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宣传策略微探

2024-06-06

高校招生宣传策略微探(精选5篇)

高校招生宣传策略微探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招生,宣传策略

所谓的高校招生宣传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向高考考生介绍本校的情况,以增强考生对本校的了解,吸引考生报考本校的一个过称。进行高校招生宣传,首先必须先了解当前高校招生宣传的背景及其途径。

1 高校招生宣传的背景

1.1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1999年有1071所,到了2003年则发展为1552所,两年后高等院校增加到1792所,2007年高等院校数量为1908所,2009年更是高达2305所,2013年5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2481所。短短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导致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1.2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受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青、少年人口逐年减少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趋势。据有关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推算,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的高峰期,此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将逐年递减。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为12539.65万人,2009年为12228.84万人,2010年为11475.79万人,预计至2018年达到最低峰,仅为2008年的50%左右。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不可避免会给我等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生源压力。

1.3 国外教育机构不断增加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多,国外的众多教育机构也随机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高等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些教育机构不断推出了各种出国学习、中外合作教育的模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出国留学。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23万学子出国留学,2010年,出国留学数量更高达28.47万人

可见,高校招生已经逐年进入买方市场,生源大战即将到来,高校若不进行合理的招生宣传,势必会导致生源的流失,生源质量的下降,进而造成高校办学水平的下滑。

2 高校招生宣传的途径

高校招生宣传的传统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广告、印刷媒体广告、人际关系宣传等。其中,前三者广告覆盖面广,后一个宣传方式较为直接,说服力较大,能较为直观地将学校的实际情况呈现在学生面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也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既有自由访问、双向交互、链接多、多媒体展示等众多优点,能够为学生提供24小时查询方便,便于学生了解学校信息。

3 高校招生宣传的策略

3.1 从受众出发,制定宣传手段

在制定宣传策略前,应先明确宣传的受众是谁,然后从受众出发,才能制定出合乎他们心意的宣传策略。高校招生宣传的受众主要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结合考生和家长信息接收的特点,做好人性化服务,这也是争取生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受众出发应注意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3.1.1 考生成绩不同,宣传策略不同

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自信,甚至有点自负,他们选择高校主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学风、软硬件条件,学校是否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等。对于这部分学生,应重点宣传学校的师资、文化氛围、科研力量、学校软硬件设施等。进行招生宣传时,应使其感受到学校的专业的自信。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常常会顾虑自己假如报了这所学校,能否被顺利录取?假如自己被录取了的话,将来自己是否会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对于前者,学校应根据招生经验和录取分数给学生以诚恳的意见,鼓励成绩适合的学生报考。

3.1.2 考生地域不同,宣传策略不同

一般情况下,农村考生对学校的招生政策、院校信息了解较少,针对这些学生,学校应加强招生录取政策及其流程的讲解,避免其被一些不实信息蒙蔽。此外,农村考生对经济、就业方面的问题较为关注,因此学校可重点介绍一下本校的奖学金设置、助学贷款发放以及就业情况等。

城市的考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与教师的影响,因此,在宣传时应多考虑其父母与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3.2 从人才出来,建立专业的宣传队伍

招生宣传人员奔赴在招生宣传队伍的最前方,他们直面着众多考生和家长,在这些考生和家长的眼里,招生宣传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他们对学校的介绍和对考生及其家长问题的解答,代表的是校方的立场。因此,组建专业、自信、真诚、随和的招生宣传的队伍对于高校招生宣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体而言,招生宣传队伍要想专业就需要首先是一个学校通,要对本校的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师资、生活条件、毕业生就业率等都有所了解;其次要熟悉招生业务,能够将学校的招生政策通俗的传递给众位考生和家长;最后应能吃苦耐劳,能以良好的服务意识,耐心细致的为考生服务,并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真诚的意见。

3.3 从策划出发,宣传应有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招生的数量选择模式逐渐转变,开始进入质量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人们广泛关注。而这种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本校学生的质量,质量好的高校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在进行招生宣传策划时,要注意体现本校的内内涵。这就要求宣传人员要坚持诚信,不仅要介绍学校的特色、又是,还应实事求是的介绍学校不足的地方和有待改进的方面。不仅要介绍学校开始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就业前景,也要介绍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争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为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

