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高效范文

2024-05-15

实效高效范文(精选11篇)

实效高效 第1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课堂提问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得太浅, 学生思之无味;问题提得太宽, 学生思之无从;问题提得太深, 学生不能回答, 会出现教学的“断路”现象;问题提得太细, 会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这样就出现了远离文本的虚假对话、胡乱对话以及无效对话的现象。因此, 就造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教师怎样的课堂设问才能保证学生与文本的阅读对话扎实、深入、高效。

一.设置主问避免碎问

主问是指关系到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根本性问题,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碎问是指零散的、密集的问题。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看起来教师是主导者, 但实际上学生却成了疲于奔“答”的“逼”动者。这种课堂看似开阔, 实则狭隘;看似丰富, 实则单调。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细致而又琐碎的问题, 思考如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思想浮于表面, 无从深化。教师的课堂设问过于细致, 过于琐碎, 非但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想。语文学习包罗万象, 课文教学条目繁多, 如果想面面俱到, 就难以做到有力、有利、有效。因此, 抓住课文内容的着力点, 在着力点上重锤敲打, 设置主问, 真正实现教材处理详略得当、剪裁有致、轻重有别,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在教学《项脊轩志》时, 可将“多可喜, 亦多可悲”中的“喜”与“悲”作为着力点, 让学生探讨作者喜在哪里, 悲在何处, 为何又“喜”又“悲”。着力点的挖掘和锤打, 避免了课文教学的繁冗杂沓, 既精炼又集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 培养了能力, 又不忘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从文本的标题入手设问

标题是文学作品灵魂的窗户, 透过这扇窗户往往可以直达作者的心灵。通过对标题的审视可以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匠心。

如教学《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从题目中“最美”入手与文本展开对话:托尔斯泰的坟墓美在哪里?既然是“最美”, 能够超过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吗?由此进入文本的阅读, 恍然发现原来这世上最美的坟墓其实是世界上最朴素的坟墓, 从而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不同凡俗的思想和情感。

三.从不合常情与常理之处设问

文学作品往往是表达人类共性之理, 反映人之常情的。按照人之常情结构文本是艺术创作的规律。故事可以离奇, 手法可以创新, 人物可虚构, 但情感须合乎常情, 即使表面的反叛, 亦应有常情的铺垫。余秋雨在《道士塔》中痛惜敦煌文物流失, 情不能自已, 恨不能与强盗于长城脚下决一死战, 但文中在写到文物时突然冒出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如此反常的话要表达什么呢?原来是作者对文物的被毁痛心无比, 忍无可忍, 爱护文物心切, 情急之下就说出了这样不合常情的话, 是痛之极、爱之深的主动表现。

当然能否提出有实效的问题, 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是否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语文阅读课堂的活力之源在于差异, 而这个差异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文本解读上的差异。可见研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的“极致能力”。教师研读课文的深浅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没有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只能图个表面热闹, 教师在课堂上设问, 不仅是完成课堂过程和引导学生思维, 更有价值的是为学生的高效率的阅读提供示范。

实效高效 第2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必要条件。

一、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能让我更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没有结束的过程,关键就是学生的提问,也就是学生的思考。每节课后,学生的困惑仍然存在,这是应该充分重视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拯救被压抑的激情,要求学生用头脑去学习。在实践中,我选择的突破口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困惑提出来。

由于长期的磨合,我的学生渐渐习惯了通过提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提问让我看到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全新的学习状态。最初,浅层次的提问比较多,大多出于对历史情节的好奇,到后来,提问开始反映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开始提问的风气也不浓,敢于提问的学生也不多。现在,提问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提问中,他们开始关注历史学习的方法,关注老师讲解的合理性,讨论教科书陈述的科学性。因为发现了问题,他们开始争论,有的.提问已经对我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学生没有论据,因此而求援于老师。因为一个推理而困惑,又因为一个困惑而期待,这个提问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

2.能让我更为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提问也改变着我的教学。学生提问水平参差不齐,要求深浅不一,涉及的知识内容飘忽不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前的一些积累已满足不了新的求知,弄不好还要出笑话。在这些问题的“催促”下,我不得不大量地阅读各种门类的不同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我的教学也因此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还不得不深入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合理性。学生的一个提问,可能意味着一个知识体系的漏洞,看似肤浅的问题,可能会揭示出教学过程的失误。

