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特点论文范文

2024-05-20

写作特点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写作特点论文 第1篇

一、立意明确, 思路清晰

任何公文都是围绕行政机关施政的某一目的而制发的, 没有目的性就没有发文的必要。因此, 公文的主题要明确, 思路要清晰, 立意要科学, 事实表述要客观。切忌逻辑不清, 结构混乱, 东拼西抄, 洋洋洒洒, 言之无物, 甚至成段地重复上级文件的内容, 而没有结合实际工作, 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 公文是为了便于行政机关之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 需要有关部门或人员尽快了解意图, 及时做出决策或认真执行的, 因而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表述准确、反映问题开门见山、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提出措施切实可行。既要注重指导性, 更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而不能将其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因此, 要求每一篇公文力求做到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文字精炼、格式规范。同时公文宜短不宜长, 一般不超过两千字, 最多不超过三千字。

二、内容充实, 语言规范

一些政策性较强的公文, 其本身就是政令, 用语规范、准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逻辑性很强, 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所谓内容充实, 就是需要说明的事情, 在公文中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 不需要说的一句话也不要多说, 一个字也不要多写。公文所用材料要翔实准确, 数据要准确无误, 做到实事求是。讲清楚“应当怎样做”、“必须怎么做”就行, 而“为什么这样做”一般情况不必展开叙述。要重点阐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少讲大道理, 更不必讲套话、空话。至于那些重复原有文件、照搬照抄上级文件的内容, 更不必赘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5条第二款明确指出, 公文语言应当“情况确实, 观点明确, 表述准确, 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 直述不曲, 字词规范, 标点正确, 篇幅力求简短”。具体说, 可以理解为“准确、简明、朴实、庄重”。“准确”就是要用词恰当, 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紧密, 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情况和阐述做法。用语要恰当, 防止褒贬失当, 既不要使用过头的形容词, 慎用“极”词, 如“最”、“第一”、“首创”等, 也不能使用模棱两可的双关语言。人名、地名、机关名称、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要规范使用, 度量衡单位要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如公斤、公顷、千瓦时, 不能使用斤、亩、度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用词, 要注意与国家标准的表述相一致, 避免因用词不准确而产生政出多门的现象;也不要使用尚未被群众普遍接受的新名词、新提法。“简明”是指语言表达要简洁明快、可读性强、浅显易懂, 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行文的意图, 直接晓之以理, 告之以规, 使人们明于行止;同时, 避免用词失当, 防止拖泥带水、冗繁累赘。“朴实”则指语言平实、质朴。既不能使用带有浪漫色彩的语言, 也不宜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要使用生僻字, 也不能用文言文或半白半文的词语。“庄重”就是要求用语规范、严肃, 使用书面语言和约定俗成的模式化用语, 而不能使用口头语和方言土语, 也不需要刻意地形象描写和浪漫抒情, 更不宜追求语言的诙谐幽默。

比如, 据2009年4月8日《重庆晚报》报道, ××县××局由于在《处理意见》中对当事人卢先生使用了“耍赖”、“像泡了8年的酸菜—酸过了味”、“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等侮辱性的语言。当事人卢先生见到《处理意见》后, 将××县××局告上了法庭。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县××局名誉侵权, 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失费2万元。这件事表明, 行政机关在严肃的公文中夸大或缩小事实, 随意描述, 不仅违背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严谨性, 而且会影响公文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 公文写作一定要用严谨而朴实的词语表述事实, 以严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本机关的意见。

实践中, 公文语言逐步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文体的风格以及只有公文才使用的词语, 如“望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文收悉”、“妥否, 请批示”、“以上报告如有不妥, 请指正”、“专此报告”等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好公文专用语言, 会使公文显得庄重文雅、简洁明快。

三、协商会签, 合理合法

行政机关公文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一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是行政机关拟制的公文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 必须有相关职能部门的会签意见, 这也是确保公文质量和执行力的手段之一。做好公文协商会签工作是转变党政机关工作职能和方式的重要体现, 也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6条明确要求草拟公文时, 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主动协商会签, 特别强调公文主办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要出面协调;如协商后仍未取得一致意见, 在向上级机关行文时要说明协商情况, 列明各方意见及理据, 请上级机关协调解决;部门之间和相关职能部门未协商一致时, 不能各自向下行文, 如擅自行文, 上级机关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在公文审核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的部门认为, 部门有不同意见, 只要上级机关发了文件, 涉及的职能部门就会遵照执行。其实不然, 实际工作中, 由于某些公文事前没有征求涉及职能部门的意见, 公文的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出现无法落实的现象。有的公文内容涉及相关部门职责, 但是个别部门不与相关部门协商会签, 而直接去掉需要会签的内容, 草草应付, 形成“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有的部门把发多少个文件作为衡量工作成绩大小的尺度, 至于对推动工作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管了, 形成事实上的文牍主义, 不仅影响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造成“文山”的主要原因之一。

