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2024-07-14

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精选10篇)

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1篇

1 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评估

(1)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安全意识不够; (2) 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等;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够; (3) 护患关系激化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稍有不如意,则易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 (4) 口头医嘱多抢救患者时,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口头医嘱多,执行时可能因听不清而用错药、重复用药; (5) 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吸力、监护仪出现血压或血氧饱和度测不出、洗胃机进出水故障等; (6) 意外事件如坠床、撞伤、窒息等,抽搐、酗酒和无主患者等,由于躁动不安可能导致撞伤、坠床、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可导致患者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等; (7) 记录不及时、全面由于抢救患者多,工作任务重,往往是这个患者刚抢救结束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且医嘱大部分是口头医嘱。

2 干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学习

做到依法行医,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接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护士做到"请"、"对不起"当头,当患者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应及时呼叫公安科或总值班,及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有纠纷事件发生时,科室及时讨论,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2.2 妥善安置患者

对躁动患者及设置床档,适当约束,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点。危重患者特别是昏迷、大咯血及呕吐患者一定要注意体位安置,头侧向一边,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血液和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相关用物,一旦出现窒息,应紧急吸引。危重患者及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在检查和运送途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陪护,并携带急救物品以便及时抢救。

2.3 抢救时的注意事项

如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特别是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的安瓿瓶,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2.4 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

我科规定上抢救室班,必须提前半小时到班检查所有的急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每周大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抢救仪器突发故障时,立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迅速排除故障或更换仪器。如我科就备用了人工洗胃器、电动吸引器等。同时规定所有的仪器一律不得外借。

2.5 加强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及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抢救室备一份新仪器、新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应急手册,护士可随时查阅。合理排班,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分析讨论,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

2.6 认真做好各项记录是最重要的事

病历、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各种记录一定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字迹潦草有可能使你因此而上法庭。护士的抢救报告上一定记清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一定精确到分,如生命体征异常及疾病危险性一定要告知患者或家属,且要签字。如果患者拒绝检查、治疗和住院,一定要说明原因并签字,一份不完整的病历记录,在医疗纠纷鉴定中使人认为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因此即使检查是阴性的也应记录,一份记录齐全的病历可以帮助你免于诉讼。

2.7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大型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2.8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 (1) 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 (2) 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通过以上干预对策,我科在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效果,不仅降低了差错、纠纷的发生率,而且还培养了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54.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2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24-01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风险性强。因急诊科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使急诊科护理管理更要科学与规范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急诊护理工作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讨论如下: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由于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容易造成医患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病情繁杂,具有多方面护理技术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突发大批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及时总结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

2.3.3 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屬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仪器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急诊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这些记录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护士长督促低工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工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 伏迎春.从护理风险谈手术室的管理[J] . 华北国防医药,2003 ,4(2) :146.

[2] 张安琴.将“5S 活动”引入护理管理的思考[J] . 四川医学,2004 ,25(11) :127021271.

急诊骨科创伤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护理 第3篇

关键词:急诊创伤,护理风险防范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意外事故有所增加。急诊急性创伤大部分是意外事故、打仗斗殴或车祸伤等, 其患者为多发伤和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特点, 病情急、较严重、且复杂, 如不及时抢救和护理, 病情则急剧加重。而病患家属担心、心急、思想压力大, 如医疗及护理慢一点, 患者家属就产生思想情绪, 与我们医护人员发生矛盾, 给护理人员带来了难度和更高的要求[1]。故我们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应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 使我们护理质量更好的完善和提高, 这是急诊骨科创伤患者重视的新课题。因此, 急诊创伤患者在急诊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是赢得生命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60例, 其中男1180例, 女380例, 年龄:10~75岁。创伤原因:交通意外、自行摔伤、刀伤、烧伤等其他伤。损伤的部位: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四肢损伤、开放及闭合性损伤、昏迷休克等;伤者平均时间0.5~8h来院就诊, 在急诊科处置滞留时间平均2.5h。

1.2 结果

本组1560例患者中, 护理风险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85%, 护理风险实施后, 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在急诊创伤前、后的护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2 护理措施与方法

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快速将患者接到抢救室, 配合医师进行体征检查, 并准备好各项应急物品及药品等, 护理人员对急诊室的抢救操作熟练, 随时配合医师做急救措施, 随时执行医嘱。

