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管理范文

2024-09-18

校车安全管理范文(精选11篇)

校车安全管理 第1篇

每个站点都有保安值守:67岁的邓士荣, 是堰桥刘巷村委的保安, 他每天早上6:10就到村里的校车接送点“仓桥站”上班了。老邓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候车孩子们的安全和管理。家长把孩子送来后, 他让孩子们排好队, 避免孩子们打打闹闹, 跑来跑去, 等校车到来后, 就和跟车老师一起, 组织孩子们有序上车。在仓桥这个校车站点, 每天早上6:10到7:10, 下午3:30到4:30, 老邓都在这个站点值守着。像邓士荣一样, 在惠山区的256个校车站点, 每个站点都有一名保安, 负责着候车学生的上下车安全及交接工作。

校车进出学校设有专门通道:副校长庄文渊介绍说, 该校每天乘坐校车的学生有962人, 约占总数的1/3。乘坐校车的标准是从家里到学校超过2公里的学生。学生有的离校较远, 校车运行最远的站点大概在8公里左右。

为了确保安全, 校车进出学校设有专门通道。“由家长接送的孩子走最西面的门, 东面的一个大门只供校车进出, 这样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庄文渊说。

下午4:05, 熟悉的军号在堰桥中心小学校园响起, 放学后乘坐头班车的孩子们开始在操场上排队, 由管理员老师点名后带到校车跟前, 并和跟车的老师进行交接。记者和孩子们一起上了6号车, 这是一辆54座的校车, 每个座位上都安装有保险带, 孩子们刚刚坐定, 跟车教师陈锡春就提醒大家把保险带系好, 并保持车厢安静。该车开了4个站点, 才将孩子们全部送到各自的村落。有着25年驾龄的司机杨旭东告诉记者, 他每天早上6:10就到学校了, 出车前先是检查车辆, 然后6:30左右和跟车的老师一起去固定站点接学生。

90辆校车接轨国际标准:惠山区90辆校车全部采用与国际化标准接轨的专用车型, 由厦门金龙客车公司根据国家《专用学生校车标准安全技术条件》设计制造。2012年4月, 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该区积极贯彻落实条例要求, 根据幼儿乘车需求, 专门配备了4辆幼儿园幼儿专用校车, 并将所有校车指挥控制系统进一步升级, 实现了全车内外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控。

校车管理草案赋予校车通行特权 第2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获通过

新闻会议指出,条例起草过程中,通过到地方调研、召开座谈会和上网公布等方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作了多次修改。草案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规定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会议决定,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在《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曾作为专家代表参与论证。对于此次通过的草案,袁教授表示支持和期待,对六大基本思路逐一进行了解读。1 保障学生就近入学

地方政府要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就近入学格局已被打破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说,解决校车问题首先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原则是义务教育法早就规定的,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布局一个根本性的指导原则。现在的问题是就近入学的格局被打破了,孩子上学普遍比较远,造成农村很多地方要去乡镇读小学,很麻烦。后来,国家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解决上学远问题。

小学阶段还是应该强调就近入学,不适宜搞寄宿制,这是教育规律要求的。这一时期,孩子要在家庭接受教育,要有亲情呵护和关爱。而且现在我国处于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年代,农村的儿童在减少,流动人口向城市流动速度较快,去农村做调查时也发现,很多寄宿制学校都是闲置的。

在有的农村学校已经撤并的情况下,在寄宿制学校和校车两者关系上,应主导校车优先,即使是中学生,也不应该强求一律。2 县级以上政府负总责

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校车安全管理履行统一指导、督促等职责。

应明确哪一级政府负责

【解读】袁桂林说,这条规定是对的,但至于县级以上哪级政府来负责,没有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三级,如果不明确这一点,一旦出现问题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的情况。袁桂林认为应该以地级市为主,便于招商引资,在地级市范围内,由校车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便于开展业务和经营。此外,校车具体由哪个部门管理还应明确,到底是教育部门,抑或交通部门,还是公安部门,或者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都应该明确。3 派专人随车照管学生

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指派照管人员随车照管学生。

专人照看抬高运营门槛

【解读】袁桂林认为,指派专人照看学生涉及到运营公司的成本问题,要有编制,要开工资。校车本来效率就低,早上出车、晚上收车,中间时段是闲置的,本来就不盈利,再养一个人怎么办?如果这样的话更没有公司愿意干了,进入门槛太高。

在征求意见阶段,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争论,不妨通过聘请与校车运行线路同路的教师来兼职担任管理员,可能更有效解决问题。

此外,在事权没有明确之前,由哪个部门来建立健全校车管理制度还存在主语模糊的情况。4 对驾驶员要求更严格

设定校车使用许可。对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驾驶人资格条件规定了比一般客车更为严格的要求。

校车司机应是固定职业

【解读】袁桂林指出,设定校车使用许可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措施。对车而言,不是涂了黄颜色,画一个标志就是校车,这个许可应该是车辆的牌照,就像军车、公交车一样,它属于特种车辆。现在,大量运行的校车都不达标,之前工信部颁布了技术条例,对车辆安全和驾驶人提出严格要求。

国家应将校车司机列入固定职业类型,不能简单要求有几年驾照,无违规记录等。将校车司机作为一个工种,列入国家人事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目录中,设定不同的级别,建立考核和晋升机制,通过一种激励机制来保证这一行业的稳定性。5 赋予校车优先权

赋予校车通过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作了明确规定。

建议增加按照规划行驶

【解读】袁桂林认为,校车三项路权是很有必要的,还应该加一条:校车应该按照规划的线路和规划站点营运、行驶和停靠。校车不能什么路都走,一定是要在规定的路线中行驶。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居住的分散情况、学校的位置来规划线路。校车在城市行驶可以走公交线路,在农村应该在规定的线路运营,停靠站点也是固定的,这样才能解决大家对校车增加交通拥堵的担心。

对校车限速和限载也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减少事故的重要措施。但现在有的校车生产厂家总是在车辆动力系统上制造噱头,吹嘘动力系统如何如何,增加了校车的成本。其实,校车限速后,对动力系统要求并不高,相反可以降低一些成本。这应该引起注意。明确法律责任

对违法使用车辆或提供校车服务、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等,分别规定了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按人群划分更利于定责

【解读】在罚则部分,袁桂林在之前参与讨论时提出,征求意见稿许多是举例说明,一旦出现具体的违规情况,不易追责,容易推诿扯皮。他认为,最好以人群为线索。比如,生产厂商要生产什么车辆;运营公司要购置什么车辆;司机要如何操作驾驶;跟车的看护人员有什么行为规范;学校校长如何教育学生;家长有什么责任;孩子乘车应注意什么,有什么行为要求;政府的责任是什么。要按人群来说,而不是按事情来说,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说到这一步才有意义。

不同的人看了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这样各尽其责,校车才能真正安全。安全问题不是小事,责任问题没说清楚,法案的教育价值就没有了。北京落点

