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引擎范文

2024-05-15

战略引擎范文(精选7篇)

战略引擎 第1篇

及时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实践证明,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不同国家、地区由于产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差异, 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新兴产业的构成也有所不同。只有正确判断经济发展形势, 结合自身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 及时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失时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才能促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领先发展的态势。随着生产要素的提高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增加, 太原必须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以及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科技基础和潜在优势, 太原应该搞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应包括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引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建设等;发展目标尽可能量化, 明确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等事项, 确保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太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极。

大力推进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应用

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基础之上, 特别是必须拥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太原可围绕发展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中力量进行攻关, 争取每年有20~30项有实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应注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推进现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 切实加强支柱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延伸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新兴产业往往是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产业, 在实现自身快速扩张的同时, 必须通过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达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驶入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良性轨道的目的。围绕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太原应着力延伸新兴产业链。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可以对新兴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 可坚持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相对集聚、用地节约集约的原则, 通过规划和建设新兴产业工业园区, 实现新兴产业在地理、资金、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空间集中。突出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有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 提供良好的孵化和创业环境。搞好外引内联, 对国内外有关重点企业加大专业招商力度,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新兴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项目, 促进世界或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进驻, 推进产业聚集, 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簇群形成。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战略引擎 第2篇

首先,谈及企业网站优化排名优化相关的问题之前,我们要对中国企业网站现状进行大致的分析.

现今很多企业都有了网站,大体分如下几类较多:

1.个人制作的小站点. 一般是有新手制作几个简单的静态页面,或者从网站下载个网站源码修改一下后,传到服务器,这便成了企业网站,尽管美工有差别,但都是一种死站,为什么说是死站呢,有些企业网站也有新闻系统,什么产品展示系统,但没有进行优化,有的企业网站,所有标题都是一样,企业的名字,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网站为搜索引挚收录后,仍然搜索相关产品时搜索不到他们的网站,因此,这样的企业所谓的e化,所谓的网上开展业务,也只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也就是说,给客户制作了个电子版的宣传册而已.

2.企业聘请专业美工和网站制作人员制作的网站, 或者请专业网络公司制作的站点.这样的站点,一般都有一个很好的美工,即界面漂亮,有的企业网站,干脆整个一个动态flash,因为有些企业老板,说了,“我们要做个动态的网站,就是让网站动起来,多放动画,音乐,咔咔嚓嚓,多好”,哈哈,网站的确是动起来了,排名却没动起来,找不到踪影.这样的企业网站,还有一个特点,一般是企业名字在每个网页标题中出现,而且有的页面只有这些文字.不能不说,这是现代企业的一个资源浪费,所谓市场经济,企业现代制度建立,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种企业网站或者说网络公司的不作为,是对企业资源的一大浪费.也是一般网络公司不负责的表现,同时反过来讲,让企业网站, 网络宣传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宣传效果最大化,是企业网站制作者或者说公司决策人员的首要思想,这也是所有中国业务人员,策划人员,在企业策划中的一项缺失.

以上企业网站只是让大家了解了大概,当然还有别的情况,总体来讲,就是在对网站优化,排名优化方面,各大企业还是个弱项,从Seo行业发展的这方面来看,Seo行业发展的越好,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了网站排名和网络推广的重要.才催生了Seo行业的发展.说到底,企业的Seo只靠专业的Seo公司是不够的,因为Seo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自己或有专业的人才来做这项工作,这个课题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为什么一些企业老板会问为什么我的网站没人看呢,或者是电话量一点没增加。甚至有此企业做了Seo优化 ,也进行了很多的群发工作,有时也问同样的问题,跟甚至是大部分企业会认为被百度或google收录了就会有流量了,其实不然,简单的做一个企业网站和只让搜索引擎收录,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能够快速的让潜在客户找到你的企业.除了做优化 ,做排名,做推广,做群发,还要有耐心.

网站,让你的业务增长。你可能会说,我的网站建设的很不错,从设计到内容,它都为我们的企业增添光彩。这是其一。你有没有考虑过,让你的网站给企业带来效益,让它不仅仅只是企业网上的“面子”,而让他真正的发挥效益,

这就需要你认识到搜索引擎优化的必要性同时这也是明通科技网站优化方案要解决的问题。

网站管理员可以避免掉以下错误的搜索引擎优化问题:

1.网页标题

为每个网页添加合适的标题,如果是网站首页,则标题建议使用主关键词+站点名称或者站点代表的公司、机构名称

;其余的内容页面,标题建议做成与正文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这可以让您的潜在用户通过搜索引擎结果中

的标题快速访问到您的页面。

2.元数据

充分利用网站首页或者频道首页的description标签,提供此网页内容的概括说明,形式为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此网页内容的概括说明” />,这将帮助用户和搜索引擎加强对你的网站和

网页的理解。

3.反向链接

有些企业网站往往只是单向链接其他重要站点。但是,最好的方式获得高质量的互换链接和建立高质量的内容。

4.图片优化

华而不实的形象可能会吸引你,但对于搜索引擎可能并非如此。什么是最重要的质量信息,提供给用户。

因为蜘蛛无法读取图片,所以他们不能为它们编制索引。

5.保持维护更新

你必须总记得密切注视您的页等第是重要的。要想成功你应该维护更新站点。

6.站点可用性

减少用户对网站感到不便,结果总是留不住用户。改善,站点可用性提高网站吸引力。

7.游走在搜索引擎算法之间

搜索引擎的指导方针和违反这些规则的代价可能是昂贵的,因为它可能会导致网站从搜索引擎索引中剔除或者降低排名。

8.关键词密度

它是关键词的数量的比例与网页使用的主题词的总数。文章的主题词密度排列在2%到8%之间。关键词的刻意重复有时事倍功半。

9.错误关键词

知道和明白顾客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对此,应该选择有效的关键词,以便它给站点带来效率并且使它更加搜索引擎友好。

10.其他不足的地方内容相关性.

