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2024-07-22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精选9篇)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患者中抽取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的33例唇腭裂患者为观察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情况和症状自评等指标情况。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1例, 平均年龄为 (14.37±2.61)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0例, 平均年龄在 (14.51±2.36) 岁。两组人员的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唇腭裂整复手术,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工作, 即接受手术治疗、专科护理及常规心理护理[3]。而对观察组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实行患者及患者家长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①提高医护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医护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医护护理培训并进行相关考核。②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唇腭裂病症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讲, 提高患者和家长对唇腭裂病症的了解, 之后进行回访, 了解患者治疗效果和适应情况并对家长的适应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③认知行为干预。医护工作人员慢慢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心理引导, 鼓励患者及其父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指出存在的错误, 帮助患者及其父母建立正确认知能够学会管理情绪, 建立可行性的生活目标[4]。观察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希望和社会支持水平, 并且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家长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而SCL-90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症、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九个方面的问题[5]。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家长的SCL-90得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希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支持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此同时, 观察组患者家长9个SCL-90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由于先天性生理缺陷唇腭裂患者经常受到偏见, 这会极大的影响唇腭裂患者的性格养成, 甚至会使患者逐渐丧失面对生活的勇气[7]。唇腭裂不仅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 对患者家长的生活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据报道, 唇腭裂患者生活中希望水平较低, 因此对其和家长进行双向适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可以提升其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最主要的是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长对待生活的信心[8,9]。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使患者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的温暖, 不仅仅影响了患者的精神层面,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身心的不适感, 提高了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水平和社会适应力。最重要的是该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增加患者及其家长对唇腭裂病症的了解, 从而使得患者及其家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还提高了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王杨洋等[10]调查显示, 唇腭裂患者父母的身心健康状况较正常儿童的父母差, 对102例唇腭裂患者的父母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 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普遍得到改善, 且身心健康情况显著改善。该次研究中, 对所有患者的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家长的SCL-90得分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的患者希望得分 (41.28±4.05) 分, 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患者 (37.86±4.63) ;采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的患者社会支持各项评分 (43.64±7.31) 分都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患者 (38.62±6.93) 分, 与此同时, 采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的患者家长9个SCL-90指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家长,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实施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能够很好的提升唇腭裂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并能改善父母的身心健康。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在唇腭裂患者中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状况和症状自评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就医的唇腭裂患者65例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就医顺序, 将采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的33例唇腭裂患者做为观察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研究情况。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家长的SCL-90得分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希望得分 (41.28±4.05) , 高于对照组患者 (37.86±4.63) ;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 (43.64±7.31) 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8.62±6.93) , 与此同时, 观察组患者家长9个SCL-90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结论 对比两组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情况和症状自评情况, 可以发现, 唇腭裂患者采用双向综合心理干预模式相比常规护理陌生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双向综合心理干预,唇腭裂,希望水平,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哈品, 郑谦.唇腭裂相关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及展望[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 (3) :355-357.

[2]高立, 潘兴丽, 关晶.农村地区先天性唇腭裂患儿致家庭负担情况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 21 (9) :94-96.

[3]王萍兰, 徐乐.应激理论在构建唇腭裂患儿母亲早期心理干预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2) :91-92.

[4]周微, 许朝谊, 张兰芳, 等.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9) :1273-1274.

[5]曾威, 张志利, 卢文辉, 等.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及早期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2) :206-207.

[6]龚彩霞, 郑谦, 石冰.唇腭裂患儿家长心理治疗前后的量表分析及评估[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 (1) :36-38.

[7]管海虹, 李家锋, 李泳.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额护理探讨[J].黑龙江医药, 2012, 25 (1) :154-156.

[8]胡慧君, 欧新荣, 翦新春.唇腭裂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 (7) :418-420.

[9]张艳艳, 龚彩霞, 武红彦, 等.115例唇腭裂患者的父母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 (2) :169-173.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2篇

