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效益和水平

2024-07-19

办学效益和水平(精选3篇)

办学效益和水平 第1篇

近年来, 随着愈演愈烈的高职院校间的竞争, 以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 各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场地的规模逐渐扩大, 固定资产数量迅速增长, 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日趋复杂, 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清晰明朗化、配置合理化、使用效率最大化成了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二、目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公办性质, 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其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 得来容易, 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角度的分析, 加上不少高职院校日常工作注重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 而忽视了资产管理, 导致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滞后、管理方式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 缺乏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

(二) 部门多头管理, 固定资产家底不清, 账实不符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没有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 由财务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等部门分别代表学校行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分门别类进行管理。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图书馆管理图书;后勤处管理房屋和建筑物;教务处管理设备仪器, 而这些部门又分别归不同的院领导分管, 学校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 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和监督。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资产的管理使用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 造成资产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间的资产管理权责不清。另外, 财务部门因为只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 而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 不能及时甚至根本不报告资产的报废, 财务人员无法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 核算不及时, 该销未销, 无法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有的部门使用预算外资金或专项资金购入固定资产, 甚至不登记入账。虽然高职院校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了清产核资, 但过后因为不能够严格执行常规的资产清查制度, 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三) 资源配置不合理, 利用率低下

长久以来, 高职院校被认为是以育人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 办学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包揽, 不需计算盈亏。加上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核查, 资源配置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 大多是按照部门、院系、专业和课程来安排资产的购置计划, 造成各部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力求小而全, 忽视大局, 带有功利性地去提出资产配置和建设计划。在固定资产申购和使用过程中, 一般是谁申请购置的资产设备, 该资产基本上终身都在该单位使用, 直至报废或遗失为止。由于没有管理部门对资源配置得当与否承担责任, 一些部门对资产的使用效果考虑较少, 宁愿资产闲置, 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 使内部闲置资产调配困难, 很难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有的院校甚至在一些设备到货后才发现暂时用不着或者是选择不恰当;有的不考虑实际需要, 一味追求高精设备, 导致一些设备不能发挥其功能被闲置下来, 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则是为了所谓的“节俭”而购置那些技术落后的设备, 最终因满足不了科研或教学要求而闲置。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领导, 加深认识, 建立资产管理专职机构

首先, 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高等教育的成本效益观念, 明白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属于国有资产, 从而加强和重视资产管理。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要求, 学院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专职机构, 由校领导直接负责。该机构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明确资产主管部门、各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资产使用人员的岗位职责, 确定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将资产管理和使用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资产管理工作十分繁琐, 责任重大, 学校应选拔一批高觉悟、懂政策、作风硬、业务好、责任强、管理行的人员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去, 同时建议建立激励制度, 并定期组织管理员参加业务培训和考试, 提高其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高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

财政部已对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的一份子, 理应实现资产管理网络化, 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将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对固定资产投入、形成、使用、报销、计价、处置、调拨等一系列流程的处理采用计算机操作,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各院校要加大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开发的经费投入, 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管理软件。同时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 建立资产管理网络平台, 使各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学校资产的最新信息,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信息对接。从而有利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及时保持协调与沟通, 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 提高资产利用率, 避免资产重复购置, 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和资源共享。

(三) 引入成本观念, 加强资产的效益管理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就是成本概念的严重缺失。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还是学校的管理, 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都是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虽然把企业的全成本核算体系移植到学校, 并在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上作出配套改革,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如果能在这个方向上作出开创性努力的高职院校, 将会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得长足发展。为了提高资产的效益,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 适当引进企业管理机制, 实行资产有偿调拨制度, 尝试着用经济手段管理资产。同时, 学院应当严格资产管理的财务审批制度, 强化岗位责任制, 量化资产使用和产出的标准。每项资产购置前, 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长远规划, 要进行科学的效益分析, 要正确处理学科建设和硬件投入的关系, 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避免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率低, 损失浪费严重现象的出现。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高职院校也如此, 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 要注意协调好“教学大楼”与“教学大师”的投入比例。

(四) 规范会计核算, 加强资产清查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首先, 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每年应联合进行一次全面的实物资产清查, 掌握实物资产盘存和使用的真实准确信息。根据清查情况, 依照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对非正常盘亏资产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财务部要根据财务处理程序, 及时调整实物资产账面记录, 设立实物资产卡片账。其次, 要建立经常性的实物资产清查制度, 资产管理中心和资产使用部门, 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 每年不少于一次, 以保证实物资产的账账、账卡、账实相符。根据清查结果, 财务部门要合理进行资产盘存结果的账务处理, 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 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既重要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举措。只有全校上下一致, 不断地追求对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不断地探索资产管理的新规律、新方法, 才能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更好地长期为高职院校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永岳.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04) .

