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控制范文

2024-07-11

编辑控制范文(精选12篇)

编辑控制 第1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应用状况也日趋成熟, 这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媒体编辑应用, 为媒体编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媒体编辑工作越来越多依赖于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同时, 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非线性编辑网络工作特征分析

非线性编辑网络, 重点应用于电视台等相关流媒体剪辑的工作环境中。在非线性编辑技术出现以前, 相关工作都需要遵从流媒体自身在时间轴上的特征来进行操作, 由于在时间轴上呈现出相对较为刚性的约束,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现自由剪辑和拼接, 在制作效果上严重不足, 并且工作效率低下。

随着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 这种在流媒体剪辑工作方面的线性限制被打破, 计算机的非线性编辑技术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强大的预览功能, 并且在流媒体数据段的剪切和拼接方面成为可能, 对于各种特效处理也更为便利。非线性技术的出现, 使的基于流媒体的再次创造成为可能。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 其技术的可用性以及服务的可得性越来越重要, 众多媒体文件曾经只存放在磁带中, 而今天都存放于服务器的硬盘中, 或者分布在整个网络资源中。这种存放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决定了目前的流媒体编辑工作基本完全依赖于非线性编辑网络, 一旦该网络出现故障, 诸如病毒入侵等问题, 就会为整个工作组的工作开展形成致命打击。因此, 必须深入了解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工作特征, 并且提出相应的安全优化措施。

从目前的状况看,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实际来源于网络自身的, 无论是网络自身的缺陷, 还是来自于非编网络外部的攻击, 或者病毒等, 都属于网络自身的危险。这种危险是不能够克服的, 但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这种危险减弱, 但是对于危险的防范技术同攻击技术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整体趋势, 因此难以彻底消灭。其二则是来源于对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使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人为操作的不当以及其他管理等相关人为问题造成的危险。通过调查, 但凡系统的危险, 通常有超过80%来源于人为操作不当, 并且这种人为因素也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其他网络自身安全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而言, 妥善的管理和相关操作规程的完善可以将这些问题完全消除, 这也正是针对非线性编辑网络进行安全控制的工作重点所在。

2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安全措施探讨

通过上述对于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工作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安全问题的简要分析, 可以了解到安全对于非编网络的重要性, 并且这种安全状态以及相关程度的可改善性。基于这样的观点, 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安全水平。

2.1 合理系统分析

非线性编辑网络本身有着自己的工作规则, 对于这样的一个网络而言, 通常其信息呈现出分布式存储, 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 在整个网络中都存在有不同的备份机制。对于备份机制的具体算法本文不做讨论, 但是这种存储特点, 使得非线性编辑网络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对于其他普通网络而言更大的数据量。通常来说, 一个小型的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每天的素材流量能够达到120GB, 每台工作站在进行文件传输时要求独占的传输带宽保证在10-15MB/s, 且不同的媒体工作方式, 都会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产生数据流高峰。针对于这种工作特征, 可以十分确定非线性编辑网络必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用网络而存在, 不允许挪作他用, 对于普通办公等工作, 都应当与非线性编辑网络实现隔离处理, 并且通常采用双网架构确保实现冗余, 确保数据安全。除此以外, 对于网络中出现的数据潮汐现象, 还应当着力于妥善管理, 在潮汐阶段严格监控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对于非法的数据流严格审查。同时为了增强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可用性, 还可以考虑在数据潮汐阶段适当放宽非线性编辑网络内部的访问权限和审核机制, 但是必须以安全作为前提, 可以采用验证延迟的手法进行操作, 即先操作, 然后再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冗余备份。必须明确这种工作方式仅限于内部网络的数据交换过程中。

2.2 合理技术应用

这一方面相对而言较为传统, 因为无法将安全隐患完全消除, 因此紧跟变化就是最好的防范措施。具体而言, 从硬件层面, 妥善设置相应的设备参数, 对于每一种设备都有不同的设置。重要的部分在于软件, 对非线性编辑网络中相关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 修补好相应的漏洞, 是实现黑客以及病毒攻击防范的有效措施。同时对内外网网关的设置也十分重要, 如果有必要的话, 应当限制网络中计算机对于外部网络的访问。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工作, 都由固定的计算机工作群组来实现, 并且在操作

1栏目分析

《我是长春人》栏目主题为“展现身边的温暖和感动, 展现长春人的时代风采”, 对长春百姓中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老孝亲、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物加以大力宣传, 歌颂他们身上善良、勤劳、奉献、无私的优秀品质, 对社会风气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也将以真实敏锐的触角深入民间, 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可贵之处和闪光点, 让那些勇于追求梦想、努力奋斗, 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 热爱家乡, 生动可爱, 真实可信的人物和故事通过我们的节目展现出来, 真正体现当下长春人的风采风貌, 从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长春精神。

《情暖天下》以关注弱势群体、为其排忧解难为宗旨, 创办以来就受到了春城百姓及热心慈善事业人士的欢迎, 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创造了较好的收视率。这个栏目的创办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全社会爱心救助的理念和良好社会风气, 也体现了长春电视台节目准确良好的定位。

《希望田野》立足长春市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的特点, 把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为农民朋友解决农业生产上的困难为已任。创办5年来, 一直秉承这种理念, 以质朴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手段, 结合农民生产实际, 为农民排忧解难, 深受农民欢迎。

《危机时刻》是应市政府崔杰市长的要求开办的。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如何防灾减灾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个栏目正是以此为宗旨, 从一个个真实发生的灾害性事故入手, 告诉人们在危机面前如何自救和救助, 这是政府要求我们媒体做的工作, 也正是群众所需要的。

1.1栏目当前存在的问题

1.1.1创作理念方面

如何坚持城市台立足本土、服务市民、突出特色这样的创作方向上, 尚有不清楚的地方。作为城市台, 播出范围

探析城市台自办栏目的创办

文丨赵红宇

摘要:打造精品栏目, 提高核心竞争力, 是每一个城市电视媒体人必须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城市台的编导, 通过对自身电视台节目部近几年自办节目分析, 颇有心得, 粗略几笔、用以自励。

关键词:城市台;栏目;创办

过程中对相应工作组的行为进行严格监控, 借以提升网络安全性能。此外, 移动存储设备也是非线性编辑网络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控制的一个方面。很多流媒体制作资料都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实现网内以及非线性编辑网络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传播, 这也是很多病毒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在内网中不断传播难以彻底消灭的主要原因, 其中auto以及其变种就是一个典范存在。针对这种问题, 在非线性编辑网络内部同样应当实现对于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限制, 同样可以通过限制某一组计算机实现移动存储设备到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组计算机作为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入口而言, 必须实现对于其日常行为的严格监视和控制, 尽最大可能消灭相关病毒和不安全因素。

2.3 合理人员以及文件管理

管理工作的展开, 是最有可能提升非线性编辑网络安全状态的工作。首先是对于人员的管理, 为不同的人员赋予不同的权限是对非线性编辑网络进行保护的最基本并且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完善的人员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文件以及网络的误用, 确保不具备权限的工作人员不会接触到重要文件。除此以外, 对于人员以及权限的管理还是限制人员行为的有效方法, 不仅仅是核心文件可以确保相对安全, 对于其他方面, 诸如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以及外网的访问和数据交换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与此同时, 还应当加强对于文件的管理。很多带来不安全的人为因素都源于错误的访问文件, 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文件的有效管理, 将对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安全性能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具体可以为相关文件做好详细的关键字和内容摘要标签, 这对于过往流媒体文件而言可能工作量较大, 但是如果只通过标签和摘要就能够对过往文件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不用读取文件, 不但对于安全性能的提升而言有着推进作用, 对于提升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工作效率而言同样不可低估其意义。

3 结论

对于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安全提升工作而言, 需要整个工作团队的参与和行动, 持之以恒,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管理层面的安全机制通常比技术层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更加有效果, 只有对二者的充分重视, 不可偏废,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工作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指出日常对其依赖性以及数据潮汐是必须注意的重点, 而后就如何提升非编网络的安全水平做出了深入讨论, 指出管理工作必然会成为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瑞坤, 柯珠华.非线性编辑技术研究及实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 (2) .