拟制公文时要熟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防止公文中有违背法律法规、国家方针政策和超越政府权限的内容。现实生活中, 由于个别行政机关在公文审核时把关不严, 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 公文中出现了一些以行政命令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和以权代法等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 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损害了党政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 据新华社2007年6月报道:近日, 内蒙古自治区×××旗人民法院竟然收到了所在地政府的“说情书”—《关于对××××旗峰××××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减轻处罚的建议书》。“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为违法者说情, 显然违反了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出现了以权力干涉法律的“怪事”, 不仅降低了公文的执行效力, 而且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

过秦论 写作特点 第2篇

叙事铺陈对比

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等等。只有这样,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我们说,写好说理文,主要是靠“论”和“断”。“论”不能是空论,必须要根据事实立论,即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断”也不能是武断,必须从大量事实中抽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才是精确的判断。《过秦论》就恰好有这个特点。他把大量事实摆出来,结果道理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

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二、第四、第五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所谓“铺张扬厉”,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个特点,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采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写作特点之二

记叙与议论

《过秦论》的体裁是议论文,但为什么记叙却多于议论?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议论文,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但它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从大量的事实中推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这才具有以理服人的逻辑力量。

记叙多于议论,这是《过秦论》的特点。文章以五分之四的篇幅,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秦由弱到强,再到鼎盛,直至最后灭亡的事实,以此加以论证秦亡的原因。

本文的体裁既是议论文,为什么记叙却多于议论?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论秦之“过”。要论秦之“过”,就必须有大量的史实,把他作为议论的依据,说理的基础。所以本文一、二、三、四段基本上是叙事,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反而失败,为秦所并,显示了秦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人少势孤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有百多年的兴盛史,败六国,吞诸侯,一统中国,威振四海,却亡于兵士疲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意在言外。本文叙述多于议论,其史实的叙述也是为议论作准备,作张本。如缺少足够的叙事,议论就缺乏依据,议论就流于空乏。有了足够的叙事,结论从叙述自然引出,就可少发议论而道理自明。这犹如水到渠成般自然,文意顺理成章,具有以理服人的力量。

写作特点之三

对比与映衬

用反复的对比映衬以突出其最后的中心论点。高步瀛说:“此篇前半极力形容秦国累代之强,非诸国所能敌;及始皇益强,遂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其势力益雄,防卫益固,真可谓若万世不亡者,而陈涉以一无势力之人一出,而遂亡秦。此段更就前文所述,两两比较,几同卵石之异,而卵竟碎石,是真奇怪不可测度。其千回百折,止为激出末句,故正意一经揭出,格外警悚出奇,可谓极谋篇之能事矣。”(《文章源流》)这段话说得很扼要,很精彩。这篇文章就其结构布局来说,不复杂,甚至还可以说它有些简单。但是它的好处在于两两对比得极其有力。为了突出秦国的强大,文章首先渲染了东方六国的强大,“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外交家军事家,为六国出谋画策、八方联络、统兵打仗。然而这样的势力在秦国面前竟不堪一击,“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循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在忙碌与闲暇的对比中,秦国的强大已显现得凛然不可逼视。文章在写陈涉的时候,极力排抑,极写他的平庸微末,不足挂齿,“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面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但是秦王朝居然竟被这么一个小人物搞垮了。这就是说,不是因为陈涉有什么奇异的神通,而是秦王朝在攻守之势已经变化的情况下,它自己已经成为腐尸朽木了。这就非常有力地强调了“仁义”的作用,为人们提出了触目惊心的惨痛教训。

写作特点之四

铺排与渲染

作者还善于使用大量的铺排、大量的夸张渲染。“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气势何其壮观!“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精神多么振奋!整个文章如同惊涛飞瀑,一倾而出,不可阻挡。这是战国的文风,也是西汉初期中期一些大散文家们的共同特点。

