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范文

2024-05-25

异彩纷呈范文(精选12篇)

异彩纷呈 第1篇

在与会专家看来, 大部制从中央到地方已持续深入, 尽管参会人员多来自道路客运、城市公交领域, 但论坛能着眼于整个陆上客运产业, 无疑对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次积极探索。

“这次论坛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一件合适的大好事, 非常有意义, 我希望以后的论坛能够让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都进入到论坛研讨中来, 更希望以后谈到的不仅仅是不同陆上运输方式的竞争, 而是竞争当中的衔接和合作。”参加会议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王永立这样告诉记者。

客运产业呼唤大部制

在大部制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 本次论坛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记者问及一些参会人员为何对本次论坛感兴趣时, 他们的答案大致可以总结为——这是“交通运输部挂牌成立后, 首个着眼于陆上客运一体化”的行业论坛。

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国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的专题演讲, 史教授分析道, 中国客运产业的管理一度分割在多家政府部门, 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史教授认为, 大部制下,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将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实施, 客运交通一体化进程也将加快。“大部制体制下, 我们能够更好的推动客运产业的发展。”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晓峰透露, 前段时间交通运输部部长到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视察工作的时候, 就明确了今年和明年部党组工作的两个中心任务, 其中一个便是综合运输。

道路运输定位受热议

然而, 作为综合运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客运虽然承担大部分的旅客运输任务, 在大部制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却备受冲击。

“2009年5月, 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上升了26%, 铁路同比上升了10.5%, 道路运输业旅客运输量却在下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索沪生在论坛开幕式上用数字点出道路运输业的危机。

现实中, 道路运输业所碰到的危机主要来自两方面。正如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总经理张海清所分析的, “现在道路运输企业, 特别是大部制这个改革下, 面临高速铁路的冲击, 面临公交线路延伸的冲击。”

“道路运输是行业里的弱势群体。”王永立说, 新形势下, 重新明确道路客运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据王永立分析, 道路客运企业不能称作真正的现代企业, 因为对自身产品没有定价权;道路运输企业对自己的生产资料也缺乏支配权, 无论是道路运输的车型, 还是线路和发车班次, 都必须由政府主导审批。

“既然我们提供的是公共交通服务, 既然我们以公共利益为重要责任, 我们就有理由在大部制下重新对我们行业进行公共交通的定位, 恢复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有的一切外部竞争环境, 保证给行业在陆上交通各个产业中间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王永立说。

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提到, 随着城市圈扩大, 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既然是为大众出行所服务, 原来的道路客运应该归属于公共交通。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 “城乡客运一体化”、“客运营销”等论题也引起了到场运输企业代表的共鸣。

该次论坛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地方客运协作工作委员会及《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共同主办, 具体承办单位为盛世报堂交通传媒。论坛在6月14日上午圆满结束。

精彩观点

力推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

(吕东昌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局长)

2005年以来, 陕西道路运输行业着力推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工作。截至目前, 全省已有8014辆客车实现公司化集约化经营, 占营运客车总数的46.6%。其中, 全省高速公路客运班线已100%实现了公司化集约化经营, 国省道主干线公路客运班线的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有了根本性转变。

为破解老旧客运班线长期存在的运力运量失衡, 挂靠承包经营及客运服务质量低劣等突出问题, 我们以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客运班线为突破口, 探索经验。经过组合改造, 西安至宝鸡高速直达班线经营主体由原来的8家企业变为新组建的2家企业, 主线客车由原来的105辆减少为39辆, 新投放双层大巴10辆, 运营秩序明显好转, 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为其他客运班线的公司化经营改造提供了借鉴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 道路客运实行公司化经营, 一是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三是利益格局得到重大调整;四是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五是运输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六是节能减排起到引领示范。

公路运输服务创新仍太慢

(魏士彬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

我们要充分地适应旅客的需求, 看看我们公路运输在哪里还有突破, 其实有一些消费群还是愿意坐公路运输, 关键是能不能把需求引导过来。但是我们公路运输服务的创新力度是相当缓慢的, 如果有一些创新, 我们的效益会更好。

城市公交可以发展链式联运

(史其信清华大学教授)

各个城市可以发展链式联运, 在整合衔接上下功夫。

方便的换乘具有空间紧密、时间紧凑和收费优惠的特点。香港实际上公交系统发展非常好, 轨道相当于我们的干线, 运输量很大又比较准时, 到了一个车站出来之后就有公交枢纽, 一个公交枢纽有很多的公交线路, 直接送到家门口, 他们都是从交通运输重要节点为核心来规划整个区域的, 所以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大商场, 下面是换乘站, 出来之后可以去商场买东西, 之后就可以换乘穿梭巴士和公交车。

必须发展网络化运输

(王永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新国线运输集团总裁)

道路客运要走网络化的道路, 可以在陆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 市内原有的公交体系在市和市衔接时需要有我们来承担。

道路运输业基本的特点是分散的点、辐射的线, 但不管咱们客运企业的线路到了多少个省, 但是大都以驻车地为点, 没有什么网络, 就造成了我们投入的重复和浪费, 我们设备的使用效率就低了, 成本就高了。

全团动员 异彩纷呈 第2篇

团县委五四期间掀起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

按照创先发„2011‟10号和冀创组„2011‟13号通知精神,共青团青县县委紧紧抓住五四青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有利契机,在全县上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在共青团系统得以更深入的推进。

一、凝神聚力,促进常规工作稳步开展

团县委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点,掀起全团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将创先争优活动有机融入到常规工作中,取得几点新突破:一是深入推进“双带促双基”即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实现组织建设高水平。在继续深化“强县固乡活村”活动同时,以试点建设为思路,对盘古、马厂、陈咀、新兴、上伍5个乡镇进行了团委换届工作,健全了组织机构,使基层团组织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二是深入开展“青春奉献十二五,科学发展促转变”、“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4月底团县委与职教中心团委、青县第二中学团委联合举办了2场“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活动,600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邀请了许多老同志,老干部以及县直部门领导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此次活动开展,教育了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坚定了广大青年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深入宣传我国“十二五”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在引导广大青年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积极地投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伟实践。三是选树优秀典型,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团县委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基层团组织23个,优秀团干部16名,优秀共青团员36名,新长征突击手41名,并向先进典型颁发证书,鼓励广大青年集体和青年个人向这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学习,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并鼓励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戒骄戒躁,再创新功。同时,五四期间,团县委联合电视台《德化人生》节目对2011年群英会上表彰的十大杰出青年中部分代表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浓厚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社会氛围。

二、突出重点,推动特色工作创亮点

团县委为深入贯彻创先争优活动精神,开拓工作思路,寻求活动新载体,改变传统庆祝“五四”单一模式。一是5月4日上午,团县委组织400多名青年学生、近百名大学生村官和县乡两级团干部,共同在我县艺术中心礼堂开展了“团旗飘扬 •青春闪光”红歌庆五四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活动。团市委副书记王宝辉同志参加了该项活动。活动中,全体团员青年和共青团干部满怀感情的高唱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歌等优秀红色歌曲,现场气氛热烈。在之后的影片播放环节,参会人员一同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夜袭》。该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团员青年爱党爱

