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兴趣爱好范文

2024-05-10

学生兴趣爱好范文(精选12篇)

学生兴趣爱好 第1篇

一、构造生动趣味形象的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课时启迪思维,活跃大脑,而使用生动趣味形象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足球训练课中,用“形如狡兔”来形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以求取胜对手;在做跳马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

3. 利用绘图创设情境。

在学习新动作时,单凭教师的一两次示范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在教学中经常配合图示,特别是某些动作不能在空中静止时,利用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以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可利用一些现成的挂图作指导。

4.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随着电化教学在体育课堂的广泛使用,音乐也进入了体育课堂教学,因为抒情的音乐可以给学生轻松自然的感觉,可以缓和紧张的学习,激情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变奏的音乐进行练习。

可见教学情境的“美”,可以调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作技术也会更加牢固,所以,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多动脑筋去考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动作技术。

四、体育教学环境的“美”

教学心理学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优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学生则表现得无精打采,对学习没有兴趣等。可见,优化育人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操场周围要多种树木花草。

因为旺盛的绿色植物可以使操场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对人体的呼吸、血循环、消除疲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在教学生蹲踞式起跑时,可以把蹲踞式比作好似拉长了的橡皮筋迅速弹出去一样,同时还做出准确的示范动作,结果学生劲头十足,在做好重心前移的姿势后,勇敢地冲出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以往蹲踞仅仅是摆个样子的教学情况。

二、塑造体魄强壮、体型匀称、姿态潇洒的教师自身形象

教师在体态、仪表举止和技术动作示范等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定势”,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一个体魄强壮、体型匀称、姿态潇洒、动作优美、衣着整洁运动服的体育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完整清楚地讲解动作要领,结合准确的示范动作,就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表象,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而被动员激发起来。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规范的运动技艺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兴趣、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从各方面关怀学生,特别对学习情绪不高的学生要区别情况、分析原因、及时解决。例如:在跳马教学时,有的女生胆小、怕羞而不敢跳马,有的女生因身材矮小而不敢跳马,那就可以通过降低器械高度,降低教材难度,耐心进行技术指导,加强保护措施等办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一些复杂动作教学时,可以通过分解教学或采用诱导练习的方法帮助部分理解有难度的学生完成动作。在对女生教学时,应重视与照顾女生爱干净的特点,事先将体育器械抹擦干净。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改变一成不变的命令式教育,防止让学生产生逆

劳有积极影响。另外,绿色植物也可以刺激师生精神面貌,达到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 重视体育风貌。

操场的设计要具有体育风貌,可以设计字画,图文并茂,增强体育气氛。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感情愉悦和想象活动。

3. 干净卫生。

不论操场大小,都要注意清扫,保持良好育人环境的“美”,让学生来到操场就有清新、优美的感觉,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也可以避免各种运动损伤。

4. 操场要经常维修,操场周围的壁画,运动器材要经常检查更新,使操场布局合理;

寓美于其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上述,不难发现,“美”能促进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将“美”引入体育课堂,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5,(2).

[2]杨青.论如何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张洪海

(响水县第二中学,江苏响水

摘要:本文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育游戏的特点,提出了体育游戏在组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体育教师在运用体育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运用

1.引言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目前,学生对以运动技能为主线的体育课逐渐失去了兴趣。为适应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现实,以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并主动学习为理念的“快乐体育”教学理论应运而生。

2.体育游戏的特点

2.1体育游戏的活动目的明确。

2.2体育游戏的活动内容有较强的教育性。

2.3体育游戏的活动方式有很大的可变性。

3.体育游戏的作用

3.1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游戏因具有娱乐的特性,因而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竞争性是游戏的最显著特点。体育游戏的最终结果是取得胜利。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发展速度、灵敏、协调和耐力素质,而且通过综合动作为主的游戏,能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发展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反心理。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了解其兴趣爱好,激发其参与意识。

