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2024-06-17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精选12篇)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1篇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21世纪蓬勃兴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的又一重大变革。文化作为折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 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异。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已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时间和周期。这种形式生动, 方法简便, 范围广阔, 效率又高的现代技术, 正迅速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网络必将形成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理念冲击着多元文化和多元世界, 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切都呈现开放、快速、变动和相互影响及渗透的状态的网络社会里,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通过网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可以说, 网络不仅是一种高科技手段, 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我们生存在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 它不但创造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在线空间”, 而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网络时代所特有的文化氛围——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建立在Internet (因特网) 基础上的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信息文化。它是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 以上网者为主体, 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 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 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网络文化将是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形式记录下来, 并且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传播和交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展现。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分析

网络文化是全方位的。有的学者认为,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渗透性、共享性。也有学者认为,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集群性、共享性、多元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这些说法从各自侧面探索网络文化特征。但是作为基本的和本质的特征, 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也就是网络文化所特别具有的, 或者说在网络文化中反映最集中或最突出的, 最能体现网络文化核心的特征。

1、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

网络文化首先是一种技术文化, 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步催生出的文化。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都会推动网络文化新方式新内涵的产生扩展。可以说技术特征是网络文化最基本的属性, 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从技术特征层面观察, 网络文化的特性体现的是互联网的特性, 最主要的是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

(1) 虚拟性。它产生并依赖于虚拟的“赛博空间”而存在。在网络产生以前, 人们一直生活在实体空间。网络产生以后, 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 “赛博空间”是一个由无数符号组成的虚拟空间, 在虚拟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尽情表现, 许多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寄托的梦想、行为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实现。在物理空间里人们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准则和习惯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世界。人的角色意识在两种不同的空间里进行转换, 现实世界表现的有限性与内心世界倾泻的无限性冲突都会在网络行为中体现出来。

(2) 交互性。交互性是指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时表现为互动的操作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体, 区别于其他传统传播媒体的最本质特征, 就是交互性。在互联网出现以前, 传播媒体的传播交流方式基本上是单向的, 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互联网的交互式操作方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 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在网络中, 每一个网民都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又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主动参与交流, 在沟通碰撞中相互引导, 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3) 共享性。信息和资源的高度共享性是网络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并行能力很强, 它允许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信息源进行同主题的多用户访问, 基本实现了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原则, 避免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减少了重复建库的时间和经费浪费等问题。共享性使得网络文化在存在特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大的趋同性, 将本属于个别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成了所有文化的共同资源。

(4) 时效性。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通过网络, 人们可以几乎与面对面同步的速度传输文字、声音、图像、视频, 且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 可以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千家万户, 而且用户也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2、网络文化的精神特征

文化的精神属性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标识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从网络文化的精神属性观察,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自由性。

(1) 开放性。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也可以发表各种言论, 上传各种信息。在网络文化中, 开放性得到了最深刻而具体的体现。互联网上的不同主题的网站、新闻组、论坛、聊天室、博客等, 基本上都是开放的, 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 任意地与世界各地网民进行联络、交流, 自由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各种观点、思想、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 突破了以前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区域性的局限。

(2) 平等性。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 在参与上是垂直的, 在交流上是平行的, 在关系上是平等的, 在选择上是自主的。因为网上交流可以是匿名的, 甚至可随时更改或虚拟身份, 所以它是一个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等级障碍的平台和自由空间。人们在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艰难历程后, 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步入一个“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新天地。

(3) 多元性。信息来源的开放性带来了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网络上的文化产品没有数量限制, 并且兼容各色各类文化产品和价值理念。形形色色的文化样式、价值观念通过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大众面前, 满足不同品位、不同心理需求的人们需要。多元性也反映在包容性上, 网络文化使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差异性、独立性、创新性、宽容性得到认同;同时, 网络文化使不同文化完全冲破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 不同文化之间得以相互了解和沟通。

(4) 自由性。网络文化的自由特性体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参与, 自由发表言论, 自由表达观点, 自由选择行为方式, 自由决定价值取向等方面。网络文化求同存异,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宽容度。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文化的各种限制, 它为每一个上网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对话的领域。网络文化不仅增强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而且扩大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之间的接触, 为个体的异地远程联系提供了方便。人们在网上可以进行任意主题的、长时间的、多媒体形态的联络, 这种文化联系的自由度是前所未有的。

三、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基本特征探析 第2篇

摘要: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

网络经济是20世纪末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它引发了一场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对当今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并且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客观分析、把握网络经济的特征,对于我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良性互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有着重大的意义。

1.快捷性 消除时空差距是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在网络上,不分种族、民族、国家、职业和社会地位、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漫游,以此来沟通信息,人们对空间的依附性大大减小。其次,信启、网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络经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应是对市场变化发展高度灵敏的“即时经济”或“实时运作经济”。最后,网络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对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三大产业分类法也受到了挑战。为此,学术界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用以涵盖广义的信息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波拉持在1977年发表的《信息经济:定义和测量》中,第一次采用四分法把产业部门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业按其产品或服务是否在市场上直接出售,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包含现在市场中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械或信息服务的全部产业,诸如计算机制造、电子通讯、印刷、大众传播、广告宣传、会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第二信息部门包括公共、官方机构的大部分和私人企业中的管理部门。除此之外,非信息部门的企业在内部生产并由内部消费的各种信息服务,也属于第二信息部门。从以上产业分类可以看出,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了。对于诸如商业、银行业、传媒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说,迅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还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边缘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3篇

关键词:网络音乐创作;文化背景;特征;人文价值;发展走向

【分类号】J619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音乐文化逐渐萌发了兴起的势头,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网络音乐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网络音乐让更多的音乐人也可以进行创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音乐创作的约束,这无疑使得音乐创作和之前相比更加多元化。可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音乐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让网络音乐创作越发灵活且作品质量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因为人们如今的需求和从前相比,正在向多元化发展,这无疑有助于网络音乐的发展,可是同时也导致了网络音乐创作从风格上和品位上大不相同。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流行确实为音乐艺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与帮助,可是同时也确实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挑战。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网络音乐的现状,对网络音乐的特点认真分析,总结出网络音乐创作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网络音乐创作工作未来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音乐创作工作加以引导并提供一些助力,帮助网络音乐创作可以更好地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

眼下,我国恰好处在市场经济茁壮成长的时期,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渐转型的过程当中,政治、文化这几个领域也正处在逐步转型的过程之中。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的文化转型的核心就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即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几种文化在交融的过程之中,相互包容以及互相冲突,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文化的多元。从根本上来说,文化其实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且被人们所共同认同的诸多体系的集合。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之中会逐渐创造出文化。而音乐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音乐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文化几乎都会有与之对应的音乐。处于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人们拥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所以他们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其活动的成果就一定带有十分显著的时代特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音乐其实就是处于一个文化下的人们生命活动的体现。

二、网络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

(一)现代性:网络音乐创作的科技与现代观念的融合

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为网络音乐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这可以帮助人们高效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音乐创作,而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被种种因素所束缚。比如MiDi数字音乐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对于音乐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抑或是需要对音乐进行后期编辑、内容改动或者是进行收录都可以十分便捷的完成。不仅如此,使用传统方法操作起来较为复杂的工作,现在可以更加轻松且更好地将其解决,比如添加一定程度的音染,通过后期制作来平衡或者改动某一个声部的量,这无疑为创作者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以及想象空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网络音乐这种崭新的创作方式带给了人们海量的音乐资源,使专业音乐制作人和业余创作人之间的界定变的模糊起来,不仅如此,网络音乐在传播途径上的多样化与高效性也是传统音乐创作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二)生活性:网络音乐创作的价值表征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是生活中无数感情的凝结,可以表现出某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的基调;音乐可以用来讲述人生,可以表達某一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思想。所以,贴近生活毫无疑问是网络音乐创作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其具体的外在体现就是要尽可能地平民化,即歌曲的主题要更加切合生活,歌词的编写也要有世俗化的审美蕴含其中。

三、网络音乐创作的发展走向

(一)尊重生活:网络音乐创作的本真价值

网络音乐得以在民间流行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平民化的层次上,贴近普通公民的生活现状,因此得到了普通群众以及音乐爱好者的好评。可是,网络音乐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较为“三俗”的作品,这就直接导致一些爱好者对其有了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音乐只是一种用来对人们的感官造成刺激性效果的产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网络音乐的创作应当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更加尊重实际。

(二)责任感:网络音乐创作的社会价值

在一部分创作者的眼中,网络音乐是一种被网络技术垄断的产物,更有人将其进一步的商业化,这就导致目前的网络音乐作品良莠不齐:一是有一部分网络音乐过于低俗,甚至会对青少年产生一些不良的引导;二是部分网络音乐作品版权无人管理,肆意在网上流传,这对整个市场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除此以外,网络音乐应当正确引导人们,因此培养网络音乐创作人的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原创性:网络音乐创作的发展性价值

文化部文化市场在数年前多发布的文件之中明确指出:网络音乐版权监管不严是一个重大问题,最近几年原创音乐界的优秀作品屈指可数,优秀的创作人更加是凤毛麟角。其实,我国的音乐节优秀人才以及作品可谓不胜枚举,可是这些人才和作品却被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不为人们所知。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其实正是原创音乐的版权问题,长久以来音乐创作者对于维权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这无疑导致了音乐市场乱象丛生且侵权问题极为严重,而且也会让真正优秀的作品难以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除此以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日益趋近感性生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下降,这对原创音乐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在最近几年,原创网络音乐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 杜永茂.浅谈新时代下的网络音乐创作[J].大众文艺,2014,(16):138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4篇

1 网络自制剧的特征

网络自制剧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受到大家的喜爱并迅猛发展有着其明显的特征及优势。

第一, 网络媒体自身的优势。我们知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便携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以往在电视媒体上收看电视剧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地点观看。但是现在在网络媒体上收看自制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任意的剧集进行观看。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并且, 网络自制剧不比守住电视机, 也不必等待, 可以在电脑甚至是手机上进行观看, 这样的观看方式从侧面也提升了其收视率。

第二, 网络自制剧内容新颖、题材多样。网络自制剧的迅猛发展, 与其独特的内容和语言分不开。网络自制剧比传统的电视机更具有创意, 整个剧集不受任何叙事顺序的影响, 每个剧集都是单独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 网络自制剧的制作规模比较灵活, 每个剧集都有制作人的创意, 与传统的电视剧题材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 网络自制剧可以囊括穿越、科幻、校园、动作等多种类型, 但是国内的电视剧往往受到播出题材的限制, 不具备这一优势, 反而这些电视剧由于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限制略显疲态。

第三, 网络自制剧的制作成本低。与传统的电视剧相比, 网络自制剧的制作成本大约为电视剧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 网络公司更愿意投入低成本的制作换取更多的主动权。并且对网络自制剧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人力, 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来吸引网友, 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人们加大了, 对于网络电视节目的投入量, 另一方面从而减少购买传统电视剧版权播放的资金, 这也就加剧了传统电视剧的发展空间。

