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企业范文

2024-06-24

构建和谐企业范文(精选10篇)

构建和谐企业 第1篇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构建和谐企业, 领导班子素质高低至关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势, 公司党委努力把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经营、会管理、廉洁公正、务实高效的坚强团队。

一是抓理论学习,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的灵魂。公司党委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 每月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政治理论, 学习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学习中, 班子成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 带着问题边学习、边思考, 在所学、所悟、所行上见成效。我们还注重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 使企业两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开拓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 创新了思维, 升华了境界, 提高了对新政策、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新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抓组织建设,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好用好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努力探索与构建和谐企业相匹配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上, 完善聘任制和委任制, 采取主要领导个别酝酿、组织考察、群众评议、党委会和总经理会讨论的方式, 实现干部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干部考核以工作业绩为主要标准, 在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的基础上, 对中层干部进行调整。按照德、能、勤、绩的标准和“四化”要求, 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 有计划地培养年轻干部, 通过培训、实践、岗位交流等方式, 培养造就一批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几年来从机关和生产一线选拔了36名同志担任公司中层领导, 为构建和谐企业, 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是抓作风建设, 增强勤政廉政意识。公司党委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并举, 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漫延。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民主生活会制度, 解决好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每年结合经济工作和思想作风实际, 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召开民主生活会, 面对面地开展批评, 并向广大职工征求意见, 帮助查找问题。集团党政领导分头参加各基层班子民主生活会, 针对存在的问题, 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公司党委除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有关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之外, 还建立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廉政档案, 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剖析和教育, 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

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

企业党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 把党的各项主张和企业的各项指令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要构建和谐企业, 就必须不断夯实党组织的基础, 在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实践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一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和模式, 通过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会、党政工联席会、职代会共同商讨企业重大问题, 在各方面统一思想后做出决策。近年来, 公司党委参与制定了企业改制、职工整体加入医保、人事任免、调资、技改、设备拍卖、不良资产核销等重大决策, 并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具有指导性、可行性的意见和措施, 保证了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夯实基层党支部工作。集团公司每年都进行机构调整, 先后关停了8个单位。对被关停单位的待岗党员不放松管理, 及时成立了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将党的工作内容进行量化, 实行百分制考核, 使党建工作步入规范管理。坚持经济工作和党组织建设两个目标一起订, 两项工作一起抓, 两个责任一起负, 两个成果一起要。把促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工作的成果作为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促使基层支部工作不断深入到生产经营的主战场, 扩展到每一项工作中, 充分展示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对广大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观念教育, 进一步纯洁了党员队伍。认真开展党内争先创优活动, 通过开展“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为党旗添光彩”、“党员身边无事故”和“党员责任区”等活动, 引导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争先”:思想觉悟争先、爱岗敬业争先、业务能力争先、工作成绩争先, 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保持先进性的先锋战士。我们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以生产经营一线为重点, 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 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 严把“入口”关, 严格审批关。每年发展党员10名左右, 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 不断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壮大了党员队伍。

四是创新党内活动内容和方式。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我们认为, 传统的党内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在今天仍然是可行的, 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制定了《党支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党支部工作条例》, 完善了“三会一课”等制度;在活动内容上, 强调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在活动方式上, 提倡小型、业余、多样, 充分发挥党小组人员少、易集中、灵活性强的优势, 不占用或少占用工作时间, 使党内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营造企业良好的改革发展空间, 公司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职工生活, 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 有力地维护了企业的稳定。

一是抓观念转变。企业改制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 集团公司党委提出“改制一个, 成功一个”的构想。首先从抓转变职工观念入手, 不断加强宣传教育, 聘请专家教授解疑释惑, 使职工走出认识误区, 稳定思想情绪。其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用表率的作用引导职工自觉自愿参加改制。再次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要求党组织做到队伍不散, 凝聚力不减, 作用发挥不止。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基层直接面对职工, 为职工答难释疑, 保证企业改制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经过认真组织实施, 目前企业下属五个单位进行了改制, 收到了职工满意、企业稳定的成效。

二是保障职工利益。公司党委在妥善安置内退和待岗职工的同时, 尽力关心职工生活, 坚持为职工办实事,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构建和谐企业中,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目标。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不断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平均每年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走访困难职工120户次, 支付扶贫款1.5万元左右, 使困难职工感受到党的温暖。企业在生产任务繁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还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构建和谐企业 塑造和谐理念 第2篇

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总书记给了很好的诠释。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然,和谐企业除应具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外,还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融入四个文化理念。这是和谐企业文化内涵所必需的,也是和谐企业的着力点。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价值目标的文化内涵和着力点。和谐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清楚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

第一,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的和谐。从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来说,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像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一样,职工作为企业的细胞,它是企业发展之本。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努力工作,职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又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要维护、发展和实现职工利益,就必须要通过建立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体系,努力将职工良好的意愿融入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中,形成企业尊重关爱职工、职工乐于奉献企业的团队精神。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关怀、公平、忠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结合集团公司的择优人才、依靠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和尊重人才的人才理念,大力实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战略,不断激发职工的创新创效热情,营造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出事的环境,使职工在改革改制中受益,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与改善。

