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转型范文

2024-05-08

深度转型范文(精选12篇)

深度转型 第1篇

笔者所在的《华北石油报》和其他国内的企业报一样,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媒竞争和受众锐减的压力。如何改变企业报在社会大众层面的新闻宣传劣势, 如何在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竞争中逆风飞扬, 是企业报当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从上世纪20年代起, 一向朝气蓬勃的美国报业开始面临无线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挑战。在常规消息报道无法与电视比拼的形势下, 美国报人就把力量放在“何因 (Why) ”、“怎样 (How) ”上。这就是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 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当前, 深度报道已成为体现媒体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标尺, 做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国内市场化日报或者说都市报的一股浪潮。企业报由于发行领域和受众习惯的限制, 虽然不能与都市报和社会性报纸比肩, 但借鉴这些报纸在深度报道方面的成功经验, 同样可以加速企业报转型。

《华北石油报》2009年已经是一张有40余年历史的四开小报, 2009年1月开始由四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四版。媒体平台的扩大, 也给华北油田的新闻人带来一个新问题:如何让新闻版面更有分量?

如果继续像以往那样以短消息和描述性报道为主, 会给人以“拉长了的小报”的消极印象。为塑造大报的大气象, 《华北石油报》将新闻宣传的突破重点放在了深度报道上。

短短两年多时间, 《华北石油报》就推出了《“与时代同行”系列报道》等10余个系列40余篇深度报道, 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同时, 在改版当年就获有42篇省部级新闻奖, 并获得中国企业报协会“先进企业报”称号。

在采编人员没有增加、采编手段没有大的改变、报道对象没有显著增减的情况下, 《华北石油报》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深度报道上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呢?

重锤响鼓催人进。《华北石油报》将深度报道作为报纸的“牛鼻子”工程, 从政策、组织、机制和评奖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用重锤响鼓激励记者和编辑在深度报道上发挥聪明才智。报社主管领导制订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深度报道的数量计划, 安排具体人员、具体时间推动落实, 确保月月有华章、季季有精品;在日常新闻评奖中, 加大深度新闻的份额和分量, 让深度报道既挂帅又出征;抽出专门资金, 设立“头版头条新闻奖”、“特别关注奖”, 让记者既有名又有利。

运筹帷幄引航船。《华北石油报》在记者部和编辑部的基础上, 设立了专门的新闻策划部, 报社主管领导还亲自抓策划工作, 将记者队伍的力量凝聚到一个方向, 做到日日有新意、周周有重点、月月有选题。不仅如此, 《华北石油报》每遇到重大的政策调整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现时, 都主动进行选题策划, 进行“借势”和“造势”,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撒向基层抓活鱼。《华北石油报》将下基层作为记者日常工作的准则, 要求记者每月到基层采访的时间不能少于10天, 以基层发现的信息为线索的重要报道每月不能少于两篇。通过建立基层采访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 记者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抓住了许多反映基层工作成绩和群众关心的新闻“大鱼”。其中, 本人根据在油田勘探基层科研单位发现的新闻线索所采写的通讯《偏向“虎山”缚“油龙”》, 获得河北企业报协会2010年度新闻奖一等奖。

一花报春百花开。《华北石油报》将深度报道作为记者的基本功, 将采编人员分批分期送到中国传媒大学、中报联培训中心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进行中期和短期培训, 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督促老记者主动“传、帮、带”新生代记者。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中青年和半路出家的记者采写新闻的水平迅速提高。两年中, 包括本人在内的8名中青年记者的近20篇新闻作品获得省部级新闻奖。

高搭舞台唱大戏。《华北石油报》在版面上高搭舞台、给足阵地, 让深度报道唱主角。遇到长篇的深度报道, 报纸或在头版显要位置进行刊登, 或辟出四版整版篇幅, 或建立“特别关注”、“新闻纵深”、“经济透视”等专题栏目, 对深度报道进行大张旗鼓的展示。

清风雅韵绿新岸。为摆脱传统的“事件过程”加“背景资料”加“专家分析”的深度报道模式, 《华北石油报》在资深老记者的带动下, 积极在报道故事性上下工夫, 突出细节、现场感、虚实结合和文学技巧的灵活运用, 使深度报道成为读者喜爱的报纸“当家菜”。

《华北石油报》的诸多有力措施, 为记者在报道上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创新改变, 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但是, 深度报道的关键突破还是在记者本人。

根据本人的学习实践经验, 要想提高深度报道采写水平, 记者还要做到“六个舍得”:

一是舍得动脑子。动脑子的目的, 就是要出思想、出点子。记者与记者之间优劣的差别, 就在于有没有自己的思想。2005年, 笔者在采访一个油田社区里的优秀党员时, 并没有将其作为普通的人物采写, 而是深入思考社区党员在油田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随后采写了通讯《一名社区党员的“幸福准则”》, 该文先后获得中国石油新闻奖和中国企业报新闻奖。只要记者勤于思考, 独具慧眼, 就能让新闻枯枝长出新闻硕果。

二是舍得塌身子。塌身子, 就是要重视基层采访。2006年, 笔者在油田管具处采访时, 了解到这个处下属的第二分处, 将钻机配套上一个不起眼儿的小部件, 搏出了一块大市场。深入采访后, 写成了通讯《新观念拓出新天地》, 获得河北省企业报2006年度好新闻二等奖。试想, 如果没有到基层, 仅凭材料上的经验介绍, 即使登在报纸上, 也很可能是简讯;而深入实际的采访, 则让一个小单位出了“大新闻”。

三是舍得攀梯子。攀梯子, 就是要提高思想境界和思想高度。2007年3月, 笔者在采访时, 了解到华北石油管理局国际公司印尼项目部仅仅4年间, 就成长为国际性大公司地区市场的“金牌承包商”。对于这件事, 笔者没有简单地写篇成绩消息应付了事, 而是结合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本书《责任胜于能力》, 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经营佳绩, 最根本的还是从上到下的一种责任意识。据此, 笔者写了通讯《责任, 让我们赢得大市场》, 不仅获得《华北石油报》月度、季度新闻奖, 还在《中国石油报》国际版头条刊发。可以说, 正是思想的点金之手, 让许多不值一谈的新闻作品化腐朽为神奇。

四是舍得笔头子。好的新闻作品是采出来的, 也是改出来的。2005年4月, 笔者在华北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设公司冀宁联络线项目部采访时, 了解到这个项目部的员工为检验一份合同的准确性, 竟组织6名职工用脚走了120公里进行实地测量, 发现了航拍图与实际的多处出入, 结果让业主不得不追加了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对于这件事, 笔者本来认为写个消息也就罢了, 但带队采访的老记者要求写篇新闻故事。通过反复五六次的修改完善, 终于写成了一篇2000多字的纪实通讯, 通讯获得了2005年度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如果舍不得多练习新的报道手法, 一篇“大新闻”很可能就被埋没了。

五是舍得背篓子。背篓子, 就是要掌握大量的资料。笔者刚从事文字记者工作时, 老记者就要求千万不要当个“穷记者”, 要当“小专家”。于是, 记者便分门别类建立了各个单位的电子素材库, 并学习华北石油开发史和石油开发专业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笔者的新闻“背篓”越来越大, 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不到两年, 笔者就可以独自赴异地采访, 并圆满完成了十多个重大采访任务。其中, 笔者于2007年9月独自到外蒙采写的长篇通讯《追风逐鹿大草原》, 还获得了中国企业报第十七届新闻奖二等奖。

六是舍得甩袖子。甩袖子, 就是要善于精简。篇幅长, 不一定意味着深度, 有时短反而让人记忆深刻。2006年11月, 笔者在华北石油管理局冀东市场采访时, 针对如何打造和谐企业问题记了满满一个笔记本。回来后, 初稿《凌风振羽问沧海———来自冀东市场的报道》写了足足6000字, 而经过老记者修改完善后, 仅保留了3400字, 甩掉了许多无用的章节和没用的废话。结果, 这篇通讯由于简洁凝练, 获得了河北省企业报200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深度报道是报纸的“明珠”, 也是企业报改变“走不出企业, 甚至走不出办公室”窘境的有力武器。只要给一个好平台、好机制, 企业报新闻工作者一定能在深度报道的突破中, 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为国家和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新闻中心记者部)

深度转型 第2篇

在科學發展觀不斷被提及的今天,造紙一度在百姓眼中成為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代名詞,也同樣面臨著環境保護良性發展的拷問。2008年起,海鹽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全縣環境質量。加大對造紙企業的生化處理工程和熱電企業脫硫設施的正常穩定運行監管力度。吉安紙業,這個浙江省規模最大,年產能260萬噸包裝用紙的現代化生產基地,對於環保低碳的執著堅持,賦予了造紙業綠色發展之路的新內涵。沿循吉安紙業的綠色發展軌跡,你會看到一個更加光明的紙業前景。香港商報記者謝國平葉子 陳以軍

海鹽造紙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浙江海鹽縣是一個面積僅534.74平方公里,人口僅36萬的小縣城。卻有8家造紙企業,這些造紙企業恰恰是海鹽幾個重點工業產業之一。到2009年末,全行業年產量115.7萬噸,年銷售收入27.4億元。行業2009年總產值29.6億元,占海鹽縣工業總產值的10%。經過對海鹽縣造紙行業能耗調研分析發現,由於國家標準的適用性比較廣,無法針對造紙行業給出簡潔直觀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要求,企業對標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推動和監管,使得企業在進出主要次級用能單位和主要用能設備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上還有一定的欠缺。8家企業中進出主要次級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各能源最高分別為電力80%、煤炭67%、蒸汽40%,主要用能設備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各能源最高分別為電力54%、煤炭87%、蒸汽42%。根海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整個行業耗能折算為標煤是28.7萬噸,平均每噸紙消耗標煤0.25噸。8家企業中產品單位綜合電耗最高為570.93kWh/t,最低為460.89kWh/t,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最高為252.79kgce/t,最低為193.57kgce/t。海鹽縣節能辦負責人說,「十一五」前四年,海鹽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9.19%,完成「十一五」節能降耗目標任務的96%,而在今年只要比去年再下降1.01%就能完成目標任務的情况下,海鹽根據新的要求,增加了2010年的目標任務,定為下降5%,該縣節能形勢一下子變得嚴峻起來。海鹽造紙行業在節能減排倒逼機制的推動下,轄區企業勢必要加快步伐技改或引進先進技術實現產業升級。

吉安領跑造紙行業產業升級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及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加了對造紙產品需求,2005年中國紙及紙板消費量約5000萬噸,2010年將達7000萬噸。作為世界第二造紙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造紙行業正在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急需優勢企業支撐起造紙這一基礎性產業,推進造紙工業的優化升級。造紙行業是一個高耗能行業,耗能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成本。對一直卓有遠見的吉安紙業來說,沒有投資就沒有發展,投資是尋找新的贏利機會的唯一途徑,也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始終。根據市場調查及企業自身發展規劃,吉安紙業在海鹽縣經濟開發區大橋新區投資近50億元,實施年產160萬噸高強牛皮卡箱板紙和白面牛卡紙生產線項目,使企業的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吉安紙業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管理人才,這為本項目的實施作好了充分的技術準備。吉安紙業已相繼投入資金25億元人民幣,於2006年4月建成投產一條年產30萬噸的環保牛卡紙生產線,一座裝機容量42兆瓦的自備熱電廠,一個日處理2.5萬噸的污水處理站。2008年3月建成投產一條年產45萬噸的牛卡紙生產線,并一次投料生產成功。該條生產線,引進芬蘭、美國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造紙設備和工藝技術,形成年產75萬噸造紙規模;2009年,造紙產量66.5萬噸,工業產值逾18億元,創利稅3億元。成為海鹽縣最大工業骨干企業和十佳納稅工業企業,榮獲2009嘉興市節能降耗工作先進企業。2010年,吉安紙業繼續投入資金24.8億元人民幣,引進世界最先進的造紙設備和技術,建設一條年產60萬噸輕量涂布白面牛卡紙生產線,推進產品升級;建設一條年產10萬噸漿渣高強瓦楞紙生產線,發展循環經濟;技改擴建裝機容量30兆瓦的熱電項目,提高供電能力擴大熱網供汽範圍;引進國外

先進技術,擴建污水處理站,出水COD含量小於90毫克升,達標直排。吉安紙業副董事長柯文煌介紹:「本項目計劃於2011年上半年建成投產。投產后,新增就業人員900多人,新增工業產值33.6億元,新增稅收1億多元,形成一個年產包裝用紙160萬噸、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造紙企業。」2010年前3個月,在造紙龍頭企業吉安紙業的帶領下,海鹽造紙行業由於前兩年大舉投入,產能得到全面釋放,加上造紙行業成品價格大幅上升、庫存不斷消化,造紙企業需要從國外進口廢紙用作原材料進行生產,廢紙需求量大幅增加,進口數量達到2514萬美元,同比增長63.5%。2010年前10個月,吉安紙業的資源性原材料廢紙、木漿進口就達8280萬美元。吉安紙業始終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當成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直以來吉安紙業堅持走高科技引進,高起點建設的科學發展之路。造紙生產線引進寬幅高速、產量大、消耗低、品質穩定、自動化程度高的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實現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經濟效益好;熱電廠三台鍋爐選用高溫高壓流化床鍋爐,度電煤耗居浙江省同行業先進水平;污水處理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生化設備和技術進行三級處理。