关键词:心理障碍;干预体系;高职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標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85—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在2009年61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万。[1]而高职院心理健康工作尚待加强,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认真分析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职院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一种异常状态。[2]根据本课题组对南京两所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高职院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①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情绪波动大,自卑烦恼,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等。②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紧张焦虑、强迫、抑郁、神经性厌食,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③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等。这种心理障碍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从所占比例看,第一类数量居多。不少大学生误认为只是心情不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这种情形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第三类数量较少,需要借助药物治疗。我们仅接触到一例,已经办理休学。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3]而高职院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不少学生认为就读高职学院低人一等,产生压抑、苦闷、困惑等心理,进而贬低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将来就业时也注定成为一线操作技术工人。他们校园生活中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应有朝气和活力,对学习生活无兴趣,还伴有不满的牢骚,甚至有不少大学生直接给院领导写信,建议把校名中的“职业技术”四个字去掉。学生的这种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实际与自我意识中的理想差距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宣传不够而让大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如不及时调适宣泄,长期压抑,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是家庭贫困导致心理障碍。近年来,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一些高校的热门专业或者民办本科院校的学费每学年已达万元,高职院校也在4000~6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大学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到15000元。这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致使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在高职院校,不少高考分数已经超过民办三本录取分数线的考生选择到高职院就读,主要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民办三本高昂的学费。而这些贫困大学生也是心理障碍高发群体。我们调查中发现,在校贫困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占在校贫困大学生总数的47%,问题相当严重,是帮扶的重点人群。

二、高职院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对策分析

高职院大学生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是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采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是由多维系统的干预途径、多样渗透的干预方法、丰富全面的干预内容、众多的机构和严格的责任制度等五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是针对高职院大学生最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两个原因而设计的,由物质保障和能力干预有机组成。其中,能力干预是核心,化解由自我认知偏差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物质保障是基础,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图1)

(一)保障系统

贫困家庭学生群体最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与人交往时总是心存芥蒂,常常回避社交活动,因而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很少与同学们接触,更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同学相处难以掌握分寸,心理过于敏感,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比较被动、封闭和挑剔,不爱交际,不愿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也不愿参加需要经济上有投入的活动,慢慢形成退避所有活动的不良行为模式,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保障系统中,除了通过提供助学贷款等方式免除学生的经济压力,还应及时通过心理干预,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由心理辅导中心实施的包括心理评估、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心理治疗为方法的解决贫困大学生各种心理障碍问题的心理干预途径。心理评估是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法评价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补救问题的种类和程度,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的临床干预基础工作。[4]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和心理治疗既是解决学生发展问题又是解决补救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心理辅导中心的核心工作。

(二)教育系统

教育系统是能力干预的核心,也是整个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中涉及内容最广泛、历时最长、由众多机构共同完成的部分。包括专业学习、专业前沿讲座、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专业学习是指由教务处和学生所在系、部共同完成,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为将来实习与就业打好基础。专业学习和专业前沿讲座使其贫困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自主教育是指学生在由图书馆提供的书籍和阅读场所条件下的读书活动和学生会举办的各类社团活动,从而掌握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多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是由团委实施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如何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是大学生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完成大学学业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包括理论知识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通过深入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来弥补缺乏挫折教育和实践锻炼的不足。学校要设立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的资助报酬。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不仅仅得到一定的物质收获,更重要的目的是锻炼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针对各种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如公文的书写,到日常事务的处理等。学校要积极开发阅报亭、文印社、礼品屋等校内勤工助学实体,帮助一批学生通过自主经营,独立解决经济问题,成为自立典型。而不仅仅是打扫机房卫生等低技术含量的岗位。

(三)激励系统

在做好物质保障的条件下,必须做好能力上的支持。引导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及不平衡,对社会现状有理性的认识并接纳现实,改变贫困生对捐款献爱心认为是施舍的错误观念,加强自立、自主和自强意识的教育,防止贫困生得到经济支助后不知感恩甚至产生依赖心理。团体支持是指引导和鼓励学生同伴组成团体开展思想交流、问题讨论、心理支持和生活互助等活动,用以克服自卑和无助心理的产生。

通过愿景激励、情感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贫困生能够产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艰苦奋斗、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①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结合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例子,深入浅出,让大学生们了解到现阶段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思路,树立全新的创业理念,增强进取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积极迎接挑战。②为贫困生就业提供咨询和帮助。对贫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要求未就业的同学要摆正心态,正确评估自己,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珍惜目前软件专业较好的就业大环境,积极争取和参加各种面试,尽快走上工作岗位。③提供创业教育。自2007年起,江苏省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每年省级立项500个,院级立项近3000个,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贫困生投入到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去,提高贫困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创办大型创业实验室与创业基地,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

三、应突出主动干预的作用

高职生的心理障碍最具有掩蔽性。部分高职生不能正确分析自己的能力;周围的人又总是对他持否定评价。而高职生往往采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形成孤独闭锁的性格。这种心理障碍很难通过量表检测出来,就需要进行非正式访谈等形式,或者QQ、MSN等即时通讯工作,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从而寻找最有效的心理障碍化解策略。因此,高校心理干预工作应具有人性化,对那些不愿意接受显性干预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尤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尽量排除客观困难。如时间安排不冲突,心理访谈室地点设置合理,增加网络咨询途径等。(2)增进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只有了解心理咨询,心理障碍大学生才能走出自我封闭的心门去接受心理咨询。(3)提供多种心理知识教育途径。能让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礙大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心理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5]

参考文献

[1]袁新文.高职生缘何成了“香饽饽”[N].人民日报,2009-3-27,(7).

