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024-05-20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精选12篇)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第1篇

覆盖范围大、系统简单、成本低、接收简便、免费收看的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具有的特点, 是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为城乡人民群众提供广播电视基本服务的主要技术手段, 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地区, 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构成了多媒体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新型的边缘技术。这类的技术不断的现如今的世界经济不断的发展, 而且信息资源得到了非常大的丰富, 因此现如今的社会生活的内容能够更加的丰富多彩。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 崭新的双向通信广播模式对传统单向广播模式的冲破是在所难免的。因此, 模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到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自然就形成了, 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一次新的革命。广播电视在进入21世纪之后, 其覆盖发展的速度有很明显的减缓, 主要的原因是城镇用户的饱和和农村用户的地形地貌复杂和地域广阔等方面的原因是所导致。农村地域有线覆盖投资过大对其覆盖有线电视的速度有着很明显的制约。因此有线电视针对城市边沿的广大农村和城郊结合的乡镇的用户能够采用地面数字无线广播的传输方式来实现新的覆盖发展途径。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特点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特点是多种技术手段混合覆盖, 每种技术手段有各自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考虑的。要统一考虑的是区域和城乡, 在新媒体、电影、电视和广播当中我们要运用互联网、卫星、有线和无线等传输手段, 去开展移动与固定等接收方式。针对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和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 运用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法式去拓展发展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广播影视方面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智能化。智能化的程度是电视放射机得到了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样其就实现了自动检测的功能。电视发射机能够自动统计发送信息和自动控制开关机等;智能化也同时针对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施监控且采集相应的举措。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对播控机房进行监控, 发射机的遥讯、遥控和遥测都可以有效的得到监控。同时还能够在计算机上监控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2) 可靠性。系统能够只有具有非常可靠的性能才能够保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可以很好的运行时实现设备可靠性的关键所在;3) 安全性。确保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的前提是建立专用的网络, 这样才能够让无关设备不与人解除。其次是建立可靠额完善的访问系统的权限机制。这样操作员只有登录才能够使用且对系统进行权限验证。此外, 设备的恢复和备份机制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4) 实用性。地面的数字电视多频网要求做到简单实用。现如今, 由于广播电视系统的用户多元化与频率资源的紧缺, 因此采用稳定可靠、低停播率、低成本的优质数字信号进行覆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充分体现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和移动和固定接收。同时我们能够更好的挖掘潜在的用户, 实现广播电视的经济性和产业性。这些都是广播电视在运营当中尤为注意的问题, 是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3 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建议

3.1 保障技术, 开发人才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针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在高科技系统的无线技术针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非常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因此, 在广播电视专业人员的培训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部门在对人才的挑选和培训力度需要加大, 对现有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需要进行非常有效的科学性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让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人员具备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业内素质。

3.2 加快光缆上高山台的建没步伐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不可缺少的基本硬件设施是在高山台上铺设光缆以实现网络化管理的硬件保证。只有这样的根本手段才能够保证信号源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节目能够在各个地区有效的覆盖。因此, 改善高山台的通信条件是加快光缆上高山台的建设步伐。

3.3 防雷措施的加强

在平时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的维护措施是加强避雷地网、天线以及发射铁塔等设备的防锈蚀, 延缓设备因为锈蚀造成接地电阻的增加。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电化学保护法、使用缓释剂法和覆盖保护层法。通常采用电化学保护法, 在设备的钢铁部分裂解一种活泼与钢铁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锌。此类方法能够针对避雷电网和发射铁塔等室内的设备防锈蚀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具有维修方便和维持时间长的特点。每年春雨来临之前, 对各接地装置浇一次盐水, 并用摇表检测各接地点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就需要对某地线进行更新。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社会中, 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只有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一直活跃在时代的前端。只有这样, 媒体从业人员才能够很好的适应智能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媒体从业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来操控无线发射机工作, 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当中, 要求广大的电视无线发射工作人员加快科技的开发, 使广播电视更加贴近用户的生活, 为用户提高更高质和高效的服务。

摘要:媒体工作人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需要与时俱进, 能够随着媒体设备不断发展更新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观念。只有这样媒体工作人员才能否一直在时代最前沿不被人忘却。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一定可以覆盖将来的广播电视技术, 而且能够得到完全的智能化。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以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为引导, 围绕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来分析问题。文章首先就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进行了阐述, 继而对关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抛砖引玉之后归纳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参考文献

[1]姜汉宸.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09.

[2]周明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 2010, 9 (9) .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第2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就其基本构成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和环节,以有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在接收环节的优化和提升,并且为广电工程在天线参数设置和具体的设计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广播电视技术;发射天线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098-01

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无线电视和广播是人们进行信息资源获取的常用途径。而这个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通常涉及到信号的接收问题,但通常无线信号的接收一般是通过电视天线来完成的,就我国的当前实际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所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科学设计的发射装置,同传统性的发射天线相较而言,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升级改造下,能够在具体的应用中实现高质量、低消耗、少问题的建设目的。在这样的设备应用中,标志着广播发射技术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迈入数字化的建设时代,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成为全新型的传播技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工作原理

广播与电视机构的发射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信号发射之后,接收端通过接收装置对相关信号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和转换,再通过不同的接收设备来接收不同的、清晰优秀的图像和声音。这样的过程就是广播电视的具体工作过程[1]。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创设中,进行信号电磁波的发射是天线的主要功能,通过先进化设备的支持,在相对简单的处理过程中实现对信号的转换和传播。由此可见,天线的工作原理体现在将接收环节的短信号波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并通过介质的支持实现有效的传播。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1 广播发射技术

就我国当前的基本应用来看,立体声调频是在调频广播机构的发射端所较常使用的发射装置,在具体应用中,其发射装置具有多样性的发射功能。通过有效的立体声实现相应的调频管理,并且能够在单声道立体的调频应用中实现对多种节目的管理,使得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使有广播机构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更加稳定,并且在具体的应用中功率更高且应用噪音更小[2]。