可见,高校招生宣传是一个全员宣传、时代宣传的系统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首先应注重本年度考生报考高校的取向,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其次要注意建立专业的宣传队伍;最好要注意实事求是,注意宣传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继明,吴智鹏.论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与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宣传策略探析 第2篇

【摘 要】目前,高职教育“招生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招生宣传对策,对提高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生源数量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宣传 策略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高职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当前高职教育的招生工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非常必要的。下文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招生宣传对策,对提高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生源数量有一定的意义。

一、招生形势和生源分析

(一)面临全国生源下降的严峻形势

随着高等教育向普及阶段的迈进以及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33万人,比2010年减少24万人。2012年高考总人数将比2011年减少20万左右,大约910万。据统计,自2008以来,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降低,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不断上升,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75万人,录取比例比上一年度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2012年录取率达到75%。北京、上海、天津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录取比例均超过80%,甚至达到90%以上。

正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袁本涛教授曾经指出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教育生源减少,首先波及的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由于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还不强,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竞争能力不强、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影响必然首当其冲。

(二)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8.4万人,1999年扩招增至159.7万人,到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是1998年招生的4倍多,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675万人,是1998年的6倍多。并且普通高等学校的数目也在逐年增多,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数目已达两千所以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可谓规模宏大,异彩纷呈。

(三)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分流

经过我们对考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本科志愿落选,你会选择就读职业类院校或者复读?”这一选项上,其中有80%以上的考生都会选择复读,原因是看到普通本科的招生计划逐年增加,要回去补习,希望来年考上较好的普通本科类院校。

除了复读以外,大量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继续深造也是考生分流的另一个途径,而且这个比率逐年在增大。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中国教育部领导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年轻人到国外学习。近年来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现象明显,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都将出国留学作为毕业后的求学首选。

(四)社会不认同高等职业教育

首先我国历来有重学轻术的传统,影响人们的择业观。其次,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感,这些观念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的家长、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是差的学校、有差的老师、差的设备、招差的学生、培养差的毕业生。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短缺挑战。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模式。

二、招生宣传应对策略

(一)从学院层面上提升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所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和综合实力的象征,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品牌开发视为学校的生命力。打造学校品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树立正确育人理念,设计学生品牌;突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生品牌;创新校园文化,优化学生品牌;关注优秀学生,宣传学生品牌。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教育的卖方市场正在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面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高职院校面对的竞争对象首先是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且处于劣势地位。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突出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是来自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能否创特色、树品牌、扬优势,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否在“前有尖兵,后有追兵”的高校竞争中冲出重围,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成败。

(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招生宣传队伍

招生宣传是一项政策性、涉及面广的舆论性工作,其工作人员的形象不仅代表了院校的形象,同时也代表了高招工作的整体形象。因此,招生宣传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点:

1. 良好的服务意识。招生宣传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考生着想、为考生服务,要做到主动热情服务。

2. 强烈的责任感。要充分认识招生宣传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要增强责任感,把招生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3. 较高的业务水平。招生宣传人员必须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科特色、学习生活条件、往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去向等,还要掌握教育部和省市有关部门关于招生的政策、纪律、录取办法及程序等。这样才能准确解答考生提出的问题,对考生进行正确指导。

4. 正确的引导考生。在招生宣传中最重要的就是宣传诚信、建立良好的社会口碑。向考生和家长讲清政策以及如何按政策办事,要把为考生释疑解惑作为工作重点,要急考生之所急,想考生之所想,多研究考生家长想了解什么,考生要问什么。endprint

(三)精心策划,构筑立体、全方位的招生宣传框架

1. 纸质媒介宣传。招生专刊、宣传简章、宣传画册、宣传海报是建立考生对学校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招生专刊是由省市主管部门编印发放的,考生人手一册,具有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等诸多方面具有其他宣传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2. 深入各高中学校进行宣传。选派责任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招生宣传人员到各地州高中学校进行宣传。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从学校的品牌声誉上,还是从生源的规模数量上,对学校的招生宣传取到了较好的效果。