[2]张明珠.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J].高教论坛,2003,(5):144-146.

[3]宋英明.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J].中国校医,2005,(5):500-501.

[4]李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1):51-53.

关于人流综合征的心理护理干预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1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第二手术室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早孕患者。年龄在16~48岁, 平均年龄29.5岁。其中全麻无痛人流210例, 局麻镇痛人流100例;初次妊娠130例, 二次或多次妊娠180例。针对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以及患者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干预, 观察总结护理效果。

1.2 方法

本组310例患者,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5例, 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总结护理效果。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在患者入院过程中,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整洁, 温度和湿度适宜, 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病室2次, 每次1 h。病房手术室装修及病号服在色彩上选择蓝色或者粉色, 在视觉上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控制陪伴和探视人员, 避免人员嘈杂给患者带来更深的心理负担。

2.2 心理护理

人工流产患者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 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 对于手术未知的风险以及术后所面对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情绪低落, 对手术存在着信心不足甚至退却。因此, 应安慰、关心和鼓励患者,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介绍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 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人工流产的的弊端等, 并介绍有关成功病例消除其恐惧心理, 使其产生信赖和安全感, 积极配合手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寻求患者的心理薄弱点作为突破口, 从而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 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态度热情, 语调温和, 真心关心体贴患者, 有高度的责任心, 让患者产生信任感, 从而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 首先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病情, 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让患者看到希望, 解除思想顾虑, 从而稳定患者情绪, 增强其手术的信心。

3 结果

3.1观察组155例患者经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疏导后均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手术, 无1例发生人流综合征, 成功率为100%, 对照组155例, 完成手术150例, 剩下5例因疼痛以及并发的人流综合征无法完成人工流产手术, 其中发生轻微人流综合征10例, 中度人流综合征5例, 成功率为87.1%。观察组操作时间为 (11.56±5.78) min, 对照组为 (25.23±8.16) min, 两组差异性显著 (P<0.05) 。

3.2通过对155例人工流产患者的的心理护理疏导以及术后健康教育, 经随访发现, 155例经心理护理干预及术后完善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的患者, 显著提高了她们心理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降低了意外妊娠的发生率。术后康复状况良好。

3.3经过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人工流产患者患者的仔细观察, 与患者有效地沟通, 并进行合理的心理分析可以嬴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及后续治疗。显著降低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概率。

4 讨论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开放地社会生活观念, 再加上缺失的性文化教育, 导致不规律无防护的性行为越来越常见也使意外妊娠者比例不断增加, 甚至未成年人也屡见不鲜。而且, 意外受孕多数都不是计划内怀孕, 没有必要的生理及心理准备, 没有继续妊娠及养育婴儿的物质条件, 因此, 多数人要采取人工流产的方法结束妊娠, 而人工流产不仅危害妇女的生理健康, 还影响其心理状况, 其结束人身的行为时被迫行为, 同主观进行的人工流产者心理上存在着落差, 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因此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 我们应当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减少患者对受孕事实的自责心理。特别指出的是, 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能够让患者的情志保持稳定, 生活质量增加, 以及让他们了解人流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并教育她们正确的避孕方法, 减少人流对身心的损害。

总之,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医师手术, 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的概率,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减轻患者的疼痛, 在临床上可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完成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 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结果 经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护理疏导后患者情绪好转, 人流综合征率明显下降。结论 有效的的心理护理干预是预防人流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心理护理,人流综合征,护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兰英.人工流产患者术前的心理干预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9) :38-39.

[2]袁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减压式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6) :49-50.

[3]梁小丽, 高静.中西医给合护理模式对人工流产患者焦虑情绪干预研究[J].四川医学, 2012, 30 (4) :122-133.

