别对待,因此资产负债比例、业务品种、期限、结构合理的分行在新的考核模式下利润贡献度和考核优势就大。

(三)总分行风险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分支行的资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全辖资金,对全部产品和业务的市场风险负责。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将分支行各项业务和产品的市场风险剔除出来,由总行专业人员统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对冲,有利于分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业务扩展和信用风险控制上。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参差不齐。部分商业银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比较规范,主要以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代表,可按日生成FTP曲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价格由总行统一确定;部分商业银行则是两种资金管理体制并存,如工行省行对二级分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而工行总行对省行则实行差额资金管理;个别银行仍实行差额资金管理,如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

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宏微观流动性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业务结构的影响

1.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FTP价格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价格和经济调节手段,与原来的上存下借利率相比,其调节作用和对资金的引导作用更为直接有效。FTP价格由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心综合考虑外部资金市场的融资成本、投资收益和银行内部资金松紧等因素制定,通过FTP价格的动态调整,可以向分支行有效传导内部资金供求信息以及总行发展战略、管理要求等政策信息,引导各分支行根据产品价差变动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经营策略,调整资金流量和流向,并对总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的FTP价格调整为例,该行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采用管制利率FTP和市场利率FTP两种模式,管制利率FTP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基准收益率曲线构建,适用于各期限的存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和资产负债类理财产品,市场利率项下FTP以SHIBOR为基准收益率曲线构建,适用于同业存放、协议存款、回购类资产负债业务、票据业务以及其他资金业务。图1为2007年该行一年期管制利率FTP价格的变动情况。

2007年该行先后共7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FTP价格,其中3月、5月、7月、8月、9月和12月是根据央行基准利率变动作出的调整,且调整幅度与基准利率调整幅度保持一致,而11月FTP价格调整则是根据本行资金供求情况作出的自主调整。比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与管制利率的利差可以看到,在2007年初流动性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该行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分别为0.85%和2.75%,存款利差偏小,贷款利差偏大。另一方面,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后,该行在信贷管理上偏重于干预政策而非干预资金,下级支行在盈利考核的驱动下,纷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随着年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发行票据等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的陆续出台,该行头寸趋紧,在内部资金定价上表现为11月在央行未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该行自行上调一年期管理利率0.4个百分点,存款利差上调为1.25%,而贷款利差则下降为2.17%,在政策导向上引导下级行加大揽存力度,控制信贷投放速度,改善总体流动性状况。

2. 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影响。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支行上存或下借资金的作用局限于保支付和二级存款准备金的需要,利率对其调节作用不明显。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的FTP价格涉及资金池中的所有资金,可以通过确定FTP价格来影响不同业务、不同行业的内部资金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业务产品结构、贷款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经济调节杠杆作用更为有效。以某商业银行2008年不同期限个人住房贷款、单位及个人企业贷款FTP价格调整为例说明。

个人住房贷款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一个重要品种,与其他贷款业务相比具有手续简便、资产质量较高等特点,该行为鼓励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开展,对住房贷款业务的资金占用制定了较低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和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利率持续走高,但在贷款期限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住房贷款的内部资金成本普遍低于单位及其他个人贷款。从调整幅度看,两年期个人住房贷款FTP价格上调幅度低于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0.15个百分点,两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下调幅度又普遍高于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显示该行鼓励优先发放两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由于价格引导形成的内部资金成本优势,该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速,2008年6月份该行山东省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7.42亿元,比年初增长9.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1个百分点。

(二)对不同货币政策引导流动性的影响

1. 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利率工具调节作用的影响。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利率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内部资金使用成本和外部收益两个因素对其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否反映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关键在于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和收益之间的价差变动方向是否与央行利率调整的方向一致;利率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如何,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差变动和利率调整的幅度差异。

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2007年下半年通货膨胀苗头逐渐显露后,央行为防止CPI进一步走高持续加息,当年9月15日和12月20日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表1为不同期限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和该行2007年10—12月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变动情况。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到,2007年10—12月央行两次加息后,该行不同期限的信贷产品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均有所上调,即资金使用成本上升,但若以上调后的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外部收益率(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议价实现对客户贷款利率的浮动),则该行除两年期贷款之外,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的收益率与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之间的价差在扩大,贷款期限越长,价差越大,利润空间越大,信贷投放冲动越强烈。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该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调幅度小于央行两次加息的调整幅度,不仅没有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反而加大了该行各分支行通过信贷投放,特别是中长期信贷投放扩大利润空间的冲动。

2. 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作用的影响。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各期限存贷款产品FTP的调整并不仅仅以基准利率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外部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银行内部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以及经营战略导向等确定相应的调节因子和调差系数,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途径: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可用资金和市场资金数量——市场利率(SHIBOR)——FTP——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为剔除基准利率变动对FTP变动的影响,我们选择2008年1—6月份作为考察的时间段,因为在经历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后,央行在该段时间内未再使用利率工具,而是连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于3月18日、4月16日和5月12日分别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市场资金逾6000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隔夜拆借SHIBOR利率振荡上行,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的SHIBOR利率平缓爬升,金融市场筹资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相应提高。

根据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情况,该行相应调整了不同期限存贷款产品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上半年FTP计价的存款项目看,吸收统筹住房单位活期存款获利空间最大,6月份该产品的FTP为3.62%,比1月份提高0.11个百分点,而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0.72%,利差达到2.9%;其次是活期储蓄存款,6月份该产品的FTP为3.22%,比1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利差也高达2.5%。一年期以内存款的利差与1月份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两年期和三年期的利差上半年一直保持在0.09%,五年期存款的FTP价格执行人行基准利率,无利差,即下级行吸收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在扣除支付给客户的利息和营业费用等各项成本后,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银行要获得最大的收益必须以吸收活期存款为主,也体现了该行总行加强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的政策导向。