第四, 网络自制剧剧集内容单元化, 更加贴近草根生活。在网络自制剧中更加体现了编剧的创作思维, 每一剧集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前后联系不大。并且, 在剧集中更加体现了“草根”精神, 更多与时下的社会热点相接轨。例如, 在搜狐的网络自制剧《屌丝男士》第一季中就有在公交车给老人让座的情节。在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青年人给老年人让座这一社会美德行为, 经大鹏的夸张演绎之后, 尽显了“屌丝”本色。除此之外, 餐厅约会逃单、街头算命等诸多生活中的场景都成为剧集发生地, 让受众忍俊不禁又倍感亲切, 在笑过之后还能体会到创作人员讽刺生活之意。

第五, 网络自制剧的语言夸张, 风趣幽默。在众多优秀的网络自制剧, 例如《窈“跳”淑女》、《嘻哈四重奏》、《欢迎爱光临》等网络自制剧, 都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在网络自制剧中, 很多无厘头及黑色幽默的风格, 也有些很多网络流行词, 这些网络流行词汇虽然有很多有待商榷, 但是我们从这一网络流行潮流当中也可以窥测当前文化走向。在《嘻哈四重奏》中, 老车对室友说了一句话, 带入了很多现代流行的网络词汇及社会现象, “你对得起如来佛吗, 你们对得起超级女声吗, 你们对得起导演吗, 你们对得起超级女声吗, 你们对得起摄像吗?摄像在那边……”

2 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前景

从2000年至今,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从无到有, 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网民的激增, 网络剧也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 网络剧利用网络这一载体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成为一种集影视听多媒体融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所以, 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前景良好。

第一, 我国出台专门的网络视听节目规范, 从政策上对网络自制剧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网络时代, 网络日渐成为人们接触信息的主要平台。国家出台专门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管理规范, 能够从对网络自制剧产生良好的指引作用, 促进网络自制剧的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发展环境, 提高网络自制剧的整体质量。

第二, 多元化的盈利方式能够推动网络自制剧的发展。网络自制剧由于其原创性、独特性、草根性等多种独特的优势, 越来越受到网民的推捧, 而且这种追捧是多方面的, 这也为我们, 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了一条路径。也会增强网络公司对网络自制剧的成本投入, 同时也带动了植入广告、贴片广告等盈利方式的发展。在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下, 网络自制剧势必将建立起以自制剧为重心的全新的盈利模式。

第三, 三网融合、五屏合一所带来的新机遇将促进网络自制剧的发展。面对不同终端对网络自制剧的制作与传播, 网络自制剧可以向多种视频客户端提供视频。例如, 网络自制剧可以将其内容丰富且充满创意的剧集制作成符合电视屏幕的长视频, 也可以将视频制作成为更适合在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进行观看的视频形式, 当然这也就为我国数据流量节目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 三网融合、五屏合一将为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结论

综上,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网络自制剧虽起步晚但仍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即使目前在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中还存在的原创性不足、同质化现象明显、植入广告过于明显等不足之处, 但是随着不断的摸索和创新,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可以为原创视频提供更好地发展平台, 也能为中国的5亿多的网民提供更好的影视产品。在互联网时代, 我们通过本篇文章可以看出, 网络自制剧也将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品种在影视艺术领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深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网络作为新媒介的载体为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自我展示、互动传播的平台, 现在有许多高水平低成本的自制影片占据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本文以当前网络剧为例, 分析在网络媒介的支撑下网络自制剧进行传播的新特点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媒介,网络,自制剧,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名章.网络剧的艺术生成和美学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 2012 (9) .

[2]徐美庚, 王风葛, 李娜.中国网络剧发展初探[J].中国电影市场, 2011 (8) .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5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网络消费的进程,这迫使企业不得不研究网络营销,探究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分析网络消费者的行为,从而获得来自虚拟市场的利益。网络消费者是新的消费群体,与传统市场消费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企业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尽可能地为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

本文就是对网络环境下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心理特征、行为特征、购物需求、购物动机、价格认知和风险感知的分析,加深对消费者的认知;再次,对网络经济消费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正确经济消费理念-和谐消费理念的特征以及如何在网络经济下树立正确的和谐消费理念。

关键词: 网络经济;网络消费;消费特征;消费心理;消费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Internet time,consumers can get information freely and quickly and E-commerce accelerate the course of network consumption,so 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nefit from internet market,network enterprises and sellers must study on-line marketing and analyze network consumers’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Network consumer is a new kind of consumption group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sumer.If network enterprises and sellers want to make their activities of on-line marketing be successful,they must do their best to offer reliable data and evidence for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through finding out network consumer’s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ing network consumer’s consump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This thesis main discusse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network environment.First,at the point of consumer,this thesis analyzed network consumer’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shopping demand、shopping motivation、perceived price and perceived risk.Second,this thesis analyze examples of network consuming.Finally, this thesis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able consuming idea-harmonious consuming idea and how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consuming idea.Key words: network economy;network consumer,consumption psychology;consumption behavior;consumption idea.网络经济中的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网络经济消费用户的主要特点

(1)男性网民居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上网的个人用户中均以男性居多[1]。

图1-1 网民性别结构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日益增加,网民的性别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以男性为主的网上消费者市场格局将会改变。在以后的几年中,女性网上消费者将会增多,并有可能全面主导网上消费市场。

(2)年轻人是网上消费的主流

年轻人一般喜欢追求思想创新、观念新潮,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和影响,而且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快,因此当网络这一新事物产生后,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年轻人[2]。

图1-2 网民年龄结构

(3)较低文化水平的网民增加较快

根据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与人口总体相比较,网民是属于其中学历较高的人群。

图1-3 网民学历结构

另外,在网上消费者的职业分布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达28.8%。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也构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发展速度不快的一个原因[3]。

图1-4 网民职业结构

(4)中低收入群体占比重很大 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中大多数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家庭电脑的普及都为低收入者涉足网络提供了便利。

图1-5 网民收入结构

1.1.2网络经济消费的发展现状

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在文化知识方面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学历越高,网上购物的比例也越高。

图1-6 不同学历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

网上购物行为与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网上金融活动息息相关,网上购物用户使用这两种网上金融活动的比例要比其他网民的使用比例高出很多[4]。网上购物的兴起可以推动众多相关网络应用的更快发展,如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等。

图1-7 网上购物用户与总体网民网上金融使用率对比

图1-8 网民购物金额

从地域上看,上海和北京为网上购物第一梯队,购物比例最高,其他省份的网上购物比例则偏低,还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5]。

图1-9 不同省市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网络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的改变,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广阔的网络虚拟世界中,网络消费者是新的消费群体,与传统市场消费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中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和判断。因此,能否把握网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规律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网上企业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对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遵循以下思路: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心理特征、行为特征、购物需求、购物动机、价格认知和风险感知的分析,加深对消费者的认知;再次,对网络经济消费的购买行为和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本文对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提出了树立正确消费理念的建议。

第二章 网络经济消费者特征与心理分析 2.1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随着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化,以消费者为市场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更为丰富的商品,消费者的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并存,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消费品位的强烈融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6],尤其年轻人对以文化为导向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购买动机,而电子商务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2)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他们所选择的已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目标,个性化己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

(3)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网上购物是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行动,其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这样,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战,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8]。(4)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购物中及时、便利、随手可得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5)躲避干扰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希望在购物中能随便看、随便选,保持心理状态的轻松、自由,最大程度的得到自尊心的满足[10]。(6)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的因素,网上购物比起传统购物,消费者能更为直接和直观的了解商品,能够精心挑选、货比三家,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

(7)理智而求实的消费心理

网上消费者大多是中青年人,具有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购物的动机往往是在反复思考、比较、精打细算后产生的,对所选购的商品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早已心中有数,购物是相当理智,较少受外界的影响[12]。对所购商品更加注重其使用价值,重视商品的质量、效用和售后服务,以实用、实惠为主要追求目的。一般来说,他们是中档商品和大众商品的购买者,若使用后感觉好,有可能成为某一品牌商品或某一网上商城的忠实顾客。(8)“孩童化”的消费心理

网上消费者大都是个性化需求突出的群体,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判断力非常自负。同时,由于这样的网上消费者年青,追逐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较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较快;并且,由于兴趣

广泛,好奇心强,但又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浏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就会很轻易地改换其它站点,由此又体现出网络消费者“好奇而少耐心”的另一特点。

(9)从众的消费心理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中有一种希望与自己应归属的社会圈子同步的趋向,即不愿突出,也不想落伍。受这种心理支配的消费者构成了后随消费者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顾客群。研究表明,当某种产品的消费率达到40%后,将会产生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网络商品的消费者中不乏这种心态的人。

2.2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1)消费者消费个性回归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在网络里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的设计开始多样化、独特化,消费者开始重新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13]。(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处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在面对日益增多的商品选择的同时,消费的风险干也随之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和分析。(4)消费者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很强,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减轻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消费过程的方便和享受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能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所得不到的乐趣[14]。今天,人们对现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性程度高的消费者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趣。(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间,消费者可以利用从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7)注重商品价格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网上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尽管经营者都倾向于以各种差别化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避免恶性竞争,但价格始终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15]。目前网络费的价格多由消费者竞价完成,或者由厂商定价,这两种定价方式对消费者的购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8)网络消费仍然具有层次性

在网络消费的开始阶段,消费者偏重于精神产品的消费,并且趋向于消费便的商品;到了网络消费的成熟阶段,等消费者完全掌握了网络消费的规律和操作式,并且对网络购物有了一定的信任感后,消费者才会从侧重于精神消费品的购转向日用消费品的购买,并且消费额度会逐渐增大。

2.3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要了解网经济络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消费者的需要、欲望和需求。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要求和欲望。消费者欲望是指人们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针对特定产品的欲望,这种欲望的实现又两个条件:有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只有在有支付能力时欲望才变成需求。因此,企业不仅要预测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并能够购买。

图2-1 消费者的需要,欲望和需求关系

在传统的营销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广泛应用[16]。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基本需要是互相联系的,并且依次构成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人们行为的推动力则是没有满足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研究网上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而得出的消费者需求同

样可以解释虚拟世界中网民的需求,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还是有较大的不同,因此还需要对网络需求进行必要的补充[17]。虚拟社会中人们联系的基础实质是人们希望满足虚拟环境下三种基本的需求:兴趣、聚集交流和展示。

2.4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购物动机

动机是一种基于需要而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理冲动,它的形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消费者动机的形成如图2-3所示。

图2-3 消费者动机的形成过程

网上消费者的购物动机是指在网上购物活动中,能使消费者产生网上购买行为的某些内在驱动力。从动机的具体表现来看,消费者除了通过网上购物实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外,还有其它一些具体的购物动机,如人际交流的动机;隐匿的动机;享乐的动机;求新的动机;求廉的动机和求方便的动机。