重点发展农村校车

北京市教委委员叶茂林之前表示,北京发展校车应首先保证就近入学原则,减少长途跋涉的学生数量;优化公交线路,以发展公交为主解决城区学生乘车问题。北京解决校车重点应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寄宿制学生的交通需求。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目前,在本市备案的校车共有500余辆,包括学校自有车辆、社会提供车辆和共建单位提供的车辆,但没有备案却在运行的接送学生车辆实际比这个数字更多。

去年外地发生校车事故之后,市交管局联合教育系统彻底清理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校车使用情况。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本市共核查505辆备案校车和538名校车司机,发现其中23名司机不符合安全条件,就此责成使用方作出更换处理。

市教委已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排查现有校车的安全隐患,并对校车提出了限速60公里,在大雪、大雾等极端天气停驶等要求。

市教委和市交管局昨天都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根据国家出台的校车管理相关规定,对校车如何发展、如何规划布局等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条例历程

2011年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11月26日,辽宁校车事故,35名孩子受伤……

2011年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要求,“法制办要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

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民意,截止期为2012年1月11日。

2012年1月13日,《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

2012年1月17日,国务院法制办表示,共有2818人次提出7030条意见,主要围绕十大热点提出许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1.就近入学还是发展校车?2.幼儿和高中生是否应当使用校车?3.校车高标准是否可行?4.教育部门牵头还是其他部门牵头?5.校车运营是否应当市场化?6.驾驶人资格条件是否应该更加严格?7.校车是否应该享有优先权?8.学校是否应派随车照管人员?9.是否应该加重法律责任?10.3年过渡期长还是短? 2012年3月5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校车安全问题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将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2012-03-15 16:23 作者:ww 来源:未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温家宝称,任内将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将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以下是答问文字实录:

[中央电视台记者]总理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问您的问题是,近年来您已经有很多次提起要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现在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仍然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请问您在任期之内还会做哪些工作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另外,我们知道您常常会上网,在网络上您可以看到网民对政府工作、对您本人的肯定和赞扬,但是也会有“拍砖”的,您怎么看待这些批评的声音?谢谢。[03-14 12:37]

[温家宝]我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事求是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03-14 12:38]

[温家宝]首先,在法律上,我们通过修改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我们制定了物权法,使合法的私有财产得到法律保护。我们修改了选举法,使城乡选民具有平等的权利。我们废除了收容遣送条例,使农民自由进城务工。在短短的几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03-14 12:40]

[温家宝]其次,在农村,我们坚决地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03-14 12:40]

[温家宝]第三,在教育上,我们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制教育,对农村的孩子上职业学校实行免费,同时对大学和农村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奖助学金制度,对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补贴。[03-14 12:42]

[温家宝]第四,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已经覆盖13亿人口。[03-14 12:43]

[温家宝]这些都是我们社会朝着公平正义迈出了具有制度性的一步。当然,我深知,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司法不公还引起群众的不满。我们必须继续推进促进社会公平的各项工作。[03-14 12:44]

[温家宝]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03-14 12:44]

[温家宝]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第三件事情,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四件事情,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 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谢谢你。[03-14 12:47]

[温家宝]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因此,在网上听到有“拍砖”的声音,我并不感到奇怪,我以为这是正常的事情。群众许多批评的意见值得我们深思,而政府重视和决定的许多重大问题,经常是从群众“拍砖”里头得到的。[03-14 12:52]

[温家宝]我甚至考虑,把一些经常批评政府的代表人士请到中南海,面对面地听取他们意见。如果你们注意的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听取意见的安排中,我们已经尝试做了,但还很不够。[03-14 12:53] [温家宝]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03-14 12:55]

代表委员回应六大民生热点

2012-03-14 11:18 作者:半月谈 来源:半月谈

每年两会召开,民生都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话题。物价、楼市、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六方面都是会议的焦点。

稳定物价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

物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本次调查显示,“稳物价”很受关注,其中,“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73.7%)和“给生活困难群体增加物价补贴”(60.3%)两个选项在受访者中认可度最高。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说,2012年,我们面临不确定的国际环境,输入型通胀会不会引发国内的物价上涨?虽然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农业丰收,但今年的气候会怎样?很多条件不可控,存在不确定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CPI控制在4%左右是合适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钟祥金汉江公司董事长周家贵认为,今年要保持物价水平稳定,除了控制好货币信贷总量之外,关键在于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周家贵建议,一要继续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使农民的生产收益能够得到较快、合理的增长;二要建立对农产品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发展潜力大的粮食主产区重点倾斜;三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切实把中间成本降下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对受访者关注的“给生活困难群体增加物价补贴”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可以考虑把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与农产品价格涨幅挂钩,而不是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挂钩。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水平和结构差异很大。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以CPI作为依据不够妥当。”黄海建议,在发布CPI的基础上,编制并发布农产品价格指数,并据此确定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生活补贴的时机及幅度,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

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近年来快速上涨的房价在去年得到了遏制,限购、限价、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措施开始取得成效。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抑制„炒房‟行为,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非常关注,62.4%的受访者认为应“通过调控,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接近六成的受访者(59.6%)认为应“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党组书记章远新认为,一些城市房价虚高,实施限购等政策是必要的,这对抑制炒房等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他同时建议,在继续实施限购等政策促使房价合理回归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表示,半月谈的民生热点调查来自基层,符合实际。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民心工程。对地方党委和政府来说,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除了认识到位以外,还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二是加大土地供应,三是提供政策保障。前两条重在推动保障房的建设,第三条则重在解决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和退出问题。下大力气做好这三方面工作,才能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吴翠云说,德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并不宽裕。2011年,德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幸福德州”的决策。和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一样,住有所居成为“幸福德州”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住房困难家庭而言,幸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为此,去年德州投资7.37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1.8%,综合开工率和竣工率都名列山东省前列。今年1月12日,德州中心城区第八批保障性住房抽签分配完毕,由于过程透明,公平公正,老百姓的认可度很高。

完善社保制度,提高百姓保障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些举措与百姓的民生诉求十分契合。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对“社会保障力度更大”(56.1%)、“百姓办理和享受社保更方便快捷”(53.2%)两个选项认可度最高。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委书记王玲说,过去几年,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应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比如,目前虽然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筹资水平相当,但享受的诊疗服务范围、住院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王玲建议,应构建统一基本制度框架下的多层次医保体系,设立不同档次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所有人员不论户籍、身份和年龄均纳入制度覆盖范围。

在养老保险方面,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锋认为,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应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对接。“参加新农保的人员,因职业变动符合参加城保条件的,应参加城保。”李钺锋说,将新农保关系转入城保,新农保参保年限可作为城保参保年限进行补缴。转移时将新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含财政补贴)全部转入城保,抵算应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朱雪芹则表示,养老、医保的全国统筹、异地联网是全社会特别是流动人口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流动频繁,一些农民工在打工地虽然缴纳了保险,却往往因时间不够而“自动归零”。即便没有遇到上述情况,到别的地方打工后,不管是领取养老金还是报销医疗费都要奔波劳累,存在诸多不便。