从上半年FTP计价的贷款产品看,与1月份相比,三年及三年以内贷款呈内部资金成本上升、利差缩小的趋势,而五年、七年和十年期贷款的FTP则均由1月份的4.76%降至6月份的4.72%,利差均提升了0.04个百分点,说明伴随着市场筹资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总行要求的资金回报率也随之增加,下级行要保证信贷项目利润的稳定增长,必须提高贷款的议价能力,特别是提高三年期及三年期以下贷款利率的上浮比例,或者提高资金成本降低的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该行在FTP定价上向活期储蓄和中长期贷款倾斜的经营策略与流动性管理理论中期限匹配的原则相背离。但是换一个角度看,2008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了大量资金以定期存款形式回流银行,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成本增加,必须通过高收益的中长期贷款来弥补。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虽然可以通过上存下借利率的调整反映市场利率变化,但主要作用点在于下级行的富余资金和临时性借款,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作用广度和深度远不及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三)资金管理体制转换对经济决策部门衡量宏观流动性的影响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向人民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实行属地管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流动性水平可以通过存贷差、存贷比和超额准备金率等指标直接测度。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后,全行的资金好比被放在一个资金池中,所有资金来源部门吸收的资金都注入该资金池,所有资金运用部门所需要的资金也都取自于该资金池。由于资金在总行层面统一调配,法定存款准备金也由总行按法人统一缴存,总行对分支行主要通过干预信贷政策调节分支行的信贷投放,分支行信贷资金借用不受存贷比和资产负债比例约束,只要有好的信贷项目,能够通过各级审批,就可不受本身资金来源的限制,通过调拨资金从资金池中取用并赚取该笔贷款的利差收入。因此在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区域存贷差、存贷比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简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测度指标对测度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基本失效。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优化和完善FTP机制,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要继续优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配置机制,建立调控灵活、功能有效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调节机制,实现对各种资金来源和运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通过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推导出确保系统内部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向高效低险转移并可持续运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使其适应市场客观需要,调控高效有力,可以全面反映筹资成本、贷款收益和目标利润水平。

(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疏通FTP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充分发挥利率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人民银行应牵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改进和完善SHIBOR定价机制,促进各部门对SHIBOR的研究,解决3个月以内的SHIBOR受新股发行影响在个别交易日大幅波动的问题,避免参考SHIBOR的存贷款定价波动加大,影响商业银行稳定经营;扩大3个月以上价格市场交易量,增加市场流动性;二是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解决利率市场二元结构的双轨制问题。

(三)改善央行注入和收缩流动性的市场化渠道

深入考察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协调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在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总量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信贷资金向大型企业集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等摩擦性失衡问题,形成总量控制、结构疏导的调控格局。

(四)探索和构建区域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为宏观经济部门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

针对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区域内传统流动性衡量指标失效的现状,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应对法人机构与非法人机构、差额管理模式商业银行与全额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在流动性计算等方面区别对待,分别构建不同的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在创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学的区域流动性预测模型,实现区域流动性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区域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Douglas W.Diamond and Raghuram G.Rajan,2002:Liquidity,Efficiency and Bank Bailouts[J].NBER Working Paper,9158.

[2]魏青.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J].新金融,2006,(6).

[3]张会清,王剑.中央银行视角下的流动性[J].上海金融,2007,(3).

流动性资金 第7篇

根据央行相关公告可以看出, 今年1月份到期的央行一年期票据将达到2300亿元左右, 如果把到期的三月央票和正回购计算在内, 1月份央票和公开市场滚动操作将累计向市场释放资金超过5000亿元, 一季度解禁资金也将超过万亿元, 把到期的三月央票和正回购计算在内, 1月份央票和公开市场滚动操作将累计向市场释放资金超过5000亿元, 一季度解禁资金也将超过万亿元, 巨额资金将向市场释放出大量流动性, 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国家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充裕资金的解禁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 其中一部分流动性一定会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 必将有利于扩大内需。”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说。

丁志杰认为, 2008年年初时, 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公开市场大量发行票据回收流动性, 2009年起这些资金纷纷解禁到期。与此同时, 自2008年四季度起, 央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调减了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和力度, 逐步放松流动性, 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2009年资金面宽裕状况。

2008年下半年以来, 公开市场在减少资金回笼的同时, 还在操作结构上进行调整。先是于7月份宣布暂停三年央行票据的发行量, 此后, 又于10月底宣布隔周发行供应量最大的一年和3个月央行票据, 并且在12月初宣布暂停了一年央行票据的发行。

流动性资金 第8篇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对商业银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要求日益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内部资金差额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固有的弊端。因此, 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管理经验, 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Fund transfer pricing, FTP) 最早应用于上世纪80年代的北美商业银行, 是指资金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不同业务线条之间流动时, 商业银行内部向发放贷款方收取资金成本, 并向吸收存款方支付资金收益的一种机制, FTP的产生适应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银行通过FTP可以实现四个目的:一是银行通过资金转移价格计算存款或者贷款的利差, 从而评价该项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 在交易层面上可作为单个产品交易价格的制定基础;在业务条线层面上可以对业务条线进行评估, 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二是通过资金转移价格分析其盈利能力考察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业务条线绩效与预算差异分析。三是通过资金转移价格可以分解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组成要素, 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奠定了基础。四是通过FTP将利率风险从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条线中剥离并集中到资金管理中心, 从而使得管理者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客户拓展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中。

