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2024-08-13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精选12篇)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第1篇

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落实的一个基础条件,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 对该制度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只有了解这一制度, 掌握这一制度的关键点, 才有可能将这项工作做好。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查发现, 目前许多单位工作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不正确或不全面, 甚至有人认为国库的集中支付就是要上交财务权力,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政管理秩序, 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水平。之所以进行改革,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支付行为, 降低违法事件的发生;第二,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效率;第三, 保证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进行沟通[1]。在这里的需要说明一个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不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实的过程中,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 积极响应改革号召。转变服务观念, 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做到资金有效监管。

2 发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服务与监管职能的有效措施

2.1 明确职责

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抵触情绪,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明确岗位职责, 只有各自的岗位职责明确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明确职责也会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制定科学的代理银行资格标准, 开设单一的国库账户,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委托银行有效监督各项资金业务。第二, 作为预算部门, 必须在国家相关规定下对资金进行使用, 并且要派专人负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第三, 作为代理银行, 要做好财政性资金的支付以及清算等相关业务。第四, 作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 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 共同解决[2]。

2.2 完善各项制度

要想实现科学预算, 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为预算提供制度依据, 同时, 制度的制定和有效落实也是防止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有效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以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为了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还应当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根据要求, 制定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运行流程。要制定出《财政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办法》、《财政集中支付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 以法制的力量推动监管工作。此外, 还应当深化预算编制改革, 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一)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有效的监管离不开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支撑。也就是说,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达到一定的监管目标, 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支出标准的制定。按照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等各项回指标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考评。会计部门还可以根据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占有率、借入款项占有率、自由经费自给率等指标建立预警指标。第二, 重视档案建设。对于一些新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项目立项、审批、可行性报告等环节必须要建立档案。上级完成审批之后, 必须确保专款专用, 并且要对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项目完成后应当会同相关部门验收评估。第三, 加大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电子信息档案, 设立直达账户, 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抽查,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 才能避免发生资金挪用的现象。

(二) 加强全面监管

在制度落实过程中,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全面开展监督工作, 要做到所有财政资金管理环节都在有效监管之中。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有效结合到一起, 并且应当不断扩大监督主体。此外,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聘请相关部门对本单位的大额度开支、专款进行检查和监督。

3 结语

总的来说, 财政资金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要想做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展工作, 将该项制度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提高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萍.论有效发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服务与监管的重要职能[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3) .

有没有银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 第2篇

——记《没有银行的世界》之读后感

我坐在银行营业厅,午饭后的困顿让我有点犯迷糊。还要等待11人才轮得上我。虽然困,但我还是留意听广播通知,生怕错过了。但后来我发现还是错过了。我不能确定到底是我没听见,还是压根儿就叫错号了。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也无法确认,他无法解释,给了我一个新的号码重新排队。

此时,我的书包里放着《没有银行的世界》,这到底是一种追求,还是讽刺?

我只是要一张银行的对账单,证明我的银行卡有正常的流水,以便在办签证的时候向签证官说明我是个正常人,在中国有收入,不会滞留国外云云。

于是我跟很多人一样,希望从银行的世界中消失,平移到没有银行的世界。

以下是当前银行不受“待见”的原因:

1.服务效率低下。在此之前,为了完成一笔资金往来,我们竟然需要三番五次地来到营业厅,填写不同的表格、提升手机银行转账额度(为此还给我办了另一个小设备用于发送手机银行转账密码)。我的一位同事为了一笔转账在银行填了三张不同的单子,均被告知无效,而我用其中一张单子,办成了一笔同样的业务。

2.业务种类单一。这就不用多说了,数数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多少张银行卡和相关的单据,他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3.客户,尤其是个人客户,在银行面前权利太小了,小到经常被“欺负”而无处伸张。这种“欺负”很多时候并不来自于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而是来自于那些不经意的流程和条款。

4.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很多人都不再看好银行的未来,我相信,其中有很多主观的愿望。

为什么会这样?这本书的作者西蒙〃迪克森是这样归纳的:它(银行)拥有你的钱,花你的钱,创造你的钱。

西蒙用极有煽动力的语言来归纳银行这种“强中心化”的金融业,因为他有极强的热情推广他认为面向未来的金融业,尤其是众筹。

有一位专家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试图撰写一份报告,描述未来金融业的结构。众筹是被认真对待的业态之一,还有P2P、大数据征信、网络银行、互联网证券,以及从不同逻辑上预测的种种新东西。

这个问题带动我去想象:未来的金融首先基于未来人们的需求,未来的需求来自于未来的生活。今天满足的,将来未必满足;今天的高效率,未来可能是慢吞吞。

比如小微企业信贷,现在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能贷到款是第一位的需求,很多P2P借贷平台快速崛起,就是填补了这样的空白。但是再过一两年,可能他们的需求不是借到钱,而是马上借到钱,并且利率还要下降。

比如现在30岁以上的大多数人群,理财的目标还是基于“储蓄”,就是让资产变大。但是85后、90后及更年轻的人群,可能是以消费为核心的,理财的目标是更多、更快、更爽的消费。于是金融服务需要更加高效、碎片化、智能化。

比如现在的金融是以实际生活中的物质需求为基石的,但是未来虚拟生活可能成为人生的重要部分,那么虚拟生活中(如游戏)是否需要金融服务呢,为你的虚拟人格上保险、虚拟设备做融资租赁,是否也是一种刚性需求?

未来的金融业是什么,怎么定义,“互联网金融”能代表未来吗?

常常有人问,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互联网;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有人说,既是互联网,也是金融。然后就辩论起来。

我想,金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满足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让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管理我们的时间,只是现在它依然是以资金为载体的。

过去,为了完成这种配置,人们设计了种种模式——银行、保险、证券、风险投资,等等。现在,又出现了众筹、P2P借贷、数字货币,等等。

所谓互联网金融,只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去完成金融的功能,至于它是什么业态,都有可能。它是金融的新时代,也是我们生活的新时代,它不只是新增了某个业务板块或商业类型。

至于未来,有没有银行,不是我们关心的,我们关心的是,不管有没有银行,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好吧,说小一点,金融会变成什么样?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第3篇

近年来,各地中小银行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跨区域扩张、开拓新业务品种,发展势头可谓迅猛。然而,近期的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汉口银行假担保事件、温州银行骗贷案等负面事件表明,快速扩张的中小银行似乎正迎来一个风险暴露期,如果不适当控制当前快速扩张步伐,极有可能陷入危险的泥潭。

木桶原理促中小银行进入瓶颈状态

木桶原理表明,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水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快速扩张必须要以一定的管理边界作为支撑,盲目追求规模势必会给其经营埋下隐患。与国内的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在管理、人才、风控等方面是明显存在短板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城商行资产负债增速接近4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短期内资产的快速膨胀,并没有伴随着管理、人才、风控等方面的迅速提升,这些软条件就成为制约其稳健发展的短板。当前,中小银行需要进行全方位整顿,查找自己的那块短板,并做出相应改进措施,防止“小马拉大车”。

“萝卜快了不洗泥”可致突然崩盘

提升品牌形象对于银行而言极为重要,规模扩张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中小银行的认可度。在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中,为了追求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会加大实施异地扩张力度,追求分行、支行数量。据银监会数据,2010年,147家城商行中,有62家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含筹建)。银行业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家电、酒店等行业的连锁模式,而在连锁行业不乏盲目扩张而被迫关闭的案例。例如,曾经在国内名噪一时的普尔斯马特,经过短短7年发展,在2004年达到年销售总额40亿元人民币、店面46家的巅峰后,却在2005年轰然倒下,其首席执行官吴卫东总结为“扩张太快导致崩盘”。因此,中小银行应该放慢速度,防止类似突然崩盘的出现。

泥沙俱下的风险积累

规模扩张有利于中小银行扩大市场覆盖面,分散经营风险;为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中度风险;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在快速扩张中,部分中小银行为了尽快做大规模,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与民间借贷合作揽储,高息揽存;为了消化资产规模,在项目审核中降低标准的现象也会出现,导致高风险业务增加。据财政部2010年8月的公告,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普遍存在违规放贷等问题。随着近期资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仍将受到严峻挑战。