2.1 护理风险

是指在护理程序、护理制度、护理技术、护理操作、护理人员的素质、环境, 药品的需求等方面患者不满意而出现的异常风险。 (1) 护士自身的素质因素, 护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护士技术、业务水平低, 而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临床护士有的刚毕业, 年龄小, 技术操作不熟练, 临床经验不足, 可导致技术风险的产生。 (2) 护理态度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服务态度差,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不佳可导致风险的产生。急诊患者多以意外伤为主, 陪护多数有急躁情绪, 认为损伤后, 应立即手术等治疗, 不懂做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认为马上手术;若护士态度冷淡、生硬, 缺乏耐心、细心的解释就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2]。 (3) 护理知识缺乏的风险: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缺乏组织纪律性, 缺乏理论护理知识, 不能在护理过程中预测风险及风险的发生。因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 伤情较严重, 需要护士必须有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全面的理论知识, 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而现在的护士大多数机械性的执行医嘱, 不懂得抢救程序, 对病情的动态不能及时发现, 或经验少,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缺乏人文的关爱意识, 不能及时履行告知制度;缺乏熟练的护理技术;缺乏团队的协作精神, 以上都是导致护理存在的潜在因素, 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其次护理人员缺乏管理制度, 缺乏法律知识或相关的规章制度, 玩忽职守, 这是护理风险中存在的重要的因素。

2.2 防范措施

首先, 实行规章制度的管理,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 值班护士要做好值班制度, 严守工作岗位, 随时应付危急状况;提高法律意识, 遵守规章制度, 明确自身职责, 及时汇报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不隐瞒情节, 重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热心的关怀, 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其次, 强化护理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强化职业训练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定期开展综合型的护理抢救, 技术模拟训练和专业知识的教学, 针对病患的病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解析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专科知识教育和基础理论学习, 针对骨科急诊特点培养护士的预见性能力和思维能力, 真对其病情具体运用护理程序和专业知识, 查找潜在的护理问题, 再次, 提高护士的心里护理服务观念, 急诊创伤患者往往是突发事件, 患者受伤后, 伴随着情绪不安、焦虑、恐惧, 创伤患者的心理支持在急救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患者家属的焦虑、担忧、急躁, 给急诊工作环节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障碍。急诊护理过程中, 除了有娴熟的技术外, 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患者有爱心、关心和热心。护理工作中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巧妙的沟通意识及语言, 可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减少护理纠纷。护理纠纷多数对患者服务未达到希望值及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有关。由于不同患者生活差异和治疗程序不同, 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观念, 以患者为中心, 主动沟通, 针对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护理服务, 从而减少矛盾的发生。所以急诊护士应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情感需求, 向患者介绍病情, 安抚患者的急躁情绪, 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信任感, 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3]。

3 小结

总之, 在急诊骨科创伤护理过程中, 护理风险贯穿整个护理处置、操作和配合全过程, 有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可导致风险的发生, 一旦出现事故, 就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和痛苦。作为一名当代合格的护士, 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娴熟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高尚的思想情怀, 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抓住患者的心理, 以诚相待, 关心、尊重、理解和爱护患者, 可有效地降低或减少护理纠纷,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更好的提高急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向云.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4) :110-111.

[2]程杏云.骨科患者整体护理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 2006, 13 (2) :163.

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4篇

护理风险是指对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而急诊留观室又是急诊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留观患者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病种多而且病情复杂多变,存在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现将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急诊留观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

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1]:留观病房内收治的患者包括内、外、神经等各种各样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未明确诊断,只是以症状收入留观,如“发热原因”、“腹痛原因”等,需在留观室边治疗边观察,并进行一些相应的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而转入专科治疗。以“腹痛原因”收入的留观患者,往往要根据腹痛性质的变化、伴随症状的出现、治疗效果的观察、某些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B超、X线、CT等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诊断。还有一些外伤患者,在留观时神志完全清醒,留观过程中出现神志改变,需及时收入专科治疗。

患者多,流动性大:留观患者中部分病情较轻者,输完液体后就要求回家休息,第2天或第3天感觉没有好转,又返院要求继续治疗。而部分患者留观后病情发生变化,需要收入专科治疗,另有部分患者留观后要进行各种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所以留观病房内来来往往,不断流动,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

起病急,患者和家属承受的打击大:根据统计,急诊留观患者中以各种外伤患者最多,而大部分患者又都是以年轻力壮的中青年男性居多,正处于事业、家庭的关键时期。这些意外伤害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的痛苦和负担,患者、家属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焦虑、易怒、情绪极不稳定。

患者家属多,管理难度大:急诊留观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因对疾病认识的缺乏,往往表现得非常紧张、恐惧,纷纷涌入留观室陪伴、探视。尤其是某些车祸伤、打架纠纷的患者,往往把医院作为他们与肇事方解决问题的一个跳板或平台,扰乱了留观室秩序,影响了患者自身及其他患者的诊疗和休息,给护理和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加强入院宣教:对收入留观室的患者,要求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环境介绍,介绍经管医生、经管护士、并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

