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意向性范文

2024-06-19

线条的意向性范文(精选3篇)

线条的意向性 第1篇

早在三年前, 我自己闲暇时间就对白描产生了兴趣。中国白描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在学习白描画的时候, 通过对国画专业的同学请教, 他提醒我急躁是没办法画好白描的, 只有静下心来。我越来越喜欢慢慢描绘慢慢勾勒时候平静的感觉。每一条线都凝聚着中国历代前辈画家对艺术的高度热情和纯熟的技术, 虽说是临摹, 但我也画不出其中的神韵, 只是单纯的练习线条, 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了。通过慢慢对白描的了解, 我觉得线条在中国绘画的过程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最常用的语言, 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众所周知, 中国绘画艺术注重的是对精神的把握, 不在意描绘注重的是以形写意, 是一种至高的精神体现, 这正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一) 比亚兹莱对我的影响

学习手绘期间,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插画家比亚兹莱。奥伯利·比亚兹莱是十九世纪末英国黑白装饰画家, 他的作品极具颓废唯美主义风格。鲁迅曾这样评价道:“没有一个艺术家, 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 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比亚兹莱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斥了罪恶的激情和颓废格调的另类世界。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手法无法将他的作品简单的归入任 何一个派列, 而他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也是任何其他画家所无法给予的。”[1] 比亚兹莱用创新的黑白表现方式表达出强烈的主题以及丰富的想象, 最为迷人的是他的插画作品中那富于独特创造性的装饰艺术效果。

二、线条的魅力

(一) 线条的生命力

线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艺术家通过提炼, 用线加以概括, 形成了以线造型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是线的艺术, 有着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一根线条, 我们根据客观对象, 经过提炼概括后也能形态万千 . 变幻多端。在用笔的过程中, 用笔的轻重缓急 . 刚强柔弱, 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体现这旋律美和节奏感。中国画讲究布局, 线条的疏密 . 聚散是整幅画面的节奏。“一虚一实, 一疏一密, 一参一差, 即阴阳阳昼夜消息之理也。”[2] 艺术家都是为画面需要出发, 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处理线条, 目的是增加整幅画面的节奏感。我一直认为线条是有生命的, 艺术家的情感和心声都能由线条来传达。每一条线都有个性, 直线是整齐、平静、规矩, 曲线则是舒缓、飘逸、自由。比如蒙克的《呐喊》中运用了漩涡张的曲线, 表现出焦躁不安、惊慌害怕的情绪。又如蒙特里安的冷抽象, 运用的是最简单的横竖粗细的直线纵横排列, 给人非常强烈的理性、沉稳、平静之感。可见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 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熟练的运用线条的特性, 对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还能决定画面的好坏。

(二) 线条的情感表达

在艺术圈, 人们一直都很强调“个性”, 这个“个性”除了有与众不同之意外, 我觉得还与艺术家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性格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独特的风格的形成起源于艺术家自身的个性。比如一个豪爽狂放的人是画不好细腻柔美的线条的;相反, 心思细密之人也画不好狂放的大写意。我认为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风格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就拿自己举个例子, 我可以很长时间一直专注的描绘一根一根的线, 线条非常均匀、悠缓自然、连绵不断, 我想可能正是自己细腻沉稳的性格所决定的。

三、我的插画创作之路

记得本科的四年所学的手绘课程, 主要是基本素质的训练, 如开拓思维的图示语言, 解决造型问题的素描课程。直到现在才自己业余画插画, 期间我还学过许多与插画相关的其他课程, 如书籍装帧, 剧本创作, 插画的语言与表现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 我身处装饰艺术设计, 可以学的还有各种插画的工艺制作方法。这也为我们的插画创作提供了更多可供我们选择的表现手法。每个工艺的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 最后所要呈现的艺术效果来选择该使用哪个工艺或风格, 当然也可选择纯手绘, 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个人偏好纯手绘, 在拓好的熟宣上用勾线笔直接画。手法用的是我较为喜欢的线条, 这也是中国画白描和比亚兹莱的插图艺术对于我的影响。我认为线条是最为直接最贴切的传达我情绪的表现语言, 通过线条我能够很自然的流露出情感。每一根线条或长或短, 摆放的位置都是我仔细斟酌过后画上去的, 画面中的“意”完完全全都是我主观的思想情感, 即当时的内在情绪。老师曾说过画画其实就是画你自己, 把自己的情绪放进去, 要让别人从画中就能看到作者本人, 见画如见人。

