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2024-06-18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精选12篇)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第1篇

一、激励学生, 培养学生说的胆量, 让学生敢说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少言, 甚至想说而不敢说, 造成课堂的沉寞。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关爱学生, 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心朋友, 把课堂活动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愉悦和谐的教学平台, 鼓励学生大胆说。建构主义者罗杰斯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有时, 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与教参和老师的认识明显不同。我首先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其次倾听学生的发言, 决不可轻易打断他。最后我给予总结, 用确凿有力的证据说服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 学习的兴趣将更高, 将更富有创造性。因而, 在我的关爱、鼓励下, 学生敢于发言, 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语文课堂动了起来。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二、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爱说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

明代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在学生敢说的前提下, 教者应善于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爱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课文《背影》, 我用歌曲《时间都去哪了》为导入背景音乐, 这首歌诱发了他们对亲情的共鸣, 然后我相机与他们交谈, 此时的学生激情满怀, 各抒己见, 课堂氛围很好, 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 精心指导, 让学生会说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除了关爱学生, 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外, 教者更应因材施教, 精心指导, 让学生会说, 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为此, 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内容。

1、充分挖掘互动内容, 激活学生思维, 实现生本互动。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内含许多利于互动的内容, 能提供丰富想象空间的“空白”点、感人的情景、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等。教师应充分挖掘出这些互动的内容, 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会“说”———与文本展开对话, 实现生本有效互动。我在教授郑愁予的《错误》时, 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 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 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就这样, 在我的精心引导下, 学生思维活跃, 见解纷呈, 语文课堂动了起来。

2、精心创设互动情境, 让学生探究、交流,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互动情境, 如问题情景、对话情境、生活情境、课文情境等,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让他们在课堂上会说, 从而获得最佳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 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后, 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给学生:假如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 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 我想对你说”为题, 与柳宗元对话。学生看到题目后, 与同桌讨论、交流, 而后对我说:“老师, 我会安慰柳宗元:车到山前必有路”, “柳大叔, 希望你永远有一颗乐观的心”等, 这时的课堂就成为一种活跃讨论、探究、交流的互动课堂。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主流,教师要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尤其初中生正处于学习与发展的快速阶段,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初中刚刚接触化学学科,对其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学习过渡,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在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阐述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为教学增添色彩。但从目前来看,大多课堂只是“师动”,而学生仍然是“面无表情”,不主动参与。即使有学生回答问题,也是处于机械互动层面。机械的互动只能让课堂教学停滞不前,无任何教学效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真正“有来有往”,才能真正促进教学进步。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呢?

一、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互动并非自然产生,需要教师的牵引。表面的互动对于教学也无益处。为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绝不能摆架子,而应俯身与学生互动。通过和谐的互动交流,师生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学生的向师性越来越强,而这对于课堂教学是极为有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情境诱发课堂互动,可以利用语言、表情等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参与进互动中。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借助情境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教师引出情境内容:“老师遇到一件犯愁的事情了。有一面平行四边形的镜子,底是2.5米,面积是4.7平方米。可是,门高只有2米。同学们,镜子能否顺利搬进去?”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内容兴趣十足。有学生说:“我认为要知道镜子的高。”有学生说:“已知面积和底了,也知道其形状,很简单。”此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再细说方案。案例中,学生与教师“有来有往”。可见,一道生活味十足的问题,带动双方互动,课堂氛围非常和谐,教学有序而高效。

二、合作互动,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合作互动,学生主体得到完全突出,学习效果也会倍增。但数学教学中,合作已经被教师“滥用”,致使合作已经形式化。也就是说,数学课堂中满是合作,学生对于合作已经麻木不仁,因而合作往往演变成个人解决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根本没有互动,也没有交流。这无异于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面对此现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合作引导方式,而应设计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促进学生合作互动,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课时,教师以任务驱动学生合作互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以“圆柱的侧面展开”这一知识点促进学生合作。学生动手展开,然后反馈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怎么样剪的?其中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到底有什么关系?任务具有难度,学生乐于挑战,因而教师成功调动学生,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学生的互动激情很高。

三、互辩互动,深化思维发展

“理不辩不明。”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互辩的机会,能让教学更精彩、更活泼。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辩时,要注意时机,并考虑辩论的价值性。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互辩积极性也就越高,数学课堂很容易“热闹”起来。例如,对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学生存在很大的争议。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具有价值的辩论点,引导学生互动起来,学生开始大胆辩论。如,有的学生不赞同,于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利用不同长度的火柴棒摆弄着;有的学生赞同,于是找出反面的证据……数学课堂叽叽喳喳一片,但却有序,学生在辩论中深入理解三角形的这一特性。除了在争议点引导学生互辩,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数学错题,促进学生互辩。互辩的过程也是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互辩,也要注意做好调控工作,避免出现“混乱”,导致变成无效互辩。

