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2024-08-24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精选11篇)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第1篇

(一) 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近年来, 我国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要求和应担当的使命相比, 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科教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科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与企业对科技成果吸纳力不强的矛盾突出;科技与经济的耦合度不高, 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 社会公益类科技工作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 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并存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 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 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 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作为科技管理部门, 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 以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心,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 坚持以人为本, 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优化人才成长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 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 把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 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进一步营造科技政策环境, 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改进科技评价办法, 弘扬创新文化, 使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同时, 要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作为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 坚持以服务于人民大众为宗旨, 使科学技术植根于群众, 造福于人民。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国家兴盛, 人才为本。地方经济要发展, 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关键问题。发展地方经济, 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质的重大举措, 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 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职业教育如何为地方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呢?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靠地方, 充分利用资源, 发挥技术优势,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如, 依靠科学技术, 优化种植业布局;建设生态林业,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畜牧养殖板块经济;建设工业区, 构筑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重要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职业教育的研究方向是技术应用开发性, 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地方区域产业上, 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 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最终目标是能够服务产业、提升产业。

三、实施“科技进步工程”, 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 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 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 但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看到, 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 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成不了贸易强国, 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国。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 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也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1、观念上创新。科技部门应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基层, 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 一改过去“等、靠、要”的因循守旧思想, 出谋划策, 为企业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 为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2、服务方式上创新。科技部门应主动服务, 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围绕实施科技素质工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也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管理上创新。不断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方法,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 实现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 促进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

4、项目上创新。科技部门应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 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 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对当地经济的牵引作用, 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 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这些项目的开展, 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发展平台, 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二) 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实施科技进步领导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 关键在领导。因此, 各级领导首先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要经常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排忧解难, 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 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 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 根据本地的实际, 深入调查研究, 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并加强督办落实, 切实抓出成效。同时, 要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2、实施技术进步工程。要紧紧抓住“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主题, 以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 坚持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 与实行精品名牌战略相结合, 探索并形成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第一, 要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 选择机制较健全、技术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给予重点保护扶持, 扶大扶强。第二, 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并通过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引进, 促进当地汽车及配件、化工、建材、服装等重点行业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坚持以科技带动工业化, 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产业, 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经营管理信息化,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大力促进当地优势行业和企业整合重组, 同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整合力度, 努力实现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 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 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牵线搭桥, 引导企业寻找科技靠山, 促使当地的传统产业在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现代化管理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 积极开展科技引资、引智工作,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 全力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要发展必须抓项目”观念, 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 加大对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一是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 结合企业和农民的需求, 加强项目储备;二是要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高水平搞好项目策划, 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要集中人力、物力,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化, 在争取省级项目的基础上, 力争在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真正让科技项目成为壮大企业的强力推进器和发展全区经济的加速器。

3、实施“金桥工程”。首先, 要大力发挥当地政府科技咨询服务专家的科技智囊作用, 不断介绍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 这是由当地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在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致富带头作用的同时, 适时邀请、引进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专业科技人才直接到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 以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其次, 要整合科技资源, 加强科技协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 要继续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 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同时, 要下大力整合当地的科技资源。当地科技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联系, 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支持, 重视发挥行业科研单位的作用, 实行科技信息、数据资料的广泛共享, 充分利用知识积累和众人智慧, 提高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能力。第三, 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 改造当地的科技服务机构网络, 大胆采取市场化机制, 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调动其经营技术成果的积极性, 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是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广泛搜集适用的科技信息、产品市场信息和农民致富信息。

总之,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级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只有不断加强科技重视、科技投入及科技对生产力的转化;才能通过高新技术发展新型工业, 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特色农业, 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摘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本文探讨依靠科技进步, 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2篇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国情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堪重负。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统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日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亚当斯密把劳动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他认为,人均产出的增加主要取决与投入生产中的劳动力劳动数量和质量,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土地的使用。他强调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同时也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中,熊彼特是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者,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经济从一个均衡状态向另一个均衡状态的移动过程。经济的均衡状态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来打破的。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格哈德.门茨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动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罗伯特.索罗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他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遗漏了两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投入要素,而不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问为的只是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只能其部分的辅助作用。5.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表现为新的制度与新的记述的密切结合。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新思想和技术,而其运行机制则体现出了风险、不确定和持续变革等基本特征。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在技术成为公共产品且可迅速扩散、劳动力可完全流动的前提下,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一个相似的稳定状态即为增长的趋同。

在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应先法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三个要素,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类用大自然的恩赐来发展经济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科技可以用人类的创造发明来获得新的资源,创造新的物品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因此,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限的。据估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20世纪上半叶为45%,80年代达到80%。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5%—20%靠采用新技术取得,80年代以后。有60%—80%要靠采用新技术取得。

其次,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使用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例如,电子技术用于炉窑技术改造,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使水泥、化肥等行业获得显著进步;我国印刷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铅字,进入电子时代。

再次,科技创新将导致新的经济体出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经济的日益密切结合,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受现代科技革命,而且还受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其变革的力度、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包括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现代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模式、生产销售模式和就业模式,是人类的经济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结论: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全都是凭票供应,作为大多数人来讲,能住上普通的房子、粮食够吃,家里能买得起收音机、电视机几乎是奢望。现在住楼房,水、电、气、暖,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的成果,更要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岩.《三千年大赢家》台湾新书谈未来科技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1995

