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2024-09-23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精选3篇)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0~7月共收集的106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肿块患者作为实验组, 采用全景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其中男49例次, 女57例次, 年龄在23~8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8.3岁。对照组100例患者,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男46例次, 女54例次, 年龄在21~8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无差异性, 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方法

1.2.1 使用仪器

SIMENS公司的SONOLINE Elegra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频率为7.5~9.0MHz。Biommnd AU4彩色多普勒检查仪, 频率为7.5MHz。

1.2.2 实验方法

实验组患者106例均行全景超声检查, 使用超宽频表浅探头及腹部凸阵探头进行观察。首先, 使用常规多普勒超声对肿块进行检查, 掌握肿块的大小、形态、范围以及确定病变是局限性的或弥漫性的[4]。其次, 应用全景超声成像术, 对肿块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多次扫查, 以取得满意的图像, 仔细观察病变区的全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以确定肿瘤的病变性质及和大小[5]。对照组患者100例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与手术病理学定位的准确性, 并比较其符合率。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0.1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表分析, 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106例患者, 恶性肿物34例, 其中乳腺癌13例, 甲状腺癌9例, 恶性淋巴瘤5例, 神经纤维内瘤4例, 睾丸精原细胞癌3例, 其余72例均为良性肿物。对照组100例患者, 恶性肿物36例, 其中乳腺癌15例, 甲状腺癌7例, 恶性淋巴瘤9例, 神经纤维肉瘤1例, 睾丸精原细胞癌2例, 其余64例均为良性肿物。实验组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定位正确数为105例, 符合率为99.06%, 对照组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定位下确数为87例, 符合率为87.00%,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全景超声是由Weng等于1996年推出, 并于20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它的应用给超声诊断带来了较大的优越性, 提高了超声显像技术的检查水平, 且对较大器官和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更加准确[6]。全景超声可通过计算机高度重叠程序对病灶进行叠加, 形成实时超宽视野的清晰图像, 从而得到一幅可完整显示病灶大小、位置、形状以及其与周围组织、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 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标准,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7]。因此,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对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共106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肿块患者经全景超声成像技术的诊断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并与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00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肿块患者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实验组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定位正确数为105例, 符合率为99.06%, 对照组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定位下确数为87例, 符合率为87.00%,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 。

参考文献

[1]陶溢潮, 楮红艳, 胡剑侠.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检测较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08, 12 (2) :116-117.

[2]赵惠琤, 钱超文, 边晔萍.全景超声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中的应用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7:246-247.

[3]李义兵, 余大昆, 林家瑞, 等.实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8 (10) :236-237.

[4]Boudghene FP.Assessment of fallopian tube patency byHyCoSy:com-parison of a positive contrast agent with saline solution[J].UltrasoundOb-stet Gynecol, 2001, 18 (5) :525~530.

[5]李义兵, 余大昆.实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1 (10) :227-228.

[6]黄大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 32 (3) :1432-1433.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第2篇

【关键词】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压力容器检验;应用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设备上也要能够充分的满足各种生产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新的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各个检测工作当中,而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因为其自身的特性,所以在厚壁压力容器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优势。

1、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该技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超声波入射到现行缺陷的时候,缺陷位置的两侧除了会发射出正常的反射波之外,还会产生一定数量的言射波,衍射出来的能量也能够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所以在其运行的过程中,该技术主要使用到了收发探头,两个探头分别要发射出横波和纵波,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些固定的信号,焊缝当中的横向信号在遇到了一些故障缺陷之后就会出现一些衍生的干扰信号,如果缺陷的强度比较严重,缺陷两个端点所产生的异常信号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判断的,按照其自身所记录的信号传输时差就可以对缺陷的高度進行有效的判断。

2、检测

2.1被检设备的要求

清除被检设备当中存在的一些杂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附着物,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探头移动的效果,同时还要采用一些比较好的材料以及耦合剂,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水、耦合凝胶和软膏对其进行处理,微裂纹使得超声耦合和保护被检的元件水平,通常使用的是环保润湿剂或者是防腐剂,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水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被检的元件温度没有超过0℃,那么就可以使用甲醇或者是和甲醇非常相似的物质对其进行处理。当被检工件的温度土壤升高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以偶写专业的耦合剂对其进行及时的冷却的,同时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是可以保证检测的质量和水平的。

2.2检测仪器

TOFD检测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探头支架这几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体现出更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采用若干个通道,这样就可以对探头的类型采取多种组合形式,在该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其检测出来的工件材料和厚度对探头的型号和类型进行有效的组合。

首先是探头的选择,般在75毫米以下的工件会使用但探头扫描的方式,检测铁素体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其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探头,而对于那些奥氏体或者是与其非常类似的一些材料,可以选择降低探头公称频率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选择适当的增加一些晶片尺寸的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的扫描,在厚度选择上和型号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