当笔尖划过纸面时, 我感觉那线条仿佛有了生命, 而再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勒。在“写形”的同时, 更加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 我偏爱有大量穿插于换面变幻多端的不同形态的线条, 可以看出其中思绪的变化以及画面人物的情感脉络。

参考文献

[1]鲁迅.比亚兹莱画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

线条的舞蹈 第2篇

如果说,楷书像阅兵式上的齐步走,一举手、一投足彰显出的是笔画分明、整齐划一、铿锵有力,那么草书就像是各种各样的舞步,或轻盈曼妙,或恣意挥洒,比起楷书更多了一份灵动与潇洒。古人形容草书的线条为“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也就是说,草书的线条就像鸟儿飞出丛林,又像原本安静的蛇受惊钻进草丛,由静变动,自然流畅。这表明,草书中线条的“舞姿”要能够灵动,能够富有生机,让人感受出其中的形象来。

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名作《芙蓉楼送辛渐》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这幅字的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舞姿”自然流畅

远观这幅字,不论是单独的笔画,还是一个字,甚至几个字之间,笔画像水波一样流转,牵丝和相连十分自然。比如“寒雨连江”“送客楚”“孤洛阳”“如相问”,一气呵成。最让人惊叹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七个字竟是字字相连、一笔写成的。

同时,这笔画间的流动又是有快有慢、动静结合的,就像舞姿般,既有流畅的舞蹈动作,也有定格的那一个个瞬间,比如“入、吴”,笔画间既有连带,又有停顿。

“舞姿”蕴含形象

汉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再加上草书潇洒的笔画,草书中便常常有非常生动的形象。瞧,开头的这个“寒”字,宝盖头的下面,好像一条刚刚苏醒的春蛇,时而停顿,四处张望;时而爬行,快速敏捷。第二列的“山”字,像弹弓待射,末笔就像是一把随时准备出鞘的长剑,气势如虹。

线条的舞姿不仅有淋漓的畅快感,还有生动的画面感,这样来看草书,是否更能理解“书画同源”呢?

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出一些生动的形象吗?

魔鬼线条的源头 第3篇

——Bertone创始人Nuccio Bertone(1898-1997)

一个浪漫热情的意大利人,一个汽车设计大师,汽车设计界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作品线条硬朗、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科幻风格。他,就是Bertone的创始人Nuccio Bertone。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博通就已经在其父亲开办的车身工厂当学徒,在那里逐渐掌握的技术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其日后的汽车设计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一家服务于交通,航海,航天,建筑与工业设计行业的独立设计公司,主要提供造型设计及概念车与全功能样车制造的服务,在引领当今汽车设计潮流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大型汽车厂商都长期委托BERTONE为其设计新的车型。总部设在意大利的卡普里Capri,从都灵出发前往Susa谷只有几公里的路程。其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升级和扩建之中,如最近落成的虚拟现实实验室再一次的体现了Stile Bertone对高新科技的不懈追求。

想象力是博通汽车设计理念的原点,他认为优秀的汽车设计师未必都需要经过专业教育,但想象力和理想却要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一旦发现有天赋的年轻人,他就会竭尽所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而在他的培养下,马瑟洛•甘迪尼和乔吉•乔治亚罗就是其最得意的爱徒。

Stile Bertone,这个名字带来的感官震撼是巨大的。作为意大利经典的跑车品牌,博通创建于1912年,是汽车业“意大利制造”的标杆之一。博通历史上的精品,无论是1970年震惊世界的Stratos, 1964年在都灵车展展出的阿尔法罗密欧Canguro, 还是兰博基尼的量产车Countach,博通的血脉是一致的,坚固,简单,有型,功能强大的设计,使得博通显得有些另类,又不乏独树一帜的气派。

本刊这次独家采访了博通的设计师Jason Castrita。

对话Bertone设计师Jason Castrita

能不能谈谈这辆汽车的设计是怎么样展开的?

