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大王的故事

2024-07-25

贝壳大王的故事(精选4篇)

贝壳大王的故事 第1篇

梁小军, 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普通农民, 个头不高, 说起话来快声快语。可他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流露出机灵与精明。正是靠他的机灵与聪明, 在当地开创了人工养殖狐狸的先河, 而且还把他的养殖业发展到苏南, 发展到祖国边陲的云南。

梁晓军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中学毕业后, 他养过鸡, 由于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曾经损失惨重、家徒四壁, 几乎到了穷途末路地步。面对失败, 他苦苦思索徘徊……后来又养过鱼苗、珍珠, 但仍不尽人意。始终走不出贫困的境地。1996年初, 梁晓军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饲养狐狸经济收入高, 市场前景好。于是, 他专程到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 虚心向专家教授们求教。有关专家教授告诉他:狐狸皮是裘皮中的珍品, 色泽艳丽、板质柔韧, 既美丽又保温, 狐狸皮是制裘工业的高档“原料”, 号称“软黄金”, 被誉为世界三大裘皮支柱之一, 是出口创汇佳品。人工养殖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 故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狐狸肉质细嫩, 鲜美可口, 营养丰富, 低脂肪高蛋白, 是宴席上高档珍品。专家们鼓励梁晓军走养狐狸的路子。

专家们的鼓励坚定了梁晓军养狐狸致富的信心。可是, 乡邻们却议论开了, 有的讥讽梁晓军是想吃天鹅肉, 有的说养殖狐狸风险大, 弄不好就把钱往水里扔, 劝梁晓军不要去冒这个险。家中的老人认为, 狐狸自古就不是好东西, 妖里妖气的, 不太吉利, 梁晓军的妻子开始也不同意他养狐狸, 她认为当初养鸡损失够惨重的, 现在好不容易创下这点家业, 如果养狐狸砸进去了又该怎么办?后在梁晓军的劝导下就默认了, 但她听了乡邻们的闲言碎语之后, 又动摇了, 死活不让梁晓军养这玩艺儿, 还把自己的父母请来当说客。然而, 梁晓军就有这么一股牛脾气, 看准了的事非要去做。梁晓军耐着性子, 把他养狐狸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条有理, 不得不让岳父、岳母和妻子心悦诚服。

梁晓军知道饲养狐狸经济效益确实好, 可是缺乏养殖技术, 好在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坚信只要肯钻研就没有学不到的本领。他就像在沙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下了作战的决心。炎热夏季, 他冒着酷暑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到南京农业大学, 虚心向专家求教。当他初步掌握养狐狸的技术后, 又先后三次上河北、二次到吉林, 一边向养殖能手学习实践经验, 一边选购种狐狸。

梁晓军始终忘不了在北方一家养殖场学技术的遭遇。那是1996年7月, 梁晓军口袋里揣着钞票, 到北方一家狐狸养殖场去学习技术。说是学技术, 实际上是替人家义务帮工。梁晓军不顾天气炎热, 不顾难闻的气味, 几乎包下了全场狐狸粪便的打扫工作, 还与场里职工争着干其它活。那种吃苦的劲头和虚心求教的态度感动了人家, 人家把养殖技术一一地传授给他。他还买来了养狐的技术书, 白天边干边学, 晚上记笔记。从狐狸的饲料配方, 到怎样烧制食物及科学防疫疾病等, 他写下了近万字的学习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段时间下来, 梁晓军终于掌握了饲养技术。于是, 他从养殖场购回了八只狐狸, 走上了特种养殖的路子, 成为当地养狐狸的第一人。

养狐不仅是个苦活儿, 还是个细活儿。狐狸是多胎繁殖, 最多1胎可生小狐十七八只, 这样狐“妈妈”的奶水就不够了, 需要替小狐请“奶妈”。但狐狸的排他性非常强, 对非嫡亲的子孙, 它会毫不怜悯地把它们吃掉。怎么办呢?梁晓军想了个妙法:他根据狐狸喜欢利用嗅觉判断事物的特点, 把需要寄养的幼狐放到“奶妈”排出的粪便上, 让它打个滚, 这招还真灵。“奶妈”狐狸嗅到幼狐身上有自己的气味, 就确认是自己的后代, 便心甘情愿地哺育起来。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 梁晓军将触角伸到外地。1998年以来, 梁晓军提供良种狐狸, 派驻技术人员, 在江阴、无锡等地联办了狐狸养殖场, 并形成销制皮张、服装加工一条龙服务。尤其是1999年, 他用飞机空运40只种狐狸, 在云南省元谋县又开创了当地养狐的先河。

