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方案范文

2024-08-25

意见方案范文(精选9篇)

意见方案 第1篇

天津市市政府和市委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引起了天津市档案局的重视, 并且在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意见》正式实施后积极进行贯彻落实, 学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召开处级座谈会进行讨论学习。对如何贯彻落实两办《意见》进行了细致的分工, 责任到部门, 并且拟定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二、落实两办《意见》, 确立全市档案工作目标及任务

两办《意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方便全市人民、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体系, 确保建立完整、安全的档案体系为宗旨, 积极完善档案体制, 加大对档案的监管力度, 促进科学管理档案的发展。天津市《实施意见》紧扣当前提案工作发展趋势, 坚持统筹发展理念。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由于两办的《意见》着力于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 档案部门主要负责, 各方人员积极参与的方针政策, 以期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两办的《意见》也明确表示了县级及以上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各个级别国家档案馆的职能, 并且对于专业的档案馆的设置、规划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了档案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完善档案信息工作体制,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和发展, 推动科学事业的进程, 成为指导天津市近期需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规范。这些无不体现档案信息工作的新起点、新要求和新认识。

四、全面建设档案管理体制

(一) 全面加强建立覆盖全市人民的档案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全面覆盖全市人民的档案管理体系, 做到加强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 应收尽收全面覆盖。对于一些重大活动的组织工作机构应当将该事件档案收入本部门, 确保档案的准确严密并且及时同步。《实施方案》明确需要加强对重大事件的档案管理, 并且要求有关单位对重大档案的录入进行检查监督, 确保严密, 准确。加强建立完善, 覆盖全市人民群众的档案管理体制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加强民生档案的工作, 强调注重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档案收集, 并且明确要将有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材料及时收进档案馆, 促进档案工作融入民生, 服务社会。

(二) 全面加强建设方便人民大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实施方案》强调提升各部门档案服务的水平, 提出在公共服务中加入提供档案信息的内容, 公开政府信息服务, 设置档案服务, 并且对异地查档、跨区域查档大力推广, 积极完善人民群众对民生档案需求的一站式服务。也要求尽快推动数字化档案室的建立, 这不仅能够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使用, 更能方便全体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利用。这些都为建立健全完善的有利于全体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 全面加强建立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档案的保存保密工作也是进行档案工作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 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以及工作内容是需要加强保密的, 这不属于公开档案, 一旦入档应交由档案馆统一保存, 并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各级各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对于重要的档案信息应当重点保护, 并且出台相应的应急措施或预案, 保证重要信息不外流, 严密保护国家机密。并且各级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以期保护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安全和国家各部门的档案安全, 并且进一步加强对于外包服务的检查, 监管力度, 严密保护机密文件, 对于重要的档案为防止丢失可以进行异地备份、存储、保管。

五、结语

对于《实施方案》提出的改进措施, 天津市政府以及办公厅积极做出应对, 并在各级档案馆开展一系列的建立健全全覆盖本市人民群众的档案体系,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体制, 对于机密档案和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异地备份存储保存。这都推动了两办《意见》的贯彻落实和《实施方案》的实行, 充分发挥了档案信息工作在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精神, 结合天津市实际, 坚持立足新起点, 推进新发展的理念, 以期推动天津市档案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摘要:《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由天津市政府等有关负责人联合发布 (下文简称“《实施方案》”) 。这也是天津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的重要措施, 具有鉴定意义。

关键词: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档案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丁成明.认真抓好《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努力推进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体会[J].四川档案, 2015 (02) :4-8.

[2]方昀.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天津市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J].中国档案, 2015 (12) :18-19.

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第2篇

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强化服务群众意识工作)

为落实中央第八巡视组对河南省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在部分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接待群众“冷、硬、横、推”、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现象,特制订如下整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全县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机关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工作目标

切实解决全县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和服务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机关作风明显改进。确保机关政风、行风明显改进,在全县人民群众中切实树立良好形象。

玩游戏等问题。

4、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中梗阻、下搁浅”等问题。

5、行政审批项目偏多、环节过繁、效率偏低等问题。

6、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等问题。

(二)整改提高阶段。(2014年8月11日—8月20日)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找准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做到责任到人,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各单位整改方案,要于8月20日前报县政府办公室。

(三)督查阶段。(2014年8月21日—8月31日)由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编办、县政府法制办对各单位提升行政效能、强化服务群众工作进行集中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掌握真实情况。