“我们非常希望实现养老、医保„卡随人走,异地转移‟,让社保实现„全国漫游‟。”朱雪芹说。促进就业增长,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前不久公布的“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受访者对“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呼声很高,其中,四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41.3%),并“以财政补贴支持企业吸纳就业”(39.8%)。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庄威说,由于对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不满意,目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就业。他建议,应建立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的成本,鼓励企业提高薪资水平,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社平认为,促进就业的政策靠政府,稳定用工的办法却在企业。在冀中能源集团,农民工中的80%是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取得企业发展和农民工成长的双赢,冀中能源集团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留心留人,使农民工日常工作有干头。二是改革企业用工制度,建立农民工转正机制,让农民工有奔头。通过个人申报、班组考核、组织评审等规范程序,集团已连续3年为千余名农民工办了转正手续。

更多的代表、委员则表示,促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微企业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是名副其实的吸纳就业主渠道。“当前的情况下,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是稳定就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说。

注重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薄弱环节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教育公平一直是个热点话题,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教育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灵活的方式毫不懈怠地加以推进。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也受到被访者很高的关注。被访者认为,今年尤其应该重点解决“流动学童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上学”(44.0%)、“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解决入园难”(43.3%)等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甬大制品分厂副厂长杨晓霞建议,应尽快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快取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限制。杨晓霞说,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务工地出生、长大,他们实际上是新市民,应该享有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权利。

在解决入园难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不仅要短期重点突破,更要以制度建设来提供长期保障。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必须转变观念,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新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认为,在条件成熟时,应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目前,各地高度重视农村幼儿园建设,校舍、设备等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合格的教师还比较缺乏。为此,应加大幼教师资培养力度,同时有关方面应提高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待遇。

推进医疗改革,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至于对医改的希望,从这次调查看,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药价降下来”(61.9%)和“加快取消„以药补医‟”(50.7%)。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刘凤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以药补医”是症结之一。如何破解“以药补医”格局?刘凤建议,首先是政府要增加投入,其次是要提高医生的诊疗服务收费。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坦承,“以药补医”,包括加成部分、流通过程虚高部分,都必须革除。一定要改革,尤其是在招标采购环节,而且不仅是药物,还包括耗材。此外,要撬动价格机制改革,把被“以药补医”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把过低的护理费、诊疗费、手术费提上来,从而实现有降有升,总量控制,调整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则建议,应降低准入门槛,让民营医院享受平等待遇,通过市场化竞争来促进“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孙诚谊在两会召开前到多家公立和民营医院调研,听取医务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调研过程中,贵州省纳雍县一家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给了孙诚谊很大启示。他说,2006年,这家民营医院以非营利性机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不仅使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明显改善,还促进了县公立医院改革。

校车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第3篇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内涵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 特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共62条, 已于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2年4月10日由国务院第617号令公布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校车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公布施行,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校车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为依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条例》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 确立了保证制度规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思路。针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 作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切实做到安全有保障, 实际可执行。国家采取立法的形式, 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对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校车发展现状

1. 国外校车发展概况

最早的校车出现在1827年的英国伦敦, 位于伦敦东北部的桂格燕学校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的马车接送学生上下学, 这种校车可以乘坐25名学生。美国的校车制造最早可追溯到“韦恩制造” (Wayne Works, 1886) 。在汽车发明和逐步普及后, 校车也由早期的马车改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早期校车最有名的是“儿童黑客” (Wayne, 1912) , 由于其通体的黑色外观, 人们也称其为“小黑客” (黑客是指走固定线路的马车) 。Crown客车公司在1932年制造出当时最大的全钢车身的校车, 可承载72名学生。国外早期的校车是用于服务上学较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使用校车大大提高了学生上学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当时大多数学校都定制并且购买校车。在由美国基金会 (Rockefeller Foundation, 1913) 出资召开的“校车标准化”会议上, 希尔博士 (Frank W.Cyr, 1939) 指出将校车的颜色进行改变, 最终校车改成了黄色, 大大提升了校车的安全性。此次会议堪称美国第一个划时代的“校车标准化”会议, Cyr博士被称为“橘黄色校车之父”。继美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 (1966) 之后, 2006年美国成立了校车理事会, 再次汇合各校车制造厂、各州和国家学童交运协会、政府相关官员等等, 集各方意见, 向国会发出声音。他们不断对校车提出新的改善标准, 走在联邦和州立法最前列。

在美国, 所有校车实行统一的标志, 即黄色车身和黑色大块条纹, 并喷以“School Bus”的醒目字样, 其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 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美国被全世界称为“车轮上的国家”, 在全美国50个州, 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乘载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所有社会车辆在经过有“School Zone”的标志区域, 必须减速慢行, 当“School 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 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 (约24.14 km/h) 。近十年来, 美国校车每年事故死亡平均人数为8.5人, 其中司机死亡人数为2.6人。对校车的改进不能保证事故死亡率为零, 但多年来法律逐步规范, 已经使得事故明显下降, 降到最低。

2. 国内校车发展概况

著名媒体人白岩松曾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系列节目《岩松看美国》中, 做过一期《黄色的特权》专题节目, 并强调:并不是所有接送孩子的车辆都叫校车, 那是对校车的侮辱。校车引发了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深思, 系统完善的校车管理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是在各方的倡议下出台。

在我国现有的4种校车运营模式中, 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是普遍被认同的两种模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对于学校自营、无政府补贴营利性组织自营的资金控制和运营风险控制的难题。从国内校车市场发展的结构来看, 最近一年的校车市场结构图显示, 在目前的国内校车市场, 宇通、长安、东风校车的上牌量排名在市场前3位。校车上牌量前10名的企业占市场总量的89%, 其中排在前3位的企业上牌量占市场总量的52%。

2011年“两会”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的建议》。汤玉祥代表剖析了我国校车目前现存的问题, 并参照美国校车的成功因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包括校车标准落实与监督、政府校车管理职责归属、校车管理法律体系搭建、政府对专用校车的推广和普及四大方向, 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专用校车, 有效解决校园安全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等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3.国内校车典范

2011年11月18日,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政府为小学购买仿美式校车, 被称为“史上最牛校车”。共投资2000多万, 其中包括2 000万元的购车投入和每年400万元的运营费用。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新公益”见效快, 但须有强力的政府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国的“特权校车”之路, 才刚起步。如今, 这79辆黄色校车已经成为德清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德清校车在运营方面认真贯彻了“十六字方针”, 即: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承运、市场运作。在当地, 约有6 000名12岁以下的小学生, 每天乘坐这些“特权车”上下学, 校车正面和侧面都标示着“校车”字样, 车身上除了“school bus”和安全标志外, 两道黄色的反光线尤为醒目, 统一的标志标识、站点站牌, 德清县有关各方给予了校车行驶中的优先权, 这种“特权”已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理应遵守的道德典范。正是全社会的重视和责任, 才使这种橙黄色的“特权车”运行变成现实, 真正保护了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德清县政府在明确县教育、公安、交通、安监、财政、学校等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后, 专门成立了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按照不同的载客量分为4种车型, 做到“专车、专人、专用”。

