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2024-09-22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精选12篇)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第1篇

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比较容易看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接下来是题海战术, 满堂灌, 但这种复习整理干巴巴的, 学生没有兴趣, 不愿听.这样的复习课, 显然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 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谈谈自己对上好复习课的一点体会.

一、章节复习需要打破常规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向导,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有方向, 学有所获.去年我上了一节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图形 (一) ”的复习课, 头天晚上备课时就一直很纠结, 这节课应该怎么备?以往在复习这节课的时候, 总是先罗列知识点, 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菱形、正方形, 最后复习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等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完, 大半节课就过去了, 老师讲得枯燥乏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我不想再这样上了.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应该怎么处理复习内容才能让学生既感觉有新意不厌倦, 又能达到复习提高的效果?怎么设计教学才能上好这节复习课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经过反复推敲, 一个全新的备课思路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切入点, 设计一节与中点四边形有关的复习课.我是这样引入的:A

师: (提出问题)

1.△ABC中, 点D, 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 DE=4 cm, BC=cm.

生1:8 cm.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师:若再取DB, EC的中点F, G, 则FG=cm.

生1:6 cm.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以小题带出理论知识, 三角形的中位线巧妙地为梯形的中位线知识搭了一座桥, 过渡自然.紧接着, 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师: (提出问题)

2.四边形ABCD中, 点E, F, G, H分别是边AB, BC, CD, DA的中点, 则四边形EFGH是.

生2:平行四边形.

师:你会证明吗?

生2:会的.连接AC.由题意可知EF和HG分别是△ABC和△ADC的中位线, EF和HG都平行于AC且都等于AC的一半, 所以EF和HG平行且相等,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哪种判定方法?

生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除了这种方法, 谁还有别的证明方法?

生3:连接AC和BD.由题意可知EF和HG分别是△ABC和△ADC中位线, EF和HG都平行于AC, 所以EF和HG互相平行;同理EH和FG也互相平行,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哪种判定方法?

生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生4:我也是连接AC和BD.由题意可知EF和HG分别是△ABC和ADC的中位线, EF和HG都与AC的一半相等, 所以EF和HG相等, 同理EH和FG也相等,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哪种判定方法?

生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刚才大家都用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证明了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从边的角度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除了这三种方法以外,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齐声) :有,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中点四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打破了以往“先复习性质再复习判定”的传统复习方法, 证明时用到了前面复习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 一环紧扣一环, 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让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得到了巩固.接着通过设置四个简单的小题, 从对称性、边、角、对角线四个方面不重复、不遗漏地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为下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复习提供了模板, 指明了方向, 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与平行四边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继续沿用中点四边形的模型, 只不过增加了对角线的若干条件, 所用的知识还是已复习过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 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借助小题带出知识要点, 通过师生合作梳理知识脉络, 理清知识纵横关系, 搭建了知识结构图, 通过例题加深了知识, 最后, 通过变式训练拓宽了所学内容.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而学生的参与面广, 参与意识也很强, 课堂效果较好.

二、专题复习需要载体引领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会有某些知识点学得较强, 某些知识点学得较弱.比如:有的方程学得非常好, 但是函数却学得不好;有的虽然数学成绩很好, 但是也会有一些知识模块难以攻克.由于考虑到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 所以专题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专题复习, 就是按照知识点的划分来复习, 按照知识专题进行强化, 针对性强, 能帮助学生短期内提高.我听过一节“探究二次函数图像中的面积问题”的专题复习, 印象深刻.教师以一道题作为背景, 在各个模块中反复出现, 以它为载体,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问题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y=x2-2x-3.

(1) 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 (____) , B (____) (点A在点B的左侧) , 与y轴的交点坐标C (____) , 顶点坐标D (____) ;

(2) AB=____, OC=____, 点D到x轴的距离为____, 到y轴的距离为____, S△OCD____.

在回顾了这些简单的知识点以后, 教师接连设置了四个问题, 每个问题下又有若干小题:

(问题2) 在问题1的背景中, 设E为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1) 若E (4, 5) , S△OCE=_____. (2) 若E (x, y)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OCE. (3) 若S△OCE=3, 试求点E的坐标. (4) 若S△OCE=m (m>0) , 你能找到几个符合条件的点?