其次,学生的提问也不断地修正着我的教育理念,使我意识到:疑惑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问题提出来才能成为质疑能力。因此,不仅仅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由于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要探究、讨论并回复,要让学生感受到因提问而得到的收获和喜悦。这样的教学才会有实效。

二、对课堂教学有效的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一切都源于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在我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具体做法是:

1.有效组合。长期的实践证明:5-6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帮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性别协调及性格互补。

2.别具特色,各司其职。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每次带一个新的班级,总会让他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起个个性化的组名,希望在组名的感召和激励下,能够吸引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几年来,我的每届学生都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届的“群英”、“神话”、“无双”等到2009届的“天道酬勤”、“六鼎记”、“六锅头”、“一塔湖图”等每个组名都不同凡响,别有新意。

这些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策略是: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教”有“学”,大部分老师往往强调“学”的高效,而忽视了“教”的高效。那么,如何使“教”既高效,又使“学”高效呢?我的经验是:学案教学。

导学过程由教师课前设计好本课导学内容。当然既要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又要体现本课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导学的内容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导学案既可以提前发给学生,也可以当堂发给他们,这视需要而定。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间进行分享学习,各组之间有异议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地给予讲解,最终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初中科目多了,每天八节课,每节课有不同的作业,大脑再清晰的学生偶尔也会忘了某科留的作业,所以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而有了导学案之后,学生回到家,不仅可以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时有据可查,而且作业就在导学案上,做完作业后,让家长签字,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足迹,会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同时促进家校的合作、交流,这样能不使“花朵”开得更鲜艳吗?

作为普通的一线老师,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做主的课堂。我们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把课堂教学的实效、有效、高效扎扎实实地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也许,当你的“课堂改变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

实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 第3篇

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

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

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时我有意把“脚印”写成了“鱼钩”,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骚动。我顺势引出了本课的思考)

师:同学们,在《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我们交流过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而不用“老班长”?

生1: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遗物,看到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

生2:金色是闪光的,象征着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将永放光彩也将永远激励一代代后来人。

师:没错。在预习本课时你是否想过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读课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成功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谈初读体会,晓课文内容,理文章脉络

师:结合预习,请你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2分钟后)

生1:我知道了,为救孩子,狐狸父母想尽了办法,很辛苦也很聪明。

生2:正太郎被狐狸一家的亲情感动,不但帮助了狐狸父母,同时也得到了狐狸父母的救护,最后放了小狐狸。

生3:读了课文,我又一次证实了动物也有浓浓的亲情,还有知恩图报的思想,跟人类一样,了不起啊!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个角色?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

师: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又做了哪些事?

师:正太郎失足受伤后,狐狸父母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理一理。

师生合作,边交流边画表总结。

这一环节,完全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再读文,释疑难,细体会,深挖掘

师:知道了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故事,那么你最被故事中的谁打动?请你再细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悟!(8分钟后)

生1:以前狐狸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狡猾,可以说我很不喜欢它,但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狐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也很有韧劲,为救小狐狸,狐狸夫妇想尽了办法,甚至用上了“调虎离山计”,真是叫人敬畏啊。

生2:没错!除了“调虎离山”,它们还想到了持久战,从长计议呢!

一阵掌声想起……

生3:我被狐狸父母想尽办法救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课文写到:“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一个“毛色黯淡”,让我体会到,它们为了孩子,心里是多么担心、焦急、煎熬啊!没想到动物也有这样伟大的父母之爱。

师:真不错!你都能分析、品读文章了。

生4:我认为正太郎保护动物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生5:如果说“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的话,我觉得老狐狸知恩图报的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

师:对对对!刚才大家说得太好了,无论是正太郎帮助狐狸,还是狐狸救正太郎,都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和动物应该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师:再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想一想:为什么狐狸们的脚印会闪着金色的光芒?有什么寓意?把“金色”换成“银色”好不好?为什么?(两分钟后)

