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骨折范文

2024-08-17

锁骨骨折骨折范文(精选11篇)

锁骨骨折骨折 第1篇

关键词:锁骨骨折,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 以往我院通常多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近年来, 笔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 麻醉效果满意, 术中患者还能有效配合手术, 无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2008年期间收治的71例锁骨骨折病例, ASAⅠ~Ⅱ级, 无特殊病史、药物过敏史, 随机分为3组。Ⅰ组 (n=24) 颈丛神经阻滞, Ⅱ组 (n=23)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 Ⅲ组 (n=24)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上述病例均为锁骨骨折, 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局麻药配方均为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 (含1∶20万U肾上腺素) , 手术时间0.5 h~4 h.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麻醉方法

入室建立静脉通道, 常规进行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 常规经小壶给予3~5 mg咪达唑仑。患者仰卧, 头偏向对侧, 手臂贴身体两旁, 肩下垫一薄枕, 暴露患侧颈部。Ⅰ组:颈丛神经阻滞, 定位:患者仰卧, 头偏向对侧, 以患侧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为穿刺点, 达C4横突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局麻药6~8 m L, 浅丛注药5~8 m L;Ⅱ组: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 穿刺点为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顶点向内后进针, 至患者主诉同侧肩部或上臂出现异感时为止, 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 注入局麻混合液15 m L;Ⅲ组: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同Ⅱ组, 注入局麻混合液10~15 m L, 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 达筋膜下注麻醉药5~8 m L.所有病例均以找到异感后才注药, 若穿刺时找不到异感, 不列入本试验病例。

1.3 效果判断标准

3组病例分别在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时对疼痛进行自我评分, 优为术中患者自觉无痛, 不需加用辅助药;良为患者感到微痛, 需加用辅助药 (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 ;差为患者感觉明显疼痛, 追加辅助药后仍不满意, 或需加用其他麻醉方法 (加用局麻或用氯胺酮或改插管静脉复合吸入全麻)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见表1.

麻醉效果: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05) 。Ⅰ组有8例分离骨膜复位内固定时出现疼痛, 静脉给予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后, 术中未感觉疼痛;另7例切皮时自觉疼痛, 加用局麻药后开始手术, 静脉给予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后, 效果不佳, 给予氯胺酮注射液或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Ⅱ组有8例切皮时自觉疼痛, 尚可忍受, 静脉给予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后安静入睡, 顺利完成手术;有5例阻滞效果差, 在复合氯胺酮注射液后完成手术, 术中有3例患者SpO2低于95%, 给予下颌托面罩吸氧下完成手术。Ⅲ组有2例复位内固定时出现疼痛, 静脉给予度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后, 顺利完成手术, 优良率达100%.

3 讨论

颈丛神经由C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其中C1脊神经为运动神经, C2~4均为后根感觉神经纤维, 颈浅丛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从这点呈放射状分支向前即颈前神经、向下即锁骨下神经、向后上即耳大神经、向后侧为枕小神经, 它们支配头颈以及胸肩的后部, 如披肩状。如果手术区域仅在皮肤区域, 仅需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在皮下及颈阔肌筋膜下阻滞浅丛即可。臂丛神经由C5~T1脊神经组成, 有时C4、T2脊神经的分支也参与臂丛神经的组成[1], 锁骨骨折手术区域的皮肤受颈浅丛分支锁骨上神经支配, 而锁骨周围的肌肉筋膜几乎都由臂丛神经支配[2,3], 因此锁骨骨折手术麻醉单纯做颈丛神经阻滞或臂丛神经阻滞往往有阻滞不完善, 或术中牵拉时患者感到不适和疼痛。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则避免了此缺陷, 这种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阻滞了锁骨上神经、臂丛神经, 使支配肩部、锁骨周围皮肤和组织的神经阻滞较为完善, 从而达到手术要求。局麻药1%利多可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 (含1∶20万U肾上腺素) 合理搭配使用安全, 患者术中能够配合手术要求, 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总之,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 具有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损伤小, 麻醉阻滞完善等特点, 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596-600.

[2]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5-49.

骨科锁骨骨折健康教育处方 第2篇

1.用药: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宜饭后温服,应与西药间隔时间30分钟。丸剂用温开水送服。外敷药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伤科外敷散宜温热湿敷。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骨折中后期宜选补益气血之品,如猪肝、排骨、鸡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生冷、油炸之品,戒烟酒。

3.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三月内严禁患肢提拉重物。

4.情志: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5.功能锻炼;:遵医嘱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功能锻炼如下:锁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做手指,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用力握拳;中期(3—4周)逐渐进行肩部功能活动,如:肩的前后摆动,肩的内外摆动;后期(5周以上)即拆除外固定后可做肩关节的各种活动,重点是肩外展和旋转活动,如:云手,按胸摆肩。

注意:1不能放任自流,不进行锻炼;2过于急躁,活动幅度过大,力量过猛。锁骨骨折固定后的行卧姿势:锁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用“8”型绷带、锁骨固定带或双圈外固定后病人的行卧姿势有特殊要求,平时坐、立、行走要保持双手叉腰,挺胸伸肩姿势,睡觉时不能侧卧,只能仰卧,两肩胛骨间垫一厚度适宜的薄枕,以保持背伸位,防止骨折重叠移位。

6.复诊:遵医嘱复诊,如出现患处疼痛等不适,及时就医。

您的责任医师:责任护士:

科主任:护士长:

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第3篇

关键词 锁骨骨折;手术

锁骨骨折是全身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锁骨位于皮下,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其中锁骨中1/3骨折占76%~82%,锁骨远1/3骨折占12%~21%,锁骨近1/3骨折占3%~6%。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新生儿锁骨骨折也是一种常见的产伤,有报道其发生率为0.84%。本文研究了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22例,临床均行手术治疗,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 不敢活动,并用 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 因胸锁乳突肌 牵拉引起的疼痛。触诊时 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 骨擦音及锁骨的 异常活动。幼儿青枝 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 疼痛部位,但其头 多向患侧偏斜 、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1]。

