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文化教育论文

2024-05-19

孝德文化教育论文(精选8篇)

孝德文化教育论文 第1篇

1.1 职教现实导致教师难于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力军。目前有高中后三年制高职、中职对口单招三年制高职、初中后五年制一贯制高职、高级技工学校高技班等多种形式。本文的高职院校师资即指各种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中承担教书育人、科技服务工作的教职员工。

一方面在高等学校招生体系中招收的学生是第四批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很好地驾驭高深的理论文化知识,高职院校学生上课“不配合”,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程学习上的问题还较普遍,导致教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于实现自身价值。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学制体系的设置中,高职是三年制,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在学校期间还要将各个学科门类的所有课程都学一遍,并掌握职业工作有关的实用性知识,导致教师疲于上课,而鲜有时间思考如何加强自身道德素质提升,使教师无法在精神上获得慰藉。

1.2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重点

教师应该要具备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拥有一种崇高的价值理念,能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去启发、教育、影响学生。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师德建设,积极加强教师素质教育,采取多种手段培养教师师德师风,然而,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的素材却难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仅把教书当做是一项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的教师依然存在。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利用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教育的素材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

2 孝德文化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功效

教师的精神生态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更是我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从根本上就是要重建教师的精神生态。以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为素材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重建他们精神生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孝德文化的感染,把爱和善良贯穿在他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自身价值实现。

2.1 孝德文化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2]而要形成教师职业上的这种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最重要的是教师心中要充满爱,要爱学生、爱课堂、爱自己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孝德文化统一起来,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首先体现在对父母的爱上,然后推己及人,也就是“爱人,泛众爱”,由小范围的爱推广到普遍的爱,接受了传统孝德文化熏陶的教师,心中是充满爱的,上课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获取物质回报的工作任务,更是他们自身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将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统一起来,他们会带着一颗虔敬之心,爱上自己传授的知识,爱上学生,爱上课堂,会不断地去学习和研究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全心全意的在本职工作中奉献自己,做到教书育人,培育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孝德文化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它是保障知识顺利传授的重要条件,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习惯被人照顾,他们来学校后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如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中,表现出紧张和偏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爱学生,对学生的爱,要明确爱的目的,在教育中爱需要把握尺度,也需要讲究方式,要做到宽严结合、恰到好处,要帮助学生不断的成长和完善,通过爱来感染学生,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将孝德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感染到学生,从心理上和精神上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构建“母慈子孝”式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2.3 教师可以在以孝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反哺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教师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更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如果以孝德文化为主题来开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孝德主题活动,让学校充满爱与善良的人文关怀,使整个学校浸润在以孝德为主题的文化氛围中,通过这种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让孝德文化深入到教师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教师的自我意识,内化为教师的精神土壤,让孝德文化在教师的精神文化中生根发芽,壮大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3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路径

3.1 以孝德立身,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身教胜于言教,高职院校教师既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也是表现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常迟到或早退,思想觉悟不高,业务能力差,显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不良影响。教师,只有心中有大孝,言行有大德,懂感恩、知践行,明白教育事业的真谛,才会自觉塑造、维护教师形象,做好本职工作,服务教育大局。为此,教师要通过对孝德文化的不断学习来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而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终以精湛的教艺和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的形象和威望自然形成,学校教育自然也会收到最佳效果。

3.2 在师资培训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孝德文化渗透

高校青年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既有理论的学习,还有实践的体验体会,以此提升青年教师对自身岗位的认知,增强青年教师对高校的认同。而认同感的培植与形成,首先是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若高职院校弥漫的都是“孝”与“德”,或已经构建起了以“孝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那么新进的青年教师一定会自觉和不自觉的受此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认同孝德文化,最后内化自己的素质,外化为自己的言行。在岗前培训和常规的师资培训中,高职院校可以设置符合自己特点的师德教育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融入孝德文化教育,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定期聘请“孝子敬老楷模”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教育,这样在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3.3 在教师中搭建孝德文化的活动载体

在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内网站、宣传栏、学校报纸及校内会议等宣传平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孝德文化”宣传活动,让教师们感知孝德、认同孝德、践行孝德。开展“孝德模范”宣传活动,在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发掘、奖励孝德典型,通过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从而感召全体教师对父母感恩、对学校感恩、对社会感恩,进而做到忠诚于高职教育事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还可以在重阳节、清明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教师开展“孝德育人”相关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固定下来,形成制度,比如孝德事迹报告会、孝德图片展、孝德演讲赛、孝德学习会等。通过这些载体来创设孝德教育情境,力促教师们知孝德、行孝德。

3.4 在工作中推行孝德文化主题创新活动

孝德文化的渗透需要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既在平时的管理,又在关键时刻的观照。那么,在高职院校可以举办孝德论坛、孝德讲座、孝德研讨等,比如每年拟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组织教师们进行相关活动,不断深化孝德文化的实际效果。地处中华孝文化名城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定期举办“孝德教育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论坛,以此促进教师们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总结,总结育人中的典型案例,思考如何将孝德教育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广东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孝德文化与高职院校发展”的研讨,引导教师们反思、梳理自己的工作,让其真正明白办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办文化、办氛围,孝德文化作为一种有根基、接地气的文化,对高职院校发展大有裨益。通过这些主题创新活动,也可以引导、鼓励教师们不断身体力行,践行孝德,更好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这样,也可以把“孝德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论的思考,在理论的思考中又有实践的回归。

3.5 网络传情,让孝德文化走上网络、走进教师的生活

众所周知,孝德文化的传播、提升离不开新媒介。网络是目前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人们对网络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无处不在的网络造就了无处不在的网民。当前,网上学习交流是高校师生们非常喜爱、也非常普遍的一种交流方式。那么,在校园网络建设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在校园网主页设置“孝德文化”链接,也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开辟“孝德文化”专栏,使教师们能在网上长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对教师们进行孝德文化的宣传与讲解。甚至可以制作孝德文化方面的手机报,定期发送给教师们的手机。随着慕课的兴起,高职院校也可以开设或引进孝德文化方面的慕课,让教师们参与其中。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孝德文化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孝德文化融入教师们的工作生活之中,成为教师们人生成长发展的一部分。

摘要: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来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探讨将中国传统孝德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以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为素材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孝德文化的感染,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在教师中搭建孝德文化的活动载体,在工作中推行孝德文化主题创新活动,让孝德文化走上网络、走进教师的生活,以此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师资建设,孝德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文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2(7):42-43.

