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策范文

2024-07-24

创新之策范文(精选12篇)

创新之策 第1篇

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本身具有创造性, 风险性, 市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实践中, 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主要的障碍有:

1. 体制方面存在的障碍

尽管二十多年的改革已经对使原有的体制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在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域中, 还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体制障碍。其一是政府部门的行为影响。由于政府仍然保持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 “政策寻租”空间仍较大, 企业如果能获得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 如土地、许可证等, 不需要自主创新也可以赚钱, 使一些企业宁愿在“搞关系”上下本钱, 而不愿做自主。还有, 政府对一部分企业的扶持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也使企业缺少竞争的压力和自主创新的动力。其二是企业自主创新仍沿袭以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体制, 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影响了自主创新的投资。其三是经济与科技工作分别由不同的行政领导负责, 研究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缺少经济联系, 科研单位的技术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需求结构出现了不相匹配的问题, 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往往没有相应的超前研究支撑, 而没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方向则集结着大批的科研人员, 影响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2. 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障碍

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 表现有三:其一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 认为国内的科技成果没有国外设备来的快捷而风险小, 重模仿、轻创新, 热衷于拼资源、拼投入;甚至抱有“等、靠、要”的依赖观, 一味指望政府的扶持。其二R&D投入不足。资金投入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徘徊, 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指标为2.5%~4.0%左右,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在5%左右。而我国很多企业根本没有R&D经费, 有R&D经费的也往往不足其销售额的1%, 自我积累能力很弱, 企业没有发展后劲。其三, 我国的企业由于先天不足, 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技术开发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资料, 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2004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11.9%的企业开展科技活动, 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3. 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

在目前市场条件下, 存在许多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其一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市场容纳有限。教育、医疗、养老未来期望的不确定, 使市场的容量无法打开, 这样市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拉动力量相对较弱。其二, 市场的过度竞争, 企业为了生存并应付当期竞争, 企业往往把资金与精力全都投入到对当期市场份额的争夺方面, 而不愿意通过自主创新取得创新利润。因为自主创新有一定的周期, 开发风险较大, 不如非技术手段来得迅速。不愿从事有长期效益有风险的自主创新。其三我国市场发育缺欠, 市场行为不规范, 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一方面市场的垄断封锁造成企业规模难以做大, 自主创新成本难以摊销, 另一方面, 假冒产品盛行, 尤其是假冒商品成本中没有科研、开发费用, 因而以较低价格与正宗商品竞争, 更容易进入市场。其四技术市场的不完善, 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相应的中介服务, 企业获得创新信息不灵, 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低。

二、对策与措施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是多方面的, 有些因素还相当复杂, 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揽子解决, 只能有重点, 分步骤地治理。目前, 我们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 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体制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打破束缚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障碍,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为此, 要加快政府转型。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自主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 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在创新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种的基础性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政府要明确责任, 主要承担提供政策、规范市场、完善执法等宏观职能, 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 形成企业追求自主创新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 真正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 实施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通过合作制、股份制、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 把企业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 使科技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经济实体等, 建立起企业与大学、研究院所互动开发的新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不断提高其研发水平和效益。

2. 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开始阶段需要有政策引导, 政府推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长期依赖政府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只有当企业从自主创新中体察到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才能形成自觉行为, 企业自主创新才能进入成熟的轨道, 进入良性循环。所以, 企业要转变观念, 树立自主创新主体的意识, 努力营造一个勇于承担风险的自主创新文化氛围。要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承认和保护创新者的技术创新产权, 允许创新人员凭借其创新产权在企业占有股份, 从企业分得应得的利润, 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要继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 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 使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改善, 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打好基础。

3. 多渠道筹措资金, 增加企业技术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 加大企业技术投入总量, 合理调整投资结构, 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持、吸引社会各界资金为补充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投入机制。因此,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使科技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实行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的资金相匹配的投资方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经费的投入。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引导国内外资金建立以风险投资机制运作的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担保公司, 为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要设立各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筹集提供更为广阔的资金渠道。

4. 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自主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高素质的人才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我国企业目前状况, 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要注重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发现、锤炼和培养创新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不断改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 培养既懂技术专业, 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要大力提倡科技人才到企业就业或自行创业, 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到企业创业, 允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 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 强化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队伍的成长, 支撑企业发展沿着不断创新的轨道前进。

摘要:自主创新最重要是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上,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微观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技术发展的障碍因素, 亟需我们去分析和认真面对。本文拟从剖析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因素, 探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和对策。

课堂“卡壳”的化解之策 第2篇

李中华

(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225500)

规范应对之策 第3篇

《推进我国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报告之三

从当前看,推进我国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应该从非税收入管理地位、水平和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在逐步实现非税收入规模和结构规范基础上充分发挥非税收入调控功能。

地位改善:机构与改变

首先,提升非税收入地位,强化其“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意识。非税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有机组成部分,由财政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构建预算、征收、执行、监督“四位一体”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

再者,加快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建设。建议在财政部内部整合综合司票据中心和国库司收入收缴处的职能,成立非税收入征管专司机构;未成立非税收入管理局的各省要积极整合财政厅分散在各业务处室的非税收入征管职能,成立非税收入管理局;推进市县非税收入征管专司机构建设。同时,合理配置征管队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征管能力建设。

