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支架治疗范文

2024-06-05

外支架治疗范文(精选9篇)

外支架治疗 第1篇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7例, 其中男24例, 女13例, 年龄16~58岁, 平均3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1例, 压砸伤5例, 扭摔伤1例。受伤距手术时间4~16h, 平均7h。手术时间为31~55min, 平均43min。

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 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创口彻底清创, 双氧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反复3次冲洗创口, 络合碘消毒术野。彻底清除创面失活组织, 复位骨折, 在远离创面的远近端分别置入2枚外固定螺钉, 安装外固定支架, 如骨折为胫骨中段或中下段, 4枚螺钉呈“一”字排列, 安装直型连接杆, 如骨折为胫骨下段, 远端2枚外固定螺钉可以横行排列, 安装“T”型连接杆, C臂透视骨折, 确定骨折复位良好, 锁紧外固定支架上的螺帽, 闭合创口, 结束手术。术后除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外, 还根据肢体肿胀情况, 应用甘露醇等脱水、消肿药物。

3 治疗结果

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32个月, 平均19个月。全部病例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10个月, 平均8个月。37例患者中无创口明显感染者28例, 创口明显渗出经换药后闭合者7例, 还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创口皮肤部分坏死, 经反复换药后行植皮术后愈合。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练习膝、踝关节屈伸活动, 以免出现关节强直, 术后3~5d视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扶双拐下床功能锻炼。所有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日常行走工作无影响。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 根据复查结果出现骨性愈合后取出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评定采用Johner Wruh评分[1], 本组患者疗效均为优。

4 讨论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 胫骨中下段前方缺少丰厚的软组织保护, 皮下就是骨质, 受到外力后容易骨折。由于骨质缺少软组织包容, 故骨折往往为开放性, 特别是高能量的损伤导致的骨折。外来的巨大暴力作用于小腿, 在造成骨折的同时极大的损伤了局部的皮肤, 很容易出现后期的皮肤坏死, 骨质暴露在外, 创口经久不愈合, 形成骨髓炎。

另外胫骨的特殊构造决定了胫骨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骨干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滋养动脉系统, 其在胫骨是上部后外侧直入胫骨皮质, 下行5cm入髓腔, 另外则是骨膜系统[2]。胫骨中下段骨折后, 骨质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 波及滋养血管导致骨折段供血不足, 容易发生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3]。所以保护骨膜系统的血运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对于胫骨骨折有很多固定方法治疗, 但往往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采用钢板螺钉固定, 创口本身是感染的, 清创术不能保证绝对的创口无菌, 置入钢板螺钉后容易出现感染, 形成骨髓炎, 手术中间必须大量剥离骨膜, 造成血运的进一步破坏, 容易引起骨不愈合。髓内钉能提供坚强的固定, 但需要开放髓腔, 在感染创口的情况下, 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另外在复位穿针时两断端经常伴有旋转和侧方运动, 对骨膜的损伤是很严重的, 同样会出现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单纯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 患者卧床时间长, 痛苦大, 膝、踝关节强直几率大。

我们采用的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 有很多优点, 首先在创口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复位骨折, 创口不再置入任何异物, 避免了医源性的感染灶的存在, 其次治疗体现出了骨科微创的理念, 强调微创外科技术的运用和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的重要性[4], 目的在于减少治疗带来的进一步创伤和对体内生物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远离骨折线在胫骨上下段4枚外固定螺钉加外固定支架固定, 对骨折断端提供了坚强的稳定, 为患者早期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活动创造条件, 使用外固定架固定物远离骨折处避免骨折处的血供和软组织损害[5]。在外固定支架固定下, 创口的换药是很方便的, 创口的血运没有破坏, 创口内没有异物存在, 愈合是很快的。

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达到了骨折愈合早期需要的牢固固定, 而一旦有骨痂形成又需要一个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 我们一般在术后10周去除加压螺杆, 此时变为弹性固定, 患者逐渐负重功能锻炼, 对骨折断端加压,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待骨折愈合后, 外固定螺钉的取出是很简单的事情, 门诊就可解决。

参考文献

[1]johner r.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J].J bone ointsurg (am) , 1990, 72:299.

[2]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872.

[3]胥少汀, 葛宝凤,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5.

[4]裴国献, 任高宏.21世纪骨科微创技术发展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3) :151~154.

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体会 第2篇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 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收治了80例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男45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41.3岁, 最小者9岁, 最大者62岁。患者中肱骨骨折10例, 尺桡骨骨折6例, 股骨骨折10例, 胫腓骨双骨折55例;开放性骨折64例, 闭合性、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16例;80例患者中有“5.12”地震伤员25例, 车祸伤43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1.2 治疗方法

闭合骨折患者, 给予常规消毒铺单, 在C臂透视下手法复位, 然后给予穿针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折分离时可利用外固定架的加压功能, 消除骨折间隙。开放骨折患者, 先行清创, 一期缝合伤口, 不能一期闭合伤口的患者以油纱覆盖伤口, 将碎骨块整复复位, 骨折不稳定者, 先用钢丝螺钉固定。骨缺损严重患者, 取髂骨或腓骨进行植骨治疗, 手术复位, 矫正旋转、短缩、成角移位后, 行穿针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外固定的选择, 要求应用的支架适合肢体解剖形态, 利于扩创或2次手术的损伤入路, 符合患者和损伤的机械要求, 且患者感到舒适[1]。