地方政府无形的手

即使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大多数中小银行仍均与地方政府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政府往往通过隐形的行政干预来为一些地方企业实现融资便利,以实现为地方利益服务的目的,这种违背市场经济的政府行为无疑加大了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此外,由于体制因素制约,地方政府也很容易对当地银行监管部门施加压力,监管部门在监管尺度上、抽查频率可能会放松。上述两种行为,都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小银行在项目审批中降低门槛。要解决该问题,应该继续加强公司治理改革,真正转变为一个市场经济主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规模扩张有利于中小银行增加业务种类,使收入来源多样化,有利于中小银行加强与同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新型金融业务,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度扩张导致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波严重的金融机构倒闭潮,1980-1994年15年间,共有1295家储贷社和1617家商业银行破产或接受援助,相当于平均每隔1天就有1家存款机构倒闭或接受援助。破产银行或储贷社的资产总计达到了9240亿美元,占整个银行系统的比例为20.5%。分析其中原因之一为:在80年代初期的监管放松之后,储贷社通过扩大经营业务范围、购买异地银行信贷资产等途径进行了快速扩张,最终由于宏观经济波动、房地产业衰退等各类外部环境因素,这些机构纷纷破产或接受援助。

规模重要安全更重要

如今,中小银行面临着规模与安全孰轻孰重的矛盾。规模扩张有利于中小银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在于利用规模经济,摊薄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然而规模经济也存在着一个极限,当超越这个极限后,将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而这个极限与中小银行的自身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均有密切关系。如今,中小银行面临同业竞争加剧、高通胀、金融脱媒、监管资本提升等因素冲击,但同时也容易陷入因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承担超过自身承受能力风险的误区。对大多数中小银行来说,都很难长期保持快速的规模扩张,又拥有安全的资产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中小银行进入了停止追求规模,转而关注资产安全的阶段。规模重要,安全更重要!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第4篇

一、“规范化管理”是安监部门实施有效监管的基本保证

(一)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的安监队伍。

做好安全监管规范化工作, 就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相继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门机构, 并逐步增加投入、增加编制, 为安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然而, 由于各级政府都在压缩人员编制, 尽力减轻财政供养负担, 安监人员多是在原有在编人员中调剂, 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因素, 目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 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监管过程中, 不能合理使用法律法规, 执法水平不高, 效力低下,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亟需建立一套严格的安监人员录用、考核、调配、晋升、奖惩、辞退等工作机制, 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 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安监人员严格执法、严格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

安全生产, 人命关天。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必须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认认真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在实际监管过程中, 存在“重安排、轻落实”、“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程序不一致”、“执法文书填写格式不规范、法律条文引用不准确”、“日常工作推诿应付, 安全责任虚化”、“安全检查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强调监管频次, 忽视监管质量”等行为, 如此不仅会导致监管出现漏洞, 致使事故多发, 而且还会使公民对政府失去信任, 进而使安监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去公信力, 最终会导致亵渎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 安监工作规范规范化管理对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监管职责。

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是按照“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并重的条块结合、纵横交织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要既要防止发生职权重叠, 也要避免出现职权真空地带的现象, 就需要有一套良好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 理顺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自的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方式及应承担的责任。当前, 在实际工作中实行的“一岗双责”制度就是规范管理的实例, 对于有效地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属地监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近年来, 安全生产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亟待依法规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量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比重增加, 存在着安全条件差、技术装备陈旧落后、安全投入少、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管理混乱、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多的严重问题。由于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基本是针对国有大型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 而对大量的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几乎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 这就必然导致法律调整的“空白”和监督管理的“缺位”, 以致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多、死伤惨重。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打击不力, 也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因此, 为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 各级安监部门就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原则, 秉公执法, 严惩那些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 形成一个强大的打击攻势, 促进安全生产。

二、实施安监部门“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安监部门规范化管理, 主要是对用人机制、教育培训、行政执法、监管体系等的基本原则、程序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把习惯性做法固化为制度安排, 把模糊的原则明确为具体的规定, 把临时性措施转化为长效的工作机制, 把某些无序的工作状态转变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

(一) 职业道德规范。

安监人员不仅仅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又是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监督者和检查者;不但担负着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任, 还要对生产过程中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教育,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经常性、广泛性, 它的成败, 虽然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但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 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安监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因此, 安监人员必须具有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安监人员只有具备了关注民生、关爱生命、政治坚定、忠于国家、服务为本、依法行政、秉公办事, 恪尽职守、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良好素质, 才能真正担当履行起安全监管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二) 监管职责规范。

职责权限的划分是行政组织体制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安全监管体制是纵横交织的体系, 存在着上下级隶属或横向分工配合的关系, 只有做到合理确定职能, 科学分配责任, 制定完备的责任落实制度, 消除职责不明或职责交叉引起的相互推诿现象, 做到安全监管无盲区、责任追究无情面, 使监管职责法律化、规范化, 才能确保责任追究力度。要充分发挥其各项职能的作用, 保证履行法定职责, 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才能建立和维护好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 教育培训规范。

有计划的安全教育培训, 是提高安监队伍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教育培训, 可以使安监人员及时掌握“新产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监管方法;掌握“基本法律法规和新法律法规”, “基本政策和新政策”的理解;掌握“规范执法文书和规范执法程序”的运用, 使安全监管人员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素质, 做到能抓、能管、善抓、善管。真正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在检查时, 能发现问题、能讲清利害、能提出办法、能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督检查的权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安监人员内部培训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确定培训对象, 拟定培训计划, 选择培训方式, 确保培训时间, 精选师资力量, 严格结果考核, 强化档案管理, 从而使系统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有序, 保证质量。

(四) 监管行为规范。

规范监管行为, 就是要确保“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这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合法合理行政不仅包括依法办事, 还应包括具备法律的素养、法制观念、高度责任感。因此, 规范监管行为, 应该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从规范日常检查工作入手。编制安全检查手册 (表) , 为执法监督检查提供“一把尺子”。二是从规范执法意识、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规范审核行为、规范档案管理等入手。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执法工作报告制度、执法检查责任制度、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议案备案审查制度、罚款自由裁量制度、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行政执法考评制度、执法岗位责任制度、执法违法追究和错案赔偿责任制度。三是从规范内部执法程序入手。制定“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标准化工作程序”, 有效保证监管人员始终坚持依法履责, 强化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升安监部门的执法公正形象。四是从坚持政务公开入手。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创新行政执法监督的有效途径, 构筑多方面、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体系, 增强社会的诚信度, 规范执法行为, 确保执法公正、公平、公开。

(五) 工作报告规范。

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 规范日常工作报告行为, 是下情及时上达, 确保上级部门正确决策的前提。工作报告制度应包括日报告、周报告、旬报告、月报告、季报告、半年报告、年报告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 进一步明确各类报告的内容、时限、方式、要求, 规范工作信息报告行为。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等紧急事项, 要做到立即上报。确保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信息通畅。

(六) 档案管理规范。

严格档案管理, 既是规范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督促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要建立严格的执法档案管理制度, 做到“一人一档、一案一档、一件一登、一案一评”, 每名执法人员的情况及所办案件的执法情况都详细记录存档, 有效增强执法人员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 为业绩考评提供可靠依据。

三、保障安监部门“规范化管理”的几项措施

保障安监工作规范化管理, 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 抓思想建设, 增强责任意识。

思想是指导行为的先导。要在安监队伍中深入开展执法为民活动, 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安监人员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充分认识到安监职能的服务性、岗位的重要性、工作的严肃性、责任的重大性, 才能让广大安监人员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避免执行和管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和行为上的失范, 确保把所有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落到实处。

(二) 抓能力培养, 全面提升素质。

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保障规范规范化管理, 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抓能力素质培养, 一是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学习活动。坚持定期定时集中学习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制度管理等, 特别是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及时促进法律知识更新;通过案例分析学习,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拓宽安监人员的知识面,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增强业务素质。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专题班, 了解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相互取长补短, 拓宽视野, 全面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实践锻炼。各级领导要多给年轻同志交任务、压担子, 既交任务又教方法, 鼓励他们干中学、干中练、干中悟、干中提高。不断在安监工作实践中锻炼统筹计划、协调配合、创新进取等能力,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努力开创符合实际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 抓制度建设, 明确规范机制。