目前, 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主要着眼于介绍具体的FTP方法以及在存贷款定价方面的应用, Lukasz Kugiel (2009) 、廖继全 (2009) 都详细分析了如何使用资金池法和期限匹配法进行FTP。有些国内学者还借鉴这些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行资金转移定价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吴琼 (2010) 以介绍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核心技术为基础, 提出了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整体思路。周捷, 刘谦 (2009) 对中国农业银行推行的FTP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蒋湘伶 (2012) 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然而, 国内外对于资金转移定价基本原理的研究却很少, 这使得资金转移定价的理论基础不足, 也使得FTP的进一步改进遇到困难。廖继全 (2009) 指出, 转移定价利率中无法反映具有较长到期时间的可变利率产品所包含的流动性风险。一些银行干脆忽略这一风险, 因为纳入该风险会使FTP系统过于复杂。随着世界范围内流动性危机, 对于FTP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本文以Klein-Monti的两分离定理为基础, 对FTP进行了重新诠释,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目前世界性流动性危机的现状, 对FTP模型进行了改进和延伸。

2 基于两分离定理对商业银行FTP模式进行分析

Klein (1971) 和Monti (1972)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银行模型, 运用两分离定理对对FTP模式的原理进行分析, 该理论认为:一是银行的经济利润分别来自于贷款和存款, 银行内部需要以和存贷款期限相匹配的资金边际收益率作为转移价格来衡量存款和贷款的各自收益;二是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转移定价是相互分离的, 忽略准备金的因素, 当银行存款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投资的机会成本, 银行贷款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投资的边际回报时, 银行的经济利润达到最大, 此时的存贷款数量也达到最优。

基于两分离定理, 对于固定期限的产品, 贷款和存款的转移价格即是对应期限的市场利率。廖继全 (2009) 认为, 一般而言, 国外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和贷款转移资金定价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作为其边际收益率曲线, 长期固定期限的存款和贷款转移资金定价将互换合约的利率作为其边际收益率曲线。

对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信用卡等合同期限和有效期限不同即期限非固定的产品而言, 应将这类存款分为核心存款和波动存款, 将有效期限设为两种期限的加权, 由利率的刚性或者是忠诚的客户所引起的存款的滞后取出需要使用多阶段动态方法分析资金转移价格。

Dermine (1986) 也从分析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的角度, 对存贷款的转移价格的确定进行了解释。他指出,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 分支机构经理吸收了更多的存款, 这些增加的存款直接影响了资产负债表另外一边的政府债券, 当存款增多时, 投资政府债券增加, 当存款减少时, 投资政府债券减少, 因此应将存款的转移价格设为政府债券收益率, 以便准确衡量这些增加的存款的效益。贷款也是同样的, 因此一年期的存贷款转移价格应该就是政府债券收益率。

3 对FTP模式进行的改进和延伸

当银行的存款数量大于贷款数量时, 银行不用担心流动性风险, 所以目前国际通行的基本的FTP模型中并没有将流动性风险考虑进来。2003-2007年在许多国家经济扩张过程中, 银行也大大地扩张了他的贷款业务, 同时, 许多存款纷纷流出银行转而投资于共同基金、股票及其他非银行产品上, 由此, 贷款数量渐渐超过存款数量, 在包含英国、希腊在内的许多国家贷款存款比都曾经超过100%。当贷款数量超过存款数量时, 国际上的银行主要依赖于市场融资, 这就隐含着一个假设即以市场为基础的融资如同业存款和CDs是随时可以得到的, 以满足银行非流动性贷款的需求。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我国的银行主要依赖于中央银行或者政府的借款, 而2013年所发生的银行“钱荒”问题, 也使得商业银行一味依赖中央银行缓解流动性危机的时代终结。因此, 银行应在日常管理中充分重视流动性危机并需对流动性危机进行定价, 重新考虑资金转移定价方法。

当银行遇到流动性危机, 是不能将他的贷款直接卖出的, 原因有二:一是贷款的买家不太容易找到, 因为买方不会知道这笔贷款到底风险有多大, 二是贷款的卖出伴随着客户信息和客户资源的转移。因此银行只能采用两种方法管理流动性危机, 即一是增加客户存款, 减少贷款;二是建立应急流动性缓冲资产, 以便在银行遇到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可以随时卖出。下面, 笔者在分析Klein-Monti两分离定理的基础上, 分析银行在采取这两种方法的时候, 应该如何改进FTP。

3.1 FTP模型的改进:增加客户存款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 在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情况下, 一些国家只能通过增加客户存款来进行融资, 同时这些增加的存款只能用来投放可以迅速变现的流动性债券, 如政府债券, 以便能够及时卖出这些债券来满足短期存款的流出。然而, 客户存款不是可以无限制增加的, 许多国家对于存贷比有严格的限制, 如我国中央人民银行所规定的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此时, Klein-Monti两分离定理由最大化经济利润所确定的存贷款转移价格已经无法实现, 也无法准确的反映存款的收益和贷款的成本, 因此, 需要对存贷款转移价格进行一定的修正。