1.3 术后处理

闭合骨折患者, 术后常规给予3d~1周的静脉抗生素防感染治疗;开放性骨折患者, 术后常规给予静脉使用抗生素1~3周, 每日用75%酒精滴针孔2次, 术后麻醉苏醒后, 给予患者四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 3d后行邻近关节活动锻炼, 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术后并根据患肢的愈合情况及时负重行走锻炼, 对粉碎性骨折患者, 可延长时间负重锻炼。X线示骨折处骨痂连续, 骨折线消失则可去除外固定架。

2 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5年。55例术后半年骨愈合, 占68.75%;24例1年愈合, 占30%;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经2次手术骨愈合, 占1.25%。病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11例, 占13.75%。平均愈合时间为5.3个月, 最短2个月, 最长17个月。

3 讨论

3.1 外固定支架的优点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 外固定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 高强度、高刚度、高稳定性, 其结构合理、固定牢固、操作方便、多功能。 (2) 操作灵活方便:外固定支架既能延长, 又能缩短, 能使骨折端加压, 克服了因骨折端吸收所致的延迟愈合, 两端的万向节可做360°旋转, 方向调节灵活, 既能纠正前后方, 侧方移位, 又能纠正旋转移位, 增加了复位的准确性。 (3) 外固定支架具有一定的加压及弹性固定作用,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4) 对于骨及软组织缺损严重者, 可避免由于大切口、长时间手术而增加的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可能。术后便于换药, 观察创面情况, 可适时进行转瓣、植皮、植骨等后期治疗。

3.2 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与并发症

3.2.1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 钉道感染:为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最常见并发症, 以开放性骨折感染为最多。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穿钉部位感染是其普遍存在的一个并发症。AO认为清创已超过6~8h的第二度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的第三度开放性骨折以不作内固定为好。而骨外固定支架穿针外固定以后, 若张力大, 可不缝合创口而敞开, 由于骨外固定的架空技术为其日后换药, 行清创及延期闭合创口, 提供了便利, 且骨折又获得可靠固定。但不容忽视的是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以后敞开的创口应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 及早闭合, 否则创口长时间暴露, 很易引起感染及扩散, 因为敞开的创口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感染灶。穿针部位感染常因其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蔓延引起, 加之骨外固定器为提高其稳定性, 其针均较粗, 约4.5mm以上, 粗大的钢钉必定使针孔皮肤切口增大, 而且针尾露于皮外, 连通了皮肤及骨组织的内外环境, 若有感染源存在又使其形成了细菌通道。 (2) 关节功能障碍:这是仅次于创口及穿钉部位感染的又一并发症。本并发症主要为膝关节屈曲障碍及僵直, 及肩关节活动受限。 (3) 骨不连与迟缓愈合:与内固定一样, 骨不连与迟缓愈合也为骨外固定并发症之一,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更易发生。小腿中下段血运差是其原因之一。局部软组织感染乃至骨感染是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又一重要原因。 (4) 血管与神经损伤:因为手术操作者穿钉部位及穿钉方向所致, 对解剖的熟悉和熟练的操作完全可以避免[1]。

3.3.2 并发症防治

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所出现的并发症与创伤程度、污染程度、手术时间、手术操作以及伤前合并症密切相关。术前必须严格掌握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 避开血管神经走行方向穿钉。术中必需彻底清创, 严格无菌操作, 穿钉时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 一旦发现有异, 应及时更换位置和对症处理, 术中避免反复牵拉、旋转肢体, 防止医源性损伤。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手段。针孔感染者给予外滴酒精, 勤换药。密切观察外固定架的各处锁钉是否松动。及时进行四肢功能锻炼以防止邻近关节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四肢骨折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 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随访1~5年, 55例术后半年骨愈合, 24例1年愈合, 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经二次手术骨愈合。病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18例。结论 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支架有不可取代的优点, 同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

参考文献

外支架治疗 第3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90-01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暴力撞击所致,患者通常表现为膝盖肿胀及疼痛等临床症状,且部分合并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在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1]。研究显示,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对患者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患者恢复速度快[2]。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为进一步研究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71岁,平均(391±53)岁;车祸致伤19例,高空坠落7例,暴力撞击4例;合并韧带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5例;左侧骨折13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18例;骨折分型:Ⅳ型7例,Ⅴ型10例,Ⅵ型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1~73岁,平均(384±49)岁;车祸致伤18例,高空坠落8例,暴力撞击4例;合并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5例;左侧骨折12例,右侧15例,双侧3例;开放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19例;骨折分型:Ⅳ型6例,Ⅴ型10例,Ⅵ型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前作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开胫骨平台,清除坏死软组织,作常规骨折复位,采用螺丝及钢板固定,后逐层关闭切口,作缝合处理;观察组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治疗。在C臂透视机指导下作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处理,对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作修补操作,对骨缺损患者,则植入人工骨,取螺钉固定,后钻入外固定钉。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支架,本组采用半环式固定架13例,单臂外固定架1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并指导其作功能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定期接受复查,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的骨折及骨性愈合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参照Mzaur评分标准[3]评估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优:Mzaur评分>90分,膝关节无肿痛感,步态基本正常;良:Mzaur评分85~89分,膝关节肿胀大部分均消除,步态取向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达750%;可:Mzaur评分65-84分,膝关节肿胀部分消除,步行有痛感,步态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00%;差:Mzaur评分<64分,膝关节未消肿,痛感显著,步态非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为250%。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由表1可知,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12例,良14例,可3例,整体恢复优良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骨折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131±21)周,(48±13)月,均短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都由高能损伤所致,部分患者伴随半月板及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按骨折原因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两种。胫骨平台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若未及时给予治疗,可能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目前临床上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闭合复位的方式,但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切开骨折部位,清除坏死及损伤软组织,置入内固定器械,对膝关节附近软组织创伤大,可能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且手术切口大,缝合困难,术后切口感染、皮肤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同时复位稳定性差,患者较易出现骨折移位[5]。另有研究发现,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整体疗效佳,对人体膝关节损伤小,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6]。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在确保骨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护了膝关节附近软组织,降低了组织创伤,且复位稳定,固定牢固,患者可在骨折复位后开展功能恢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骨折愈合时间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其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宗超,蒋燕,杨家福,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05-508.