健全的制度机制是规范安监工作运行的重要基础。依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制定适应形势任务的工作规范规定。如编制安全检查手册 (表) , 健全执法责任制度, 规范内部执法程序, 执法档案制度。此外, 要加强有关制度规定的学习, 确保制度得到认真贯彻和执行, 不断强化按规则办事的自觉性, 真正形成靠规则规范工作、按规则办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 抓作风建设, 提高监管效能。

过硬的工作作风是规范安监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抓作风:一要加强行风建设。既要抓好行风基础教育, 也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工作特点开展专题教育, 要应对症下药, 采取不同形式、方法开展教育, 必要时期采用约谈方法。二要务实求实效。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务。安全监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安全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安全监管工作绝不能搞形式主义, 要做到求真务实, 不能只停留在听汇报、看资料上, 更重要的是深入生产现场, 到一线去, 对那些关键岗位、要害部位和危险源点要仔细认真, 而不是一走而过, 要把检查形式和检查内容结合起来, 找到问题关键所在, 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克服应付了事的思想, 克服形式主义, 在规范化的同时把安全监管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三要加强督促落实, 对安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要坚持原则,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敢于较真碰硬, 把监管工作做到位。

(五) 抓全程监督, 保障规范运行。

只有将所有行政执法行为置于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才有可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应建立以内部监督为基础, 把人大监督为核心, 以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监督体系, 多策并举, 形成合力。坚持监管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 组织的注意力就延伸到哪里, 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只有坚持规范化管理, 才能保证安全监管各项活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彤、李悦主编《管理心理学》,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2]、〔日〕占部都美:《现代管理论》, 新华社出版社1984年。

[3]、〔美〕罗斯·韦伯:《组织理论与管理》, 长桥出版社2002年。

[4]、王加微编:《行为科学与企业管理》 (内部资料) 。

[5]、王登喜主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第5篇

人民北京9月25日电(薛白)今日,由中国银监会和世界银行主办,中国工商银行协办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刘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银行监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银行监管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元介绍,中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课题的提出,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五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5%,资本充足率达不到4%,在那种情况下,国际舆论一致认为中国的银行面临着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局面。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监管部门,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化解风险上和银行业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上。从2009年开始,一方面,wsd来源:中能国投怎么样

各银行在面临着大发展的形势下,创新的动力不断加强,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越来越难以读懂。另一方面,银行的经营行为和推销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往往为了抢占地盘、增加规模,出现部分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因此,银监会在2012年5月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刘元说,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定位区别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设立在银行监管的内部,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概念。这一方面加强了风险监管,保障银行的安全,最终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行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消费者对银行业的信心,最终达到行业的稳定。这两个目标最终合在一起,因为只有消费者信任银行,银行才能安全,只有银行安全,才能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来源人民-财经频道

wsd来源:中能国投怎么样

人民北京9月25日电(薛白)今日,由中国银监会和世界银行主办,中国工商银行协办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刘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银行监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银行监管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元介绍,中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课题的提出,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五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5%,资本充足率达不到4%,在那种情况下,国际舆论一致认为中国的银行面临着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局面。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监管部门,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化解风险上和银行业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上。从2009年开始,一方面,wsd来源:中能国投怎么样

各银行在面临着大发展的形势下,创新的动力不断加强,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越来越难以读懂。另一方面,银行的经营行为和推销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往往为了抢占地盘、增加规模,出现部分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因此,银监会在2012年5月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刘元说,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定位区别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设立在银行监管的内部,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概念。这一方面加强了风险监管,保障银行的安全,最终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行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消费者对银行业的信心,最终达到行业的稳定。这两个目标最终合在一起,因为只有消费者信任银行,银行才能安全,只有银行安全,才能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来源人民-财经频道

wsd来源:中能国投怎么样

人民北京9月25日电(薛白)今日,由中国银监会和世界银行主办,中国工商银行协办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刘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银行监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银行监管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元介绍,中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课题的提出,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五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5%,资本充足率达不到4%,在那种情况下,国际舆论一致认为中国的银行面临着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局面。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监管部门,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化解风险上和银行业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上。从2009年开始,一方面,wsd来源:中能国投怎么样

各银行在面临着大发展的形势下,创新的动力不断加强,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越来越难以读懂。另一方面,银行的经营行为和推销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往往为了抢占地盘、增加规模,出现部分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因此,银监会在2012年5月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刘元说,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定位区别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设立在银行监管的内部,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概念。这一方面加强了风险监管,保障银行的安全,最终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行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消费者对银行业的信心,最终达到行业的稳定。这两个目标最终合在一起,因为只有消费者信任银行,银行才能安全,只有银行安全,才能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来源人民-财经频道

wsd来源:中能国投怎么样

zxzx

社会责任报告成为监管重要内容 第6篇

短短半天会议,社会责任成为全面推进认证认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放宽认证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对认证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的改革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成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议要求各认证机构要坚持“责任、诚信、担当、创新”,努力提高认证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打造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贡献力量。

连续发力 持续推进

作为以“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为行业宗旨的认证认可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国家认监委制定发布了《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以称《指导意见》),旨在指导认证认可从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努力把认证认可建设成为社会上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行业。《指导意见》对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树立责任意识、建立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公开发布制度等。国家认监委鼓励认证机构从2012年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从2014年起,要求所有认证机构每年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主办的“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研讨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3家认证机构共同发起《中国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联合倡议》。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程方在讲话中指出,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不能离开主业,要构建责任认证、诚信认证的行风,要处理好做市场与保证质量的关系、做好服务与坚持标准和规范的关系、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要秉承“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宗旨,坚守公正、客观和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认证机构履责工作迈上更高台阶。

2013年,国家认监委编发《<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条文解读及案例选编》;2014年,从全部174家认证机构提交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选取了14份优秀报告结集成册,供认证认可行业学习借鉴。

2014年,国家认监委还将举办一系列认证机构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指导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

应有之义 传递信任

近年来,我国认证机构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持续增长。自2009年开始以来,国家认监委已连续6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率的调查和测算,用科学证明、用数据说话,提升了认证认可工作在当前国家五位一体建设和深化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认证认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0.671%提高到0.912%,认证认可创造的增加值从2005年的1229.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733.65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24%。

然而,我国认证机构在发展过程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部分认证机构过度看重经济利益,漠视认证机构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出现了认证造假等问题,给认证认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认证活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承担着“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社会职能,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是认证活动的应有之义,履行社会责任是推动我国认证事业可持续发展之源。国家认监委在《指导意见》中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认证活动的本质要求。认证是向社会提供产品、管理体系或服务满足标准和技术法规等特定要求的信用证明,其核心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坚持规范运作、诚实守信是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认证事业存在和发展之基础。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认证公信力的重要保障,是认证机构的重要义务,是认证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建立认证机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事关构建认证认可诚信体系的重要任务,既需要积极探索,更需要认证机构的广泛参与实践。

来自认证机构的经验表明,社会责任建设有助于提升认证机构综合价值,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制定了履行社会责任2012-2022年十年总体规划,确立方圆“责任阶梯”,以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为起点,制定社会责任工作指南,将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融入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和全员行动,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实现集团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鉴衡认证从社会责任出发,提出认证创新要围绕行业本质、创造客户价值两大原则进行,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

深化改革 责任为先

在国家认监委召开2014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上,深化认证认可行业改革成为会议主旋律。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化认证审批监管制度改革,完善认证认可行业治理体系,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打造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

在重构对认证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中,国家认监委将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公示制度作为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回顾国家认监委推动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可以看到社会责任正成为认证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可以看到国家认监委每一步扎实而细致的工作。期待认证机构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抓手,构建认证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气,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认证市场环境,使认证机构和整个认证行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传递信任,共同发展。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第7篇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引发了金融监管机构和学者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也引起了监管当局对金融监管理念的反思。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国监管当局对金融监管的思路进行了调整,而为了应对国际性危机,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也于2009年6月通过了《欧洲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该方案于2010年生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中也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方案,确立了银行业监管全新的国际标杆。