[2].刘满凤.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

[3].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6.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论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3篇

1.1 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要求和应担当的使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科教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与企业对科技成果吸纳力不强的矛盾突出;科技与经济的耦合度不高,科技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社会公益类科技工作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并存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1.2 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温家宝总理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3 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

党的十七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战略层次来认识,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优化人才成长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把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标,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进一步营造科技政策环境,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改进科技评价办法,弘扬创新文化,使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

2“科技进步工程”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1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看到,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当不了贸易强国,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观念上创新。科技部门应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基层,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为企业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服务方式上创新。科技部门应主动服务,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围绕实施科技素质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也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管理上创新。不断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方法,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实现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

项目上创新。科技部门应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对当地经济的牵引作用,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2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实施科技进步领导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首先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根据本地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并加强督办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实施技术进步工程。要紧紧抓住“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主题,以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坚持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实行精品名牌战略相结合,探索并形成具有县域经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第一,要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选择机制较健全、技术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保护扶持,扶大扶强。第二,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要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通过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引进,促进当地汽车及配件、化工、建材、服装等重点行业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坚持以科技带动工业化,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产业,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大力促进当地优势行业和企业整合重组,同时,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整合力度,努力实现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寻找科技靠山,促使当地的传统产业在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现代化管理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引资、引智工作,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全力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发展必须抓项目”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加大对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一是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企业和农民的需求,加强项目储备;二是要高质量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高水平搞好项目策划,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在争取省级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在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真正让科技项目成为壮大企业的强力推进器和发展全区经济的加速器。

实施“金桥工程”。第一,要大力发挥当地政府科技咨询服务专家的科技智囊作用,不断介绍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这是由当地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致富带头作用的同时,适时邀请、引进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专业科技人才直接到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以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第二,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协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第三,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造当地的科技服务机构网络,大胆采取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调动其经营技术成果的积极性,要创新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是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搜集适用的科技信息、产品市场信息和农民致富信息。

总之,“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级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只有不断加强科技重视、科技投入及科技对生产力的转化,才能通过高新技术发展新型工业,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特色农业,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摘要:本文在探讨了应如何依靠科技进步, 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下, 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第4篇

较标准是关键。根据国家发改委至今沿用的2011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产业结构调整包含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具体条目细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大类。每一类中有若干项目,每一项目中具体论述了对于某一产业内具体某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或者某一服务的完善与限制。这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中观概念,其明细项目实质均是科技的研发、应用与推广。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科技进步包含科技成果贡献和科技成果转化。法条中第二章明确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应用均属于科技进步范畴。换言之,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即为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发展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和升级。因此,对于这样套圈式的一个中观概念和一个微观概念的比较,我们无法从同一层次上讨论他们谁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它们的内容纠缠在一起,具体实施时根本无法抽离。基于以上分析,我方认为,更合理的比较只能从两者间谁起决定作用入手,即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具有一者对另一者发展的制约而导致两者难以平衡地支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快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方面均产生着制约作用。简单地说,科技进步不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但客观上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首先,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角度。当今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长期依

靠人口红利和资源禀赋作为核心竞争力,因而产业结构偏向高污染、高劳力、高出口;而畸形的产业结构又进一步影响了环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实际是受到科技进步制约所致。上海三大传统重污染工业板块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即是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进步推动的。产业比例合理依靠着科技进步作为基础和前提。产业效率提升也需要科技进步引导,利用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品优化和创新,从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促进规模生产,拉动经济。

第二,从产业结构高级化角度。三大产业的升级,其制约因素依旧是科技进

步。纵观产业结构高级化完备的国家,无不拥有强硬的科技实力,英美第三产业国内GDP份额的比重排世界前二,这与其科技排名相符。第一产业集约化大机器发展,第二产业绿色高效能更新换代,第三产业信息技术革命都依靠科技作为决定因素。

蔡元培评论过,我国从前无所谓科学,唯用哲学以推测,以独断,于是难以

社会进步依赖科技创新 第5篇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和研究创新,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不同国家研究创新能力的竞争。提高一个国家的研究创新能力,前提是其研发活动要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一个国家的R&D水平,体现着该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十五”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R&D支出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895.7亿元快速上升至2006年的3003.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9%,远远超过主要发达国家。从R&D经费筹集的来源结构看,企业R&D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是其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企业R&D资金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57.6%快速上升至2006年的69.1%。与之相反的是,R&D经费投入的另一重要来源一一政府资金虽然总量也在增长,但其在总体中的比重却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33.4%逐步下降至2006年的24.7%。R&D投入力度的加大,技术创新的加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消耗型向效率型转变。

R&D活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D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000年由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参加,在全国进行的“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对于全面、系统、准确地获得反映“九五”期末我国R&D资源的数据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近几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及时了解全社会R&D资源总量和结构特征,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地适应宏观管理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第6篇

1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1 构建原则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遵循: 科学性。评价体系里选取的指标应能反映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各个指标数据的来源应可靠、准确,指标数据处理方法应具备科学依据[2]; 系统性。科技与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且不可分割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的、综合地反映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动态性。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反应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又能反映其发展趋势。

1. 2 构建思路

基于以上研究和相关原则,通过构建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科技进步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情况。本研究将总体目标(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进行分解,从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经济内部结构优化、经济投入要素升级与配置、经济环境协调发展4 个领域设计了16 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1. 3 指标含义

