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农业论文范文

2024-09-09

大学农业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大学农业论文 第1篇

农业推广组织是指构成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由个体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实施农业推广任务,且内部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的社会系统[1]。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是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行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有如下特征:(l)有共同的目标函数;(2)有共同的制度规则;(3)组织的绩效取决于组织内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程度[2]。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兴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院校部分学科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投身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在“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新格局[3]中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多研究学者对农业院校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研究,如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道路”推广模式,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大篷车”模式,东北农业大学的“农业专家在线”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大院”的科技推广模式等[4,5,6,7]。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以培养农民的能力为目标、以发展为导向的“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研究和推广模式,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7]。这些研究为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迄今还未见到从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

组织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组织理论,又称作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规模、权力、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而狭义的组织理论,又称作小组织理论,或组织设计理论。它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8]。组织理论有助于我们系统地、科学地研究组织的系统结构和运作。结构决定功能,合理的组织结构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推广效果。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具体功能就是要把农业科学技术顺利地由技术源区传递和扩散到技术受益区,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技术的增产作用。因此,要强化这一功能,就必须构建合理的模式结构,保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充分协调。为此,本文将从组织内部结构,组织运作过程及运作表现等三方面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

1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系统结构

1.1 该组织全方位链接的内部关系网络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以后简称“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主要由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部分教授和研究生组成。

图1.1为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内部关系网络图,从纵向层次结构看,该组织直接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的领导,学院院长主管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宏观活动策划和政策方向的制定。主管教授为具体管理者,负责在曲周县所有双高示范基地的技术试验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在主管教授组织下已经建成白寨乡小麦、玉米示范基地,后老营小麦-西瓜-玉米间作示范基地和槐桥乡果树、养殖示范基地等三大示范基地,主管教授也负责新基地开发及乡镇技术人员的管理等工作。每个基地各由一名教师负责,每位老师和其指导的研究生及主管教授新招的6名研究生直接与农户对接。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是一个有机组织结构。图1中的实线为强连接,虚线为弱连接,箭头为谁对谁负责,双向尖头线为平行关系。可以看出每位老师之间都有强连接关系。沟通方式以宽通道方式为主,如面对面交流等。因为整个团队长期住在曲周县,所以他们之间的沟通即快又信息量大。院长、主管教授和所有的研究生们也有弱连接,保障一旦学生有与教授们相关的急事可以马上沟通解决。而且主管教授就和大家住在科技小院内,每天见面,所以不存在沟通障碍。从横向部门结构看,反应了三大示范基地的强连接关系及其目标的一致性。教师们之间的强连接关系,相互配合,技术互补。同时该组织的教师与县农技人员的强连接也有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技术支持。反应了研究生们之间的强连接,他们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关系,相互学习和交流,一起到田间做技术实验等。

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调研资料编制

有效的强连接和弱连接关系,使得本组织内部形成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直接接触农户的主管教授、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制定实验和推广计划。聘请农户代表参加田间试验的工作,以便直接反应农户们的技术需求,也有助于及时修改试验方式和技术服务方法。而且乡技术员也和农大师生们一起工作,随时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

1.2 高效率、高素质、紧密合作的和灵活的小规模推广组织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属于小规模的组织,共有21人组成,其中有5位教授和13位研究生和3位乡镇技术员。两年来,这个组织尽管规模小,但由于高效的组织运作,在曲周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高效率的技术推广,很重要的原因是由农业院校的人才优势所决定的。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38%为高级职称,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与曲周县农业局技术员和县农技推广站人员紧密合作,完成了对全县农村全覆盖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在推广活动中,也聘请其它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来给当地农民和技术员进行指导。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为外聘专家提供全方位的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

1.3 该推广组织制度约束分析

在组织制度上,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保持推广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县政府不直接干预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推广活动。下面根据组织制度构成,从正式组织制度和非正式组织制度分析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制度。

国家和学校对该组织的制度约束

一是国家项目的制度约束。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进行的科学研究及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立项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土壤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该项目研究目标是“系统研究本区后,提出促进作物高产和高效的技术模式。建立示范基地4~6个,通过技术示范,土地生产力提高25%~30%”。教师根据项目设计研究子课题,研究生围绕项目作毕业论文,以最终实现项目目标。二是中国农业大学从2006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试行农业推广教授制度,五年累计选派100名教授奔赴试点农村,每人每年都将在农村服务6个月。这些教授的年终考核破除单看论文的规则,考核结果优劣将与教授在农村的实际工作效果挂钩,并建立当地农民对教授的评估系统等[9]。曲周县是最早被学校列为农技推广的示范基地之一,学校的新政策将促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曲周的农技推广积极性。

该组织的文化与自身符号对本组织的约束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非正式约束制度,一是农业大学的名字符号本身就赋予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同时教授和研究生受身份一致性影响,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学生要尊敬老师,虚心学习,听从老师的指导等,这些都是自然的潜规则,已经注入到人们的惯性之中。二是组织文化影响,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文化是“善于总结和学习、有领袖精神、高情商”等组织文化激励教师和研究生们努力工作。

2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过程

组织运作过程是指组织结构内各个工作单位或人员在执行组织计划、实施组织预定工作活动时决策和控制过程[4]4。将从下述方面研究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运作过程。

2.1 长期与短期目标的构建

有效的组织运作首先是明确组织运作目标。根据承担的国家项目目标及曲周县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制定的短期目标是:建立200亩核心示范区,辐射20,000亩。实现玉米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公斤,核心示范区达到800公斤,冬小麦亩产达到500-600公斤,提高10-20%的肥料利用效率;长期目标是:探索新型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并实现该推广模式由曲周扩散到华北地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业效率是关键,具体工作中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先建立示范基地,有了成熟技术和经验后再继续推广。

2.2 该组织与政府关系平台的构建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积极与曲周县政府合作,结合当地政府的农村,才能顺利展开下一步的工作。经过校领导和院领导与县领导们的沟通,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人民政府共同创建曲周县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县政府并且同时下文,通知全县农民和各级组织。这为将来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运作搭建了网络链接基础。

2.3 该组织与农户沟通平台的构建

该组织在白寨乡建起了最直接与农户对接的平台—科技小院,出门就是农村和农田。“科技小院”发挥着多功能作用。在科技小院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接触村民、增进感情、参与生产、学习提高、举办活动、扩大影响、召集会议和指导生产。目前已经建立了三个典型小院,小麦/玉米科技小院,西瓜科技小院,果树科技小院。

2.4 根据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建构服务策略

该组织基于农户的技术需求,设计科学、合理及高效的技术支持路径。经过向农户调研,发现阻碍技术应用效果的五大技术损耗因素是地块小不成规模、机械化程度较低、肥料施用不合理、技术服务不到位和农民科技素质低。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白寨乡选定的核心示范区土地面积163.8亩,分属72块和59个农户。针对土地过于分散而不能使用大机械和规模化生产的实际问题,该组织建议对土地进行联合“大方”操作。“大方”是指把分散土地联合成大块土地。为了便于农户在大方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家的土地,他们在地下埋有分界用的橛子,上面有农户的编号。地块联合大方实现了规模作业,统一操作,集中服务,大机械有了用武之地,明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化耕作,而且农民满意,这也为农业技术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保证。 针对这些土地有近20年未深耕过,该组织指导农户利用大型农业机械,深松土壤和追肥,以为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土壤生长环境。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出双高示范基地技术特点为: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土壤、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玉米机械追肥、化控防倒技术、玉米晚收保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八大核心技术。(见图2)。