孝德文化积累 第2篇

孝道文化

【素材积累】

一、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孟佩杰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两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药膏。孟佩杰就这样一直悉心照料养母,不离不弃,直到考上大学还是如此。2012年,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 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为他抵债赎身。

3、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4、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5、朱寿昌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热点素材一】

北大拒收“不孝生”

北大列出的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中,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北大拒收 “不孝生”的新闻甫一传出,立刻引发了诸多争议。许多人为新规叫好,认为百善孝为先,此举应该大力推广。某中学校长说:“优秀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然而,也有人担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考核最终会流于形式,达不到什么实际效果。

【范文示例】

坚守孝道

《百孝经》中开篇就讲:“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孝”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志。

古人有云:“羊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况乎人?”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则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但这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延续。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孟佩杰,从8岁开始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她带着母亲上大学。面对好心人的帮助,她婉言拒绝,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道是“百日床前无孝子”,可孟佩杰侍奉养母于床前竟长达十多年,而她却认为“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中华民族的孝道,正因为有了像孟佩杰一样的许多人在坚守,才没有在这个社会中彻底泯灭。其实,坚守孝道并不难,只要我们每天能够给父母哪怕一点点的关爱,这个传统的美德就会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深圳工作的北大高才生廖某,竞对远从湖南赶来帮助自己照顾老婆和儿子的父母实施家暴,对当年挣钱供其上学的姐姐也是拳脚相加。某日早晨,廖某因不满父亲耍其修复与母亲的关系,对父亲大打出手,不但撕烂父亲的上衣,还将父亲的左肩咬得鲜血淋漓。

有高学历,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也应该比一般人高一个层次。恰恰相反,这则新闻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连基本的孝亲观念都没有的人。廖某的行为是对中国几千年孝亲礼仪的严重亵渎,应该引起礼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依然以孝为荣。但是尽孝,似乎让一些人很为难。有的人工作忙,再加上自己的小家庭,时常会把老妈老爸忘掉,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空闲回家看看。在他们眼中尽孝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家庭五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有着高而稳定的收入,但将养育自己的父亲、母亲,像打乒乓球一样“打”来“打”去,不愿意背上赡养父母,尽孝心的“黑锅”,嫌弃老人年迈多病,养活起来费事。

其实尽孝并不难。“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没有哪个父母会对儿女们奢求什么。尽孝不过是满足一下老人们的心愿,让他们渡过一个幸福开心的晚年而已。

什么是孝?是《论语》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方”,是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是李密的“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也是闵子骞的芦衣顺母,孟宗的哭竹生笋,姜诗的涌泉跃鲤。这种孝,何其美哉!何其壮在!

冰心写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庇荫。孝敬父母是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悲吟声声泣,声声呼严父;碧水哭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还能再等待吗

主题二:感恩

【素材积累】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 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 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范文示例】

学会感恩,收获人生

生活当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也许这在当时会成为心中的纠结。但是,在经历过后,仔细想想,岁月的洗礼才能让自己逐渐走上成熟。这个时候,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的人,是他们让我们走向成熟睿智。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在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是满腹的委屈。曾几何时那段阴霾还藏在心底,纠结成一小段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人只有在经历了无数次岁月的洗礼后才会逐渐的走向成熟睿智。那时的你再蓦然回首,曾经的阴霾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如梭岁月里的一缕馨香。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 事。

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有欣赏就有斥责。遭遇斥责请不要恼羞成怒。要学会自我反思,试着换位思考。这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你就会以此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请 感恩斥责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

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

竞争的社会就免不了尔虞我诈,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择手段的在你前进道路上放置各种障碍。当我们遭遇这些阻挠时,请不要轻言放弃,要勇敢的面对。请相信,只要你坚持,阳光就在风雨后。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无形中便强化了自己的意志力。所以,请感恩绊倒你的人。

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要独立。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自我独立。因为亲人不可能一生陪伴在你身边。正所谓,花无百日在深山,人无百年在世间。当我们的亲人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自己,我们不能心生埋怨和悔恨,要懂得感恩,感恩他们一生不求回报无限地付出,感恩他们的及早放手。有一种爱叫放手,因为他们的放手我们才学会了独立。

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阅历。

生活中欺骗无处不在。当你被骗,请不要仇视对方,也不能自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请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的欺骗,才让我们无形中增长了社会阅历。

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心志。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你的真诚换不回来等同的回报,请不要怨天人。请坚信,每一次伤害都是对你人生的洗礼,每一次伤害都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舔舐伤口,把痛楚化作前进的动力,相信终有一天你会化茧成蝶。所以,请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砺了你的心志。

感恩在困境中帮助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坚定了信念。感恩在顺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们帮你校正了航向。感恩污蔑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正人先正己。

小草心存对阳光雨露的感恩,一岁一枯荣之后又萌发新绿;雄鹰心存对蓝天白云的感恩,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飞;溪水心系对巍峨高山的感恩,从山涧低吟下泻;泥土心存对广袤大地的感恩,在田野里散发沁人的芬芳。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生命的伟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感恩父母的言传身教,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感恩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恩 泽。