此时的FTP要比市场利率i高, 由此可见, 在无法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和发放债券的方法改善流动性约束时, 银行只能通过人为提高资金转移价格, 高的资金转移价格激励着银行的分支机构获得更多的存款, 同时也使分支机构减少发放贷款, 尤其是流动性差的贷款, 从而实现贷存比的流动性约束。另外, 银行也可以放弃资金转移价格, 直接设定存款数量目标, 这样就需要给予实现存款数量的分支机构以奖励, 其实也是变相的提高了资金转移价格。

3.2 FTP模型的改进:应急缓冲流动性资金

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 银行也可以通过增加同业拆入和长期借款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 同时在资产方建立应急缓冲流动性资金, 这也是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流动性的最新要求, 该项条款将于2015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 存款 (D) 和同业拆入 (I) 需要银行建立应急流动性缓冲资产的组合 (B) , 银行应急流动性缓冲资产组合的数量等于存款和同业拆入的加权平均。应急流动性缓冲资产组合主要由股票或者高质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易于变现的资产组成, 当有流动性风险发生时, 银行可以卖掉这笔缓冲资产以获取流动性, 同时, 该组合需要通过长期借款 (F) 融资。同业拆入的利率记为i, 应急流动性缓冲资产的收益为b, 长期借款的成本为f。假设B等于α%的稳定存款D和β%的同业拆入之和 (β>α) , 即B=F= (α×D) + (β×I) 。此时, 根据两分离定理, 分别考虑银行的存款转移资金定价和贷款转移资金定价: (1) 由于额外增加一元贷款, 需要增加一元的同业拆入和由此增加的同比例的缓冲资产, 额外增加一元存款所伴随的减少一元同业拆入, 则引起减少 (β-α) 的缓冲资产, 因此, 贷款的资金转移价格和存款的转移价格不同; (2) 由于存贷款的资金转移包含了缓冲资产所带来的成本 (f-b) , 即流动性溢价, 也就是说, 为了弥补流动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 存贷款的转移资金价格都要提高。

由以上分析可知, 为防范流动性风险, 存贷款资金转移价格都要进行相应的提高。同时, 提高的程度视解决流动性风险所采取的不同策略而有区别, 对于通过建立应急缓冲性流动资金而言, 由于存贷款资金转移价格的上升幅度不同, 存贷利差会变大, 银行更容易获得盈利。

4 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转移定价的启示

4.1 我国的存贷款转移定价刚刚起步, 现阶段应从如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1) 基准市场利率 (如国外的LIBOR和美国国债利率) 是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前提,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 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都建立在此基础上。然而, 目前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完善、基准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市场分割等因素, 还没有公认的人民币市场利率和人民币市场收益率曲线, 这阻碍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工作的开展, 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2) 银行间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间接影响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高低, 因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 为银行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来源。应完善资本市场, 增和加交易对手和期限品种, 提升中长期业务品种的交易量和交易频率;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 加强债券市场统一监管。

4.2 发挥商业银行作用,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转移价格的作用, 提高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效率。因为, FTP除了可以用于衡量银行的各项业务的盈利能力外, 还可以起到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功能。比如提高FTP, 一方面可以通过存款的转移收入可以激发分支机构吸收更多的存款;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贷款的转移成本可以减少分支机构发放贷款的数量, 尤其是不良贷款的数量。同时,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为的提高FTP来满足中央银行制定的存贷款约束条件。

参考文献

[1]蒋湘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建设情况探析[J].金融与经济, 2012, (8) :59-61.

[2]廖继全.银行资金转移定价[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9:16-31.

[3]卫冕.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吴琼.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35-81.

[5]于冬智, 胡庆.价值管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模型[J].金融论坛, 2010, (8) :12-19.

[6]Dermine Jean.Deposit Rates, Credit Rates and Bank Capital, the Klein-Monti Model, Revisited[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6, (10) :99-114.

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危害及其防范 第9篇

一、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主要渠道

(一) 借助货物贸易实现异常资金跨境流动

1996年我国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以来, 一些异常跨境资金利用外汇政策监管盲点以不同方式实现跨境资金流动。一是利用“价格转移资金”, 实现资金流动。进出口企业联手操作, 利用某些进出口商品的特殊性, 以“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或“低报出口价格的方式, 将非法资金汇入境内;或高报进口价格”的方式, 造成外汇资金非法流出。二是跨国公司境内的关联企业利用出口预收货款,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 将异常资金汇入境内。三是利用进口预付货款可实现资金向境外转移, 由于对进口预付款的监管较松, 企业提供资料较容易, 且真实性不易鉴别,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本流出的情况也可能不断增多。

(二) 以居民个人名义掩护异常资金跨境流动

个人名义为掩护的非法资金流入, 隐蔽性强, 其真实性难以把握。2007年出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规定, 个人结汇和个人境内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 由银行对个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这样的监管方式使一些投机者通过将汇款“化整为零”、或“拆分收款人”的方式汇入资金。个人外汇资金分拆的主要方式:一是在汇入环节将款项进行分拆, 表现为境外同一汇款人向境内多名不同收款人汇款;二是通过亲属间划转分拆提现及结汇的方式, 银行临柜人员反映, 同一个人的汇入款在超过年度结汇总额情况下, 有结汇需求时, 结汇主体为了规避《办法》中对年度结汇五万美元、一次提现钞一万美元提供相关证明的限额控制, 达到超限额提, 利用《办法》中关于“直系亲属间可直接划转”的规定, 将部分外汇转至另一个人账户, 由其直系亲属进行拆分提现后结汇, 直接规避了《办法》对个人年度结汇总额及日提现钞额的控制;三是携入现钞存入采用分拆存入不同名下的方式, 对个人存入外币现钞实行当日累计等值5000美元以上的, 需提供来源证明材料, 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 发现有些客户当日超过5000美元现钞存款, 采取拆分多个名字存入, 以规避政策管理;四是利用个人名下的大额捐赠款, 凭公证的捐赠协议, 即可办理结汇, “经公证的捐款协议”也较易取得。另外, 通过居民、非居民个人实现资金流出也较为方便。为方便居民、非居民个人真实性用汇需求, 外汇局放开个人财产转移限制, 不断调高经常项下因私购汇限额, 同时简化购汇手续, 有的只需要传真件或网上下载件即可办理购付汇;非居民个人外汇账户内款项汇出直接到银行办理, 且没有限额限制。这样, 异常资金便可通过“蚂蚁搬家”战术, 将外汇资金多批次汇出境外而实现资金流出。