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二级指标和16 个三级指标。具体含义如下:

( 1) 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先进科技,进行开发应用,并使之产业化的过程。具体指标包括: 综合能耗产出率、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人均专利申请数、人均GDP。

( 2) 经济内部结构优化。经济内部结构优化是指科技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构成,进而形成新的产业组合,促进生产社会化、知识信息化,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了各经济部门的联系与协作,知识信息化的发展促进的信息传递服务的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发展将为市场提供了更精良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刺激经济结构向通讯业、金融业、知识产业、服务业的转变。具体指标包括: 人均邮电业务量、新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3) 经济投入要素升级与配置。经济投入要素升级与配置是指科技促进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一系列投入要素通过不断升级和科学的配置投入到社会化大生产当中,促使了生产技术化、劳动知识化、管理科学化等发展趋势的形成。具体指标包括: 劳动成产率、每万人R&D人员数、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R&D支出占GDP比重。

(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指以科技为依托,通过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的产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指标包括: 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可吸收颗粒年均值。

2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要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的同时要区分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的处理方法。

“效益型”指标:

“成本型”指标:

3 离差最大化方法测算指标权重

3. 1 离差最大化法

离差最大化方法测算指标权重思路是: 从评价对象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角度考虑,评价对象指标值相对总体的偏差程度越大,则指标被赋予的权重就越大,反之,权重就越小[3]。计算步骤为:当对指标样本进行评价时,假设其标准化后的指标值矩阵为P = ( pij)m × n,其中pij( i = 1,2…,m; j = 1,2…,n) 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标准化后得到的数值。设 μ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且 μi≥0。设Fij( μ) 为评价指标j与其他所有评价对象指标值的总离差( k = 1,2,…,n) ,则:

根据离差最大化理论,构造最优化模型为

应用拉格朗日最小二乘法求得最优解,再对得到的单位化权重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

式中,表示所有n个被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标准化后两两相减取绝对值后求和得到离差。表示所有指标的离差之和。

3. 2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之间量纲级的影响,并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运用离差最大化法求得各个指标离差与权重,如表2 所示。通过利用离差最大化法对初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指标权重 μi和指标层权重 μij,其中,μij= ( 0. 0679、0. 0656、0. 0629、0. 0661、0. 0632、0. 0614、0. 0431、0. 0668、0. 0695、0. 0645、0. 0578、0. 0687、0. 0630、0. 0642、0. 0661、0. 0493) 。根据表2 还可得以下结论: 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价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26. 25% ) ,其次是经济投入要素升级与配置( 26. 05% )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4. 25% ) 、经济内部结构优化( 23. 45% ) 。

4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评价思路为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首先,经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测算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对各个指标及准则层指标的评分进行测算。

4. 1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思路为: 根据由各比较数列集构成的曲线族,与参考数列构成的曲线间的几何相似程度来确定比较数列集与参考数列间的关联度,最优方案作为参考数列,若比较数列构成的曲线与参考数列构成的曲线的几何形状越相似,其关联度越大[4]。

最优理想指标值取被评价对象样本指标的最佳值。正向指标取所有指标值中的最大值,负向指标取所有指标值中的最小值。计算具体步骤:

设rij为第j个被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值与理想值的关联系数,即为评分。关联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 μij为通过离差最大化法测算的各指标权重,rij为第j个被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值与理想值的灰色关联度; r0i为指标准侧层的关联度; pi0为第i个指标标准化后的理想值; pij为第j个被评价对象第i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m为科技进步评价指标的个数; n为被评价对象的个数; ξ 为分辨系数,ξ[0,1],一般按照国际惯例 ξ 取为0. 5。

上式的含义是: 衡量指标实际值pij与理想值pi0之间的几何相似程度,二者的几何相似程度越接近灰色关联度越大,即得分就越高。综合得分为各个年份下的准侧层得分相加。

数据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07—2014),并经整理计算。

4. 2 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综合评价

求得各个指标权重 μij后,由灰色关联度法求得的评分,如表3 所示。

4. 3 评价结果分析

( 1) 综合评价得分方面。由表3 可知,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的分数有所下降,2013年达到0. 7637分的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经济社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且缺乏稳定性。原因在于准则层中经济内部机构优化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发展两个指标得分较低,且增速缓慢,其中2008 年和2011 年得分下降幅度最大,拉低了整体综合评价得分。说明了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内部结构优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两个方面促进作用不强,甚至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数据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07———2014),并经整理计算。

( 2) 准则层评价得分方面。第一,准则层各个指标之间发展不协调,经济内部结构优化、经济要素的升级与配置、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3 个指标应随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指标的得分曲线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表3 中,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指标得分曲线直线上升,2013 年得分达到了0. 2517 分,发展较为迅速。其中,经济内部结构优化、经济投入要素投入与配置、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3 个指标的得分曲线一直在0. 1 ~ 0. 2 之间变化,较为平稳,并未随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得分曲线呈现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近几年哈尔滨市技术创新水平逐年提高,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科技成果没有大规模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对经济社会中的经济投入要素配置,经济内部结构优化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有限,这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提升整个城市的科技竞争力都是十分不利的。第二,科技进步对准则层各个指标贡献能力不一致。由表3 可知,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发展与经济投入要素升级与配置指标近8 年发展较好,得分曲线呈上升趋势,经济内部结构优化指标的得分一直未突破0. 15 分,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得分曲线下滑趋势明显。说明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4 个指标贡献能力不一致,也表明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驱动力不足,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5 提升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建议