国情怀,坚定了青年好好学习,立志报国的决心。二是以围绕我县工作中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着眼点,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团县委联合县邮政局团支部携带化肥、洗衣粉等农资和生活用品,于5月4日晚6点来到我县新张屯村,联合举办“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服务下乡”暨爱国主义电影展播活动。此次活动以青年节为契机,结合我县深入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三农”,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尤其是活动期间举办的免费抽奖活动,既烘托了现场气氛,又真正的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三是为营造“五四”青年节热烈氛围,充分展现新时代年轻人的风采,展示我县青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4月中旬,在团县委统一安排部署下,青县电视台团总支积极配合,联合开展了“青县青年风采大赛活动”。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青年踊跃报名,不仅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各自的独特魅力,还表演了精彩的歌曲、舞蹈、朗诵、剪纸等特色节目,一批优秀的风采青年脱颖而出。他们的表现不仅向全县展示了家乡年轻人的良好形象,同时也陶冶了我县广大青年的情操,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乘势而为,带动阶段性工作出成效

团委工作一直坚持彰显时代、抢抓时机、乘势而为的工作特性。以五四为契机,团县委围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进行了大量工作。一是构建现代化组织动员体系,加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要求共青团必

须立足实际,探索新的组织动员形式来吸引和凝聚起新时期的青年一代。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根据青年爱好和需求,建立各种类型的QQ群,随时了解青年思想现状及需求,实施开展活动进行正确引导。

2、创建了青县共青团网站,开辟青年论坛,用实用的知识、新鲜的话题、及时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广大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态度、奋发的斗志。

3、利用手机在青年中的广泛应用,依托人力资源库,结合短信、飞信、微博等工具增强对青年的信息覆盖。二是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大力推“进桥头堡前移”工程,推行星级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各类团组织中实行分类建档、晋档升级,推行星级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团务规范化管理,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有序化,力争到2011年10月底,全县30%的基层团组织达到5星级标准。三是积极发动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利用五四期间开展困难救助、安全教育、文艺表演、献血、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6次,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四是鼓励广大青年将更加积极的岗位奉献,更加优质的岗位服务,更加全面的岗位技能作为青年节献给自己的礼物。同聚祥商贸集团团总支还开展了岗位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青年进一步增强了岗位奉献精神,坚定了青年人立足本岗,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决心,形成了青年人在本职工作中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机

大师风范 异彩纷呈 第3篇

此次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集结了现代绘画史上各个画派以及50余位代表画家的170余件精品佳作。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流派纷呈,“新京津画派”、“新海上画派”、“新金陵画派”、“新浙派”、“新岭南画派”、“新长安画派”等皆独擅胜场,各显风流,尽享盛誉。开一代新风的名家大师更是风采灿然,神韵独具。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吴湖帆、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黄胄、陆俨少、李苦禅、黄君璧、溥儒、黎雄才、关山月等,每一位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展览中的齐白石《芭蕉书屋图》、黄宾虹《山居读书图》、徐悲鸿《三狮图》、潘天寿《耕罢图》、林风眠《南天门图》、张大千《天女散花图》、傅抱石《读画图》、李可染《韶山图》、吴湖帆《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珍品,让人们再睹大师风采,为欣赏、研究、收藏中国绘画提供了难得的宝贵图像资料。

此次大展是中国现代绘画的珍品大荟萃,是一幅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画卷,也是传承经典文化的一次大检阅。大展所展现的各画派艺术风格,无疑构成了一部直观的现代绘画史。这对广大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次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好机会。

Zhejiang Art Museum Displays Modern Masterpieces

By Xia Zhiming

Zhejiang Art Museum held an exhibition of modern Chinese masterpieces from October 17 to 28. There were altogether 170 artworks of more than 50 masters representing all major art schools in modern China since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ll the exhibits are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jor artists represented at the exhibition include Qi Baishi, Huang Binhong, Xu Beihong, Pan Tianshou, Lin Fengmian, Wu Hufan, Zhang Daqian, Fu Baoshi, Li Keran, Huang Zhou, Lu Yanshao, Li Kuchan, Huang Junbi, Fu Ru, Li Xiongcai, and Guan Shanyue. The major schools such as New Beijing and Tianjin School, New Shanghai School, New Jinling School, New Zhejiang School, New Linnan School and New Chang’an School were represented at the exhibition. Each plays a par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and they represent the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exhibition displays the best by masters and reviews the classics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All the styles and schools add up to a vis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For artists and art enthusiasts, the exhibition offered a good opportunity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raditional art.

The exhibition was highly applauded by the media as a rare showcase of masters. It is a review of the past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modern painting.

让阅读课异彩纷呈 第4篇

一、呈现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把小学六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心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一样,阅读课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1. 侧重于识字写字的低段阅读课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当前的低段阅读课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文本的阅读理解而忽视识字写字的指导,出现了低段教学高段化的现象:识字环节走马观花,写字指导蜻蜓点水,大部分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上,最后学生连课文也读不通顺,字也写不正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段阅读课要突出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正确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可以把课设计成四个板块:初读课文,认识参加比赛的动物,认读“松鼠“”猴子”“公鸡”“鸭子”等字词;细读课文,报告比赛的项目,认读“比尾巴”“短”“扁”等字词;熟读课文,宣布比赛的结果,在师生对读、生生互读中反复认读本课要求学习的“松鼠”“尾巴”等字词以及读好问话的语气;演读课文,创设表演比赛的情境,在表演朗读中区别“松”与“公”,书写“公”和“云”。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融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2. 侧重于阅读理解的中段阅读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阅读理解应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抓住文中最感人的“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紧扣“静静地”这一关键词,多角度感受那位青年在“大地仍在余震”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文本语言反复品味和感情朗读,青年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3. 侧重于从读学写的高段阅读课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加快发展,一般的课文内容基本上都能自己读懂。高段的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可以抓住课文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并且都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在体会反复与后置的表达作用中,感受母亲对子女、子女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同时迁移到课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腰,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等语句的学习。学完课文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也来用三个“母亲”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二、呈现不同文本的教学特色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题材多样,体裁不一,风格各异。不同的文本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阅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1. 侧重于情感体验的阅读课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很多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情感性强的课文,不能靠教师的讲解,不能靠机械的训练,不能靠理性的分析,只能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鸟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好朋友的纯真友情,可以多采用体验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当你从南方飞回来要和好朋友相聚时,你的心情是怎样?你一边飞一边会想些什么?当你飞回来看不见好朋友大树的时候,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样问树根、大门、小姑娘?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读出当时的心情。情感体验是要让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 侧重于语言学习的阅读课

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材中不少课文内容浅显,但是语言非常优美。教学这类课文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上。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花钟”就是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后,重点学习第一段: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花?通过“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描写的生动性;通过“凌晨四点”“五点左右”等词语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通过“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最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选用文中的词语,也来写一种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其他时间开放的花。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 侧重于自主探究的阅读课