让孝德教育走进品德大课堂 第3篇

[关键词]孝德教育 品德课 尊老爱幼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5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是衡量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孝德教育应从孩子抓起。如何开展孝德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尊老、爱老、敬老和心怀感恩,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品德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央视曾推出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活动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尊老爱幼的品德。下面我谈谈自身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各册教材中不乏一些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章节,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就是开展孝德教育很好的材料。“家庭树”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父母的疼爱”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帮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对家庭和生活的初步责任感。“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初步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掌握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教材的编排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二、抓住一切教育契机

1.利用节日进行孝德教育

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秋与重阳”一课除了让学生了解习俗以外,还要求学生用恰当的方式给爷爷奶奶过“老人节”,懂得关爱长辈,孝敬长辈。在高年级学生中,则开展了“做一件让家长开心的事”的活动,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有的打扫房间,有的整理衣柜,有的做饭洗衣。通过做家务活,学生体会到家长的劳累,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家长从原来不许孩子插手做家务变为指导配合,有的家长为孩子的“作品”拍了照片,有的家长还写了短文,表达孩子的举动给自己带来的感动和思考。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教育,也使家长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

2.利用学校的相关活动进行孝德教育

全校师生一起观看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学生被那些孝心少年感动得流下热泪,尤其是一些不太懂事的学生,他们看完視频后,趴在课桌上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些学生还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下定决心向那些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多为父母排忧解难,主动分担家庭重任,做一个有孝心、懂感恩的好孩子。12月9日~10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到扬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得知这个消息,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又因为要离开父母而有点害怕。没想到,在素质教育基地的两天,他们都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整理行装,饭后洗餐盘、擦餐桌,基本做到按时作息,离开前还将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体现了较高的素养。管理好自己,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这不也是“孝”的一种体现吗?从基地返回学校时,学生手拿着自己亲手做的丝网花,准备回家后送给妈妈。这一幕,更让人感受到学生的孝心和懂事。

三、发挥身边典型的榜样作用

结合邗江区“孝心少年”的推选活动,我班经过调查、筛选,最终推选出安红平同学。安红平来自云南,父母在扬州打工,还有两个妹妹在上小学。他去年转到我们学校,之前跟随祖父母在云南老家生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里只剩下年老的祖父母和幼小的安红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红平很小就学会洗衣做饭,有时还跟着爷爷下地干活。爷爷奶奶年老体弱,他们生病时,安红平总是细心地照顾他们,为他们买药、喂水、喂饭。三年级的暑假里,父母把安红平接到了身边,全家五口人挤在砖厂的宿舍里。由于父母工作忙,安红平主动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论是整理房间,还是洗衣做饭,他都做得很好。安红平跟父母团聚了,又常牵挂远在云南的爷爷奶奶,他在日记、作文中流露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对于他的行为,学生赞不绝口,并以他为镜子,对比自己的行为。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希望从我国的传统美德“孝”字入手,塑造他们健全的道德品格,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让他们能把对家庭的孝与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结合起来,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博爱之心的人。

孝德文化教育论文 第4篇

《论语》中谈及“孝”的内容较多, 从《论语》中谈及对孝的态度, 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赡养和尊敬父母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尽孝道, 首先得赡养父母, 但这远远不够, 还得尊敬他们。否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

2. 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

[2.8]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告诉我们除了赡养父母外, 还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 始终如一。

3. 减少父母的担忧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除了担心子女可能生病之外, 其余什么都不要担心。

[4.9]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时, 要多陪父母, 不到远方去, 如果真要出远门, 一定要给父母讲清原因和去处, 以免父母担心。

4. 劝告父母要委婉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无怨。”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委婉地劝告, 如果父母不接受, 还要恭敬地顺从他们, 不加违抗。

5. 关心父母的健康

[4.21]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即父母的年龄我们要牢记于心, 一方面为他们高寿高兴, 另一方面, 父母年龄大了, 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

6. 继承父辈志向

[1.11]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 可谓孝矣。”即要继承父母的遗志, 完成父母没有完成心愿。

7. 不违背礼教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即不要违背礼教规定, 父母在世的时候, 按照礼节要求服侍他们, 父母去世死后要按照礼的要求来安葬他们, 并且要按照礼的要求祭祀他们。

二、大学生孝道缺失

孝德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 在我国教育史上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孝德对人的为人处世、品德修养, 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 部分大学生的孝德观念日趋模糊, 尤其是孝道的严重缺失,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值得大学生道德教育者反思。

《重庆晚报》2010年3月2日报道:在读大学生刀弑父亲。[2]20岁的王迅家住大足县郊, 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某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就读。2009年8月26日, 离他大三学年开学仅有几天。当晚, 一家人干完农活在院坝吃饭, 父亲王丙学却突然发飙, 大骂家人, 说是稀饭煮得不好。晚上10点过, 全家人上床睡觉, 但父亲却不关灯。姐姐王霞去劝说, 招来一通大骂。又过了10分钟, 王迅实在睡不着, 便跑去将灯关了, 不想这惹恼了父亲。王迅气急了, 先是抓起一把斧头砍向父亲左腿, 随后不顾母亲、姐姐劝阻, 跑到堂屋外取下一把篾刀, 与父亲扭打。打斗中, 王丙学头中数刀, 跑到院坝时倒在血泊中。

上述例子反映了当今一些大学生对父母含辛茹苦的教养, 不仅不知道感恩, 反而以怨报德, 甚至是残害父母生命, 根本不念及父母的养育之恩, 是极大的不孝。

三、大学生孝德教育的基本思路

1. 孝德教育要“言传”。

(1) 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孝德教育中的作用

“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是开展孝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校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让大学生学习了解我国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父母子女关系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如,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就将赡养父母确定为法律义务, 使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父母得到成年子女物质上的赡养帮助有了可靠保障。国家还颁布实施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不仅进一步表达了赡养父母的物质内容, 而且提出了精神上的标准。高校也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提高学生对孝德传统的认识, 增强他们对孝德的认同感。