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调研资料编制

2.5 协助农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意识到农户建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实现自我管理,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如他们协助北油村农民吕玉山在村里成立了“玉山农业机械合作社”,然后由他组织利用机械对全村大方土地进行深耕松土、播种、追肥、喷药和收获,大大提高了农业管理的效率,实现粮食增产,提高农户的收入。这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能有效地协助该组织进行推广,并有助于实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2.6 构建多元化科技培训系统满足不同参差的农户需求

科技培训是农业推广过程的重要方式。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通过两年的实践,在曲周创建了完整而系统的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形成了县有技术服务中心,乡有区域站,村有科技小院和户有科技带头人的四级体系。其具体培训方式分为:“户”有科技长廊自学培训和科技小车流动培训,“村”有进村入户上门培训、现场观摩互动培训和田间学校系统培训,“乡”有科技讲堂集中培训。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主管教授李晓林高度概括了培训结果及意义:传递政府关怀-拉近了政府与农民的距离;传授了知识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了解了农民需求-加强了相关研究的针对性;锻造了农技队伍-加强了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构建了服务网络-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的效率和促进了县、校融合-形成了农业跨越发展的合力。

3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表现

农业推广组织的运作表现是指组织呈现的活动结果。运作表现有时也称为运作绩效,农业推广组织的运作表现既涉及单项活动也涉及综合活动的结果[4]4。

3.1 该组织的短期目标评价

第一,从覆盖面积看,2010年末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建立核心示范区280亩,辐射到60,000多亩,均已远远超过预期目标,目前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示范基地技术正在向全县区域扩散;第二,从产量目标看,万亩示范区小麦和玉米比没有采用双高基地技术的平均亩产均增产17%,已经接近预期目标。如果考虑效率因素的话,实际粮食增加应该到了20%以上,因为在该组织的技术支持下,每亩地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大方土地也提高了播种、施肥和收获的效率。第三,收入变化。小麦每亩增产126斤,按现货市场价一斤1.31元(2011年3月22日郑州期货交易所现货价格[10])计算,增加收入165.06元/亩。玉米每亩增产168斤,按现货市场价一斤1.12元(2011年3月22日大连期货交易所现货价格[11])计算,增加收入188.16元/亩。两种粮食加起来一共每亩增加收入353.22元/亩。实际增收略低于预期的400元/亩的增收目标。

3.2 该组织的长期目标评价

通过两年多的曲周农业技术推广,该组织建立和完善了本组织与县政府合作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这个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四个子示范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及创建了可操作的技术模型和新型培训模式、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农民合作社模式等。主模式下衍生出子模式,正好符合最初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扩散式技术推广的目标规划。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动曲周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同时对曲周现代化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示范区实现了机器施肥和机器深耕和机器收割的机械化农田管理。

4 对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的评述

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是具有高度人才优势的小规模、有机组织机构,其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全方位的组织成员链接模式,保障了有效沟通。通过县政府领导参与实验项目及推广计划的制定,实现了该组织目标与政府农村政策目标的有效结合。通过与农户有效的沟通,研究其技术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技术支持路径。通过在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培训系统,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这样也形成了学校、政府、农户三方互动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基于以上要素构建了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推广模式(见图3)。

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调研资料编制

本组织通过组合县乡农技人员、河北农科院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农业企业和农户科技带头人,形成大学农业技术集成优势;以基地(示范基地、多功能科技小院、农大曲周实验站)和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为农业技术扩散平台;同时在有效的激励及促进学科发展的机制下,实现了高效运作并实现了该组织确立的目标,给河北省曲周农业发展带来了标致性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中农大曲周推广组织模式适合在河北地区推广和应用,也为国内农业大学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魁.河北省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孙云寿.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4

[3]夏敬源.发展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10(4):4-7

[4]高启杰,等.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胡俊鹏,等.浅析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7):412-415

[6]聂海.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0-34

[7]刘光哲.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39

[8]刘延平.组织理论代表人物评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9]宁启文.中国农大推行农业推广教授制度[N].农民日报,2006-7-29(002)

[10]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小麦日行情表[EB].本月第16个交易日.本年第51个交易日,2011-03-22,http://www.czce.com.cn/portal/exchange/2011/datadaily/20110322.htm

大学农业论文 第2篇

【中国农业大学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招生网站-中国农业大学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本校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招生章程。第二条 学校校名为中国农业大学,英文译名为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上级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西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学校网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法学、社会学、英语、传播学、农村区域发展、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28个。除动物医学专业学制为5年以外,其余专业学制均为4年。第六条 按学科大类录取的学生,入学以后将按学科大类统一组织基础教学,1~2年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就业意向等情况,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继续学习,毕业时获得所选专业的毕业证书。第七条 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4个专业只录取有相关专业志愿或有书面报考意向的考生;新生到北京报到,在北京完成第一年的学习后,从第二年起到我校烟台研究院进行教学和实习直至毕业;这4个专业的本科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的学历证书与其他专业相同。第三章 收费标准第八条 我校的收费严格按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2014年普通本科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学生)收费标准为:植物生产类、园林、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费3000元/(生•年),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按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执行,其余专业学费5000元/(生•年)。住宿费标准:900~1200元/(生•年)。第四章 录取规则第九条 招生条件我校招收的本科学生应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有关考生报名资格的规定。第十条 提档比例我校为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提档人数不超过当地招生计划数的120%,在此范围内,由我校根据高考成绩、专业志愿、考生的综合素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单科考试成绩等情况自主录取。第十一条 加分政策我校原则上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的有关政策性加分,但最大加分不得超过20分,按照加分后的投档成绩进行录取和专业安排。第十二条 专业安排我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以投档成绩作为主要依据,采取分数优先,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参考考生成绩、所报专业倾向等调剂到其它按志愿未能录取满额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第一志愿实施平行志愿的省份如投档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一般不予退档。内蒙古自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治区考生的专业安排遵循志愿清的原则。第十三条 外语语种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且需要口语成绩优良。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全程英语教学,非英语语种学生入学后将无法学习,建议谨慎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议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第十四条 相关科目要求我校对考生的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及格以上。报考工业设计、园林两个专业的考生宜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第十五条 男女比例我校各专业对男女生比例均无特殊要求。第十六条 往届生我校各专业对往届生没有附加要求。第十七条 定向就业生我校招收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为国家指令性计划,列有招生计划省份的考生可自愿填报。我校只录取填报定向就业专业志愿,有书面申请并由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且投档分数在我校当地调档分数线下4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被录取到定向就业专业的考生,必须在入学前与我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对拒签协议的已录取学生,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录取到定向就业专业的考生,入学以后不得申请转专业,毕业时直接到定向单位就业,不能报考研究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等类型的招生计划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回生源地区就业。第十八条 艺术特长生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开展招收艺术特长生试点工作的普通高校之一,2014年我校继续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特长生。录取时,对于通过我校组织的艺术特长生水平测试且通过当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艺术特长生测试,经公示无异议,与我校签订了招收意向书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降分录取。第十九条 高水平运动员我校是经教育部备案的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普通高校之一,2014年我校继续面向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时,对于通过我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水平测试,经公示无异议,与我校签订了招收意向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降分录取。第二十条 理科试验班我校的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和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两个专业只录取第一院校志愿的考生。理科试验班实行滚动制。第二十一条 中外合作办学我校的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安排在部分省市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且仅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生。第二十二条 江苏省录取方案1.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植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学类、园林、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理科专业建议选测科目为化学或生物。2.报考我校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级要求为“AB”及以上。3.考生进档后,以投档成绩作为排序依据,结合考生的选测科目、专业志愿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指标,按照第十二条具体规定安排专业。第二十三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我校招收身心健康,体检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考生。除规定的条目外,根据我校专业培养的实际要求,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作以下补充规定:患有下列疾病者,建议考生慎重报考有关专业: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园林、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工业设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土木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化学、应用化学、传播学、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2.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应用气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土地资源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患有下列疾病者,不宜就读相关专业: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相关条目。2.嗅觉迟钝或丧失,不宜就读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气象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园林、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3.色盲不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宜就读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4.严重口吃或患有发音妨碍者,不宜就读通信工程、交通运输、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按照招生体检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第五章 其他第二十四条 我校已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并积极推进学分制,陆续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宽松转专业政策全面实施,学生专业选择更加符合自己的兴趣;考试强化过程考核与形式的多样化,实现考核形式和内容的科学化;加强双学位工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开设新生研讨课,为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提供保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优秀学生的科研潜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施领导力培养计划,培养“三农”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才;强化就业与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索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新的突破点,本科教育国际化呈现新局面等。各项改革措施全面有序推进,成效显著,有力地提高了本科教育质量。第二十五条 我校目前只提供英语教学,本科专业试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师用英语授课,因此非英语考生报考我校原则上应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第二十六条 我校的有关招生政策及录取结果等将及时在招生办公室主页上公布,考生可自行查询,网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报考指南: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计划:

中国农业大学人气校友:

南京农业大学 第3篇

南京农业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高校,国家“211工程”、“111计划”重点高校,同时也是“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重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院系设置

南京农业大学院系设置农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含无锡渔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动物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理学院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南农大分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农村发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金融学院草业学院

学科建设

大学农业论文 第4篇

作为农业院校, 农科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如何?与其他学科比较有哪些特征?怎么改进院校环境?本研究应用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数据对该校农科学生学习行为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 描述农科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找出农科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表现的不足, 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研究数据及方法

本数据来源于2011年6月对东北农业大学的调查。调查问卷来自于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 (CCSS) ”课题组。2011年6月8—20日对东北农业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一、二、三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的聚焦点仅在于农科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从东北农业大学总体调查数据中单独提取出农科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学习行为着眼于“大学习观”, 包括学校课堂、课下、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深度学习五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统计分析, 描述农科学生学习行为的状态 (农科学生的样本构成见表1) ;二是比较分析方法, 将农科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在不同指标上进行比较, 了解农科学生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差异 (学校总体样本中的学科构成见表2) 。

说明:由于有的学科人数过少, 将学科进行了合并处理, 整合为农学、文史哲法教育、理工和经管。

二、研究结果

(一) 课堂学习行为分析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包括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和课堂投入。课堂上生师互动较低, 仅有11.8%的学生“很经常”或“经常” (以下简称“经常”) 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 24.2%的学生“经常”积极回答/思考教师的问题, 11.1%的学生“经常”质疑教师的观点, 有16.9%的学生作过预先准备的报告。课堂上生生互动情况优于生师互动, 有57.2%的学生“经常”和同学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课堂投入尚好, 63.6%的学生“经常”有侧重地记笔记, 有67.5%的学生“经常”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总的来看, 在课堂学习行为上, 大部分学生课堂投入较好, 主动学习、师生互动表现欠佳。

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课堂上主动提问与讨论”指标上农科学生显著低于其他学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其他指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二) 课下学习行为分析

课下生师互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仅有15.7%的学生“经常”课外和任课教师讨论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课下生生互动优于生师互动, 有43.1%的学生“经常”课后和同学讨论作业/实验, 有25.4%的学生“经常”在课业上帮助其他同学, 有24.2%的学生“经常”与非本班同学讨论学习。有22.7%的学生“经常”没有完成规定的阅读或作业, 学生课下投入还有待于提高;在课下学习时间上, 27%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在11—15小时, 每周超过15小时的频数为44%。有31.2%的学生“经常”使用网络媒介讨论或完成作业, 说明应用现代信息手段的频数还比较低。总体看, 在课下学习行为上学生整体表现较差, 各指标高频行为的选择均在50%以下, 尤其在师生互动方面表现更差。

与其他学科比较, 在使用“网络媒介讨论或完成作业”指标上, 农学学科学生低于经管和文史哲法教育学科学生;在“与非本班同学讨论学习”指标上, 农学学科学生低于经管和理工学科学生。

(三) 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分析

根据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的内容, 可以将其分成三类:学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就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以及社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

在学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行为方面, 学生去听感兴趣的讲座报告频数相对较高, 有24.4%的学生选择“很经常”或“经常”。与教师一起开展研究、参加 (学术) 竞赛、向期刊投稿三个指标由于学生参与需要一定条件, 学生选择“已经做了”的频数较低, 分别为15.5%、9.4%、5%。农科学生在社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方面有较高的参与度。参加社会实践、社区志愿者服务、参加社团等超过40%, 但与“教师一起参加课程外的工作”仍属于低频行为, 仅有18.7%选择“很经常”或“经常”。在就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方面, 有25.5%的学生报考了各种证书, 14.9%的学生进行了课程外的语言学习, 去海外学习和辅修二学位的学生较少。总的来说, 在拓展性学习行为上学生对社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参与度较高, 对学业导向的拓展性学习参与度较低。

与其他学科比较, 志愿者服务指标上, 农科学生显著高于经管学科学生;去听感兴趣的讲座、课程外语言学习、证书报考三个指标上农科学生显著低于经管学科学生。

(四) 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分析

有46%的学生感到学习缺乏意义感, 69.4%的学生“非常同意”或“同意”学习带来了成长, 60.3%的学生“非常同意”或“同意”学习时内心充满快乐, 74.4%的学生“非常同意”或“同意”遇到学习困难能想尽办法解决。有71.4%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动力在“3—5”之间 (本题通过1—7级里特利量表测量) , 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般;19.2%选择1—3, 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60.8%的学生对专业“非常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 同样有60.8%的学生认为所读专业对未来的生活有帮助, 有52.5%的学生对未来的学业有更高的期望。

与其他专业比较, “学习动力”、“专业兴趣”指标上农科学生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学科的学生, “学习乐趣”指标上农科学习显著低于经管、文史哲法教育学科学生, “专业帮助”指标上农科学生低于经管、理工学科学生。

(五) 深度学习行为分析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本身, 而且还注重在各种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重视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研究表明, 采用深度学习策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善于保持、整合与迁移所学的知识, 更易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同时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深度学习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转向主动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它将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有意义的学习[3]。深度学习量表包括三个维度:高阶认知、整合性学习、反思性学习[4]。

在高阶认知方面, 分析、运用认知目标选择“非常强调”和“强调”的频数较高, 分别为59.4%和56.3%;综合、判断认知目标的选择频数较少, 分别为46.1%和44.4%。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分析、运用教育认知目标感知较强, 而对综合和判断教育认知目标感知较弱;另一方面也说明农科的课程设置中较多地强调记忆、分析等低阶认知目标, 而较少地强调高阶认知目标。在整合性学习方面, 各个具体指标被选中“很经常”和“经常”的频数较低。在“完成论文或项目时需要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和观点”指标上, 40.6%的学生选择“很经常”和“经常”;“作业能融合不同课程所学的观点或概念”指标上, 36.9%的学生选择“很经常”和“经常”;在“课堂讨论或完成作业时能从不同的视角综合考虑问题”指标上, 仅有26.9%的学生选择“很经常”和“经常”;“与教师讨论阅读”、“与非本班同学讨论学习观点”两个指标更低, 选择“很经常”或“经常”的频率为15.7%、24.2%。在反思性学习方面, 农科学生的表现要优于整合性学习。有42.6%的学生能够“很经常”或“经常”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有54.4%的学生能够“很经常”或“经常”通过学习改变原有理解;有63.1%的学生能够“很经常”或“经常”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观点, 有39.4%的学生能够“很经常”或“经常”调整自己的看法, 频数较低。