生1:我觉得换了不好,由“金色”我联想到了金子,金子是很贵重的,这里预示了狐貍一家真切感人的亲情很可贵。

生2:对对对,不光亲情可贵,正太郎照顾狐狸,老狐狸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很可贵。

生3:我从“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感受到,狐狸一家甜蜜欢乐的生活将一直延续下去。金色的光芒,正预示着这种幸福的生活光芒将永远闪烁。

生4: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们,他们身上美好的品质都值得传扬,狐狸一家与正太郎之间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师:看到老狐狸夫妇想尽办法救小狐狸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请给大家讲一讲!”(畅所欲言)

对此我认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即便他们的一些见解还带有片面性,也不一定正确,但它却与众不同,很有创意。

四、结全文,余空白,留遐想,促感悟

师:同学们,故事打动了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结合插图,再看课文最后说的那一串金色的脚印,就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仿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的东西呢!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悟一悟,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呢!

力求让预习在感悟中得到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感悟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王学斌.搞好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实效高效 第4篇

案例一:讲授《收复新疆》时, 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启发学生:

课题为什么叫“收复新疆”?———引导学生看两点: (1) 新疆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汉唐史实中找依据) ; (2) 现在被外人所占——阿古柏、沙俄。

再问:收复新疆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收复新疆的? (“塞防也重要论”被采纳—收复过程—在学习完左宗棠击败阿古柏后, 还可追问:左为什么没乘胜收复伊犁———斗争策略) 。

还可以问: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

最后还可再问:收复新疆后, 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的?结合全课还可以给以左宗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

这样, 通过历史事件的内部联系进行了环环相扣的提问,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二: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 一开始,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鸣礼炮时, 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 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然后接着问:为什么要设置54门礼炮、鸣放28响呢?———这都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从而让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行学习。

当然, 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 教师还可寻找突破口, 化繁为简, 解决问题。如:

案例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对这一问题, 学生觉得很难把握和理解。教师在讲授时, 可把突破点放在“继续和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提示学生从原因、列强数、时间、规模、后果等方面同第一次战争比较, 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1) 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 (2) 侵华的列强数量:四国和一国。 (3) 时间:四年和两年零两个月。 (4) 规模:第二次战争列强投放的兵力比第一次战争多得多, 最多时达二万五千余人。战线从广州到北京。 (5) 结果:第二次战争, 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订立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接着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通过比较, 学生不仅掌握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基础知识, 对“继续和扩大”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课堂高效要发挥小组合作实效探析 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合作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8-01

由于班级容量的增大,课堂教学常常出现许多问题和困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程进度缓慢,课堂难以调控,教师难以设计作业、批改作业,课堂难以实现高效等。而大在班额条件下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更不是简单的操作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人均机会就要减少。这显然与新课改精神相矛盾,更无法实现课堂高效。因此需要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要求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探究合作学习,精心进行课堂设计,优化课堂结构,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高效的课堂建设,除了教师在这些方面作好充分准备外,还应发挥小组的合作功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小组的学习管理权交给学生,并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质疑、交流、探究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补、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异质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

一、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苏州园林》时,让小组成员在观察各种图片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苏州园林的特征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陋室铭》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小辩论赛。辩题为:陋室是否简陋?正方:陋室简陋;反方:陋室不陋。请学生仔细推敲课文内容,找出最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二、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初一上册第三单元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教室里的盆栽枯萎的原因,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學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完善,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中学语文教学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2012.

实效高效 第6篇

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

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

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时我有意把“脚印”写成了“鱼钩”,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骚动。我顺势引出了本课的思考)

师:同学们,在《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我们交流过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而不用“老班长”?

生1: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遗物,看到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

生2:金色是闪光的,象征着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将永放光彩也将永远激励一代代后来人。

师:没错。在预习本课时你是否想过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读课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成功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谈初读体会,晓课文内容,理文章脉络

师:结合预习,请你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2分钟后)

生1:我知道了,为救孩子,狐狸父母想尽了办法,很辛苦也很聪明。

生2:正太郎被狐狸一家的亲情感动,不但帮助了狐狸父母,同时也得到了狐狸父母的救护,最后放了小狐狸。

生3:读了课文,我又一次证实了动物也有浓浓的亲情,还有知恩图报的思想,跟人类一样,了不起啊!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个角色?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

师: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又做了哪些事?