结合对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贡献的评价分析来看,哈尔滨市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5]。哈尔滨市要想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应遵循以下4 点建议:

( 1)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产业自主创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哈尔滨市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哈尔滨市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其核心能力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支持,应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优惠政策,并结合哈尔滨市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根据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部署和需要,继续出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法规,对阻碍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条令予以取缔,为提升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发展环境。

( 2)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提供高技术、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并通过创造出新的需求,带动和促进哈尔滨市新兴产业的崛起[6]。因此,应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结合自身优势,抓好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例如,近些年发展较快的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工业自动化软件、和航空航天等产业,这将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而降低产品能耗,减少污染,最终改变“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模式,促使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转变。

( 3) 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经济要素的投入方向。科技投入是拉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7]。2013 年,哈尔滨市R&D支出占GDP比重仅为1. 94,科技财政拨款占政府拨款比重仅为1. 7,远低于我国其他科技创新城市,且近几年增长缓慢,低于经济增速,说明哈尔滨市科技投入不足。哈尔滨市应引导经济要素投入导向,通过提升R&D投入与科技财政支出,促使新材料开发速率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体系向自动化、集约化转变。在未来几年落实“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2. 7% 以上,同时,应更加注重科研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发挥科研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的资金支持,为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4) 实施科技惠民工程,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哈尔滨市近几年的环境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城市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哈尔滨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提高生态人居、疾病防控、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科技水平。由于哈尔滨属于北方典型的烟煤型城市,更应加强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力度,特别是对二氧化硫排放和可吸收颗粒的治理。首先,依靠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着力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喷钙脱硫技术,并设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专项,减少市区内二氧化硫排放。其次,建立有效的环境监管机制,着力监测市区内供暖站燃煤供暖脱硫设施运行、秸秆和废弃物的露天燃烧以及火电、焦化、石化、化工等高污染行业排放情况,处罚存在安装了脱硫除尘设施却不运行的相关企业。最后,经研究发现,哈尔滨市一些企业的脱硫除尘设备不运行除了监管不足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受资金限制,缺少相关政策补贴。因此,哈尔滨市应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补贴,降低高污染企业的运行成本。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创新型试点城市,哈尔滨市已经进入了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须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首先构建了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离差最大化法计算指标权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指标评分,二者相结合使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最后综合评价科技进步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有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以期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第7篇

科技与经济互为条件、互相推动;科技与经济互动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做杠杆。

科技进步对经济影响表现为推动生产力各要素系统优化,即变革劳动手段,使之更趋向于省力省时;拓展劳动对象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更理性利用和改造自然。科技进步对经济影响还表现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别在于:经济发展更加强调科技成果注入,促使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交换结构变化(商品流通结构、价格结构等)、资源配置优化和技术结构变化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创新。因此科技推动促使经济结构转型条件下的发展是现代意义经济发展观。

经济发展又推动着科技进步,促使科技形态发生质的飞跃。正如恩格斯讲:社会一旦有技术上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技推向前进。近代以来三次重大科技革命便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经济需要的刺激。经济对科技的推动表现在经济发展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并不断地向科技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为科研成果应用提供条件。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变革,经济发展巩固和推动科技发展,彼此有机藕合、互为因果、协同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科技与经济是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它们的互动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合乎规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下,科技与经济结合将更加紧密,尤其是经济对科技的渴求将更加强烈,科技行为市场化、科技要素不断商品化与科技商品积极产业化的“科技经济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将从国家、科研部门、企业创新的多元离散走向多元藕合。一方面科研活动和人才流动将实现市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科研选题将面向市场,科研活动价值取向也转向市场需求。科研成果将通过市场进行流通,科研人员甚至直接参与到自己研究成果的推广经营活动中。科技的经济价值被纳入经济运行轨道,科技商品化成为经济结构内在的需求。通过市场竞争,市场经济还将有利于优化配置人才资源,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得以发挥。另一方面企业行为也将市场化。总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拉力,经济是科技发展的推力,政府的计划调控是助力,各种力的祸合,形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都直接面向市场,而国家的调控也是直接面向市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科学预测、抉择和调控,同时围绕着总体目标的实现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环境。

二、基于模糊积分的我国科技与经济互动综合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与经济的渗透与互动趋势日益增强,而如何对二者互动机制进行综合评价自然就成为市场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综合评价落脚点是对这种互动机制运行绩效的评价,该评价对客观把握市场机制下我国经济与科技互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所采用方法主要是线性加权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都是采用线性加权法作为评价的基础,除此以外还有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相关研究因研究角度、方法和对象不同,得出结论也不尽相同,而且各方法自身也存在缺点,但这些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

模糊积分法从模糊测度角度提供了一种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情况的有力工具。与传统综合评价方法比,具有明显优点:综合评价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要满足完备、代表和独立性要求。但在难以找到一组既相互独立又全面概括的评价指标时,评价者往往会放松对指标独立性的要求,这就出现指标间相互关联问题。一般评价方法都必须事先假设指标间相互独立,并采用加法性的方法作为评价的基础,但研究表明人类主观评价过程不一定遵循线性规律。模糊积分是定义在模糊测度基础上的一种非线性函数,它并不需要假设指标间相互独立。因此它可以用于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的情况,适合处理主观价值判断的评价处理问题。