总体来看, 在深度学习上, 学生对分析、运用认知目标感知较好, 对综合、判断认知目标感知较差, 学生整合性学习整体表现较差, 多数指标的高频行为选择在30%以下, 学生反思性学习优于整合性学习。

与其他学科比较, 农科学生主要在整合性学习方面表现较差。“融合不同课程观点”、“论文写作中整合不同信息和观点”指标上, 农科学生显著低于经管学科学生;“从不同视角综合考虑问题”指标上, 农科学生显著低于文史哲法教育和经管学科学生;“与非本班同学讨论学习观点”指标上, 农学学生显著低于经管和理工学科学生。在“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观点”反思性学习指标上, 农学学生显著低于经管学生。

三、结论及启示

笔者对农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 获得如下发现:从农科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统计来看, 农科学生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生师互动、学业导向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专业兴趣、整合性学习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其他学科相比, 首先, 农科学生在深度学习维度中的整合性学习方面的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科学生, 5个具体指标中有4个指标显著低于其他学科学生;其次, 农科学生在“专业兴趣”、“专业帮助”、“学习动力”、“学习乐趣”上显著低于其他学科学生;最后, 农科学生在听讲座、课程外语言学习、证书报考指标上显著低于其他学科学生。总的来看, 农科学生整合性学习不足, 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缺乏主动性。根据以上的分析, 对未来农科课程和学习安排有如下的启示。

(一) 更新教学观念, 强化学生深度学习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大学不再只招收优秀学生, 实行精英教育[5];同时, 现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 对未来的选择愈加迷茫, 愈加没有信心[6]。如何让这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是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7]。以往的教育方式已不再起作用, 大学应从“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老三中心”走向“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8]。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注重判断、综合等具有创新因素的高阶教育认知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反思, 鼓励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二) 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 良好的生师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 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课下的互动, 解决学生学习疑惑, 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 注重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农科学生第一志愿率低[9], “学农不爱农”历来是农科专业办学的一个困境。本研究中也显示农科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期望低于其他学科。因此, 有必要加强学业的挑战度和严格程度, 强化实践教学 (可让低年级学生尽早参加实践教学和实习) , 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投入和付出, 提高学生专业兴趣。

(四) 加强对农科学生的学习引导

农科学生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缺乏对知识整合和深入思考, 缺乏课外拓展性学习的参与。对此, 应针对农科学生“保守”的特征, 有意识地开展教学和辅导活动, 引导农科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意义, 培养农科学生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增强农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研究仅以东北农业大学一所院校的农科学生为样本进行分析, 存在样本较少的不足, 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

参考文献

[1]Kub.D.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over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Bloomington, IN: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and Planning, 2001.

[2]龚放, 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9) .

[3][4]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NSSE-China 2011问卷调查使用手册[Z].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2012.

[5][7][8]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8) .

[6][日]金子元久;徐国兴等译.大学教育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9-60.

大学农业论文 第5篇

【河北农业大学排名】河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河北农业大学录取分数

线

河北农业大学位于古城保定,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是陶冶情操、求学、授业的理想之地。历史悠久,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上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学校的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田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学校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进入新时期,1986年和1996年两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学习河北农业大学的高潮。基础条件良好。校园占地1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余平方米。附属实验农场330余公顷、林场2700余公顷。学校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仪器设备值2亿元;学校先后与邢台、承德、石家庄等签订了市校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内十几个县级政府签订校县合作协议,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在校教职工3000余名,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321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621人,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476人。学校先后有38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3人;1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4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9人。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全面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考研率超过20%,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类型齐全,数量位居河北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

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9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31项。在教育部组织的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河北省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河北农业大学占有其中四个。科研实力强劲,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有河北省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18个省级科研机构。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课题、“973”专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2629项,鉴定科技成果293项,其中220多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8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3项。科研项目获奖等级、数量和获奖率连续八年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以生命类学科为优势,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学科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博士点、65个硕士点,7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七大门类。其中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是河北省第一个管理类博士点,会计与资产评估学科是财政部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建有建设部“北方村镇建设人才培训中心”、财政部“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培训基地”。办学特色鲜明,学风严谨朴实。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原则,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创新和技能培养,所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办学模式享誉全国,办学特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务院和多部委的多次好评。办学一百多年来,数以十万计的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在我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院士、知名专家、技术骨干、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16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2001年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中国农业大学:稼穑之歌 第6篇

究其本源,农大的源头是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正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源头,农大生来就肩负着振兴中国农业的使命。

数十年的起落沉浮中,农大几度变迁,经过晚清、北洋、民国3个时期,辗转于西安、汉中、山西、北京等地,不可谓不曲折。新中国成立后,农大终于在北京扎根,并迎来了意义非凡的“三源合流”——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三院合并,时称北京农业大学。

在往后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中,强农报国的信念一直是北京农业大学不熄的精神之火。北京农业大学身处风雨飘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艰难困苦的内忧外患中,师生们为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躬耕不辍,始终勇立时代潮头。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与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那便是我们最熟悉的名字——农大。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农大现任校长柯炳生说:“农大将你们酿制成了优等葡萄酒,你们需要找到识货的人。那些招聘人员如果看了你们简历后眼睛没有立刻发亮,那个单位你们就不必去了,更不用提那些对农业类高校说三道四的无知者了。”

与其他“牛气冲天”的“中”字辈大学相比,农大可谓是低调到了土里。即使顶着“985工程”“211工程”的头衔,也享有中国第一农业类高校的美誉,农大的目光却深深地望向了地面。

或许是带着“农业”二字的原因,人们对农大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带着一种同情的眼光看待农大的同学们:“啧啧,这么好的分数怎么去了这个大学?太可惜了。”

可惜吗?农大的同学们可不这么认为。再“高大上”的学校,也离不开五谷杂粮,农大的同学们背负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使命,从来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农大地处北京,又是国家命脉行业的大后方,自然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农大没有令人失望。

从1954年的全国6所重点高校之一,到1984年的全国10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再到后来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农大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领跑者。

农大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创造了难以尽数的“第一”和“之最”:开创中国最早的植物生理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农药科学、农业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理论体系;培育出中国第一批抗锈小麦良种;参与制造我国第一台拖拉机;育成中国利用时间最长的玉米杂交品种“中单2号”和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农大108”;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例体细胞克隆绵羊……

在荒芜贫瘠的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上,农大专家主持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重大项目使得5000万亩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这彻底地改写了我国“南粮北运”的历史。

双面农大

在农大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做一个幸福的人。

学霸篇

学在农大,干农活自然是不可少的了。抓蚯蚓、挖土、做酸奶等这些一般大学生无法体验的事,在农大都不是新鲜事。在实验室待累了,还可以跑到西校区施个肥,“偷”个菜,感受一下干农活的喜悦。

东校区即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的旧址,地处高校林立的五道口,这为广大学霸蹭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走出校园,既可以到清华北大去感受一下最强高校的学术氛围,又可以到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的其他高校里去学习鉴定宝石、外语、攀岩等课程。

另外,看书看得累了,学霸们还可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等等,这可不是普通的体育馆,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比赛用馆!也就是说,农大的同学们随时都可以享受世界级的场地和设施啊!