1.2方法 术者仰卧位,伤侧肩部垫高。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横行切口,长短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辨认横过锁骨前上方的锁骨上神经,加以保护,暴露锁骨骨折块。锁骨骨折固定方法:(1)髓内针固定 新鲜骨折可首选髓内针固定。可采用直径3.2 mm,一半长度带螺纹的Steinnmnn针或粗克氏针固定,采用克氏针固定时针尾必须折弯,以免克氏针移位。术后以三角巾或吊带保护6周,8~10周骨折初步愈合后,可拔除内固定。(2)钢板螺钉固定 对于粉碎性的锁骨中段骨折,也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可用小型动力加压钢板或小型重建钢板,钢板至少应有6孔,以保证固定效果,钢板最好置于锁骨上方[2]。也有使用小型Hoffman外固定架治疗锁骨骨折的报道,可用于新鲜锁骨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临床采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胸锁乳突肌牵拉疼痛、局部肿胀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胸锁乳突肌牵拉疼痛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胸锁乳突肌牵拉疼痛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胸锁乳突肌牵拉疼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局部肿胀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局部肿胀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局部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上肢外展位倒地时肩部着地是造成锁骨骨折的常见受伤机制。高能量直接暴力(如车祸伤)是成人锁骨骨折的第二大原因。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掌、肘部或肩部着地,传导暴力冲击锁骨发生骨折,多为横断形或短斜形骨折。直接暴力可从前方或上方作用于锁骨,发生横断形或粉碎形骨折。粉碎形骨折的骨折片如向下移位,有压迫或刺伤锁骨下神经和血管的可能;如骨折片向上移位,有穿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的可能。幼儿多为横断或青枝骨折。

临床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锁骨中1/3骨折手术指征 ①开放骨折;②损害覆盖的皮肤;③两处肩悬吊复合体(SSSC)损伤;④骨折移位>12 cm;⑤多发骨折:同侧上肢损伤需早期活动;下肢损伤需拄腋杖行走;病人有神经肌肉疾病不能支配自己的活动,也不能忍受石膏;⑥有移位的锁骨远1/3骨折。锁骨内l/3骨折 很少需要手术治疗,除非有严重移位或神经血管损伤[3]。

本文主要研究的22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均采用手术治疗达到骨愈合的目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胸锁乳突肌牵拉疼痛、局部肿胀的评估,手术治疗后患者胸锁乳突肌牵拉疼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局部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综上结果说明临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弥补了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 .45例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8: 73-75.

[2] 李武.7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医学信息 .2014,37: 437-437.

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的X线分析 第4篇

1 材料和方法

82例锁骨骨折中男57例, 女25例, 年龄1~76岁, 平均33岁。右侧33例, 左侧49例。全部患者有明确外伤史首诊均拍摄锁骨正位片并包括同侧上部肋骨, 1周复查摄片2次者34例, 2周复查摄片3次以上15例。

2 结果

根据Allman分型[2]: (1) I型 (锁骨中1/3骨折) 59例。IA型 (骨折无移位) 17例;IB型 (骨折有移位) 37例: 骨折远端上下移位的27例, 移位范围0.2~4。0cm, 平均1.75 cm。伴发的肋骨骨折的IB型骨折移位范围1.4~2.6cm, 平均1.8cm。成角移位的10例, 范围15~45°, 平均32°。IC型 (粉碎性骨折) 5例。移位范围2.0~5.0cm, 平均3.5cm。伴发的肋骨骨折的IC型骨折移位范围3.5~4.0cm, 平均3.7cm。 (2) II型 (锁骨外1/3骨折) 32例。其中IIA型 (骨折无移位) 17例;IIB型 (骨折有移位) 11例, 移位范围0.5~2.2cm, 平均1.2 cm;IIC型 (粉碎性骨折) 4例。 (3) III型 (锁骨内1/3骨折) 1例。

本组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8例。占总数的9.8%。男6例, 女2例, 年龄32~75岁, 平均50岁。右侧5例, 左侧3例。8例均为I, 占13.5%。其中IA型伴发肋骨骨折1例, 占5.8%;IB型伴发肋骨骨折4例, 占13.5%。其中27例锁骨骨折远端上下移位伴发的肋骨骨折5例, 占18.5%, 成角移位者未见肋骨骨折。IC型伴发肋骨骨折2例, 占20%;II型与III型本组病例未发现伴发肋骨骨折。

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8例中, 3例首诊时被确诊, 4例复查时被确诊, 1例在回顾所有锁骨骨折病例时才被发现。肋骨骨折发生在第2肋4例、第3肋4例、第4肋2例、第5肋2例和第6肋2例。上部肋骨 (第4肋以上) 发生率占71%。单发骨折5例, 分别为第2肋2例、第3肋2例和第4肋4例。多发骨折2例, 为第2~6肋。

3 讨论

通常肋骨骨折好发于第5~8肋骨[3]。本组8例, 上部2~4肋骨发生率约71%。说明伴发于锁骨骨折的肋骨骨折好发于上部肋骨。本组82例锁骨骨折伴肋骨骨折发生率9.7%, 在锁骨骨折中伴发肋骨骨折不多见, 这与上部肋骨受锁骨和肩胛骨的保护有关。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发生率较低是肋骨骨折较易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Allman I型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的可能性大, 本组病例中伴发肋骨骨折的锁骨骨折都属于Allman I型, 说明Allman I型锁骨骨折由肩部向胸部作用的暴力易传导至肋骨。伴发肋骨骨折主要集中在Allman I型锁骨骨折的IB型及IC型两亚型中, IA型极少见。Allman IC型伴发肋骨骨折发生率高于IB型骨折。两者相比Allman IC型所受暴力大, 其伴发肋骨骨折的机会增加。

是否易伴发肋骨骨折与年龄有关, 高龄患者伴发肋骨骨折的可能性大。本组病例中伴发肋骨骨折者平均50岁, 高于本组病例平均33岁。因为成人尤其老年, 肋骨失去弹性且软骨钙化, 外力作用于胸廓易发生肋骨骨折。本组病例成角移位的Allman IB型锁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12岁, 这些患者未发现伴发肋骨骨折。说明幼儿和少年因肋骨富有弹性所以不易伴发骨折。

在同一亚型中, 并非锁骨骨折的移位程度越重伴发肋骨骨折的机会就越大。伴发肋骨骨折的Allman IB型骨折远端上下移位平均值平均1.8 cm, Allman IB型骨折远端移位平均值1.75 cm, 两者相比差别不大。说明在IB型锁骨骨折移位的程度更多可能与附着肌肉的牵拉力量及肌腱损伤程度及部位有关, 移位的程度大并非所受暴力就大。所以在诊断过程中, 不能因骨折远端上下移位轻就忽略肋骨的观察。

曾有作者报道, 锁骨骨折伴发的肋骨骨折被漏诊[4]。说明由于种种原因诊断者仅仅注意到锁骨骨折, 而锁骨骨折伴发的肋骨骨折却被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

胸部的解剖特殊。胸廓结构重叠, 同时肋骨扁而薄缺乏对比, 双侧肋骨呈环抱状彼此部分重迭。在1张X 线片中难以准确地看清胸部所有区域[5], 本组1例右第4肋弓部骨折, 第二次复查由于位置略右前斜骨折得以显示。