意见方案 第3篇

关键词:政府筹资职能,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卫生总费用并未突破社会平均支付能力,然而围绕“看病贵”等问题的社会反响却愈演愈烈[1,2,3,4],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处于严重的失衡状况[5,6]。在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中需方个人承担了所有负担,而政府未承担相应责任[7]。需方反响与卫生费用快速增长趋势呼应。三方均表现出强烈不满,需方对组织方的不满尚处萌芽但正逐步聚焦,已成社会稳定隐患[8]。

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十六个部委展开了对医改方案的讨论和研究。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国家发展改

革委员会于2008年10月14日在其网站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意味着10年来的医改进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度重视,电视、广播、杂志、网站等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意见报道。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网络成为意见发表的最重要的平台。考虑到网络资源的更新时效,笔者以热点词汇“新医改”、“新医改方案”、“医改征求意见”、“(新)医改意见征集”、“(新)医改意见收集”等为检索词,于2008年10月14日至11月15日(意见征集期间)收集发表于各主要网络媒介(如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和各主要报纸杂志网络版(如东方早报、人民日报、重庆晨报、文汇报、法制日报等),剔除网络间的相互转载及纯粹的新闻报道,共收集到236篇观点鲜明的文章。

对于征求意见稿,各方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在众多观点中,各方均将政府职能的明确,尤其是政府对医疗卫生筹资职能的完善作为整个方案的灵魂。因此,本文将着重从该方面入手,聚焦征求意见稿的重中之重,旨在梳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为回答政府究竟应如何正确高效地行使其各项职能尤其是筹资职能,究竟是“投供方”还是“投需方”等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1 强化政府职能,增加政府投入

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明确指示了政府在新医改中的责任和方向。

在236篇文章中,共有139篇文章(提及比例58.9%)提及医改中政府的作用,其中26篇(11.0%)为专门讨论征求意见稿中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可见政府在医改中的责任是不容推脱的,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在各方的意见中,主要关注于以下三个方面。

1.1 政府投入不落实,医改将成空谈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10],目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还不到6%,而国际上许多不发达国家投入也达到7%以上,发达国家更达到15%-20%[11]。在这样的前提下,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实行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政策[12],直接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建设薄弱,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负担加重。公共卫生领域,虽然SARS危机之后,我国政府对其投入急剧增长,但仍然不足,且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和投入的差距[13],如慢性病控制部门的经费,往往只相当于艾滋病防制部门的零头。很多专家担心,一些投入严重不足的领域导致的经济负担可能危及医改[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等人在《柳叶刀》中国特刊发表论文称[15],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给中国最近宣布即将开展的卫生服务改革带来了巨大压力。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和他同事的研究也表明[16],2005年中国各种疾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占GDP的12.9%,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将占到GDP的20%以上。作为医保基金的直接管理者,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张大发的忧虑更是溢于言表[17]:“现在医疗支出的增长太快,北京市每年门诊方面费用的增长幅度就超过了20%。我们十分担心,(这样下去)医保基金会出现窟窿。”

然而,虽然新医改方案提及需要增加政府投入,但是并未明确筹资总额究竟应为多少?筹资增长机制应该怎样?对公共卫生、对公立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等的筹资比例又分别应是多少?这些问题也均未明确。如果投入得不到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无法得到保证。

1.2 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

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批评医改市场化,到冷静客观地分析市场化利弊、探讨新型医改之路,可以说,社会各界对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走过的20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变化的20年。从1985年开始至今,医疗改革一直是在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之下进行的。财政投入的捉襟见肘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主导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医疗改革进程[18]。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医疗体制内的各方人士,都是抱着“先改改看”的心态。政策上的放权和实际操作中的财务包干促成了当时医疗体制的两大特征,并为日后的医疗公益性下降和以药养医的医疗经营模式埋下了伏笔。

回顾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医改市场化之过,确切地说应该是缺乏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之过[19]。由于相关部门一直缺乏对医疗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规划,导致了原本因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医疗机构完全市场化生存模式变为常态。因此,有不少人把穷人看不起病归结为市场失灵。但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市场失灵应该视为是监管失灵的外化表现。

然而,不成功的医疗改革并非一无是处。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都是过去20年医疗改革的成功之处[20]。即便是在遭到批评最多的医疗机构民营化方面,多方资本的进入对缓解政府财政投入压力、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21]。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仔细辨析失败原因的细节,笼统地否定一切并不可取。

因此,虽然在对医改方向进行讨论时,一直以来存在分歧,比较明显的是两派,即政府主导派和市场主导派,但汇集大多数文章的观点是:这个领域完全市场化是不合适的。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或许才是明智之选。