四、创设有乐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时,首先体育教师应精选教材、吃透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应选择学生通过努力实践能基本掌握的教材内容。其次,体育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情况有机结合,精心组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各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1)在跑、接力跑、障碍跑等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竞赛法和游戏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准备活动可以改变以往的跑步和做操等老一套,安排一些竞走、后踢腿跑、交叉步跑、变速跑、活动性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准确排列有序、整洁舒适的场地、器材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跑道平整、沙坑平整松软、场地界线清晰、器械整洁干净并且性能良好,这些都能充分利用学生无意注意的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六、用及时鼓励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公正、客观、肯定的评价,能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可以用“很好”、“有进步”、“不错”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进行肯定,加以鼓励和表扬,也可以用“微

呼吸系统、心肺系统及运动器官的功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学生在游戏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及时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对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进而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验和巩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3.4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能力。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参与者、场地、器材和规则等条件,其规则可由教师规定,学生执行,或学生自行商定。无论哪种方式,都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因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一个人既不愿意自己的行为失误而破坏全队的成绩和名次,又不愿违反规则使全队受罚或取消资格。

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课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游戏在这三个部分扮演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任务、作用。

4.1准备部分应选择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和发展灵敏素质的游戏。

在准备活动中将体育游戏穿插其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从而让学生的身体机能进入工作状态,为学习和锻炼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准备活动基本上是慢跑、行进操、徒手操,如果长时间地反复使用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甚至出现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不良现象。为了改善课堂呆板沉闷的气氛,我们可以安排一些能够集中注意力或提高学生兴奋性等运动量小的游戏,如“高人矮人”、“四面转法注意力练习”、“随机报数”等,这笑”、“点头”、“鼓掌”等体态语言来评价与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一时没有准确完整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可以用“你能行”、“再试一试”、“继续努力”等语言鼓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准确、及时,特别注意要对不同对象掌握不同分寸: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要促使其虚心,看到存在的不足,对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就要肯定,没有进步也不能视而不见,应予以适当鼓励以激发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来都是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教师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体育教师,应满怀一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的热忱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亲切、清晰、规范的语言和准确、高超、渊博的知识与动作示范,影响和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促使学生发挥教学主体作用。

摘要:学校体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是否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固的基石。

关键词:体育兴趣,爱好,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金铁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学校体育,2001,5.

[3]杨过江.体育兴趣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4]杨国红.体育举与培养杨国红[J].理论观察,2004,5.

大学生简历兴趣爱好 第2篇

兴趣爱好:看书/网球/旅游

兴趣爱好:好莱坞大片,篮球,唱歌等

兴趣爱好:喜欢学习、运动、参加集体活动等

男生常见的兴趣爱好:体育运动,球类活动,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游泳、滑雪、滑冰、保龄球等。文艺类的爱好:听音乐、看电影、看小说、写小说、写剧本、看报纸等!

详细的分类可以为:

阅读类兴趣爱好:看书、读报、看小说、看杂志……

运动类兴趣爱好:篮球、足球、橄榄球……

饮食类兴趣爱好:中餐、西餐、美食、食谱……

旅游类兴趣爱好:国内旅游、国外旅游、长途旅游、短途旅游、户外旅游……

音乐类兴趣爱好:流行的、古典的、摇滚、轻音乐、……

饮茶类兴趣爱好:绿茶、红茶、乌龙茶、沱茶……

影视类兴趣爱好:电影、连续剧、短剧、戏剧……

书籍类兴趣爱好:文学、哲学、经济、政治……

业余爱好:赋诗、书法、音乐、作画……

服饰类兴趣爱好:运动、正式、休闲……

益智类的:下棋、博弈……

社交:俱乐部聚会、健身中心、社团活动……

休闲:逛街、美容、spa、节目录制、游戏……

应对学生兴趣爱好变迁的教学策略 第3篇

学生是兴趣爱好的主体,我们在面对学生兴趣爱好的选择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我们能做的只有提供比较完善的环境、引导和辅助。而学生在学校很重要的任务还有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和学生兴趣爱好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现就对学生的长期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两个方面的小结:

1.数学方面。探索性问题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大面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应当优化新课导入、设置教学疑点、开展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想学数学、好学数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索性地学。

2.写作方面。写作目的是为了综合检测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运用与表达,在某一程度上可以有效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写作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小学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学生在文章中希望有思想性、有创造性。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文章有思想有创意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是要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应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这样才会发展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

探索、研究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兴趣爱好进行更加深入地调查研究,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质疑中学习,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学习。

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讲述。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按兴趣的起因划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产生兴趣,为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事物或活动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为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起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是必要的,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训练,提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直接兴运会使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目标和恒心。因此,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练习时,会出现不在乎、随便。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和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2、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方法

2.1、教学的内容

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好奇注意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的动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多。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2、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自始至终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教学。如:跳高等项目,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的方法

教学的方法在体育课或训练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课和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承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但讲解含糊不清、罗索重复、承范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甚至失败、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的学好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深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的改进。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第5篇

姓名: 部门:

为丰富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开展个人兴趣爱好的实名调查活动,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各位员工的志趣,便于日后针对需求开发相关的业余活动,从而拉近大家工作与生活的距离。此次活动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如您希望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如您希望自己可以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如您希望可以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麻烦您将个人兴趣喜好填写如下:

本次问卷调查分为填空、简答题,选择题请您在认同选项前打√,简答题可选择性作答。一.选择题

1.您是否赞同业余时间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 A YES B NO 2.您是否愿意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朋友分享? A 愿意 B 不愿意

3.您认为间隔多久与朋友分享兴趣爱好比较好?

A 半月一次 B 每月一次 C 两个月一次 D 每季度一次 4.您认为什么时间分享兴趣爱好比较好?

A 星期一到星期五中午 B 星期六 C 星期天 D 其他 5.哪类兴趣爱好分享活动您会感兴趣参加?(可多选)

A.体育类 B.生活类 C.文艺类 D.讲座类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请书写)

6.如果有下列分享会,哪些是您希望参加的?(可多选)

□足球 □篮球 □排球 □轮滑 □羽毛球 □乒乓球 □钓鱼 □旅游 □舞蹈 □影视/音乐 □跑步 □游泳 □登山 □自行车 □卡拉ok □乐器演奏 □摄影

□十字绣/手工 □美食/烹饪 □绘画 □书法 □读书 □棋牌 □花艺盆景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希望在公司找到兴趣相投的同事并与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么? A 希望 B 不希望 C 无所谓

8.如果推出一个非会员制员工活动,大家自主参与并选择活动内容,您愿意参加吗? A 愿意 B 不愿意 C 无所谓

10.您愿意尝试在幸福天翼吧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么吗?

A 愿意 B 不愿意 11.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电影?(可多选)

□战争片 □动作片 □恐怖片 □动画片 □喜剧片 □爱情片 □科幻片 □悬疑片 □文艺片

12.喜欢看杂志,书籍和报纸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C 一般 ________________(具体哪种刊物)13.如果兴趣爱好分享活动在中午午休时间进行,你会参加么? A 会 B 不会

14.如果兴趣爱好分享活动场地由你选择,你会选择在哪里呢?

A 天翼幸福吧 B会议室

C 室外阳台

D 室外绿荫草地

15.如果你作为本次兴趣爱好分享活动的主讲人,你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支持服务?

A 话筒

B 投影仪、幕布

C 音响

D现场工作人员 E 还没准备,轮到我再说 F 我已有准备需要以下东西

二.简答题

1.您认为您的特长是什么?