第三章 网络经济消费的购买实例分析 3.1网络经济消费者购买过程

网络消费的购买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如图3-1所示。

图3-1 网络消费的购买过程

(1)确认需求

与传统购物模式相同,网络消费者购买过程的起点是需求的诱发。(2)收集信息

消费者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通过因特网跟踪查询,另一方面,消费者还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对某类产品或信息的需求信息,得到其他上网者的帮助。

(3)比较选择 在网络消费中,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比较只能依赖于商家的描述,且这种描述也多限于文字和图片方面。

(4)购买决策

首先,网络消费者理智动机比重较大,感情因素相对较少。其次,网络购买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购买者面对电脑屏幕浏览商品信息,不会受到实物及其他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做出的决策理性成分较多。

(5)购买评价

消费者好的购后体验若在网上反映,可能会令厂商获益匪浅,但若消费者购后产生不满意感,它很可能会通过网络将它表达出来,在广大网民心中产生不良影响,打消很多潜在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18]。

3.2网络经济消费实例分析

3.2.1 案例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http://)是世界实力最雄厚的跨国企业之一,是

全球最大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集团,在多方面确立了世界公认的领先地位。而且,通用电气公司拥有两项令其它企业羡慕的无形资产,即尊贵的科技发明血统和享誉民众的良好口碑。通用电气公司进行网络营销时,便充分将这两项宝贵的无形资产与其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通用电气网站各首页的篇眉上,均采用了能够体现科技发展发明或充满亲情的图片,而“梦想启动未来”则给消费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因此,通用电气在首页就起到网络营销中化解消费者戒备心理、消除企业与消费者距离和引起消费者内心共鸣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降低网络消费者心理风险感知的作用。

图3-3通用电气中国网站首页

通用电气网站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提供的都是人们在寻常商场中无法集中看到的各类效果图,消费者看到这些方案后多少对布置家庭有所启迪。消费者访问这种实用性强的网站,会感觉其花的时间、金钱和注意力均有所值。这就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理智而求实的消费心理,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对时间风险、经

[20]济风险和服务风险的感知。

第四章 网络经济消费中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谐消费理念 4.1 网络经济消费中和谐消费理念特征

4.1.1 主张适度消费

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看,适度消费的公平性原则要求实现上代人和下代人之间,同代人内部之间消费的可持续性。

适度消费的共同性原则要求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立足长远,公平使用和合理分配自然资源,在消费过程中共同负担起保护环境和节约的责任,特别是发达地区应该关注落后地区,给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帮助,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大量处于贫困中的人们,克服浪费和滥用资源的行为。

4.1.2追求绿色消费

随着人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活消费渐成时尚,备受人们亲赖。这种绿色消费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合理索取的向度上,满足人们的正常合理的需求而不是过度的奢侈需求和挥霍为标准。绿色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4.1.3坚持节约消费

节俭可以保护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节约资源的新型消费理念,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尽量使用节能节水型产品,提倡环保型汽车,鼓励建设节能型住宅,选择公交出行等。

4.1.4注重精神文化消费

首先,人的精神文化消费是保证消费不变质的前提。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消费才能生产出消费者的理想、信念、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才会有对消费对象本质的全面的深入的知识与相应的消费力。其次,精神文化消费能塑造个性、美化心灵、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精神消费过程就是吸取影响和素养的过程,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4.2 树立和完善正确消费理念的途径

4.2.1 加强学校宣传和教育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形成的消费理念可能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行为,也与以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现在有些青少年受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和身边成年人的不健康的消费理念的影响也存在很多错误的消费理念:相互攀比、追求名牌、浪费现象等大量存在[21]。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课,将消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商品知识和消费理念的教育贯彻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时期青少年的理解水平和消费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社区和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自觉抵制和改变毫无节制的消费,形成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消费习惯。

4.2.1 加强媒体宣传作用

现代社会,媒体在消费理念的形成和转变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其广泛的传播性,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强化消费者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消费文化、节俭消费等正确消费理念,重新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风气,增加公众对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日益严峻的现实的了解;提供主流信息进行教育和消费示范,鼓励居民的合理消费行为,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环保活动,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对各种不合理的,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对奢侈消费、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给与严厉抨击;限制一些纯粹为了获取利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的广告的播放数量和一些奢侈生活方式的宣传,加大一些健康型公益性广告的投放力度,如限制宣传烟酒等有害人体健康的广告,多做绿色广告、公益广告;引导消费者

重视精神消费,避免陷入物质消费主义。

4.2.3 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发扬传统美德中节俭消费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并积极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里;在生活中把满足人的精神生活作为第一追求,注重个人思想和品德的培养提升,不要陷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之中,改变过去把单纯占有、消费多少的商品作为评价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的观念,要综合评价自己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更多的从精神文化生活中寻找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统领和超越物质欲望,养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精神素养,树立和提倡“知足常乐”的价值观,把适度消费内化为自己的生存理念,追求健康、文明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22]。

第五章 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网络消费的进程,这迫使企业不得不研究网络营销,探究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分析网络消费者的行为,从而获得来自虚拟市场的利益。网络消费者是新的消费群体,与传统市场消费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企业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尽可能地为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在网络经济下树立正确的和谐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罗子明著《消费者心理学》(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江林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3】井森著《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俞文钊,陆剑清,李成彦著《市场营销心理学》(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亚洲版·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王耀球,万晓主编《网络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7】余力著《电子商务个性化:理论、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8】蹼小金,司志刚主编《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9】姚国章主编《新编电子商务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兰亦青,冯鹏《电子商务的消费心理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下旬刊)总第516期124-125页

【11】罗越《网络消费心理浅析》·华南金融电脑·2007年9月10日第9期27-29页

【12】黄琼《网络消费者特征及网络物流新发展》·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11月总第36期58-60页

【13】高晖《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10月第19卷第4期90-92页

【14】赞志东《网上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与探讨》·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4期(总第187期)138-139页

【15】肖煌《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开发研究·2004年5月93-95页 【16】伍丽君《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12月19-20页

【17】黄维梁《网上营销产品定价心理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0年3月28-29页

【18】吴锦华《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心理特征与营销策略》·兰州学刊.2007年第2期总第161期91-93页

【19】桑辉,许辉《消费者网上购物动机研究》·消费经济·2005年6月第21卷第3期82-85页

【20】肖黎《消费者网上购物心理分析及企业网络营销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7年5月总第361期151-153页

【21】叶文《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21卷第2期25-28页

【22】游蕾《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探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6月第23卷第107期72-73页

致 谢

光阴似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暮然回首,感慨万千。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6篇

[作者简介]孟京颐(1969—),女,河南省许昌市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文章编号]1009-3729(2014)04-0092-04

[摘 要]网络英语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反映了网络文化与网络生活的变化,因而以某种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英语新词的生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英语新词从产生到逐渐传播,再到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单位,是大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谐音、转喻等修辞手法对新事物进行思维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既随意、简单,又抽象、复杂。由此产生的多数新词已经固化成凝固词,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在语用上具有经济性。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的突出特征就是灵活多变:一是构词方式灵活多变,主要有缩略法、词链类推法、同音借用法;二是语义变化灵活多变,主要有扩大旧词含义、缩小旧词含义、引申旧词含义、改变旧词词性等。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加、求简、趋繁、多语化和重应用化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英语新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4.017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网络语言的影响。目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英语,网络英语新词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衍生品,这些新词被认为是网民进入虚拟空间的身份符号,网络语言的使用是虚拟社区特有的标志。网络新词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方法与一般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类型语言学等。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人们对网络英语新词的整个认知过程,揭示英语词汇在语境、社会心理等作用下发生的语义转移,同时对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网民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英语语言提供理论支撑。

一、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特征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认为,新词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与一个全新概念或意义相结合的在语言运用中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的语言单位。网络英语新词构词除了符合索绪尔对新词的界定之外,其突出的特征就是灵活多变。这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拘泥于语法限制,拼写简单随意,构词方法和语义灵活多变。

1.构词方式灵活多变

网络英语新词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网络语言灵活多变的特征。从词汇学的角度看,网络英语新词多用缩短式或组合式构成法,意在简洁明了、经济方便,这既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又可以满足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

(1)缩略法。缩略法就是把词的音节加以省略或简化,是语言的一种简化用词现象[2],具有字数少,结构紧凑,易读、易写、易懂等特点,符合语言学家Zipf[3]的省力原则与Mantinet[4]的经济原则。缩略法的认知理论基础是:大脑的认识活动是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遇到繁杂冗长的短语或者词汇,大脑便潜意识地去繁就简,用简单具体的概念取代复杂抽象的概念。换言之,缩略语具备人们认知事物的2个特点:一是容易引起并保持人们的注意;二是便于记忆和使用。语言的省力原则在形式上即是语词的缩减。英语是表音文字,词汇是系列字母的组合,其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在字母的缩写,缩减字母的原则取决于使用是否便利。缩略构词法主要有以下5种。其一,首字母缩略法,如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A/S/L——age/sex/locati(年龄、性别、地址),FYI——for your information(供你参考)。其二,音节省略法,如pgup——page up(网页上翻);pgdn——page down(网页下翻),nat——nationalist(民族主义者),mod——modern(时髦的)。其三,词素改变法,如biz——business,plz——please,wot——what。其四,成分省略法,即用1个成分来替代复合词,如server(服务器)代替client serve。其五,单词截短法,如con 来自convention,decaf 来自decaffeinated,vert来自vertical,sig 来自signiture。总之,英语新词简化形式之多、简化程度之大使我们目不暇接。这些词从无到有,逐渐固化为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单位。

(2)词链类推法。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促使许多具有同一特征的词汇以系列化的形式出现,而已有的词汇已不能准确地表达它们,短时间内创造新词也并非易事,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旧词的再加工创造,词链类推便是其中一种。词链类推法属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范畴,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模式。大脑认知新事物时首先会把具有同一特征的系列关联词汇归类形成词链,例如把词汇归为电脑类、家庭类、教育类、经济类等,然后再在每类词链范畴中找出反映此类词汇共性的一个基本词,这样基本词汇范畴下便可以容纳较多的相关词汇,最后以基本词为核心词再与其他附属词结合便可发散性地形成许多系列“家族词汇”,即词链。大脑一旦形成词链思维模式,就可以进行类推,自创新词。例如,与电子相关的词汇可以仿照以下的模式类推自创:eservice(电子服务),ecash(电子现金),erevenue(电子商务收入),等等。显然这一系列新词的基本词是e(electronic),其他与之组合的词称作附属词,只要在意思上能够入列的任何词都可以和e搭配,生成“家族成员”。再如,与污染相关的词有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thermal pollution(热污染),internal pollution(体内污染),visual pollution(视觉污染),antipollutionist(反污染者)等;与隔阂相关的词汇有generation gap(代沟),credibility gap(信誉隔阂),culture gap(文化隔阂),communication gap(通信隔阂)等。这些词形成之时,也许是出于语用和表达便捷的需要,而一旦被接受,就会凝固成一个整体意义。词链类推法造词功能强大,人们以此可自创大量形态类似的系列英语新词。

