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2024-07-2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第1篇

一、深化对童话素材的教学研究

小学课本中收纳了大量优质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文本, 这些文本都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在展开童话教学前, 教师首先很有必要深化对于童话素材的教学研究, 这样才能够让童话教学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一方面, 对于语文课本中收录的童话故事的类型、题材以及数量等要有详细的统计, 这能够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童话题材的文本的教学方法与基本教学思路。另一方面, 对于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意义等要十分清晰, 这能够让具体的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的展开, 也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此外, 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如按大家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以及接受能力等来更合理地设置教学过程,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一般来说, 童话形象可以分为三种, 即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以及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中, 作者利用拟人化手法, 将各种事物人格化。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童话形象大多都是拟人体的童话形象, 例如《猴子种果树》和《蘑菇该奖给谁》, 还有《小动物过冬》等, 但超人体童话却基本没有涉及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 童话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即幻想, 利用童话的这一特征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童话教学素材的研究很有必要, 这不仅能让教师们找到更为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 也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富针对性,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二、发挥童话的审美功效

童话故事能够极大地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是童话类题材的教学中最为直观的一个优势。然而, 教师同样应当注重对童话题材的教学功效进行多方面的开发, 要让童话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层面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多童话故事其实都具备较好的审美功效, 童话故事一般情节都不会太复杂, 但是故事通常都非常贴近学生的世界, 这也是学生们喜爱童话故事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童话故事的教学中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激发作用, 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能够很好地带给学生们美的感受。

教师要抓住教学文本的特点, 有意识地在童话教学中发挥其审美功效。例如, 在讲授《蚂蚁和蝈蝈》这一篇童话的时候, 学生们对于故事情节产生的兴趣并不大, 不少学生在讲到蚂蚁和蝈蝈间行为的对比时都心不在焉, 学习积极性很低。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其他的方面, 例如, 可以引导学生们体会这篇童话中的一些充满童趣的画面, 让童话故事的审美功效能够得以体现, 进而在童话教学中带给学生们美的享受。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往往都很乐于接受, 大家是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那种纯粹的美感, 这也是童话教学具备很好的审美功效的原因。

三、加大外国童话教学

童话故事最早起源于西方, 很多经典的童话都来自外国童话集, 然而, 在我们的课本中收录的外国童话却非常有限, 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做出改善, 可以更多地给学生们介绍一些经典的外国童话故事, 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尝试阅读一些好的外国童话作品。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也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更为多样化的童话故事。这对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也会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推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童话, 这不仅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丰富与拓宽。例如, 在一次课堂上我将格林童话中“母狼高司普和狐狸”的故事介绍给学生, 因为与教材中常见的东方童话在情节和语言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 所以从故事一开始, 学生的注意力便被牢牢被吸引。这种差异性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对于这个新奇的故事都十分好奇。因此, 在实际的童话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一些国外的优秀的童话故事, 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 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大家的想象力。童话教学应当有适当的拓宽与延伸, 教师要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那些优质的童话作品, 无论是东方童话还是西方童话,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能够为大家的人文素养的提供积淀。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 第2篇

盘州市徐霞客小学 黑超

【摘 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反思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一、内容功利化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 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1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虽然“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东渐,人的价值、儿童的价值开始被发现与确立,作家开始关注儿童,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站在成人的立场进行训育,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童话教学道德教化也是对我国“文以载道”文艺理论无意识继承的结果。在古代,文学创作和学校教育都非常强调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序》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要求文学创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到宋代的程朱理学更是将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认为“文皆从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语类》)。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认为,文章要阐明“义理”。古代小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内容也是以道德劝诫为主。这种“重道”的传统通过几千年的承袭还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一直影响到现在。因此,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2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 形式表演化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

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 ]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童话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童话故事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到目前为止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也许有一些零星的童话教学理论,但至今为止仍没有形成童话教学的系统专著。这种现象既为我们研究童话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深深地限制了童话教学的高速发展。据笔者调查,发现我们现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童话教学有了较为成熟的探索和研究,可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童话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就比较欠缺。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教学方面的综合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升总体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小学教师多做探索,深入研究童话教学理论,使童话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童话在低年级出现比较多,在中高年级出现极少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可以发现,童话在低年级出现比较多,在中高年级出现极少,甚至有的高年级语文书中就没有童话故事。形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另个:

1.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教材。课本的编写者是教育研究者,他们会从成人的角度来编排课本。而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我们成年人觉得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长大了,要多接受以现实社会为背景的课文,童话故事太简单,不适合学生们的学习。但是,经过访谈,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童话故事,更容易理解童话中所包含的深层次寓意。

2.忽视了童话故事对高年级小学生所起到的文学价值。教材编写者认为高年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会变弱,童话故事教学就应该相应减少,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然而,只有在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才能分析童话中人物特点,故事结构,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

(二)课本中对原著童话故事修改过于严重

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童话故事,被我们的编者进行了修改加工,改变了原著童话故事的原汁原貌,有的偏离了原著的主旨。原著童话故事篇幅往往都比较长,有的甚至能达到上万字,而我们都知道,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因为版面必须要有篇幅限制,不能过大,所以编者就对原著童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经过删减的童话最终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但是它已经和原创童话有了巨大的差别。

(三)入选课本的童话故事有着太过严重的道德说教

童话故事在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时,就被赋予了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在童话故事教学的最后主旨大都是赞扬主人公善良、勇敢、守信、博爱、宽厚等性格品德,即使在原有的童话故事中没有这些主旨品德,编者也要把这些主旨品德强加到童话故事中。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局就是让小学生在情感的发展上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却不能有机会去体会不一样的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童话故事的教学演变成了道德品质的传声筒,让学生的情感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对小学高年级要增加童话故事的选文量

虽然说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选入了大批的童话故事,但是高年级课本中却十分少见童话故事的身影,甚至在小学六年级就一篇童话也没有,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童话知识,甚至影响了小学生正常的能力技能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增加小学高年级童话故事的选文量。据笔者调查,小学低年级平均每学年有15篇的童话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那么小学高年级每学年就至少要有8篇左右的童话入选教材,这样在总体上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的数量,同时能够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到更为优秀经典的童话故事,获得更好的童话文学熏陶。

(二)保证原著童话的原汁原味,减少对原著童话内容的过重修改

大家知道童话文学自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有它自己的闪光点,每一篇原著童话都有它本身所特有的文学魅力和写作特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但是在童话编入教材时为了适应教学而做了或多或少的修改,有的童话因为改动太多而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小学生很难从这些加工过的童话中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笔者建议对原著童话在适应教学、保证篇幅的基础上,尽量不要在用词、语句、结构、人物塑造方面做过大的改动,不要改变童话的主旨内容和寓意。对于那些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的经典童话,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让它编入我们的教材中。例如,可以把一篇过长的童话,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从中断开,分成两篇连续的课文,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童话篇幅过长的问题。对于篇幅太长而不容易从中断开的童话,可以从中节选几个精彩的、描写得比较出彩的段落,编排成一篇新的童话课文,有时精彩的童话段落最能打动小学生,可使他们对童话篇章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三)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的童话,增强童话在选读课文中所占比重

目前在小学课文中有一些童话课文与小学生的年龄不太相符,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对童话故事课文要进行甄选。必须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并且对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加以区别,对于低年级要多选取简单易懂的原著童话,而对高年级学生要选取篇幅较长,比较经典的原著童话,甚至可以选取一些童话诗和童话剧,这样更利于学生成长。有些篇幅过于长而比较经典的童话可以编入选读课本,增强童话在选读课文中所占比重,以供小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加大对小学童话教学的重视,为童话教学贡献自己的热量。

参考文献:

[1]何夏寿.童话式主题校园:让学校文化走进儿童心灵[J].中小学管理,2007(7).

[2]何夏寿.童话化德育:增强小学德育趣味性[J].中小学管理,2004(2).