其次是头中心距(PCS)的调整检测前,必须对TOFD检测探头间距(PCS)进行调整,以获得对特定深度缺陷的最佳检测结果。

2.3设备调校

首先是增益调整。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虽然不是采用波幅法对其进行有效整理的,但是在增益检测中的灵敏度会受到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可以顺利的发现其中的缺陷,很多时候,单个TOFD探头在运行的过程中都是健康歌表面的波高调整到整个屏幕高度的40%到90%之间。

其次是声速探头角度调节。声音在不同介质内传播的速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检测之前一定要对声速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在探头楔块长期应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现象,从而也会使得整个探头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在对其进行检测之前,一定要对探头的位置进行校正,对声速和探头角度的调整通常可以选择横通孔试块来完成。

2.4软硬件设置

首先是采样率。如果工件的壁厚没有超过50毫米,一般在扫描信号的时候,最大的采样间隔会设置在1毫米左右,而工件自身厚度比较大的话,通常在A-扫描信号之间采样的间隔会设置成2毫米。

其次是扫描距离的设置。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通常要按照检测设备的大小和检测设备当中内存的要求来设定合理的扫描距离。

最后是扫描速度。在实际的工作中,设置合理的扫描速度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检测的效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数据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丢失,此外数据的完整性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保证。一般情况下,扫描的速度和耦合介质的耦合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B扫描数据丢失的数量不能超过数据总量的5%,此外数据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出现连续丢失的情况。

3、数据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按照所形成的数据的图形和尺寸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分成两个步骤,一个是定性分析,这一过程中是对缺陷的类型和性质进行确认。第二就是要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明确缺陷的尺寸或者是其具体的位置,缺陷的高度通常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的计算得到,在对数据分析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缺陷危害等级分析和评价,从而也使得数据的分析质量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4、应用实例

某厂的一台重整反应器达到检验周期需进行检验,其材质为2.25Cr-1Mo,厚度38mm,由于壁厚较大,传统检验手段效率不高,于是使用TOFD检测技术对其主要焊缝进行了检测,根据厚度选用单通道扫描,参考表1选用探头晶片尺寸为10mm,公称频率5MHz,探头角度为60°,将设备调校正常后进行检测,经检测,发现了大量的密集气孔、夹渣等缺陷,按照制造标准要求,这些缺陷很多属于超标缺陷,而制造过程中的射线探伤却未能检出,TOFD与射线探伤相比,缺陷检出率明显提高。

5、结语

TOFD法与现今主要使用的传统内部缺陷检测方法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TOFD法克服了常规超声探伤的一些固有缺点,缺陷的检出和定量不受声束角度、探测方向、缺陷表面粗糙度、试件表面状态及探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准确地确定缺陷的性质、尺寸、深度、位置,检测精度、准确度远远高于常规超声探伤,其对体积性缺陷的检测准确率可达100%;与射线检测相比,TOFD法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周期短、无辐射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李衍.超声TOFD原理和方法精要[J].无损探伤,2007(01)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第3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间脊柱及下肢全景摄影患者共48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0例, 脊柱27例, 下肢21例, 年龄12~78岁, 平均 (33±4) 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型号为XR650的DR, 焦片距为180 cm, 脊柱:正位:80 k V, 400 m A;侧位:85 k V, 500m A;下肢:80 k V, 320 m A。

以脊柱正位为例:摄影前仔细阅读摄片申请单, 做到三查七对, 刷新Worklist患者信息列表后, 选中患者, 选择摄影部位为Image Pasting下的子菜单SPINE,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将探测器放在0°位置, 将滤线栅更换成焦片距为180 cm, 用无线遥控调整好相应的焦片距。首先将专配的全景定位托架 (起定位作用) 置于探测器前, 正面朝向球管, 将两侧固定脚给予固定, 嘱患者站立在该托架上, 双手扶住托架两边的扶手架, 面朝球管。患者枕部、肩部、臀部及足跟紧贴全景定位摄影床面, 身体正中矢状线与床面中线重合, 下颌上抬;其次是利用全景定位托架上的标尺来测量患者身体的前后径, 将测量好的数字输入球管上的小显示屏内 (此做法目的是确定脊柱与探测器的距离, 后期系统自动无缝拼接时需要这个数值来校正) , 然后手动调整球管角度, 将中心线对准患者上腭, 对好后点击小显示屏上小人图像起点标志, 再将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 点击小显示屏上小人图像结束点标志, 最后点击启动标志。开始曝光, 按住曝光按钮不放停留数秒, 直至2次曝光结束后松开曝光按钮, 脊柱全景图像数秒后即可显示。脊柱侧位摄影时只是将患者体位换为侧位 (身体冠状线与床面中线重合) , 下肢正位是将其起点定为髂前上棘, 结束点定为踝关节, 其他按以上步骤操作即可。