这辆车的设计把功能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一辆超级豪华跑车,所以我觉得它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动力,而且不能花哨。这辆车子很漂亮,给人的感官冲击也非常大,但是最好的一点就是它的“性能”,它有像飞机一样的内力。整个设计很紧凑,一层金属包裹在机械上面,如果你仔细探测那么它是很“厚实”的,但同时也非常灵巧,有点像骨头外面的血肉。

你认为这辆车子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这辆车是全球一辆的限量版,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能买它,用它或者收藏它,事实上它就像一件艺术品那样。

能说说你所说的“限量”的意义在哪里吗?

我最看重的是这辆车子的唯一性,排他性。我喜欢把这辆车子比作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给一个人穿的,或者一个院子,这个院子是给一个人呆的,它不是公共场所,也不是戏装。我们也会为顾客设计属于他自己的“车子”,这是很特别的经历。

请问你曾经为哪些汽车品牌做过设计?

我和我的公司为世界上很多汽车品牌,比如意大利的兰博基尼,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美国品牌通用,日本品牌丰田等等设计过汽车。

那么和中国品牌的合作呢?

对不起,这是一个秘密。

秘密?

对,因为中国的豪车行业才刚刚起步,需要有一定的保守态度。

你觉得进入中国市场要适应和改变的东西多么?

很多,但是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市场。中国和我们以前合作过的任何国家都不同,文化独特,人们也才刚刚开始了解汽车的文化。不像在欧洲和美国,汽车文化很发达,历史也悠久;在这里什么都是新的。上海车展现在是我们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车展,因为我深信汽车行业的未来是在中国!所以我要做的是努力把两种文化和传统完美顺畅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最后的产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属于欧洲和美国的。

这辆车要传达给人们的内在精神是什么?

我喜欢中国人对汽车表现出的热情,他们高昂的人生态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辆汽车就代表了热情,代表了美好的人生。所以我希望中国的买家会喜欢这辆车,然后爱屋及乌喜欢上“车”这样东西,然后有天他们自己也能设计车子。

除了汽车,请问你们还做什么设计?

我们还做许多设计。比如工业设备,船,豪华飞机,建筑,还有比如收音机等工业物件。

你希望汽车业将来有什么样的突破?

我希望将来汽车的构造可以改变。我的意思是,汽车的构造百年来都是一样的,一块地方给开车人,一块给坐车人,一块给引擎……我觉得这都是可以改变的,一旦空间构造改变了,那么汽车业就会有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如果我们的理念不变,汽车里几个空间的分割不变,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当然我也希望汽车的能源能进一步进化,这样汽车的形态就能被改变。

能不能介绍一下Stile Bertone这个品牌的情况?

这个品牌在外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我们的设计都是顶尖的,即使是经济型的设计,我们也力求要做到最好。

你们在设计中会使用到东方的元素吗?

当然会。但其实也是跟顾客的要求有关,比如有些顾客希望自己的车有东方文化的气息,但有的顾客,特别是东方顾客,会希望车子有“美国派头”,或者“欧洲派头”,我们都会满足他们各自的愿望。

A new era is dawning at Stile Bertone with Marie Jeanne Bertone and new design director Jason Castriota at the helm. Jason Castriota, the New York-born Italian designer of some of the most talked-about supercars in history. Stay tuned each week for more behind-the-scenes details on Jason's latest project.

Jason Castriota is an Italian American automobile designer born in White Plains, New York and raised in Greenwich, Connecticut. He graduated from Emerson College in Boston and attended but dropped out of the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After his internship at the Pininfarina design studio, he decided to stay in Turin rather than return to the US to complete his studies. In Pininfarina, he worked under Ken Okuyama and later Lowie Vermeersch, continuing the training he received as a student of Okuyama's at ACCD. As a designer he took part in the design of production cars such as the Ferrari 599 GTB Fiorano and Maserati GranTurismo, concept cars like the Maserati Birdcage 75th and the Rolls Royce Hyperion, and, as Head Designer for Special Projects, one-off exclusive cars for particular customers, such as the "Ferrari P4/5 by Pininfarina", a restyled Enzo Ferrari for American car collector James Glickenhaus, and the Ferrari 612 Kappa, a restyling of the Ferrari 612 Scaglietti for car collector Peter Kalikow.

Castriota left his position at Pininfarina on the eve of the Paris Motor Show in September 2008, and was set to become Design Director at Stile Bertone. He started his new position on December 1, 2008.

He took up the position of Director of Design at Stile Bertone in 2008 and then opened a design consultancy with offices in New York and Turin.

上一篇:提高管理下一篇:陕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