加强对重患者的观察: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急诊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工作,积极参加留观患者的查房和病例讨论,加强留观患者的巡视,做到勤观察、勤询问、勤了解、勤沟通,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强调患者护送制度:对收入专科治疗的患者,首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轻患者可由护工护送,重患者必须由医生或护士亲自护送送入病房,同时建立患者护送交接登记本,请接收科室的值班护士签字。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检查均由工作人员陪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做好留观病历的管理:凡需急诊留观的患者,必须建立急诊留观病历,留观患者的病历包括门诊病历本和留观病历两部分。接诊医生必须认真填写急诊病历首页、详细记录患者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各种检验项目的阳性指标、初步诊断、治疗措施、患者转归、特殊情况加以注明。

加強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急诊留观患者周转快,要求护士要利用接触患者的所有机会不断向患者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如患者的饮食、休息、特殊的体位、某些特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做好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急诊留观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和家属因对疾病认识缺乏,往往表现得非常紧张、恐惧。故患者留观后,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为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严格限制陪护,落实探视制度,耐心的向患者、家属、探视人员做好解释工作。

做好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大多数是外伤或交通事故,特别是多发刀砍伤、外伤性休克的患者,常因创伤和出血而感到不安、焦虑和惊恐。对此类患者,护士要镇静,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还有部分患者因中毒而就诊,其特点是精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忧虑和烦恼,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思想波动情况,用温和、体贴、同情的语言劝导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使其早日康复。

强化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要求值班护士必须定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针对年轻护士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的特点,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利用开展科室讲座、参加医生查房等形式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知识能力,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人流量大,病情复杂多变,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高,是医疗护理纠纷的易发地。在市场经济与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逐步完善急诊护理管理机制,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投诉的发生。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之间在我院急救输液室随机抽取100例输液患者及其陪同家属, 急救输液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抽取的患者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 患者需要回答服务态度, 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输液护理负责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满意、较满意、一般、差4个等级进行选择, 将满意和较满意的比率之和计为总满意率。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回答患者的配合程度, 患者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级进行选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于对输液常见问题[1]的采取了防范措施, 因此输液安全得到了控制, 2012年总输液数达到了451457例, 输液失误的有4例, 根据数据调查反馈说明数据差异统计学差异较明显。同时输液患者对输液室及其护士的满意程度有很大提高, 急救输液室给医院的其他科室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同时更是也提高了医院在人们心中的声望。本文根据对急诊护理输液进行分析研究, 探究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防范对策如下。

2.1 常见问题

①患者对于急诊输液室环境不满意, 主要是环境是否整洁, 由于周围环境的不干净, 因此患者心理会有很大的不满, 进而影响了心情, 导致自己的情绪激动, 容易发怒, 从而不配合护士的工作, 不配合及时治疗。②有些患者特别是年迈的老人和残疾人, 由于他们的行动不便更糟糕的是无家人陪伴在输液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③护士没有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 患者输液的药品的性质和不良反应, 对输液速度的快慢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患者身体存在不舒服的现象。④对于某些药品过敏性的人在输液之前一定要做一个过敏实验在根据自身的体质看是否自己可以进行输液[2]。⑤输液患者对于输液时间没有概念, 自己不注意时间, 而导致回血, 还有就是输液完成拔针时护士未及时告诉患者按压穿刺点, 从而造成出血, 因此患者表示生气不满。⑥在输液高峰期, 患者数量增加, 护士由于忙于其他事情而忽视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⑦在输液之后护士没有及时告诉患者所忌口的食物和注意事项。

2.2 防范对策

提高良好的输液环境, 由于输液人员的增多, 环境决定了患者的心情, 本来由于患者生病心情就不佳, 在因为环境的原因, 会让患者的心情更加的低落, 同时也会影响病情的治疗效果, 首先保持输液室的空气清新, 多次消毒, 输液室还要配一些饮水机, 电视机, 报纸杂志之类的, 让人们在输液过程中不会感到无聊, 并且在输液高峰期时候要多添加护士, 避免影响患者的病情治疗[3]。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对于护士的第一次穿刺不成功, 要及时像患者道歉, 并且护士要注意穿刺的问题, 同时让新老护士一起工作, 并且老护士也要对于新护士的专业进行指点,