1.3 避免增大行政寻租的空间

新医改方案规定: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可见,在新方案中,不仅药价由政府决定,医疗服务价格也被政府管制,而这种管制方式给腐败提供了绝好机会[22,23]。

《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文章称[24],新的医改方案在解决“看病难”这个难题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但这只是浮在水面上、需要时日方才有可能兑现。普通民众看不到、也看不懂的水面之下,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而在民众普遍抱怨的药价虚高方面,医改方案延续了之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通过“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这样的规定[25],将普药定价大权集中到政府手中。

由于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药紧紧围绕医[26]。新医改前,药品流通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原则,但当面对一个行政性垄断领域,即公立医院,市场与非市场之间产生了严重扭曲[27]。新医改方案提出的解决思路,令医药领域更感焦虑,即在“以药养医”体制不破解前提下,已经市场化的药品行业将怎样面对一个计划经济体系模式;药品流通体制重归行政计划模式,能否解决之前的药品流通体制弊病。医药界担心会出现更大的行政寻租空间。

2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关乎国计民生

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曾邀请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提出医改意见[28]。其中主要争议之一是:政府投入究竟是直接资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供方),还是补贴消费者购买医疗保险(补需方)。

补需方,实为对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医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呼声都在呼吁着同一个主题: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主体,其他各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引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教授的一句话[29]:新医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基层医疗机构(简称“双基”)的建立、完善能否实现。可见医疗保障体系在新医改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医疗保障体系方面的文章有56篇(提及比例23.7%),专题阐述的有22篇。

尽管医疗保险机构以及卫生部门都在积极推动小病进社区,部分地区医保社区管理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患者大多仍选择到大医院就医[30]。这其中除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原因外,医保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医保的门诊保障能力不够[31],纳入门诊报销的病种非常有限,很多地区都只有常见的几种病可以报销,而且起付线过高,报销比例却不高,报销额度的上限过低;其次,医疗保险虽有针对社区就医的优惠支付政策[32],但优惠程度有限,还不足以吸引患者到社区就医;另外,医保的支付方式也存在严重不足[33],目前按项目付费的方式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愿意通过“多看病”的方式来获利,而不愿意加强健康管理,通过积极的防控让人们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2.1 稳定筹资增长机制,实行区域间“漫游”

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在农村地区引起热烈讨论,农民群众对医改热切期待[34]。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也对农民的切身利益十分关注,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方面的意见集中于:“医改方案”对农村卫生投入的规定应再“刚性一点”[35]。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很快,但筹资机制尚需完善,只有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另一方面的意见集中于:针对目前报销难的现状,务工者期待“跨地区漫游”(可借鉴“安国模式”)。截至今年10月,河南省信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在上海安国医院的县(区)已增加到8县2区,并全部实现就地参保、就地报销,也就是说信阳籍近50万在沪农民工中的参合人员全部可以享受到新农合的保障政策[36]。另据悉,截至目前,上海安国医院直接报销信阳“新农合”参合患者212人,报销金额26万余元[37]。上海安国医院副院长梁长玉说[38]:“安国模式”更形象地说是新农合的“跨地区漫游”,这种模式操作起来其实并不困难。

2.2 建立医疗费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就医风险

新医改方案强调公益性原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公平与效益的统一,关键在于医疗费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39]。在筹资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应明确国家负责基本医疗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40];大病统筹设定封顶线,超出封顶线的大病应启动带有商业性质的医疗保险。建议制定和出台医疗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强制性的医疗保险[41]。同时,应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调节作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医疗保险经费随病人转移,由独立第三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院实施财务结算,维持医疗保险基金不出险,并保持医疗供需平衡。

3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关注公平性

“补供方”,则应包含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等部分,前者将在系列文章《各方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综述2)——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是医改的核心环节也是难点》中详细介绍,下面着重介绍有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观点。

在众多热议中,对公共卫生的提及率虽然达到28.8%,但专题论述的文章仅有11篇,这并不说明公共卫生问题不重要,而是由于2003年非典后,社会各方对公共卫生的政府筹资职责已达成共识,而新医改方案中也较其他领域更为明确。这是新医改方案被多方公认的亮点之一。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42],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43]。

可见,从政策层面的大方向上,国家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对于这点,无论人民群众还是学者们都是赞同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异议的声音,在具体的公共卫生筹资和公平性上,仍然有着不少的呼声。

3.1 政府责无旁贷:公共卫生服务应主要由政府“买单”