“玩咖”篇

五道口的学校里不乏学霸,也从不缺少“玩咖”。便利的交通和开放的氛围使得农大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包容性极强的北京几乎拥有一切,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需要的资源。文艺青年去鼓楼听民谣,话剧迷到后海去看话剧,潮人去三里屯,“历史控”去国家图书馆和琉璃厂,追求“高大上”的同学去国家大剧院。一个人在北京,就像一滴落在大海的水,也许会感觉很渺小,可也因此得到自由感。

大学农业论文 第7篇

2008年12月29日,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转基因植物中心主任、华裔生物学家李义教授和国际柑橘学会执委、湖南农业大学邓子牛教授应邀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讲学和学术交流。李义教授作了题为“果树生物技术和遗传改良”的学术报告, 重点讲述了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清除技术, 即将外源基因从转基因植物中清除, 该技术为解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邓子牛教授作了“我国柑橘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 介绍了我国柑橘品种的结构分析、资源收集、调查、评价与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国内外柑橘新品种选育等研究进展情况, 提出了我国未来柑橘品种选育的目标与方向。这次学术交流使全所科技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果树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开阔了视野和工作思路。

大学农业论文 第8篇

当前,学术界虽然在大学科技园相关的理论研究宏观层面上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仅限于综合性高校的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科技园的分类研究尚未起步,尤其是对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功能认识还比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农业大学科技园发展。因此,进一步厘清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对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学科技园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定义

我国大学科技园是在吸取了校办产业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由学校直接创办的。[2]农业大学科技园是建立在高水平农业大学附近,依托大学的人才、智力、技术、成果、文化、土地等综合资源而成立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科技组织。大学科技园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却担负着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3]因此,农业大学科技园主要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根本目标,以技术密集为基本特征,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效载体,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农业高校分别成立大学科技园,并于2000年、2002年进入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4]

2 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功能

我国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教育功能的补充、科研功能的延伸、社会服务功能的支撑。它既强调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也特别强调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5]所以说,大学科技园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载体,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成果孵化、企业孵化等功能,能将发展知识经济的诸因素在园区内充分地组合配套,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6]

目前,对农业大学科技园功能地位上存在模糊的认识。究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由于大学科技园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宏观层面上的多,且仅限于综合性高校的大学科技园,对农业高等院校如何办大学科技园,怎样才能办好大学科技园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同时,由于农业大学科技园“农业”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其研发和转化的成果除了具体的涉农产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向农民传授的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技术成果。然而,据我们了解,当前我国有很多农业大学或者涉农科技园区在功能定位上完全与综合性大学科技园趋同。上述情况表明,如果农业大学科技园采取与其他大学科技园相同的发展模式,则一不可能与其他大学科技园形成竞争,二会使科技园缺乏发展后劲。

所以说,“农”这个学科也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为农业产业具有地域性强、受自然条件制约因素大、项目周期长、投资收益低但社会效益高的特点,体现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中,就要求有不同于综合性高等院校的新的理论的指导。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农业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7]因此,农业大学科技园在功能定位上以“农”为本,大力发展高技术农业、高效益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色、产销对路、价值高、生态压力小的新品牌,包括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食品等;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提供基地和平台,实现科技与生产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园区——科研实体——基地(企业)——农户——市场”良好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进而构造“信息——技术——产品———商品——市场——效益”的产业化链条,[8]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大学科技园基本功能主要有孵化功能、创新功能、示范功能和旅游观光功能,其中,孵化功能是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功能。农业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如图1示。[6]

同时,由于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具有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农业大学科技园在发展理念上,不能仅仅把孵化和转化有巨大经济回报前景的企业或项目作为工作重心,而应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功能,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为目标,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取得社会的认同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为科技园不断注入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建设农业大学科技园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社会服务功能和公益性为核心,体现农业区域资源生态特点和地方农业特色,充分利用农业高校在人才、新技术新成果方面的优势,解决企业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后劲;而农业高校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找到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推广、示范的基地,同时解决了实践教学场所类型单一、承受能力有限、技术含量不足等问题,高等农业院校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达到了双赢目的。农业大学科技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

3 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构建

目前,广东省主要的大学科技园有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海珠中山大学科技园、暨南大学科技园、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深圳大学科技园和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共7个大学科技园。其中,暨南大学科技园、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深圳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9]为促进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2003年成立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和科技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科技园的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从建园起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坚持“一园两区、突出特色、多元产业、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指导方针,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沿海城市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科技园。

3.1 创新运行模式

根据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要求,科技园均采用“公司制”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模式。在农业科技园区的机制创新方面,河南省许昌市的方法值得借鉴。从1996年以来,许昌市把企业管理机制引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实行了“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经营运行机制。运行公司制是“四制”的核心,它为“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投资业主制保证了有限的支农资金有较高的投放效果,科技承包制推动了高新科技、实用技术的应用,联结农户合同制架起了农户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桥梁。[10]结合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我们建议整合校内和园区资源,成立“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实行公司化运作和经营。在科技园产业特色方面,应该以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依托,重点支持和孵化农林、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设计与创意产业,校外高新企业与学校相关院系联合研发产业等。尤其是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期,建议将已改制或准备改制的校办科技型企业纳入到园区规划中,如天河科技开发部、华农大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华农大植物开发中心、广州华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华农大奶牛场、华农大乳品厂等。

在科技园建设总投资中,国外科技园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如英国政府在科技园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份额已经超过了20%,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官方投入的资金总量已接近科技园投资总额的30%。[11]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据科技部园区办公室统计,2002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项投资总额达到113.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占12%,企业投资占66%,外商投资占7%,自筹资金占15%,入驻园区企业已成为投资的主体。[12]但是,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这使得大学科技园在创办初期就面临着仅靠大学自筹资金难以支撑的两难局面。而政府以及社会资金亦缺少明确的合理注入渠道,因而无法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因此,资金匮乏成了扼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也面临类似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在建设科技园区过程中,我们认为华南农业大学要大力引进社会资本、风险投资、民间资金等各类资金,建立资金充裕的种子基金、孵化基金,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工作,同时还可以采用“土地入股”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合作建设,按投资比例分成确权使用。

3.2 完善产业链

孵化功能是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功能。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主体孵化园区依托学校的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和学科特点、面向珠三角、开放式办园,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和市场为导向,使学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与社会资源良好结合,达到校企双赢的合作。主体孵化园区是集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信息产业的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为广东的经济转型和全国农业产业现代化服务。进园的企业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孵化、发展后,将进行产业的发展。为此,华南农业大学要充分利用校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的土地资源建设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园区,使包括厂房、实验室、办公楼、生活服务设施、仓储、物流等设施一应俱全,为进园高新企业的发展升级提供延伸服务。同时,加强贸易园区建设,为进园企业提供高科产品展示、交流、交易平台。