(3)同音借用法,也称谐音法。谐音法构词的2个基本要素是主项和随激项,其构词过程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一,从话语者的角度分析。话语者之所以能借用同音造词,是因为大脑对于语言符号所产生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即语音。主项(目标词汇或者句子)通过语音刺激大脑进行联想,使大脑本能地搜寻所储存的另外同音或者近音却不同义的词汇,借谐音建立音联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生成音相似而义不同的新的义项新词,即随激项,用之取代繁杂的句子或者音节长的单词。网络中以谐音修辞法联想的随激项往往简短、实用,缩短了网络输入时间,其形式多以单个的字母、数字或者字母的组合出现,简称谐音“字母词”或“数字词”。如IC——I See(我明白了);good 9——good night(晚安);Its up 2 u——Its up to you(这由你来决定)等。第二,从听话者的角度分析。

当听话者看到随激项新词时,会本能地将之与熟悉的旧词(谐音主项)建立音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语境联想、背景知识等手段识别并找出与新词最为相融的对应表达,从而实现对同音联接的理解。在诸多网络英语新词中,同音借用语占据流行语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谐音修辞后的字母词或数字词,具有简约、生动等特点,符合网民社交方便快捷的主观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和宣泄情感的表达需要。正因为如此,很多同音借用词被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成为固定词项。

2.语义变化灵活多变

语义变化不是人们的任意行为,有其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张永言[5]指出,词义从历时的角度可分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词源意义和现行意义。基本意义就是原词义项,也就是我们最早习得的旧词的含义,原词义项又通过人们认知机制以发散性的方式向外扩张,从而获得引申意义。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词汇空缺,这时大脑会寻找已经存在的概念,对新旧事物的性质、功能、作用等特征进行联系、比对和归类,然后借助熟悉的、具体的概念通过隐喻、转喻、引申等工具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即由简单域向复杂域映射,其结果是将基本语义范畴进一步延伸,以形成新的语义辐射范畴。正如语言学家F.Ungerer等[6]所指出的,隐喻和转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它们的认知基础是意象模式,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重要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英语词汇资源,有效发掘其表达潜力。语义变化途径通常有以下4种。

(1)扩大旧词含义。旧词通过认知转喻机制在新的语境下又有了新的词义,词义范畴得到扩充,换言之,旧词被赋予1个新义就是在词汇中增加了1个新词位。转喻手法的思维模式是以生活中不同认知类型事物之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提取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特性,在同一认知域内用具体的、易感知的、易记忆的1个词汇泛指更广的、较为抽象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用部分指代整体。陈建生[7]指出,新义通常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转喻的方式产生的。例如英语head由原义“头”扩展引申出一切事物的顶部,再引申出身居高位的人,由此义扩展开去,泛指各种各样的带头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cherrypick原指摘樱桃,借用转喻,现泛指挑选最好的东西;hot potato原指热土豆,现泛指所有棘手的事情;plastic原指塑料,现指欺诈的、虚伪的。转喻的方法能使原词词义范畴扩大。由此可见,转喻是旧词意义转移的工具,人们借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事物并形成新概念。同时,新词不仅有了诙谐的含义,而且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缩小旧词含义。还有一些网络英语新词词义比原词义范畴小,这种方法也可以归类于转喻。转喻认知思维侧重建立2个不同认知类型事物之间的邻近关系,将一种事物的概念由此及彼地转移指代新事物而创造出新的意义。与扩大旧词含义相反,此类方法是用整体指代部分。例如,bounce原指弹跳,通过转喻指退回无法投递的邮件;garbage从生活垃圾变为垃圾邮件或错误的数据;administrator原指管理人,新义为法庭指定的破产公司管理人;plastic原指塑料,现在的新义是(塑料制成的)信用卡。转喻的认知功能是通过跨域映射实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3)引申旧词含义。王文斌[8]认为,大多数多义词是隐喻认知的产物。网络英语新词也是如此。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是基本意思在一定的语义范畴之内通过隐喻认知对抽象范畴概念化的结果。隐喻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依赖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在不同概念域的映射。当新事物很难找出与之匹配的词汇时,人们便会以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将主观经验与感觉体验相互匹配,进行概念融合,即通过用事物A来理解事物B,用已经存在的概念A来表达概念B,引申词义范畴,最终形成对新事物形象、生动的描述。例如,hit原指打击,现映射到电脑行业,新的义项是点击;cookie原指小甜品、饼干,现隐喻为电脑术语,指服务器暂存放在你计算机上的一笔资料;host原指主人,现指电脑主机;caption原指标题、插图的说明、电影的字幕,现普遍指电视屏幕补边的字幕。引申思维模式不仅提供了新的语用意义,为我们定义新事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反映了人们习惯用熟悉、稳定的词汇表达新义的认知规律。由此途径达到的语义,是集形象、贴切、实用、经济于一体的思维表达方式。

(4)改变旧词词性。词性的互变是网络英语新词产生的途径之一。词性发生变化时,词的原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词性的转化是英语构词的一种特殊现象。词性转化也是通过隐喻认知来实现的。[6]词性转化是需要前提条件的:首先,不同词性的语义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的;其次,形态结构应具有相似性,以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同时,隐喻修辞现象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产生,孤单的1个词是无法产生任何意义上的联想。例如,text(课本),只有当事人处在要发信息这个语境时,才可以隐喻为发信息;google本意是搜索引擎,动词为搜索;blingbling动词为珠宝的响声,名词指代穿名牌衣服与戴璀璨珠宝;bingo本意指宾戈游戏,动词泛指赢了,还可以在你答对问题时或者做对事情时说bingo表示对了。以上这些词汇就是利用隐喻效应而使词性改变,产生语义变化,而且新的语义逐渐被固定为新的词项。改变词性生成新词不仅有效地填补了词汇空缺,还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可谓一举两得。

网络英语新词的生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新词从产生到逐渐传播、再到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单位,是大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谐音、转喻等修辞手段对新事物进行思维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既随意、简单,又抽象、复杂。由此产生的多数新词已经固化成凝固词,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在语用上具有经济性。

二、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势

1.网络英语新词将会继续增加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性,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不同文化的融合等,都会促使网络英语新词层出不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网络英语新词是真实折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媒介。新词生成形式趋向多样化:全新词汇增多,更多的旧词将会被赋予更广的含义,合成词、派生词将会以更快的速度生成系列化的组合新词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2.网络英语新词向求简方向发展

语言反映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求简是各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网络英语是以交际为目的的工具,交际过程更是凸显了其求简的特点。以最简洁的字符传递最大容量的语义信息,符合网络社交快速、经济的需要。此外,缩略语与旧词虽然意义上对等,表达上相互切换,但旧词听起来严肃、正式,而缩略语则比较随意、简单,二者表达效果截然不同。现在,许多缩略语的认可度高,使用频率高,甚至有些缩略词已经取代原词语成为一个凝固词。今后,英语词汇的简化不仅指短词取代长词,更多简化体现在用法的灵活性上,即一词具有多种词性、多种意义和多种功能。

3.网络英语新词向趋繁方向发展

趋繁是英语语言发展的另一个趋势。社会进步使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网络文化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所以,新事物往往会以辐射发散的形式产生系列的衍生品,为了短时间概括、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重新定义人们对新事物、新现象抽象的思维活动,语言势必会在原来词汇的形态和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创造来弥补语用方面的需要。未来更多的旧词会以一定的语言规律叠加、组合生成新词,而新词会表现出形态加长、语义延伸等趋于繁琐的特点。

4.网络英语新词向多语化方向发展

语言学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人们要交际、交流,就需要从其他语言中吸取养料,吸收新的东西,英语也不例外。在网络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碰撞、商务的合作、交流的频繁等会使不同的英语表达形式和用语产生,并且相互融合。许多新词会被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所吸收而被广泛应用,其吸收形式多体现在借用外来词和赋予词汇以新义。如mao tai(茅台酒),sushi(寿司),而且这些词汇已经编篡到字典和词典中。如今,网络交际加速了英语的本土化,促成了许多英语变体的形成:中式英语、日式英语、韩式英语等纷纷出现。这些带有本土化色彩的语体,从发音、词义、语法、拼写等方面都结合母语做了改变。例如,blur原意为污迹、模糊不清的事,在新加坡英语中变为困惑的、缓慢的;skinship本意皮肤友情,在韩式英语中意为握手、抚摸和爱抚;中式英语表达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rink tea(喝茶)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No Noising,Welcome to take my taxi,Welcome to use ATM service 等中式表达也已经大行其道。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势必使网络英语语言更具包容性。

5.网络英语新词向重应用方向发展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交际平台,相对宽松的空间使得网络新词一开始便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殊性。它不受传统书面语规范的束缚,追求经济、实用。只要方便应用,任何形式的表达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网络英语新词会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弱化语法概念、精简单词拼写、缩略繁杂句式等。此外,语体交叉使用也是网络英语新词的另外一个特征:口语与书面语交叉,数字词、字母词、缩略语的交叉,词性的交叉,不同领域词汇的交叉等。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交流力求言简意赅、表意精确。因此,网络英语新词向重应用化方向发展必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结语

信息时代,体现个性、随意的特殊语言形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英语语言,但是很多人对网络英语新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通过上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多数网络英语新词都是基于语用的需要通过修辞手段而产生的。因此,语言认知理论在构词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语言工作者,只有从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剖析语言现象的语用根源,研究词的形成、发展和现状,才能深刻地理解语言现象和语义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对网络英语新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袁树厚.英汉缩略语的语义及语用比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4.

[3] Zipf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Ieasefort:An Introductien to Humnan Ecology[M].NewYork:Hafner,1949.