[2] 丁帆,陶圣祥,阿米特,等.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J].解剖与临床,2013,18(6):478-481.

[3] 邹翰林,刘岩,郭永飞,等.组合式外固定架在伴有开放伤的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2013,16(6):516-519.

[4] 王洪刚,顾立强,朱庆棠,等.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分期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1):951-955.

[5] 杨德福,张功林,章鸣,等.混合式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09,22(3):219-220.

[6] 卓乃强,李正疆,葛建华,等.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8):952-955.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 年9 月—2013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 其中男22 例, 女18 例;年龄20 岁~66 岁, 平均年龄 (43±1.2) 岁;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1 h~14 h, 平均3 h;单侧骨折18 例, 双侧骨折22 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11 例, 横行骨折9 例, 螺旋形骨折7 例, 粉碎性骨折13 例;致伤原因:暴力击打伤11 例, 交通事故伤10 例, 高处坠落伤15 例, 其他原因4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常规进行各项化验, 患者入院后, 首先治疗休克以及其他危重疾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推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 先常规给予抗菌药物, 并经X线片检查骨折情况, 选择适合患者骨折的外固定器。

1.2.2 手术方法实施急诊手术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 胫骨内侧穿针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 透视下复位穿针以及手法复位, 防止成角畸形、旋转发生, 外固定架安装后进行调整后固定, 解剖复位。开放性骨折手术方法:先清创同时不能伤及周边软组织、碎骨块, 之后扩大原伤口, 暴露胫腓骨骨折, 减少骨膜剥离, 复位大骨折片, 并结合螺钉内固定, 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 并对骨支架进行固定。骨折处远近端内侧处切开少许皮肤, 钻孔攻丝, 旋入固定钉, 妥善放置外固定支架, 并调整肢体力线, 保持骨折端对位整齐。相应调整肢体力线, 骨折端对位整齐。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 打开伤口, 定期更换药物。若有骨缺损情况, 取自体松质骨或异体骨填补缺损, 同时需修复神经、肌腱、肌肉。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待病情稳定且经检查无污染, 可对患者实施邻近推移肌皮瓣移植术。

1.2.3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充足的抗菌药物, 有效抑制感染发生。患肢抬高, 指导足趾主动活动, 并注意患肢血运。定期复查X线片, 观察骨折端的对合、愈合、固定针固定情况, 保持针道干燥、整洁。

2 结果

手术实施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观察, 骨折均愈合, 术后第2 天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术后7 d可尝试踝膝关节活动, 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1 个月可扶拐轻微负重;斜形骨折术后15 d扶拐下床, 轻微负重。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术后4 个月~11 个月, 未出现再骨折。术后骨愈合延迟3 例、2 例针孔感染, 无严重的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钢针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在全身骨折中, 胫腓骨骨折比较常见, 多因直接暴力而导致。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是下肢开放创伤, 同时发生粉碎性、开放性骨折, 多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大面积皮肤挫裂伤, 以及严重感染[2], 尤其是胫腓骨解剖特殊,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并发感染情况比较常见。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实现解剖复位, 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而导致患者残疾。石膏固定后患者需长期卧床, 容易并发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肌肉萎缩;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造成的手术创伤, 容易并发伤口感染、关节僵直[3]。当前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方便实施骨折加压、上下关节进行锻炼, 可有效防止关节强直, 避免实施二次取内固定物手术。但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时因外固定针会限制小腿外侧肌肉, 在关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关节渗液、关节伸屈受到影响, 针道感染发生率增加;而且在外固定支架的应力作用下, 极易发生骨折端骨质疏松, 不利于骨折早日愈合, 本次研究中, 40 例患者延迟愈合3 例。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传统保守方法能有效治疗胫腓骨骨折, 则不应实施外固定支架手术, 因外固定支架手术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针对这一问题, 临床应严格明确手术适应证: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靠近关节的骨折, 不能采用钢板固定;开放性骨折有严重伤口污染者, 清创效果不佳;开放性骨折有严重的骨缺损, 不能实施植骨治疗[4]。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定要准确选择针孔;开放性骨折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应尽量选择伤口;需切开复位者, 应在皮肤表面做出小切口, 筋膜以及其深层做出潜行大切口;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移位者, 需采用螺丝、钢丝、克氏针固定;实施外固定支架术后, 需用乙醇纱布包扎, 并检查固定架、针孔是否有松动, 根据骨折情况决定锻炼强度, 并指导患者适当锻炼, 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有利于骨折早日恢复, 减少感染发生, 同时结合必要的术后功能锻炼, 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郑华, 何盛江.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J].重庆医学, 2014, 43 (14) :1795-1797.

[2]张展, 张春, 沈立锋, 等.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伤口闭合的时机与方法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11) :960-964.

[3]赵琦辉, 倪凌之, 雷文涛.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患者中药配合支架外固定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24) :6190-6192.