无移位的肋骨骨折也是漏诊的较常见的原因之一[6]。普遍认为诊断细微肋骨骨折时, 观察肋骨外上缘皮质线的走行非常重要, 正常走行自然、连续。本组2例肋骨骨折表现为近似垂直于前肋长轴的高密度细线状影, 这种X线表现类似腰椎或跟骨压缩骨折的高密度骨折线。考虑为外力由肩部向胸部传导至前肋, 前肋骨质的互相轻微嵌插是造成这种异常影象改变的原因 (图1, 2) 。

尽管无并发症的肋骨骨折无需特殊治疗, 但是部分患者涉及民事赔偿。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可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在诊断过程中, 不能忽视对锁骨骨折患者的上部肋骨的观察。尤其对AllmanI型锁骨骨折的IB及IC两亚型和高龄患者要高度重视, 还要认识到高密度骨折线不仅出现在腰椎或跟骨压缩骨折也可出现在肋骨骨折。此外, 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一定角度的斜位摄片, 利于显示腋侧的肋骨骨折, 并合理安排复查时间以及利用其他影像学手段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例如用常规CT对高度可疑的部位进行检查。经济条件允许MSCT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7]。

(感谢协和医院影像科张立仁主任医师和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生崔燕海同志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的热心指正和帮助)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Allman分型与其伴发肋骨骨折的关系, 以便减少肋骨骨折漏诊。材料和方法:对82例锁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7例, 女25例, 年龄1~76岁, 平均33岁。结果:锁骨骨折伴发的肋骨骨折发生率约9.8% (8/82) 。这8例患者属于AllmanI型。年龄32~75岁, 平均50岁。AllmanIA型伴发肋骨骨折1例。AllmanIB型伴发肋骨骨折发生率13.5%, AllmanIC型伴发肋骨骨折2例。1~4肋骨发生率67%。2例肋骨骨折表现为高密度线状影。结论:AllmanIB型和AllmanIC型锁骨骨折的高龄患者易伴发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多发于2~4肋骨。熟悉肋骨骨折异常X线表现可避免误/漏诊。

关键词:肋骨,锁骨,骨折,X线照片

参考文献

[1]方国芳, 李平生, 王剑平, 等.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12) :835

[2]候春林, 王诗波, 吴韬著.锁骨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9

[3]张朝佑主编.人体解剖学 (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47

[4]王惠慧, 王一欣.X线诊断肋骨骨折34例漏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 13 (9) :701

[5]王骏.胸部X线摄影.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9, 2:96

[6]张万凯.X线诊断肋骨骨折的注意点.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 (2) :100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 第5篇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患肢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9-01

引言: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骨折部位,大概占到所有骨折病例的6%。传统的治疗方式无法良好的固定,这会导致患者锁骨愈合不利,或是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锁骨骨折处理中。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中术前的准备与术后的患肢恢复都是很重要的,很大程度影响着治疗效果,在护理中要引起注意。对本文选取了某医院锁骨骨折护理案例,来说明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现对32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分析。其中男 22 例,女 10 例,年龄 13 ~ 65岁,平均(37.43±13.67)岁;其中左侧锁骨骨折为 20 例,右侧锁骨骨折为 12 例;25 例患者为锁骨中段新发生的粉碎性骨折,4 例患者为陈旧性骨折,3 例患者為分离移位骨折,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为 1 h ~4d,平均(1.5±0.6)d,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2、手术方法

此32例患者皆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肩部垫高20CM左右,并对骨折部位及周边进行全麻处理。在骨折处的前端做一切口,将患者锁骨骨膜剥离,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进行止血。之后,彻底清理患者的骨折处,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根据骨折处的情况选择适当长度的重建钢板进行重建,之后选择适当的螺丝钉拧紧固定。

二护理

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锁骨骨折一般都为突发事件,所以在骨折后患者难免会出现害怕、慌乱、畏惧等情绪,再加上骨折后的疼痛更加深了患者的不安与恐惧,这种情绪很不利于患者的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恢复,所以在术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的环境、手术的内容、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可能出现的状况、术后的恢复效果与案例等情况,以消除缓和患者的不安全感、紧张感,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前准备。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 、肝功、肾功、凝血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与了解,以免手术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准备好病例、X光片、心电图等。另外,要做好备皮和个人卫生清洁工作。

2、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与观察。手术后每隔1小时对患者进行血压、呼吸、心率等进行测量,这种检测一般持续8h。注意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是否变白或变紫,温度是否升高或降低等等。2)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去枕睡于硬板床,采取平卧位,绝对禁止患者侧卧位,术后采用三角巾将患者患肢固定于身高,并将患者的肘关节弯曲90°,以减少患者的肢体活动度,从而限制患者的肩关节及付关节的活动度。3)切口护理。术后对患者切口处进行护理,并观察有无渗血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渗血的情况,则需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敷料的更换,并使用加压止血。4)康复护理。术后早期让患者开始患肢锻炼,首先进行轻微的手指主动屈伸练习。在1d后可缓缓握拳活动手腕等练习。术后4d可嘱咐患者用健肢进行肩关节的被动屈伸训练。术后2周可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的被动活动。5)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为患者讲解恢复锻炼方法;保持良好心情,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不可进行激烈或太大动作,使伤口裂开;出院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定期进行检查,以了解恢复情况,1年后若恢复良好,可拆除钢板。

三结果

32 例患者,24 例疗效为优,7 例疗效为良,1 例疗效为可。优良率达到 96.88%。其中疗效为可的患者为老年患者,由于惧怕疼痛而术后未及时进行锻炼而发生粘连,导致肩关节的功能受到影响。

四讨论

锁骨是人体一处重要的骨骼,它可以连接上肢和躯干,也增加了肩关节的稳定,对保证肩胛带和胸廓有效距离具有重要作用。锁骨骨折对患侧肢体影响很大,若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锁骨骨折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其治疗方法却一直比较保守,存在固定不牢固、愈合速度慢等劣势,所以普遍治疗效果不太理想。钢板内固定为锁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很好的方法。重建钢板可以任意折弯、塑性,这种特性使得其能更好的与锁骨贴合,更有利于患处固定。钢板内固定比传统治疗方式的优势还在于它固定更加牢靠,骨折愈合更快,这使得患者可以更早开始功能恢复锻炼,这为患者的痊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避免了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另外,重建钢板相对锁骨解剖钢板、钛合金记忆环抱器, 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很必要 ,一定要予以关注,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疗,也有利于患者心理的平复,为手术与术后恢复都大有好处。另外,要提醒患者对患肢功能性锻炼的重视,不能因为害怕疼痛而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当然也要告诫患者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恢复方案,循序渐进,已达到最优的恢复效果。