3. 参加现场咨询会宣传。在填报志愿期间,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在一定的范围内举办高考填报志愿咨询会,学校在咨询会上设点,是宣传学校、扩大影响、提高生源质量、争取优秀生源的极好机会和重要途径。

4. 利用网络宣传。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布各种招生信息的重要渠道和与考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公众接触程度高等特点,使招生宣传更为便捷、有效和连续,成为家长及考生深入了解高校的重要途径。

5. 在招生录取期间设立招生咨询办公室。招生录取工作期间设立招生咨询办公室,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录取前积极研读家长心理,增强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定期互相交流招生宣传体会。在招生时做好招生咨询和接待工作。为了使咨询、接待工作有更好的效果,每一个招生人员都认真熟悉招生政策,让家长“带着疑问来,怀揣满意归”,保证生源“上得来、留得住”。

6. 除了以上宣传方式外,建立生源基地成为越来越多高职院校选择的方式。高职院校可动员本校师生共同参与,请他们把学校的招生信息和发展情况及时反馈给曾经就读中学的校友或亲戚朋友,由于都是熟悉的人,可增强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要做好宣传工作,把握政策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队伍建设时基础,讲究合作是保证。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分析当前的招生形势 ,及时调整招生宣传策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狄富娣.高职招生的现状与对策.科学文汇[J]. 2009(12).

高校招生宣传策略微探 第3篇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发掘相应的资源,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具体操作中有哪些注意点呢?笔者有这样一些思考.1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重现和深化,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小学所学和初中新授内容间的结合部分,充分发挥学生前概念认知的正迁移作用.相比于物理学习而言,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物理知识相对肤浅,而且比较离散,但是学生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再辅以自身生活中观察和积累,他们已经对物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将相关内容发掘出来,并对其充分利用.例如,在初中八年级《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激活学生已有记忆――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与之对应的内容有三节:《光与影》、《阳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对这些琐碎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进而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当然,限于小学教材知识体系的局限性以及自身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学生的认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片面或者错误的地方,这可能会给学生物理学习带来思维定势的干扰,教师要在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和沟通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以克服前概念带来的负迁移效应.2激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要在充分激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展开.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为学生展现了绚丽多彩的科学世界,因此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将这一兴趣延伸到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那么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事实却与之相反,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科普性质较强,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大多围绕丰富多彩的感性素材展开,对学生的理解要求较低,相关学习目标轻而易举就可实现,因此学生兴趣的激发具有一种主动性,而初中物理课程虽然也有大量的感性素材作为认知的基础,但是它渗透了很多理性分析和概念构建在其中,学生的理解任务较重,再加上中考压力,学生的主动性兴趣很难被延续,所以,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合理地规划教学,以外在手段进行激活.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新奇的物理现象依然是激活他们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讲解测量操作的要点时,实验的严谨性和琐碎的注意事项往往让课堂枯燥而乏味,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讲课艺术,让平淡的课堂生动起来.以强调测量结果单位的重要性为例,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测量池水的故事:国王嫉妒阿凡提的智慧才能,就出了个难题考考他:“人人都说你聪明,那么你测量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桶水?”阿凡提很快给出了答案:“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那么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那么就是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十分之一,那么就有十桶水.”一个智慧而幽默的故事,让学生在适度放松的同时,也能认识到测量和比较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又例如,口头讲解“沸点”的概念,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知,有关理解就无法到位,教师通过实验:持续对沸腾的水加热,而温度计示数不变.这一新奇的实验现象不仅能促使学生自我构建概念,也能有效激起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3引导学生系统构建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也很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这一点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前概念基础.当然,因为小学科学课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甚至某些知识还交融在一起,因此知识呈现为片断性,其系统性和专业性需要在初中学习过程中进行重新整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初中物理知识的构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关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初步感悟新知;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将新知与小学科学课程的已学内容相结合,进而了解新知;此外教师要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理中活化对认知的理解,进而发掘其内涵和外延;最后是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认知,实现科学概念的合理建构.教师在利用学生科学课程的知识储备时,还要注意某些科学概念的表述差异.例如,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和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某些核心的科学概念表述上就有着显著的差异(如表1所示).结合表1中的内容可以发现,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概念更趋于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初中物理的概念表述与整个物理学科体系相联系,其描述更加严谨和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及时更新相关概念,对某些错误的说法要及时更正,比如,小学将“轻重”等同于“质量”,这会导致学生对“质量”和“重力”的概念构建带来干扰,因此必须及时纠正.表1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概念表述差异举例小学科学结冰融化磁铁音量轻重重量热能初中物理凝固熔化磁体响度质量重力内能4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渗透