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科普作品, 包含着许多自然、科技等知识。教学这类课文时, 可以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起科学探索的意识, 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 可以组织一个“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 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说说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粗知课文的大意;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 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深入研读, 同时利用搜集到的课外资料, 当一回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 运用数字说明等方法解说月球之谜, 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了哪些新的月球之谜, 仿照课文“难道吗”的句式写下自己的疑惑, 把《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呈现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特性

课型,一般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侧重于不同阅读能力培养的课型,从而使阅读课丰富多彩。

1. 侧重于以精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到二、三、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20、32~34、24、18、14、14篇精读课文,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慢慢感悟,不能急着“赶”悟。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桥》,就要抓住课文“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中的两个“吼”字及一“揪”一“推”等描写,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学生才能走进老汉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到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爱儿子又胜过爱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要让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得到提高,避免学生浅尝辄止。

2. 侧重于以略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8、14、14、12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一般安排1课时。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精读课文的篇数逐步减少,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可以根据“连接语”中提示的问题,安排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妈妈的账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读课文,比一比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有什么不同?回读课文,想一想,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会怎么想?略读课文的教学相对来说要粗放一些,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理想。

3. 侧重于以浏览为主的阅读课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资料袋”“课外书屋”等栏目中也推荐了一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如《昆虫记》《西游记》等。整本书的阅读主要以浏览为主,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外书屋”中推荐的《西游记》,可以在学生浏览整本书后开展讲一个喜欢的故事、读一段精彩的描写、写一个人物的简评等活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在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中,进一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异彩纷呈民族文化第七章 第5篇

苗族赶秋节举行的时间

A.立春

B.立夏

C.立秋

D.冬至 正确 2 【单选题】(6分)

赶秋节最重要的仪式活动是

A.接龙舞

B.树立秋千的祭祀仪式

C.上刀梯

D.舞狮 正确 3 【单选题】(6分)

湘西苗族自称为()?

A.穆

B.嗒给 C.果雄

D.蒙 正确 4 【单选题】(6分)

赶秋习俗最初功能是

A.播种爱情

B.祈求风调雨顺,庆贺丰收年景

C.增强民族认同

D.传承民族文化 正确 5 【单选题】(6分)

赶秋节地点的选择一般与

相配合。

A.周末

B.墟场场期

C.法定节假日

D.气候变化 正确 6 【单选题】(6分)畲族喜欢唱山歌,无论佳节喜庆之日,还是山间田野劳动之时,他们常常以歌对话。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是畲族人擅长的二声部重唱的唱法,又称“双条落”。

A.双音

B.假声

C.盘歌

D.泣声 正确 7 【单选题】(6分)

“凤凰装”的起源传说就表现出了对女始祖“三公主”的崇拜思想,三公主被畲族奉为“凤凰神”,畲族有着()的独特婚俗。

A.“男跪女不跪”

B.“女跪男不跪”

C.“男女均不跪”

D.“男女均跪” 正确 8 【单选题】(6分)

凤冠是凤凰装中最具特色和贵重的饰品,又称“公主顶”,凤冠用银打制,有月牙型银盖、银簪、银片、银花组成,畲族女性一生配戴凤冠()次。

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 9 【单选题】(6分)

土家族历史上曾经实行的制度有

A.盟旗制度

B.石牌制度

C.八旗制度

D.土司制度 正确 10 【单选题】(6分)

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盘王节

D.开唱节 正确 11 【多选题】(8分)

全国苗语分为哪三个方言区()?

A.黔西方言

B.黔东方言

C.川黔滇方言

D.湘西方言 正确 12 【多选题】(8分)

湘西主要的秋场或传统的秋场在

A.吉首的矮寨场

B.泸溪的潭溪

C.凤凰县的勾良

D.龙山的坡脚 正确 13 【多选题】(8分)

畲族彩带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及驱邪祝福的吉祥物,根据彩带纹样的造型和畲族口传的纹样释义,大致分为 3 种类型:()

A.图案带

B.符号带 C.字带

D.回纹带 正确 14 【多选题】(8分)

摩尔根的婚姻进化理论认为,人类经历了四种婚姻类型,分别是群婚、普那路亚婚和()?

A.多偶婚

B.单偶婚

C.一夫多妻婚

D.一夫一妻婚 正确 15 【多选题】(8分)

属于土家族传统风俗文化的有:

A.哭嫁

B.跳丧

C.牛王节

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 第6篇

数不尽的民族节日,展现着云南的最炫民族风。云南民族众多,节日多姿多彩,节日文化异彩纷呈。这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等特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民族意识、古风遗俗的个性化表达,能满足人们求知、求新、求乐、求异的心理需求,引得无数游客、学者前来一探究竟。

云南民族节日具有集体性的特点。民族节日是全民族共同参加的活动,比如彝族火把节和傣族泼水节,是全部成员自发组织参加的集体活动。即使有的节日活动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参加的,比如纳西族一年春秋冬三次的祭祖节,虽然只是由家庭成员独立完成,但也是同民族在相同的时间、用同样的方式共同进行的。

云南民族节日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民族节日蕴含着强化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得到全民族的认同,是民族群体共同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比如,每年的伊斯兰历九月为斋月,入了斋月,回族年满十二岁的男性和年满九岁的女性且身体健康者,都要封斋,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云南民族节日具有综合性(复合性)的特点。各民族的节日活动通常集服饰、饮食、宗教和艺术等为一体,通过民族节日活动可以探知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民俗风情。比如,彝族是火的民族,其民族性格像火一样,刚强、粗犷、强悍。一方面,彝族多数居住在气候温寒的山区、半山区,火塘里的火常年不熄。另一方面,彝族为旱地作物民族,过去的刀耕火种离不开火。所以,彝族颇为崇拜火,火把节也成为了彝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本文主要以禳灾祈福、岁首年节和情爱娱乐节日等几个主要类别展开介绍。

祈福饮酒话升平 神佑祺祥颂平安

在云南生生不息的二十六个民族,始终坚持着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信仰,使得祭拜和祈福成为每个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中的重要篇章。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佤族摸你黑、藏族沐浴节等等,各民族用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方式,祈求天地神灵给予护佑与福报。

“祈福驱魔有佳节,尼翔凤翥传福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云南楚雄等地的彝族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每到这一天,彝族人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跳舞狂欢,欢度火把节。

崇拜火是彝族的传统文化,在火把节举行祭火大典,撒火把,围着火塘跳左脚舞,祝福生活红红火火,是彝族人民千百年来祈福光明、祝福生活美满幸福的传统仪式。

祭火大典分为请火、颂火、祭火、尾声四个篇章。首先,彝家儿女唱起火的歌谣,跳起激情洋溢的舞蹈。待原生态的祭祀鼓舞结束之后,由德高望重的毕摩念诵祭祀火神的毕摩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诵经祈福之后,毕摩钻木取火,随着缕缕青烟升起,彝族火把节的火种被点燃。随后,伴随着彝族的大号、羊皮鼓舞,大家纷纷点燃象征吉祥、丰收、幸福的火把,并加入到火把巡游队伍中。撒火把是彝族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越来越好的重要仪式。

