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2024-09-04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精选12篇)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1篇

一、当前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现状

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为主, 即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主体, 开展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满足了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教师的需要, 但是存在与中小学教育脱节的弊端。从国际层面上看, 很多国家和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方式, 尤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率先实施“大学—中小学”模式 (University-School, 即“U-S”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 即PDS) 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教育, 都是传统的以大学为本的模式向大学—中小学合作模式的转变。但从实施的范围与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在于:有无合作的愿望、先前的关系和态度、大学成员内部的紧张关系、组织目标的冲突以及最初的不信任等因素影响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1]

从国内教师教育发展看, 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虽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但传统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相对封闭、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弊端仍然存在, 还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联系还不够紧密。我国教师教育虽涉及数百万师范生培养和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培训, 但大学教师教育之间、大学与地方政府和基础教育之间“不相往来, 合作有限”[2]仍然存在。尤其是中小学校近年来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开展了系列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 但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的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 高校与中小学、地方教育部门、教研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工作不能及时反映并满足中小学校一线基础教育的需求。[3]

二、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中的性质、目标与模式

目前, 从外部推动的角度看, 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是通过成立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师范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形式, 来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全面合作。部分地区已经实质性地开展联盟工作, 如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 (简称“U-G-S”) 的合作模式, 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近年来, 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东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四川教师教育联盟、豫东地区教师教育联盟等先后成立。此外, 重庆市教师教育联盟、江西省教师教育联盟也正在酝酿成立, 浙江省还成立了浙江省师范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笔者认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为适应国内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二是国家对建立“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提出的政策支持;三是实施“2011计划”有关内容的现实需要。对于教师教育事业而言, 要完成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 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来解决共同关心、共同面临的教师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也要求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合作。

1.基本性质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的实质是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等共同组建的一个共同体, 旨在通过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相互之间的协作, 共同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属于非盈利性公益组织。目前大多数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是按照“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即高校、政府、学校联合培养的“U-G-S”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相互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师教育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合作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6]这种模式与美国的PDS都是一种探索性的教师实践范式[7], 能够体现出教师教育真正的一体化, 有效促进社会转型背景下学习范式的转变以及推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效能的提升。[8]

2.功能目标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在推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目标。

第一, 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研部门的共同体关系,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形成成熟的合作模式、流畅的运行机制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 全面推进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研部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师范生培养改革、区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共建, 不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持续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水平, 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第三, 围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针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联合攻关和共同建设, 努力推进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创新, 共同开发并获取系列教师教育资源和改革成果。

3.合作模式

根据上述三点功能目标, 笔者认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中应坚持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Teacher) 为中心, 致力于构建高等学校 (Universtiy) —地方政府 (Government) —中小学校等 (School) —教育研究机构 (Researchinstitutions) 协同的合作共建模式, 形成“大学主体、政府推动、中小学校支撑、教研机构参与”四维一体的“T-USGR”合作共建机制, 如图1。

实施这种共建机制,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中主要有“校—地合作”、“校—校合作”以及“校—所合作”三种模式:

(1) 校—地合作模式。以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为合作主体, 将师范生培养和地方政府行政区域内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合作重点, 整合地方政府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教研机构、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资源, 整体全面推进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师范院校通过选派专家、定点联系、团队支撑等方式, 为参与共建地方政府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市 (校) 本研修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建设指导。地方政府通过整体规划、全面推进的方式, 为师范院校在其区域内开展师范生实践教学、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教师教育调查研究等提供条件和政策保障。

(2) 校—校合作模式。以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为合作主体, 将师范生实习和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改革作为合作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 整合原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学生顶岗支教基地、教师研培基地、课程研发与教学示范基地等功能, 在条件成熟的中小学学校建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基地, 为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生培养、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提供支持。师范院校通过选派专家、定点指导、团队支撑、联合攻关等方式为基地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本研修、特色发展等提供支持, 将支持基地学校发展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3) 校—所合作模式。以师范院校与教育科学研究所和部分条件成熟的市 (县) 教研机构为合作主体, 通过项目支撑方式, 共同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共同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并推动形成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推广性的实施方案, 为师范院校TUGSR教师教育联盟框架内的单位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三、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在推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建设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联盟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以确保合作机制的顺利运行。

1.主要问题

(1) 经费投入问题。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原则上是一个非盈利性公益组织, 本身不具备经费筹措能力, 但是联盟各项事务的开展需要合理的经费投入。

(2) 权责分担问题。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作为一个社会协作组织, 开展共同的建设活动, 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需要完善各成员单位、参与人员的权责分担机制。

(3) 知识产权问题。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合区域教师教育资源、凝聚区域教师教育共识, 共同开展区域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 涉及重大的改革和建设任务, 创新负担重, 如何保护参与者的原创性成果和知识产权, 也是联盟面临的一个问题。

2.发展建议

为确保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使其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笔者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 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在建设指导、政策倾斜、经费保障等方面应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为联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 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在联盟框架内应设立经费分担机制, 在争取上级财政拨款和社会赞助基础上, 建设与运行经费由联盟成员单位根据协商情况共同承担。

第二, 优化联盟组织管理体制, 完善联盟组织运行机制。通过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 制定项目任务书和任务分配表, 并严格执行, 确保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的权责统一, 形成共建共管的合作管理模式, 形成人员、任务、条件共同分担的责任机制和建设成果共建共享的权益机制。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在项目实施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签署知识产权协议严格实施, 最大限度保护参与者的知识产权, 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 建设联盟的常态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盟工作会议、创办工作简报、创建联盟网站等方式, 加强联盟单位之间的常态沟通, 实现信息共享, 增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等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 为促进联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 根据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 由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共同组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以中心为载体加强与国内、国际著名教师教育机构合作, 共同攻克教师教育难题。

第四, 围绕教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结合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培计划”培训资源等建设项目, 联合开展教师教育资源建设。通过合作共建方式, 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强应用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和培训资源, 并优先向联盟内成员高校推广, 扩大创新示范效益,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 采用联合组队、分片负责的形式, 逐步建立教师教育发展基础数据库, 加强对教师教育事业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的基本数据采集和跟踪, 形成一批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资源, 为开展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提供支撑。

第五, 建立区域联盟的动态沟通机制。不同地区的教师教育联盟之间要加强联系, 增强在建设模式、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建设经验等方面的了解。同时, 在条件成熟时, 探索开展“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之间的合作项目, 更大范围地参与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 为提高联盟建设水平、提高区域教师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总之, 师范院校有着“教师发展、系于师范”的历史使命, 新时期师范生培养需要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进一步加强合作, 而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能够进一步促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 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模式创新、资源研发、实习实践、技能提升等领域, 广泛合作, 各展所长、协同创新、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共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提升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摘要:为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 全国多地区、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不断成立和深入发展。构建协同、共生、共赢的区域性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和共建模式。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与中小学合作主要有校—地合作模式、校—校合作模式、校—所合作模式等。通过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能够进一步促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 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模式创新、资源研发、实习实践、技能提升等领域, 广泛合作, 各展所长、协同创新、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共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提升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师范院校,中小学,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冯龙芝.“PDS”实践中影响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136-137.

[2]李斌.全国人大代表刘益春:师大离开中小学就失去了意义[N].中国青年报, 2013-03-13 (6) .

[3]杜伟, 任立刚.开展卓越教师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Z2) :72-73.

[4]闫建璋, 郭赟嘉.师范院校“大学—政府—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13 (8) :75.

[5]贾国锋.教师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研究——基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中国“U-G-S”模式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12) :80.

中小学区域教育联盟工作总结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四对一”区域教育联盟学校xx所,其中x所

(四片区);领办托管学校x所,分别为x小学领办x乡九年义务

教育学校。在四对一联盟学校的引领下,其他学校也积极寻找

对标学校,开展联盟活动,截止目前,我市其他xx所中小学、xx所公办幼儿园均与大x范围内的学校结对共进,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活动等方面深入开展融合互动。

二、主要成效

(一)完善机制体制,构筑互动发展愿景

一是保障到位。

按照《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五

对一”区域教育联盟推进成简教育融合发展方案>的通知》

(〔xxxx〕-xxx)要求,x市教育局与主城区四个教育局分别签

订了教育联盟发展协议书,在互动发展目标、内容、要求等方

面达成高度共识,组建了互动发展联盟。针对联盟发展,我局

下拨专项经费扶持薄弱的托管学校,将领办托管学校支教人员

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对领办托管、名校集团、联盟结对学校纳入考核,并设立专项经费,有力保障了各

联盟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

二是责任落实。

按照x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城乡教育互动发

展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意见》(成教发〔xxxx〕x号)文件精

神,我局成立了教育联盟互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责任科

室具体负责教育联盟互动发展工作,落实片区负责制,建立了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抓落实,联系

科室齐参与”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规划引领。

为深化两地互动发展联盟的互动融合、文

化濡染,双方教育局签订了《领办(托管)协议书》、《党组

织结对共建协议书》,就领办托管和党建工作相关事宜进行统

筹、细化,同时对联盟学校工作开展指导和督查,联盟学校间

也纷纷签订《联盟互助合作发展协议》、《党建工作结对协

议》,制定《三年联盟规划》、《工作计划》、《联盟学

校干部、教师跟岗学习计划》等制度,有效促进联盟学校在教

育管理、人员交流、研培融合、资源共享、项目创新等方面的互动工作,保障了“教育联盟共同体”的构建,加快了教育融

合发展的进程。

(二)加强人员互融,突破互动发展关键,一是互派干部抓管理。

联盟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相关要求及

自身实际,互派学校管理干部,强力推动联盟双方教育管理方

式的异地实践,本学年干部交流xxx

人。干部互动任职交流,我市有xx位干部上挂任职,x下派支教有x等xx位干部,时间均

达一年及以上,有效促进联盟双方教育融合、管理创新。跟岗

锻炼对标学习,x幼儿园纷纷选派干部到结对学校开展跟岗学习,就德育管理、文化建设、教学管理、教研教改等方面进行

对标学习。

二是教师交流提素能。

联盟校通过师徒结对、互动研讨等

形式,选派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本教师交流xxx

人,通过

教师互助互融,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

业务能力,如简城一小参加x小学教育联盟(集团)xxxx年音乐

现场课评选活动,x小学与XXX第一小学开展“解一助力养小,共寻理想课堂”赛课活动,x小学到x路小学参加骨干教师赛课

活动。

三是学生交流促成长。

各联盟学校结合德育活动、特色活

动,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开展各类活动xxx余次,学生交流人数

达xxxxx

余人次,拓宽了学生文化视野,提升了学生人文素

养。如,xx九义校与x四十中、xx实验学校在我市共同举办“第四届学生

艺体节暨少年宫展示活动”,x市双语实验学校与解放九义校开

展“x遇上西雅图——天府文化行”中美国际文化交流,孩子们在活动中结对联谊,互赠礼品、互留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书信、QQ