特别再输液的同时, 要认真研究患者的病情, 不可马虎大意, 在输液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是否是空腹, 避免一些刺激性的药品, 对患者病情有极大地影响。在输液室也要有专门的护士进行巡视, 避免突发事件的产生, 同时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人要主动寻求帮助, 同时在输液发生突发事件护士一定要保持冷静, 并且及时配合医师的抢救治疗。对于输液速度的快慢问题, 在输液的前30 min输液速度一定要慢[4], 并且在输液完毕拔针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患者按压穿刺部位5 min, 避免出血的情况发生。

3 结论

针对急诊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患者的输液与护士的态度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护士的语言影响到患者的心理, 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提供患者的方便, 医院机构也提高了服务质量, 对于一些设施也基本完善, 同时护士们的责任心也明显得到提高, 在输液前告知患者, 在输液后告诫患者注意事项, 和对药物的作用及使用, 这样也减少矛盾的产生, 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由于人们对急诊输液的满意度增加, 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声望[5]。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探究其防范对策。方法 随机筛选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科就诊的病患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 对护士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针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及时的防范, 患者的满意程度增加, 避免了医疗纠纷, 同时也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融洽感情, 进而提高了医院的声望。结论 提高急诊输液的质量, 不仅给患者解除痛苦, 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也是医院手人们爱戴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输液,常见问题,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西娜, 段同华, 俞发, 等.门诊患者输液用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干预[J].中国药业, 2011, 20 (16) :61-62.

[2]钟美香.门诊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J].现代医院科, 2011, 11 (6) :110-111.

[3]赵晓云, 冯慧.医、护、药三方合作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11) :2886-2887.

[4]程宇.加强门急诊输液存在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4 (3) :56-57.

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急诊输液治疗的78例患者对我院的评价及意见, 在所有投诉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因素所引起的占54例 (69.2%) , 主要的原因有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穿刺技术不够引起;由于患者的个人因素所引起的有24例, 主要的原因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以及护理工作的过高期望, 对输液缴纳费用没有详细的了解。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急诊输液中的投诉记录进行分析, 依照投诉所发生的时间及原因等进行划分, 从而归纳总结我院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并寻找我院急诊输液中存在的缺陷, 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降低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

2 结果

归纳统计的结果显示, 患者的投诉意见有护理服务的质量不高、急诊输液的便民措施不到位、输液流程不畅、护理人员态度差、输液效果不好等。

3 讨论

3.1 急诊输液中的常见问题

3.1.1 输液环境问题。

输液室中各个年龄层次的患者均有, 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往往需要有家属陪同, 输液室中人多嘈杂, 且流动性大、秩序混乱。其次, 急诊输液人员中患者的病种繁杂, 发热、外伤、呼吸道感染等许多病种的患者均处于一个输液室, 易致相互感染, 造成交叉感染。再次, 患者的就诊环节颇多, 患者经过挂号、就医、检查、取药最后才到输液室, 在之前的诸多环节中往往都要窗口排队, 患者或家属最后均感到筋疲力尽, 再加之病痛的折磨, 不满情绪在最后的输液过程中积聚爆发, 在其后的护理过程中带有相当的抵触情绪。

3.1.2 服务流程问题。

护士对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记录不规范, 出现相关问题时无处查对, 甚至存在有些医护迟到、早退以及不坚守岗位等现象;护士输液前未仔细核对患者姓名等个人信息, 从而导致错输液体;输液时未严格无菌操作进行消毒;青霉素使用前未行皮试;药液输毕后, 未正规按压穿刺点, 致使穿刺点局部淤血肿胀。

3.1.3 服务态度及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复杂,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难免出现烦躁心理, 从而致使护理人员对患者产生厌烦, 不能给予患者周到、热情的服务, 对患者爱理不理, 导致了服务质量不够、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此外患者自行调整输液的速度或者与他人更换座位, 导致患者药液漏输、错输, 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 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1.4 护士专业技术问题。

护士经验欠缺, 穿刺手法不熟练, 不能一针见血, 穿刺过深或过浅, 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和烦躁心理;输液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 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 致使扎针部位出血, 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恐慌心理;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出现时, 缺乏经验的护士无从应对, 慌乱阵脚, 致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对护理的不满心理;此外, 护士对药物的输液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不熟悉, 导致输液配制不当药液发生变性, 从而引起输液中的护理过错。