(三) 借助资本项目“暗渡陈仓”

虽然我国对资本项目实行不可完全兑换的管理, 但是套利资本仍可以外商投资为掩护流入境内。一是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以资本金的名义汇入境内, 结汇后擅自改变合同规定的用途, 有的结汇后挪作他用, 谋取不正当利益, 或假借并购之名以溢价支付对价款等异常情况的出现, 显示国际投机资本已通过“虚假投资”方式, 合法进入了资本市场;二是通过外债的形式汇入,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扩大“投注差”, 可以轻而易举将境外资金以外债名义汇入境内, 再以虚假的合同或发票办理结汇, 进行使用。通过资本项目将外汇汇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以直接投资或假投资的方式流入, 套利后通过减资、撤资、转股、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资金流出;二是国外或离岸公司通过低价跨境收购的方式购买国内企业股权, 间接实现资本流出;三是境内企业在境外设立独资或与当地企业设立合资企业, 在办理境外投资登记手续并流出有关资金后, 境内企业立即销声匿迹;四是通过利润、红利汇出和支付海运费等非贸易方式流出, 目前,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红利汇出以及海运费支付等非贸易付汇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 不需外汇局审批。

(四) 地下钱庄

地下钱财庄等非法渠道因作案手法隐蔽, 划转资金迅速, 往往成为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转移的工具。其主要操作方式为换汇人在境内将人民币交给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则通过境外合伙人将外汇打入换汇人所指定的境外账户。

二、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危害

(一) 影响宏观决策的准确性

由于异常跨境资金大都混于正常的资金之中, 使得相关部门对此类资金往往难以区分和对其做出准确的统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决策部门对外汇管理政策的研判, 失去了外汇政策的管理效应。

(二) 加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境外套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出大进国内, 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过快增长, 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和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 这些异常资金的突发流动, 无疑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带来较大风险。

(三) 扰乱外汇市场秩序

目前, 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 投机性资本或其他违规资金很难明目张胆地大规模进出。在这种情况下, 会寻求非正常渠道进行操作。这就为地下钱庄提供了原始需求, 助长非法外汇资金交易的滋生, 扰乱国内金融外汇秩序。

三、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防范措施

(一) 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提高分析预警能力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化手段, 依托现有的多个监测和管理系统, 建立和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平台, 设定一套相互关联的预警指标体系, 研究制订防范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应急预案, 实现对全口径外汇收支的全程监控, 防止异常资金绕道规避监管, 从根本上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

(二) 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 提高危机应变能力

结合新《外汇管理条例》的出台, 适时完善整合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加强贸易环节汇兑监管和个人结售汇管理, 防范异常资金混入贸易和个人结售汇渠道出入;加强外债管理, 防止境外资金虚假投资流向境内, 减少投机资金的大量涌入;改进账户管理, 充分发挥外汇账户在外汇资金流动监测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的体制机制, 保障在资金流出流入两个方面均有完善的管理手段。

(三) 强化对银行监管力度, 提高其代位监管能力

要进一步强化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监管力度, 加强指导、督促其建立、完善外汇业务内部控制机制, 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职能作用和信息优势, 建立银行外汇业务定期稽核检查制度, 有效引导发挥代位监管的职能。进一步密切外汇局与银行的信息沟通与联系, 银行对外汇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向外汇局进行反映, 外汇局及时研究解决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种良好的互动方式, 改变银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 建立经营的长远目标, 降低资金运营风险。

(四) 加强部门间密切协作, 形成良好长效机制

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 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金融安全, 单纯靠外汇局一个部门难以保证整个机制顺畅运行, 需要银行、海关、工商、税务、商贸、公安等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 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共同的分析, 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实现信息与成果共享, 使防止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各领域联合行动成为可能。

(五) 创新检查方式, 充分发挥外汇检查“探测器”作用

要充分发挥外汇检查直接接触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优势, 加大打击投机和从事违规活动的行为以及地下钱庄力度, 增加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通过非法渠道流出入的难度和成本。充分利用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 加强对外汇信息系统和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 建立科学的分析监测模型, 加强对交易主体外汇资金来源、流向、存量以及流量的统计监测。

参考文献

[1]王景武.构建.防止异常资金跨境突发流动的预警应急机制[J].中国金融, 2005 (21) .

[2]田光宁, 李建军.跨境流动地下资金的规模测估[J].国际商务研究, 2005 (2) .