等途径增进了解,有效的拓宽了联盟活动的实效。

(三)促进资源共享,构建互动发展通道

一是加强研培融合。

通过听课说课、献课赛课、专题讲座

等形式,开展交流与协作,同时以课堂建设和课题研究为抓

手,实施课程改革,探索提升课堂效益的路径和方法,本

各联盟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xx个,组织各级各类教研培训xxx

次,参与教师达xxxxx

余人次,有效加快壮大了优秀教师和骨

干教师规模,为教育内涵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如在x镇举行x市

“常青树计划”市级课题开题会暨科研课题指导活动(x),x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管所所长x,x市教育局科技与信息化处

处长戴x,x市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x,x市教育人才服务中

心主任x,x,x市教科院主任x,x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x、x市

教研室主任x,x市解北一小副校长x宁进行了专题指导;x镇小

学赴锦x小学专家参加x校长科研讲座《项目学习:培育核心素

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专家引领,师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提

高了认知,更大大促进了双方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是加大资源共享。

整合资源内容,加强互动共享。本学

年建立共享资源xx个,建立互动教室xx个,互动教学xx节次,其中x月xx日,x市未来学校“未来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在金

牛实验举行,x小学通过远程直播系统观看了x市解放北路第一

跨区域经济联盟 第3篇

【关键词】跨区域联盟;多维博弈;广州南沙新区

一、引言

国家级新区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都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国家级新区且发展各具特色。随后,国家又在浙江舟山、甘肃兰州、广东广州分别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南沙新区,其中广州南沙新区于2014年成为自贸试验区片区。广州南沙新區的双区成立标志着广州南沙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拥有了国家级新区及自贸区双区叠加政策优势。广州南沙新区基于其毗邻港粤的优越地势,开发与发展南沙新区有助于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合作,有助于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促进南沙地区协调发展,推动珠三角地区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有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一带一路”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并构建新的经济大格局。从国家设置新区的初衷看,旨在实现重点突破,在重点区培育和发挥科技创新竞争优势,以点带面,形成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实施效果看,成效有目共睹,科技创新效应显著,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设置广州南沙新区初衷与其他新区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别:明确提出实行区域合作问题。在《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以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为主线,将南沙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便与于港澳全面接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南沙新区的发展与建设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在促进地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新区发展建设及改革建设提供经验与模范。从《规划》中可以明确认识到南沙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应基于区域合作基础,亦即科技创新应选择新的领域,粤、深、港、澳已有科技创新领域南沙新区应选择合作为主,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竞争,实现资源的节约,发挥协同效应,尤其是展开不要与其他新区尤其是形成竞争关系,而应为合作关系。国家将实行区域合作上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国家要求与港澳的全面合作贯穿南沙新区开发的整个过程,实现与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的最终目标,这既是国家建设新区经验的应用,也是基于泛珠三角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考量。南沙新区如何形成与粤、深、港、澳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必须基于现实,放眼未来,厘清它们间的博弈关系,选择正确的合作方式。

二、南沙新区开发中区域合作竞争的多维博弈

1.多维博弈

多维博弈是相较于一维博弈而言,一维博弈即参与人在一个领域内进行博弈,博弈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内容只有一项。在一维博弈的各阶段,博弈参与人所涉及的行动空间是“一维空间Si”,如果将一维空间表达为数学形式,博弈参与者Z的行为就是一维变量Si,此情况下支付函数可以表示为Ui=Ui(S1…Si…Sn)(假设n个人博弈)。

按照一维博弈的思想,多维博弈则是参与者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博弈(假设为n个参与人同时在m(m≥2)个领域内博弈),区域之间的博弈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将多维博弈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表达,博弈参与者的行动空间是m维空间Si1*Si2*…*Sim,参与者每次行动表示为向量(Si1,Si2,…,Sim),且(Si1,Si2,…,Sim)∈Si1*Si2*…*Sim。多维博弈各领域之间相互具有联系,总支付函数可以用数学形式表达为

Ui=Ui{(S11,S12…,S1m),…,(Si1,Si2,…,Sim),…,(Sn1,Sn2,…Snm)}(假设博弈参与者有n个)

2.南沙新区与周边区域合作竞争的博弈属于多维博弈

南沙地区的国家级新区加上自贸试验区片区的双重身份使得其在政策待遇上享有双重叠加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沙新区此时的发展可谓是战略机遇期,南沙新区应当在激烈竞争中把我历史机遇。但是,广州南沙新区也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之中,由于开发时间较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面临周边例如深圳、佛山、东莞、广州老城区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区域联盟竞争的加强,区域之间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地区需要发展、需要资本,同时也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成本交易的角度来看,可以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出地方的“牺牲”,给予资本引进最好的政策,这样区域之间的竞争会阻碍落后者的发展,降低了区域整体的市场价值及竞争力。所以南沙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在联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方的博弈,使自身做出最佳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兼顾周围地方的发展需求。当区域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合作竞争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理论上区域研究可以通过博弈来进行分析。

一定区域发展受到其自身资源与能力及其可合作区域能够提供的资源禀赋的约束。当区域发展达到瓶颈期时,跨区域发展有助于突破资源束缚,是维持区域持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可行之路。然而,跨区域发展也并非一帆顺风,跨区域发展也常会由于制度、环境等差异形成约束。在创新发展的今天,国家级新区想要保持全国先列行走,创新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和灵魂,因此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那么,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随着对外开放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也成为当前需要注意的地方,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资源与市场的突破点就是融入区域经济联盟,使其成为区域发展战略基地。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新的发展机遇。跨区域联盟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分工更加助于跨国公司的投融资,促进国家新区企业国际化;国家新区只有融入跨区域联盟才能更好地发展资本和金融市场,有助于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结合新区实际情况建立起相适应的资本和金融市场,从而实现国家新区与国际市场包括金融市场相衔接。

三、建立跨区域经济联盟是建设好南沙新区的战略选择

博弈模型的实证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周围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为竞争合作区域。依据广州南沙新区经济合作现状建立博弈分析模型,包括两方面待解决问题:一是合作的形成;二是利益的分配。这种博弈模型关键在于双方能否达成具有强制约束的契约,达到一种双赢策略。根据南沙新区发展状况,将其周围的竞争合作对象划分为一个层次:深圳、佛山、东莞等3个城市。设另外的3个城市组成一个团体,该团体为一个代表性成员,此代表参与到南沙新区的博弈模型,所以该博弈模型是由两方共同参与的博弈。每个参与到博弈的成员(区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协同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所以局中人需要考虑是单独发展还是竞合发展,以实现协同发展为目标。根据以上建立下述博弈模型:

G(N,v)={S1,S2;b1,b2;v1,v2}

上述表达式中G(N,v)为合作博弈的参与者为2人,S1、S2为参与者的行动策略,b1、b2为合作协议,vi为第i各参与者的特征函数,参与者最大利益可以由v(S)来表达。南沙新区经济博弈模型的分配可表示为:在博弈模型中对于两个局中人,存在一个向量X=(x1,x2),对于博弈则必须满足:

上述V(N)表示参与者收益总和,v(i)表示单独参与者的收益,xi表示博弈参与者的收益比例。上述条件一说明不同局中所获得利益等于全部局中人利益之和。条件(2)表明,在联盟中分配给彼此的人的利益不低于个人发展的利益。

由上述可知,南沙新区在参与周围城市的博弈时,区域整体利益大于南沙新区单独博弈时收益,说明参与博弈的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利益远比区域自身独自发展时所带来的利益更多。所以从理性人的角度来考虑,具有理性人特征的剧中人才会以长远利益为目标。用公式化方法得到合作博弈的唯一解,由其可知,广州南沙新区对参与博弈的成员按照其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的,贡献大的区域,其相应获得的利益就多,反之亦然,由此看出南沙新区博弈模型具有稳定性。依据广州南沙新区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指导南沙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

四、建立跨区域经济联盟合作与发展机制建议

1.政府合作机制

政府在跨区域联盟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政府搭建的沟通交流、利益共享、争议处理及评估考核机制对于跨区域联盟的合作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广州南沙新区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提供一个信息分享的平台,解决合作区域政府之间沟通不畅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益共享极致可以有效解决区域之间的利益差异与利益分歧,所以利益共享机制是区域合作的基础,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争议处理机制主要为解决争议的平台,合作政府出现矛盾时,便于及时协调,保障合作的持续;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激发政府参与积极性,正确引导政府行为,朝着区域发展规划预想的方向发展。四种机制之间及地方政府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2.建立健全的区域联盟合作机制

跨区域联盟合作机制包括合作动力机制、支撑机制等。合作机制主要是针对合作主体而言的,任何社会角色及合作主体的社会行为都会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这种驱动则是产生合作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区域联盟赖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支撑机制指区域联盟中合作主体既相关主体,依据合作的不同特定啊和要求,通过人财物等多种要素支撑合作体系发展,形成一个合作主体多元化,且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动力、支撑机制都是区域联盟的重要机制,南沙新区的战略规划可以围绕如何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的角度进行展开,使得区域利益最佳。

五、结语

南沙新区在跨区域联盟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优势,在优势中保持区域独立性,使自身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运用博弈的基本理论对南沙新区的发展进行分析,需要建立政府合作机制、区域联盟合作机制。政府在区域合作中所扮演的是宏观调控者的角色,在维持区域发展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鼓励探索、渐进性创新及突破式创新,注重区域成果的产出。并且通过博弈分析,区域合作发展的动力机制、支撑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了南沙新区政府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建立健全的区域联盟机制,包括动力、支撑等机制,实现南沙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共生。

参考文献:

[1] 王安平. 南京都市圈建设中的合作与博弈分析[J]. 城市问题,2013,05:46-50.