师:正太郎失足受伤后,狐狸父母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理一理。

师生合作,边交流边画表总结。

这一环节,完全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再读文,释疑难,细体会,深挖掘

师:知道了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故事,那么你最被故事中的谁打动?请你再细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悟!(8分钟后)

生1:以前狐狸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狡猾,可以说我很不喜欢它,但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狐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也很有韧劲,为救小狐狸,狐狸夫妇想尽了办法,甚至用上了“调虎离山计”,真是叫人敬畏啊。

生2:没错!除了“调虎离山”,它们还想到了持久战,从长计议呢!

一阵掌声想起……

生3:我被狐狸父母想尽办法救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课文写到:“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一个“毛色黯淡”,让我体会到,它们为了孩子,心里是多么担心、焦急、煎熬啊!没想到动物也有这样伟大的父母之爱。

师:真不错!你都能分析、品读文章了。

生4:我认为正太郎保护动物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生5:如果说“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的话,我觉得老狐狸知恩图报的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

师:对对对!刚才大家说得太好了,无论是正太郎帮助狐狸,还是狐狸救正太郎,都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和动物应该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师:再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想一想:为什么狐狸们的脚印会闪着金色的光芒?有什么寓意?把“金色”换成“银色”好不好?为什么?(两分钟后)

生1:我觉得换了不好,由“金色”我联想到了金子,金子是很贵重的,这里预示了狐狸一家真切感人的亲情很可贵。

生2:对对对,不光亲情可贵,正太郎照顾狐狸,老狐狸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很可贵。

生3:我从“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感受到,狐狸一家甜蜜欢乐的生活将一直延续下去。金色的光芒,正预示着这种幸福的生活光芒将永远闪烁。

生4: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们,他们身上美好的品质都值得传扬,狐狸一家与正太郎之间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师:看到老狐狸夫妇想尽办法救小狐狸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请给大家讲一讲!”(畅所欲言)

对此我认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即便他们的一些见解还带有片面性,也不一定正确,但它却与众不同,很有创意。

四、结全文,余空白,留遐想,促感悟

师:同学们,故事打动了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结合插图,再看课文最后说的那一串金色的脚印,就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仿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的东西呢!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悟一悟,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呢!

力求让预习在感悟中得到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感悟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摘要:<正>《金色的脚印》一课上完了,回顾本课的教学情景,感受颇多。最深刻的体会是:切实有效的预习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实效高效 第7篇

一、为求有效:投石问路

教师校本培训, “有效”与“无效”, 一字之差, 差就差在需求。教师有需求, 校本培训正是“我想学”, 当然有效;教师无需求, 培训就变成了“要我学”, 被迫接受的效果可想而知。平心而论, 广大初中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活是平凡而琐碎的, 繁复劳累的工作容易无声地浇灭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激情。搞校本培训, 参与者是每一位教师, 如果抛开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用硬性的行政手段强迫其学习, 势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何调动教师愉快参与, 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为乐, 就需要新的策略。为了避免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高区一中来了个投石问路, 每学年年初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开展一次校本培训问卷调查活动, 广泛征求教师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他们对下一年度培训活动的要求。如, 您认为校本培训应多长时间组织一次为宜?您希望本学年组织哪些方面的培训活动?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 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您希望学校在校本培训中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等等。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 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学校将“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的决定权下放给了教师, 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场所等全是教师说了算。所以, 教师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都发自内心地支持、参与培训, 使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为见长效:堆石砌路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规律的, 它不是时间和劳动量的简单积累, 不是只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也不是一时的作秀行为, 而是依靠教师不断的养精蓄锐和一步步的改进才获得的。正因如此, 校本培训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挂钩, 力求系统化、规律化、制度化, 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头戏”。