[3]张静, 陈炳才.外汇管理改革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浅议医院的流动资金管理 第10篇

一、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流动资金是指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必不可少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具有周转期短、易于变现的特点,是理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流动资金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起连接和纽带作用,其缺乏必然导致生产经营中断,因此保持必要的资金是组织生产经营的基本前提。资金是资产中唯一能够转化成其他任何资产的资产,其在生产经营中具有交易功能,持有资金能够满足日常交易的需要。如购销结算、税金结缴、债务清偿、工资发放、费用开支等经济业务都以货币为媒介。

2.流动资金是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医院保持的流动资金必须足以保证现金支付能力,否则就可能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比如,要具有必要的偿债能力,医院必须及时了解医院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医疗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到期债务,否则就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况。此外,流动资金具有预防功能,持有适量的资金可以应付意外事件对资金的需求,如自然灾害或医院不能及时收回医药费等而带来的资金周转不畅。

3.流动资金的动态信息可以为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可靠的数据。如果医院投资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并且其现金流出量与现金流入量相对平衡,表明医院医疗运营活动正常,未来发展前景乐观。因此,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预警作用,披露现金的来龙去脉及现金余额变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

二、医院流动资金管理的现状

在目前情况下,医院流动资金管理在整体上是比较薄弱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医院在申请购置设备时往往十分迫切,缺乏严谨而科学的论证。特别是有的医院不顾本医院的工作实际,盲目采购,一旦设备买回来后,有的由于病员少,工作开展不了,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的设备搁置数月甚至数年不安装使用,产生不了任何效益。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医院的财产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金浪费,严重影响了医院流动资金的运转效率。

2. 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存在着医疗应收款逐年增加的问题,使流动资产失去应有的流动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医院医疗欠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疗欠费的逐年增加和清偿困难已成为加强医院流动资金管理的难题。医院的应收医疗款是其执行社会保障功能必然面对的问题。由于医院对急诊病人实行“先抢救后缴费”,不少病人接受救治后一直拖欠医疗费用,严重的欠费情况让一些医院陷入经营困境。导致医院坏账损失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医院抢救“110”、“120”和群众送来交通肇事、打架凶杀而无法确认单位和家属的重危病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追还的债务;因病致贫,造成生活十分困难,长期无偿还能力所欠下的医疗费用;单位发生重大灾害、伤亡重大,单位无力支付医药费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来院就诊发生的医药费,要按照当地医疗保险中心的规定和考核办法结算医疗费用。因此,在医疗保险结算方式下,医院应收医疗款将进一步增加,但如果医疗成本控制合理,医保欠款基本能收回,但若医疗成本控制不当,造成病人住院费用过大,则医保款不会完全返还,由此造成的损失,将由医院承担。

3. 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流动资金中存货资金占用比例最大,对流动资金管理具有较大的影响。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医院流动资金40%-60%,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相对于其他行业存货占流动资金平均存货量来说,储备成本较高,而药品收支在医院业务收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药品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药品进货渠道不规范、价格不一;药品储存量欠合理,时有积压造成浪费,影响资金周转。同时在医院存货采购和管理中也存在购置成本过大,储存成本过大等问题。

三、加强对流动资金管理的措施

1. 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为加强医院的流动资金管理,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金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预算体系

根据医院业务收支计划、上级财政拨款、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以科学控制现金流出为原则,以增加医院现金净流量为最终目的,从医疗、药品、行政和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预算体系,医院业务支出必须严格执行现金流量预算体系。

(2)加强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医院财务各级领导按规定对收、付款凭证事前签字审核。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相应程序及相关制度规定对支付款项进行审批,对所有的资金支出按照年度、季度、月份资金计划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用款时,必须提交书面付款凭证,并注明用款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财务人员严格审查货币资金支付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金额较大的款项支付需同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或与此相关的证明文件,方可办理资金的支付手续。

(3)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

高度重视现金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

2.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由于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使医院的财产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金浪费。为了避免出现设备重置、闲置或半闲置等状况的发生而造成资金的浪费,医院要成立固定资产购置委员会,对大型设备的购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然后拟出购置方案。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医院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首先,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工作,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其次,财务部门和总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要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账实相符;最后,对报废财产,在组织有关人员现场鉴定的同时,由财务人员进行核实,及时销账,防止资产流失。杜绝“盲目购置、管理松懈、设备闲置”等现象的发生。减少对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收益,把非流动资金转变为流动资金,增加资金净流量,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医院的往来款项积压占用资金影响资金周转,是不容忽视的资金浪费。因此,及时清理往来款项也是加强医院流动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应收医疗款及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应采取控制和清欠相结合的办法。对已经发生的应收款项应及时通报催收,尽量减少坏账的发生,使应收款项恢复其流动性。财务部门和住院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对账,注意病人预交金单据遗失补写的证明,看看单据号码有无重复使用等事项。对抢救无主病人和重大伤亡事故单位发生的医疗欠费,应申请当地政府给予补助。对恶意逃债、治愈后逃跑的病人和以医疗纠纷为借口、长期住在医院不出院的病人,要走司法途径、请求法院给予法律支持。对确实无法收回病人医疗欠费,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在“坏账准备”账户中核销。

4. 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药品资金在医院流动资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药品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并决定着医院的收益、资金的流动性及财务风险的综合水平。因此,加强药品管理,有计划、合理地组织采购、供应和储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存货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存货成本、存货的数量及其资金占有比例的情况,确定经济订购量及合理的存货储备,以最低的存货成本维持正常的医疗运营活动。按照“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首先,加强采购控制。医院应大力推行公开招标采购,根据医疗活动的实际需要及市场供应情况,正确制定和执行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医院的一切采购都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切实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一切采购活动都应公开招标,进行“阳光操作”,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其次,保持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药库和各药房每月底需进行盘点,月终和财务科核对,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查明原因,按规定的办法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最后,严格控制领料,执行消耗定额,杜绝浪费现金。对医院药品的购入和领出,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药品入库前,药品质检员、保管员、药品会计要认真验收,验收合格后要认真编制药品入库单,发票由采购人、验收人和审核人签字后并附入库单(财务联)送财务科办理审核付款手续。