要想致富, 就得吃苦。这是梁晓军的深切体会, 也是一个个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的深切体会。为了养好狐狸, 梁晓军可以说吃尽了苦头。每当母狐配种期间, 梁晓军总是特别忙, 既要加喂催情饲料, 又要及时进行发情检查。有时为了确定某一母狐是否真正发情, 他常要蹲在狐舍窗外隐蔽处连续几小时不停地观察它的特征表现。母狐产仔后, 为防止母狐叼仔狐, 他总是及时进行分离和使用药物。为解决动物饲料不足的问题, 他常到河塘里捕捉鱼虾。汗水浇出丰收果。在梁晓军的精心饲养下, 梁晓军的家庭特种养殖场由小到大, 不断发展。2008年狐狸群发展到280余只, 出售种狐和狐皮收入达20万元。

关于贝壳的睡前故事-小贝壳找妈妈 第2篇

那是一场多大的雨啊,冲走了山坡上的泥土,一枚小小的贝壳露了出来。好在雨很快就停了,不然,小贝壳就要被水冲走了。

天晴了,太阳金灿灿的,小贝壳却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贝壳,你怎么了?”一只过路的小蚂蚁问。

小贝壳停止哭泣,看了一眼小蚂蚁,说:“我一觉醒来,妈妈不见了……”

“睡觉?你睡了多长时间啊?你的妈妈又是谁呢?”

“我睡了两亿年!我的妈妈,是大海呀!”

“啊?”小蚂蚁大吃一惊,不会吧,有没有搞错,两亿年?大海?

“是的,我小小的时候,有一天,在海边玩耍,我困了,躺在沙滩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啊,海妈妈不见了,我竟然睡在了山坡上。掐指一算,竟睡了两亿年!”

小蚂蚁点点头,他相信小贝壳的话,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小蚂蚁决定帮助小贝壳找妈妈,可怎么找呢,大海在哪儿呢?

小蚂蚁想了个办法,他扛来木头,在小贝壳下面固定了四根横木,又在横木上安了四个木头轱辘,这样,就为小贝壳做了辆车子。小蚂蚁用一根细绳拴在横木上,用力一拉,车子启动了。

小贝壳乐坏了,这样就可以走到海边,找到妈妈了。

小蚂蚁边向前走,边打听着去海边的路,他还采了一束鲜花,放在了小贝壳的车上。小贝壳幸福极了,要知道,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送花给她呢。

小蚂蚁拉着小贝壳的车子,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去海边的道路,对小蚂蚁和小贝壳来说,真的很遥远。

但小蚂蚁一点儿也不着急,走一步,就少一步,总有一天会到海边的。小蚂蚁一高兴,在小贝壳身上写下了“小贝壳找妈妈”六个大字,还制作了一面小旗子,插在了小车上,旗子上写着:我们一起去海边。

小蚂蚁和小贝壳的故事,被一只落到地面上歇息的小燕子知道了。小燕子飞到他们的身边,说:“你们这样走下去,什么时候能到海边啊,我来帮你们吧。”

小燕子让小蚂蚁坐到小贝壳里,小燕子捧着小贝壳,向海边飞去。

一座座高山,一片片平原,尽收眼底,小蚂蚁和小贝壳体验到了飞翔的感觉,他俩高兴极了。

海边很快就到了,燕子落了下来,把小贝壳放到了海边。

“妈妈——”小贝壳忘情地喊。

“哎——我的孩子,你终于回来啦!”大海妈妈激动了,朵朵浪花拍打着海岸。

小贝壳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小燕子也飞走了。只有小蚂蚁一个人站在海边,他的手里还拿着那面小旗子,旗子上写着:我们一起去海边。