有效的课堂互动在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教师要积极寻找更多的策略,变无效互动为有效互动,师生共奏“交响乐”,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第4篇

1. 正确把握语文课堂有效师生互动的特点

(1) 教育性

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师生互动的内容、形式都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

(2) 交互性和连续性

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反应。在师生互动中, 一方面,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学生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 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 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而且, 这种影响是连续循环的, 表现为一个既交互又链状的循环过程。师生互动是可控、可调的。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 从而有意识地营造与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 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相结合

就表现形态而言, 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意识地开展的。

(4) 非一一对称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师生不能同时互动的状况, 即教者的一个教学举措实施之后并未能在学生中引起积极反馈, 而呈现出“哑然”。这就是师生互动非一一对称性特点的体现。

2. 利用差异, 挖掘课堂有效互动的资源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不同, 决定了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个差异包括个体间的差异和个体内的差异, 反映在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 学生虽同处于一个教室, 接收的是同样的信息, 但师生互动中也含有不均等的成分, 如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往往适合某些学生, 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这种师生互动的差异客观上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 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的不同要求, 使“教”和“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因此, 教学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 强调个别指导。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为低、中、高三层。对其分层绝非为每个学生贴上标签, 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选择、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任务和评价,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如在教学中指导学法, 对基础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 对基础好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兴趣激发,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而形成师生互动。

3.1 媒体激趣

将电教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 从而控制学生兴趣的转移, 集中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语言激趣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多运用幽默的语言, 会使学生富有生气,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 教师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3.3 游戏激趣

教学时常与娱乐结合, 设计安排一些富有趣味的游戏等活动, 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如开展“夺红旗”、“找朋友”、“我当小老师”等, 使课堂不但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 而且成为学生表演角色的舞台。

4. 师生共同教学, 追求教学的“合力效应”

“合力效应”是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的积极反映。成功的语文教学活动应使教与学保持最大的一致性, 以达到互动的最佳效能。语文教师是教学“策动力”的主体, 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导演”, 对实现教学“合力效应”起重要作用。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 老师怎样教, 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 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 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 使教学“动起来”。

为了开展共同教学, 实现“合力效应”, 促成师生互动, 语文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 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教师不断挖掘并向学生展示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 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目的和语文学习价值的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 它和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使学生自觉地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 将群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二) 强化自身魅力, 形成“晶核”效应。教师应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为此, 教师需通过不断学习, 不停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 才会受到学生敬佩, 赢得学生信赖, 让学生自觉地配合自己, 形成教学合力。 (三) 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教师需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 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 化解教学矛盾, 使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 (四)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 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在适合教学开展的“势场”中, 易使教学双方达到互动的最佳境界。

总之, 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以活动的频繁为标志, 也不是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 而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参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摘要:本文针对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的问题, 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正确把握语文课堂有效师生互动的特点;2.利用差异, 挖掘课堂有效互动的资源;3.兴趣激发,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4.师生共同教学, 追求教学的“合力效应”。

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第5篇

——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春燕

引言(1)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 言语互动与非言语互动。

※ 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

※维果斯基: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发展的“社会共享”的认知。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2、现实的师幼互动平等仍处于浅层状态,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的互相尊重,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教师的话语霸权。※ 师幼虚假的交往现象。

(4)

案例1:有趣的转动

教师问:“要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 幼儿:“眼珠不会转动九看不见旁边的东西了。” “脖子不会转动,头就不会动了。” “如果腰不会转动,身体就弯不下来了。” “我家就有老板椅呀。”

教师强调说:“我的问题是如果身体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就又请别的孩子回答了。

然后教师接着说:“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5)

虽然教师能清楚地听到幼儿回答“我家有老板椅。”但是还没有真正听懂这句话,不能真正地理解幼儿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师看来这样的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但如果仔细分析:幼儿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老板椅呢?老板椅与身体转动有什么相关吗?就会发现幼儿所说的老板椅的意思应该是:老板椅会转动,我要是身体某些部位不能转动了,就可以坐在我家里的老板椅上,以椅子的转动来代替身体一些部位的转动。其实,老师是可以接住孩子抛来的球的,及时鼓励幼儿,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再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6)案例2:玩具要轮流玩

※为了引导大班的幼儿学会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一位教师设计了社会活动“玩具要轮流玩”。这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实录。※师:有时候好朋友之间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像他们这样:(两位幼儿一男一女进行争抢玩具的情境表演。)

师:这两位朋友在争抢玩具,这样做对不对?我们来帮助他们想想办法?

