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2024-05-15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精选12篇)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第1篇

一、鼓励学生做丰富生活的主人, 感悟生活

李大钊曾这样说:“若愿园中花木长得美茂, 必须有深厚的土壤培植它们。”生活就是作文的土壤。的确,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 所以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教师应该多在文外下功夫, 鼓励学生关心生活,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 挖掘最能打动心灵的资源, 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

1. 学做温馨家庭小主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学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的言行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要求学生平时在家里要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因为这不但可以让孩子们多多少少体会到父母的一些辛劳, 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服务他人的意识, 还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作文时便可信手拈来。

2. 争做多彩校园小主人。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主阵地, 也是来自不同家庭、性格、特点、爱好不尽相同的孩子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 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中得到成长。

3. 勇做和谐社会的小主人。

教师除了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还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引出校园, 引向社会, 引向大自然, 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二、引导学生做阅读实践的主人, 积累语言

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小学生不一定就能写好作文, 语言储备不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础。读是知识的积累, 是能力的吸收。要写好作文必须去阅读, 由外而内地广泛吸纳。规范的文章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生活原型, 提供了表达这些生活原型的典型化的语言。阅读它们, 学生从中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只有当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语言, 才能为写好作文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丰富文本实践的主人, 博览群书, 大量阅读, 开拓视野, 积累语言, 丰富语言材料。

三、激励学生做勤于练笔的主人, 表达情感

大家都知道, 钢琴家是弹出来的, 书法家是练出来的。鲁迅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所以, 平时必须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只有经常动笔, 反复练习, 才能掌握技巧, 思路畅通, 把学到的作文知识变为作文能力。练笔的形式有很多。

1. 随文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材料,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彼此交融, 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 其选材角度小, 内容简短, 贴近实际, 且紧随阅读教学, 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 简单而且实用。随文练笔的方法有读书笔记、趣味变写、填补空白、续写文章、模仿写法等。

2. 生活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 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 要及时练笔, 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对此, 写日记是一条简便易行的途径。生活练笔的方法有观察日记、生活日记等。

习作教学之感悟 第2篇

师:王 毓 霞

工作单位:河口中心校 电 话:*** 2009年11月9日

习作教学之感悟

据了解,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颇多,导致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如人意。一般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大多数都在写给命题作文,而且一般情况下,题目都出的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在作文讲评时,老师很少激励、鼓励学生,大多以教师讲为主,很少有师生交流……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没有愿望,即使写成了文章也是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然而,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小学生接触信息量的不断扩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习作教学越来越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地探讨研究,如果再固守以前作文的“写景、记事、抒情、状物”四大块来进行习作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新课标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让学生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想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而且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不会写的字可以问人,也可以用拼音,甚至可以用画图代替。

三、四年级写作方面的目标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进入三四年级以后,仅靠一点写话是不够的,这就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生活:

1、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有所发现;夏天,带领学生拥抱 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 ,带领学生滑冰、玩雪,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又如:组织学生种植、养殖活动,开展扶老助残活动……总之,使学生总能感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生活是这么美好,从而争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小主人。

2、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体验、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这些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这样去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才有写不完的内容。总之,要教学生做一个有心人。

五、六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应用文。” 当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去不断读书,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激发学生读书、藏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通过广泛读书去增长见闻,增加文化储备,学会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语言储备。同时,要教他们养成随手摘录,写点心得体会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势必知识丰富,思维活跃,他们的作文也就会各具特色。在整个小学阶段,以上三个方面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可是我们不能把他们互相隔离开来进行训练、培养。其实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训练,这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 说它是难点,是因为习作要求学生应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方面的综合知识,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人、事或景物等有中心,有条理,形象、生动地写下来,而当前学生往往脑海里能浮现出事物的形象,但笔下却形容不出来,一篇文章写下来,要么是选材不典型,中心不突出,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记流水帐,要么是说空话、大话,胡编乱造等毛病。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改革以往教学面窄、低效、老师指导无侧重等旧的习作教学模式。把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习作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经过认真探索、总结,摸索出一条习作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下面关于习作教学的改革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应树立大语文观,拓宽习作教学之路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大量的事实表明:把习作教学只局限于两节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作所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只有拓宽习作教学之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我注意把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践等有机结合。即习作教学必须加强四个联系:首先,要加强习作与阅读教学的联系,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抓住契机,及时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训练写作。小学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散文,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这些经典的写景文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欣赏的美感,还会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可以抓住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再创造,如改写成小诗,按照 文章的模式进行迁移性练习。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含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说明文,教师也可以利用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如让他们展开想象补充内容,重组语言进行改写练习等。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我便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兴趣,鼓励他们为文章补充段落,训练学生过渡句的运用,学生非常有兴趣,而且想象力丰富,对课文的再创造得心应手,根本体会不到写作有多难;其次,要加强习作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充学生的积累,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和阅读空间里积累习作 素材,加强语言、思维和表达的训练。要教会学生学会通过社会生活和利用网络、媒体搜集 资料,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把探究社会、自然、自我与习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建立 多元文化的体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 握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再次,要加强习作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联系教师应分外珍视学生对语文材料和现实生活的多元反应,珍惜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 和理解。教学的着力点首先不是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而要创设开放心灵的学习氛围;最后是加强习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所有的文章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反映真实生活的,小学生习作也一样,它真正的本源是现实生活。因此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小学生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习作训练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要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与孩子家庭联系,转变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 校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体验生活。让孩子们了解人生百态,让孩子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窥视生活的真实面目,使他们对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特别是丰富的生活给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精神体验,这都为习作这种精神活动打下情感基础与动力基础要引导孩子们积累真实的生活。这里面第一是材料的积累,生活实例的积累,第二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要加强它们之间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重找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与“习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优美词句的积累 “厚积方能薄发”,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去理解、积累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教给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方法。要多请学生进图书室,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每当读到好词佳句,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课外读到的,都必须熟读成诵,随手摘抄下来,以丰富词句的储备,老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同时告诉学生背诵华章是积累语句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增强学生背诵训练的意识,加强学生背诵训练的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日后习作时,方能做到信手拈来,用语丰富,妙语连珠。(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应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应教给学生内化和运用已积累的优美词句的方法 优美词句积累下来之后,为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他们能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内化优美词句的方法,举出一些文中优美的词句,通过“移用”、“删除”、“改换”或“仿照”等方式,把它内化运用到相似的习作中去,从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习作时灵活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文时,文中描写“榕树”的句子很优美:“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教学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这一优美的段落经“改动”后可运用到写景这一类的习作去。如:写杨树时,经改动后变为:“杨树长得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杨树,一丛丛一簇簇,几乎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景色多美呀!”经幻灯片打出比较后,让学生抄下来并背诵,以后遇到此类的习作时就可应用。

(三)注意读写结合 只在习作课上讲习作、写习作,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多。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抓住契 机,及时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训练写作。小学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散文,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这些经典的写景文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欣赏的美感,还会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可以抓住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再创造,如改写成小诗,按照文章的模式进行迁移性练习。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含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说明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如让他们展开想象补充内容,重组语言进行改写练习等。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我便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兴趣,鼓励他们为文章补充段落,训练学生过渡句的运用,学生非常有兴趣,而且想象力丰富,对课文的再创造得心应手,根本体会不到写作有多难。

1、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如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方法如何,文章是如何写具体的,在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把习作写得更好些,以便习作时加以运用。如果阅读教学和习作互不联系,习作课才讨论怎样作文,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见缝插针地渗透写作训练,结合阅读教学搞一点课上的小练笔。如:学了写人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让学生用几句话刻画某人的外貌;学了写景的课文《镜泊湖奇观》,就依照其写法写一处较简单的景等。这样读写结合,在堂上挤出时间进行小习作训练,这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8 把课文中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等等。

(四)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通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找春天,编辑手抄报、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实践中典型的人、事或优美的景,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等形式把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东西写下来。这样,以后习作中遇到类似的要求时,就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素材写下来。