2.您对组织员工分享兴趣爱好的活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谈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爱好 第6篇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可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美国着名教育家布内认为:“中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教他们的过程中要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较难的技术。

(三)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体育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小议如何加强学生体育课兴趣爱好 第7篇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 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 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 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 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 教师在授课时, 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 应采用生动活泼, 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和积极练习。

1、合理安排教材, 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 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 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 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 克服了“厌跑”心理,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这样不仅发展了素质, 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在体育教学中, 必须遵循由浅到深, 由低到高, 由易到难的规律。因此, 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 应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 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同时, 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 在练习中思考, 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勇于突破新教材, 提高教学效果。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 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 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 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 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 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 这对师生间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多用激励的语言

(1)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在体育教学中, 表现特别好的学生, 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某些有过失的学生, 教师论过要适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3) 首先, 教师要容人之短, 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 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 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 以情感人。再次, 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 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 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 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 积极参与, 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 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 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 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 相互促进, 相互交流, 相互鼓励,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 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 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 鼓励差生不要气馁, 继续努力, 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 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 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 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同学, 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学生兴趣爱好 第8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一堂作文指导课, 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 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 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 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 让学生进入情境, 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 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 从中发现美、感知美, 唤起表达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 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 组织故事, 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 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 都能根据剧情, 塑造自己的角色, 因为表演是生动的, 又是直观的, 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 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

二、留心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 他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 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作文的素材。如, 六年级十二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夕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 我就组织学生到校园的食堂、学生寝室、操场、图书室、微机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去观察实践, 去寻找问题, 然后再回到教室动手写, 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浓, 觉得有话可写, 作文轻松, 学生在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建议, 这样, 不仅让学生由怕写作到乐写作, 由被动写做到主动写作, 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留心生活写周记, 在平时生活及学习中, 时常都会发生一些事情, 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 经过一段时间, 都会淡忘, 要求学生写周记, 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 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另外, 农村的风景优美, 乡土气息浓厚, 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利用这种优势, 引导学生“见景生情”, 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种表达形式训练, 激起写作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既然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必须从狭窄、单一的命题作文中解脱出来, 应该鼓励学生表达不拘一格。课内可通过片段作文、活动作文、特写作文、快速作文等多种表达形式,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写作能力;课外可利用特定的节日, 让学生动手、动脑表达一份特殊的真诚。如, 母亲节前夕, 学生纷纷给远方的母亲写信, 也有的学生借母亲节之机写了《我的母亲》《我爱母亲》《母亲爱我》《我与母亲》《母亲, 我想对你说……》等一连串情真意切的文章, 这样既增进了母子感情, 又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再如, 我在写作教学中注意从命题入手力求新奇, 如, 写记事的文章不能总是以“记一件小事”“记一件难忘的事”等为题目, 如果改为“我心中有个小秘密”“我真想对您说”等题目就不会显得死板。同样是写一件悲伤的事, 我以“那次我流泪了”“哭就哭个够”为题目就能勾起学生的伤心事, 急于倾吐心中的不快, 很自然地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四、开展作文展览, 交流经验, 增强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 评选出写作能力较好的一部分学生作文, 进行作文展览, 让大家阅读作文内容, 学习写作技巧, 从而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自觉参与与借鉴, 增强写作能力。同时选拔一定数量的作文, 给予奖励, 让中低水平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 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赞科夫说:“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 奇异的自然现象, 融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发学生的感情。”

学生兴趣爱好 第9篇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 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 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 从而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 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可以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 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它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能力。它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 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 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 互相联系, 但仍有严格的区别, 因而不能相互代替。

学生兴趣爱好 第10篇

一、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兴趣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兴趣不只是对某种事物的表面关心, 而且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因此兴趣一经形成, 便会磁石般地吸引着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识某种活动。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 培养音乐兴趣被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 而且把“培养音乐兴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之所以把培养音乐兴趣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不难看出这样的两点原因:第一, 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是产生情感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 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反之, 对音乐不感兴趣, 只是被迫地、被动地进行音乐学习, 那就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 甚至会形成一种对音乐学习的厌烦心理。第二, 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 已经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 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因此, 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 就不能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