[3]朱云娣.学生心中的童话世界——拼音教学点滴谈[J].小学语文教学,2001(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分析 第4篇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 同时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快乐成长。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重大, 一是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小学语文童话课文多蕴含着朴素而真切的人生道理, 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 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以童话故事《云房子》为例, 《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文, 在小鸟和云朵的嬉戏中, 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 在小鸟和云朵的对话中更热爱大自然, 更爱护小动物。二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无形的提高, 教师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 锻炼自己的想象思维及和学生对话的能力。教师对于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课文设计, 要突出童话的意义和道理, 锻炼教师的能力[1]。

总之,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重大, 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提供智力支持, 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 学重 形 式 轻 内容

童话教学本身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教学, 模式化的教学让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缺失, 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轻松的学习和成长。

2.教 学 设 计 存 在缺 陷

教师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要更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突出童话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无论是课堂导入还是课程的具体教学中, 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思维表达, 忽视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实现。

3.教 学 过程 忽 视 学生的主观能 动 性

童话教学本身的重难点比较少, 语言和文字比较朴实, 因此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但是由于我国传统课堂注重教师的讲授和教师的参与, 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童话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更重要, 主动性的忽略势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2]。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1.课 程 设 计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是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课程设计突出重点。一是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淡化知识与技能。以《嫦娥奔月》为例, 这篇童话的教学重难点是要突出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的热爱, 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童话的独特魅力, 同时体会中秋节合家欢聚的重要意义。二是教学准备中要积极设计多媒体等现代教具的运用, 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 注重童话视频和童话图片的运用,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嫦娥奔月》为例, 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多收集关于嫦娥奔月的图片, 同时在课程之后为学生播放嫦娥奔月的小短片,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课程导入要平易近人, 引起学生对童话神秘色彩的向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 让学生更快地接受课程。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三打白骨精》可以进行情景导入, 提问学生看没看过《西游记》。同学们都喜爱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 让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导入。

2.关 注学生的 自 主 性

童话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因为童话教学重难点少, 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学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童话故事比赛、编排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以文章《云房子》为例, 文章中的场面十分活泼, 可以让学生自主地编排舞台剧。学生扮演成小鸟、云朵、风、蓝天、太阳等, 通过自主发挥和自主表演, 把《云房子》这个童话故事重现, 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体会童话故事的乐趣。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自主合作的过程中锻炼组织能力, 在自主的组织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感情, 让学生更团结。

3.注重学生 语 言 能力的 培 养

童话故事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文章, 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以童话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 这篇文章是古希腊的童话故事, 教师在强调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热爱和怜悯感情的基础上, 让学生朗读, 采用分角色朗读和开火车朗读的方式进行有感情的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 回家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罗米修斯盗火》作为希腊神话故事的代表, 通过学生的记忆和孩子的表达, 童话魅力得以彰显。

四、结语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不仅关系着学生兴趣的提高, 还关系着教师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充足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家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 2012, 24 (3) :16-18.

[2]夏洪胜.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的分析和应用[J].河北科技, 2013, 12 (2) :10-1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第5篇

小学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师范类院校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建设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2.2注重童话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效融合童话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启发学生的心灵,以取得最佳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演示乌鸦喝水的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乌鸦喝水时的不同情绪,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好奇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心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4]。例如,在学习《小猫钓鱼》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回答猫喜欢吃的食物,然后,引导小学生了解小猫钓鱼这则童话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3总结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当前我国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从无意发展转为有意,此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朗朗上口、具有唯美意境的童话故事,会让我们的学生完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审美创造,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感悟和理解创造出自己心中童话的意境。

一、童话教学遭遇的瓶颈

虽然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就不如说,虽然教师想在语文课堂上门多多开展童话教学,但是因为童话教材有限,一线教师的童话教学实践往往是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缺乏理论依据,一次次童话教学的实践虽然总体来说是在进步,但这些教学因为缺乏理论指导常常显得简单、机械,教学实效不高。但可喜的是我们见到了几个成功的校本教学实验,实验的假设、过程、结果都得到了科学的验证,为我们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增添了一抹亮色。此外,无论教改实验还是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的矛头似乎一致指向了低年级童话教学,而中高年级成了童话教学研究的贫瘠之地。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偏见,认为童话是给小孩子看的,童话教学自然在大孩子中没有多大的“市场”。而童话本身是为18岁以下的儿童少年创作的,它有专供小孩子读的低幼童话,也有专供大孩子甚至成年人读的有深度的童话。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对童话都有涉及,因此中高年级童话教学也遭遇了瓶颈。再次,多数教师喜欢现在的童话教学,他们认为童话教学对学生读和说的能力培养有帮助。教师们认为教材中的童话课文自身非常优秀,但是选文有些陈旧、多是学生熟知的而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面的情况,我们如何做到除疴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素材积累