首先是经费从何而来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报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中给出了明确答案[44]:“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

3.2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农村最需要医改阳光的照耀

根据“广覆盖、低水平”建设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原则[45],政府将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卫生消费水平。政府有关部门承诺,每年将投入300-350亿元到农村,另外投入相同的资金到社区。

对于缩减城乡差别,注重公平性的做法,群众反响是积极的。就医保体制改革而言,目前实现全民医保难度很大,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但是,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总要有个轻重缓急,那么目前谁最需要医保?是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46]

2008年医疗卫生绿皮书发布[47],中国新农合医疗制度覆盖率已达80%,基本实现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出席2008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时也提到[48]: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现了全面覆盖。

这些权威数字足以说明,农村和农民目前是最需要医保的地方,而现阶段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对农村医疗投入上的“欠账”。现在提出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49],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医改思路,把医疗资源公平地分配到农村和农民那里。且不说要还掉历史上的“欠账”,至少不要或尽可能少地再产生新的“欠账”。

公共卫生的公平性比经济收入和财产分配的公平性更加重要,因为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生命的质量和谋生的潜能。即使不从道义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所有人提供基本卫生保障也是建立完整公共卫生系统的前提,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须步骤。制定公共政策,应尽可能地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4 完善政府筹资职能,聚焦“看病贵”问题根源,为改革成败关键

一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新医改方案意见的征集过程也是曲折的,由前五天的激烈抨驳,到之后十天的逐渐讨论研析,再到后来的成熟提炼,新医改方案意见的征集终将趋向科学、理性。

由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可知,我国“看病贵”问题的根源是政府财政对医疗机构投入逐渐萎缩、对需方即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明显不足,即医疗卫生服务筹资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通过对医改意见的提炼、总结发现,超过一半的文章(58.9%)都认识到了造成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百姓“看病贵”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的筹资职能不到位,并且在各方聚焦中达成一致的观点:快速摆脱唯GDP论的束缚和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形成社会事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各级政府应有清醒的认识,构建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筹资保障体系,是从源头上解决伴随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系列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部署,紧紧聚焦市委第X巡察组反馈意见建议,把整改落实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把**作为整改落实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全面整改。通过专项治理、专项督查、专题整改和完善机制等,集中查办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曝光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件,查处一批选人用人方面的突出问题线索,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整改落实工作真正发挥教育干部、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合力。

二、主要原则

整改落实工作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强化问题导向。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意见,端正态度,勇于面对,敢于认领,坚决整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巡察组和区委要求上来。二是坚持立行立改。对现在能改的不等不靠、限时完成,需长期治理或逐步解决的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三是立足标本兼治。既着力在治标上下功夫,又着力在治本上做文章,注重从强化教育、加强监管、健全机制入手,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四是立足整改落实。结合市委巡察组反馈的意见和

XX实际,逐项拉出问题单子,逐条细化整改措施,逐件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要求,真正夯实责任,尽快形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成果。五是抓好统筹结合。坚持把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同**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等工作结合起来,以整改落实推动XX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整改时间安排

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是当前我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解决我区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契机,务必要取得实际成效。具体时间安排是:

(一)动员准备阶段(2020年X月X日——2020年X月X日)

1.召开市委巡察组向XX区反馈巡察工作会议,听取市委第X巡察组巡察XX区反馈意见;

2.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认真学习传达市委巡察组向XX区反馈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巡察整改工作;

3.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就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二)集中治理整改阶段(2020年X月X日——2020年X月X日)

1.成立区委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组织机构;

2.召开区委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委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筹备会议,对全区巡察整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印发区委《关于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工作部署》。

3.研究下发《关于建立整改落实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有关组织和制度的通知》,对各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4.各牵头单位研究制定牵头事项整改措施;

5.研究制定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上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6.研究制定整改落实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督查督办方案,派出督导检查组,对各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7.X月底前,召开区委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听取各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8.X月X日前,各牵头单位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区委巡察整改办公室;

9.X月X日前,召开区委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区委常委会研究审议整改报告,上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章立制阶段(2020年X月X日——2020年底)

坚持把整改具体问题与加强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做好集中治理的同时,针对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基础性、长期性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机构。

结合XX实际,成立由区委书记XX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XXX和党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直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区委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整改责任。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对照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以区委工作部署的形式逐条进行责任分解,逐个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二是制定整改方案。根据市委巡察组和区委要求,由各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拿出具体详细的整改措施,并根据市委要求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目标。