3.3 创新服务体系

大学的积极引导和宽松政策对师生来科技园创业起到鼓励作用。如复旦大学出台规定,开放教学资源、设备资源和网络资源,为科技园企业提供服务;教师带科技成果去科技园区创办企业时,校方只收取无形资产收益的20%,其余80%由系(所)课题组和创业者分享,确保创业者个人在总收益中享有与其贡献相称的比重。[13]所以,华南农业大学对于进园的企业、创新人才要制定资格条件、园区管理要求和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代办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代理法律事务,帮助申办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申办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通过提供各项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入园率和成功率。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租用的房屋,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按市场价的30%收取,第三年按市场价的70%收取;进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六年内可缓交其建设用地的土地购置费,或用申请到的有关财政补贴抵交。[14]

同时,成立的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技术咨询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经营人才的培训,以及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大学科技园面向社会,又是以高新产业为主,要吸引高新企业或吸纳创新人才,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可利用学校在科技、实验室、房屋、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进园企业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如:(1)共享学校的公共实验室或相关设施;(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优先照顾进园企业;(3)共享高科技信息资源、图书资料;(4)对土地、房屋的租金给予优惠;(5)对进园企业、创新人才给予全方位服务;(6)享受国家、省大学科技园的各种优惠政策等。

另外,在科技园内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系统、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将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可以保证园区生产的产品达到国际绿色产品质量标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利于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园区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3.4 科学定位功能

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应坚持以“农”立园,注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企业孵化与公益性技术产业示范推广相结合、经济规律与农业生产自然规律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为指导,以“三个结合”促进“三区并举”,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走农业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具体来说,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是引进、孵化、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充分利用校本部所处的五山地区农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形成以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服务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服务的信息流中心;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文化的塑造,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使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成为吸引和凝聚人才、资金、科技成果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基地;以农业科技企业、农业技术开发中心为纽带,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形成农业科技成果、动植物新品种和专有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网络;通过环境的治理、品种的展示与观赏、农业生产过程的参与等,实现美化环境、平衡生态、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与场所、进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示范等多种功能;立足广东农业发展现状,注重本地条件和特色农业相结合,创立现代农业样板。

所以说,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建成具备研发转化、孵化培育、示范带动、精品生产、休闲观光等功能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基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成为农业科技信息和人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成为服务、辐射、带动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4 结束语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第9篇

学院位于南京市浦口区, 校园面积716亩, 北邻老山风景区, 山林遍布, 鸟语花香。经过多年的发展, 学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 学院的农业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三个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八个学科硕士点, 工程硕士 (农业工程) 等三个专业学位领域硕士授权点;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管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十二个本科专业。

多年来, 学院依托农业工程优势学科, 在水田土壤流变性能、农业机器人、土壤耕作及旋耕机械、农业能源等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瞩目。近三年来, 学院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项目100多项, 其中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 被SCI、EI、ISTP收录近100篇。

大学农业论文 第10篇

1 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现状的实证调查

1.1 问卷设计

针对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 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基本情况及其对医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获得当前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真实情况[1]。

1.2 样本的选择

面向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 分布较为分散, 具有广泛性。

1.3 问卷的发放和收回

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20份, 有效率达70%, 保证了问卷的广泛性。

1.4 问卷的数据统计

因问卷数据量大, 且项目较多, 表1只统计了调查的最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是否使用过医保卡、是否已参加新农合及对现行医保政策是否熟悉等基本信息。

2 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基本状况

2.1 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 河北农业大学在2010—2013年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及参保率在逐年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不够和部分学生已参加新农合或商业保险。

2.2 不参保的原因统计

经走访调研, 部分在校大学生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办理新农村合作医疗;第二类是已办理商业保险;第三类是由于家庭贫困, 为了节省开支。其中已办理新农村合作医疗而不参保的学生占74%, 已办理商业保险而不参保的学生占23%, 因家庭贫困而不参保的学生占3%。不参保原因的比例见图1。

注:表中数据资料来源于调查问卷。

注:表中数据资料来源于实地调研。

注:图中数据资料来源于调查问卷。

3 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大学生对医保政策不够熟悉, 缺乏基本的医保常识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 高校医保工作基本上是由学校医保科和学生处负责全校在校生城镇医疗保险工作, 各学院的医保专管员由学生辅导员担任, 由于学生辅导员知识结构限制、事务性工作多等原因, 对医保政策和医保知识了解有限[2]。与大学生交谈发现, 很多大学生表示, 对这一政策并不是很了解。“辅导员拿来一份文件, 简单念一下需要缴纳的费用, 之后就要求全部交钱入保。大部分同学都云里雾里, 因此交钱时都别别扭扭的。通过调查发现:熟悉现行医保政策的在校大学生146人, 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34.76%;不熟悉现行医保政策的在校大学生274人, 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65.24%。市医保中心和各高校对各学院的医保专管员和在校学生干部的培训不多, 导致对医保政策不够熟悉, 缺乏基本的医保常识。保定市高校医保工作流程见图2。

3.2 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偏高, 报销比例偏低

2012年9月份, 保定市针对城镇医疗保险起付标准进行了调整, 如在校学生普通门诊统筹待遇由原来的200元调整为100元, 但是相较其他地区的起付标准仍然偏高, 在校学生基本没有收入来源, 平时一般感冒之类的小病较多, 一般花费达不到起付标准。该医疗制度的实际收益率偏低, 一般在25%左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满足大病医疗需求, 但生病住院的人毕竟是少数, 只有少数人受益却能影响到制度的参保率甚至可持续发展。保定市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及限额见表3。

注:表中数据资料来源于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 异地报销手续繁琐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针对的是大病、重病, 在校大学生患病后, 考虑到父母临近照顾等因素, 一般都选择回家治疗。但异地报销手续繁琐, 需提供的材料包括学校出具的证明、医疗保险证 (复印件) 、医疗保险IC卡、出院结算单 (机打票据) 、住院费用明细单 (汇总明细, 盖章) 、诊断证明书 (盖章) 、有效费用单据和住院病历复印件 (病历首页、入院记录、手术记录、介入治疗记录、出院小结、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盖章) 。异地报销需要在住院3 d内报案, 而且采用的是先垫付后报销的方式。

3.4 门诊大病、慢性病鉴定复杂

门诊大病、慢性病鉴定审核流程复杂, 申报门诊大病、慢性疾病鉴定的人员一般需先填写申请, 之后自费到定点医院进行鉴定, 最后需提供非常详细的证明材料。鉴定过程复杂, 程序繁琐, 由于大部分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鉴定, 最终参加鉴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如2013年保定市某高校参加申请门诊大病、慢性病鉴定的学生只有8人, 最终鉴定成功的只有5人。

4 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 普及基本医保常识

医保中心作为全市医保工作的主体, 在高校应通过举办医疗保险知识讲座等活动加强宣传医保政策, 普及基本医保常识;对各高校医保科、学生处、各学院医保管理员和主要学生干部进行定期培训, 使其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政策, 做好日常医保工作。同时应定期开展校园咨询活动, 每个月进校园开展咨询和业务办理活动。

各高校也应通过举办征文、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 在学生中加强宣传, 鼓励学校医保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交流, 尤其是各学院的医保管理员,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知识。最终使每位在校学生都能够基本了解医保政策和相关程序。

4.2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降低起付标准, 提高报销比例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逐步提高政府对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 减轻在校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实行属地参保, 河北省内各市政策不尽相同, 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是河北省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两市的参保、报销政策分别为:石家庄市大学生参保缴费金额每人每年60元, 含10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3]。基本医保年最高支付限额为2.5万元, 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8.5万元, 参保学生每个保险年度最高可报销11万元[4]。保定市大学生参保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40元, 其中包括20元的基本医疗保险, 20元的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保定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为6万元, 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9万元, 即参保学生每个保险年度最高可报销15万元。