(问题3) 在问题1的背景中, (1) S△ABC=____, S△ABD=_____. (2) 若E (x, y)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ABE. (3) 若S△ABE=8, 试求点E的坐标. (4) 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4) 在问题1的背景中:

(1) S四边形OCDB=______, S△BCD=_______.

(2) 设点E是该抛物线上位于C, B之间的一动点, 求S△BCE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 (3) 设点E是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若, 试求点E的坐标.

(问题5) 在问题1的背景中, 点E (4, 5) 为该抛物线上的一定点. (1) 若点F (2, -3) 为该抛物线上的另一定点, 求S四边形AEFD.

(2) 设点F是该抛物线上位于D, E之间的一动点, 求S四边形 AEFD的最大值及此时点F的坐标.

这堂专题复习课注重了知识的系统引领, 以二次函数y=x2-2x-3作为载体贯穿始终, 五个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 步步递进, 充分挖掘所有信息, 融合了二次函数中经常接触的问题, 把学到的有关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整合在一道题目上;小题融入了运动的观点, 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通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探索精神.

三、综合复习需要提炼基本

综合复习一般指期末或中考复习, 范围大、知识面广、易混淆的知识点又多, 这种复习课的教学具有基础+提高+综合的特性, 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所以“一刀切”的模式, 对很多同学是不适用的.新课标强调在新课程实施中,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 开发其潜能, 培养其特长, 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技之长, 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 使基础在中、下的学生也能跟得上.那么该如何教学才能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呢?我认为在拓展提高综合复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基本知识的提炼.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有哪些 第2篇

彻底理解,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数学的学习,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之外,别无他途。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其他科目普遍的共性及今后的命题趋势,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语文的学习,生物的学习莫不如是,当然对于概念,公式,定义,定理,公理必须有准确的认识,到位的理解,除此之外,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我认为顾名思义,反复琢磨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数学概念的命名,都是很讲究的,有时候内容就在题目之中,如有理数(有道理的,有规律的,说得清的数---有限小数及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道理的,说不清楚的,没有规律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理解,内心、外心理解,非负数等等,等等都可以先作一个简单的理解,往往离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就不远了,而且真正理解的东西想忘都忘不了。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杂谈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回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2-01

课程结束,中考在即,师生全面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是我们极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愿与广大同仁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回顾近几年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应当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复习内容上看,由于受到中考的制约,出现考什么内容,就复习什么内容;题分值多的教学内容重点复习,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就舍去,如计算器的使用知识。从复习方法上看,以通过练习题型多样化和掌握相应的解题模式来达到使学生取得较高考试分数的目的,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练习大大膨胀,学生沉溺于题海之中。另外,从应试教育出发,重复搞所谓“中考模拟”练习;课余补课缺乏针对性,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逆反心理。这些做法与素质教育是不相容的。我们认为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每位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因此,我们建议,作为数学教师应把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纳入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并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切实做好复习工作。

二、夯实基础,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中考命题的改革实践,可充分佐证其重视程度。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一般都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基础水平,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看,整卷用于评价学生毕业水准的基础分值,均在90分左右,占总分(150分)的60%;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解答。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与公正,命题中大部分都创设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措施。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三、抓重点内容,适当训练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比如:应用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四、教师示范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的示范练习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示范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1)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多层次地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探索 第4篇

一、清理知识, 透视考点, 落实双基

初中数学总复习中应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重点是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再认、再构, 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在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中, 形成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一) 清理知识, 透视考点, 构建初中数学的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如果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罗列的, 知识间没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 就会导致数学知识不能发挥有效作用。而由于初中数学教材对知识结构的安排是阶段性的, 往往将同类知识分段安排, 螺旋式推进, 因此, 复习教学就需再组知识结构, 将同类或相近知识归类, 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网络。复习时按考纲要求将知识内容重新构建, 如代数部分知识:数与式, 方程和方程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函数及图像, 统计初步。几何知识:线段与角, 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形, 解直角三角形与圆等。另外还要根据考纲要求明确: (1) 哪些知识内容是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的; (2) 哪些知识是不可能单独命题考试的内容; (3) 所考查知识可能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 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4) 哪些知识是难点、中考所要考查的重点;由于总复习任务紧, 教师要针对总体要求, 决定取舍。