此外,还要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规建设。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研究制定《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各省因地制宜,研究出台本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分类制定《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研究制定政府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管理办法,建立包括非税收入在内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水平提升:管理与机制

第一,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标准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固定的、合法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标准形成的决策程序、标准的评估程序、标准的公示机制等;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确立非税收入征收标准:对于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的特许权收费,应按照市场价格确定收费标准;对于政府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管理性收费,应按照补偿成本或低于成本核定;其它兼有公共和私人混合受益特性的准公共产品,则应按照低于全部成本、费用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

第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建立起以票证合一的新型非税收入票据体系,推广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收方式,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可设立非税收入征收大厅集中征收,普及涉企收费“一票制”;规范减免审批制度,将非税收入减免审批权力集中在同级财政部门;强化罚没物资管理,继续探索筹建罚没物资公务仓制度,完善、细化罚没物资管理办法;健全非税收入收缴系统,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完善非税收入项目库;取消单位收入过渡帐户,并通过系统升级实现对非税收入征缴全过程的动态信息管理。

第三,完善非税收入支出管理。逐步将执收执罚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通过综合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方式,实现政府税收和政府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和使用;实现收支彻底脱钩,并对实现“收支脱钩”后的执收执罚单位或部门进行量化考核。将非税收入纳入到财政预算之后,在每年的预算方案中,对非税收入的资金统筹安排;对于专款专用的非税收入项目,应通过预算资金安排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来实施。

第四,完善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增强非税收入监管的强制性,根据国家立法情况和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法规;提高非税收入监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收费公示、收费稽查、收费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规范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方式,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物价、审计等部门为辅,执收执罚单位配合的监督模式。

第五,建立非税收入统计和绩效评价体系。对非税收入的规模、结构、负担和收支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测度,对非税收入的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考核。在收入方面,主要对收入规模、收入质量、收入管理、收入成本、收入潜力等进行评价;在支出方面,主要对支出总量、结构、运行方式和支出效益等进行评价。

能力增长:结构与调控

首先,合理控制非税收入规模。针对我国目前非税收入规模过大的现状和非税收入的固有功能,建议把非税收入与税收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根据政府职能、财政体制、城市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非税收入征收规模和增长速度。围绕非税收入边界,在合理控制规模总量基础上,调整非税收入与税收的比例关系。

第二,调整优化非税收入结构。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比重,对于保留的收费项目,重点清理和规范本、牌、证、照收费,其收费标准应当严格按照“成本补偿”原则确定,对涉企、农、教育等收费项目严格管理,要与服务对象的经济承担能力挂钩;控制罚没收入增长,使罚没收入的收取既不能超出外部效应所存在的区间范围,也不能突破法律所赋予的政府行政权力边界;提高国有资产收益比重,将增收潜力巨大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培育成非税收入新的增长点;调整各级政府间非税收入配置格局。

创新之策 第4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装备进入了一轮高速发展期,进口设备大量涌入国内医院,为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而言,在这轮设备购置和更新热潮中,主要以大中型医院为主,广大中小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医院还大量使用着70、80年代的产品。即使是一些中大型医院,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不少超期服役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经过适当的维护,往往到达使用年限后,设备并没有明显的损坏,性能也没有明显的降低,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这些设备仍在继续使用。无论什么原因,“超期服役”和“带病服役”都将给患者的医疗诊治埋下隐患。

如果严格限制超期服役的设备在医院中使用,显然不符合当前国内医疗服务业的现状,笔者认为,切实的、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加强对这类设备的管理,探讨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才是当前中小医疗机构的合理、合情的选择。本文着重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供同行们研讨。

1 中小医疗机构设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源引安徽省宁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同志对辖区内的医疗设备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原因导致设备超期服役。

在该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仍在使用上世纪60~90年代购买、配置和赠送的医疗器械或二手医疗器械,早已超过了其正常使用寿命。这些设备普遍存在部件老化、仪器锈蚀严重等问题。有的医疗器械图像模糊不清,诊断、检测不准,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基层医疗机构大多经济效益一般,对于设备更新顾及较少。有的医院虽然明知所用医疗设备“带病”作业,却因经济条件限制,难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只能凑合着使用。

(2)缺乏强制检验。

根据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医用X射线机、CT机、B超机、激光治疗机等通过辐射源、超声源、激光源(简称“医用三源”)所提供的物理量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用设备(仪器)每年都必须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后方能给病人使用。然而,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用三源”检定率相当低。

(3)重使用、轻保养。

医疗机构在开始使用医疗设备时就期望能够及早得到回报。有的设备到了实在不能使用时才进行维修;有的医院虽配有专业维修人员,但人数少、技术差,对设备的有关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据笔者了解,这种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不仅在中小医疗机构中大量存在,在一些三级大医院里也很严重,归根到底,笔者认为有如下3个主要方面的原因:(1)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法不得当;(2)片面追求经济回报;(3)因人手少,设备维护知识有限,管不了、管不好。

(4)使用程序不规范。

大部分医疗机构所用设备的各项资料及使用记录均严重缺失。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设备科人员重视程度不够,院领导也无时间督促所致。

2 关于加强超期服役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下,对超期服役的医疗设备既不能严禁使用,也不能听之任之。笔者参照本院以及其他医院的实际管理经验,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2.1 根据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技术评估,择优使用