外支架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 男22例, 女10例;23~66岁。车祸伤29例, 轧砸伤3例;肱骨干6例, 股骨干10例, 胫骨干16例。均为粉碎性骨折, 其中12例伴开放性骨折。受伤入院时间2h~2天, 入院前已行石膏外固定9例。

1.2 方法

开放骨折患者入院后即行局部清创, 骨折复位, 用三维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 对闭合粉碎骨折行手法复位。对位对线良好后用C臂X线机对骨折拍片, 确定固定针钻入的位置后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如有骨缺损, 待局部伤口情况好转, 可及时植骨, 促进骨折愈合。术后行有效抗生素治疗, 并每日3次在针道滴75%酒精消毒, 术后即可作被动关节功能锻炼, 2周后离床不负重, 6周部分负重让患肢纵向受力, 以加快骨痂生长。并及时检查防止外固定支架松动, 影响骨折愈合。术后1、3、6个月时分别拍摄X线平片检查, 并在取出外固定后的3、6个月时再次随访。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6~20个月, 平均11个月, 局部皮肤均愈合;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 其中4例胫骨有骨缺损二期植骨愈合, 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 1例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不愈合改用钢板固定并植骨愈合。骨性愈合时间3~12个月, 平均5个月。关节经锻炼, 功能活动良好。

3 讨论

外因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粉碎骨折, 术后不易引起感染, 不需要牵引及石膏管型固定, 且住院时间短是其优势[1];而且外固定较少地影响骨折处的血运及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较小, 进一步减少了骨折不愈合的可能, 本组患者都是较为复杂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有些患者还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这些患者骨折碎块多, 切开复位困难, 即使勉强复位, 内固定也较为困难, 髓内针不易插入, 而且开放性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后感染的风险很大, 对于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更是如此。

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外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最好适应证应该是不适于用钢板及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近端、远端股骨干骨折或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及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 (Ⅱ型或Ⅲ型) [2]。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开放性骨折时, 固定针远离骨折端, 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危险, 对于骨折碎块多的复杂骨折, 术中也较内固定容易操作, 避免了切开引起的进一步软组织损伤, 而且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也较小。

外固定架作为治疗感染性骨折的首选方法[3], 特别是感染性四肢骨折, 便于早期处理伤口, 及时处理骨缺损, 减少内固定的异物反应, 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 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粉碎骨折这一复杂性问题, 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卫生局.医药科技进展要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234-235.

[2]Beaty JH.Operativ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 434 (1) :114-122.

外支架治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中, 男3例, 女6例, 年龄21岁~35岁, 平均30.2岁。根据Takigawa五分类法:分为中央型、偏心型、关联型、多中心型及巨大型。所有病人均行双手X线片检查, 以防漏诊。

1.2 方法

对9例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的病人, 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指导。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2 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多有焦虑、紧张心理, 对手术及术后疼痛感到恐惧, 对肿瘤的预后存在疑虑。护士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疑问, 给予心理支持。护士在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方法, 肿瘤属于良性肿瘤, 如手术切除彻底, 不会复发, 预后好, 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安排病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在医院规定的时间里观看电视, 解除病人的负面情绪,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等待手术。

2.1.3 术前准备

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后, 应向病人本人及家属详细介绍微型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以及术中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前做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4项、交叉配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术前1 d清洁皮肤, 剪指甲, 观察手术区皮肤的完整性, 有无破损, 备皮 (前臂皮肤及腋下) 。清洁皮肤上的微生物, 防治伤口感染, 完成常规药物的敏感试验。术前12 h禁食, 术前6 h禁水。

2.2 术后护理

2.2.1 臂丛麻醉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禁食、禁水4 h, 将薄枕垫于患肢处, 使患指抬高, 以减轻患指的肿胀, 促进静脉回流。

2.2.2 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

术后立即观察手术末梢血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 防止发生末梢血循环障碍, 导致缺血坏死。因手术本身的创伤, 病人表现为肢体持续性灼痛, 并呈进行性加重, 伴有手指麻木、感觉过敏或迟钝、两点分辨觉消失、末梢血循环差、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延长, 如出现上述症状, 除给予改善循环的药物, 指导病人加强手指关节主动、被动功能练习外,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以给予相应处理。

2.2.3 保证外固定支架牢固

观察微型外固定支架的牢固程度及管针夹、管管夹的松紧度, 观察骨圆针是否弯曲、退出及针距间皮肤张力大小, 以保证外固定支架的牢固。

2.2.4 预防感染

微型外固定支架的针孔外露, 故使感染的机会增多, 每日需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及渗出。其预防措施为每日用75%乙醇滴针眼2次[3]。有些病人针孔周围皮肤形成纤维性包裹, 因其对针孔感染有屏障作用, 切勿以棉球用力擦掉, 若针孔渗出较多, 经其他方法处理感染难以奏效时, 为保证引流通畅, 才可考虑清除纤维皮痂。

2.2.5 功能锻炼

手指指骨的内生软骨瘤, 刮除植骨后需持续外固定10 d, 松解外固定后,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行指间关节的被动锻炼, 进行屈曲、伸直练习。医护人员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时, 注意保护植骨处, 不可操之过急, 以免引起植骨处断裂。锻炼15 min后, 拧紧微型外固定架, 以保护患指。以上述方法连续锻炼20 d, 每日2次。

2.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每个月复查1次, 直至去除外固定支架后1个月;保持外固定支架针眼的清洁、干燥。每日用0.5%碘伏或75%乙醇擦涂针眼2次, 防止感染;指导均衡饮食, 多饮水, 增强抵抗力, 防止并发症。建议病人愈合后穿防滑鞋, 行走时要谨慎小心, 以防发生骨折。