前面已经说过,童话教学的素材很有限,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多累积童话的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童话教学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童话素材,童话素材累积的好,才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一般经过统计,小学生的童话素材比较少,教师要按照标准进行累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童话素材的选择也要受到局限性,因此,我们教师在积累素材的时候,可以对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以每周1-2篇的标准进行积累,尽量不要选择一些生字比较多、词汇量大的童话进行积累,而要选择一些带拼音图片的童话,这样可以让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此外,对于稍高一些年级,比如三四年级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学以每周四篇的标准进行累积,在每天上课适当进行素材的拓展,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心智已经非常成熟,这时候建议多累积一些带有偏僻字的童话,可以选择一些不带有图片而带有英文翻译的,既教会他们语文的知识,也教会了他们英文词汇的用法,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翻看小学的教材我们发现,加入童话素材的教材很少,在一本书里很有限的讲述童话故事,其实童话故事往往更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启迪,民间的童话故事和数量都可以适当的增加在教材中,让学生更好的领会童话故事背后要交给我们的哲理和意图,这才是我们童话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目的。所以说,开展童话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素材的积累。

2.加入情感教学

以往的童话教学,都是老师作为主体枯燥的讲解,我们应该认识到,童话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进行道德说教,而应当在其它情感教育方面也加大力度,以平衡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发展。还应当对童话中所包含的童真、童趣、快乐等情感加以理解,以培养学生各种情感的平衡发展,使学生从童话学习中得以发展各个方面的情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3.增设课外活动

很多人认为,童话教学就是简单的讲童话故事,不需要进行课外教学,但是笔者认为,课堂上的童话阅读量是不够的,要辅之以课外童话活动,而学生在学校外的课外活动往往不能有效地实现,建议在学校里特意抽出一些时间让教师组织课外童话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课外童话阅读。可在班里开设图书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买一些童话童话书籍分发给班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学生从家里拿书籍来补充。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供学生进行童话课外阅读;还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进行讲童话比赛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外专题性的童话学习,来开展课外童话教学,比如说网络教学,如果在一些农村小学我们的网络设别不完善,可以通过书店等媒介创造课外教学条件,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多购买一些课外读物来充实童话教学的范围。

童话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为童话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可挖掘的空间,保障童话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树琼.小学童话作文教学尝试[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

[2]张秀丽.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的阅读需求[J].现代教学,2001.

试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童话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并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和语言来描绘和模拟儿童生活状况, 较为客观地体现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需要, 表现出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及体验。学生在阅读童话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社会生活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并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知,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童话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

童话具有轻快明丽的格调, 语言轻松活泼, 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童话故事反复性较强, 象形词较多, 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不同样式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朗读学习, 如配乐朗读、小组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获得极大的乐趣, 也可以使其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受及体会,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 在开展童话《三袋麦子》的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把土地公公、小猴、小牛及小猪等不同角色用不同语气表现出来。这样的朗读, 学生会更乐意参与其中, 既带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让学生在朗读情境中感受到了童话的形式美和情感美, 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以表演为形式强化学生对童话内涵的了解

童话的语言比较简洁明了, 易于表达,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在童话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肢体表演形式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讲学, 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去, 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 也让他们更加容易感受出故事中所体现的情感。比如, 在学习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时, 就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把童话故事情节再现出来。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表演白雪公主、皇后、魔镜、七个小矮人及王子等故事人物, 让他们通过语言、肢体动作、面部神态等表现方式来展现故事主人公在故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如皇后对白雪公主年轻貌美的嫉妒、王子见到冰棺里的白雪公主的惊艳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一起生活时其乐融融的温暖美好等。

三、明确虚构和真实及幻想和现实的关系

童话故事通常都是作者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 但是, 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现状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 我们要明确虚构和真实及幻想和现实的关系, 这就需要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采取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知童话情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是虚构的, 但是它又有一定的依据性, 小猴子下山时的兴趣无常、顾此失彼及办事有始无终等特点正是儿童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性格体现;《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四次点燃火柴并且四次出现幻象, 显而易见,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 但是它从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穷孩子挨饿受冻甚至冻死饿死的残酷场景。由此可见, 童话故事的内容及思想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教师引导教育, 学生自主理解