[4] Mantinet A.A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5]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6] Ungerer F,Schmid H J.认知语言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 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 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网络语言特征 第7篇

网络语言室一种语音缺失的语言。网络参与者在语音缺少的条件下借助网络手段-聊天工具, 如QQ等进行即时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时要通过口语语言书面录入来达到交际的目的的。虽然没有声音, 但是通过这种即时工具, 使聊天双方或多方具有高度的现场性, 能够弥补语音缺失带来的局限, 聊天的参与者如同面对面地进行交谈, 因此网络语言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 它具有口头语言的一般特征。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是充分借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各种输入的结果, 所以网络语言可以说是一种键盘语言。由于网络空间的人际交流简单直接, 缺乏人情味, 网友们便克服标点、字母、符号有形无音的缺憾, 通过拼音、英文、汉字、数字的全拼、缩略、混杂等文化再生方式, 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生动的表达符号, 使网上交往有了新的交流方式和途径。所以我将网络语言文化变异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外文+其他。网络语言的具体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外语词语多术语多, 符号与语言的交叉使用, 语句的零散化、直观化, 幽默风趣

一、外语词语多, 术语多

网络属于高科技的产物, 起源于美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网络语言的许多术语、概念来源于西方, 所以音译词多, 首先表现为直接使用外语词的的现象很普遍。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在我国介绍网络、建设网络、首先使用网络的人以文化水平较高者为主, 他们有比较良好的英语基础。二是传媒大量地推介, 使其中有些较常用的词汇被广泛了解。如:“internt、modem、主机、键盘、内存”等。三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老百姓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 学习使用英语的心态比较正常, 随着中国国际化事务的增加, 如:申奥、加入WTO、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等, 英语词汇进入生活的速度仍不会减慢。其次是外语词和汉语混合使用的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 似乎越来越多, 不仅在最初的科技术语和专业技术方面, 包括娱乐、休闲、商业等诸多领域。网络语言都成为外语词使用频繁的突出代表。以下是网络上一些主要的外文缩写:

“I服了U”:我服了你……周星星片子里的经典台词;“伊妹儿”:Email的音译, 电子邮件的意思。也可简称为“妹儿”;“CU”:See You的缩写带音译, 再见;“IC”:I See的缩写带音译, 我知道了;“Q”:Cute的音译, 可爱。

二、符号与语言的交叉使用

语言是符号系统, 网络上的内容是用键盘上的符号组合起来的, 在网上传输着大大小小的新闻, 点点滴滴的记忆, 丝丝缕缕的情意, 现代人或实在浪漫, 或虚拟或真实的所有都在网络上涌动, 文字似乎不能满足需要, 冷冷的屏幕阻断视线, 阻断声音, 为了让屏幕上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更加真实, 网民把手头的符号加以想象, 运用在了文字之中。这些符号主要作用有:

1. 摹画表情。

如下列各式各样的笑脸符号:^___^和平的笑;^o^小可爱的笑;^O^大可爱的笑;:) 简单的笑;< ( ̄︶ ̄) >大肚人的笑等。

2. 模仿声音动作。

网上使用数字谐音的方式, 直接使用数字表达意义如:1314:一生一世;1314920:一生一世就爱你;1372:一厢情愿;1392010:一生就爱你一个;1414:要死要死;147:一世情等。

3. 为了节约时间用词的汉语拼音代替如:

PF:佩服的缩写;SL:色狼的缩写;DD:弟弟的缩写, 偶尔有引申义。东东的缩写, 指代东西;PLMM:漂亮美眉的缩写等。

4. 增加趣味性, 如:

斑竹:版主, 也可写作板猪, 由于拼音输入造成的美妙谐音;

5. 表示尴尬和回避等。

如网上两人聊天, 一开始对方就冒昧地问年龄, 一方只好用笑脸符号搪塞。

三、语句的零散化、直观化

网上的语言句子短小, 表意直接, 较少打断的形容和描述, 以为深长、曲折隐讳的表达十分少见。呈现出初始口语的特征。无论聊天还是网上论坛的发言, 即兴式的比较多, 大多数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基本是“我手写我”, 所以语句比较零散, 句子短小。网上语言接近口语的形式, 但语境和口语语境有很大不同, 相互看不到表情, 听不到声音, 无法得到文字外的信息, 所以需要较为直接表述的语言。比如再现实生活中, 你进入正在聊天的那几个人中, 大家看到了你, 你也看着大家相互微笑就打算招呼了, 遇到你要插话时你直接说就不会显得突兀, 而网上聊天, 特别是人多时, 必须大呼小叫才能搭上话, 在网上常看到这样的开场白:“有谁愿意和我聊天吗?”“有北京的吗?我想找北京的聊天!”“我都喊了半天了, 怎么没人理我?”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受必须用语言表述出来, 没有表情、语调或其他态势语言来帮助, 所以语言显得直白, 甚至夸张。在对话时, 最初的几句话非常难选择话题, 因为陌生的两个人不知道对方的工作家庭, 也无法从服装、天气来切入, 甚至不知道对方的性别, 唯一的标识是网上的名字, 因此对话直接, 有时显得尴尬。比如下面一段对话:A:有在南京工作的吗?B:你也在南京打工吗?A:你在哪个区?B:鼓楼区A:你老家在哪?B:湖北A:你喜欢看电影吗?B:还好吧, 你是美眉吗?A:是呀, 你相信吗?B:呵呵!^o^……开始的几句显得局促, 有明显的猜测性。

四、幽默、风趣

网络新词的修辞特征 第8篇

蒜价看涨, 涨得离谱, 一斤蒜买到7元至8元, 比过五花肉的价格。菜贵了就吃肉, 肉贵了就吃菜, 都贵了就省着吃, 搭配吃。有关部门对蒜价居高, 给出这样的理由:天气异常, 西南干旱、北方倒春寒影响农产品收成。老百姓总要吃蒜, 在掏荷包里的银子买蔬菜时, 想了又想, 算了又算, 最后只能感慨:“蒜你狠!”于是, 炒词同炒蒜, “蒜你狠”迅速炒红网络。

一般说来, 一个新词能够让人过耳 (目) 不忘, 久留口谈, 成为流行语, 要具备以下条件:从内容上看, 它说了人们想说的话, 谓之“不悱不发”;从构词上看, 它既要承接固有形式, 又要推陈出新;从表达技巧上看, 它要运用一定的修辞, 注入语文味, 值得回味。

一.即事造语, 击中一点, 不及其余。

据说白居易出生的时候, 他的村里因为地势低洼, 积水成患。他的爷爷给儿孙取名“居易”, 寄托对后代将来美好生活的祝愿———《礼记·中庸》有语:“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而徼幸。”白居易到了长安应举, 拜谒著名诗人顾况。顾况对白居易说:“长安米贵, 居大不易。”但他在看完白居易的一篇诗作后, 马上转变态度, 说:“有才如此, 居易何难!”顾况借白居易之名发挥, 不仅表达对眼前后生诗才由怀疑到欣赏的惊喜, 也是对当下长安物价高昂的感叹。

当时长安, 米价奇高。据史料记载, 京都的正常米价为2000文一石, 围城时期竟然达到几十万文一石。唐朝一石米接近100斤, 现在售价约200块钱, 一文钱大概折合人民币一毛钱。照说一斤米2元钱不算贵, 然而结合当时收入水平, 就不能算便宜了。《太平广记》记叙一个叫宋衎的白领, 唐宪宗元和初年在盐铁院 (相当于现在食盐专卖局) 做抄写员, 月薪2000文。一个唐代标准工作量的成年人, 月俸尚且只能购买一二百斤大米, 更遑论一般百姓的经济收入, 于是, 顾况感慨“居大不易”。这可视作现代版的“蒜你狠”。

自2010年初开始, 绿豆的价格不断攀升, 从以往的两三元左右涨到了10元左右。据业内对市场分析, 绿豆价格不断攀升是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 也不排除囤积炒作和一些“养生专家”的“养生理论”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马三立有个著名相声段子, 叫“逗你玩”。于是“逗你玩”成为“豆你玩”, 一个极富表现力的新词, 把事态况味全都端出, 能不让人叫绝吗?

此类词语的表达内容, 应该与时事密切结合, 要内敛如有核能, 要辐射可有相当覆盖面, 所以, 出语者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冷暖心意, 要有“击中一点, 不及其余”的深刻思想, 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达风度。

二.承接熟词, 创造新词, 俗中求奇。

如果分析“蒜你狠”“豆你玩”“凭什么”等语词, 就会发现它只是对耳熟能详的词语进行加工, 便诞生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词语。它的构词方式独特, 可以概括为“首词嵌入式”, 即对现成语词, 更换首词, 嵌入新词, 推陈出新, 翻出新意。

如“苹什么”, 是对现成词“凭什么”换了首字, 嵌入“苹”字, “苹什么”就横空出世了。“油 (由) 你涨”“药 (要) 你苦”“糖 (唐) 高宗”“姜 (将) 你军”莫不是由此式而成。倘若有兴趣, 对“干什么”“搞卫生”“好厉害”等词都可以进行加工改造, 产生新词语。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生活不乏鲜活的万象材料, 然而要找到对应的语词表达, 出语惊人, 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如紧追绿豆、食糖、苹果涨价之后, 棉花、蔬菜、食用油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 尽管有“橡胶林”、“‘液体黄金’大红袍”“白菜大战”等语词摹状, 可是, 如同“蒜你狠”般地描摹万变世相和消费者复杂心态, 意味相去甚远。可见, 现代社会众生万象, 扑朔迷离, 竟也让汉语穷于言词, 良莫可意, 让人始料未及。因而创造出颇具新意的表达式和恁个词汇, 被人们一片叫好, 完全可以理解了。

所以使用“首词嵌入式”, 关键要找到适合的语言形式, 有“式”可用, 有“范”可载。假如找不到对应的语汇, 就不妨“破格”, 采用新的构词形式, 满足表达的需要。这正是汉语富有灵活变化的可贵之处。如“玉米疯”“棉花掌”等, 就不是改动首字, 而是更动末字, 从后面嵌入的, 同样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意思。按此推论, 还可以从中间嵌入新字, 产生新词, 然而从媒体上还没有找到使用极好的例子———恰好说明语言形式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

需要说明的是, 嵌入式与复合式是不同的。这方面的例子有“楼歪歪”、“桥粘粘”、“桥裂裂”、“搂抱抱”、“躲猫猫”等。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

三.得之谐音, 别于双关, 精彩修辞。

一个新词能够被大众接受, 受到欢迎, 在媒体上流行开来, 除了有新鲜的内容、活泼的形式以外, 还得讲究修辞的技巧。关于“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用了怎样的修辞格, 造成如此生动有趣的表达, 也值得讨论。

显然, “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用了“谐音”的修辞。《雷雨》有个很好的“谐音”例子。鲁侍萍:“ (大哭) 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到周萍面前) 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鲁侍萍面对儿子, 欲言又止, 在情急之下用谐音转换话题, 很符合她当时痛苦复杂的心情。谐音, 就是用音同或音近字取代本字, 谋求一种辞趣。从中可知, 声音是联想的凭借, 如由“蒜”联想到“算”, “萍”“苹”联想到“凭”, “蒜你狠”“苹 (萍) 什么”就脱口而出了, 而实质是达到意思转换, 把当下人们对物价“便纵有千种风情, 待与何人说”的婉曲, 全都说出来。

然而, 此处“谐音”与“双关”“飞白”等修辞也要区别开来的。“蒜你狠”不能算作一语双关:没有“表面说这个意思, 实际上却是说另一个意思”的表达特性。谁能把“算你狠”与大蒜价格猛涨的情节联系在一起呢?只有用同音字的“蒜”代替“算”, 才把要表达的语境意思凸现出来。“蒜你狠”与“飞白”的修辞格也是有区别的。黛玉笑史湘云:“偏是咬舌子爱说话, 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林黛玉是用史湘云因口齿不清而误说的语词抢白史湘云。明知是错, 故意转述, 反唇相讥, 这就是“飞白”。“蒜你狠”则不是这样。谁会把“算你玩”口误成“蒜你玩”呢———它们本来就是同音字嘛!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9篇