二、加强习作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习作的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过去一般操作是用两节课完成:第一节由老师作习作指导,第二节让学生堂上作文。写作的指导程序大概是:审题——明确写作要求——指导学生拟写作提纲—指导学生选材和组织材料——教师范文引路——学生习作。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较难得到提高。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可把习作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即:⒈激发兴趣;⒉创设情境;⒊尝试习作;⒋重点点评,指导内化;⒌结构成文,修改誊写。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离学生作文前几天,利用一点时间指导学生抓住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句,理清本次习作的范围及各项要求,9 提示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事或景等,让学生从心理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创设情境 学生的习作大多数是写自己身边的人、事或自己看过的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为此,老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事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习作时,必能情动辞发,言之有物。老师可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供情境:

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展现情境;

3、以图画展现情境;

4、以表演体会情境;

5、以语言描绘情境;

6、以音乐渲染情境等等。例如:第九册一组的习作训练,要求是:认真观察校园里的景物,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生活展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的实际情境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教给观察方法。然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老师交给的观察方法,凭自己的喜爱去实地观察自己最喜爱的景物。这样,把情境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这一环节老师可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放在课前或课内进行。

(三)尝试习作 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经老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时,就在作文课上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前,老师可适当放出一点时间启发学生依照阅读教学中或课外读物中相似类型文章的写法进行定中心,筛选材料,布局谋篇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等 有条理地叙述下来。同时,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面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另外,还要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同时选定起示范作用的习作和有代表性的病例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四)重点点评,指导内化 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选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最后,老师把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范文或范段,通过幻灯片打出,重点讲解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第九册八组的习作是写家乡的变化。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们可举出几个从课外阅读中摘取的优美段落,指导学生内化。如:老师可用幻灯出示例文的优美段落“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原来弯弯曲曲泥泞的公路,现在变成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路边原来破烂的房屋变成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你看,公路两旁的电话线、电火线、有线电视线像蜘蛛网似的伸向各家各户。往远处眺望,四周的小山丘上爬满了 11 郁郁葱葱的果树。看着家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真使人心旷神怡!”通过老师启发,让学生说说如何内化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五)结构成文,修改誊写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经老师讲评之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内化运用词句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从定中心、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可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改。最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要求学生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

三、多给学生写作空间,让学生尽情发挥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注意习作内容的选择,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题材供学生练习,多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同时要求学生应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然,学生空话、套话连篇,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不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按照“课标”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写出各自个性的习作,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作文前的指导宜粗不宜细,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把“三自由”还给学生: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选材,甚至为学生安排一些材料,如大扫除,送温暖等等。这样学生安排的材料怎么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又怎么能写出学生的个性呢?我们每天都臵身于新闻事件的包围之中。耳闻目睹的奇人异事、奇景异物见于报纸、电视、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热点、文化类、休闲类等栏目,都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学生的作文内容开放,学生的素材资源就会五彩斑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把想象的自由留给学生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着了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景,让学生多写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如在以保卫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可让同学们纷纷讲述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也从中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自己抱负美好家园的愿望。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第3篇

师:同学们,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看一

(课件依次显示六幅生活图片)

师:看了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

生:只要用眼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非常美好。

生:生活这样美好,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人。

生:如果你发现一个美好的人,就要把你的发现告诉更多的人。

师:对这样的人,大家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欢或崇拜他们,甚至想倾注于笔端。与别人分享这份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二、师生互动。选取习作素材

师:你喜欢或崇拜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勤劳。

生:我喜欢校工王奶奶,她非常关心学生。

生:找喜欢吕光鑫同学,他乐于钻研。勤奋学习。

师:这几位同学喜欢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有没有同学和他们不一样?

生:我崇拜赵云,因为他十分勇敢。

生:我崇拜J·K·罗琳,她曾经穷困潦倒,但始终胸怀志向,创作出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生:我喜欢王二小,他不怕牺牲,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师:无论喜欢还是崇拜,都是因为他们有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静思默想,什么事能表现他的美好品质呢?

生:冬天,我们学校的丁爷爷常常很早就在校园里铲冰。

师:你要反映他的什么品质?

生:工作负责,无私奉献。

师:事例和品质是一致的。

生:去年冬天,图书楼上的一个大冰块突然掉了下来。看门的王奶奶迅速推开旁边的学生,自己的脸被砸破了。却顾不上休息,亲自把冰块清理掉。

师:大家看,这件事能表现王奶奶什么品质?

生: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

师:你是要表现这种品质吗?

生:是的。

师:事例和品质也是一致的。

生:吕光鑫遇到数学难题,仔细钻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被称为“数学大王”。

师:这不是一件具体事例。他哪一次钻研难题给你印象最深?

生:昨天上午。我们一起钻研一道数学难题。我觉得太难了。就不想做了,但他坚持不懈,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师:这才是具体事例。

生:我的妈妈下岗了。虽然家里钱不多,买不起昂贵的化妆品,但是她仍然很爱美,经常用黄瓜皮贴脸做美容。

(笑声)

师: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能反映出妈妈不平凡的心。你太有才了!我太喜欢你了!

生:我最喜欢周杰伦。他不仅歌唱得好,还十分孝敬妈妈。

师:你从哪件事看出来的?

生:他常常陪妈妈逛街、聊天,还写了一首歌——《听妈妈的话》。

师:你不是普通的“追星族”、“发烧友”,而是很有品位的音乐爱好者。你除了关注周杰伦的演技,更关注他的为人,眼光独特!建议你写作文的时候,重点写他孝敬妈妈的事例。

三、品读例文,感悟习作方法

师:老师也有一个喜欢的人。请大家读一读我写的作文片段,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下水作文片段:“谁要喝汤?”伴随着浑厚的男中音,一个皮肤稍黑、身体稍胖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他把桶放在桌上。挺起的“将军肚”紧贴着桌沿。他扶了扶眼镜,仿佛生怕眼镜从鼻梁上滑落。就在这时。已经有六七只小手端着六七只小碗伸到他面前。“别急!别急!放在桌上,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老师,给我再来一碗。”王羽嘉一边说一边把碗递到了他面前。他笑了笑,问道:“小汤神,今天打算喝几碗?”说话间,王羽嘉已喝了两碗,哈了口气说:“再来一碗!”他一边给王羽嘉舀上第三碗,一边开着玩笑:“照这么喝,你的肚子快和我差不多了!”他转身朝着万嘉鹏:“今天汤不错,来一碗!”万嘉鹏把碗反放,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喝!”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诚恳地说:“不喝汤可不好!给点面子,来一碗!”经他这么一说,万嘉鹏心甘情愿地喝了一碗。见万嘉鹏喝了汤,他满意地笑了,点了点头说:“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他是谁?

生:(齐)徐老师。

师:老师给学生打汤,是每天都在你们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家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徐老师关心学生?

生:我从徐老师的语言中看出来“别急!别急!放在桌上,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

生:还有这一句——“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除了人物的语言,还有其他吗?

生:我从神态看出来——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诚恳地说……

师:徐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神态?

生:是为了让学生多喝汤。

师:当学生喝完汤,徐老师的神态有了什么变化?

生:他满意地笑了。

师:从不同的神态,我们体会到了徐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看来,除了选好具体事例,我们还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才能把人物写活,写生动,写出个性。

四、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这件事写下来。

(约10分钟,有的学生写好了。教师鼓励学生交流,分享习作成果。)

五、展示初稿。指导评议修改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七分文章三分读。”你要把对他喜欢或崇拜的感情读出来。

(实物投影仪显示习作)

生:(读)“嘭!嘭!”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校工丁爷爷正在学校门口铲冰。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躬着身子,手拿铁锹,一下一下地铲着。我走到他身边说:“丁爷爷,您起这么早,不冷吗?铲了这么多不累吗?”他对我说:“孩子,不铲干净点,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呢!”我这才看清,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丁爷爷拍了拍我的肩膀。又弯下身子一下一下地铲冰了。

师:同学们认为她写得怎么样?评一评。

生:我认为写得很好。她选取了丁爷爷为防止同学们滑倒,早晨铲冰这件事,表现丁爷爷关心学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看出不平凡的品质。

师:你真会评!一是先夸作者,让他有写好作文的信心;二是从整体上评价文章,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生:我欣赏这一句——“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躬着身子,手拿铁锹,一下一下地铲着。”这句话写出来了丁爷爷的衣着和铲冰的动作,给人感觉很真实,很具体。

生:还有这一句——“我这才看清,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外貌描写又传神又具体。

生:丁爷爷说的话很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他对我说:‘孩子,不铲干净点,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知要摔

多少跟头呢!”