3.2 护理对策

3.2.1 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环境好坏对患者的心情有着直观的影响, 因此医院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保持清新的空气, 整洁干净的环境, 整齐规范的陈设, 同时应对输液室进行定期消毒;儿童、成人以及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分开进行输液, 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增加输液室的座椅, 以免陪同人员过多的行走站立于过道, 造成输液室拥挤繁乱, 亦可安置可调式的座椅, 令患者自行调试, 以利于更加舒适的完成输液过程;输液室应摆放一些报纸杂志并配备电视机等, 以此来让患者及家属排遣漫长的输液及等候时间;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注意公共卫生、不要大声喧哗, 共同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3.2.2 规范服务流程。

严格遵循服务流程, 彻底执行三查七对, 建立输液服务流程的专人负责制, 派专人操作患者的取药、配药和输液过程, 负责取药的护士应细心核对药物是否同患者一致, 药物的数量及种类是否正确, 输液用具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以上如无误, 则按顺序摆放好药品及输液用具;配药人员应将药名、剂量、药液配好时间、患者姓名等信息明确标注于输液瓶上;输液护士应于患者面前当面核对基本信息, 患者自身确认无误后方可输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给药时间等情况, 方便以后的查对。

3.2.3 改善服务态度, 增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在输液工作中, 应热情且耐心的对待患者, 施行微笑服务, 并进行换位思考, 在心理上安慰患者, 稳定患者的情绪, 消除其不安心理。另外应加强互换的沟通, 护士应细心询问患者的病情、有无过敏史及在治疗上有何困惑, 尽力予以解答,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输液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输液知识, 最大范围内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尽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2.4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和专业素质的学习, 施行定期考核制加以督促。对于经验不足的护士, 应接受高资历护士的指导, 并强调其爱心、耐心及责任心, 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高穿刺水平, 力争一针见血, 降低患者的痛苦, 同时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熟练掌握药物的输液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增强, 将大大提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满意度, 并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

总之, 通过查找急诊输液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掌握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不断改进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升患者满意度, 为医院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信誉。

参考文献

[1]张秀芝, 李恒, 胡德志.护理工作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5) :47-48.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由急诊外科、急诊内科、急诊儿科组成。留观病房床位10张,抢救室床位4张,共有护士25人,包括护士长2人,均为女性,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9岁。学历:本科18人,专科3人,中专4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15人。护龄:<5年15人,5~10年7人,>10年3人。2008年1~12月 (风险管理前) 共收治急诊抢救留观人次3978 (抢救人次789,普通留观人次3189) ,其中男2130人,女1848人,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92岁;2009年1~12月 (风险管理后) 共收治急诊抢救留观人次5843 (抢救人次1085,普通留观人次4758) ,其中男3180人,女2663人,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9岁。

1.2 方法

1.2.1 2009年1月护理部开始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急诊

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保持高度的警觉,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护士掌握应急预案的详细内容,并能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要求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收到报告后,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及时组织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同时组织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分析引起病人损伤或负面结果的原因,确定哪些关键环节可避免风险,提出管理和流程的改进方案。

1.2.2 健全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急诊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全新修订完善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制定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ICU、急诊科与手术室的交接工作流程和交接登记本,规范护士管理转运重病人的方法。加大对各环节的监督和督查,做到科内日常查,护理部随机查,重点夜查房和节假日查房。

1.2.3 强化安全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

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克服只强调急诊忙,压力大,护理工作难做的不正确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满足病人需求。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患者与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1.2.4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急诊病人中,大多为病情既复杂又凶险的危重病人,特点是来院时间短,病情变化快,如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将危及生命。要求急诊护士牢固树立“抢救第一”的观念,科内制定业务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常见的急救技术,如小儿静脉穿刺、中毒洗胃、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吸痰、除颤、呼吸机应用等考核每月1次,护士长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抢救病例讨论1次,晨间提问每周1次。建立科内常见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并汇编成册以方便使用。护理部每月应急模拟演练1次,成绩均记录在个人业务档案内。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1.2.5规范仪器设施的应用和管理仪器设施的质量问题会造成直接或间接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我们注重急诊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每周检查1次,并在每台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上作好登记。专班负责清点、消毒、及时完善,使各种仪器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并作好登记。制定仪器操作程序卡和仪器维护卡,并悬挂于相应的仪器上,简单明了,工作学习都方便。

2 观察指标

护理部每月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按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护理质量由2008年93.1分提升到2009年98.0分;急救物品完好率由2008年95.8%提升到2009年100.0%;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上报护理缺陷由2008年15例下降到2009年3例,护理投诉由2008年7例下降到2009年0例;护理部自行制定护理服务民意调查表,每季度进行问卷调查,病人及家属对急诊抢救满意率由2008年92.7%上升到2009年98.9%。

3 结果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控制指标(见表1)。

4 讨论

4.1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不断识别急诊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管理对策,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显著减少。病人及家属对急诊抢救满意率明显提高。

4.2 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保障

急诊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的临床活动中都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要重视对护理各个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4.3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5]。此外,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M].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史自强, 马永祥, 胡浩波, 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

[3]度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 1997, 12 (5) :176.