医用计量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是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头等大事,定期对医用计量仪器检测和校正是保持仪器计量值(单位)的准确性不偏差,为医疗工作提供准确数据的重要保证,此项工作关系到贯彻执行“计量法”,因此,要在计量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并建立完整的校验登记档案。

例如,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B超几乎每家都有。超声诊断仪器是利用人体不同类型组织之间、病理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声学特性差异,或生理结构在运动变化中的物理效应,经超声波扫查、接收、处理所得信息,并以图像、图形或数字形式为医学诊断提供依据的技术设备,B超主要是提供亮度调制的二维断层图像,按照国家1998年颁布的JJ G639-98检定规程要求,B超的性能检测主要分两个部分:

(1)外观及一般工作性能检查,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检查被检仪器及配套使用的探头外部有无影响使用的机械损伤,开关和键钮是否灵活可靠,有无松脱;通电后检查,检查有无超声输出和显示及一般使用功能是否正常。

(2)技术检定,检定技术参数:

(1)输出强度,一般应≤10mW/cm2;(2)患者漏电流<100uA;(3)探测深度探头频率f≤2.5Mhz时,检测深度≥160cm,2.5MHz;(4)侧(横)向分辨力,探头频率f≤2.5Mhz时,分辨力≤3mm,2.5MHz;(5)轴(纵)向分辨力,探头频率f≤2.5Mhz时,分辨力≤2mm,2.5MHz;(6)盲区,探头频率f≤2.5Mhz时,盲区≤4mm,2.5MHz;(7)几何位置显示误差,探头频率f≤2.5Mhz时,几何位置显示误差≤10mm,2.5MHz;(8)囊性病灶直径误差:纵向和横向均不超过±10%。

再例如,X线拍片机也是各医疗单位常用的影像设备。主要是由X线管、高压发生器、成像设备、控制装置和诊断床几个部分,按照国家2004年颁布的JJ G744-2004检定规程要求,检测如下参数:

(1)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2)辐射输出的质;(3)辐射输出的重复性;(4)辐射输出的线性;(5)分辩率;(6)辐射野和光野的一致性;(7)X射线管的电压;(8)X射线管的电流;(9)X射线管的焦点;(10)加载时间。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与以上国家规定的检测参数相比较,再结合医院的现状,并不难得出设备是否应该继续服役的结论。

2.2 做好登记备案、加大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须向所在地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备案内容包括产品注册证书、产品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设备检定记录以及供货单位资质材料等,为监管部门实施医疗机构在用设备的动态监管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我国地域广阔,医疗机构众多,单纯依靠监管部门的备案管理和抽查管理执行起来是有困难的,加之一些医疗机构人员有限,意识有强弱。因此由监管部门牵头,加大对设备使用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及安全风险意识,指导其规范开展医疗设备的购进、验收、养护、使用等管理活动,是较可行的办法。

2.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监测网络的作用

法律法规的健全,虽不能药到病除,却是对使用单位的强有力的威慑和指令性要求,同时也是基层管理部门查处的依据所在。建议有关部门对现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进行重新修订或补充,尤其是尽快完善假劣医疗器械的界定、医疗机构使用不合格器械的处罚细则以及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购买、使用、保养、报废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与医疗设备的使用相比较,药品的不良使用和不良反应监督明显强于前者。那么医疗设备不良使用为何就不能严加监管呢?笔者建议业界人士加大对不良医疗器械(包括超期服役设备)所隐藏的风险的认识。有关部门应加大信息沟通与协作,共同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网络,建立市、县、乡三级监测网,甚至监测面要覆盖到村级医疗机构,那么超期服役的设备隐患将大大降低。在这方面,目前已有山东、吉林、辽宁等省、市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地方法规的全面性、合理性,甚至可实施性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2.4 加强设备的跟踪维保,严防“带病上岗”

近年来,医疗设备呈现“高、精、尖、小而全、价格昂贵”的特点。一些中心医院由于患者众多,使用频率高,设备整机即使未到退役时间,其中的主要配件也需更换,防止设备带病上岗,做好跟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上,不少医院重使用、轻管理,不到万不得已,很难主动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这一问题,医院必需用制度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约束,定期跟踪维保,是延长设备自然寿命,提高完好率的关键。

3 小结

产业发展之策(本站推荐) 第5篇

广义上讲,以上所有材料的生产应用都与水泥产业有关。但从水泥产业链延伸的角度讲,我个人认为,重点关注的事情应从以下五个层面进行研究。

一是从产业结构层面,在当前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生产许可、行业管理等的严格监控下,各水泥企业应以水泥熟料生产为核心,通过规模集约、品牌提升、市场联动,努力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向上延伸可到与上述建筑材料有关的矿山开采、原材料、可综合利用的工业废渣或矿物掺合料、粗细骨料和再生骨料的生产与精细加工,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配制等;向下延伸重点是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着力研发水泥基材料和制品,特别是发展可大量消化水泥产能的行业,如预拌砂浆、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特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高性能及多功能的墙体屋面路面材料,新型水泥基保温材料,拼装式预制板柱、箱梁,墙体、屋面部品构件,工业输排水管,建筑管桩、水利水工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功能型产品,地铁管片、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大跨度混凝土双T板,高铁无砟轨道板等高端水泥基产品。