幼:男孩应该让女孩。幼:大家轮流玩。

幼:只给女孩子玩,不给男孩子玩也不公平,应该再找一个玩具。师: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幼:有一次我玩一个玩具,哥哥也想玩,就拿着他的玩具对我说:“我这个玩具很好玩。”其实,他的玩具我玩过,一点也不好玩,我就没有答应他。

师:我们要学会相互谦让,玩具要大家轮流玩。

(7)上述判断中,教师早就预设了问题的答案——教师都要绕回预先的目标上。其实,适宜的社会性行为必须经过幼儿自身的体验才能被认同并内化,与其回避、压制,倒不如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及感受,再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况,如:两个小朋友都想玩该怎么办,让孩子说说解决的办法,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合作中问题,如苍白无力地说教说教要有效得多。

(8)

在互动的内容上,教师以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来代替幼儿的思维、语言,而忽略幼儿的内心感受。

※ 在互动的导向上,教师是互动中的主动者,幼儿是消极的受动者。

(9)

2、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的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倾斜式互动。教师发起互动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

(10)

※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自主权。

(11)

※教师往往会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的走教案的过程,较少关住或漠视互动中幼儿随时出现的问题,也不希望看见教学进程与教学计划慢慢地偏离。

(12)

案例3:有趣的光斑

教师说:今天阳光明媚,请小朋友用镜子玩一玩,看能发现什么。听到小铃声就到老师身边坐下来。

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四处玩起了镜子,有几个小朋友把镜子放在太阳下不停地晃动着,把光斑照到各处,指指点点说: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慢慢地孩子们都挪向有阳光的地方,大多数孩子都照出了光斑。可还是有几个孩子没成功,有的岁让站在阳光底下,可镜子缺在阴处,有的本该照射镜子上的阳光正好被其他孩子的身体挡住了,还有个女孩虽然把镜子放在阳光直射到的地方,可镜子正面朝下,阳光只照到镜子的背面,虽不停地晃动着镜子,可还是照不出光斑。旁边一男孩子就伸手过去帮她调整了镜子的方向,光斑就产生了。

(13)※老师敲小玲了,小朋友们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问:“刚才玩的开心吗?”“开心。”“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光斑呢?” ※ 孩子们正在讨论。刚才那个男孩突然站起来自豪地说:“有一个小朋友搞不起来,是我帮她搞起来的。”

※老师并没有理会,继续说:“光斑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再去玩一玩,想一想。” ※老师的教案成了死的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幼儿,让他们围绕着它转,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推进情况适当调整,互动机械。师幼互动的过程成了有目的、有组织的灌输过程。

(14)调整:

※当老师发现有的孩子照不出光斑时,即可增加“如何才可以照出光斑”的讨论,“照不出光斑”的原因分析,探索环节,可以提出

(1)你照出光斑了吗?(2)你是怎么做的?

※也可以请照出光斑的孩子再来试一试,再次展现问题情境,让大家来找寻原因。

※再如,当那个男孩说时„„,教师应及时鼓励、肯定,为他提供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同时可以把球抛给大家,共同讨论。(15)

4、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料外的问题,随机应变、灵活机敏地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特别是对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完成,随机处置的能力。

(16)

案例4:木鱼在什么地方敲

※教师正在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欣赏:小老鼠偷油。活动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形象地肢体动作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接着有条不紊地欣赏乐曲第一段与第二段,老师问:这首曲子好听吗?你们喜欢那一段?

※有的小朋友说喜欢第一段,也有的说喜欢第二段,教师说:“很好。”接着老师提出了一个启发式的问题:“木鱼在什么地方敲呢?”立即有小朋友们抢着回答说:“在庙里。”顿时,在场的小朋友与听课的老师哄堂大笑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出乎意料的回答,老师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继续强调:“你再仔细听听木鱼在哪里敲”而幼儿仍然回答:“在庙里”。最后老师强做微笑说:“木鱼应该在第一小节结束时来敲。(17)

※老师的问题:“木鱼在什么地方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答案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木鱼是可以在庙里敲的,这是没有错的。幼儿能做出这样的回答,说明他在认真思考,积极动脑,教师多幼儿的回答要分析,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幼儿会这样回答,造成这样回答的原因是什么,应从教师找原因,是语言不准确,还是问的范围太大„„