第二,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要促进和谐发展,强化企业的文化特色非常必要。一个企业要想使生产、经营、管理、人文思想尽可能地服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积极地把自己的经济、文化活动融入到地方发展的全局之中,为地方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入手,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并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三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共识氛围。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要坚持黄金集团公司大一统的营销策略及“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黄金集团的存在而受益”的终极目标,切实维护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竞争者的和谐,积极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与竞争企业以及省市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努力形成经营有序、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第三,职工与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抓好企业文化稳定功能的发挥。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构建和谐企业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职工之间的关系,职工间和谐相处、诚信相待是企业和谐的稳固基础。如果职工之间没有良好的和谐关系,企业就会失衡,发展就会停滞僵化。因此,要建立职工间良好的和谐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推进两个文明创建、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同时,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文化、体育、学习培训、技术练兵、帮扶帮困活动,吸引职工在教育中自觉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使职工之间真正形成互尊互爱、坦诚相处的良好氛围。

第四,人、机、环境关系的和谐。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企业和谐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张扬个性与文化特色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保证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方针在企业的落实,维护职工生产生命安全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只有人、机、环境的和谐互动,才能保证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应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同时,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开展有效的文化生态环境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大环保治理,保护企业内外周边生态环境优化,真正实现人与环境、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和谐理念作为和谐企业价值目标的文化内涵和着力点,不但对促进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的和谐、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机、环境关系的和谐有重要作用,对企业生产力的进步和提升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构建和谐企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流企业靠厂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企业文化建设尤显迫切。为此,江苏济川医药集团在建设具有济川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构建“和谐企业”、共创“五感”、提升“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构建“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把“共创五感”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团队的“三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归属感”源于企业“家”的环境氛围。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对企业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

“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十分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即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鼓励员工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自豪感”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源泉。我们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要让全体员工为济川“培育百亿规模、争先百强企业、铸就百年品牌”的宏伟愿景而自豪。

“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襟怀坦荡,为经济发展甘做奉献。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的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

同时,讲“和谐”与制度化建设和执行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建设就是建立秩序。制度执行则要持之以恒的执行。所以,倡导“统一、规范、严格”的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化平台,这才是企业和谐的最高境界。

和谐,是企业的精髓。我认为,要做一流的企业,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行。光谈“和谐”不落实到具体目标、举措也不行。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远非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并把“让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自觉自愿遵从”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物流企业 第3篇

一、构建和谐物流企业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进行管理创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才能为构建和谐企业打好物质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 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 人的基本物质利益无法得到满足, 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终根源。只有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企业才能和谐发展。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是企业党组织的第一要务, 是企业快速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和谐、快速发展的需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趋势,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 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的优异性、不可模仿性、延展性等特点, 是企业的生命线所在,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不仅可以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 还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现代物流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趋势, 对企业员工知识水平档次和管理者驾驭企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企业员工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 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

重视员工学习培训工作, 是企业的管理之本和基本义务。近年来, 供销公司重点把仓库管理、业务流程知识培训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开展理论测试和现场操作演练、技术比武等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职工实行高、中、初等级管理, 对考试不及格、操作能力达不到要求的, 下降一个档次, 直至退到初级和待岗培训。建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档案, 对中层干部自然学历和职称不符合标准要求, 绩效考核连续三个月在后几名徘徊的进行诫勉谈话直至调整淘汰。通过创新培训激励机制, 目前广大员工自觉学技术、钻业务、精管理已在公司蔚然成风。

煤炭物流业具有其现实的特殊性,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是其首要任务, 加强管理创新尤为重要。为提高供应效率和供应质量, 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河南省省属六大煤业集团联合组建物资信息网络平台, 实现了快速反应、信息共享的和谐局面,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物资保证。构建和谐物流企业, 作为领导干部, 创新、改革、发展是其必须正确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实践发现, 煤炭物流供应链条和供应环节的控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针对这一现状, 供销公司加强了采购费用预算管理, 变过去事后算账为现在的事前控制;同时, 对物资供应业务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组建服务大厅, 实施“一站式”快捷服务, 减少了中间环节, 提高了办事效率。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和谐物流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培育和谐向上的企业特色文化

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元素。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告诉我们, 必须始终把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通过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焕发员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热情, 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快速、和谐发展。