师:这几位同学是从细节上评价。同学们真会评,既看整体又重细节,找了很多优点,老师也觉得她写得很精彩。不过,我还有一点小建议。当你问丁爷爷时,丁爷爷在铲冰。他是怎么说的?能不能把动作和神态加上去?

生:(略作思考)他抬起头,笑呵呵地对我说。

师:为什么要这样加?

生:这样更能表现丁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

师:改得真好!

(掌声)

师:我刚才夸一个同学太有才了。请这个太有才的人到前面来!

(笑声)

师:刚才我夸了他,是因为他选材好,到底写得怎么样呢?我们来听一听。

生:(读)吃完晚饭,做完了家务。我知道妈妈又开始运用她的“黄瓜疗法”做美容了。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再放了一盆清水,洗干净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妈妈的头一动也不动,那一本正经的滑稽样惹得我和爸爸直想笑。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一装嫩。”(笑声)妈妈因为脸上放了黄瓜皮,说话不方便,但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这可是既省钱又安全的美容秘方啊!要不要我帮你们试试?”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

(热烈的掌声)

师:你认为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生动有趣。妈妈用黄瓜皮美容,还“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师:我们平时不是说话吗?你为什么用“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生:因为妈妈脸上放了黄瓜皮,说话不方便,只能用“挤”。

师:这个词太妙了!

生:我特别欣赏最后一句——“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这句话非常自然地写出了妈妈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你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这句话画龙点睛,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我还要夸一夸他,你真是太有才了!

(笑声)

(老师用红笔画出最后一句,打上三个五角星,学生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

生:这句话特别有生活情趣——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从这里看出爸爸也很幽默。

师:爸爸的幽默可能跟谁有关?

生:跟妈妈有关,是妈妈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和爸爸。

师:不仅是我和爸爸。还包括周围所有的人,是妈妈让大家更加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

生:(齐)美好的。

师:除了选材好,语言描写好,还有了吗?

生:动作也写得好一“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再放了一盆清水,洗干净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动作写得很具体,还很有条理,用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

师:这篇习作的精彩之处真多!不过,老师还有一处耍和你商量商量。黄瓜皮很薄,这里用的是“一条一条”,用什么词更恰当?

生:一片一片。

师:把黄瓜皮“放在脸上”,然后“坐在椅子上”,可以怎么改?

生:贴在脸上,躺在椅子上。

师:这样一改更加准确了。瑕不掩玉,老师还要夸一夸你,真是太有才了!刚才老师喜欢你,现在都快崇拜你了!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

(掌声经久不息)

六、总结延伸。保持习作热情

师:我发现大家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支善于表现美的笔。“文章不厌百回改”,课堂上,我们写了一个重点片断;课后,大家补充完整,并修改。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相信大家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教学感悟

1、习作课。掀起你的盖头来。多年来,我们大多把研究的目光集中于阅读课,很少关注习作课。无论是名师的展示课,还是青年教师赛课,常常是清一色的阅读课。即使偶尔有习作课,也往往是自创题材或是素描练习,执教教材中的习作更是少而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习作教学生成远远多于预设,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课堂信息捕捉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教材中习作多是学生自主选材,教师难于指导。然而,这些习作的教学恰恰是一线教师无法回避又最感困惑的事情。习作课,特别是教材中的习作课,应该掀起益头来了!

2、儿童习作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中,我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去发现人性美、感受人性美和表现人性美。我始终把握一点——着眼自主表达,实施有效引导,即教师的引导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从学生的笔端流出的是真话、实话和心里话,而不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我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选取素材,感悟写法和学会评改上。在有指导的习作实践中,学生的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习作是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肖川博士认为,写作可以提升思想,是用言语不断地调整思想坐标的过程。思想需要提升,写作当之无愧。思想寄托在山水之间,珍藏在心灵深处,彰显于实践之中。本节课,学生的习作过程体现了对生活的自我探索和表达的自我需要。学生作为学习者,每一次发现,都是自我感受和深入认识的新起点;每一次探讨,都需要把握他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每一次成功,都有自我内心的喜悦,更乐意与他人分享这份喜悦。学生的习作在表达生活中以真来充实,以善来滋养,以美来感染和熏陶。率真而有童趣,我想。习作教育意义就在于此吧!

注:本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习作6。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第4篇

一、再现生活, 激发习作欲望

师:同学们,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看——

(课件依次显示六幅生活图片)

师:看了这样的情景, 你想说什么?

生:只要用眼睛去观察, 你就会发现生活非常美好。

生:生活这样美好, 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人。

生:如果你发现一个美好的人, 就要把你的发现告诉更多的人。

师:对这样的人, 大家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欢或崇拜他们, 甚至想倾注于笔端, 与别人分享这份情感。今天, 我们就来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二、师生互动, 选取习作素材

师:你喜欢或崇拜谁?为什么?生:我喜欢妈妈, 因为她很勤劳。生:我喜欢校工王奶奶, 她非常关心学生。

生:我喜欢吕光鑫同学, 他乐于钻研, 勤奋学习。

师:这几位同学喜欢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 有没有同学和他们不一样?

生:我崇拜赵云, 因为他十分勇敢。

生:我崇拜J·K·罗琳, 她曾经穷困潦倒, 但始终胸怀志向, 创作出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生:我喜欢王二小, 他不怕牺牲, 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师:无论喜欢还是崇拜, 都是因为他们有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 静思默想, 什么事能表现他的美好品质呢?

生:冬天, 我们学校的丁爷爷常常很早就在校园里铲冰。

师:你要反映他的什么品质?

生:工作负责, 无私奉献。

师:事例和品质是一致的。

生:去年冬天, 图书楼上的一个大冰块突然掉了下来。看门的王奶奶迅速推开旁边的学生, 自己的脸被砸破了, 却顾不上休息, 亲自把冰块清理掉。

师:大家看, 这件事能表现王奶奶什么品质?

生: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

师:你是要表现这种品质吗?

生:是的。

师:事例和品质也是一致的。

生:吕光鑫遇到数学难题, 仔细钻研, 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 被称为“数学大王”。

师:这不是一件具体事例。他哪一次钻研难题给你印象最深?

生:昨天上午, 我们一起钻研一道数学难题。我觉得太难了, 就不想做了, 但他坚持不懈, 苦思冥想, 终于做出来了。

师:这才是具体事例。

生:我的妈妈下岗了。虽然家里钱不多, 买不起昂贵的化妆品, 但是她仍然很爱美, 经常用黄瓜皮贴脸做美容。

(笑声)

师: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能反映出妈妈不平凡的心。你太有才了!我太喜欢你了!

生:我最喜欢周杰伦。他不仅歌唱得好, 还十分孝敬妈妈。

师:你从哪件事看出来的?