(二) 重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检查,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重视解题的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的技巧, 回头探究教材中的典型题, 以一题带一片, 知识归纳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把教材中多次出现的图形进行加工:如图, 已知AC=BD, 要使ΔABC≌Δ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B=DC或∠ACB=∠DBC或AO=DO或BO=CO

此题属思维多向、答案是不唯一的开放题型。学生只需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从不同角度思考, 便可得到不同答案,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激活了思维。而且此题进一步变化, 如延长BA, CD交于一点E, 或连结EO并延长交BC于F等, 然后找全等三角形, 适当综合, 深化应用, 培养能力。中考试卷中的基本题、常规题的测试目标比较明确, 主要对数学基本方法的考查, 如配方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待定系数法等。方法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思想是意识的、深层的,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关键, 历次中考试题中都有体现, 应引起足够重视, 复习中要反复训练。

二、精选例题, 方法指导, 训练思维

(一) 精选例题、习题, 提质高效

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 课本也是中考题的主要来源, 不难发现多数试题源于教材, 即使是综合题也多是课本例习题的组合、加工与拓展, 充分体现课本的基础作用。复习时要立足课本, 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 以例习题作为生长点, 对原题的已知和结论进行多方位的演变, 通过类比、延伸、拓展衍生出一些新颖的变式题用于复习教学, 不仅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原问题的同时提出新问题的良好品质, 从而使学生“跳出题海, 跳出课本”, 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教材中多次出现三角形中内接矩形求面积的问题:

(1) 从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中剪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 应怎样剪? (浙教版八下P18)

评析:分类讨论得到如图的两种情况, 作比较得出结论。

(2) 有一块三角余料ABC, 它的边BC=120mm, 高AD=80mm,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 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 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上, 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mm? (浙教版九上P118)

评析:教学时进行变式, 改变三角形的形状或改变内接正方形为矩形, 矩形位置分别为横向放或纵向放置等。进一步提出问题:给定的三角形中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应用相似三角形性质 (边成比例) 和二次函数性质求解, 并得结论1:给定的三角形中, 不论内接矩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任一边上, 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都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结论2:给定的不等边的锐角三角形中, 一边落在三角形的最小边上的内接正方形面积最大。

三角形内接矩形和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值问题的求解, 是代数、几何数形结合的典型, 用到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等基本的重要知识。教学中要重视课本例习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例题的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应用。对例题讲解要有变化, 解题思路要优化, 题目归类要类化, 即要抓住基本的图形, 解决一批同类型题目, 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案例: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求根公式是通过配方法得到的, 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是: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把方程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 再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复习教学时优化解题思路:方法1:把方程的两边都乘以a移项后得a2x2+abx=-ac, 然后如何配方求解?方法2:把方程的两边都乘以4a移项后得4a2x2+4abx=-4ac, 又怎么通过配方求解?比较发现比教材更简单, 特别突出了b2-4ac的由来与实质,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培养多向思维, 同时也激发学生研究课本的热情, 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复习的能力, 体现华罗庚说的读书要“从薄到厚, 又从厚到薄”的过程。

(二) 探讨规律, 把握题型, 方法指导

根据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一些题目, 在复习教学中, 一是根据分类介绍不同题型的特点及所考查知识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二是教给学生一些解答不同题型的一般方法, 在方法指导上介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 使学生灵活掌握。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方法指导与解题规律的揭示, 找出题目的变化规律、解答时所共性的策略。如关于证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常用的添辅助线 (截取相等线段, 作平行线、作垂线等) 的方法, 转移比证明等积式等方法。另外, 还要重视初中数学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能在解题中思考有方向、有序。

三、整体构建, 综合训练, 培养能力

综合训练 (或适应性训练) 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 也是考试经验的积累、心理适应的训练, 是考前的“温故知新”和热身, 能使学生以最佳竞技状态进入考场。

(一) 精心设计训练题, 体现针对性

训练题的设计要把握住全面覆盖初中数学知识, 突出教材重点, 明确中考的特点与热点。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要结合考纲、考点, 依据复习的总体安排对训练程序、时间、方式进行认真构思, 把双基、能力训练、心理训练、规范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可精选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作为训练题, 重在能力提高。训练要规范, 以发展能力是目的, 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练讲有机结合, 体现灵活性