[4]陈立, 易定化.2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6 (6) :534-535.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4篇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心理状态;情绪;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66-02

SAP病情来势凶猛,极度危险,国外研究表明,SAP患者的康复率仅有25%-30%,所以极尽所能的增加治疗的效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指数是SAP治疗的重要方面。

一、SAP发病的原因

SAP病因复杂,医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在发现的病例中,由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SAP占七到八成左右。胆道微小结石是引发SAP的重要凶手,占到七成左右,一旦进入胰腺管,很容易引发感染和炎症。胆道微小结石的产生和肝硬化、胆汁淤积、溶血、酗酒、进入老年等因素有关,治疗不易。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也是造成SAP的一个因素。过量酗酒和不健康的暴饮暴食会导致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酒精刺激促进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的释放,从而增加胰液分泌,进而引起乳头水肿和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引起SAP发病。另外,胆道、血管阻塞、外伤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其他疾病也会造成SAP的发生。

SAP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

二、SAP护理现状和心理情绪对康复的重要性

因为SAP病情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所以SAP的护理也格外严格。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SAP患者的康复率和康复速度,甚至减少死亡率。目前,很多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已经意识到SAP护理对SAP患者康复的意义,并积极进行宣传和教育,培育优秀的护理人员对SAP患者进行护理,但是护理的效果相差很大。

目前SAP护理的主要方法有一般护理、特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置留管道护理、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输液护理等)、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有的医院或护理人员虽然意识到护理对于SAP患者的重要意义,但大多只进行一般护理或是只采用其中一种单一的护理方法,患者的康复状况不佳。

SAP患者的情绪对康复和康复速度有重要影响。SAP患者为重危病人,病情凶险,所以患者经常伴有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和疏导,会造成SAP患者的过度紧张、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内脏自主功能和内分析紊乱,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和机体功能。所以,保障SAP患者良好的心理情绪是很有必要也该引起重视的。

三、综合护理干预对SAP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减轻SAP患者焦虑、恐惧及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能获得更高的治疗效果。综合护理一般指结合了一般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等的特殊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方法的护理。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SAP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一年里被确诊为SAP患者的76例进行试验。将76例患者每组38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年龄为27-71岁,男女比例各为23例和1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4和14例,年龄26-70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均(37.94±6.18)和均(37.79±6.45),两组基线比较p> 0.05,具有可比性。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综合护理,采用症状自量表,观察两组在实验前和试验后5个症状的变化,以判断综合护理干预对SAP患者的情绪有没有影响。下表统计结果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前情绪评分和干预后情绪评分。

通过观察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发现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强迫、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上的评分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的5个实验组的情绪因子的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SAP患者的强迫、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等负面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SAP患者病情凶险,发病原因复杂,比起一般患者更容易受到心理情绪的影响,减少SAP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能增加患者的康复率和康复进度,综合护理对SAP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在以后的治疗中应该多以关注和采用。

参考文献:

[1]王玉静.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94~195.

[2]陈华梅,杨柳枝,苏小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7):1180.

[3]杨颖,荣佳,崔立红.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3):133-135.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磁共振成像 (MRI) 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18分[3], 排除精神疾病、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无法配合、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本研究已经辽宁省辽阳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22例, 年龄52~75岁, 平均 (61±3) 岁, 病程6个月至5年, 平均 (2.4±0.8) 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1例, 年龄51~73岁, 平均 (61±3) 岁, 病程4个月至5年, 平均 (2.2±0.9)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保持病房整洁, 定时开窗通气, 为患者制订肢体康复训练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 每次1 h, 每周2次, 采取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模式, 与患者进行沟通, 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进入不良情绪中, 可以尝试想象, 观察其此时的情绪反应, 指导患者学会控制自身不良情绪, 在回忆过程中保持正确观念, 对不合理观念进行讨论, 通过提问、质疑、讨论的方式进行辨论, 及时排除不合理观念及不良情绪。详细内容: (1) 建立良好认知: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听取意见, 解答疑问, 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 同时可以选择影片、宣传手册方式, 为患者介绍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等, 使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理念, 以缓解不良情绪, 掌握自我监控方法。 (2) 纠正不良行为: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需限酒戒烟, 保持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 指导患者选择看书、读书报、听音乐、养花等兴趣爱好, 以改善沉闷心理, 保持乐观心态, 同时对于存在严重不良情绪患者, 应给予相应心理疏导, 减轻压力。 (3) 社会及家属支持:鼓励患者的社会关系、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及关心, 协助患者一起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定, 包括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强迫症状、躯体化、偏执、恐怖、敌对、焦虑及抑郁9个项目, 共90条目, 每个项目超过2分, 需进行进一步检查, 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佳。 (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HAMD评分:无抑郁症:<7分;可能抑郁:7~16分;抑郁症:17~23分;严重抑郁症:>23分[3]。HAMA评分:无焦虑症:<7分;可能焦虑:7~14分;焦虑症:15~20分;明显焦虑症:21~28分;严重焦虑:>29分[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强迫症状、躯体化、偏执、恐怖、敌对、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强迫症状、躯体化、偏执、恐怖、敌对、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1。