吉安生產實現「以廢造新」

上海泰盛集團董事長吳明武先生向記者談起他的「長三角發展思路」:設在海鹽的吉安紙業,目標是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完善工藝技術,提升制造水平。上海總部則側重於信息管理、人才儲備。他說,某種程度上,信息管理比生產管理更能賺錢。今年以來,進口廢紙的最高價與最低價幾乎差50%,駐紮上海,對市場行情信息掌握比在內陸差不多能早10天,因此集團總部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后一周的價格行情。基於國際市場的變化無常,大批量進口紙漿的企業越來越少,然而,目前中國白卡紙產能約為350萬噸,需求方面,白卡紙主要用於食品飲料、卷烟、醫藥等消費類行業,具備一定抗周期特徵。但未來兩年新增產能有限,2011年的新增產能是華金集團24萬噸,同時隨著吉安紙業、太陽紙業等造紙企業新項目的投產,2012年預計新增產能大概在50萬-60萬噸左右。預計涂布白紙板2010年-2012年整體消費量將呈現10%的增長,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將推動白卡紙對涂布白板紙消費形成替代,其消費量增速有望高於涂布白板紙整體增速,未來三年复合增長率將達到15%。意味著在市場供求關系自發調節下,未來2 年白卡紙供需情况良好,高景氣度有望維持,行業盈利空間將持續。目前,吉安紙業的產品主要銷售長三角地區,2009年實現產銷平衡,銷售額3個億。在擴大生產之后,吉安紙業為了形成一條更加成熟的產銷線。原料供給上,公司先后在英國、美國、日本、奧地利、新加坡等國家設立常年固定的廢紙收購站點,保證原材料的充足供給,并在各大超市集中定點收購廢紙作為原材料的另一個來源保障。隨著GDP和產量的提升,內需的增加對造紙行業很有利,如今吉安紙業生產的白板紙已經基本取代了美卡紙等高檔進口紙。超過太陽紙業,一躍成為白板紙的明星企業。

「沒用過一棵國內的樹,全部以廢造新。」柯文煌特別強調。吉安紙業將在「十二五」內運作上市,再建兩條造紙生產線,六個紙包裝企業,形成一個六條造紙生產線,八個紙包裝企業,年造紙產量300萬噸、紙容器產量10億平方米、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相信在吉安紙業不懈努力之下,這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願景,更是一個海鹽造紙產業中的一次盛事。

吉安節能降耗為企業增收益

吉安紙業現有造紙廠及配套熱電分廠位於海鹽縣經濟開發區杭州灣大橋新區。造紙廠及熱電廠僅以A5路分隔,熱電廠東側為B7路,電廠東北側約100米為王莊村,北側為A4路,隔路為農田,西側為規劃工業用地,南側為A5路,隔路為吉安紙業造紙廠;吉安紙業造紙廠為一期工程,廠房東側為B7路,隔路為新海村,離廠界最近距離約40米,南側為吉安紙業預留用地,西側為本技改項目實施地,北側為A5路,隔路為吉安紙業熱電廠。據了解,吉安紙業在節能減排、節能降耗和新產品開發的工作上,不惜投入大量資金,持續進行技術

王健林 万达深度转型 第3篇

地产大腕王健林,无疑是今年房地产行业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今年5亿资金赞助足协令全国瞩目。

言论喧嚣背后,一方面,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带领集团继续上演着万达广场加速度——截至2011年底,万达在全国将共开业49个万达广场。

另一方面,王健林再次以高超的预判能力,在其他企业争相涌入商业地产时,掌控万达这艘巨舰,向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深度起航。

“逼出来”的产业链

“其实我们最早做百货做电影,是逼上梁山啊。”在大望路的万达集团总部办公室中,王健林正襟危坐,侃侃而谈万达的“多元相关性产业”。

万达集团现有的产业架构中,共分为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百货业和酒店业五大体系。在王健林看来,万达集团所涉及的每个产业是有相关性的,都与拿地、盖房子相关。

百货店的招商一度是王健林的心病。当时万达在宁波的项目要招一个百货店,谈了差不多二十几家百货店均不愿意,随后找到银泰百货,对方虽愿入驻,但却提了一系列苛刻条件。另一次是2008年哈尔滨的香坊万达广场招商,也是因无百货店愿入驻,王健林一咬牙开了第一家万达百货。

“结果一不小心,就干成了大产业。”王健林说话掷地有声:“如果我不解决百货,这就变成了万达商业地产发展的短板。我有地有资金,却要因为百货店有几个,就开几个万达广场。”王健林说,万达影院也是因为和某国企及外资合作告吹之后,学着自己干出来的。

解决这些短板之后,2009年万达广场开始提速,从2009年8个,2010年15个,2011年16个到2012年20个。“现在万达还不是世界级的,我们希望明年成为世界级企业,收入上也能进入世界500强。”王健林说。

十分关心经济大势的王健林,认为明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令他担心的,则是明年经济可能会由于“三驾马车”的疲软而开始减速。但他依旧认为,即使宏观调控再从紧,万达也会是最后一个死掉的房企。

“再给万达两年时间,到时持有的开业物业将超过1000万平米,租金收入大概能有六七十亿,这些收入也足够保证我们的吃饭、还息了。”王健林说。

文化和旅游并重

万达员工都坚信王健林在产业大势上的判断,这从商业地产等无数方面早已经验证了,如今万达开始发展另外两个主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这也是近年来让王健林颇为得意的手笔。

不是谁都有魄力“下手”文化及旅游产业,其建设周期长达3-5年,形成收益也要十年左右。这意味着要投入,必须先长期烧钱。

“文化是5年前,旅游是3年前,万达正式介入这两个行业。”王健林回忆说,当时投资文化产业的时候,十之有九的人反对,大家觉得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然而事实是,王健林一不小心,又“玩”大了。

万达旗下的文化产业,包括正在投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影产业园区以及演艺市场等。一个成功案例便是万达院线,2010年其以14.03亿的票房,占到全国市场15%的份额。

旅游产业上,万达也是大手笔造城。包括目前正在投资的4个旅游度假区,长白山、西双版纳、大连、武汉四个综合旅游度假区,每个项目投资额都超过200亿元,占地均接近10平方公里。

为了进一步开发长白山项目,王健林甚至做了惟一一项他认为没有产业相关性的事情——投资长白山矿泉水。王健林说,之所以做矿泉水,是因为中国饮用水在向矿泉水阶段在转化,而长白山恰恰有优质的矿泉水资源。

“商业地产做得再好,老是觉得成就感、历史感差一点,我们希望做一个历史上更站得住脚的。”王健林口中所谓“站得住脚的”,指的就是总投资达500亿元的武汉中央文化区,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这是目前万达在全国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全国有8个旅游景点国庆期间人流超过200万,武汉中央文化区排到第三位,其他全是吃老祖宗饭的历史风景名胜。”王健林说到此,不无得意之色。

“万达现在进入文化旅游其实就是为今后十年储备核心竞争优势。我相信两三年以后,这些成果会逐渐展示出来,那个时候的万达会站在更新的高度。”王健林习惯性挥了挥手,作出一个坚定的表隋。

铁血“柔情”

“他的思维非常敏捷,包括一些电视栏目都很喜欢请他讲话,因为罩得住场,也很能活跃气氛。”万达一名内部人士如此评价王健林。当然,王健林深受媒体欢迎,更主要是因为他有故事、有风格,带着传奇英雄式色彩。

当兵的经历形成了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1988年,担任大连西岗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健林响应号召,接手濒临破产的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万达前身),到如今,万达成为世界500强在中国的最大房东。王健林始终抱着铁血精神,引领企业创新改革。

在王健林看来,商业地产能做好,不在于资金而在于人才。“在万达,你只要努力工作,很快就有晋升机会。”这是王健林说过多次的话。他十分厌恶搞公司政治,曾有两位空降万达的原国企高管,就因在公司内部搞山头主义,王健林一怒之下将两人炒了。

王健林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这和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并不矛盾。当时万达总部从大连搬人北京时,王健林给了员工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包括跟随多年的司机和前台。

王健林甚至觉得,他所能想象的到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万达年会上和员工们在一起。这戏称为“万达春晚”的年会,每年都极其精彩,按王健林的话说:“有表奖、年度总结、发言、戴花、然后大家还演节目,最后还吃一顿,气氛非常好,是员工非常期待的事情。”

王健林的一部分时间便是忙着参加开业典礼,哪个地方的万达广场开业了,王健林都要和员工见一次面、照一次相。“我就有体会,偶尔特殊情况,有那么一两个项目开业我没有去,当地的员工就很委屈。”后来他只要是走到任何城市,哪怕不是开业,他都一定想办法和员工见见面。

“可能这个源自原来在部队的一些教育传统作风吧,有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是总是给员工一点温暖,觉得这个老板还行,还能看得到。”王健林说得很淡,但是很认真。回归慈善

王健林的社会职务很多,在其名片上印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后两者几乎每年占用了他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

当记者问及这么多头衔最喜欢哪个时,王健林想了想,回答:“慈善家”。

王健林在公益事业上有两次广为人知的大手笔。一是去年底斥资10亿重建南京大报恩寺,另一个就是7月份以5亿元赞助足协。

他年轻时十分推崇李嘉诚,原因之一就是李嘉诚致力慈善。他还十分欣赏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前者不断引领企业创新,并且最后把全部股份成立了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后者更是把钱全部赠与盖茨基金会。

根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王健林个人和万达集团累计捐款已超过27亿元。不仅如此,王健林甚至表示要做一个全球最大的华人慈善基金,目标1000亿元,他宣布把自己的90%的财产捐出来做基金。

在他看来,企业家的财富是从社会中得到的,捐赠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回归。

2009年,他曾跟随中央一个领导去了四川北部山区,当地的贫穷让他十分震惊,按他的话说:“知道中国有很多很穷的地方,但是没想到会这么穷。”

最近云南的一个领导告诉他怒江山区的状况——3000米以上的悬崖陡壁上,种着是巴掌大的田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当地人民的贫困可想而知。这位领导希望能找到一些全国性的大企业资助,每个企业领养数百人,他就下决定把部分怒江山区的村民,从山顶搬下来。

深度转型 第4篇

加快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粤港深度合作的重要抓手

(一)粤港合作是广东开放型经济建设的独特优势

实践证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不论是适度重型化、产业高级化还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香港因素和港资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港资占广东每年引进外资的60%以上。广东作为港商在内地投资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通过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了与港资关联程度高且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2014年广东十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29万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8%、GDP的33%。十大支柱产业均排名全国前5位,其中排名第一的3个、第二的1个、第三的2个。

(二)港资企业是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香港是广东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在广东加快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积累产业优势、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方面作用举足轻重。截至2015年底,在内地的港资企业13.6万户,占整个境外企业投资的28%,实有投资占外商投资总量的51.95%。其中,在广东的港资企业5.3万余户,是全国的39.1%,占广东外商投资登记企业总数的50.9%。2000-2014年,来自香港的实际外商投资总量占广东实际外商投资总额的58.2%,是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见图1)。

(三)港资企业是广东企业“走进香港、跨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2014年,广东对外非金融类别投资金额达108.9亿美元,年末投资存量达494.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不含中央)的19.9%和21%。当年香港接收内地57.6%对外投资量,占中国当年年末对外投资存量的57.8%。

香港是我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而港资企业在广东企业“走进香港、跨向世界”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在资金流通、国际通讯资源、国际水平的专业服务等方面拥有支持内地企业投资海外的能力与优势。广东企业“走出去”首选香港,一方面港资企业能够提供丰富的商业资源和联系,另一方面可以香港商贸平台为跳板,向海外其他地区投资。据香港贸发局(HKTDC)研究显示,珠三角企业对外投资更是首选香港,一是利用香港开发及推销自有品牌。二是借鉴学习香港产品设计及技术能力,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最终实现“走出去”。

(四)港资企业发展面临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在粤港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主要以批发业、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普遍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市场需求不振、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见表1)。据省商务厅统计,2015年1-8月,广东累计关停搬迁港资企业651家,占全省关停搬迁企业总数的66.43%。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引导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升级,促进企业“二次创业”,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与案例

近年来,广东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在粤港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也在主动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成效显著。

(一)以“三新”提升价值含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现代服务业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呈现“三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三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而服务业在珠三角港资企业中占有相当比重,引导企业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创新经营理念,是推动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之路。

如深圳星利源公司,全称“星利源智慧城际流通供应链平台”(简称“IDC项目”),其前身为糖果动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其经营的休闲糖果业务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300多家主流经销商和10万个零售终端。2012年以来,公司适应新形势创新发展理念,深度探索商品物流领域,重新定位公司业务并成立星利源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旨在改革城市传统零售与流通行业结构,打造一个供应链公共数据信息平台和智慧城际流通供应链服务体系,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并基于需求链的概念,为供应商、便利店、超市、专卖店和消费者提供一系列线上和线下服务,包括商品交易、配送、采购、融资、营销、产品销售数据共享等。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去中间化的方式,实现行业颠覆与革新,引领中国快消品商贸物流相关产业发生“二次革命”,完成企业转型升级。

(二)以核心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部分港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展攻关,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领军人物和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港资企业,创建于1985年,产品包括阻燃型环氧玻纤布覆铜板、复合基材环氧覆铜板及多层板用系列半固化片,适用于供制作单、双面及多层线路板,以及手机、汽车、通讯设备、计算机等各种高档电子产品。公司成立之初,通过合资从美国引进技术,在扩充产能的同时,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先后开发出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为客户提供超预期服务。目前,该公司是东莞市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在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其主导产品销量始终保持国内第一。

(三)以创建自主品牌加快企业国际化转型

珠三角港资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多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边缘。在转型升级压力下,港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创新设计,逐步完成从原始设备生产商到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原始品牌制造商的转变,从“代加工”走向拥有自身品牌。

如通汇家电有限公司,已成立十多年,总公司设在香港,在东莞有生产基地,拥有员工1200多名。成立之初主要为国际品牌代工,后来注册创立“惠家”品牌,逐渐形成小家电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团队,进而发展生产咖啡机产品系列。2011年9月,公司开始拥有金佰利集团旗下“LA CIMBALI”品牌产品的代理权以及“CASADIO”品牌产品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的独家代理权,成为金佰利集团中国区唯一签订合作协议的贸易伙伴。同时,公司投入研发“WPM”自主品牌,生产专业咖啡机系列产品,无论外形、性能、品质,都媲美欧美咖啡机,在餐饮酒店设备领域享有良好声誉,备受业界推崇。