二、兴趣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

兴趣这种心理过程不像感知、记忆、情感那样, 可以直接构成音乐审美心理, 它本身不属于音乐能力, 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是, 兴趣是推动各项音乐活动的巨大动力, 是学生能够保证持续学习的最稳定的动机。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就可以激发起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如音乐审美活动、技能技巧学习活动) 的热情,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 对音乐的兴趣是有差异的, 每个爱好音乐的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中心。例如, 有的喜欢唱歌, 有的喜欢作曲, 有的喜欢拉小提琴, 也有的喜欢弹钢琴。就是同对音乐欣赏有兴趣的人, 也存在着爱好上的不同:有的喜欢听交响乐, 有的喜欢听抒情歌曲, 有的喜欢听歌剧, 也有的喜欢听某一种戏曲……这些兴趣中心有助于对该项音乐活动的钻研, 以便取得专业性的音乐成就。许多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大都是对自己的专业有浓厚兴趣而勤学苦练, 成为音乐专家的。当然, 对某一种音乐有浓厚兴趣, 并不排斥其他兴趣的存在。如果能有中心兴趣, 又有一般兴趣, 则可拓宽知识技能范围, 完善智能结构, 从而更好地发挥多方面的创造才能。例如爱因斯坦既是物理学家, 又是小提琴家;鲍罗廷既是化学家又是作曲家。

兴趣对音乐所产生推动作用的效果还取决于其稳定性与持久性。只有对音乐保持长期不变的爱好, 才能不断突破学习上的难关, 不断进步, 不断创新, 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果。凡著名的音乐家, 无不都是对自己的专业热情而执著地追求, 才获得最后成功的。

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 音乐与兴趣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 兴趣可以提高对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是增强审美效果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 音乐本身又可以激发兴趣的产生和保持。音乐作为一种在时间里流动, 并以抒发情感和激发情感见长的艺术, 其本身既是美的坦荡流露, 也是对心灵的真诚呼唤, 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这种听觉直观很有吸引力, 极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 方兴未艾的好奇心、强烈炽热的求知欲和追求美的天性, 更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音乐爱好者。此外, 音乐有较强的普及性, 是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可以使人人都能聆听和欣赏, 而且还善于让一切追随者进行某些口头上的模仿和再现, 从而进一步受到音乐美的熏陶。这些, 促使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的兴趣潜力, 有充分发挥的可能性。

审美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寓教于乐, 而不是口头上的说教。就音乐审美教育来说, 既是“寓教于乐 (lè) ”, 又是“寓教于乐 (yuè) ”。前者是手段, 后者是内容, 是本体属性不同侧面的显现。通常指的“寓教于乐”, 无疑是愉悦、快慰等积极心态的审美教育承受方式, 它和兴趣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寓教于乐不仅要依赖于兴趣的参与, 反过来又可以从音乐美的感染力中增添兴趣的浓度, 二者协同构成美感教育的巨大动力。

三、培养健康的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审美活动中兴趣的一种思想品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 美感经验积淀的某种心态定势。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 有较强的稳定性。由于中、小学生音乐审美经验较为浅薄, 存在着审美意识尚未定型的特点。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培养他们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

1. 优化音乐审美对象。

现实中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 普遍存在着良莠并存的现象:优秀与粗劣、高尚与低级、通俗与庸俗等品格的显现, 是在所难免的。从本质上来说, 它们是人性真善美与假恶丑矛盾对立的统一。在音乐审美教育中, 应该面对上述现实, 正视和重视纷繁的社会流行音乐对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影响, 对他们进行正确审美观的教育。通过分析、比较, 帮助他们逐步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 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 自觉地识别、抵制那些低级庸俗的音乐, 避免某些低级下流音乐趣味的腐蚀。这不单纯是正常发挥兴趣的心理功能问题, 而是审美教育的更高目标。