(18)分析:

教师的语言是幼儿回答问题的诱因,如果是这样问:“你们认为木鱼应在乐曲的哪一个小节敲好听呢?”这样的提问确定了问题的范围,把幼儿凌乱的思绪拉入乐曲之中,请幼儿听听音乐告诉大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上的情况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但能体验乐曲之美感,也能在比较中了解敲木鱼的作用。即使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也不需要紧张,可以灵活机动,发挥教育机智:“很好,你是个非常细心的孩子,注意到庙里也有敲木鱼,能不能帮我们想一想今天这首歌曲中什么地方用木鱼敲好听呢?这样幼儿不但积极回答,而且也会想为什么用木鱼敲而不用别的器具,自然归纳出:用木鱼的声音最能表现出小老鼠头油时紧张的气氛。”(19)

二、原因分析——价值观、技术因素及实际困难 ※

(一)落后的课程教学观

※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观念问题——教学活动十特殊的认识活动还是师幼的对话交往活动?

※传统教学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集体教学为组织形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师生双边活动。

(20)

案例5:森林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大森林是我们的好朋友吗? 幼:不是。师:为什么?

幼:因为森林里有许多动物,他们很凶的。幼:我最害怕大灰狼和大狗熊了。

幼:地球上没有动物就好了。

幼:可是,没有虾的话我就吃不上虾了。

※老师把话题重新扭转过来,继续问道:森林有什么作用?接着引导幼儿归纳出大森林种种好处,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最后做出总结:大森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森林和大森林的小动物„„(21)

当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教学中心目标,其它的目标,诸如态度、价值、情感、社会性的任务或附带,或抽象,并没有真正的地位。※教学过程成了展示教学计划的过程。

※引起儿童兴趣——导入活动——提出问题——师幼一问一答——最后教师得出结论。※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与传声筒。

(22)

送给蛤蟆的礼物

※再过几天就是蛤蟆妈妈的生日了,青蛙想做一件衣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这天下午,青蛙一看见蛤蟆,就忍不住说了出来:“我要送你一件衣服,不是买的,是我自己做的。”蛤蟆听了很高兴。

※晚上,青蛙准备好剪刀、针线,开始做衣服。可青蛙从没做过衣服呢!刚剪了几下,青蛙就叫起来,“哎呀,坏了,剪坏了!唉,看来衣服是做不成了,只能做一件背心了。”

※有一天,青蛙碰到蛤蟆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说:“嗯,做衣服太慢了,我想还是做件背心给你吧!”“呀!太好了。”蛤蟆高兴地叫了起来。(23)

※晚饭后,青蛙就做起了背心。这次青蛙就小心多了。可是不知怎的,又剪坏了。现在背心也做不成了,只能做一顶帽子了。青蛙真的生自己的气了。“唉!算了,明天再做吧!”青蛙气呼呼的上床睡觉了。

※二天,青蛙又碰到了蛤蟆说:“嗯,我觉得那块布更适合做一顶帽子!”“听起来真不错,我喜欢帽子!”

(24)

这天晚上,青蛙在动手做帽子前,对自己说:“这次,你要是再剪坏,你就是一个最笨最笨的大笨蛋!”唉,看来青蛙的运气真是糟透了,布又剪坏了,这下连帽子也做不成了。“唉!我是世界上头号大笨蛋。”青蛙自言自语地说。

※第二天是蛤蟆的生日,当青蛙把一块手绢送给蛤蟆的时候,他难过差点儿掉下眼泪。“哇,真漂亮!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最特别的礼物了,谢谢你!”看到蛤蟆这么高兴,青蛙一点儿不觉得难过了。

(25)教师的三个提问

※导入故事:最近,听说蛤蟆要过生日了,它的好朋友青蛙打算做一件衣服送给它,可是最后,青蛙只送了一条手帕。问题一:如果你是蛤蟆听说礼物从衣服变成了手绢,你会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你是青蛙,把原来打算制作的漂亮衣服只做出一条手绢,你还会把这份礼物送给蛤蟆吗?为什么?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留下结局让幼儿思考并提问: 问题三:猜一猜,蛤蟆最后会收下这份礼物吗?为什么?