谈编辑工作中的图书全面质量控制 第2篇

崔玲

(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100081)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工作贯穿图书生产的整个过程,编辑队伍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主力军。本文从图书整个出版流程考虑,对编辑如何在选题策划、组织作者、审读加工稿件、装帧设计、印刷加工等方面加强图书质量意识,提高图书整体质量水平展开论述。

关键词:编辑工作全面质量控制

0 引言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一本质量低劣的图书一进入市场可能就夭折了;相反,一本优秀图书却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一印再印,一版再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现在各个出版社都非常重视图书质量把关,大家都认识到,只有图书质量才是立社之本,才是一个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出版社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和印刷装订质量四项。从图书质量的内容可以看出,保证图书质量,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工作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改错别字、把把文字关早已是老皇历,编辑工作贯穿图书生产的整个过程,编辑不仅承担着从信息采集到选题策划、从组稿到稿件审读加工的重要任务,而且在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装订过程中,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编辑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图书的质量水平。

另外,从图书质量的内容还可以看出,图书质量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质量控制失误,都会影响图书的整体质量。所以编辑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图书质量意识,在图书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把好每一关,多为社会贡献高质量的优秀图书。

1精心策划选题

选题是对图书的主题、内容的总体设计,是一本书的起点。选题方向错了,后续的编辑工作再认真再细致,印刷再精美,也都等于零。所以说图书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选题的质量,选题质量对图书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

选题质量是指选题在思想、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使用价值,这是衡量选题优劣的基本标准。而近几年图书市场出现的伪书现象、低水平重复出版现象、缺乏新意和特色的跟风现象又给选题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也给编辑的选题策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辑策划选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对市场信息关注、收集、积累与分析的结果。编辑采集的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合理,是否具有适用性和预见性等,将直接决定选题的质量。编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信息的采集,同时要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存储和整合,这样才能为选题策划提供充分的依据,提高策划水平,提高选题质量,从而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有了选题构想后,为了进一步保证选题质量,还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比如市场上同类选题的多少、内容定位、读者定位、优缺点、定价、销售情况等,吸取其经验教训,以便及时对选题进行调整,必要时还要向社外专家咨询或召开社外专家选题论证会,听取他们对选题的意见和建议,使选题的确定真正建立在准确、可靠、科学的基础上。保证书稿写作质量

好的选题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而接下来选择合适的作者,保证书稿写作质量是保证图书质量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书稿内容是由作者一字一字写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学术水平、写作能力、写作态度等直接决定了编辑的选题构想能否实现和实现的效果如何,决定了书稿的内容质量。所以选择合适的作者,是选题成功与否的关键。

要保证书稿的写作质量,编辑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1)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意收集有关学科作者基本情况的信息,包括有关学科作者的分布情况,各人的不同专长、不同学识水平、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与成果、写作经历、代表作品等等。可按人建立档案,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选题作出选择。

(2)选定作者后,编辑要能准确无误地将选题构想传递给作者。这是作者写作的基础,对于作者将编辑的选题构想付诸实施非常重要。编辑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将图书的名称、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字数、选题特色等信息提供给作者,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照。

(3)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编辑还要当好作者的写作参谋,认真审读作者的写作提纲和样张,尽早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使书稿更加完善。另外还要经常了解写作进度,帮助作者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4)对于丛书或重点图书,编辑还应组织专家成立编委会,写作前对丛书每一分册的写作提纲进行审核、讨论、修改;书稿完成后对书稿内容进行审查,准确无误后方能进入编辑流程。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

编校质量指编辑对书稿的审读加工质量和校对人员的校对质量。编辑对校对质量起监督作用。

(1)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目的是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审稿编辑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决定了书稿的审读质量。所以要提高图书的审读加工质量,编辑除了认真负责、具有专业背景外,还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最大可能地发现和修正书稿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另外,要不依不饶地执行三审责任制度,在最大限度内避免由于某级审读者知识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对于重点图书,为保证质量,也可根据稿件情况,适当增加审稿次数,甚至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审稿。

(2)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在这里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监督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的执行,对于重点图书还要根据情况增加校次。其次,编辑要认真对待并解决校对人员提出的问题,对复印样认真通读,把好最后一道内容质量关。重视图书的设计质量

图书的设计质量是指封面、扉页、插图等能够恰当反映图书的内容,格调健康,全书版式设计统一,字体字号合理。对于丛书,还要注意各分册设计风格的统一,包括文前页的内容、编排顺序、编排格式,目录的编排格式,书眉的字体、字号、排版格式,章节标题的等级划分等。这样,从外在形式上,丛书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设计质量是图书的面子问题,是图书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图书的整体设计质量,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

图书的设计质量主要靠美术编辑来完成,但图书责任编辑也要参与其中,因为从选题策划到书稿加工,责任编辑最了解书稿内容,最清楚图书的定位,所以责任编辑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与美术编辑一起讨论装帧设计方案,对图书的封面设计、内文设计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图书的封面能够恰当反映图书的内容,格调健康;保证全书内文版式设

计统一,字体字号合理,整体美观大方。

另外,图书责任编辑要监督责任设计编辑制度和设计方案三级审核制度的执行,即每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职称的编辑为责任设计编辑,主要负责提出图书的整体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或对委托他人设计的方案和设计的成品质量进行把关。图书的整体设计要严格执行责任设计编辑、编辑室主任、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或副总编辑)三级审核制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的设计质量。监管印刷装订质量

图书的印装质量由责任印制人员负责,编辑主要起监督作用。具体来讲,编辑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图书内容、读者对象、成本控制等方面协助印制人员选择合适的纸张、印刷工艺和装订方式。

(2)监督图书印制必须到有“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装厂印刷装订。印制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书刊印刷标准和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3)坚持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制度,即在图书封面和内文印刷完毕、未成批装订前,先将样书送出版社对装订质量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印装厂;如无问题,才开始批量装订。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选题质量—写作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装质量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期质量是后期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前期质量为保证,后期质量再好也等于零;后期质量是前期质量的延伸,后期质量低劣,图书整体质量也将大打折扣。图书选题质量和书稿审读加工质量是与编辑工作直接相关的,编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书稿写作质量、图书的设计质量和印装质量,编辑又起着重要的辅助和监督作用。不管怎样,编辑只有按部就班、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图书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法律法规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

2作者简介

崔玲,1996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管理专业,现为科学普及出版社副编审,主要从事大众科普读物的出版工作。策划出版了《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大拇指神游记—知识童话集》、《幼儿园快乐系列教材》、《幼儿书写潜能开发》、《材料科技》、《能源之手》、《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等80多种图书。其中科普读物《能源之手》、《材料科技》2006年入选“万村书库工程”,《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2006年被新闻出版署指定为向全国推荐的百种好书之一,并入选 “万村书库工程”。而学术专著《中国空间技术老专家论著系列》、《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列丛书》均列选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董伟燕,硕士,2005年4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后进入科学普及出版社,在文化生活编辑室从事图书编辑工作。

责任编辑与编辑责任 第3篇

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责任编辑。既然编辑前面加了“责任”二字,就意味着编辑是这部书稿的第一责任人,要承担这部书稿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过程中的最终责任。这种责任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书稿的思想导向、学术水平、文字表达、编校质量、印制质量、社会效益、维护作者权益,以及确保出版物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职责。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第四章第二十五条规定:责任编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注销其责任编辑证书:(一)有参与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违反出版法规行为的;(二)担任责任编辑的出版物出现内容质量、编校质量等违法问题的。可见,责任编辑行使审读、修改书稿的权力是由法规赋予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责任编辑要守土有责,如果责任编辑不负责任,出现问题是要承担其责任的。因此,责任编辑在工作中必须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书稿,对书稿的政治倾向、思想品位、学术或艺术价值、科学性、知识性、结构体例、文字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对其学术水平、文字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做出修改处理。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三级审读制。初审是复审和终审的基础,书稿的基本问题要求在初审阶段由责任编辑解决。责任编辑有权力对书稿进行修改,这虽然是法定的义务,但必须注意的是重大修改要经作者同意。

对待审稿,通常而言,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编辑不到位,对书稿一字不改,怎么来就怎么走;第二种态度是编辑越位,即胡乱作为,把作者的书稿当自己的作品,未经作者同意,随意删改;第三种态度是编辑到位而不越位,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该改时坚决修改,不该改时不随意乱改;即便是应该改的,修改后也要征得作者同意。

