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2024-09-17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精选11篇)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第1篇

一、多媒体介入法

在音乐鉴赏模块的课堂教学中, 在“以音乐为本”的前提下, 通过音乐的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创设出精美的课堂教学设计。音乐鉴赏课不仅仅是找些音乐来听, 还要让学生对音乐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 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以丰富教学内容, 融入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相关文化, 等等, 由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时,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蒙古族的《蒙古人》、新疆的《掀起了你的盖头》、藏族的《青藏高原》等带有舞蹈律动的歌曲视频, 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体会音乐的美, 感受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其次,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 并指导他们查找课堂所用的相关教学资源。如讲少数民族音乐, 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时, 笔者就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室, 让学生查找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 使其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正如郭沫若所说,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 在音乐鉴赏模块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 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改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过程”的这一特点,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享受到成就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 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资源拓展法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条条框框”,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 不断地发展、前进。那么, 在“以音乐为本”的前提下, 教师就应该把与音乐相关的一些拓展资源引入课堂, 使课堂教学融入新鲜的血液,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音乐鉴赏模块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 让美妙的音乐随风荡漾。

1. 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资源, 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鉴赏模块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能被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要善于捕捉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资源,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民族民间音乐时, 学生提出帕瓦罗蒂逝世的这一事件, 这是课本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 那么, 如何把它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呢?教师可以从一个问题入手“请问大家知道帕瓦罗蒂最有代表性的歌曲吗?”同学们马上会回答:《我的太阳》。接着, 教师就从帕瓦罗蒂的每次音乐会都要唱自己家乡的民歌说起, 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本国民歌”, 这样就把学生身边的与音乐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源引入了课堂, 使课堂内容变得很新、很活, 学生很快就走进音乐, 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名人效应,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 学生面对乏味的知识, 刚开始很可能没有兴趣, 那么, 教师就可以从小提琴入手, 引入我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李传韵如何通过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娴熟的舞台表现力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征服世界乐坛的;还可以从他的艺术经历中所使用的不同价值的小提琴说起, 使学生听后获得心灵的震撼;也可以下载关于李传韵的人物专访视频给学生观看, 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不会感到课堂学习内容的枯燥, 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 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做到与时俱进, 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资源拓展在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度的把握, 不能脱离开“以音乐为本”这一原则, 否则, 就真正成了舍本逐末了。

三、创作实践法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都应该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积极性, 使之在创作实践中体验到音乐的美。

在鉴赏韦伯的《邀舞》这首管弦乐曲时, 在乐曲的引子部分, 以场景故事形式把音乐表现内容讲给学生听, 在复听的时候让他们分组进行邀请与被邀请的动作表演。在这里, 让学生分两组, 每组的男生代表“绅士”这个角色, 女生代表“年轻美貌的小姐”, 让他们商量如何去表现主人公的动作、神态及心理, 在表演过程中, 教师设计一段旁白:一位英俊的绅士, 在金碧辉煌的大厅, 被远处一位身着白色裙子的小姐所吸引, 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看她, 他的心怦怦直跳, 可是他还是保持着绅士的冷静和仪表, 慢慢走向她, 音乐开始了。“对不起, 能与我跳一支舞吗?”“哦, 不, 谢谢。”绅士再一次发起攻势。小姐终于答应了绅士请求, 最后, 两人窃窃私语, 融洽地挽手步入舞池。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 懂得男女交往要以礼相待、互相尊重;在探究中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真正领悟到音乐的内在美。

音乐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学案 第2篇

高一音乐

班级:

姓名:

编写人:韩婷婷

审核人:

时间:2016年3月29

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随乐哼唱2至3首教材上的通俗歌曲,能够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每个发展时期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总结流行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作品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通俗音乐的韵味,能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通俗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在对通俗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养有音乐探索精神和鉴赏能力,关心音乐发展的新世纪学生。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历程,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各时期的代表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

一、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资料)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

①改革开放之前的通俗音乐

1927年,黎锦辉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黎锦辉—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30年代通俗音乐随着歌舞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1935年电影《十字街头》由贺绿汀作曲的插曲—《春天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轻音乐影响最大的一首。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

②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通俗音乐

1978年电视剧《三峡的故事》插曲《乡恋》,李谷一演唱的这首《乡恋》是当时第一次用通俗唱法的歌曲,在通俗音乐的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之后中国进入了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原因有三: 一.改革开放港台音乐随之涌入。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二.内地创作歌曲盛行 《我热爱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三.电声乐队的出现使中国摇滚音乐迅速发展。如崔健的《一无所有》。③ 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通俗音乐走出了借鉴阶段,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音乐风格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出现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如:《常回家看看》《天堂》《天路》等。通讯的便利促进港台歌曲的传入,很多港台歌手的作品也出现在大街小巷。如谭咏麟《难舍难分》