一方面, 高区一中加强了培训工作的组织构建, 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各学科教研组——各学段备课组——教师个人”的5级组织结构。这满足了教师多维度学习和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使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个人展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自我反思等行为均能纳入这个学习合作型组织体系之中, 让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校本教研中真正得到提高, 让教师成为校本培训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另一方面, 高区一中每月组织一期校本培训活动, 将它发展成平行于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常规工作的第5项“必做工作”, 做到每期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内容具体、常学常新。2009年, 高区一中组织了“班主任工作策略”“教育科研方法指导”“35种常见的心理效应”“教育与生命体之间的相互玉成”“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处理技巧”“传统文化讲坛”等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每期培训学校都为教师印发有关当期主题的学习材料, 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检查学习笔记, 汇总个人心得。这些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时间固定的培训, 使教师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也使他们对后续的主题培训充满期待。通过持续性的学习, 教师素养不断提高, 这为学校向更高境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三、为创高效:多方探路

校本培训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传统的灌输式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 高区一中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以常规培训为载体, 以“愉悦”“高效”为关注点, 多方探索,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培训模式。

1. 实时动态的培训模式

在高区一中的校本培训中, 教师急需了解的教学新技法、新手段以及热点知识等, 学校都会及时更新和补充到培训内容中, 让教师的培训和需求实时同步。

2.“借水行舟”的培训模式

高区一中在“省什么都不能省培训经费”的理念下, 大量外派教师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 邀请专家来作专题报告, 不惜本钱, 取得“真经”。在为市区优质课试讲和比赛提供场地的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比赛, 引领教师主动参加国家、省、市的课题研究, 借势而上,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培训模式

学校极其重视新教师的成长, 借助老教师这一笔珍贵的校本培训资源, 积极安排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 与业务上有专长、教学上有特色的老教师结对子, 请老教师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措施帮扶青年教师。很快, 青年教师就在师傅的扶持下脱颖而出, 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 学校的全员专业化成长加快了步伐。

4. 全员立项的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应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避免走过场式学习。高区一中鼓励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课题项目, 无论是国家级的, 还是省级的, 哪怕是校级的, 也要积极参与, 个别有精力的教师能够参加两个以上的课题研究。教师带着任务去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和总结, 在学习、研究、反思中“反刍”自己的培训内容, 这就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储备好了“源头活水”, 也培养了教师的相互分享、共同提高的科研意识。

5. 分层精控的培训模式

鉴于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 高区一中的校本培训不搞“一刀切”, 而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职别的需要, 在全员参加的基础上, 开展分层次培训活动并精密控制。如, 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有效集体备课”创优活动, 以青年教师为主的“讲述我的教学故事”征文演讲活动, 以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为主的“试验操作技能大比武”活动, 全体教师参加的“细节回望, 案例剖析”教学研讨与征文活动, 以45周岁为界的双层次课件培训活动, 等等。分层精控的培训得到了教师们的赞赏和支持, 他们在可承受的基础上参加学习, 保持了高度的愉悦状态, 纷纷争做“我愿学”“我想学”的新型教师。

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培训、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以研促教、以研促训, 实现了教、研、训同步发展, 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内涵。

四、为保实效:精心护路

旧式校本培训之所以缺乏实效性, 究其原因, 就是缺少一整套培训效能评价体系, 盲目跟风, 既缺乏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忽略教师的长远发展规划, 又缺乏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要确保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保全培训的结果, 校本培训必须加强培训效能评价。

高区一中以全区实施培养“火炬名师”计划为契机, 制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揽子计划, 包括《高区一中校本培训方案与考核管理办法》《高区一中教科研成果奖惩办法》《高区一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等。这些方案和办法规定,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成绩计入教师个人量化考核和教师的成长档案中, 对在教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 学校不仅要适当奖励, 并将考核成绩作为评优晋级、提高福利待遇、荣誉奖惩的重要依据。这些方案、办法的出台健全了校本培训的效能评价体系,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充分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效果。

在有效、长效、高效、实效的校本培训平台上, 高区一中的名师工程结出累累硕果, 教师专业化发展迅速, 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很快成长起来, 走上了优师、名师之路。学校共有116人获得各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在2010年威海市教育局组织的“四名工程”评选中, 我校推荐的2名教师、2支课程团队全部入选。近5年来, 高区一中教师有300多篇科研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100余节优质课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事实证明, 一所好学校不仅是优秀学生的摇篮, 更是优秀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为高区一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了方向, 提供了保障, 使教师们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 明确、清晰地梳理出个人专业成长的脉络, 享受着成长的幸福。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因此而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展现出一派“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师生共同健康发展”的和谐景象。