综合训练复习以练为主, 讲练有机结合, 切忌“考试+讲题”的方法, 评讲不可逐一照题讲解, 可通过试题的训练, 认真分析学生的答卷, 答题错误是知识缺漏, 还是方法不当, 还是综合能力差, 是粗心还是不良习惯所致,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 组织评讲, 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 这是达到正确理解的手段之一。讲题时应从培养能力入手, 加强辨析, 归因分析, 展示命题的意图 (想考什么知识、什么思想方法) , 重在导析、导思、导法。综合训练既是知识缺漏的补偿, 又是能力 (包括解题速度、应试经验的结累) 培养的强化与提高, 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四、改进教法, 激励进取, 提高实效

(一) 分类推进, 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提高

初中毕业与中考具有检验合格与选择人才的双重功能, 复习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中考获得一个好成绩, 而且要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 因此, 需要我们的复习教学中不断改进教法,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以提高整体效益。

注重分类推进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上、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对中、下学生的辅导, 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培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信心, 通过复习使他们相应地提高学习水平。

(二) 更新观念, 选择灵活多变的复习方法

千篇一律的复习方式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复习方法要注意综合多种方法和手段, 如讲授、提问、自学、练习、讨论等不同方式进行复习教学。教师该讲的就要讲得精辟严密, 分析得丝丝入扣, 深刻透彻;要提问的, 应精心设计, 创设问题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问题结果的需要, 充分发挥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学和讨论时,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 整理笔记, 帮助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讨论有利于同学之间交流,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倾听别人意见的需要, 不仅检验、纠正和完善各人的知识, 而且可以交换试卷互评, 发现别人的错误, 起到借鉴作用, 教师给予科学的总结。

(三) 及时弥补, 提高实效

注重收集整理信息, 避免盲目, 要和学生一起研究中考试题, 研究命题的趋势、命题的热点问题, 要分析整理,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 对于学生解题格式、书写规范等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复习阶段要认真检查, 及时反馈, 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总复习是在较短时间内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 并在复习中提高运用水平,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温故而创新”的作用。但作为能力的提高, 不全是总复习能够解决的, 必须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方法等形成的过程, 在解题时也应形成解答方案和实现解题目标的过程, 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切实下功夫解决。

为使学生轻负担地复习, 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学灵活, 学扎实, 需优化复习, 提高效率。“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按教学规律辛勤耕耘, 一定会收到满意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顾泉洪.怎样实现教学行为转变[J].中小学数学 (教师版) , 2003:1-2.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 [M].2006.

浅谈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方法论文 第5篇

复习课是学生备考的关键,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备考的引路人,背负着很重大的责任,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需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近几年中考的变化方向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利用最高效的手段来进行正确的总复习,为中考做好准备。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师可以去尝试的。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

对于任何东西来说,基础都是相当重要的,复习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忽略了基础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一些难题、拔尖的题,必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长战线的初三复习来说是十分致命的。中考复习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教师切不可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搭建基础,学生的复习效果才能稳步提升,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有序进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课本作为教学重点,重点复习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道例题,确保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多给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那些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

例题: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情况为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比如说这道题就是很明显的一类基础题,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一元二次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没有实根三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计算a,b,c三个值之间的关系来快速的得出结论,这种题目十分简单,甚至可以称之为“送分题”,但是对于学生基础阶段的复习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已经遗忘的简单的知识点,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复习打好基础。

二、多加练习解题方法及策略

基础题练习阶段差不多之后,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教授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了,所有的题目都是有“套路”的,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分析,一定可以找到最快最佳的解题方法及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在中考中赢得宝贵的时间并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巧做题而不是傻做题的观念,做的每一道题都要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找到这类题型的解题套路,做到举一反三,这样,见过了一道题,就学会了一类题。不仅可以充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这对于初三阶段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各种各样的习题铺天盖地,就算没日没夜的做也是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做完的,那么该如何保证学生能够解决考试中遇到的各种题目呢?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就是制胜法宝,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一关键点,就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复习。

例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2.-1),C(-m,-n),则点D的坐标是

A(-2,1) B(-2,-1) C(-1,-2)D(-1,2)