《不灭的爱》王杰《我要飞》《今生无悔》还有《一剪梅》《千年等一回》《明天会更好》《中国人》等。通俗音乐的源流

人类的音乐生活可以追溯到远古,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它大致呈现为两个部分:一是民间音乐,二是艺术音乐。在这中间,有一个广阔的地带,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我们很难给通俗音乐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与艺术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组成一个五彩纷呈的音乐世界。

通俗音乐的定义: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泛指体裁形式较为短小,歌词通俗易懂,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于流传,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歌曲。

潍坊

高一音乐

班级:

姓名:

编写人:韩婷婷

审核人:

时间:2016年3月29

二、课内探究

1、《春天里》《九九艳阳天》《青年友谊圆舞曲》这三首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改革开放前的音乐和现在的通俗音乐比较你喜欢那一时期?为什么?

7、一首歌立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写出了这种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这首歌是

8、《天堂》就是根据民歌《辽阔的草原》的素材来写的一首具有蒙古族()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

A、长调 B、短调

补充:励志流行歌曲

3、学生表演唱喜欢的歌曲

4、结合鉴赏作品和同学们的表演,总结一下通俗音乐的特点?

115、对当今的通俗音乐作品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三、课堂检测(课件展示)

1、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是()。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此 曲是轻音乐影响最大的一首。

《青年友谊圆舞曲》 《九九艳阳天》《黄土高坡》

3、在当时强调阶级斗争年代,此作品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此后20多年通俗音乐基本上在大陆销声匿迹,此作品是

4、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歌是当时第一次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在通 俗音乐的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首歌叫()

5、下列那首不是校园歌曲

《乡间小路》《乡恋》《同桌的你》《童年》

6、具有西北风格的一首曲子是:

《黄土高坡》《常回家看看》 《在银色的月光下》

1、《最初的梦想》范玮琪

2、《水手》郑智化

3、《隐形的翅膀》张韶涵

4、《蜗牛》周杰伦

5、《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6、《海阔天空》信乐团

7、《阳光总在风雨后》许美静

8、《从头再来》刘欢

9、《倔强》五月天

10、《怒放的生命》汪峰、《海阔天空》beyond

12、《飞得更高》汪峰

13、《相信自己》零点乐队

14、《年轻的战场》张杰

15、《壮志在我胸》成龙

16、《奔跑》黄征

17、《真心英雄》成龙

18、《我心似海洋》江琪

19、《不再犹豫》beyond 20、《我想我是海》黄磊

21、《我踏浪而来》沈雁星

22、《仰望星空》张杰

23、《睡不着的海》金海心

24、《黑暗之光》雷光夏

25、《we belong to the sea》aqua26、《沙滩》陶喆

27、《海上花》罗大佑

28、《我心是海洋》蔡琴

29、《沿海地带》弦子 30、《舰队》

31、《秋天的海》苏慧伦

32、《最美的太阳》张杰

33、《壮志雄心》陆毅非

34、《永不退缩》任贤齐

35、《感恩的心》欧阳菲

36、《我要的世界》萧亚轩

37、《我们都一样》张杰

38、《红日》李克勤

39、《光辉岁月》beyond 40、《超越梦想》汪正正

41、《启程》范玮琪

42、《飞的更高》汪峰

43、《远走高飞》张杰

44、《男儿当自强》林子祥

45、《爱拼才会赢》叶启田

46、《挥着翅膀的女孩》容祖儿

47、《追风少年》吴奇隆

48、《在路上》刘欢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一、引言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先辈经过世代传承的艺术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文化、艺术、智慧结晶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音乐鉴赏教学是现行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所重点提出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及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真实体会和感受,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审美意识和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然而,处于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今社会,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来说,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该通过积极探索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新方法,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提升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态度。因此,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教师自身就要不断了解、探索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力度,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质量。学校要为音乐教师提供民族音乐等专项的学习和培训,进而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驾驭民族音乐教学,通过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接受、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更新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流畅、完美的演唱和演奏是音乐教师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可以自己掌握一些民族乐器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亲自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