(2) 开展孝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孝德教育主题活动, 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行孝”。如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 号召广大学生为父母、长辈做一件小事, 送一束鲜花, 打一个电话, 以此强化大学生的关心父母长辈的意识, 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等活动载体, 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并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 体谅父母、懂得安恩。

2. 孝德教育要要“身教”

(1) 父母要“身体力行”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要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在地位上尊长必须受到尊敬, 可是在人事上, 为人尊长者, 也应尊重晚辈是一个“人”, 不能轻视人的尊严及权力。儒家的“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是维持家庭和谐的基础。父母亲对儿女要沟通、体贴、了解, 不能只是说教, 甚至打压。此外, 父母尽孝要以身作则, 父母对自己为人父母的行孝至终, 对传宗接代的文化及家族义务也要尽孝。

(2) 教师要“行为示范”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简短数字, 概括出教师的风范。“学高为师”是说教师必须业务精炼, 知识面广, 有高潮的教学教育能力。“身正为范”是说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 抓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教师自身的孝德表现也极其重要。教师自己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 为学生作出表率, 做到孝敬父母、长辈, 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常怀感恩心、仁爱心, 自身充满人文关怀, 并将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 立足本职, 甘于奉献, 当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思想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2009.

[2]王明, 罗玺.在读大学生刀弑父亲.重庆晚报, 2010-3-2.

[3]赵军华, 白精卫.传统孝德及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的借鉴.思想教育研究, 2009-03.

[4]刘洪生.读《论语》行孝道.中国校外教育, 2009-08.

[5]谢纳泽.高校孝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与实施途径.中国成人教育, 2009-09.

孝德教育材料 第5篇

一、开展孝文化教育的背景

我们学校地处青州市西南角的王坟镇,是典型的农村乡镇。我们学校的这批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大都是农民,大都在果品厂或者其它工厂工作,他们农忙时节抢收抢种,把农活急着干完,农闲到工厂去做工,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和管理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自幼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手里生活,受到祖辈的宠爱,要钱给钱,要吃给吃,要玩给玩,凡事以我为主,以我为尊,很多孩子的性格失偏,不能健全发展。在学校里,则表现为生活铺张,贵族化,自勉自立能力差,遇事争吵不礼让,常常打架斗殴。这种情况的形成,不是一时半刻而成,而是长达近十年的时间,而且还将影响着以下的一级又一级的学生。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惟我独尊,事事占便宜的思想,树立全社会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风气,除了社会法律、伦理道德的约束外,我校认为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我校确定以“孝”为课程,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二、开展孝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撰孝

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必须将孝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和比较正规的教材。为编写教材,我校广泛发动师生,撰写稿件,将自己身边的孝亲感人事迹撰写出来。师生们带着任务,深入实际,亲自到村庄去搜集材料。他们调查村庄中孝敬老人的典型事迹,然后自己整理,写成文字。一些平时听见作文就头疼的学生,被孝亲事迹所感动,也写出了不

错的文章。学生习作成文后,老师收上来进行批阅,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作文,编入校本教材。有些学生的习作被选入校本教材后,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出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随着资料的日渐丰富和完善,我校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孝文化教育读本》。在当时简陋的情况下,这套教材一出版,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将孝文化引向深入,2007年,我校出版了《孝文化读本》二十四孝单行本,将历史上经典的二十四孝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使同学们有了切实的感受。到了2008年,课程组成员在第一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前两本教材的知识,相继编写了第三版、第四版《孝文化教育读本》。2010年,为将这一成果向全镇推广,我校编写了《大山孝子》一书,这一教材内容更加充实,事例更加生动,并由当时的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同志亲自作序,这填补了我镇孝文化教材和校本教材的两项空白。

2、学孝

教材有了,还要有教学时间作为保障。为推进孝文化教育的实施,我校将每周一节课的校本课程,开设成孝文化课,进行校本教材的传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孝文化教育读本的主讲教师,其他学科也注意将孝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之中。除每周一次的固定孝文化作业外,学校还组织手抄报的编写等活动,将孝文化的学习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为使学生有更好的耳濡目染的感受孝文化的机会,我校全力营造孝文化教育氛围。入校第一排教室的最醒目的位置上,我们制作悬挂了27块看板,将24孝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学校主大道两侧,分别悬挂了《弟子规》、《劝孝良言》、《二十四孝故事》,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随着孝文化教育的

逐步深入,我校设置孝文化艺术节,以孝道良言等作为主要节目,让学生进行表演等,使孝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我校制定了有关孝文化教育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从评价目标到评价程序,从考评办法到奖惩措施,都对师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全校师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积极争做孝老爱亲的模范。

3、评孝

为保证这一课程研究的顺利实施,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孝文化演讲会、举办孝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参加校演讲会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先在各班中选,由语文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各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参加全校的演讲,最后评出全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学校对获奖的同学除进行物质奖励外,还进行精神鼓励,给他们合影留念。每年的孝文化艺术节,由各班选送一块高质量的节目,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在艺术节上,师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感同身受的接受孝文化知识教育。

从2004年开始,我校每年在第一学期末举行“小孝星”评选活动。“小孝星”评选采取个人、学校和家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学生写出个人申请,主要写出自己在校尊敬师长及在家孝敬父母的表现,然后再由家长写出在家实际表现的推荐信,最后学校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到学生家中了解在家表现,最后综合考查,决定小孝星的人选。到现在为止,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届小孝星评选。我校对各班表现尤为突出的小孝星,把他们的材料制成看板悬挂在教室中,让其他同学对照先进找差距,落实行动当先进,思想上也受到教育,自觉加入到孝敬父母的行列中。

另外,我校还组织开展了一次以“自己的生日就是感恩父母的纪念日”