写作特点之五

感情与气势

文章不仅以道理、以逻辑的力量服从,而且以感情、以气势的作用动人。明代何焯曾说:“自首至尾,光焰动荡,如鲸鱼暴鳞于皎日之中,烛天耀海。”孙月峰说:“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见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读者但见其飞砂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这些都涉及到了文章的感情气势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秦孝公据肴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上段里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意思都一样,说了四遍;下段里的“御宇内”、“亡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意思也差不多,说了五遍。细想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重复,但如果只留下一句,而删掉其他,那么读起来其感人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写作特点之六

关联词与语气词的运用

至于作品中一系列关联词、词气词的运用,从而使文章给人一种蝉联不绝,周回反复,一唱三叹的无穷韵味,这也是构成文章感情气势的因素之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

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

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前面七个“也”字句,一气而下,势如破竹;而后用“然而”两字蓦地兜住,如横截奔马;再用一个“何也”的反问句一逗,最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千古结论喷涌而出,如“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一下铸就,永世不可动摇,不可移易。邵二云说:“一气团结,直至末段,一齐倒卷,逼出结句,何等神力!”当然是不错的。

写作特点之七

以述为主,先述后评,卒章显志,发人深思。

《过秦论》是历史评论,评秦国灭亡的缘由。其主旨在借古讽今,劝诫后人要吸取前人教训,勿重蹈覆辙,悲剧重演。就文章表现手法说,采用了评述结合。论证结构采用了两段式,即先详细具体而又简洁生动地记述了秦自孝公始至秦二世由弱及强,由强到弱而亡的过程;再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秦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材料的组织是以时间为序,从秦孝公写起,历经惠文、武王、昭襄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及至始皇,具体记述了秦国由弱变强,由强及弱而亡的历史。

侧重点在于记述,因为主要运用大量的事实来进行对照比较,让事实说话,从而证明秦亡的原因。

论应用文写作语言特点 第3篇

【关键词】应用文作用;语言特点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办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某种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应用文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反映真实的思想情感,再文面上具有固定或惯用的格式。应用文最基本的性质在于它的实用性,在于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既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行政管理、处理日常事务、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记载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人民群众个人表达意愿、交流思想感情、办理各种事情的重要工具。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头用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旁柳叶掉稍眉,身景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段文字准确地描写了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整段文字简洁、形象、逼真,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它是文学作品。如果应用文这样写,就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要办事,与文学作品不一样,在写法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由此可见,应用文与文学作品语体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从应用文的角度看,应用文不必像文学作品一样去追求想象的丰富、细节的奇特、辞藻的华丽,它的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特点:

1.恰当准确

应用文章同其他文章一样,都是用语言表达作者的主张、见解和意图。但应用文寫作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方针、政策,处理各种公务和其他日常事务,交流工作情况,记载工作活动以及个人办理私事,交流思想感情。这就决定了应用文,特别是公文的语言必须用语准确、文字精炼,人名、地名、数字、引文都要准确无误,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能产生歧义和差错。尤其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签订合同,制作判决书等,必须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无误。

2.简洁规范

应用文的语言表达,叙事要直陈其事,明确晓畅;说明要简洁明了,要言不烦;议论要鞭辟入里,切中要害。避免过多使用形容词和比拟、夸张、描写等手法,语言要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例如 “我上午8点有会,下午4点赶回,请前来办事的同事到时等候。”

留言条的写作一定要简练,不可啰嗦,免得产生歧义,让对方误解。如果是面对听众的报告、演说词,就需要语言生动一些,,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如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读起来要上口,听起来要顺耳。又因为解说词是对实物和画面进行解说的,所以要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形象,感情要充沛,还可综合使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一路上,我们将要看到清澈萦回的流水,苍翠奇特的山峰,陡峭雄伟的石壁,千态万状的石钟乳,尤其是象山水月,穿山塔影,冠岩幽境,秀山彩绘,桃园挂月,杨堤风光,浪石览胜,下龙山资,华山观马,兴平风光,碧莲叠翠等景致,更是令人叫绝。”

应用文语言的规范性是指应用文要使用通行的、约定俗成的各种惯用语。如公文中的请示的结尾部分,在请示事项结束之后往往用“特此请示”、“当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XXXX贯彻执行”等惯用语。公文开头常用“根据”、“据报”、“欣悉”、“关于”等词语;过渡常用“现就XXX问题(情况)通知(公告、通告)如下”等;关于数字的运用,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名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公文中使用数字均要使用阿拉伯数码。另外,关于称谓、总结、时限、表态等方面的规范用语,对于应用文写作者都要会用。