(26)

教学活动是师幼交往对话活动

※课程的教与学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儿童的活动的,尤其当幼儿园课程从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展到幼儿园一日的活动后,其本身就是师幼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幼儿园课程教学就其本质应是师幼互动的交往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27)

雅斯贝尔基在《什么是教育》中描述了迄今为止的三种教育类型。

1、经院式教育:仅仅局限与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工具,儿童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固定的知识。

2、师徒式教育: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它使儿童只能被动地依附于教师,服从于教师。

3、苏格拉底式教育:教师与儿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双方可以自由地思考,在善意与无止境的对话与讨论中唤醒儿童的潜在力。(28)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师生互动 有效教学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政治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践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注,探索出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策略。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首先,师生互动能够切实的提升教学效率。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互动,改变了长久以来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课堂气氛,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的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主动思考,并探索解开问题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师生互动能够获得学生与教师的能力同时提升,获得教育双赢的效果。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真实看法,从而找到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而学生也能够摆脱对政治课程古板的既定印象,让课堂活跃起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不仅仅学到了一些政治知识,更包含了一种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政治课程是一门文科学科,它是一个极富真理的学科,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也习惯了“死记硬背”,政治课堂气氛十分枯燥,也直接形成了学生难以对政治课产生学习热情的死循环。政治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还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继而提升课堂效率。以下介绍几种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1.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是师生互动的核心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产生“课堂自主”的理念。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在构建课堂的“互动氛围”必须要注重到师生平等的课堂关系,可以采取“师生互问互答”的形式。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内容,在详细讲解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问题,同样也要允许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形成一个交流平等的机制。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明白到“自主”的真正含义,并随之内化形成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高中政治课程“多变的价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价格”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可以准备几件小商品,模拟一个“课堂小卖店”的方式,采用情节模拟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同时在情节表演完毕后,师生可以根据情节进行相互讨论,学生对于教师的目的一开始会觉得不理解,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则需要回答教学目的,并引导学生自己先学习课本内容,并讨论情节教育中与课本内容中相关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举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完成了对知识点的“主动探索”。

2.科学利用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手段,但评价的利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既不能够一味的对学生采取鼓励评价,也不能够一味的让学生饱受挫折教育。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来说,评价甚至可以直接成为一种课堂内容,因为评价本身就具有一系列的思想和政治的理念。科学利用评价体系需要抓住以下几点:其一是要营造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系统,对于学生而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不一味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其二是要加强学生对教师评价的认真对待,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评价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形成“本位”意识;其三则是应该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有目标的实践评价。评价本身与政治学科中“选举”、“公民选举权”等知识点挂钩,教师甚至可以开展“课堂小选举”的活动,来同时进行师生评价以及相关政治知识的讲解,将知识联系实践,起到评价过程的双重作用。

3.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环境

课堂氛围以及班级环境是师生互动得以实践的一个基础条件,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学习环境,对于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升有巨大的帮助。在这一方面,教师首先需要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交流,可以在课后积极与学生互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互动,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日常的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交流机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课堂活动等来提升政治课堂的活跃气氛,摆脱沉闷的教学氛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的有趣素材,实现对课堂氛围的构建。

三、总结

课堂呼唤着师生互动,也是师生进行互动的场所。这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相互学习,也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人际交往。实践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侯晏. 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即时评价学生[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5).

[2] 张卫国.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互动型教学[J]. 思想政治课教育,2012年第7期.

[3] 张立宾.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J]. 新课程学习,2012年第3期.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第7篇

一、树立互动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依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知识赋有情趣和意义。如教学“合并同类项”时,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生活场景:桌面上有一堆非常零乱的学习用品,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容易答出:将文具放入文具盒里,书整理成一摞,作业本放在一起,分别摆放整齐。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第二步,让学生运用归类的思想进行速算竞赛。第三步又安排两个游戏,一个是同类项速记,另一个是“找朋友”。正当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和喜悦中时,笔者又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玩兴正浓的学生显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于是笔者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5x+3x等于多少?学生马上答出8x,又问是怎么做的,回答是5x+3x=(5+3) x=8x.在完成另外几道同类题后,我再问:法则是什么?有了前面总结出的生活经验,经过交流、反思、总结出了法则。使学生知道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互动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教学“平方差公式”时,笔者提出了某一期“开心辞典”节目中的一道题目:要求参赛选手在一分钟内口算出103×97的结果。该选手也许数学没学好,栽在了这道题上,没能过关。同学们数学挺棒的,能在一分钟内口算出来吗?学生马上来了兴致,但没人完成任务。我又说,等我们学了今天的平方差公式后,相信大家在半分钟内就能解决问题。这堂课由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学得很有兴趣,也掌握得很好。