二是从产品结构层面,努力提高现有大宗建筑材料产品的档次,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提高产品质量等级,通过研发和科学使用各种化学外加剂,重点提高建材产品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渗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性、抗化学侵蚀性、抗收缩性、抗碱-集料反应性等。尽快提升特种水泥、高强高性能水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品的产品比重;重点发展42.5级及以上通用水泥、低碱水泥、白水泥、抗盐卤水泥、油井水泥、高标号早强水泥以及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高铁轨道板水泥、装饰水泥、抗硫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钙镁铝酸盐水泥、防辐射水泥、抗菌水泥等特种水泥产品。充分利用活性掺合料(工业废渣),减少水泥熟料用量,从而减少水泥行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C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通过磨细和复合技术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利用活性掺合料的特性,优化混凝土胶结料的化学组分,将混凝土的服役寿命从现在的50~60年延长到100~150年或者更长时间。开发新型建筑材料产品,丰富水泥基建材产品系列。通过产业政策和行业监管,来压缩和限制低强度等级、低耐久性混凝土生产规模,控制预拌砂浆、干粉砂浆企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的过度竞争。

三是从技术结构层面,要尽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装备,在水泥工业、墙体屋面材料生产工业、混凝土制品生产工业,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的应用;提高建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现代化、养护工艺工厂化和环保管理密闭化水平;全面消除现场搅拌混凝土等落后工艺,从中心城区到重点城镇再到成片的乡村,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大力发展现代混凝土,加快高性能混凝土商品化进程。提升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推动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四是从投资结构和组织结构层面,引导资金投向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项目和有利于水泥产业链延伸的高性能混凝土项目,鼓励技改创新和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生产工艺的使用。借国有企业改革之机,推行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新型集团化、规模化企业建设,优化经济和组织结构,发挥国有资本在水泥、新型建材、现代混凝土、砂石资源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带动水泥基建筑材料工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的不断提升。

利奥的应对之策 第6篇

1、背书品牌策略。钢丝胎低档市场容量很大,需求日增,竞争对手争相进入,利奥不进入,龙头地位将受到极大威胁,而且规模扩大是大大降低企业综合制造与运用成本以及降低企业风险的关键。另外,将军等品牌都在向下延伸,在此情况下利奥向下延伸风险已经很小,但向下延伸又会影响利奥的高贵血统,这是垂直品牌延伸必然会遇到的难题。为了化解此弊端,利奥向下延伸应采用的不应该是副品牌策略,因为副品牌策略主要还是借助主品牌来推动副品牌的成长,与主品牌的联系大紧密,会稀释与模糊主品牌的定位。应该采取背书品牌策略,即起用一个新品牌(如齐利、齐奥等),但对新品牌进行背书。借助企业品牌利奥的背书,在总成本領先的优势下,凭借超低价格,将新产品铺到竞争对手已经占据的任何一个终端,使渠道覆盖面最大化,把将军等品牌排挤出低档市场,同时利奥的强势出击,彰显了公司实力,能提升中档产品经销商队伍的士气,也避免了他们倒戈去经营将军等的副品牌低档产品。基于低档产品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率,新品牌的前期经营和管理费用的投人,与可测利润总额相比,比例并不算大。

2、细分确保领先。利奥是中档市场标杆品牌,面对将军等品牌的蚕食,急需将中档产品做大做强,首先应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开创新的中档钢胎市场,尽可能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将其他竞争对手区隔于中档细分市场之外;鉴于利奥中档市场销售渠道覆盖面过窄的弊端,应采取SRDS策略,拓宽渠道覆盖面,提高销量增长率,确保其中档市场领先地位。

3、主副策略制胜。在釆用副品牌对中高档市场发动进攻的决策上,决不能能只看当前的利润高了还是低了。利奥在中档市场的销量远在外资企业等竞争对手之上,销量的绝对优势已经表明利奥具备向上延伸的潜力,应大力开发高档新产品,利用王副品牌策略,为新产品创造一个有力度的副品牌(如利奥-极速、利奥-倍速),提升利奥主品牌的溢价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利润率。虽然短期内对公司利润总额贡献不大,但根据二八定律,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从长远来看,随着利润率和销量的不断增长,利润的贡献率会不断提高。为大幅降低副品牌经营费用,可重点考虑低成本运作方案,削减硬性广告投入,利用事件行销、新闻炒作软文等低成本广告制造营销势能,如:在高档新产品上市之际,强化品牌的技术领先形象,高举打造民族强势大品牌的旗帜,司外资品牌发动心理战。

创新之策 第7篇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提出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旨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快乐中培养出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自主意识等,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追求, 在自主的环境下倡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1) 新理念要改变传统的问答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问多, 学生问少。以往的教师提问, 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思维, 或者说意义不大, 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形同虚设, 所以, 我们要改变那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改变教师发问方式, 有很多种方法, 如立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让学生主动多问;侧重学生不同的思维, 启发学生多想多问;拓展教材, 让学生感兴趣多问。教师要督导学生多问, 还要让学生珍视学习的机会, 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做到有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提出问题要与众不同。