同样,在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也对银行业监管进行了调整。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银行业作为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核心,对银行业风险及其传染的监管直接关系到金融系统乃至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那么,在当前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风险传染对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单个商业银行安全并不代表整个银行业的稳健,商业银行业中有系统性风险存在。系统性风险是指某家商业银行或者银行系统的一部分受到某种冲击后,这种冲击会通过业务往来、资产价格联动(co-movement)、系统流动性(liquidity commonality)、公允价值计量准则(fair value)、市场恐慌、银行挤兑等途径传染至其他商业银行,对整个行业产生冲击,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过程类似于多米诺骨牌,因为风险的传染最终会放大整个行业中各个银行的风险。那么,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如何表现?各个银行之间风险如何传染?这些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和研究。

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有一定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最直接的挑战主要是负债的不稳定性,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平衡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工作。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有利有弊的:既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收益,也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流动性危机。2013年“钱荒”事件带来了同业拆放利率飙升,显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不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第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推动作用。除此以外,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开发这一块要远远优于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这一渠道的优势,不仅可以发现潜在的客户需求,而且可以更为有效地对风险进行监管。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加快经营模式转变。但这一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同样会面临一些全新的风险因素,这也是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地方。

因此,为了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和持久性,防范商业银行风险以及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有必要对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风险传染进行度量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只有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个体风险以及个体之间的风险传染,才能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才能减少金融系统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的不良冲击。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风险研究综述

风险度量与管理理论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和完善阶段。传统风险度量主要是利用方差(或者标准差)来衡量金融机构或标的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标准差来度量风险可以较为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但是,基于传统方差(或标准差)的风险度量方法对金融风险的度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分布要求为正态分布等。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金融机构风险分布出现尖峰后尾的情况,该方法对风险的度量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为此,G30集团提出了一种新的度量市场风险的方法——在险价值法(Va R,Value at Risk)。其后J.P.Morgan进一步推广了对在险价值的应用。截至目前,在险价值(Va R)方法已成为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国内也有较多的学者对风险度量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也将在险价值(Va R)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和管理中。例如胡杰等(2005)比较了在险价值(Va R)和条件在险价值(CVa R)的应用,并分别指出了两种度量方法的优劣。戴国强等(2000)、刘红卫和孙文涛(2014)也阐述了在险价值(Va R)模型如何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一些学者将在险价值(Va R)应用于商业银行特定风险度量。例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海威,2010)、银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迟国泰等,2000)、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刘宇飞,2000)。可见,在险价值(Va R)在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和管理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和应用。而且,在金融业界同样也有一些机构将在险价值应用于机构风险管理,包括其持有资产风险暴露状况等。

但是,在险价值(Va R)在度量风险时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一些研究者指出在险价值(Va R)并不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性质,因此,该风险度量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学者对度量方法进行了拓展,主要包括条件在险价值(CVa R)(Uryasev,2000)、期望损失(ES,Excepted Shortfall)(Acerbi等,2002)等度量方法。这些方法既继承了在险价值的特征,又能够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原则。期望损失(ES)度量方法的一个最重要的优点是该方法在风险度量中考虑了尾部风险特征,并将尾部风险纳入风险度量中。此后,Yamai等(2002)、高全胜(2004)均将期望损失(ES)方法应用于风险度量中。席金平和吴润衡(2009)将期望损失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度量中。

由于上述两种风险度量方法均可以用于风险度量,且两者考虑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拟采用在险价值(Va R)和条件在险价值(CVa R)这两种度量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我们比较两种风险度量之间的差异,发现商业银行尾部风险特征,研究商业银行尾部风险是否较大。另一方面,利用两种风险度量方法——在险价值(Va R)和期望损失(ES)对商业银行风险大小进行度量,从而有助于提出更为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包括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传染过程分析。

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金融危机暴露出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微观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Billio等(2012)指出系统性风险将会威胁金融系统稳定性和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信心。ECB(2010)也指出金融系统性风险损害实体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分配。吴卫星等(2014)对金融业风险传染渠道进行了综述,阐述了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主要会通过业务往来、资产价格联动、系统流动性、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市场恐慌、挤兑等多种途径传播,最终对整个金融业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冲击。因此,对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研究成为本文的另一个研究主题。本文拟对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大小进行度量和分析。

Bandt和Hartmann(2000)指出“金融传染”(financial contagion)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的核心,是危机或者风险由一个机构(或者市场、系统)向其他机构(或者市场、系统)的传染过程。这种风险传染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同时,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传染强度可能也会呈现出非对称的情况。Adian和Brunnermeier(2009)引入了条件风险价值(Co Va R)度量这种风险传染。该指标度量的主要是当单个金融机构或几个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时(以风险值大于某个阈值作为条件),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大小(在险价值来表示)。此后,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被广泛运用在风险溢出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中(朱元倩和苗雨峰,2012;范小云等,2011)。李玉贤(2012)、杨有振和王书华(2013)、马亚芳和潘凌遥(2013)、郭卫东(2013)均将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运用在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中。高国华和潘英丽(2011)将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拓展到动态度量范畴,并利用动态条件在险价值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传染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样还有一些学者利用△Co Va R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具体可见王永巧和胡浩(2012)、周强和杨柳勇(2014)的研究。

因此,本文将利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来度量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及其风险传染大小,并基于此进一步对商业银行风险传染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哪些因素会影响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然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商业银行有效的风险传染管理政策,以及对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建议。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风险传染度量方法

(一)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在险价值(Va R)和期望损失(ES)来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在险价值(Va R)是在特定的置信水平α、特定时间段内,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潜在的最大损失。其本质为一分位数,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V为随机变量,表示商业银行在特定时间内的损失;Va R表示在险价值;α为给定置信度;Prob()表示事件的概率。由在险价值(Va R)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r为商业银行的收益率;V0为商业银行的初始价值;Zα为α下对应的分位数;σ表示商业银行收益的波动率;T为测度期限。

根据在险价值(Va R)的定义,在险价值(Va R)对风险进行度量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这里,利用在险价值(Va R)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实际上是将商业银行看作一项金融资产。在下文数据说明里我们会进一步说明采用何种数据来分析商业银行风险。

考虑到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布往往会呈现出尖峰(High Kurtosis)、厚尾(Fat Tail)现象,这里我们进一步考虑尾部风险特征,利用期望损失(ES)来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期望损失(ES)实际度量的损失大于在险价值(Va R)的损失均值。期望损失(ES)的数学表达形式如下:

考虑尾部风险实际可以更完善地度量商业银行风险,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尾部风险(或称为极值风险)。实际上,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金融危机频发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将商业银行风险拖入风险分布的尾部。如果没有考虑这种尾部风险,那么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度量将会是偏误的,使得商业银行低估自身的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稳健经营。从实际经济含义的视角来看,期望损失(ES)风险度量方法将商业银行尾部风险特征纳入风险度量考虑范围,可以较为准确地度量商业银行风险,该度量方法相比其他风险度量方法来说更为实用和有效。因此,本文除了采用在险价值(Va R),也采用期望损失(ES)来度量风险。

(二)系统性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传染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单个商业银行或者部分商业银行发生危机时,这种风险冲击通过各种渠道传染至其他商业银行,最后使得整个银行系统产生较大冲击,威胁实体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从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点在于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本文将从风险传染这一视角对商业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等多次提及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要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前提条件。本文在研究商业银行风险时需要关注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

从一些文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流动性传染、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累积、规模过大(too big to fail)、金融一体化使得金融系统关联过强(too interconnected to fail)、顺周期性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度量准则等因素。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风险不仅在商业银行之间传染,而且有一个放大的效应,呈现出“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这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不仅在银行之间传染着,而且这种传染的风险大于原本的冲击风险本身。

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流动性传染、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累积、规模太大等。我们知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不断加速,商业银行系统之间关联性越来越强。商业银行之间共同的影响因素太多,而差异化的因素太少。例如,各家商业银行产品的定价系统基本是相似或相同的,风险管理系统也是类似的。那么一家商业银行出现了漏洞或者风险,其他商业银行也避免不了这些漏洞和风险。此外,商业银行之间还存在资产互持、业务往来等情况,这实际上就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之间相互风险传染的渠道。

(三)基于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的风险传染度量方法

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度量方式中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较为流行。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主要是指以在险价值(Va R)测度单个商业银行非条件性尾部风险,来度量单个商业银行陷入危机对其他商业银行尾部风险的影响。该方法是由Adrian和Brunnermeier(2010)创立,创新性地将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与在险价值(Va R)联系在一起。本文将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来对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也即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