充塞您的网站以毫不相关的数据在您的顾客将创造一个消极印象,它可能会降低您的排名。

11.优化工具和推广营销工具的使用.

全面发挥设计战略的引擎作用 第3篇

有关“设计之都”的概念和内容,在国际上有两个对应的层面。

一是联合国2004年10月设立“创意城市网络”,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分为下列7个主题,有27个城市经批准加入该网络,被称为“创意城市”:

文学之都:爱丁堡,墨尔本,爱荷华,都柏林

电影之都:布拉德福德,悉尼

音乐之都:博洛尼亚,塞维利亚,格拉斯哥,根特

民间艺术之都:阿斯旺,圣达菲,金泽,利川

设计之都:首尔,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特利尔,名古屋,神户,深圳,上海,圣埃蒂安

媒体艺术之都:里昂

烹饪美食之都:波帕扬,成都,厄德特松德

另一个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提出的“世界设计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的概念。国际设计联盟(IDA)、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自2008年起,每两年遴选一个城市并授予“世界设计之都”,旨在通过具有代表性城市的推选及一系列相关活动的促进,让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为人们普遍认知和感受,让设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下列4个城市已经被遴选为“世界设计之都”:

2008年,意大利都灵。都灵是意大利重要的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是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保存着大量古典式建筑和巴洛克建筑,常年都有数不尽的节日和庆典,也是意甲球队都灵和尤文图斯的主场。

2010年,韩国首尔。首尔是40年间在一片废墟中打造出的世界级城市。针对快速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市政府把设计作为首尔发展的道路,把设计扩大到地区层面,关怀市民,进行城市的认同和城市身份的识别,改善城市的生活方式,启动了“设计首尔计划”。“设计首尔计划”有四个理念:第一是绿色,扩大绿地指数;第二是蓝色,净化空气、水;第三是历史,保护首尔的历史遗产;第四是人文,政府成立了设计首尔总部,副市长担任总部部长,把工业设计提高到政府管理层面。总部下设两个部门:首尔设计基金会和首尔设计中心。

2012年,芬兰赫尔辛基。在赫尔辛基,人们可以看到四百五十多年历史、不同建筑层次和各个时代的影响;可以感受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与高科技成就完美结合、旧传统融合最新的时尚趋势以及新风气与新趋势的兼收并蓄。

2014年,南非开普敦。这座城市完美融合了非洲和西方文化的设计风格,在同一个空间内展现了代表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设计风貌。

上述分别以“创意”和“设计”为标准遴选城市并予以冠名的两种形式类别,一个侧重于国际文化创意的发展和推进,另一个侧重于发挥专业的社会渗透力和推动力,立足时代发展的高度,促进社会向更新的内容和新的发展模式提升。前者注重全球性地推动创意产业与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后者是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一系列的相关促进活动,树立起不同时期以“设计”推进社会发展的“典范”。

上海于2010年2月入列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是继深圳后进入该网络“设计之都”的中国第二城市。4年多来,上海从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从企业研发机构到自由设计师,从产业项目到个体创意,逐渐把创意和设计的内涵覆盖到城市内容的方方面面,以不断进取的态势日益显现出一定的“设计之都”的活力。

从城市创意构成内容的发展层面看,已建成的“创意产业园”比比皆是,挂牌的“大师工作室”林林总总,评出的“新锐设计师”、“杰出设计师”不断亮相,受资助的“创意项目”批批呈现,创意设计已经成为助推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这些内容似乎处在就项目而项目的硬质碎片式的水平。“创意产业园”成了综合商业地产,“大师工作室”仍然停留于挂牌前小圈圈式单独对接客户的设计服务坊,“新锐设计师”、“杰出设计师”在集聚的小圈子中把玩设计,“创意项目”则在申报表格与验收环节中“经营”。如此状态和推进方式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作为“创意城市网络”的成员,我们仍需在诸多方面思考典范性“设计之都”必须具有的内涵,需要更深入思考和探讨目前与长远的战略作为。

作为“创意城市网络”成员之一的上海,必须有骨脉与血肉相容、结构形式一体的创意活力体系,才能发挥和展示出城市综合文化应有的特质,并以生命力旺盛的创新能力向争创“典范”型“世界设计之都”迈进。

面向这样的目标,上海首先应有符合城市构成基础和特性、符合设计构成基础和设计发展规律的设计战略;凭借战略性内容的实质推进,才能真正摘取“设计之都”的果实。

二、设计战略与“设计之都”建设

设计,是有目标的创造性活动。若将此驾驭在一个具体项目上,收益会从项目的创造性内容向社会释放;若将此驾驭在城市的整体构成内容上,收益会从社会构成的整体创造性发展中显露出无限的开拓活力。这其中的区别,在于设计与设计战略覆盖作用的内容及层面发挥出的作用不同。因此,从设计战略的层面统揽“设计之都”的建设,把城市构成的内容放到城市发展的整体结构关系上,充分发挥设计针对城市领域和内容的战略性取向、结构性定位、作用深度、开拓的有效性、产业链效应等作用,才能把设计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设计之都”才会不负其名。

设计战略,是在制订的发展目标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设定明确的开发方向和设计竞争对策,确定设计中的科技整合应用与文化内容表现原则,依据构架形成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和选择实现目标的开发计划和行动方案。不同的企业和行业领域,不同的城市和区域,都能以针对性的设计战略覆盖,从设计的能动角度和深入程度上获得应有的成果。

设计的能动作用是撬动性的。在撬动前选择的基础和着力点如何,获得的成效完全与之对应。用设计战略的思路来撬动城市发展,选择的基础和着力点必然是城市基础构成和之上的核心内容点。只有这样,设计从战略的层面上与城市发展战略对应,才能担当起建设“设计之都”的重任。

nlc202309040929

在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和快速提升时期,城市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是设计,以战略性的谋划、方案、对策去延续城市中各项内容的生存和发展,去挑战现实和开拓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着设计的气息和品位,其城市的面貌必然生机盎然。从设计战略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城市构成中的每个内容,会自然地得出其生成的原因、现在的状态、未来的发展与社会构成和发展需求的密切关系以及战略性成长推进的最佳方案。设计战略是推进创造性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获取成就的有效手段。