实效高效 第8篇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石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 都想和教师成为平等的朋友。教师善意的批评、提示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甚至感激;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 那么善意的批评、提示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影响教师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 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 或聊天、或活动 (游玩、娱乐、下棋、野营、讲笑话等) , 当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 使学生“亲其师”, 从而能“信其道”。

二、以生为本的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前提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千差万别, 造成了教学情况的千变万化, 只有认真研究学生, 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全面充分的准备。大多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名师教案, 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家或出版社编写的, 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 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 不能以生为本, 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 我们备课一方面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 了解教学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及对以后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 要特别了解学生学习新课所具备的知识基础、能力准备和心理状态, 以做到讲课时间多少适宜、深浅适度、方法适当、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运用学生熟悉的实例, 从已知到未知, 从具体到抽象,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保证

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语言要有语声美, 说话要有节奏, 声音抑扬顿挫, 有张有弛, 以调动学生兴奋中心能及时随着数学语言不断得到强化的正向转移。体态语言的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甚至搞笑, 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 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常常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有的教师上课, 能使数学教学语言达到“精言妙语, 脱口而出”, 时常在课堂上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行进间井然有序, 使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我们知道, 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 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 佐料放多了, 菜不好吃, 不放佐料也不行, 虽然有营养, 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 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 就足以引起学生的兴奋, 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激疑启发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旨

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 还应善于激疑, 善于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使用“于无疑处生疑”, 把学生思维引进路转峰回的知识道口, 促使他们动脑筋, 想问题。当学生苦于“水穷山尽疑无路”的时候, 教师就要因势利导, 抓住时机释疑, 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样, 就能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 学得生动活泼, 能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本身”, 学会怎样学习, 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 然后释疑, 再质疑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头脑中萌发出新问题的“生长点”———即思维方面, 才能促使他们的思维运动, 并且把提问和提供材料巧妙结合起来, 使激疑过程向纵深发展, 使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的极大兴趣, 教师这时只需做为一个“旁观者、参与者”, 少讲或者不讲, 当学生有了困难时, 加以适当的引导即可。有了兴趣,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最优化。

五、恰当的方法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1.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如教学“概率”, 教师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 先用多媒体展示炮弹爆炸的情景, 让学生谈看战斗片炮战的想法, 接着提问:测试炮弹的爆炸半径, 是否拿全部炮弹做试验?这样实验为什么不合适?引导学生得到:随机抽取其中的若干发炮弹, 计算出爆炸半径, 即可得出所有炮弹的杀伤半径。同样, 计算灯泡的使用寿命亦是如此。

2. 用实有物体辅助教学,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深奥的内容浅显化,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 教师可拿出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面, 让学生观察、实验;也可让学生观察常见的中26个英文大写字母,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就可得出结论。当然, 如果运用实物展台把很小的实物放在台上, 通过投影放大, 也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 有些课涉及到的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 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教师边讲边写, 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 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练习时可以把事先在文档里设计好的练习题, 直接显示在屏幕上, 既节省时间, 又一目了然。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 如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我们可以利用课前精心准备的数学课件给学生演示, 精美的课件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实效高效 第9篇