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 对德清县为当地小学生购买美式校车的做法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 德清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地方, 敢于拿这么多钱花在孩子身上, 购买这样安全的校车, 是一种很有远见的做法, 校车实现了全覆盖、无差别对待、考虑到周边环境和道路状况等几大重要特点, 对于像他这样一名父亲来说, 十分羡慕拥有这种校车的地方。他认为, “专车、专人、专用”是德清在中国校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更加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德清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各地校车工作推进情况, 切实把解决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摆上日程。

与普通校车相比, 德清县专用校车坐椅强度高, 每个座位上均装有安全带, 经过链锤试验, 确保外力撞击时, 坐椅不会产生变形。坐椅材料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 打火机无法点燃。德清县专用校车还特别定制了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 确保学生安全往返。德清的79辆黄色校车, 由81位驾驶员在开。德清校车以“定车定学校”为原则, 即一辆车只负责一个学校, 不会兼跑几个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实践中摸索的德清校车模式, 如今已日趋成熟, 德清校车运营3年, 保持了零事故的安全记录。家长们评价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放心”, 这种放心来自信任。一辆辆黄色校车, 串起每个乡村和乡镇, 让优质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如今, 德清县的校车工程入选了浙江省“201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校车国家标准也采纳了许多德清经验。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有效的校车管理制度

校车事故是由于对校车车辆安全技术条件、校车驾驶员资质、运营主体资质和超载超速等运营状态的监管不力造成的。校车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 同时要包含车辆技术状态验证、车辆上户、驾驶员资质管理、运营主体管理、运营线路规划等各个层面。虽然“校车标准”已经实施, 但是缺少落实“校车标准”的配套制度。对校车驾驶员、营运主体资质、车辆入户的管理和对超载超速的检查都是依据普通营运车管理制度执行, 缺乏针对性。

为了保障校车安全, 国家先后颁布实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2号修订单、GB 24315-2009《校车标识》、GB 24407-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GB 24406-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等多个规范校车安全问题的国家标准。科学的校车管理制度是校车持久安全的保障, 而校车管理法律体系是校车管理制度能够真正落实的重要基础。校车管理法律体系要梳理清楚校车管理相关政府部门、校车运营主体、学校、家长各方的责任和权力, 保障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2. 缺乏足够的校车运行经费

2011年12月11日公布的《校车安全条例 (征求意见稿) 》中, 对校车经费来源、运营模式只作了原则规定。校车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 多方筹措。原则上, 东部发达地区, 中央承担30%, 地方承担70%;中部一般发达地方, 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50%;西部欠发达地区, 中央承担70%, 地方承担30%。

2011年12月24日,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 经过教育部门测算, 全国中小学要全部解决校车问题, 按照义务教育1.5亿名在校生的规模计算, 全国所有中小学生都配备上校车, 需要150万辆校车, 加上维护费用, 需要财政4 600亿元的投入。依据国际惯例, 校车投入属于民生开支, 政府充当投入主体责无旁贷。

3. 校车超载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 我国校车多是报废车、黑车, 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校车超载现象严重。2012年9月29日, 山东省一辆校车核载8人, 实载18人, 超载率达到125%。浙江省义乌市交警于2011年11月25日晨查获一辆严重超载接送学生的中巴车, 核载20人, 实载84人, 超载320%, 超载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不少校车司机还存在严重的超速行为, 令人担忧。此外, 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用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来接送学生。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 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

落实校车安全管理 第4篇

为了保证我校师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花教 综治委„2014‟9号关于转发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我校组织师生,认真开展了学习和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活动。现将此次活动情况作一汇报。

一、学习和贯彻《校车安全管理规定》情况

1.通过班会、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让全体师生充分了解规定内容。

2.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3.针对《校车安全管理规定》,自查自纠,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师生安全。

二、校车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有9个由大涡村转到我校就读的学生乘坐广州市珠航校巴服务有限公司的校巴上学。该车的使用和驾驶员的上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经查我校无发现有学生乘坐不符合校车安全标准的车辆上、下学。

三、学校对校巴的管理要求

1.学校对校巴的日常管理由总务处负责(该校巴同时也受公司的管理)。

2.驾驶员要遵守交通法规。

3.严禁乘坐的校巴超员。

4.驾驶员要做好乘车学生的管理工作,上、下车要清点人数。

5.制定校巴安全运行制度。

四、加强安全教育。

为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各班将安全工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开展“交通安全知多少”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求家长承担好监护人的责任,切实保障子女的安全。

炭步镇中心小学

寄宿制学校校车安全管理 第5篇

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当前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学校进行了区划调整,有些学校搬离了原先的办学点,致使部分学生上学离家较远,寄宿在了学校。为此,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积极想办法解决孩子上下学的交通问题,校车问题便被推到了前台。

二、我区校车安全管理的经验或探索

我区现有10辆校车(其中9辆为金川区政府购置,用于接送农村服务半径超2.5公里的1-2年级300多名非寄宿学生(每天)及800多名寄宿学生(周末),另外1辆为新起点民办幼儿园自购),全部挂办了校车标牌。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为了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稳步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及时制定校车安全管理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严格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在营校车安全运行

一是进一步规范校车标识。9辆校车标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校车标识》(GB24315—2009)涂装。校车标志、中文字符、校车编号、校车轮廓标识、校车标牌涂改式样,以及校车停靠预告标志和校车停靠站点标志均符合国家标准。二是合理制定校车接送路线。根据接送学生分布及数量,科学制定了校车运行路线,设立了校车停靠站牌。三是加强对校车的运营管理。为确保行车安全,聘用具有三年以上驾龄、A1驾照,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担任校车司机,每辆校车均配备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乘务员负责全程接送。进一步规范了接送程序,严格核载人数,固定接送时间和地点,固定学生座位。同时,为学生制作了交接卡,姓名、年级、家长联系电话等信息一应俱全,实行对号入座,确保交接到位。切实完善校车接送台账,规范了接送手续。四是严格校车检测保养。在进一步完善校车定期保养、维护制度的基础上,主动联系交警、车管等部门,定期对校车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状况检测检验,对驾驶员的资质进行了复核,对驾驶员和乘务员老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确保车况良好、车容整洁、性能安全可靠,服务安全周到。五是加强对校车司机培训与考核。每年组织校车驾驶人和跟车教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积极对校车司机进行考核。

强化日常安全监管,有效保障学校道路交通安全

一是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整治。三是改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四是强化交通安全责任。

三、对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体上,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生的乘车问题,几年来没有发生过校车安全事故,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个别中小学校、民办幼儿园家长用电三轮、摩托车接送学生、幼儿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但收效甚微,严重影响着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解决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

严格规范接送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秩序

接送学生、幼儿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应是各类运行车辆之冠。但现实是一些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安全设置不全或毫无安全设施,有的学校、幼儿园随意更换、使用没有驾驶资格或经验的驾驶人,甚至有的是无保险、未年检车辆。因此,对现有的接送学生、幼儿车辆应加强规范整治,加强对类驾驶人和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或处罚。

鼓励学生、幼儿乘坐城市公交

目前,市区,乡村均有公交开通,且覆盖面较广,完全能解决部分学生、幼儿上下学问题。如果能通过协调,在城市较大的小学或幼儿园设立公交站点,且在放学集中时间,公交部门多派车辆,方便学生、幼儿乘坐的话,交通事故隐患将会有效缓减。