2.2 干预前后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干预1、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的致死与致残率均较高, 需及时予以抢救[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逐年提升, 但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配合, 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可显著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预后。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 治疗与护理同样重要[5]。常规护理虽然可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但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常规护理的缺陷在于不够全面, 单纯对患者生理进行护理, 在护理行业多元化、专科化发展的今天, 临床护理应同时兼顾心理以及生理, 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选择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6,7]。相关研究表明,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临床疗效确切[8]。

脑梗死是严重疾病, 大多数患者发病后由于各种因素,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严重者会发展成为情感障碍。而脑梗死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的折磨, 突然失去部分语言以及肢体功能、后遗症, 也可能因脑梗死突然发生, 无心理准备, 感觉焦虑以及无助, 也可能因担心疾病和治疗效果而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抑郁可导致病死, 并且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互动明显减少, 常规护理很难改善该类患者预后。一般而言, 焦虑以及抑郁均是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 并且会影响患者家属, 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严重者会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因此, 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影响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常规护理中并不包含对患者情绪的干预, 很难在此方面给予患者帮助。当代临床护理应同时注重患者身心, 全面调理, 以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心理护理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广泛好评, 综合心理护理是指利用适宜的方法, 调理患者心情,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缓解不良情绪, 以达到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并且由于综合心理护理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时包含在内, 包括了对家属心理进行干预, 在患者入院抢救时即与家属进行沟通, 可缓解家属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以及治疗方法的认知度, 尽可能获得患者家属的帮助, 进而提高护理效率, 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注:与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强迫症状、躯体化、偏执、恐怖、敌对、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1、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 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提高生命质量。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每一例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分析, 并且从家属处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 个性化方式进行干预, 以获得最佳的心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柯君.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研究[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3 (6) :124-125.

[2]金瑾.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9) :5268-5269.

[3]Lee JH, Choi HC, Kim C, et al.Fulminant cerebral infar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after ascending type of facial necrotizing fasciiti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4, 23 (1) :173-175.

[4]王佩凤, 丁卫强, 吴晓梅, 等.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总结[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 (11) :205-206.

[5]李玉, 郭宗明.心理干预在防治脑梗塞患者便秘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3 (12) :121-122.

[6]陈慧.急性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6) :126-127.

[7]高宏章, 陈由, 林鸣, 等.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29) :4430-4431.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 第6篇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干预,疗效

为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的效果, 我们于2008年7~12月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 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由专业医师给予心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 (第六版)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 对2008年7~12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年龄为45~55岁的患者进行筛查, 共筛查出68例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应用精神科量表排除内源性精神疾病, 并使用实验室检查手段排除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人。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对照组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由综合医院心理科专业医师给予心理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 (1) 支持性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烦躁情绪, 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 (2) 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认知模式, 并在心理科医生的辅导和协助下建立起积极的认知模式。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减少生活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 (3) 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及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每周一次。

1.3 测评工具

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2], 抑郁自评量表 (SDS) [3], 焦虑自评量表 (SAS) [4], 对患者进行测评。统一指导语, 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 对两组间各测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两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各指标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患者3例脱落, 研究组4例脱落, 其他患者均完成治疗的全部疗程。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应用SCL-90、SDS、SAS评分,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 分别在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因子等方面进行评定。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 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 症状消失不明显为无效。

2.1 治疗前后SCL-90比较和分析

2.1.1

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因子低于治疗前 (P<0.05) , 抑郁、焦虑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 ,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见表1。

注:*<0.05, **<0.01。

2.1.2

研究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后SCL-90的躯体化因子低于治疗前 (P<0.05) , 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 ,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见表2。

注:*<0.05, **<0.01。

2.1.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差值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后焦虑因子差值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提示心理干预在缓解焦虑方面发挥了突出的疗效。

2.2 治疗前后SAS量表比较分析

2.2.1 对照组治疗后SAS问卷中焦虑标准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 , 见表4。

2.2.2 研究组治疗后SAS问卷中焦虑标准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 , 见表5。

2.2.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值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后标准分差值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6。

2.3 治疗前后SDS量表比较分析

2.3.1

对照组治疗后SDS问卷中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 , 见表7。

2.3.2

研究组治疗后SDS问卷中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1) , 见表8。

2.3.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DS评分差值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后标准分差值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9。