各省应建立起统一的标准, 包括各项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等。政府对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也应根据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及时调整, 不断减低起付标准, 提高报销比例, 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受益人群范围, 真正达到基本医疗保障的目的。

4.3 简化异地报销流程, 提高异地报销比例

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异地报销流程和手续, 简化审批环节, 明确相关业务流程。目前, 各省市都有相关的医疗保险异地报销流程和手续, 但是各不相同, 标准不一, 导致经常出现来回跑手续现象。应针对此问题制订统一的医疗保险异地报销流程和手续, 尽量统一标准、简化审批环节、明确相关业务流程。大部分学生求学在异地, 身边没有亲人, 一旦生病非常愿意回本地医治, 导致异地报销不断增加, 为更好地减轻大学生负担, 应逐步提高异地报销比例, 消除大学生异地就医和报销难的问题[5]。

4.4 简化门诊大病、慢性病鉴定流程

目前, 门诊大病、慢性病鉴定过程复杂, 程序繁琐,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可以尝试上门服务的方式, 由各市医保中心指派专人在学校医院对学生进行门诊大病、慢性病的鉴定工作, 现场进行审核。

参考文献

[1]黄泉星, 赵淑明.泉州市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状况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 (8) :827-832.

[2]吉莹.全民医保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镇江:江苏大学, 2010.

[3]刘永祥.河北省大学生居民医保可跟着工作“走”[EB/OL]. (2010-09-01) [2014-09-10].http://job.yzdsb.com.cn/system/2010/09/01/010676162.shtml.

[4]杨宏, 耿树海, 王晓曦.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研究——以石家庄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12上) :111.

大学农业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高年级学生 研究生 报考

目前,考研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完善自我、拓展就业途径的一个主要渠道,报考人数逐年攀升。为充分了解高年级大学生(主要是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考研需求,以便为其营造良好的考研环境和氛围,依据有关文献[1-3],设计了“在校生考研情况调查问卷”,并在江西农业大学广大学生中进行随机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扫描考研问卷二维码,学生即可直接进行问卷填写,方便有效。

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的形式自2014年10月23日发布,于11月24日收回,本校大三在校生总人数4600人,共收回有效问卷2173份,参与率为47.24%。

1 参与学生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141人,52.51%,女生1032人,占47.49%,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调查学生所学专业划分为理工、文科和艺术三大类,相应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2.13%、35.85%和2.02%。

对专业的认知度,数据显示,68.6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尚有31.34%的学生不满意所学专业。58.1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一般,30.37%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较好,仅有11.5%的学生觉得前途渺茫。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专业考研情况把握

调查数据显示,46.1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考研难度一般,28.62%的则认为很难本专业考研,更有12.33%的学生根本没去了解专业的考研情况,另外,仅只有12.89%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考研容易。

数据表明,学生中去了解专业考研情况的还是占绝大多数的,说明学生对于考研的关注度较高;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考研容易的情况也与之前大部分学生看好就业前景的数据吻合。毋庸置疑,如果考研不容易,学生自然会考虑直接就业。

2.2 考研意向

对学生考研意向数据分析得知,仅只有18.78%的学生还未确定是否考研,明确表示不考研的学生占38.24%,与上述学生认为考研难和不了解考研之和的40.95%两者相近,说明对考研有一定了解约60%的学生正在考虑是否考研。

2.3 考研原因剖析

通过数据得知,学生考研的大部分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70.59%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有48.14%学生也认为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有47.63%学生也认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当然也有21.12%的学生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而只有极少数(7.55%)的学生是盲从的。由此看出学生的考研目标还是很明确的,对于自己考研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2.4 跨专业考研

学生对跨专业考研情况主要表现为:如果学生有考研打算的话,有53.29%的学生会选择跨专业,其余的46.71%则不跨专业。根据之前的调查数据,对自己目前所学专业,68.66%的学生表示满意,31.34%的学生则不满意。两者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看出:一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学生若有考研打算还是会首先选择考本专业,不轻易跨专业;二是有极少部分学生即使对自己学的专业满意,也仍然可能会选择跨专业考研。

众所周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肯定是一劳永逸的,也很便捷。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学生跨专业考研呢?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有跨专业考研想法的原因有这些:兴趣爱好促使、本专业考研意义不大、本专业就业前景差、本专业考研难度大。

3 讨论

3.1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考研?

想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考研氛围,就要大力引导鼓励学生考研,那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首先就要从学生不考研的原因着手。通过数据显示,有44.04%的学生有别的就业出路从而不选择考研,39.71%认为考研太难,38.75%的学生则是受家庭影响,这三个原因是占比例较高的。另外的原因就是认为考研的过程很辛苦很艰辛,所以不想考研占22.23%,而16.75%的学生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考研。

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不选择考研的原因都是比较感性的,要想正确引导选择考研,可以从考研的难易程度、考研的就业出路等去理性分析,让学生选择考研。

3.2 考研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从调查数据显示,英语、数学、政治以及专业基础都是学生认为考研准备中不可或缺的,另外考研选择的目标学校也是学习的动力。当然专业考试的通过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对于提高学生的考研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数学及政治学习,努力引导他们在日常课程学习中不要忽略这些课程的学习。

当然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他们还需要更多的了解,比如跨专业考研通过率、跨专业考研需准备内容、跨专业考研要求以及跨专业考研对未来帮助有多大等。

根据数据显示,学生对于以上内容都是很关注的,这些内容也基本囊括了跨专业考研的各项因素,由此说明学生不是轻易做出跨专业考研的决定的。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方向,在日后的考研引导中,要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关于专业方面的引导,让其理性看待自己专业考研和跨专业考研。

3.3 如何提高学生考研录取率?

从调查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看:认为考研录取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英语、数学基础差;对考研和专业学校的定位不准确;复习准备时间少;考研资讯信息匮乏;学校与班级学风不够浓厚,各占比例分别为62.54%、51.96%、37.05%、35.02%、33.41%。前兩项原因明显所占比例较大,占主导因素,后三项原因差距不大。从数据也说明,对于学生来说,考研录取率不高不是单单某个原因导致的,而是众多原因形成。由此,若要提高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就必须提高学生考研的报考率,这也就要努力营造大三学生下决心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动力和氛围,只有在大学三年级初期时,学生就做好了准备考研的决心,才能真正提高大四学生考研的报考率。并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提高学生考研录取率:一是加强学风建设;二是加强师资力量;三是提供更多的考研信息;四是举办有效的考研辅导班;五是专业老师帮忙分析考研学校的定位。

4 结论与建议

就本研究结果看,大学三年级学生对于考研的认知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加强引导,开展有关的辅导与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潘晓华主编.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M].2011.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林金霞,胡永萍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2012.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学农业论文 第12篇

1 样本调查与说明

为了了解农业院校课堂教学情况,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对象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由调查者在学校餐厅门口进行访谈并填写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785份, 其中有效问卷763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97.20%。本次问卷涉及河北农业大学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 能较好地代表河北农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情况,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注:班级人数为30人左右, 其中班级前五名为学习成绩好, 后五名为学习成绩差, 其余为学习成绩一般。