对城市而言,设计战略的最大特征是战略部署和整体推进。用设计战略激活城市的一个个核心内容,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主导城市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把设计师、专业社团、企业等方面的力量集聚到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以行动方案覆盖社会的最大收益面,通过一以贯之的阶段推进,使城市构成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随之,再进入下一战略内容的推进。设计战略的演绎推进,需要从社会运动的各个层面和阶段逐步、逐层、逐级推动,与城市构成内容形成密切关联和有效触动的驱动关系,让设计的每一行动都能牵引社会层级内容的提升。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建设“设计之都”的举措应该以战略性的内容推进,以战略性的谋划覆盖,不然,类似目前大师工作室的“挂牌工程”、新锐设计师的“徽章工程”、杰出设计师的“荣誉工程”、创意产业园的“二次地产工程”等,都撬动不了创新城市的整体脉搏,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无长效支撑,获得的是不能关联贯通的点状、延续实现差的碎片效果,形成的是脱离设计本质、缺乏可作为内容的扭曲状态,呈现的是定位不清,空洞、概念化的无限放大现状。用设计战略建设“设计之都”的上海,是遵循设计规律、城市构成和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三、设计战略的引领和推进作用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商业的扩张、人口的集聚繁衍、经济的日益繁荣而显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发展中遭遇的新问题。人们在探索运用设计的能动作用推进城市良性有序发展的基础上,更面向人们开拓更富生命活力的未来城市构成。设计的作用从个体内容的介入到整体谋略的推进,在创新具体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断地把城市内涵的发展推进到新的高度。当今,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城市的再发展,依靠单纯、零碎的设计项目已难以给城市带来针对性的整体触动,更需要从城市整体构成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设计战略,用战略性设计计划引领和推进城市的发展。要找准城市基础状态中有挑动作用的神经性内容,运用设计手段的介入将其引领到新的生长空间中;要挖掘出城市基础状态中滞后的根基类内容,运用设计促激手段把她们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实施战略性的引领和推进,就是运用设计去建设创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的最佳途径和最得要领的方法。

设计战略的作用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城市构成基础内容的针对性,与社会实际关联的密切性,对直接作用内容的渗透性,对社会时代趋势的引领性,在社会构成内容链上的延展性,在社会发展轨迹上的可持续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设计战略是构建在一定内容层面、一定时间跨度上的设计计划与行动方案,作用后获得的实效是城市构成内容与社会构成实体上的引领和推进。

因此,真正发挥出设计战略的引领和推进作用,关键是设计战略的制订。针对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制订设计战略,一定是一个立体式的“组合拳”,其中有物理空间的,有特色业态内容的,有链接客户的,有文化内涵的,有品牌发展空间的,有社会提升空间的,有技术开拓支撑的,有社会协同的,有延续推进的,有管理策略的,有阶段诉求目标的,等等。每一个战略中都充分包含了这些内容的计划与行动内容,设计战略的引领和推进才能全面见效。用这些内容检验上海建设创意城市的各个举措,就检出有园区的物理空间而欠缺了特色业态、有了大师工作室的人力支撑却没有与之匹配的业态服务链和延续推进、有了专业协会的构架却发挥不出专业的社会执业功能等一系列问题。建设“设计之都”,必须把设计战略的构成内涵和社会作用推到相当的高度,并持续地作为引领和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设计战略,要在城市发展中始终有担当。所谓“担当”,就是要发挥如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润滑作用,把社会构成间的内容相融到一起,围绕设计计划,在不同的位置上发挥出彼此协同发展的作用;二是链接作用,在设计计划中形成紧密相扣的关系,发挥不可替代的密切关联为一体的作用;三是支撑作用,从各个内容点上发挥出特殊的功能作用,形成有力的构成表现特色;四是集成作用,把社会构成的方方面面内容高度地聚集起来,为设计计划提供丰满的特色构成内容。设计战略,如同“打仗”的战略一样,需要以多方面的内容和手段支撑形成完整的计划,由战略部署中的不同内容发挥出这些作用。如区域旅游的设计战略,需要有独特的纪念品、特色景观、人文内容、风俗情调、餐饮内容、住宿品位、出行方式、交往内容等,在润滑、链接、支撑、集成的四大作用上充分体现,才能从各个角度反映出具体设计战略的社会担当作用。

在设计战略的引领和推进中,发挥工业设计战略的优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工业设计的内涵不仅是主体四个汉字直观表达的内容;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工业设计的宏观统筹和微观实践能力越趋彰显:工业设计可以集成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提炼出鲜明的设计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构成内容,渗透到社会的复杂层面和行业构成中开展策略性的推广和应用指导,远不仅是简单地提供一个产品方案。所以,工业设计可以从战略的体系构成方略上去作用创新性城市的建设,从城市发展状态和未来趋向上谋划设计推进计划,以战略性的组合项目挑战现实社会构成的发展,充分地发挥出设计战略的引领和推进的作用。

四、以战略性部署挑战和推进创造性城市的全面、长效发展

设计战略是创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发展的引擎。所谓引擎,一定要有能撬动城市产生创新动力的战略性部署内容,用战略性内容挑战和推进城市的全面、长效发展。