(2) 新理念要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将教师的讲为主导化引导。顾名思义, 引导就是点拨。如在课文的学习中, 老师在关键的衔接过渡的地方, 或者课文的精华部分, 略微给予提示,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然后思索提高。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 主要指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变老师灌输为主为自己探究为主。不要担心学生在学习中走弯路, 只有经过挫折的进步才会效果卓著。新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 但同学之间也要合作讨论、取长补短。要给予学生选取视角和不同学习方法的权力, 以获取学生们不同的思考结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课文, 教师要归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解答。

二、探索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法的有效途径

1. 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方法。

传统的授课模式每课必分段, 要归纳段落的意思, 还要概括中心思想。新理念要根据课文的不同要求, 因地制宜的采取课堂教学分析多样化、个性化, 还要允许多样并存。如有的课文要大家一起学习, 然后再讨论交流, 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课文的大意, 找出课文的重点, 以及作者的写作理念和技巧。有的课则可以由重点部分切入, 以局部看全部, 引导学生先从重点段学起, 再依次自学其他部分。还有的课,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的兴趣, 从有趣的段落入手再予以展开, 但注意要视整篇课文为一体, 要依据作者的思路进行完善。个别的课, 可以安排学生以自学为主, 合作学习为辅。鼓励学生自学, 在学习中遇到难点疑点, 尽量让学生用工具书解决, 实在困难的教师再予以讲解。

2. 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培养语感。

读的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提高的过程, 阅读以学生为主体, 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完善过程, 学生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首先确定读的目标, 然后确定读的重点, 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比较效果, 这些都构建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倡导读书, 尤其提倡自读, 侧重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齐读也不要放弃, 要有度, 不是不能用, 但要有分寸。读书是一个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边读边积累, 多读会形成语感。在朗读过程中, 教师要予以指导, 并在读前提出要求, 在激励中纠正错误, 最后总结归纳。所有这一切要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进行, 老师不要着急,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鼓励学生按正确的思路思考。

3. 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积累。

通读多读会是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理解课文内容的捷径, 进而能理解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特定意义。引导学生按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方法去学习。教师首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并侧重予以讲解。要改变传统教学节奏慢效率低的缺点, 立足新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精炼, 学生也要做到言简意赅。每个教学环节要科学合理, 不要为一些无所谓的问题耽误解决主要问题的时间, 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尽量课下解决, 保证教学进程有序进行。

倡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 并鼓励学生做摘抄;有条件的地方,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交流活动;提倡学生关注社会, 关心国家大事, 随时做时政的笔记, 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组建文学社、读书会等一起进步;组织学生旅行, 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之, 社会在进步, 语文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创新中前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适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现代化人才;只有不断进行教学的创新研究, 才会促进语文教学真正进步。

参考文献

创新之策 第8篇

影响力“碰撞”大讲堂组委会于2007年5月成立,秉承“思想因碰撞而升华、企业因碰撞而强大”的理念,旨在为企业提供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企业高层领导交流学习,辨析企业成长中遇到实际问题,掌握市场风云变化之势,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得到实际价值的升华。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和教育性的活动,影响力“碰撞”大讲堂在政界、学术界、企业界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共同参与下,已经成功举办两届。

逾千名企业管理者出席本界盛会。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处长文林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香港太平洋国际集团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贾卧龙、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徐浩然、中国房地产界六君子之一、阳光100置业集团董事长易小迪、北京影响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忠等出席论坛并做精彩演讲。同时,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王治国、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王辉耀、著名管理专家、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育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美中交流投资(中国)基金董事赫然、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申银凤等,在圆桌对话环节目做了精彩发言。

实体企业的应对之策 第9篇

一、传统工业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 突破经营惯性谋求转型

在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政策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背景下, 实体经济紧随经济高速增长的轨道粗放式地进行业务规模扩张, 与市场经济改革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并未实现同步升级, 惯性经营模式下的发展扩张与管理能力矛盾不断深化, 所以实体经济部门必须突破故步自封的经营管理模式, 谋求转型与发展。一方面, 调整经营管理模式。转变长期沿用的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惯性经营思维, 摒弃简单通过铺摊子、抢市场拉动产品营销的经营模式。紧盯市场需求与消费市场新动向, 提升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对自身能力判断的准确度, 创新可复制的绿色经济模式。另一方面, 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在国内“三期叠加”的窗口期, 原本支撑实体经济部门自身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 加快调整产能过剩行业, 逐步从“两高一低”行业退出, 尤其是处于低端产业链与狭小市场中的小企业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转向国家政策支持的邻近产业, 积极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多方面挑战。

(二) 参与同业竞争谋求共赢

网络经济时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生态化高度融合促进行业间的相互渗透, 催生实体经济之间互联的新生合作模式, 加剧同业与跨业的市场竞争。实体经济部门要摆正市场竞争姿态, 寻求合作共赢。一方面,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大企业、大项目等群体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明显减弱, 处于同一链条或相近链条的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望却有增无减, 此时, 通过向核心企业或供应链上游企业寻求担保或有偿资助, 是其快速获得资金支持、打通销售渠道、赢得市场份额的可选择路径。另一方面, 处于同一产业链条的众多小企业实体经济部门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尽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联保联贷融资保持谨慎态度, 但在充足保证金与高额利差的条件下, 协作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 寻求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可取路径。