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 构筑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体系, 重点抓好培养、使用和管理等环节,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传统企业管理, 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 而现代企业要求必须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当今社会, 虽说利益驱动很重要, 但员工还有个人更为重要的追求, 就是要体现人的自身价值, 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环境。如果得不到后者, 人才将随时有可能离开企业另找环境。所以, 人本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强调管制、控制员工上, 也不能停留在片面的物质刺激上。要在如何尊重和重视员工的个性, 如何向员工提供发展机会, 使员工在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方面, 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理顺分配关系, 并加大公开力度。在工资分配改革上, 供销公司积极探索新方法, 在下属各供应站、物资总库、配送中心试点推行“万元销售额包干”管理, 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二要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岗位竞聘相结合, 建立人才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 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后备力量充足的一流人才队伍, 为煤矿安全生产物资保障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打好基础;三要做好帮扶工作。企业工会要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窗口作用, 把党的关爱、企业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和群众中去。要建立困难职工长效帮扶工作机制;要关心职工生产生活, 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要做好捐资助学工作, 确保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通过大力帮扶, 为职工送温暖、办实事, 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 为创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柱。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作为支撑和动力。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 不仅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也是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主力军。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参与和谐创建活动, 树立和谐理论, 倡导和谐精神, 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点应立足于领导班子提高执政力、党员干部提高战斗力、员工队伍提高执行力。全面推行和谐、先进、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引导企业干部员工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的行动改进服务。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 在员工中形成知荣辱、强素质、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逐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 体现员工根本利益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几年郑煤集团公司大力实施“执行力文化”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首次跨入河南省省管企业“A”级方阵;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双双突破百亿大关 (2008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资产总额达到166亿元) ;煤炭产量完成1, 669万吨, 创造历史新高;煤-电-铝、煤-化工、煤-电-建材等多元化产业链逐步形成。这些成就的取得, 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牛森营曾经高度概括为:“争斗、扯皮是内耗, 而拒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指示精神是最严重、最可怕的内耗;别小看制度不落实, 它能把企业断送掉”。正是在这种强大执行力的推动下, 郑煤集团公司取得了建制以来最好的成就。现在“执行力”一词已成为郑煤人的一句口头禅, 已深深植入所有郑煤人的心中, 也正以不可复制的魅力焕发着青春活力, 它也必将推动郑煤集团公司实现大的跨越、大的发展。

三、构建和谐物流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千方百计维护好企业稳定

当前, 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 就可能造成不和谐, 影响社会稳定。因此,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下工夫抓好稳定工作。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企业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 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二要始终着眼于最广大员工的利益, 特别是要关注中低收入的大多数职工群众;三是要积极研究和掌握新形势下稳定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找到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 为防范、应对、化解各种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支持。

供销工作是热点行业、焦点工作。如何避免在业务交往中向客户吃、拿、卡、要, 给客户人为设置障碍、谋取不正当利益, 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是物流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公司提出了建设“诚信、廉洁、高效、和谐”队伍的“八字”方略, 尝试以开展反商业贿赂和勤政廉政建设为重点, 抓住热点、焦点问题, 严防严控, 标本兼治, 收到较好效果。一是创新反腐倡廉方法, 建立供应厂商测评机制。每月利用结付货款的时机, 由纪检、审计、财务、政工等部门组织40~50个厂商, 对物资招标、行业服务、业务管理、廉政建设、行为规范等问卷内容, , 由供应商进行无记名投票打分, 按照得分进行排序, 使业务部门的勤政廉政情况一目了然。年底对连续多次排序靠后、供应商意见大的部门, 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直至摘帽子、挪位子;二是加强制度考核, 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化、指标硬化, 制定不同的部门百分制目标量化考核标准, 实行岗位责任联动追究, 与工资、风险抵押金挂钩, 月度兑现, 营造一切让制度说话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大督察、督办、督导工作力度, 从严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 确保公司政令畅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使供销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职工精神面貌、办公条件逐步改善, 人均收入逐年攀升, 造就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局面。

四、构建和谐物流企业应做好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使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使煤炭企业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阶段。作为以服务煤炭安全生产为天职的物流企业, 怎样顺应发展潮流, 做大做强呢?一要解决发展思路问题。在立足集团公司内部供应的基础上, 要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渠道资源、品牌和管理等优势, 大力开拓外部市场, 以更加强大的规模优势谋求发展空间, 力争在短期内成为郑州地区较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二要解决发展项目问题。要迎合郑州大物流规划, 积极论证优势项目, 建立独具特色的物流基地;进一步探讨超市管理模式, 寻找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推进管理全面升级。

二是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为员工创造和谐共赢、全面提高的平台。作为煤炭物流企业, 由于过去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制约, 对进入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主要是知识结构、知识水平) 的要求相对较低, 普遍表现为企业员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管理能力高低差距明显。要建设现代化一流的物流企业,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管理能力还必须要有一个质的飞跃, 才能满足煤炭企业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才能使企业快速融进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去。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 是一种极为可行、有效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这个平台, 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 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促使员工自觉学习, 自我提升。

三是进一步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实现企业间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 随着市场形势的逐步演变, 国有企业员工服务意识淡薄, 思想观念滞后, 工作作风浮漂的现状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观因素。特别是作为煤炭物流企业, 担负着煤矿安全生产物资供应的重任, 服务意识的转变、服务质量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度约束、收入分配激励、岗位竞聘等手段, 促使员工增强岗位忧患意识, 进一步转变作风, 转变观念, 提升物流企业整体形象, 促进企业间和谐发展良好局面的形成。

构建和谐企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伟大、漫长、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 共同提高, 共同发展。只有把构建和谐企业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摘要:本文分析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指导意义, 介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改革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的做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企业,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培兆, 陈其林.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问题与对策[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8.