2.2 电视发射技术

电视发射端进行系统性的装置应用中最为频繁的是电视发射机,此外,还包含着具体应用中的检测调节设备和控制设备等。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电视发电机在整体性的处于低电平的状态下,将电视装置设备调制到中频状态,并通过变频器的应用将大功率的射频信号波进行挑选,并将这些信号通过馈线的传输作用发送至电视接收天线,由天线的作用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接收和转换,最后以电磁波的方式传输到信号传播的制定规划区域,然后在区域内的接收装置设置,有效的通过音频和图像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介质得以呈现。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应用中,电视和广播已经是我们进行信息获取的有效渠道,所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人们对于具体应用环节的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

3.1 应用现状分析

在相关部门在对广播电视行业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大中型城市应用中,在具体的生活建设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得到了广泛且大量的应用,并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朝着小城市的方向发展和蔓延,并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具体应用使得其在应用范围中的建设不断的拓展和增强,并且在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下,实现了传统发展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的变革和推广,并对相关的接收信号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确保整体运行中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传输画面的质量高效性[3]。

在基本的应用发展中,在整体运行和发展环境推动下,技术革命和材料革命的有效开展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支持和管理,使得在具体信号传输中的频道传输更加的广泛,进而也确保了整体通讯容量的拓展性,并且在基本的传输建设过程中,使得信号间的信号干扰不断减少,这也就确保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最后传输的整体质量。

3.2 缝隙天线

在具体应用表现方面,缝隙天线有广泛的应用,在基本的应用中,缝隙天线是通过导体体面的分裂而形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又称为开槽天线。就具体的表现来看,矩形状是缝隙天线最常见的表现状态和形式,其长度一般为整体波长的1/2。跨接形式是缝隙天线的有效传播方式,能够在窄边馈电的方式下实现信号的合理有效传播,在微波波段的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以及导航设备,甚至是高速运行的飞行器设计方面实现有效的应用。另外,因为缝隙天线在基本构造方面相对简单化,所以在对一些口径场的具体分布的控制也相对方便快捷,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蝙蝠翼天线

通常而言,蝙蝠翼天线又称为正交振子天线,是具体应用中相当普遍的形式,主要通过两个正交对称却又无差别的半波进行振子对的构成和组合,同理而言,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激励控制。蝙蝠翼天线在具体的平面处理工作中,通过圆极化同法线的整体方向相一致,而线极化在一般情况下则处于辐射场之外。在具体的应用中,处于水平对称状态的振子会因为对称面的面积偏大,能够保证整体过程中同步频道状态下信号的优良匹配性。这样的基本工作运行原理确保了电波在通过电视的介质传播时对电视的屏幕画面不会出现重影的现象,进而使得广播和电视信号在接收过程和具体展现时的效果更加的理想和有效[4]。

在具体的应用中,蝙蝠翼体现在整体表现上有驻波系数较小而同频带宽较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实现具体介质的绝缘子保护,也能有效确保振子和整体天线之间信号传输和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在现今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而言,蝙蝠翼的应用在不断的推广和完善。结论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推广变革下实现了具体发展中的机遇建设,并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更新换代下推动着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更新和前进,实现行业内的整体完善和提升,以及各个层面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和强化,使得具体应用技术也在更新和完善,以确保信号在通过介质的传播之后确保播放环节的稳定性和质量性,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具体生活实际的服务有效性,确保服务质量的合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基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78-01

1 广播电视有线技术的优势

1.1 抗干扰性强,网络覆盖面积大

当今社会被定义为科技化社会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无论是在通讯行业还是广播电视行业,都从陈旧的技术中脱离开来。通讯技术已不再满足于通话功能,而是被3G、4G网络技术所覆盖。同样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技术也不再使用原有的共用天线系统,只依靠同轴电缆来传输信号,而是采用光纤电缆技术进行双向电视信号传输。使电视网络的覆盖面积更大,不再局限于电视信号强弱区域的限制,同时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具有多功能服务系统,部分地区受电波干扰较强,图象质量较差,带有雪花点和杂音。双向信息传输系统能够使就算是位于电视信号极弱地区的用户也能观看很清晰的电视节目。

1.2 综合利用性强,可供选择频道更多

在生活中“数字化”这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同样的,数字化技术也被广泛的综合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电视图象的清晰度大幅提高,观看电视节目时高清晰的图象永远是用户的首选。其次是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增加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频道,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几个卫星频道可以观看,这也就满足了用户广播电视技术的需求,使广播电视业的科学发展更加坚实有序。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优势

2.1 减小了广播电视从业者的工作量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拥有的是更加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这也就促使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大大丰富,同时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也多达近百个。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开始向用户提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播放,这种循环方式虽然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增加了更大的工作负担。如果还是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广播电视台那么在节目的安排与播放的操作上可能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此时,先进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以其高效率、全智能化的优秀品质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广播电视中。工作人员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控制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这就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广播电视台的工作效率,确保了节目能够循环、科学、合理的播出。

2.2 保证了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服务型社会对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当今社会人们在选择时更重要的对服务质量的选择,如何能在任何时刻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流畅的播出,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线发射的具体任务是实现高频电磁波的点至面的覆盖,使用无线发射监控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化播出,其操作的简易性、稳定性、安全性也使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中所出现的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从而使节目能够安全优质的播出。

3 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

未来科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字化社会,如何能够保证在进人数字化社会时达到先进的技术转型,这也就要求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完善。做到完善整个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我们必须分别完善对无线设备的控制、循环细致的设备检测以及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这三个方面。这有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做到通过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最终达成全智能化的无线监控目的。从而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社会的技术转型。

3.2 感知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一些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无法查找到可用的无线电频谱这就给数据传输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此时一种新生的感知无线电技术走进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视线中。它可以通过感知无线电技术快速查找并且连接到闲置的无线电频谱,大大的改善了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情况,解决了突发情况中无法连接有效频率这一问题,它的灵活性和操作之能化使无线发射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同时感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十分灵活便捷的新型技术被使用其中也给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3.3 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更早时期的军事作战,雷达声纳技术中已经产生了空是无限电发射技术,在当时它更多的被用于电波过滤和空间定位功能。随着新一代移动3G,4G通信网络的发展,空时无线电技术被更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在互联网网络范围之中。而其所倡导的空间资源理念,则引起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兴趣,工作人员发现,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完全可以在广播电视领域范围内得以实施,它可以完全自动化的处理无线电信号的信息资源。空时无线电技术为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引入了更加宝贵的资源