编辑不到位的态度是错误的。漆侠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曾任河北大学教授、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宋史学会会长。1995年,漆侠先生与山东大学乔幼梅教授合作撰写了《辽夏金经济史》一书,该选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书稿完成后,交给一家出版社出版。由于作者的学术声望,学界对该书寄予很高的期望。出版社为了能赶上参加“中国图书奖”的评选时间,不但没有给作者审读校样,而责任编辑也没有认真审读校样就出版了。出版后,报评“中国图书奖”。结果初评入围,但由于编校工作不扎实,最后因为编校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而惨遭淘汰。对于该书获不获奖,漆侠先生倒无所谓,但令他遗憾的是愧对学界的厚望,有损先生的声誉。后来,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建议漆侠先生将该书列入《中国经济通史》中的一卷重新出版时,漆侠先生欣然同意。这样,那家出版社就失去了该书的专有出版权。更有甚者,过去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某家出版社一部数百万字的书稿,在出版社只过了一夜,也就是说,编辑根本没有审稿,没有加工就发稿了,殊不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将有问题的书稿放出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编辑越位的态度也是错误的。这里有一个例子,是责任编辑随意修改书稿而导致作者不满的典型。王曾瑜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宋史学会会长。王曾瑜先生所著《岳飞新传》曾由上海一家出版社1983年出版,由于责任编辑随意修改作者书稿,致使作者十分不满,10年版权期结束后,作者经过认真严格的修改和增补,拿到河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在《尽忠报国——岳飞新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版)《自序》中,作者写下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原出版单位的责任编辑,未经作者同意,就对传记原稿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删略,被删除者有史实,有论述,更有大量注释。他的修改不能说没有得当之处,但在大多数场合,却降低了原稿的质量,并且增添了原稿未有的错误。待我见到此书的校样,大体已是生米煮成熟饭,为免除铅字排版条件下改版的困难,只能勉力作些修补,无法对校样大作改动,自己为此耗费了不少本可避免的精力和口舌。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引以为憾,希望有一个据原稿重新改写和另版的机遇。事实上,在此次参对原稿进行改写时,仍发现在已版书中,尚有编辑所加,而笔者在读校样时未能搜剔净尽的史实错误。”对于一部书稿而言,责任编辑与作者的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书稿能够毫无瑕疵、按时保质地出版,所以责任编辑与作者的精诚合作,是书稿顺利出版的基础。但是,作者对于书稿拥有著作权,是书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编辑虽然可以修改作者的书稿,但毕竟是第二责任人,必须在作者的授权下来修改,修改后也要征得作者同意。像该书责任编辑这样肆意修改人家的书稿,超过了责任编辑应尽的义务,真是费力不讨好!

对于一部存在问题的书稿,不改不行,随意改也不行,正确的态度是要谨慎修改,然后征得作者认可。《培育阳光心态》是笔者在2007年编辑的一部书。该书是2007年燕赵精品工程项目,也是当年河北出版集团的重点项目。作者是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很有学问,课也讲得精彩,但由于是学管理出身,语文功底不足,落实到文字上,书稿中既有精彩之处,也有表述不当之处。对于这样一部书稿,编辑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退改,笔者也这样做了。但由于作者忙于其他事务,返回的书稿依然如故,笔者主动打电话联系作者:“为什么没有改?”他回答说:“太忙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要么退稿,要么就下工夫修改。由于书稿已经列入当年的选题计划,内容上虽有问题,但还有出版基础,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改。于是,笔者就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推敲、修改,一部二十万字的书稿,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删节。在审读校样的时候,把审读原稿时,未能发现的问题,再次修改了一遍。本来,出版社规定责任编辑只看一次校样,但为了确保书稿的质量,笔者是看了两次校样,每看一次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修改。每次修改之后,笔者都将修改后的书稿给作者过目。该书出版后,发行两万多册,并且被评为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改造这句话,可以说,好作品既是作者写出来的,也是编辑改出来的。

出版无小事,编辑责任大如“天”。这里的编辑责任大如“天”,是就编辑工作的重要性而言的,也是就编辑对于书稿所承担的责任而言的。一个“天”字,形象地表达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编辑的职业特色。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天”字中的“人”字,就是一位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头顶的是意识形态责任,编辑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出版的图书必须思想正确、内容健康,这一点是容不得有半点马虎的,马虎了就会出问题;责任编辑肩上扛的是图书的效益责任,一个肩扛的是社会效益,一个肩扛的是经济效益,两个肩上一样重,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由这些部分组合起来的“天”字,则是一个成功的编辑。可见,只有既能保证图书的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同时又能保证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编辑,才是一位稱职的编辑。愿我们都成为称职的编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编辑控制 第4篇

在新闻翻译出版的背景下, 不论是翻译还是编辑都需要肩负同等重要的责任, 即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播, 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然而, 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翻译与编辑的具体分工不同, 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编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能素养, 同时还要能够从多方面来实现对翻译的审视, 进而确保新闻翻译后所传播的文化具备正确且积极的价值导向, 提升新闻翻译出版质量, 确保相关行业的稳健发展。

二、当前我国新闻翻译出版行业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目前, 虽然我国新闻翻译出版行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规模, 并取得了傲人成绩, 实现了社会文化正能量的传播, 但也呈现出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第一, 翻译质量偏低。在翻译出版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很多翻译出版机构为了占据行业市场份额以获得竞争优势, 在专业人才匮乏的条件下, 将质量偏低的翻译作品推向了市场, 而质量的不达标致使消费者认可度低, 久而久之会影响新闻翻译出版行业的发展。第二, 翻译过程中忽视了中译外的重要性。当前在新闻翻译出版行业中, 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国外新闻的翻译上, 这种片面强调“引进来”的思想严重阻碍了“走出去”文化战略的落实。第三, 专业人才能力素质偏低。虽然外语专业人才数量逐年上升, 但是能够真正满足翻译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人才素质偏低使得翻译作品质量过低。第四, 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在翻译出版行业中, 作品质量、翻译人才准入机制、相应翻译费用等都没有明确的行规, 致使行业发展混乱。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之一是翻译编辑人员的编辑观存在偏差。

三、新闻翻译后期编辑工作中编辑所扮演的角色

(一) 新闻翻译作品的选择

在实际落实新闻翻译工作的过程中, 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新闻翻译作品的选择。任何翻译作品都是为特定读者群服务的。因此, 编辑在对新闻翻译作品进行选择时, 首先, 要明确目标读者群, 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把握读者的需求。然后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等, 来决定选用的新闻翻译作品的类型、内容和风格。编辑人员要能够准确拿捏好读者的心理需求, 这样才能确保新闻内容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

(二) 把好新闻翻译作品的政治观

新闻翻译的编辑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导向性。新闻翻译的编辑工作不只要对内容进行把握, 更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满足读者心理需求要以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为出发点, 要确保所翻译的内容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指导, 保证所传递的信息能够服务于社会文化的建设, 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够为打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三) 翻译成品的最终加工

在新闻翻译作品成型之后, 很多时候与出版要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这就要求相应的编辑人员要针对作品中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改、校正等, 使文字内容符合要求, 能够准确将翻译原文内容进行准确传达。还有一些情况下, 单纯凭借翻译内容无法准确传达文章内容, 或者文字篇幅过长等, 不仅会打破原文信息的完整性, 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 进而使得读者对信息内容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因此, 就要求编辑人员要在后期进行美工, 以图片等的插入来充实文章信息内容, 并提升文章信息的吸引力。

四、翻译编辑观的全方位解读

所谓的翻译编辑观指的是编辑人员对翻译信息的观点, 只有编辑人员具备准确的编辑观, 才能够确保出版作品的质量, 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翻译出版机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看, 要想确保新闻出版作品能够满足社会与读者的实际需求, 就要求相应的编辑人员要更新自身的编辑观, 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所承担的职责, 在此基础上, 要转变自身的视角, 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 能够全面的解读翻译内容, 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核心作用。而要想树立正确的翻译编辑观, 就要求做到:第一, 要以唯物主义为出发点来客观看待事物。在实际落实翻译编辑工作的过程中, 翻译人员需要在行业原则的基础上, 深入透析翻译作品的内涵, 进而明确哪些可以翻译, 而哪些不可以翻译, 以科学的编辑观来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 以正确的认知论来实现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第二, 要以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际落实工作的过程中, 编辑人员首先要意识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 进而要明确发展变化下所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实现创新的同时, 确保自身能够走在舆论的前沿来实现引导价值。第三, 要客观对待经验, 实现批判式继承。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经常会因自身观点与所扮演角色产生冲突。因此, 这就要求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在积极吸收前辈经验的同时, 以新时代下正确的价值观来客观吸收符合社会价值与自身职业道德的价值理念的经验, 进而以正确的编辑观来指导工作的开展。

五、总结

在新闻翻译后期编辑工作中, 要想解决当前翻译出版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正确的编辑观来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 就需要在准确定位自身角色的基础上, 结合翻译编辑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翻译编辑观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 进而在确保新闻翻译编辑质量的同时, 以自身价值的发挥来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传递, 并以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锡源.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与话语权[J].编辑学刊, 2011, 9 (01) :82-85.