结语: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是有效且相对经济的锁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整个治疗恢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为患肢恢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运丽,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锁骨骨折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04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第6篇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重建钢板

锁骨骨折治疗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多见, 约5%~10%左右的身体骨折为锁骨骨折。尤其是在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今天, 由交通事故中导致的患者粉碎性锁骨骨折每年都在增加。其中, 发生交通意外的摩托车驾驶员锁骨骨折尤为多见。该研究选取2009年7月—2011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成人粉碎性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60例, 分别用克氏针, 重建钢板, 锁骨环抱器固定的,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共60例, 男49例, 女11例, 年龄20~58岁, 平均39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43例, 跌倒受伤13例 (多为在跌倒时用手掌撑地面, 或者肩外侧着地引起) , 其余14例。受伤部位:中段52例, 外段8例。54例为斜形骨折, 6例为粉碎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臂丛或颈丛麻醉, 将病人仰卧, 垫肩抬高, 根据病人的年龄、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 综合考虑决定手术方法, 其中采用克氏针内固定37例,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15例, 环抱器内固定8例。

1.2.1 克氏针内固定

沿锁骨横切口, 充分显露骨折部分, 若喙锁韧带有断裂, 则准备缝针以备使用, 有限度地剥离骨膜, 钢丝环扎固定大骨块碎片, 用直径2.5 mm克氏针穿入至肩峰和皮肤的外后方。用钳子固定骨折复位, 用克氏针穿透至髓腔内侧段约5 cm, 结扎韧带缝线。检查肩骨折部分的稳定, 防止克氏针滑动。给予抗感染治疗, 术后24~48 h后酌情拔出皮片, 10 d拆线。

1.2.2 重建钢板内固定

约6~10 cm的切口, 显露骨折部分后清理血肿或肉芽, 剥离一些骨膜与软组织, 如果是粉碎性骨折患者则不必解剖复位, 可以在骨折端捆绑较大骨块, 钢板固定后再拆除丝线。钢板根据锁骨塑形, 螺丝固定钢板。

1.2.3 环抱器内固定

约6~8 cm的切口, 显露出锁骨骨折部分, 清理血肿, 剥离锁骨周围软组织, 复位骨折, 环抱器放在4℃冰盐水中浸泡, 使其软化后附着在锁骨复位表面, 包紧后即可洗净切口缝合。

2 结果

该组病例随访9~18个月, 3组固定方法治疗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再经3组间的两两比较 (χ2分割法) , 可知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和环抱器内固定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 (P<0.0125) , 而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与环抱器内固定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疗效评定标准:优:骨折正常愈合, 无局部畸形,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良:骨折正常愈合, 术后骨折稍有移位, 局部隆起, 肩关节功能正常;差:骨折明显愈合畸形或骨不连需再次手术, 肩关节活动受限。

随访结果比较, 3组切口愈合等级都是甲等, 没有出现血管神经损伤, 无血气胸现象。1例稍微有克氏针滑动现象, 1例表现为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8 d。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评估的质量作为骨折手术标准。优秀:骨折复位正常, 2~3个月时间愈合, 没有局部疼痛, 上肢和肩部正常活动。良好:在3~4个月骨愈合, 基本无痛, 肢体相对强劲, 肩活动能力接近正常范围内。差:不稳定, 需再次手术。

3 讨论

3.1 手术方式选择

一般来说, 锁骨骨折移位不严重患者, 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转移显著, 复位困难, 不稳定骨折, 多段或粉碎性骨折, 有皮肤软组织或潜在的顶破皮肤风险患者以及身体较差的患者建议通过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手术固定方法很多, 1/3骨折可以采用重建钢板或克氏针;破碎倾斜骨折, 畸形愈合率比较高的情况下, 为避免影响外观, 产生血管、神经压迫现象, 建议使用钢板内固定术, 效果会更好。

锁骨远端为弯曲状, 克氏针无法适应曲率形状固定。肩峰骨折的近端和近远端可以用预弯钢板固定。克氏针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有着取针方便的优势, 其缺点在于不太稳定, 因此更适合于中段骨折, 在横断情况下使用。斜形骨折, 或存在一个大的骨片粉碎性骨折, 可以和钢丝配合使用。

3.2 手术的注意事项

(1) 骨膜下剥离时, 注意不得损伤血管、神经、胸膜及其他组织。 (2) 钢板往往需要预弯好, 放置在锁骨前上方, 与骨面的曲率相同。 (3) 克氏针针尾弯曲, 有利于防止内部和外部滑动和术后疼痛。 (4) 锁骨远端骨折, 钢板应该是螺钉固定远骨折端。在肩峰的另一个螺丝, 近侧两个螺钉固定[1]。

克氏针固定的患者, 在三角吊带固定3~4周后, 疼痛感减弱时, 功能锻炼。手术3~4周可以解除三角吊带, 开始功能恢复训练。固定时间后定期审查X片, 若骨折线消失可以移除克氏针, 对螺钉固定的患者与使用钢板螺钉可固定吊索后2 d开始活动, 肩板固定者则需在手术后6个月左右, 仍然X片显示骨折线消失为主要依据[2,3,4]。

总之, 锁骨骨折内固定效果可靠, 不需要外固定, 住院时间短、疼痛少, 短时间内病人身体就可以恢复活动。数据表明, 锁骨骨折达到良好复位, 牢固固定, 以避免外固定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克氏针固定切口小, 一般仅需2~3 cm长, 操作简单、创伤小、取内固定容易, 适用于青少年锁骨中段横形骨折, 但易出现钢针松动退出和针尾穿破皮肤外露, 引起针道感染。有学者认为锁骨中段骨折应尽量选用重建钢板, 笔者对锁骨中段横形、斜形或粉碎性骨折皆用此法, 但切口稍长、骨膜剥离较多, 影响血供, 易导致迟愈合或骨不连, 在操作时应注意勿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锁骨外端骨折不稳定, 闭合复位困难, 固定可采用钩钢板, 尤其是对锁骨远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者,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 将近段骨折块和肩峰连接在一起, 有利于喙锁韧带的修复。所以, 对锁骨骨折手术来讲, 要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

克氏针的切口通常只有2~3 cm长, 相对其他方法来说操作简便、创伤小、内固定容易, 适用于横断锁骨骨折的年轻人, 但有时容易松动, 造成针尾打破人体皮肤感染。克氏针固定在临床实践中, 应确保骨折内固定, 克氏针针尾应每天进行清洗和消毒;锁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效果好, 对老人尤其适合。我们认为, 中锁骨骨折应尽量使用重建板, 锁骨中段横、斜形或粉碎骨用此方法切口稍长, 需要剥离骨膜相对更多, 可能导致后期愈合不佳, 操作时应注意不要损坏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因此, 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 应该根据病人的年龄、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灵活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诗波, 侯春林, 吴韬.锁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2 (16) :1262-1264.