(二)丰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参考材料,是音乐课堂的主要载体,虽然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作为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来说,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远不及流行音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音乐元素,灵活准备教学内容。例如,在鉴赏完音乐课本上的民族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联想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具有“民族风”特色的民族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一些虽然是流行音乐却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比如凤凰传奇组合所推出的《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坐上火车去拉萨》,或是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等等,也可以在学习课本中音乐作品同时联想相似的流行音乐作品,比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时,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屠洪刚版的《霸王别姬》,两者对比地进行欣赏,此时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来演唱,通过结合流行音乐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让学生寻找流行和民族音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民族文化元素,从而进行民族性的音乐审美体验。

(三)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教师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体验式”、“比较式”等全新的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创新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聆听、多观察、多表演的形式使得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让学生亲耳聆听所学习的民族音乐作品,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时,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配合,对不同版本、不同音色、不同速度进行比较欣赏,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比较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乐曲作比较。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作品时,可以将民乐合奏的、弦乐合奏的、电子合成器、埙、箫合奏的《二泉映月》加以比较分析,加强学生对不同演奏风格的认识和感知。

(四)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的民族音乐鉴赏课堂氛围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进人优美的音乐意境,感受民族音乐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设立差异性的教学意境,在不同的教学意境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在精心准备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让学生大胆地畅谈对民族音乐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创新,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眼界,提高鉴赏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社团、比赛、讲座等活动加强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参加合唱团的学生可以演唱《茉莉花》、《沂蒙山老调》等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作品;舞蹈团的学生可以增加富有美感的民族舞的排练;还可以组建民族乐队,学习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等。校内课外活动与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和学习的艺术氛围。

三、结论

“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生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鉴赏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和情怀,激发自身的名族自豪感。因此,提高高中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音乐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高中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不断强化音乐教师队伍、改革受课方式、建立有效民族音乐鉴赏模式、增加欣赏和聆听、改善教学氛围等方式方法,提升高中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进而通过民族音乐的教学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傳承优秀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京江.高中民族音乐的授课分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2)

[2]段妍.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5(05)

[3]张志民.试探高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4(11)

关于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的探讨 第4篇

一、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相比于其他科目, 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基础与个人兴趣, 因此在学生的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教学中,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音乐是一种通过音乐器材、歌曲对个人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 因此, 音乐教学中,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深化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 音乐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 需要用理论知识对曲目进行探讨, 并且以实践完成对音乐的感知与重塑, 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并促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情感。

二、培养学生音乐乐感的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 采用合适的方式提升乐感, 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的敏感度与准确度, 促进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传统的音乐乐感的培养, 主要是给予大量的音乐进行教学实践, 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音乐乐感的教学中, 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安排教学, 不断深化教学内容, 逐步培养学生的乐感。

1.强化学生基础

音乐所包含的技巧、情感是极其复杂的, 因此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乐感,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在民族乐器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需要对民族乐器的历史渊源、发展以及乐器的造型等知识进行讲解, 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将所思所感应用于音乐实践。

2.加强听音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与声腔共同构成的艺术形式, 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训练中, 教师除了要督促学生加强音乐声腔的训练之外, 还要多进行听音的训练,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可以采用不同音调、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 加强学生的辨音能力, 培养学生的乐感。

3.开展音乐欣赏

在理论基础以及辨音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完整的音乐与乐章的欣赏,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 从而增强乐感。比如在流行音乐的欣赏中, 笔者采用了《怒放的生命》作为欣赏曲目, 在欣赏的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逐渐深入的引导方式, 在完整地欣赏了一遍音乐之后, 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乐感。

4.进行演唱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 除了音乐欣赏之外, 还可以进行音乐演唱方面的教学示范, 通过音乐表演的实践, 加强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音乐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感悟音乐情感的基础上, 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示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不高。要加强音乐鉴赏教学, 就要改变教学模式, 转换课堂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师引导, 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 笔者在教学前, 让学生搜集了关于梁祝的资料, 对该曲目的内涵与历史背景进行了解, 然后采用欣赏的方式, 让学生结合对该曲目的认知, 表达自己的意见, 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此外, 笔者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 对同类型的音乐进行鉴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营造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能够舒缓人心的艺术, 因此, 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能够有效地塑造音乐鉴赏的环境, 放松学生的心情, 利用多媒体, 创造与音乐相适应的氛围与场景, 也能够提升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实践 第5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实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文化思想素质素养的普遍提高,但是想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一、要提高教师的音乐教育素质修养。

高中音乐教师,不一定要有多高深音乐方面的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必须掌握外,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的自身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我们只有不懈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二、熟练掌握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喜欢的就感兴趣欣赏,不喜欢的,就显现出厌烦情绪,甚至会出现消极的态度来学习,课堂上不够认真听课,不愿意开动脑筋。为了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太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手动、脚动、脑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音乐教育艺术。