意见方案 第5篇

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有了新进展。近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人士向记者透露,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在国企和相关部委征求完意见,该方案涉及改革的目标、路径和价值判断标准等。

据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将以“1+N”的形式出台。具体来说,“1”是指国企改革总体方案,“N”是十几个相关配套方案。至于改革出台时间表,上述央企人士表示,方案中并未明确,但“应该很快就会出台了”。

不过,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即便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国企改革的步伐很可能也不会像预期的那么大。据一位地方官员介绍: “据我所知,很多地方都在观望,别犯错误,谁都不想冒尖儿。”

混合制阻力

国家发改委官网已发文称,国企改革系列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但这样的声音,对于国企和地方政府来说,过去半年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改革文件出台的消息,但却迟迟看不到顶层设计的影子。

“国企改革并不像预期那样,进展不大,现在出台并落实的改革措施只有国企高管薪酬改革这一项,其他改革文件均未落地。”上述央企人士称。

据了解,人社部牵头的国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已于今年1月出台并实施,但由国资委、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负责的国企改革文件却至今没有对外正式公布;其中财政部负责牵头的国资改革文件有3个,包括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成立和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投资公司方案,以及国有资本预算改革方案。

而财政部企业司给出的时间表为: 2014年研究国企改革总体意见;2015年启动几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试点 , 印发混合 所有制等 实施办法 ; 2016年到2020年分批完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

“去年年底,一些地方的混合制改革被叫停,主管国企改革的部门要求没有推出混改方案的暂缓推出,推出来的要严格审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要求等待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出台。”一位国资委人士对记者称。

现实的情况是,2015年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但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混合制改革方案仍未发布。国资委人士向记者坦言,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即俗称的总文件必须要等前述若干文件出台后才能出台。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到今年5月,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过20次全体会议和6次专题会议,审议了多份与国企改革相关的文件,涉及到分类改革、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与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配套系列改革方案。

尽管多个地方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但这些地方都不愿意推出具体的实施办法。有关统计显示,全国已有上海、辽宁、湖南等22省区市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但很多都没有落地实施。

困扰地方官员和国企的问题是,应该拿出哪些国企或者国有资产进行混改,在顶层设计尤其是底线和红线没有出台之前,抢跑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甚至搞不好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那么已经开展的改革就要倒退回去了。

等待最后拍板

“国企改革总体框架讨论稿已下发 , 也讨论过 了 。 ” 上述央企 人士称。多位国资委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

记者另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主要涉及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方向等原则性问题。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打比方说,顶层设计似应分成方向装置、基础装置、 体制装置、动力装置、联动装置、保障装置等几个板块。

参与意见征求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企改革总方案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有利于”。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所有权、经营权分开,和坚持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重要行业集中。

而国企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吉林省进行调研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即:推进国企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李锦看来, “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国企改革提供了目标指向和检验标准,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 判断标准 , 是国企改 革之 “魂”。

混合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主线。上述参与意见征求的人士对记者说,除了少数国有资本独资公司外,绝大多数国企都要进行混合制改革。

具体而言,涉及国家安全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以是独资公司,关键领域、关系国家命脉领域的国企可以保持国有资本控股,涉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对控股,其他国企可以采取国有资本参股或全部退出。

“国企改革总方案给所有制层面上的改革定下目标,就是要到2020年完成,实现国企从单一向多种所有制转变,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该人士称。

据介绍,国资委将从目前“裁判 +教练”的角色向“裁判”这一单一角色转变,依法通过公司章程监管国企, 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直接出资人履行股东职责。

此外,在行业层面上是推进分类改革,划分国企所处行业的类别,确定不同企业的类别。据悉,国企将被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李锦认为,这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大突破就是分类改革,因为它是整个改革的基础与前提。

而由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事关重大,上述国资委人士表示,不仅要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讨论通过,还需要政治局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意见方案 第6篇

一、科学选择试点区域

为确保试点有序推进,政策实施初期,要根据基层意愿和管理能力、拟试点产品供给情况等实际,选择部分重点市、县开展试点。

二、审慎确定试点产品

统筹考虑我国农机产品创新与省域内农机产品需求状况,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参考《农业机械分类(NY/T1640-2015)》等技术文件,公平公正公开遴选试点机具品目和产品,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地方保护。

试点产品须属于农业机械,同时还要符合下述条件:属性上明确,只能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且现阶段每省试点机具品目不宜超过3个;技术上先进,填补国产农机制造空白,或具有重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和集成创新特征;生产上急需,能够有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或能够显著提升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安全上合格,产品须符合国家强制安全标准;风险上可控,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等各种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三、合理安排试点资金