空间资源,合理的开发空时无线电技术,科学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无疑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也大大提升了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竞争力。

3.4 开发人才,保障技术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发射技术所使用的设备都是高科技含量最高的系统装备,如何使重要的无线设备能够最高效、最高质量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机器操作和维护。因此,广播电视部门必须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挑选,同时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水平培训,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工作人员保持高技术与高水平的从业素质。在数字化电视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与科技支持。

4 总结

谈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 第4篇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 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 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做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 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 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的发展, 广视电视事业在西新工程、东南工程、走出去工程、村村通工程的推动下, 全面更新了发射设备, 提高了发射的实验与覆盖效果。随着大批新设备的投入运行, 比如: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DX-600中波发射机、Elite系列数字高清、GEN IN速调管高功率放大器等, 新发射机需要经历必要的磨合期, 要逐步掌握影响播出的不稳定的环节, 探索新的运行维护模式稳定设备运行。通过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安全传输发射系列活动的开展, 无线局的安全传输发射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但北京奥运会保证期结束后连续发生的技术事故, 表明我们的技术维护工作任重道远。伴随无线局安全传输自动控制平台的搭建投入运行, 我国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迈入到一个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广播电视事业在新的时代提出了技术维护如何创新, 如何保持事业协调、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新课题。

2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发射事业必须着眼广电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分析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现状, 还存在几个方面影响发展的问题。

2.1 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群体水平层次差距较大, 职工危机意识不强、工作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意识较为淡薄、人员年轻化较快。面对技术维护的现状, 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科学落实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规范的长期的工作, 必须要靠一整套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提高技术维护人员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维护水平是维护管理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 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 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 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 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2.2 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 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 而对附属设备 (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等) 和环境的重视不够, 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 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 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 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2.3 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 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 自成一个小社会, 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 差的越来越差, 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 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 又能资源共享。

3 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产业竞争和融合不断加剧的大变革时代。广电技术和通信产业也在竞争技术、资源、市场, 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维护不加速发展, 势必会被淘汰。因此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和维护创新是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3.1 加强管理, 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 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要实现科学发展, 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 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 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1) 围绕技术维护, 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

要抓住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广电事业发展提供的新机遇, 利用安全传输发射平台, 拓展我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增强技术维护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保证, 更重要的是工作思路上的开拓和创新。只有充分调动技术维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才能群策群力, 找出技术维护的科学方法。个别先进台站已经开始进行量化绩效管理的探索, 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科学的量化管理是技术维护工作的坚强保障。没有量化职工就没有工作压力, 没有绩效就没有积极性,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 只有把量化、绩效、竞争管理协调使用, 才能激发职工技术维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高效的完成安全传输发射任务。

(2) 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机制体制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 广播电视设备维护和事业管理都需要面对许多新的课题。管理已成为影响广电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较为薄弱的部分, 改进管理可带动其他因素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因此, 不断加强和完善现有的技术维护管理机制体制迫在眉睫。要充分利用安全传输发射自动控制平台等信息化、网络化平台, 为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降低损耗, 保护资源, 持续发展。技术管理, 由于工作中心是安全传输发射, 对设备维护, 各种管理制度必须严谨。要确保各种操作的万无一失, 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程序, 并且要通过技术保障尽量减少对人的依赖, 从侧重结果管理逐步过渡到重视过程管理, 逐步完善和加强科学管理的机制体制。只有建立了量化、绩效、竞争、科学的管理机制体制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永保发展的强劲动力。

3.2 紧跟信息化潮流, 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 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 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 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 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 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

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1)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技术维护模式

“无人值守”管理模式的实现, 既依赖于高可靠的设备稳定性, 又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及各项技术保障设施密切相关, 如室内冷却 (空调) 系统自动化;电力检测与执行自动化;火灾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联动系统;入侵检测安全系统等等。实践证明, 配套的机房环境、安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立, 是“无人值守”的必备条件。

无人值守一定要加强检修, 加强网络实时监控、报警和完善安全传输发射控制平台, 加强人员培训和备份的完善。减少的值守人员, 一方面充实专业检修力量, 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检修力量;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 不断在设备不稳定的环节进行技术创新, 促进设备稳定运行。

(2) 重视和加强科学检修工作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以做好检修工作、隐患排差为重点。

首先,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 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 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 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 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 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 必须及早处理, 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 事故发生的征兆, 提前预防。

其次, 提高检修的技术含量, 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面发展。集中分析利用重要数据, 利用先进仪器, 对检修和处理故障非常有用, 可以帮助尽早发现异态并准确处理。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测试仪器, 定期测试, 也是体现检修质量的重要标准。组织骨干力量进行技术改造, 一方面, 从设备故障中深入查找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每一次故障的发生, 都不要简单地放过, 都要针对故障发生的隐患进行深入剖析, 找出解决的根本办法。另一方面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进行合理设备更新和改进。

3.3 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 鼓励科技创新, 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 提高理论水平, 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 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 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 共享维护经验, 启迪思维、集思广益, 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 技术挖革改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 提出课题, 大胆启用, 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 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 充分肯定其成绩, 除采用物质奖励外, 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 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 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 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 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 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 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2)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 注重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紧密追踪世界广电科技发展的动向,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 加强和世界广电业界的交流合作, 通过项目合作培养我们的高精尖人才。

3.4 加强行业、台站竞合, 推动技术维护创新与发展

广电行业和台站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 而网络、信息平台把行业、产业联系在了一起, 距离的消失, 使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广电台站目前是竞争少、合作少、交流少、独立发展的局面, 未来的发展就是向资源共享、激烈竞争、项目合作的和谐发展方向迈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将台站的技术维护管理、运行、维护、创新置于公开公平共同参与的竞合状态, 使大家在有竞争有合作互帮互学来共同提高。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与应用 第5篇

同时广播电视天线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广播领域、电台领域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

因而,在当下广播、电视领域的迅速发展中,更加离不开该技术的应用。

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天线技术以及其应用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第6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天线技术;应用