[2]石建勋.多元化与和谐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7.

[3]杨述奎.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7.1.

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 第4篇

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企业,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保持蓬勃活力,创造最

佳效益。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涌现的社会财富作支撑,而社会财富的涌现是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进步都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经营、促管理,努力成为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造最佳效益的企业,才能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对煤炭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基础,以精细管理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保证,以企业文化为支撑,筑牢安全“长城”,打造安全型企业。应把安全生产作为职工的根本利益、最大幸福,认真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安全工作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人本管理与科技保障“双轮”驱动,实现刚性制度约束和柔性管理的融合,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推进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利益。职工群众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主力军,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把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长期、公开的信息交流通道,收集职工的意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生活,推进送温暖工程,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实现企业盈利长期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建设学习型企业,发挥人才作用。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动力源”。因此,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创造力。应坚持管理创新,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营造读书求知氛围,开展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的职业技术复合型职工。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应以稳定保和谐,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推和谐,以公正求和谐,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育和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理论武装广大职工,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特别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激发他们旺盛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尽心尽力。

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第5篇

一、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本公司作为国有粮食企业也是如此,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遵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粮食贸易, 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一, 必须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粮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粮食贸易步履维艰。主要是公司地处市中心, 粮食收购十分困难;南北粮食价差非常小, 有时甚至出现南北价格倒挂;老国有企业费用大、成本高, 同样经营粮食获利也比人家少;国际粮价远低于国内, 出口贸易难以做成。二是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 公司政策性业务日渐萎缩, 补贴收入减少。三是现实的和历史遗留的各种沉重包袱, 难以承受。四是老国有企业原有的人员多, 新的人才引少, 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十分缺乏, 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 必须确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发展工作思路和目标。确立的目标是“以搞好各级储备粮工作为企业生存之本, 全面实现储备粮油精细化管理;以做精做细做实粮食贸易为企业发展之源, 实现粮食贸易效益最大化;以深化企业改革与管理为企业生存发展之基石, 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以招商引资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为企业发展之着力点, 创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目标是“和谐、发展、共享”。

第三, 必须确立实施新的对策和措施。一是严格责任、严格制度、严格管理, 确保各级储备粮油数量准确质量良好。二是坚持实施粮油贸易内外贸并举的经营战略和粮油贸易灵活经营、稳中求发展、稳中求效益的经营策略。在粮食内贸上, 做大做强玉米和高粱贸易, 在粮食出口贸易上, 扩大玉米和高粱出口量。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寻求合作项目, 开发新产品, 增加企业后劲。

二、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深化改革与强化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与管理的关系, 切实有效地解决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一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是要修订好《员工手册》, 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 提高基层的执行力, 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二是改进和完善企业基础工作和专业管理方式和手段, 实现管理办法和手段科学化、现代化, 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能力。三是改进和完善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正负激励机制, 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 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加大企业软硬环境建设, 营造企业清洁美观的库区环境, 提升公司品牌效应, 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发展成果全员共享

科学发展观核心, 是以人为本。实践证明,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现代企业管理, 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人的价值观念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此,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 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文化需要, 创造和增强员工的发展动力, 把公司的发展建立在员工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 真正让企业全体员工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具体讲, 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员工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 真正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继续组织开展好员工论坛、问卷调查、总经理与员工直接对话等活动, 充分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修正和完善决策系统, 实现与员工组织的沟通, 提高员工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和能力, 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二要继续组织开展好星级班组、业务主办、首席员工评比活动, 培养造就自己的专业人才;继续做好关键岗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招聘任用工作,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继续实行员工共享企业经营成果, 视企业效益发放奖金, 让员工的付出得到回报;继续坚持带薪休假、组织员工旅游、为员工过生日送蛋糕、体检等好事和实事。

四、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必须培育和谐企业文化

培育和谐企业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把企业建设成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 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为此, 要大力开展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特点、企业特色、全体员工认知并共同遵守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真正融入每名员工的头脑中, 变成自觉的行动准则, 造就强大的内聚力和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要加强培育员工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文明道德风尚;要继续组织开展好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让每名员工快乐工作, 工作快乐, 共享企业经营成果。

摘要:和谐企业的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部的和谐, 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最终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管理实践, 谈谈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构建

参考文献

[1]、单宝.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与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 (6) .