四、结束语

200万美元流动资金产生的背后 第11篇

传统的思维下,要么企业经营者通过抵押房子等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贷款,要么就是向亲戚朋友或地下钱庄借钱,但这个企业的经营者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出口福费廷。

银行为A公司设计了一个方案:A公司按欧洲某银行开立的金额为200万美元、期限为提单后90天付款的远期信用证备货发运。发出货物后,A公司向当地某国有商业银行B申请办理出口福费廷业务。B银行将单据寄往欧洲开证行,对方向B银行发来承兑电后,B银行扣除有关利息和手续费后即向A公司支付全额200万美元的无追索权融资款。显然,A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在信用证到期之前就获得了全额货款,以便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准备。同时A公司还实现了提前收汇与提前退税,规避汇率风险与减少资金占压。

A企业这样通过贸易融资获得资金是自金融危机以来,贸易融资业务逐渐升温的一个缩影。反映在数据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工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表内余额已达118.67亿美元,较年初增长了68.42%;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仅深圳分行,今年前5个月仅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业务融资金额就达到2008年全年的1.42倍。在前景未可预期的经济形势前,贸易融资这一方式是否是缓解外贸企业资金紧张的一剂“良方”?对此,中国进出口银行国际业务部国际结算、对外担保、贸易融资主管周红军表示:“有效融资,不仅可解决企业眼前出口问题,还可促进出口企业抓住新的机遇。”

流动性带来的出口机遇

《进出口经理人》:贸易融资比传统贷款融资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周红军:从广义上说,包括出口信贷在内的各种为贸易提供的融资均属于贸易融资,而狭义的、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融资通常指银行依托办理汇款、托收、信用证和保函等各种贸易结算业务。贸易融资与传统贷款相比,其优势为贸易融资以商品与服务买卖交易中的订单、预付款、存货、应收账款等为依托,通常以交易项下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对一笔相同金额的贸易融资与传统贷款相比较而言,由于贸易融资的期限一般以90天为主,其支持的贸易量通常是贷款的3~4倍,故对促进企业一般贸易和进出口贸易而言,贸易融资相比传统贷款显得更为直接有效。例如出口押汇、出口福费廷等产品,能让企业加快资金的运转速度,更从容安排业务的开展。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是造成我国出口锐减的重要原因。有种说法是国外采购商流动性不足是原因之一,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红军: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使其生产和消费市场萎缩,市场表现主要为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下降,另一种则是境外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缩减了对其客户的授信额度,同时提高了融资门槛和成本,导致境外进口商在难以从当地银行获得授信的情况下,只能中断贸易,市场表现主要为,原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现改为赊销(O/A)或远期付款交单(D/P)结算方式,这导致出口企业需占押资金并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使得不少出口企业有单不愿接或不敢接。

针对后一种外需下降的情况,如果采购商能获得充分的融资、担保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是可以促成这部分“外需”的恢复。

近期有不少境外进口商提出,若我国出口商能够提供延期付款便利或我国银行能为其提供中长期融资便利,愿意将原本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采购的订单转向从中国采购。这说明了为当前市场提供有效融资,不仅可解决企业眼前出口问题,还可能促成我国出口企业抓住机遇,进入并占领原来由发达国家所掌控的海外市场,从而创造新的出口增长点。

国际间的贸易融资合作

《进出口经理人》:国家对贸易融资有无鼓励政策?

周红军:从大环境看,2009年以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已成为政策新风向。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频频出台,具体包括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额度、降低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费率、专项安排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扩大出口买方信贷额度,要求各银行新增短期外债指标全部用于贸易融资等,这些政策正促使银行更多地引导企业去应用贸易融资工具。

《进出口经理人》:作为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贸易融资业务有哪些特色?

周红军;通过扩大贸易融资来促进经济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2009年4月初的G20峰会上我国政府再次表明,中国将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支持地区性开发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愿继续同国际金融机构和有关国家协作。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与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了200亿美元贸易融资联合声明,与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和智利等国家的银行、大型企业,以及非洲进出口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签署了多项贸易融资额度协议。此外,进出口银行还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多边金融机构的贸易融资促进项目。通过开展短期贸易融资便利、同业代付、风险参与、信用证加保、转开保函等贸易融资业务合作,为境外机构提供资金和增信服务,弥补贸易融资缺口。200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向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了12亿美元的贸易融资,间接为中国企业创建了良好的外贸业务环境。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关注哪些行业或领域?

周红军: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新增100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150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的惟一承办行,也是421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的主要承贷行。作为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以及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项目都是我们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首选对象。

《进出口经理人》:对于没有贸易融资经验的企业,您有些什么建议?