(三)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客户

客户基础与客户结构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与收益结构, 创新营销模式, 拓展客户基础也是实体经济部门降本增效, 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第一, 锁定目标客户。在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下, 实体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产业自身优势, 根据自身实力瞄准目标市场, 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创新产品研发, 突出“特色经营”的战略定位。第二, 转变营销模式。在夯实标准化有形营销模式的基础上, 建立个性化无形销售渠道, 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 联合大型网络企业, 做强电子营销渠道, 增强客户体验, 抢占网络零售营销制、平台批量营销的制高点。第三, 培养非价格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 利率高位的状况还将持续, 高额的借贷成本需要高额的利润水平覆盖。迎合客户消费理念的转变, 避开同业市场白热化竞争, 增强产品功能、服务质量、配送效率等非价格竞争优势, 挖掘非主流客户市场, 营销非主流业务产品, 是率先找到盈利平衡点的重要路径。

(四) 加强成本费用精细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 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加, 企业必须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长期上, 采用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在成本预算管理内, 规划利用好有限的营销费用,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灵活多变地进行生产升级与转型投入。一方面, 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合理匹配支持生产与营销资金的来源与运用, 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鼓励低成本的营销活动, 有效控制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 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全面启动企业内外部各项业务活动成本分摊的评价与运用, 开发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开展综合经营模拟利润测试, 增强业务营销与内部管理的正向效应, 避免资金分配利用结构扭曲造成的低质低效。

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要利用利率市场化的契机改善自身的融资

(一) 积极化解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企业要不断提高议价能力, 利用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企业与商业银行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的优势, 增强公司的实力以及信用等级状况,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转型,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功能和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 逐步完善内部资金调剂制度, 加强资金管理, 健全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工程结算反馈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要根据自身条件拓宽融资渠道, 要选择更为多样化、交易成本更低廉的融资工具, 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私募债”和“新三板”等场外融资方式, 改变过去融资渠道单一的窘境, 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要善于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 在金融服务机构选择方面, 企业可根据银行关系集中和分散的利弊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合作模式。一般来说, 企业与一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可降低银行信息成本, 也可持续获得相关的贷款、投资、金融政策、市场动态、财务咨询、投融资帮助等金融服务。而略微松散的银行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的议价能力, 促进银行服务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二) 提升实体经济适应利率市场化的主动作为能力

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 调整经营管理模式, 转变长期沿用的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的惯性经营思维, 摒弃通过铺摊子、抢市场拉动产品营销的简单经营模式, 紧盯市场需求与消费市场新动向, 提升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对自身能力判断的准确度, 尤其是处于低端产业链与狭小市场中的小企业, 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转向国家政策支持的邻近产业, 积极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多方面挑战。

实体经济部门要寻求合作共赢, 特别是弱势的中小企业要善于通过向核心企业或供应链上游企业寻求担保或有偿资助, 快速获得资金;要积极创新商业模式, 在夯实标准化有形营销模式的基础上, 建立个性化无形销售渠道, 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 联合大型网络企业, 做强电子营销渠道, 增强客户体验, 抢占网络零售营销、平台批量营销的制高点;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 全面启动企业内外部各项业务活动成本分摊的评价与运用, 开发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开展综合经营模拟利润测试, 增强业务营销与内部管理的正向效应, 避免资金分配利用结构扭曲造成的低质低效;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粗放模式转变为以创新为导向, 通过自主研究, 以及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 积极打造有技术含量、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还要实施品牌战略, 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 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 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 巧用差异化金融政策, 释放利率市场化正能量

企业要快速建立政策缓冲地带, 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地区、部分金融机构取消信贷规模控制, 以利率定价自主权与流动性管理约束信贷规模扩张。要盘活存量金融资源, 改变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现状, 提高实体经济融资可获得性;要实施定向的“点对点”金融服务方案,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体应继续加快金融工具和手段的创新。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实体、科技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 实施定向宽松和单列信贷资源的措施, 切实降低不断攀升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严宝玉, 李宏瑾, 孙丹.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应对[J].上海金融, 2014 (12) .

“小古文”教学诵读之策 第10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或许是受到了他们的启发, 或许是为了印证他们的观点, 在“全国第六届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 我准备“以身试法”, 执教小古文《豺烹羊》, 尝一尝它究竟是个什么“味”儿。

《豺烹羊》这篇文章是《意拾喻言》的开篇之作, 问世于晚清, 深受读者喜欢。这样一篇“不同寻常”的文章, 我们的孩子们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呢?

通过数易教案, 反复试教后, 我逐渐领悟到小古文教学要把握好三个“准确”。第一, 准确认识文本特点:短小、生动、活泼。第二, 准确了解学生学情:新鲜、有趣、难懂。第三, 准确运用教学方法:读中生趣、读中解疑、读中悟情。“读”是小古文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一言以蔽之, 曰“多读”。于是, 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三大“多读”策略:文白对读、教师范读、游戏玩读。

策略一:给孩子一根拐杖———文白对着读

例文虽浅, 但孩子阅读起来并不简单, 因而要借根“拐杖”扶一扶, 这根“拐杖”就是文白对读。先读二年级上册的白话课文《狼和小羊》, 重温故事;后读《意拾喻言》中的文言课文《豺烹羊》, 了解大概意思。