(四)以“机器换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机器换人”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港资企业以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企业通过工业机器人等方式替代工人的简单劳动以节省成本,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这一战略不仅能推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还能产生新的市场需求,使机器人生产行业成为了当前炙手可热的新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嘉利集团,是1988年进入东莞凤岗镇投资的港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销售个人电脑及服务器外壳、办公室文仪产品、录像带壳,是全球个人电脑及服务器外壳主要生产商之一。2006年,嘉利集团在旗下工厂正式开展“机器换人”实践,收购东莞市翠峰五金机械有限公司股权,代理日本著名的“川崎”牌机械手产品并用于企业生产。企业使用机械手后,五金冲压生产由1.37人次/台机下降至0.44人次/台机,至2015年底,集团拥有机械手设备超过200台,相关技术人员160人。“机器换人”为企业节省60%的人力资源,实现50%的产能提升。机械手设备预计使用寿命8-10年,每年维护成本只需约100万元,每年节约的人力成本约1300万元,企业生产效率及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五)以“互联网+”加快企业盈利方式转型

近年来,珠三角港资企业通过国内贸易平台建设产业集群、批发市场或“产业带”,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分销、批发等业务,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拓展港资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启了“互联网+”强化销售端的“电商换市”之路。

如东莞诺华家具集团,是一家集设计、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跨国家具企业,其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各大中城市,出口业务涵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电子商务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诺华家具重新规划其产品销售布局,将电子商务上升到同传统市场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目前,“诺华生活网”已成为诺华家具电子商务战略的主体平台,该平台结合诺华家具产品特性,应用较为成熟的家具电子商务系统——非可家具电商系统,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盈利方式向区域物流配送服务盈利方式的转变,企业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以自贸区机制创新为契机,建设港资创业展业新平台

广东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就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为此建议:一是加大面向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香港在金融、商贸物流、航运等服务业方面的开放,进一步破除法律、会计等香港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准入后的隐形壁垒和政策障碍,加大自贸区自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二是吸引有条件港资企业在自贸区展业创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港资企业在广东积累了良好的商业资源,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二次创业”的需求和压力也不断加大。广东自贸试验区要在改善营商环境、增强辐射带动效应上下功夫,吸引有基础有条件的港资企业在自贸区展业创业,实现互利共赢。

(二)加大金融开放与支持,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助力

当前,在粤港资金融机构相对缺乏且服务能力受限,同时港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融资困难长期存在。为此建议:一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对港资企业的覆盖。由于营商环境、监管体系、担保抵押等原因,中资银行服务港澳资企业时,在贷款条件、审批程序等环节存在诸多障碍,无法有效满足在粤港澳资企业的需求。保守估计,全省港澳资企业融资缺口约2500亿元人民币。二是以广东自贸区机制创新为契机加大金融开放力度。要率先探索降低港资进入内地设立金融机构的资本金限制,降低港资银行、保险、证券以及金融租赁等进入广东的门槛,提升广东金融改革开放度和话语权。三是提升港资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现有港资银行如汇丰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和永亨银行等在珠三角虽设置了较多网点,但存在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吸存成本较高等问题,特别是新常态影响,港资银行部分支行还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不良贷款,也间接影响了港资银行对港资企业的服务能力。

(三)加强与香港相关机构合作,形成促进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新合力

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升级,需要在人才、专利、品牌战略等方面加强与香港职训局、生产力促进局等法定机构合作,形成政策合力。为此建议:一是增强科技合作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深化粤港在文化与时尚创意、环保、创新科技、中医药保健、新能源技术研发、旅游休闲、产业链链际整合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粤港两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及高新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香港在深圳设立的大学科研分支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依托香港职业培训和教育资源,优化港资企业人力资源。在大力发展广东职业教育同时,加大引入香港职业培育和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培训+社会教育”系统,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人才培育质量。三是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提升港资企业国际竞争力。香港生产力局和辖下的附属公司主要为香港及港资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及管理顾问、产品检测及人力培训服务,协助香港企业发展高增值产品及服务,以提升国际竞争力。该局在深圳、东莞及广州市设有附属的顾问公司,为中国内地的港资企业提供支援咨询业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助力。

(四)加大创新资源和政策覆盖面,为港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深度转型 第5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近,我阅读学习了教育学博士韩立福先生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感慨颇多。总括全书是从“传统观、现状分析、理论依据、转型策略”四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等八个主题。以下就学生观,谈一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学习是学会学习。

对于三尺讲台,我是一名新老师。工作两年多来,课堂内外,茶余饭后,我和身边的同事谈论的最多的话题是“谁学习好,谁学习差,谁学习进步了,谁学习没有起色”;面对学生,我总是一本课本走江湖,也信誓旦旦教训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此类的自以为是,还有许多。通过阅读,我明白,我被囿于传统的教学观不能自拔,我还固执地坚持着“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和“课本中心”。久而久之,发现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却不会掌握学习的方法,欠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深度转变我的学生观成了当务之急,作为新时期的老师要积极提倡以下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我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答案多是“可以考上大学、可以赚钱、可以找个好工作......”这些目标并不是那么诱人,从孩子们的懈怠不难发觉。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悲惨世界里,学习成了多数每天真开眼的最大烦恼,他们为了成绩挨批评,为了一道难题流泪,为了作业皱起眉头。我想老师应该首先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在课堂上多问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记忆知识。老师作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精心备课,深入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付诸行动,自主性学习就不难实现了。

2、合作式学习。我们班上有35个学生,绝顶聪明的可以说没有,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孩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么根据学生特点调位置,分小组,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真可谓明智之举。划分学习小组之后,选取负责人的正副组长,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不得不说三年级的孩子是喜欢竞争的,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在比赛中激发了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可以交流资料、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共赢”。

3、探究式学习。我想到讲述《孔子拜师》一课的时候,我会连环问学生几个问题:孔子是谁?课文讲了孔子干了一件什么事?他拜谁为师?为什么要拜师?是怎样去拜师的?问题难易相间,但是环环相扣,解决到最后,小结式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相信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理顺思路、掌握知识的过程。有时候放手让学生来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小组内解决,或者全班一块解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究学习过程。我相信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深度转型 第6篇

制种企业转型

与以培育新品种为目的育种不同,制种指的是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实际上,制种不仅在田间培育时有各种严格要求,种植之前及收获之后,种子公司也需要进行筛选与检验。因此,劳动力成本占比很大。

“制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来料加工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而育种则是种子行业甚至整个农业的核心,种子研发是未来种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10多年来也积累了大量品种资源,因此选择这条转型之路。”某业内人士解释。

育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变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振辉教授介绍,育种需要多项必备条件,首先是大量的品种资源与育种材料,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团队,并且育种也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种子行业变局

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我国种企数量已由2011年前的8700多家减少到2015年的4660家,以知识产权作为竞争力的企业在逐步增加。2015年,种业10强、50强市场集中度分别为18%和35%,比2011年分别提高3%和5%。但是,目前我国注册成本3000万元以上的种企仅有不到300家,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

“目前,我国种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类似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种企通过大量兼并收购发展的历程。国内种企数量众多但体量都不大,集中度低,在市场监管趋严,种子行业门槛不断提高的时候,真正具备研发能力的种企价值会逐渐体现。”华南一位农业投资人士介绍。

去年7月,隆平高科公告,拟以3.2亿元收购原股东持有的德瑞特合计80%的股权。据介绍,德瑞特是中国蔬菜种业企业中具有高度系统优势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今年7月,新洋丰拟以3.99亿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江苏绿港51%的股份,两家被收购企业都在育种领域具备较强实力。

深度转型 第7篇

1 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概况

1.1 科技兴农机制氛围不断增强

近年来, 淳安县相继出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和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等重要政策文件, 支持基础设施、品种改良、模式创新等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1年建立首个500万元科技风险池基金, 专门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优惠利率贷款, 年贷款投放量可达5 000万元。3年来安排农业科技项目130余个, 资金逾530万元。全面推行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双联”制度, 95名农技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985户、示范基地29个。

1.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建立15个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39个农技指导员为骨干的县农技中心, 乡镇统一成立综合农技服务中心, 行政村成立村级农业服务站, 配备1~2名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同时, 建立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户1 159户, 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 2010—2013年全县申报、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200余个,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增效增收。如桑枝食用菌园区集约化生产模式与示范推广项目通过桑枝黑木耳秋栽、桑枝秀珍菇工厂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推广应用, 2013年全县共栽培桑枝食用菌2248.89万袋, 总产值1.14亿元, 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淳安县农业的新兴产业、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

1.4 科技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政策扶持激励下, 淳安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截至2013年底, 淳安县共有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7家, 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4家, 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34家, 5 0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有9家。2013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0.35亿元, 实现利税逾5 000万元, 利润1.56亿元, 出口创汇4 312亿元。出现了一批知名、特色加工企业, 拥有杭州市著名商标2个, 中国有机食品品牌4个, 浙江省森林食品品牌1个。

1.5 产学研合作有效推进

经过多年实践, 淳安县农业产学研已由分散到整体合作、短期到长期合作转变, 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人才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种养殖业方面, 文昌镇与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合作建立茶叶良种试验场。县微生物研究所与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开展“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农业企业方面, 鲟龙科技通过与东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合作, 攻克网箱养殖及鱼子酱加工等技术难题,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有明显提高, 但相对于淳安县农业发展的潜力、千岛湖品牌影响力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形势, 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从国际国内农技经费投入情况看,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发达国家一般为0.6%~1.0%, 发展中国家为0.5%, 而我国不足0.2%。统计数据显示, 淳安县农技推广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0.1%。二是企业投入不足。作为投入主体的淳安县大多数农业企业由于规模小, 科技投入意识普遍不强, 调查发现, 农业科技企业中除少数企业每年均有一定科技项目资金投入外, 其他企业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很少。三是融资难普遍。目前, 淳安县大部分农业企业处于成长阶段, 资金需求十分强烈。据调查, 农业企业存在融资需求但无法满足的占75%以上。

2.2 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推广主体弱化。目前淳安县科技服务主要以县乡农技中心为主, 作为科技服务体系重要补充, 至今还没有一家有实力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二是体系覆盖面窄。受农业资源分散、农民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 除蚕桑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较完善外, 淳安县茶叶、干水果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都缺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科技服务组织。三是服务方式落后。农技推广方式上大部分仍停留在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口传面授等传统农技模式。实用技术的推广层面, 缺乏优质高效、综合配套的现代种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农产品深加工新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偏低[1,2]。

2.3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待拓展

创新平台可有效集聚创新资源, 是提升产业层次与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从淳安县情况看, 目前工业、农业等科技创新平台十分缺乏, 特别是农业方面, 仅有淳安蚕桑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这1家行业创新平台, 茶叶、山核桃、毛竹等支柱产业至今还没有行业科技创新中心, 也无其他基础条件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

2.4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统计显示, 目前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41.0%, 大学以上学历的仅为10.7%, 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招聘的农民技术员, 年龄老化, 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二是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因属地管理, 作为农技推广应用核心力量的乡镇农技员, 大部分时间花在乡镇日常工作上, 从事农技推广应用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得到保证, 且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已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三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明显。近年来, 全县不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或是通过公考调离农技推广岗位, 或是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离开农技推广部门, 高层次农技推广人员逐年减少, 严重影响了淳安县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 促进淳安县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

当前, 国家和省市都正处于依靠科技进步强势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 各地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利用步伐迅速推进, 这为淳安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必须抓住机遇, 趁势而上, 主动作为。

3.1 淳安县科技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的途径选择

3.1.1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这是淳安县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途径。对县一级农业科技创新而言, 关键是转化应用各类科技创新成果, 特别是引进一批对淳安县农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扩规提质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 尽快缩小淳安县农业发展与兄弟县市、发达地区的差距。

3.1.2 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

这是淳安县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抓手。农村科技特派员是淳安县于200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的, 目前全县已累计派驻省、市、县农村科技特派员批200余人次, 实施科技项目227个, 培育新兴产业2个, 增加农民收入2.2亿元, 淳安县连续4次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农村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推动淳安县农村科技普及、农业扩规提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为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主动争取符合淳安产业需求、提升作用明显的省市科技人才来淳安服务, 并在县内选派一批技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3]。同时, 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 探索、支持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分享科技效益成果, 结成利益共同体。

3.1.3 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

这是淳安县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科技富民强县是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科技专项扶持计划, 主要在农业方面给予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特殊科技资金支持, 以科技为手段带动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 这对于淳安县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2011年, 淳安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 国家和省市将给予科技扶持资金600万元, 通过种子种苗、蚕桑基地改造、桑蚕资源综合利用、蚕桑产业链延长伸等, 2013年生产蚕茧1.46万t, 蚕茧产值6.23亿元, 增加蚕农收入6 129.4万元, 带动全县38万农民人均增收342.9元, 其中7.5万蚕农人均增收1 737.36元。

3.1.4 大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这是淳安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主要战场。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开始全面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两区”建设。通过良田 (地) 、良种、良机、良制、良法的综合配套, 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带动, 全面提升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010年10月, 淳安县西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第3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 目前淳安县“两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西南片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启动建设农业项目20个, 总投资逾3 000万元;已建成粮食功能区6个、面积为501.53 hm2。

3.2 具体对策

3.2.1 完善农业科技激励政策。

农业是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 保持较高强度的投入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关键。在全面落实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基础上, 要结合省市要求并根据农业发展最新趋势予以进一步完善。一是力度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财政资金要加大投入, 千方百计确保达到“科技投入的三分之一必须用于农业科技”这一政策规定, 对每年的新增财力也要多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同时,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中介、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引导力度, 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企业及社会力量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重点要突出。淳安县经济本身欠发达, 有限的科技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改变以往农业科技项目投入上大小兼顾、长短结合的做法, 从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扩规提质、转型升级这一中心任务出发, 加大对品种选育、设施建设、产品加工、生态循环、土地流转、品牌营销等的扶持力度。三是评价要科学。农业不同于工业, 其科技投入不但风险较大, 且绩效产出通常需2~3年以上的时间, 应科学评价投入的绩效问题。要建立一套能客观、公正反映科技成果水平、质量、效益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要求全面、客观, 便于操作和比较。