关爱职工 构建和谐企业 第6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提高人, 着力在育人塑魂中提升凝聚力, 打造和谐企业。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以企业精神凝聚职工, 以职业道德引导职工, 以企业文化陶冶职工, 让职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坚持尊重职工的人格, 尊重职工的意见, 尊重职工的个人发展需求, 培养和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亲和力、向心力和认同力。

从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 深入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实事求是地向职工交底, 说明情况, 讲清道理。通过强有力的工作, 引导职工认清形势、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二、全面推进文化育企

企业需要文化, 企业离不开文化, 只有紧紧抓住企业文化建设不松手, 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 才能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促使职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持续发展蓄足后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文化环境, 需要兼顾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努力做到神形兼备, 载体精心, 赋予其深刻的内涵和良好的表现形式。

有形的文化环境, 即物质的硬件设施, 如企业精神象征物、企业容貌、文化健身场所等等。营造有形文化环境, 重在体现行业特色, 遵循审美原则, 使之真正起到振奋精神、赏心悦目的作用。

无形文化环境即精神方面的软件设施, 如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学习气氛、文明习惯、作风传统等等。营造无形文化环境, 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先进的榜样鼓舞人, 以健康的气氛熏陶人, 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大力弘扬企业正气, 引导职工崇尚知识, 乐于奉献, 规范职工的文明道德行为, 使职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自觉形成积极的心理观念和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理念只有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 通过各种生动活泼活动的开展, 才能真正得以凝炼升华, 深入人心。要注重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吸引职工、感召职工。坚持开展“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研讨活动, 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禁锢, 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营造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爱企业的浓厚氛围

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职工对企业的前景、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 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最大希望和有利因素。要秉承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爱企业的“双关爱”思想, 企业应把职工的利益摆在优先位置, 想职工之所想, 帮职工之所需, 解职工之所难。

要坚持以职工为主, 充分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 强化职工当家作主的意识;畅通言论渠道, 在重大决策上认真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使职工的心和企业连得更紧, 贴得更近。

企业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宏图规划、现实困难, 要通过多种形式, 及时向职工进行通报和宣传, 使职工做到心中有数。职工的意见、建议和心愿要求, 也可以向领导及时进行反映和倾诉。真正做到领导职工如朋友, 使职工真切感受到关爱、融合、和谐的浓郁氛围, 感受到企业促人向上的时代气息。

关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 第7篇

一、构建和谐企业,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 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承担着解决劳动者就业、为职工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获取收入的机会等责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认真分析自身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 通过深化改革, 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 为职工谋得到更多的实惠,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二、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同样离不开强有力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人是企业的主体, 也是建设企业和谐氛围的关键因素。大量事实表明, 很多企业中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源于部分职工传统的思维定势, 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思想上搞不通, 导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酿成企业不安定因素。所以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职工更新思想观念, 解除思想疑虑, 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 从而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

三、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和谐企业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所谓和谐文化, 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 以倡导、研究、实施和谐理念为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状。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树立正确的和谐观。首先, 要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 建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也是加强和谐企业建设的指导方针, 要把它同传统“和谐”文化的精髓有机融合, 使之在当前员工思想多元、文化冲突加剧、员工追求多样的形势下, 成为广大员工认同的价值目标, 达到共同的价值取向。其次, 要树立正确的和谐观。和谐文化是宏观的、动态的, 是对立冲突的。只讲和谐不讲原则, 既不符合科学辩证法, 更不是正确的和谐观, 不能因为和谐就对违规违纪视而不见。只有坚持原则, 敢抓善管, 才能有效解决矛盾, 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再次要提升和谐文化对员工的作用力。建设和谐文化, 是要将其内化和优化为员工的一种思想、素质和习惯, 是要将其内化和优化成企业良好的风气、行为准则和无形规范, 在提升员工素质、营造企业良好发展氛围、实现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建立和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培育和谐文化, 必须建立全体员工能够认同和遵守的体制规范, 包括凝聚和约束广大员工的理念信念、法制意识和理想道德等方面的长效制度。要把和谐文化的建设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建立以文育人, 以制度、规章约束人相结合的制度道德机制;要把和谐文化的培育融入企业管理、生产、营销等工作中, 与“爱心活动”“平安工程”等结合, 使和谐文化的建设体现在企业各项管理和员工日常工作中;要把和谐文化建设与“八荣八耻”教育、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厂规厂纪教育等结合起来, 使和谐文化的建设与企业的廉政建设、法制建设、道德建设融为一体;要把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干部的考核及各级各类评比表彰结合起来, 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检查考评机制, 多措并举, 形成和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把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了解群众的呼声, 倾听职工的意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抓好政策和制度的落实,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充分发挥, 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创业有机遇, 干事有舞台, 使他们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五、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

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分配的激励功能, 形成向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和从事创新劳动的职工倾斜的分配格局。适当提高生产一线主要岗位、高级技术岗位和苦、脏、累、险岗位人员的收入, 合理拉开不同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既要保证和发挥奖励功能, 又要考虑本企业业务方面的承受力。避免因收入差距过大而产生的负面作用, 影响企业内部稳定。另一方面, 建立有职工参与的工资分配的机制, 增强分配的透明度。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让职工参与分配, 培育经营者和职工共同受益向上的企业分配环境, 消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消极分配因素, 寻找企业在分配利益上的最佳点, 不仅能够维护职工自身合法权益, 而且也能够焕发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妥善处理和化解企业内部矛盾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入, 人们切身利益的调整, 难免引起职工心理上、思想上的变化和焦虑、担忧等情绪, 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也会产生各种新的矛盾。这些情绪如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消除, 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 就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因此, 必须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法做好思想工作,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意见的表达机制, 使下情上达形成通畅便捷的渠道。使职工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到企业的决策层。另外, 要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 保证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合法权利。还有, 要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维护和促进企业的稳定。