下面介绍两种风险传染度量方法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的计算方法。Co Va Rαj|i是指商业银行j在商业银行i处于风险暴露的条件下,置信度为α的在险价值(Va R)。

在计算出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Co Va R。该指标是指该商业银行陷入困境条件下的整个银行业的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该商业银行常态下的整个商业银行业的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之间的差额,可表示为:

本文将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作为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度量方法。两种方法度量的结果表示一家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风险溢出)值。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分析

(一)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可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如证券市场数据、财务数据等。商业银行内部数据可能很丰富,但是却很难获得。这里考虑到商业银行财务数据主要是年度数据或者季度数据,无法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有效反映,因此本文将选用商业银行的股票市场数据。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日度数据,可以较为有效地反映商业银行每日的风险暴露情况。例如,如果某家商业银行出现了负面消息,那么下一次开市日,这家商业银行的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但是这一信息无法在财务数据上得到及时的体现。这也说明,选用股票市场数据是有效的。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万得(wind)资讯数据库,利用七家我国系统性重要银行从2008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数据进行分析。七家重要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建设银行(CCB)、中国银行(BOC)、中国农业银行(ABC)、中信银行(CCIB)、交通银行(BOCOM)和招商银行(CMB)。七家重要银行的股票数据对数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每家商业银行上市时间不一致,所以在样本量上是存在差异的。

从不同商业银行的标准差可以看出不同商业银行风险存在差异。从标准差度量方法上来看,交通银行(0.0215)、招商银行(0.0257)和中信银行(0.0243)相比其他几家银行来说风险暴露较大。从偏度指标来看,有五家商业银行对数收益率出现了左偏,两家银行出现了右偏,七家商业银行均出现了尖峰的现象。因此,说明七家商业银行的风险分布均不属于正态分布。这说明,利用标准差度量商业银行风险是存在缺陷的,实际上忽视了商业银行的尾部风险。考虑到商业银行尾部风险的存在,本文采用在险价值(Va R)和期望损失(ES)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分析是合理、有效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度量

1. 基于在险价值(Va R)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

进一步,我们利用在险价值(Va R)模型进行风险度量,分别取p=0.99、q=0.01和p=0.95、q=0.05。通过R软件编程计算,我们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在险价值(Va R)如表2所示。表2中第二列为q=0.01的情形下计算出的商业银行在险价值(Va R),第三列为q=0.05的条件下计算出的商业银行在险价值(Va R)。

从表2中在险价值(Va R)度量结果可以看出,利用Va R方法的风险度量和传统标准差(或方差)风险度量结果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差异。从表2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相比其他几家银行来说风险暴露较大。与标准差度量方法不同的是,在Va R度量框架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风险暴露也较大。因此,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利用Va R风险度量技术,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在标准差度量方法下忽视的问题。

这里以q=0.01为例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说明。从表2中第二列可以看出:在该情况下,基于在险价值(Va R)度量技术的七家重要银行的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是:中信银行(-0.0701)、招商银行(-0.0676)、交通银行(-0.0619)、中国建设银行(-0.0534)、中国银行(-0.0525)、中国工商银行(-0.0485)和中国农业银行(-0.0289)。

2. 基于期望损失(ES)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表1)可以发现,商业银行风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斜,所以需要进一步考虑尾部风险特征。基于此,我们进一步利用期望损失(ES)来度量七家商业银行的风险值。

表3分别列示了商业银行期望损失度量结果,其中第二列为q=0.01时计算出的商业银行期望损失值,第三列为q=0.05时计算出的商业银行期望损失值。这里以q=0.01为例对商业银行风险度量结果进行说明。从表3的第二列可以看出:在该情况下,基于期望损失(ES)度量技术的七家重要银行的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招商银行(-0.0974)、中信银行(-0.0882)、交通银行(-0.0839)、中国工商银行(-0.0754)、中国建设银行(-0.0717)、中国银行(-0.0699)和中国农业银行(-0.0357)。

与表2度量结果对比,可以得出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的两个结论。第一,所有商业银行风险暴露增加很多。也就是说,考虑尾部风险特征情形下,商业银行风险将会增加。七家商业银行的风险均有较大增加,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存在较大漏洞,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特别是这种极值风险的控制。这类风险虽然爆发的概率较小,但是一旦发生了危机,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第二,考虑尾部风险以后,商业银行按风险大小排序的顺序发生了变化。考虑尾部风险特征的风险度量和不考虑尾部特征的风险度量结果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给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尾部风险提供了佐证。

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传染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传染度量

利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时,我们取p=0.99、q=0.01。这里以七家重要银行作为传染对象,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为传染源的度量结果如表4~表6所示。其他的传染源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度量,这里予以省略。

1.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传染源。

表4中第二列为商业银行之间的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第三列为商业银行之间的△Co Va R值。从表4可以看出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传染源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值。从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值来看,中国工商银行对招商银行的风险传染值最大,其中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达到了-0.0873,而△Co Va R为-0.0343;对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值最小,其中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达到了-0.0483,而△Co Va R为-0.0162。中国工商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大小顺序为: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2.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传染源。

表5列示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传染源时,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结果。可以看出招商银行仍然是受中国建设银行风险传染影响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其中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达到了-0.0953,而△Co Va R为-0.0411。在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传染源的情况下,除中国农业银行受到的风险传染较小之外,中信银行受到的风险传染影响也较小。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达到了-0.0511,而△Co Va R为-0.0199;中信银行的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达到了-0.0591,而△Co Va R为-0.0261。

3. 以交通银行为传染源。

在以交通银行为传染源的情况下,我们发现银行间风险传染强度更大。交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如表6所示。其中,交通银行对中国工商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以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表示为-0.0903,以△Co Va R表示为-0.0367。交通银行对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以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表示为-0.0874,以△Co Va R表示为-0.0348。交通银行对中国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以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表示为-0.0714,以△Co Va R表示为-0.0351。交通银行对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以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表示为-0.0515,以△Co Va R表示为-0.0190。交通银行对招商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以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表示为-0.0947,以△Co Va R表示为-0.0411。交通银行对中信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以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表示为-0.0854,以△Co Va R表示为-0.0339。

(二)不同商业银行风险传染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对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强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表4~表6中同一家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不同商业银行对同一家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强度,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不同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是不同的。有些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较大,例如交通银行;而相比之下,有些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较小,例如中国工商银行。

第二,同一个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也是不同的。以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传染源为例,中国工商银行对其他六家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均不相同,有的受中国工商银行影响较大,而有些商业银行受中国工商银行的风险传染影响较小。

商业银行之间存在风险传染,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这种风险传染呈现出一种非对称的现象。笔者认为由于商业银行之间在业务、经济上的往来不对称,使得不同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强度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往往受到资产互持、业务往来、共同持股等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准则、市场恐慌和挤兑等因素的影响。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风险传染在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开始出现。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强度受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我们进一步探究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有关风险传染的政策建议。随着资产互持、业务往来以及共同持股这些因素的增加,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强度将会加大。同样,市场恐慌或者挤兑行为的增加也会直接加大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强度。但是,商业银行之间差异化经营却会减小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强度。商业银行之间经营模式差异越大,两者之间的风险传染强度将会越小。这实际上为商业银行在风险传染层面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本文以七家重要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商业银行风险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进行度量,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以及影响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因素,据此,文章提出了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和银行业监管的政策建议。

首先,利用在险价值(Va R)对七家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险价值(Va R)度量结果与传统标准差的度量结果基本相吻合。但是在险价值(Va R)度量方法下,有几家商业银行风险增加。针对商业银行风险呈现出偏态分布的特征,我们进一步利用期望损失(ES)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度量。度量结果显示,考虑商业银行风险分布的尾部特征,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值显著增加。相比在险价值(Va R),其中一些银行以期望损失(ES)度量的风险值增加较大,这说明这些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极值风险较多,应该注意极值风险和尾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防止经营中这类发生概率较小、带来损失较严重的事件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其次,利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和△Co Va R对商业银行风险传染进行了度量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不同,同一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强度也不相同。从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强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较强的风险传染。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传染(风险溢出)管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基于商业银行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传染两个方面的实证结果,笔者进一步从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两个视角提出了风险管理以及风险传染管理的政策建议。

在商业银行层面,其不仅仅需要关注自身风险管理,而且需要对其他商业银行对自身的风险传染进行管理。在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中,笔者认为其需要关注极值风险事件,防止重大事件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在商业银行间风险传染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条件在险价值方法找出哪些商业银行对自身风险溢出(或风险传染)较大,及时做好对这些商业银行的风险隔离,防止风险传染对自身的影响。

在商业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层面,笔者认为并不能仅仅从微观审慎监管上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要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融合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两个层面来实施。从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度量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较强的风险传染,也说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存在。这里如果简单地采用微观层面的监管必然无法避免系统性风险。而将对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迟国泰,奚扬,姜大治,林建华.基于Va R约束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6).