上海制订的“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文化创意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此目标下,更需要我们务实有效地推进战略性内容的部署,否则会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中。从设计战略的角度,首先应该厘定四个内容:一是城市品牌下打造的内容。城市的品牌内容是城市成长的核心,有目标地打造城市品牌内容,以之延展覆盖社会整体构成,可以获得城市典范标识性的提升和不断扩展。二是城市文化特色的内容分布。这是构成城市多样特色共生和差异发展的结构,提炼并强化各文化的差异共生分布,能使城市的内涵饱满夺目。三是城市经济实力下的不同发展模式。建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机制,支持多元发展模式,可以激发城市发展动脉的无限活力,开拓适应时代演进的多元可能空间。四是城市区域的个性实力内容。构成城市块面发展的差异结构,更利于挖掘自我特色内容获得发展机遇,形成城市构成中不可替代的内容实体。在清晰上述四个城市构成内容状态的基础上,设计战略对“设计之都”的“推手、保障、后盾”三大能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推手,是准确地从可作为的内容上以推导的方式发挥作用;保障,是落到构成内容的实处形成有效的确保机制和路径;后盾,是在社会构成基础和针对性的手段方法上建立起坚实的支撑。

nlc202309040929

上海,更需要从城市聚焦和国际地位视野部署设计战略内容,以内容的领先性、能动性、辐射性、国际性体现城市特有的创新内涵,实施和推进具有全面、长效发展的“网络式设计战略”,即:以设计人才高地、项目孵化高地、设计服务高地、学术交流高地构建起渗透城市构成的网状的设计战略。

设计人才高地。一是设计师团队计划,推进由不同知识背景、能力、年龄结构构成的设计师协作队伍建设,形成有能力应对综合设计项目的设计团队,形成在科技应用、商务营销、创新开发、研制提升等方面能综合集聚、实战推进的队伍。二是设计人才养成计划,支持多方面设计人才的培育成长,为此提供一定的物质、政策、资金、项目、学习、推广、交流的基本条件,推进不同层次与能力人才价值观的成长和发展。

项目孵化高地。一是产品集成开拓计划,优选城市构成、产业、文化、民俗、生活中的经典内容,聚焦各种技术手段和应用方法的可能性培植创新方案,形成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可推广执行计划。二是项目培育计划,选择具有前瞻性的区域内容展开协作攻关,在时间、空间、经费、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持续推进的保障机制。

设计服务高地。一是设计中介平台计划,提供一定的空间环境和中介服务,搭建创新项目成果的合作、转让、展示、探讨的共享平台,予以法律、工商、税务、信息、专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实现设计成果的一站式服务。二是设计服务机构计划,建立综合功能形式的设计项目对接服务专职机构,把有关设计服务的上下游环节的内容串联起来,开放出可以针对各类设计项目推进的咨询和服务内容。三是设计开发的产业链计划,梳理设计类行业产业链,形成系统数据库,为各类设计开发项目提供基本数据和优选配套的支撑。上述三个服务计划可以集中至城市设计服务中心实现一体化打造。

学术交流高地。一是国际交流计划,以设计展、合作项目、设计师互访、协会交流、创意大赛、专业大奖评审等形式和内容,展开具有国际水平层级的项目活动,提升和打造出若干个高水平的国际标杆项目。二是国际学术研讨计划,组织和参与国际水平的课题研究、学术论坛、专业年会、设计沙龙等主题性活动,积极打造主题形式内容的学术活动,以鲜明的学术观念和研讨空间立足于国际设计领域。

上述四个高地的部署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的基础,从这四大块内容上起步,不断挑战和深耕,可以养成持续涌动的创造精神和不断绽放的城市智慧火花。

建设“设计之都”,重在耕植城市的软体内容,只有从设计战略的部署上推进,把设计战略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战略中,以战略性的内容一个个实施、一步步推进,才能给城市注入不断成长的活力,才能把物质的城市推向更为理想的人性化城市,把设计融入到人性城市构成的每个元素中。

张同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参考文献:

[1]艺术中国art.china.cn

[2]王汝林.创业战略设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徐人平.设计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www.people.com.cn

战略引擎 第4篇

一、合理引导规划, 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对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长远规划

2012年, 通化市紧紧围绕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潜能, 提出集中力量在“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逐步扩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 走出一条具有通化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在地区内现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拔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进行优先布局, 从全市的高度对这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进行总体规划, 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 为属于同一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横向竞争与合作平台, 发挥产业内部互促力量, 为实现全地区范围内的产业综合实力提升奠定基础。

2、有效联合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

加强地区内科研院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连接关系。完善科研生产体系, 发挥科学研究与投入产出的对接功能。以政府为主导, 建立全地区科学研究平台、科研机构与企业交流平台, 实现地区内重点科学研机构与重点企业的合作。

二、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专项资金的核心引领作用,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加强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我市已经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先进技术, 集聚了一批创新人才, 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转化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下一步, 要通过项目集中筛选, 确定若干个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突破的主题, 形成一批重大专项, 进行自主创新, 实现重点跨越。要在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科技攻关, 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并逐步扩大优势。要排出一批重点产业、重大产品、重要工艺的关键共性技术, 组织科研力量, 加快技术突破, 努力开发、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和产品。

2、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 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 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孵化基地, 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工程, 积极推进产业化示范项目, 缩短成果转化周期, 加快产业化进程。

3、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依托优势技术领域, 支持企业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技术研发、技术交易、检测实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为尽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三、拓宽融资渠道,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1、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建立,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通化市现有的风险投资机构较少, 而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资金上的缺乏将限制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 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建立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 同时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 充分拓宽融资渠道, 从多方面培育各类投资主体,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让风险投资机构的壮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2、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观能动性, 争取发展基金

通化市在大力推进风险投资机构建立,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的同时, 也要积极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相关企业积极利用创业板上市, 充分吸引、利用各种类型的资金, 尤其是民间资本与外国投资, 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对企业重大科研项目,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利用政府网站与相关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效应, 为争取科技研发资金奠定基础。

四、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扩大人力资本存量

1、立足于产业技术需求, 培养专项人才

应积极培养对通化市未来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 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需要将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展所需要的技术联系起来, 由原来的人才供给型培养机制逐步转向人才需求型培养机制。在地区内各专业学校, 设立一些与通化市优势以及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技术相关的专业, 特殊人才特殊培养。