生:他常常陪妈妈逛街、聊天, 还写了一首歌——《听妈妈的话》。

师:你不是普通的“追星族”、“发烧友”, 而是很有品位的音乐爱好者。你除了关注周杰伦的演技, 更关注他的为人, 眼光独特!建议你写作文的时候, 重点写他孝敬妈妈的事例。

三、品读例文, 感悟习作方法

师:老师也有一个喜欢的人。请大家读一读我写的作文片段, 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下水作文片段:“谁要喝汤?”伴随着浑厚的男中音, 一个皮肤稍黑、身体稍胖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他把桶放在桌上, 挺起的“将军肚”紧贴着桌沿。他扶了扶眼镜, 仿佛生怕眼镜从鼻梁上滑落。就在这时, 已经有六七只小手端着六七只小碗伸到他面前。“别急!别急!放在桌上, 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老师, 给我再来一碗。”王羽嘉一边说一边把碗递到了他面前。他笑了笑, 问道:“小汤神, 今天打算喝几碗?”说话间, 王羽嘉已喝了两碗, 哈了口气说:“再来一碗!”他一边给王羽嘉舀上第三碗, 一边开着玩笑:“照这么喝, 你的肚子快和我差不多了!”他转身朝着万嘉鹏:“今天汤不错, 来一碗!”万嘉鹏把碗反放, 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喝!”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 诚恳地说:“不喝汤可不好!给点面子, 来一碗!”经他这么一说, 万嘉鹏心甘情愿地喝了一碗。见万嘉鹏喝了汤, 他满意地笑了, 点了点头说:“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他是谁?

生: (齐) 徐老师。

师:老师给学生打汤, 是每天都在你们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家找一找, 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徐老师关心学生?

生:我从徐老师的语言中看出来“别急!别急!放在桌上, 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

生:还有这一句——“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除了人物的语言, 还有其他吗?

生:我从神态看出来——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 诚恳地说……

师:徐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神态?

生:是为了让学生多喝汤。

师:当学生喝完汤, 徐老师的神态有了什么变化?

生:他满意地笑了。

师:从不同的神态, 我们体会到了徐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看来, 除了选好具体事例, 我们还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 才能把人物写活, 写生动, 写出个性。

四、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这件事写下来。

(约10分钟, 有的学生写好了。教师鼓励学生交流, 分享习作成果。)

五、展示初稿, 指导评议修改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七分文章三分读。”你要把对他喜欢或崇拜的感情读出来。

(实物投影仪显示习作)

生: (读) “嘭!嘭!”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校工丁爷爷正在学校门口铲冰。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 躬着身子, 手拿铁锹, 一下一下地铲着。我走到他身边说:“丁爷爷, 您起这么早, 不冷吗?铲了这么多不累吗?”他对我说:“孩子, 不铲干净点, 你们这些调皮鬼, 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呢!”我这才看清, 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 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 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 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丁爷爷拍了拍我的肩膀, 又弯下身子一下一下地铲冰了。

师:同学们认为她写得怎么样?评一评。

生:我认为写得很好。她选取了丁爷爷为防止同学们滑倒, 早晨铲冰这件事, 表现丁爷爷关心学生, 能从平凡的小事中看出不平凡的品质。

师:你真会评!一是先夸作者, 让他有写好作文的信心;二是从整体上评价文章,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生:我欣赏这一句——“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 躬着身子, 手拿铁锹, 一下一下地铲着。”这句话写出来了丁爷爷的衣着和铲冰的动作, 给人感觉很真实, 很具体。

生:还有这一句——“我这才看清, 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 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 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 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外貌描写又传神又具体。

生:丁爷爷说的话很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他对我说:‘孩子, 不铲干净点, 你们这些调皮鬼, 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呢!’”

师:这几位同学是从细节上评价。同学们真会评, 既看整体又重细节, 找了很多优点, 老师也觉得她写得很精彩。不过, 我还有一点小建议。当你问丁爷爷时, 丁爷爷在铲冰。他是怎么说的?能不能把动作和神态加上去?

生: (略作思考) 他抬起头, 笑呵呵地对我说。

师:为什么要这样加?

生:这样更能表现丁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

师:改得真好!

(掌声)

师:我刚才夸一个同学太有才了。请这个太有才的人到前面来!

(笑声)

师:刚才我夸了他, 是因为他选材好, 到底写得怎么样呢?我们来听一听。

生: (读) 吃完晚饭, 做完了家务, 我知道妈妈又开始运用她的“黄瓜疗法”做美容了。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 再放了一盆清水, 洗干净脸,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 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 开始闭目养神。妈妈的头一动也不动, 那一本正经的滑稽样惹得我和爸爸直想笑。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笑声) 妈妈因为脸上放了黄瓜皮, 说话不方便, 但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这可是既省钱又安全的美容秘方啊!要不要我帮你们试试?”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 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

(热烈的掌声)

师:你认为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生动有趣。妈妈用黄瓜皮美容, 还“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师:我们平时不是说话吗?你为什么用“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生:因为妈妈脸上放了黄瓜皮, 说话不方便, 只能用“挤”。

师:这个词太妙了!

生:我特别欣赏最后一句——“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 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这句话非常自然地写出了妈妈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你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这句话画龙点睛, 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我还要夸一夸他, 你真是太有才了!

(笑声)

(老师用红笔画出最后一句, 打上三个五角星, 学生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

生:这句话特别有生活情趣——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从这里看出爸爸也很幽默。

师:爸爸的幽默可能跟谁有关?

生:跟妈妈有关, 是妈妈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和爸爸。

师:不仅是我和爸爸, 还包括周围所有的人, 是妈妈让大家更加热爱生活, 因为生活是——

生: (齐) 美好的。

师:除了选材好, 语言描写好, 还有了吗?

生:动作也写得好——“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 再放了一盆清水, 洗干净脸,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 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 开始闭目养神。”动作写得很具体, 还很有条理, 用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

师:这篇习作的精彩之处真多!不过, 老师还有一处要和你商量商量。黄瓜皮很薄, 这里用的是“一条一条”, 用什么词更恰当?

生:一片一片。

师:把黄瓜皮“放在脸上”, 然后“坐在椅子上”, 可以怎么改?

生:贴在脸上, 躺在椅子上。

师:这样一改更加准确了。瑕不掩玉, 老师还要夸一夸你, 真是太有才了!刚才老师喜欢你, 现在都快崇拜你了!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

(掌声经久不息)

六、总结延伸, 保持习作热情

师:我发现大家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还有一支善于表现美的笔。“文章不厌百回改”, 课堂上, 我们写了一个重点片断;课后, 大家补充完整, 并修改。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相信大家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教学感悟】

1. 习作课, 掀起你的盖头来。

多年来, 我们大多把研究的目光集中于阅读课, 很少关注习作课。无论是名师的展示课, 还是青年教师赛课, 常常是清一色的阅读课。即使偶尔有习作课, 也往往是自创题材或是素描练习, 执教教材中的习作更是少而又少。究其原因, 一方面, 习作教学生成远远多于预设, 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课堂信息捕捉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 教材中习作多是学生自主选材, 教师难于指导。然而, 这些习作的教学恰恰是一线教师无法回避又最感困惑的事情。习作课, 特别是教材中的习作课, 应该掀起盖头来了!