戴国强,徐龙炳,陆蓉.Va R方法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应用[J].金融研究,2000(7).

范小云,王道平,方意.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与监管--基于边际风险贡献与杠杆率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4).

高国华,潘英丽.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动态Co Va R方法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12).

高全胜.金融风险计量理论前沿与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4(9).

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及溢出--基于Co Va R方法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海威.基于VAR模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0(10).

胡杰,郭晓辉,邱亚光.Va R与CVa R在商业银行风险度量中的比较分析及应用[J].金融论坛,2005(7).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重要性探究 第8篇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性

一、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及形势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程度逐渐加深, 我国的银行业也朝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随之也促使着我国银行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目前我国的部分银行已经成为大型的跨国银行集团, 例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 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之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加快接轨国际, 与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相统一, 有效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整体水平。

近几年来, 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十分迅捷, 大型的国有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促进银行的发展, 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在逐年增加, 并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银行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更需要有效的加强银行的经营模式、治理架构, 以及内控机制等多个方面监督管理, 增强自身的盈利和风险控制能力, 不断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 但是银行本身也要考虑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未来的发展之中需要趋向于稳健经营发展道路, 风险监管接轨至国际框架内。但是不排除仍然存在有规模盲目扩张的问题, 无法统一资产效益、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关系, 因此容易滋生风险。

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信用风险管理当中主要包涵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是不良贷款率, 银行的财务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息息相关, 其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稳定性, 我国的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隐患就是不良贷款存在问题, 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体的金融市场或是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 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都有可能受到信用风险的威胁, 要想实现商业银行的发展, 就必需改善不良贷款率。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都展开了股份制改革, 有效剥离了不良贷款, 降低了不良贷款率, 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依靠体制改善得到的, 仍然存在有较大的风险。其次, 资本充足率, 我国自2010年以来, 有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了《巴塞尔协议III》的监管要求, 但是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目标, 过度依赖再融资, 虽然有效地缓解了银行资金不足的情况, 却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银行要想实现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要求, 应该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才能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 不良贷款结构不合理, 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地区集中在我国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 因此不良贷款严重地区也集中在此, 不良贷款行业和地区的分布严重不平衡, 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隐患, 更容易出现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受到我国国情和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商业银行拥有较大的不良贷款余额, 尤其我国的五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居高不下, 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虽然随着市场结构的不合理, 近两年市场环境的影响, 许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国外的整体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相比, 仍然居高不下。

2. 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事件时常发生, 但是由于各个银行的总行、分行、支行的分工侧重点不同, 职责也不一样, 尽管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分支机构, 总行和分行主要是担负起管理的职能, 由于组织架构的设置, 主要的营业机构还是集中在支行, 在具体的业务办理工作中支行是主要承担者, 所以操作风险事件大多也集中在分支机构当中, 并且受到我国特殊国情和体制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有较大的弊端, 支行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虽然在总行内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但是却没有办法实时的掌握支行信息, 开展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仍然广泛存在, 为了改善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情况, 我国仍然需要针对操作风险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

3. 市场风险管理问题。

首先是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和相关的市场价值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产生波动或偏离, 随着现代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快,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越来越大。为了调控市场经济, 我国开始频繁的利用金融手段中的利率进行经济调控, 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由于我国利率并没有实现市场化, 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自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与股份制银行相比, 国有商业银行的敏感性较高, 存在的利率风险更大, 我国商业银行仍旧保持着长贷款、短借款的模式进行操作, 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据比重较大, 主要依靠利息差额体现利润, 越来越严格的资本金监管约束, 需要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盈利模式进行调整。

三、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加强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作为世界的经济大国, 美国的银行在发展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美国的商业银行中主要体现了全面性、全程性和严密性的风险管理特征, 在整体的风险管理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找寻到它的亮点, 因此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到的风险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例如美国银行业十分重视信贷风险, 因此改进了原有的信贷资产监管模式, 创设了低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资产组合管理方法;重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影响, 不断分析自身的经营目标和资金状况, 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等来判断贷款定价;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风险, 还能够通过远期避险的方式与金融机构对冲, 实现合理高效的贷款管理目标。通过利用信贷资产组合方法展开风险管理, 不仅有利于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解决行业问题上, 还能够将多余的精力应用在新业务的开发之中, 有效解决了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 体现出高收益、低风险的主要特点。

2. 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银行业从改革发展到现如今, 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 都在不断的借鉴国外银行的优秀管理经验, 将他们的先进技术措施引入到我国的银行管理当中, 同时我国银行还引入了相关的风险管理软件, 有效的借助了外部的力量实现我国银行的改革, 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有了较大的帮助。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部分新兴银行, 例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这部分新兴银行在上市之后推动了市场竞争强度的增加, 并且对银行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考验银行的生存能力, 同时随着我国股市增加了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 助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而全面风险管理的加强, 则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帮助银行面对更多的挑战, 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3. 有利于银行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帮助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具备更高级别的识别风险的能力, 能够依据银行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风险评估, 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银行在发展的过程自己大部分的风险都集中在部门、客户和交易伙伴等多个方面, 而利用风险管理可以更加自主的发现风险, 有利于银行识别风险并进行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在制定评级标准的时候, 主要是参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评级机构, 根据它的评级报告制定而成的, 并且撰写相关的信贷资产组合报告, 将其呈现给高层管理人员展开审阅和判断。然而这种贷款结构并不是不变的, 在单项贷款信用等级方面也时常进行转换, 这不仅需要银行对贷款的信用等级或预期损失的关注, 还需要定期制定科学的信用风险报告, 帮助银行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

4. 有利于银行更新产品。

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及时的掌握市场信息,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展开金融产品的服务与评估, 更加准确的预测银行产品的价值, 所以银行通过全面风险评估创新发展产品, 改进相关服务, 最终达到促进银行发展的目的。商业银行遵循的是投资指导原则和战略, 与控制额度的规避风险战略不同, 投资指导战略更为积极, 能够根据现阶段的市场环境积极的进行选择, 无条件的承担总资产的组合风险, 首先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未来收益进行套期保值, 有效规避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其次限制了银行的投资和套利活动规定, 有效避免了风险的发生, 将未来发展重点侧重于银行产品更新上。

四、健全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1.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银行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 大多是由于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导致的,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就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 重点培养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的意识对银行全体工作人员的影响是巨大的, 优秀的管理人员会起到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此外,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 传播风险防范的技能和风险防范氛围, 在银行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 预防风险的产生。

2.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 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 不断的进行完善, 银行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责任需要明确化, 在银行的快速发展之中, 风险管理体系起着较大的作用, 只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才能够促进银行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助于更有效的控制银行风险;其次, 需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并完善, 在风险还未发生之前对风险进行分析和预防, 加强评估风险的能力;最后, 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完善对风险的监管, 加强监管的力度。将从业人员的利益与信贷风险相结合, 将信贷风险与工作人员的责任相统一, 有效的规避信贷风险。因此良好的风险管理, 也能够帮助银行有效控制风险。

3. 不断提高技术含量。

为了提高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银行需要对自身的技术含量进行增强, 不断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首先, 我国的银行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优秀技术, 学习相关的管理经验, 不断升级自身的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其次, 要不断研究风险管理的措施, 通过措施的创新发展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最后, 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研究风险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以帮助银行在遇到风险之前及时的发现, 并且能够针对性的提出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