现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各种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随着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的丰富。在诸多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发射技术是比较普遍的,但是是十分重要的,对电台信号接收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以中波广播天线技术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现阶段,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发射技术正朝着信息化和固态化的发展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概述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发射天线,发射天线是发射系统的核心。发射天线的性能主要包含输入阻抗、天线增益、天线极化方式及天线主瓣等。输入阻抗采用天线和馈线进行连接,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相比,成为天线的输入阻抗,当然,这种连接是是馈线的特性阻抗,随着频率的变化,天线的输入阻抗也发生变化。为了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中的电抗分量消除,就需要选择匹配的天线,这样天线的电抗分量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接近馈线;天线增益主要是针对天线在某一个方向上收发信号能力的衡量标准,是天线的重要呼叫,一般而言,通过降低垂直面来提高天线的增益,在水平面内,则保持全向辐射;天线的计划方式主要针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而言,随着时间的变化,电场矢量的运动轨迹、形状及方向即为天线的极化方式;天线主瓣是通过主瓣宽度对天线功率辐射的集中程度进行表示,以上几种因素共同构成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作为一种自由空间波与导行波之间的转换器,将发射天线输出的声音符号及图像符号转换为电磁波,然后电磁波信号在水平方向几种,通过发射塔上各个频段的天线组阵,从而提高天线增益。通过组阵,信号在空间方向上得到增益,这样就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模拟,得到可视化效果,这对于研究发射天线的覆盖率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2.发射天线技术原理

一般情况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采用垂直结构振子单桅杆拉线天线铁塔,用绝缘材料对底层进行处理,天线和铁塔底部不直接相连,通过馈线与天调网格等装置进行连接。以铁塔地面部分作为地网的圆心,深度0.8米,半径1米左右的铜质网线,用来降低大地电流的损耗,保证天线辐射率维持在一个高的水平层面。以上提高的几种装置,其各项指标性能的优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天线系统的工作效率。对于中波天线而言,其要求发射的垂直极化波主要受两个因素制约:第一,其本身性质和结构;第二,垂直发射的极化波要小于其它方向发射的极化波水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3.广播电视天线发射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和城市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需要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高新科技技术支持的技术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利用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发射天线将无线波发射出去,受众通过接收天线进行收听收视。直播和转播是广播电视发射的两种形式,天线的频率包含短波发射频率、中波发射频率和长波发射频率。对于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而言,应用最多的是中短波发射技术。

3.1基本机构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主要以中短波发射为主,其包含的设备主要有发射机及天馈线,传送节目的设备有微波机、卫星接收站及收转机等。电源设备涵盖配电间及变电站两个部分;水冷及风冷系统共同构成了冷却设备。加之监听监测设备共同组成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中短波发射结构。

3.2中短波发射特点

对于中波而言,总共划分为120个频道,在这120好频道范围内,无线电波都是沿着地面进行传播的。原因主要是地波传播的稳定性非常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接收天线的稳定性也较强,发射机功能相对平稳,所以,中波发射一般采用中小功率来发射;对于短波频段而言,主要用于传播距离较远的国际广播。对于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来说,中短波具有重要的意义。

3.3电视发射技术

就发射系统构成而言,电视发射系统与广播发射系统类似,电视发射系统除了具有电视发射机之外,其余的包含视频、音频输入设备、控制设备、冷却设备及天线、可馈线胸等都是相同的。电视发射的原理是发射机在低电平条件下对电视设备进行调试,然后通过变频器对信号进行筛选,得到功率较大的射频信号,最后经过馈线将信号传输到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3.4广播发射技术

对于调频广播而言,立体声调频发射机是主要设备之一,该发射机属于多功能发射机,可通过间接或直接调频进行调频。总的来说,调频可以是单声道,也可以是立体声道,此外,也可以进行多节目的调频。对于广播发射技术而言,其优势在于高保真度、线性失真小、效率高、信噪比好,没有串信等现象发生。

4.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场区的保护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进行场区保护工作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天线区域周围人身的保护和中波天线区的保护。中波天线区保护针对在该区域附近建筑楼房时,是否会对无线电波产横干扰,一方面根据保护条例中的规定,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波信号传播特性,二者综合可以看出,建筑楼房应该远离天线;对于天线区人身的防护主要是针对无线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在天线的周围,电磁尚未形成辐射能,磁场与电场交变。对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场区的保护意义重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密切相关,影响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事业的发展。同时,和城市市政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的安全也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应该对场区保护加以重视。

5.应用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程度。随着城市逐步走向数字电视与数据传输的网络化时代,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得到有效的应用,从发射天线到有线电视网,数字化的应用成为必然选择,其优势在于质量好、效果显著。广播电视直播信号通过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进行数字化传输,改变了传统的微波传输方法,消除了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影响,使得信号传输的质量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在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进行有效利用的时候,还要注意对发射天线场区进行保护,防止电磁波辐射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科]

【参考文献】

[1]许全顺.广播电视发射台调频广播五工器原理及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2).

[2]陆均.广播电视台调频广播天线的改造 [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6).

[3]管延发.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0(11).

[4]冯建元,顾志忠.双频双极化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设计 [J].电视技术,2011(16).

[5]陈新国.电视发射天线实际应用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10).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第7篇

1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工作原理

广播与电视机构的发射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信号发射之后,接收端通过接收装置对相关信号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和转换,再通过不同的接收设备来接收不同的、清晰优秀的图像和声音。这样的过程就是广播电视的具体工作过程[1]。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创设中,进行信号电磁波的发射是天线的主要功能,通过先进化设备的支持,在相对简单的处理过程中实现对信号的转换和传播。由此可见,天线的工作原理体现在将接收环节的短信号波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并通过介质的支持实现有效的传播。

2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1 广播发射技术

就我国当前的基本应用来看,立体声调频是在调频广播机构的发射端所较常使用的发射装置,在具体应用中,其发射装置具有多样性的发射功能。通过有效的立体声实现相应的调频管理,并且能够在单声道立体的调频应用中实现对多种节目的管理,使得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使有广播机构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更加稳定,并且在具体的应用中功率更高且应用噪音更小[2]。

2.2 电视发射技术

电视发射端进行系统性的装置应用中最为频繁的是电视发射机,此外,还包含着具体应用中的检测调节设备和控制设备等。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电视发电机在整体性的处于低电平的状态下,将电视装置设备调制到中频状态,并通过变频器的应用将大功率的射频信号波进行挑选,并将这些信号通过馈线的传输作用发送至电视接收天线,由天线的作用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接收和转换,最后以电磁波的方式传输到信号传播的制定规划区域,然后在区域内的接收装置设置,有效的通过音频和图像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介质得以呈现。