2. 儿童习作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中, 我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去发现人性美、感受人性美和表现人性美。我始终把握一点——着眼自主表达, 实施有效引导, 即教师的引导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从学生的笔端流出的是真话、实话和心里话, 而不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据本次习作要求, 我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选取素材、感悟写法和学会评改上。在有指导的习作实践中, 学生的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 习作是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第5篇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还原习作教学本色

河北省滦县雷庄镇学区中心校 张双利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写作教学的建议中还指出: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明确要求我们,要以自主为前提,通过制定多样化的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拓宽写作的时空等措施,在“教活”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以吾手写吾心”,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还习作教学的本色。鲁迅先生曾在《作文秘诀》中谈到“多看和练习”所指引的语文教学之路,至今仍是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被语文教学实践所证明着。这里的“多看”即指多阅读, “练习”则指习作。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一、激发兴趣,画画写话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曾经说过: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小学生们喜欢画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眼中的客观世界、独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我们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画写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传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话可写。而儿童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

由此可见,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已之心,但不管以哪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作家秦牧也曾经说过: “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画的创作和写话是共通的。

二、挖掘教材内涵,仿写先导

现在的教材内容形象生动,充满童趣,又富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进行仿写、续写、创编,并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努力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展文本的空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想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给故事加个结尾;说说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这些想象的拓展训练,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通过流利的表达以后,再让他们把这些话写下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也是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内化,大大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课文语言和掌握了范文的写作章法时,教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迁移到写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但有话可写,更重要的是“有章可循”。自然,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三、拓展阅读,增加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提出: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但是有一层最应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累的。只要是他们所积累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做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开始的,一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至九岁,其进展更为迅速,九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显而易见,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增加积累的最佳时期。下面是引导学生积累的几条途径:

1.课内阅读,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查阅相关资料,如学习《囫囵吞枣》,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古代的名人故事;如学习《后羿射日》,就指导学生读相关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阅读同学之间的.优秀习作,体验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3.利用在校时间,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一些接近学生生活,语句优美的文章,和学生共同阅读。如《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古诗篇70首》《上下五千年》《365个故事》等。老师可以利用上课初始的3 5分钟,让学生选其一篇文章带领大家阅读,只要坚持,积少成多,学生的积累就自然多了,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味了。

4.鼓励阅读课外读物,并在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每天早上有30-40分的阅读时间,其中用10-15分钟个人阅读,学生可以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进行早读。课外书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童话故事、科技幻想、历史小说等,只要健康,教师不加以限制,阅读过后,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要求是要讲得使大家都喜欢看这本书,谁来讲,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每天3人,每人3-5分钟,讲得好的学生,大家鼓掌表示祝贺,故事讲得好的学生,班级登记在册,到期末进行评比,因此学生受到激励,阅读会有很好效果。这样的活动每周可举行两次。长此以往,他们都会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活动,养成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四、走进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改变单调的课堂习作教学模式,拓宽生活的途径,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泉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如:三年级的习作《大自然中的发现》,习作前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后,学生们交流:在这段时间里,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很多,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到的。有的说:“我发现种大蒜先把大蒜放在水里浸泡一夜,再种到土里,大蒜长得快一点。”有的说:“我发现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上面还有一些细细的花纹,很像老人脸上的细纹。”有一个学生说他发现小蚂蚁有好多种……教师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用上学过的一些句式和合适的词语;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然后根据自己叙述的内容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观察――说话――写话的教学过程,学生们都经历了体验,写出来的作品很有自己的个性。

五、评议赏识,在对话中反思

叶圣陶曾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可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师改更快,而且改得更好。其实,让学生自己该,互相改更是一种好办法。学生初步完成作品以后,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而修改的策略是评议。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学生是听众,现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表现提高。在评议中,教师要提供帮助,要明确评议的重点,否则,大杂烩的评议会失去评议的有效性。评议重在赏识,所以,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很重要,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互相赏识,要防止评议演变成批判。诚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应该主要看优点,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语气解决。其实,赏识的评议,足以引起学生的反思,过多的挑剔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失去兴趣。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第6篇

[摘 要]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决定了当前习作教学的高耗低能。习作评价表能够撬动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改革,通过倡导师生、生生互动评价模式,推动习作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通过习作评价表四步习作法,可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习作评价

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师工作中耗时最多,成效最低的工作。每学期雷打不动的8次大作、8次小作,再加上不断增加的班额,常常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可如此辛苦的批阅,结果又怎样呢?通常学生拿到作文本,先瞥一眼分数或等级,再简单浏览一下评语,就把作文本匆匆塞进书包,继续做其他事情了,这便是多年来习作教学评价高耗低能的写照。

一、习作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习作评价高耗低能的成因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通常按照“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步骤进行。按照一般教师的习作评改周期,对于学生本周的习作,往往要到下周才能给出评改结果,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学生的“评讲期待”磨没了,因此收到评改后敷衍了事。二是多年的疲惫评改已经磨灭了部分教师的批阅灵感,在评改作文时快速浏览内容,简单纠正一下错别字,改改病句,然后再加上千篇一律的、高高在上的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独霸评价权利,学生只是旁观者,甚至像等待宣判者。在这样不平等的评价体系中,学生被动参与。三是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心中的评价体系相差甚远。教师批阅习作时往往根据经验或固有的评价标准,增删批改自有体系,优良中差自有标准。殊不知,学生作为习作的主人,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小学生而言,“儿童视角”的评价体系和“成人视角”的评价体系就像立方体上相邻的两个面,虽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未连接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并达成共识。

要提高习作评价有效性,首先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多元的评价主体。新课标倡导“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应把这一要求落实到习作教学中去,让学生做自己的习作医生,加强习作指导以及写改、学改、评改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使作文评价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阶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习作评价表”达到这一目的。

二、根据主题设计习作评价表

命题习作有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要求,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主题,明确要求,并结合主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中的回忆,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生出感慨或感想。例如,在《成长的烦恼》一课的习作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一是以谈话激情,唤醒学生的记忆。如:有人说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快乐和甜蜜,那它就会像无聊的钟摆一样呆板、无趣。那么,最近的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烦恼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烦恼大甩卖”,说出我们的烦恼,甩掉我们的烦恼好吗?

二是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如: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习作要求,想一想,看一看,要想写好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是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教材的习作要求,现场绘制“习作评价表”(见表1)。

这张习作评价表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许多玄机,它是师生依据年段习作目标和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设计的,体现了“3×3×3”的立体评价模式。这里的第一个“3”指的是三层训练目标,即基础性目标、训练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其中以训练性目标为主。第二个“3”指的是三方互批模式,即学生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第三个“3”指的是三种评价形式,即等第评价、星级评价、描述性评语。

三、用习作评价表构思初写

有了习作评价表,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依据表中三层目标进行表达训练了,这是习作指导的中心环节。一般的操作程序是:首先依据习作评价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习作素材;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从有话可说,到有话敢说;然后利用例文引路,让学生从有话敢说,到有话会说;最后,引导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之上,放胆初写,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习作评价表。以《成长的烦恼》习作教学为例,设计如下。

一是回忆生活,思路导航。如请学生回忆一下学习、生活、与人相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心事,记录在《我的十大烦恼清单》上,然后再从中勾选出三大顶级烦恼,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内容: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二是小组交流,分享烦恼。如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顶级烦恼。结合具体事例,说出烦恼产生的原因,烦恼的心理感受等。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汇报。

三是佳作引路,示范指导。教师以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结合习作评价表进行讨论:作者提到了什么烦恼?怎样描述的?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重点和方法。

四是动笔成文,相机辅导。依据习作评价表,明确习作要求后,学生结合自身素材,尝试习作。教师要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巡视,及时给予辅导,特别是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四、学生依据习作评价表的自评互评

习作完成后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是整个三维习作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是自读自评,自我欣赏。作者是自己习作的第一位读者,因此,倡导习作评价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自评时要针对习作评价表中的三级目标体系进行自我星级评定和描述性评定。对于自评自改有困难的或者首次参与评价的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欣赏自己独特之处,发现不足并及时修改,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还可以把自己写得好的句段读给小伙伴听,等等。让学生自批习作,可以使其欣赏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提高习作的自信;同时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进一步完善作品。

二是互评互改,相互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的习作,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自评习作有其局限性,因此可以在自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互评活动。互评要注意:合理分组(原则上4人一组);示范批阅(教师随机选择一篇习作,借助多媒体进行现场评改,教会学生一般的评改方法);组内互批(一篇习作组内成员轮流批改,共议优点和不足,最后由主评人写评语、打星级);互批反馈(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批改成果,原则上针对一篇习作展示两个优点和两个不足)。实践证明,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欣赏和评价习作的能力逐渐提高,写作的自信逐渐增强,习作能力逐渐提升,在语言积累、语感积淀中,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

五、教师在习作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新型习作评价表撬动的习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关注学生习作评价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在学生充分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宏观把握“习作评价表”的要求,结合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有特色的习作和评语,组织课内交流,扩大评价的正面效应,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启发。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整篇优秀作文,也可选取优美文段,还可推出佳词丽句、出彩的开头及结尾、有个性的标题,等等,不拘一格,尽可能选取多人作文中的内容,让大家感受和体会。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让学生得言、得法。对于学生习作中的失误之处,教师也要以恰当而有分寸的语言点出来,引起大家注意。

如《成长的烦恼》习作,教师评价时,结合学生的习作和总体目标带领学生品析了本次习作的“七大靓题”“八大金句”“三凤头”“四豹尾”等,引导学生把习作写得更加生动,更加传神。如“七大靓题”之一有《战“痘”岁月》。如“八大金句”之一:可是那些青春痘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我都有些敬畏它们了,在这样的狂擦痛击之下竟然毫发无伤。我才不会手下留情,我一定要跟它们死磕到底!