像这道关于平行四边形和坐标系结合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其实细细想来并不难,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先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然后依次将题目中给出的A,B,C三个点根据坐标在坐标系中标出来,然后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找出最后一个点,就可以很好的解出题目来。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一题多解的,这就涉及到解题策略上来了,千万不能找到了一个点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很可能有多个解,学生需要多加思索,找出所有可能的解来,才可以将这道题完的做出来。

三、关注细节,能力提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细节和提升。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系统复习,学生已经对于初中三年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可以说是基本掌握了简单题的解题方法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学生还存在这一个很严重而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考试中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丢的.分,而单纯是因为粗心做错了题,这是十分致命的,丢了不该丢的分,就会和别人拉开一大段差距,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和学生多家强调细心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曲线方程的求解教学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讲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种题目的解题过程,并且可以自己写出来,这样才能算是达到了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相关的数学能力。这类难题一般都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种能力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和教师的熏陶,教师需要将各种抽象思维能力等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复习中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才可以更加沉着的应对这类题目。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总复习阶段是学生对于初中三年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千万不可以忽略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仅仅利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提高成绩、这样的做法也许一时可以起到作用,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并且十分浪费时间,只有找到了正确的数学复习教学方法,教师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正确率,保证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初中数学总复习提升教学效率研究》4期

2.刘春福,《探讨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坐标转换》22期

3.陈群,《实系数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中参数范围的求法》207期

4.王春山,《用圆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年5期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第6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复习概述;现状分析;优化措施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概述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新的知识点生动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外,还应该通过复习课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重复,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巩固的过程。通过复习课,使学生对于一些相对生疏的内容变得熟悉并熟练应用,并将一些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形式为学生所掌握。这种复习课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加深其记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认识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开展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其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一种条理化、理论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于新的知识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复习课的重要性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所认识到,但是,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课的开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一些教师简单地将复习课等同于题目练习课

在复习课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以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其讲课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过多强调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复杂题目的综合分析,忽略了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综合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时间,使得其自主解決能力等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

2.教师所选用的题目缺乏一定的梯度

复习中,变式训练成为较多的选择,但是选择的题目、难度及梯度的设计等无法满足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复习课的气氛相对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不够完善

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优化措施

为实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便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1.要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开展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在课程开展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水平,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课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内容设计上,要满足初中教学大纲及其中考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2.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

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复习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总结,在对学生总结知识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教师将自己树立、建立起的知识体系提供给学生参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

(作者单位 贵州省三都县交梨中学)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第7篇

初三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是每位初三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非常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夯实基础,以课本为本

中考命题的趋势是以基础理论题为主, 因为中考命题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基础性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命出来的题目大约有120分,这些题目大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题或原型。所以,必须熟悉课本,以课本为本。中考试卷难易程度改为: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8:1:1。在中考考场上,抓住了中、低档题目就抓住了主体,并且中、低档题目的顺利解决,恰好为解高难题准备了信心和时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确保前面的基础题不丢分。

二、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悟考试内涵

1.《数学课程标准》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 同时又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

2.《数学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能吃透数学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三、仔细研究《中考说明》

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要求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反映时代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中考说明》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命题的原则,命题的范围,以及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我们一定要认真地研究它。

四、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订好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五、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 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六、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以历年的试题为训练的基本素材,以中档的综合题为训练重点,以“题组”为训练的重要方式选择第二轮复习的例题和配套习题,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创新点、重点内容及第一阶段的弱点上, 特别要关注教材中的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解题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可进行如下专题复习:“开放型问题”、“应用型问题”、“探索型问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等,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些题型。

七、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

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 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这时进行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 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通过练、评、反思,查漏补缺。其对策是: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提高速度规范解答。有的同学在答卷时,不以“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速度”为基本原则,盲目追求快速,解题既不打草稿又不画图,仅使用心算或填上自己想当然的结果,失误甚多,而在解答大题时跳过必要的步骤,或丢三落四,结论不完整,推理不严密,失掉不应失的分数。我们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在答题时才会更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师来说,这时的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初中数学立体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第8篇

一、“点”式复习课

把每一单元或每一章节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题进行集中复习, 是一种以追求双基的覆盖性、典型性, 让学生从“会”到“对” (技能性) 、从“大概”到“肯定” (概念性) 的强化性认知体验 (或训练) 的教学模式, 旨在提高双基落实的有效性.