七、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企业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挥信访职能构建和谐企业 第8篇

一、健全工作制度, 推动“事要解决”

(一) 推动“事要解决”, 要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包案化解等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包案化解, 是转变干部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务实之举。

(二) 推动“事要解决”, 要加大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两级信访巡视 (督查) 制度, 设置信访巡视 (督查) 员岗位, 切实发挥信访巡视 (督查) 员作用。采取明察暗访、调阅材料等多种形式, 深入基层和一线, 加强对信访工作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守纪律等情况的监督, 强化信访事项办理中事中监督, 并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整改建议, 跟踪抓好落实。对督察发现的违纪行为, 向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处分建议。

(三) 推动“事要解决”, 要建立完善帮扶救助工作制度。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服务职工群众的切入点,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按照“以人为本、扶助民生, 化解矛盾、实现稳定”的工作思路, 本着“政策能容纳、企业能承受、职工能受益”的原则, 坚持生活帮扶与政策帮扶相结合、临时帮扶与长效帮扶相衔接, 构建逐级帮扶救助体系, 致力于解决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 推动“事要解决”, 要针对不同矛盾群体采取相应化解措施。从发展的角度看, 发展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的含义之一就是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当年, 一些群体为企业的建设付出了心血, 做出了牺牲, 对他们的历史贡献要充分认可, 必须正视历史。

(五) 推动“事要解决”, 要着力化解终结不息访的信访事项。要按照中央联席会议关于化解信访积案的要求, 对积案进行集中会商, 明确积案属性及化解、稳定、稳控目标, 推动“钉子案”、“骨头案”等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积案存量, 减少信访老户存量。

二、强化工作机制, 发挥机制效应

(一)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源头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要坚持定期排查和重点时期集中专项排查, 把工作做细、做实、摸实情、知真底, 做到情况明、对策实。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通过排查, 做到矛盾早发现, 情况早掌握, 措施早制定, 工作早介入, 使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发现, 及时化解。

(二) 建立健全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坚持谁决策、谁评估的原则, 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政策出台的前置程序, 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 事先由主管部门组织分析预测, 先期制定预案。对该决策事项给职工群众的生活、财产等与切实利益相关的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 充分发扬民主, 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综合考虑历史因素和当前实际, 维护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 确保执行政策公开、公正, 监督机制长效、有效。

(三) 建立健全信息汇集、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各级信访部门要及时发现、掌握, 分析、研判各类信访信息, 建立广泛的信访信息员队伍, 挖掘内幕性信息, 发现苗头性信息, 报告预警性信息, 分析倾向性信息, 研判突出性信息, 监测网络舆情, 把“事前防范”落实到信息汇集分析基础上。

(四) 完善企地联动工作机制。企业要自觉接受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 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落实工作要求。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汇报沟通, 将企业信访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范围, 并请地方党委政府协调一起做好维护企业信访秩序以及进京上访接回劝返工作。企业内发现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苗头, 要及时向地方信访、维稳部门通报情况, 获得支持和帮助, 及时处置化解。

(五) 建立健全防范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进一步健全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党政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果断处置, 有效控制事态。

三、注重工作方法, 坚持四个到位

(一) 政策允许的解决问题到位。对企业政策明确该给的, 用好政策, 用足政策, 尽快落实到位, 将企业的关怀及时传递给职工群众, 避免因执行滞后引发矛盾。对涉及群体较多、背景复杂、可能引发新问题的政策, 要及时汇总基层反馈意见, 分析政策的利弊, 注重加强事前、事中的稳定风险评估, 其中方案不成熟的暂时搁置, 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暂缓, 待条件具备时, 择机组织实施, 用对政策, 从政策源头上维护企业的稳定。

(二) 政策不明确的疏导到位。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同时, 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 积极协调地方政府, 采取一地一策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点带面的推动问题解决。对政策有空间、只要条件具备可以办的问题, 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三) 政策不允许的解释到位。对热点、敏感问题和超出现有政策底线的利益诉求, 要形成统一答复口径, 及时解疑解惑、澄清认识, 增强信访答复的一致性和说服力。对涉法涉诉、责任主体明确、涉及地方政策的问题, 采取多部门会商、咨询律师或法律顾问等方式, 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 确定疏导途径和办法。

坚持群众路线 构建和谐企业 第9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和谐企业;构建

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石油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是企业肩负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企业要推进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更需要按照“观念先行、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思路,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抓住群众工作关键点,改变领导干部作风,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通过实实在在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疏导好职工群众情绪,解决好职工群众困难,最终赢得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升服务职工群众意识