综上所述,习作评价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把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习作评价的单边形式;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环节,在评改中学习,在评改中交流,在评改中提高,切实提高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

感悟课文内容学习习作方法 第7篇

一、质疑问难, 探索神奇景观

许多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能闻名于世, 是通过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考察、探险, 才让人类有了新的发现。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 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 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交流互动, 拟定思考题, 让学生质疑“三问”: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 (1) 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长504千米;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 (2) 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神奇?为什么? ( (1) 范围广、形态多。可以从三个“从……到……”感受到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 (2) 生物多样性。如“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 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质疑问难和课堂小练笔,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敢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观察景物, 彰显习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景观的文章, 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后巧妙构思, 布局谋篇, 用情感和心血写出来的。文章中的语言与写作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 作者巧用习作中的“四法”来描写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1.按顺序写文章法。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头过后”的顺序写观潮的全过程。2.先写响声再写景法。第3自然段, 先写声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再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犹如“万马奔腾”……描写景物生动优美, 使我们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 大潮越来越近, 潮头越来越高, 声势越来越猛的壮观景象。3.先静后动再静法。首先写观潮时, 江面风平浪静, 人们等待观潮, 描写了江面的静态;再写潮来时奔腾咆哮的动态奇观;最后写了大潮过后, 江面恢复平静的静态。这也是写观潮由“静———动———静”的变化全过程。4.巧用修辞描写法。 (1) 巧用比喻。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隆隆”的响声;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潮来时声势浩大, 气势非凡的景象。 (2) 巧用衬托。用“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等词语描写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从而衬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 学习作者描写自然景观的写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描绘美景, 突出人文景观

广阔无垠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 绿绿的草地, 成群的牛羊, 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们, 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草原彩图。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 老舍先生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 热情好客的场面。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突出的“五美”来学习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1.描写草原的景物美。 (1) 颜色美。用“一碧千里”“平地和小丘都是绿的”, 把羊群比喻成给绿毯绣上白花;把小丘的线条比喻成“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2) 令人心情舒畅。课文用“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说明这种境界让人心情快乐; (3) 拓展思维。想象“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的意境。2.描写草原的广阔美。在“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途中的所见所闻, 用三个“一百五十里”正面说明草原的广阔;用“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从侧面描述了初入草原的情境;从“听不见”“看不见”“忽飞忽落”……进一步衬托了草原的广阔意境美。3.热情好客的情感美。用“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欢呼声”“车声”“马蹄声”等词语赞美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情感美。4.主宾之间的真情美。从“都是从几十里外……来看我们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敬酒”“回敬”……“歌声……更响亮……更感人”等词语, 突出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和蒙汉之间的团结友爱的真情美。5.用诗句巧赞美。结尾用“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真挚的感情美。这既是全文的总结, 又描绘了全文的情境, 起到了画龙点睛, 突出中心, 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观察见闻, 学习描写技巧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爱鸟, 保护生态环境, 让鸟儿快活地生活, 让大自然成为鸟的天堂。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 作家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听闻,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和习作的技巧, 做到“六要”。1.要整体观察榕树形态。作者第一次观看“鸟的天堂”, 他远看高大茂盛的大榕树, 却没有看到鸟;再近看榕树的枝干和绿叶的情态, 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2.要重点描写景物。用“又”“伸进”“垂到”“卧”等一连串的动作来描绘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这是作者远看看到的大榕树全景。3.要有序地观察景物。作者第一次观看大榕树是先远看, 再近看大榕树的茂盛;第二次观看“鸟的天堂”是先远看大榕树的茂盛;再近看榕树上各种各样鸟的形状、大小、颜色, 以及鸣叫、飞翔、扑打翅膀的动态情景。4.要描写景物的静态与动态。 (1) 第一次看见河面、大榕树是静态。 (2) 第二次看见“鸟的天堂”是动态的:鸟声、鸟影;有叫的、飞的、扑的鸟, 生动地描写了鸟的动态, 突出鸟的欢乐和可爱。5.要描写景物的生动。 (1) 用“数目不可计数”描写大榕树的枝干多。 (2) 描写大榕树的茂盛:绿叶多。 (3) 描写颜色绿得美。翠绿的颜色明亮。6.要“点面”结合来描写。作者第二次描写“鸟的天堂”, 首先整体“面”上描写了鸟声、鸟影, 让人应接不暇;再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在“点”上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鸟。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鸟儿数量、种类众多, 而且能感受到鸟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五、巧用修辞, 凸显景物特点

要把景物的文章描写得生动、形象, 作者常常会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把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让人身临其境, 难以忘怀。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 作者巧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呢?1.恰当“引用”。文章开头引用人们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赞美桂林的山水;结尾又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来抒发荡舟漓江的情趣。2.巧用“对比”。文章用大海、西湖与漓江的水相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漓江水的独特美———静、清、绿;用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相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的特色美———奇、秀、险, 让人感觉到确实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3.巧用“比喻”。用“像老人, 像巨人, 像骆驼”来比喻桂林的山各不相同, 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来比喻桂林的山真秀, 色彩明丽, 令人目不暇接。4.巧用“排比”。用“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用“桂林的山真奇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的排比句,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 进行课堂小练笔, 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词语的能力, 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勤于练笔, 生动描绘景观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第8篇

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0 1 1 年版) 》 中, 对于学生习作, 提倡自由表达教师要鼓励那些能够真实表达符合自然规律的文字, 要营造说真话、讲事实的氛围, 要褒奖那些自由创作敢于突破的创意, 高分数耍送给有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章, 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学牛们自然会放下套路、格式。

五年级上学期 “习作1”要求写: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批改中, 笔者发现学生 “両人” 丁-篇一律作文讲评课上, 笔者请学生给班中- 名同学“画像”, 笔者鼓励学生仔细观察, 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从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睹, 那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对以看出, $ 生的作文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打了这个好的开始, 笔者便让学生来给我像”。 “老师个子瘦卨, 皮肤稍黄……” “老师的嘴唇K有•小块疤痕…… ”“老师的鼻梁上长了些4 爱的小雀斑” ……这些写实、贴切的描述, 不比运用套话莨实、有趣吗?得到r•笔者的鼓励, 学生的兴致更高了, 以至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 课喷留迕, 学生不仅能获得知I只和能力, 电主要的是能以到精祌的满足和享受, 因此我们的学十.就敢想敢说

二、活动见“真”, 学生想写、乐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强调语文实践, 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同理, 习作教学也是如此。有些学生之所以望“文”生畏, 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 缺乏写作素材。教师要打开他们心里的“结”, 让学生想写、乐写, 就必须主动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捕捉灵感, 感受精彩。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中, 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这样学生才会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 才会有真切的感受, 产生倾吐的欲望。