3 讨论

从1994年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废弃“更年期”而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医学上所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的萎缩、功能的逐渐减退, 引起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分泌减少, 水平波动或下降, 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失调, 导致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大约有2/3的妇女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5], 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近年来,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许多女性有提前进入“围绝经期”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单纯的生物学侧面的因素并不能给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作出圆满的解释。临床上可以观察到, 并不是所有的妇女在更年期都会出现综合征, 现行的激素替代疗法也不能完全满意地消除症状。患者的个性特点、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经济状况、文化背景, 应激性生活事件、既往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等都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出现与否、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相关[6]。

在本次研究中, 我们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给予临床心理学干预。让患者得到心理方面的支持, 负性情绪得到宣泄;同时通过改变患者固有的不健康认知模式, 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积极的认知模式;健康教育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理论知识方面的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 与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相比, 整合了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的患者能够更好的消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恐慌不安, 可以坦然面对和接受自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而且, 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 对各种不良情绪和生活事件的免疫力增加。

本研究证实, 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药物治疗的同时,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疗效优于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这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49.

[2]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J].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 (2) :68-70.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增刊:208-210.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增刊:202-205.

[5]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82.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7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心房颤动,老年,心理影响

心房颤动是继发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系统疾病, 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尤以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研究发现, 70%[1]的心房颤动发生在65~85岁的老年人,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在10%[2]。发生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因此, 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是改善老年患者负面情绪的重要步骤。我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3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效果明显, 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 排除严重的肝、肾、脑病变。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惧、愤怒、睡眠障碍及食欲不佳, 且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 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63~86岁, 平均年龄 (66.3±5.9) 岁, 病程3~12年, 平均病程6.3年, 按基本病变分类, 冠心病12例, 糖尿病6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1例, 脑梗死1例。观察组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1~84岁, 平均年龄 (63.3±6.4) 岁, 病程4~13年, 平均病程5.9年, 按基本病变分类, 冠心病14例, 糖尿病9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例, 脑梗死2例, 其他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 包括: (1) 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 并给予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此外, 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例如拥抱、握手等,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同时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 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2) 行为干预:医护人员要适时的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复锻炼, 同时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 转移注意力。 (3) 生活方式的干预:要指导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清淡饮食, 多食蔬菜和水果, 忌油腻和辛辣及烟酒;保持规律的作息, 劳逸结合;还要叮嘱患者要按时服药, 若有不适反应, 及时报告。 (4) 认知干预:医护人员要根据个体差异, 详细介绍心房颤动的病因、机制、发展及转归, 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 消除恐惧心理。

1.3 评估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评测。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各评测一次, 评分标准:SAS和SDS各包括20个项目, 每项按1~4级评分, 将20项评分相加为总评分, 然后用总评分乘以1.25, 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 SAS标准分低于50分为正常, ≥50分表示有焦虑;SDS标准分低于53分为正常, ≥53分表示有抑郁。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 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心房颤动多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代谢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 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由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病程一般较长, 容易引起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又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高, 其可以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增加心肌负荷, 加重房颤;同时, 负性情绪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乱, 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 血栓脱落, 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有报道显示, 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17.5%, 而伴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房颤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概率高达69%[4]。说明负性情绪是导致心脏猝死的高危因素。

注:*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5

临床上, 房颤的治疗常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不甚满意。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诞生, 使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干预。临床实践证明, 通过心理干预, 可以简历良好的医患关系, 同时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如焦虑、恐惧等, 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战胜病魔的决心。本文采用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干预, 从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顾艳霞, 陈霞.综合护理干预对7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2, 10 (12) :3284-3285.

[2]杜萍.心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7, 13 (30) :2883-2884.

[3]陆海清.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园地, 2013, 10 (9) :67-68.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0年来我院进行首次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选择年龄在20-60岁, 小学以上文化, 自愿配合研究者, 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听力障碍, 状态焦虑测定焦虑程度达40-80分。实验组男57例, 女43例, 对照组男55例, 女45例,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 均使用富士能EG-99WR型的胃镜检查, 两组患者性别, 年齡, 文化程度, 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胃镜检查护理, 实验组实行综合心理干预。语言干预:护士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检查的目的, 重要性, 医生检查的技术, 胃镜消毒效果, 检查中的不适及配合措施。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音乐爱好让患者在音乐库内挑选自己喜欢的放松性音乐或自带手机音乐, 检查前20min开始播放, 使其溶入到美好的旋律中直到检查结束。穴位按压:指导患者自然放松, 缓慢均匀呼吸, 同时指压内关, 合谷两穴, 每个穴位持续按揉2min, 交替进行, 患者自觉有酸, 胀, 麻, 痛感觉, 然后开始插管, 按压持续到检查结束为止。