笔者采用该方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进行综合评价。

三、模糊积分法原理

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F是由X的某些子集所构成的一个σ-代数。

定义1:若映射g:F→[0,1]满足条件:

(1)有界性。g(ϕ)=0,g(X)=1;(2)单调性。∀A,B∈F,若A⊆B,则g(A)≤g(B);(3)连续性。如果∀Ai∀∈F且{Ai}∞i=1是单调的,即A1⊆A2⊆…⊆An…或者A1⊇A2⊇…An⊇…,则有undefined,则称g为模糊测度,称(X,F)为模糊可测空间,称(X,F,g)为模糊测度空间。

若A=ϕ,可以肯定undefined,从而g(ϕ)=0;若A=X,则必有x∈A,从而g(X)=1;若A⊆B,x∈A的可能性自然比x∈B的可能性小,故g(A)≤g(B),因此g(A)表示了x∈A的程度。

目前应用最广的模糊测度型态为λ模糊测度。

定义2:若模糊测度gλ满足以下附加性质:

若A∩B=ϕ,则gλ(A∪B)=gλ(A)+gλ(B)+λgλ(A)gλ(B),其中λ∈[-1,∞]。则称gλ为λ模糊测度,或gλ测度。

若X={x1,…,xn}为有限集合,且各变量xi的模糊密度函数为g(xi),则gλ可写成:

undefined

模糊积分是定义在模糊测度基础上的非线性函数,常用的Choquet积分。

定义3:假设问题在不失去一般性状况下,f(x1)≥…f(xi)≥…≥f(xn),则f的模糊测度g在X上的Choquet模糊积分为:

∫fdg=f(xn)gλ(Xn)+[f(xn-1-f(xn)]g(Xn-1)+…+[f(x1)-f(x2)]g(X1) (2)

其中f(xi)为待评估方案在第i属性上之表现(绩效值),而g(Xi)表示同时考虑属性x1,x2,…,xi时的重要度,即g(X1)=g({x1}),g(X2)=g({x1,x2}),…,g({Xn})=g({x1,x2,…,xn})。

四、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步骤

从系统论和市场经济角度讲,科技和经济是社会经济复杂大系统的子系统,相互间存在复杂耦合关系。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等方面;市场机制环境下,经济对科技进步的作用机制则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的需求逐步旺盛,具体体现为科技行为市场化需求不断增长、科技要素商品化不断提高和科技产业化程度不断扩大;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协同机制则体现为二者在体制、政策、技术和金融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形成的指标体系见表1。

采用Choquet积分对科技进步与经济互动机制综合评价,步骤与方法如下:

(一)各指标评价值和模糊密度评价值的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方式确定各指标得分值(分值见表8-表10)。因打分具有相当程度模糊性,因此笔者用梯形模糊数表示的语意变量来描述主观评价值。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由有关专家根据表2所示语意变量来给出各指标语意值,构成指标语意值集合undefinedi。

undefined

undefinedj(Xundefined)为第j位专家对评价层面Xk下第i个指标Xundefined给予的语意值。undefinedj(Xundefined)为梯形模糊数,表示为(aundefined,bundefined,cundefined,dundefined),aundefined∈[0,1],bundefined∈[0,1],cundefined∈[0,1],dundefined∈[0,1]。n为评价层面的个数;dnk为评价层面下Xk的指标个数;m为专家的人数。

对于模糊密度评价值,提请评估专家按表3所示语义变量进行打分。语意值如下:

undefined

undefinedj(Xundefined)为梯形模糊数,表示为(aundefined,bundefined,cundefined,dundefined),aundefined∈[0,1],bundefined∈[0,1],cundefined∈[0,1],dundefined∈[0,1]。undefinedj(Xundefined)为第j位专家对评价层面Xk下第i个评价指标Xundefined给予的语意值。n为评价层面的个数;nk为评价层面下Xk的评价指标个数;m为专家的人数。

(二)通过综合各专家意见,计算出指标模糊值

综合各专家意见,对undefined1中的指标语意值进行模糊运算,得出指标的模糊值集合undefined。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Xundefined)是综合m 位专家意见后评价层面Xk下第i个指标Xundefined的模糊值。 ⊕及⨂为模糊运算子。对于模糊密度的语意值综合,可按照同样的方法来进行。

(三)通过解模糊化运算,得出评价指标和模糊密度的明确值

笔者采用三种常用的解模糊化公式:相对距离公式(M1)、中心值法(M2)以及重心值法(M3)来综合考虑将模糊数转换成明确值。

将评价层面Xk下第i个定性指标Xundefined的模糊值undefined(Xundefined)转换成明确指标值f(xundefined)的计算方法如下: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

undefined

将各指标模糊值分别解模糊化转换成明确值。模糊密度明确值的计算方法同样。

(四)确定λ值

结合专家意见,本文最终确定λ=-0.9。

(五)计算λ模糊测度

根据表4中λ值的设定原则,结合专家的意见确定各个评价层面λ值。

根据公式(1),将λ值和各指标模糊密度值g(xi)代入,求出各评价层面λ模糊测度:

gλ({Xundefined,Xundefined}),gλ({Xundefined,Xundefined}),…,gλ({Xundefined,Xundefined,Xundefined}),…,

gλ({Xundefined,Xundefined,…,Xundefined}),…,gλ({Xundefined,Xundefined,…,xundefined})。