[2] 谷永芬.世博会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合作博弈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0(7):90-94

[3] 张小丽.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1.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4篇

区域块状经济或区域块状产业是将一个产业集中在一个村、一个乡镇,或一个县(市),或者说一个村、一个乡镇,或一个县(市)的多数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或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经营。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块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些区域块状产业正步入经济转型期,有许多区域块状产业正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和区域产业联盟转变,由为国外企业贴牌向打造区域品牌转变。区域块状产业内的企业已拥有许多核心技术和专利,由原来的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控制市场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其核心是控制市场的话语权。而要想控制市场的话语权则首先要控制标准的话语权,制定具有市场话语权的标准就成了必然的行动。联盟标准是能控制市场话语权的最佳的标准形式。由于参与制定这种联盟标准的企业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块状产业内,这种联盟标准具有鲜明的区域块状色彩。因此,定义为区域联盟标准。

1 区域联盟标准及特点

区域联盟标准是指由同一区域内的某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组织该区域相关企业联合制定的非正式标准,用于指导这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维护该区域相关的产业生产经营秩序并获得最大收益。区域联盟标准与正式标准和其他非正式标准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1 标准制定速度快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是由相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协商一致原则制修订的,技术委员会中的委员来源范围广,而且都是兼职,组织起来制定标准不是很方便,标准制定从提案、立项、制定、审查、公布、出版,经过的环节较多、周期长,对有些产品,尤其是硬件产品,标准公布时,产品早已更新换代。例如:我国在2005年对国家标准的清查工作中发现,在当时的21,000个国家标准中,平均标龄10.2年,其中制修订需要4.5年,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区域联盟标准则由该区域内的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员自己制定,标准制定组织则由成员内部专家组成,就地就近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联盟成员一旦决定制定某项标准,标准工作组能够集中精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不需要开过多会议,也省掉了立项、审查、批准、标准草案审查、颁布、出版等环节。标准制定速度能紧跟市场的变化,有极高的市场适应能力。

1.2 区域联盟标准制定成本低

区域联盟标准与正式标准相比,可以节省由标准制定周期引起的时间成本,正式标准制定周期比区域联盟标准长,因而时间成本高;在标准研制方面,区域联盟标准要比正式标准节省成本。区域联盟标准是在各成员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制定,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研究费用,而正式标准由于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许多参数需要多次的试验研究才能确定,因而增加了实验研究的成本;区域联盟标准是联盟内部标准,一般不需要正式出版,而正式标准必须公开出版发行,所以区域联盟标准节省了出版发行费用;正式标准一般由国家、地方财政补贴,花纳税人的钱,而区域联盟标准的费用由联盟成员自己承担,不需要国家、地方补贴,节省公共开支,用自己的钱制定标准,会精打细算,不会造成浪费。

1.3 区域联盟标准符合市场要求

区域产业联盟要制定标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适用市场需要或控制市场,所以其制定的标准最能适用市场或控制市场。正式标准则不然,因为正式标准需关注来自不同的利益群体,而企业更关注市场,消费者则关注自己的权益,政府部门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专家学者考虑的是技术方面的因素,他们可能与企业关注焦点不一致,甚至冲突。正式标准是不同利益主体协商一致的产物,区域联盟标准是相同利益主体协商一致的产物。所以区域联盟标准对企业来说更符合市场要求、更实用。

1.4 区域联盟标准是专利标准化的主要途径

一般说来,正式标准与专利是相互排斥的。正式标准具有公共性、普遍适用性、可推广性和良好的外部性。专利是技术的产权属性,它带有地域性、排他性、垄断性的特征,获得许可是实施专利技术的前提。一般说来,正式标准应尽量不包含专利,除非该专利技术是其他非专利技术无可替代的,并与标准对应的产品或方法有直接的联系,经过标准制定组织一致同意和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方可将专利技术纳入正式标准。标准实施后,专利人应向任何感兴趣的第三方免费许可该专利技术,或以合理条件向任何感兴趣的第三方等提供有偿转让技术,排除任何损害其成员的竞争对手的可能性。

区域联盟标准则致力于将各成员的专利核心技术和专利纳入标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产品的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一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往往对应着一个技术群落,其核心技术为联盟成员拥有。产业联盟成员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掌握着不同环节的核心技术,若没有区域联盟标准,则很难将这些专利技术捆绑集成,专利技术只能自己使用,无法成规模地扩散。区域联盟标准则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专利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专利池;在联盟内部,以专利交叉许可或专利池协议的方式,规定联盟成员可以使用其他方所拥有的专利,实现了互补性技术的融合,降低了联盟成员的交易成本。对外,非联盟成员很难攻克专利池,因为一个专利池少则几十项专利,多则上百项专利。对一个企业来说,不具备技术实力攻克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专利,专利池对非联盟成员具有专利封锁作用,从而使区域联盟标准成为事实标准,非正式成员不得不执行区域联盟标准。而采用区域联盟标准就必须购买相关专利,使其走入专利陷阱,支付巨额的专利费或技术转让成本,而联盟成员则获得由于标准而带来的垄断利益,由于区域联盟标准无需免费提供纳入到标准中的专利技术,所以区域联盟标准是实现专利标准化的最主要途径。

1.5 区域联盟标准更关注所有者的权益

区域联盟标准表面上与行业标准有相似点,实际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行业标准在我国是正式标准,对所有行业内的企业开放,从理论上讲是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产业联盟是行业内若干家志同道合的企业自发组织成立的组织。该组织不代表整个行业,但能控制整个行业,由其制定的区域联盟标准高度关注联盟内企业的利益,所以在代表性方面行业标准更广,区域联盟标准则更专。由于行业标准在标准制定的组织方面、标准制定程序方面存在与国家标准相同的弊端,虽然具有代表性广的特点,但与企业利益相关性不紧,不能很好地代表行业内企业的相关权益。所以,区域联盟标准最能代表企业的权益。

1.6 区域联盟标准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

参与制定和使用区域联盟标准的企业都集中在同一区域。该区域往往是以县域(市)、乡(镇)或村为基础。它不同于以全国性行业为基础的大产业联盟标准,如:美国微软、惠普、戴尔、英特尔等美国信息产业巨头发起成立的商业软件联盟(BSA),由我国电子信息龙头企业TCL、海尔、海信等成立的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AVS)等。他们的成员来自全国,不局限于某一地域内的企业或组织。他们制定的联盟标准的直接目的是取代推荐性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区域联盟标准的目的是协调本区域内生产和经营秩序,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区域品牌。区域联盟标准的制定往往是由于所涉及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没有行业标准,或是因为不涉及全国范围内使用(全国的产业生产大多数集中在该区域内)所以没有必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或是原国家、行业标准已不适用(低于)该区域技术发展要求和市场的要求。

2 区域联盟标准在浙江

区域联盟标准最早出现在广东顺德燃气具产业。2006年10月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和广东万和电器有限公司携手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区域联盟标准——顺德联盟标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全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区域联盟标准。但区域联盟标准在浙江发展的速度最快,效益也最好。因为,浙江的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区域块状特色,所以最适宜区域联盟标准的发展。

区域块状产业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活力所在。据统计,工业产值超5亿元的块状产业总数有近500个,其中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有15个。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60%的份额来自块状经济,块状经济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块状经济出口交货值占全省出口交货值的50%以上。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工业的半壁江山,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浙江省各级政府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区域块状产业成立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制定区域联盟标准,如:嵊州领带产业联盟制定了《颜色的规格编号联盟标准》、《应对REACH技术壁垒的绿色联盟标准》,温岭大溪镇水泵产业联盟制定了《温岭水泵有害物质限量联盟标准》,绍兴家纺产业联盟制定了《台布联盟标准》,路桥电机产业联盟制定了《机电产品能效联盟标准》,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联盟制定了《养殖珍珠分级联盟标准》。这些区域联盟标准,有的填补了无标生产的空白,有的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有的区域联盟标准已升为国家标准,对区域块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海宁市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实施区域联盟标准以后,产品抽查合格率由2008年的87.7%上升为2009年的91.2%。其中,未实施联盟标准企业的合格率为88.6%,实施联盟标准的企业合格率为100%,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浙江省中标的35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中,海宁市占了18家,其中12家为实施《太阳能热水器》区域联盟标准的企业。开化县硅产业制定的《太阳能级硅单晶》联盟标准,填补了我国太阳能级硅单晶棒的空白,目前已在块状产业内的所有太阳能电池硅片生产企业中推广实施,2009年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5%,较2008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基本摆脱了长期困扰开化太阳能电池用硅片产品的纯度差、少数载流子寿命短、光电转换效率低,且衰减快、不稳定等质量问题。

据统计,目前浙江全省已累计开展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项目73个,推广实施联盟标准119个,其中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的联盟标准57个;实施联盟标准企业总数达1,818家,带动技术改造项目1,165项。实施联盟标准的区域块状产业产品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由实施前的86.1%提高到现在的97.4%,提升了11.3个百分点;销售总额由1,483.7亿元提高到1,737.3亿元,增长了17.1%;出口总额由562.4亿元提高到667.6亿元,增长了18.7%;税收总额由89.2亿元提高到100亿元,增长了12.1%。区域联盟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3 结语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5篇

——以甘肃省为例

鲜鹏

2012-11-26 10:53:52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3期

【英文标题】A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Western Regions: With the Example of Gansu Province

(Libr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Gansu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Lanzhou, 730070)

【作者简介】鲜鹏,男,1967年生,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文章提出了建设西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基本思路,并以甘肃省为例,着重探讨了西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具体方案。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on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 and takes the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researches on the specific progra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关 键 词】西部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方案western region/library alliance/construction scheme 引言

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um)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图书馆联合体[1]。从近年来关于图书馆联盟的研究成果和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图书馆联盟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1)以共享理念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2)借助于互联网的传递与交流,实现了跨地域的图书馆资源共享;(3)分布式的信息系统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4)联盟成员之间相互平等,是相对独立的实体;(5)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6)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是图书馆联盟实现的必要条件;(7)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图书馆联盟建设中信息传递的保证,联盟的实际运作通过相应的规范和协议来控制和协调[2]。

由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和这些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图书馆联盟作为图书馆协调协作的主要形式,应该成为西部地区图书馆加强合作、谋求更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应该说关于这一方面的理论问题已经解决,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达成共识,并开展实践层面的研究和探索。因此,笔者在此提出西部地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方案。建立西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基本思路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民族种类多样,地域差别明显,发展程度不一。地域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规模、经费、服务对象各有不同,有些甚至差别很大,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西部图书馆这种多样性的特征既是建立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但也为建设图书馆联盟带来了管理体制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建设西部图书馆联盟必须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加强宏观调控,既积极又稳妥地进行。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容易挫伤各方面的积极性[3]。