[2]朱求亮, 颜茂华, 娄云龙, 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1 (2) :101-102.

[3]徐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1) :69-70.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0例, 女20例;年龄19~70岁, 平均38岁;左侧45例, 右侧45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0例, 摔伤50例, 砸伤9例, 刀砍伤1例;新鲜闭合性骨折81例, 开放性骨折9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70例, 斜行骨折12例, 横行骨折8例。所有患者6 h内行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手术治疗, 沿锁骨前缘做横切口, 充分显露骨折端, 如果喙锁韧带有断裂, 先于断端预置缝线备用, 将骨碎块骨膜有限剥离, 用钢丝环扎固定较大的碎骨块。挑直径2.0~2.5 mm克氏针先穿入外侧段髓腔, 向外后方钻穿肩峰及皮肤, 复位骨折后用钳固定, 克氏针再穿入内侧段髓腔5 cm左右, 并从前方骨皮质穿出少许, 结扎韧带缝线。活动肩关节检查骨折端的稳定性, 克氏针尾部尽量靠近肩峰折弯, 向下旋转深埋于皮下软组织中, 防止克氏针滑移。针尾的处理方法有3种:针尾留于肩峰端、针尾留于胸骨端、针尾同时分别留于胸骨端和肩峰端。术后无需外固定保持挺胸位即可。给予抗感染治疗, 根据切口皮片引流量, 术后24~48 h酌情拔除皮片, 术后10 d拆线。

2结果

90例获得随访, 时间8~20个月。优65例:骨折临床愈合, 局部及周围关节无疼痛, 肩关节功能正常;良18例:骨折8~12周临床愈合, 局部无疼痛, 提重物和活动剧烈时周围关节酸痛不适或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差7例:临床愈合时间>12周, 局部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优良率92.2%。将针尾留于肩峰端的病例中4例有退针现象并有不同程度的针尾感染, 其中3例愈合差。针尾留于胸骨端及针尾同时留于胸骨端和肩峰端病例中均无退针现象。

3讨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 传统的锁骨骨折治疗达到功能复位, 骨折愈合即可。绝大部分可经保守治疗“痊愈”, 随着患者对复位要求的提高及出于对锁骨部美观的考虑, 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手术治疗具有简单易行, 能较好达到解剖复位, 可免去“8”字锁骨绑带固定的诸多不便, 近年来手术指征有放宽趋势。手术治疗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成角旋转短缩等畸形愈合、不愈合, 重新恢复其支架功能;尽量保护局部血运促其早期愈合;早期功能锻炼, 防止创伤性肩关节炎的发生;以及愈合后美观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颇多, 治疗方法多达几十种[1]。锁骨骨折髓内针固定后, 骨折端仍遭受上肢活动带来的旋转、分离、剪切等应力, 克氏针易向外移动甚至脱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是传统的治疗方法, 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简便等优点;但同时具有退针、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克氏针滑入髓腔等并发症, 甚至有克氏针断裂进入胸腔而行开胸取针的报道[2]。所以要注意:①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内固定。克氏针适用于横行骨折或斜型骨折;②克氏针不要来回钻孔, 防止松动, 固定不牢;③所选用的克氏针要能对抗再移位的力量, 最好选用尖端带螺纹的克氏针, 直径成年男性要达2.0~2.5 mm, 儿童和女性根据骨髓腔的大小而定;④克氏针穿入骨折对侧端不少于3 cm, 并以穿透骨皮质为妥;⑤克氏针尾端折弯应以90°为宜, 系其尾端折弯太小所致;⑥对于长斜型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可考虑加用钢丝固定, 注意不要对于解剖复位要求过高, 为了充分暴露骨折块便于良好复位而将骨膜及周围组织剥离过多, 从而影响血供, 直接导致骨折块缺血坏死, 从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⑦术后常规使用三角巾固定患肢4~6周;⑧正确指导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腕肘活动, 避免耸肩及负重活动, 解除三角巾后逐渐加强功能锻炼。

本组90例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针尾不同方法处理。针尾留于肩峰端操作较易, 被我们接受较早, 且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术式, 但并发症多, 因克氏针内固定是靠与髓腔的摩擦力, 而肩关节的运动会产生一分离应力, 且针尾可随肩关节一起活动, 当克氏针在髓腔内的摩擦力被抵消后, 将会出现退针。针尾留于近端把针尾留在胸骨端, 胸锁关节为一较固定的关节, 几乎无活动, 不易产生退针应力, 如果针尾预弯挂在近端骨皮质上对骨皮质有抓持力起固定作用, 不单纯靠针与髓腔的摩擦力起固定作用, 两力相合足以抵消肩关节活动产生的分离应力, 因此极少发生退针现象, 骨折愈合率高。

摘要:目的分析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优65例, 良18例, 差7例, 优良率92.2%。结论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愈合率高。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徐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1) :69-70.

锁骨骨折骨折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36例锁骨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克氏针组与锁骨钢板组, 各68例。克氏针组中男42例, 女26例, 平均26.8岁, 左侧33例, 右侧31例, 双侧4例, 新鲜骨折62例, 陈旧性骨折6例;锁骨钢板组中男40例, 女28例, 平均27.1岁, 左侧32例, 右侧32例, 双侧5例, 新鲜骨折63例, 陈旧性骨折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克氏针组: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垫高, 采用全麻或臂丛, 从锁骨前缘做一5cm左右的小横切口, 外侧段骨折为向下横弧形切口, 暴露骨折端, 有限剥离骨膜, 并清理骨折断端积血块等软组织, 用钢丝或可吸收线环扎固定较大碎骨块。选用直径为2~2.5mm的克氏针从外侧段髓腔穿入, 直至肩部, 检查骨折端是否稳定, 骨折复位后将克氏针按顺方向打入近骨折端, 并穿出骨皮质。为防止克氏针滑移或截穿皮肤, 将其向下旋转深埋入软组织中。对于环扎固定而影响复位的碎骨块, 可先将克氏针穿入支撑后再用可吸收线环扎固定, 手术完成后, 对患者患肢采用三角巾悬吊1.5个月。

注:与锁骨钢板组比较, *P>0.05

注:与锁骨钢板组比较, P>0.05

锁骨钢板组: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垫高, 采用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以骨折为中心, 沿锁骨平行做一6~8cm切口, 暴露骨折端, 行骨膜下剥离, 清理骨折断端, 但主要尽量保留与碎骨块相连的软组织, 将碎骨块复位, 用钢丝环扎固定。选用长度适合的钢板, 根据锁骨表面形状进行弯折处理, 尽量与锁骨表面弧度相贴近, 将钢板贴在锁骨上方或前方, 逐一钻孔、螺钉固定, 术后用颈腕吊带外固定4周。