三、高中音乐作品鉴赏的多样化。

音乐鉴赏不能只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加以运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愉悦快乐的教学目的。也就是鉴赏音乐更要多样化。

对于音乐的鉴赏:一般可以借助音乐较直观地理解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鉴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音乐、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鉴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

四、高中音乐鉴赏多采用新的音乐教学手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最好经常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充分利用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 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鉴赏音乐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够使学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求,在课堂教法上不断创新,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使高中音乐鉴赏课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龚明玉

[2]、《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第6篇

1.深入研读好课标和教材

音乐教师应深入理会课标和教材的基本理念, 开拓思路, 创新方法, 以音乐为本, 以育人为本, 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要以课标为标杆, 根据校本情况, 如具体的教学对象和课程时间安排, 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调整, 包括选择、删减或增加及教材深度和适度的处理, 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

2.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师要上好一堂音乐课, 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素质, 更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好的课堂设计, 要建立在良好的逻辑思维上, 在整体结构和层次发展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除了本身应具备扎实、全面的学科知识之外,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更需要灵活多变的课堂管理和驾驭能力。 通过丰富而适度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音乐手段, 诠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 迅速读懂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思维和细节, 使教学内容得以落实, 从而实现课堂目标。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呵护, 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 使音乐学习真正成为人的活动, 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以及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 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 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 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 从而得到文化、精神的洗礼。 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 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再次, 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 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 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欣赏的, 有利于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 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 了解了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4.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呼应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我们所要做的, 是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快乐, 如何感受到音乐这股清泉所带来的沁人心脾, 如何在音乐这个大熔炉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是多维的, 看似在一节课中, 既有音乐基础技能的传授与练习, 又会有音乐表现的感受、体验等, 最终让学生了解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对作品的曲名、作者、结构、音乐特点等一些内容的掌握, 同时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和升华, 对作品的感受、表现和创新才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感性目标与理性目标这一虚一实, 就像中国的写意画, 形在外, 神在内, 实在外, 虚在内, 这正是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个性特点之体现。

5.因地制宜, 求异变新

5.1教师要明确和了解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和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 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特点, 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内涵、教学内容及教育方法, 从而在面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 既重新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时, 又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 以便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为了切实有效地达到教材编写者所期待的音乐审美鉴赏的教育目的。

5.2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 教材是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 增加或减少、调整教学内容的。 所增加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新颖的乃至时尚的。 例如在“拉丁美洲音乐 “欧洲民间音乐 “非洲音乐”中加入更多的民间传统乐器, 让学生从中认识更多的外国民间乐器;在“俄罗斯民族风情” 中加入维塔斯的演唱会的音响与视频……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趣味和魅力。

6.音乐教育实践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第7篇

一、引入新潮音乐,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讲授传统音乐时, 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作品的理解相对简单。比如我们欣赏陕北传统民歌《走西口》, 介绍作品产生的年代背景、流传时间的久远, 讲解悲怆委婉的旋律结构、如泣如诉的歌声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会使学生在欣赏中体味那个年代背井离乡谋生的艰辛, 引发对那个年代爱情表达的联想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并且随着赏听作品的结束, 似乎就已经完成了一般的教学程序。而新潮音乐则可以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通过音乐作品使聆听者在欣赏中产生更宽泛的联想。我们同样还说《走西口》, 但这里讲的是陈其钢的“为17件弦乐器而作”的《走西口》。乐曲开始, 在精心编织的新奇而凄凉的背景下, 民歌《走西口》的动机隐约浮现, 欲说还休, 把人们引到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伤感中。中间, 旋律跌宕起伏, 音型的变化, 不同乐器技法的展现, 民歌主题的多次出现, 悠然起伏的琶音都给人以遐想的刺激……最后, 大提琴依依不舍的啜泣把听者又拉回了伤感失落的现实世界, 乐曲恢复了一开始的苍凉和平静。乐曲引发了听者的联想思绪。这种联想已不单单是歌词中所表达的送哥哥走西口的离别倾诉和让人心碎的叮咛, 也不仅仅是听者在歌词引导下的简单联想, 而是在17件乐器演奏出的浑然乐曲中, 进而联想到当时苦难的人们面对艰难生活的无奈, 无奈中的走西口, 对走西口路途的想象, 送哥哥走西口的思恋心情和嘱托, 对哥哥走西口的未来憧憬, 憧憬哥哥早日回到家门口。