2、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加大地区内人力资本的储量

应建立相关制度, 对在通化市重点产业部门工作的优秀技术人才给予职位与薪酬上的奖励、名誉上的表彰, 通过各种措施调动各领域人才的积极性, 同时利用完善的制度吸引外来技术人才, 鼓励外出就读人才回通发展, 多方面把好通化市的人才观, 完善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通化市政府在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量与度的把握, 对相关企业的政策扶持要在其核心技术比较成熟,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稳定时适时提出, 让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活力,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摘要:加快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引擎 第5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大国崛起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把文化的发展繁荣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对于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设,该《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核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北京市在发挥国家文化中心职能、加强文化建设上要大有作为,要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首都城市的科学发展。2011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颁发了《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战略目标。它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北京的城市职能必须从地域战略升级至国家战略,对其现有的功能区域结构予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因此,建设国家文化中心是北京作为首都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文化举措。

国家文化中心不仅是一个城市功能的文化象征和文化符号,还强烈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经历过100多年前的工业化浪潮和今天的全球化浪潮,纽约、东京、伦敦等不仅建设成为一个个超级国际大都市,还逐渐成为国家文化中心。作为本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品牌中心,它们成为城市集群的翘楚、联通世界的纽带;作为本国的国家文化中心,它们在国际文化格局中居主导地位,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引领全球文化发展潮流,成为全球文化创新的火车头,所彰显的文化软实力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具体而言,它们作为一个国家文化中心,能够产生五种明显效应:一是整合效应,最大限度地整合最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聚集效应,有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是增值效应,大幅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四是辐射效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兴产业链条,催生更多的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五是放大效应,大幅度提高一个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呈现出皇城文化与民俗文化并存、传统古都文化与现代多元文化同在的独特文化景观。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北京的文化产业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不仅形成了3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而且占GDP的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一五”初的9.7%提高到了“十二五”末的12% ,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北京的城市功能区也正在经历显著的调整和升级,城市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与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之都相比,北京在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制度性约束和市场性约束,特别是国家文化中心的区域格局还不够清晰、功能定位还不够明晰,大型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区域格局定位,应该是一个以“定位准确、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多元共生”为特点,以文化区、金融区、行政区、居住区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的国家文化中心。其中,文化区的建设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剧院等在内的一体化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建设的国家文化中心,不仅对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而且对打破西方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垄断局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文化意义。随之而来的便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北京模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语)有可能成为现实。

出版业作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先锋军和主力军,近十多年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成就,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构大国文化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在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中,出版业特别是北京的出版业不仅与其有着密切关联,还完全可以充当先锋军、主力军,发挥战略引擎作用。从历史和现实条件来看,北京作为出版业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具有四个雄厚的基础:

第一,集聚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北京是全国出版业最集中的城市。在我国580家图书出版社中,237家地处北京,约占全国总数的42%,而且占据了全国图书市场近40%的市场份额。北京汇集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外研社、科学出版社和北京出版集团等一批著名出版品牌及其拥有的雄厚作者资源和市场资源。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国际著名出版传媒集团如新闻集团、麦格劳希尔、培生集团等纷纷抢滩北京,设立中国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全国各地大的出版发行集团也纷纷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如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北京图书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世纪文景图书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北京贝贝特公司。山东世纪天鸿、新经典、磨铁等一大批民营文化公司也在北京落户,做得风生水起。目前,北京图书出版发行企业有近1万家,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

第二,集聚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北京作为全国出版人才高地的聚合效应已经显现。有关数据表明,北京汇集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出版人才,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36万人,其中新闻采编人员11.7万人、出版编辑人员6.2万人、印刷复制人员10.2万人、出版物发行人员8.4万人。从文化结构来看,研究生、博士生占5%。大学本科学历占23%,大专学历占25%,高中(中专)学历占39%,初中以下的学历占8%。随着北京的人才政策逐步完善,随着境内外新闻出版企业不断进军北京,北京的出版人才队伍还将不断壮大。

nlc202309041050

第三,决定着国家文化发展的走向。北京既是出版的高地,也是文化的高地。北京出版业的发展情况对全国文化的总体走向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全国出版界的风向标,也是全国文化的风向标。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底,北京地区新闻出版业年度收入达到619.3亿元,同比增长12.3%,资产总额达到1196.5亿元,同比增长13.1%。新闻出版行业收入总额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9大领域中排名第四位。

第四,影响着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是出版业,出版业走出去的主力军是北京出版业。无论是中国出版集团,还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还是一些著名的单体出版社,都承担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重要使命,而且“走出去”的产品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无论是《于丹〈论语〉心得》中儒家文化的现代诠释,还是《狼图腾》中以动物图腾面貌呈现的商业竞争文化,都在海外构建着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无论是林毅夫、吴敬琏先生在海外出版的经济学著作,还是钱学森先生的英文科技著作,都彰显着中国的学术自信和理论自信。无论是在海外建设的孔子学院和数十个出版发行网点,都在传达着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形象。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北京的出版业与国家文化中心的建设之间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互动效应,甚至存在一个自我封闭与互相割裂的现象。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产业规划上,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只纳入了北京市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没有纳入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而且在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如何充分利用中央文化企业的资源建设国家文化中心也没有太多描述。虽然这有着行政隶属关系方面的原因,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事实上也没有落实《决定》明确提出的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近年来北京市已经意识到这种缺憾,并在2012年开始成立了包括首都出版发行联盟等在内的五个联盟,试图打通北京市与中央出版传媒企业之间的关联,但因这个联盟具有民间色彩,运作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打通和充分激活中央文化企业的文化资源。

第二,在产业集聚上,北京没有形成一个出版产业集聚区。无论是北京市属的出版文化企业,还是中央级别的文化企业,普遍存在区域分布过散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类似金融街那样的产业集聚区,难以形成洼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也难以有效整合文化资源。虽然在德胜门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但总体格局和规模偏小,难以发挥产业集聚作用,难以对建设国家文化中心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在政策倾斜上,北京市属的出版文化企业和中央级的出版文化企业享受各自不同的行政隶属关系下的优惠政策。北京市的专项资金和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并没有普惠性地支持在京的中央文化企业,中央级的财政专项资金和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也没有向北京市属的出版文化企业予以过多倾斜,因此总体上难以形成一种政策合力。