[2]公文.论新媒体语境下的传统翻译出版业[J].出版广角, 2012, 4 (05) :59-61.

最新编辑部编辑的辞职报告 第5篇

李xx 总经理:

我已接受一家出版社的聘用,担任执行编辑一职,因此我将辞去在xxx公司担任的项目经理职位。我喜欢我的新工作,希望它可以给我新的挑战。我在本公司工作任职的最后一天是2001年8月10日,离职前我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一些未完的项目并做好工作交接。如果您发现以往的工作有什么问题,请在方便的时候与我联系,我希望调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xxx公司服务的这段经历让我受益非浅,我很庆幸能够有机会为贵公司工作。

并祝贵公司前程似锦!

张xx

杂志社编辑辞职报告范文

××××××志社领导:您好!

因本人的追求和新闻理念,与××××秉承的目标发生较激烈冲突、分歧,导致本人和《中国周刊》的内容趋向,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再三权衡,现决定,向单位领导提出辞职申请。

根据合同约定,员工辞职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单位提出,在此本人特按照合同约定提出辞职申请。如果单位可以容忍我的“失约”行为,并且认为我的离去确实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也希望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批准我的申请。此外,以下几点想法,权作“人之将走”的肺腑。

第一,我认为××××目前的管理团队,缺乏统一的新闻理念,没有成熟的新闻判断程序,甚至缺少明确的新闻理念植入方式。

第二,作为曾被外界一致看好,能够继承南方报系新闻理念衣钵的传媒,中国周刊目前却在目前强大的政治环境压力下,没有找到应该有的智慧。目前管理团队有太多的焦虑和妥协,唯独缺少南方报系在大难临头时的隐忍和躲闪技巧。

第三,所谓“泛财经”的内容要求,除了管理团队外,大多记者根本无法全面理解其内容。傍徨、不安和无所适从,现在是记者们最明显的感觉和心理状态。因为这个口号太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第四,编辑手段过于简单、缺少专业编辑精神和专业水平。我曾做过两个实验,我把咱们编辑编好的稿子和我写的底稿发给南风窗、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几位编辑。之后,他们编辑好后回传给我,对比之后我发现,这些编辑有专业的编辑功底、对记者稿子做了非常完美的包装和处理。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编辑的手段似乎只限于删减内容、组合段落……

第五,编辑们因其天然的领导身份,人为的在编辑稿子过程中,形成了优越心理-----似乎记者的稿子必须按照其思路进行,其思路就是正确的;缺乏对记者写作思想的尊重和写作思路的理解。否则,就重写,重写。尽管很多不错的杂志都是“大编辑、小记者”的思想。但是“大”应该体现在对选题的判断上,而不是如是。

第六,…… 以上,个人看法,许为牢骚是荷。

辞职申请,请批准。

此致

敬礼

杂志社编辑辞职报告范文

尊敬的杂志社领导:

您好!我是编辑部的小林,下面是我的辞职报告;

因本人的追求和新闻理念,与××××秉承的目标发生较激烈冲突、分歧,导致本人和杂志社的内容趋向,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再三权衡,现决定,向单位领导提出辞职申请。

根据合同约定,员工辞职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单位提出,在此本人特按照合同约定提出辞职申请。如果单位可以容忍我的“失约”行为,并且认为我的离去确实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也希望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批准我的申请。此外,以下几点想法,权作“人之将走”的肺腑。

第一,我认为××××目前的管理团队,缺乏统一的新闻理念,没有成熟的新闻判断程序,甚至缺少明确的新闻理念植入方式。

第二,作为曾被外界一致看好,能够继承南方报系新闻理念衣钵的传媒,杂志社目前却在目前强大的政治环境压力下,没有找到应该有的智慧。目前管理团队有太多的焦虑和妥协,唯独缺少南方报系在大难临头时的隐忍和躲闪技巧。

第三,所谓“泛财经”的内容要求,除了管理团队外,大多记者根本无法全面理解其内容。傍徨、不安和无所适从,现在是记者们最明显的感觉和心理状态。因为这个口号太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编辑治学与编辑治学之道 第6篇

对编辑人员的学识水平要求,概括地说,是要渊博——既渊且博。也就是说,既要渊深,有深度,又要渊博,有广度,二者兼而有之。既是专家而又不仅是专家,还是杂家而又不仅是杂家。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却又是即使一时不能达到,也必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继之”(《史记·孔子世家》)的,要孜孜以求作为追求目标的。这是因为,编辑如果没有一定深度的专业学识,就难以适应专业著作乃至普及读物的编辑需要;没有渊博的学识,就难以适应众彩纷呈内容多不相同的诸多书稿的编辑需要。任何一个编辑所要编辑的著作、文章,都会涉及广泛而又专业不同的学识,即使是一个终身只做某一专业书旆、文稿的编辑,其所编辑的专业书稿、文稿中,往往所涉及的也不仅是本专业学科。各种专业学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非截然孤立均。只专不博难以做好编辑,只博不专且难以做好编辑。真正要做个好编辑,优要努力不懈地追求学识之渊博方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追求渊博的学识,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思考、研究,也就是说,要治学。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编辑无学”,也就不知道编辑还应该洽学,甚至编辑自己也只以杂家自居——虽然杂家其实也不是必须治学而是要“兼儒量、合名法(《汉书·艺文志》)的,要兼合儒、墨名、法诸家的,不治儒墨、名、法之学又如何能兼之、合之?但是,仅视编辑为“杂家”时,却往往忘了这点,而以为治学不是编辑之职,甚至认为治学会与编辑工作争占时间精力,产生矛盾,影响做好编辑工作。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虽然没有了或者有也不多了,但真正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治学的编辑人员,即使不是还不够多,至少也还不是已很普遍。其原因,有认识方面的,也有方法方面的。

认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对编辑必须学识渊博、必须治学的认识不足。也就是说,对编辑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所谓编辑工作,是“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这是就其工作的外在形态而言;就其内在本质而言,“书刊编辑工作可以界定其内容为对拟出版的书稿、文稿进行创意、选择、结构、优化的工作”。…总而言之,也就是说,编辑工作是通过编辑构思、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环节的具体工作,对书稿、文稿的创意、选择、结构、优化工作。无论从具体工作环节还是从其工作的本质看,都是围绕着书稿、文稿来进行的。而书稿、文稿本身,从其灵魂而言,是在于其思想、文化、知识等内容;从其形态而言,是运用文字、艺术等手段以传播这些思想、文化、知识等的信息载体。从事这种工作的编辑,如不具备相当高的学识,是难以做好的。文化、学识修养不足的人,是做不好这种思想性、学术性很强的文化工作的。我们说编辑应该具备高度学识、应该治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做好编辑工作不可或缺的需要。

何况,要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要不断提高出版物质量,就要不断提高编辑工作质量;要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又必须从提高编辑素质,包括编辑的学识修养方面着手。出版物质量提高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因而编辑工作质量提高的要求、编辑素质提高的要求也是无止境的,编辑要通过治学提高学识修养的追求也就是无止境的永恒追求。

历史地考察,过去曾经在长时间里,编辑者与著作者往往是不分的,“一身而二任焉”(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既著书立说,又为著的书、立的说做编辑工作,他们治学,既体现于著书立说中,也体现在编辑工作中,因而既是作者在治学,也是编辑在治学。著作或编辑,都是在治学中著作、在治学中编辑。因此,编辑治学,本来就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并不因编辑职业化与著作家分开而分离。何况,在编辑成为专门职业的今天,编辑即使不是全部也大多仍然同时也是作者。

对于编辑治学,除要对其重要性提高认识外,还要谙熟治学之道,也就是方法问题。

编辑工作虽然与编辑治学有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联,却不能简单地把编辑工作等同于学术研究、治学。编辑工作中还包括大量事务性的工作。除少数情况外,编辑工作与治学可互相促进,但如处理不当、方法不对,也不能完全排除出现争占精力、时间等的矛盾。过去有的文艺编辑潜心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因而影响编辑工作,粗枝大叶,造成失误,就不乏先例,不可不引以为戒。

治学有共同的治学之道,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治学也有不同的治学之道。编辑人治学,除了要遵循共同的治学之道外,还要遵循编辑人员治学之道。编辑应遵循的编辑治学之道,窃以为其根本在于要立足于编辑工作,结合编辑工作来治学,服从编辑工作的需要,而不是另搞一套。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工作与治学协利相成而不至两败俱伤。