2. 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未成年人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对于音乐学习,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以成人的眼光审视未成年人的音乐学习, 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 只能使音乐教学陷入理性的泥潭。音乐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的机会, 比如对其所聆听的音乐自由发表见解, 而不应总是促使学生进行勉强的联想, 或是由教师来作标准答案式的讲解。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 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是中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另一个特点。针对这一特点, 音乐教学应给予有效的鼓励与引导, 将音乐与体态律动尽可能自然地整合起来, 将外部动作与内心体验最大限度地联系在一起, 以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

3. 选择生动有趣的音乐教材。

音乐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在对音乐的接触、欣赏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是否生动、有趣, 是否音乐形象鲜明, 往往决定着是否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生动有趣的音乐教材是以学生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的。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 歌曲和有标题的器乐作品占绝大多数, 这些音乐都有明确易解的内容。它们来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和事物, 使人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同时, 音乐的旋律必须优美动听, 歌曲的曲调还要流畅上口。这些都是构成教材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这些具有美感的审美对象会激起情感的共鸣, 从而引发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当然, 音乐教材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不是通过无声的乐谱, 而唯一的实现途径是听觉的感受。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范唱、范奏及有关音响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教师对歌 (乐) 曲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 (奏) , 才能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唤起学生内心的学唱 (奏) 的欲望, 也才有可能产生由听觉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过程的间接兴趣, 从而成为一种动力。

4. 采用参与性教学。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对音乐兴趣的获得, 也必须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方能实现。当代国际上有影响的德国卡尔·奥尔夫教学法和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教学, 都非常重视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乐器演奏和体态律动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不是被动地听音乐和苦恼地做练习。我国近年来音乐教改成果之一的快乐音乐教学, 也是通过说、唱、奏、听、律动、游戏、乐器制作等多项实践学习活动, 来启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音乐参与教学的形式很多, 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 通过实践发现美、感受美, 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如表演性的歌唱、操作乐器演奏、根据音乐创造性的设计动作、学生自己指挥唱歌……都可以激发起参与者的兴趣。

5.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中、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兴趣不易稳定的心理特点, 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调节和控制。遵循音乐教学原则,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尽量避免那些单调、呆板、公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代之以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仅就唱歌而言, 不仅有听唱法和视唱法, 而且还可击拍唱、挥拍唱、轻声唱、默唱、坐唱、立唱、全班唱、分组唱、个别唱、看指挥唱……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系统性原则, 灵活变换学唱方式, 以避免自始至终“大齐唱”,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此外, 在音乐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要充分运用鼓励的方法, 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成绩,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都要给予恰当的表扬, 以启发他们的积极性。

6. 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之中,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音乐教室的布置不仅要整洁、美观, 而且还可张贴、悬挂一些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和音乐家名言录, 帮助学生进入音乐联想、想像的境界。此外, 还可以在课间播放、演奏一些学习过或易于接受的乐曲, 以多方面培养学生音乐感。特别要注意在校内创造一个具有音乐感染力的“大环境”, 如开展经常性的全校歌咏活动、举办各种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和音乐知识竞赛等。由于些这些活动和音乐审美密切相关, 又由学生自愿参加, 因此在他们与音乐的密切接触中, 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 而且音乐兴趣也得以稳定、持久。

学生兴趣爱好 第11篇

关键词:培养 兴趣 爱好 习惯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让他们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是他们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 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练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 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的基础,也是人们对事物不断探索的源泉和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是人们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是对某一事或人产生的不自觉的无形的吸引力,他很乐意不厌其烦地去干它干好它。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那是一时的冲动,不可能持久。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爱不同的意义,興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同其他文化课一样,体育教学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进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化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特点与任务考虑,而评价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体育课的上法。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别,而不能相互代替。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越大。我们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动性,调节活动的频率,提高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学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该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略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学生兴趣爱好 第12篇

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学生一日生活, 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单调, 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 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性生活的前提下, 挖掘写作素材,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变得想说话, 变得有话可说。