3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应用中,电视和广播已经是我们进行信息获取的有效渠道,所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人们对于具体应用环节的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

3.1 应用现状分析

在相关部门在对广播电视行业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大中型城市应用中,在具体的生活建设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得到了广泛且大量的应用,并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朝着小城市的方向发展和蔓延,并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具体应用使得其在应用范围中的建设不断的拓展和增强,并且在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下,实现了传统发展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的变革和推广,并对相关的接收信号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确保整体运行中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传输画面的质量高效性[3]。

在基本的应用发展中,在整体运行和发展环境推动下,技术革命和材料革命的有效开展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支持和管理,使得在具体信号传输中的频道传输更加的广泛,进而也确保了整体通讯容量的拓展性,并且在基本的传输建设过程中,使得信号间的信号干扰不断减少,这也就确保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最后传输的整体质量。

3.2 缝隙天线

在具体应用表现方面,缝隙天线有广泛的应用,在基本的应用中,缝隙天线是通过导体体面的分裂而形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又称为开槽天线。就具体的表现来看,矩形状是缝隙天线最常见的表现状态和形式,其长度一般为整体波长的1/2。跨接形式是缝隙天线的有效传播方式,能够在窄边馈电的方式下实现信号的合理有效传播,在微波波段的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以及导航设备,甚至是高速运行的飞行器设计方面实现有效的应用。另外,因为缝隙天线在基本构造方面相对简单化,所以在对一些口径场的具体分布的控制也相对方便快捷,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蝙蝠翼天线

通常而言,蝙蝠翼天线又称为正交振子天线,是具体应用中相当普遍的形式,主要通过两个正交对称却又无差别的半波进行振子对的构成和组合,同理而言,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激励控制。蝙蝠翼天线在具体的平面处理工作中,通过圆极化同法线的整体方向相一致,而线极化在一般情况下则处于辐射场之外。在具体的应用中,处于水平对称状态的振子会因为对称面的面积偏大,能够保证整体过程中同步频道状态下信号的优良匹配性。这样的基本工作运行原理确保了电波在通过电视的介质传播时对电视的屏幕画面不会出现重影的现象,进而使得广播和电视信号在接收过程和具体展现时的效果更加的理想和有效[4]。

在具体的应用中,蝙蝠翼体现在整体表现上有驻波系数较小而同频带宽较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实现具体介质的绝缘子保护,也能有效确保振子和整体天线之间信号传输和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在现今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而言,蝙蝠翼的应用在不断的推广和完善。

4 结论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推广变革下实现了具体发展中的机遇建设,并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更新换代下推动着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更新和前进,实现行业内的整体完善和提升,以及各个层面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和强化,使得具体应用技术也在更新和完善,以确保信号在通过介质的传播之后确保播放环节的稳定性和质量性,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具体生活实际的服务有效性,确保服务质量的合理有效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就其基本构成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和环节,以有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在接收环节的优化和提升,并且为广电工程在天线参数设置和具体的设计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发射天线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春茂.浅析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科技风,2013(10):127.

[2]聂丽芬.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55-56.

[3]苗斌.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8):224-225.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第8篇

一、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原理

广播电视信号是通过电视台或者广播站中发射相应的信号, 并且将其转换成电磁波信号发射出去。用户通过收音机或者电视机上安装的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 并且在系统内部完成对电磁波信号的转换和处理, 得到观众能够收听或者收看的信号。天线在信号传播的整个过程中, 承担着信号接收的重要作用, 且其信号的接受采用无线方式, 无需实现跟接收机之间的连接。因此, 天线在广播电视发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射台发出的中短波信号转换成电磁波信号, 并且利用馈线将电磁波信号发送到电视机或者收音机, 完成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

二、天线发射参数

广播电视天线是无线电和电磁波之间进行转换的一个转换器, 影响发射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有其极化方式、输入阻抗、增益和方向图等。如果天线的各项参数设置不合理,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图像就有可能出现线性和非线性失真两种情况, 声音也会夹杂各种噪声, 下面我们就对上述几个参数进行简单介绍。

(1) 极化方式。按照天线辐射电磁波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成线极化、椭圆极化和圆极化三种。极化是指天线发射信号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端点随着时间变化其运动轨迹的形状、取向和旋转方向。在进行信号发射过程中, 天线采用的计划方式不同, 其接收的信号功率损失也不同。

(2)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是指天线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其馈电端输入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当天线的输入阻抗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时, 信号在馈线终端不会产生功率反射现象, 天线上的输入阻抗受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影响较小。为了提高天线接收到信号的质量, 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方法消除天线中电抗分量的大小, 使其尽可能地接近馈线的特性阻抗。一般情况下, 我们选择发射天线的输入阻抗为50Ω。

(3) 增益和方向图。增益是指天线对一个特定方向上信号的接收能力, 是广播电视中天线选择中的重要参数。相同条件下, 天线的增益越高, 信号能够传播的距离也就越远。方向图则是描述信号在不同空间方位下变化的图形, 一般用场强和功率两种方式进行表达。通常情况下, 广播电视天线以E面和H面描述其天线的方向性, 其中E面指的是和天线极化方向和传播方向平行的平面, H面则是指和E面垂直的平面。

三、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特点

广播电视信号可以按照其发射功率的大小分成中波、短波和超短波三种。如果信号传播过程中采用中波频段, 那么电磁波在发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能够保证信号发射功率的平稳性。另外信号在传播过程中, 如果能够以沿着地面的形式进行传播,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用户能够获得比较高的信号质量。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普遍采用短波频段, 能够支持120个不同频率的波段,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电离层的发射, 增大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距离。另外, 我国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直线形式, 沿着地面进行传播,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性较小。为了提高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 大部分天线都被安放在较高的地方, 如屋顶或者塔尖, 提高了信号接收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天线防风雨和避雷的特性, 因为广播电视信号采用无线传播方式, 信号受天气的影响较大, 严重的甚至会失去信号的接收功能。这就要求在进行天线设计过程中, 充分考虑信号接收的各个因素和方面。

四、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广播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人们每天通过广播和电视了解各种信息, 及时收听和收看国内外新闻事件, 提高对当今社会的认识, 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 现阶段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实现了跟卫星信号的连接。为用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信号, 收到了清楚和清晰的收听和收看效果, 彻底解决了以前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中常见的图像不清和声音嘈杂的问题。但是由于电磁波信号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条例, 实现了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场区的保护。

五、结论

广播电视信号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传播, 用户通过天线进行接收。发射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有其极化方式、输入阻抗、增益和方向图等,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几个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广播电视天线技术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接收质量。21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广播电视技术实现了和卫星信号之间的连接, 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清的广播电视信号。

参考文献

[1]崔猛.广播电敝射天线技术及应用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5) .