二、引入新潮音乐, 可以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作品

我们在欣赏谭盾的音乐作品《地图》中, 既有《傩戏与哭唱》《打溜子》反映湘西人家婚丧嫁娶风俗仪式的场面, 也有《飞歌》中苗家女子与大提琴的对话, 还有《石鼓》中的石头敲击、摩擦奏出的不同节奏和音高……这些原生态的音乐元素被谭盾采集回来, 进行有机地整合, 以大提琴贯穿始终, 把湘西原生态的音乐和最现代的交响乐融合在一起, 配以大屏幕上的音乐画面一同展现给听众, 它促使听众在耳听目视中不再囿于一曲或一段原生态音乐的乐曲欣赏, 而是从立体的、外延的、极富想象的角度去欣赏。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 在这里变得悦耳动听, 有了极大的吸引力, 像是在音响、视频里注入了某种特殊的气质。应该说是谭盾的“寻根的路子”使他恰当地选择了这些民俗文化中的音乐元素, 使它们具有了生命力。这就是新潮音乐的魅力, 它会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欣赏新潮音乐作品, 从中愉悦自己, 提高自己。

三、新潮音乐中的许多作品很容易被学生接纳, 并在接纳中达到美育的效果

首都师范大学的冯兰芳老师在《现代音乐与大学生》一文中说:“音乐是大学生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大学生们始终关注着音乐创作的发展与变化。而今, 关注音乐的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音乐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他们认为音乐不仅是文化现象的体现, 同时也是时代与社会变革中的产物, 是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 大学生们所欣赏的音乐种类不再只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古典音乐’, 各种‘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也都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尤其是近几年来, 大学生们对‘现代音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这类音乐, 在关注音乐本身的前提下, 还关注这种艺术形式在历史变革中的发展, 以及关注作曲家使用的音乐物质材料和语言等。同时, 他们也表现出了对这类音乐渴望深入了解的欲望。”

新潮音乐的作曲技法和表现形式, 应和了青年大学生追求时尚、思想前卫的心理。中西乐器的融合、视听效果的同时展现, 把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听众受到了心灵的震颤, 他们会沿着作品的旋律, 去思维想象, 接受音乐艺术美的洗礼, 享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因为新潮音乐作品已不是传统音乐元素的简单重复、或原生态音乐的简单再现;也不是纯粹的西洋音乐的展示、西洋乐器对中国乐曲的演奏或中国民族乐器对西洋乐曲的演奏。而是将古老的中国文明与现代的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在一起, 创造出的各种新体裁、新风格、新品种的现代音乐作品。这其中产生于同现代在校大学生几乎是同龄的许多新潮音乐作品, 以其全新的表现形式、深邃丰富的内涵、必然会被在校大学生们欣然接纳。大学生也会在接纳中受到教育, 在受教育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

音乐鉴赏课是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实施音乐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为普及与直接的课程, 是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为基础来进行教学。鉴赏课上要使用的音乐作品的选择, 是关系着鉴赏课能否达到音乐美育的目的的关键。新潮音乐作为在一个时期出现、有着共同的特征而又不同于同一时期传统音乐的音乐现象, 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对于这种音乐文化,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作品的技法、表现手法和方式有悖于人们习惯中的传统, 或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就一概否定。但也不能以“新”概全, 是“新”就好。新鲜事物同样需要一定的成长期。我们应该相信, 新潮音乐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日趋成熟、日臻完美, 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喜爱。我们在普通高等学校鉴赏课中引入新潮音乐, 也不会停留在尝试的水平。一定会在引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更深入地了解新潮音乐, 在指导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中进一步读懂新潮音乐, 也一定会让更多的新潮音乐作品进入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堂。

摘要:“‘新潮音乐’, 这是一个难于作出科学界定的、所指对象相当广泛、比较混合、没有确切内涵与外延的音乐术语。”按时代划分,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都被称之为传统音

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第8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聆听,有效性,教学

音乐鉴赏在音乐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 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聆听是获得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 通过听的感受、联想等, 从而产生对乐曲的深厚情感, 丰富自身的音乐情感和音乐素养, 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一、聆听与音乐鉴赏教学

1. 有效的聆听

聆听是音乐活动中关键的环节, 在音乐鉴赏中, 有效的聆听更是听懂音乐、品味音乐的关键, 如何确保聆听的有效性, 应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情感、音乐要素等元素, 认真的听、反复的听, 用心的感受。