2.1 观念准备

图书馆联盟一般是由具有某种契合点的多个图书馆通过分布式的网络环境连接在一起的,如参与的图书馆之间具有共同的条件和特点,共同的目的、兴趣,共同的需求,或者在地理位置上的邻近、自动化系统兼容等。但只有这些还不能够保证联盟的和谐发展。在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中,我们还应该树立竞争和合作的观念。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图书馆单打独斗的局面已不再可能维持,各信息服务机构之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只有共同应对挑战,才能不断开拓发展,应付市场冲突、成本节节上升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彼此间的有效合作,共同分担风险,共享利益成果,共创竞争优势。图书馆联盟的实质是多个图书馆之间为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抓住市场机会,通过协议和联合等方式,将各馆的核心能力和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开放组织,来共同完成某些项目。在这个组织中,各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它具有动态性、虚拟性和集成性等特点,能超越时空约束、超越物理界限,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任何单个图书馆无法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从而提高竞争力,扩大服务范围[4]。

2.2 完善体系和机构设置

我国图书馆联盟体系大致可以分为3部分:(1)文化部或者各省文化厅领导的,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一般由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混合组成,如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教育部或者各省教育厅领导的高等教育系统内的联盟,如CALIS、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等;(3)科技部领导的各行业内的联盟,如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从已有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完善的体系结构和合理的机构设置对于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建设西部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3点:

第一,大力发展省级联盟,鼓励跨系统的联盟建设。这方面可以借鉴吉林、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书馆联盟的成功经验,将一个省域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各类型各层次图书馆的合作与共建共享体系。体系内的各个图书馆有共同的用户,接受无差别的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完善机构设置,加强联盟组织管理。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是将互不隶属的各图书馆组织起来,这些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因此,设立完整的、权威的专门职能机构是保证联盟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要有固定的专门机构和固定的专职人员来计划、组织、安排和管理联盟的各项活动,负责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还要对联盟实施项目的效果进行必要的统计与分析,并根据结果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联盟管理机构的大小和规模要根据联盟的大小和实现的功能来决定,要讲究实用,并努力提高管理效益。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进行标准化建设。有了相应的机构设置,还应该有相应的地方法规来保证其发挥作用。对西部图书馆来说,要建设省域范围内的图书馆联盟,就需要出台省一级的图书馆法规,以保障公民平等享有接受基本的知识信息服务的权利,保证各级财政为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以保证分工协作的顺利进行。

2.3 注重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

推动一个联盟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动力是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因此,重视和构建联盟的利益平衡机制是保障图书馆联盟高效运作的根本保证。

首先,图书馆联盟的构建要保证联盟成员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利益是首要的前提。联盟的所有成员首先得到的是规模效益,这是发挥了图书馆联盟的集团效应而得到的,是联盟成员优势互补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各成员馆付出的可能不尽相同,大型图书馆的付出可能要多一点,中小型图书馆的付出要少很多。但不管付出多少,我们都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虽然财政有分级,但使用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服务却不应该有分级,因此,从原则上讲,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都应该向社会公众提供普遍的服务。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所建立的图书馆联盟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利益平衡的机体,联盟成员主要应看整个联盟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应该过分计较个体图书馆的得失。

其次,要加强对联盟的制度约束,重视对联盟成员的利益补偿与奖励。作为一个团队,图书馆联盟的设立与运行应该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要加强对联盟的制度约束,从组织机构、资金管理、资源建设、成员馆守则等方面建立配套的实施细则与监督制度。要加强联盟内部的分工与协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发挥规模效益。为了平衡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要做到有奖有罚。根据成员馆的付出情况和实际提供的服务情况,对提供资源数量大、服务质量好的成员单位给予适当的利益补偿和奖励;而对于违反联盟规定、消极应付联盟的分工协作的单位则应该予以惩罚性的措施,甚至可以终止合同,开除出联盟。

注重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平衡,其着眼点是要将联盟的组织目标内化为成员的现实需要,并激励和引导联盟成员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就要求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培养联盟成员的认同感、忠诚度、向心力和凝聚力,遵循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相对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联盟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发挥联盟的最大效益。

2.4 加强人员培训

人才是联盟发展的灵魂,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优劣。联盟的发展需要既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又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在先进信息技术与社会需要上进行有效的传递,懂得如何选择与开发先进技术,怎样有效开发和传递信息资源。因此,在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过程中,培训不可忽视,培训包括对工作人员和对用户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能够为联盟的技术开发或服务提供保证;对用户的培训则主要是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

2.5 重点建设数字图书馆联盟

西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能力比较弱,经费和地域的限制又使基于传统服务的协作协调不易开展,要改变其落后现状十分困难。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资源的发展,为西部图书馆的协调协作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西部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数字图书馆联盟是基于西部图书馆的现实做出的理性选择,可以将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协作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资源以虚拟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实现新的技术条件下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建设数字图书馆联盟,就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服务,扩大联盟成员的资源拥有量,提高联盟成员的服务能力,推动整个联盟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6 保障资金来源

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和运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对西部图书馆而言,资金问题更是影响联盟成长至关重要的因素,保障资金来源是建立和发展联盟的关键。从我国比较成功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情况看,除了要保证联盟成员的既有经费的固定投入和稳定增长,专项经费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专项经费包括图书馆联盟建设之初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联盟的日常管理维护费用。这些费用应该由财政统筹解决,专款专用。鉴于西部地区财政比较困难的现实,图书馆联盟的资金来源,除了依靠本级财政而外,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转移支付的资金,同时也应该通过与有关出版商或者相官企业进行合作来获得一定的赞助资金。要将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和经费来源的稳定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图书馆联盟得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方案

西部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应该以省域范围为主,首先建设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地方的实际,建立跨区(省)域的图书馆联盟。下边以甘肃省为例,研究探讨一下西部地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方案。

3.1 发展现状

甘肃省省域范围内现有公共图书馆92个。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1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8个,县市级公共图书馆83个[5];有高校图书馆37个(含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10个。全省已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14个、县级支中心86个、乡镇基层点644个、村级服务点16272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各类数字资源总量达到20TB,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600万[6]。全省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15.4万平方米,现有从业人员1251人,藏书总量741万册,年图书购置费727.5万元,年接待读者361万人次;有电子阅览室终端数579个,网站数10个,电子阅览室总面积7000平方米[5]。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农家书屋1.3万个,覆盖全省77.4%的行政村。2011年,全省还将建设1380个农家书屋,届时农家书屋将覆盖全省绝大部分行政村[7]。

3.2 建设目标

建立甘肃省图书馆联盟,整合省内文化、教育、科研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全省范围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以甘肃地方特色文献和经济、技术信息资源为重点,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建甘肃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省域内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省流动图书馆群,实现省域范围内的“一卡通”借阅服务;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基于全省范围的图书馆资源采购协调机制,实施联机编目和联合目录,建立联合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特色服务;实现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管理资源共享,建立省域内图书馆职工教育、人才培养和软硬件设备共享机制,构建省域内人才培训基地和设备管理平台。其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首先在兰州建立基于兰州市域范围的联合目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实现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联合开展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构建基于兰州市域范围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等目标,并适时推向全省。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实现建立流动图书馆、构建联盟数字化生产中心、开展联合项目等目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全面实现甘肃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3.3 建设原则

(1)信息资源共享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建设必须能够支持本地用户、远程用户以及移动用户,拥有标准化处理和共享知识单元数据的能力,建立省域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业务独立性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虽然是由文化、教育、科技系统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图书馆联合体,在相关业务方面采用统一的系统和标准,但是各级各类图书馆仍然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权限以及自己的读者和文献的最终归属。联盟内各级各类图书馆必须保持对各自财产和读者的拥有和管理,保持业务的独立性。

(3)信息安全性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必须能够保证其数字资源和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数字信息资源在收集、整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特别是要保证有关用户名、密码控制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明确操作人员权限,保证敏感信息的安全平稳运行。要采用适合系统需要的认证来保证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应用监测和信息安全,保证整个运行平台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

(4)实用性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首先保证联盟的资源共建共享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发展协作项目。系统设计要具有功能完善操作友好的界面。整个联盟的建设要做到结构简单、层次清晰、便于管理。联盟内部要做好协调协作,提高系统的兼容性,避免重复浪费。

(5)可靠性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要通过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来保证联盟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整个系统构架必须具有高容错能力以及特殊情况处理能力,保证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6)标准化原则。文献数字化的资源库建设必须符合图书馆行业标准,采用元数据及其扩展格式作为基本格式使用,充分考虑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格式,便于数据的交换。

(7)分布与集中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要采取集中与分布的总分馆制,中心馆与各分馆之间采取分布式,即一次文献和数据资源在原收藏单位保存,书目数据与元数据在中心馆存储,实行分布式存储,统一界面服务。

(8)模块化设计原则。甘肃省图书馆联盟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资源或服务系统都只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模块,可作为独立系统支持特定的资源或服务,但更应能被集成到其他模块中,从而支持不同模块的多种组合甚至动态组合。

3.4 实施办法

首先,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跨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构和组织协调机构,研究、讨论、部署和安排甘肃省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制定出甘肃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阶段实施目标与计划,并拟定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章程和有关的协议。联盟建设和运行需要的有关专项经费应该由省财政厅统一划拨,并形成制度。

其次,制定甘肃省图书馆联盟“一卡通”借阅管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有关制度和规则,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基于传统文献的借阅一体化管理和无障碍服务,实现联盟内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使各图书馆的读者,包括潜在的读者都能方便、无偿借阅和使用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第三,建设甘肃省图书馆联盟联合目录,成立公共目录联合检索中心,实现图书馆联盟的一站式书目查询。开展图书馆自动化建设、集团采购、馆员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协作。

第四,建立基于VPN技术的甘肃省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研发“甘肃省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平台及相关管理系统。该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网上通用阅览证。联盟成员和系统用户可以在线申请“网上通用阅览证”账号,获得后即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联盟各成员馆的各种数字资源,且不收取任何费用;(2)联合参考咨询。只要读者在本网络中的任一个图书馆注册成为正式用户,就可以针对利用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咨询要求,并得到权威的解答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远程文献传递服务;(3)重要数据库资源和外文原版报刊采购协调。协作网平台可以建立外文原版报刊书目库和重要数据库目录,各订购馆只需将自己当年的订购信息录入,即可生成馆藏目录,从而实现网内成员馆之间资源的共知,为有效共享奠定基础;(4)本着统一规划、标准化、可扩展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特色数据库联合开发与建设[8]。