4. 重视创新风险管理。

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针对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更需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帮助银行更好的控制风险。一般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 都需要了解风险管理的构成:其一是流动风险;其二是信用风险;其三是操作风险。我们在开展创新管理的时候, 首先就要考察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战略性眼光, 有利于及时发现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战略不足, 同时管理人员的发展目标要足够长远, 不能够只局限于短期的利益之中, 只有立足长远, 才能推动银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其次, 银行内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 在工作之中面临风险时, 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冷静, 共同努力来控制风险, 对于银行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银行需要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

5. 建立健全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 也是银行发展的主要动力, 银行工作人员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防范风险隐患的发生。因此, 银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体系,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员工按章操作, 合规守纪, 对法规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保障银行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五、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帮助我国银行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 促进我国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价值工程, 2015, (17) .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分析 第9篇

1 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着工程质量低的现象,根据权威调查统计数据,我国的道路桥梁项目中有百分之四十是不达标的,道路桥梁在建成之后需要进行多次修补。豆腐渣工程数量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受材料、施工工艺、质量监管以及人为、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第一,道路桥梁出现结构病害。由于对材料把关不严,材料的强度不高,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很容易导致道路桥梁出现各种结构上的病害。第二,桥梁和路面之间的连接不牢固。桥梁与路面之间接缝的连接状态是否稳定对于交通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道路在施工中疏忽了道路桥梁之间接缝的处理,使得其连接不牢固,严重影响了交通。第三,道路桥梁施工经常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容易受较大荷载、内外温差等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控制好,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给道路桥梁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2 加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确保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基于上述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应该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监管,以确保道路桥梁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第一,应该明确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的目标。应该根据道路桥梁相关管理规范,并结合施工现场来对制定明确的质量监管目标,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相关单位对道路桥梁的施工要求提出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施工开展,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实行专业的工程监管,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二,应该不断完善道路桥梁施工的责任制度。道路桥梁施工中,应该首先制定道路桥梁的施工等级,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确保工程的正常验收;其次,设计单位应该完善对施工图纸的设计,选用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单位来细化设计,提高其科学性;再者,施工单位应该根据道路桥梁的施工目标以及施工图,优化施工方案的编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最后,还需要依靠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第三,确保道路桥梁施工材料质量。把好工程质量关,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质量的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把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关,尤其是对于道路桥梁裂缝的防治,水泥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水泥的强度和延性的控制,可以有效预防桥梁的开裂问题。同时还要确保其他施工材料和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第四,加强道路桥梁施工图会审工作的监管。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进行施工的根据,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与图纸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对于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与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尽快做出修改方案,避免由于图纸出错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无可挽留的损失,把施工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除,保证施工质量。第五,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管。首先,施工单位要仔细精确地做好测量工作,放线定位工作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丝毫偏差。在桥墩、桥台施工完成后,要将桥梁的平面位置完全确定下来;其次,由于桥梁结构形式很多,施工工序和技术较复杂,要求的施工工艺较精确,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混凝土的振捣、养生到预应力的张拉等都要严格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再次,还要着重注意桥梁外观的美观平滑,不能出现由于施工手段的缺陷或混凝土振捣不均而引起的外观质量欠缺。在施工质量监管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中的特殊工艺以及施工重要部位中要求的施工难点、特点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监管,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要求以及存在质量隐患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从根本上避免质量隐患。第六,强化道路桥梁施工现场的监管。为了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达到预期规定的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监管,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进行整改,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严格判定工程完工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轴线以及标高精度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测量,如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做出书面数据,督促施工人员进行改正,避免出现同样问题,保证工程质量。第七,应该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的验收。在道路桥梁工程完工之后,为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评定及验收,保证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这些检查包括路面强度、平整度、桥梁的设计承重等。只有路面强度达到要求,路面才不易塌陷、开裂;只有路面平稳度达到要求,才能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平稳度以及舒适性;只有桥梁强度和承重达到要求,才会避免今后使用中发生大的桥梁交通事故。

3 加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分析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对于促进我国的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工程质量监管,对于确保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避免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较多的安全事故。其次,加强监管力度,有利于为建筑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促进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最后,监管力度的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高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强化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应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强化其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此,建筑单位必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把施工技术、质量知识以及安全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教授给现场施工人员,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尽量杜绝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还应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严格的施工规范来进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第二,加强对工程造价、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工程造价、质量以及进度控制问题是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所以,要用整体观以及技术经济观的视角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使工程施工良好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5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对交通安全、企业形象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强化施工质量意识,为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我国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水平的高低, 因此, 应该加强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监管。本文对如何加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且针对实际情况, 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管,重要性分析

参考文献

原认知: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 第10篇

一、案例解析

【案例一】激活生活经验, 化概括为具体。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 (读)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 知道吗?

生:张明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 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

生:我妈妈在杂品公司当会计, 她是管理财务的。

生:我爸爸是交警, 是管理交通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们爸爸妈妈的工作, 用“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在路灯管理所工作, 他是管理路灯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 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 (笑声)

解析: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语文和生活是全息的相对应关系。因此, 学习语文就要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 激活学生沉睡的生活储备, 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的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一词比较抽象, 经于永正老师的点拨, 变得触手可及, 具体生动起来。他把“管理”这一高度概括的词语化成一幕幕具体动人的学生生活形象, 让学生借助生活资源入情入境地理解了这词, 不失为有效利用生活资源的风范之例。

【案例二】点击语言积累, 化单一为多元。

在古诗《游园不值》中, 诗人通过“一枝红杏”推想出“满园春色”。在引导学生想象“满园春色”时, 笔者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学生想象中的“满园春色”异彩纷呈。

师:“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你们能用所学的成语加以描述吗?

生:花红柳绿、万紫千红、争芳斗艳……

师:除了成语, 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我认为“满园春色”是“日出杏花红胜火, 春来池水绿如蓝”。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 而是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基础, 引导学生想象, 让他们点击语言信息储存, 迅速搜索、提取与“满园春色”相关的语言信息, 并进行同化建构。在这一同化建构中, 有的还产生了思维的碰撞火花。学生在切合时宜的鼓励、指导下, 不仅走进了繁花似锦的春色花园, 还感受着摇曳多姿的花的舞蹈, 他们如闻沁人心脾的花香, 如见蜂蝶舞的盛景!这样, 使单一、静态的诗句变成了多元、动态的语言感悟, 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案例三】沟通学科知识, 化抽象为明晰。

笔者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先让学生仔细阅读了“移居”部分中的这句话:“科学家已经证明,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 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然后编了道题:小明今年1岁, 他爸爸很有钱, 听说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边缘, 有可供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叫大老板星, 他爸爸就花钱让人造了一艘时速为416667公里的飞船, 想让小明去大老板星上过日子。请问:小明要多少岁才能到达大老板星居住?计算结果是1096岁。最后, 学生论道:这可能吗?一心想“移居”的人, 快别异想天开了!

解析: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与利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此教学案例以文中的数字作为联结点, 让学生挖掘背景知识——自编自解应用题, 对课文进行补充、重组, 把“40万亿公里”这一具体又抽象的概念转换成易于感知的“1096岁”, 从中获取独特的阅读体验——向世人发出警示:一心想移居的人, 快别异想天开吧!这一极具哲理性的感悟产生既得益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已知数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也得益于学生的融会贯通, 正确迁移, 此时, 不仅是教师,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实践体会

原认知的合理利用为语文学习创造了一片新天地, 不过, 此资源是以辅助的形式影响语文学习的。因此, 为了使这一原认知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时机, 强调适度, 加强整合。

1. 把握时机, 有的放矢。

做任何事都讲究火候, 这样成功的机率就更大, 利用原认知资源也一样。武风霞老师在教学《生命生命》中, 引导学生获得“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的强烈体验后, 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 以“生命”为题写下自己的感言, 或一件小事。以下是学生们当时笔中的精彩内容:

生:生命是杨树传送种子的杨絮……

生:生命是沙漠中翠绿的灌木丛……

生:生命是我们在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

生:马蜂在树上。于是我拿了树枝朝马蜂窝打去, 结果马蜂成群结队向我俯冲, 我吓得拔腿就跑。原来, 生命是马蜂齐心协力保卫家园的精神。

武老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的林子里, 从中获得了“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这一新知。为了构建、巩固这一新的体验, 她趁热打铁, 不失时机地推开生活的大门, 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 从而自然、有效地把文本中获得的深切体验嫁接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像之中。可谓天衣无缝, 水到渠成, 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 强调适度, 适而可止。