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广大师生踊跃参赛,撰写的文章感人肺腑。学校从中遴选出50篇最好的文章,汇编为校本教材单行本,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三、开展孝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百德孝为先,百善孝为首。我校自从开展孝文化教育以来,学校的校风校纪明显好转。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以后,不再有事无事与父母犟嘴吵架,而是主动帮大人做些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老师们发现,通过实施孝文化教育,班里学生守纪律的多了,刻苦学习的多了。学生们的孝心孝行还影响了他们的家长,学生所在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日渐减少,社会风气也跟着好转。同时,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引起了上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9月,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小兵专程对我校进行采访,并在《齐鲁频道》报道了我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

由于我校孝文化探究成果显著,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总工会及山东省电视台等十二部委联合授予“山东省亲情教育基地”称号。我校所承担的孝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荣获山东省优秀课题一等奖,我校所编《孝文化教育读本》,荣获潍坊市校本教材一等奖。

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王坟镇镇政府在我校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借鉴我校经验,在全镇推行“以孝治村”方略,并于2008年3月召开王坟镇孝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上,我校学生进行献词。2010年10月,我校学生编排的说唱《弟子规》,在青州市举行的“孝感青州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上作为开场节目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受孝文化教育影响,逄山初中走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中国武

警十大忠诚卫士尹欣欣,自强不息的当代优秀青年李欣,舍己救人的烈士张学刚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的精神正感召和鼓舞着每一个人。

我校通过孝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一批教育成果,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并且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今后的思考

孝德文化教育论文 第6篇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导致大学生的孝德育,也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被忽视,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因此,重视现在高校中的德育新概念,寻求适合大学生孝德教育的策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为此,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德育观念淡化,孝德教育弱化,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出现滑坡的现象。笔者对如何将孝德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孝德教育 融入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孝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1.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西方一些思想并不适合我国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明显。西方的价值观念是,追求平等,自由,高消费,在这种思想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这种自由。然而,在高校费的促使下,当代大学生在经济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名牌,进口产品,上无法满足自己,仍然需要靠自己的父母。就算这些学生在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仍然继续啃老。我们不是一味的否定西方思想,然而我们的大学生没有学到西方的精华,比如,经济上尽早脱离父母,生活上尽早独立等。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大多数的学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很少,但是对一些外来文化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并不是学生的错,主要是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不去接受外来文化会感觉自己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在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我们传统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

2.大众传媒、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通过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接受文化已经成为流行,大众传播的媒介化,使学生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大学生的孝德教育主要是根据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而现在,他们所接受的都是一些像网吧,酒吧这些腐败文化,大学生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思想道德建设不利,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孝德教育的缺失

虽然大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里有开设的有关孝德方面的知识,但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用来应付考试,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谓“孝”的含义。所谓孝,不仅是学习相关知识,实践是最重要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片面,单向教学,集体受教,注重知识学习,忽视道德修养学习。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不足,孝德道德缺失。

4.家庭教育的失衡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不健全的思想道德修养。现在大部分的家庭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已经慢慢被忽视。为了给孩子优越的学习条件,很多家长把时间放在事业上,对传统的道德品质已经淡化忽视,极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现在学生在做人方面有些欠缺。

二、将孝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1、营造孝育德育相结合的校园环境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比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大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传统的儒家思想,利用校园内各种有利条件对孝德文化进行宣传。 利用校内一些学报,条幅,播音等工具宣传一下孝德文化,孝德教育特色的名言名句,对一些表现先进的个人,集体进行表彰。同时,应避免学生接触校外的不良因素,以免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营造孝德氛围。

2、以点带面,推动孝德教育

(1)孝敬父母,孝最主要的就是针对父母,生养我们的人。高校的孝德教育就需要以孝敬父母为起点,要求学生定期跟父母沟通问候,假期尽量陪在父母身边。不仅是利用传统节日孝敬父母,每一天都要牢记向长辈献孝心。

(2)从向父母尽孝延伸社会孤寡老人尽孝,提升孝德教育深度。孔子曾说过,“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因此,学校既然把孝德当作德育工作的重点,就绝不能把孝德放在孝敬自己的父母,应该向周围的老人献上自己孝心,学会帮助弱者。此外,学校需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比如养老院的老人们都需要关爱。有组织向老人献孝心。这种道德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孝德意识。

3、制订合理的激励政策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必须具备合理的激励政策,这样实施起来就会很顺利。因此为了使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的实施,制订出合理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把学校的孝德教育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孝德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二是激励个人带动整体积极性。通过“校园十大感动人物”、“孝德之星”等评优活动, 充分发挥典型的重要激励作用,带动全校学生积极争做德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4、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一个学生的基础教育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道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孝德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更应该从小开始培养,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习惯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重视的是孩子的成绩,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都是为孩子打点好任何事情。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仍然不懂得体谅,孝敬父母。因此,学校的孝德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另外,为人父母者,自己也要孝敬长辈,营造敬老爱老的家庭氛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结: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是入德之门,在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想要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全方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孝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缺陷。学校,家庭,社会,有效配合,定会教会学生“成人”。

参考文献:

1.韩巍岩,论加强高校的孝德教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王洪军,孝道观念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董红波,以孝心教育为核心,构建高职的德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7(7);

孝德文化教育论文 第7篇

一、调查内容及对象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孝德现状, 笔者制定了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孝德认知、大学生的孝感趋向、大学生的孝德践行及大学生的孝德培育途径四个方面。此次调查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81份, 其中有效问卷17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的孝德认知

总体而言, 大学生对孝德是有一定认识的。调查数据显示, 有89.3%的学生听说过“孝德”这一名词, 可见, 孝德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对孝德内涵的理解上, “赡养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导”、“关爱父母”的选择率分别为82.5%、93.2%和84.7%, 还有49.7%和53.1%的学生认为孝还包含“爱国家”和“做好人”, 而“顺从父母”、“光宗耀组”、“厚祭厚葬”、“成家立业”、“不远离父母“、“为父母付出所有”的认同度则普遍较低。这说明, 大学生能够较为正确地认识孝的内涵。在“是否需要提倡传统孝德”这一问题中, 44.1%的学生认为需要提倡, 52.0%的学生认为既要提倡又要修改。可知, 多数学生懂得批判地继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不仅听说过孝德, 了解什么是孝德, 而且能够理性地对待传统的孝德。可见, 大学生的孝德认知情况还是颇为乐观的。