在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仅仅只是载体,科学方法是手段,而凝结在知识和方法中的科学思想才是各个学科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学中积极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策略.小学科学课程在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探究和呈现中,都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科学方法以及相关思想,同时更是在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科学方法和思想进行切实的感悟.例如,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绘制简单的表格,处理相关数据,完成简单的实验报告,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建议是:“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其载重量之间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此外,类似于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等等,小学科学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学科指向性更强,在具体操作上,科学方法已经不再局限于框架上定性认知,更多的是与物理学科彻底融合,拓展到定量研究的层面.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依托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的科学方法基础,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地自我构建实验思路,完成实验设计;另一方面更要及时鼓励学生将实验设想展示出来,在交流和讨论中对实验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在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完成阶段,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以实现科学方法的内化.5鼓励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推进物理学习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之微探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方式 素养

语文教学,看似容易其实很难,这就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从而阻断了学生的发展,唯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赢得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过于落后,在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将自身的思想过多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认为自己的思路能够代表学生的思想,只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事实上,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不相符合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断点,而教师又总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使得学生盲目跟从,学习索然无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讲授传播,缺少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使得学生面对语文的教学内容难以全面理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及其类型

1、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含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從属于教学设计,确定或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制订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依据;第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能,是将语文教学思想或模式转化为语文教学行为的桥梁。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类型。教学是一个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因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的教学策略就有很多种。首先,根据主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其次,根据构成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某一重要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务型策略;再次,根据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指向的不同,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我们依据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大类。其中,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的策略,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策略、安排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包括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原理教学策略、促进认知情意发展的策略等。教学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监控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或选择的基本依据主要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师以及在什么教学情境下使用等方面进行考虑。

1、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如此。例如,在初一语文教学之初,教学的起始目标是要提高学习者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才是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和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可选择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或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与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知识与技能掌握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促进作用、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规律、学习者的主观状态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制订或选择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订或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2、初中语文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是教学策略制订或选择的基础。对初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重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观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的初始状态,主要指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实践表明,如果仅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无视学生的初始状态,那么所制订或选择的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在具体分析学生初始状态之后,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风格、认知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的长处或学生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称之为“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生初始状态中的短处或劣势有意识地采取补救性措施,并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找到“教学最佳期”,鼓励学生“跳一跳”,引导他们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称之为“失配”策略。这两种策略的使用都是以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前提的,因而可以说,对学生初始状态的分析是制订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

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 生源质量 招生 宣传

[中图分类号] G6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47-02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1]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开端和基石。招生宣传是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招生单位进行生源竞争的主要方式。生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积极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将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和“量”。高校可以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力度,以扩大研究生招生宣传的辐射面,逐步建立起研究生招生宣传的高效、长效机制,做到两者兼顾,既保证生源数量,又争取生源质量。

一、全面宣传,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研究生招生宣传是一个对外充分展示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过程。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又能为研究生招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在时间上应做到常年性、长期性,在人力上应做到全校性、全员性,并逐步建立起一个纵向、横向、立体的全面宣传网络。[2]

纵向宣传是指通过高等院校、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在校研究生等众多层面,做到各层各级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积极开展研究生的招生宣传。

横向宣传是指充分利用海报、报刊、网络、电视、编制招生宣传材料、参加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等渠道和参加会议、学术交流、外出讲学等机会,在较大范围内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立体宣传是指尽最大的可能为社会和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比较详细的招生相关信息以及更为细致、周到和耐心的多项服务,从而使社会和考生更多地认识、了解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更好地吸引优秀生源报考本校研究生。

二、重点突出,确保宣传的精准度

在做到全面宣传的基础上,招生宣传更应突出重点,以确保宣传的精度和准度,进一步发挥招生宣传的作用,提高招生宣传的效果。

(一)宣传材料

在编制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时,要做到材料的内容和制作的特色两者兼顾,既要做到相对稳定,又要与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科研动态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并具有一定灵活性。