[4]阎成美, 翁庐英, 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7 (38) :547.

[5]李加宁, 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1 (40) :47.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护理管理,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中又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它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 有时即使是很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3]。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给病人带来痛苦及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护士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要有效预防、回避风险, 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提高服务质量, 确保安全, 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护理具有高风险性, 有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当今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医疗急救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急诊护理管理者, 围绕如何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 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我认为必须加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 将风险将至最低, 才能做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总结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及体会如下。

1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1 强化法制观念

我院护理部邀请律师进行医疗纠纷个案分析讲座,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制度, 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 让护士清楚地知道护患利益是相连的, 维护病人的利益, 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引导护士发自内心地对病人负责的真实情感, 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 准确定位, 既要“微笑服务”, 更要“知识服务”, 激发护士们的内在因素, 自觉落实防范措施, 让每个护士都明确“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 具有法律效应, 随意改医嘱均视为违法行为”。

1.2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急诊科护士只有加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 医院才能顺利发展, 护士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提高。本科护士16人, 其中主管护师4人, 护师2人, 护士10人。护理队伍年轻化, 新护士服务意识较差, 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急救护理技术欠娴熟, 在急诊工作中容易引起护患矛盾的发生, 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在科室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医德医风演讲活动, 实行护理文明用语, 进行星级服务评比, 评出每日服务之星。经常强化学习医务人员服务道德规范以及有关内容, 使护士在思想上、服务理念上和行为上, 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对病人进行人性化服务, 改善服务态度,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加强急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在强化法制意识教育及服务意识教育的同时, 强化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让全科护士认识到在病人对医疗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 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 仅凭服务态度好, 是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的, 我们根据科室护士急救技能的熟练情况, 针对薄弱环节, 制定业务培训计划, 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 组织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进行模拟抢救演练, 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三基理论及急救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 成绩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开展对各种护理新技术的学习, 如深静脉留置针穿刺、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使全体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1.4 实施急诊风险管理, 制订相应防范措施

1.4.1 急救物品与器械应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 要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24 h急救物品、器械都处于应急状态, 做到急救物品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班班交接班, 要求每次抢救病人后立即补充消耗的药品、物品, 对抢救仪器进行每周保养1次, 每天通电检查1次, 仪器出现故障及时维修, 认真执行抢救工作制度, 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1.4.2 制订专科急救护理应急流程及常见风险防范对策

近3年来, 我科采取院内、院外培训的方法, 分期分批把急诊科护士送到上级医院或本院心电图室、重症监护室培训学习, 要求护士人人掌握心电图机、电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对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各种抢救仪器操作技能培训、考核, 使年经和轮转护士很快掌握了专科急救技能, 提高了年经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技术水平。每半年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应用的操作考核1次, 不断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排班时根据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 新老护士合理配合, 24 h安排3名护士在值班室待命, 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科室制订《抢救仪器使用说明、仪器保养维修及常见故障排除》等资料供护士学习掌握, 仪器发生故障及时上报护士长送修。

1.4.3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急救护理的要求:急救护理人员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专业水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良好的医德医风、踏实严谨的处事方法, 要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有防范护理风险的知识和能力。风险管理的成败, 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4], 急诊风险管理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1.4.4 规范急诊护理文书书写

护士在记录过程中要求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 应遵循“该写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的原则, 仔细观察病情, 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并存档[5], 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 包括病人到科室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医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 禁止漏写、错写、涂改现象, 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 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尤其对“三无”人员 (无意识、无陪人、无资金) 更应高度重视。

2 实施效果

2.1 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对护士进行加强风险意识的管理培训, 增强了护士防范和识别急救护理风险意识的能力,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护理人员由原来的怕出差错到现在的积极思考潜在风险因素, 而采取应对措施, 正确面对, 从服务理念上逐步渗透, 达成共识。

2.2 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工作的一部分, 重视对护理各个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护理工作的对象都是人, 任何不规范的护理行为, 最终受害者都是病人。通过制订专科急救护理应急流程,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和责任心, 明确了职责范围, 克服了随意性, 使各项护理行为规范化、合理化, 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近3年来, 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后, 急诊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护理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只发生1例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

3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持续不断地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不断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需要医院领导的支持及其他部门的配合, 护理风险才能取得较好效果[6]。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李晓惠, 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57.