为此,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参与、投入生活。故事会、赛诗会、掰手腕比赛、放风筝比赛、踢毽子比赛等, 这些妙趣横生的活动, 总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拥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 当他们下笔作文时, 那种情感的倾泻, 开放的思维, 大胆的创新, 使文章妙笔生花。例如, 由于近来冬雨绵绵, 学校的冬季三项比赛总是一拖再拖, 让同学们的心灵在“希望—失望—希望”中苦苦煎熬。于是, 同学们把自己的怨气诉诸笔端:“这不开眼的天, 好像故意要捉弄人, 眼看明天就要比赛了, 又下起了雨;雨呀, 你对我们真是情有独钟, 你也应该去关照关照干旱地区呀;还有那可恶的太阳, 不知躲到哪里偷懒了, 我真恨不得一脚把太阳给踹出来。”这生动而又独特的语言, 这真心的倾诉, 就是作文成功的基石, 多彩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给予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生活育“真”, 学生能写、会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 同学间的、师生间的, 课上的、课下的, 家里的、学校的, 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 细细体味, 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 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

四年级时, 笔者为学生设制了“微博”本, 让他们用文字记录学习, 记录生活, 记录成长中的平凡与普通。“微博”语句不论长短, 只求真实, 只求精彩。每天的课前微博播报, 也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时候。

经过一年的积累, 到了五年级, “微博”成长为“博客”。有的学生的“博客”甚至为自己家的小狗写起了连续剧。

“你那次偶然来到我家讨食, 没想到变成了长久的定居。你用瘦弱的身体蹭着我们, 一个劲儿地摇着尾巴, 我们不由地喜欢上了你……”

“一星期前, 你生狗宝宝了, 看到那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狗, 你们‘母子’平安, 我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每当在夜深人静时, 我想起小黑埋在冰冷的泥土里, 无人问津, 心中总涌起一种愧疚感……”

从小狗的到来到小狗的离去, 点点滴滴倾诉笔端。生活, 让写作不再是难事。

陶行知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童真是自然的天性, 是毫不掩饰的美丽。“你让我回归童真, 我同你分享我的美丽。”如此看来, 强调写作的真实性, 关系到学生做真人的千秋大业, 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真彩。

参考文献

[1]王定波.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 第9篇

课程标准修订一阶段 (一二年级) 定位为“写话”;二阶段 (三四年级) 起, 定位为“习作”, 并且强调习作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初中阶段才定位为“作文”。三年级学生的书写还很稚嫩, 对习作练习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好多学生面对习作练习, 大脑一片空白, 更无从下笔。所以在二阶段, 学生能写、愿写就已经很不错了。教师要放低要求, 放开形式、放开内容, 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非让他们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突出中心, 那么我们得到的则是教师疲惫、不愿批阅;学生厌倦、失去兴趣。面对刚接手的四年级, 我曾做过这样“拔苗助长”的蠢事:辛辛苦苦地改, 认认真真地批, 结果将学生的文章改得红花满山、面目全非。我还以为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没想到学生刚一打开文章, 就彻底地合上了, 从此再没有看第二眼的勇气。原来他们以为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 才被教师改得体无完肤。这样一来教师身心疲惫, 学生没了勇气。

针对以上情况, 面对学生“憋出来”的习作 (第一篇) 时, 我们应该从每个学生原来的水平出发, 发现优点, 多加鼓励。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 我们可以从文章选材、立意中心上鼓励表扬;对于那些底子薄的学生, 我们可以从书写格式、遣词造句上鼓励表扬。新课程标准也同样要求学生写作时, 书写清楚、卷面整齐。总之, 教师要抓住一切表扬的机会。实践证明,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我们要多发现学生, 尤其是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 多寻找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与表扬。我相信, 每个学生都会因此而爱上习作的。

二、教师引导, 积累练习

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博学广识, 为此我们要多读书、勤动笔, 遇到好的书籍、好的篇目可以推荐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 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成功之处, 为他们将来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 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实际上一篇篇优美的课文, 就是学生写作的例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

古语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这就告诉我们, 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同样,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对习作再有兴趣的学生也无法出色地完成任务。而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缺乏自觉性, 只有教师不断地引导、鼓励、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经常在课堂上练习这一点。在学习《我的“长生果”》时, 课文中出现了这样优美的句子:“人们都爱秋天, 爱它的天高气爽, 爱它的云淡日丽, 爱它的香飘四野。”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也写出了同样优美的句子:“人们都爱春天, 爱它的鸟语花香, 爱它的花红柳绿, 爱它的生机盎然;人们都爱夏天, 爱它的骄阳似火, 爱它的含笑迎风, 爱它的碧叶亭亭;人们都爱冬天, 爱它的白雪皑皑, 爱它的银装素裹, 爱它的冰清玉洁。”在学生的笔尖下流淌出这样的文字, 我感到很欣慰。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练习。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 仿写、改写、续写、读后感等都可以采用。片段的、整篇的都能起到练笔的作用, 我们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习他人的方法, 借鉴他人的技巧, 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剪辑材料, 巧妙构思

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 但教师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想象力,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和必要的取舍。

构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 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内容, 剪辑了材料, 还不等于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我们还必须经过巧妙的构思, 方能达成心愿。这个要求是对于二三阶段的学生提出来的。他们的模仿性很强, 我们可以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 将抽象难懂的习作知识化难为易, 引导学生走上“构思”之路也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四、批改作文, 揣摩深究

面对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心血, 我们教师的批语只有表扬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规定, 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面批面改既费时又费力, 但这绝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通俗地理解为:一对一或一对一组。前者指一位教师对一个学生。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到篇章结构, 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它有两个显著的优点:学生习作水平显著提高;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后者则指一位教师对一组学生 (其中学生程度均衡) , 事前先把这组学生习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 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 进而要求学生自写自改, 并在修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 以此引发学生深思。

习作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文章贵在“精炼”。为此我常常要求学生同一篇作文要多次修改, 反复揣摩, 前后比较。

我们相信在教师欣赏的眼光里, 在教师精心的栽培下, 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参考文献

小学生习作教学感悟 第10篇

[实践案例]淮小电视台招聘会

作前准备:

(1) 学生走访电视台, 了解电视台设置的岗位、职责及一般工作流程。

(2) 淮安市实验小学电视台工作证。

(3) 多媒体课件。

训练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招聘电视台工作人员, 让我任招聘委员会主任。同学们想不想到电视台当一名员工啊?

二、典型引路, 聘前导说

(1) 出示招聘启示:“淮安市实验小学电视台今日开始面向全校学生招聘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工作人员。电视台是同学们展示才华、锻炼自我的大舞台。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积极应聘……”

请大家读读启示, 想想电视台除了记者、编辑外, 还有哪些岗位?

生:还有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摄影师、机修员、台长等。

(3) 学习竞聘演说:你打算选择哪一岗位呢?应聘时又想对招聘委员们说些什么呢?

(4) 生登台演说, 师生共同评改。

(5) 总结演说窍门:说明自己的长处, 说清自己的做法, 能把自己的工作干成什么样。注意讲实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 语言、语气适当;举止、态度大方。

三、选岗创岗, 竞聘演说

1. 自主选岗演说

师:现在我郑重宣布:淮小电视台招聘会正式开始!请大家自选岗位, 准备演说。

(1) 思考、讨论、拟稿。

(2) 登台演说, 师生共评。

(3) 教师小结。

2. 大胆创岗演说

雏鹰电视台继续招聘, 招聘岗位不限。欢迎大家发挥自己的长处, 用上自己的本领, 大胆想象新岗位, 积极争得新岗位, 让我们的电视台办得富有特色!