[2]朱正海.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17) .

[3]孙勇.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科技传播, 2011 (14) .

[4]谭淑霞.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23) .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技术维护 第9篇

1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技术维护现状

1.1 完善技术维护管理的科学性

目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的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职工学习主动性较弱、危机意识不强、缺少纪律意识,人员年轻化等技术维护现状。面对如此情况,如何才能够将技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技术维护工作离不开一套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配合。而维护管理制度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该放置在技术维护人员的责任心、自觉性以及维护水平方面。技术维护开展的最终目前是为了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能够保证“重效益、重安全、重质量”。广播电视台应该树立出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来激发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向心力,要求每一位职工都能够时时刻刻的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强烈的危机感,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拥有旺盛的求知欲,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作为管理人员,也应该提供给维护人员机会展现自身的特长,从而为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1.2 技术维护工作还存在缺陷

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时候,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常常表现的措手不及,这就说明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维护工作缺少科学的预案支持,或者是预案仅仅是停留在了“纸上谈兵”。技术维护一般都是强调了发射设备多,而对于附属的设备(自动化设备、冷却设备、防冻设备、天馈线)和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一旦附属设备出现了事故,就是大事故。当然,发射设备运行做需要的工作环境也非常重要,由于放于、防水和防小动物等,这对这一部分环境因素,一旦出现技术事故,就可能将播出中断。

1.3 加强技术维护资源需要整合共享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所管辖的系统相当于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个小社会,使得站台内各自为政,很小进行技术维护交流,使得资源无法做到相互互补,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差。目前,就技术维护的格局来看,先进的系统和台站的实力逐渐增强,而偏弱的一方却逐渐弱化,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必定会影响到广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资源的整合维护,加强群体竞争和合作的维护技术才有利于维护水平的提升,也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

2 重视和加强广播电视台发射设备的科学检修

做好检修卡片以及检修周期科学合理的拟定,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计算来完成维护工作。常规状态下的检修遍及了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的检修工作中,就应该认真查找隐,做好及时的处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对于电源、天馈线等重要的部位,其维护的关键在于:常常紧固、多多清洁、勤于观察;对于射频通路、节目通路等关键点,维护的关键在于:少动、必看、勤检查。在日常维护时,对于技术的要求较小,但是对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要求偏高,要懂得“抓住苗头”“抓早”“抓小”,将事故从源头遏制掉。“抓苗头”指的是抓准小规范的习惯和操作,做好提前的预防处理。“抓早”就是尽早发现,能够尽快地处理事故。“抓小”就是对每一个小事故都不放过,及时地处理。

检修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应该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做好重要数据的集中分析与利用,配合上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检修以及故障的处理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也可能及时发现异常的状态,做好相应的处理。技术人员应该合理使用测试仪器,做好定期的测试,这也是检修质量的标准之一。组织相关的技术骨干对技术加以改造,一方面可以深入到设备故障当中,查找其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对于每一次故障,都要留心,不能简单地放过,要针对故障的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从源头消除故障。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做好设备的更新与改进工作。

以电视台发射机器设备技术维护的稳定性分析为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路工作原理与状态需要熟悉掌握。在日常的电视台播出当中,如果发射机器出现了故障,就需要先对故障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判断,初步判定所需维修设备故障出现的大概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之后,通过设备的工作原理、信号流程与电路特点等做好故障部位的确定,然后将故障处理掉。考虑到全固态的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电路上主要是采用的模块化结构和大量小信号微功率的集成电路芯片。因此,相比电子管的机器设备维修,在维护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更好,如果电子管设备出现了故障,可以根据自身的嗅觉、视觉以及触觉来进行故障部位的判定。但是由于全固态设备是由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和模块结构组成,线路非常复杂,一旦出现了故障,就需要运用理论知识从工作原理和结构上进行分析,通过仪表和仪器进行技术检测,逐一排查技术故障,认真判断,才能够将故障真正排除掉,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排查故障应当具备条理性。在故障设备的检修过程中,不仅凭借个人的工作经验,应该冷静思考,通过理论的分析作为支持,找出问题所在,最终来解决问题。在故障原因的查找过程中,不能随意调整电路、更换元件,也不能随意更改设备线路,否则就可能将病因掩盖,为后续的工作埋下祸根;在电阻、晶体管、电容等更换时,也不能随意更换。这样很可能导致元件被烧毁,甚至是出现更大的故障事故。故障查找时,为了彻底解决故障,就应该运用测量仪器、仪表,找准源头,合理处理。在维护中,应该时常做好整机的灰尘清理和清洁,这主要是因为灰尘会妨碍元件的正常散热功能。过热现象不仅会影响到元器件的寿命,还可能导致元器件直接损坏。因此,广播电视设备过热的现象就应该妥善处理。另外,机房需要安装相应排风系统,确保机房正常通风,将散热难的问题解决掉,避免出现劣质播放或者是停播的事故。

3 结论

新时期下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加强技术维护知识的学习,强化技术维护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并且严格制定规范制度,帮助维修人员形成维护时,处处学习、时时留心的严谨态度。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广播电视台发射技术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才可以为广播电视台发射技术维护领域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无线安全传输自动化控制平台搭建、投入到运行之后,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也进入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阶段。那么,新时代下广播电视事业应该如何来做好技术维护创新就成为了广播电视台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笔者从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的现状出发,做好检修工作的重视,并提出广播电视发射机设备技术的维护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设备维护

参考文献

[1]郭学敏.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科技传播,2011(24):79-81

[2]江雪峰.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21-23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问题研究 第10篇