试点产品尚有技术改进空间,试点期间应合理控制资金规模和补贴标准。对试点资金规模实行双控,即不超过试点省年度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的10%和资金量2000万元。对试点产品补贴标准,可以参照现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测定,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测定,但不宜过高,测算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

四、积极探索操作方式

可按照现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式操作,也可以参照项目管理等方式操作。要切实加强试点全程监督管理,扎实开展绩效考核,努力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机制和操作方式。要在省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全面公开试点情况,包括产品品目、补贴标准、实施区域、受益信息等,特别要事先公告新产品的技术优势、潜在问题等,提醒购机者自主判断试点产品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明确责任义务

获得农机新产品补贴须由购机者提出申请。购机者和农机产销企业分别对其提交的相关申请资料和购买机具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试点产品产销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承担主体责任,应保证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强制安全标准,且其性能达到企业承诺的指定标准,售后服务等符合相关规定。

试点产品补贴资格或经销补贴试点产品的资格被暂停、取消,所引起的纠纷和经济损失由其生产或经销企业自行承担。

六、其他相关要求

新产品补贴试点以省为主负责组织开展。要围绕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等关键环节工作,严密程序、科学决策,研究建立试点容错纠错机制,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确保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和产品使用安全。试点期限截至2017年3月底,农业部、财政部两部将根据试点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开展试点。探索试点产品退出机制,同一类产品试点周期最长不超过3个补贴年度。各试点省要加强新产品试点全程跟踪,并于试点结束前将试点工作总结报送农业部财务司、农机化司和财政部农业司。对问题频发、成效不明显的试点,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可自行调整或停止。

意见方案 第7篇

一、地方民族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亮点

(一)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受政府政策和外部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影响较为显著, 而其自身办学目标定位的自主性建构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则相对较弱。长期以来, 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往往受“精英化”教育思想影响, 把培养研究型专家或

综合型人才为教育出发点。实践证明, 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 很少有人去做研究型专家, 也难以达到面面俱到的综合型人才, 而是大部分人都是去了农村中小学任教或者到基层各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角度出发, 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和其他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更多地着眼于行业性、应用性, 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善经营”, 同时应结合市场岗位人才需求的实际,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在中、英文日常语言的使用中, “应用” (apply) 一词经常指“使用” (be used) , “使适合于某种特殊用途” (to put to or adapt for a special use) , “实施” (to put into action) , “投身于某事” (to devote oneself or one’s efforts to something) 等多种含义。“应用” (apply) 作为动词, 它往往特别强调“ (能) 使用于” (apply to) 这一意涵, 而当它从动词转变到形容词“ (被) 应用的” (applied) 时, 它又往往强调这种使用是“适合需要的”。因此, “应用” (apply) 作为一个“素质词”, 既彰显了行为者的“素质” (“适合需要的”) , 又显示了行为者的“能力” (“能使用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 在修订2009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 特别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出发点, 以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二) 课程体系趋于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各个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的学业标准, 就本科教育而言, 是指“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 构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 不是简单的组合或相加, 也不是被动的融人, 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 它将带来课程内容、知识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地方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通常都强调以专业教育目标为主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组合, 忽视了素质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教育课程, 特别教育教育课程。“意见”强调课程开设门数不宜过多, 要控制总学时, 加强课程整合, 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的志趣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要求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突出课堂教学, 忽视课外实践活动;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要想改变这种局面, 就要推进分类、分层教学, 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基本技能课程中探索尝试以考代修;积极开展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有条件的学院要逐步推进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 以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带动考核方式改革,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意见”指出, 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 应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的落实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探索知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直接参与有关科研课题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各种科技和社会活动、竞赛等, 提高能力。

(四) 办学特色突出地方民族师范

“意见”特别强调, 专业特色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 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认真总结我校本科办学经验, 本着结合省情、州情、校情, 面向社会、面向基础教育一线的精神, 在发挥原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和各专业实际, 在坚持学科性、突出师范性、挖掘民族性、体现地域性等方面通过挖掘、凝练、发展和创新, 努力塑造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并使之汇聚成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二、地方民族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教学评价要兼顾综合