3 结果

9例病人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格的术后护理, 无一例发生感染、松动、骨吸收溶解、手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3个月~6个月, 随访6个月~12个月, 患指感觉、活动均正常。

4 体会

微型外固定支架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多方面、多平面固定等优点, 可使患指得到可靠的外固定。微型外固定支架去除时间应以一侧骨皮质有连续骨痂形成为依据。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发生感染时, 严禁取下中间的固定钉, 防止骨髓腔开放, 使感染创面细菌侵入骨髓, 发生创伤性骨髓炎。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 对病灶的血液循环不进一步破坏, 对指间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术后早期的临床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显得格外重要, 也是尽最大可能恢复患指功能和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在护理过程中, 注意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 做好心理护理,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平等对待每例病人。特别在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过分注重手术本身的结果, 缺少与病人的交流, 没有把病人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 对病人缺乏耐心解释病情。作为术后护理工作者, 可填补这个空白。多学习医学知识, 多巡视病房, 在给病人做护理、换药、输液时, 积极耐心地听取病人意见, 用所学知识尽量解释病情, 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及时向医生反映, 要急病人之所急, 忧病人之所忧, 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家人, 及时解决病人的困惑, 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现代医学科技迅猛发展下, 技术层面的护理工作应放到第2位, 应突出人文护理[4], 积极耐心地与病人交流。尊重、理解病人, 进而让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真诚的关心和体贴的护理, 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 如学习《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使护士具有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爱护生命的淳朴情怀。在整体护理中注重人文关怀,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 树立人文护理的理念。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服务, 尊重和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优化服务环境, 给病人康复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淑坤, 王清, 向桂书, 等.手部掌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恶变4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9) :1514-1515.

[2]邢培彤, 汪启筹.小儿内生软骨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6 (3) :1931.

[3]贾万新, 侯明钟, 胡必寺, 等.冷冻异质骨与自体骨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 16 (2) :821.

外支架治疗 第7篇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支架固定

Pilon骨折为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 其特征是踝关节上胫骨干骺端具有典型的、不同程度的压缩粉碎表现, 其高度的不稳定, 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损伤以及永久性关节面不平整导致不良的预后。胫骨Pilon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 占胫骨骨折的7%~10%[1]。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高能量造成的该部位骨折有增多趋势, 而且伤情更加复杂, 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是最难治的骨折之一[2,3]。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自2003年10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Pilon骨折25例采用外支架及有限内固定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 男24例, 女1例。年龄25~56岁, 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 高处坠落12例, 重物砸伤4例;右侧15例, 左侧10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4]:将Pilon骨折分为Ⅰ型:单纯的胫骨远端骨折, 无踝关节脱位3例;Ⅱ型:无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和塌陷, 有踝关节脱位8例;Ⅲ型:经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 踝关节脱位, 关节面为粉碎性骨折14例。

1.2.1 手术方法

手术首先复位并用重建钢板或克氏针固定腓骨骨折。再将Pilon骨折复位, 恢复关节面平整。腓骨切开复位时应注意其10°~15°外翻角, 确定踝穴正常宽度。对涉及下胫腓联合及其以上的腓骨骨折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 对位于下胫腓联合以下腓骨骨折, 则采用拉力螺钉固定。胫骨内固定物的选择, 对骨折块较大、长斜形骨折, 一般选用螺丝钉;而对粉碎骨折、短斜形骨折, 一般选用克氏针或钢丝。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时, 应尽量少剥离骨膜, 特别是粉碎性骨折, 因为骨膜的存在不仅能提供血供, 而且还有利于维持骨折块位置的稳定。腓骨远端骨折固定后, 下胫腓关系由于韧带牵拉, 相对位置基本复位, 直视下以距骨为模板进行复位。骨质缺损则取自体髂骨按缺损形状修剪成形, 与松质骨、皮质骨混合应用以加强支撑作用。C臂机下见复位满意后, 取外支架置于内侧, 上方两枚固定钉纵形固定于胫骨上, 下方两枚固定钉用横夹横形固定在跟骨上。

1.2.2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主动功能锻炼, 拆线后辅助理疗, 不负重早期锻炼。负重时间在12周以后, 早锻炼, 晚负重, 方能取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术前后X线片见图1。

2 结果

踝关节活动范围及综合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Tornetta等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定标准进行评价, 本组25例中, 优18例, 良4例, 中3例, 差0例, 优良率88%。

3 讨论

3.1 Pilon骨折及常规治疗

Pilon骨折实际包含两类骨折, 即胫腓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 涉及胫骨远端关节承重面、干骺端、关节软骨等, 常合并腓骨骨折。Pilon骨折因累及踝关节胫骨负重面而产生不同程度关节面受损, 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均较高。诸多因素如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粉碎移位情况、骨缺损、骨密度等直接影响骨折的治疗效果。踝关节面的准确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延期负重并尽可能减少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治疗Pilon骨折的原则是[5]: (1) 恢复胫腓骨特别是胫骨的负重力线; (2) 恢复胫骨关节面的解剖结构; (3) 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