3.朴实、得体

朴实是应用文不同于其他文章语言的基本风格,这是有应用文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应用文以实告人,求实务实,解决实际问题,在笔法上要做到直陈其事;在表达上多用叙述、说明、议论、而少用或不用描写、夸张、烘托、渲染等手法;在遣词造句上使用大众化、易懂和惯用的语词,力避生僻晦涩的字句。得体是指应用文语言要合乎不同文种的需要,合乎行文关系和行文目的,说什么,用什么语气,选择什么词汇都要与所写文体以及要达到的效果相符合。如强制性公文中用“必须”,而指示性公文则用“应该”。

【参考文献】

[1]裴瑞玲.应用文写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2]张鹏振,侯江.应用写作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通讯的写作特点及分类 第4篇

通讯和其它新闻体裁一样, 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新闻性。通讯是一种报道性的新闻文体, 它与文学创作、历史故事的区别之一, 是它的内容具有新闻性。即, 它所报道的人应该是新闻人物, 所报道的事应该是新闻事件;它必须真实可靠, 强调时效性。如果报道人物, 人物要有时代感;表现人物时代精神的材料, 不仅要典型、合乎逻辑, 而且要生动、形象、具体;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基础与思想境界。如果报道某一事件, 这一事件应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时效性、生动性合一的特点, 看它有无普遍的、典型的或较深刻的教育意义。有些事看起来“热闹”, 但并不具备上述特点, 因此, 没有写的必要。

二是形象性。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 还要求用形象说话。人物通讯要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行动与思想, 表现时代的脉搏, 展现人才辈出的时代画卷, 用活生生的人物及其行动, 再现特定形象与现实生活, 从而感染和激励读者。事件通讯要有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群像, 风貌通讯则要有活灵活现的景物形象, 真正做到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三是评论性。通讯不仅记叙事实, 还可以通过议论、抒情的手法表明作者的倾向, 表现作者明显的感情色彩。当然, 并非写通讯都要有议论和抒情, 这要根据题材而定。有些通讯如工作通讯与工作研究等其容纳量较大, 内涵丰富深刻, 除了一般地叙述事实, 还需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 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意义、深化其主题。通讯中的议论与评论文章不同, 它是精彩事实的升华, 全篇乃以记叙为主。通讯中的抒情与散文也有区别, 散文中的抒情以抒发作者的情怀为主, 而通讯中的抒情则是缘事而发, 多是高潮和感人之处的点睛之笔。

通讯写作中的四种分类:

(一)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指以反映人物活动及其思想为对象的通讯。常用的结构方法有:

1、传记式。

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人物的成长过程, 或把人物的成长过程或经历分为几个阶段, 然后把每个阶段中的典型性强的事例组织起来。

2、故事组合式。

它是以典型性强、故事性强的事例为结构单位, 有的只选取人物成长过程或成熟后的二、三件事动笔, 通过二、三事来透视一个人物的个性、思想、品德, 如《万里长征不停步———记老红军甘祖昌二、三事》就是一例。有的则将人物的事例先行分类, 将相近的或按品德、思想的各个侧面、各种表现来分类组合。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样的结构, 也叫分类组合法。

3、主题组合式。

完全突破时空和事例分类的一般限制, 按事物的内部的逻辑性, 按主题的表现、展开以及进一步开拓的顺序来组织材料。

4、缘事显人式。即通过事情或工作进展本身来显示人物。

5、群像组塑式。

强调在一定的画面下, 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再现人物, 全篇有如一组一组的塑像。它可以用于一个人若干典型镜头的有机连缀, 也可以用于“群像”的“雕塑”。

6、印象式。

即印象记的结构法。它是随着访问的深入和对人物感觉、认识的层次而逐步展现人物的。这种形式, 可以有环境、气氛、心理、对话的描写。

7、小故事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通常表现一人一事, 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 短小精悍, 生动活波。

另外, 还有特写式、速写式等结构方法。

(二)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重在记事, 以形象地、相对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 揭示其影响及意义为已任;也可以把全过程压缩成概括性的叙述, 还可以把事件中的某个片断作突出的描绘。

(三)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通过典型事实来反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反映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和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 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采访札记》、《记者来信》, 都是工作通讯的一种新的变通形式。它在取材、写法、叙事口吻上, 都有着更大的灵活性, 笔法也较自由。

(四) 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是反映一个地区或一条战线发展变化的新面貌的通讯报道。它介绍祖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和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用以沟通情况, 开阔眼界, 激发感情, 增长知识, 鼓舞干事创业热情。