[3]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4]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4-196.

[5]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96.

临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研究 第9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防范;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76-01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所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的病人伤残、死亡等事件的可能性,具有高风险、不确定、复杂性等特性,而且往往管处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所以,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分析、探讨与掌握临床护理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有效地控制与降低护理风险,达到所有患者的护理要求与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规范与行为标准,工作内容不仅繁琐而且十分辛苦,同时又承担着多种角色,这就促使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耐心、注意力与责任心等。最为常见的情况就是不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执行医嘱,诸如发错药、打错针、观察不认真、病情掌握不及时、输错液、交班不清晰明确、忘记医嘱等,使得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或者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二)护理技术不够扎实

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科技性以及超越其他服务的突出特征,风险可以说是自始至终都存在,因此具有典型的高风险性,当然也是造成多种医疗纠纷与投诉事件发生的重大隐患。尤其是护理人员在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更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特别是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家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突飞猛进,如果护理人员不加强相关业务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与提高,是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案件的出现的。?

(三)护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对于质量的监督是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与核心,其中,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监督不到位是造成临床护理风险的主要诱因。由于对护理人员的相关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规章制度的建设不健全,缺乏对护理工作的必要约束力,致使对医护的质量监督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患者的一些潜在危险也无法进行科学预见等。同时,护理监督工作的缺乏,也使得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缺乏科学的应对机制。

二临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升临床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与学习,提高临床护理的风险防范思想,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安全规范与教育,鼓励其积极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风险管理培训,促使广大护理人员由被动进行护理风险处理,变为主动的护理风险防范,自觉的将自己的护理行为纳入到相关的法律规范之内,认真了解与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与法》等相关内容,提升护理人员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确保护理的安全性。?

(二)增强临床护理的理论储备与技术水平

只有具备扎实的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水平,确保护理与治疗的准确性,才能使得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和以来。所以,认真学习临床护理基础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必备功课与责任。同时,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不仅态度要和蔼、仔细、慎重,而且动作要敏捷、及时、系统、精准,确保患者的安心和放心。

(三)加大临床护理的监督管理

对于临床护理而言,不论是护理管理观念,还是护理的具体操作步骤,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强护理的质量与效益。具体可以将护士长分为不同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而对护理方面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指导。同时,还可以鼓励患者和社会一同参加医院的医生职业道德培训,岗位职能的锻炼以及定期召开患者之间的座谈会等等,让患者填写意见表,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分,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四)积极应对临床护理风险纠纷

面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时候,要加强风险的应急、识别、评估以及预防等各方面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准备,并对案发现场做好保护工作,对相关的病历等做好封存工作,对所用器械、药物以及其他证据等做好保留,避免出现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尽最大努力说服患者或其家属,把风险争取降低最低程度。?

(五)科学配置临床护理的人力资源

根据医院床位的实际使用率,保證护士和床位的比例达到0.4:1这一基本标准。对一些护理技术过硬、执行制度严格、护理事件零记录的优秀护理人员予以表扬或者奖励,对缺乏责任心、素质较差、技术基础薄弱、服务态度不好等易引发或经常性引发医护纠纷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并严厉要求其进行改正,对于部分态度极其恶劣的医护人员甚至可以予以辞退。

总而言之,通过对存在于或潜在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并提出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推进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三总结

临床护理风险几乎贯穿于护理操作、护理处置、护理配合抢救等所有环节之中,甚至在非常简单的临床护理行为中都存在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旦出现护理不到位与差错问题,将会给患者以及家属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以及巨大的痛苦,因此,护理风险的最好措施就是防微杜渐,将其消除到萌芽阶段,尽量避免造成实质性的后果。所以,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风险,要加强针对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营造所有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加培训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护理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健康权以及生命权等,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构建完善的护理风险防范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应急的心理准备与方案准备,维护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使得风险的发生率最低化与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王桂芳,尹艳红. 规避更换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流程及管理 [J].中国美容医学, 2011(3)

[2]陈越,郑雪茹,魏小玲 .护理安全管理在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 , 2011(4)

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10篇

1 急诊急救当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1.1 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沟通技巧

急诊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和心理因素往往情绪不稳, 表现为急躁、易怒、敌意等情绪, 稍有不如意则大吵大闹, 甚至无故向医护人员发泄, 患者家属也大都表现出焦急和忧虑等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对家人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安慰, 倘若是以生硬的语言和冷漠的态度去应对或者是以较易情绪化的状态去应对患者及其家属,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往往容易导致各类护患纠纷的产生。所以, 如果不能够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就难以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