倡导学生步行回家

在城镇的一些小学或幼儿园,学生就读区域较为集中,且路途一般不远,完全能步行回家。学校要精心组织,按街、社区将学生名册摸底登记好,并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成立护送队,每到学生上下学,每条路线有教师和家长们轮流接送,在行走时可举一面小黄旗或戴顶小黄帽以警示,学生列队行进,既安全,又省了家长们每天接送的麻烦。农村集镇的也可利用此方法,而且实行起来更容易。

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公安交警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创建“平安学校”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深入学校、幼儿园和家庭,对办学者、学生、幼儿、家长和学生接送车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加大查处打击违规接送学生、幼儿车辆的力度

打击非法营运车辆不只是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政府要联合公安交警、交通管理等部门坚持长期、严管的作战方针,以净化交通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全体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幼儿乘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于那些违规接送学生的学校、幼儿园,甚至没有办学资格的“黑学校”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交警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与辖区每一所学校、幼儿园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明确每一所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人,分清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认真排查学校及单位学生接送班车的数量及状况。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坚决查扣并依法从严处理,对合格车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安全驾车意识,杜绝无证驾车行为。交警部门还应当认真分析辖区内学生接送车的分布区域、行驶路线、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查方案,严厉打击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接送学生、幼儿车辆的违法行为,形成高壓态势,确保交通安全。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

加强校车安全的思考 第6篇

一、我国校车运行现状与美国对比

(一) 法律标准差别

1. 美国:严格的校车标准

美国有专门的《校车法》, 拥有国际上最完善的校车标准。近年来美国联邦交通部颁布了37项适用于校车的安全标准, 包括校车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制动装置等。

2. 中国:立法滞后, 违规惩戒不力

目前, 我国仍然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校车运行法规, 即使有2010年2月颁布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强制性全国标准, 但强制标准落实不到位, 相关立法的威慑力不够。法律上对这些标准并未具体强制落实到各个学校。

(二) 司乘人员素质差别

1. 美国:严苛的司机筛选制度

美国的校车司机必须通过所在州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认证, 每个司机必须完成20小时课堂培训和20小时道路培训, 进行体检并通过司法部门的背景调查之后才能获得驾驶校车的资格。所有司机每年必须完成至少10小时实际校车驾驶培训, 每五年就要重新申请校车驾驶执照和认证。

2. 中国: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 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校车驾驶员的总体情况是素质良莠不齐, 整体偏低。有的虽有法定的驾驶员资格, 但驾龄偏短, 有的驾驶的校车与标驾车型不符, 个别驾驶员甚至连驾驶执照都没有。大多数驾驶员缺乏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淡薄。四处泛滥的“黑车”大多雇佣外地驾驶员, 流动性大。

(三) 职责管理差别

1. 美国:美国有专门的《校车法》, 规范各部门、各利益主体在校车运行当中所负的职责。美国的校车实行“官方立法, 民间自治”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负责发布规范以及校车各方面的底线, 日常的管理则来自州政府层面, 而民间又以各种协会、联合会来组织自治及开展与校车有关的志愿活动。

2. 中国: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袁桂林教授去年执笔的课题就是“校车安全”。在他看来校车乱象的直接原因是教育部、公安部、交通部事权不明。而且, 大多数学校迫于经济利益, 认为只要将学生送出校门就没有责任, 对各种违法行为置若罔闻。

(四) 安全教育差别

1. 美国:多主体、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宣传

美国校车教育包括社会、学校和学生。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如何乘坐校车、如何防止交通事故的培训课程, 通过观看录像、课堂讲解、实际演练使相关知识深入人心。美国还有专门的校车驾驶、校车章程、校车事故鉴定培训学校, 每年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 进行和校车有关的各种安全宣传活动。

2. 中国:安全教育缺失, 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弱

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上车拥挤, 追追打打, 把身体伸出车外……学校从未或很少对学生进行安全乘车及车祸自护的相关教育, 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安全乘车方面形成知识盲区。

二、美国校车运行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是为了更好的借鉴, 借鉴美国的校车运行制度, 加强我国校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专门立法, 明确责权, 为校车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在校车安全备受关注和质疑声中, 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发布, 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立法上的进步, 尽快促成这部法规的问世则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 省级和地方政府也应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地方法规, 为校车安全运行提供实际可行的法律保障。在制定法律时, 必须明确校车的优先地位, 对政府责任、安全监管、校车技术标准、财政支持和违法惩戒等予以明确规定。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机构, 强调责任追究, 进一步提高校车管理成效。

2. 提高驾驶员审核标准, 加强安全教育

首先, 国家应加紧有关校车驾驶员选用标准的制定, 在提高其技能标准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驾驶员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对驾驶员遵纪守法和安全运行意识的培养, 加强驾驶员紧急事件处理能力的训练。其次, 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对驾驶员的平时工作加强评估, 做到重赏重罚, 提高其工作的警惕性和积极性。

3. 加强安全宣传, 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便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安全意识不高, 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校车安全运行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公安等管理部门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校车安全宣传活动, 提高校车驾驶员、学生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 学校应完善交通安全责任制, 加强对校车安全知识教育, 家长也应承担起对校车安全的监督义务, 摆脱侥幸心理, 保障学生安全。

我国校车安全问题探讨 第7篇

一、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现实必要性

1. 校车安全事故频发, 使其解决更具紧迫性。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 在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 交通事故占19.64%, 而由交通事故导致的受伤人数则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5.74%。目前, 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有专业校车, 而大部分地区, 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和偏远乡村, 学校使用的校车五花八门, 普通客车、报废车、旧面包车、三轮机动车、农用车甚至拖拉机皆在其列。这些车辆普遍存在超期服役、严重超载、带病上路的现象。车况良莠不齐, 黑车屡见不鲜, 司机素质低下, 违法行为严重, 加之路况较差, 驾车稍有不慎, 后果不堪设想。[1]

2. 校车需求日益增长, 使其解决更具现实性。

从2008年开始, 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始实施教育资源调整, 即“中学向城区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联片集中办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市和乡镇中心集中”。这一资源调整目的是, 集中优势办学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2]在城乡结合部, 尤其在农村, 很多学校开始合并, 由原来的“一村一校”转变为“多村一校”, 幼儿园几乎都集中于镇。在城市, 随着城市用地规划调整, 居住区往往不在学校附近, 很多学生上学距离大幅度增加。由于少年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有限, 出行需要有专人护送, 而大部分家庭年轻劳动力出外打工, 留守在家的一般是隔代老人, 没有能力接送学生。所以, 大规模专业校车的普及, 很有必要。

3. 校车问题涉及责任之广, 使其解决更具复杂性。

校车的乘坐者是缺乏足够安全防护能力的未成年人, 人群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校车运营宗旨的特殊性, 保护少年儿童人身安全, 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进行, 保障社会生活顺利运转;校车运营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 致力于服务大众, 其运营的低盈利性, 使得企业自发参与积极性不高, 校车市场自发培育难度很大;而校车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 处于层层的利害关系网之中, 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 明确各方地位、责任和义务, 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 集合全体智慧, 化繁为简, 不断推进校车安全问题的解决。