风貌通讯又叫概貌性通讯。这类通讯经常标题为《纪行》、《巡礼》、《随记》、《漫记》、《参观记》、《印象记》、《见闻录》、《访问记》、《掠影》、《一瞥》、《散记》、《侧记》、《杂记》、《拾零》、《拾趣》、《拾萃》、《游记》等。

摘要:通讯要求非常明确主题, 提炼好通讯的主题, 通常是通讯成功的关键。这需要深入分析事实的特点, 了解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精神。通讯写作特点:包括新闻性、形象性、评论性;通讯写作中的四种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木兰诗写作特点 第5篇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

木兰诗 / 木兰辞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浅论话题作文的特点与写作 第6篇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一)内容立意的开放性

以前的作文题不外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种。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区别在于: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学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学生可以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拟标题,也可以直接使用话题。命题作文指定了作文题目后,学生没有选择,在同一个题目下,主题和内容大致相同。作文给出题目或是限制文体,就等于给学生划了一个圈,你有多大的能力也只能在圈里跳。你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不熟悉也好,你擅长这种文体也罢,不擅长这种文体也罢,都别无选择。这就是命题作文天生的缺陷,而话题作文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区别在于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来作文,也就是说,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是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例如,某市1997年中考题:初一学生小明成绩很好,但其家长为了挣钱,让小明去外地打工。请你给小明的家长写一封信,讲清让小明复学的道理。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它的内容、主题、文体都作了限制,这种限制阻碍了学生写作才能的自由发挥。

话题作文虽然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说明、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须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例如,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引出这一话题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其情节并不复杂,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却引人深思。这位富人因关系不同,对同类现象却产生了不同的判断。现实生活常有这种类似的事情。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自然会考虑“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之间的关系。作文试题用“智子疑邻”的故事作为材料,但并没有限定学生一定要用这个材料,这在试题要求中交待得很清楚:“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文章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

(二)文体的开放性

话题作文都是让学生自选文体,这与命题作文是不同的。有些命题作文限定文体,即使不限定文体,有些命题本身就决定了文体的性质。如“往事”“离别”等题目本身就带有记叙文的性质。而话题作文的文体不受限制,可以自选。其根本原因是可以自拟题目,不同的题目当然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体,就是同一题目,有的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体,这种文体的开放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用体裁外,寓言、杂文、小说、日记、故事等不拘一格。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由于不限文体,一批优秀作文面世了,如古白话体《赤兔之死》纯熟精到,文采飞扬;寓言体《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用语双关,诙谐幽默;杂文体《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语句精练,极富哲理;小说《成长大学报名启示录》想象丰富,发人深省;日记体《一个落榜生的日记》环环相扣,简洁明快;故事《黄河需要诚信》内容丰富,感情炽烈。这些佳作之所以让人叫好,有的还得了满分,就在于它们突破了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模式,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亮出了风采。

文艺美学认为:“人的一切有益的活动都是争自由的,文艺主体的活动就充分体现了人的自由的本性。文艺活动自由本性的具体表现方式就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的和谐统一。受动性和主动性是文艺活动自由本性的规定性,不论离开主动性还是离开受动性,都难以揭示文艺主体的自由本性。”这里所说的文艺活动应包括写作活动,自由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自由性就没有写作活动,而自由性又包括受动性和主动性。写作活动是受动性和主动性的统一。受动性即创作者所受到的限制。主动性即创作者的自由性。话题作文正体现了受动性和主动性的特点,话题作文要求文章必须与话题有关,这体现了受动性。自拟题目,自选材料,自定文体的“三自”原则,体现了主动性。

二、话题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话题”与“题目”的关系,让题目亮起来

“话题”与“题目”二者既相关又不同。在话题作文中,“话题”是所限定的写作范围,是进行思维的中心点。有的话题比较大,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如学生把话题当题目来用,往往难以下笔,写出的作文比较宽泛。所以,学生应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一个本人可写的,范围较小、内容具体的题目。如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由于“发现”的外延很大,学生必须另立一个外延小的题目才便于下笔。假如写记叙文,可拟“我发现了美”“我发现了××的秘密”;如写议论性的杂感文章,可拟“小议发现”“我发现苦中有乐”等,这些更具体化的题目,比起“发现”自然要好写,而且笔墨更易集中。