2. 大学生的孝感趋向

大学生在孝的情感方面, 主流上是积极健康的。调查表明, 在发现父母的缺点、过错后, 62.1%的学生会“婉言相劝”, 27.7%的学生会“公开谈”。在这点上, 多数学生的表现还是较为良好的。另外, 在对以后就业地点的选择上, 74.1%的学生选择了“离父母较近的地方”, 在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上, 分别有35.0%和54.9%的学生颇为认同“同居型赡养”和“近居型赡养”。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还是有着深深的情感依恋, 他们愿意在父母年老体弱的时候照顾他们, 所以不论是上班还是居住, 都不希望远离父母。可见, 大学生对父母的情感还是较真挚的。

3. 大学生的孝德践行

大学生在孝德践行方面, 喜忧参半。在一些方面, 他们践行得较好, 例如在“与父母打电话的频率”上, 24.3%的学生是“一周两次”, 43.9%的学生是“一周一次”, 这说明,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常与父母联系。并且在“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日期”这一问题上, 57.1%的学生表示“父母的生日都记得”, 这些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另外一些方面, 65%的学生不了解父母的健康, 53.6%的学生在家很少分担家务, 88.7%的学生不懂感恩表达, 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在孝德践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可见, 大学生在孝德践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大学生孝德的培养途径

调查中, 在问及“你对孝德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时, 67.8%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 72.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 48.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影响”。从中可以看出, 尽管孝德理解的渠道来源很多, 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仍是学生理解孝德的主阵地。

三、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孝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孝德认知趋于模糊

虽然从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孝德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但细观他们的孝德观, 不难看出其中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 仍然有10.7%的学生没有听过孝德一词。这与学校孝德教育观念淡薄密切相关。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 学校都一直强调的是智育, 德育只流于形式, 所以更不用说孝德教育了。因此, 部分学生没听过孝德一词, 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 在对孝德内涵的理解上, 学生最认同的是赡养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导和关爱父母。还分别有49.7%和53.1%的学生认为孝应当包括爱国家和做好人, 值得说明的是, 当今孝德已重新回归到家庭伦理的范围, 不再强调这两点。另外, 学生对顺从父母、光宗耀组、厚祭厚葬等认同度普遍较低, 但其中有些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从中可知学生对孝德内涵的认识还是有些混乱的。这种混乱的出现与我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这两次运动对传统孝观念的绝对否定, 在一定程度上, 都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1], 使得部分学生对孝德内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再次, 对是否有必要提倡传统孝德时, 3.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这也与两次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很大关系。诚然, 传统孝德中存在糟粕, 但也存在精华, 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提倡的同时不断进行修改, 使传统孝德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 孝德情感趋于淡漠

调查数据表明, 大学生的孝德情感在主流上是较真挚的。可在有些方面, 大学生的孝德情感却有逐渐淡漠的趋势。

一方面, 大学生与父母情感交流的主动性还不够。调查显示, 与父母争吵后只有36.2%的学生会选择主动道歉, 而55.9%的学生会等着自然和解, 更有4.5%的学生会要求父母向自己道歉。且不说与父母争吵本身就是有悖孝的行为, 即便是争吵过后, 子女还是应当主动向父母道歉, 与父母沟通。

另一方面, 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给予父母精神慰藉。调查中, 仅有37.3%的学生会主动了解并倾听父母内心的需要, 为他们排忧解难。多数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情绪, 而毫不在意父母的内心需要, 以至于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漠。

上述问题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教育的不利影响。在不少家庭中, 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却忽视了德育。且在教育方式上, 或过于严格, 或过于溺爱, 以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较少, 子女对父母的情感趋于淡漠。

3. 孝德践行趋于弱化

孝德践行趋于弱化是大学生孝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大学生虽然对孝德有一定的理解, 却很难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从而出现了知行不一的现象。从以下方面我们可以更具体地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不够。调查中, 65%的学生不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 42.9%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日期。这反映出大学生对父母的关注不够, 他们被更多的外界事物吸引, 却忘记了身边的父母。这与学生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有很大关系, 他们更注重自身利益, 而对父母漠不关心。

其次, 学生对父母的照顾不周。调查表明, 53.6%的学生不会在家主动做家务。这是因为, 在家庭教育中, 不少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或是本身不少家长对老人的照顾也不周, 这就很难让学生学习父母, 体谅父母。

最后, 学生对父母的感恩表达不够。调查中, 只有11.3%的学生在父母生日或节假日时会经常给父母礼物, 这反映出, 大学生在对父母心意的表达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有一定关系, 大学生一般是20岁左右的青年, 他们的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 还不能很好地感恩父母。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孝德培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孝德问题, 我们应当积极寻找合适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培育,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重视对学生的孝德知性教育

调查中, 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孝德最好的方法”这一问题中, 29.4%的人选择了“叙事说理”, 40.7%的人选择了“自我教育”, 这说明孝德的知性教育是必要的。

首先, 学校要加强孝德知识的教育。在高校, 教师在讲授与孝相关的知识时, 可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孝德知识。此外, “教师还可以针对孝德教育进行专门的调查, 了解大学生目前孝德教育的近况, 根据实际情况做专门的讲座”[2]。另外, 学校可以开展《孝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与讲解活动, 让学生阅读原著, 研习经典, 更深刻地理解孝德的涵义。