3.2.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两区”建设为契机,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以推动产学研合作纵深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 突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主导、推动作用, 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学研平台建设, 具体方式上, 可通过县政府与科研院所、行业主管部门与院系团队、企业与专家教授3个层次, 建立特聘专家制度, 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在茶叶、蚕桑、干果、水产等淳安县主导和优势产业建立起合作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府+院所+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二是加强区域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农业“两区”建设这一广阔平台, 在规划区范围内, 按照产业分类, 以招商引资或本地培育等方式引进或建设若干家水平高、带动强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短期内提升“两区”农业科技总体水平, 形成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加强行业创新联盟建设。在全力抓好县蚕桑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同时, 要结合淳安县主导产业扩规提质的需要, 在山核桃、渔业、茶叶等农业企业较集中的产业建立若干个行业创新平台。建设途径上, 可由县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兴建, 引导相关企业参与合作, 也可完全交给行业企业自行建设, 由一家或几家企业主导, 行业内其他企业共同参与, 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引导[4]。

3.2.3 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一是整合农技服务资源。目前淳安县农业科技资源散乱分布于科技、农业、林业、农办、茧丝绸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由于多头管理、重复投入, 有限的科技人、财、物资源效益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有必要对涉农部门和单位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 由政府牵头组织各涉农部门和单位共同商议全县农业科技重大方向、重要项目和重点工作, 农业科技服务的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投向这些重点领域。二是健全完善责任农技制度。完善以县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乡镇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责任体系, 倡导农技推广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创建各类民营农业科技机构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并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等要素参与利益分配, 同时, 以“产业+首席专家+科技团队”模式, 按类别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上培养一个科技团队、一群科技干部、一批乡土农民专家, 抓好现有农业首席专家的续聘选聘和保障政策完善等工作, 增强农业科技的引领带动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技教育制度。重视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升, 把加强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人才发展规划, 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2.4 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企业。

农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 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一是加大投入。加大政策激动力度, 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改贴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种子种苗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整合, 引导农业企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投入,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推广应用。二是扶优育强。注重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 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 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在茶叶、干水果、毛竹、蔬菜等产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三是加强招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 依托生态、资源、品牌等比较优势, 吸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淳安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拉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并给予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重奖。

3.2.5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一是积极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种业处在农业产业链顶端, 是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可达30%~40%。从淳安县情况看, 目前种子、种苗、种禽等仍以常规品种为主, 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本土品种、高新品种较少。畜禽养殖上可依托左口乡国家级种鸡育种中心加快全县优良家禽养殖品种推广, 同时, 全面启动淳安花猪这一全省优良地方特色品种保护, 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二是全力推进设施农业普及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贮运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 全面落实设施农业发展激励政策, 通过政策鼓励广大农民购置符合淳安县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的各类农业装备。同时, 要推进农田设施建设, 兴建一批标准农田。三是实施农业重大项目攻关。围绕新兴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 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组织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及产业开化”“优质畜禽品种培育与高效生态养殖”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 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3.2.6 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一是抓人才使用。落实优惠政策, 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参与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技服务部门参公和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千方百计稳定农村各类农技队伍。二是抓人才引进。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科技顾问, 创办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到淳安县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5]。对于高精尖人才, 鼓励其以联合开发和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县内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抓人才培育。要发挥好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鼓励以个体、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领办、创办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及群众性技术服务组织, 对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袁自春, 杨普, 李毅, 等.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07 (6) :15-17.

[2]杜华章.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0 (1) :66-70.

[3]张朝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8) :100-103.

[4]倪雄飞.广东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0) :5373-5374, 5387.

深度转型 第8篇

1 构建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的必要性

1.1电信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第一,构建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是应对微利时代,顺应移动互联网,朝着“智能管道”升级的需要。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中国电信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博弈加剧。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腾讯、谷歌、苹果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丰富的移动应用服务,如移动聊天、视频、音乐、游戏占用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宽带,内容提供商从移动数据应用的日益流行中收益颇丰。同时,OTT等带来的移动数据剧增导致的高额网络建设投入与运营商的管道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运营商的投资回报率大幅降低,这引起欧洲多家运营商的不满,这种矛盾也在中国不断蔓延。

同时,随着“终端 + 服务”成为产业链的高价值回报区,拉动微笑曲线上扬,处于两端的“运营商 + 传统产品”将成为产业链的微利区域,传统电信的运营商的语音和增值业务将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数据化趋势所代替,逐步转化为数据模式 , 迫使传统电信运营商必须逐步向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转型。

为避免被管道化、被边缘化,运营商需引导资源向高竞争力、高附加值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或服务倾斜,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杠杆效应,将愈来愈有限的资源用于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或服务。上述目标的实现,亟需企业资源配置体系变革。

第二,构建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是深度经营市场、精细化客户运营的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庞大的用户基数孕育巨大的需求,多样化需求将催生各异的定制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原有的粗犷式、高成本的传统市场运营策略失效,亟需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营销体系,深层次挖掘客户需求,优化客户资源配置的精确性,提升客户响应效率,提高营销资源利用率,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目前,运营商对客户需求深度洞察能力普遍不足,精准服务营销能力较弱,无法满足长尾化、小众化、碎片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同时,在用户发展上,客户精细化定位水平低,无法多维度多角度优化客户细分模式,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不能实现客户的高效拓展。

精准服务营销能力的构建,需要优化存量公众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洞悉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精细化营销策略,构建保有体系和交叉营销体系,稳定收入来源,提高客户价值。

第三,构建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电信市场供不应求,因此,电信企业高度重视网络、用户、收入等数量指标,忽略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随着用户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及局部电信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再简单依靠投资和用户数量扩张来实现行业的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必须将过去那种拼资源、拼资金,忽视效率和效益的粗放型电信发展模式,转变为合理利用存量资源、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投资效益的集约型电信发展模式。

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要求全行业发展模式从片面强调规模向兼顾规模效益转变,从靠投资和市场驱动增长向靠创新驱动增长转变,通过体制、管理、技术、业务等全方位的创新,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引导“消费积聚”和“消费升级”,实现企业的内涵式增长,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响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资源配置新体系是实现发展模式向规模效益型转变的重要保障。

1.2 东莞联通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第一,基层单元“责权利”不匹配,催生资源配置体系变革。企业绩效和战略管控的重要手段通常通过预算落实,期望能通过战略分解和预算匹配进行资源调控,指引战略的逐步落地,并对战略落地过程予以及时管控,但往往事与愿违,实际情况往往是“指标层层加码、资源逐级截留”,这导致基层单元“权责利”严重不匹配,造成基层单元“任务重、资源少、权利小、低活力、低效率、低产能”。

企业运营能力的全面激活,依赖于基层业务单元经营活力的充分激活;基层业务单元经营活力的充分激活,又依赖于资源配置的全面、有效下沉;而资源配置的全面、有效下沉,又有赖于集中统一的IT系统支撑对资源配置、消耗过程的透明管控。否则,难以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和“管了风险、没了效率”的困局。

第二,实现“企业战略、价值管理、计分卡、目标和行动方案、绩效考核”五位一体,硬化管理文化的需要。仅有战略导向仍不能解决企业的战略细化问题和执行问题,需要通过标准化语义来清晰描述战略,并细化分解到各个责任主体,制定相应的记分卡和实施方案,并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核倒逼战略修正和执行的有效性改善,实现战略沟通系统化和过程管理透明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两点。首先,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源配置,这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旦考核评价体制与预算管理体制脱节,则会使全面预算流于形式 , 使预算编制与执行成为两张皮。其次,需要提供合理的信息传递路径,从关键举措的协作 / 分解,推动内部责任主体的任务传递,从行动方案跟进以策略点汇总,到支撑以选取策略点而制定的业绩指标,最终辅以成熟的企业流程支撑,这需要建立“企业战略、价值管理、记分卡、目标和行动方案、绩效考核”五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资源配置过程的可视化,达到可管、可控、可调整、可优化、可提升的改进效果。

第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精细化、业务流程闭环化、客户价值可视化”的内部组织协作效率提升要求。取得突破性业务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客户需求描述、资源配置可衡量、业务流程可管理;这三个要素间的关系是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不能管理,那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协作效率将大打折扣,导致企业各个内部各部门1+1+…+1<N的局面出现。

内部组织协作效率的提升要求集中统一的IT系统支撑对业务流程系统化、责任主体匹配、客户价值可视化的有效支撑,亟需从业务层面和系统层面实现对于现有管理进行优化和提升。

2 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构建、应用推广及创新点

2.1 东莞联通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的构建

创造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则完全依靠企业核心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现值、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利益相关者的回报能力。东莞联通以提升企业核心价值为总体指导思想,深入挖掘企业核心价值驱动因素,建立了以五大驱动因素为核心、三大目标导向为指引、一套指标体系为全面展示、四个抓手为根本保障、两项需要为终极诉求的企业价值管理生态链(见图1),从而开创性地为通信运营企业在新时期的成功转型树立了标杆。

五大驱动因素为“收入增长、增量资源、存量资源、风险防控、客户感知”。收入的增长确保了现金流入的可能性,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挖掘了企业内在效能,风险防控的真抓实干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客户感知则使增强客户黏度,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利润水平的源动力。

三大目标导向为“战略导向、动因导向、问题导向”。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内部管理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外部大环境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国家政策指引为方向、以未来技术发展为支撑、以行业的竞争压力为导向、以解决企业内在矛盾为根本出发点,从战略上把握企业的未来走向,从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在因素来调控企业的经营行为,从企业日常经营中发现的问题来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体制,从而持续有效地引导企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套指标体系是指对价值驱动因素进行纵向挖掘,层层分解,实现多级价值提升杠杆因素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并对所有末级因子制定对应的战略战术举措及价值提升目标,形成从表现企业经营状况到指导企业有序经营的一整套指标监控体系及有效经营手段,确保企业“轨道化”运营。

四个抓手是“价值静态挖潜、价值动态增效、组织 / 人员转型、IT系统支撑”,即强化对刚性成本费用的管控,杜绝“跑、冒、滴、漏”;优化对增量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投入产出比;适度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合理引导从业人员转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助力系统的整合升级。

两项需要是“未来自由现金流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核心价值的根本体现,是价值管理工作的行为导向,更是企业不懈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

2.2 东莞联通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新体系主要创新点

第一,建立了基于“获取制”的资源配置体系。传统资源配置方式是以上级单位分配预算额度为控制上线、以历史数据为参考依据、以未来发展规模为调整因素、以预算分配额度为考核目标,以平推方式为主、靠经验说话,资源分配结果与市场脱节,更未做到通过资源配置来引导经营方向、调节经营行为。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出发点是压缩转化保障性资源和钝化型成本的投放,打破预算围墙,打破会计科目围墙,激发基层活力。核心变革点是由分配制转向获取制。在新体系下,资源配置遵循上定规则、不动资源;下动资源、不动现金的总体要求,在分配规则范围内,基层单元凭能力开放式获取、上不封顶,财务部适时动态结算、透明展示各基层单元的资源获取情况、应用情况、结余情况和使用效能(见图2)。

第二,配套开发了资源配置综合平台。通过仪表盘展示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现阶段,企业的各项业绩指标基本通过表格及文字表述进行邮件传递或页面展示,而对指标的重要程度、完成状况、偏离程度等情况无明显的标示及显性的警示,致使部分影响企业根本性发展的指标未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执行层面,从而延误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调整。东莞联通对企业经营指标进行了多维度、多层级的分类,并以仪表盘的生动形式在公司层面进行展示,同时对指标阀值进行设置,达到提前预警、及时响应的目的(见图3)。

第三,企业内部业务的多样性、机构的复杂性注定了各项业务审批流程的冗长性与繁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管理风险,但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响应的时效性。东莞联通梳理整合了所有的业务流程,去芜存菁,以用户订单为流程出发点,将中间所有的业务审批环节、合同审批环节、资源配置环节等全部进行一点接入,最后形成客户业务信息的全方位记录,为后期客户的维护及消费行为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见图4)。经过全流程归并整合,实现81个工单归并整合成一个大工单(若干子工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单个工单由过去的经历8环节、平均用时19天,归并整合为5.5个环节、平均用时6天,压缩率达68%。

第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单两图三表”即“一个工单、两个图、三张表”的资源配置过程管理与结果展示模块,从用户订单的一点接入,一个大工单串连所有流程,记录与客户相关的所有投资支出、费用支出和服务保障活动,关联客户的实际产出,最终形成收入与用户贡献表、资源消耗表、价值贡献表。实现对用户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信息和价值信息全记录、全自动反映,便于公司在此基础上公开透明地应用资源配置新方式即获取制,确保资源配置规则的快速落地(见图5)。

第六,通过对公司所有IT系统的整合,实现大数据仓库的建立。随着科技进步及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数据量将以几何级倍数增长,同时,企业日常经营分析又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用信息,由于以往各单位、各部门数据获取的独立性,必然导致企业信息获取成本的大幅提高。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云计算的应用,企业处理数据的能力将大幅提高。东莞联通便是将能获取到的价值类信息纳入统一的资源配置平台进行管理,同时确保同指标同口径数据的唯一性与准确性,从而为后期数据的多次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与口径,逐步建立了覆盖全业务的大数据仓库(见图6)。

第七,通过考核体系与资源配置新体系的无缝衔接,考核结果可在资源配置平台自动计算与展示,实现考核工作的高效透明和精确。绩效考核是企业达成经营目标,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控制手段。但常规的绩效考核数据均需从各方面分别提取,既无法确保提取的及时性,又无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一套指标体系的统一管控下,各考核主体的指标口径与标杆值得到空前的统一。同时,结合系统流程的闭环管理,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结果数据提取的实时性及无人为因素干扰,确保绩效考核的相对公平、公开、公正(见图7)。