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下,天空礼花齐放,璀璨夺目,火把节拉开了序幕。彝族人民围着火把跳起了欢快的左脚舞,跳出了彝家人的热情和好客,跳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与彝族一样,祭竜节也是哈尼族为来年祈福的节日。哈尼族的每年举行两次祭竜节,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轮属龙日为正月竜,主要祭祀寨神,是为了祈求灭灾降福,人畜兴旺。每年农历三月第一轮属龙日为三月竜,属于农业祭祀,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竜神的象征通常是万年古树,称为竜树。过去,哈尼族的祖先都要在寨头栽上一棵树,称为竜树。在哈尼族的意识里,竜树能起到保护寨子的作用,而每年两次的祭竜活动便在竜树下举行。

每到祭竜节,哈尼族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拿三月竜来说,献祭品、唱颂祈福辞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三月竜这一天,由每户选出一位男性代表带着自己家的祭品(一只鸡、一把香、一撮茶、一壶酒,红、黄、白糯米饭各一碗)参加公祭。祭祀开始,先将祭品交给主祭者献于竜台,这期间,摆到谁的祭品,谁就叩头。祭祀结束后,开始饮酒吃饭,唱颂祈福辞,祈求竜神保佑村寨平安,幸福吉祥。

居住在云南的其他各少数民族也多有自己民族的各式禳灾祈福的节日和仪式活动。祛灾祈福既是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跟彝族火把节和哈尼族祭竜节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禳灾祈福是云南二十六个民族节日风俗中共有的元素之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辞旧岁、迎新年历来是最隆重的仪式。跟汉族欢度春节一样,少数民族也有隆重的辞旧迎新的节日风俗。比如,藏族的藏历新年、傣族的泼水节,普米族的吾昔节,傈僳族的阔时节,彝族的十月新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各少数民族怀着同样的情怀、同样的愿景,用自己最好的姿态从昨天走向明天,从过去走向未来。

随着藏历新年的到来,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人民便忙着置办年货、打扫房屋、排练节目,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喜庆气氛。

藏历正月初一为藏族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期间一般要举行赛马、赛牦牛、跳锅庄、跳情舞、对山歌、看藏戏等娱乐活动,喜庆气氛极浓。

为欢度藏历新年,藏族人民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初就开始操办各种年货。二十九日晚饭前,要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图案,还要在房梁上画很多白粉点,表示来年粮食满屋。当天晚上,一般要进行驱邪活动,象征除旧立新,消灾免祸。

nlc202309082146

藏历二十九日晚上,各家各户都要在厨柜或桌子上放上各种油炸果、装满小麦和糟把的双斗、背棵苗、涂有各种颜色的绵羊头或面捏羊头、糖果、酥汕茶、青稞洒等,供奉所信仰的神,以示自己的虔诚,这一点跟汉族新年供奉祖先十分相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活动。比如家庭主妇还要提前煮好放有红糖和碎奶渣的青稞酒,等到午夜时就分送给已经睡在被窝里的家人喝。第二天早上,鸡一叫,家庭主妇就要到水井或泉边撒上五谷,并且背回第一桶洁净的水,藏民称其为“夏曲”。回到家,待全家老小全部洗漱完毕,依序坐定后,家中的女性长辈(一般为母亲)便端起吉祥双斗,向全家祝福:“扎西德勒彭松惜!”(祝吉祥如意又圆满)。然后,全家人抓一把斗中的糟粑对空抛撒,品尝少许并回祝:“阿妈巴珠贡康桑!”(愿慈母安乐又康健)。相互祝愿以后,便开始就餐,当天早上的早餐一般为放有碎肉骨头和碎奶渣的麦粒粥和绵羊头。

藏历新年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一般不串门,第三天就开始省亲访友,相互请客,一般延续一个星期。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藏族人民迈入了新的一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居住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族人民也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阔时节。以前,傈僳族新年的日子根据季节变迁来决定,如今为了方便起见,已将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定为阔时节。

傈僳族过阔时节有诸多讲究。例如节前要进行大扫除,一边清扫,一边念着“清扫词”,最后还必须把清扫出来的烟灰倒出去,象征着除去秽气。然后,傈僳族人家便开始宰猪杀羊,酿制水酒,做好玉米耙耙,互相馈赠,祈求新的一年丰衣足食。青年人则在村头寨场扎彩门,提前将节日的活动场所装扮好。

阔时节第一天,各家各户采来青松枝叶,将其铺撒在屋中,插在门口,以示吉祥。然后,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所属村寨公共场所,举行除旧迎新的仪式,一般由祭师毕扒主持。仪式开始,大家合力在草坪中央栽上一棵松树,在树枝上挂上弩箭和傈僳族姑娘精心准备的飘带或者衣物,将装满荞麦的大箩放在树下,并在周围摆上十二筐小箩荞麦、十二坛新酒,象征一年十二月。然后,毕扒开始念诵民族历史,祝福新年吉祥如意。紧接着,毕扒带着十二对男女青年吹着葫芦笙,唱着欢乐的山歌,到山林里抬来十二棵小松树,栽在十二个小谷箩旁边,意为接回了吉祥的新年。最后,将十二坛荞麦酒分给大家喝,喝完便开始载歌载舞过新年了。

阔时节期间,人们极尽欢娱,喝酒玩乐,唱起欢乐的调子“优叶”“木刮”,唱起古老的“狩猎歌”“婚嫁歌”“寻亲歌”,跳起欢乐的“牵俄舞”“古战舞”“相亲舞”,只要一听见这唱歌、跳舞的声音,就知道那里正在过着快乐的“阔时节”。

过完阔时节,傈僳族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年,而对于居住在丽江宁蒗和怒江兰坪的普米族而言,新的一年则始于“吾昔节”。“吾”意为年,“昔”意为新,“吾昔”简言之就是新年的意思,时间一般是在农历腊月初,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吾昔节前,普米族人民便早早地开始为过节做足了准备。首先,要将家里收拾干净,将被褥、衣物等清洗干净,打扫卫生,修整火塘、神台等,使家里洁净明亮。同时准备好过年所需的物资,砍柴、碾米、磨面、杀猪、宰羊,煮好“苏里玛酒”和青稞酒。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吾昔节也如期而至了。

每到吾昔节,普米族都要举行神秘的祭祀仪式:“敬锅庄”“锅庄舞”。在地上撒上代表四季长青的“青松”,要“跑水塘”、举办“成年礼”(节日期间如果有年满十三岁的少男少女,由母亲主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礼”“穿裙子礼”等成年仪式)等等。在充满宗教色彩的味道中,新的一年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辞旧迎新是生活重要的主题之一,是岁月匆匆而过最好的见证。日月更迭,季节变换,不变的是云南二十六个民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吟唱着“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的乐章。虽然藏族的藏历新年、傈僳族的阔时节和普米族的吾昔节只是云南二十六个民族岁首年节中的沧海一粟,但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的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新生活,期待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祈祷新生活越过越好的美好愿景却是一样的。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文学创作的主要主题之一,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至今,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诗句脍炙人口,将爱情的美好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充满遐想。当下,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已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节日之一。而如果身处云南的话,你会发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过不完的情人节,汉族的七夕节、苗族的踩花山节、壮族的歌圩节、哈尼族的苦扎扎节、傣族的开门节……在既浪漫又古朴纯真的气息中,二十六个民族留下了诸多关于爱情的千古绝唱。