二、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可行性

1. 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 校车的普及定会开辟汽车行业新的生产领域, 校车的维修和保养也会促进汽车修理产业的繁荣。虽然校车具有典型的公共服务性质, 但同样可以采取商业化经营的模式。校车由国家统一购买, 运营权采取招标方式确定, 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学生车费给予适当补贴, 这样既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也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3]事实上, 只要校车公司能够保证安全运营, 就能够获得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 并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 校车的普及也会提供多个就业岗位:校车生产工人、维修和护理工人、司机乘务人员、管理人员等。集中培训高素质服务人员, 提高校车服务质量,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深远的社会效益。

在城市, 校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 其大范围普及有助于减少接送学生的私家车, 从而缓解高峰车流, 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 提高生活效率, 保障各项社会生活有序进行;而在农村, 规范校车有助于减少因距校遥远学生的辍学情况, 保证农村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受教育权利, 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在充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促进家庭社会的双和谐;校车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也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差距、沿海和内陆差距的基础上, 实现全国的团结统一与共同富裕。

3. 显著的生态效益。

私家车接送孩子形成交通拥堵, 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同时排放的汽车尾气也会严重地污染环境。相比之下, 乘坐统一的公共交通, 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生态污染。

三、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途径

1. 坚持政府主导、权责明确。

构建政府补贴商业运作的经营模式, 增加财政投入, 减少运营资本。政府在校车行业应处于主导地位, 要加大力度, 做好校车行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管理。一是制定鼓励校车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增加校车的财政投入, 把校车投入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通过金融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手段降低运营成本, 鼓励校车企业发展;参照美国校车管理办法, 成立专业化校车公司, 引进竞争机制, 促进良性循环;[4]加强校车市场监管, 尤其是准入监管和价格监管。准入监管是根据车辆和驾驶人准入条件, 加强车辆和驾驶人资质准入审核;价格监管是制定校车乘坐价格, 在满足校车运营企业合理利润下, 确保广大少年儿童享受校车服务。

2. 完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夯实校车安全工程的基础和前提,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发挥政府功能的基本保障。当前, 我国校车安全法规不健全, 虽然部分省市和地区针对校车安全问题做出了一些规定, 但国家还没有对校车专门立法, 孩子们在车内的安全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发达国家, 如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 校车早就成为学生上学、放学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 为我国校车专门立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国外对校车立法的经验说明, 校车管理工作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教育等多个部门, 每个部门各自承担哪些监管责任, 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立法部门应在完善现行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 制定有关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 并对侵害校车安全的行为做出严格的惩罚性规定。我国政府应尽快明确校车安全管理的立法机构, 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责任主体, 明确政府、企业权责范围, 避免管理空白、管理交叉;二是投入保障, 制定财税政策, 明确各方职责范围;明确校车准入制度、通行制度;建立财政补贴长效机制。

3. 构建联动机制、齐抓共管。

校车运营管理部门众多且缺少明确的管理主体, 导致校车管理出现疏忽和缺位。首先, 应明确教育主管单位的主体地位, 负责管理日常校车运营,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统一为学生和幼儿配备或租用安全车辆上下学, 确保中小学生和幼儿安全;调查学生需求, 配合公安机关制定交通路线, 合理配置校车资源;校车运营体制则应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 将运营业务进行公开招标, 审核有资质的公司和政府配合运作, 并在整个工程中起引导、管理、监督与检查的作用。其次, 交通部门负责接送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和驾驶人的监督管理, 全面开展校车安全隐患大排查, 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流程。同时, 严格校车查验, 坚决杜绝非法改装、拼装以及为不符合标准的校车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的行为;严格检查校车驾驶人是否具备驾驶条件, 检查学校是否建立防范校车交通事故的制度、措施和应急预案。

摘要:构建校车制度、保障校车安全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解决校车问题的必要性与普及校车产生的潜在效益也应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本文通过阐述校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校车安全的具体措施, 即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联动机制, 以期为解决校车安全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校车安全,校车管理,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颖懿, 陈翠萍.堵上校车安全管理漏洞[J].交通企业管理, 2008, 12 (5) :6-7.

[2]江小楼.校车安全问题追根溯源[J].综合运输, 2012 (1) :15-17.

[3]邓奇根, 牛国庆.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9 (4) :31-32.

扬子校车:为了安全和责任 第8篇

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 让很多无辜的孩子失去了稚嫩的生命, 也让学生乘车成为当前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伴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 我国校车生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自2002年就开始研发生产校车的扬子客车, 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校车专业制造企业, 也是广东当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校车生产领头企业之一。据介绍, 自2005年以来, 仅广东地区扬子就已销售了6千多台各类校车, 伴随着校车安全条例的出台, 仅去年一年, 扬子客车就投资千万元用于校车研发。

做安全的校车

据扬子客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安全方面, 扬子客车可谓是牟足了劲。比如前后保险杠防撞抗翻, 采用了5毫米厚度的钢板制作, 用3毫米厚度的矩形钢管制作侧围纵梁, 有效提高了前、后方向和侧向的抗碰撞安全性;车身封闭环 (金刚环) 用3毫米厚度的矩形钢管制作, 使顶横梁、侧围立柱、地板横梁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一个刚性的封闭环, 万一发生车辆侧翻, 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有效生存空间。在总体布置方面, 适当的提高了地板的高度, 车内地板成为一马平川, 不再是高高低低、台阶连着台阶, 不仅提高了侧面碰撞的被动安全性, 也大大提高了小学生车内行走的安全性。在内饰协调方面, 多种卡通图案面料和多种色彩头枕面料的合理搭配, 使新型校车座椅更加愉悦可爱, 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为防止学生在乘车时的打闹造成不安全事故, 扬子校车的玻璃采用了下自动破窗器。遇有险情时, 不用传统的安全锤, 就能够自动将侧窗玻璃击破, 这就为孩子的安全增加了一道屏障;同时, 车上还设置了智能灭火系统, 可以通过传感器智能识别火情、扑灭火苗;车外监视器等一系列安全装置能够观察到车后和车侧的路况, 保证了行车安全。

保证校车的安全, 运营中的监管是一个重要方面。在监管系统方面, 扬子校车除了安装车内监视器和摄像头之外, 还安装了可以人机交换的智能监管系统, 通过屏幕的形象化显示, 驾驶员和照管的老师不仅可以知道本车应该有哪些学生乘坐, 而且还能知道哪些学生上车了, 哪些学生没有上车。同时, 通过手机短信, 家长们也能够及时掌握自己的孩子上车和下车的信息。这种智能监管系统还能够和校办的管理终端联网, 使学校的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本校所有校车的各种实时信息, 包括每辆校车的实时位置、行走线路、车辆工况和车内视频, 每一个学生上车、下车的信息等等, 使学校对所有的校车的情况都一目了然。曾有报道, 有些校车事故是由于校车驾驶员和随车管理老师的疏忽, 将学生遗忘在校车中造成的惨剧。扬子校车也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 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据介绍, 扬子校车上装有车内巡车器, 通过车内尾部的开关控制门的开关, 强制驾驶员在收车前要从车头巡查到车尾, 按下巡车器开关后才能锁好车门, 有效的防止因小学生睡着之后忘记下车而被锁在车内的事故。