通常来说, 童话都具有明白浅显、通俗易懂的特点。其主旨的体现及情感的表达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认知水平的, 但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深入到文本内容, 微言大义, 以帮助学生从这些浅显的语言中去了解更为深刻的内涵, 实际上, 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背道而驰的。童话的阅读主体是未成年儿童, 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角度去认知和思考问题, 而不是以我们的角度去评判和认知事物, 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和认识问题, 带领他们走入童话的世界, 而不是过多地做理性的讲述评价。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教育的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理解童话内涵。

五、构建学生复述童话故事情节的能力

一般来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的讲授会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 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时候,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构建复述能力,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故事结构和内涵的了解,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至此,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基本目的也得到了基本实现。

六、总结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处在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接受能力还比较低, 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成熟, 因此在开展童话教学时, 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帮助他们自主理解童话故事内涵, 明确虚构和真实及幻想和现实的关系。同时, 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构筑和谐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去。另外, 教师还要切实发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客观积极作用, 争取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新型现代化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 2011 (Z1) .

浅析小学语文之童话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棵新绿。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教学实际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童话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词句吸引着小学生。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喜欢在童话作品中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故事情节都朝着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方向发展,出人意料,不管故事的主人公是人还是物,在童话中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现形象特征。童话备受小学生的青睐的原因还在于童话故事的幻想性和趣味性,很多的童话故事都掺入了幻想的成分,这种表现手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方式。由于小学生对童话的喜爱,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如一年级的《小松鼠找花生》《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喝水》《小壁虎借尾巴》,二年级的《丑小鸭》《小马过河》《小动物过冬》,等等。这些童话故事在低年级的小学教材中居多,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呈递减趋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成熟,思维方式也越来越独立,童话中的夸张手法和奇特的想象不再让他们信以为真。所以童话教学更适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策略

1. 学习童话故事,增强语感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手段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增强对生字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童话故事适合朗读的原因在于它的语言艺术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数以小动物为主,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对话都非常奇特,具有趣味性,非常受小学生的喜爱,也适合小学生朗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童话,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表演童话故事,深化理解

表演童话故事是学习童话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表演童话,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动性与新鲜感,让学生把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通过表演展现出来。表演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初入学堂的小学生对表演还不是很理解,在教师让学生表演童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运用相应的语气、动作、神情把故事“讲”出来。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在小蝌蚪找妈妈的环节,要教学生表现出找不到妈妈的焦急心理。一旦学生认真地投入到故事中,便能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缩写与扩写,丰富想象力

缩写和扩写童话故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缩写和扩写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熟悉和把握故事情节,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必要的情节,哪些是可以省略的情节,哪些情节可以再加一点自己的想象。比如,《七色花》是属于比较长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缩写。又如《丑小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扩写,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前还可以加入一些曲折的故事情节,烘托丑小鸭的不容易。

4. 阅读外国童话作品,开拓视野

小学教材中要求学习的童话,多数都是我们本国的作品。其实,优秀的外国童话作品也不计其数。外国作家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国家的有所差异,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推荐学生阅读外国童话作品,还能让学生学到不同的生活习俗,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比如,苏联作家安德鲁·朗的《美女与野兽》就非常值得推荐,作者通过讲述美女与野兽之间的爱情故事,告诉了小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三、童话教学存在的误区

教师最应该注意的误区是把讲解记叙文的方式运用到童话中。童话与普通记叙文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他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内容,两者都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二,两者都用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童话故事带一点浪漫和幻想的成分,记叙文则是叙述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教师如果把讲解记叙文的方式运用到童话故事中,那么童话在学生的眼里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艺术色彩。因为童话是浪漫的,带有幻想的。而讲解记叙文讲究故事的真实性,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如果教师把这六大要素套入童话故事的讲解中,学生的想象力就成功地被老师抹杀了。

总之,童话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童话教学策略,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童话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

[2]王子第.淡化真假保持童真放飞想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漫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9篇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受到儿童的喜欢。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童话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一至十册的课本中,约有三十多篇。特别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童话题材作品所占的篇幅比例更突出。据此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不仅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特点,而且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1.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童 话 滋 养 儿童 灵 魂 世 界 。