1.“点”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覆盖性原则:“点”式复习课意在呈现每一个独立的知识点, 因而课前教师要梳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将所复习的基础内容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尽量覆盖到, 力争无遗漏.

典型性原则:复习课例题的选择, 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 应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

公平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使人人都能参与, 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2.“点”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上好“点”式复习课应遵循“短频快”策略, 即完成习作或思考有时间限制要求的问题并即时进行反馈、检测.“点”式复习课是具有反复性或螺旋性的过程, 应注意错误率比较集中的问题, 做好改错反思, 寻找错因, 及时进行总结, 以利于吸取教训, 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二、“线”式复习课

把某一个知识, 沿着知识结构的纵向分布及递进的脉络进行例题 (习题) 设计, 是一种以追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向纵深拓展, 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的重点、难点从“一般掌握”到“熟练掌握”、“一般认识”到“深刻认识”的认知体验与过程的教学模式.

1.“线”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发散性原则:注重题目的发散性, 善于将例题变式:从单个知识点向多个知识点发散, 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 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 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聚向性原则:注重习题的本质属性, 善于将习题归类——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 往往多个答案聚向一个方法.

2.“线”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线”式复习课要注重变式教学的研究, 即题目表达方式不同,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能分析异同, 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 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面”式复习课

按数学思想方法的某个层面展开例题 (习题) 设计, 旨在追求让学生正确 (较好) 地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1.“面”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综合性原则:力求将知识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全部呈现.不但注重知识的章节内容本身, 更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使用.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问题的本质是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 其特征是对问题只有原则性的要求, 这类问题是依赖于解决问题者的水平转化为确定性问题的, 常蕴含多个确定性问题.

探究性原则: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相互配合训练、协调发展, 注重预感、尝试、归纳、猜想等问题的训练, 让学生获得数学探索的经历和体验.

2.“面”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面”式复习课要注重合作学习、演讲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的使用, 并且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能体现“通性通法”, 并注重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要强.

四、“锥”式复习课

以课题学习、项目学习为载体, 旨在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及更高要求学力, 是以一个支点出发, 让学生围绕这个支点主动探索扩散到各个领域的知识 (类似于圆锥体) 的一种复习提高模式.

1.“锥”式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综合性原则:综合开展研究, 强调知识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 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合作性原则:“锥”式复习课要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 在教学设计时有意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间的合作, 促进共同认知, 全面提升.

2.“锥”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探索、理解及运用程度, 因而巧妙利用没有定论的数学问题, “将疑激疑”, 启发学生的思考, 尽力去发现、发掘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及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第9篇

一、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复习时,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 还应该特别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抓住知识主干,理清知识脉络, 构建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块状”结构、“网状”联系, 以不变应万变。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复习的目的就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等方式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疏理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二、精心选制题目,优化学生解题思路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兼顾例题的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使选择出的例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可以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一系列的变化,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例如,在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使得学生不再只会机械的模仿,而是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复习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的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精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大纲,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精选题目时看得准,抓得稳。

三、显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实质,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 是数学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初中数学中常用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 (化归) 思想。常用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在多次领悟、反复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凭借一两节课和几个例题的讲解就能使学生完全掌握,也不可能依靠生硬的说教就能让学生接受,而是应当让数学思想方法凸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四、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增加复习课的色彩

复习课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要想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复习氛围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复习时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在数学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挖掘潜在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生活化,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的游戏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数学运算知识,那么在教学到此环节时,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副扑克牌,每次出4张牌,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看谁能算得方法最多,看谁算得最快,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比赛中轻松地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再如,用七巧板拼图做游戏,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并根据不同的图形设置数学题进行解答,如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全等、多边形的相似、轴对称图形等。这样既活跃了复习的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新方法探讨 第10篇

现在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大都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先将知识点串一边, 然后讲例题, 之后便是大量的练习题留给学生.这样的练习题中不乏重复性, 学生只能机械的训练, 缺乏主动性, 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的教师从头到尾都在一个人讲, 忽视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同时在复习课上教师一般都主要讲考点知识, 例题和习题一般也都以此来设计, 这样就不能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缺乏连贯性.久而久之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便会降低.所以好的复习课不仅要遵循复习课的基本原则, 同时要有多种教学形式, 才能满足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新方法