客车企业的责任

早在2002年, 中国客车市场尚无“校车”这一概念时,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戈永海先生便果断做出决定:要做“校园专用车”, 不久就成立了校车研发小组进行研发, 2005年1月, 该公司向社会推出了第一款Y Z K6810N J Y C型学生专用接送校车, 填补了国内校车领域的空白。

戈永海坦言, 做校车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一个客车企业的责任。2005年5月的一件事坚定了戈永海做校车的决心和信心。彼时, 戈永海赴广东考察客车市场。漫步广东街头, 他看到了一辆辆挤满了学生的汽车从身边驶过。有旅游车、公交车、面包车、商务车, 有新车、有旧车。企业家的好奇心驱使他对这一现象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经了解, 这些形形色色的汽车都是用来接送学生放学的代用校车。敏锐的戈永海意识到, 用形形色色的客车接送学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 做专业的校车”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中。

戈永海表示, 客车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开发和生产出符合小学生身体特点、心理特点和安全要求的专业小学生校车, 这不仅仅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是企业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自此, 戈永海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分白天黑夜的摸爬滚打,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了中国第一辆专用小学生校车。可喜的是, 他们并没有关起门来一味苦干,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 他们还向先进的国家和企业学习, 其中校车发展比较先进的美国成为扬子客车学习的榜样。为此, 他们曾多次到美国等国家考察、学习校车生产经验, 并在校车生产中主动参照美国校车标准, 使得校车安全性能不断获得提高。

据悉, 目前扬子客车现在已经拥有从6米至9.5米长度的平头校车产品6个、美式长头校车产品4个。几年来, 扬子校车产品多次在国内各大型客车及公交车展览会上受到好评。目前, 扬子客车累计有9款校车获得国家目录, 仅次于行业龙头宇通客车位居在全国第二。

学校危机管理视域下的校车安全管理 第9篇

2010年12月27日, 湖南衡南县松江镇东塘村学生家长租用一辆改装过的“校车”送孩子去附近的因果小学上学。受清晨浓雾影响, 在驶到因果桥时, 发生交通意外, 整车坠入河中, 事故共造成14名小学生死亡, 6人受伤。此次事故中所谓的校车, 实际上就是一辆改装过的农用三轮车而已, 只能乘坐七八个人, 却被塞进了20名学生;而且, 车子改装后车厢外加了门栓, 车辆行驶时一般是从外面拴着的, 所以坠河后孩子无法逃生自救。

孩子的生命已经失去, 短暂的人生画卷尚未铺开, 便已戛然而止, 留给家人的是多么撕心裂肺的挣扎与痛切。12·27校车事故留给我们的警示是:关注校车安全管理问题。

二、校车运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校车安全与校车运营模式是一对孪生姐妹, 校车运营模式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校车安全的好坏。目前按校车运营主体的不同, 校车运营模式可分为三种:学校运营、第三方租赁、个体接送。

1. 学校运营的现状与问题

学校运营校车, 就是学校自筹资金购置校车, 并且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校车运营体系。然而,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自己运营校车存在很多疑虑。首先, 学校教育资金有限, 特别是公立学校需要依靠财政扶持。在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下, 校车成为学校减缩办学成本的重点。其次, 学校难担安全责任, 学校自己运营校车必然要承担安全事故的责任。近年来校车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校车运营工作量大, 利润低, 风险大, 成了“烫手山芋”。最后是学校缺乏运营经验, 与客运企业相比, 学校没有车辆管理经验和人员储备, 运营校车往往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 很多学校虽然配有校车, 但这些校车平常只是学校外出参加活动时使用, 无法满足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需求。私立学校配有校车的比例和校车数量高于公立学校, 但私立学校校车的质量差别很大, 尤其是县城和农村学校的所谓校车都是用其他客车代替, 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2. 第三方租赁的现状与问题

鉴于以上提到的学校运营校车的顾虑, 更多的学校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租赁模式。学校通过与专门的客运公司签订校车租赁合同, 由客运公司提供车辆和司机, 学校只向运营机构定期支付一定的租车费用。租赁模式可以为学校解决资金和运营经验缺乏的问题, 而且作为专业的运营方, 客运公司在行车安全上更有保障。然而现实是, 随着国家对校车安全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后, 对校车的安全指标要求很高, 租赁公司要承接校车租赁业务, 花费的成本很高, 同时要求学校方支付相当高的费用, 又加之双方都要考虑风险和责任问题, 使得校车租赁业务在逐渐缩小。

3. 个体接送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 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 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学校被撤点并校, 面对学校运营校车的顾虑与第三方租赁的逐渐萎缩, 家长面临“只能走路上学”的尴尬。个体模式的出现反映出一方面是供给的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是需求的绝对旺盛。如果是具有运营资质的个体还好, 可怕的是很多地方存在大量的非法个体校车。在全国各地出现的校车交通事故中, 拼黑车现象较为常见, 很多家长“拼车”接送孩子, 雇用非法运营的车辆。这些黑车中很多都是三轮车、农用车甚至拼装车, 超载严重, 营运车辆的安全性较差,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危机管理视域下的校车安全管理的措施

学校危机是指发生在学校内外, 可能给学校及其成员带来危害的情境。包括学校人员伤亡突发事件、危及学校人员健康与安全、破坏学校设施的事件, 以及学校发生的财务、生源危机等事件。很显然, 不论校车采用哪种运营方式,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都属于学校危机, 都会打乱学校的正常秩序, 并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影响。加强校车管理是消除学校危机的重要方法, 因此, 学校要特别关注校车安全管理, 将其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危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爆发期、恢复重建期。在危机潜伏期, 主要是事前的预防。很多危机的发生, 事前都是有征兆的, 危机是一个非常态的过程。在危机管理的早期, 对环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很重要, 要尽可能地寻找危机出现的各种迹象。事前的预防胜于事后的救济, 最成功的危机解决办法应该是在潜伏期解决危机。为了避免校车交通事故引发学校危机, 最好的危机处理方法也是事前预防, 让校车成为学生上下学途中的“移动保险箱”, 避免学童上下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也避免途中其他安全隐患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侵害。学校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校车安全管理意识

很多学校对学校危机认识有些偏差, 认为只有在校园内发生的危机事件才视为学校危机。学生家长自己租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跟学校没有关系, 学校不需要承担责任。其实, 这是对学校危机的认识误区, 不论校车采用哪种运营模式, 校车承载的都是学校数量最大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员——学生。学生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 必然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校车安全直接关涉学生的生命安全、健康,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车交通安全管理, 消除校车交通安全隐患, 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 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 认清校车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2. 建立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学校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校车管理领导小组, 安排和部署自有和租赁校车的安全管理的计划和任务, 明确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 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考核。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专门机构, 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同时, 学校要建立定期调度和督察制度, 定期深入一线, 加强监管, 落实责任, 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3. 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是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具体可以包括: (1) 校车安全使用制度。使用制度应该对校车的购置 (租赁) 、校车的使用、校车的保养、校车的修理、校车的油料、事故责任、事故处理、校车保险及年检等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同时, 校车的使用应该有相应的申请程序和使用记录。 (2) 校车驾驶员责任制度。该制度要规定校车驾驶员的资质 (驾龄、准驾车型、违规违法记录等) 、驾驶员的责任制度、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等。 (3) 校车陪同人员管理制度。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校车乘员均是未成年人, 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校车驾驶员对学生缺乏了解, 所以, 学校应该安排教师陪同校车护送学生, 相应地建立陪同人员的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陪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包括学校对校车每次运载学生的情况进行查验并登记等。