1、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工作的能力是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对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只有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才能胜任群众工作的需要。首先完善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并及时检查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每年制定学习计划、带头坚持记学习笔记,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具体做到“三个结合”、开辟“四大课堂”(三个结合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辅导讲座与大会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相结合。四大课堂即:党委中心组学习课堂、专家课堂、党支部课堂、网上课堂)。其次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内容、方法和形式,到基层去学、向职工学,侧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活动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自治区、集团公司和市油田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基层先进工作方法,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绷紧“四风”弦,提高敏锐性,深化执行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群众观念。第三,组织开展“党课1+1”活动,即“企业领导联点支部专题党课+精品党课走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微型党课”在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中的宣传教育作用。

2、征求意见建议,在了解职工诉求中联系和服务群众。石油企业一贯高度重视群众意见征求活动,高度重视员工谈心会、职代会提案、意见信箱、信访、媒体、网络在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中的作用,充分运用一切手段、渠道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意见,近年共收到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达数百条,都认真研究予以解决。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在企业基层走访、专题座谈、问卷调查、专人受理意见信箱等,深化了意见建议的征集,共查摆出各类问题93个,也制定了整改措施,立改立行。

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更好地用制度管住干部的行为,用机制规范权利的运行。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细则》,建立了改作风、树形象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和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有效保障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三是发扬党内民主,深化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班务公开等做法,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四是建立健全深入一线岗位和员工座谈的常态化机制,企业领导和机关科室每周深入联点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答疑解惑,并在下周生产经营会和党群工作例会上进行情况汇报,共同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做好群众工作。五是建立健全职工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作用,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诉求。

三、切实改变干部作风,打造良好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当前群众工作中的关键,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新形势下,石油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切实兑现对职工群众作出的承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领导班子带头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到基层单位调研不打招呼,减少陪同、不通知准备资料,做到切实掌握现场工作实情,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完善公务接待、职务消费、外出考察学习等管理办法。二是坚持领导接访制度,下大力气帮助职工子女实现就业,帮助介绍职工子女就业,尽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参加道德大讲堂活动,并以亲身经历谈体会、谈认识,讲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传递了正能量。四是带头遵守廉洁从业规定,主动拒收礼品,树立形象。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洁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五是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活动等,加强与班子成员、基层领导干部交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群之所为则事无不成,众之所举则业无不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决站稳群众立场,通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障群众利益,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发动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齐心协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进而不断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登奎.做好群众工作 构建和谐企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2)

[2] 祝长海.提升油田企业群众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

构建和谐扬子共谋企业发展 第10篇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 从单个字面上看, “和”是“禾+口”, 代表人人有饭吃;“谐”是“言+皆”, 代表人人能说话, 言论自由。《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和谐为:配合的适当和匀称。《说文解字》把和谐解释为“相应、谐调”。《辞海》解释为:思想、大小、颜色、音调等方面各部分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均衡匀称, 没有使人产生不愉快或讨厌的感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直接提到“社会和谐”的概念, 并阐述了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在新世纪, 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细胞和微观基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就要从源头做起,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以此奠定社会和谐因子。

扬子石化公司在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中, 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 确保员工能够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以纪实形式介绍了扬子石化构建和谐企业的方法与手段, 以飨读者。

二、以人为本, 大力实施“安心”工程

小区整治出新, 改善居住环境。该公司投入巨额资金, 对职工生活小区楼道、围墙、阳台出新, 道路加宽, 更新路灯, 增设停车位, 实施封闭管理和治安防范措施, 解职工后顾之忧, 创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

完善信访机制, 畅通诉求渠道。完善公司、厂、车间的三级信访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 确定周三上午为公司、厂两级领导信访接待日, 此外三级党组织和工会还通过细心的谈心活动, 及时疏导、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化矛盾在基层, 化矛盾在萌芽状态, 公司的越级信访量明显减少, 保证了公司生产的稳定、生活的和谐。

推行民主管理, 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决定和企业改制方案等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或审议通过, 把好职代会的维权关口。落实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主线, 严格履行职代会民主管理程序, 《安全生产禁令》、绩效考核方案、剩余房源分售方案、变更倒班作业模式等议案实施, 在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 都要经过代表们审议通过。在公司改制进程中, 注重源头参与, 坚持双向维护, 凡改制单位均按民主程序组织召开职代会, 代表审议通过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后, 才实施相应改制工作。同时为员工办理了五险一金:职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女职工除参加常规体检外还进行妇科体检。该公司也因此多次获“南京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称号。关注困难群体、共享改革成果。多年来, 该公司建立了帮困救助长效机制, 建立了困难群体档案, 畅通帮困渠道, 设立帮困基金, 规范、完善帮困救助措施和手段。从2005年开始, 针对公司内部困难群体和“协解”人员当中的困难人员, 制定了《扬子石化帮困基金管理及救助实施办法》, 对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慢性肾衰竭、重大器官移植等) 、遇意外灾害等情况给予救助, 分为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困难救助、灾难救助、其它救助等,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困难群体的生存需求。

抓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打造绿色企业。该公司建立了“节能统计指标和考核指标体系”、“节能监测体系”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及评价体系”, 推进“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 严格执行清洁生产标准, 积极创造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始终如一地坚持科学发展观, 致力于公司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成为中国石化首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