当前高校最主要的人才评价标准就是学业成绩, 也就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学习结果, 忽视学习过程, 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不利于对人才的全方位评价, 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要兼顾综合。要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 真正把形成性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之中。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是1967年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 (Scriven) 提出来的。这种评价强调要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评价活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是以测试作为片面的检测手段和工具, 只能起到对学过的知识重现的作用, 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独立思考及批评性思维的能力;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感受、学习心理等非知识型内容, 它评价的是学习结果, 与学习过程毫无关系。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 方法是多样化的, 它注重过程, 注重学生的发展, 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比较准确和客观的。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学生学习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反馈。更重要的是, 它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就业实力

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各院系在制定特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 必须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事关毕业生就业出路, 专业生存的问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在修订2009年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就高度重视学生就业问题。在方案中规定, 英语专业在第五、六学期, 举行“英语教师基本素质与能力测试”, 计1学分, 作为必修课来进行。测试内容包括:Phonetics (英语语音能力测试) ;Reading (英语阅读技能) ;Orality (英语口语及课堂教学组织技能) ;Grammar (英语语法) ;Handwriting (英、汉语书法) 五项基本知识与能力, 简称“PROGH水平测试”。对考核合格者, 发给《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英语专业“PROGH”水平测试合格证书》。“PROGH”考核合格者, 方能参加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

(三) 课程结构要简洁明了

1. 避免课程学期序号的混淆。

“意见”表明, 课程学期序号是指同一课程分几个学期开课而设置的开课序号。该课程学期序号从1开始顺延编号。不分学期开设的课程学期序号为0。事实上, 任何课程开设的学期是固定的。即便是选修课程也是有计划, 在既定的学期和时间开设的。“意见”示例 (1) 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第5门专业基础课, 本系教师任教, 分4学期开设, 其课程编码应为:ZB01011051-ZB01011054。该示例应当说是清楚的。表明该课程是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的。“意见”示例 (2) 数学系“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第3门专业拓展选修课, 计科系教师任教, 开课1学期, 其课程编码应为:ZX05082030。

2. 课程结构比例简洁未必明了。

“意见”明确指出, 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然而, 在课程结构比例表中明显不只四大模块, 而是七大模块。课程结构比例表应作适当变动, 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四大模块组成。其中, 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教师教育课, 这四个小模块是属于专业课程模块的。只有这样, 文字描述和表格显示才能一致。

地方民族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兴生力军, 必须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合理的办学定位, 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同时也为了与传统本科院校进行错位竞争, 并办出自己的特色, 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和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一样, 应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发展应用本科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批判性反思[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24.

[2]杨贺.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探讨[J].吉林教育, 2008, (26) :14

[3] (英)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北京:三联书店, 2005:495.

[4]何秋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科学的教学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7) :342.

“无意见”其实也是“意见” 第8篇

供电企业走访客户, 广开言路, 主动纳谏, 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千万要警惕客户的“无意见”, 其实, “无意见”是一种很可怕的“意见”。为有效避免此类现象出现, 笔者建议, 企业走访要做到“三忌”。

一忌走访“形式化”。走访的关键是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员工要本着“想客户所想、急企业所盼”的心理, 坚持“客户与企业共赢”的工作理念, 以高度的责任、深厚的感情投入到走访活动中, 千方百计取得客户的信任, 这样才能保证走访成效。

二忌走访“情面化”。在征求客户意见时, 由于经常打交道, 客户会碍于情面, 难于启齿。对此, 员工在走访过程中, 或与客户的平常交流中, 都要积极宣传走访活动的重要意义, 使客户充分认识到供电企业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利益是休戚相关、互为促进的, 这样才能有效打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人情格局。

三忌走访“名利化”。有的企业搞走访是为了图个“第一”“最佳”的虚名。对于客户提到的问题, 倘若触及自身利益, 轻则不予理睬, 重则“下绊子”, 直至客户被迫“无意见”。走访不是为了追求名利, 而是为了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对此, 供电企业要找准位置, 放眼大局, 放下架子, 虚心纳谏, 对客户要多深入、多沟通、多学习, 切忌名利熏心, 因小失大。

意见方案 第9篇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和国内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化工中小企业发展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发展水平不高, 产品结构不合理, 技术档次和附加值较低, 抵御风险能力弱, 面临的生存压力大。二是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少, 技术人才缺乏, 创新能力弱, 自主专利技术比重偏低, 基础管理相对薄弱, 缺乏持续竞争力。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和安全生产矛盾突出。一方面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粗放经营导致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高耗能企业的无序发展加剧了资源不足的矛盾。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 重利润轻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不仅影响社会形象, 也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四是企业社会责任亟待增强。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员工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仍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为应对发展挑战, 推动行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最近,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共同研究形成了《关于促进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前正在面向全行业征求意见。指导意见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指导方针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前进中的问题, 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着力点,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投入转向依靠人才和技术进步, 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淘汰落后技术装置,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发展, 走规模效益、集中治理、循环发展道路,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形成一批拥有专有技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资源消耗低, 循环利用好、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具有区域或行业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化工基地;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70%的发展目标。