对于儿童来说,喜欢幻想是他们的天性,童话用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情节,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幻想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好的童话用质朴的感情和温暖的爱心感动读者, 能让小朋友分辨出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能从源头上消除那些将来可能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童 话 作 品 是 小 学 语文 阅 读 教学的重 要 内 容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十项要求, 其中第六项明确指出学生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被放在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七项要求,其中第四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依然放在首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无论任何时期的教学实践,童话这种最受儿童喜爱的文体,其地位和受关注程度丝毫不受影响。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附录的第二部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提到了阅读材料除了课本外,还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对于小学生童话阅读方向起了非常明确的指导作用: 世界经典童话作品不仅要阅读,我国现当代优秀童话作品也要阅读。由此可见,童话阅读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读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童 话 教 学 偏 重 说 教 功 能 ,未 能结合 儿童 认知 规律 。

童话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童话教学的定位仅仅用来培训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这样一来,使得童话教学中童话作品的人文内涵被忽视, 仅仅注重思想道德和思维理念的传授。

2.2教 师 阅 读 面 窄 ,对 童 话 理 论 知识 掌 握 比较 欠 缺 。

据调查, 当前大部分教师对于童话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少,文体意识较弱。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教师在教学中脱离童话问题特征,把童话课本不当成“童话”教,而只作为认知材料。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阅读面不广,教参成为他们教学实践中的唯一参考资料, 但教参中关于童话理论知识的介绍是微乎其微的。

2.3学 生 课 外 阅 读 童 话 作 品 不 多 ,影 响 课 内学习 。

曾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 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理想,种类少,数量不多。部分学生只认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而更多学生只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巴啦啦小魔仙》等动漫影视作品认识童话。由此可见,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给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童话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即使有推荐,也仅局限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跟课文有关的经典童话作品,实际上,这些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对于课外阅读指导无暇顾及。

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施策略

3.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儿童角度出发多维度解读童话。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孩子在未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只能接受形象,不能接受客观。”换个角度说,儿童对于未知世界的认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从其逻辑思维上进行解读,其思考时采用的是“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关心”、“我不关心”等思维方式。因此,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当遵循,以儿童视觉为出发点,发掘童心,保持童趣,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对课本进行多方位、多层次解读,而不是把唯一的标准答案交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总之,童话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必不可缺的教学内容, 教师首先应当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以儿童角度解读课本,给小学生一个纯粹的童话,充实孩子们的童年。

3.2大 力 提 升 小 学 语 文 老 师 的 童 话 修 养 。

语文老师搞好童话教学乃当务之急。除了对童话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外, 还要大量阅读中外优秀的童话作品,逐步培养良好的文学作品感悟能力。此外,对于童话理论书籍,也要有所涉猎,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童话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专业技能,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拥有独具匠心的教学实践和入木三分的个人见解,才能引导儿童走进趣味盎然的知识殿堂。笔者认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童话修养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特别对于儿童文学应该具有较高的认知程度。长时间接触少年儿童是小学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 如果没有丰富的儿童文学基础,对于儿童世界,特别儿童心理不了解,那么要想利用语文教学这一手段培养、熏陶、影响学生,则是空谈。

3.3进一 步 加 大 童 话 教学 探 究 力 度 。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第10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精读的评价, 要考査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小露珠》一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在阅读教学中, 可采用教师泛读与配乐朗读这两种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 教师应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让学生边听边想, 把文章中的情境融在脑海中。 通过教师的泛读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与感悟。 对“文中到底谁喜欢小露珠”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分别是小动物们 (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 和植物们。 解决好这一问题以后, 文章段落的划分非常明显, 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其次, 如何恰当运用配乐朗读为课文教学增添情趣, 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与感悟。 《小露珠》一文, 通过小露珠从形成到消失这一过程描写的童话故事。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 我将采用配乐朗读, 同学们在听见音乐时朗读欲望被激发。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与听觉相伴, 让学生感知小露珠的美。 这一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二、多媒体配读为辅, 让学生积累背诵