一、增强形象性激发学习兴趣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 闻见是教学的基础, 借助交互式一体机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理解的内容或重要的内容用一体机展现出来, 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 让学生发挥巨大潜能,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一种压力, 一种煎熬, 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 获取知识的力量。以交互式一体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激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春》时, 用交互式一体机将文字转化为画面, 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学生从屏幕上看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 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 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 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在屏幕上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 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 深刻地感受了春的美景, 并赞美春天, 了解了作者写作的意图, 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充分发挥“交互式一体机”语言文字与画面的互换功能,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春》时, 教师可以利用图画, 让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地、绿绿地”富有生机的状态, 产生对春的赞美。这样的互动式教学, 不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利用好交互式一体机辅助教学, 能创设出图文并茂、绘神绘色、身临其境、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 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设计动画感启发想象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学插上了新翅膀, 教师可以利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给学生展示教材以外更丰富的知识,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如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时, 可以巧妙运用交互式一体机视频进行教学:小鸡醒了开始做什么了呀!先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 引导学生抓住“啄”来观察配音视频中小鸡怎样啄蛋壳儿, 让学生入情入境。接下来教师提问:“小鸡是怎样啄蛋壳儿的呢?”品读第二句后播放小鸡啄蛋壳过程的视频, 抓住“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小小的洞眼”等词句, 让学生体会小鸡啄蛋壳儿的耐心与艰辛。然后教师问学生“在小洞眼里小鸡看见了什么呢”?学习第三句时,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蓝湛湛, 绿茵茵, 碧澄澄”来体会世界的美丽, 再用图片让学生辨解体会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 至此, 学生已被美丽的景色打动了。最后教师抓住省略号创设情景, 让学生展开想象:“小鸡们还看到什么呀?”教师设计一组生产生活的画面通过屏幕出示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发挥想象。“小鸡还可以去哪里看一看呢?会看到什么呢?”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不仅将书面语言内化于心, 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三、强化互动性提高参与面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运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尤其是交互式一体机的运用, 为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交互式一体机的优势, 达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学生借助交互式一体机集声乐、画面、文字、视频于一体的优势, 主动选择知识, 增加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 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参与性。如在教学毛泽东《长征》时, 教师可以用文字展示长征的背景, 用视频和音乐展示红军长征时不怕困难、攻破艰难险阻的情景。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各抒己见, 分析体会长征时战士们“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和理想崇高, 以及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

四、增加信息量拓展新视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交互式一体机资源库储备了大量教学信息, 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本、音像、动画、视频等教学材料, 还可使文字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如阅读《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夜的工作》《怀念母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章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一体机集声音、图画、视频为一体的特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 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另外,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趣,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不断开阔新的视野, 陶冶思想, 提高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总之, 运用交互式一体机教学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 学生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方法, 它是一次新的尝试, 它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科学, 我们相信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中一定会绽放出新的活力。

摘要:借助交互式一体机进行语文教学, 不仅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 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发挥巨大潜能, 还可以展示教材以外更丰富的知识,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素材。给学生主动选择知识, 主动获取知识, 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参与性, 有助于学生不断开阔新的视野, 陶冶思想, 激发他们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关键词:交互式,一体机,高效课堂,时效性

参考文献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设计;学习方法;课后训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32-01

课堂教学现状,备课疲于应付检查,采用填空式的填充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的顺序为主线,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缺乏实用性,忽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致课堂高耗低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 高效课堂的设计

1.优化教学方法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多老师已经自觉注意并努力应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大胆整合并努力应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自主互助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在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課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频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与教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课堂成为自主、交流、轻松、愉悦、和谐、高效的课堂,最大限度的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优化课堂设计

进行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学科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其次要考虑其实效性。科学而严密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保证教有所依、学有所据,保证课堂教学结构严谨、严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345(三步四环节五课型,三步是“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四环节是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五课型是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技术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实验训练课;⑤实验探究课,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实际提出来两大策略:一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二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过程”的“两全三动一参与”教学策略。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旨”的课改理念。制定了“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改字,体现一个新字,鼓励一个活字”的课改方针。这样一来,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题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即时给予点拨。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师角度看,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欠科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教学目标过大或过小。过大,则会贪多嚼不烂,不能深入;过小,则会浪费时间,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一次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和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每单元教学时要结合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准确、恰当的分解教学内容,使每个教学目标都恰当的落实在每节课中。这就应验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高效的学习方法

1.兴趣学习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缺乏必要而浓厚的兴趣,那么,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学习一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激发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而且乐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我们就应该下大力量研究、开掘、调遣非智力因素,使之充分服务于学科课堂教与学。为此,各学科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教科书中的现成的教育资源,对学习者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主动学习法

学习者对课堂具有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比较科学而且适用的方法,这就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应该积极培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且使之优化成为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只有如此,在课堂上,学习者才能积极地认真地参与,比如及时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及时作记录,及时反思等,这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参与一定能够保证个体所学质量的提高,无数个个体都能够达成这一目的,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3.高效学习法