其次, 社会要完善有关孝德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我国《婚姻法》中就明确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如此将孝提升到法律的高度, 这对于孝德的知性教育非常有必要。但目前相关的法律并不完善, 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让人们能更好地知孝。道德规范是软约束, 能让大学生凭着良心行孝, 可见, 它也能很好地达到加强孝德知性教育的效果。

最后, 学生要加强孝德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阅读孝德的相关书籍、学习古今中外有关孝的经典事例, 将孝德真正地内化于心。

2. 加强对学生的孝德情感培育

调查表明, 57.1%的学生认为情感陶冶是培养大学生孝德的最好方法。可见, 情感培育在强化大学生孝德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孝德的情感培育中, 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 “父母首先要成为子女孝德行为的榜样, 通过潜移默化使子女形成孝敬老人的优良品质”[3]。另一方面, 父母要慈, 我国古代的孝仅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 而如今, 我们更强调孝与慈的相互, 只有父母对子女仁慈, 子女才愿意用心与父母沟通, 真正尽孝。

另外, 社会环境的渲染对大学生的孝感培育也有重要作用。社会上常常有一些道德模范选举等评选活动, 孝是其中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观看这些节目时, 也常会受到心灵的触动。当周围人都真诚地善待父母时, 大学生自然会受到大环境的感染, 孝感也会得到强化。

3. 强化对学生的孝德践行教育

调查显示, 67.2%的学生认为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孝德的最好途径。诚然, 孝德贵在其践行, 要想强化对大学生孝德践行的教育, 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 父母要注重子女孝德践行的教育。在家中, 父母要让子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主动帮助父母分忧。另外, 父母要带子女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是指让大学生知道父母是如何辛勤养家持家的, 如在农村的可以带着子女做些农活, 做生意的, 可以让孩子跟着经商。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知道父母不易, 才会体谅父母, 在实践中更好地尽孝。

其次, 学校要开展相关的孝德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对孝德的教育, 不仅要有理论的环节, 更要有实践环节。学校能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校还可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参与生活体验活动, 这种亲子类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还会使学生得到触动,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孝德习惯, 落实孝行为。

最后, 社会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孝德实践活动。相对于加强舆论宣传, 丰富多彩的孝德实践活动更能取得实效。例如, 可以在区内或市内举办最佳孝子的评选活动, 在父亲节、母亲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等, 让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孝德、践行孝德。

参考文献

[1]常芳.当代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其道德践行研究—以山西省某高校为例[D].硕士论文.太原:中北大学, 2013:29.

[2]李霞.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9) :65-67.

传承传统 孝德育人 第8篇

一、以活动为载体,感受孝德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实施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为此。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遵循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原则,为学生搭建孝育的舞臺。开展丰富的活动,充分感受孝德的美好。

1.诗文朗诵中感受

古诗文短小精炼,是融德育、智育和美育因素于一体的“万花筒”,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健康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富有节奏的古诗词朗诵中接受孝德的熏陶。如李密的《陈情表》中,李密为了供养祖母安享晚年,多次辞不赴命,读起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赞颂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是督促后辈要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情真意切的古诗文,使学生在朗诵时,无不深受感染,“孝”情油然而生。

2.故事讲述中感受

孩子喜欢的故事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利用故事这一散发独特魅力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懂得孝敬。综观历史,古今中外有关“孝”的美德故事数不胜数,岳母刺字、朱寿命千里寻母、黄香温席、陈毅探病母、孝子孔繁森、孝敬父母的毛泽东、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历代推行“孝”道教化的活教材。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孝”的故事,举办“孝德故事擂台赛”,让学生在娓娓动听的故事讲述中充分感受孝德。

3.歌曲演唱中感受

一首优秀的歌曲,其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绝佳的德育教材。如歌曲《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母亲》《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等。抓住歌词的特点,让孩子们学唱一首“孝德教育”歌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通过“春雨润物。悄然渗透”的方法,把美育与孝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享受美的旋律,又能受到孝的教育。

4.课程学习中感受

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以把“以孝立人”作为科研课题,纳入到“课程化、载体化、整体化、系列化”的轨道上来研究和实施,组织资深教师、高年级学生和素质较高的家长群策群力。齐心编写《学会孝敬,快乐成长》孝育校本教材。在教材编写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把孝德教育的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点。以故事、儿歌等生动的形式渗透孝德教育。每周开设一节“孝德课”,在课堂上演一演孝敬的情节。赞一赞孝敬的人物,讲一讲孝敬的事迹,读一读孝敬的文章,谈一谈如何成为一个在家让父母舒心、在校让父母省心、在社会让父母放心的人。让孝敬课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和陶冶情操的摇篮。

5.环境布置中感受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在校园中可以开展“美化校园我做主”的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孝敬的故事、图画、诗词等,以班级为单位承包美化。如学校的宣传窗可以变成“孔融让梨”“扇枕温衾”“弃官寻母”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校园花坛内可以安置“小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雕塑。教室外的墙壁也可让它“说话”,变成“孝心画廊”;教室内墙上,还可开辟“孝育文化墙”“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栏目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设计可通过不同的创意,于细节中点燃孩子们的孝心。

二、以亲情为凭借,品悟孝情

情感是德行的基础,培养未成年人孝德情感是培养他们孝德习惯的前提。因此,我们要以情为催化剂,引领学生去细品亲情,让浓郁的亲情感动他们,触动他们孝敬的脉搏。

1.听父母讲故事

父母与孩子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父母的亲身经历尤其能触动孩子的情感,呼唤起他们心底涌动的爱。作为母亲,可以现身说法,通过向孩子讲述十月怀胎的艰辛,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的艰难历程,让他们明白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经历了多少苦难,使他们感受到父母对孩子这份无私奉献的爱,从而激发起对长辈孝敬的道德情感。