(六)计算各个评价层面的模糊积分评价值

将评价层面Xk下各个指标值f(Xundefined)(i=1,…,nk)按大小重新排序:

f(Xundefined≥…≥f(Xundefined≥…≥f(Xundefined)。({ij|j=1,…,nk}={i|i=1,…,nk})。

利用模糊积分公式(2)求得评价层面Xk的评价值f(Xk):

f(Xk)=f(Xundefined)gλ({Xundefined,Xundefined,…,Xundefined})+…+(f(Xundefined)-f(Xundefined))gλ({Xundefined,Xundefined})+f(Xundefined)-f(Xundefined))gλ(Xundefined)

利用公式(2)-(7),用excel分别计算各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值、模糊密度值及一级指标的模糊密度值如表5和表6所示。

(七)计算总评价值

结合各个层面模糊积分评价值和模糊密度值,采用加权求和法可得出科技进步与经济互动机制运行绩效的总评价值0.715478。

对输出结果模糊划分为“优、良、中、一般、差”五等级,具体隶属度界定如表7所示:

五、结论

市场经济下,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互动机制运行绩效评价值为0.715478,根据所设定的结果隶属度,运行情况属基本良好状态,但其互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评价结果显示:三者归一化后权重分别为0.37683711、0.34074924和0.28241366,说明目前三者对互动机制运行绩效贡献率依次递减。而科技进步对经济作用机制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源于我国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激发了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研发的热情;另一方面源于企业在劳动力、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源成本上涨、企业横向市场竞争加剧形势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开发力度,直接促进了经济提升。

从经济对科技作用机制评价结果来看,科技行为市场化需求度和科技要素商品化程度评价指标值分别为0.738474和0.758567,均高于科技产业化程度评价值。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需求不断增大,“科技经济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对科技的积极作用也日趋突出,但科技产业化提升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积累。

经济与科技进步作用的协同机制表现得较为薄弱,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经济与科技进步还缺乏协调性。首先创新资源和风险的约束对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强的制约;其次,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的协调和管理,即使产生创新成果也很难在相关产业和区域内扩散和共享,大部分企业只限于单方面的模仿,这又进一步削弱了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最后,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较少,从而使技术和知识供求方很难有意识将其技术和知识按照市场需求的方式在各个部门间流动,造成较低技术转移能力,很难实现技术协同。另外,开放程度不高的金融环境造成进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缺乏,具体表现在较低的风险投资的总量和增长率和区域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意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科技协同机制运行。

摘要:基于模糊积分法,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科技进步与经济互动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结果表明:市场经济下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作用机制、经济对科技进步的作用机制以及二者协同机制的运行绩效分别为0.70408949、0.69610579和0.75404855,科技进步与经济互动机制运行总绩效值为0.715478,处于良好水平。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模糊积分

参考文献

[1]孙希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博士学位论文,2006:131-138.

[2]楼高翔.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06(11):128-130.

[3]毕克新.基于模糊积分的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40-46.

[4]王海鹏.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5(7):85-87.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第8篇

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再次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回首过去5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中国攻坚克难, 取得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辉煌成就。

展望未来之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再创新辉煌, 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自主创新步履铿锵

“我们正和天津、四川等地紧密合作, 力争使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说起最近的“喜事”,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兼感知物联集团总裁刘海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当前站在了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上, ‘十二五’期间, 一定要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

这位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的信心, 源自过去5年发生的变化——从研究、标准到应用, 短短几年间, 从上海到北京, 从东部到西部, 各地掀起了一股发展物联网的热潮。

物联网, 仅仅是中国过去5年间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

过去5年, 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发布、为未来十多年规划科技发展蓝图, 到党的十七大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被提上了行动日程。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5年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硕果累累。

——高档数控机床、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5年来, 来自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喜报频传。

——高性能计算机、电动汽车、载人潜水器、重大传染病疫苗……在一系列高技术和产业化领域, 中国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过去的5年, 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最活跃的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

各地各部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短短3年, 我们这里就集聚起高科技研发企业169家, 聚集拥有国际视野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2000多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负责人刘毓文告诉记者。

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尝试, 折射出过去5年来在许多地方所发生的变化——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从长江三角洲, 到珠江三角洲, “十一五”期间, 各地纷纷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不断增加科技投入, 地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中华大地上, 科技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效益不断显现。

回望5年来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不平凡历程, 一系列事实充分表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 更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举措。

辉煌背后的隐忧

作为共和国“钢铁长子”, 鞍钢集团近年来加大科技创新步伐, 有条不紊地调整结构、加强创新,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占总产量七成以上。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就是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变为‘引领者’。”鞍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汽车板研究所所长刘仁东说。

鞍钢的追求, 缘于我国钢铁工业所处的尴尬局面——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然而长期以来钢铁工业因高耗能、高污染而饱受诟病。钢铁产能过剩严重, 钢铁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

钢铁工业的尴尬, 正是“十一五”收官之际中国发展处境的真实写照——

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 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动”阶段。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 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反观国内,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 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 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 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 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指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 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发展科技, 加快构建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 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进入绿色发展的良性轨道。”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下一轮上海产业发展的目标是, 构建以高端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日前透露了上海“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 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地区如此,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十一五”即将收官, “十二五”行将起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5年, 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 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尤其造就一批领军人才;