发电企业境外资金的跨境流动分析 第12篇

1 资金跨境流动的意义

1.1 在国内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 利用海外低成本资金缓解国内资金压力, 降低资金成本。2011年以来, 国内通货膨胀高企, 央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 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银行信贷规模、收紧流动性的同时, 多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 导致市场资金趋于紧张、资金成本上升明显。在此背景下, 企业以境内银行贷款为主的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受到了显著影响, 财务成本压力也显著增加。反观境外资本市场, 伴随欧美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 资金成本维持低位。以香港为例, 同等资信水平的企业在港银行借款利率及债券发行利率大大低于国内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及同期限、同资质的债券收益率水平。以2011年9月为例, 香港5年期债券平均利率水平为4.18%, 较国内5年期人民币债券平均利率水平5.39%低1.2%;较国内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水平7.05%低2.87%;通过境外融资, 弥补境内资金缺口, 实现境内外资金互动, 降低资金成本, 对企业而言不无裨益。

1.2 吸收境外人民币资金, 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顺应中央经济政策。2011年8月17日, 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宣布了一系列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新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扩容境内机构赴港发债渠道和逐步开放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因此, 企业吸收境外人民币资金, 以低成本募集资金满足“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的需要, 并完善债务融资体系, 提升自身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实力。

1.3 通过海外大宗贸易方式解决境外资金入境问题, 不仅可以实现资金跨境流动, 还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利用境外资金为企业开展大宗贸易, 目前较为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向境外开展大宗贸易招标采购方式, 实现降低采购成本和大额资金回流的目的, 同时可较快地在国际贸易市场形成影响力, 提振企业的境外品牌形象, 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2 通过海外煤炭大宗贸易方式入境

2.1 先决条件。

(1) 建立长期的国际贸易平台, 形成稳定的贸易现金流。 (2) 向境外付款的延迟期不长于三个月, 每年要实现四次以上贸易周转。 (3) 境外大宗贸易的综合成本 (含贸易税费) 低于国内贸易成本;如高于国内, 其差值应小于境内、外融资成本差的一半。

2.2 方案设计

2.2.1 境内、外两个操作平台。

香港平台公司:作为境外资金的归集平台, 归集资金并安排还本付息等工作;作为国际煤炭大宗招标采购主体, 联系矿方组织招标采购。

国内煤炭贸易公司:作为境内资金源头公司, 负责接收电厂支付的煤款并委贷给企业, 通过延迟付款半年方式实现资金入境;作为煤炭进口方, 安排煤炭进口供应至电厂。

2.2.2 香港平台公司选择。

优先选择集团在港子公司为香港平台公司, 原因如下: (1) 选择集团在港子公司符合人民币债融资投向“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和收购项目”的要求, 募集资金在集团在港子公司内部可在投资和贸易之间灵活调度。 (2) 避免在境内企业使用资金时形成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风险。

2.2.3 国际煤炭大宗招标采购模式。

国际煤炭大宗招标采购是国际煤炭采购的一种常用模式, 可提高招标方议价能力, 降低采购价格。在海外煤炭价格 (加相关税费) 低于秦皇岛煤价情况下, 拿出部分煤量从境外采购, 如单次贸易量达300万吨, 总价将达25亿元, 由香港平台公司分批组织招标采购, 可实现25亿元入境。

2.3 意义与风险。

意义: (1) 可降低资金成本, 补充国内流动资金, 并建立长期境内外资金互动机制; (2) 香港平台公司、贸易公司建立防火墙, 合理合法规避资金监管; (3) 可快速形成发电集团在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力, 提振形象, 扩大话语权, 有利于集团国际煤炭贸易的长远发展。

风险及应对措施: (1) 人民币升值预期改变, 国内外利率差减小; (2) 购煤电厂回款不及时;应对措施:约定煤款付款时间, 由集团财务公司直接扣划。 (3) 出现亏卡、亏吨、滞期、速遣等情况;应对措施:招标时约定相关条款, 由贸易公司统一对外索赔。

3 通过境外主体投资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方式入境

3.1 先决条件。

(1) 建立境内的融资租赁公司 (在商务部或地方商务部门注册) 。 (2) 各项税费合计小于境内、外融资成本差。

3.2 方案设计

3.2.1 境内、外两个操作平台。

香港平台公司:为境内融资租赁公司的投资主体;作为境外资金的归集平台, 归集资金并安排还本付息等工作。

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境内融资租赁平台, 向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并按照境外融资的还本付息计划安排境内融资租赁的还本付息。

3.2.2 融资租赁业务。

融资租赁, 又称金融租赁或财务租赁, 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 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 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金融租赁公司需经中国银监会批准, 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需经商务部或地方商务部门批准。融资租赁业务的成本初步估算为公司费用1000万元, 以及支付香港股东利息7%的利息预提税和5.6%的预提营业税折算为融资总额的0.57% (以境内外利率同为4.5%计算) 。

3.2.3 利用境外杠杆融资。

根据《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为防范风险, 保障经营安全, 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的规定, 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获得金额为净资产10倍以内的股东贷款。可利用香港平台公司在香港银行融资, 并通过股东贷款形式将所有融资借给境内租赁公司。从而利用境外杠杆融资扩大资金入境规模, 打通境内外资金融资渠道。

3.3 意义与风险。

意义: (1) 打通了境内外资金融通渠道; (2) 香港与内地息差促使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 (3) 可利用境外杠杆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资金周期匹配风险:香港融资周期与设备租赁周期不匹配, 设备租赁一般在5年以上。应对措施:长期经营需要持续获得香港贷款或其他融资支持。

参考文献

[1]辛明, 左嘉.中国企业的境外资金管理[J].中国外汇, 2009 (12) :40-41.

[2]陈植.中国企业境外资金回归调查[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1 (01) :63-64.

上一篇:批评体系下一篇: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