[2]王亚琼.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12 (03) .

论高等学校办学效益 第2篇

摘要:摘要: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为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本文对高等学校办学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地分析,并针对高等学校办学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办学效益;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09-10-25

作者简介:张忠莲(1954-)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科技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学校财务管理与核算。

一、当前形势下,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实际上反映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有些人认为发展高等教育是国家、政府的事,仍然认为高等教育应作为公共事业来办。未能真正树立高等教育是特殊产业的观念。实际上,高等教育作为特殊产业是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也是新兴经济的增长点,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着力点,是一种有效投资和消费,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高等教育既然是一项产业,就要讲究办学效益。发达国家在经营高等教育产业方面发展迅速,有些国家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大大超过公立学校,这与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举步维艰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高等教育产业化要求转换现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微观引导、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讲求经济效益的新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是解决发展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和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同样也存在着竞争。为了增强竞争力,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改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流的人才,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根据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尽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财政拨款占高校所需办学经费不足50%,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高等学校要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二、高等学校办学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条块分割的办学体制,降低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由于过于追求高等学校的数量扩张,中央和地方、省与市之间的高等学校各自独立办学、重复办学和专业重复设置,造成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在分配上过于分散,不仅不利于保证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不利于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和质量,而且容易造成教育投资的低效率和巨大浪费。各个学校独成一家,相互独立,画地为牢,使得高等学校之间、甚至高等学校内部各院系、单位之间相互联系不多,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教育经费的重复投入,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方式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对高等学校采用“综合定额+专项经费”的拨款方式。综合定额是根据学生人数乘以定额标准核定的,只要招生多,综合定额经费就多。专项经费是国家为了保证各高等学校的一些重点发展项目而给予的补贴。这种拨款方式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高等学校的具体问题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各个学校的新上项目不断增多,造成了“专项经费”远远大于“综合定额”。而且,“专项经费”的核定具有行政性、随意性、透明度不高的问题。该项经费数额大,使高校对上级拨款产生“等、靠、要”,对校内各部门“管、卡、压”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不利于调动高等学校广辟财源的积极性。而“综合定额”难以对人员经费进行有效的控制。我国的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后勤人员、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及工勤人员等比例过大,工资性支出过高的问题,造成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综合定额+专项经费”的拨款方式,影响了高校办学效益的提高。

(三)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力分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既为高校创造收入提供了机遇,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高校带来了较为复杂和困难的局面。高校内部,由于大量经济活动的存在,产生了许多经济实体和财务核算单位,由于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层次多,使高校内部财力过于分散,财务管理体制不顺,出现了许多漏洞。例如高校内部有的院、系或单位在社会上的专业银行、信用社、储蓄所开立账户,有的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开立帐户,收入的资金不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用钱靠学校经费,赚了钱归小集体所有,学校该收的收不上来,人、财、物被无偿占用,得不到合理补偿,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益,甚至出现贪污、化公为私等犯罪问题。

(四)师生比例低,非教学人员队伍庞大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也是办学经费的浪费,影响着办学效益的提高。例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1000名学生由500名教师来教,比1000名学生由200名教师所需的人员经费要多,相应的办公费、师资培训费等公用经费也要同步增加,这势必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根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许多国家的师生比为1:14左右,美国平均为1:17。而我国的高校虽然经历了人员的调整及定员、定编、定岗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师生比仍然仅达到1:8.77左右。各种非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种庞大的队伍,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还要占用大量的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的不断提高,各种津贴的增加,致使人员经费急剧上升和膨胀,用于办教育的公用经费、专用经费连年减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五)房屋、设备利用率低

目前,由于各高校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院、系、部、教研室自成体系,致使学校许多房屋(包括实验室)、设备(尤其是一些贵重设备)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仪器设备本来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各院、系、教研室之间应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各个部门独自保管使用,有些设备从开始购置到最终报废使用次数也是曲指可数。不仅高校间教育资源无法共享,而且同校内也难以共享。学校内部资产重复购置,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的重复购置,造成了财力的巨大浪费,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办学效益。

三、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转变观念,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

目前,有的高校仍然存在只强调教学、科研工作,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各高校要转变观念,增强成本、效益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要建立符合高校自身条件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高校的财务规章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形成规范、有序的财务运行机制。