一、即时性使内容更快更新

即时性或瞬时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传播的快捷远非传统媒体可比。一则新闻信息发布上网, 短短几秒即可传遍全球。可以说, 网络传播在时间维度上的即时性延伸出其速度的快捷性和传播空间的全球性。与传统的媒介相比, 网络的时效性有目共睹, 传统媒体出版周期一天或几天, 网络媒体的更新速度则是几分钟或几秒钟。

在“911”事件、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均以其即时性的报道及时、迅速、全面的将事件动态性的展示给读者, 充分凸显了门户网站的优势, 使门户网站成为突发情况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与传统媒体相比, 门户网站不仅能在最快的时间将有关信息提供给读者, 还能尽可能的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 从事件的发生、发展, 到事件的新闻前景、新闻背景等;从文字、图片, 到音频、视频等, 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即可对事件从知性认识到理性, 这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都无法独立完成的。

二、海量性使信息数据库化

在互联网上, 信息流量非常巨大, 数十万字的信息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各地。这就是人们形象比喻的“信息高速公路”, 在互联网这条高速公路上, 信息的传输速度以接近光速来传递, 而这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传统纸质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受版面的影响, 而广播电视媒体则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而网络媒体的超链接功能则可以汇总和整合大量的信息, 特别是专题性新闻, 在一个新闻专题中, 可以配备各种相关背景资料, 文字和图片的数量, 可以有几千字, 几幅图片, 也可以多到几十万字, 上百幅图片, 甚至更多到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以供查询, 有的还可以因此建立一个规模宏大的专题网站。

如人民日报网络版制作的《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报道就是一个关于抗美援朝的海量的权威数据库。专题共发表动态新闻155篇, 纪实报道10篇, 全景图片306幅, 大事要记从1950年至1958年, 问答100篇, 重要文献38篇, 英模传记500篇, 新闻名篇75篇, 回忆实录11篇, 作战地图18幅, 图表14张, 文字信息容量达160万字。一个专题组织编发如此多的新闻和图片, 这在军事新闻宣传报道中十分罕见, 有关责任编辑自豪地说, “谁要想查阅抗美援朝资料, 我们这里最权威”。

三、交互性可以调动全民参与

网络的交互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交互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在互连网上, 信息的传与受几乎同步进行, 网络的速度快, 范围广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使得传播者在发出信息的同时可以立刻得到反馈;二是受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单纯信息接受者的地位特征, 受众除了在网上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他所喜欢的信息外, 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手段, 就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或改写信息, 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

基于这一个特性, 网站深度报道获得了吸引受众的新颖形式, 受众从单纯的深度报道的接受者变成深度报道的参与者和创作者, 这是传统媒体在现实与技术上都无法实现的。如各大网站的社区和论坛可以引起受众的迅速反应和回复, 而传达者可以在这些回复中发现受众所欲探求的信息方向, 找到新的报道点, 随时调整调查的方向, 随时监督民意, 以期做出影响更为巨大的报道。

2001年4月1日上午9时, 美军侦查机闯入我国南海领空并撞毁我方军机, 对这一突发性事件, 人民网争得了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动权, 继在国内首家发布中美撞击消息后, 紧接着发布了《江泽民 : 飞机撞毁事件责任完全在美方》《失踪飞行员妻子 : 我和儿子在等你》等消息, 表达了中国军民义愤填膺的态度和立场。接着第二天, 人民网开始在主页上发布网民激烈感言, 此后又专门制作了《网友热评中美撞机事件》新闻专题, 表达了广大群众强烈谴责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和爱憎分明的赤子情怀。这样, 民意可以在网络上畅快表达, 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这充分展现了门户网站深度报道的交互性的魅力。

四、超文本使报道立体化

“新闻事件、分析评论和背景资料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内容”, 信息量大, 结构复杂是其特点, 这就需要大容量的载体来承载。传统媒体如报纸一般采用线性结构来在组织这些内容, 如一篇长文形式呈现, 或以集纳的形式将不同文体组合, 要求受众一次性将大量信息收阅, 其传播效果不容乐观。而网络深度报道则采用超文本方式组织信息内容, 所谓超文本模式, “是指建立在网络超链接的基础上, 突破传统媒体单一叙述层面的限制, 以超链接的形式进行多层面叙述的模式。”其具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能力, 使得网络新闻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屏幕显示内容的有限与网络新闻信息数量的无限之间的矛盾, 把海量的信息全部无保留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超文本结构方式不仅可以让受众随心所欲的选择新闻信息, 而且颠覆了传统的线性文本组织方式, 变成一种立体化的网状结构, 以“活性文本”形式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阅读, 打破了受众习惯性的思维和已用的习惯性结论, 使受众可以在“步步移”、“面面看”中更深入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 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媒体深度报道。

例如新华网对伦敦奥运会的报道, 除了报道赛事以外, 受众通过网站可以更方便地查询到各家媒体对赛事的报道, 报道集合来自不同媒体的资料、观点, 以及选手资料、竞赛的背景等。

参考文献

[1]刘勇.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网络经济发展特征 第10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2009年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 网络媒体开始迈进移动自媒体时代。便捷的接入方式, 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 广大的受众人群对网络公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现阶段网络公关的负面影响及异化问题极其严重, 造成了网民们对整个行业的怀疑与不信任。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缺乏对网络新媒体的理性认识。只有对现阶段社会化网络下的舆论特征有所了解, 才能从本源上找对公关方向, 采取正确的公关策略。

一、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特征

与传统媒体单向信息推送不同, 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 呈现出的是现实与虚拟相交融的媒介环境。特别是在社会化媒体时代, 信息按照几何发散式爆炸式地传播。各种社会组织要对这一新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 否则很容易被舆论压制, 陷于被动应对的局面。认识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特征要从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和网络社会心理特点两个方面来了解。

(一) 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

1、信息即时发布, 传播速度快

自媒体时代, 网络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期,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 wifi、GPRS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连入互联网的愿望得以实现。各大网站、BBS是否具有wap版本, QQ等SNS软件是否有移动终端版本也成为其是否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一个标准。微信与啪啪等语音软件的出现, 以语音而非文字的输入方式, 给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媒体移动互联时代民众有条件上传各种文字、图片、视频, 报道身边发生的事件。尤其在突发事件初期阶段, 自媒体占据速度上的绝对优势。

信息发布速度对于形成舆论导向具有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速度越快, 越接近事件发生时间, 就越有利于形成优势舆论氛围。在移动互联时代, 人们了解到某一事件的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并在极短时间内, 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立场。突发事件中的涉事主体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拿出对应策略, 就不可能赢得舆论。

2、用户数量多, 层次广

庞大的用户数量, 使得网络舆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极大。新浪2013年2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 新浪微博注册用户量达到5亿。[3]记者再多也抵不上无处不在的民众。自媒体几乎无时差的信息, 吸引更多民众来到网络新媒介;而新媒介用户的增多更进一步增加了自媒体的数量。用户数量、影响力与自媒体传播量共同发展, 形成一个互相激励的良性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 在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中, 既有普通民众, 也不乏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借助网络平台的实名认证制度, 这些专业用户都参与到各种事件的讨论中来, 形成了一批专业性意见领袖。这种环境对于网络公关的专业性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若应对不及时、或应对出现错误, 可能导致整个公关行为的失败。例如:2013年4月江浙沪皖爆发H7N9禽流感疫情, 江苏卫生厅发布官方声明把板蓝根作为预防禽流感疫情的药物。立即在网络上产生反响。新浪微博多位加V医生表示这一药物根本起不到预防作用, 任意服用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 广泛的受众以及话语权的扩大化让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导向变化迅速。网民们可以在短时期从追随一个意见领袖跳转到另一个意见领袖上。例如:四川雅安4.20地震发生之后, 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从一开始的薛蛮子、李开复等社会名人迅速转移到中国国际救援队、Wong Pok等专业人士身上。

3、多媒体交融, 放射型传播

互联网集中了文字、图画、视频等多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在“微”和“快”的前提下, 各种传播载体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语音信息传递发展迅速, 大大节约了时间, 解放了用户的双手。例如:苹果公司推出的surifi服务, 仅需用户说出问题, 便能通过即时搜索得到答案, 并通过文字及语音双渠道返回给用户。微博上图片传载信息直观、一目了然。动图展现动态, 啪啪给予声音, 视频展现全貌。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呈现放射状。自最初传播源开始, 每发散一层, 其信息接收者既是受众, 又是次级信息传递者。信息的发散犹如爆炸一般, 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同时互动性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更为突出。用户们能够即时发表自己对于某一话题的看法和意见, 并通过平台将自己的话语传播出去。互动也不仅局限于传播层之间, 还可以跳跃中间传播层, 与上级传播源直接互动。

(二) 网络社会心理特点

1、围观心理普遍热衷负面信息, 理性思维能力降低

互联网上, 负面消息往往占据了较大版面。无论是在论坛、微博或是门户网站, 负面信息总是引起更多的转发与点击量。特别是在微博中, 用户见到负面信息后, 不论真假, 首先想到的就是转发。特别是与黑幕、曝光、潜规则等有关的信息, 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更快。对于常发的群体性事件, 绝大多数网友都抱有围观心理, 起哄、闹大更是常态, 认为事态扩大化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 信息的产生、传播方式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与使用的工具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在海量高速的信息面前追求的是快速浏览, 而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则被放在了后面。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网络。以微博为例:每条微博的文字输入不能超过140个字, 图片输入不能超过9张。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 有一大批人的主要新闻信息来源就是这140字的微博。即使是在论坛等信奉“没图没真像”的思考、讨论较为深化的网络场合, 其理性思考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网友们普遍缺乏独立理性思考, 情绪易被煽动。

2、对强势组织敌视, 受意见领袖影响大

当政府、大企业、名人等强势组织与相对处于弱势的个人、组织产生纠纷时, 网友们往往下意识的站在弱势群体一方。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人们普遍有着同情弱者的心理。在新媒体趋向表述出来的环境下, 这点表现很明显。影响力大的舆论领袖振臂一呼, 就容易形成舆论导向。另一方面出自对强势组织的不信任。如上文所说, 新媒介上民众热衷曝光、潜规则等负面新闻, 强势组织大量负面信息的曝光, 使其形象大幅度下降, 造成了民众对于强势组织的不信任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虽然自媒体时代的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话语权垄断相比, 草根性明显, 然而话语权下放的背后依旧存在着问题。普通民众的发声难以形成舆论主流, 更多的是参与附和, 而话语权受意见领袖的主导。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意见领袖主要有两类, 其一是认知度高的名人、明星等。他们依靠自身知名度早早地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 高关注数带来高影响力, 从而成为信息高速传播的“快捷门”。其二是新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草根意见领袖。他们通过发表言论塑造起自身的媒介形象。“ID”下到底是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发出的言论是否符合塑造起来的形象。