2.3 管理模式可复制推广

东莞联通资源配置新体系的搭建,满足了企业现阶段的价值经营,也能激发基层活力,提高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各业务流程的流转模式、KPI绩效考核体系及企业风险管控模式在整个电信系统内具有普通性及相通性。因此,东莞联通开创的以内外部客户感知为导向、以“一单、两图、三表”为特色的闭环管理逻辑、以仪表盘为数据展示模式的资源配置平台完全可以在电信行业内部进行广泛的复制与应用,推动企业快速进入“管理集约、流程集中、信息集成、高效穿透”的互联网 + 时代。

摘要:在运营商管道化背景下,地方联通公司面临着管理的巨大压力与挑战,有必要构建经营管理深度转型的资源配置体系,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东莞联通深入挖掘企业核心价值驱动因素,建立了以五大驱动因素为核心,三大目标导向为指引,一套指标体系为全面展示,四个抓手为根本保障、两项需要为终极诉求的企业价值管理生态链,为通信运营企业在新时期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联通公司,价值管理,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深度转型 第9篇

一、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钢铁行业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 以产融结合为内涵的的财务公司发展很快。从1992年宝钢第一家成立财务公司到2014年底钢铁企业共成立财务公司13家, 总资产达1072亿元, 所有者权益270亿元, 每年盈利30亿元以上, 从业人员500余人, 2014年人均创利630万元。目前, 基本覆盖了10家特大型、大型钢铁企业。

从发展历程看,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两个黄金期。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 人们的思想大解放,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得到了大发展。先是宝钢财务公司于1992年6月率先成立, 紧接着1993年武钢、攀钢财务公司也陆续开业, 1998年, 当时我国最大的钢铁集团鞍钢集团财务公司也宣告成立。6年内成立了4个财务公司, 为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二是2010年以后, 国家加大力度深入开展金融体制改革, 连续多年将金融体制改革列入国家改革重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实施产融结合, 融资投资多元化等相关政策, 降低了财务公司的准入门槛, 简化了审批手续, 使钢铁行业财务公司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仅在几年内陆续有马钢、包钢、华菱钢铁、太钢、山钢、河钢、酒钢、沙钢、本钢等9家钢铁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 成为钢铁行业财务公司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

从目前运行情况看,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一直保持稳定发展。一是数量上保持稳定, 13家公司多年保持不变, 虽然因行业困难发展速度并不很快, 但均未遇到大的挫折和风险。二是盈利水平稳步增长, 近几年来, 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的盈利水平虽无大幅度提高, 但一般都保持在10%以上, 在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低迷甚至全行业亏损的低谷中, 财务公司人均年创利保持600万元以上, 成为钢铁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增幅虽然不大, 但一直处在上升状态。四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风险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近年来由于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给财务公司带来较大冲击, 但财务公司不断加强风险管理,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五是资本较为充足, 资产质量良好, 平均不良贷款率低于商业银行等同行业平均水平, 只有0.01%, 相当于全国财务公司平均值的八分之一, 不良资产率为零, 资产处于优质安全状态。六是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和为集团公司的服务能力处于不断上升状态, 特别是在面临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效益低迷银行压贷抽贷资金紧张的困难条件下, 财务公司积极寻求战略转移, 多渠道开拓融资投资形式, 在缓解集团资金紧张支持集团生产经营等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

总体上看,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状态, 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在2014年全国金融机构评选中, 武钢、宝钢财务公司登上了金牌榜。在全行业16个金牌单位中, 钢铁行业占2个, 为12.5%;最近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首次评级, 共评出A级财务公司40家, 钢铁行业的武钢、鞍钢、沙钢等3家财务公司榜上有名。其中沙钢财务公司虽然成立较晚, 但进步很快。沙钢的财务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 成立后他们坚持集团公司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统一调配, 坚持全面预算管理, 合理安排资金, 提高资金计划执行率, 提升资金整体规模效益, 使成员企业的资金在供求过程中循环流动更加高效, 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有效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时陆续办理了代理成员单位保险、代开银票、商票再贴现、同业拆借、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买方信贷等业务。通过5年来的积极运作, 不仅使蛋糕越做越大, 而且为公司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为集团降本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大降低了集团公司的财务费用, 由2012年的120元/吨下降到2014年的60元/吨, 两年下降50%, 是钢铁行业新成立的财务公司中惟一达到A级标准的金融机构。

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 从财务公司所肩负的任务和功能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责权不对称, 为集团服务功能受到一定限制

企业财务公司属于独立法人单位, 集团公司的二级子公司, 但主要职责是为集团公司提供综合的服务, 因目前大部分财务公司的级别较低, 仅相当于集团下属的部处级单位, 比集团下属的实体性子公司低一级, 所以在资金集中管理上受到一定影响。目前许多财务公司的归集度低, 有的只有30%左右, 大部分资金尚未归集, 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权威性。集团公司虽有布置、有要求, 但由于执行单位级别太低, 执行起来缺乏力度, 效果大打折扣。另外, 由于级别较低, 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的决策参与度不够、不及时、不紧密, 在为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服务方面也往往容易滞后, 缺乏主动性、及时性, 服务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有的财务公司虽然由集团公司领导任董事长, 但往往是虚职, 因为他们工作忙, 很少顾及, 实质性工作还需要财务公司领导实施。有些财务公司的职权较低, 与形势发展及肩负职责不相适应, 按照责权对等原则和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应该做适当调整。

2.融资渠道偏窄, 走势不利, 同业竞争能力偏低

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条渠道, 都面临紧缩危机。一是集团公司投入, 由于近几年来, 钢铁行业效益低迷, 资金匮乏, 母体投入日渐缩水;二是成员单位集资, 由于理财产品发展很快, 利率较高, 股市又牛市当道, 吸引力较大, 成员单位的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向股市和资本市场, 使内部资金外流;三是银行信贷, 由于钢铁行业效益仍在继续下滑, 银行的压贷抽贷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借贷困难。这样三条融资渠道都在收窄, 难度增加, 同业竞争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

3.守法合规意识不强, 带来运行不规范等问题

财务公司是金融机构, 就要遵守金融法规, 具备金融行业的操守。守法合规是金融业的执业底线, 应倍加重视。但最近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财务公司在合规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有些是低级问题, 比如,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贷款三查不到位、五级分类不准、拨备计提不准、账务核算不准、科目使用不当、委贷业务和自营业务互转、超业务范围经营, 前、中、后台不分, 风险责任不明等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是个别的, 但影响财务公司诚信和自身形象, 一定要引起高度关注。

4.对集团依赖度大, 受制于集团的发展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在行政上隶属于集团公司, 股权多集中在集团内部, 公司高管也通常是集团任命或集团领导兼任, 容易出现财务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不够清晰, 法人治理机制运行不够顺畅等问题。

由于财务公司要同时接受集团公司和银监部门的双重领导, 多头管理使大多数财务公司混业经营的活力和优势难以发挥, 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集团资金实力、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影响, 使财务公司不具备投资的实力和动力;二是集团缺乏金融类专业人才, 而财务公司员工又大多来自集团内财务部门, 金融知识、从业经历等方面的欠缺限制了金融业务的开展;三是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子公司, 与集团内其他成员单位之间是平行单位, 只能有业务联系协商合作, 而无强制管理权力, 如何更好地履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延伸, 取决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和集团公司领导的管理权限, 遇到问题, 财务公司无能为力。集团内部各单位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更愿意将资金存入其他金融机构, 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削弱了财务公司的运营能力和集团资金监督管理能力。

5.与金融同业竞争力低, 金融服务能力有限

财务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对集团内部的结算、存款、贷款等业务, 约占财务公司收入的80%左右, 由于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 基数缩小, 使财务公司收入受到影响。同时, 这些业务与商业银行相比, 具有同质化特点, 但又具有盘子小、专业化经营水平低的弱点, 处于劣势, 只能通过价格优势与之抗衡;目前财务公司无央行清算账号, 惟有通过商业银行办理对外结算, 又不得不和商业银行寻求合作。此外, 大多数财务公司至今尚未设立分公司, 而企业集团在其他地域都有产业, 二者不对称, 很多业务财务公司都无法触及, 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金融服务领域又缺乏有效的平台和人才储备, 在整体实力、规模、技术、经验及系统网络等方面均不具备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金融服务能力明显偏低。

6.同业中的多头监管, 束缚了财务公司职能的发挥

目前, 国家对财务公司多头监管又政出多门, 不同的监管机构有不同的监管内容和监管标准, 有的还互相矛盾, 不仅使财务公司无所适从, 而且造成各部门监管职责冲突。央行在存款准备金政策上将财务公司视同商业银行对待, 但没有考虑到财务公司不吸纳公众存款这一特殊因素, 存款额度小但要担负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 削弱了财务公司服务成员单位的动力和实力。证监会、银监会之间监管政策互不统一, 财务公司在业务上接受银监会监管, 集团内成员企业都是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 而其中的上市公司又隶属于证监会管辖, 二者之间有些要求不尽一致, 比如证监会对财务公司的关联交易有诸多限制, 这种分业监管政策的不统一限制了财务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服务范围。而外管局是财务公司外币业务的监管部门, 外管局2009年发布了《境内企业内部成员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 要求也很严格。尽管2012年部分企业开始试点跨境企业外汇集中运营, 但目前绝大部分财务公司要想在集团内实行外币资金集中运营仍存在许多政策和制度障碍, 对外币业务的集中运营只能望洋兴叹, 开拓受限。

7.同业不同酬, 薪酬差距造成业务骨干大量流失

日前, 钢铁企业财务公司员工从事的是金融业务, 享受的却是钢铁企业的薪酬。由于近年来钢铁行业效益低迷, 员工薪酬与金融业相比差距悬殊, 仅相当于金融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如此大的差距下财务公司从金融行业聘用来的业务骨干都不安心, 不少已返回原单位;钢铁行业自己培养的业务骨干由于经常和金融部门打交道, 与金融部门同行比较熟悉, 千方百计找机会跳槽。这样, 不仅外聘骨干留不住, 连自己培养的骨干也不稳定, 流失严重, 如不采取必要措施, 财务公司的骨干力量流失还会加剧, 队伍建设令人堪忧。队伍不稳固, 人员不配套, 是财务公司保持稳定发展的棘手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和集团公司领导尽快研究解决。

二、认清形势, 把握新常态下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

当前,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 现代化管理手段迅猛发展, 对财务公司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由于钢铁行业效益低迷态势仍在延续, 金融部门对钢铁行业压贷、抽贷带来的资金日趋紧张的情况使钢铁行业财务公司面临着困难和机遇同在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 财务公司一定要适应新常态, 抓住新机遇, 加快转型升级。但转型向哪里转, 升级升向何方?这是财务公司必须正确抉择的首要问题。应按照“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原则, 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今年6月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召开的2015年年会对财务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做出了分析判断, 根据会议精神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形势, 结合钢铁企业财务公司实际, 笔者认为今后财务公司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重点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 由注重自身建设向强化服务方向转变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绝大部分成立较晚, 目前13个财务公司中约70%成立不到5年, 生不逢时, 恰逢钢铁行业深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时期, 需求受限, 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 资金匮乏, 无力投入。普遍存在先天不足问题。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 2014年全国共有财务公司196家, 资产规模为55300亿元, 其中, 石油行业财务公司以3819.94亿元保持行业第一, 钢铁行业13家财务公司合计只有1000亿元多一点, 仅相当于石油行业的四分之一多一点, 实力较弱;从净资产看, 相差更是悬殊, 2014年底全国财务公司净资产4529.68亿元, 其中有4家财务公司净资产超过100亿元, 而钢铁行业13家财务公司净资产总计只有300亿元左右, 每家平均只有20亿元, 仅相当于4家大公司的五分之一。

成立财务公司最早的宝钢集团财务公司最初注册资本只有11亿元, 而成立较晚的包钢、马钢等财务公司注册资本只有5亿元~10亿元。从资产增速看, 钢铁行业财务公司也相对滞后, 2014年全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按资产增速计算分为四个梯队, 钢铁行业财务公司排到第4梯队。第一梯队是农林渔业、民生消费与建筑行业的财务公司资产年增速达70%;商贸、投资控股、机械制造、电信等行业财务公司资产增速达45%为第二梯队;酒店旅游、交通运输、军工、电子电器、煤炭等为第三梯队, 增速为20%~45%;汽车、有色与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为第四梯队, 增速只有10%~2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绝大部分诞生于危难时期, 生长在困境之下, 不仅先天不足, 而且后天乏力, 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成立初期绝大部分财务公司要站稳脚跟, 必须首先强身健体, 壮大自己, 当时绝大部分财务公司把主要精力用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身建设上, 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与财务公司的基本定位, 财务公司不能只顾自己, 应该立足集团主业发展, 把主要精力用于服务集团成员企业, 充分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结算平台、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优势。过去对于这四项功能显然重视不够, 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今后财务公司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强化四项功能, 着力在开拓创新为集团服务上下功夫。按照“服务第一、兼顾效益”的原则, 把为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服务放在第一位, 做到立足小公司、服务大集团, 让小公司通过有效的资本运作, 撬动大公司。加快发展, 这是目前财务公司转型升级的第一要务, 也是今后财务公司必须把握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从最近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协会首次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印证。这个评级体系架构显示, 在全部指标四大模块中为集团服务的资金集中管理能力和经营服务能力两大模块与8个指标是核心体系, 分值高达60分;而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指标仅占15分, 这表明今后对财务公司的业绩评价主要是考核财务公司对集团的贡献度。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现了财务公司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大势所趋, 一定要坚持。