3.5 实施步骤和主要架构

第一阶段,先在兰州市区图书馆问建立联盟,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以兰州市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为主,依托几家大型图书馆,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建立联合目录、开通“一卡通”借阅服务和馆际互借、开展联合参考咨询和文献传递等协调协作工作。以此作为甘肃省图书馆联盟建设试点,并适时总结经验,推广普及。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搭建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建立兰州市区范围内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开展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和数字信息资源的联合查询与共享。

第三阶段,打破地区限制,将基于兰州市区图书馆间的联盟工作推向全省,建立基于全省范围的跨系统、跨区域图书馆联盟,建成不受时空限制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完成甘肃省文献资源布局建设和各馆间的通借通还,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第四阶段,将图书馆联盟建设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有机结合起来,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省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作网络,为全省人民开辟享受基本的文化权利和文化服务的便捷通道。

第五阶段,以总分馆发展模式建立全省图书馆事业网。即建立以省、市(州)图书馆为总馆,以县(市、区)图书馆为分馆,以街道、社区、乡镇、村等为基层网点的三级图书馆事业网。并整合全省已有的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将之建设成为县(市、区)图书馆的分馆或流动图书馆(流动服务点)。

3.6 保障措施

一是思想保障。图书馆联盟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凝聚意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首先明确:国家举办的图书馆资源拥有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单位所有,享有图书馆服务是基本人权之一,图书馆应无条件地将所有馆藏资源拿出来为全体纳税人所共享,为读者免费服务。在思想观念上打破行政区划障碍,解决重藏轻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问题。

二是组织保障。依托原有的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在对其组织架构和章程进行必要修改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图书馆联盟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应该由省文化厅领导,省文化厅、教育厅、科技厅的主管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全省公共、高校、科研院所三大系统主要图书情报单位和有关成员馆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在此架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图书馆联盟建设联席会议作为联盟的议事协调机构,与协调委员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协调指导委员会和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和专业工作组,负责日常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是经费保障。省财政每年要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保障图书馆联盟建设的运行和管理能正常开展。充足的资金不仅是联盟建设的先决条件,而且是联盟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保障联盟各成员馆的正常业务经费,并形成制度。

四是技术保障。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遵循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运用图书情报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新成果,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在联盟架构设计、协作协调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到严谨周密、计划周详、安全可靠、简单可行、技术先进、规范统一,从而保证图书馆联盟切实发挥效益,起到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6篇

摘 要:图书馆联盟在阅读推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有效地强化阅读推广的作用、克服阅读推广中的难题,因此本文就结合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现状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出三个关于提高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策略,分别是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建立阅读推广相关制度以及完善阅读推广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56-2

0 引言

我国人民的阅读意识较差,要想提高我国全民的阅读意识,首先就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因此各所高校加强阅读推广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加强高校的阅读推广效果,各所高校就可以通过开展图书馆联盟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推广,扩大阅读推广的效果。故此,本文分别从高校图书馆联盟进行阅读推广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以及相关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图书馆联盟对于高校阅读推广所起到的作用分析

1.1 可以强化阅读推广的作用

通过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更好地强化阅读推广的作用。首先开展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仅仅凭借一所高校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开展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的关注,进而更好地实现阅读推广的目的。

1.2 可以克服阅读推广的难题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资金和人力的问题。首先,由于一所高校图书馆的运作资金是有限的,无法支出大量的经费来开展阅读推广,其次一所高校图书馆的人力也是有限的,也无法安排大量的人员来协助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两个问题,加强各所高校的合作,可以增加阅读推广的活动经费以及协助人员,进而更好地在各所高校开展阅读推广。而且由于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观念、学习或者是需求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开展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活动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的。

2 高校图书馆基于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分析

2.1 关于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

关于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实现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在数字化信息发达的今天,更要实现高校之间的图书资源共享。通过实现高校图书资源之间的共享,可以更好地扩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目前,我国各所高校都注重图书资源的共享,为了更好地节省资金和资源,加强联盟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各所联盟高校应该在我国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上进行改进,实现全国性的跨系统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然而目前我国各所高校之间关于图书资源的共享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限制,各所高校之间的图书馆资共享的数量是比较小的,而且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学校数量也是极小的。

2.2 关于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中存在着以下的缺点:联盟的职能比较单一,联盟高校之间的联盟活动形式比较单调,联盟高校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比较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等等。因此,在完善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模式的时候,各所高校都应该共同努力,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完善服务模式,加强对学生周边的阅读环境信息的研究,加强对周边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探讨。比如,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了协同服务的模式,实现图书资源的协同、图书机构的协同、阅读环境的协同等等,以此扩展高校图书馆联盟之间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3 关于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

开展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联盟的发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者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现状构建了联盟绩效评价的框架,其中所包括的内容有组织文化评价、服务水平评价、效益评价以及学生满意度评价等等。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绩效评估可以更好地帮助高校图书馆联盟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加快联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意识到绩效评估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对于绩效评估的重视,使得大部分的绩效评估都是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无法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阅读推广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2.4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意义深远,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因此许多学者也非常关注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进行阅读推广,推广学生的阅读意识。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学者吴正荆就结合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更好地确保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所高校应该重视到目前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然后结合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善。

3 高校图书馆基于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策略分析

3.1 成立相关的联盟阅读推广委员会

为了更好地提高联盟阅读推广的效果,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在2009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成立相关的阅读推广委员会,可以帮助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活动。阅读推广委员会下还有许多专业的委员会,比如推荐书目委员会、藏书文化委员会、图书馆和社会阅读委员会等等,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可以帮助引导和帮助高校图书馆深入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故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提高阅读推广的效果,各所联盟高校则可以成立相应的高校阅读推广委员会,并且参考全国的阅读推广委员会的模式,设置不同的专业委员会,进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的发展,引导高校科学规划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3.2 制定相应的联盟阅读推广制度

“无规则不成方圆”,要促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就要制定一系列的高校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制度,联盟阅读推广制度的制定则可以由高校联盟阅读推广委员会的成员来进行。比如,委员会成员首先可以对阅读推广的时间、内容、地点以及具体的负责单位进行明确的规定,进而确保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要制定相应的联盟阅读推广制度,联盟阅读委员会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以及阅读兴趣的调查,其调查工作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完善,进而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可以明确规定调查的时间、对象、负责单位、结果公示等等内容。通过制定相应的阅读推广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各所联盟高校的职责所在,还能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3.3 建立相应的联盟阅读推广的评价体系

除了要制定相关的联盟阅读推广制度外,联盟阅读委员会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联盟阅读推广评价体系,加强对每次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进而更好地吸取经验,改进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比如,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联盟高校可以更好地明确地认识到每一次阅读推广活动失败的地方,总结出效果较好的活动策略,活动效果较差的方案,然后总结以上内容来形成一份评价报告。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时候,评价者应该遵循科学、客观、发展的原则,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而且联盟阅读推广委员会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来进行活动的评价,进而提高评价的质量,提高评价的指导性。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作用、现状以及相关的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志在提高各所高校对于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认识,进而提高各所高校之间的合作,强化各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鄂丽君,李微,郑洪兰,朱学军.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06:

55-59.

[2] 刘彦丽.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94-97+101.

[3] 王艳红,吴卫华,李杏丽,毕长泉.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构想——以唐山市区域范围内高校图书馆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60-63.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7篇

1. 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低水平垄断竞争格局, 区域性特征明显, 以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数量十分巨大, 资金来源单一, 楼盘的销售量不稳定, 大多物业类型为居住型, 如全国有注册房地产企业47000多家, 万科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也只占有略高于1%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大型公司对区域项目的关注, 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区域性中小企业面临并购危机。因此, 中小房地产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 必须进行战略联盟, 进行资源整合, 才能与大型企业合理竞争。

2.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组建原则

我国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组建首先应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掌握的资源, 结合面临的市场机遇、联盟活动的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 并遵循如下原则:

2.1明确联盟动因

分析联盟动因是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可以从技术、竞争、市场、风险, 资金、经济和社会等角度予以分析, 避免因为联盟失去自身特点和优势, 从而实现联盟的正效应, 使企业对自身现有和未来所需的能力有一个清楚的、战略上的理解和认识。

2.2联盟成员核心竞争力互补

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实行战略联盟最为重要的目标抵抗激烈竞争, 弥补企业的战略缺口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故应选择与企业有差异的企业作为盟友, 从而进行业务上的优势互补, 弥补自身的劣势。同时, 企业应注意采取差异化战略作为基本指导策略, 才能在市场中取得一片天地。

3.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

建立战略联盟时, 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等情况, 选择合适的企业构建如咨询、设计、施工、营销、金融等方面的战略联盟。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基本规律, 企业可以从四个阶段考虑联盟的内容和对象 (如下表) 。同时, 考虑到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情况, 将具体联盟形式简述如下:

3.1土地与资金结合的联盟

这种联盟形式比较适合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企业采取了银根紧缩和严控土地出让规模等调控措施, 房地产企业获取信贷资金和土地的难度较大。但一些区域性房地产企业由于对本地地产行情较了解, 因而在土地获取方面较擅长, 它可以与拥有资金、缺乏土地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组建成土地与资金形式的联盟。这种联盟形式很好地弥补了合作各方土地与资金资源短缺的矛盾。

3.2全方位开发联盟

由于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在同一片区域内, 不同楼盘的企业可以构建全方位开发联盟, 采取战略协定的方式, 通过联盟采购、配套共享、联合营销等方式, 减少成本, 降低风险, 同时也可以给未来的业主们创造一个便利、美观、和谐的社区环境。

3.3知识共享型联盟

房地产开发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不同区域市场具有不同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者习性, 因此, 区域性房地产企业可以组建成知识共享型的战略联盟, 抵御大型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压力。知识共享型不仅可学习借鉴别的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经验, 也有利于降低自己的学习成本, 提高企业项目运作能力。

3.4强化价值链的联盟

房地产企业可以从价值链的角度, 联合具有一定优势的规划设计机构、施工企业、物业管理企业、材料供应商、媒体咨询、销售代理企业甚至装饰装修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盟。这样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增加消费者的附加值,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5与金融机构的联盟

这方面的联盟是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最需要的, 但也是较为困难的。当前中小型地产企业大多融资渠道单一, 抵抗风险能力差, 因此, 若能与当地金融机构组建战略联盟, 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选择合适的金融服务, 吸引金融机构为自己注入资金, 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结语

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 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 将金融、组织、设计单位以及承包商等结合成一个战略联盟, 资源上实现互补, 技术和知识方面实现共享, 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形成规模效益。

摘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区域性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研究, 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提出了企业联盟机制, 解决了区域性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组建的问题。

关键词:战略联盟,核心能力,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张毅.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形态演进[J].商业研究, 2005 (24) :1-4.