通过开展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讲座,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根据所学内容以及具体的学情选择并优化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方法之一。具体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教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三 课后训练

采用有“讲必练、有练必考、有考必评”的方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课堂教学必须把好“三关”的要求,即“课时关”“单元关”“技考关”。在“三关”中,“课时关”最基础必须重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只有这一关把握好了,“单元关”“ 技考关”才能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减少学习者的知识副积累,才能保证所学扎实、有效、高效,才能保证以后的新知识的落实、扎实、高效。为此,强化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训练环节的设计。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工作单,进行达标测试。

四 教学效果

及时评价,激励竞争,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改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以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实效高效 第11篇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政治课担任着教授学生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改革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有关调查显示,高中政治教师普遍偏重于授受关系,常用的教授法依次为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而社会实践活动几乎没有。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不实用,一些所谓的社会实践也局限于义务劳动等,根本没有真正走进社会。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及社会的重要性。

二、设计有效的高中政治舆情实践活动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读性强;教学内容分专题开展,有利于“课题化”社会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认识、适应、探究社会,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根据教材特点,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如何设计有效的高中政治舆情实践活动。

1.问题型实践活动的践行路径。问题型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型、义务劳动型。思想政治舆情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投入问题中,致力于解决问题,从而理解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关系和机制,培养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独特的、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

问题型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限定不同的调查群体。例如,学校附近某社区的居民、学校领导班子或者是高三某一个班级为调查对象,看看不同阶级群体对亲身实践政治生活的观念和态度,了解政治生活对他们生活的真实影响。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设计多角度的问题以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最终表现做出总结和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政治舆论观念和行为示范。

2.专题型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专题型的实践活动即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区别于以往没有明确主题或缺乏深刻性的政治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型实践活动根据要培养的目标,可围绕现实生活中经济、文化发展的若干专门问题进行活动,教师可以把它设计成某一经济社会内容的专题(以某一现象或者某一事件为主题),突出教学重点,开拓学生视野,带领学生围绕此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如,在学习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一章时,某教师设计了以“开发龙水五金文化旅游”为专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下列目标:(1)了解龙水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基本情况;(2)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建设龙水、发展龙水的社会责任感;(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五重文化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对龙水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鉴于以上课程目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结合对文化专题的探究实践,指导学生真实地看待文化在经济社会的影响,切身感受政治文化在我们周围的真实存在,重新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3.探究型实践活动的操作要义。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是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和交流的探究性活动。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辨别是非黑白,获得正确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态度。高中政治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每一章节都有其相应的探究内容,是教师必须加以重视的教学章节。教学要立足于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正确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例如,教师对《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要实践》一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教师探究的准备内容:向学生讲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为探究做准备。学生的准备内容:观察所居住的社区存在的公共问题并用一句话进行陈述。通过所学知识探究有没有相关的政策,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探究过程:(1)教师首先放映相关的录像资料,先让学生感受一下政治气氛。(2)教师把黑板分成两部分,让左右两边的同学依次到黑板上写出社区的公共问题。(3)每个学生对认为最具代表性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投票。(4)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共同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进行听证活动,有机会将方案提交上级部门作为参考决策。

这次实践活动,学生的题目大部分都体现了参政意识,但是,有些学生对公共社区问题的概念很模糊,政治敏锐性弱,更有同学对政治漠然置之。以上种种现象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真正走出去参加政治社会实践。

三、有效设计对高中政治学习的指导意义

高中生是未来社会重要的劳动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笔者认为,若教师在政治舆情实践活动设计中达到以上标准,必能培养好社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时,在与其他学生、教师和社会成员的合作和交流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都将得到全面提升。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格,重塑学生的身心素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面对社会及社会问题,自己设计和参与活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真正落实到社会发展上,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了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效高效】相关文章:

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实效09-13

实效路径05-14

育人实效05-22

实效探索05-31

法律实效06-06

传播实效06-11

学习实效06-23

综合实效07-13

实效提升对策06-22

实效培训心得07-31

上一篇: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下一篇: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