二、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技术

(一) 鼓励开发的关键技术

1、工程塑料、功能复合材料、可降解塑料合成技术和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如以非食用生物质合成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等。

2、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生产工艺技术, 异戊橡胶和特种橡胶生产技术。

3、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清洁生产以及绿色环保等新技术。

(二)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

1、发展汽车化学品, 建筑化学品, 电子和信息产业用功能材料;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密封胶粘剂, 以及生物化工等。

2、发展有机硅、有机氟、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酰胺、PBT、LCP、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工程塑料, 聚氨酯 (如零ODP值发泡剂的硬质聚氨酯材料等) , 膜材料, 信息化学品, 纳米材料,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等。

3、发展新一代生物技术,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品, 重点突破纤维素制乙醇技术。通过生物化工技术制备1, 3-丙二醇、尼龙1212、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酶制剂、生物试剂和生物传感器等。

4、发展节能、环保型和耐久性涂料, 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等。发展适于绿色染整技术和环保印染工艺的染料新品种。

5、发展汽车及机械用新型橡胶制品、精密电子和电器配套的橡胶制品、建筑用橡胶制品、聚氨酯节能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等。

(三) 调整发展的产业

1、化肥和农药工业。加快结构调整, 按照基地化、大型化、向能源产地和粮棉产区集中的要求, 提高农药企业市场准入标准, 淘汰一批产品质量差、环保不合格的农药企业和小化肥企业。鼓励开发高效农药新品种、新制剂和新技术, 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

2、基本化学品制造业。控制总量, 严格行业准入, 防止盲目扩产, 提高产业集中度、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 推进清洁生产, 加速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产品和排放不达标又不能有效治理的企业。

3、橡胶工业。控制总产能, 鼓励发展无内胎和公制宽基轮胎的全钢子午胎;积极发展工程机械用子午胎;限制发展斜交轮胎。积极促进橡胶工业的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加快胶管、胶带等产品的升级换代, 提高胶鞋档次, 培育自主品牌。

以再生胶、胶粉为主, 提高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子午翻胎工艺、预硫化胎面和中垫胶制造技术攻关, 开展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

(四) 限制和淘汰发展的领域

大型煤化工项目, 如煤液化和煤制烯烃, 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 环保要求严, 不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05年本) 中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的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政策指导, 促进结构优化。要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引导中小企业根据本地区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容量, 制订创新发展战略, 选准发展方向。化肥、农药、纯碱、烧碱等多数传统产品市场供需已趋平衡, 竞争激烈, 应立足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市场前景好, 适合中小企业投资发展, 催化剂、助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投资较少, 适合中小企业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和能源、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原则上禁止新建电石生产项目;中西部主要电石产区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电力、交通、环境承载能力, 统筹规划, 合理调整布局。

2、实施创新战略, 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自主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研发行业重点关键技术, 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应纳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 保证其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落实。对企业投资于科研成果产业化, 实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信息化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进步项目, 应优先协调投融资渠道, 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对取得授权专利的企业, 视情况给予专利申报及管理保护费奖励。对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技术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对企业实施的技术创新项目, 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予以支持。

3、鼓励集聚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以循环经济为指导, 打破行业、地区界限, 促进化工企业的园区化发展, 逐步实现生产装置集约化, 公用工程、污染治理、物流运输等设施和资源的共享化, 提高原料、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改善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化工园区建设必须符合发展规划, 体现区位优势和产业提升、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 园区建设方案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已经形成的化工产业集中区, 要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环境治理与监测服务平台, 组织服务资源, 开展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诊断咨询、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与信息发布, 引导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4、提高人员素质, 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育行业创新型人才, 通过组织技术攻关、技术革新, 实施科技带头人制度和奖励、激励机制, 培养锻炼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科技人才现状, 作好需求预测, 制定培养计划, 建立健全行业高科技人才、技能人才职业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 完善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制定实施行业人才培训规划, 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创新培训内容, 完善培训机制, 整合培训资源, 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 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逐步推进重点、危险和关键岗位资格认证体系和劳动准入制度, 积极开展同行业、同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 鼓励从业人员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上一篇:学生厌学体育的原因下一篇:监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