1.3 疗效评定

参考有关文献[1], 结合自身临床经验, 将治疗效果分为优:骨折愈合正常, 患肩功能恢复正常, 无局部畸形,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良:骨折正常愈合, 术后骨折稍有移位, 患者稍有疼痛感, 局部隆起, 肩关节功能疾病正常;差:术后疼痛明显, 骨折明显愈合畸形, 连或骨不连需再次手术, 肩关节活动受限。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克氏针组优良率为89.71%;锁骨钢板组优良率为92.65%, 2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2组手术平均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组手术平均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由于锁骨位于胸廓顶部前方, 极易在外力的冲击下发生骨折, 发生率比较高, 尤其是中段骨折更为明显。对于此类型的骨折, 通过保守治疗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在保守治疗中, 骨折难以解剖复位, 而外固定时间长, 活动长期受限, 患者饱受痛苦的煎熬, 同时由于骨折的畸形愈合常发生诸多并发症, 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特别是对于粉碎性骨折伴有刺穿皮肤的, 具有刺伤锁骨下血管的隐患, 不适宜保守治疗[2]。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患者不仅需要高效的治疗, 尽早恢复患肢的功能, 而且要求不影响其美观和减少痛苦, 因此, 手术治疗成为临床最广泛、最主要方法。

对于锁骨骨折, 手术方法比较多, 其中以克氏针与锁骨钢板最为普遍。克氏针内固定术操作简单, 切口小, 本组中切口仅为5cm, 能够保持其美观性,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故障部位血运, 且费用比较低, 适合人群比较广。有文献[3]指出, 此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骨愈合率高达95%以上, 本组研究克氏针组中优良率为89.71%, 虽然有一定差距, 但也体现出其疗效的确定性, 存在差距笔者认为可能与骨折严重程度和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关。凡事都有对立的一面, 克氏针内固定在高效的同时, 也有其缺点, 如稳定性差, 容易出现针尾不适、骨感染、克氏针滑移等现象[4], 而且无法灵活控制旋转, 肩部所受各个方向的运动量容易集中造成克氏针断裂。本组中有2例切口感染, 2例克氏针滑脱, 1例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提示临床对此应加强注意, 以进一步提高其安全和高效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内固定材料的改进, 钢板内固定术成为锁骨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 因其具有锁骨的生理弯曲度, 在发挥固定作用的同时又兼备张力作用, 对旋转力合弯曲力具有较强的抗拒作用, 使固定更为牢固, 便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缩短愈合期, 明显减少了锁骨髓内感染和克氏针滑移、针尾不适感等, 本组优良率高达92.65%。但其手术操作难度加大, 费用相对要高, 而且术中骨膜剥离广泛, 容易造成感染和钢板断裂问题。本组中未发生感染和钢板断裂, 只有4例术后有轻微的肩关节活动受限。我们总结其经验为: (1) 选择钢板时要结合患者的骨折实际, 由于锁骨外端多为松质骨, 因此, 螺钉数目要充分, 将其固定牢, 防止松动; (2) 术中不要盲目的追求美观而过分剥离骨膜及软组织, 影响骨折端血运; (3) 钢板置钉距离要适应, 使骨折线等长, 保持骨折线强度和应力均匀, 预防钢板断裂; (4) 有不少学者认为此手术无需任何外固定, 只看到能够让患者早期锻炼的优点, 而忽视了早期锻炼容易造成内固定失败, 因此术后要适当的做防护措施。

由此可见, 2组手术均有其优劣性, 手术费用也有差异, 克氏针比较适合于锁骨中段, 内侧段骨折粉碎性不太严重, 经济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患者, 而钢板内固定术适合移位明显和粉碎性骨折, 临床应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和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进行选择。

摘要:目的 比较克氏针与锁骨钢板治疗锁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36例锁骨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克氏针组与锁骨钢板组, 各68例, 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平均时间、疗效、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2组手术时间、优良率、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克氏针与锁骨钢板均为治疗锁骨骨折有效方法, 在临床中应结合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进行选择。

关键词:锁骨骨折,克氏针,锁骨钢板,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熬忠.锁骨骨折几种内固定疗效的比较[J].骨于关节损伤杂志, 2001, 9 (5) :377.

[2]王峰.克氏针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9 (9) :51.

[3]Jeray KT.Acute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J].J Am Acad Orthop Sury, 2007, 15 (4) :239~248.

锁骨骨折骨折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 男15例, 女5例, 年龄20~51岁, 平均32 岁。有12例骨折在左侧, 有8例骨折在右侧。有7例骨折患者由交通事故引起的, 由5例骨折患者由运动造成的, 另外有6例骨折患者属于矿井工伤, 有2例由坠落物砸伤引起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活动受限、伤肩肿胀、触诊有浮动感以及隆起等。

1.2 治疗方法

20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均相同, 即实施锁骨钢板的手术治疗, 主要的治疗步骤如下:臂丛联合颈丛神经经阻滞麻醉后取仰卧位, 患者的肩部需垫高, 实施切口时应自中外三分之一沿锁骨前缘切口对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 长度约为8cm, 进而呈现露骨折端, 应对患者骨折断端间血肿进行必要的清楚, 直视下实行锁骨远端复位, 然后在患者的锁骨以及肩峰上贴紧模板, 并依据模板进行塑形, 钩钢板要选择长度合适以及大小合适的, 且具备充足的弯压功能。塑形完之后进行钢板钩的插入, 即将钢板的钩插入患者的肩锁关节后肩峰下, 选取3.5mm螺丝钉进行钢板的固定, 最后应对患者骨折端稳定后的缝合切口进行严格的检查, 对患者锁骨钢板的部位实施三角巾悬吊[2]。两到三天之后患者可以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相关的锻炼。

2 结果

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接受锁骨钢板治疗之后, 均进行0.6~1.2年的随访跟踪。两个星期之后, 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肩关节的平均外展为90°, 屈曲度为90°, 在十个星期之后, 所有患者的周肩关节均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进行正常的生活, 且伤口无感染, 无钢板断裂、松动、骨不连以及肩锁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状。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锁骨的愈合时间为4~7个月。20例患者在进行锁骨钢板治疗之后的3个月均可取出锁骨钩钢板, 20例患者的愈合率为100%。