为什么要设计文白对读?其一, 降低难度。先读白话文, 可以帮助孩子在阅读小古文的时候, 化解困难, 破除障碍, 避免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其二, 强化对比。同一故事, 两种表达方式, 可比性很强。通过对读, 淡化内容, 重点关注小古文的表达方式, 从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文言文本身。其三, 激发了兴趣。因为通过文白对读, 孩子们觉得一下子就学会了, 树立了学习信心, 触发了阅读动机。

策略二:给孩子一个榜样———模仿跟着读

对于初读小古文的孩子, 教师的现场范读尤为重要。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 文言文独特的节奏音律萦绕在孩子的耳畔, 悄悄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如, 诵读第一句“乃强责之曰”, 如果不注意停顿, 很容易错读成“乃/强责/之曰”, 而正确的读法是“乃/强责之/曰”。又如, 诵读“该杀”一句, 起初我读得很快, 很干脆, 感觉不太满意。于是变换读法, 怒目圆睁, 手指小羊, 故意将“该”和“杀”之间拉长两个节拍, 读成“该———杀”, 在这样的诵读中, “豺”的阴险狡诈就呼之欲出。

为什么要重视教师的范读?语音是口耳之学, 出于师之口, 入于生之耳。说一千道一万, 不如亲自读一遍。一句一句读, 一遍一遍听, 口口相传, 声声入耳, 这也是孩子习得文言文语感最传统、最本真的规律。强调现场范读, 是因为课堂是个“场”, 教师语音、体态与孩子在这个“场”中相互碰撞、期待、倾听、欣赏、交融,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增强了示范效应。在小古文教学中, 教师要精于诵读, 敢当孩子模仿的榜样。

策略三:给孩子一个舞台———游戏玩着读

古人云:“入乎耳, 箸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孩子才能倾心投入。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情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要重视文白对读和教师范读, 小古文教学中要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读。教学中, 我依据《豺烹羊》文言内容, 将其设计成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如“演一演”“辩一辩”“讲一讲”等。

企业规避风险之策 第11篇

国内航空巨头中国国航2008年10月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当时燃油价格以及套期保值合约测算出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3l亿元。而其在2008年的三季报中,这个数字是9.61亿元,这意味着,一个月之内国航浮亏达到惊人的21亿多元。按照实际用油量的36%进行燃油套期保值的东航,截至11月14日的航油套期保值浮动亏损已达6.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逾47亿元;政府要求东航暂停航油套期保值业务。上航套保损失也在一亿元左右。国内航运业巨头中国远洋成为继国内三大航空公司航油套保巨亏后又一受害者。

2007年金融风暴以来,商品期货的表现惨不忍睹,油价从高点的147美元每桶一路向下,现在一直在35美元每桶左右徘徊,铜铝铅锌钢材等金属的价格也是纷纷腰斩。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频频爆出套期保值出现巨额亏损的消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经济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并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巨大波动。无论价格向哪个方向变动,都会给一部分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造成损失。而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套期保值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者是以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买卖方向来区分的。买入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买入期货合约,以便将来在现货市场买进现货时不致因价格上涨而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套期保值方式,如某小麦加工厂3月份计划两个月后购进100吨小麦,当时的现货价为每吨1530元,5月份期货价为每吨1600元。该厂担心价格上涨,于是买入100吨小麦期货。到了5月份,现货价升至每吨1560元,而期货价为每吨1630元。该厂于是买入现货,每吨亏损30元;同时卖出期货,每吨盈利30元。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锁定了成本。买入套期保值旨在避免价格上涨的风险,通常为加工商、制造业者和经营者所采用。

卖出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当现货价格下跌时以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从而达到保值目的的一种套期保值方式。如5月份白糖生产厂与饮料厂签订8月份销售100吨白糖的销售合同,价格按市价计算,8月份期货价为每吨4820元。糖厂担心价格下跌,于是卖出100吨每吨4600元的白糖期货。8月份时,现货价跌至每吨4000元。该公司卖出现货,每吨亏损820元;又按每吨3780元价格买进100吨的期货,每吨盈利820元。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防止了白糖价格下跌的风险。卖出套期保值旨在避免价格下跌的风险,通常为农场主、矿业主等生产者和经营者所采用。

钢材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现以卖出套期保值举例:2008年7月22日,郑州螺纹现货价格为5480元,期货价格为5600元。由于担心下游需求减少而导致价格下跌,某经销商欲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保值来为其5000吨钢材保值,于是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主力合约1000手(1手5吨)。此后螺纹价格果然下跌,到8月6日为5320元。期货价格下跌至5400元/吨。此时钢材经销商的5000吨螺纹在市场上被买家买走,经销商于是在期货市场上买入1000手合约平仓,完成套期保值。

情况一:期货价格下跌大于现货价格下跌。7月22日,现货市场螺纹价格为5480元/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1000手,5600元/吨;基差每吨是120元/吨;到了8月6日,现货市场卖出现货5000吨,价格为5320元/吨,在期货市场买入1000手合约平仓,5400元/吨,基差为-80元/吨。这样,现货市场为(5320-5480)×5000=-80万元,期货市场为(5600-5400)*5000-100万元,基差走强40元/吨。从盈亏情况来看,现货价格的下跌导致经销商损失了80万元,但是由于其在期货市场上保值成功,在期货市场上盈利了100万元。综合起来在螺纹价格下跌的不利局面下,经销商不仅成功规避了价格下跌的风险,而且额外盈利20万元。