第四,在文化空间资源总量上,文化空间资源总量偏少。可以从几个硬指标的对比中发现北京与纽约、伦敦的差距。书店数量 :北京 127 家,纽约 498 家,伦敦 927家;电影院数量:北京 65 家,纽约 264 家,伦敦 105 家;音乐厅数量 :北京 4 家,纽约 12 家,伦敦 8 家 ;城市公共图书馆数量:北京 25 家,纽约 255 家,伦敦 495 家。显然,较之于公认的国家文化中心,北京市的文化空间数量仍然偏少、力量仍显薄弱。

以上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首都出版业在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国家文化中心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出版业应当大有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建设要与当前出版业特别是北京市的出版业互联互通、协调互动起来。为此,还要从以下方面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好出版业在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中的战略引擎作用。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部级协调机构。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绝非北京市自身的产业力量可以独立、全部完成,而是需要纳入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产业发展规划中,要进一步明确对北京出版业在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与作用。为此,北京市与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之间建立一个部级协调机构,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上的部际联动。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北京市要对在京的中央出版传媒企业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财政专项资金、新闻出版项目库、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另一方面,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中央财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在京的中央出版传媒企业的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它们在北京集中连片开发重大出版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具有国家示范意义的数字产业基地、现代出版物流基地和内容生产基地。

第三,加快建设出版产业园区集聚区。在现有的德胜门出版产业园基础上,遴选比较合适的地区建立中央出版传媒企业总部基地或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基地,吸纳一批优秀的中央级出版传媒集团入驻,吸引一批在海内外声名卓著的品牌出版社入驻,引导一批具有高度成长性和文化创造活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和数字技术公司入驻,并完善产业园区的相关配套措施,逐渐形成一个现代出版产业核心地带,形成资源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文化品牌效应。

第四,加强北京实体书店、图书馆、影院等文化地标的专项支持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2012年上海出台了保护包括民营书店在内的实体书店的有关措施,并拿出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助。2013年的中央财政资金开始支持上海市的四家著名的实体书店,帮助其支付房租、基本设备等费用,保护上海的文化地标。北京市也要出台保护实体书店、图书馆、影院等建设的基本办法,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将文化惠民政策覆盖更多主流人群,将空间文化资源分享给更多读者和市民。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一般研究项目《国家文化中心的区域格局研究》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ICS-2012-B-08)

战略引擎 第6篇

商务影像双引擎战略是佳能携手中国企业长期发展, 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凭借专注于商务影像领域超过40年的专业经验, 佳能将紧密围绕用户需求, 着力推进商务影像产品的色彩化和方案化升级, 从而为用户带来生产效率的可观提升以及成本的显著降低。色彩化和方案化将引领商务办公影像市场未来的趋势。

佳能 (中国) 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表示:“得力于前沿的影像技术, 佳能是唯一一家涵盖影像输入与输出产品的公司。通过产品的多元化布局, 佳能能更进一步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全面需求。为此, 佳能将围绕色彩这一主题, 将旗下涵盖影像输入和输出的所有产品整合在一起, 实现“综合色彩解决方案”。其中, 商务影像市场将成为佳能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业务领域。在未来, B2B商务影像产品将成为佳能 (中国) 继相机以外的另一项重要业务支柱。佳能 (中国) 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商务市场的投入, 在2013-2017年的中期发展五年计划中, 使商务产品成为行业领军者。”

此次推出商务影像双引擎战略可以看作是佳能 (中国) 开始加大商务影像市场投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体现出佳能致力于助力中国企业长期发展, 进一步提升办公生产力的的强烈愿望。佳能 (中国) 有限公司副总裁奥山隆指出:“发展色彩化、方案化将是佳能商务办公影像业务的首要任务及发力重点, 这也是为用户带来生产效率提高以及成本降低的关键。佳能将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更高附加值的商务影像产品, 诸如中、高速彩色机型以及众多解决方案产品。同时, 佳能还将进一步加强经销商网络建设, 着力提升中国三级以下市场的覆盖率, 通过加强售后服务实力来进一步提升用户应对能力。”

除办公领域产品外, 佳能在数码印刷和专业大幅面色彩输出领域也致力于成为领军人物。佳能将通过与荷兰复印机和打印机生产商奥西 (OCE) 的联手, 从而获得实现打印机高速化和成本削减的全部技术, 未来无论是在市场空间巨大的平板印刷领域, 还是在大幅海报、设计图纸等大幅面输出领域, 佳能都将获得拥有更强竞争力。

战略引擎 第7篇

从市场化开始, “换芯”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的改组改制, 无异于一场核子裂变。在不进则亡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催化下, 谭旭光带领着一班人, 以强大而空前的信念、勇气、智慧, 奇迹般完成了沉重、臃肿、低效的潍柴的自我救赎。曾染重疾的这家潍坊老国企得以轻装上阵, 现代企业制度的神奇力量滋养着她归元焕新。

那是一段惊心动魄而又沉重悲壮的岁月。以至经多年之后, 谭旭光已经不愿意再过多谈及。在经历了一场颇有创业意味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 2004年3月, 由潍柴集团作为主发起人的潍柴动力在香港股市挂牌上市, 融资14亿港元。也就在这一年, 潍柴的营收突破100亿大关, “吾家有女初长成”。巨大的成功, 让谭旭光当之无愧地入选“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甩掉了身上的包袱, 企业活动才灵活, 才会发挥出最大潜能。”谭旭光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场触及灵魂的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实现典型方式是股份制, 股权多元化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 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时至今日, 作为山东重工集团所属的国有独资企业, 潍柴集团持有潍柴动力股权16.83%, 上市公司形成了第一大股东为国企, 外资内资机构、核心管理层以及社会公众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实现了利益均衡。