2 农业院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小班教学安排基本合理

目前公共课以及选修课主要采取的授课形式是大班教学, 多为180~200人;各学院的专业课采取的是小班授课, 多为60~90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71.82%的学生希望专业课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 64.61%的学生希望公共课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 76.15%的学生希望选修课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 但仍有28.18%的学生希望专业课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 35.39%的学生希望公共课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 23.85%的学生希望选修课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同时, 对大小班教学的要求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中95.14%希望采取小班教学形式, 认为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学习吸收知识, 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中78.35%的希望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且调查发现, 85.61%的学生对现在的大小班教学形式持基本满意态度。

2.2 多媒体教学普及, 未达其应有效果

目前很多高校提倡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逐渐展现其积极作用,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教学内容变得丰富, 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 教学空间得以拓展。但与此同时, 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诸多弊端。过分夸大多媒体作用, 忽视实际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逐渐普及, 出于师生新鲜感, 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大多数时间花费在做更加精致的课件, 而学生也大多满足于这样的形式,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过分强调多媒体作用, 忽视了讲师主导作用。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网络使讲师已经逐渐处于课件的展示讲解员位置, 教学过程趋于程序化, 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是自己看课件, 师生情感交流被淡化。单纯追求多媒体吸引力, 忽略了教学的实质内容。有的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 但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 其课件内容仅仅是教材文字的电子翻版。教学信息量比较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1]。

2.3 教学组织形式多以满堂灌为主

调查显示, 目前在校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88.32%为教师讲授, 全班学生聆听。而在校生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调查中, 20.52%的学生希望为教师讲授, 全班同学聆听形式;26.78%学生希望教师讲授的同时, 学生随时可以参与其中, 而希望为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占到了40.36%, 可见在校生希望教师提前留作业, 自己准备材料, 然后进行讨论, 希望能够自主学习, 又准备展现自己, 多学东西。针对教师课堂提问, 90.32%的男生会选择主动回答问题, 31.46%的女生选择主动回答问题, 其余多为如果教师点名就回答, 不点名不回答的形式。随着年级的增高, 针对于教师提问, 在校生的反映越是不积极, 课堂越是沉闷。

2.4 教师教学风格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的讲课技巧、专业水平和讲授风格, 在校生多喜欢授课有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师, 而教师讲课缺乏创新, 枯燥无味, 课堂气氛沉闷, 极易导致学生无心学习[2]。在“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是否令人满意时, 你认为哪项更重要”中, 把“教师授课有个性,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气氛活跃”排在第一位的学生比例最高, 占65.00%。而对于教师的学历以及职称在校生的关注度不是很大。

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在校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

3.1 模型选择———模糊综合评价

人们在处理事件、选择对策、评价效益的过程中, 往往由于问题复杂或定义不完善, 不能用数值变量表达而用语言变量表达。例如:“一些”、“许多”、“大部分”等就是语言变量。这些语言变量就是模糊变量, 其辞义是模糊集合。这种含有语言变量表达的预测 (事件、策略、效益) 成为模糊预测, 模糊作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在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农业系统、资产评估等预测中, 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

3.2 模型运行结果

课堂教学状况的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下面针对课堂教学状况调查表进行评价, 考虑的是:学生对教学态度的满意度 (u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u2)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u3) , 所以评判因素为:u= (u1, u2, u3) 。

用V1, V2, V3分别代表满意、一般、不满意。则评价集V={V1, V2, V3}。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教学态度满意的占11.58%, 一般的占66.45%, 不满意的占21.97%。即u1={0.12, 0.66, 0.22}。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满意度, 分别得到评判子集u2与u3:u2={0.10, 0.64, 0.26};u3={0.13, 0.64, 0.23}。

所以评判矩阵为:

农业院校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对u1, u2, u3综合权衡以后做出的决定。经调查, 高校教学质量工作的评判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这三个点关注的程度分别为45%、25%和30%。

即权数分配模糊子集, X={0.45, 0.25, 0.30}。

对R和X做合成运算, 便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对Y作归一化处理得: (0.16, 0.54, 0.30) 。

3.3 对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分析

根据模型运行结果显示, 目前在校生对课堂教学情况评价“一般”的比重最大, 为54%;其次为“不满意”, 占30%;评价“满意”所占的比重最小, 为16%。根据最大隶属原则, 结论是在校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一般, 课堂教学的态度、内容和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对策建议

4.1 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

根据课程需要设置不同的授课形式, 一般的公共课可以照常采取大班教学形式, 比较难些的公共课可以采取介于大班和小班的教学形式;一般的选修课可以照常采取大班教学形式, 而与专业相关, 且专业性较强的应适当采取小班或者中班教学形式;专业课目前多为小班教学形式, 可以根据需要, 对于仅仅是需要在校生简单了解无需深入的可以采取中班或者大班教学, 而核心专业课仍应当继续采取小班甚至是人数更少的班级上课。

4.2 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需求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团队学习法, 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应用于大班环境下学生参与课堂机会少的课堂。选取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分成小组, 明确成员分工, 通过查阅资料、共同讨论、制作课件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进行汇报。演讲式, 学生以团队形式在课后完成作业后, 课堂上派出代表上台演讲,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增强自信心;参与式, 让部分学生成为评委, 为演讲的学生打分、点评。同时还可运用案例式、问题式、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辩论式等多种手段, 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 建立教学网站, 进行邮件或QQ答疑、提交作业, 实现在线的学习, 弥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与学生一一接触、交流不够充分的缺陷,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动态, 回答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关注点,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3]。

4.3 根据课程以及学生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性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做到学前“引导”、学中“指导”、学后“督导”, 采用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力促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激发创新热情;活动性教学模式, 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教师导演作用,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 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 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发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习的目的在应用, 每个教学过程都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创造奇迹, 唤醒师生潜能的时空, 激励创新热情, 培养创新能力;互动交往式教学模式, 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和实物载体, 充分调节师生密切合作关系及相互促进作用, 达到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

4.4 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需求合理使用多媒体

根据教学需要, 适当使用多媒体,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在讲述一些理论性较强, 内容比较枯燥, 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 用口述、板书难以清晰表达的内容, 以及展示一些背景性的知识、图表类的资料时, 可以采用集声音、画面、模型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吸引学生的注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推理过程, 如公式的推导等, 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使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 无法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推导过程, 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课件质量, 集思广益, 并请专家进行指导, 制作出技术先进, 教学内容设计也先进的优秀课件, 使学生在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乐趣的同时, 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制订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更快地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5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重视环境建设,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氛围, 积累文化底蕴, 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 将质量意识深入师生的内心世界, 质量建设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 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与质量监控体系配套的制度建设, 从实际出发, 建立与教学实际匹配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多方听取教师建议, 吸纳教师参与制度建设, 避免规章制度变成“档案”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分期分批送管理人员去学习深造, 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行政学、高教管理学等方面充实提高, 并将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 改善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 学校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讲座, 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制订科学合理的听课制度和评课制度, 使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采取多种措施, 发挥教学督导队伍的效能与职能, 教学督导队伍职责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 这种“无孔不入”的监控不能仅扮演教学警察的角色, 而应是一种教学关爱和教学激励, 其效能不是“督”而是“导”, 发挥“导”在质量监控中的积极作用, 使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更趋合理;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信息员队伍, 在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信息员, 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方式, 从学生中及时了解教师教学信息、学生学习状况, 并听取学生对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掌握教学动态, 及时、妥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使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在良性循环模式下运行, 教学质量控制趋于准确和客观[4]。

参考文献

[1]付英.基于网络传媒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 2012 (08) :177-178.

[2]张丙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7) :52-54.

[3]郑珠仙, 童谨.大学生喜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8) :81-83.

上一篇:智能数字收录论文下一篇:企业的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