在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临沧,佤族人民合着鼓点,跳起了粗犷、优美的木鼓舞,同时也铺开了追寻爱情的甜蜜篇章。佤族的情人节源于佤族先民原始的生活,是不定时、不定期的,在新米节、木鼓节等节日期间,各村落十五六岁的男青年们就开始串姑娘了。先由姑娘们选定一户人家,在一起玩耍。男青年们就相约着到那家去串姑娘。见面时,姑娘会为新意的小伙子梳头。在梳头过程中,双方用谈话、眼神、动作等相互传递信息。如果互有好感,男方就会把随身携带的小物件,如一枚山间采集的小石头,一串漂亮的野果,一包鲜嫩的茶叶送给姑娘。如果姑娘接受了,两人就先相约着到山上聆听树上飞鸟和林间野兽的叫声,如果叫声主凶,就必须马上赶回家,让家里的老人杀鸡看卦,如若鸡褂仍是凶相,这对情人就宣告分手;相反,如果鸟和野兽的叫声是吉祥的预兆,这对情人就可以定亲了。定亲仪式一般由女方的舅舅主持。定亲时,男方大多送来盐巴、水酒、橄榄、牛粉肠、茶叶等信物,女方则回复木棉花棉毯、手工织的衣物的物品、农具等。这一天,佤族人民汇聚在一起,杀鸡做鸡肉粥,庆祝有情人收获爱情的果实。定亲仪式最后,佤族小伙会从腰间取下一块白色的土布(家里长辈事先准备好的手工织品),两人咬破手指,在土布上染上几滴血,并且收藏终生,意为佤族的恋情永不褪色。

大理苍山云弄峰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蝴蝶泉,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与金花相会的日子。每到这一天,白族的男女青年都会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蝴蝶泉边,对唱白族情歌,跳起欢乐的“三节棒”舞蹈。在歌舞的海洋里,爱情的甜蜜慢慢发酵,互生爱慕之情的两颗心慢慢靠近。

在蝴蝶泉边相遇、相恋的有情人相约着到亲戚朋友家去品尝大理的乳扇、砂锅鱼头汤等;或乘坐轮船,到洱海一游,相恋的幸福在这一刻无限膨胀。

对于白族而言,无论在风景秀美的大理,还是在山明水秀的怒江,从蝴蝶泉边的恋歌到剑川石宝山上的爱情千古绝唱,白族人民用委婉动听的白族调对唱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自古以来,对忠贞爱情的追寻是没有民族之分的。不论是佤族的串姑娘,还是白族的以歌传情,都是云南二十六个民族追寻爱情、歌颂爱情的缩影。尽管在这些民族中有很多都没有明确的情人节,但是却具有古老的情人节风俗,很多节日都能成为爱情滋生的温床。对于他们而言,每一次以娱乐为主的节日都是情人节,每一个爱情降临的日子也都是情人节。

不胜枚举的少数民族节日串成云南的三百六十五天,使得云南从年初到年尾都喜庆不断。每次庆祝节日都是一场文化的盛宴:绚丽多姿的服饰,颇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古老悠扬的歌调,令人痴迷的舞蹈……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游客。近年来,乘着节庆旅游的春风,云南民族节日文化发展正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让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个性培养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文学作品自身具有多义性、开放性的特点, 对于同一文本, 不同的读者会因其生活体验、知识储备、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对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 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 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至关重要。那么, 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培养学生个性呢? 可从以下“四点”切入。

一、于美点追踪中彰显个性

一篇精美的文章, 值得欣赏的地方太多了:也许是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意蕴;也许是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气势恢宏的场面描写、丰富多彩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 也许是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它们犹如一朵朵娇艳的花朵, 令我们着迷。所以, 语文阅读教学中, 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 让学生谈谈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听听学生真实的心声, 而不应让教师的独唱淹没了学生的声音。例如教学《散步》一文, 在熟读文章之后, 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找到的句子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因为这一段既交代了散步的时间, 又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样的美景中散步, 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甜蜜的。有的学生找到的句子是:“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因为这一句表现了儿子的聪明伶俐, 也衬托出了一家人的和谐之情, 感觉其乐融融。还有的学生找到的句子是:“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因为这一段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更含蓄地写出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在自主探究中, 他们感受到了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责任美, 读懂了文章, 读出了个性。

二、于人物品评中体现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 ,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是不尽相同的, 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我们不应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界定学生的理解。我们在分析文学形象时, 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性的思考争鸣。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传统的分析都认为菲利普夫妇是唯利是图、自私冷酷、贪婪势利、爱慕虚荣的人。但一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现在的结果不能完全怪菲利普夫妇, 其实他们也并非六亲不认, 因为于勒在过去花光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后还大大占用了他们的一部分, 这说明他们还是念亲情的。至于在得知于勒穷困潦倒后对他的态度也是实属无奈, 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拮据了, 买东西常常要买拍卖的底货, 为了一米的花边会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女儿的婚事也因为贫穷受到了影响, 在自己都生活得如此窘迫无奈的情况下, 他们是没有能力帮助于勒的, 他们的愤怒咒骂只是对于勒的失望和对生活的无奈。对于这样异类的声音只要讲得有理有据, 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的声音比起人云亦云来, 更有价值。

三、于主题理解中显示个性

对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 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高认识水平, 提高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 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例如黄蓓佳的《心声》一文, 在理清故事情节之后, 我让学生小组交流, 说说“心声”的含义。学生甲说:李京京的心声是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发泄自己内心的感情; 学生乙说: 李京京的心声是希望老师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予每一位学生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学生丙说:李京京的心声是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尊重;学生丁说:李京京的心声是渴望家庭幸福和睦, 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同一篇文章, 从不同角度思考, 得出的主题不完全相同, 但如果把学生的发言综合起来, 那么答案就是完美无缺的, 文章主题的理解中体现着学生的个性。

四、于畅谈感受中张扬个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更要让他们接受情感的熏陶, 精神的洗礼, 成长为道德高尚的人。语文的德育功能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 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而在这种滋养中往往浸透着个性的色彩。许多老师喜欢在新课将要结束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我也不例外。在学习了郑振铎的《猫》之后, 我让学生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有的说:从第三只猫的死我明白了,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 妄下断语的道理;有的说: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 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让自己活泼开朗些, 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的说:从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上, 我明白了我们看待一个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还有的说:我明白了对于社会中的弱小者, 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 而应给予关爱和帮助, 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在畅谈感受中, 学生体会到的是被尊重的快乐, 个性得到了张扬, 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上, 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 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塑造和评价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让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 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善用评价让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第8篇

一.鼓励性评价, 激发阅读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 要科学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数量以及方法等, 考查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认识以及价值取向。同时要格外关注对学生创意性以及多角度阅读的评价。在评价时, 要更多地鼓励、表扬学生, 从而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如果回答问题而受到表扬的学生从中不能得到鼓励, 也无法获得其他同学的充分认可, 也就不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当然,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合理批评, 而且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与场合等, 合理的批评也会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通过真诚的表扬以及鼓励式的评价, 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激励, 从而更加积极上进, 实现个人的发展与进步。例如为了激励学生敢于大声朗读, 教师可以对羞怯的同学说:“你的声音真好!如果读得再响亮一些, 能欣赏到的人就更多了!”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学生鼓励说: “你读得很有感情!如果注意字正腔圆, 读得更清楚一些就更有感染力!”