当然,题目小还不够。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画龙须点睛,文章若能有一个简洁、醒目、动人、出彩的标题,就是给文章点了睛。这既能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又能抓住读者的心,产生让人眼睛一亮的效果,这就等于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那么,话题作文如何拟题呢?有的同学直接以话题为题目,这当然省事,前提是所给话题本身就很新颖,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如果所给话题很大,而且是一个词语,如《发现》《诚实》等为话题,这种办法就不行。那就要在话题的前边或后边加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外延小一些。还可根据所给话题及其提示,拟一个虽不含话题原词,但包含话题寓意的标题。这种拟题方法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最容易出彩。如以“诚信”为话题,题目就可以拟为《人生最宝贵的》《做人之本》等,这样的题目既含蓄又引人深思。

(二)处理好话题与写作内容的关系,让想象飞起来

在学生的话题作文中,一些学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所写的文章内容与所给话题不一致。分析其原因,有的学生是由于不懂得所写的内容必须与话题相关这一要求造成的。他们片面理解话题作文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学生是因为对所给的话题生疏,无话可写或可写的东西不多,于是另起炉灶,东扯葫芦西拉瓢,写与话题无关的内容;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的,殊不知,话题作文同样需要认真审题,如若不慎,也会造成跑题现象。我们必须清楚:虽然话题作文不像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那样束缚人,但所写的内容也必须与话题相关,否则就不符合命题要求了。

文章的内容与话题相关只是基本要求,要使文章出彩,还要使文章内容新颖。怎样使文章内容新颖?那就要开动脑筋,让想象飞起来,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大胆虚构,超越时空,丰富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使文章神思飞扬,灵气飞动。“踏花归去马蹄香”,作为花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难以具体形象地进行描绘。然而,画家描绘了“蝴蝶追马”,让人因“马蹄香”而引得蝴蝶追马,人们就会从“马蹄香”想到“踏花”,显示了想象的魅力。

当然,想象不是无本之木,不是无源之水。要想使想象飞起来,就要平时注意留心,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事、物、景,加以提炼升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处理好话题与主题的关系,让主题高起来

话题只是命题人所限定的写作范围,它不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同一个话题可以引出多方面的谈话内容,而每一方面的谈话内容又可以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但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一篇文章中这也谈那也讲,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也就没有了主题,至少也得算主题不集中,或者不明确。如以“读书”为话题作文,如果一会儿谈读书的方法,一会儿又谈读书的感受,一会儿又讲读书的好处,虽然也没有离开话题,但作为一篇文章,主题就显得不集中了。

文章的主题不仅要集中,而且要高远,“千古创新意为高”内容创新首先是立意新,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联想,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角度立意。如采用求异思维,反向思考问题,提出与正面或常见观点不同的看法,发人所未发。一般来说,在强调创造性与个性的当今时代,成功的求异思维,因其作文有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常常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如“近墨者未必黑”“弄斧就要到班门”等,常常会写出立意新颖而高远的文章。

(四)处理好文体不限与文体规范的关系,让形式新起来

在话题作文中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说明,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可以写出四不像的文章。而是指写出什么样的文体都行,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去写。对于一篇文章而言,还是有文体限制的。如小说要体现故事情节的曲折,人物形象的鲜明;记叙文要体现记叙的要素,记叙具体,描写生动;议论文要体现议论的要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应用文要有自己固定的格式,等等。这便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文章体裁。

当然,文体的规范,并不排斥创新。相反,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关键是要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的结构安排。比如,采用片断粘贴形式来结构全文,往往使文章新颖别致,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用这种片断粘贴的方式,写出了赤兔马的几个不凡的经历,突出了“诚信”的主题。这种片断粘贴形式类似于电影镜头的组接,实际上应属于散文结构的一种,当然要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浅谈《墙上的斑点》的写作特点 第7篇