(二)建立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前提条件

为了有效地加强学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各高校应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权威性的经济咨询、审议、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学校各项重大经济决策的讨论和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参与并组织对学校内部的各个经济实体、校办产业进行财务审计,并对校内经济实体、校办产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参与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设立该项管理机构,有利于学校财务的规划、管理、协调及监督工作正常、有序运行,为学校领导的重大经济问题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统筹全校的经济活动和资金使用,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从而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集中力量办综合性大学或联合大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目前,由于多数高校规模较小,所以生均成本较高,资源浪费大,规模效益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就要充分扩大学校的规模,力求办学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联合办学,教师可以跨校交叉上课,调剂余缺。各个高校、院系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等可以共享,相互使用,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在高等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金办学或购置大型的、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较少的开支办更多的事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

(四)切实精简机构,定员定编,压缩非教学人员,是当前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有效措施

高校应根据教学计划学时数和教学科研工作量实行定员定编,核定工资总额,实行工资包干。对超编的单位,要限期分流。对于院系教职工实行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并定期进行检查,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人才成本”入手,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绝对额。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以不断降低生均成本,并使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压缩非教学人员队伍,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五)积极鼓励内部单位创收,加强校办产业管理,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重要补充

高校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人才密集、仪器设备先进等条件对外进行科技咨询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学校收入。对于创收收入,学校应该采用内部“宏观调控”的办法,从院、系、部、教研室的总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归学校集中掌握,或采用“定收”的办法,核定上缴学校的数额,其余部分由各个创收单位自行支配,以鼓励各院、系、部、教研室创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通苗,谭天敏.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6,(5).

[2]李阳春.创建节约型高校与建筑节能问题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7,(3).

[3]程雯蔚.浅析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筹措渠道[J].教育财会研究,2007,(4).

办学效益和水平 第3篇

【关键词】和谐校园  办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3-02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师资结构教失衡;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中间力量;多媒体、图书、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档次低——上述问题,一直制约着我校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教育品牌的创立。但是我们学校在群众和上级领导中又有良好的口碑,在学校综合考核、各类文体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中多次受到地市级的表彰和奖励。这其中有何秘诀呢?笔者结合我校近几年自发开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办学内涵”的办学历程,谈谈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实践。

一、人文化管理是开展和谐校园活动的前提

我们在农村地区长期办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村队干部、群众、全体师生、还有家长无一不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都是我们管理、交往、公事和服务的对象。农村小学作为本社区传播文化知识的阵地,应该首先倡导“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人文管理”这些现代理念,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各方面的力量,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办学水平,走出薄弱的困境。

其次,我们的校领导班子的组建和开展工作,都是通过各方代表参与的校管会来决策服务的,代表的是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呼声和意愿,校长的管理决策必须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在平时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必须采取人文化、民主化管理来扭转单纯依靠权力、指令实施管理带来的各种弊端。

为此校长率先破除一言堂、一人拍板的做法,每周校委会,每次的行政会都实行集体协商和通报交流的方式,让委员反映近期一线教师和群众的意见,了解学校动态情况,了解师生意愿,然后进行沟通和决策。教师平时的闲言碎语、牢骚话往往表露了真心,期望得到领导的关照和重视——决不可忽视或者变相推诿——这也是我们决策和管理的风向标,尽力在征求班子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妥善解决,让教师的委屈、压力、困难等问题得到疏导或解决。因此我们尽力把校组织的管理会议开成谈心会、解困会,真诚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的民主决策做到有效统一,教师也能够理解支持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二、尊重、赏识每个教师,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积极性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薄弱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半路出道,非科班出身,业务功底较差,生活负担重、在职学习吃力,但是十分珍惜这份职业,工作吃苦踏实,老教师们也饱经沧桑,各有工作特长和独到的经验阅历。我们本着用人之长、不计所短的态度来管理教师,六个年级三十多个学科岗位总有适合每个教师发挥特长的平台——于是在安排课程、分派任务、布置临时性工作中,我们重视首先尊重、激励教师主动承担任务,评价考核中关注教师付出的劳动和表现出来的优点。有的教师有畏难情绪,校长总是率先带头做出样子,把教师情绪调控到安心工作、舒心工作上来。

我们这样薄弱的农村学校有很多教师是从当年的招聘教师、民办教师、合同教师逐渐成熟的,经历各异、水平不一,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总是本着用人之长的态度协调好工作中的各类矛盾,让每个教师在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状况中舒心工作。杨林老师电脑技术不过关,参加国培学习跟不上进度,我们就协调三位懂得微机的教师每天帮助他上网学习,学校领导还抽出时间帮他打字,整理设计作业格式,然后教他发送到网站。杨林老师的心病解决了,他利用擅长开车的特长把自家的三轮车开到学校,主动清理绿化带的垃圾,还有树坑中多余的沙土。星期天,他还悄悄来到学校把跳远沙坑、单杠器材下面的坚硬的砖块弄走,换成松软的沙土,为的事学生万一摔下来不受伤,这些细微的举措体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给予我们无形的力量。