1.依据学习情况设定目标, 依据目标进行重点复习.心理学研究表明, 无目的性的行为其效率远远低于有目的性的行为效率.所以制定适合学生复习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的目标任务, 使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复习内容.当然目标的确定不能盲目, 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包括态度、习惯、方法和知识掌握等具体情况, 以此来设定本堂复习课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及想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复习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概念时, 设计了如下的试题: (1) 单项式2xy的系数是 () , 次数是 () ; (2) 单项式5/2ab的系数是 () , 次数是 () ; (3) 单项式-5/8mn的系数是 () , 次数是 () .

结果表示, 多数学生掌握了次数的概念, 但对于系数的理解有困难.把 (2) 中的系数误认为5, 把 (3) 中的系数误认为-5或5/8.这样的例题设计可以更明确的知道学生的弱点在哪里, 复习课中重点在哪里, 从而明确每堂课的复习任务, 让学生完成预期目标后在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跳过大家都掌握了的知识, 而对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加强, 也使学生更有动力和兴趣,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做题或是教师不间断的灌输.

2.选择合适的复习教学内容.除了上一段我们所讨论的, 复习时要突出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 教师还应该选择一些知识拓展整合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可能是教材中的重点, 或者中考试题中的热门或创新点等.选择这些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 可以加强学生对做题方法的掌握, 提高能力与思维的层次.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才能将知识经验和思考灵感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然后去探索新的数学难题.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的精心准备不可或缺.把独立的知识由点串珠, 由珠串成线, 把线再绘成面, 最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过变题中的某些数字或图形, 同一个知识点便有了不一样的样子.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或不好的学生都能去尝试, 并且征服这些知识, 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更加有兴趣去探索数学.

4.列举错误例题, 开发学生多方位思考.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 它不单要告诉学生怎么用学过的知识, 还要纠正学生对新知识的错误认识, 以免错误的观念在学生脑海根深蒂固, 更难修正.所以复习课上教师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来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 但是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易错点有深刻了解.这样学生既可以知道对的, 又可以明白哪些是错误的, 印象更加深刻, 从而也提醒学生对于问题要多角度的思考和观察.

5.把题目进行延伸, 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 提炼解题技巧, 把思维引向深入.在解题思路上, 无论是顺推还是逆推, 它们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对初中生来说, 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应该在习题课时, 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当然, 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 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材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跨学科结合型的题目等.

6.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 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 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21世纪的未来的建设者, 在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摘要: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 可以将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形成系统.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 又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课也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好的教学方法自然会令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骏.也谈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实效的做法.《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版) 》, 2011 (4) .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 育人价值 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想要更好的凸显复习课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保障学生们对于学过的内容有良好的掌握的基础上有效发展与构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深化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复习课的育人价值更好的得到体现,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构建更为牢固的知识框架。

一、复习课价值共性

复习课之所以有着良好的育人价值,这和复习课自身的一些特性有着紧密关联。首先,复习课有着一些共性,这些共性也是让复习课教学能够良好的展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激发,并且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基础。复习课通常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都已经学完,大家对于这些知识已经十分熟悉的基础上展开的。复习课也有着非常明确的教学内容,很少会单独将一个知识点拿出来进行复习,一般会将一个单元乃至几个相关单元汇集起来进行复习。这就使得复习课的知识含量非常丰富,教学内容也十分具体,对于这些知识的梳理与巩固能够很好的清晰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巩固对于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与编排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在复习课的展开时也会顺着这个结构与思路进行,会循序渐进的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就使得复习课能够极大的增强学生探究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时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与思考能力,这些都会极大的促进大家对于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二、复习课价值特性

复习课的价值也有着其特有的一些性质,这些特性也是教师在复习课展开时应当深入挖掘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复习课的教学形式可以很不一样。比如针对代数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回顾时重在帮助学生展开对于知识的梳理,要让大家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形成清晰的思路,进而能够灵活的应用这些学过的内容。几何部分的知识在复习总结时侧重点则不一样,因此,教师所采用的复习策略也会不一样,其体现的育人价值也不同。几何部分的内容重在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要让大家能够在灵活的思维的基础上很好的展开对于知识的应用实践。基于不同的内容复习课的展开形式会有明显差异,其能够发挥的育人价值也会有所变化。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比较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会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这种循序渐进的复习过程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并且促进大家对于知识有更为牢固的掌握。