4. 加强校车安全宣传教育

中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校讯通”网络、“校园广播站”、板报橱窗和专题讲座开辟“道路交通安全”专栏, 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展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共建安全、畅通、和谐交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意外事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开设培训课程, 教授学生自救的方法, 并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同时学校还应向全校中小学生及家长印发以交通安全为内容的“给家长的一封信”, 举办交通事故图片展, 组织师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片, 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交通事故血淋淋的事例, 增强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自觉遵守校车乘车纪律。

5. 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近年来, 每到早晚交通高峰期, 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川流不息, 学校周边道路堵成一锅粥。2011年1月10日,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 30多名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在路边排队等候校车时, 被一辆三轮摩托车撞伤15名小学生。

缓解早晚、放假等高峰时段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是学校亟需考虑的问题。首先, 学校要合理地安排校车的运行时间, 行驶路线。可以适当地调整各年级、各班级上放学的时间段, 避免接送学生的各种车辆发生拥堵。其次, 组织人员在上、放学时间段维持秩序, 指挥学生有序地进出校园, 躲避行驶车辆。最后, 学校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对校园及周边的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整治。

参考文献

[1]樊华.农村校车管理亟待加强.湖北教育 (教育教学) , 2010 (4) .

[2]新标准下的校车该驶向何方.中国教育报, 2007-09-16.

解析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合理途径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校车 安全管理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18-02

前言:近年来,校车事故的频繁发生,而且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特别是小学校车事故问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事故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技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中,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城区扩大,城乡距离加大,学校数量减少,在这一环境中,校车的应用应运而生。一方面是破球需要,一方面小学校车运用的规范体系还不成熟,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制度。这就导致了校车形式多种多样,车辆型号大小不一,各种校车安全问题相应出现,却迟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针对这一现状,我本文将重点对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途径加以阐释。

一、校车安全管理的内涵

校车安全管理是各种安全规定的统称,具有系统性,体系性。它要包括校车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法规等等。首先,安全管理措施,在政府层面,要严格考核驾驶员的驾驶能力,持证上岗,加强培训。在学校层面,要严格执行校车规章制度,读一校车运营加以监督,同时对学生加以交通安全教育。其实,安全管理制度,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要严格制定校车安全制度,互相配合,共同监管,保证校车的安全运行。[2]安全法规,国家法律系统要把校车的安全纳入法律法规,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公安交通本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条规规范校车运行。

二、校车安全管理的目前状态

由于社会对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目前,在这方面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车安全管理逐渐法制化

目前为了小学校车安全运营,保证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对校车的类型,款式,外观标识,车窗设计,座椅规格,核载人数,等等都已纳入具体安全条例中。开始规范化,这是保证小学校车安全的基本需要,也是校车安全管理对策前提条件。

2、校車安全管理法规出台

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安全管理已经有了法律作为保障,这对于接下来的规范整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各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监督下,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下车安全事故也正在不断减少。

三、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虽然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还是要利用有效管理途径加以解决。

1、加强对小学校车安全管理法律完善

小学校车安全管理法律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加以完善,不能笼统概括,要根据出现的不同问题,逐一解决,纳入法律管理条例,在制定管理条例的同时,把惩罚制度也一并纳入,根据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做出的调查报告,整合具体案例,建立法律体系,确保校车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2、加强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监督制度

在法规的逐步完善中,更要加强校车安全原理的监督,保证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举报机制,动员社会成员,组织机构,对学校车安全运行中出现的违规违章加以举报和监督。有助于执法部门扩大监管范围,加强监管力度。其次,建立校车驾驶员培训、考核制度。[3]严格选拔小学校车驾驶员,对驾龄、驾驶经验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定期对驾驶员安全意识,驾驶技术进行培训,严格实行考核制度。使驾驶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学生安全尽到应有的责任。

3、政府加大对小学校车安全运营的补贴

校车的运营并不是政府或国家的公益行为,要想校车安全管理顺利进行,政府就要加大对校车运营的资金补贴,根据不同地的特殊性,政府采取不同的补贴制度,特别对于小学校车的安全管理,补贴机制尤为重要,只有资金充足,各项管理办法才能顺利完成,而小学校车安全管理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与改革。

四、结论

我国小学校车安全管理还处在不成熟阶段,而校车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也是实际需要,校车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状况,校车安全管理系统还需要不断完善,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注重小学校车安全社会意义重大。在各种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下,校车安全问题已经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对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认知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还有很多弊端,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在这样的努力下,不远的将来,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一定会得到规范,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1那业冬.中日中小学安全管理政策和法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郑晓飞.校车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

[3]李艳萍.小学校车管理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校车安全:责任比爱心更重要 第11篇

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寓言《蝜蝂传》, 意蕴非常深厚。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 总是一味背负。它的背很粗糙, 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 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如今的教育, 倒是越来越像一只踽踽前行的蝜蝂, 背负着太多的不可承受之重。没有人否认校车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但外界常常忽略了究竟谁是责任主体。试问, 学校真的能背负起校车安全的责任吗?

诚然,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古时圣贤及当今高层都这么说。在一个道德滑坡的转型时期, 师爱乃是教育最为坚实的防线。校车内跃动着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维系着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无论投注多少心血亦不为过。但核心在于, 是否也应为师爱划定一条边界。道德的大棒固然凛然有力, 但终究非长久之道。如果老师的安全责任没有边界, 只会造成这样一种后果, 某些人的履职底线一再退却。校车安全, 应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学校甚至对校车司机都无管理权限, 又怎能担负得起如此巍巍重担?譬如交警也抓校车安全工作, 但仅仅只是限于光堵不疏的查处而已, 除此之外别无所为。查处不等于管理, 勒令不等于服务, 于事无补。同样的思维逻辑存在于很多部门, 永远只求“自保”, 而不思源头治理。

从本质上来讲, 校车姓“校”乃是误读, 属于认知错误。当表面的称谓沉积为思维窠臼后, 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当前情势下, 要想保障校车安全, 厘清各方责任远比单纯强调师者爱心更重要、更紧迫。一味强调师者爱心, 而不明晰划清各方权责, 最终爱心注定会萎缩。况校车一旦出事, 覆巢之下又焉有完卵?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后, 跟车老师不幸而殁, 被处分的又岂止是校方。那种想当然式的“鸵鸟战术”只会贻害无穷, 埋下安全隐患。

上一篇:发展绿色食品下一篇:公共场所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