3 讨论

锁骨远端骨折是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交通事故、运动创伤、重物砸伤等是引发患者锁骨远端骨折的重要原因。锁骨远端骨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生活, 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重视。锁骨远端骨折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以发生, 在青少年当中尤为常见。目前, 对锁骨远端骨折的分类主要采取Neer分类的方法, 即可分为NeerⅠ型、NeerⅡ型以及 NeerⅢ型[3]。NeerⅠ型为无移位骨折, 患者的喙锁韧带没有出现断裂的现象;NeerⅡ型为喙锁韧带断裂, 患者的骨折出现不稳定性;NeerⅢ型为锁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这种骨折极易漏诊。NeerⅠ型与 NeerⅢ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比较强, 属于稳定性骨折, 不利于患者的手术治疗, 所以一般实施传统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NeerⅢ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比较差, 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患者因为胸锁乳突肌, 骨折内侧段出现向上移位的状况, 外侧端则因为患者上肢的重量而出现向前下移位的现象, 患者的肩胛骨活动极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以及外侧骨折段旋转等症状。对此, 除了一些出现不良情况的患者以及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外, 均可以实施必要的手术治疗, 主要的方法为锁骨钢板手术治疗。锁骨钢板治疗具有传统非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点。首先, 锁骨钢板可以患者的锁骨远端释放稳定而且持久的压力, 可以有效地稳定患者的骨折部位, 加快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其次, 锁骨钢板的强度比较高, 且不易被折断, 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4]。第三, 锁骨钢板在进行锁骨远端的固定时, 可以不剥离骨折部位的骨膜, 从而可以保持患者骨膜血供应的充足, 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第四, 锁骨钢板尖钩主要放置在肩峰后下方, 对患者肩锁关节的不良反应较小, 因此, 患者的肩关节可以较早地进行活动锻炼。第五, 锁骨钢板是一种转为骨折患者设计的钢板, 是依据人体锁骨进行设计的, 属于解剖型的设计, 完全符合患者锁骨“S”形的解剖。第六, 在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 实施锁骨钢板治疗, 恢复快, 不良反应小, 治疗结果令人满意。

在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 实施锁骨钢板治疗,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放置锁骨钢板时, 应按照相关的模型对锁骨钢板的长度、高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尽可能地避免在放置锁骨钢板时由于张力过大而引起的钢板的螺钉松动。 (2) 在对患者进行锁骨钢板的治疗时, 应对已经断离的喙锁韧带进行必要的修补[5]。 (3) 在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锁骨钢板的插入位置, 锁骨钢板应该在患者肩锁韧带的后下方插入, 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患者肩锁关节的损伤。

传统的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主要采取非手术的治疗方法,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愈合率极低, 且患者骨折部位极易出现畸形的现象, 锁骨钢板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比较有效的方法, 其操作简单, 治疗时间短, 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少, 患者受到的创伤也小, 而且极少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患者的愈合率极高, 治疗结果令人满意, 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锁骨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钢板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愈合率为100%。结论 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钢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军, 孙文发, 李兴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45例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09, 30 (7) :1138.

[2]崔巍.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医正骨, 2011, 23 (8) :65-66.

[3]高东明, 施翔.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端骨折5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2) :2690-2691.

[4]王一飞, 薛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 :669-670.

锁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比较 第10篇

【关键词】锁骨骨折;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AO钩钢板;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21-01

锁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锁骨呈“S”型,是人体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锁骨不仅是重要的上肢骨,也是美丽性感的象征。然后锁骨很容易受伤,形成骨折。多数情况下的锁骨骨折为间接暴力导致,常见的情形为跌倒后上肢撑地,暴力上传冲击锁骨形成骨折。另外,新生儿产伤导致的锁骨骨折也很常见。本文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和AO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医院骨外科治疗的锁骨骨折的患者,共156例,男92例患者,女64例患者,左侧锁骨骨折74例,右侧锁骨骨折的患者62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20例。运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患者98例子,AO钩钢板内固定患者25例,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患者33例。

1.2手術方法锁骨骨折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采用颈丛麻醉,将患者肩后方垫高,将头转向健侧,以锁骨骨折出为中心点作为前方切口。切记,保护好锁骨下面的神经、血管以及肺组织,进行骨折处的清理以及复位。将患者分为两个组,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和AO钩钢板组。

1.2.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应该选择合适的接骨板,应按照接骨板直径较患者骨内径小10%的原则。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该先行吸收线捆扎并固定。进行环抱接骨板时应注意温度的情况,就是在0℃-5℃的情况下均匀撑开,撑开时的撑开力度以及角度不能太大,每个部分的变形量不能超过8%,超过8%会破坏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的记忆功能。用30°-50°盐水纱布热敷环抱器,使之抱紧骨折端。

1.2.2AO钩钢板组应该先切开患者肩锁关节囊,将钢板钩端插入肩峰后下方,按压钢板,使之贴敷于锁骨,用皮质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伴肩锁关节脱位的,需清理关节内破碎的组织,将肩锁关节复位。肩锁韧带撕裂的予以缝合,喙锁韧带用可吸收线缝合修补,无法修补的,将碎骨片复位并用丝线固定。

1.2.3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组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做锁骨平行切口,长约6-9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皮下筋膜,显露骨折断端。局部清理血肿和坏死软组织,辨别和寻找是否有碎落的骨折碎块。切开少许骨膜后剥离。撬拨牵引,使得骨折解剖复位。将钢板置于锁骨前上方,钻孔并用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者,不要求完全解剖复位,较大的独立骨块需要通过加压固定或者钢丝捆绑固定,较小的骨块只需要在整体复位固定后再嵌人断端或者置于骨折周围即可。止血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术毕。

1.3术后处理①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术后上肢悬吊2周,术后3d嘱患者作患肢被动活动。三周后行患肩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②AO钩钢板组:颈腕吊带3d后进行肩关节钟摆样功能锻炼,3周后进行日常活动。③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患侧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2周可以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后才可进行上肢负重。

2结果

本组均随访。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有3例因锁骨骨折端偏外致外侧环抱齿轻度翘起,导致骨折畸形愈合。AO钩板组有2例发生肩峰处软组织钙化,肩关节活动时肩峰处有胀痛感,活动受限,拆除内固定,经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术后骨折移位、再次骨折、断板断钉、螺钉松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

3讨论

3.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固定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应力遮挡低,抗剪力、抗旋转力强,可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不需要二次取出,适用于锁骨中段、中外段各型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快捷,不用钻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能持续自动加压,避免钢板固定广泛剥离骨膜而致骨不连,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去除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对于锁骨骨折偏外端时,容易出现两者之间贴附不好,出现锁骨外端翘起。本组3例因此致骨畸形愈合。选择环抱器时,一定要大小合适,撑开力量及角度不可过大,过大时造成其不能完全恢复,影响固定效果。环抱器应放在骨折张力侧,增强抗弯力。