首先, 切忌慌张、急忙的“走形式”式聆听, 那样即听不出音乐的旋律、音色、力度等, 更无法体会音乐的情感。例如, 在《草原放牧》教学中, 全曲共分三部分, 主要描写小姐妹在蓝天白云下放牧的情景, 乐曲抒情悠扬, 仿佛使人置身于大草原之上, 风轻轻吹过, 遍地的牛儿、羊儿安静的吃着草。如果慌慌张张听完, 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般”还没品出滋味, 更谈不上对乐曲的鉴赏了。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引导学生慢慢的听、仔细的听、认真的品味。第一, 可利用语言描绘引导学生, 让学生对草原放牧的情景有所体会, 此外, 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影像等, 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之中, 细细聆听, 感受小姐妹对草原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第二, 先让学生听, 听完后分组讨论, 谈谈自己对该作品的体会, 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讨论完后再重听、试唱, 在反复聆听、思考中感受乐曲的情感和魅力。第三, 通过唱与听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聆听效果, 通过教唱旋律、教唱甚至要求背唱主题等等教学手段, 形成对乐曲的更深刻印象。学生熟悉旋律、熟悉主题之后, 让学生带着老师所提及的问题再次聆听鉴赏, 听完后进行提问, 《草原放牧》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让体会较深的学生领唱, 在唱中比较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然后再听, 以提高音乐聆听的深度, 增强学生的聆听体验。

其次, 在聆听中体会音乐的情感、美感, 提高自身的乐感, 更加准确的解读音乐语言。例如在《草原放牧》聆听中, 通过反复聆听体会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等, 准确抓住它们所传递的感情。如欢快的旋律传递的是草原的清新、明媚, 悠扬的旋律传递的是小姐妹自由自在的好心情以及牛儿、羊儿吃草的悠闲等。

再次, 利用音乐鉴赏强化学生的听觉能力, 对于乐曲的重点部分、情感突出部分应利用反复弹奏、反复吟唱等手段提示学生重视, 引导学生在聆听时抓住乐曲的重点及主题等, 并能结合生活实践展开丰富的现象, 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会,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聆听与反思

音乐聆听中要投入丰富的情感, 赋予幻想, 才能通过联想将自己的情感与乐曲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 因此, 要确保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就需要调动广大学生的思绪, 使其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一方面, 通过适当的启发和联想, 让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 例如《锦鸡出山》, 启发学生联想山间春色, 锦鸡结伴而行, 它们或啄食、或嬉闹。同时还可以利用设问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如问学生:锦鸡出山是一种什么场面、什么情绪?像不像结队春游啊?随着老师的启发, 学生在聆听时就能更加准确、精炼的抓住音乐的主体, 体会出音乐积极明朗的情绪, 进而逐渐的体会出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 积极乐观的精神。通过曲意、景物等丰富学生聆听时的情感体会, 提升学生对乐曲意境的准确把握。

二、音乐要素的渗透

音乐要素主要包括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 在音乐鉴赏中, 首先, 要掌握一定的音乐要素, 才能有效的提高聆听的效果, 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会。例如, 在《草原放牧》鉴赏教学中, 音乐旋律柔和又富有动感、节奏舒缓起伏, 整部曲子动静相宜, 突出了两个小姐妹活泼、开朗、富有朝气的形象, 同时表达了她们对草原的热爱以及草原的魅力、宽广, 这些情景体会都包含在乐曲的每个音符中, 通过对音乐要素的赏析, 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人物、情景、风景等等的民族特色, 深入的领会音乐的情感魅力。其次, 在聆听时要注重对音乐旋律、节奏、停顿、速度、情感等方面的掌握, 使音乐要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音乐聆听之中。一般情况下, 在欣赏音乐时, 我们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 然后是音乐的力度, 此时通过旋律及音乐力度的强弱我们已经能感觉出一部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接着结合音乐的速度及演奏乐器等等, 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以达到鉴赏要求。同时, 要十分清楚, 音乐鉴赏比音乐欣赏更为专业, 在聆听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的思考、琢磨, 感受音乐要素、情感的同时, 将其转化为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式, 将音乐要素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听, 将“听”与“思”结合起来, 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 激发学生灵魂的震撼, 挖掘音乐巨大的感染力, 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乐曲产生共鸣, 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和音乐综合能力的增强。