1.3 评估图像

观察图像是否有异物及移动性伪影, 有无放大失真, 清晰度及对比度是否为最佳, 系统自动拼接后处理好的图像是否统一、完整和连续, 且未见任何拼接线显示。可将图像分为为3级:良好 (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较高、完整连续, 无任何伪影) ;中等 (图像颗粒较粗, 清晰度欠佳, 但对比度尚可, 图像显示完整, 无任何伪影) ;较差 (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均很低, 且图像显示不完整, 或可见异物伪影) 。

2 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摄影, 脊柱显示完整连续, 椎体个数及长度都显示良好, 清晰度和对比度都较高, 完全符合测量要求的为24例 (89%) (见图1, 2) ;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一般, 但图像显示不完整的为2例 (7%) ;1例 (4%) 为图像显示不完整, 且有移动性伪影。下肢显示完整连续、图像清晰、无任何伪影、完全符合测量要求的有20例 (95%) (见图3) , 只有1例图像显示不完整 (5%) , 未达到测量要求的均需重新采集图像。

3 讨论

3.1 脊柱全景无缝成像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

脊柱全景无缝成像技术对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诊断也很重要, 也给诊断腰骶畸形带来了帮助。其中, 最常见的是脊柱侧弯, 国内患病率为10.7‰~21.0‰, 这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及成人的一种脊柱畸形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会严重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特别是青少年, 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 脊柱的侧弯程度愈强, 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2]。立位脊柱全景无缝成像技术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 临床医生可以借此来测量脊柱侧弯的位置、长度以及角度, 以此来制定矫治的方案, 所以此技术对脊柱侧弯的治疗及术后评价都有重要意义[3]。

立位脊柱全景无缝成像技术是检查脊柱侧弯诊断的主要手段, 其中Cobb角的测量最为关键, 同时也是支架矫形疗效评估的主要手段, 而无缝自动拼接成像是提高测量Cobb角准确性的前提。在这之前, 本研究曾经采取过脊柱分段摄影, 然后我们用拼接软件将颈椎、胸椎、腰椎及骶尾椎进行拼接, 拼接后的图像可见明显的拼接线, 大大降低了Cobb角测量的准确性;但也由于患者个体差异, 特别是Cobb角较大的患者其脊柱弯曲处躯干与正常躯干厚度有较大差别, 造成影像对比度都相对较差。也曾有人用磁共振自动移床技术以及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及3点定位技术, 均获得了密度均匀、拼接良好的全脊柱断面影像, 但由于磁共振固有的特点, 对骨骼的显示没有优势;同时由于不能进行立位检查, 无法观察脊柱承重情况下的功能状态图像, 且检查费用昂贵, 因此不能替代脊柱全景摄影[3]。

3.2 下肢全景无缝成像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

双下肢全景摄影主要目的是测量双下肢的力线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中点之间的连线) ,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肿瘤截骨后骨移接术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下肢力线的准确测量, 如果摄影条件不合理, 髋关节股骨头将显示不清, 对下肢力线的测量产生误差, 会影响到膝关节置换手术及骨肿瘤截骨后骨移接术后双腿的平衡受力。当双腿受力不平衡时, 术后易致股骨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 可引起髌骨侧倾、半脱位、全脱位或髌骨假体的过度磨损, 甚至导致髌骨骨折, 严重影响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所以笔者在进行双下肢全长摄影检查时采取立位负重摄影, 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膝关节关节腔及下肢力线的情况[4]。

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多发病, 常累及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引起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影响患者的生活, 甚至丧失工作能力。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创新和手术水平的提高, 人工关节置换越来越被患者接受。负重位双下肢全景摄影能真实反映患者下肢的畸形和力线。对于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均可以测量, 能比较正确地反映骨结构异常和软组织不平衡对膝关节内外翻的最终影响, 对于下肢关节的置换等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的评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范志刚, 许波, 潘森鑫, 等.图像拼接软件在数字化摄影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4) :782-783.

[2]宋维通, 李忠, 李旭明, 等.全脊柱DR与CR成像质量的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7) :973-975.

[3]凌寿佳, 黄仲奎, 龙莉玲, 等.全脊柱CR单次曝光与多次曝光成像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 22 (10) :1285-1287.

[4]罗志鸿, 陈胜利, 谢琦, 等.CR双下肢全长图像拼接的摄影参数探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6) :71-73.

上一篇:农技推广问题下一篇:无线传感网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