(二) 由靠行政手段扩张向市场化经营发展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都是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筹建的, 领导班子由集团统一组建任命, 有的集团主要领导还出任财务公司董事长;资金由集团投入和成员单位集纳, 并由集团领导采用较为强势的行政手段整合归集。但是随着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和财务公司自身的发展需要, 市场化经营将成为财务公司今后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八大”改革决定中明确提出,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财务公司要发展, 必须依靠市场,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所以, 今后财务公司应该由主要靠行政手段逐步向市场化发展。为此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 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在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已经做了明确规定, 最近央行连续四次降准降息又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财务公司一定要高度关注, 坚持向市场要潜力, 要效益。因为从目前的收入结构看, 贷款及其他利率收入是财务公司的收入支柱, 2014年占比达54.63%。所以利率的变化将对收入带来巨大影响, 财务公司一定要紧跟利率变化趋势, 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从利率变化中获取更多的红利。

2. 资本市场变化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资本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为进一步发展开拓资本市场, 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改革开放政策, 包括推进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简政放权, 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提高社会融资效率, 充分利用社会和私人闲散资金, 双向开放资本市场等。这些政策变化, 都有利于财务公司加速实现市场化, 我们要顺势而为, 充分利用。

3. 向钢铁产业链上下游扩大发展

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 财务公司应该在搞好集团内部金融服务的同时, 向产业链上下游和中小企业扩展。这样做不仅扩大了财务公司服务对象, 开拓业务, 也有利于集团公司供销环节的货款收支, 有效降低集团公司的应收应付账款, 加快资金回笼。目前, 钢铁行业财务公司正在试行三种运行模式:第一, 财务公司通过支付承兑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使销售货款延伸至上游供应商, 同时延长对上游企业的付款周期。目前大部分钢铁集团财务公司已获银监会批准办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比纸质票据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期限长。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通过财务公司开具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地外支付, 一方面可以延长资金支付期限, 缓解企业现金支付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在商业银行开票需交付的大额开票保证金, 享受较低的融资成本。第二, 财务公司通过办理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和产品融资租赁等信贷业务将业务延伸至下游用户, 从而促进钢铁产品的销售, 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第三, 财务公司通过办理买方信贷供应链融资模式, 为买方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不仅有利于加快集团成员单位资金回笼速度, 降低成员单位应收账款风险, 而且有助于成员单位拓展销售业务和扩大市场,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核心经销商提供便利, 双方互利。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的发展, 这方面的业务具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从宝钢、武钢、河北钢铁、沙钢、华菱钢铁、马钢等财务公司的开拓情况看, 这方面的业务已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 前景喜人。

(三) 由过去偏重量的扩张向提质增效规范化发展

近10年来, 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发展很快, 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 从2010年开始至今钢铁行业就新建了9家财务公司, 这期间为了尽快组建财务公司, 各钢铁集团把主要精力用到财务公司的申请、组建和准备工作上。目前有条件组建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和特大型企业基本上都已组建完毕, 今后财务公司在数量扩张上空间有限, 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提质增效和强化服务功能实现规范化发展方面, 特别要关注以下几点:

1. 要树立理性化的发展速度

财务公司不要一味地贪大求全比速度, 比规模, 要控制稳定的发展速度, 将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保证健康可持续发展。稳定是金融企业基本生存法则。要保障财务公司稳健发展, 一定要有稳健的公司治理结构, 稳健的发展战略, 稳定的核心主业, 稳定的合作伙伴, 稳定的用户和市场。

2. 规范化运作, 依法经营

金融行业是法律化、政策性最强的行业, 依法合规最重要。财务公司的发展离开法规寸步难行。最近通过现场检查和行业监管, 我们发现财务公司在依法合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 快速度、大规模、高效益等目标都如空中楼阁难以为继。回顾国内外企业破产的典型案例, 绝大部分都是首先在这方面出现问题的, 值得警惕

3. 提质增效强化服务功能

对财务公司来讲提质不仅要提高财务公司本身的质量, 降低不良资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 从财务公司定位和核心任务来看,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为集团公司服务的质量;增效也不仅是增加财务公司本身的实现利润和人均创利, 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质服务, 促进公司集团整体加快发展, 提高集团公司的综合效益。在这方面大家认识基本一致, 但目前有些财务公司在认识和行动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重自身效益, 忽视或轻视服务功能的倾向, 有的财务公司自我感觉良好, 但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并不满意。因此财务公司今后要在提高为集团服务质量, 提高集团整体效益方面加倍努力, 做出更大贡献。

4. 加强风险防范,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近几年来, 财务公司发展很快, 成绩也很突出。特别是2014年, 全国财务公司资产总规模比上年增长24.3%, 净利润增长25%, 所有者权益增长23%, 这些主要指标都实现了双十位数增长。在国民经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增速普遍放缓的条件下, 财务公司实现如此大的增速, 做到了风景独好, 令人高兴。同时, 我们要加强风险防范, 将财务公司纳入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并根据集团发展实际和财务公司发展阶段合理规划资本、业务及利润增长目标, 确保公司稳健经营;强化对财务公司高风险金融业务的监管, 设定必要的授权管理机制和业务管控流程, 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遵循内控先行的理念, 以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基础, 构建面向全员、覆盖全部业务品种、业务全过程的内控合规体系。使公司在效益最大化、服务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风险最低化, 三箭齐发。

(四) 由开拓国内市场向金融服务国际化发展

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以后, 为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 加大了内部市场的开拓, 效果很好。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成员单位的资金归集度, 强化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又大大扩展了资金流动渠道, 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产品占比较高, 近年来由于钢铁产品供过于求, 为了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 进出口业务和“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业务量也越来越大, 所以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也应重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我国铁矿资源条件较差, 目前铁矿原料80%左右依靠进口, 每年的铁矿石进口量达9亿吨以上, 按每吨平均90美元计算, 每年需要花费外汇约800亿美元;同时为了调剂钢材品种余缺, 还要进口高质量钢材1200万吨左右, 每吨按1200美元计算, 要付出外汇约150亿美元, 两项合计达950亿美元。二是由于我国钢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供过于求, 为实现产销平衡, 今年预计出口钢材9000万吨左右, 按每吨平均售价600美元计算, 全年将有540亿美元的收入, 仅此两项贸易量, 每年收支相加约1500亿美元。三是各大钢铁企业都很重视走出去办矿和收购兼并, 在境外又投入了一大批资金。截止2014年底仅河北钢铁集团境外投资达9亿美元, 控制运营国外资产约60亿美元, 2014年海外业务收入127亿美元。宝钢、鞍钢、武钢、沙钢等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量也很大。当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 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都在加大“走出去”步伐, 进出口结算业务还要进一步发展。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带有司库雏形的财务公司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司库管理经验,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加强集团境内外资金集中管理, 由内部开拓向国际化发展。

在这方面, 宝钢、沙钢、鞍钢、河钢、华菱等一大批企业财务公司都开始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急需拓展。以湖南华菱钢铁集团财务公司为例。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 境外项目的逐步增加, 2014年进出口资金规模约30亿美元, 已经开展进出口及外汇资金业务的下属单位达19家, 业务项目很多, 额度也大。但是, 由于政策限制和历史原因在开展外汇资金结算中困难重重。

(1) 境内外资金无法集中运营, 境内外资金融通绝大多数只能通过贸易项下实现, 却受限于贸易额度。从而经常出现境外低成本资金沉淀、境内资金短缺被迫接受高成本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局面。

(2) 部分成员企业虽然拥有外债额度, 但受限于华菱集团在各家银行的整体授信额度和其自身境外融资平台匮乏, 使得成员企业虽然拥有外债额度, 但很难有效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

(3) 由于华菱集团下属三大钢铁企业均为独立法人, 但进出口业务收付的情况差别较大, 在现有外汇政策下无法实现境内外汇资金集中运作, 外汇头寸敞口轧差程度低, 风险较大。2010年, 华菱集团在汇发[2009]49号文的管理框架下, 以其下属财务公司为主办企业, 建立了外汇资金池, 归集管理境内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 同时通过财务公司即期结售汇业务适时控制集团内的外汇资金头寸规模, 有效降低汇兑风险。华菱集团通过外汇资金池业务的尝试在控制汇兑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与集团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 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总体需求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程度加大成为新常态的情况下, 如何实现全集团外汇资金统一协调运作, 最大程度的降低外币财务费用支出成为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华菱钢铁集团通过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 以财务公司为主办企业于2014年9月获准开立国际、国内外汇资金主账户, 用于归集8家境外成员企业以及11家境内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 共归集成员企业外汇额度26亿元, 对外放款额度89亿元, 效果良好。今年前4个月通过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外汇资金, 实现境外成员企业经营性外汇1.356亿美元, 这些资金通过财务公司调剂给集团内成员企业使用, 用于生产急需项目。按照集团内成员企业境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和境外融资成本利差2%测算, 共为华菱集团节省财务支出1600万元。另外, 通过财务公司开办即期结售汇业务, 将境外成员企业归集到主办企业 (华菱财务公司) 的外汇资金通过即期结售汇的方式调剂到境内成员企业使用, 减少了外汇资金敞口头寸, 有效规避了汇兑风险。今后随着华菱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深化, 将会有新的成员参与试点、归集的对外放款和外债额度也将随之扩大, 按照年均3亿美元额度、利差2%计算, 仅此一项每年可为集团节省财务费用约4000万元。2015年6月, 上级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华菱钢铁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 年进出口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 这标志着公司可以实现境内外人民币资金池资金的双向流动, 不仅促进了投融资金便利化, 而且降低了公司外汇风险, 提高了财务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

钢铁行业另外一家获批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的太钢财务公司运营情况也很好, 其特点是在全面发展业务的同时重点加强风险管理。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 摩擦增加, 风险也将加大。所以, 从2012年5月开始, 他们结合商务部加强境外机构及人员安全管理的要求, 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ICCP) 思路, 对目前太钢在美国、德国、土耳其、毛里求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个境外公司进行了安全体系建设, 识别评估涉及合同、人员、场所、物流、作业、信息、医疗、财务、保险、环境等10类管理事项的80个风险控制点及557项安全管理措施, 编制完成涉及7个境外公司的23项应急预案, 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具有国际贸易特色的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至今, 各境外公司从未发生实质性的安全威胁事件, 实现了贸易风险为零的防控目标。

(五) 由产品、业务单一化向多渠道、多元化发展

目前,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的不断整合和相互渗透, 为适应这些变化, 财务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必须向多渠道、多元化发展。

1. 产品渠道多元化

由传统的结算方式向整合信息服务、支付服务、电子商务等多元化服务发展, 需要积极创新产品、渠道及业务流程, 深入分析和挖掘大数据、云计算等背后体现出的客户个性化需求, 提升客户点对点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为此财务公司应深化与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企业合作, 结合互联网特点和成员单位需求, 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延伸服务渠道,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互联网+”与“工业4.0新浪潮”为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财务公司一定要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2. 业务项目多元化

从前几年的情况看, 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存贷款、调剂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余缺和内部成员单位账户资金归集工作等传统的业务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业务不断创新, 市场要求金融机构在信用交易中, 不仅要发挥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的基本作用, 同时要提供更多的信用服务和代理业务, 如担保、承诺、委托代理、评估等中介服务, 通过个性化服务, 为成员单位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平台, 从而获得更多的存贷款业务份额, 推动传统业发展, 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要借鉴海尔、粤电、申能等财务公司创新业务的经验, 结合本单位实际, 加快发展新的业务, 实现业务项目多元化、个性化、扩大化, 根据钢铁行业物流、资金流运行特点, 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快开拓。

(1) 根据钢铁行业上下游贸易量较大的实际情况加快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服务。钢铁工业属于原材料工业, 也是初级的加工制造业, 许多产品不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最终产品, 而是需要继续加工的, 是半成品。钢铁企业通过购入上游大批的铁矿石、煤炭和各种辅助原料通过冶炼轧制生产出各种钢铁产品再出售给下游用户, 产供销三者之间关系紧密, 供销贸易量大而稳定。所以钢铁企业财务公司除了搞好内部生产经营领域的金融服务以外, 应该向比较稳定的产业链上下两端延伸扩展, 包括供应链和销售链两个方面的金融业务。

其中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和应收账款保理等金融业务;销售链金融服务业务主要包括预付账款项下动产质押、仓库质押、担保和信用贷款等买方信贷业务。“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主要是结合推广财务公司电票来开展, 风险较小, 目前成功开展这些项目的财务公司较多;“一头在外”的应收账款保量业务因应收账款对象为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 风险也不大;而销售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基于下游经销商或终端客户预付账款项下的贷款, 根据信用方式不同分为仓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在经济处于下行运行期间背景下, 风险较大, 应加强防范。开展这些业务既是加强产业链管理的需要, 也是金融机构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现优化整合、流通顺畅、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钢铁行业有些财务公司通过实践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

马钢财务公司通过开展产业金融链开拓服务, 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满足了财务公司加快发展的需要, 开拓了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 将服务对象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外部企业, 可以办理“一头在外”的财务公司电票贴现业务, 助推财务公司协同采购端向上游供应商推广财务公司电票, 通过不断加强采购端与销售端的关系和协同, 加强上下游企业的整合, 助推集团产业发展, 提升财务公司防风险能力;二是有利于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 不仅提高了集团资金收益能力, 而且有助于集团与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 加快资金回笼, 缓解资金紧张, 稳定和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三是有助于解决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使他们与集团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目前马钢、华菱钢铁等不少钢铁企业的财务公司已经试点, 但由于这项业务量大、面广而且结构复杂, 所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

(2) 由于钢铁原料进口量较大, 境外投资占比较高, 应加快开拓国际化金融服务项目, 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为支持财务公司的境外开拓, 国家应该适当放开财务公司对外结算业务。目前钢铁行业虽然已有太钢、华菱钢铁等财务公司已获准开展这些业务项目, 但时间较短, 有些业务仍处在开始和试点阶段, 其他大部分财务公司尚未获批准。今后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要通过简化程序, 减少手续, 降低准入门槛, 使更多的财务公司能够开展此项业务, 另一方面对已获准开展这项业务的单位, 要进一步放宽政策, 促其加快发展。这不仅是财务公司开拓的需要, 也是助推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三、围绕发展目标, 扬长避短, 重在落实