3、多样化解读文本, 易固化的态度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介促成了公民参与感的大幅度提升。人们感觉到自己对于事件能够发言、可以发言。这种言论自由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导致起哄、极端、不理性的大规模围观无法避免。传统公关采取的新闻发布会等手段往往会遭到网友们的重新解读。网友们将危机公关的文本拿来进行重新结构并进行新的传播, 致使负面信息的再次传播。例如, 7.23动车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一句“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至今仍在网上流传, 成为调侃笑料。

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一则突发事件在微博上出现十几甚至几个小时内, 就会形成爆炸式的传播效果, 用户在短时间内经历几轮信息的接受、再传播后, 对于这一事件会形成态度和观点的固化, 也会形成一定的认知接受疲劳, 不愿再接受这一事件的其他信息和评论观点。这也对网络公关在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对应策略上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公关的应对策略

根据前文所述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特点和社会心理特点, 网络公关可以从理念到方法上进行应对。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 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各社会组织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姿态, 以更加平等、透明、不卑不亢的态度对待网民与舆论。新媒体不是危机形成的原因, 它只是加快揭开伤口的助力;网民不是未成年的孩子, 蒙骗就能糊弄过去, 高度透明的媒体环境让一切遮掩都摆在舞台之上;舆论质疑、批评不是敌对者, 是治愈伤口必经的过程;组织自身不是完全正确、事事皆有因的存在, 勇于自我改正和自我批评才能赢得尊重与成功;搞定渠道、突破守门人的把关、覆盖版面不能标志公关的成功, 受众的理解、流畅的互动沟通、消费者的信任才是目标。

网络公关要摒弃过时的方法与策略, 本着快速、真实、负责的原则进行公关活动。帮助社会组织维护形象的网络公关不仅要跟紧网民步伐, 还应先民众一步了解最新技术和工具。对新媒体功能在第一时间熟悉使用, 掌握互联网规律, 了解舆情发展倾向,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公关工作。

(二) 监控舆论, 把握先机

社会组织必须做到随时关注网络动态。通过舆情监控、新闻订阅、数据挖掘等手段监控负面信息。不仅要做到事后第一时间拿出合理应对方案, 更要在事件未发酵之前抢占先机。例如:加多宝在与王老吉的诉讼失败后, 迅速作出反应, 在已知拥有舆论同情的情况下发布的宝宝哭泣系列微博, 成功摆脱败诉的影响, 同时为自己赢得了舆论支持。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公关, 不仅是搞定危机、强推软文, 还应根据时事、民众喜好巧妙地制造出新闻, 从而赢得关注。监控舆论的同时, 还应杜绝绑架网民意志的行为。自媒体时代的民众对于媒体强加的非己方观点反应剧烈。他们会采取十分激进的方式集体发声。长期来说, 会造成社会组织和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三) 知己知彼, 有效沟通

前文说到, 传统公关策略在新媒介时代往往会遭受到网友不同解读。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公关要熟悉网友的语言特点、喜爱偏好和思维方式, 从而与网友进行有效的沟通。对门对路的沟通模式是所有公关活动的基础, 为传播内容提供有效的通达渠道。如江宁公安在线官方微博凭借准确的自我定位、符合网友习惯的语言风格以及实用的信息成为成为政务微博里的佼佼者。

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出的。这些就是被称为网络水军的“灌水”行为。他们的发言并不能够代表舆情民意, 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网友的看法。这就需要网络公关人员对此类语言有敏锐的感觉, 分辨出对方是敌是友, 情况是缓是急, 以便进一步的工作。

(四) 整合公关, 团队同声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公关绝非一个人能够完成, 需要一个完善的公关团队进行分工明确、协调互动的通力合作。同一团队的成员要保持态度一致, 不仅要做到时间上的前后一致, 切记前后矛盾、一天一个样, 也需要每个成员言行上表现一致, 注意来自组织内部的负面信息的传播。

在社交媒体私人领域公共化, 公私融合的网络环境下更要谨慎发言, 以免因在错误时刻的不慎发言而惹到众怒, 导致口诛笔伐, 酿成组织形象的大跌。在微博等公众平台上的发言, 用户尤其是加V用户要保持自己发言与团队一致, 个人微博是私人空间同时也是公众平台;是个人的后花园, 也是把自己立场和看法展现在集体网友眼下的展览厅。例如:春晚“找力宏”事件中, 刘谦方多加v工作人员在微博发布不适宜的微博言论如:“贱人就是矫情”, 直接对话感谢新闻报纸编辑发表通稿, 造成公关策略曝光, 舆论倒向对方。新媒体下的网络公关不仅是一个部门的任务, 还需要整个组织的通力配合。在组织内要形成一致观念:用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声音、统一的出口进行整合式的运作。

参考文献

[1]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11-13.

[3]新华网, 新浪微博用户数超5亿.[EB/OL]. (2012.2.21)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2/21/c_124369896.htm.

[4]格伦·M·布鲁姆, 公共关系[M].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3.

[5]吉霄雯.危机成因分析及公关应对策略[J].国际公关2012, (01) .94-95.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人民时评;高考舆论;特征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62—02

网络新闻评论以互联网为载体,它的发展和网络媒体密不可分,互联网的迅捷性、交互性实现了传授双方的双向互动,这样独特的传播特性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评论可以以新闻超链接的方式整理海量信息,并且以其快捷、及时的特性形成了网络意见的虚拟空间,网络新闻评论的功能并非简单的发布信息,它为评论主体提供了打破时空限制的舆论平台,并且通过意见主体的深度思考与分析,网友的积极参与与互动,实现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功能。如今,网络新闻评论版块目前已经成为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发展的重要版块之一,也是新闻网站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网络新闻评论逐渐发展成为网络舆论的意见中心,影响着网络舆论并且将这种影响延续至现实生活。众多新闻网站门户已经意识到要将网络新闻评论发展成为品牌版块,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荆楚网的《东湖评论》、千龙网的《千龙锐评》、红辣椒网的《辣言辣语》等,这些评论品牌在众多的网络新闻频道都具有独特的评论风格,与此同时,网络新闻评论正在逐渐走向专业化,根植于网络载体的新闻评论逐渐繁荣,发展迅猛。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众说纷纭,丁法章教授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网友就当日重要新闻在网上发布的个人署名的言论”[1],显然,这一定义将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窄化,实际上,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不单单局限于网友这一个体化单位,它具有更广泛的主体单位。王兴华教授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网络媒体编辑就最近重要新闻,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观点、论点、评论等言论专栏里发表或发布的署名评论”[2],在这一定义里,却忽略了网络的另外一批意见主体——网友,他们也是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借鉴以上定义,结合网络平台打破了实际空间,阻隔了人们的现实交往,却又构建了虚拟空间,延续了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这一特性,笔者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网络评论主体针对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发布的评价性文章或意见,这里的主体既包括网络媒体,也包括专家学者和网友;这里的发布平台既包括专业的新闻门户网站的版块,也包括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

广泛的评论主体。网络新闻评论是作为最新的网络舆论平台,它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查看、表达意见的空间,网络新闻评论主体通过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分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新闻事件的评论之中,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及时互动的传播特性,主流网络新闻评论网站一旦发布针对新闻热点事件的评论时,同时这些评论也可能成为网友评论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网友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如论坛、微博、留言板等新闻评论功能将自己的想法与评论反馈给网络媒体,这种做法将激发一些潜在受众参与到接连不断的次级传播之中,从传播主体的层面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在实现个体互动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大范围的群体互动。值得注意的是,意见领袖发表的新闻评论,在次级传播中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倾向。

丰富的评论话题。网络具有海量的信息容量,这为网络新闻评论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实现的前提。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则会受制于传统媒体的版面容量,因此许多内容未能展开,加之传统媒体的互动性远远不及网络媒体之快速及时,评论话题的扩展也受到到了影响。网络传播为新闻评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评论主体在网络新闻评论铺天盖地的情况下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且,网络的交互性与及时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选题范围更加广泛,那些立足于现实生活,针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评论更能引发网民的积极回应。

倾向性言论。不同的人对于某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立足于现实生活,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发布的网络新闻评论,都具有不同程度、方向的态度倾向。只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思考时发表的评论,才能在众多纷杂的网络新闻评论中脱颖而出,赢得人心。好的、成功的网络新闻评论一定具有立意鲜明,观点深刻,风格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态度鲜明的倾向性。网友们发布的即时新闻评论,态度倾向更加明显,感情色彩更加浓重。

强势性传播效果。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特性使得网络的信息容量巨大,网络新闻评论通过采用新闻超链接的形式来整理海量信息,通过将同一主题的新闻及其评论链接起来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开设留言板块或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起话题讨论来实现更强势的传播效果,评论主体可以针对同一或者多个主题进行集中发言或者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化评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3]

为了更形象直观准确地探究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与导向,笔者以人民时评为例,以2012年6月7日至15日共75篇高考评论文章进行内容分析研究。

三、以《人民时评》为例

(一)评论主体分析

根据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笔者将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视角分为官方、专家、平民三种类型,官方视角代表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网络媒体上的延续,专家、平民视角代表了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分别为专家学者和网友。

根据如上分类,笔者做出如下统计。

表1:官方、专家、平民视角分布图

表1说明,人民时评网络新闻评论的官方、专家、平民视角所占比例相当,这同时也说明其新闻评论的主体从传统媒体的专家或者官方视角转向发展为官方、专家、平民“三足鼎力”、旗鼓相当的新局面。这一结果说明了人民时评的评论主体不仅仅限制于官方或者专家之口,它很大程度地吸收了人民的声音,作为党媒的网络评论版,它一方面传达了官方、专家观点,一方面又接纳了来自民间的评论,这种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评论话题分析

高考这一大事件可以引发多种话题,笔者对样本里评论文章的话题做出分类,现统计如下。

表2:评论主题类型分布

在2012年6月7日至6月15日,随着高考的热度与全民对高考的关注,人民时评上的评论文章已高达75篇,其中评论的主题也层出不穷,包括高考制度、作文、社会、经济、教育、人文、其他共七种,其中高考制度与作文属于高考事件的自身话题,社会、人文、经济、教育、其他则属于衍生话题。话题的丰富性来源于现实生活,成形于网络新闻评论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官方评论的权威发布,专家对社会现象的解读,网友对话题的关注。

(三)评论指向分析

笔者根据“质疑、批评、建议、歌颂、阐述”五种评论指向,针对所有样本中有关高考制度和作文话题的文章进行指向分析:

表3.2:高考作文评论指向

从以上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在关于高考制度的评论中建议指向居多,五种指向虽有数量上的差异,但是均有涉及,在关于高考作文的评论指向中,各种指向趋于均衡。可以看出,人民时评在高考制度与作文这两个主题上的评论指向趋于平衡,与网上疯狂吐槽高考作文,对高考制度骂声连连的现象不同,人民时评通过转载的手段调整、平衡自己的立场态度,使得评论指向没有出现“一边倒”或者“两极化”。

高考制度自从1977年恢复以来,就饱受争议,教育“改革派”对其从头到脚一顿痛批,“保守派”则稳打稳扎,继续推行维持高考政策,两派之间的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逐渐激化,关于制度的思考一直都是媒体评论的重心,网络评论亦是。从表3.2可以看出,人民时评评论文章的指向倾向分布均匀,对于高考制度的基本态度为支持,对于高考制度的缺点与不足也会提出一定的建议,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也存,这一结果,也与人民时评身为党媒的评论网站应有的基本立场相符。

四、小结

网络新闻评论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网友的“受者”角色,使其成为传播的主体,也打破了观点趋同的传播模式,随着网络的辐射传播,越来越多的传播主体参与其中,传播效果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强势,网络新闻评论话题的丰富性与现实性,使得评论范围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纵深发展,也赋予了评论主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知天下、评万事的重要平台,网络新闻评论凭借主体的广泛性、话题的丰富性、言论的倾向性以及强势的传播效果成为网络舆论的重要阵地。网络新闻评论成为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增强网民参与意识、了解社情民意、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4]

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杨新敏.新闻评论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3]胡文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J].当代传播,2005,(5).