1 广播电视使用的发射技术发展以及维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视广播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这一发展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所使用的发射技术必须要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把技术进行创新,采用更加新的技术来进行发展,使电视广播的传播技术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使电视广播在覆盖的领域上变得越来越广。本文主要对我国的电视广播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简要地进行分析。主要的问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播电视对于技术进行维护以及管理方式欠缺科学性

目前,虽然我国的电视广播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对于技术进行维护以及管理的方法不够到位,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素质非常差,各个职工具有的危机意识不够强烈,员工工作的效率普遍不是特别高,纪律比较差,人员大多偏向年轻化。当前的技术发展得比较快,如何加强对技术的管理,使技术变得更加科学,把科学管理所制定的制度全面地落实,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广播电视所使用的技术进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做这一工作前提就是建设出一套比较科学、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一定的保障,充分地激发维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员工定期地参加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对于技术进行维护的目标就是使广播电视的传播技术的质量变得更加高,能够不间断地进行服务,具有比较高的效益,在发展中注重安全等。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结合科学技术来对制度进行管理,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理念,在技术的维护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每个职工都必须具有比较高的责任意识,激发员工探索和求知的精神,让员工能够保持热情。

在技术的维护过程中科学性以及协调性不够

当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所使用的技术还不够完善,在面临自然灾害等突发问题时无法及时地应对,这就充分说明技术在维护的过程中缺乏应急的能力,无法应对一些突然发生的事件,没有制定科学的预备方案,或者是制定了预备的方案但是方案只是在纸上停留,未能充分地实施。在对技术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对于所使用的发射设备进行维护,但是对于环境检测的工作做得不是特别到位,一旦附属的一些设备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事故就会产生非常大的事故。对于发射的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的工作环境也非常重要,如果房屋出现了漏水等现象,这些问题看似非常小,却会对电视发射技术产生很大的干扰,严重的时候会使信号出现中断。

技术的维护中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强化速度来进行发展

每一个广播电视台所管辖的范围非常小,各个管辖台比较独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属于一个很小的社会,使各个台站都可以自己进行操作,在技术维护的过程中和其他的地方交流比较少,占有的一些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实现互补,工作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当前的很多技术具有的维护格局主要是一些比较先进的台站逐渐变得越来越强,比较差的一些台站则变得越来越弱,形成了两种极端,如果对于这一发展的方式不能进行劝阻,就会任其发展,使其发展变得更加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不断地进行整合,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对于资源要进行整合和维护,使群体具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加强站台之间的合作,进行技术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又能对资源进行共享。

2 促进技术维护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2.1 强化技术的管理,使广播电视的发展更加科学

目前很多广播行业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安全的问题来开展的,广播电视台在这一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自然条件以及设备等的布局等各个角度来看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对此,要想得到更加科学的发展,使技术的维护工作产生一个整合力量,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创新,对于管理的内涵不断地进行突破,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

2.2 跟随潮流的发展,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以及网络化等方面的创新

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目前的国际发展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本质上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特别大的改变。随着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展,发射技术逐渐实现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广播电视的发展逐渐实现了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很有可能会脱离目前国际信息的现代化而独立存在。为此,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工作有更加充分的认识。目前,很多工作人员的思维依然非常传统,利用传统的一系列技术来维护思维的定式,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原来的软件要不断地进行开发以及改造,把比较陈旧的理念进行更新,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地进行培训,继而得到一定的提高,随着技术自动化的发展,思维方式也要不断地进行改变。

2.3 实现人才方面的战略,利用创新手段对技术进行管理

创建一个创新的网络平台,不断地对技术进行创新,使人才得到培养是当前广播电视台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对学历的教育方式进行鼓励,使理论方面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对于岗位在业务之中的职能进行管理,看重学历的同时要看重能力,促进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增加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了解,使维护的资源得到共享,思维得到启迪,思路更加开阔,使维护方面的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竞赛以及项目开发等创造出一个平台,首先要把相关的课题提出来,然后大胆地进行开启和应用,对于比较优秀的一些工作人员要着重进行培养,对于他们遇到的挫折要及时地进行鼓励,使员工具有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其提供发展的机会。

3 结语

广播电视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网络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得到正常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慧颖.试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开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3):16.

[2]徐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公告[J].现代电视技术,2015,(2):153-162.

浅析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及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应用分析

在社会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并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诸如数字电视的普及,数字电视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之中,数字电视也成了人们了解外界生活环境的主要途径,人们也可以从数字电视中看到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也可以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看不同的影视剧,同样也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互联网也逐渐进入乡镇,这将对人们以后的生活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信息资源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数字发射机将成为电视发射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接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运用,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与人们的生活变化紧密联系,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是特别突出,相反,人们对电视媒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与先进技术相差较大,一些先进技术一直在外国,我国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中所需要的零部件,需要从国外高价进口,因而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但是,随着我国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工作研究人员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研究上有所突破,并对我国数字电视发射技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数字发射机的种类及相关技术

发射机是数字电视发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数字电视发射运用的发射机有“IOT”发射机、电子管发射机、双向电子管发射机和全固态发射机。在发射机工作中,它们的波段都在“UHF”之上,而“IOT”发射机,由于其高功率的原因,应用范围最广。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发射机的研发将会成为数字电视技术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2]。

常见的数字电视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有:激励器、冷却系统、功率放大器、无线连接、自我诊断、远程遥控技术等。

比如:对于激励器来讲,它主要用于对音频和视频进行编码,以及数字的预校正工作。激励器也是电视发射机的核心部位,它对发射机的大部分技术的指标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冷卻系统的运用,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比较差,一些设备中容易沉积大量的灰尘,导致冷却系统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故障,而冷却液不仅能够对一些设备材料进行清洗,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音,能够改变数字发射机的工作环境。

三、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应用

(一)激励器技术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中的应用

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中,激励器占据核心地位,对音频、视频编码和数字预校正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中,MUSICAM系统从激励器技术应用的角度考虑,也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在运用先进的编码技术之后,让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实现了高效利用低音频谱的掩蔽效果,主要对噪声环境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为数字电视发射创造舒适的环境。