你瞧,小蚂蚁多像个旅行团的领队啊。

小贝壳

风和日丽的一天,小贝壳高高兴兴地到海滩上玩耍。海滩上有许许多多金色的沙子,光滑的鹅卵石,小贝壳用沙子堆成了一座城堡,高兴得手舞足蹈。

一只小螃蟹摇摇摆摆地爬了过来,对小贝壳说:“小贝壳,我能和你做朋友吗?”小贝壳头也不抬地说:“我才不跟你这种‘横’行霸道的人做朋友,长得那么丑!”“我虽然长得很难看,但是如果有人欺负你,我可以用我的大钳子来保护你!”小螃蟹急得满脸通红。“我才不稀罕呢!”小贝壳说着,只顾自己玩了起来。小螃蟹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小章鱼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小贝壳说“小贝壳,小贝壳,你建的城堡真漂亮,让我也玩玩,好吗?”“我建的城堡凭什么让你玩!”小贝壳生气地说。小章鱼碰了一鼻子灰,也垂头丧气地走了。

接着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来找小贝壳玩,小贝壳都不屑一顾,渐渐地,小贝壳之前的好朋友都慢慢对它疏远了。

小贝壳无精打采地回了家,并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妈妈,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小贝壳说“人不能瞧不起别人,骄傲会使自己失去朋友,也会使自己受到挫折。”

小贝壳这才恍然大悟:骄傲,使自己失去朋友。

坚强的珍珠贝

大海里一只珍珠贝快乐的生活着,一天珍珠贝在游玩的时候将两片贝壳张开,突然一颗沙粒掉了进去,珍珠贝合上贝壳后感觉特别不舒服,很是难受,每天是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

珍珠贝对生活几度失去了信心,海豚爷爷看到珍珠贝每天都闷闷不乐。

劝解它说:“孩子,你要坚强起来,不要因为一颗沙粒而受到影响。千万不要小瞧这颗小沙粒,也许你现在非常难过,但是以后沙粒很可能会变成美丽的宝贝”。

珍珠贝听到海豚爷爷这么说后,决定好好生活,振作起来,勇敢的面对以后的日子。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有一天,海洋里的天气格外的好,珍珠贝把贝壳打开决定晒晒太阳。当它张开它的两片贝壳时海洋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所有小动物都被吸引了过来。

太美了……太漂亮了……啊!所有小动物们惊呼道。

听到所有人的赞美珍珠贝才知道原来当初体内讨厌的那颗沙粒此时已经变成漂亮的珍珠。

“贝壳大王”捡出来的财富 第3篇

偶然发现——捡来的东西能卖钱

32岁的刘运强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里。由于家境贫穷,刘运强初中没毕业便辍学在家。2002年,刘运强告别妻儿,来到海南打工。在朋友的介绍下,刘运强在一家小饰品店找了份工作。饰品店只有老板夫妇二人,由于生意不好,几乎入不敷出,老板准备另谋财路,但由于店面租期未到,老板夫妇只是应付式地经营。

2003年元旦,老板夫妇带着刘运强到海边游玩。在海边,刘运强发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出于喜爱,他就随便捡了几个带回去。回到店里后,他把那几个贝壳清洗干净放在饰品店的一角。第二天,一个顾客来店里看饰品,她一踏入店门就发现了店里摆放的那几只贝壳,爱不释手,非要把这几个贝壳买下来不可。最后,刘运强以每只5元的价格把几只贝壳卖给了那位顾客。

顾客走后,刘运强欣喜不已,想不到自己随便捡的几只贝壳竟能卖这么多钱!刘运强索性向老板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跑到海边捡回了许多形状各异的贝壳,在附近摆起了地摊。一个星期过后,重新回到饰品店上班的刘运强想:许多人对精致的工艺饰品不感兴趣,反而对这海生海长的贝壳感兴趣,我何不把老板夫妇的店面盘下来,专门卖贝壳。