1.3 评价指标

1.3.1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测量:

干预前即检查前30min及干预后临检查前5分钟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 心率值。

1.3.2 两组患者心理指标的测量

采用状态焦虑问卷进行焦虑测定, 总分为20-80分,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20-39分表示轻度焦虑, 40-59分表示中度焦虑, 60-80分表示重度焦虑[2]。

1.3.3 食管口打开的配合情况比较

当胃镜插入14-16cm即到达咽喉部时, 嘱患者配合做吞咽动作, 此时观察患者吞咽动作的协调性及胃镜插入顺利程度。结果分为3种情况:顺利是指患者能配合默契地做吞咽动作, 一次吞咽动作后食管入口充分打开, 进镜顺利;一般是指患者仍能配合吞咽动作, 但吞咽与插镜协调不好, 食管口打开不充分, 能进镜但有阻力;困难是指患者吞咽动作配合欠缺, 进镜受阻, 多次调整才得以进入食管。胃镜检查完成时间 (胃镜从口腔插入至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部再退至口腔所需时间) 的比较。

1.4 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2 效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 心率及焦虑评价得分的比较见表1所示。

分析测量结果得出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 收缩压, 心率及干预前后的舒张压相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经过综合心理干预后, 实验组焦虑评价得分, 收缩压, 心率,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食管口打开配合情况比较见表2所示。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实验组经综合心理干预后食管口打开配合得更好, 对照组配合得较差。

2.3 两组患者顺从性, 一次插管成功率, 胃镜检查的时间比较见表3。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 实验组在检查顺从性即配合情况,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胃镜检查完成时间也明显缩短, 恶心, 呕吐等不适状明显减轻。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造成患者舒适性差, 痛苦大等特点为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易造成患者紧张, 恐惧等负性情绪而导致生理应激, 这种应激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植物神经系统, 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引起患者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呼吸不规则[3], 因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使患者肌肉紧张, 可致喉肌痉挛, 食道口打开配合失调, 呼吸和吞咽两者不能协调, 这些都直接影响胃镜检查的顺利实施, 更加重了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和痛苦, 有的会引起呛咳、窒息等并发症[2]。音乐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人体内脏和躯体功能等神经机构都能产生直接影响。和谐的音乐旋律能直接转移人的注意力, 使人放松, 减轻紧张状态, 从而达到调节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的目的[4]。实践证明, 音乐疗法有减轻患者紧张, 焦虑, 痛苦体验以及稳定血压, 心率的作用。语言干预:护理人员用温和的态度跟患者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 焦虑情绪。穴位按压疗法可减轻患者的恶心, 呕吐症状。内关穴主治心悸, 胃痛, 呃逆, 呕吐等,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输穴, 能清泄阳明, 故合谷穴能止吐, 具补气固脱, 益气四阳之功, 故按压合谷穴可补气安神, 缓解紧张恐惧心理[5]。因此, 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提高对侵入性检查的适应性, 使患者在舒适状态下用较短的时间结束检查, 增加了患者的顺从性。这更能体现目前提倡的"舒适护理"的新形式, 新需要, 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提高了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 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胃镜检查护理, 实验组实行综合心理干预 (音乐疗法辅以语言干预和穴位按压) ,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 心率, 食管口打开的配合情况,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胃镜检查的时间比较, 采用状态焦虑问卷 (s-AI) 进行焦虑程度测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下降 (P<0.01) , 生命特征 (血压, 脉博) 趋于平稳, 食管口打开的配合更顺利,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更高, 胃镜检查所需时间更短。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减轻痛苦体验, 稳定各项生理指标, 使患者在人性化的"舒适护理"的状态下接受检查, 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胃镜检查,音乐疗法,综合心理干预,焦虑

参考文献

[1]吴小芳.按压合谷, 内关穴减轻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患者术.

[2]曹海红, 于静静.音乐疗法缓解胃镜检查患者焦虑的效果分析[J].三鼎教育, 2010.

[3]苏锦瑜, 倪秀琴.胃镜检查前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31) :125.