宣传材料在内容方面要突出侧重点,除了研究生招生的专业目录以外,更应将重点放在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招生专业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及其经费、科研水平和成果、学科的培养条件、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在校生的对外交流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在材料制作上要突出特色,并讲求实用性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宣传内容印制在日常用品或文具(如水笔、扇子、鼠标垫等)上,考生经常接触和使用,自然而然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二)宣传媒介

在确定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媒介时,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主流且权威性比较强的媒介,例如考生报名和调剂时使用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高校自己的研究生招生网站是本单位最官方、最权威的宣传窗口和信息发布平台,可以自主管理,随时发布和更新信息,且信息容量非常大。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本单位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内容并美化页面,使之成为本单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展示和宣传的平台。

另外,高校也可适当考虑一些在考生中影响较大、对考生粘性较强的考研学习网站、考研论坛等,将其作为招生宣传媒介的备选。但是,有些网站是专门为做广告而建立的,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根本吸引不了考生。高校在选择时要注意甄别,不要只顾及招生宣传的成本,更要考虑招生宣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宣传区域和对象

招生宣传要注重宣传的区域和对象。应届本科毕业生是考研大军中的主力军,是研究生优秀生源的重要来源,而高等院校又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在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时,应该把高等院校作为主要的宣传区域,把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重点的宣传对象,通过开展学术报告会、高校宣讲会、招生现场咨询会等形式,直接在高校与应届本科毕业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和交流,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生源报考,并逐步建立起高校优秀生源基地。

(四)宣传方法和技巧

研究生招生宣传还要注重宣传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给生源院校寄送招生宣传材料时,应将材料直接寄送到其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部门,这比寄送到其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等研究生管理部门更有效果。因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是统计进本科就业率中的,而且是统计到一次性就业率中。

三、分析总结,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

招生宣传工作须讲求实效,要及时分析宣传工作产生的效果,总结招生宣传工作的经验,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宣传工作。

通过对报考生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可看出招生宣传产生的直接效果,对产生效果较小的方法、措施要及时改进,对产生效果较好的要加以推行;通过对录取生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可对来年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通过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本年度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来年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以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

研究生招生的目标不能只限于在数量上完成招生计划,不能只是多招生源,更要多招优质生源,在完成招生计划的同时还要追求新生的入学报到率。

四、建立高效、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

研究生招生宣传人员是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和措施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与考生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在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时,也代表着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根据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特点,建立一支稳定、高效且素质较高的招生宣传队伍,对保障招生宣传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完成至关重要。招生宣传队伍的组建,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系统的培训,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等,以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提升其服务意识,发扬其奉献精神。通过培训使他们更加熟悉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更好地掌握研究生招生的政策和招生宣传的方法技巧。高效、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是对外更好地宣传学校,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争取优质的研究生生源的基本保障。

五、注重平常,逐步建立起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研究生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宣传都集中在考生网上报名及其之前的一段时间,考生报名截止后,招生宣传工作也随之结束。考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收到来自各高校大量的招生信息,这样的招生宣传,未必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其实,招生宣传更应注重平常,逐步做到宣传的潜移默化。除了在考生报名期间进行针对性比较强的阶段性宣传外,高等院校更应制定中长期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计划,这是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平时的学术报告会、高校宣讲会、招生现场咨询会等方式与本科生源院校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效的合作关系,在报名期之外来开展宣传。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研究生招生宣传的预期效果,而且可以逐步减少研究生招生宣传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建立起研究生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另外,高等院校可发挥高年级研究生和已毕业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他们的宣传、帮助和带动其大学本科同学、师弟、师妹、同事等报考,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

综上,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源竞争的日趋激烈,招生宣传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宣传的策略,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做到电视有形象、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师生有口碑、社会有声誉[3],不断开拓研究生招生工作新局面,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并提供前期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5-10.

[2] 李远颂,张银东,朱国鹏,暴瑛.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73-379.

[3] 黄鹂,杨凯.新形势下加强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73-74.

上一篇:提升设备下一篇:沉默权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