三、改变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互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矛盾中掌握知识、升华理念。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枯燥的乘方这一知识点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张纸的厚度为0.1mm,将这张纸对折5次的厚度是多少?将这张纸对折14次后,厚度会超过身高为1.6米同学的高度吗?通过折纸实验,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再一次对折……依次下去次数与纸的层数有什么关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后,得出结论,对折1次为21、对折2次为22、对折3次为23、对折4次为24……对折14次为214,写出算式:0.1×214(毫米)=1/1000×214(米),得出了纸的层数与次数n的关系:纸的层数=2n,然后通过计算器计算……最后追问:“与身高为1.6米的同学比,谁高?”结论的确让学生大吃一惊,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厚度真的比身高为1.6米的同学还高,更想不到折叠20次后,比30层楼还高(每层楼高为3米)。

四、利用互动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新课堂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将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每一节课其实都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这段历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谱写的。如教学“圆周角定理”时,笔者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圆,任意确定两个点,标出该段弧,作出该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再量一量角的大小。这时笔者提出:这两个角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从而得到圆周角定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要我们善于动手、观察、思考,就会发现。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等量关系?笔者再提出:圆周角的两边与该弧所对的弦组成一个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生通过画图观察、交流,找到三种位置关系:一是圆心在三角形内,二是圆心在三角形外部,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圆心在三角形一边上,从而引入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寻找到已知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为寻找到未知规律打下基础。

总之,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互动,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摘要: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 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正确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摒弃虚假, 追求真实, 努力探索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途径, 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是当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 也是使数学课堂真正得以重新建构的前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意识,互动情景,互动方式,互动资源

参考文献

[1]赵永.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学习, 2008 (11) .

[2]王丽霞.提高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全球教育展望, 2008 (01) .

[3]叶昭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中国教师, 2007 (S2) .

[4]孙云晓, 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论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气氛,情感交流,师生互动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 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 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 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 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 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 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 尊重学生, 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 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 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 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要吃透大纲、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 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增添他们的勇气, 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 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 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 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 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 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 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 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 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 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 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 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 教师忙于教学, 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 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鼓励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 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产生上进的动力。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第9篇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互动式教学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这是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的真谛。

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实施

教学新理念是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的。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的获得等都依赖于课堂。因此,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而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法,是Interaction和Situation的一种结合,是将句型训练、情景对话及学生的自主活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交流的同时,创造性地改编对话并充分运用身体语言进行表演,实现对目标语法结构的吸收和内化。我在近年来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及交往能力为主的:编写学案—学生探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评价反馈的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1.编写学案,创设互动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动”字上,要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用学案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新课的目标,以及新课完成后的检测内容,揭示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在教学9A Reading时,设计了如下的学案。

Unit 4 The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

学习目标: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理解,并初会初步拼写本课单词。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会流利朗读。

学习过程:

1.问题导入: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rs do you like?

2.教学重点词汇:up-to-date,weekly,cover,presentation,online,disturb

3.快速阅读后完成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Sports World covers ice skating this week.

()(2)Sports World is interwiewing famous basketball plays this week.

()(3)People have voted for Beijing Music Awards one the internet.

()(4)Murder in a Country House is a documentary.

4.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5.听录音朗读。

6.提升练习。(提取阅读信息,巩固词汇运用)

完成P62的选择填空。

2.学生主动探究,铺垫互动环节。

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个体就应在课前根据学案进行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活动,培养互动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为达到形式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要做到两个有利于: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有利于创设组内互动。在学生主动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才可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以四人为宜,由前后两排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组要选一名英语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学生任组长。之后,由组长按英语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组合,长期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

4.组际交流,提升互动效能。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5.评价反馈,深化互动实施。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小组”、“小小活动家”和“能手奖”。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学案设立的目标达成程度即当堂完成的学案练习。评价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重要环节。

三、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实施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其以下几个优点。

1.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实施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同竞争的有一定生气的教学情境。

2.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感化、知道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实践证明,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如何把互动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这依然是每位英语教师需要静心思考的话题。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信任,让学生能于探究合作中不断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第10篇

一、游戏引发课堂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最能调动起学生的童心。虽然高中生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他们却也拥有一颗童心,可以说是童心未泯。教师可以抓住这点,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游戏为媒介,引发课堂互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考虑其与教材的联系性,并注重教学互动,同时做好衔接工作。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中的《Unit 1Laughter is good for you》这一单元时,笔者以游戏引发课堂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笔者设计游戏:比一比谁能憋住不笑。笔者在课前搜集了网络上的动态搞笑图片,并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如展示一名年轻妈妈抱着小孩,图片中小孩大笑着,图片配词:“你爸爸当大官了,是群主”。如果学生没笑,再切换到下一张动态搞笑图片。很快,班级中很多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当然,笑了的学生不能再继续参加游戏,剩余的学生继续游戏。最后引出话题:“Do you think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Do you like watching stand up comedy?”引发课堂互动。由此,学生积极地交流了起来。