探讨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创新与发展 第8篇

我国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发展与国家软实力的增长密切相关相连,而实现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前提是构建资源分享平台以及网络信息化,只有这样图书馆资源才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并且能更好的提升我国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以此促进国家文化建设。

一、区域图书馆联盟概述

区域图书馆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地区之内,以保障普遍均等服务,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一种图书馆发展形式,一般情况下区域图书馆都是采用独立或者合作方式的总和。从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发展趋势来看,具体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科研图书馆等之间的合作,而其中以公共图书馆以及区域图书馆为基本主体。在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建设形式,目的是为了促进内部的有效资源利用,进而提高应用效果,提升资源共享效率,在进行联盟过程中也可以对文化有更多积累,对于区域性的文化基地建设有促进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建设过程上,我国区域图书馆在信息管理与共享方面都明确了对应的发展理念,本着技术发展为基础,进行全面性的区域联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具有四个提高的明显优势,首先就是很好的满足了图书馆阅读人员的要求,提升了图书馆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图书管资源的传播范围以及速度有所提高,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现阶段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角度图书馆联盟的类型也不同,如地区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单一型联盟、综合型联盟;集中型以及松散型、密集型等等。

二、图书馆区域联盟效应分析

1. 整合共享效应

从我国图书馆区域联盟的效果分析来看,这种模式都是建立在各图书馆核心资源以及能力整合的基础之上,目的是就是实现优势互补以及放大优势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联合各个图书馆,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最终实现1+1>2的效果,通过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服务效率和贡献率被提高很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从1990年开始实施了国家科学数据共享项目,项目实施了5年以后,美国当时的经济增长率为1.1%,而数据共享的结果就占0.5%,其整合共享的效果非常明显。

2. 规模经济效应

一般情况下,生产与服务规模的扩大就会促使单位成本有所变化,其中下降过程也属于客观问题,这种问题既是规模经济,图书馆采购资源过程费用下降,但资源加工费用上升,在这种双重方面的压力下,图书馆实现集团化采购与专业化采购非常必要,通过图书馆联盟,最大化的提高了采购效益,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协调措施,对于信息交换过程也是一种协调,对于信息交换传递过程的费用更是有效的进行了节约,通过实践也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图书馆联盟时在订购电子资源方面,比一般图书馆单独购买节省25%左右。这种规模效应还体现在图书馆联盟过程信息服务范围方面,可以扩大信息服务总体范围,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发展,这时一种资源、技术与人力设备等等方面的集约化发展,这种模式必然对规模经济效应产生一定影响。

三、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创新与发展

1. 政府主导是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前提

从大量的实践证明,政府是图书馆联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个权威的,正确的政府引导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图书馆是社会结构中最为关键的公益性机构,并且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基础,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纵观这几年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政府的引导、扶持与规划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即便在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情况也是如此。政府对图书馆联盟的高度重视,使美国图书馆联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并在图书馆立法和相关配套政策方面也鼎力支持。我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社会”,历史经验证明,任何重大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与推动是寸步难行的。只有建立与区域图书馆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和组织机构,才能够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精神建设。通过了解我们也明确了一点,就是图书馆联盟数量是比较多的,联盟种类的十分复杂,但其资金投入与使用过程都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在图书馆联盟的资金来源方面政府占据主要地位,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保证了区域图书馆联盟过程的稳定性,作为基础保障,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提高了图书馆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是主要依靠了国家财政投入,因此才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长和快速发展。

2. 模式选择是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关键

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要基于一个科学,合理的理念之下,而实现这些理念则需要内部强有力的驱动以及运作机制。在图书馆联盟运作模式的选择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既然图书馆已经构建了联盟模式,因此就已经实现了管理方式以及资源配置上的创新与改革,但是想要彻底发挥这些作用,所以说政府的支持最重要,尤其是在联盟开始进入联盟运作的初期阶段之后,政府的扶持是非常关键的,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将图书馆联盟带入一个稳定的轨道上。然后要施行统一管理,并构建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政府通过管理与资金政策等干预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致力于发展区域图书馆联盟,二是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做到统一化管理,通过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进而使得各项措施得以完善,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三是结合各种有效措施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利益,无论是在官员还是图书馆经济发展方面,对于区域联盟过程的图书馆来说,其经济、行政、市场等诸多方面都要有合理的平衡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调节才能提高合作效果,提升共同发展能力。通过对其分析,作为区域图书馆联盟来说,必须符合同一系统,统一区域,这种合作模式容易成功,这样的合作模式符合区域性经济发展需求,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在发展过程上,必须以建设公共图书馆为主,进而提高图书馆活力与建设过程的效率。

3. 现代信息技术是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依托与支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馆区域联盟更加需要信息化技术给予大力支持,在这方面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对于信息远程化和精品化的分析,信息技术决定了图书馆联盟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实际意义上讲,其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图书馆资源信息的标准化建设能够保证信息的贡献与传播,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支持,区域联盟发展就是一纸空谈,尤其在资源贡献方面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另外,从区域联盟职能方面看,区域联盟主要是从共享编目、联机编目几个方面进行,这些方面作为重要的职能,其技术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都必须统一,按着标准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一体化发展可以降低程序上的复杂过程,对于图书信息的加工与处理都有很大帮助,可以实现检索与书目数据库的高效率结合,进而满足区域联盟建设发展要求。

结束语

我国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优良的阅读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成为了我国图书馆建设的主流趋势,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能够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效能,同时也能够促进图书馆的统一管理。而图书馆作为知识传统的重要载体,在全面素质建设以及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些年来我国在图书馆建设方面越发重视,为了实现我国全民素质的与时俱进和综合提升,只有充分发挥地域上的优势,才能实现资源上的优势互补,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摘要: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文化的多元化,国家软实力逐渐成为我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要素,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在全面提高人文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建设上更加关注,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其发展建设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我国在图书馆建设上开始积极倡导区域联盟,这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融合,以及优势互补,促进了区域经济与文化交流,拓展了阅读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阅读平台,也有效的促进了区域文化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区域联盟,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敖龙.区域性共享联盟建设自主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文献信息共享联盟建设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2).

[2]张红燕.区域性共享联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究——以宁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为例[J].现代情报,2013(01).

[3]宋鸿.转型环境下上海行业情报发展联盟建设思路[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

[4]林泽明.文献信息资源联盟建设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04).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9篇

CSPN全称为China Sports Programs Network, 即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 2007年10月1日成功试播, 2008年1月1日正式播出, 首批成员台由山东、辽宁、江苏、湖北、新疆5省体育频道组成 (江苏体育休闲频道2009年1月1日退出, 辽宁体育频道2010年1月1日退出) , 后来又有江西、内蒙古等省市级地方体育频道加入, 平台的号召力和影响范围可见一斑。目前覆盖5省近5亿观众。

覆盖面积不断拓展, 然而, 联播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赛事资源有限, 难以突破央视的封锁垄断;广告覆盖相对较小, 广告招商后劲不足;品牌宣传略显滞后, 品牌系统不够完善;成员权责难明辨, 利益分割成隐患;工作人员归属感缺乏, 专业评论员水平偏低;电视画面质量亟待提高, 等等, 制约着CSPN的发展步伐。

一、努力占有足够好的赛事资源

CSPN联播平台采用联制联播的方式, 在购买大型赛事转播权时可以分摊成本, 因此, 相对于各成员台以前独木难支的窘迫局面, 今日的联合作战让一些成员台可以光明正大地播放以前难以得到转播权的重大比赛。2008年的欧锦赛, 联播平台的成员台由于得到赛事转播权, 外加聘请名人做赛事直播评论, 节目收视率得到巨大飞跃。努力获得重大赛事的转播权是联播平台得以长远发展的保证。

尽管政策原因导致优势资源向央视体育频道倾斜, 联播平台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获取更多的赛事资源。首先, 与央视体育频道合作。央视体育频道资源丰富, 在许多比赛中央视体育频道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不得不与地方频道合作, 希望得到其配合与支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帆船等比赛项目是在山东青岛举办, 山东体育频道便参与了其中的公共信号的制作与播出, 此时联播平台的其他成员台可通过山东体育频道获取相关赛事直播和节目报道。第二, 与外资频道合作。由于传媒政策的限制, 外资频道无法在内地落户, 对于一些急于抢占中国体育传媒市场的巨鳄来说, 通过合理的谈判手段, 取得与联播平台成员台的协作, 以联播平台的频道资源为跳板, 可以实现“借壳上市”。外资频道提供节目内容, 联播平台成员提供播出渠道, 平台以贴片广告形式抵消赛事转播权费用。第三, 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首先, 争取联播平台成员台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 尽量实现全国范围的落地;其次, 通过各个成员台之间通力合作, 团结一心, 依靠当地政府支持, 争取电视转播权最大化, 改变当前惟央视体育频道一家独大的局面。

二、利用本土资源, 突出本土特色

由于央视对重大赛事资源的垄断, 一些地方体育频道不得不采取剑走偏锋的策略, 寻找央视体育频道没有触及的市场点。其中以京沪穗三家体育频道最有代表性, 其做法值得联播平台借鉴。

1. 立足本地, 突出地域特色

广东、上海、北京三家地方体育频道都立足本地, 突出地域特色。广东体育频道以粤语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上海体育频道实力雄厚, 在赛事购买方面敢与央视竞争;此外, 上海当地赛事资源丰富, 央视也很难与上海体育频道争夺当地赛事资源;上海体育频道还抓住上海观众对本地运动员的偏爱和忠诚心理, 重点报道以姚明、刘翔等为代表的上海籍运动员的新闻和赛事, 进一步强化了上海观众的热爱和忠诚心理。北京体育频道更是在解说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京口风格, 深受北京球迷的喜爱。