例如,结合编辑工作,选择与编辑工作关系密切的邻近学科来治学、来作为研究对象,也是编辑的一条治学之道。

编辑书刊与评论书刊的关系密切,有其相通之处,所以书评学或书评研究,就是与编辑工作关系密切的邻近学科:文学家之于文学编辑,文艺评论之于文艺编辑等同样也是如此。如此等等的学科,也都可作为编辑治学的选择对象。

作家萧轮,本是记者、编辑。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在天津《大公报》做副刊编辑时,已写过一本《书评研究》,后又“充分利用《大公报》那块园地,声嘶力竭地为书评而呐喊过”,“并组织起一支书评队伍”;后来“到了上海,除了刊物上经常保持书评专栏外,我还编了几个讨论书评的专辑”,…继续进行书评研究和提倡工作,不仅推动了书评工作,也受到读者关注,以至几十年后他的《书评研究》和有关文章,还得以再次出版。这也使他成为我国早期研究书评卓有成就的一位编辑。

上海有本出版已有多年的刊物《咬文嚼字》,诚如刊名,这份《咬文嚼字》刊物也正是由编辑们办起来的。它对正确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刊物虽不大,影响却不小,受到多方关注。《咬文嚼字》的成功,也是编辑结合日常工作,选择与编辑工作关系密切的邻近学科治学取得的成果。

例如,结合专业编辑工作或编辑主攻门类治学,也是一条可行之道。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韬奋为例,他最初编《生活》周刊,继而或署名或不署名参与了《新生》《大众生活》《永生》及《生活日报》等报刊的编辑工作,这些报刊都是时事政治报刊,他一

面编辑报刊,一面研究当时的时事、社会、政治,成为这方面以及编辑出版方面的专家。当下的著作后人编成《韬奋全集》共14卷,几近千万字。韬奋就是编辑与治学结合而有成就的一个好榜样。

这类例子在文学编辑中更有许多。像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都既是编辑,又是著名作家,是在编辑与文字上俱成大家的前辈。对那些终生只从事或主要从事某一专业书稿、文稿编辑工作的编辑而言,最适宜于秉用这种编辑与治学相结合之道的。

这种编辑与治学相结合之道,本是古代就已行之的一种传统。例如清代的黄丕烈,他编的《士礼居丛书》收书19种,多精选宋元刻本影刻,以校勘精审见称于世,为士林所重。多书所出的校记,纠正了不少错误,既编好了书,也作出了出色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是清代的鲍廷博所编《知不足需丛书》也有类似成就。如此看来,古人早已把编辑工作与治学融合为一体了。

再如,结合某一时期的重点编辑工作治学,也是编辑治学的又一可行之道。这对今天的非终生从事某一专业编辑工作的编辑来说尤为可取。

湖南岳麓出版做编辑工作的唐浩明结合编辑《曾国藩全集》而研究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取得成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唐浩明在岳麓书社工作了多年,如他自己所说,“编了不少图书”。当他承接编辑《曾国藩全集》时,对曾国藩其人只有一般的认识,更不是研究曾国藩其人或专治近代史的人。但他在编辑《曾国藩全集》过程中,从阅读、整理曾氏家书原始资料开始,先后对那1400多封家书读过4遍,让他“越读越觉得曾国藩这个人与我过去脑中那个反面人物形象的距离越来越远”,因而下定了研究曾国藩的决心,旁拽远绍地阅读相关的史料、书籍,包括他要编辑的《曾国藩全集》所依据的曾国藩本人留下的1000多万字原始资料,先是写出了十多万字研究曾国藩的文章,如《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及其成因》等,提出了他自己与前人不同的对曾氏的认识,继而在此基础上又写出了长篇小说三部曲,广受好评,并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此后,他继续研究曾国藩,又写出了评点曾氏家书、奏折及其嘉言钞等三部书。唐浩明结合一定时期的重点编辑工作治学的成果俱在,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除此之外,编辑还可利用其工作环境的有利条件治学,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这方面,既可结合身处出版界而治出版史,对出版物进行学术研究,也可利用出版部门资料来进行有关学术研究。这不仅适用于学术性出版社、期刊的编辑治学,更适用于图书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以及一般出版社编辑。

在这方面,也有类似于唐浩明的当代编辑活生生的例子。

章宏伟是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近日读了他的《故宫向学》一书,觉得这就是一本编辑利用其工作环境有利条件治学成果的著作。

紫禁城出版社隶属于故宫博物院并设在故宫内,其编辑出版任务自然与故宫密切相关;其编辑人员也大都会有必要和可能接触到故宫文物典藏、皇家档案等。章宏伟正是借编辑工作之便,得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嘉兴藏》全貌,四五年前就曾发表过3篇有关《嘉兴藏》研究的论文,这本《故宫向学》中,又收有论《故宫博物院藏(嘉兴藏>的价值》的长文。他在研究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将对《嘉兴藏》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例如,他经过一而再地四度检阅《嘉兴藏》原书,考证出在五台山时期刻藏地有妙德庵与妙喜庵两处的原有见解是错误的,有根有据地指出原件“妙喜庵”之“喜”实作“真”,而这个“真”是“德”的异体字,所以,妙喜阉实际应是“妙德庵”,刻藏地上有“妙德庵”这一处而非两处。《故宫向学》中其他文章也大都是如此。在对《扬州诗向刊刻(全唐诗)研究》中,考证出在刊刻《全唐读》之前不存在扬州诗局,否定了一些目录学著作中的误录,这也是查阅了故宫所藏《清圣祖御制诗初集十卷二集十卷》等原书著录才作出的判断。作者和《故宫向学》的治学成果,固然主要是作者辛勤治学的收获,但也不能不同时归功于其善于结合编辑工作,利用其所处环境有利条件来进行学术研究的治学方法。

唐浩明和章宏伟两个例子,都是我们同时代编辑治学有成的例子。这说明,不仅古代的编辑,就是以编辑为专职的现代编辑,只要能将治学与编辑工作相结合,就可以想方设法消弭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争占时间精力的矛盾,使编辑与治学相互促进,不仅编辑工作促进治学,治学也促进编辑——对后面这点,前面未着重谈到,这里补充一句,例如,唐浩明在编《曾国藩全集》之余,写出长篇小说《曾国藩》受到欢迎后,也促进了所编《曾国蒲全集》的发行量,扩大了《曾国藩全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原来每本只能印3000册的,其后共30册的《曾国藩全集》却连印两次达1.3万部,这就是以治学成果促进了编辑成果的例子。

编辑结合编辑工作治学之道,上面只是举了几个方面为例,并非仅此而已。只要我们能充分认识到,编辑治学对做好编辑工作、提高自身学识修养、提高编辑出版物质量以至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性,就能举一反三,发现结合编辑工作治学之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做到编辑与治学两有成。

愿编辑同志齐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柏容,《书刊编辑》学系列·编辑创意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1

[2]萧轮,未完成的梦[G]//书评面面观,北京:人民日报社。1989:01-02

传统编辑逆袭数字出版编辑 第7篇

数字出版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 一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 (或学科) 知识背景的复合;二是指其专业背景与实践活动中习得的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复合。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一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二是知识的交融性, 其能力特征为能力的综合性及创新性。[1]

传统编辑蜕变成为数字出版编辑能力要求, 例如基本编辑业务能力、IT技术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1 基本编辑业务能力

数字出版编辑应该具有敏感的信息感知能力。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各类纷繁芜杂的信息充斥我们身边, 面对海量的信息, 编辑人应该具备敏感和悉心捕捉、选择、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将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转化为选题策划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选题。传统编辑通常会通过书店、卖场, 出版期刊或者报纸, 身边的社会资源来开掘选题, 其挖掘信息的面较窄, 缺乏深度, 而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 可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网络、电视、报纸、期刊等, 尤其是互联网, 为他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 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更为便捷, 信息分析技术更加准确、科学。但编辑面对芜杂的信息, 要练就火眼真睛, 辨别、检索、筛选合理选题的信息, 既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又具备强大的信息阅读筛选能力。编辑是社会正确舆论及出版物的把关者, 有责任有义务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和判断, 以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 这是出版人的使命所在。

传统出版编辑是选题策划的主要提出者、执行者和实现者, 而在数字化背景下, 对编辑的选题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维方式应从平面走向立体, 思考对象应从纸质图书走向网络电子音像等多种媒体。传统编辑选题策划往往从纸质媒介出发, 考虑平面构图、纸张规格、图书开本大小、印刷等, 而数字出版编辑则要考虑发布终端形式、关键词的检索和标引、内容的交互设计等, 利用IT技术管理内容、设计呈现形式、互动交流等, 让内容更加丰富, 吸引力更强。