……

“如果说过去5年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和全面布局的阶段, 未来5年就是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王元说, “从战略部署、资源配置、环境营造、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看, 未来5年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明显加大、重大专项投入会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新产业群涌现、创新企业和创新型城市越来越多、更加重视科技惠民……专家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图景。

浅谈当今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第9篇

一、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界定

1、科技进步的界定

要了解科技进步, 首先涉及到的是科技, 即科学与技术;但对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在学术界能被认同的同一的观点可以这样来描述:“‘科学’最初泛指一切知识, 包括一切系统的学问, 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 即是“有关一定对象和事实的规律性知识”。“技术的基本旨趣是控制自然过程和创造设计人工过程。”目前, 学界对科技进步的内涵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概念。这也造成, 技术的定义有很多种“狭义的技术指人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与信息, 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广义的技术指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目的而不断创造和应用的目的性活动序列和方式。”但是迄今为止, 学界也还没有形成对科技进步的内涵形成一个大家认可的定义, 但归纳起来也可以分为广义科技进步和狭义科技进步。

狭义技术进步, 相对一狭义“技术”讲的“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的进步, 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广义的技术进步, 相对于广义“技术”是“不断创造和应用的目的性活动序列和方式”的进步, 是指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

2、经济发展的界定

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概念有着很大的争议, 这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种观点上。

经济增长观点“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 一个国家人均产出 (或人均收入) 水平的持续增加。”例如, 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给出的:“……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的产出的增长’……。”这样来看, 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 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 它的核算常采用GDP (国内生产总值) 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 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 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 即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观点,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 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这样看来,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 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 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 而且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 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

二、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

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即科技与经济之间日益相互促进, 科技界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从历史上来考察, 至少可以从两点得到印证:一是历史上历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之间, 均呈现时序上的对应性;二是历史上历次科技中心的转移, 都带来了经济中心的相应转移。

1、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 科技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S.Kuznets测算, 1889—1929年, 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只有33.5%;在1929—1967年, 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达到78%, 正是在这一时期, 美国由于重视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奠定了其世界科技大国和经济盟主地位。目前, 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 技术进步份额大都超过50%, 且呈递增趋势, 而资本与劳动力的作用在递减。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 与其大力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消化创新是分不开的。1970—1980年, “四小龙”中的台湾和韩国GNP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和9.5%, 此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台湾为48%, 韩国为40%。“四小龙”从60年代起, 先是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 然后是资本密集型技术, 继而是高新技术:它们实行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策略, 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新兴产业部门, 壮大了民族工业基础;同时用新技术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一个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需要有巨额的科技资金作为支撑。

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孟连渔业生产 第10篇

关键词:渔业;科技;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2

近年来,孟连县渔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导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增效为动力,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推广,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优化孟连县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孟连县渔业现状

孟连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经99°09′~99°46′,北纬22°05′~22°32′,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宽约38公里。南面与缅甸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898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32.7公里,是一个契嵌境外的边疆县。

全县辖2个乡,139306人,是一个边、少、山、穷的国家级贫困县,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全县河流纵横,溪谷众多,鱼类品种(含虾、蚌、蟹)丰富,民间历来自然捕捞,所得鱼虾除自食外,部分拿到市场出售,成为坝区和山区群众较为普遍的一项副业。山区缺少水资源,“养殖难、吃鱼难”。上世纪60年代以后,池塘、稻田养鱼渐兴,鱼类商品量增加,渐成规模。2013年全县渔业养殖面积0.7万亩,水产品产量2800吨,实现产值3200万元。

解放初期,由于社会形态的历史跨越,傣、拉、佤三大主体民族分别由原始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人们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野外捕捞,不懂得渔业生产自给。主要表现为:

渔业养殖基础设施差,全县田少地多池塘少,池塘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8%,大部分属于无水利条件的山地。渔业养殖基本靠坝区有水利条件的池塘养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大部分养殖户观念陈旧,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科技推广难度大。

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弱,难于适应消费需要,效益低。

山地自然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养殖用池塘不固定,复养指数低、单产低。

2 边疆渔业的发展前景

孟连与缅甸山水相连,境外边民生活用品90%以上都需要从孟连购入,具有发展边境贸易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区位优势。仅缅甸佤邦每天从孟连进出口的成鱼销售量就在500公斤以上,年成交额不低于70吨,这些都极大刺激着孟连县水产品市场的发展。

3 发展边疆渔业的对策

3.1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渔业生产

3.1.1 政策导向 孟连县是一个发展中的边疆农业县,发展经济,要抓住支柱产业,壮大渔业,把渔业生产作为辅助产业,抓紧抓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孟连县的渔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渔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平台。

3.1.2 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孟连县实际,利用现有的水利条件修筑渔业养殖池塘,综合治理,积极推广水、池塘、肥、鱼饲料等相配套的养殖技术,围绕年人均占有水产品10公斤的稳产养殖池塘建设,在坝区建成渠、路、涵、闸配套,池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田园化池塘;山区大量修筑渔业养殖池塘和“五小”水利工程配套,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池塘综合生产能力,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利化程度,促进渔业生产良性循环发展。

3.1.3 产业结构调整 要进行渔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实施渔业产业化开发,激发农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促进边疆渔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加强坝区和山区的渔业养殖池塘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引进先进技术,科学养鱼,提高渔业养殖科技含量,促进渔业生产长足发展。