一、叙述主体的转换

《墙上的斑点》中的叙述主体是以第一人称“我”开始的,这样的叙述主体给读者以叙述主体弱化的印象。与伍尔夫写的《达罗卫夫人》不同,她在作品中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达罗卫夫人和精神病患者史密斯的意识流好比电影镜头一般交替出现,转换频繁。作者自然而然将读者从一个人物的意识带进另一个人物的头脑,其间不留明显的轨迹。而《墙上的斑点》中叙述主体却扮演着双重的角色:首先是叙述者向他的读者讲故事,然后是作者向作者的读者讲述的叙述者的讲述。结果,叙述者的讲述成了作者的整个叙事结构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在一个层面上的讲述,在另一个层面上变成了被讲述的内容。文中开始首先提到,“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从小说开始写到了叙述者向他的读者讲故事,后来把墙上的斑点联想成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的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然后通过联想,作者又开始转述叙述者的话:“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了。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通过这段原文我们可知,叙述主体首先是由“我”开始的,然后通过不同的叙事主体“我们”、“他”来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又一个故事。又如,“大自然又在这里玩弄她保存自己的老把戏了,她认为这条思路至多不过白白浪费一些精力,或许会和现实发生一点冲突。”在这段话中叙述主体又变成了“她”,作者通过“她”的思想来表达自己向往平静生活的愿望。《墙上的斑点》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在传统小说中,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意识流”小说中的“我”,并不像传统小说中的“我”那样,是作者借助于“我”的眼睛来看他人的行动、叙述他人的故事,而是“我”在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重点在于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是主人公在自己说着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心理过程。正因为如此,在“意识流”小说理论中,有所谓“小说家退出小说”的说法。既然让小说家退出小说,那谁在写小说呢?———那就让人物自己来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叙事主体的不断转换实际上是叙事主体的一种淡化,与传统小说的叙事主体不同,作者一方面把自己看成是叙事主体,另一方面用别的叙事主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以叙述客体为核心的联想

运用自由联想的写作技巧是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点。其中,在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作者运用自由联想的才华在史密斯的内心独白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史密斯在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战争之后一直惊魂不定,他感到这个疯狂的世界已经摇摇欲坠。他在伦敦街头的所见所闻常常使他联想起战场上的亲密战友埃文斯。神经失常的史密斯独自坐在公园的椅子上胡思乱想:想到椅子旁边没树,从而想到人类不应该砍树,又联想到杀人。这些想象内容似乎都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对揭示小说主题和渲染人物意识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为史密斯最终跳窗自杀埋下了伏笔。而《墙上的斑点》在小说一开始就点明了要叙述的客体就是“墙上的这个斑点”,由这个斑点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斑点想成各种事物,从而产生丰富的意象,最终以“原来斑点是一只蜗牛”而结尾。叙述者最初从“墙上的斑点”得到的外观印象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接下来依次把这个“斑点”想象为:(1)“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2)“可是墙上的斑点不是一个小孔。它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比如说,遗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3)“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的那个斑点,它竟像是突出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4)”“一只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打进墙里已经有两百年,直到现在,由于一代又一代的女仆耐心的擦拭,钉子的顶端得以露出到油漆外面……”在将那个斑点想象为这四种事物之后,叙述者有一段话可以看做是对这种想象意义的说明:“现在我越加仔细地看者它,就越发觉好似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版。”显然,这是对前面几种猜测的一种总结式的想象和比喻,所起的是综述作用。叙述者先想象“斑点是什么”,然后从这个想象的核心中延展出几个联想的方向,最终两者组织起一个意识流形成的大千世界。

三、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体会

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达罗卫夫人》主要在向读者描述达罗卫夫人与精神病患者史密斯在同一时刻内不同的意识活动,在两个人的自由联想中也有不少对自然的描述,比如对树的描述和用希腊语清脆鸣叫着的麻雀等。但在《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如:“谈植物学”——就“说……开了一朵花”———多半是查理一世在位的时候种下的——紫色花穗的花吧———在头脑里把自己的形象打扮起来——是爱抚地,偷偷地,而不是公开地崇拜自己的形象——镜子打碎了,形象消失了———只有其他的人看见的那个人的外壳——世界会变得多么闷人、多么浮浅———在这样的世界里是不能生活的———未来的小说家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想法的重要性———(而现在的人)把现实的描绘排除在他们的故事之外———认为这类知识是天生具有的,希腊人就是这样想的,或许莎士比亚也是这样想的。在这些联想里,我们可以看到身为文学评论家的作者对世界、对社会的观察角度和特有的认识,看到作者对当时压抑沉闷的社会氛围的不满,看到作者对文学不能反映现实的批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规矩”,如“桌布的规矩就是一定要用花毯做成”。“真实的事物”,如“星期天的午餐、星期天的散步、庄园宅第和桌布等”;希望“遭到讥笑,被送进垃圾箱”的东西是按照男性观点制订的尊卑序列表和“红木碗橱、兰西尔版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这些也是作者身为贵族妇女特有的生活体验的反映;赞赏着衣柜———它产生于一棵树———(树木)长在草地上、森林里、小河边———(那里)有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雌红松鸡扎进水里冒出水面、鱼群逆流而上、水甲虫垒起一座座圆顶土堆———这棵树在冬天的夜晚独自屹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小昆虫在树皮的折皱上吃力地爬过去,或者在树叶搭成的薄薄的绿色天篷上面晒太阳———暴风雨袭来,树倒了下去,还有一百万条坚毅而清醒的生命分散在世界上。这些对自由安宁生活的联想和想象,流露的是作家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内心的特别体验。而在小说末尾,作者通过一番联想后,回到了现实生活———“该死的战争;让这次战争见鬼去吧!”表现了作者厌恶战争,渴望男女平等的社会,就如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在装满白色的海鸟卵的鸟巢上空盘旋”的可爱世界。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中通过对“墙上的斑点”引发的联想来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冷漠与孤寂,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理想的美好追求。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同样的作家写出的小说在创作特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墙上的斑点》和《达罗卫夫人》都是伍尔夫的代表作,但是两部小说在叙述主体方面、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深刻方面和在自由联想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墙上的斑点》正是通过它那以“斑点”为核心的联想体系,给我们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使我们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这部短篇小说的知识性,同时也体现出我们人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摘要:《墙上的斑点》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以《墙上的斑点》为例,来说明意识流小说叙述主体的转换、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体会以及具有核心功能的联想这三方面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意识流,叙述主体,联想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156.