刘运强向老板说明想接手饰品店的意思后,老板夫妇因为经济效益不好,自然乐意,他们便把店面低价转让给了刘运强。

摸爬滚打——打工仔变大老板

接手饰品店没多久,刘运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海边的贝壳很多,但真正奇形怪状、令人一见就爱不释手的贝壳并不多见,再加上海边每天都会迎来成百上千的游客,他们游玩时,也会捡些形状好看的贝壳带回去,所以,普通的贝壳并不受人们青睐。于是,刘运强根据普通贝壳的形状把它们做成各种动物花鸟的形状,有的还特意在上面刻上字,用油漆印上。这种方法果然不错,既保证了充足的贝壳来源,又推出了新品种。

到2003年国庆,开贝壳店不到一年的刘运强已拥有了10多万元的积蓄。可是,没有想到,周围陆续开了数家贝壳店,有的还直接以海底贝壳专卖店为店名。在刘运强开贝壳店的时候,他就料到会有人跟进这一行业,因为这是一个投资不多,赚钱不少的新行业。通过冷静的思考之后。刘运强设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立足海南,放眼全国。以现在的店面为根据地,在店里制作好一批成型贝壳制品,拿到全国各地去销售。

主意打定后,刘运强把妻子和弟弟接过来,专门和自己一起带着制作好的成型贝壳到全国各地去联系业务。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哈尔滨,把哈尔滨作为第一试点站。令刘运强欣喜不已的是他们所带的100多件成型的贝壳制品和一批零散贝壳只用一个星期就卖完,赚了两万多元,而且还结识了一家礼品公司的老板,他与刘运强签订了每个月从海南订购200件成型贝壳饰品的合同。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刘运强已拥有了100多万元的积蓄,而自己在海南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小车和专门向全国各地运送贝壳制品的货车。

现在,刘运强已由一个初闯海南时身无分文的穷打工者成为远近闻名的“贝壳大王”。

时尚裁缝店“变身”秘诀

1时尚裁缝店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手工缝制技术,而且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及时捕捉国际服装流行趋势及相关的市场信息,而这些正是时下街头裁缝师傅所缺乏的;

2时尚裁缝店必须要有现代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不需要有专门的陈列技巧,只需把改过的服装排放整齐。时尚裁缝店需要有专门的接待区,完全可以放些舒适的座椅,桌子上摆放几本时装杂志,一杯咖啡,一壶香茗,成为都市人又一个休闲港湾;

3时尚裁缝店是手工为主,很多顾客也只是看中某个师傅的手艺,那么作为改衣店的老板如果是自己直接经营那么做大,不如做精。让自己的手艺成为自己的金字招牌;

4时尚裁缝店还可以向量身订制业务发展,向成衣个性化方向发展,形成自己的品牌。

时尚达人改衣注意事项:

1谨防“偷换”:目前在翻新市场,出现了一些“偷换”优质羽绒的黑裁缝店。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最好现场监督裁缝店掏出羽绒,并对装绒以及封口的过程进行掌握;

2约定细节很重要:现在尚没有针对服装修改的规范,这个消费领域里容易出现纠纷,主要源于双方就修改细节约定不明确,出现问题后各执一词,相关部门调解也很有难度。所以,消费者一定要与经营者详细约定修改尺寸、款式、辅料使用等事项,并有详细的书面凭据,以防在修改后不理想时维权无依据。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精选) 第4篇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篇一:

哈默闯入养牛业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

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篇二: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亚蒙·哈默。

拓展阅读:哈默个人简介

1931年返回美国,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和种牛牧场。1956年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80年代,他大力推动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样化经营,使西方石油公司成为肉食品加工的巨头和美国石化产品制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们称为经营奇才。哈默在苏联期间与列宁建立了友谊;与美国几届总统、外国首脑、王公贵族、将军及教皇等都有过交往;他还曾多次访问过中国,与中国进行生意上的合作,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他耗费巨资和精力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并又把它们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因此,人们又称他为政治外交型企业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耶稣诞生的故事英汉

2.小动物童话故事作文350字

3.关于十二生肖鸡的故事

4.感人爱情故事日志

5.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6.古代寓言故事:狗猛酒酸

7.三国中诸葛亮的故事

8.经典童话故事作文400字

9.十二生肖狗的故事

上一篇:设计决定一切下一篇:中医治疗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