情况二:此时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下跌相同,同为160元/吨。8月6日现货市场钢材销售价格5320元/吨,在期货市场买入1000手期货合约,价格为5600元/吨;基差为-280元/吨。9月25日在现货市场买入5000吨钢材,价格为5480元/吨;在期货市场卖出1000手期货合约平仓,价格为5800元/吨,基差为-320元/吨。现货市场盈亏变化为(5320-5480)×5000=-80万元,期货市场盈亏变化为(5800-5600)×5000=100万元,基差走弱40元/吨。此种情况下,钢厂的套期保值刚好达到预期效果,现货市场上的亏损完全被期货市场弥补。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卖出套期保值的优势在于:首先,卖出保值能够回避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其次,经营企业通过卖出保值,可使保值企业按照原先的经营计划,强化管理、认真组织货源,顺利完成销售计划。最后,有利于现货合约顺利签订。

以前我国大型企业缺乏套保,因此国航、东航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就此次爆出的问题来看,国航、东航的套保已经不是单纯的套期保值,而有许多投机成分在里边。据银河证券分析师介绍,2008年开始以国航为首的航空公司因为航油套保获利颇丰,也在油价一路上涨过程中占了点“小便宜”,于是各航空公司纷纷借鉴经验,国航本身也从过去10%左右的套保额度提高到了50%,东航额度则为36%。另据国航公告显示,其在套保组合中包括向场外交易对手出售了看跌期权,并且透明度远不如受监管期货市场的场外期权交易。

对于暴露出的问题,有几点是值得反思的,首先是在套期保值的科学性上,必须遵循套期保值额度与实际用油量基本一致的原则,避免过量套保而引发的投机性风险。在此次事件中东航额度为36%,国航套保额度则达到了50%。在油价剧烈波动的2008年,选择如此之大的套保额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赌油价一直上涨的投机心理。对于国航2008年320万吨的用油量,完全可以分批套保,根据每月的用油量分成多批交易,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其次,在交易的规范性上,此次国航采用的是卖出看跌期权,并且是一对一的场外衍生品合同,其细则往往是由高盛这样的大投行兼交易对手主导设计的,如果国航仅通过买入看涨期权进行套保,则最大亏损也仅为已支付的权利金。但很不幸,国航为贪图卖出看跌期权所得的丁点权利金而陷入了“结构性期权”套保迷宫,从而使自己面临深度亏损之境。

巨亏企业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第一,企业套期保值的方向错误;第二,套期保值的头寸比例敞口风硷过大;第三,套期保值投资和交易策略出现错误;第四,公司内部风险管控形同虚设。而且就目前出现的亏损案例来看,企业参加的都不是场内的套朗保值,大都是国际投行为其“量身定做”的期权合约,因此这方面的风险需高度关注。

国内不乏套保的成功者,例如中粮集团2008年的套保就获得了国家审计署的点名表扬,为企业获得了巨额投资利润。而从全球大型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套保也是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以四大粮油巨头之一路易·达孚为例,其在2008年获取利润25亿美元,其中只有9亿美元是通过现货经营获取,余下的16亿美元都是其通过参与套保的过程中获得的。

套期保值是构成现代企业模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企业实现低成本运营的核心因素,是现代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套保中要避免出现偏离主营品种、过度投机、成本不确定、研发不充分等错误。需要企业完善内部风险管控程序,同时结合趋势和成本等因素建立完善的投资策略。

科技强化安全的治本之策 第12篇

7月30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指出, 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但是工作进展不平衡, 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 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事故仍然多发, 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的思考。当月底,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率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考察时, 杨元元副局长表示, 要大力实施“科技强安”战略, 始终把科技作为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

众所周知, 安全生产的12项治本之策, 包含5个基本要素, 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这些要素中, 科技进步的普适性强, 并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新成果得以推广应用, 成效会十分显著。类似例证, 俯拾皆是。

十年前, 美国年产煤10多亿吨, 死亡人数为27人, 我国与之产量相当, 死亡人数却近7 000人。究其原因是科技落后, 前者矿井机械化程度高, 安全系数大, 用人少, 后者则相反, 自然事故发生率会居高不下。但随着安全科技的发展, 在我国煤矿“黄金十年”中, 百万吨死亡率已由2002年的4.94降至2011年的0.564, 直线下降88.6%。

2012年9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 推出首批69个“四个一批”项目。时间未过一年, 成果已斐然可观。

像煤矿井下千米定向水平钻机, 在中硬煤层条件下, 最大钻孔深度达到1 212 m, 最多可打24个分支孔, 大幅度提高了瓦斯抽采效果, 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 已在晋城、阳泉、彬长、潞安等矿区近百处煤矿得到应用;在四川雅安地震前线, “小型移动应急指挥系统”使灾区现场情况能及时传回到国务院应急平台, 为抗震救援指挥提供了技术保障;有2万多员工的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自搭建起安全培训远程教育平台, 如今注册员工已近半, 今年6月在线学习总时长达到11万2 651.59 h。林林总总, 不胜枚举。

科技不仅强安, 还能兴业。在强调经济转型的今天,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得以体现。美国商务部官员戴维·卡普斯曾说, 自二战以来, 美国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而安全科技作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五大重要产业板块之一, 2012年产值已高达80亿元左右。可见, 科技不仅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 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上一篇: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下一篇:穿墙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