三、音乐品味与入境

音乐鉴赏的关键就是“品”音乐, 品其中的音乐元素、品其中的情感元素。哥白尼说:“音乐并不仅是一种娱乐, 而是音乐诗人、音乐思想家所表达的高尚情感。这些情感必须符合人类逻辑的规律。它是人们所感觉、理解、表现东西的一部分”。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 重视聆听的反复性、音乐要素的渗透等还不够, 一定要将乐曲品味与乐曲主题联系起来, 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主题的思考, 通过对音乐作品主题的反复练唱、甚至背唱,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例如:《脚夫调》是陕、甘、宁民歌常见的民歌曲调, 旋律高昂辽阔、起伏较大, 所表达的主体是穷苦人民受压迫, 心情激动、悲愤的情怀, 同时也表达了穷苦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全曲旋律激荡, 音调一路向下, 给人以悲愤不满, 情绪激动之感。而《锦鸡出山》通过形象生动的场景描写, 突显了劳动人民乐观积极的精神。对主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加深对乐曲的鉴赏深度, 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增长其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能力。此外, 在音乐鉴赏中, 要注重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音乐主题, 以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领悟能力。例如《锦鸡出山》鉴赏中, 可以让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作曲家, 你将选择怎样的语调表达锦鸡出山的各个场景, 要通过音乐语言传递给人们一种什么样的情绪。逐渐的引导学生进入创作意境, 加深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热情, 使其带有饱满的欣赏情绪, 认真、仔细的聆听音乐所传递的情、景、意蕴等, 从内心深处倾听音乐的美妙与情愫。

四、结语

音乐鉴赏是高层次的音乐活动, 在聆听中一定要懂得循序渐进, 逐渐的掌握音乐的情感等等。音乐主题是整个曲子的灵魂, 创作者围绕音乐的主题进行构思, 将所有的音乐要素联系起来, 美妙的表达了作品的情感和意图。聆听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也是最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聆听, 才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丰富审美经验。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基础。对于音乐的鉴赏要把握好聆听的心态、思想等, 在反复听、唱中琢磨音乐的味道, 准确把握音乐的思想情怀, 以达到更高层次的鉴赏水平, 提高广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 第9篇

音乐教材中包含着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很好的素材, 教师要很好利用这一资源,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调整作品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中的经典作品源自古今中外, 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提高其音乐鉴赏力的重要素材。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学生音乐基础差, 初中所接触的作品少, 音乐鉴赏力更无从谈起, 虽然教材选择的都是音乐的精华, 但不适应学生的需要, 这就给音乐鉴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统编教材存在的不足, 对于教师的教学如何选择切入口, 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我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民歌作为切入点, 这些学生熟悉, 有兴趣, 容易理解, 能够起到提高审美素养的作用。在内容的选取上, 我打破了时间的界限, 从现代作品入手, 然后再回到古代, 这样学生不再有距离感, 比如引导学生欣赏《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学生对作品的时代通过影视已经很了解, 现在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时空, 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作品的难度方面, 选取那些结构短小、形象鲜明的作品, 然后逐渐的扩大到大型的作品, 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音乐鉴赏的兴趣。我在进行“音乐欣赏”这一课的教学时选用了《梁祝》的呈示部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和“四点建议”。《梁祝》是我国四大传说之一, 他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为题材, 将之创作成为戏曲作品, 又采用了我国浙江的地方戏曲———越剧的曲调, 可谓是家喻户晓, 学生对梁祝的传说耳熟能详, 对越剧的曲调相当熟悉, 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整合作品的形象,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是通过人们的艺术形象思维来表现客观世界的, 音乐有着丰富的形象性, 他通过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 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 唤起学生的想象力, 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视听手段, 让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同学面前, 让优美的旋律飘进学生的耳朵, 使学生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 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时, 我给同学播放了舞台演出录像, 大家一边欣赏着演员刚正威武的表演, 又聆听了铿锵有力的音乐, 欣赏着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这样自然就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认识, 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著名音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 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必须进行民主教学, 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指导, 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 多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 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三、积累优秀作品, 培养健康审美情趣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 逐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作品的积累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 背诵优秀作品的主旋律来提高鉴赏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旋律流畅, 易于演唱。学生在反复聆听和背唱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 又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

教材中的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它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在选择作品时, 如果是自然风光题材的, 可以选择《蓝色的多瑙河》《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如果是抒情色彩浓郁的可以选择《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类作品以自然风光为背景, 能够引起学生丰富而具体的联想, 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10篇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樂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面对大部分学生“要流行不要经典”的想法,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学生能生动、形象感受音乐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中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初中生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大家比较喜欢的明星、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明星,如迈克-杰克逊《同属一个世界》,是15册第一单元的教材,它的主题是呼吁和平,那么自然就会想起北京奥运主题歌《我和你》等。这些乐曲中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初中生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铜管乐,体会铜管乐的演奏方式,感受铜管乐器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视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故事形式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15册的第三单元是吸取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一听到都是戏,就很无奈。所以,在欣赏《智斗》时,我向孩子讲述智斗中某一故事情节,并结合画面和边听边想,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俯》这段京剧是传统剧种,学生兴趣不大,他们认为画脸的就是非常老的东西,通过讲大家看过的这段电视剧,分析这段唱腔大家听了,也摇头晃脑,似懂非懂的。