学生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后, 辅以视频及图片, 让学生在图片中触发对于文章的热情。 通过图片的搭配进行阅读,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让学生观赏完图片后进行阅读, 才能让他们充分领会文章, 读出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我在对学生进行完第一部分的初读课文时, 就让学生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不仅仅表达了小动物们和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 更深层次体现了小露珠的外表美和内在美。 因此, 在图片配读这一过程中, 这是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的。 我指导学生先看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和小露珠的消失过程。 这一过程虽然短暂, 但通过一分钟左右的视频观看, 同学们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小露珠的生存及消失。 同时, 让学生观看图片“钻石”、“水晶”、“珍珠”, 体会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是小露珠的外表美。 在执教植物们喜欢小露珠时, 抓住 “把所有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和 “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两处, 相机播放在小露珠映衬下的植物和没有小露珠映衬下的植物, 两者进行对比, 让学生感知小露珠 “牺牲自己, 美化植物”的精神。 这样通过视频及图片的辅助教学, 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 使他们通过多媒体积累背诵课文内容。

三、品味词句准确性, 让学生体会内涵

让学生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与小露珠打招呼, 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通过思考, 抓住小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 思考可否替换这些动词。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的动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 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回答出不可替换和不可替换的理由, 从而明白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性, 让学生进行文字积累。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牺牲自己, 美化植物”。 执教时, 抓住“格外精神”这个词和相应的句子, 让同学体会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同时, 抓住“生机勃勃”这个词, 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在执教第七自然段时, 抓住“小露珠笑盈盈地说”, 其中, “笑盈盈”这个提示语, 让同学们在小露珠的表情中, 感受小露珠的乐观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从而反衬出小露珠的内在美。

四、品读体悟自然美, 品味体会情感美

文章写出小露珠外表美:“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光彩熠熠”“美丽的珠宝” 写出了小露珠的美, 让人看了动容。 “爬呀, 滚呀”“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爬着, 滚着, 笑着” “ 笑盈盈”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小露珠的可爱。 除了小露珠外, 文中“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太阳公公”“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鲜花嫩草” 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 都逐一体现了大自然的自然美。 文中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 比如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动植物之间的美好情感。从这里可以感受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让三年级的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熏陶。 通过这些自然美和情感美让学生的幼小心灵得到启发和启示。

五、利用文本资源, 有效进行课堂整合

课文第七自然段讲了小露珠的消失, 而第一自然段写了小露珠的形成。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露珠的形成与消失, 我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时候联系了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感受小露珠的生命虽短暂却辉煌, 虽然简单却值得留恋。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文本之中感受植物对小露珠的不舍之情。 在这里, 我将升华本文的文义, 让学生学习小露珠的外表美和内在美。 告知学生, 做人一定要有内涵, 这样才会受到欢迎。 在这里也许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 他们终究是会理解的。 总之, 本节课我以读书训练为经, 以语言训练为纬,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过程,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彭芝.我的教育观[J].基础教育参考, 2004 (3) :40.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3]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5.

浅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想象力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88-01

童话在儿童心理成长阶段具有特殊的价值,能够启迪儿童的想象力,增加他们的不同生活体验,拓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必要融入童话教学。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误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以期为高水平的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

(一)用“童话”教“童话”,低级倾向

小学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重要阶段,是实现儿童从“生物人”过渡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与规律及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的特殊价值来看,小学阶段是接受儿童文学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道德标准与行为习惯最容易被外界因素所改变和塑造,可以说这是语文学科发挥其语文素养作用的最佳时期。语文教材收纳童话作品的本质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教材中的童话作品内涵分析缺乏深度,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简单,多呈现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没有带领学生去体会与品位、推敲童话的语言美与情节美。

(二)过分强调童话功能而对语文性质认识偏颇

无论是基础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其课程本质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将教材中的童话作品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工具,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性,却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过于偏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使语文童话教学达不到教学设计的目标。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对语文童话教育功能认知的偏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分强调工具性,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字词的讲解,以及句子结构的分析,破坏了童话的整体美与意蕴美;二是过分注重人文性,过分追求童话对学生的道德训诫与思想教育的使命,偏颇地引导学生对童话进行“道理挖掘”,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