若想让学生给出更精彩、更科学的答案, 就要花功夫引导。在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深入分析某个问题时, 教师可以适当延长评价时间, 用舍得花时间等待来鼓励学生思考、深入阅读, 在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内进行深入的探究, 进而获得更多的灵感。在这样不断的鼓励与引导下, 学生既掌握了阅读方法, 阅读热情也不断得以提高。

二.多角度评价, 指导阅读方法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 观察和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多角度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比如, 在阅读《沁园春·雪》时, 有学生提问: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泽东为什么是“惜”而不是“羡慕嫉妒恨”的态度?教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首先用鼓励性评价表扬他独具慧心, 善于思考, 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班。在讨论中, 大家一致认为嫉妒是小人心态, 作者当然不会 啦。同时 , 有的学生 认为“惜”表现了作者的一种高瞻远瞩、纵览历史的磅礴气势。有的学生认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囊括了历代帝王, 他们都是华夏杰出儿女, 都是为多娇江山奋斗过、拼搏过的英雄豪杰, 所以不该恨, 但是由于他们只为一己之私, 打一家江山, 格局太小, 所以没什么可羡慕的, 只觉得可惜。有的同学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被各种凡夫俗子“羡慕嫉妒恨”, 作者不同凡俗, 有一种博大的悲悯情怀, 帝王们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可怜可惜之人而已。尽管由于自身经验的局限, 学生们的回答有局限性, 但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 他们的历史观是正确的, 能够用一种客观、宏观的眼光来审视和探究, 能够透过词语来理解作者, 这种阅读的方式和思路、以及情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评价, 实际上就是进行了一次阅读指导。

三.多元化评价, 张扬学生个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通常都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 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这样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自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 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反思个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与此同时, 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也是一个交流与学习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我, 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优势, 在学习中取长补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而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还可以开展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的有机结合。

例如,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这样规定的:在进行小组学习探究的时候, 每个小组都可以回答问题, 当回答正确的时候, 就可以给小组奖励一颗星星标志, 而回答正确的同学也会获得一颗星星标志。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每位同学的参与热情, 提高其思考的积极性, 在互评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个评价很奏效, 每天放学时, 都有学生认真地去数他们组得到了几颗星星。上一学年末刚分班时, 班级中一半学生基础较差, 学无兴趣, 但一学期的科学评价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学习语文的兴趣很浓, 上课气氛十分活跃, 成绩也得到明显提升。

四.开放性评价, 修正价值观念

语文这门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 对于一个问题而言, 其可能对应着很多答案, 因此最好不要教条地指定一个标准答案。对于一篇文章而言,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真可谓“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凭个人的眼光去分析、辨别问题, 从而找到能够代表个人思想的答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对学生的不同反应给予重视与尊重,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的时候, 对于孔乙己, 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非常可怜, 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是值得人们同情与帮助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孔乙己不值得同情, 认为孔乙己自恃清高, 只是片面的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上等的, 却不屑于从事其他劳动, 从而落得如此下场……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 教师要给于充分的尊重, 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要进行深入思考, 产生个人观点, 而且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五.文学性评价, 彰显学科优势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往往会说“不错”、“很棒”、“很好”等等, 这些时常挂在教师嘴边的话苍白无力, 不能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也看不出语文教师在文学素养方面的优势。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评价语言, 采用更具有语文特色的语言去赞扬学生、评价学生, 彰显语文学科的表达优势。

当孩子们读得很带劲时, 可以评价:“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 教室里书声琅琅, 大家专注的神情, 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 我很感动。”当学生回答不错时可以评价:“从这位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 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想法别具一格”“你的回答言简意赅”。如果学生还没答到点上, 则可以这样评价: “你的看法很有道理, 但你离真理还有一步之遥。”当学生恍然大悟时, 可以评价:“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的思路打开了!”等等, 这些评价话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到它们在交流中的力度与温度,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 同时又在语文老师的示范下学会了富有文采的表达, 从而真正的感受到语文课、语文老师的“语文味”, 这样的阅读过程自然是充盈着诗意与光彩的。

高效经典诵读,让生命异彩纷呈 第9篇

天北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 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学生。所以, 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层次、家族教育、文化修养参差不齐, 学生的课外积累方式也就不同了。为此造成了学生课外积累量有大有小, 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差距很大, 另外家庭教育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使得孩子身心发展不十分正常。为了让所有孩子都扩大课外积累量, 同时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校采用高效阅读的方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积累, 国学经典育人, 我们称它为“高效经典诵读”。

每天清晨, “叮铃铃”, 晨读铃声响了,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朗朗的童音伴着古典优雅的音乐, 校园里显得那么纯净, 那么博雅……这是我们学校的“十分钟国学经典诵读课”, 孩子们或读或背, 你也许要问, 这么短的时间能记住多少呢?不要着急, 我们有“高效阅读”。

自2008年9月开始, 我校在三至五年级开展高效阅读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 我们认可了它的“神奇”, 认可了它让我们的孩子变得“神奇”, 为了让这种“神奇”走得更远, 我们把高效阅读法引到国学经典诵读上来, 让高效阅读与经典诵读有机的结合。结果它化出一股“神奇”的力量, 引领着孩子们走过了一个从会读到乐读, 从读懂到读透, 从知意到知行的过程。

二、海纳百川, 奥妙无穷

用我校一位老师的话说:“我们的高效经典诵读就是把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一种好的教育当中, 当然是高效育人, 育高效人才了”。不错, 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高效阅读和相关理论以及国学教材特点、学习方法首先创建了“三环六读”高效课堂学习方法, 把高效阅读融于国学学习方法之中, 真是奥妙无穷。“三环”指国学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六读”指学生诵读的六个要点。第一环: (二读) 读音、读字, 第二环: (二读) 读句、读文, 第三环: (二读) 读情、读行。每节国学课的每个环节中, 我们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相应的高效阅读方法进行诵读, 比如, “读音、读字”时采用快速记忆中的形象记忆法, “读句、读文”时采用快节奏速读法, 学生可以自创节拍, 自定节奏, 采用单人拍手, 同桌对拍, 单人拍桌的方法伴着一定的节拍去读文。“读情、读行”则要运用高效理解, 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 因为到读“情”和“行”时, 多数文言文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已经形成小故事, 这种高效理解的方法最适合记忆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涵, 从而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引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也就达到育人目的。其次,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总体育人目标又创造了“三段六步”的学校高效育人方法。“三段”指三个学段, 即一二年级为第一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段, 五六年级为第三段。“六步”就是我校育人的六个目标, 一年级诵读三字经, 学会坐立 (指学习习惯的养成) , 二年级学会知礼 (文明礼貌教育) , 三年级学会感恩 (如“孝为本”) , 四年级学会束己 (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 五年级学会为人 (怎样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六年级学会处事 (做事的原则等) 。为了达到育人目标, 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 (选) , 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 (选) 《千字文》《论语》 (选上) , 五六年级《论语》 (选下) 《孟子》 (选) 《老子》 (选) 。通过读经典故事, 学会做人道理, 让学生的积累量增加的同时也无形当中增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的生命焕发出传统文化的光彩, 既能熏陶他们的气质, 又能提升他们的涵养, 从而促进他们个性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