3.2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腓骨骨折的腓骨准确复位与固定, 对确保胫骨长度及踝穴稳定性恢复至关重要。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避免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利于胫骨骨折的稳定与愈合。腓骨复位不良, 特别是在短缩发生时, 外踝上移, 踝穴增宽, 距骨外移, 胫骨与距骨接触面减少, 而局部压力增加和关节不稳, 势必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 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胫骨复位固定同样重要。Ⅲ型Pilon骨折因粉碎严重, 多数无法行坚强内固定, 笔者认为选用克氏针、钢丝及螺丝钉等有效内固定法能尽可能少地剥离骨膜, 可促进骨折尽早愈合。并且不会加大原本就肿胀严重, 缝合困难的切口周围的皮肤的张力。配合外支架则可起到坚强固定的作用, 术后可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绝大多数Ⅲ型骨折患者在恢复胫骨长度后, 尤其是将塌陷的关节面撑起后都会存在骨质缺损, 缺损区植入充足的自体骨或异体骨, 不仅能良好维持整复后关节面的稳定, 而且对于骨折的愈合起着良好的爬行替代作用。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愈合。对手术时机应结合伤后就诊时间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两方面综合考虑。伤后即就诊者;局部皮肤条件良好;可急诊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如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肿胀严重;或有张力性水疱;创面大或污染较严重者;应先行清创, 跟骨牵线, 待软组织条件改善, Ⅱ期行手术治疗。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准确地复位关节面、术中酌情植骨、灵活地选择符合生物力学的固定方式, 可获得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因Pilon骨折是高能量损伤, 严重破坏了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 导致踝关节失稳, 极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功能障碍[6]。Pilon骨折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软骨面的修复, 减少关节僵硬。晚负重可以防止关节面渐进性塌陷和踝穴歪斜,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踝关节的早期活动是治疗Pilon骨折的关键。影响Pilon骨折疗效的因素, 不仅是骨折的整复固定, 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局部软组织的有关并发症。对于开放性骨折, 一般待伤口愈合后做Ⅱ期处理, 对于有移位的特别是严重的Ⅲ型骨折作跟骨牵引, 待软组织肿胀基本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3.4 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胫骨远端由于局部软组织履盖少, 血运欠佳, 所以手术切口愈合迟缓, 切口皮肤易发生感染、坏死, 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 甚至不愈合。因此骨折切开复位时应注意保护软组织。手术切口张力过大难以关闭时, 应做减张切口。外支架放置时, 其纵轴应尽量与胫骨力线平行, 这样可避免患者负重时本身重力与外支架纵轴之间产生剪力, 使骨折移位或影响其愈合。

参考文献

[1]Destot E.Traumatismes on pied at rayons X malreoles astragale, Caleaneum, avantied[M].Paris:Masson, 1911:1-10.

[2]Mazur JM, Schwartz E, Simon SR.Ankle arthrodesis:long-term follow-up with gait analysis[J].Bone Joint (Am) , 1979, 61 (7) :964-975.

[3]Mast J.Complex ankle fracture.In Meyers MH (ed) :The multiply injured patient with complex fracture[M].Philadelphia:Len And Febiger, 1984:456.

[4]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65.

[5]沈洪兴, 张春才.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 2002, 22 (8) :505.

外支架治疗 第8篇

【摘 要】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小夹板固定组40例和外固定支架组40例。结果:小夹板固定组复位后复位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均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小夹板固定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粉粹性骨折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小夹板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7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effect of 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 by external fixation and small splint fixation,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which was provided gist for clinical data.Method The 80 cases clinical data of 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mall splint fix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external fixation group 40 cases. Result The palm angle、ulna angle of small splint fixation group after restoration、after restoration 1 month、after restoration 6 month were better than external fixation group,the excellent of small splint fix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2 month、6 month were higher than external fix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 by small splint fixation are obviously,which is to be used.

Keywords: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external fixation;small splint fixation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上肢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骨折端的骨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骨质粉碎和压缩,进而出现骨折端的缩短,影响患者预后腕关节的功能[1]。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的固定措施是保证患者预后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分析,拟探讨有效固定的方法,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外固定支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6岁,平均(52.41±4.48)岁;受伤时间最短1h,最长36h,平均(6.15±3.08)h;A3型19例,C型21例。小夹板固定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0~78岁,平均(56.41±5.20)岁;受伤时间最短3h,最长32h,平均(5.45±3.95)h;A3型16例,C型24例。两组患者均无血运和神经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及AO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小夹板固定法 局部麻醉,助手双手扣住肘关节,术者双手扣牢患者手背,同时中等力度拔伸牵引4~6min,短缩畸形纠正后术者双手拇指用力按压桡骨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增大骨折处向背侧或掌侧成角,双掌自掌背侧、尺桡侧对向叩挤骨折,在持续牵引下使腕关节适度背伸或曲腕,使腕关节平整。复位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4块小夹板外固定于腕关节于尺偏,掌屈、背伸或中立位,三根扎带捆扎固定,患肢悬吊于胸前。

1.2.2 外固定支架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第2掌骨背侧基底部,垂直于掌骨长轴,与冠状面成0-20°角切开皮肤,暴露第二掌骨,鉆孔拧入螺钉1枚,定位第二掌骨远端切口,置入第二枚螺钉;按连接杆长度,在骨折线近端桡骨背侧中、下段钻孔拧入螺钉2枚,安装固定杆,闭合复位骨折端,C臂机下透视调整骨折复位及固定针深度,正侧位位置满意后锁紧螺母关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复位前、复位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骨折对位的掌倾角、尺偏角。依据Dienst[2]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将功能评定为优、良、可、差,比较治疗后2个月、6个月时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1.4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上述80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恢复情况进行病例随访,随访时间至术后6个月。对比分析复位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发现两组患者复位后尺偏角丢失、掌倾角丢失恢复状况良好,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外固定支架组患者骨折位置有小部分丢失,骨折有轻微再次偏移,表现为尺偏角和掌倾角丢失变小,但是按照骨折复位标准判定,仍在骨折复位范围之内。复位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两组患者尺偏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两组患者掌倾角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固定组掌倾角丢失要小于外固定支架组,表明小夹板固定组疗效要好于外固定支架组。