建立鱼苗培育繁殖基地,引进各种名特优鱼苗品种(单性罗非鱼、鲫鱼、建鲤、荷花乌鲤等)加以培育和推广,满足本地区渔业养殖需求。

积极探索适合孟连县渔业生产发展的方案。大力推广发展渔业养殖,重点发展池塘养鱼,推动边疆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不仅可以解决山区群众吃鱼难的问题,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加强鱼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积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3.2 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全面加强渔业生产建设

优化科技发展政策和社会环境,把科技进步逐步与创新真正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科技系统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运行机制。

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形成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渔业科技人才资源,造就新一代科技人才队伍。

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渔业与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渔业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全民养殖技术。

3.3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点,培植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要树立“扶持渔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积极培植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终实现渔业产业的发展、巩固和提升。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第11篇

(一) C-D生产函数。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Y=AKαLβ。其中, Y代表总产值, A代表综合技术水平;K代表资本投入, 一般指固定资产投资;L代表劳动投入, 一般用就业人员数表示;α和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弹性系数。该函数模型表示在既定的科技水平下, 一定时期内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组合的最大产值。在此假定辽宁省的规模报酬不变, 即α+β=1。

(二) 索洛余值法。美国经济学家R.M.索洛提出的增长速度方程:y=a+αk+βl, 其中, y, a, k, l分别表示地区生产总值、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增长率, 即y=△Y/Y, a=△A/A, k=△K/K, l=△L/L, 故科技进步增长率a=y-αk-βl。这是增长核算的关键方程, 它确定并且让我们可以衡量增长的三个源泉:资本量的变动、劳动量的变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A/A是不能用投入变动来解释的产出变动,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作为一个余量计算出来的, 即通常所说的索洛余量。

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二) 模型的参数估计。通过Eviews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得到模型 (1) :

t值: (25.45734) (19.30916)

R2=0.953946, Adjusted-R2=0.951387, F=372.8438, S.E.=0.159331, D.W.=0.223707。可以看出, 模型 (1)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通过查杜宾-沃森检验临界值表 (5%的上下界) , 0<D.W.=0.223707<dL=1.20, 存在正的序列相关性。现通过Eviews来消除此序列相关性, 加入AR (1) 、AR (2) 得到模型 (2) :

t值: (20.74695) (16.02663)

R2=0.9963, Adjusted-R2=0.995507, F=1256.453, S.E.=0.042601, D.W.=2.141711。此时, dU=1.41<D.W.=2.141711<4-dU=2.59, 这说明加入AR (1) , AR (2) 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而且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

由模型 (2) 可知, α=0.54, β=1-α=0.46, 即资本投入每增加1%, 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4%;劳动投入每增加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46%。可以看出, 辽宁省资本投入对GDP的影响很大, 该省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

综上所述, 辽宁省的C-D生产函数是:Y=e1.03K0.54L0.46。

(三) 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 (表2)

三、结论

表2中显示辽宁省的个别年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负值或数据较相近年份出现较大波动, 这并不是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第一, 这些异常数据可能是由于测算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还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生产要素投入周期性的影响, 从而导致个别年份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情况。第二, 国家统计局的原始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

此外, 从分析测算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 1994~2002年辽宁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来驱动, 2005~2012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劳动力在所有调查年份中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小的。

第二, 1994~2012年间劳动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 除了个别年份因为上述原因为负值外, 其他年份均在0~20%间波动。1994~1996年保持在0.98%的平均水平, 在1997年骤然下降。1997~2000年逐渐攀升至12.69%, 2000~2002年急剧回落至低点。2005~2012年, 资本贡献率维持在5%的平均水平。劳动投入的增长不仅要包括劳动数量, 还要包括劳动质量, 两者综合才是对劳动投入最准确的测定。这说明劳动力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止步不前正处于一个瓶颈期, 如果不能提高劳动力质量, 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会很大。

第三, 辽宁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增长的依赖很大, 1994~2012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为20.97%, 可见经济增长的资本推动型特征十分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资本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尤其是1998~2010年, 两者波动趋势基本相同。在一段时期内, 资本因素必然是促进辽宁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增长率在2003年以前的平均值为12.72%, 2003以后为30.13%, 这直接使得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以前的0.92%增加到2003年以后的6.6%。因此, 保持资本投入的增长对辽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今后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第四, 辽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科技进步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是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致, 比如为了刺激某些年份的经济过热, 地方政府为缓解经济过热和限制经济增长而进行宏观调控, 减少资本投入, 而这一“抵消”作用很可能就反映在科技进步这一测算指标上。

实证结果表明:辽宁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较大波动, 同时充分肯定了辽宁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 取决于科技进步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并非越大越好。对于同样的科技进步速度, 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即经济增长速度越慢, 科技进步贡献率越大, 而当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就会变小。

摘要:采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为理论模型, 运用Eviews软件对消除价格指数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年末就业人员数进行分析, 得到辽宁省C-D生产函数。再根据增长率测算出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水平约为50%, 说明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 提出辽宁省在提高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

参考文献

[1]Riddel M P.K Schw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with endogenous employ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J].The Review of Regional Studies, 2003.33.1.4.

[2]N.格里高利.曼昆.卢远瞩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Robert M.Solow.“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9.1957.

[4]刘聪.科技进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地区经济, 2012.8.

上一篇:口语教学效率下一篇:中学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