(二)无线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中的应用

当前无线传输技术主要采用的是WHDI的技术手段,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来源于802.11a技术,在不断的研究发展中最终形成了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对视频进行传输,并根据视觉重要性对视频进行划分成多种级别类型。无线传输技术除了WHDI技术之外,还有Wireless HD技术,它主要是一种以60GHz的毫米无线技术手段,这种技术在数字家庭环境下的竞争比较激烈。目前,Wireless HD还在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重点解决,首先,Wireless HD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其次,它的传输性能也存在缺陷,即传输的条件环境比较窄。当然,Wireless HD技术也存在优势,它能够传输高清非压缩视频信号,并且传输速度也比较快,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发展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3]。

(三)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中的数字微波系统技术

在近几年,我国的电视广播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相关的技术手段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尤其在数字微波技术领域的发展,让我国的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数字化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多家电视台主要采用的是光纤传输技术,而数字微波技术则为信息传输的辅助手段。由于数字微波技术的频带比较宽,容量比较大,在不用布线的情况下就可以传输信息,这样能够节约一部分设备费用。数字微波技术在电视台工作的运用中,如果出现故障等问题,能够快速的查找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的修复,此外,在风、水、火等灾害的情况下,数字微波技术不仅对灾害具有一定的抵抗性,而且还对传输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将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越来越先进,既为数字电视发射工作带来方便,也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能量。同时,也将会为我国的电视事业、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微电子产品的推广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将促进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及相关制造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多熠.电视台数字电视发射技术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

[2]弓福兴.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

我国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监控技术 第12篇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特点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不仅是一项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长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1.1 政治性强、影响大

广播电视的传播覆盖面大,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等的制约,只要能听、能看,就可以从广播电视中获得信息,因此受众广泛。而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国家的重要信息都是通过广播电视向全国传达的,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广播电视播出一个环节出问题,不良影响会涉及全地区、全省乃至全国。

1.2 实时运作、不可挽回

这个特点是针对直播节目而言。由于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直播节目对受众最具吸引力,因此,直播成了各个电视电台竞争的法宝。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访谈节目、大型晚会以及互动节目等都以实时直播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听众)。这些节目的现场与播出同步,画面不可逆转,不能临时删减,往往瞬间的差错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1.3 环节多、设备多、环境复杂,可能发生的问题多

从节目制作到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经过播出、传输、入户等多个环节,所需要的设备多,操作人员多,任何设备出现故障、操作失误,都会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大多需要跨单位、跨部门、跨行业的转接,接口很多,信号要经过不同数字体制和模拟形式的多次变换,在维护、管理、标准等各个方面稍有疏忽就极易发生问题。另外环境的复杂性也使节目的播出容易出现问题。广播电视信号要经过电缆、光缆和多种形式的无线电波传输,要路经城市、田野,穿越高山、江河,要承受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可以采用基于PLC、局域网结构的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化测试技术、多媒体技术,对调频、电视、微波设备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远程管理局域网由山下基地的远程计算机组成,用于实现对山上监控系统的访问与控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式结构,共4层:数据采集层、前置处理层、应用层和集成通信层。

2.1.1 数据采集层

该层由分散的现场控制机和现场设备组成,现场控制机负责对现场设备完成实时数据的采集。并且,可进行本地发射机的开、关和倒机等操作。数据采集层还具备与前置处理层的通信接口。

2.1.2 前置处理层

该层由前置机的数据处理、上下通信、系统对时、菜单等模块组成。前置处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现场控制机进行巡检,汇集实时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送到应用层各功能模块。

2.1.3 应用层

该层由系统的各应用功能模块组成,包括值班员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管理与打印工作站等。由于应用层内采用局域网方式联结各功能模块,因此,应用层功能模块的扩展是很方便的。

2.1.4 集成通信层

该层由服务器和远程管理局域网组成。远地计算机通过服务器和电话网(或数字微波),采用WEB服务器和浏览器方式远程访问微机监控系统。同时,通过防火墙来保护本微机监控系统免受伤害。

2.2 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2.2.1 现场控制机采用PLC、现场网、控制网等多级计算机网络互联的结构,这种监控系统的运行较为稳定可靠,同时也应用了TCP/IP国际上流行的网络协议标准,使用分层结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2.2.2 该系统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等功能,值班软件直观形象、反映情况真实准确;具备先进的组态软件,用户有充分的自由,监控系统实时性强。另外还具备WEB服务器,远程管理局域网可与监控系统联网,共享实时数据。

3 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高频干扰主要从3个途径窜入计算机系统:一是来自空间的电磁波的辐射对主控机和前端机的干扰;二是干扰信号从接地线窜入计算机系统;三是干扰信号从取样信号传输线窜入计算机系统。对于第一种干扰,我们对主控机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屏蔽室;对于后两种干扰,则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掌握正确的接地原则

在发射机的高频接地中,虽然每部发射机的各部分均用宽紫铜带连接下地,但工作在高频时,地线的电感则不可忽略,地线的阻抗会变得很高,在一段地线的两点之间干扰电压会有数伏,甚至达到数十伏,而取样信号通常只有几伏,若受到干扰,监控系统根本无法工作。因此,正确的接地才能避免因接地引起的高频干扰。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寄生电感影响不大,因而常采用一点接地,以减少地线造成的地环路。

高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寄生电感及分布电容将造成各接地线间的祸合,影响比较突出,故一般采用多点入地。

3.2 采用平衡方式传送信号

传感器输出与前端机的输入之间采用平衡双绞线传输,前端机的输入电路再将平衡信号转换成计算机需要的不平衡信号,这样做使信号传送过程中干扰信号在平衡传输线上差模值最小,平衡双绞线对干扰信号起了同相位抵消的作用。而且,每一点使用一对二芯屏蔽双绞线,屏蔽层和发射机房的高频接地系统连接,这样既对高频电磁波屏蔽,各取样点之间也不会相互感应窜扰,查找问题和排除故障也比较方便。

安全播出是无线传输发射的永恒主题。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发射要靠过硬的专业技术,要靠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更要靠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来实现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的播出,更好地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总之,计算机在广播电视发射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不但要发挥其特长优势,还要做好抗干扰的技术工作,保证计算机能对广播电视的发射进行准确的监控。

参考文献

[1]李西亮.浅谈县级电台安全播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81—282.

[2]武成梅.试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3—104.

上一篇:国企特色下一篇:阅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