应用Dienst评估标准分别对治疗后2个月、6个月分别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评分等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小夹板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外固定和支架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评分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粹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损伤严重的类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这部分人群骨密度降低,且多患有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骨折,多成粉碎性骨折,常常累及关节面,桡骨缩短是最主要的畸形改变[2]。桡骨缩短后,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受限,关节面不平整,日后会造成腕关节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桡骨缩短后,将导致尺偏角、掌倾角发生异常,故桡骨粉粹新骨折的治疗,应尽早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桡骨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3]。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的固定、复位都十分困难,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与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密切相关,为了使患者的腕关节完整度及其功能更好的恢复,选择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4]。

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要长于小夹板,同时外固定架牵引撑开力大,使得断端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稳定时间延长。骨折部位固定期及固定架拆除初期,患者腕关节大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功能锻炼,并且恢复过程延长且相对痛苦[5]。骨折部位通过手术被固定在钢针上,因为掌骨较细,远端不易固定,这时只有软组织的夹板起到固定作用,较易造成骨折再移位,而且由于固定时间长,钢钉容易造成感染,从而使关节僵硬,腕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外固定支架费用昂貴,手术要求高,基层医院开展起来还有很大的困难[6]。

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固定,虽然小夹板容易松动,松紧度掌握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就可以较好的固定骨折部位。本研究表明虽然在治疗早中期,骨折部位可能会有轻微移位,但是在合理范围内。实施小夹板固定后,患者的腕关节大多在1-2个月后恢复良好,且小夹板固定操作简单,无需手术切开,软组织损伤少,不良反应小,痛苦小,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同时夹板自身的重力对肌肉组织和骨骼产生垂直压迫限制骨折松动,释放成骨细胞对骨折愈合起促进作用[3],临床疗效较好。

桡骨远端骨折损伤往往比较复杂,固定方式的选择要针对患者骨折类型、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治疗要求,依此综合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表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小夹板固定组掌倾角丢失要小于外固定支架组,表明在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中后期的功能恢复方面,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要优于外固定支架。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2] 向乾彬,范海泉,黄海讯.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188-189.

[3] 张继春,马海民,李小东,等. 应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河北医药,2010,32(3):297-298.

[4] 王虹,丁焕文,涂强,等. 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6):2652-2653.

[5] 邓志龙,张晓星,王强,等.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动态及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333-336.

[6] 单方军,李建浩.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6):550-551.

外支架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2例, 男8例, 女4例。年龄22~50岁, 平均35岁, 均为高能量外伤导致。骨折分型采用AO分类:B3型4例, C型8例, 均不合并桡神经损伤, 伤后1周内手术。该组病例均为较重的粉碎骨折、骨折端极不稳定, 称为复杂肱骨干骨折。

1.2 治疗方法

臂丛或全麻下进行手术, 在透视下定位4枚Schanz钉的进针点 (在肩峰和肱骨外髁连线上) , 中间的2枚Schanz钉分别距骨折端2~3 cm。先安装远端2枚Schanz钉:顺着肱骨外髁上方分别切开皮肤1 cm后钝性分离至肱骨外侧, 因肱骨远端扁平, 需在套筒保护下由前外向后内方钻孔、拧入Schanz钉。近端2枚Schanz钉可在肱骨外侧或前外侧, 同样是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至肱骨, 钻孔、拧入Schanz钉。若4枚钉在一条直线, 可以安装单侧外固定架, 如果安装困难可以改为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的顺序为先拧紧远端2枚钉的夹具, 透视下调整骨折对位对线, 满意后再拧紧近端2枚钉的夹具。辅助屈肘90°位上肢支具悬吊, 术后第2天主动进行上肢肌肉收缩训练, 术后2周开始主动、被动肩肘功能锻炼。应用抗生素3 d, 钉道口及时换药防止感染。

1.3 随访及疗效评估

术后1、4、8、12、20、24周、1年拍肱骨正侧位X线片, 观察骨折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包括骨折成角、移位、骨痂生长等情况, 术后24周骨折未愈合按骨折不愈合计算。术后4~6月评估肩关节、肘关节功能, 肩关节采用Constant评分[1]、肘关节采用Mayo评分[2]。

2 结果

12例手术均闭合复位成功、透视下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手术时间0.5~1.0 h, 术中出血量很少, 无血管损伤。所有病例均经过1~2年随访, 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为术后12~20周, 平均16周愈合。骨折骨性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 最晚的1例20周去除外固定架。1例出现桡神经损害的症状:不能伸指、伸腕, 经腕关节背伸支具辅助, 12周后功能恢复。2例钉道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肩周炎、活动受限, 经3周的康复训练恢复正常, 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88.2分;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Mayo评分平均为94.4分。