3.2AO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AO钩钢板优点是设计完全符合锁骨S状外形,尖钩位于肩峰后下方,对肩袖影响小。为动力加压设计。利用自身的强度和杠杆原理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量,固定牢固,重建肩关节稳定性,防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疼痛,特别适合于锁骨偏外端骨折及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缺点是由于钢板钩端固定需要术者熟练掌握肩峰附近解剖结构,钩端要插入肩峰后下方。由于基层医院术者技术差异,术中反复行钩端插入及肩锁关节剥离探查,本组2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肩峰处软组织钙化,肩峰胀痛感。

3.3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点重建钢板强度高,能够根据锁骨的不规则形态进行塑形,与骨面紧密贴合,起到良好的对抗弯曲和旋转剪力。采用重建钢板固定牢固,术后即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钢板可长期不取,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术中一般在前上方放置重建钢板,这是由于前置钢板的塑形只需要沿其垂直方向折弯,简便易行,而且钻孔时由前向后对于锁骨下血管和神经的危险性较低。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过分追求解剖复位,特别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过度剥离骨膜和软组织,反而会破坏骨折血运,增加了骨折不愈合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东林.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172-173.

[2]李万庆.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08):1451-1452.

锁骨骨折骨折 第1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锁骨骨折患者均为2007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成年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10例;年龄最小19岁, 年龄最大60岁, 平均33.1岁。入院后常规行X线片诊断为锁骨骨折, 锁骨中1/3骨折40例, 其中横形骨折7例, 斜形骨折15例, 粉碎骨折18例, 左侧28例, 右侧12例;中外1/3骨折5例, 其中横形1例, 斜形2例, 粉碎性骨折2例, 左侧2例, 右侧3例。患者均无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损伤情况, 均为新鲜骨折, 受伤至入院时间3 h~24 h。

1.2手术方法45例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患肢制动, 完善各项常规化验及辅助检查。术前询问病史以及既往史,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 监测各项基本生命体征, 做好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采用颈丛+臂丛麻醉, 麻醉妥后, 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头偏向健侧, 患侧上肢置于身旁, 常规消毒铺巾后开始切口, 以骨折端为中心顺锁骨走行做6 cm~8 cm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 适当剥离骨膜, 满足骨折复位即可, 尽可能保留骨块与软组织的联系, 清除骨折端血块及软组织, 暴露骨折端。复位后用复位钳夹持, 如为长斜形骨折我们一般先用1枚拉力螺钉固定骨折端, 前提是拉力螺钉不影响钛质接骨板的安置;如为粉碎性骨折我们一般先用钢丝绑扎或可吸收线结扎固定, 最后选适当长度的解剖钛质接骨板, 保证接骨板固定超过骨折两端至少各有2~3枚螺钉 (常用6~10孔) 置于锁骨上面, 并适当调整, 锁骨下置撬骨板或骨膜剥离器, 在导向器引导下用电钻钻孔, 测深, 攻丝, 拧入合适长度的螺钉 (一般使钉尖超过对侧骨皮质1~2个螺纹) 。安置好钛质接骨板后, 检查骨折端对位对线均良好, 被动活动肩关节, 稳定, 冲洗切口, 逐层缝合。

1.3术后处理按照国家抗生素使用规范Ⅰ类切口术后常规使用静脉滴注抗生素1 d预防感染, 及时换药, 切口一般10 d~12 d拆线。锁骨中1/3骨折:术后悬吊7 d~10 d, 在悬吊期间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肩关节水平以下活动锻炼和肘关节屈曲, 6周~8周骨折愈合后进行肩关节水平以上活动锻炼, 及增强肌力锻炼。术后12周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锁骨中外1/3骨折:悬吊时间为术后4周~6周, 以后锻炼与锁骨中1/3骨折相同[2]。

1.4评价标准根据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 1优:骨折愈合时间<8周;解剖对位, 骨折端稳定;局部和周围关节无痛, 上肢有力, 肩关节活动正常。2良:愈合时间8周~12周;复位80%, 成角<15°, 移位<骨干1/4, 骨折端稳定;局部和周围关节基本无痛, 患肢比较有力, 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 活动范围减少15°以内。3可:骨折愈合时间12周~16周;复位50%左右, 成角15°~30°, 移位>1/4~1/3;提重物或活动剧烈时关节周围有酸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少15°~30°。4差:骨折移位, 内固定不牢靠, 骨折不愈合, 肩关节活动有明显障碍, 活动范围减少>30°[3]。

2结果

本组45例锁骨骨折病例, 切口均1期愈合, 愈合良好, 无臂丛神经损伤、锁骨下血管及胸膜损伤等并发症, 无1例骨折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或骨不连。45例随访6个月~12个月, 均已恢复正常的上肢功能, 其中优44例, 良1例, 可0例, 差0例, 优良率100%。

3讨论

绝大数锁骨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望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在有足够的临床证据显示用简单的悬吊制动可以获得与“倒8字”绷带固定相同的效果, 而且患者痛苦更小。但“倒8字”绷带固定需要经常检查调整, 会产生许多不便。克氏针内固定的优点是骨膜剥离少, 内固定突起小, 手术操作简单, 创伤小, 但缺点是克氏针的移位和上肢上举时对抗骨折端之间的旋转能力差。随着社会的进步, 患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单纯的锁骨骨折也考虑手术治疗 (如职业模特) 。锁定加压钛质接骨板内固定优点是: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固定牢靠, 术后多可行功能锻炼, 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 并且术中要使用X线透视, 故在基层医院很多患者因价格贵而不选用锁定加压钛质接骨板。针对这些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我们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是开放性骨折, 皮肤或胸膜即将被骨折端刺破, 或伴有臂丛神经锁骨下血管束损伤, 相对手术指征包括同侧上肢损伤、脊髓损伤或多发性创伤的患者。骨折端不稳定出现骨不连接, 并且出现疼痛等症状;软组织嵌入, 骨折端有较大分离;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出现漂浮肩。采用解剖钛质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 其形态特点充分适应锁骨的解剖特征, 是按锁骨的骨骼外形设计的, 与骨骼外形匹配, 与锁骨有很好的贴合性, 术中基本不再用塑形且钛质接骨板较薄, 对软组织刺激小, 不会对局部软组织产生挤压, 减少了皮肤坏死的发生。本组病例中, 由于技术操作精细,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固定确切牢靠, 术后骨折愈合率100%, 患者能早期行肩关节康复活动, 保持了肩关节的良好活动功能[3], 并且价格患者也能接受, 获得了很高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510.

[2]邱贵兴, 戴尅戎.骨科手术学 (上册)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62.

上一篇:文化经济发展刍议下一篇:高考应试技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