联播平台的成员台来自不同的省份, 这些地区之间在文化、饮食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为各成员台开办符合当地观众口味、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山东体育频道地处儒家文化发祥地的齐鲁大地, 评书形式广在民间流传, 可以将评书和体育两种元素融为一体;辽宁地区足球运动盛行, 大连一度有过自己的足球频道, 以东北话解说足球可以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开拓当地体育资源

湖南卫视于2005年开办的群众性运动娱乐项目——《国球大典》, 就是一个娱乐与体育完美结合的节目。湖南卫视在缺乏运动播出平台、无赛事资源的前提下, 巧妙地抓住乒乓球的国球特性以及国球背后4000多万爱好者这一特点, 创造性地开创了“民间与明星对抗”这一娱乐形式, 增加了活动的群众性和参与性。随后, 湖南卫视趁热打铁, 推出了《我是冠军》等节目, 利用娱乐化手段, 将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以及娱乐放松有效地融为一体,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河南卫视依托少林资源开办武术节目《武林风》, 通过对手之间的擂台PK,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 从全国各地选拔武术高手与日本空手道选手进行终极对决, 该档节目收视率一度超过央视体育频道同类节目——《武林大会》。《武林风》巧妙地将中国人民对武术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高收视率。

上海体育频道的《体育G娱乐》节目的每一个体育细胞中都充满了娱乐的元素, 从包装到主持人到切入体育事件的方式。节目还出现了赛事直播以及体育新闻中不可能出现的虚构, 从漫画到小品, 运用了很多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虚构手法以及讲故事的方式, 形式方法灵活。[1]

联播平台在赛事资源、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努力, 开拓本土体育资源, 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成员台在本土资源上各不相同, 各省都有自己的体育强项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传统活动。内蒙古地区的赛马、摔跤等活动是当地群众喜爱的项目, 完全可以加工成为一档体育节目。

3. 整合自身资源

对拥有的节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是地方体育频道取得高收视率的关键。2006年, 上海体育频道在与央视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拿下当年中超联赛转播权。随后, 上海文广集团对其进行深度制作和包装, 无论是赛事导演还是赛事转播信号, 文广集团都提出了高标准、强要求, 尤其是上海申花队的比赛转播效果格外突出。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对体育资源的深度开发, 2006年上海体育频道取得了2.4亿元的广告收入。这在地方体育频道中是个奇迹。

三、完善品牌系统

1. 创建品牌栏目

联播平台可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 结合观众的爱好, 踏踏实实开创自己的品牌栏目。

2. 培养品牌主持人

培养品牌主持人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高薪聘请大腕主持, 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名人效应, 实现品牌战略的三级跳。2008年欧锦赛期间, 众多体育迷选择观看画面质量不高的联播平台就是因为平台聘请了黄健翔这样有号召力的体育评论员。其次, 联播平台要为内部有潜力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根据其特点量身定做节目。第三, 聘用退役运动员进行解说和评论。利用其经历和专业化的知识素养, 使节目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3. 创办特色活动, 扩大形象宣传

ESPN拥有自己开发的特色节目, 将极限运动等非主流的运动项目搬上电视屏幕, 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联播平台可以通过创办特色活动, 来扩大平台在群众中间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还可通过媒体资源宣传平台, 使广大体育迷更迅速、全面地认识平台。如在电视媒体上播放联播平台的宣传片;在官方网站上刊登体育新闻信息;注重和强势媒体的联合协作, 如通过《中国体育报》等平面媒体报道联播平台, 而联播平台以采用《中国体育报》的观点为交换条件;跟新浪、搜狐、网易等重要的门户网站进行视频合作等。

四、完善管理体系

是否具有完善的管理系统直接影响成员台之间合作的成败。在建立联盟管理制度过程中不妨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平等团结。各个成员台都是产权独立的个体, 各家体育频道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强弱不一, 所以合作中应强调成员台不分强弱, 权利、待遇和义务都要平等相待, 保证民主管理和有效监督。其次,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在平等的基础上, 各个成员台都要享受应有的权利, 履行与之相关的义务, 遵守各成员台之间达成的协议。第三, 人员管理与事物管理统一协调。各成员台联制联播节目, 涉及众多的人、事、物, 需要众多人员的管理、运作、协调, 由于来自不同的频道, 容易出现沟通困难, 因此联播平台必须坚持步调一致的原则。

其次, 按劳分配。联播平台的建立, 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各成员台收视率、广告价格都不一样, 因此, 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就应做到按劳分配、平等对待, 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成员台的情况, 又要照顾经济落后地区成员台的劣势, 不可搞平均主义。利益如何分配?省级卫视广告联播提出的方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广告额的10%按台平摊, 其余90%根据收视率、覆盖率、当地GDP以及是否是主频道上星等因素分别占60%、15%、15%、10%进行分配。

五、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争取京沪穗广告市场

有成员台加入也有成员台退出的联播平台正在努力扩大覆盖范围, 但是很多省份迟迟不肯加入, 对其持观望态度, 惟恐“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也导致联播平台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的体育频道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频道的青睐。

在目前阶段, CSPN可发挥研发优势, 研发一批与频道定位相吻合的节目模板, 由地方台在当地加工制作, 并派遣人员实施咨询和监控。只有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 才能与当地观众形成互动, 有效拉动合作频道收视率。这是目前投入较少、见效较快的一种做法, 一旦效果明显, 即可影响其他地方台, 容易形成从众效应。形成一定的规模后, 加快开拓力度, 同时加大对现有网络的投入, 尽早形成示范效应, 助推电视网的开拓工作, 使电视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如何落地京沪穗三地或者采用何种方式拉拢三家体育频道, 进而实现自己进军京沪穗三地广告市场的目标?

首先, 打包销售广告时段。联播平台广告由神创天地有限公司全权代理, 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分公司。由于不能实现在京沪穗三地的覆盖, 只能尽可能最大数量地招揽三地的广告商, 平台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 将广告时段打包, 以下设代理的合作形式, 将某个区域, 交由有实力的个人或公司完成开发任务。

其次, 交换广告时段, 实现与太动公司的强强联合。联播平台如今的覆盖面积远远超过京沪穗三家信号所到达的范围, 受众人口数量更是达到全国一半的人口, 规模和数量上的优势是京沪穗三家所不具备的, 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京沪穗三家体育频道已经形成一个松散的联盟, 由太动广告公司独家代理三家的广告, 如果条件允许, 神创天地公司可以和太动公司合作, 以交换广告时段的形式, 实现体育频道全国广告的联播。

摘要:地方体育频道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 如何让地方体育频道走得更远?区域联盟, 化零为整是一条可行之路。本文以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为个案进行分析, 旨在为地方体育频道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晓枫.中国电视传媒体制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2]吴信训, 金冠军.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赵曙光, 史宇鹏.媒介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4]吕萌.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5]王长潇等.电视影响传播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6]谭云明等.传媒经营管理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10篇

关键词:区域性,数字化图书馆联盟,内因,对策

数字图书馆是将多种媒体形态的大量文献以规范化的数字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并将信息的存储、管理、检索、发布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 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1]76。数字图书馆联盟最早兴起于美国, 后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

一、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的内因分析

1. 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加集中地体现运作的制度化和组织的权力化。这种固定保守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更新换代的加快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 阻碍了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传统高校图书馆局限在一个高校之内, 缺乏范围的包容性和兼顾性, 重视的是对物的管理, 主要涉及的是一个高校内的人流和物流。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重视的是对无形知识资源的管理, 知识信息通过对人、物的整合构建, 使区域内联盟高校的信息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将各高校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信息论的高度与层面。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以计算机网络方式 (WEB) 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把管理范围范围在区域范围内向横向扩大, 缩小了区域间纵向的管理层, 从而减少了机构臃肿、行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区域高校内部联盟信息咨询能够快速和准确的传递。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与以往的高校图书馆相比, 突破了有形的界限, 将高校间的知识信息管理实现虚拟化构建,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高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能够更好的将各成员馆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从而实现区域联盟高校的最大优势。

2. 数字化资源信息增长的需要。

目前, 国内数字资源增长迅速, 流通的知识信息往往也更多的集中在数字化方面, 各种网站、电子期刊每天以爆发的速度递增。电子资源的繁荣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信息资源结构单一的缺陷, 多媒体、音乐、图画等形式的交融出现了不局限拥有权的新型资源分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有效的方式从多个渠道获得传递, 日渐为各个高校师生使用最多的一种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也越来越倾向购买数据库资源信息,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产生改变了高校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检索和获得的方式, 为区域高校间的合作提供了效率上的保证。

3. 资源共享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极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在高校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影响高校教学质的重要因素, 图书馆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为图书馆管理和师生阅读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在网络不断普及的今天, 高校传统图书馆已经难以满足师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高校单个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局限性也就影响了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这就给资源共享提供了发展土壤。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通过馆员之间的相互借阅或文献传递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让区域高校能够更好地丰富图书资源信息, 满足师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阅读需求。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通过改变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 用一种共享的方式让读者得到更好的阅读上的满足, 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创新与突破。

二、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观念的约束。

长期以来, 我国图书馆界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等观念, 这些观念的形成和扎根由来已久[2]35。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区域高校图书馆合作以及协调的整体状态。一方面, 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希望有资源合作共享的意向, 但是另一方面, 又希望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在高校的地位彰显出来, 出现在众多联盟图书馆中的重要位置上。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合作不能顺利进行。从实际情况不难看出, 我国区域高校数字图书联盟在构建过程中依然停留在联合采购、研讨交流、联合编制目等一些初级的合作之上。而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每个高校图书馆都试图通过给予对方较少的资源而获取联盟团体中所有成员的更多更丰富的资源与益处, 从而造成合作始终停留在浅层表面, 这也就导致了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发展缓慢, 相对滞后。

2.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时间段, 目前还停留在摸索阶段, 没有形成相对较为成熟和有效的管理模式。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大多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才能组建完成并开展各项活动, 区域高校联盟图书馆也就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思维, 从而造成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之间缺乏的创新精神和灵活多变的体制。由于区域高校间各图书馆的规模及资源分布都不均衡, 在管理过程中大多会出现中心馆这种形式, 组织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这种形式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成员馆之间的积极性, 给联盟管理造成了的困扰, 在合作造成很大的阻力。

3. 投资经费的不足。

经费是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虽然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构建对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以及对地方经济效益都有极为明显的好处, 但是经费有限却成了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的一个瓶颈。经费的缺少不仅仅是对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硬件配备造成限制, 对软件提升也同样带来困扰。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因特网主干网狭窄, 速度比较慢, 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使用, 在对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制约十分严重。在软件方面, 区域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滞后, 自建的数据库规模小而数量少, 网络信息相对匮乏。在这样的现状下, 很难达到数字化的标准和需求, 这个给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带来了制约。