张学燕、马月花、马婧教师都是家庭负担很重的中年教师,每天坐车上班及其不方便,,腿脚都得了慢性病。我们学校于是主动联系灵武市八路公交司机,定好时间准时接待她们,在坐车费用上也适当给予补助。这几位教师先后在很多学校任教,面对学校的关爱,她们动情的说:“我们要真正干好工作,不能让学校失望。”这几位教师在抓班、课堂教学、辅导学生等方面都很用功,从来不让校长操心,彼此之间悄然形成了默契和谐的关系。

三、校长扮演好多种角色——决策者、服务者、参与者、激励者,总之淡化校长的领导意识和指挥官色彩

因为在改建学校、沟通村队干部、为教师办实事等工作上校长都做出了表率,教师对校长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十分认可,为构建和谐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校长在教学教研等业务工作上也必须有过硬的能力才能真正服众。学校举行公开课展示、国培研修网络学习、三课教研活动,我校的正副校长每次都是带头示范或承担具体任务,没有把繁重的工作变相撂给中层负责人。其次,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都正确的摆正了领导管理和深入一线工作的关系,主动学习研修,锤炼出过硬的业务素质,在教学教研等关键工作上上拿得起、在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事上、学校日常事务性工作放得下架子,多一份理解交流之下亲和力和感染力。正副校长都长期带高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还兼带艺术、思品、安全等杂课,工作量在周边校长中是最多的。

校长带头苦干,中层班子成员形成这样的共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和提高办学质量,落脚点就在一线课堂,自己高高在上当指挥官,别的教师不服气不说,还无法及时了解一线课堂的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有的学校教师反感领导成员听课和评课,因为他们都是站在权威的角度来参与的,我们则不一样,教导主任和组长直接上课和辅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强烈,评课过程中总是谈实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不作秀、不空洞,教师自然信服,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能敞开心扉,思路也很活跃,这样和谐的关系为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每年的会考成绩一直都位居周边学校前例,群众给予的评价也很高。

四、呵护每个学生、关注成长和进步——探索爱生乐学、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

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遍底子差,课外阅读少、开阔眼界机会不多、父母忙、家庭教育环境落后,如何让实现有效学习、全面成长进步便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成功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等理念,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用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理念发现激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每个班级都有各种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生,很多孩子的心理障碍,学习压力、遭受的同伴歧视等现象是很严重的。我们决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班级之中。老师的信心和热情来自哪里?——根源就是教师的爱。于是我们反复倡导这样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是优秀或者是独特的,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并且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在学习知识、技能训练、辅导功课、课外活动中必须优先照顾这些特殊的学生,用分类、分层的方法进行指导,采用符合学生接受特点的方法,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这样就会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带着塑造的决心,而不是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

此外学校利用丰富的节日活动,组织学生搞小品、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我们校领导把发生在农村社区的新鲜事编排成情景剧,精心排练,师生同台汇演,切磋交流,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精彩魅力,热爱自己的学校和家园,积极养成美好的品行。

五、社区、家庭、学校之间形成互促、协商、合作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教育大环境

农村学校是一个局部小社区的文化中心和知识汇集中心,农民关注学校的发展,希望自己的学校办的越来越好,他们总是以各种方式支持我们学校的办学工作,让我们很受鼓舞。另一方面,我们但凡开展大型文体活动、校园建设、为教师办实事、购置文体用品、大项经费投入等工作也总是千方百计的与村队组织和领导协商,获得他们的支持帮助。学校不能被动的等待,时常主动走出去,和村队干部联系,所以校长总是把学校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工作介绍给村队干部,倾听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出谋划策,便于打开思路,产生新意。

我们也正确的定位好自己在村社区中扮演的角色,每个学期都为本村的文化宣传工作出力,提供智力服务。还经常性的承担禁毒宣传、扫盲工作、绿化美化、村队环境整治等工作,用学校的文化智力资源回报社会。其次采用敞开式办学,家校联系的方法——建立家长接待制度,及时召开家长座谈、校务公开恳谈会等常规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树立公正、透明、诚信的作风和形象。

参考文献:

[1]赵悦红.提升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1).

上一篇:奥运冠军下一篇:企业集团的类型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