建立“大扬子”管理体系。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管理和跟踪指导, 指导改制企业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改革与和谐”的关系, 确保改制企业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上运行, 促进大扬子的整体和谐。同时针对公司内部多种管理体系并行、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扬子石化整合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修订完善管理制度, 按共性合并、个性互补的原则, 取消与制度重复的程序文件, 将ISO9001、HSE管理体系、内控制度、党群管理体系等整合, 规范专业管理考核, 将专业管理考核与岗检、体系审核等各类检查相互融合, 统一标准, 把刚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理清各种体系间的关系, 实施整合、删减、流程再造等方式, 明晰管理职责, 理顺业务接口, 创建出一体化管理体系, 成为该公司业务操作的作业书。

三、营造和谐、公平的企业文化

经过25年的发展, 扬子石化企业文化经历了启蒙、发展、形成和升华四个阶段,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规范, 2003年发布了《员工手册》, 第一次系统描述了公司的使命、发展目标、经营理念、管理原则、员工行为准则等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 2005年对《员工手册》进行补充修订, 发布了《我们的价值理念》, 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司核心价值是“重视社会责任, 注重员工价值, 提升股东价值”, 行为准则是“决定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主动改善一切,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做好公民。”注重员工价值。扬子石化尊重和公平对待每个员工。从1992年开始, 连续开展“零点起步”活动。在每个新年到来的时刻, 该公司各级领导冒着天寒地冻分赴各个岗位, 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辞旧迎新, 与员工谈心、交流。建立了公司领导“基层联系点”制度, 广泛地听取生产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了“职工论坛”, 该公司领导与员工就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和共同关心的问题畅所欲言, 实现零距离沟通。该公司倡导和鼓励员工岗位成才, 广泛开展“每日一题”、“导师带徒”、技术大比武和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星级操作工”等活动。

扬子石化企业文化的分支———安全文化。该公司奉行“安全、健康与环保, 准备在先, 持续优化, 纪律严格”四项原则, 树立“安全生产是投资不是开支”、“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观念, 执行“中国石化十大安全禁令”, 学习杜邦安全文化, 催生了扬子石化“十大安全理念”, “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安全文化, 积极推行“有感领导”和安全经验分享, 使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技能有较大提高。 (注:可添加一些扬子取得的安全业绩数据, 荣誉称号等) 。

此外, 该公司制定了50多项廉政建设制度, 形成企业文化的另一分支——廉洁文化。建立腐败预防体系、行为准则、督察等制度。公司与各单位管人、管物、管钱、管项目的“四管”人员层层签订廉洁自律责任书, 与供应商和其它合作伙伴签定《廉政公约》, 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与预防。

2008年该公司按照中石化党组的统一部署, 开展了“深入群众促和谐, 凝心聚力促发展” (简称“双促”) 主题活动, 两级党委制定了“双促”工作的实施方案, 改进领导作风, 改进机关工作作风, 走群众路线, 关心职工生活。如, 从去年开始, 该公司实施“最好一餐在食堂”的理念, 改进和提高职工工作餐标准, 实施一年来, 职工们由口到心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公司的关爱;今年, 各单位慰问走访困难职工, 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帮困, 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征求职工意见, 了解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在政策允许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真心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研究院在一次院领导接待日中, 职工反映该院楼前的道路没有人行道, 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院领导高度重视, 组织召开座谈会, 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 并积极向公司反映和汇报, 很快得到公司重视和采纳, 目前, 该道路的两侧正在建设人行道, 将消除职工上下班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没有思想认识的和谐, 就难以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 没有和谐的企业文化, 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和谐企业。和谐、公平的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让员工产生归属感与被尊重感, 增强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 员工得到迅速成长。一大批年轻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 有的被推上领导岗位, 有的成为技术专家。先进人物层出不穷, 有省市劳动模范, 中石化“突出贡献专家”、“杰出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劳动模范、青年十佳等。

四、工会在和谐扬子的创建中发挥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一职工的代表, 只有当工会组织勇敢的承担起本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时,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活动才能健康、有效地开展, 工会组织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 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

扬子公司工会牢牢把握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 树立“以效益保权益、向发展要权益”的观念, 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共赢。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

首先, 从紧紧抓住收入分配这一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 一方面监督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公正合理、公开公平的分配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三方协商、劳动争议调处等制度建设, 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 健全完善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把维权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其次, 把“关注困难群体、共享改革成果、维护企业稳定”作为工会重要工作之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为平台, 以协助再就业、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活动为依托, 尽心竭力地帮助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所有职工, 以及曾为扬子发展作过贡献的人员, 共享扬子改革发展成果。

摘要:本文以纪实形式, 从扬子石化实施的“小区出新”、信访、民主管理、帮困救助、清洁生产等“安心”工程入手, 以及和谐“企业文化” (包含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两个分支) 建设, 介绍了扬子石化创建和谐企业的实践过程, 同时阐述了工会在此过程中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对国有企业的和谐创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上一篇:技术要点探究下一篇:生态旅游我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