[4]蔡永芬, 黄小明, 肖翔.多模式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3.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 第9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妊高征孕妇36例, 年龄21岁~40岁, 平均年龄28岁;孕周28周~32周16例, 孕周33周~38周20例;初产妇34例, 经产妇2例;轻度10例, 中度23例, 重度3例 (均为先兆子痫) 。

2 方法

2.1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进行分类, 轻度妊高征指血压≥140/90 mm Hg, <150/100 mm Hg, 伴有轻微蛋白尿 (0.5 g/24h) 和 (或) 水肿共10例, 占27.8%;中度妊高征指血压≥150/100 mm Hg, <160/110 mm Hg蛋白尿 (+) 和 (或) 水肿, 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头晕等, 共23例, 占63.9%;重度妊高征指血压≥160/110 mm Hg, 蛋白尿 (++~++++) 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并有一系列自觉症状出现, 共3例, 占8.3%。

2.2 心理状态分析

2.2.1 陌生与恐惧31例, 占86.1%, 由于患者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和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过于敏感而产生恐惧, 更容易与医护人员产生矛盾。

2.2.2 紧张与焦虑36例, 占100%, 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担心母婴安全, 又不了解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精神过于紧张和焦虑。部分患者希望医护人员和家人时刻关注自己, 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行为和各项检查持有疑惑和恐惧。

2.2.3 烦躁与悲观26例, 占72.2%, 由于本身疾病的影响, 患者心情烦躁, 情绪易激惹, 总认为自己孕期不佳, 对胎儿发育有影响, 又担忧医疗救治水平, 整天郁闷悲伤。

3 护理措施

妊高征孕妇的心理状态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通过采取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 使患者精神放松, 心情愉快, 以便身心达到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并有助于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3.1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创建安静舒适的环境护士应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 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入院须知, 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 给患者受重视及受尊重的感觉。介绍性格相似、家庭背景相差不大的病友相识, 让患者感到可亲、可近, 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向患者讲解日常生活起居中的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感, 使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安慰, 从而保持心情愉快。并尽最大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幽雅、清洁的休养环境, 避免声光刺激, 保证充足的睡眠, 利于病情的治愈。

3.2 疏导患者的焦虑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孕妇, 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 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稳定其情绪, 进行安慰和劝导。亲切、耐心地解释疾病情况和患者提出的问题, 以及治疗护理的必要性, 使患者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并参与护理。也可适当安排亲属陪护,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一些心理疏导难以缓解焦虑的孕妇, 可根据医嘱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以缓解或消除孕产妇的恐惧、忧虑心理, 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3 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消除其悲观心情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孕期保健、营养、孕周与相应的各项检查化验、妊高征的基础知识和预防、孕期的注意事项等, 便于病情进展时能及时发现。同时, 使孕妇对怀孕和分娩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善于接受来自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对医护人员抱有信任的态度, 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 完成整个怀孕和分娩过程。

4 结果

10例轻度妊高征孕妇病情缓解, 顺利度过分娩;23例中度妊高征孕妇病情控制良好, 未发生子痫及并发症;3例重症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其中14例自然分娩, 22例采用剖宫产的方法来终止妊娠。

5 讨论

5.1 护理人员对妊高征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社会、文化评估, 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进行个体化护理, 可缓解疾病发展, 减少并发症如子痫、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等的发生。

5.2 妊高征孕妇的心理状态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轻度妊高征孕妇由于身体上未感明显不适, 心理上往往易忽略, 不予重视。当血压明显升高, 出现自觉症状时, 孕妇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也会随之加重[2]。妊高征对母婴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 假如孕妇不能充分认识此病, 就诊不及时, 使得诊断和治疗延误, 导致病情恶化。因此, 应加强孕期保健和检查, 建立孕妇档案,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了解孕期发生的疾病和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以及对孕妇心理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防止病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组36例妊高征患者, 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安慰、健康宣教、劝解、疏导、调节等精心护理及医生的有效治疗,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病情得到稳定, 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控制, 还提升了护理质量。

5.3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 尽早发现, 尽早治疗, 以免病情加重, 是提高妊高征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3]。每一位患者基本固定同一位责任护士, 使护理过程连贯, 便于患者相信护士利于沟通,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组3例重症患者, 我们安排临床经验多, 沟通能力强, 能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 并遵医嘱采取措施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 使她们的病情得到控制。

总之, 妊高征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 特别是重度患者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宣传, 使孕妇认识到其危害性, 及早进行诊治。在当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4], 护理人员应充分展现护士的角色功能, 在实践中要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孕妇及家属提供个体化护理,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为治疗提供帮助, 保证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2.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4.

[3]赵岩红, 郭炳彦, 桑志武.妊高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胎盘基质蛋白酶-9关系的探讨[J].疑难病杂志, 2009, 8 (8) :493-4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双向综合心理干预】相关文章: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论文05-14

双向关系05-21

双向技术06-18

双向设计06-26

双向管理09-01

双向转诊09-03

双向匹配算法06-03

双向融合模式06-14

双向拉伸薄膜07-05

双向动态交流08-09

上一篇:订单控制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