3 讨论

3.1 肱骨骨折治疗方法选择

肱骨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肢体的功能, 肱骨适当的短缩、侧方移位和成角畸形不影响肢体功能。大多数肱骨干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夹板或上臂悬垂石膏固定均可获得良好效果。Sarmiento等应用功能性支具处理了475例闭合骨折, 优良率为98%;他们还对155例开放骨折患者清创后采用同样办法, 94%患者获得了愈合[3]。普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适合于简单骨折, 需要在肱骨干前外侧和后侧放置钢板, 必须先暴露并保护桡神经, 且钢板置于桡神经深面, 增加了初次手术以及钢板取出时桡神经损伤的几率[4]。目前, 利用微创接骨板技术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 MIPO) 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取得不少进步, 并且作者均认为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可更快地骨性愈合、获得良好的肩肘功能[5]。如果内固定, 钢板需要足够长, 最好保证骨折两端各有4枚以上的螺钉固定, 对于长的、粉碎骨折来说, 很难找到如此长度的钢板, 广泛的显露必然增加手术难度、增加骨折不愈合的可能;还应认识到MIPO技术有一定难度, 需要较熟悉的解剖基础和较熟练的术技巧才能施行, 是否适合基层采用尚待探讨。外固定既避免了夹板或者石膏固定欠牢固、又避免内固定需要手术暴露等的许多缺点。对于肱骨严重粉碎骨折、需要多次清创的严重开放骨折、皮肤条件差, 无法切开复位内固定者, 外固定为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提供很好的选择[6]。骨折线位于外科颈下3 cm至鹰嘴窝上2 cm的各种类型骨折均可考虑使用外固定架治疗[7]。

可以看出, 既然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能治疗许多肱骨干骨折, 微创的外固定更应该成为治疗肱骨干的者一种选择。

3.2 技术要点和体会

对于复杂肱骨干骨折, 我们的体会是闭合复位比切开复位容易, 简单的牵拉、挤压手法即可功能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手术步骤见上述的治疗方法, 顺序为先简单复位、透视下定位进针点、安装连杆后再复位、锁紧夹具。必须熟悉肱骨干解剖:近端为圆柱体、中间段为圆锥体、远端1/3则逐渐变为前后扁平型, 两侧的内外上髁嵴是手术解剖标志;肱骨干的上2/3, 由外侧钻孔、拧钉很容易;而肱骨远端扁平, 进针的方向是前外向后内或后外向前内;为防止损伤腋神经和桡神经, 需要切开皮肤1cm后钝性分离至肱骨外侧, 并在套筒保护下钻孔。遵循外固定原则:在每一个主要骨折块上, 至少在安全区置入2枚固定针, 在每一个骨折块上, 固定针的间距应尽量宽;如果软组织条件允许, 固定针应尽量靠近骨折端, 但不应穿入骨折端血肿内;连接杆应尽量靠近骨骼以增强稳定性。因外固定支架只能提供有限的初始稳定性, 术后的4~8周内需要石膏或支具辅助, 功能锻炼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X线片, 调整肱骨的力线, 并可以对骨折端进行加压以提供适当的应力刺激。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率约5%~10%, 一旦出现不愈合, 有时需要不止一次的植骨手术, 将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损失和痛苦。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 主要有创伤因素、感染因素、手术不当因素、锻炼方法不当等, 其中术中剥离过多、骨质缺损、内固定物选择和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8]。如果采用外固定, 大多不需要切开骨折端、不剥离软组织, 几乎不破坏骨折端的血供同时减少感染可能, 对于骨折愈合来说非常有利。外固定还可通过调整加压装置及利用穿针的弹性对骨折断端进行适当加压, 促进骨折的愈合, 这对于缺少垂直负重压力的肱骨治疗是有利的。手术损伤可能是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 外固定时, 选用的进针点在肩峰和肱骨外髁连线, 切开皮肤后用弯钳钝性分离至骨质, 一般不会造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至于是否需要用拉力螺钉固定骨折端以增强稳定性, 尚不能定论。很少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应用有限内固定 (拉力螺钉) :因为不推荐混合应用弹性固定技术和坚强固定技术[9]。该院的病例均未用拉力螺钉固定骨折端, 均获得愈合。外固定的主要缺点是钉道感染和术后护理困难, 前者是外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严格无菌操作、术中严密缝合钉道周围皮肤、及时换药等基本可以避免;后者因外固定支架去除之前患肢无法洗澡、比较痛苦, 但病例最晚术后20周去除外固定, 还是能够接受的。

综上所述, 遇到复杂的肱骨干骨折, 几乎没法内固定或者条件有限时, 外固定是理想的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12例肱骨干复杂骨折 (AO分型标准:B3型骨折4例, C型骨折8例) , 采用麻醉下闭合牵引复位或骨折端小切口复位, 外固定支架置于肱骨干前外侧。结果 病例随访1~2年, 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为术后12~20周, 平均16周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 于术后12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复杂的肱骨干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关键词:肱骨干,复杂骨折,外固定

参考文献

[1]Turchin DC, Beaton DE, Richards RR.Validity of observer-based aggre-gate scoring systems as descriptors of elbow pain, function, and disabili-ty[J].J Bone Joint Surg Am, 1998, 80 (2) :154-162.

[2]Constant CR, 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r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7, 214:160-164.

[3]Sarmiento A, Zagorski JB, Zych GA, et al.Functional brac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 diaphysis[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0, 82 (4) :478.

[4]张同海.肱骨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42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9) :68-69.

[5]王在斌, 陈秀民, 葛占洲, 等.MIPPO结合LCP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23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1) :1047-1048.

[6]Ruland WO.Is there a place for external fixation in humeral[J].shaft fractures Injury, 2000 (31) :27.

[7]鲍磊, 周雪峰, 马华松, 等.肱骨干骨折的外固定治疗[J].中国骨伤, 2006, 19 (1) :41-42.

[8]黎旭军.72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J].中医正骨, 2008, 20 (3) :56.

上一篇:主要要求下一篇:灰理想熵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