为了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体会快乐, 把情景融入作文中, 我大胆地作了一次尝试。在作文课中, 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 我提示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哪个同学的神态最有趣, 哪个同学的语言最能引人发笑, 哪个同学的动作最精彩, 现场的气氛怎样, “观众”的反映怎样。简单的几句后, 我们开始了游戏。在开始前, 我宣布规则:每个同学从讲台这头一直走到那头, 要求每个人走的姿势不同, 注意观察每个人的不同姿态、方式, 大家做裁判。刚开始时, 同学们都不好意思, 有几个还在下面小声的抱怨, 我装作没听见, 不停地鼓励他们。终于, 有个同学迈出第一步, 但效果并不好, 他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没有任何表演成分在里面, 很快的走完了。我没有气馁, 继续让他们走。第二个同学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但他速度开始放慢。第三个同学开始加入了一些表演成分。慢慢地, 情况越来越好, 有的同学伴着鬼脸, 有的同学学狗叫, 有的同学假装喝醉, 有的同学装残疾, 每个同学都竭尽所能, 想方设法走得与众不同。观察的同学笑得前俯后仰, 但也在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神态……看完了表演, 我让他们记下自己印象中最深的部分, 并提出简单的要求:注意细节描写, 能亮出自己的观点, 写出自己的感悟。话音刚停, 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 有的同学虽没有立刻动笔, 但只思考一会儿, 就开始动起笔来。这让我很吃惊, 但让我更吃惊的还在后边, 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们的作文细节具体, 观点鲜明, 感悟深刻,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他们的作文都比以前有进步。同一个教师, 同一个班级, 不同的一堂课, 不一样的效果, 这是什么原因呢?静下心仔细想来, 有如下原因:

1. 摆脱限制, 自由发挥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 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写作技巧、写作知识的传授, 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每堂作文课中, 教师总是习惯出个题目, 然后“凤头、猪肚、豹尾”地大讲一通, 生怕有所遗漏。学生为了得高分, 常常想把教师所讲的技巧、知识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出来。所以在写作时, 由于顾及太多, 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了, 学生在读完作文后, 也感觉不符合教师的要求, 得不到教师的肯定, 久而久之, 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没有了写作的欲望, 也就写不出内容, 更写不出好作文来。但在这堂作文课中,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给他们命题, 不给他们讲要求, 让他们自由发挥,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过多的要求, 这让学生自己成了作文的主人, 有了独当一面的想法和做法, 不再有所顾忌, 不再害怕什么, 所写的都是发自肺腑。这种摆脱限制、自主发挥的教学模式, 使他们有路可走, 成之于心, 注之于笔, 从而才能妙笔生花, 字句传神。

2.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由于受应试制度的影响, 学生每次写作文时挖空心思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久而久之,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 所以就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对作文的兴趣才能挖掘其自身的潜能, 调动感悟生活的积极性和写作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中, 我让学生做游戏, 给他们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情境, 活泼了学生, 高昂了情绪, 激发和引导他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写作的底蕴, 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智能, 从而大大增强写作效果, 提高写作效率。他们在活动中体会了快乐, 在观察中体会了快乐,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语言灵动, 细节深动, 感情真挚, 文采飞扬。

3. 学会观察, 感悟人生

中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所见所闻都是有限的。再加上他们平时不爱看书, 不喜欢动脑筋, 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缺少感悟, 即使有感悟, 也缺乏深度。俗话说:“生活就如泉水, 源泉丰盈, 才会永不枯竭。”没有生活的作文, 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在这堂“游戏”作文课中, 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把自己印象中最深的部分记下来, 并结合现实生活, 写下自己的感想。学生亲自观察、亲自体验、亲自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 “识得人生愁滋味”, 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 矫揉造作地“为文造情”了, 因此写出来的作文见解独特。

上一篇:消防喷淋下一篇:体育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