2 协调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人与人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快捷, 因而对优质的出版资源的追逐也就很容易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局限, 这一点最为明显的就是许多出版社能够联系到国外很多出版企业, 甚至是作者来制作优质内容。与作者、读者及其他出版单位的交流沟通是实现选题策划意图, 宣传推广图书产品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带来极大的效益。笔者所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 要求每位编辑都要参与产品的开发及售后服务, 通过各种平台, 如微博、微信、电话、论坛等, 来与读者、作者交流, 联络感情, 争取优质选题资源, 为读者、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数字出版技术日新月异, 前几年流行阅读器, 现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 阅读越来越个性化, 那么编辑还在用较为原始的手机, 哪有该如何才能够体会到图书类App的技术特点及其优势等, 这就说明编辑要了解数字出版发展动态、数字出版技术与产品, 学习和利用网络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数字出版潮流的弄潮儿。

必要的外语能力。我国出版业正在跨出国界, 走向世界, 参与中外出版交流、出版贸易活动以及版权交易也日渐频繁。几个著名的国际书展, 如法兰克福书展, 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出版界同仁参与, 在这其中编辑如果能够通晓一两门外语, 交流沟通会更加方便。

3 IT技术能力

数字出版涉及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这就需要数字出版编辑能掌握一定的IT技术, 计算机相关知识是其必备的知识储备, 因此掌握办公自动化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编辑及维护等相关知识。数字出版编辑玩得转图像图形处理, 写得了程序, 建得好网页, 开发得了数据库, 懂得交互设计, 会研发App应用, 玩得转内容安全传播技术。

现在苹果公司开发了一些应用程序, 帮助作者来开发属于个人的图书产品并在Apple store上售卖。这种自主出版的模式, 越来越引起各大出版单位的重视, 一旦作者能够直接与渠道商形成默契, 这必将绕开出版单位, 编辑们也会失去其生存的土壤。虽然当下, 在我国出版物的编印发受到严格的管理限制, 编辑们还可以得到庇护能够生存, 然而数字出版的趋势已经威胁到编辑们生存的可能, 因而数字出版编辑精通一定的IT技术已是必然的要求。

4 懂市场, 会运作, 精营销

出版产品最终的指向是消费者, 承载着一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出版产品的选题策划、数量、种类、定价及上市时间等, 都赖于市场需求。传统出版编辑普遍市场意识较差, 图书的运作、营销很大程度上依赖发行部门, 发行部门通过图书的市场订购情况反馈给编辑, 形成编辑的选题来源之一。而数字出版时代, 出版物的营销渠道已经不仅仅是实体书店、图书馆配等, 营销渠道更广, 这就要求编辑在考虑传统营销渠道之外, 更加着眼于新兴的电子网络渠道, 如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商城、淘宝网、苏宁易购等, 还应该重视第三方运营商提供的数字阅读平台, 如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天翼阅读基地等。

数字出版编辑进行市场调研, 掌握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发展动向、各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以及市场经营策略, 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调整选题及经营策略。参与市场竞争的图书产品, 在传统出版时代, 常见的市场运作方式有签名售书、举行新书发布会等, 而数字出版时代, 市场运作的形式更加多样, 可以开设网络专题, 开展线上互动交流活动, 通过社交平台开展产品营销, 聚集人气, 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以网络红人木子美《男女内参》为例, 作者木子美在新浪微博上以“不加V”的微博账号, 与广大粉丝展开互动交流, 内容涉及男女之间的种种事情, 戏谑、卖萌, 由此引发了微博网友的强烈关注, 不但她个人影响力在不但增加, 而且其《男女内参》销量一度飚升。

由此可见, 数字出版编辑需要能够进行市场消费需求、读者消费心理分析, 结合目标消费市场, 定位目标消费群体, 进行市场预测, 开发相应的产品, 制订相应的市场推广计划和宣传促销活动, 并能够在销售过程中及时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做出产品总结。数字时代行业分工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 作为数字时代的编辑, 要具备一定市场运作能力, 熟悉市场, 才能够更好参与到产品的编辑开发与推广中去, 市场推广营销再也不是发行人员的职责了。S

参考文献

浅谈少儿报纸美术编辑的编辑思路 第8篇

少儿报纸美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是设计版面、编辑插图、组织美术稿件等。一个少儿报纸的美术编辑, 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我想应该有这么几点:

(一) 要有创新意识, 大量发表原创作品。

创新是报纸的灵魂。报纸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凸显个性、塑造品牌形象。作为报纸美编, 更要通过创新设计, 适应读者的选择心理, 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电脑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平面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 对报纸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图片资源的共享导致大量日韩风格, 欧美风格的儿童插画作品纷纷出现在国内各大少儿报刊上, 诚然, 国外儿童插画的风格有其值得借鉴之处, 但是如果不加思考地全盘照搬, 人云亦云, 长此以往, 必然出现雷同性, 重复性等问题。所以报纸要想在风格上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必须建立一个宠大的作者群, 网罗原创作品, 尽可能多地将各种风格的优秀美术作品推介给读者, 从而满足广大读者对美术作品的多元需求。不能图个人省心省力, 不去挖掘更多的作者, 仅仅让三两个工作室占据版面, 要么就在网上下载几个图, 这样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二) 强化插图的作用, 注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少儿报纸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 报纸上有许多文字是他们不认识或不理解的, 相对于抽象的文字, 图画的吸引力肯定更胜一筹。前一阵子, 就有人提出“一图胜千言”的口号, 对成年人尚且如此, 对儿童而言图画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1. 知识性。

儿童往往通过图画来认知, 所以, 应该给他们一个基本正确的图形概念, 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例如, 文中提到的是谷子, 你画成了麦子;文中说的是蟋蟀, 你画的是蝈蝈……等等, 这些小问题都是应当注意的。又如蚂蚁、蜜蜂我们都常见, 可是体现在图中, 它们有几条腿?还有不同朝代人们的服饰等都容易出错, 应该警惕。另外, 形象的插图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我所编辑的版面有个栏目是介绍各种稀奇动植物的, 比如云南的箭毒木啦, 北美洲的星鼻鼹鼠啦, 对于它们的外观, 就算文字介绍得再全面、再详细, 小孩子还是难以想象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子, 如果配上一幅真实的摄影图片则一目了然。再如一篇介绍各少数民族服饰的文章, 上衣、裙子、配饰如何如何, 说来说去, 不如一张图片来得痛快, 这就是图片的优势和作用。

2. 趣味性。

不同年龄的读者审美趣味不同, 从少儿的角度来看, 他们喜欢的图画应该线条流畅、构图有序、形象生动、色彩搭配和谐。趣味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觉得有趣就会爱读爱看, 为什么许多小朋友甚至成年人都爱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呢, 为什么《猫和老鼠》经久不衰呢, 当然是有趣啊, 好玩啊。有的文章写得很精彩, 这时插图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忙碌的妈妈, 一个作者画的就是一个中年女性的标准像, 而另一个画的是妈妈正在忙着做家务的样子, 有生动的表情, 有夸张的动作, 有合适的道具, 一切都体现了妈妈的忙碌。显然, 后者就比前者高明得多。

3. 艺术性。

有人曾提出过提高全民族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主张, 但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专业学习美术的机会和条件, 那么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何而来呢, 我想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父母亲朋的, 有来自电视、互联网的, 当然也有来自报刊杂志的, 插图中的人物服饰、色彩搭配等都会对少儿的审美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现在少儿报纸的插图, 人物的形象如果画成七八十年代的大红脸蛋, 中山装, 那肯定是不合时宜不受欢迎的, 所以就要求美术编辑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为小读者提供艺术性更高的作品。

(三) 提升版式设计的效果, 塑造品牌形象。

一张报纸, 文字、图片、色彩、字体如何安排?如何用线?如何留白?总之, 怎样使这些要素完美结合在一起, 是报纸美编的重要任务。有人曾把报纸比做一个少女, 说光有内涵还远远不够, 还要外表漂亮, 衣着光鲜, 这样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如果总是穿着老气横秋的外衣, 那你的心灵再美也无人问津。如果给孩子们两张报纸, 一张密密麻麻灰沉沉排满了文字, 另一张则图文并茂色彩缤纷, 我想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后者———虽然前者有可能是字字珠玑, 这是由小孩子的天性决定的。

浅谈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 第9篇

一、非线性编辑则是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体

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对节目素材进行随机存取, 不按时间顺序记录或重放编辑, 可随意完成A/B卷或多通道特技、动画制作、字幕叠加、配音、配乐等功能。因此, 非线性编辑可以概括为是利用计算机、视音频处理卡、视音频编辑软件所构成的系统对电视节目进行后期编辑和处理的过程。非线性编辑的特点及优势:

(一) 图像信号质量高

传统的编辑方式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磨损和翻版, 素材在检索过程中反复搜索, 录像带和磁鼓之间的磨损较大, 而且在制作过程中, 视频信号经过特技台、字幕机等设备后, 信号质量有一定的衰减, 导致图像质量不高。而非线性编辑的素材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存入到计算机硬盘中的, 采集的时候, 一般用分量采入, 或用SDI采入, 信号基本上没有衰减。非线性编辑的素材采集采用的是数字压缩技术, 采用不同的压缩比, 可以得到相应不同质量的图像信号, 即图像信号的质量是可以控制的。

(二) 制作功能强大

目前, 一套非线性编辑的功能往往集录制、编辑特技、字幕、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而且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编辑, 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素材进行预览、查找、定位、设置出点、入点;具有丰富的特技功能。可以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辑节目的精度高, 可以做到正负0帧。便于节目内容的交换与交流, 任何一台计算机中*TAG、*BMP、*FLC、*J PC、*WAV等格式的文件, 都可以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调出使用。一般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提供复合、YUV分量、S-VHS、DV、QSDE、CSDE、SDI数字输入输出接口, 可以兼容各种视频、音频设备, 也便于输出录制成各种格式的资料。

(三) 工作可靠性高、功能拓展方便

由于非线性编辑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在实际使用时, 就大大减少了传统的编辑系统的连线, 使故障率大大降低, 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台内部的网络连接已经广泛应用, 网上传送节目、审片、网上编辑等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 对于扩展网上的应用来说, 前景广阔。

(四) 有利于建立节目资料库

电脑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物质条件, 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丰富的资料库, 包括音乐、图片、标志等等。只等需要用的时候, 信手拿来。

(五) 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电视节目的信息量大, 时效性强, 因而在数字化系统中可以将众多的非线性系统连接起来, 构成同其他网络共享资源的系统, 使电视台内、电视之间的节目交流更加快捷。随着ATM等网络技术的发展, 开放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网络功能逐渐增强, 从而为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走向网络化打下了基础。

非线性编辑系统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着不足:

素材的大量输入占据了硬盘的许多空间, 使得在非线性编辑过程中常因空间不够而造成编辑上的麻烦。由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固有缺陷及各种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或使用不当造成系统死机, 并造成工作数据的丢失, 这使得其稳定性、安全性降低。

二、线性编辑就是指传统的磁带录像编辑

由于它利用磁带为记录媒体, 视频、音频信号是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在磁带上, 素材的重放必须按照节目内容的先后顺序 (线性) 进行, 不能一下子跳过某一段 (当然可以利用快进或快返) 。在编辑时, 一般先用组合编辑将素材按顺序编成新的连续的画面, 然后再用插人编辑对某一段进行同样长度的替换, 但是想要删除、加长、缩短中间的某一段则不可能, 除非将那一段之后的画面重录。因此, 这种编辑被称为线性编辑。

(一) 技术成熟、操作简单

线性编辑使用编放机、编录机, 直接对录像带的素材进行操作, 操作直观、简洁、简单。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 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 能满足制作需要。

(二) 素材的查找和录制比较繁琐

因为素材的搜索和录制都要按时间顺序进行, 在录制过程中就要反复地前卷、后卷寻找素材, 不但浪费时间, 且对磁头、磁带也造成相应的磨损。编辑工作只能按顺序进行, 先编前一段, 再编下一段。这样, 如果要在原来编辑好的节目中插入、修改、删除素材, 就要严格受到预留时间、长度的限制, 无形中给节目的编辑增加了许多麻烦。如果没有很长的工作时间, 难以创作出艺术性很强, 加工精美的电视节目来。

(三) 线性编辑系统的连线较多、故障率高。

线性编辑系统主要包括编辑录像机、编辑放像机、遥控器、字幕机、特技台、时基校正器等设备。这一系统的投资比同功能的非线性设备较高, 且连接用的导线如视频线、音频线、控制线等较多, 比较容易出现故障, 维修量较大

三、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使用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各有千秋, 根据电视片的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特别是两者的配合使用,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电视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的制作中, 选用非线性编辑比较合适。因为, 在电视片头和广告片中, 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 画面的快、慢动作, 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 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在专题片中, 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 还大量使用长于5s的镜头。这些要求, 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在新闻片的制作中, 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s, 以增加信息量, 且新闻片中, 较少使用特技效果, 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 因此, 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线性编辑一般用分量连接, 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线性编辑把每条新闻编辑完成后, 再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 加口播头、字幕和适当的特技等, 进行整个新闻片的串接。这样编辑的速度很快, 信号的质量高, 效果好。

摘要:线性编辑 (LinearEditing) :是传统的视频编辑方式。线性编辑系统由一台放像机、一台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组成, 也可以由多台录、放像机加特技设备组成复杂系统。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 然后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 再寻找下一个镜头, 然后再记录, 如此反复, 直到把所有的素材都按顺序剪辑记录下来。非线性编辑 (Non-linearEditing) :是针对线性编辑而言的, 简称非编。非线性编辑系统实际上是扩展的计算机系统, 由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和一套视频、音频输入/输出卡 (即非线性编辑卡) , 配上一个大容量SCSI磁盘阵列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非线性编辑系统直接从计算机的硬盘中以帧或文件的方式存取素材、进行编辑。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 第10篇

一、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一) 编辑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是培养创新意识, 并保证创新意识能够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编辑思维创新,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转变自身角色。新闻传播模式, 包括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及网络新闻等层出不穷。传播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编辑必须注重转变自身角色, 考虑受众容易接受且感兴趣的新闻, 只有让新闻信息变得有条理性, 让受众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新闻内涵及意图, 才能让新闻信息得到更好的传播, 并同时提高新闻的关注度。[2]例如, 对于新闻头条的确立, 电视编辑应考虑现场报道是否及时, 报纸编辑则需要考虑重要领导人的发言, 网络编辑则需要考虑新闻事件对于阅读群体的吸引力以及受众回复、反馈的可行性。 (2) 培养立体意识。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要求新闻编辑在工作时不但要加工润色文字, 同时还要使新闻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树立起立体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多维度及发散性思维模式。例如, 新闻编辑应注重培养市场意识, 包括营销及策划意识, 同时提高受众意识, 准确把握与理解新闻事件, 有效服务受众。

(二) 新闻内容创新

创新新闻内容是保证新闻可以吸引受众的必备条件, 所以编辑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创新新闻内容。 (1) 注重创新报道方式。创新新闻的报道方式可从“活”、“深”、“软”、“短”四个方面入手, 活指的是采用鲜活的新闻素材, 深指的是要在分析新闻表面现象的同时, 注重阐述其本质;软指的是应使用容易被受众理解及接受的语言形式组织新闻, 短则是指新闻报道要尽量做到短小精悍。 (2) 广泛性及系统性挖掘新闻事件价值, 注重深度报道。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不断加快, 新闻时效性得以强化, 各大新闻媒体难以在时效性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作为新闻编辑应注重利用深度报道提升新闻价值, 从而实现新闻内容的创新。此外, 要注重新闻体裁创新。消息、通讯是常用的体裁, 此类常用体裁容易让受众感到厌倦。因此, 新闻编辑要注重创新新闻体裁, 利用冰点新闻、背景新闻及调查新闻等体裁吸引受众, 也可以利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新闻创新新闻体裁。

二、编辑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拓宽知识视野

编辑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编辑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及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因素。 (1)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高尚职业素养及奉献精神。国内新闻媒体以传播解释共产党方针政策、纲领路线为主流内容, 同时兼顾报道社会大众在新生活中的实践内容, 新闻编辑可借助自身所积累的理论深入解读新闻事件, 保证解读视角符合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要求。同时编辑应兢兢业业做好幕后工作, 乐于奉献, 将新闻事件中的主体装扮得“美观”、“时尚”、“得体”。此外, 编辑在选择新闻稿件时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优先考虑选用质量较好的稿件, 避免将与作者的亲疏关系、职位高低作为选稿标准。在对新闻稿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 需要尊重原作者的精神劳动成果, 尽量避免以自己的趣味或风格为标准任意删改原作者的稿件。 (2) 拓宽知识视野。要保证处理过的新闻稿件变得生动得体, 同时使版面设计及编排变得美观协调且具有冲击力、震撼力, 则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广阔视野, 主体化及多元化知识结构。一般而言, 编辑应具备哲学、史学及文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文学修养。此外, 还应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及新闻理论知识, 熟悉新闻编辑基本方法与原则, 并保证可以利用自身广博知识有效选择加工、整合及重构稿件。