打造专业、高效、前瞻的董事会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董事会无疑是其中的要害。潍柴动力自设立起就建立了涵盖境内外战略合作伙伴、行业主导客户和高管团队的多地域、多文化的股权结构, 实现了公司股权结构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搭建了一个结构合理、基础牢固的战略引航和执行监督平台。在这样的基础上, 谭旭光格外重视董事会建设, 注重发挥董事会成员的科学决策作用。

“搞好董事会建设首先需要完善股权结构和团队。”谭旭光说。目前, 潍柴动力的董事会由18名董事组成, 分别为投资并购、财务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行业等各个领域的精英, 具有丰富的阅历经验, 确保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在董事会的运作中, 科学的决策如何产生?谭旭光把赞赏送给了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为规范公司运作, 潍柴动力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 在实践中不断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 尤其是注重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潍柴动力董事会下设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战略发展及投资委员会四个专业委员会。除战略发展及投资委员会外, 各专业委员会的主席均由独立董事担任, 各专业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均过半数。

“董事会作出决议前, 但凡涉及专业委员会权责范围内的重大事项, 都会先听取专业委员会的意见, 如果他们对某个议案有不同的看法, 我这个董事长也不能强行要求通过。”谭旭光坦言, 每个专业委员会都严格按照各自的工作细则充分履职, 对潍柴的各项经营决策提供专业意见, 为公司长远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公司董事会坚持以战略为导向, 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 以前瞻的眼光, 发挥其战略判断力, 引领公司战略发展的方向。可以说, 实现了专业、高效、前瞻的运作。”从2007年吸收合并湘火炬回归A股以来, 公司将欧洲金融危机转变为主动走出去并购的良机, 先后跨国并购法国博杜安、收购凯傲和林德液压股权, 不断拓展公司产业链, 扎实推进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故事, 早已妇孺皆知。只有精晓机理, 条分缕析才能得心应手。不论什么所有制成分, 既然是办企业, 那就得按客观规律办事。谭旭光坦言, 做企业这么多年, 自己愈发坚信, 只有尊重市场, 按市场化规律去做, 就能办成事, 办大事。

全球配置, 舍我其谁 两个轮子走世界

要想创造公司价值、收获股东回报, 就得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哪里来?内源性增长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跳出自身局限, 用全球视野、历史眼光审视发展, 这就要求用好内部外部两类资源,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唯此, 企业发展引擎才能始终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在打造黄金产业链的征途中, 谭旭光没有固步自封, 而是借助开放式创新、战略性重组等手段, 以强大的战略定力造就了潍柴这艘工程机械领域的全球性重量级航母, 他自己也一跃成为世界级冠军企业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未来大企业的全球化竞争早已不是一城一池得失的计较, 而是产业链条上每个优势点汇聚成的合力看谁更大。如何最短时间内做强产业链、打造护城河兼收并蓄, 自成一家。从产业投资的角度出发, 伺机战略重组, 成为谭旭光的重要战略考量。

第一场重大战略重组是让谭旭光获得“谭大胆”外号的湘火炬。2005年德隆爆发危机时, 潍柴击败万向、西飞国际、上海电气、宇通客车等对手, 以10.2338亿元获得湘火炬28.12%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谭旭光看中湘火炬的, 是后者旗下有全国最大的变速箱公司, 还有整车厂, 这对潍柴进行全国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重组整合两年后, 湘火炬为潍柴贡献了超过10亿元利润。潍柴动力也由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商摇身一变成为了通用发动机供应商, 拥有了国内唯一一条重型卡车黄金产业链, 打造了商用车、动力总成、零部件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从结果上, 我是出价高;从判断上, 我是正确的;从战略上, 我是有前瞻性的。”谭旭光说。

将意大利法拉帝公司纳入潍柴版图, 则是另一个立足长线的大手笔。

2012年1月, 潍柴集团以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加上1.96亿欧元的融资额度, 获得法拉帝75%的股权, 一举进入全球豪华游艇制造领域。为何进行这样的战略整合?谭旭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投资要与消费相关, 但我们不可能去做LV包, 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与工业相关的消费品, 比如游艇的推进系统与我们有关, 我们就选择游艇这个高端消费品。”

在他看来, 中国现在资产过10亿元、具备买游艇条件的有几百万人口, 未来10、20年, 中国人对游艇消费的需求一定很强, 市场规模很大。此间, 若能够把国际化的法拉帝人才团队经营好, 那么潍柴就真正具备了国际化的能力。

仅仅相隔8个月之后, 潍柴动力又出手了。这一次的合作方是德国凯傲集团, 潍柴动力参股投资7.38亿欧元。其中, 4.67亿欧元通过增资形式收购凯傲25%的股权, 另外2.71亿欧元用来收购凯傲下属林德液压业务70%的权益。2011年, 叉车业巨擘凯傲集团营业收入44亿欧元, 而林德液压是重型液压传动和移动电力传动设备的全球领先制造商, 为凯傲配套, 2011年营业收入2.76亿欧元。

对于这笔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德最大的直接投资, 谭旭光尤其看重其高端液压技术, 不仅可以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进口替代, 也可以直接推动山东这个国内中高端液压研发制造基地的建设, 支持山东重工在叉车领域的亚太市场战略的实现。

对于走出去进行海外重组, 谭旭光可谓有着深谋远虑。国际化企业, 不仅仅应当满足于一般贸易的增长, 而应当学会立足于全球配置资源, 善于用资本来掌控资源。他说, “如果我们靠在自己家里打造一品牌, 可能需要30年、40年。但合适的时机出现时, 我们的优势一旦和国外被控资源的优势形成协同, 就会大大缩短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