3.小组讨论形式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 借助教学语言,帮助展开想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例如欣赏《天鹅湖》,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做为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四 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更为深切地认识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我们找到了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其它相关学科、相关文化联系起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的教学方案,用非音乐的手段深化、巩固音乐的教学,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查询.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引用日期2012-09-2]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第11篇

什么是民族音乐?狭义地讲, 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 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 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 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民族音乐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 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 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民族音乐由那时起, 一直演变和发展至今, 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民族音乐分为这样五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每一类音乐都有其独立的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 这就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音乐。

什么是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 就是指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技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技巧, 这些技法既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更新, 同时其发展又受着时代发展的局限, 因此每一个技法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21世纪的今天, 民族音乐主要的新元素有:中西作曲法的结合、中国民间曲调新唱、说唱音乐融进流行音乐等。这些技法, 让民族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满足人们在当今时代对民族音乐的新需求。

二、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1.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新事物层出不穷, 旧有的事物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同时, 人们也特别乐意接受新事物、新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新要求, 民族音乐中也注入了新元素。另外, 人们对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敢于挑战, 教育领域里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前的新课改, 就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体现。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可行的。

2.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 要求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子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课堂中加入新元素, 既是对民族音乐鉴赏课的丰富, 更是对学子们音乐知识的一种补充。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 从培养学子的民族文化素养做起, 是提高文化素养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3.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充实当今学子生活和丰富学子们知识的需要

青年学子, 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 理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另外, 青年学子处在时代的最前沿, 对生活、对知识都有其新的要求。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 正是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知识, 提升其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4.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民族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

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离不开民族音乐鉴赏课堂。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广受推崇,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要让广大音乐爱好者认识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 让民族音乐源远流长, 就必须加大课堂的民族音乐知识量, 就必须注入新的元素, 激活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内容

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歌

近年来民歌的呈现形式走向多样化, 在社会中兴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热潮。多样化的民歌形式, 改变了民歌在学子们眼中的固定模式, 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子们面前, 受到了喜爱。但这种喜爱是停留在民族音乐的表层理解的, 大多数学子没有对民族音乐进行专业的解读, 当然很多时候是不会解读的。因此, 将民歌引入课堂, 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比如社会中广为流传的阿宝的原生态歌曲, 还有黄英的《映山红新唱》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民歌都是可以引入到民族音乐鉴赏课, 供学子们鉴赏和讨论, 既能激起学子们的好奇心, 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探讨, 通过这些个体现象的分析, 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

2.说唱音乐, 也就是曲艺音乐

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类型之一。提起说唱音乐, 学子们多数感到茫然和陌生, 但是换一个形式, 提起东北二人转, 学子们就不会陌生了。这就是说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中不要仅仅依赖课本和理论, 要重视素材的分析。通过社会中热点的素材并对其进行由点到面的分析, 能够有效地将说唱音乐的具体内容一点一点挖掘出来。这样既能顺其自然地将民族音乐的内涵挖掘出来, 又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 能够独立地、深入地鉴赏这些素材。

3.民族器乐

在大型的文艺演出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民族器乐。大多学子对民族器乐并不熟知, 但这些器乐的表演一定程度上会激起一种好奇和欣赏的心理, 因此民族器乐作为一种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 既可以满足学子们的好奇心, 拓展学子们对民族器乐的了解, 同时也能激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4.戏曲音乐

近年来人们对戏曲音乐的热情大大减弱, 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戏曲音乐里方言重, 很多时候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其二生活中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淡化了人们对传统的文化方式的关注程度。因此, 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 就可以考虑将京剧之类的国粹, 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堂这既是培养学子们对京剧的兴趣, 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京剧文化。

四、结语

民族音乐就是从古到今, 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一种音乐。将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课, 是为了增加学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因此, 作为现代课堂的音乐老师, 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在引入新元素时, 要注意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 教师在充分利用这一辅助工具的同时应该从多角度多形式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课堂。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能被忽视的力量, 时刻关注和接受新的知识是充实和提升自己最重要的举措。民族音乐鉴赏课引入新元素, 既是学生们自身对知识的渴求, 也是时代进步和音乐发展共同的要求。

关键词:新元素,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

参考文献

[1]肖伟华.引领潮流宣扬文化——关于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得研究[J].现代交际, 2010, (12) .

[2]丁言涛.试论国乐名家应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J].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07, (1) .

[3]尹茂源.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发展[J].时代文学, 2010, (1) .

[4]肖春晓.高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上一篇:医院内部审计重要作用下一篇:高职班主任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