通过近一年的时间, 我们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 让学生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 如同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 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朗诵会”上学生那响亮的充满古典诗人韵味的朗颂让人心清气爽, 洪亮的童声却显的那么优雅, 那么厚重。在“国学课本剧比赛”时, 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好像都活灵活现的走到我们面前。一个个场景又如一幅幅历史兴衰的画卷, 让我们惊叹帝王将相的功业, 仰慕古圣先贤的风采。“国学汉字记忆比拼”活动中, 学生的记忆让人惊叹, “孝”字的由来, “孙”字的故事, “床”字的演变……学生都表达得清清楚楚, 由字形的演变说到字意的由来, 穿插于中间的几个小故事都是讲得惟妙惟肖, 生动有趣, 让我们知道中国汉字的奥妙无穷,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为古人那种高超的创造精神而感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我们把难懂的文字生活化, 把深奥的内容简单化, 这就是高效记忆, 高效理解的功劳。

四、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通过实践, 我们切切实实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令人欣慰, 由一个个天真不懂事, 有时还会说些脏话的孩子都学会了学习,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了知礼, 学会了做人, 学会了做事, 他们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如果六年下来, 我们的孩子该是怎样的孩子?他们会拥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与气度, 让孩子们拥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 他们会拥有“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的君子风范, 他们还会拥有“博学笃志, 切问切思”的学习态度, 苦闷时, 他们会用“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来安慰自己;挫折时, 他们会“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来坚定自己的操守;思想动摇时, 他们会“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来激励自己的志气……这一切让我们相信孩子的人生将是异彩纷呈。

摘要: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结合学校的高效阅读实验, 综合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 究竟应该怎么正确地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达到高效阅读, 从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从会读到乐读, 从读懂到读透, 从知意到知行。

阅读期待:让语文教学异彩纷呈 第10篇

“期待”原为美学的概念, 常与“视野”并用, 称为“阅读期待视野”。期待视野下的阅读不是阅读者机械地接纳文本, 而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空白, 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课标”提及的“阅读期待”,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 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利用阅读期待,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教学效益, 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 具有独特的模糊性、创造性的特点, 许多语句耐人寻味, 激人深思,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传统语文教学过分追求语文的确定性、同一性, 忽视文学语言的个性体验独特性、模糊性, 显然是不符合汉语言学习规律的。而学生感悟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 《三袋麦子》一文, 传统的教学程序是教完课文后, 让学生说一说受到什么教育;学生一个一个“猜”, 目的是引出中心, 最后, 教师统一答案:做事情要多动脑筋。而创新的教学方法, 则应该充分利用文学形象的张力, 在模糊中创新。教师可设计:假如你是文中的“土地爷爷”, 经历了这些事, 你现在想对小猪、小牛和小猴分别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 有的批评小猪过于贪吃, 有的夸奖小牛勤俭节约, 有的表扬小猴聪明能干, 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应该将麦子吃一半、种一半的创新想法, 思维呈现了多元化。

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也符合学生阅读认知规律, 现代阅读心理研究表明, 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 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可见原知识结构、情感因素, 生活经验等个性化特征是制约阅读过程的关键, 而阅读的主体建构性更应使我们明白阅读不可能通过外在统一的训练或灌输而进行。

那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呢?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 凡是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 阅读到相关的文本时, 对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学生更为准确, 描绘得更为细致鲜明, 这样的学生更易于把此类相关的形象延伸转化为审美意象, 更易于动情。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 根据学生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呈现阅读内容, 安排教学过程, 积极调配已有的阅读经验、审美经验去理解把握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 激发学生打破原来的审美认知平衡, 建立新的平衡机制, 现在我们常用的“读题质疑法”———“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等做法, 就是利用学生阅读期待的好方法。例如, 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时, 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推想的:

师:从题目上看, 课文可能会写一件什么事?

生:小稻秧脱险的事情。

师:根据题目, 你估计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一些什么?

生:小稻秧遇到什么危险?

生:它是怎么脱险的?

生:有人帮助它吗?

生:是谁帮助了它?

生:最后结果怎么样?

(教师板书:遇险, 谁帮助, 脱险)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看看课文到底是怎样写的。

其次, 要关注学生阅读审美经验, 阅读审美经验包括儿童在阅读活动中对美的欣赏和感受积淀下来的多种审美心理因素, 如审美感受、想象、理解等。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 提升学生的期待视野。教师要注意调动自己直接和间接的审美经验, 经常将所有跟学生阅读文本相关的审美经验呈现给学生, 开拓学生的期待视野, 促进学生期待视野的更生, 并且协调学生自身的阅读审美经验, 共同建构学生的期待视野,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曼谷的小象》是一篇“处处洋溢着美”的充满画意的诗, 一幅充满诗意的画。支玉恒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阅读审美经验发掘出课文的灵魂———美。他在学生感知全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 启发学生去感受“故事后面藏着的东西”。老师轻柔徐缓地、极富描述性和追忆性地说“绿油油的禾田, 绿油油的草地, 草地上点缀着淡淡的紫色的野花……”接着问学生:“你感觉到故事后面藏着什么了吗?”这时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觉得这个故事处处都是美。”接着老师风趣地要学生“跟着感觉走”, 到课文中进一步寻找美, 发现美, 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欣赏美。学生的审美动力被激活了, 主动以探究心态去阅读课文, 寻找到了“禾田美、野花美、晨露美、阿铃美、小象美、铃声美”, 最后升华为“生活美、爱心美”。学生的阅读审美期待视野得到提升, 审美情趣得到陶冶, 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再次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 因为认知水平的发展为审美活动提供了认知前提和理性背景, 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同。譬如学生如果理解不了《孙中山破陋习》中孙中山对姐姐的喜爱和心疼, 自然也难体会孙中山做事有主张、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理解不了作品对当时封建势力和陋习的批判。

综上所述, 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可以说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总之,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利用阅读期待, 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 让语文教学异彩纷呈。

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 第11篇

1 析题意

大多数的考场作文,都需要我们自拟题目。如果我们拟出的题目不易为人理解或缺少与主题的直接联系,此时,设计个题记来剖析文题的含义,拉近与主题的距离,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一则以《雨夜思绪》为题的作文(话题是“倾听”),一考生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为题记,用晚唐诗人杜牧的七绝《江南春》中的成句引出下文,发人遐思。又如一篇以《中考,想说爱你不容易》为题的作文,其题记设计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中考’关”,巧妙地化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显得生动有味,引人阅读。再如陕西一考生2000年写的《多彩的幸福》,其题记为——“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 生活如梦,绚丽多姿。”这一题记,运用博喻对文章题目中“幸福”一词的内涵作了具体的诠释,让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初步有了清晰、准确的把握,也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可谓一举两得,美不胜收。