在新常态下要将财务公司的发展目标尽快变为现实, 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 扬长避短, 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相关工作。

(一)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提高钢铁企业财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财务公司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 不同行业的财务公司又各具特点, 所以财务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复杂而明显。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避开劣势, 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是新常态下财务公司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关于财务公司的优势, 不同部门从不同角度出发都会发现一些不同的优势。这些优势对财务公司的发展都很重要, 应该兼收并蓄, 吸纳参考。但要使这些分散的优势形成合力和现实优势, 还需要将其进行归集整合, 融会贯通, 优势变强势, 发挥出最佳效益。在2014年10月国资委和中国银监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财务公司提出6个方面的专业优势, 非常重要。

1. 发挥财务公司资金归集平台优势, 不断提高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水平

中央企业应以财务公司为资金归集载体, 合理设计资金归集路径, 加强账户审批备案和监控授权, 强化对成员企业资金集中度、账户归集比例和资金集中效果的考核评价, 推动集团资金的跨账户、跨主体、跨地域集中, 提高资金集中利用效率。

中央企业要支持财务公司拓宽资金归集范围和加强资金归集深度, 以依法合规、平等自愿、公允定价为原则, 做好集团内上市公司、合资公司等产权多元化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鼓励中央企业将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平台, 依照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有效联通和运作境内外资金池;协助集团加强社保、年金等特殊资金管理, 协助集团建设统一的票据池。

中央企业要积极探索建立集团内部资金定价体系和考核分配机制, 利用市场机制调剂内部资金余缺, 实现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效益共享。

2. 发挥财务公司资金结算平台优势, 加快集团资金周转

中央企业应以财务公司为支付结算主通道, 科学搭建账户体系, 建立集团统一资金结算平台, 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对外结算和内部清算服务, 规范资金收入和支付业务流程。中央企业要推动财务公司依托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 加强资金结算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资金支付结算服务功能, 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加快资金流通速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发挥财务公司集团流动性辅助管理作用, 优化集团资金配置

中央企业应在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 强化与财务公司的预算信息衔接, 加强资金统一计划、统一备付和统一调度。完善集团流动性管理协同机制, 拓宽财务公司融资渠道, 规范集团成员企业外部融资行为, 完善利率管理职能, 优化内外资金配置, 实现集团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均衡。

4. 发挥财务公司资金监控平台优势, 服务集团财务风险控制

中央企业应发挥财务公司资金监控职能, 强化成员企业各类型账户资金和票据在线监控, 优化成员企业资金收付流程, 协同开展预算管控, 严格控制资金风险。鼓励有条件的财务公司协助集团开展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风险管理;协助集团做好内外部授信、用信和信用维护工作, 对成员企业的金融风险承受能力和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管理, 协助维护集团内部金融秩序。

5. 发挥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平台优势, 服务集团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

中央企业应支持财务公司围绕集团筹融资平台和智库服务功能, 在集团发债和其他金融运作方面提供专业咨询和顾问服务, 为集团及所属企业提供投资并购、资本运作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不断提升集团资金保障能力。支持有条件的财务公司协助集团统一开展融资谈判, 增强对外议价能力。

6. 发挥财务公司金融信息资源优势, 为集团提供金融数据支持服务

中央企业应做好集团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系统与财务公司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实现系统实时交互和信息双向共享, 发挥数据信息集中优势, 有效支持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管控。

以上是金融主管部门根据财务公司定位总结出的六个方面专业优势, 非常全面, 应该重视。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 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又从银行角度对钢铁行业发展金融业总结出8大特点和3大优势。这些优势也很重要, 值得我们吸纳参考。但是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的优势不能仅仅依靠和满足于外行业的评价, 一定要按照“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原则, 在吸收这些评价的基础上从钢铁行业实际出发, 根据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特点认真分析研究, 最终形成钢铁行业财务公司自己独特的可供操作的发展优势, 按照以上原则, 笔者将各方优势归集起来进行整合, 钢铁行业财务公司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专业上见长、行业上俱佳的双向叠加优势

钢铁企业财务公司上联专业, 下接地气, 既是钢铁行业中规模最大、运行最稳定的产融结合体, 又是金融行业中最大的植根于实体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离用户最近, 最了解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要和相关信息, 又相对内行, 具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队伍和经验, 熟悉金融服务业的运行规律, 是企业实现产融结合、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和操作平台。这种双向叠加优势是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

2.重行业、大体量, 金融需求旺盛, 财务公司发展空间大的优势

一是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原材料工业, 是支柱性的龙头行业, 无论是量的扩张还是从量向质转变, 无论是正常运行还是转型升级都意味着巨大的资金需求。二是钢铁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无论是存量资产还是增量投入额度都很大。以总资产为例,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统计, 截止2015年2月全国114家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7425.77亿元, 负债总额32477.86亿元, 银行短期贷款9602.2亿元, 长期贷款3516.34亿元, 总资产和总负债基数都大大高于其他行业, 金融服务空间很大, 为财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增量来看, 钢铁工业最近几年虽然没有大的数量扩张, 但是在提质量、调结构、搞升级、开发新品种和发展非钢产业方面每年都要投入大批资金, 资金流量依然很大。

3.大型国有企业占比高, 又相对稳定, 为资金资产归集整合、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我国钢铁行中, 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高, 仅总资产千亿元以上的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就有10多家, 又比较稳定, 在财务公司实施资金整合归集, 加强管理方面基础较好, 便于操作, 成果显著。

4.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流量较大, 便于财务公司开拓业务

钢铁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进出流量都很大, 每年的资金流量 (采购和销售之和) 在7万亿元以上。而且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在企业内部经营的业务更宽泛, 既可以办理存贷款和内部转账结算等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 又可从事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和融资租赁等业务, 灵活方便, 运行自如, 有利于广泛开展内部业务。

5.上下游产业链稳定, 结合紧密, 便于开展为产业链上下游服务

一方面钢铁行业集团符合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业相关条件, 投资大、资金密集、运行稳定, 具备以主业为主的完整的产业链架构。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又符合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 上游的铁矿石、煤炭、焦炭等物流量大, 又相对稳定;下游的钢贸销售和主要用户用量大, 依赖性强, 供需稳定。目前监管部门支持有条件的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 并相继出台了指导意见, 明确了准入条件、监管要求内容, 满足资金集中等相关条件的财务公司在履行呈前报告程序后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钢铁行业的财务公司均符合以上条件。

6.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高, 便于开展互联网相关业务

目前钢铁行业的13家财务公司都背靠实力较强的集团公司或特大企业, 管理水平高, 科技创新能力强, 信息化软件硬件堪称一流, 有利于财务公司打造各种网络平台, 实现“互联网+制造服务化”, 向各高端延伸。

7. 与各个金融部门关系密切, 业务稳定, 便于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钢铁行业由于投融资量较大, 资金来源主要是几家国有或实力较强的大银行, 企业将银行作为相对稳定可靠的资金渠道, 银行也将企业作为相对稳定的用户。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连续8年为钢铁行业提供优质服务, 在2000亿元金融资产中有近1300亿元投向钢铁行业, 占比达65%, 双方关系紧密, 互惠互利, 互相支持。

8. 钢铁行业践行“服务为本”、“成本为王”的经营战略, 有利于财务公司实施集约化经营, 做细做精做强

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钢铁产品实行总量控制, 由以往的数量增长转为提质增效搞好服务。为适应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需要, 财务公司也开始重视降本增效、服务为本, 实行集约化经营, 为钢铁集团和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多做贡献。

9. 由于钢铁产品和原料进出品占比较高, 有利于财务公司向国际化金融服务发展

钢铁行业属于进出口业务量占比较高的行业, 一方面要进口大量铁矿石、短缺品种的钢材, 坚持走出去实施境外收购和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钢铁产品供过于求, 为实现供需平衡, 减轻国内市场压力, 每年都有一大批钢材出口。这样的环境对财务公司向国际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0. 有一批规范化的先进典型引路发展稳定可靠

我国财务公司中既有运行时间较长的宝钢、武钢、鞍钢的老典型, 又有发展快、效果好的沙钢财务公司新典型;既有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先进典型、又有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既有丰富的传统经验、又具较强的创新精神, 是保障财务公司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上是目前钢铁企业财务面临的10个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优势和有利条件既是客观存在又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的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有的因不被重视利用而形同虚设, 十成优势仅发挥出一两成甚至为零。相反, 有的发挥充分则以一抵十, 一分优势发挥出十分作用。以钢铁企业财务公司资产的规模为例, 如果能搞好整合归集集中管理其优势就能充分发挥, 如果整合不起来, 归集度太低, 再大的盘子只如一盘散沙。一定要正确认识优势, 充分挖掘和利用优势, 让更多更强的优势变为推动财务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财务公司健康发展。

(二) 妥善处理相关关系, 理顺财务公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保障财务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还需要注意协调与相关部门关系, 改善生存环境。

1. 处理好财务公司与集团财务 (资金) 部门的关系

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 既要分清职责, 各司其职, 做到职权明晰;又要协同互助, 形成合力。中央企业应明确集团财务 (资金) 部门和财务公司的职责分工, 财务公司依据集团财务战略和规划以及相关决策部署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实施具体操作与市场运作, 提供专业化服务;按照集团赋予的职责权限, 协助成员企业落实资金管理政策。

2. 处理好财务公司与集团成员企业的关系

中央企业要妥善处理好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 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决策程序, 公开披露信息。中央企业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 在提高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等涉及关联交易的议案前, 应加强与上市公司外部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沟通交流, 争取广泛理解和认同。财务公司要妥善处理好为成员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与协助集团总部行使对成员企业执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监督、评价与考核等管理职能的关系。

3. 处理好财务公司与内外部金融同业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集团财务公司与其他财务管理部门的关系, 做到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共同搞好集团内的财务管理。要妥善处理财务公司与集团内部其他金融子企业如租赁公司、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同业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金融子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合理划分内部金融市场服务分工, 加强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子企业的业务协同, 设置金融风险隔离措施。

4. 正确处理财务公司主管领导与业务监管之间的关系

财务公司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的双重领导身份。因为它是集团公司的子公司, 必然要接受集团公司的主管领导, 同时又是金融机构, 必然要接受银监会等金融部门的监管和业务指导。当双重领导的指令是一致的, 公司应认真执行。但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双重领导之间所代表的利益主体不同, 也会带来一些差异或矛盾, 需要财务公司权衡处理。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代表国家全局利益, 财务公司对其颁布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要坚决贯彻落实, 即使对其中存有异议或不当部分也只能按正常渠道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 寻求改进, 绝不能因为与集团公司利益有矛盾或认识上有差异就拒不执行或打折扣, 这是财务公司在处理双重领导之间关系时必须坚守的底线, 也是对财务公司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实践检验。

5. 正确处理财务公司效益与集团公司整体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集团公司整体效益为重

财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 应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物质待遇, 提高财务公司的实力和凝聚力。财务公司效益提高了, 自身强壮了, 也会进一步增强为集团公司的服务职能, 有利于提高集团经济效益, 在这方面双方利益是一致的, 不仅财务公司应该重视, 集团公司也应给予大力支持。但有时候由于双方所处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有的财务公司过分追求自身利益, 弱化或放松对集团公司的服务功能, 影响整体效益的提高;有的财务公司只顾为集团服务, 而忽视了财务公司自身的效益, 降低了财务公司员工的工薪待遇, 影响员工积极性。所以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财务公司必须关注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是要兼顾双方利益, 但以集团公司整体利益为重。目前倾向性的问题是有的财务公司过分追求自身效益, 把自身效益放到第一位, 对集团公司的服务功能有所放松, 力度不够, 这既违背了集团公司成立财务公司的根本目的, 也不符合财务公司“服务第一、兼顾效益”的基本原则, 应当改进。

6月, 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协会出台的评级办法对这个问题给出了量化标准和指导, 这个评级体系由四大类、17项指标构成, 其中将资金管控能力列为第一类, 综合服务能力列为第二类, 前两类占权重的60%, 而盈利能力列为最后一位, 只占15分, 风险管理能力排第三类占25分。财务公司评级是对财务公司发展的正确导向, 从这个导向性指标构成中我们看到了财务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 始终把提高资金集中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放到第一位, 财务公司的局部效益服从于集团公司的整体效益。近日, 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曹慧泉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对财务公司及企业办金融提出了更高目标, 他认为应该换一个角度看企业办金融, 要站在更高角度看行业发展大势。企业原来对金融的理解是不够的, 对于金融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怎么解决客户痛点, 在产业链上创造新的价值所扮演的角色理解不到位。

钢铁行业若不思考从制造业走向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与客户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就将面临巨大压力。他认为在新的商业模式下, 企业金融业要结合大数据、电商、物流平台, 上下游产业链帮助钢铁行业由单纯制造走向生产性服务, 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各种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金融服务的最大价值。

(三) 依法合规重政策, 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威力

财务公司是在1987年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 20多年来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发展的, 也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保障了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办好财务公司更加需要政策法规的指导与支撑。根据目前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要取得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撑需要着力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对目前正在实施的法规政策, 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特别是对促进财务公司加快发展带来红利的法规政策要用好用足用到位, 充分发挥政策威力。这已从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中得到验证。凡是守法合规注重政策落实的企业就会从法规政策中得到更多的红利, 相反, 不仅得不到红利甚至还会受到政策法规的惩罚。

二是对尚未出台、国家正在研究又是我们急需的有关政策法规, 我们要积极配合, 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提供有关数据和建议, 争取相关政策早日出台。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简政放权, 许多促进金融渠道改革开放和加快财务公司发展的政策, 正在研究试点过程中, 需要听取企业意见, 使每项政策的出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 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和相关数据, 是促成相关政策尽快出台的重要因素。