设计游戏主要是为了调和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在游戏中,只要学生笑了,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此时,教师再引出关于laughter的话题,便水到渠成,与学生自然地互动了起来。

二、任务促进课堂互动,活跃学习氛围

任务驱动教学在英语课堂中运用较为广泛。以任务驱动,能够促进课堂互动。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互动探讨意义的任务。这些任务还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合力攻克。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任务促进学生展开合作互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中的《Unit 1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任务促进课堂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主要是关于加拿大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此,笔者将学生分为六大互助学习小组,并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互助学习小组搜集哪一国家的信息进行分享。列出的国家有:America、Canada、Britain、Brazil、China、Australia。巴西这一国家在教师列出的范围内,这主要是配合2016年在巴西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强化学生对曾经“金砖四国”之一的了解。在抽签结束后,学生开始展开互动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他们搜集到的不同信息,如国歌、国花、国旗、该国的著名旅游景点、风俗礼仪等等。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见闻都有所不同,通过互动学习,可以将知识聚集在一起,学生的思维不断开阔了起来。

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所要搜集国家信息,真正体现了互助学习模式,也彰显了教学公平。通过互动分享学习,英语课堂越来越活跃,学生也能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三、表演拓展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表演活动的设计对于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具有重大作用。此外,设计表演活动还能够有效丰富和拓展英语课堂的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模式都非常反感,他们都渴望教师设计满足他们童心需求的活动,从而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释放自我,得到提高。而表演活动的设计则刚好能在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同时,拓展课堂互动,激起他们童心。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中的《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表演活动,拓展课堂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单元主题,笔者设计的表演活动为:请学生自导自演喜剧,以“演”和“说”的方式表演出来。要求:以合作互动形式表现,利用英语表达,喜剧内容要引同学发笑。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设计、表演、对话。在课堂上,不同小组设计出了不同的喜剧表演,笔者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综合点评。

教师要真正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优化设计,让学生进行轻巧互动,有效活跃课堂。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57-01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互动在课堂上是很难见到的。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互动教学则成为一种新型的、能够有效促进课堂信息的双向交流的一种模式,有助于提高讲课效率,因此互动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和青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互动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中最为积极、活跃的成分。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开展有效互动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内容,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切入口,捕捉学习契机,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使之产生互动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生动地运用形象的直观教学,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是实施互动教学的基础。

二、开展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有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增长构建一个有利的条件。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学习引导以及亲自示范、反馈评价等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加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热爱学习语文。在师生互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让他们也能够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发言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交流与互动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探究《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发表见自己独特解的机会,在新课讲解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想办法,如何才能够帮助乌鸦喝到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此外,教师也要及时给出评价、鼓励,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当时机成熟之时,教师再顺势导入新课,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三、角色扮演、交流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童话寓言故事比较多,比如,有很多拟人化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完全把这些拟人化的情节作为互动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编排情境短剧,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表演等形式来诠释角色、交流扮演,进而再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益。例如,在分析《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把它同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联系起来,让学生再分别扮演懒羊羊和灰太狼,或者是美羊羊和红太狼等角色,再把课文内容作为台词,学生可以根据动画片中各个羊的性格特征、兴趣特点等深刻去诠释自己的角色、演绎剧情,学生也能够在参照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把动画片中的狼和羊之间的斗智斗勇的画面融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既掌握了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打造出生动幽默的画面,教学也就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加强小组探讨合作,充分发挥探讨合作的积极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探讨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把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出来,让那些不善于沟通、胆子比较小的学生也都能够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加强互动合作,能够取长补短,促使不同层次间的学生间之间的相互帮扶,而且也能为学生提高自由活动、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出探讨合作的积极作用。