物过则败, 物极必反, 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今有些语文课堂充数太多的原认知信息, 把语文学习当作这些信息的大杂汇, 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和课堂效率的低下。一位教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学生踊跃发言:有的介绍地球的居住面积和繁多的地球人;有的介绍地球上的种种资源;有的介绍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与保护……等学生发言完了, 一堂课已经过半。收集这些资料由于网络的运用并不难, 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我们不能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都进行交流, 因此, 交流这些资料时应做到有所选择, 要挑选那些对课文学习最有帮助的、最有价值的进行交流。这样, 不但能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 而且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交流的有效性。

3. 加强整合, 形成合力。

原认知的整合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各学科、各单元、各类课文相关内容的整合;二是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整合;三是这些内容与能力的整合。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鹿和狼的故事》时, 笔者先引导学生复习《蛇与庄稼》, 通过对比, 明白鹿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 组织学生列举自然界中相互制约的例子。最后, 请学生们为罗斯福总统献计献策, 挽救大森林, 改善现有的生存环境。这样, 既整合了《蛇与庄稼》等相关课文文本主题认知资源, 《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中有关“保护地球, 保护人类的家园”的学科认知资源, 又使教学内容、生活认知和提建议这一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创生了许多精彩的新认知, 如罗斯福的决策错误:为保护鹿而消灭狼, 破坏了生态平衡, 因此, 事与愿违。再如, 建议罗斯福学老农买蛇治鼠一样去买狼入林等。

虚拟世界监管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1篇

微博上发生的争执和谩骂对于网民来讲已经见怪不怪,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这样真的被警方抓获审理的却是第一起。这也给人们提了个醒,网络骂战并不犯法,但必须掌握好“度”,不要触犯法律规定的底线。

所谓网络骂战,无非是网络上不同意见者的口舌之争。网民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他们不能妨碍、损害到他人的权利。闫某将骂战升级为恐吓,甚至准备在现实中付诸暴力,必然要受到惩罚。除此之外,网络诽谤、名誉侵权等行为同样应该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本案的受害者,吴某在微博上的昵称为“吴法天”,本名叫吴丹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副教授。近来在互联网上十分活跃,发表了不少激烈的言论,不少网民称其为“高级五毛”,甚至对他进行人肉搜索,最终,他也不再对自己的真实身份继续隐瞒,并且在新浪微博上以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加以认证。

言辞如刀,与现实不符的言论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往往大于现实中的一顿痛打。一般的网民偶有出格言论,无可厚非。但经过了身份认证的吴丹红副教授,已在虚拟世界中摘下了面具,因此,在微博中对别人进行指责与批评时,需要有现实中的依据作为基础。但他常常发出出位言论,却又缺少现实证据,遭遇“网上直播”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网上直播”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闫某将骂战升级为恐吓,准备把“战斗”从虚拟世界带到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吴法天”经常在虚拟世界中无所顾忌的言论,而且没有得到现实世界的旁证。前者有罪,后者也并非无责。

在自媒体时代,微博虽然是个人发表观点、行使表达权的私人信息载体,但由于微博的公开性和传播的便捷性,其本质上具备了公媒体的部分属性,而并非博主可以为所欲为的私密空间。也正因为这种公共传播特性,使得网民在享受微博服务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增强自律和节制意识,不能妨碍、损害到他人权利。

作为草根媒体,自媒体是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的传播,其理念是平等对话、信息共享,但它自身也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如信息的真实性和发布者的公信力。因此,在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首先要让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观念,其次是建立相应的制度。

在日前公开征求民意的民诉法修正案(草案)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便是电子数据或将可以作为呈堂证供。而在电子数据的范围中,相当大的成分是以微博私信为代表的虚拟世界的产物。在这起微博恐吓案中,警方锁定闫某的途径之一,便是通过其在微博上的“直播”。

有效银行监管重要 第12篇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监管水平,道德风险

0 引言

伴随着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行,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 全球金融危机和银行倒闭的次数也逐渐增多。银行危机带来的经济严重衰退和其他金融部门的极大困难使得危机发生国自愿或被迫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以防止银行危机的再度爆发。对于中国而言, 由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机构倒闭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可能成为现实, 因此必须有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维持金融体系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目标, 而存款保险制度正是这样一种被世界广泛接受的制度安排。

1 银行对贷款的监督水平的协调

欧洲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Gropp和Vesala (2004) 在工作论文中构建了一个金融安全网和道德风险的程式化模型, 这为以后的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 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单一时期的模型, 探讨有、无存款保险的两家银行在为同一项目提供贷款时的监督水平协调问题。

1.1 基本假设在此模型中, 有1和2两家银行, 其中银行1有存款保险, 银行2无存款保险。

对于两家银行及金融市场等的特点, 做如下假设:

1.1.1 假设各家银行的负债只有存款和非存款两种类型, 相应地, 各家银行只有存款人和非存款债权人两类债权人。

银行的债权人为风险规避者, 他们要求的利率分别为riD和riB。无风险利率水平为r0。

1.1.2 银行1的存款负债所占比例为α, 则非存款负债比例为1-α, α∈ (0, 1) 。

由于银行2未参加存款保险制度, 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不承担赔付责任, 因此, 银行2存款型与非存款型负债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区别, 故不予以区分。

1.2 存款保险公司行为描述银行1参加了存款保险制度, 假定

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收取基于风险水平的存款保险费, 保险费率由银行对贷款风险的监管努力水平和项目风险所共同决定, 则保险费率λ= (1-m1) (1-p) 。

1.3 银行最优监管水平的确定两家银行共同为借款人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 当两银行在监管水平上协调一致时, 有m1=m2=m。

在此条件下, 每家银行为单位贷款付出的监管成本相同, 双方达成合作, 并互通贷款项目监管情况的信息。这样, 参加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1的利润函数为:

对U1求最大化, 其一阶条件为:

二阶条件为:

由一阶条件, 得

不难证明, 的实数根有且只有唯一根存在。由于, 上式即为银行1最优监管水平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用m1*表示最优监管水平, 即有:

未参加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2的利润函数为:

对U2求最大化, 其一阶条件为:

二阶条件为:

由一阶条件, 得

亦不难证明, 的实数根有且只有唯一根存在。由于<0, 上式即为银行2最优监管水平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用m2*表示最优监管水平, 即有:

只有当两家银行达成合作时所确定的监管水平同时又是每家银行的最优监管水平时, 各家银行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即m1*=m2*。否则一家银行的获利必以另一家银行的利润受损为代价。故而, 银行1、2协调一致的条件为:

若使该方程组有解, 则必须满足1-p=r L-r0, 即r L=1-p+r0。由于银行对贷款实行风险加成定价, 有r L=-Aln (P) +B, , 说明随着项目成功概率p的降低, 银行收取的利息增加, 同时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因此, 两家银行在监管水平上达成一致的条件又转化为-Aln (P) +B=1-p+r0。可以看出, 项目风险、无风险利率、风险加成系数对两家银行的合作能够产生影响。由此, 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双方能否在各自的最优监管水平上达成合作, 由-Aln (P) +B=1-p+r0决定。由于0≤p≤1, -Aln (P) +B=1-p+r0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实根, 也可能没有实根。这就意味着, 只有项目成功的概率是某一个 (或两个) 确定的值时, 双方才有可能达成合作。或者, 无论项目风险为何值, 双方均难以在监管水平上协调一致。而另一方面, 项目风险不是事先确定的, 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服从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p满足-Aln (P) +B=1-p+r0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说明当有、无存款保险制度的两家银行在为同一项目提供贷款时, 需要在监管水平协调的问题上付出高昂的成本。

2 结论与启示

模型表明, 由于项目风险的随机性, 两家银行根据利润最大化而确定的最优监管水平往往不同, 这就造成了两家银行在监管水平达成一致的同时, 必然以谈判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受损为代价。而如果两家银行均参加了存款保险制度, 利用该理论模型不难看出, 两家银行确定最优监管水平的函数是相同的, 这也就意味着, 双方可以在同时满足最优监管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达成合作。

上一篇:土地处置下一篇:企业公益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