2 明主旨

在考场作文的写作中,为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有时,我们可通过题记表明自己对话题某个方面的新颖独到的见解,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巧妙地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一位学生在作文《告别狭隘之心》中用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普·马修斯。”作为题记,引用的名言与话题及题目丝丝相扣,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让人过目难忘。又如2003年吉林考生的中招作文《血浓于水,理大于情》,以“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为题记,予以形象、贴切的描述,既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又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可以说,巧妙地设置题记,在点题中为行文定向,能更好地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确的体味。

3 设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时,我们的作文并不是以深刻新颖的主题取胜,而是以曲折的情节结构取胜。此时,我们不妨巧用题记创设一个富蕴悬念的氛围,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湖北一考生2002年写的《无悔的选择》,其题记为“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她当初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 作者在题记中设置三个悬念,启发读者思考,让读者生发迫不及待阅读文章的感觉;又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人生于世要百炼钢而成绕指柔。是耶,非耶?——题记”(2007全国卷满分作文《花解语》),题记用选择性疑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在行文中嵌入对“挫折教育”的深度思考,暗合主题,水到渠成。

4 张纲目

我们常用“纲举目张”来比喻条理分明。事实上,一些话题作文如“幸福”、“感动”、“责任”等,内涵宽广,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题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阐述它的含义,并注意在主体部分通过几个场面、片段与之相呼应,这样,题记就起到“张纲目”的作用。如:一学生在作文《我的美丽乡愁》中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作为题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以此作题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未阅读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张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语言修养;又如2006湖北卷满分作文《三岔口》,这样设计题记——“三个我分别守在不同的岔道口,前两个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一起逃向第三个岔口,三个我同时汇合,去做出郑重的选择。”题记简洁地向我们交代了背景,“三个”、“岔道口”又与主题中的三个生活片段遥相呼应,虚实结合,引人深思,可以说题记起到了纲的作用。

5 添情韵

文以情取胜。如果写的是“真情”类的作文,我们不妨结合文题引用有情有境、含蓄隽永的文字,来作为文章的题记,也许更能以情动人。如一学生在《课本——你可“害”苦了我》中的题记为“课本是我的指挥捧,我时刻得跟着它转。无边习题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显示了十足的幽默感,让人不禁会心一笑。有的考生巧妙地运用修辞,精心打造题记,语言精美,结构整齐,给作文增添了一抹亮色。又如作文《感悟中学》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此题记整体用一个比喻句对中学的感情作了诗意的阐发,表现出对中学时代美好生活的挚爱与赞美之情。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具有厚重的质感。

总之,好的题记犹如一块亮丽的招牌,夺人眼目。以题记开头,或阐述行文缘由,或牵引内容,或提示主旨,其语言往往精练而富有哲理。当然,好的题记需要好的语言表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阅读、不断借鉴、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题记,才能使自己的题记在作文中闪光。

异彩纷呈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第12篇

人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 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 责任感才会更强;反之, 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 漠然视之, 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力。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如在三年级, 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计了“有趣的动画”、“探秘七巧板”、“影子游戏”等有趣的主题活动, 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有趣的动画”是个小主题, 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而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因此有探究的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了四项活动:观看动画, 引发思考;制作动画, 探寻秘密;小组合作, 创新设计;展示评价, 总结延伸。第一个活动是观看动画。由学生爱看的动画片引出问题, 明确本课研究主题, 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期待。第二个活动是制作动画, 探寻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 特别为学生设计了简单重复的两格动画,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 研究制作的方法和玩法。并在玩儿的过程中思考动画产生的条件。第三个活动是小组合作, 创新设计。在学生研究了动画产生的条件, 了解了动画产生的原理之后,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创新设计。这是一个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的过程。最后的活动是展示评价, 总结延伸。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小作品, 并且告诉大家如何掌握正确的玩儿法。同学们对最有创意的制作进行了评价。最后, 为学生介绍了四格动画, 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 使活动得到了延伸。这个主题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期待的活动氛围中自觉自愿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信心。

2 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 生活于自然中。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 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 作为教师, 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如在四年级我和学生一起开发了以《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 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愿望。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学生, 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少之甚少, 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越来越淡漠。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个大主题下设计了一系列的小主题研究活动。如:《话说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如《走进端午》这个小主题活动, 是以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 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研究课题, 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宣传与展示等活动, 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 使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在第一阶段, 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等活动对端午节的时间、由来, 还有它的各种习俗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比如:端午节为什定于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习俗很多, 为什么到今天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流传最广?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 为什么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端午节的各种由来说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现代人过端午节应该注重什么?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该不该沿用?等等。可以说, 在第一阶段, 学生对端午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在第二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学校里其它年级的同学关于端午节的三个基本问题, 即时间、由来和习俗, 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数据, 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数据说明了继续开展活动的必要性。在课堂上, 通过调查数据的汇报, 引发学生的思考, 产生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节的愿望,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 以端午节的宣传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宣传的能力。通过宣传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培养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 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意识和乐于与他人分享的态度。

第三阶段, 是课堂的延伸阶段。学生将第二阶段的设计制作逐步完善, 使作品精美, 富有创意。并在端午节来临前一个星期, 将所有的制作进行汇总, 制作成展板, 在校园中展出, 吸引同学们来观看、学习, 并通过交流对好的作品进行投票, 选出最佳作品。继而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全面而公平的总结与评价。

3 以问题为突破口开发主题

研究从问题开始,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因此, 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 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 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教师用几张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看了照片立刻发现了问题, 校园中的角落里有很多垃圾, 水房的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 掉下来的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老师问:“同学们, 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 有的说:“我们的校园这么漂亮, 真不该有这么脏的地方。”有的说:“我看到刚才的照片里的好多垃圾都是同学们用过的作业纸, 我知道这些纸是可以回收的, 应该和其他垃圾分开放。”有的说:“我们在校园里看见垃圾该主动捡起来, 就不会这么脏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 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你们讨论一下。”之后, 有的小组提出应该查找一些资料, 把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同时把我们国家目前的垃圾产生量查一下, 公布给大家, 这样让大家一方面知道垃圾要分类回收, 另一方面懂得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有的小组说, 应该对大家进行一个问卷调查, 看看同学们平时在学校是怎样处理自己的垃圾的, 都有哪些种类的垃圾?有的小组说, 我们还可以请同学回家对家长也做一份调查问卷, 看看家庭里都有哪些垃圾, 这些垃圾是怎样处理的?等等。这样, 一个基于学生身边问题的活动主题“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诞生了, 学生对这个自己设计的主题充满了责任感。

4 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自主实践, 主动探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过程, 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 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 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增长环保知识, 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 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 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 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 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 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 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上一篇:生态准则下一篇:方法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