1.2 制度执行不力, 缺乏职责落实

制度是通过约束和规范各类医护活动, 从而实现预防风险事件目的所制定的, 这是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整个医疗护理活动当中, 护士作为直接实施护理的人员, 其护理态度和能力大小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护理质量的高低, 是护理水平最为直观的体现。在临床操作时, 护士将独立完成大部分操作, 这就需要护士对相关制度的严格执行。护理安全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以及无菌操作等等的相关规程的执行不力, 各类违规操作都将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或遗留隐患。

1.3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法制意识也逐渐增强, 也开始懂得运用各种手段保护自身, 逐渐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了增加了相关人员的执业风险。急诊科在抢救患者过程当中往往有很多记录都是采用口头嘱咐, 事后补记的方式, 这样操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风险。部分工作人员因对医疗文件的重视程度不够, 并不注意相关的记录书写规范, 对病情变化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书写要求和及时记录, 这就导致了护理人员在医疗纠纷发生时的被动地位, 这些也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1]。

1.4 专业知识较差, 缺乏熟练操作

急诊患者大都是病情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患者, 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较为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 方能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果断迅速的采取护理措施, 尽可能的确保患者安全, 减少因判断和操作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护理过程中务必做到细致认真的观察患者情况, 因护理人员对病情变化的疏忽大意而延误抢救, 或是因为对仪器操作的生疏而失误等情况都将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影响到患者抢救, 这样不仅让患者的安全没有得到良好保障, 同时也是导致纠纷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生理和心理因素

急诊科护士经常面临各种不同的患者, 应对各种不同的病症且处在经常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当中, 精神不得放松。另外, 急诊科护士还经常有晚班、夜班, 使得无论是其生理还是心理来说都负担较重, 身心疲惫,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在护理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 甚至导致工作中的疏漏而存在风险。

2 风险管理

2.1 强化服务意识, 增强沟通能力

由于急诊患者及其家属的独有特点, 较为急躁, 这就更加需要护士对他们的充分尊重和更为细致贴心的服务, 急诊科护士应当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在护理过程当中, 护士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性格不同, 懂得如何因人而异的进行更好的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 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和细致贴心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拉近和患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应当尽量体谅患者心情, 耐心解决他们的问题, 对他们的合理要求也尽量给予满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家属相关制度以及在护理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既是让患者能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从而降低风险的主要途径。

2.2 落实工作制度, 完善自身职责

护理规章制度是通过对护士行为的约束, 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执行, 也是对护士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保障[2]。除了应当严格遵守各种相关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等等, 还应当制定交接班之前的自查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管理等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以便于对各个环节中各种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另外, 还应当规范急救急诊的整个操作流程, 让抢救工作更加规范化, 并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3 强化法制观念, 增强自我保护

通过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增强他们的防范风险与自我保护意识。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应当予以及时通知, 确保护理人员对相关规范和制度的了解掌握, 增强其法制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同时, 对护理文件的书写应当细致认真, 避免因为记录的不规范或缺记、代记等情况而引发纠纷, 每项护理措施都应当在护理文件上有所体现, 以便于在医疗纠纷时能够处在一个较为主动的位置。

2.4 加强技术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强化“三基”培训, 将理论培训结合实际操作, 对护理技术和抢救仪器的相关操作定期组织学习和训练, 还应当对患者抢救的整个过程进行适当演练, 确保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当中的忙而不乱, 技术熟练。唯有医疗技术上的提升和医护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上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医疗事故。

2.5 关爱护理人员

急诊科的护士工作是较为辛苦的, 医院应当尽量为其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 从生活上关心护士, 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并尽量帮助解决, 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尽心工作, 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3 结论

通过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的探究, 在加强护士相关操作技术培训和教育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 培养他们处理问题和应对急救中护理的综合素质能力, 这样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所以, 正确分析急救急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 从护士自身出发, 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方能真正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

摘要:急救急症工作往往需要面对各个年龄阶段身患各类疾病的人群, 或者是因某种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突发性伤害, 生命垂危等情况。这样的情况下, 患者病情往往因其交织着各种因素而复杂多变, 这也导致了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难度。由于抢救仪器的故障、护士自身素质和能力以及患者的意外事件等多种情况, 往往会出现护理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情况, 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 无论是对医疗纠纷的减少来看, 还是就护士能力的提高来说都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急诊急救

参考文献

[1]王国红, 杨建英.浅谈新时期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J].家庭护士, 2007, 5 (1) :68-69.

上一篇:政府党员干部下一篇:汽车照明中的光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