实际网络的复杂特征分析 第12篇

现实世界中很多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如电影演员协作网、科学家合作网、论文引用网、财富分布网等。复杂网络主要是指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大规模网络,它由大量的节点及节点间的连接组成。复杂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医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在对复杂网络研究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概念和度量方法,用于描述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1]:

2.1 小世界特性[2](small-world property)

节点的距离是指连接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上的边数;网络平均距离是指网络中所有节点距离的平均值。对小世界特性的简单理解是:网络节点数虽然很多,但是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往往很短。该特性的精确定义是:如果一个网络的平均距离随网络规模的增加呈对数速度或小于对数速度增加,那么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Internet网具有小世界特性,这表明数据从一台计算机传递到另一台计算机所需经过的节点数比较少。

2.2 度分布(degree distribution)

无向网络中边不具有方向性,节点的度是指与该节点相连的其它节点的数目;有向网络中节点的度分为入度和出度。度在不同的网络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如科学家合作网中,它可以表示某个科学家所合著的论文的数量;新陈代谢网中,它可以表示某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的次数等。节点的度表示了网络中个体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度分布是指随机选择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该节点度为k的概率,即网络中度为k的节点数占网络总节点数的比例,用P(k)来表示。随机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的度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即Poisson分布,大多数节点的度很接近于网络的平均度,度分布区间非常狭窄;极少量的节点,这些节点的度偏离度均值较大。但是,研究表明:很多现实网络的度分布明显偏离Poisson分布,而呈现出幂律分布的形式P(k)∝k-r,这类网络称为无标度网络,该类网络中存在度很大的节点。实际网络中r一般介于2~3之间。

2.3 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

网络中一个集团指由一系列节点组成的一个集合,集合中节点i的度为ki,即该节点有ki个邻居,这ki个节点之间最多可能存在ki (ki-1)/2条边,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与最大可能的边数的比值ci=2Ei/(ki-1)ki是节点i的聚类系数。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C是所有节点聚类系数ci的平均值。聚类系数是网络集团化程度的重要参数,是一个局部特征量。当C=0时,所有的节点均不与其它节点相连,都是孤立的;当C=1时,网络中任意节点都相连,是全局耦合的。规则网络和小世界网络具有高聚类系数的特征,而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并不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

3 实际网络的复杂特征

对于复杂网络的观察和研究根源于真实网络,下面介绍对真实网络复杂性研究已取得的成果[3]。

3.1 生态网络

该网络研究的是不同物种构成的食物链网络,节点是不同的物种,边是物种之间捕食和被捕的关系。Williams等科学家于2002年研究了7个世界上最大的、记录信息最完整的食物链网络,结果表明物种之间的间隔小于3,网络的度分布服从一个幂指数较小的幂律分布。

3.2 新陈代谢网

它考虑的是生物新陈代谢时的化学反应拓扑图,节点为底层的分子,边为连接底层分子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对于给定的节点,它参与了此化学反应则有一条入边;如果它是该化学反应的产物则有一条出边。Jeong等人研究发现此复杂网络的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幂指数入度r=2.1,出度r =2.2,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3。

3.3 蛋白质网

该网络研究的是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问题,蛋白质表示节点,两个蛋白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它们之间有边。Jeong和Barabasi等人研究了包含1870个节点和2240条边的塞里辛维(S.cerevisiae)酵母蛋白质网,发现该网络的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r=2.5。

3.4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人类的个体通过各种关系连接起来的网络,比如朋友、婚姻、工作等。最著名的小世界试验是社会学家Stanley Milgram[4]在1967年发现的“六度分隔”现象,该实验表明美国每个人均可以通过六个认识的人找到任何一个想找的人。Ebel[5]等用电子邮件进行了小世界现象的验证。实验环境为5000个Kiel大学的学生112天电子邮件的连接,节点为电子邮件的地址,边为消息传递,实验得到幂律分布的幂指数r=1.18,网络平均距离L=4.94。这表明社会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并服从幂律分布。

3.5 电影演员协作网

该网络数据源为国际电影演员合作数据库。网络中节点是演员,如果两个演员在同一电影中出现过,则他们之间有一条边。2000年该网络节点数为449913个,Watts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该网络的度分布的幂律指数r=2.3,网络平均距离L=3.65。

3.6 科学家合作网

该网络中节点为科学家,如果科学家之间共著过同一篇文章,则他们之间有一条边。Barabasi[6]等人研究了数学和神经科学在1991到1998年期间的出版物,发现数学家合作网的度分布的幂律指数为r=2.1,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9.5,聚类系数C=0.59;神经科学合作网的度分布幂律指数为r=2.5,平均路径长度L=6,聚类系数C=0.76。

3.7 语言网络

第一个用复杂网络特性研究英语语言网络的是意大利Ferrer Icancho[7]。该网络中,节点为英语单词,连接为单词同现于一个句子而构成的有意义的组合,且限定距离为1或2。对478773个网络节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词之间的间隔近似为3,具有明显的小世界特性。可以利用该特性提高网络的搜索能力。

3.8 World Wide Web网

又称万维网,节点是网页,边是网页之间的超链接。该网络是有向网,度分布可以分为入度分布和出度分布。Albert[8]等1999年研究了一个具有325729个节点的子集,发现度分布的幂律指数分别为rin=2.1,rout=2.45。Huberman和Adamic[9]从另外一个不同的层次来观察万维网,其中节点为单独的域名(站点),若域中任何一个网页和另一个域中的任何一个网页之间有连接则节点之间有边。通过对260000个站点的研究得到幂律指数rin=1.94。

3.9 Internet网

该网络中节点表示计算机或网络通信设备,物理的连接介质为边。对Internet拓扑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路由器层次,节点表示路由器;一个是自治系统层次,节点定义为自治系统域,两个域之间至少有一条物理介质连接则存在一条边。Faloutsos[10]等在1999年对1997到1998年的不同的3组域数据进行研究,得到幂律指数介于r=2.15和r = 2.2之间; 他们又对包含3888个路由器节点的网络进行研究,得到幂指数r=2.48。2000年,H. Tangmunarunkit等进行了路由器级网络研究,得到r=2.3。

此外,地震网、财富分布网、电话呼叫网、机场网络和神经网络等都被证明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

4 权重网络和空间网络

目前为止,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节点之间有边或无边的情况,而未考虑节点之间边的权重问题。近年,许多的实证数据表明用单纯网络拓扑结构来描述真实网络是远远不够的,它们会丢失边上的一些重要信息。如电影演员协作网中,可以用边上的权重表示与该演员合作过的演员的人数;科学家合作网中,可以用边上的权重表示与该科学家合著过文章的科学家的人数。超越单纯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更多网络真实信息的权重网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权重网络,我们可以使用点权分布、边权分布等统计特性进行描述。

Barthelemy、Barrat和Vespignani(简称BBV)于2004年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权重网络模型[11]。该模型研究对象是全球航空网络和科学家合作网络,它考虑了拓扑和权重在演化过程中的耦合关系,可以很自然地重现真实网络中所观测到的拓扑和权重的异质性。许多研究受到该模型的启发,在建模时考虑了权重的因素,并建立了权重网络模型。

权重网络模型中,权重的影响考虑进了建模过程中,但节点间的空间位置和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未被考虑[12]。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真实网络受到空间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如通讯网、电力网、航空网和铁路运输网等。Xulvi-Brunet和Sokolov认为在电力网络或Internet网络中,新节点进入网络除偏好选择度大的节点外,也会考虑实际距离的约束,因为新加入的节点与空间距离远的节点连接将增加网络的费用。于是提出了空间网络的概念。因此,在偏好选择度大的节点和距离较近的节点之间形成了一个竞争的机制,提出了一个长程连接无优势的增长网络模型。一些学者还考虑如何将无标度网络嵌入到D维网格中,就是使得网络的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同时节点具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节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对网络的研究经历了由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到复杂网络的道路。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深入,复杂网络建模将越来越靠近现实网络,复杂网络也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摘要:随着对复杂网络的深入研究,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网络被证明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如小世界特性,无标度特性和高聚类系数等。本文介绍了九种现实网络所具有的复杂网络特性,并介绍了权重网络和空间网络的基本概念,它们更多的考虑了现实网络的特性,并能更好的模拟实际网络。

关键词:小世界特性,无标度特性,权重网络,空间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Watts D J,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6684):440~442.

[3]李勇.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Milgram S.The small world problem[J].Psychology Today,May1967,60~70.

[5]Ebel H,Mielsch L and Bornholdt S.Scale-free topology of e-mail networks[J].Phys.Rev,2002,035103.

[6]Barabasi A,Jeong H,Ravasz E,Neda Z.Schuberts A and Vic-sek T.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J].Physica A311,2002,590~614.

[7]Ferrer-i-Cancho,R.and Sole,R.V.The small world of hu-man language[J].Proc.R.Soc.London,Ser.B268,2001,2261.

[8]R.Albert,H.Jeong,A.L.Barabasi.The diameter of the world-wide web[J].Nature.1999,401,130~131.

[9]Huberman B.A and Adamic L.a.Internet:growth dynamics of the world-wide web[J].Nature.1999,401.

[10]Faloutsos M,Faloutsos P and Faloutsos C.On power-law re-lationships of the internet topology[J].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1999,29,251~262.

[11]A.Barrat,M.Barthelemy,and A Vespignani.Modeling the E-volution of Weighted Networks[J].Phys Rev E.2004,70(6).

上一篇:高职教改下一篇:工程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