4. 缺乏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绩效的评价体系。

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构建需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通过以绩效为本的评价体系对区域各高校联盟成员馆之间、成员馆与管理单位之间、联盟成员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进行监督协调和制衡, 最终实现数字信息自由存取的良性运营。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中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 这就给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造成联盟之间的合作出现问题。

三、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的几点对策

1. 倡导竞争合作意识, 改变原有传统观念。

在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打破原有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下故步自封的思维, 树立起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信息发展速度快, 更新量大, 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想要凭借个体之力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 所以各个区域高校之间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应该有合作意识。如此才能更好地面对时代的挑战, 才能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应付社会发展和成本快速上升的社会现象问题。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 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寻求国内外尖端的网络科技公司例如百度、谷歌等合作, 增强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在WEB中的利用率和可见度。通过和商业网络技术服务公司服务, 可以有效地解决区域高校数字化图书联盟网络技术问题, 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 用更为流畅的网络技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联盟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 为了竞争而采取合作态度, 为了合作而必须要通过竞争发现问题。这就是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在社会发展状态下必须具备的竞争合作意识, 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变革与创新。

2. 争取政府支持, 制定长效机制。

区域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精密的设计和强大的运用统筹能力。这就必然引发一个问题, 就是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区域高校间是任何一个高校无法做到统一指挥和协调的, 这就需要有更大能量和资金的政府出面完成, 才能更好地协调区域各高校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 为了实现通过管理统一指导, 要在本地区政府或者教育部门中建立一个专项负责区域高校数字图书管理联盟构建的管理机构, 从而能够吸引和选拔专业人才为联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作为联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以确保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建成后能够长期有效的运行。对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方案、经费预算、技术设计、实施策略等进行统筹协调, 以保障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有序和可持续性[3]25。

3. 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和利益平衡机制。

为了实现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正常有序管理, 就必须在联盟之间建立一套长期可以执行的以绩效为主的评价体系, 不定期地对联盟开展各项检查, 以确保联盟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工作为读者服务。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对联盟进行全方位而科学的评价, 从而促进联盟更好地向着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除了建立以绩效为主的评价体系, 还应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利益平衡机制。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联盟成员馆之间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冲突, 平衡各成员馆之间的既得利益, 确保各成员能够以联盟共同的利益为发展基础, 从而实现联盟成员馆的共同利益, 为实现共赢做出贡献。

目前, 我国各地区域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构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这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是社会发展和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区域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构建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建立具有统筹能力的智能管理部门, 实现联盟的协调发展, 不断加强联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确保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俊青.基于区域联盟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J].兰台世界, 2009 (6) .

[2]陈秀丽.图书馆联盟建设及其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教育联盟背景下的教师交流创新 第11篇

理论

THEORY

实施背景

武汉市江岸区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打破工作常规定势, 打造区域教育联盟,创新教师交流模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创新内容

构建联盟,优质引领。根据“公平、均衡、协调、优质”的工作目标,将义务教育段学校划为12个“教育联盟”,每个联盟以1所优质学校为联盟牵头学校,几所发展中学校为成员校,结成校际教育联盟,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结对互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区域内发展中学校师资结构不优、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等现状。

强弱结对,整班交流。积极探索建立部分优质初中派出成建制班级教师到普通初中任教的整班交流模式,为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孩子提供名校教师的教育并培养普通中学的教师,使“名校”和“普校”的校际壁垒逐步淡化,整班教师对口交流得到家长和社会一致好评。

主导就近,中小衔接。培英中学、蔡家田小学等多所学校参与“中小衔接教师交流”试点,初中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小学任教,解决人员超编、结构不合理问题,对口小学以优质教学促进学生就近入学。

科学管理,健全机制。出台《江岸区教育局教师交流工作过程管理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交流教师管理工作的通知》《江岸区教育局交流教师关爱机制》等,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落实教师交流公示制度,职称申报、职务竞聘、岗位聘任、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兑现等均与交流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交流工作的有效实施。

(作者系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局长)

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 第12篇

2009年,物流业被划为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2011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特别强调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

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对物流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约翰·盖特纳(1998)全方位地分析和介绍了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所有相关领域,构建了由市场、战略响应、文化能力、领导风格、信息技术五个要素构成的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型。我国学者把物流联盟分为:横向一体化物流联盟、纵向物流联盟模、混合物流联盟三种模式。一些学者对物流联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博格、顿肯和弗里德曼,(1982)指出,战略联盟企业的平均寿命还不到联盟协议指定时间的一半。国内对于物流联盟的研究刚刚开始。赵昌平,葛卫华(2003)指出,许多联盟的失败都是由于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曾晓丽,钟书华(2004)认为,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严重影响成员的信息共享,阻碍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降低企业的信任度,增加管理成本,成为联盟发展的潜在危险。李冰冰(2008)认为,收益的合理分配是物流企业实施联盟战略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须在平衡每个成员企业所贡献的资源、所承担的风险与联盟成员分配收益的基础上,保证利益分配合理化,来提高联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联盟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其他行业区域物流联盟的经验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山东省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的构建和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二、构建山东省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区域农产品物流联盟是既有区域内处于上下游位置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工企业,也有处于源头地位的农户组成的联盟。参与联盟的盟员通过签订联盟协议或契约,由盟主统筹规划、统一指挥,盟员共同采购、共同配送,构筑物流市场,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严重制约着山东农业的发展。区域内的农产品物流联盟网络的建立,能很好的衔接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间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灵活调度和快速反应。这样可使农产品物流在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避免物流环节的重复建设,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地区物流联盟构建对策的研究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区域物流联盟有利于打破农产品区域物流分割的局面

山东行政区域相对独立的诸侯经济体制,造成了区域市场的分割,同时也造成了物流系统的分割。特别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山东省性大物流市场的形成,难以构建全省性物流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平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为发达,而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区域物流联盟的建立可以实现全省物流资源共享,为农产品物流的畅通突破区域要分割的局限,并为全省大物流体系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区域物流联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保障

山东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双重制约,造成了农产品流通半径过小,产品难以外销,出现了农产品产地过剩、销地短缺的尴尬局面。再加上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和农产品流通处于无序状态,使现代农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见表1)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年鉴(2008)》和农业部网站资料

表1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存在物流额逐年递增,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的发展趋势。它表明滞后的农产品物流阻碍了我国的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特性,建立特色的农产品储存系统,把分散和季节性的农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连接起来,形成高效的农产品区域物流体系,为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3. 区域物流联盟是保证农产品鲜活的有效举措

“鲜活”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越是鲜活的农产品保鲜期往往越短,也容易腐烂变质。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5%左右,我国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5%。发达国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滞缓,山东这样的农业贸易大省也同样如此。根据山东省目前的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的调查,大多数地区仍以自营物流为主,存在信息服务功能薄弱,物流设施、设备、技术落后等弊端。见下图:1999-2008年山东省城镇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曲线。

数据来源:1999-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三、构建山东省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1. 巨大的产品流通量是山东省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建设的根本保证

山东省农产品产量丰富,品种齐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的消费量、加工量均居全国第一。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的产量和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4和1/2以上。全省蔬菜有100多个种类,70%以上销往省外,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生产各种水果20多种,品种达数百个,产量居全国第一、70%以上销往外省和出口。肉、蛋、水产品的产量、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如此大的产量,如此高的流通量对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强的需求。山东省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

资料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资料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2. 现有较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区为域物流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产品物流量大,提升其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显的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农贸市场为基础,物流配送、连锁超市与社区市场为补充、本地与外埠两种来源相结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为区域物流联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交通网络是山东省建立域物流联盟的优势所在

到2008年末,山东省公路通车里程2206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84.9公里,晴雨通车里程公路219525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通公路的行政村占全省总行政村的99.8%,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铁路营业里程3329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012公里;沿海主要港口24处,其中货物吞吐量达到千万吨的有6个,生产泊位440个,最大靠舶能力为300000吨;机场7个,运营航线229条。便利的交通为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下表所示:2009年山东省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年《山东统计公报》

四、构建山东省区域农产品物流联盟的主要模式

1. 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模式

企业物流联盟是供应商、承运商、制造商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减少谈判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农产品区域企业物流联盟是指从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入手,将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模式。将农产品流通主体中的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与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结成农产品企业物流联盟,实现农产品物流功能上的整合,促使农产品物流的产业化升级。

2. 建立各类专门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模式

山东省蔬菜产值占整个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0%,已经占到山东种植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山东省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在运输的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运输工具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对此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农产品保鲜技术建立蔬菜、水产品、食用菌、畜牧、花卉、水果等专门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降低鲜活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

3. 建立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的地区联动模式

有关数据表明,山东省各市的果蔬生产能力都很强,但是在物流运输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和潍坊市果蔬物流综合能力很强,是山东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但菏泽市、滨州市等城市的果蔬物流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作为农产品生产销售大省,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莱州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烟台苹果也已形成比较完善物流系统。通过构建区域农产品物流联盟可以发挥物流联盟的联动效应,利用已有成熟的物流联盟网络,把鲁西北、鲁西南等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纳入该网络之中,促进山东省整体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物流业发展困难加剧,农产品物流滞后的形势更加严峻。建立区域农产品物流联盟,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突破物流瓶颈的必由之路。区域物流联盟有利于打破农产品区域物流分割局面,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保障。山东省作为农产品流通大省,巨大的农产品流通量既是实现区域物流联盟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区域物流联盟的根本保证。山东省构建区域农产品物流联盟可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以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模式;各类专门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模式;农产品区域物流联盟的地区联动模式。

关键词: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区域物流联盟,发展模式,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昌平,葛卫华.战略联盟中的机会主义及其防御策略[J].科学与技术管理,2003(10)

[2]曾晓丽,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中的信息不对称[J].科技与管理,2004(3)

[3]李冰冰.中海物流与生产企业的物流联盟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8

[4]刘志英,王超.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物流联盟的建立[J].科技和产业,2004(8)

[5]李学工.山东农产品外贸物流一体化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物流,2008(3)

[6]熊健.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

[7]韩平.加快农产品物流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C].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6

[8]韩平.第三方物流优势理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2(15)

上一篇: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下一篇:接缝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