(二) 提升业务能力, 优化新闻质量

对于一个新闻编辑而言, 策划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采写编评能力等均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业务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才能优化新闻质量, 并通过高质量的新闻体现编辑能力。 (1) 除了提高基础业务能力之外, 编辑还应注重培养其他复合能力, 包括新型写作能力, 如超媒体写作与阅读一体化、超媒体写作构思、电子输入能力等。同时还需要熟悉及了解网络编辑方式与阅读方式, 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及文本阅读能力, 尽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 (2) 新闻编辑还应提高信息判断及信息处理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选取新闻素材成了编辑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新闻质量, 则新闻编辑应在充分融会贯通及利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信息洞察力, 并以高度敏感性、宽泛知识面及新颖思路不断优化编辑方式, 保证新闻具有条理性、层次性。

三、结束语

提升编辑能力及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新闻编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充分重视采用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 包括培养创新思维等, 并在树立起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摘要:新闻是信息社会中不可取代的文化资源, 可对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新闻内容主要由新闻编辑决定, 随着新闻受众者对于新闻内容要求的提高, 对于新闻编辑的要求也在逐渐变高。本文分析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包括编辑思维创新, 新闻内容创新。同时探讨了编辑能力的提升策略, 包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业务能力, 优化新闻质量。

关键词:编辑能力,创新意识,新闻编辑

参考文献

[1]王小芬.论单条新闻画面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以太原电视台《新闻快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5 (6) :19-20.

什么样的编辑是好编辑? 第11篇

一个好的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则是要思考为了达成“结果”必须付出什么样的心力?

日前有出版人推出向读者报品、带读等活动,尝试走出办公室,直接与读者面对面接触,向读者说书,这就是一种努力成为好编辑的尝试。

无论是成为精准牢靠的螺丝钉,还是成为一手包办全部工作的“编辑小农”,都是成为好编辑之路。

撇开崭新的尝试不说,想要拥有好成果,一个好的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与能力?

笔者以为应像拥有与作者、其他编辑协力作业的专业人员(如翻译、美编、印务、排版、营销企划、业务、书店/通路)对等沟通,能够帮助对方看见其缺乏的东西,并给予专业建议,使作品质量水平大大提升,从而达到书籍畅销、高质量、有影响力等三方面时,所有人都一致公认不能没有“这一位”编辑。

以编辑和作者的互动为例,一个好的编辑,要具备能向大牌/畅销作者提出企划案,请求执行,以及能够根据书籍出版需求而要求作者调整文稿,或直接动手删改作者文稿或要求作者增补内容(给予明确指示)的能力(前提是,对方觉得编辑的想法果然比较专业而接受,而非拿编辑权威直接压对方),帮图书增加附加价值,并选择最适合的时间点推出,能精准预见书籍出版后的各种状况。如日本幻冬社社长见城彻,就是这样一位能让众大牌畅销作家愿意跟随他的优秀编辑。

由于台湾的出版编辑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代工制作”(翻译外文书,推出中文版),编辑只需做好编务(校对、排版、印刷等监控)工作就可,而对于一本书稿的审、编、删/修/增补工作并不是特别熟练,为此有一些编辑只能当颗好螺丝钉,准确完成书籍出版任务。当然这也是好编辑,因为他们也能出版畅销、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图书,但在编辑本身的工作专业能力的评价上,必须残酷地说,他们与能够向作家提案并且删改/增补作家稿件的编辑相差甚远。

除了代工造就按表操课,只求不出错,忠于原版的标准化性格之外,编辑大多很忙,被庞杂的编务工作缠身,若不能有效分工(将执行工作交给执行编辑或编辑助理去完成),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与观察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有时间与合作伙伴交流理念、维系感情的话,他们将会在不自觉中陷入编务工作泥沼,而无法更全面地看见编辑工作的整体性与未来。

好的编辑必须要有明确的愿景,且有一套明确的达至愿景的生涯规划,定期检视自己是否仍然坚持走在愿景之路上,没有因为杂物缠身或其他原因而走偏。

好的编辑,寻找合作伙伴时,宁可多花一点时间找到愿景志同道合者,也不愿随便屈就。无论是屈从于对方是大牌竟然愿意和我们合作,还是因为自己只能出得起某种价格而放弃坚持质量,屈就于每个月就是要出版X本书……好的编辑必须有所坚持。

好的编辑,想要赢得自己的专业形象,在为他人作嫁的同时也得到尊重和认可,必然得有更多的主体性参与进编辑工作之中,在整合各方人马以完成一部作品时,不光只是当个衔接的连结者,更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与伙伴们彼此互相激励,来回激荡出好的火花。

好的编辑,必须是一个拥有鉴赏力,挖掘璞玉的伯乐,看出合作者的潜在能力,邀请加入你的团队,你的编辑System!

好的编辑,必须是一个懂得训练伙伴,激励伙伴的教练。当你看出合作伙伴的潜力,还要有一套办法训练并诱使这些人的能力正确地发挥出来。

好的编辑,必须是一个能够统领团队的将军,知道如何规划与执行作战计划,布署兵员,持续稳定地往目标推进。

当作者、合作伙伴甚至连读者都知道手上这一本书之所以会畅销、质量好,不只是他自己的东西好/有眼光,更是编辑的加工能力使其发光发热,进而愿意跟随这个编辑一起工作,找他编的书来读,那真的就是最成功的编辑了!

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的价值研究 第12篇

一、编辑创新的内涵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是其中的灵魂与核心,可以推动编辑出版行业持续向前发展。而在编辑出版行业中,编辑工作者肩负着提升国家编辑行业软实力的重要责任。从本质上来看,编辑创新即为编辑在参与编辑出版工作中所体现的各项心理活动,分别包括设计创新、知识创新与理念创新。设计创新:即为按照编辑出版刊物的特征与内容来进行设计创新,以创新的设计来表达文字、图表等。知识创新:编辑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对选题与内容进行改革,以新颖的内容吸引观众眼球。观念创新:编辑要抱着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编辑工作持续变化的态势,树立起满足时代特征的新观念。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新。

二、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的价值

(一)明确编辑出版的价值取向

编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出版的导向与特征,从本质上看,编辑的创新意识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决定了出版物的中心理念和选题方向。因此,编辑创新可以影响出版物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例如,当前一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肆意砍伐树木、排放废弃物、浪费资源,严重影响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编辑可以在出版工作中以“绿色文化”“生态文化”为选题,提出和谐发展的理念,启发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发展。这种创新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出版物的吸引力,还能够实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增强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彰显出版物的文化价值,还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编辑创新对社会经济效益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进步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编辑出版工作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编辑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进步,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三)增强出版物特色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对出版物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若要增强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增强其品牌特色。品牌建设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还是一种企业价值观选择。出版物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形成品牌优势。而编辑创新则可以制定更富特色的选题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专业版块,再经过不断地强化与培育,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

三、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的途径

(一)编辑思维创新

编辑创新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化方法、控制法、系统法、模型化方法等。编辑创新并非只依靠抽象思维,还包括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进而实现质变的结果。若要实现思维创新,编辑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所谓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学习、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格式化、习惯性思维模式。而创造性思维则要求挣脱常规思维框架,以全新的思维形式审视事件和事物。这就要求编辑在出版工作中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打破传统思维窠臼,综合考察、学习、借鉴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发散性思维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将其应用于编辑中,进而增强出版物的品牌特色,使其在编辑出版行业脱颖而出,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编辑知识创新

若要实现出版编辑创新,编辑人员就必须在出版过程中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吸收、创造新知识,进而实现选题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应当根据国家的文化导向以及民族文化价值,积极吸收先进的、优秀的专业元素,并逐步抛弃陈旧、落后的内容。此外,还应当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出版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专业技术,尽快实现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更新。与此同时,编辑还应当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势,积极学习新知识,以增强自身的行业判断力、辨别力、领悟力。进而增强选题的新颖性,为受众传播更加科学、前沿的信息。除此之外,编辑还应当积极学习和吸收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为创新奠定基础,避免盲目创新和实践,增强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编辑出版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出版物的要求日益多样化,若要提升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及时实现出版物创新,而编辑对出版物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编辑创新对出版工作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锦荣.树立创新意识办出期刊特色[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15-116.

[2]宋咏堂,张敏.试论品牌科技期刊的编辑实践和编辑素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074-1076.

[3]包湘蓉,侯萍.论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J].技术与市场,2010(08):127-128.

上一篇:中医药事业下一篇:生产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