谭旭光很喜欢研究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历史。在他看来, 世界五百强大多是在经济萧条中发展壮大的, 经济萧条时, 有优势的企业进行战略重组, 有利于最小成本聚集优势资源, 成就企业巨无霸。因此, 国际化的时机选择需要战略眼光。他说, 潍柴三次跨国重组, 基本上都选在各国经济的最低点进入, 准确把握了切入时机。事实上, 从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夕, 潍柴集团就将所有单纯规模性投资叫停收缩, 集中精力进行资金储备, 以积蓄力量走出去并购。

如果认为重组像投资股票, 什么赚钱就低位买入, 那就错了。“潍柴的重组不是简单规模的重组, 而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组。”谭旭光特别强调这一点。

他解释说, 潍柴产业链发展的逻辑, 囊括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这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产品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资本运营是企业几何式增长的手段, 二者需要互相配合, 缺一不可。“所以, 我们坚持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 两手抓, 两手都过硬。”

他认为, 实施资本运营必须时刻坚持以产品战略为中心。产品经营是战略方向, 最终为客户创造现实价值, 是整个资本运营工作的支撑和保障;资本运营以产品战略为导向, 以产品发展为基础, 最终为产品经营服务。在香港上市、吸收合并湘火炬、收购博杜安公司等, 都是为了延伸产业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正是坚持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双轮驱动, 潍柴才实现了持续、稳健的超常规发展。放眼世界, 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也都是坚持了双轮驱动, 才让自己的产品经营之路走得更宽, 让自己的资本运营之路走得更稳。因此, 以过硬的产品经营能力为基础, 练就强大的资本运营能力, 是一个国际化企业的重要特质, 也是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关键要求。在潍柴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我们还会继续运用好这个成功模式, 让两个轮子协同转动, 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谭旭光说。

赢得未来非对称竞争

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突破的最大瓶颈。尽管从柴油机到整车整机、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豪华游艇等业务模块, 如今的潍柴在产业链上已然完成了一次聚变。然而, 立足于未来可预见的更激烈不对称竞争, 如何将产业链打造得更为坚固, 真正成为一条黄金产业链?对这个问题, 谭旭光早已胸有成竹。

“中国要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就必须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谭旭光说, “总结多年的发展经验, 我认为全产业链发展可以这样理解:以核心产品或业务为原点, 实施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链合与延伸, 最终打造集产品链、物流链、后市场价值链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

在他看来, 打牢产品链无疑是锻造黄金产业链的绝对基础。因为没有产品支撑的产业链是不牢固、不可靠的, 这里的产品并非指单一产品, 而是一个产品系列、甚至是一个产品领域;也不仅是中间产品, 而是包含终端产品, 其中处于原点的核心产品是最重要的。

2002年, 潍柴实行倒逼机制, 加大投入, 采用自主研发、链合创新、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 提前进行新产品储备技术开发, 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国Ⅱ到国Ⅴ排放标准发动机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改造。发动机产品从过去主要集中在10L、12L大功率段, 调整为大、中、小功率发动机协同发展, 基本形成了全系列、全领域发展的产品布局。同时, 潍柴依靠不断做强做大的核心系列产品, 实施产品链上下游延伸, 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整合在一起, 进行系统匹配和集成, 研发出“动力总成”全新产品, 在全球首创这一独特的商业模式。不仅如此, 潍柴还开辟了整车产品平台、汽车零部件产品平台, 构筑起了以动力总成、整车、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三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产品系列、从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的全贯通。

谭旭光对物流链看得特别重, 他认为物流是继资源、制造之后的第三大利润源泉, 物流链是现代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他说, 物流链不仅可以将多品种、多系列、多地域的产品及时链合起来, 充分发挥既有的黄金产品链优势, 而且可以更及时、更便捷、更全面地满足产品链上的中间客户、终端客户及关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吸引他们由简单客户转化为战略伙伴, 并在此过程中打造成本优势, 创造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2005年, 潍柴专门成立了集约配送公司, 按照全物流价值链的要求, 大力优化上下游供应链, 构筑起了“规划一致、协同发展、高效运转”的供应链网络, 现代化物流链初见雏形, 这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也带来了数亿元的经济价值。

会制造, 不会服务, 显然难以适应未来的竞争, 创造后市场业务这一新价值正成为潍柴战略再出发的重要抓手。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 后市场被誉为产业链上利润空间最大的“奶酪”, 这一点在汽车行业表现得比较明显。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800万辆, 零部件销售利润占到了20%, 其中60%来自服务领域, 市场潜在容量有望超过3000亿元。

潍柴事实上在2005年就成立了油品公司、备品公司以及专业的销售支持部、客户服务中心, 启动了以“专享服务、专有配件、专用油品、专属技术产品和专业再制造”为核心的5P服务工程, 依托36个驻外中心, 3300个特约维修服务站以及1万多人的社会维修服务队伍, 建立了一条可以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服务新干线”, 在有效满足客户专业化动力需求的同时, 大幅度拓展了后市场业务。2010年潍柴在后市场实现了2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亿元。

如今的潍柴家族, 冠军级产业人丁兴旺。集团旗下包括潍柴动力、潍柴重机、亚星客车等上市公司, 拥有整车整机、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豪华游艇等四大业务板块。其中, 重型发动机产量全球第一、重型卡车中国第四、重型变速箱中国第一、重型车桥中国第一、豪华游艇世界第一、叉车制造世界第二、火花塞中国第一。

但这显然不是谭旭光的终极目标。潍柴的真正愿景是“打造以整机为导向、拥有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可以测度的阶段性标准是2015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 较“十一五”翻一番, 进入世界500强;稍远的标尺是全球第一, 不仅是产销量第一, 核心是各方面实力全球第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战略引擎】相关文章:

驱动引擎05-17

引擎设计06-28

引擎结构07-20

引擎技术08-04

网络引擎09-07

2D游戏引擎05-20

计算引擎论文06-19

推荐引擎技术08-25

城市崛起新引擎05-13

工作流程引擎08-04

上一篇:作文教学创新点滴谈下一篇:分布式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