深度转型 第10篇

一、“十一五”时期全区电信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这5年, 是全区电信市场竞争逐步走向规范、行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 也是我区电信市场竞争新格局初步形成、电信监管工作不断成熟的5年。全区电信业坚持“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 着眼信息化大市场, 加快业务技术创新, 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行业经济较快增长, 量收规模迅速壮大。5年间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250.67亿元, 年均增长28.47%;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8.93亿元, 年均增长13.66%。

———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明显, 服务社会进步作用突出。“十一五”期末, 通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0.9%, 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快速、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

———普及率水平显著提高, 综合业务资费大幅下降。全区电话用户达到2448万户, 普及率达到101.1部/百人, 较“十五”末提高了48.5个百分点。电信资费年均降幅达到10.4%, 用户得到了更多实惠。

———农牧区通信取得新成果, 信息应用不断拓展。在“十五”末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 2007年实现“乡乡能上网”, 通信网络不断向自然村延伸, 信息下乡活动逐步展开, 较好地满足了农牧民的信息需求。

———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3G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行业进一步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有效助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3G网络建设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区3G用户已达146万户。

———通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应急服务贡献突出。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形成, 完成了3大系列15个预案60多个子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先后圆满完成黄河溃堤、汶川地震救灾和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等重大事件通信保障任务。

———树立监管为民理念, 行业监管日趋成熟。坚持以人为本、监管为民、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理念, 规范电信市场秩序, 提升电信服务质量, 加强互联互通监管,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统筹城乡通信发展, 行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进一步促进了我区电信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电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我区电信行业转型的大气候虽然初步形成, 但电信企业业务创新的能力不高, 转型步伐还不够快;二是城乡通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 农牧区通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进一步促进电信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区电信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描绘了我国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以会议精神为指导,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需要, 顺应信息通信技术潮流, 科学分析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电信业的积极影响和我们所应承担的任务要求, 准确把握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转型方向, 努力提升我区电信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 从全球来看, 信息通信网络向宽带、融合、广泛的下一代网络发展演进不断加快

高速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成为各国发展重点。LTE、Wi MAX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使得宽带网络接入手段更加多样化, 成为网络视频、高清电视 (HDTV) 、互动节目、网络游戏、视频博客、在线存储和备份等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面向个人和家庭的业务种类不断丰富。下一代互联网 (IPv6) 、云计算、物联网、网络融合等技术的发展将极大促进业务的融合与创新。不同网络、技术、业务的融合发展, 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 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赶超与跨越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也拓宽了电信业的业务领域与业务范畴, 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同时也是电信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电信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宏观经济环境平稳向好的预期下, 各行各业的通信需求必将有一个显著的增长, 人们的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将日趋旺盛和多样化。从目前看电信业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通话、信息、数据传送等基本服务, 这是电信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服务;二是提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手机娱乐、手机电视、远程诊疗和电子商务等高级服务, 这些已经实现并正在努力做好;三是提供加快信息通信业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深度服务, 推动电信业从承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简单通信联系向全面融入生产经营流程的重要生产要素转变, 促进研发资源、生产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精益生产和节能减排, 助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金融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同时带动文化创意、数字内容等产业发展。这方面值得开拓和挖掘的东西很多, 也是电信业转型的主攻方向, 迫切要求电信行业要加快业务技术创新, 不断提升支撑、服务和融合能力。

(三)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转型的关键阶段, 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通信网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对电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期望。为了维护自治区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 要求电信业承担更重的安全保障责任。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应急通信和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障水平, 深入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法规, 合理构建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体系, 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责任, 充分发挥好电信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三、“十二五”时期全区电信业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 我区电信业总的发展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服务民生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 加快宽带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偏远地区网络覆盖, 着力保障网络畅通和信息安全,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大力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全面的和深度的服务。

到2015年, 力争使电信业务收入占自治区GDP的比重达到1.2%左右, 光缆线路基本覆盖乡镇, 电话普及率达到122部/百人。主要有五项任务:

一是推进宽带网络建设,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加快“光进铜退”进程, 推进城市光纤到楼、入户, 农村宽带向相对聚居的行政村 (嘎查) 延伸。进一步加快TD-SCDMA网络优化和向TD-LTE和LTE-Advanced的技术演进工作。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牧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 推进通信和有线电视设施共建共享。

二是强化偏远地区通信覆盖, 深化普遍服务内涵。因地制宜, 采取光缆有线、无线、卫星手段相结合, 解决农牧林区、边境的基本通信问题。建立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示范区, 构建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

三是发展信息服务应用, 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 推进信息网络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呼包鄂两化融合创新实验区信息化进程, 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提升钢铁、轻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 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渗透、循环提升。

四是实质性推进三网融合,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三网融合实施方案, 统筹规划三网建设, 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增值电信市场, 大力发展IPTV、手机媒体、网络音乐、网络出版、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宽带及移动软件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深度转型 第11篇

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2009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748,列全国各省区第1位。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装备改造、能耗和排放监控等各主要环节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冶金、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有了新突破。

(一)企业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投入成为企业投入的组成部分。据2010年抽样调查,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相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主要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有所增强,60%以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并设立相关部门;有69.23%企业由副总或总工程师等管理高层负责分管;有29.4%的企业设有CIO(首席信息官),级别大多处于管理中层。信息技术累计投入占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约为2.1‰杭州装备制造业和宁波服装产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比重相对较大;将近10%的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比重超过10%,但大部分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缺乏,专业人才瓶颈突出,反映出区域、行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二)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融合,总体上尚处于初中级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在我省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应用率逐步提高。企业产品设计方面,73.75%企业开始利用CAD技术,38.1320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管理应用方面,企业对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率较高,财务管理系统的普及率最高,其次是OA系统和ERP系统。53.75%的企业已经应用ERP系统,50.6%企业认为ERP总体使用情况较好。总体上看,当前我省45.38%企业处于初级水平,即信息化覆盖部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独立应用,数据难以共享使用;48.66%企业处于中级水平,即信息化覆盖5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统一规划,数据集成度高;仅5.96%企业处于高级水平,即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集成化最优控制。

(三)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2010年浙江省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同比增长40.8%;主营业务收入8055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76.7亿元,同比增长34%,产业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电子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2010年淘宝网络零售额超过40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80%,支付宝日均交易额超过14亿元,占国内网络支付市场的58%。

近些年,浙江省推进“两化”融合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浙江省领导重视“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化融合的工作部署和具体举措的研究》列为了今年省政府领导重点调研课题。近期,根据工信部等五部门工信联信[2011]160号文件精神,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和《浙江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我们非常期望此项工作能够得到工信部的大力支持,部省合作共同推进浙江省的“两化”深度融合工作。

(二)分类推进。行业方面:重点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和“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制定实施了《浙江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一一印染行业专项行动(2010-2012年)》,促进信息技术在全省印染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尤其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从实施情况看,200多家印染企业水资源利用率提高25%,污水排放减少30%以上,综合能耗下降3070以上。今年将继续出台化工、医药、冶金四个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产业集群层面:重点推进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2010年,富阳造纸产业集群列为了省级第一个“两化”融合试验区,有效推进了该市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今年将在更多符合条件的地区推广。企业层面:结合行业和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工作,围绕全省146家骨干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平台服务。浙江省重视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近三年,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商机,拓展市场,2010年全年新增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达8.4万家。并以“浙江省网上工业品交易会”、“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网商大会”、“网货交易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为工作载体,推动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普及。推进电子商务与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培育了中国化工网、中国服装网、中国化纤网、中塑在线等一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全省50.6%的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在帮助制造企业拓展新市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围绕浙江块状经济“一县一品”、“一镇一产”的产业集聚特点,近几年,建成了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五十多个,如服装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信息家电产品创新设计平台、纺织机械控制器嵌入式平台、数码印花信息服务平台、五金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泵业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平台等,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起到了“建设一家、服务一片”的功效。

(四)项目带动。围绕“企业、行业、产业集群”三个层面的“两化”融合工作,各级财政安排了一批专项资金,省发改、经信、科技、商务、财政等部门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信息服务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工作,加强对“两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引导企业和

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工信部指导下,组织实施了一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物流信息化、移动电子商务等试点示范项目。

(五)强化支撑。积极筹建“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加强全省“两化融合”工作的技术支撑、服务支撑和人才支撑。研究制定区域、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成立了“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展示咨询和培训等工作。整合专家队伍和技术资源,筹备建立“浙江省两化融合专家委员会”,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服务。

浙江的“两化”融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投入不足矛盾突出,“两化”融合工作机制,公共服务扶持等方面也有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安排

浙江省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传统型经济对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浙江将面临产业用地越来越少、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以资源换发展的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必须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消耗转向以科技投入、经营管理提升方式转变,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构建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深度应用,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聚焦十大传统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狠抓四大任务、实施“八大工程”,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社会服务支撑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浙江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创新和竞争能力。

四大任务: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医药、电力、建材、冶金、汽车、船舶等十大传统行业为着力点,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进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实现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

2、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渗透作用,推进信息化与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等工作,带动物联网、云计算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3、推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港口服务的集成发展、互动发展,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发展环境。

4,推进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管理融合,优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基础网络向下一代信息网络发展,加快“三网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深度融合,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广应用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大工程:

1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程。将以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块状经济“两化”深度融合,创建15个以上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

2骨干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以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推进骨干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创建100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3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将以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梯度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甄选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积极推广。

4节能减排信息化应用工程。以印染、造纸、皮革、化工、冶金、医药、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创建5个“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验区,选取20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打造标杆。

5电子商务创新工程。培育3家以上拥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龙头企业,发展60-100家在全国具有一定行业特色和经营优势的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网上年交易额达到1万亿元。

6软件产业振兴工程。扶持一批工业软件开发企业,推出一批符合我省制造企业需求的软件产品。构建云计算产业体系,推广软件即服务等“云计算”服务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7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化服务平台发展。按照省政府“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推进港口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8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支撑传统制造业创新、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两化”深度融合评估体系。

深度转型 第12篇

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才大颖主持大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就轻工业两化融合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主持了颁奖典礼,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路代表信息化办公室做了工作报告,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处长孙瑞发布了轻工物联网应用战略路线图。大会邀请了国际商业机器 (中国) 有限公司毛春景、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宋杰、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小雷等专家就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知识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主任黄建民、青岛啤酒集团信息管理总部部长姜宗祥、贝发集团信息部总监刘文田、新百丽鞋业 (深圳) 有限公司资讯部经理陈善航、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主管洪于道等示范企业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 介绍了各自信息化工作实施与实际应用经验和心得。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在讲话中指出, 近几年来, 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中轻联、各行业协会、地方轻工部门和广大的轻工企业把握机遇, 形成合力, 两化融合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出现了不少的亮点。具体体现在: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投入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深化;生产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得到增强;生产过程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交易规模快速扩张;信息技术应用对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的贡献显著提高;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了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等。其中,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 如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等, 他们创造了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特色鲜明、融合有效、推动转型、促进升级。

王世成副会长强调,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需要行业企业不断的实践探索。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两化融合的推进, 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此, 对下一步轻工行业两化融合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推进两化融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是应对严峻经济形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信息时代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比较优势的关键, 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两化融合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和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推进两化融合作为轻工行业推进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抓手,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促进轻工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协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两化融合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两化融合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效果和效能, 都需要由企业来实现。同时, 要充分发挥行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公司等各方力量, 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工作。

3、抓好关键环节,

努力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的新突破。在研发设计、产品信息化, 在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 在节能减排、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抓住关键环节, 力求突破, 取得实效。同时要切实加强轻工业两化融合人才队伍的建设, 积极培养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强且具备工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行业和企业要加大培训力度, 建立和完善人才配给、竞争和激励机制, 努力为行业两化融合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4、研究解决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中的实际问

题, 为企业两化融合创造良好环境。开展行业两化融合专项课题研究, 为政府制定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为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给予指导, 引领行业两化融合科学发展。推进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帮助企业解决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开展两化融合技术培训, 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推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通过行业信息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建立和完善行业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促进行业两化融合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5、继续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做好典型培育、总结和推广;继续做好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组织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实施轻工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 评选表彰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先进个人;加大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 组织开展全国轻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深度行活动, 以点带面, 促进轻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整体发展;充分利用展示展览、会议论坛和各类媒体, 加强对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的交流与宣传。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讲话中指出, 两化融合是企业实施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是立国之本。他充分肯定了轻工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取得的成就, 并介绍了工信部开展两化融合的主要工作以及推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在讲话中指出, 实施轻工业转型升级, 要坚持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支撑, 着力把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 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和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大力推进轻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要密切联系产业发展实际, 把握轻工业服务民生的特点, 突出重点, 点面结合, 有序推进。

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路在工作报告中, 回顾了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家用电器、皮革两个行业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中国轻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荐表彰工作、造纸、酿酒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技术交流与培训工作以及配合工信部开展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项目申报和评审、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行业整体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不足;人才问题;研发设计、车间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综合集成应用还不普遍, 信息化整体效益显现不足等。

他指出,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两化融合的工作方向, 要从轻工业的实际出发, 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典型经验培育总结和推广工作;二是全面把握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做好重点应用工作;三是推进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孙瑞副处长发布了“轻工物联网应用战略路线图”。路线图明确了“推动一个工程、确立两种模式、整合三个系统、示范四级应用”的推广路线。即通过放心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确立电子标签和喷码标签两种发展模式, 实现云地、标签和终端三大系统的整合, 在生产级、消费级和服务级推动应用示范工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行业和关键技术的不同, 选择建立全国性的战略合作伙伴、示范应用基地、关键技术创新中心和试点应用企业。

会议对120家全国轻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98名企业信息化优秀领导, 113名企业信息化科技人才和40名企业信息化推进的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深度转型】相关文章: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度12-29

深度合作05-04

麻醉深度05-06

知识深度05-09

深度广度05-16

思维深度05-27

深度测试06-17

深度观察08-03

深度理解08-08

深度访谈08-14

上一篇:吉林省汽车产业下一篇:多媒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