2.给家长发奖状

充分挖掘表彰环节的教育作用,请孩子与家长一起参加表彰现场会和接受颁奖,引导学生体味家长的付出,使他们以自己的家长为荣,从而对家长产生深切的敬意和感恩尽孝的心理。如开展“给家长发奖状”活动时,可以班为单位,分设最民主家长、最具才能家长、最严爱家长、最辛劳家长、最有远见家长、最佳善诱家长、最宽容家长、最具责任心家长等。组织学生进行“夸夸我的父母亲”的演讲,历数家长对自己关心爱护的点滴事迹,由全班同学进行评议。颁发相应奖状。

3.为自己开账单

通过“一封家书”“生日念亲恩”“亲情征文比赛”

“我的人生账单”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算算家庭年收入账,算算父母把自己养大的花费;算算父母为自己忧心操劳的事情。通过活动,让每位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与养育之恩,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回报亲恩。

4.在家庭当主人

通过“小鬼当家”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主人意识,促进道德内化。如可以开展“争当家庭小帮手、小主人、小管家”体验活动。让学生把家庭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以“当一天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体验形式,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做一做打扫房间、买菜、洗衣服、烧饭等家务,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以榜样为楷模,滋养孝心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孝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采取榜样示范的教育措施。

1.名人指引:寻找名人的孝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总统,是因为从小受到华盛顿的影响,是母亲在他12岁时给他讲述了华盛顿的故事,使他立志要当一位政治家。可见,名人榜样教育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照亮学生的成长

之路。

在教育实践中,师生可以共同收集古今中外历代尽孝行孝的典范:如舜用自己的孝心感化了毫无理由就嫌弃他的后母,党的好干部孔繁森跪地向老母亲辞行等事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播放,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孝敬的名人榜样,激发对他们的学习之情。还可以开展看一看名人的影片、听一听名人的格言、读一读名人的书籍、讲一讲名人的故事、编一编名人的儿歌等一系列活动,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让这些行孝的典范指引并感化学生的孝心,使名人的孝行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2.长辈垂范:感受长辈的孝

父母作为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最亲近的人,其一次行为示范胜过上百次的说教。因此,家长为孩子树立起孝的榜样是对孩子进行孝育的关键。

平時,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进行榜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让家长进一步增强对孝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家长不仅要对自己孩子的孝敬实践情况经常进行评价、引导和矫正,更要为孩子的孝敬行为作出表率,以自己孝敬长辈的模范行动来影响、感化孩子。另外,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为孤寡老人送一夏清凉”“探望革命老前辈”等敬老爱老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孝敬氛围。

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谨记“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只有教师自身素养不断提高,典范人物和鲜明事例不断涌现,才能让孝敬’、体贴、尊重等纯朴的情怀一直与孩子们相伴,自然而然地学会感恩和孝敬。

3.伙伴示范:欣赏身边的孝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真实、亲切的典范,因此那些生活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应当优先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2007年,中宣部等组织评选推出了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在11名孝老爱亲标兵里,有6名是学生,他们的事迹是对学生开展孝德教育的极好教材。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在学校、班级中留心观察,寻找班级中孝育的典型,树立榜样。可以师生共同商议制订《小孝星评选条例》,定期评选学校、班级中的“小孝星”,张贴“孝星榜”的照片和事迹,宣传身边的榜样。

榜样在前,心有所依,人有所随。这样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再到身边的同龄人,让学生的孝心不知不觉滋生。

四、以生活为舞台,彰显孝道

开展孝德教育,就要把孝的情感教育与生活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情导行,以行表情,促进学生起教于微细,尝试于躬行。知行统一。学生孝德的形成,需要有生活实践历练。只有孝心与孝行统一,学校的孝德教育才具有实效性。

1.家庭:孝育的主阵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孝心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可以设立孝敬日,布置“亲情作业”,积极倡导孩子们在家“尽孝心。做孝子”。内容如:制作“感恩卡”“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为父母送一次伞、洗一次脚、捶一次背”“筹备一顿温馨晚餐”“帮爷爷按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给妈妈擦护手霜”“节约家庭消费”“给奶奶梳头”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展开,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让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享受关爱与行孝的幸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亲情作业视为自己每天最乐意做的事情。

2.校园:孝育的大课堂

学校是文明传递的重要场所,是培育人才的神圣摇篮。在学校大课堂里。老师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崇孝、知孝、学孝、行孝,使学生逐渐养成孝敬的好品质。

日常可以开展“献孝心,做新人”为主题的签名活动,“夸夸我的父母”习作展览,“我能行——家庭才艺展”擂台赛,“声声儿歌献亲人”儿歌创作比赛。“我的亲情小报”展示会,“班级小孝星”评选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孝亲活动。如在清明节,开展“讲英雄故事,忆英烈遗言”活动,扫墓踏青,学做一朵小红花,献给心中最崇敬的烈士。通过缅怀先烈,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萌发“孝国”的情怀。重阳节。鼓励学生邀请家中的长辈、社区的大爷大妈参加一次游园活动,或陪伴爷爷、奶奶们去赏菊,搀扶外公外婆们去登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孝亲敬长。

3.社会:孝育的大舞台

现代的孝心观念巳不单单局限于家庭、校园,它应走向社会。首先,学校可以和社区、部门联合展开,整体推进孝敬工作。如:组织高年级学生向社会写一封崇孝倡议书;组织雏鹰假日小队到超市、小商品市场等热闹地区宣传孝文化;组织校园电视台小记者走进工厂、部门采访孝星、孝迹;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到敬老院开展“献孝心”活动等。

其次,可以把社区中有老人的家庭作为学生的“孝敬实践小基地”,定期开展社会服务。如成立假日小分队,每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省下零花钱为老人添置生活用品,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陪老人聊天,搀扶老人散步等,给老人送去欢乐。

这样,通过家庭、校园、社会的整合教育,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互相关爱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不断积淀,使学校孝德教育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形成孝德教育“学校内开花,全社会结果”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演变阶段下一篇:绘画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