在小组探讨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既要学会协作学习,也要掌握一定的评价技巧,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够增加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语言知识,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文章时,根据课文内容,可以采用课本剧式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自己推选出一些学生去扮演国王、孩子、孩子妈妈、其他小朋友等角色,扮演前,再让他们自己商量谁分别扮演哪个角色。当学生们在探讨“谁适合”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在想“国王有什么样的表情特征”的问题,教师再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什么国王会有这样的表情变化呢”,理出故事脉络,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以及经过和结果”的六要素也就逐渐清晰可见了。因此,教师在当好倾听者的同时,也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和个别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设法组织吸引“面”上的其余学生一起倾听,师生共同讨论,促使学生们都参与到“对话”中来,有利于扩大互动的参与面,而且还能提高互动的效率,有助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互动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导致了这样一些现象出现:为了小组而小组,即将不适合小组教学的内容设计成小组活动;为了主体而主体,即学生尚无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却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探究而探究,即对没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大肆探究……只看表面,忽略实质;课堂貌似在动,也确实在动,但是缺少互动,没有动出意义。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什么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互动呢?基于此,我开展上述探究,虽尚不完善,但也颇有成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一言堂”贯穿始终的单一模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的双向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当中,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个更为生动、活泼、愉快的语言学习以及运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教师的课堂互动运用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皮琴静(导师:夏家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及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4).

[2]冯惠文.语文教学的几个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03).

探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第12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近几年来, 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学者与教师的关注。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 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 积极主动地思考, 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理论依据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去引导学生发现, 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 促进教师去启发, 师生密切配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受教育者独立思考的能力, 强调学习者将自己的经验带进学习过程中, 是积极意义的建构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教学实践方法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概念、论点等, 而问题的答案则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讨。 (william, 2000, 49) 建构主义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教学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不仅学习语言知识, 而是要把学习英语当作一种培养学习者能力的手段。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内心世界, 关心人的情感因素,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人本主义教学法, 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人本主义的重要代表罗杰斯认为, 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 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有趣和需要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创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言语互动是一种社会化行为, 从中生成的认知环境和情感环境不但有利于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知识, 而且可以辅助他们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该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中介作用。课堂话语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环境, 而良好的师生互动会给英语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便于消除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有助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Long, 1983) 以上三种理论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 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方式

课堂互动应该是双向的。教师可以运用课堂互动的各种策略, 如提问、反馈、协商等策略, 调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开展小组讨论, 分组发言, 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积极配合,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 教师提问、反馈与协商。

教师最常用的互动的方式常常以提问的方式发起, 要求学生回答, 然后给予反馈及评价。而教师不同的提问形式和类型会造成学生语言输出量的不同,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和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通常开放性的问题会给学生更多思维与表达的机会。教师的反馈是对学习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和认可, 不同反馈方式会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造成不同影响。其中纠正性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注意到现有中介语与目的语的差异, 也可以使学习者修正原先的错误假设, 促进语言习得。师生协商行为包括分别以排除误解、纠正语误、增加信息为目的意义协商、形式协商和内容协商。在协商过程中, 学习者可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并可生成、检验和修正关于目的语的假设, 促进中介语向目的语方向发展。 (Tusi, 1997:184)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策略会对产生学生不同质与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2. 课堂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布置任务, 教师通过抽查、监督与辅导, 使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形成真正的交流。在课堂小组活动中,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动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各个小组同学都可以参与活动,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 可以选派代表发言, 扩充交流面, 扩大信息量, 强化互动、互助, 练习口语, 交流思想。同时, 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质疑, 交流各自的理解和做法,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四、影响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在英语课堂中付诸实践,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采用, 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但经过笔者的课堂观察与调查, 认为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起关键作用。通过研究分析, 笔者发现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自身对课堂互动知识的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互动效果有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的个人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真负责、热情、语言表达能力强, 善于与学生交流的英语老师往往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修养, 以一种积极上进的精神感染学生, 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2.教师对课堂互动知识的了解, 会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互动策略的运用。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课堂互动知识对他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经过分析发现, 掌握不同知识体系的教师课堂上互动的运用程度和深度也有不同, 这也影响了学生最后的语言习得。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大力进行科学调研, 在自身的专业上下功夫, 结合自身的教学做探索性研究, 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

3.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将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通过教学反思把教学经验上升到里理论的高度, 明白自己每一步教学过程对学生语言习得所起的作用,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 并探索适用于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运用。

五、小结

要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师生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过程中, 学生受到启发, 激发起兴趣, 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因此广大教师应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用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新的方法, 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 创造有利的课堂氛围, 培养有实际应用能力, 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Ellis, R.Does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implicit knowledge-A review of the research.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4, 2002.

[2]Littlewood, william.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Long, M.Do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Areviewofthe research.TESOLQuarterly, 17, 1983.

[4]Tsui, A.B.M.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3.

上一篇:家属护理下一篇:机电运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