(1) 小组讨论, 相互交流。

(2) 推荐别人或自荐登台演说, 师生适时评点。

四、总结评比, 回味全程

(1) 评出最优竞聘者。

(2) 回味精彩镜头。

镜头1:大家好!我叫吴XX, 我想当学校电视台编辑。我写字好, 我能用笔写字, 还会用电脑“写”字。别人办小报全用手抄, 我全用电脑打, 图文并茂, 十分漂亮。大家都称我是小书法家。老师在作文课上常说:书写是文章的脸面, 好字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我在电视台办个书法频道, 收视率保准高。

镜头2:我叫陈XX, 我爱好写文章。我的作文每次都是优。六年级上学期, 我就在《淮海晚报》上发表了五篇习作, 在校报上发了七篇习作, 还在学校外网上发了三篇新闻呢!我要是到了电视台一定宣讲出我们学校“名校出名师的, 名师出名生”的效应。

镜头3:我是杨XX, 我的相貌好, 著名电视主持人刘芳菲漂亮, 李红漂亮, 杨澜漂亮……漂亮, 本身就是收视率。其次是我声音好听, 普通话准, 主持节目有经验。从一年级到现在, 班级每次搞文艺活动, 我总能听从老师的教导, 积极开动脑筋, 多次圆满完成主持任务;省市领导到我校检查工作, 我是解说员。

镜头4:我是李XX, 我不但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主持节目, 还走进了市广播电台的录音棚, 做过市广播电台少儿节目主持人, 2013年我们淮安市新市长到任, 和全市部分学校小朋友共度六一, 我还参加了联欢会主持人竞选呢。海阔凭鱼跃, 天髙任鸟飞, 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有自己的好好努力, 我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成为―名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镜头5:我叫柯XX, 我懂科技, 我是香港国际机器人大赛的冠军, 被评为“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我做电台主持人, 可以提升学校的形象影响力和美誉度。

(3) 下笔成文。 (出示友情提示:题目自拟, 内容自选, 体裁自定。)

[理论探源]君子之学, 融于心化为行

习作是一种倾吐, 有时也是一种激情, “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着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把所学的东西听入耳中, 记在心中, 融于心, 化为行。如能将学习推到实践执行的阶段, 也就是极致了。

一、解读课标, 高屋建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即是作文命题的主要内容之一, 热爱它、关注它、思考它, 写出好的作文也在情理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作文课堂面向生活,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 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思考,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在小学六年级常要求写“打开记忆的闸门”“写生活所见所闻所感”之类的习作。经常开展“淮小电视台招聘会”类的活动, 经常写这类演讲稿, 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素材, 也可以激发兴趣, 练习习作方法。

二、拓展空间, 放飞心灵

我们说小学习作的指向是小学生的生活, 但不能把学生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中, 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他人, 接触社会, 生活作文教学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聊天、交流, 在愉快、放松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任务。让学生把习作当作自己的挚友, 向它倾诉忧乐, 表达酸甜, 把要说的都说出来, 写出来, 一吐为快。

三、维系人格, 激发个性

作文离不开生活, 但并不是生活的复制,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 同一个学生心情不同, 写出来的同一事物也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笔下所写的事物。他们所写不一定逼真, 我们不要苛求, 要用欣赏的眼光为他们圆融, 设定梯子,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引导中使习作更加圆满。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 在着眼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

小学习作教学探秘 第11篇

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写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作文才能感到快乐。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才能形成强大动力。

1.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首先,具有严谨师德的教师,是能够经受功利思想和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的浪淘,并最终流河成金。在教学中对学生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用于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讲评、撰写的能力。第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投其所好,循循善诱。总之,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认可你,佩服你,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从而对习作充满信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神态外貌;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间接获得生活感受和生活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丰富资源。

3.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情景,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4.教学相长,快乐习作。素质教育赋予“教学相长”思想的新的内涵。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获得知识的手段更便捷,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时代呼唤老师和学生同成长,“教”与“学”才能水乳交融,共同进步,习作才能发乎真情喷薄而出。

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1.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多阅读不仅使视野变得开阔,知识丰富,还能使人变得具有伟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读《三国演义》可以向诸葛亮借智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使人明白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漫步《古诗苑》可以体会和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宽广胸怀,体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引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思索,因为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里呼之欲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时,要求他们读懂书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生动形象画面,体味友爱、忠诚、勇敢、智慧、爱国等永恒的人类精神,达到人格升华,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语言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学生对生活的参与性及经历的丰富性。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假以时日,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极引导学生涉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探索,去感悟,对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不无裨益。

三、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让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张扬个性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了生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贴近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生活素材。倡导“随笔文”如日记、游记、读后感等,随笔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写景记事,或谈读书感受,或是一种好心情,或是一点感悟,或是一个新发现。随笔写多了,写顺了,习作也就获得了成功。

2.指导学生利用文本,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写作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开展社会调查、采访、做小实验、小制作、手抄报等活动,收获成功的喜悦,只有将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学生习作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四、注重写作方法的引导

1.立足教材,模仿经典。教材集各家名作,是最有效的课程资源,是学生沟通大千世界的桥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每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把课文的读和作文的写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室、学校、社区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空间,从而营造一个大语文观的良好氛围。

2.情境教学,有利创新。将写作基本要求(人物事件、语言、动作、细节等)和写作技巧融在学生选材、构思、鉴赏、评析和习作实践中完成。既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又解决作文教学的天马行空,促使学生重视作文乐于写作,提高课堂作文效率。

3.专题指导,讲练结合。作前讲解——自我修改——学生互改——作后讲评。通过以上步骤和途径,训练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指出成绩和发现不足,交流分享,有的放矢,教师相机点评,学生习作在不断的练习和修改中获得进步。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 第12篇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字、词、句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学生对字、词、句等基本功掌握不好, 就无法准确记录语言。写作文就会出现词不达意、文理不通的现象。我班中途转入的学生较多, 字词掌握不牢固, 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将字认准确、写准确, 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 正确搭配词语, 注重语法训练, 让学生遣词造句合乎语法, 合乎逻辑。对班上的学困生由组长负责让他们每天进行组词和造句的练习。经过这些训练, 学困生能够做到把作文写通顺了。

二、引导学生观察, 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即使勉强写出来, 作文的内容也很空洞、很无聊。这是因为学生对事物没有观察, 没有获得写作文的材料造成的。写作的素材多数是靠观察获得的, 所以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留意身边的事物, 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把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 要明确目的, 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 教育学生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多种器官综合运用:眼看、耳听、手摸、鼻闻、嘴问、脑想,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 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有段时间, 我发现班上有很多学生在捡树上掉下来的桂花做香包, 我就让他们观察桂花树后写一篇日记。学生认真观察后我就指导他们将客观事物通过头脑转化为理念和思想进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位平时最怕写日记的学生通过观察, 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桂花树的叶子形状有点怪怪的, 像狼的牙根子, 又像针连起来的小包。叶子边就像小锯子一样。我准备抬头闻闻桂花有多香的时候, 小锯子就把我的小脸划破了皮, 这叶子可真锋利呀!我心想:桂花这么香, 不知它的叶子是什么味道呢?我轻轻咬了一口, 好苦呀!原来桂花树带给别人的是清香, 留给自己的是苦味呀!我喜欢桂花树!”通过观察, 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 内容也就丰富了。

三、搞好阅读教学, 落实读写结合

语文教科书中,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重点。每一个单元所选的每一篇文章文质兼美, 其习作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学生习作的蓝本。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还注重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谋篇布局、语言特点、表达方法及技巧等, 让学生仿写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学了《桂林山水》我就让学生选择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写排比句。学了《鱼游到了纸上》我就让学生对班上某个同学进行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完后让学生猜猜描述的是哪位同学?让学生学会介绍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

四、寓教学于活动中, 丰富生活经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生活阅历要比外面学校的学生窄一些, 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孩子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 走进学生的生活, 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加深他们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切身体会,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玩直升飞机》《做书签》《学残疾人画画》《争当小小播音员》《有趣的故事演讲》等活动。活动后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优美多了。

五、拓展阅读空间, 积淀语文素养

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对于教科书上选编的文章, 我都会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背诵, 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歇后语、名言、谚语、诗文等我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我还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每周给学生固定两节晚自习进行课外阅读和展示;每天要求学生在组长处背诵5个优美词句;每次互改日记和习作后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朗读;每月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外阅读参考书目。长期这样坚持, 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等利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

摘要:目前大多数小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皱眉, 苦于作文, 烦于作文。长此下去, 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 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经过教学探索与实践, 提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

上一篇:栓塞性脑梗死下一篇:局域网规划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