三、不同阶段复习课的价值

复习课往往有不同的展开阶段,会针对不同的复习侧重点采取不同的复习课授课模式。每一个阶段的复习课都有着其特有的教学价值,这也是对于复习课育人价值展开探究时很有必要探讨的一点。教师要让复习课教学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要在特定的教学目的下创设合理的复习课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让复习课的育人价值更好的得到体现。

例如,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这将会帮助学生形成完善而牢固的知识体系,并且让大家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能展开回顾。这将会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初中数学复习课有着很好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合理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复习课有着其固有的一些共性;然而,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不同的复习阶段,它又有着其自有的一些特性。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复习课的深入探究,并且对于不同阶段的复习课的价值有良好挖掘。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而牢固的知识体系,并且让复习课的育人价值更好的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振.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探析[J]. 才智,2011年21期.

[2] 邓利民.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原因及改进策略[J]. 学周刊,2011年02期.

[3] 汤友仁. 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有效教学”[J]. 魅力中国,2010(8).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探析 第12篇

一、给予学生复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复习课时, 首先要遵循一个教学原则, 那便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复习主动权。复习课不同于新知的讲授, 复习课程中都是对已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不需要教师详细地讲解。相反, 凸显学生的复习主动权则能够让复习课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首先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与回顾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也能够非常直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是某部分内容掌握上存在的漏洞, 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加强策略。不仅如此, 这个过程还能够很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轴对称复习课”的授课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复习课本知识, 并对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作出有效的归纳总结。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将学生的各类总结汇集起来, 对于总结得好的不仅要与全班同学分享, 还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赞扬。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复习自主权后, 教师不仅能看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还可以看到他们呈现的知识总结的各种不同方式: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等。教师把学生这些丰富多样的总结成果汇集起来后不仅能够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 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总结中受到启示, 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并且深化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

复习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便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技能。让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各类具体的数学问题, 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一种提升。对于一些问题或者专题的复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 这一点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解答, 不同的方法则体现着不同的思维角度。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 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也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更为准确与高效。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课中, 我给大家列举了如下例题:学校准备组织七年级学生去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如果租用45座的客车, 则有15人没有座位, 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的客车, 则除多出一辆外, 其余的车恰好坐满。问七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这个问题并不难, 并且可以用多种方法得以解答。为了训练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 我要求学生尝试至少用两种思路来列方程, 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起来。这个训练过程有很好的教学实践意义, 如果只是用一种方法解答, 很多学生都能够马上列出方程。然而, 要求大家用多种思路列方程后, 问题的难度便加大了, 这也是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随后, 我将大家的一些好的思路进行了总结:方法一:设有x辆车, 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七年级学生人数, 抓住人数不变列方程。方法二:设七年级有学生x人, 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车的辆数, 抓住车辆数不变列方程。这样的教学过程, 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力, 也是对学生解题思路的一次良好锻炼。

三、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

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多, 接触到的实际数学问题越来越丰富, 学生在知识实践中慢慢感受到, 很多数学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类数学问题, 不少题目在解题时都可以采取同样的解题思路, 也就是说学生慢慢领会到了多题一解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有效应用。在复习课的授课中, 训练学生的多题一解能力同样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这不仅能有效构建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透过问题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题1: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 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和B;乙口袋中装有3个相同的小球, 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 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 从3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小球。取出的3个小球上, 恰好有1个元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例题2: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 它可能继续直行, 也可能向左或向右转, 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 当有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 求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的概率?

在复习课上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问题放到一起, 并且让学生尝试解答。不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都发现, 第二个问题中的三辆汽车其实相当于例1中的甲、乙、丙三个口袋, 每辆汽车都有直行, 左转或右转3种可能, 相当于例1中每个口袋都放3个标号不同的球。学生们很直观地发现了这类问题共有的一些规律, 多题一解的思维也很好地渗透在复习课的教学中。

上一篇:商贸基地建设下一篇:铅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