(三)童话教学泛阅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多数教师认识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却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目标,使得课堂阅读过于混乱、随意,缺乏目标性与有效性。尤其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水平有限,混乱的阅读反而导致学生缺乏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以及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从童话对儿童的特殊教育价值来看,童话是用儿童所乐见的方式表达对儿童教育的目的,并且阅读童话是小学童话教学的有效手段,其是为最终的语文素养及全面素质培养而服务的。但在有些童话教学中,教师对阅读功能的认知出现偏差,反而将童话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导致童话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使得其与其他语文文本教学失去了区别。

(四)童话教学的表演形式化倾向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童话故事表演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童话表演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表演欲,使他们以童话角色融入到童话故事中,获得真正的心理体会和感悟,进而提升学习热情与自觉性。童话表演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童话表演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由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来决定。而教师所设计的一些童话表演过于形式化,缺乏学生与童话的交流,童话作品怎么写学生就怎么演,这只是一种“翻译”过程,缺乏情感投入,失去了童话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功能和作用。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童话阅读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童话阅读教学时要巧妙地创设童话情境,营造童话氛围。比如教师要以童言的形式通过泛读将学生引入到童话中,并在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与想象来阅读童话。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情节,从整体上把握童话故事的脉络。通常来说,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情节都是具备较强的想象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想象、幻想的方式来感悟,并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意见和阅读感受。再次,还原童话情境,将童话文本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表演。在学生已经充分了解童话故事的整体脉络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其对童话故事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童话表演,比如分角色朗读童话,进行童话剧表演,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的提示复述等。最后,将童话阅读的生命力延伸至课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这些书籍应具备多样性、趣味性、难易适中的特点,并且尽量推荐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2)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及语文教材选择合理的课外读物,课外读物的选择要体现和符合孩子的自然天性与成长规律。

(二)童话写作教学实践

依托童话教学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至关重要。提高小学生的童话写作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依托口头作文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特点、实际情况与童话的特殊价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可通过看图说童话、看无声动画片说童话、话题口头作文等方面进行写作教学;其次,语言文字深加工,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在童话阅读教学或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指导和鼓励他们对童话进行续写、改写等活动,可采用开放式命题、角色扮演创作、问题情境写作等方式;再次,可借助儿童电视节目、童话电影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讲评,讲评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体现想象性。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

[2]王桂香;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施教策略[J];教材教法;2013(03)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深入反思 第12篇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反思

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模式化。

笔者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童话时,采用与讲授其他体裁的语文作品一样的教学模式,对文本进行细碎解读,将童话内容肢解,注重让学生学习其中的生字生词,品读分析文中句子,背离了童话教学对学生的情感熏陶的本意,没有抓住童话故事中温情与感性的一面,学生不能了解童话作品的内涵,体会不到人物的真善美和情感。

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功利化。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偏重说教和传递知识,对课文的讲解也往往侧重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导学生要从课文中学到道理。但是在童话教学中也如此,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待童话,对学生进行说教,丧失了童话的童真和童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3.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形式化。

在以往的语文童话课堂教学中,会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以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喜欢这类课堂教学,喜欢参与其中,但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认真把握人物特点、心理变化等,往往存在童话表演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童话教学形式化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1. 创设情景课堂,启发学生想象力。

“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学生就无法生活。”小学生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童话故事的。在童话故事中,植物、动物等都和人类有相同的语言,并且会思考、有感情。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课堂,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情境,让学生感受童话的意境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课文时,可以在课前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准备一个flash动画演示或者视频。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画面了解这个童话故事,在课堂视听氛围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联想“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学生会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2. 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不能都生搬硬套地按照统一的标准以童话表演的形式开展,为了表演而表演。教师需要结合童话作品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人物的情感,品味童话背后的意义。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这篇课文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阅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设想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体会小女孩的孤独无助,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对这个故事和主人公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要对学生合理的回答表示肯定和赞扬,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概括讲解这篇童话作品的深意。

3. 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的年龄,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和篇幅有限,对小学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解渴”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童话作品,在课外阅读中扩充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进行引导,帮助选择适合小学不同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童话作品,考虑所选作品对学生有什么启迪。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学生童话故事交流活动,让学生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自己看的童话故事,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梳理和逻辑思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模式化、功利化、形式化等现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景课堂,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感悟童话的深意。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100-101+4.

上一篇:提升员工培训实效下一篇:低压中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