[2]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6-107.

[3]李乃坤.伍尔夫作品精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49-56.

新媒介影响下网络写作的特点 第8篇

随着新媒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愉悦自我,通讯交流的主要平台和活动场域。便捷的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交流方式,网络这一新媒介也越来越十分重要地成为一种“讯息”,成为人的“中神经系统的延伸”[1]。当下,媒介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文化形态,其中网络文化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而这个份额正在逐渐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2008年12月初已经接近3亿,平均每日新增网民20多万)[2],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作为网络文化重要表征的网络写作,已经改变了人们写作与阅读方式,这种新方式的出现,着实令很多关注网络文化的人史料不及。然而,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它意义十分重大。

(一)网络媒介的特点

网络媒介以其五彩缤纷的视听多媒体、超强的链接性、及时的交互性和网络的便捷性等特征在当今智能信息时代,满足了用户筛选搜寻信息的需要,使得用户冲破传统媒体的束缚,达到了及时互动交流的目的,这对传统媒体无疑是一严重冲击和考验。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基于全球性互联网的网络媒介,开放性更加广泛。网络已经覆盖全球,把来自全球的人联系起来,集中到一起(参与某事件讨论等),开放性比以往任何媒介更加空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连入互联网的人,其发布的信息将在全球整个网络上存放,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这些信息。其信息的开放性,是空前的,是一次质的飞跃。例如,你可以迅速获取地球另一端一小镇的天气情况、人文地理以及民族风情等以便你旅游需要,可见网络媒介已基本具备了贯穿时空的能力。

2、交互性。

随着计算机芯片计算次数的日趋剧增,网络更新速度更加令人惊奇。网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更新速度的加快,缩短了信息发布与信息受众之间的交流所需时间和空间,方便了信息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信息发布速度的加快,也给运营商发布信息时机把握上提供了便利,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因及时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

3、互构性。

网络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网络提供的信息包括了与信息共存的受众的反馈意见,网络信息也可能因受众的影响而重新编辑信息,或重新发布信息。因此,在网络世界,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阅读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编辑和制造者。当下贴吧、论坛、说吧、BBS等日益增多,各类话题论坛和博客的开通以及搜索引擎的发展,网络的互构性越发明显。

4、多极化。

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读者(一个层面的群体)”模式了,而是一个复杂的多极模式。传统的信息传播及接受过程中,以简单的“信息-读者”模式居多,而现在的网络媒介中,形成了“信息-一般读者/受众/批评者/过客”以及复杂的“读者-批评者/过客”等模式。也就是说,现在的网络媒介中,不再是信息对读者层面这一简单模式,而是信息对接受信息者(受众)、信息对一般读者(信息需求者)、信息对批评者(信息特殊需求群体)以及信息对过客(随意阅读,没有目的的人)等共存。其中的一般读者浏览网络也就是一般的信息需求,而批评者则抱有批评的目的,是特殊需求群体,而过客性质的则是没有任何目的的,随意浏览,而没有获取信息的直接目的。在“信息-受众”这一层面活动中,还夹杂有目的不同的受众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些可以是一类人,也可以是一个个体。因此,接受学角度来看,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极化信息活动场域。

5、多元化。

网络媒介的多元性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网络媒介自身介质多元化。网络媒介是多媒体的,在因特网上可以传播各种介质的信息:文字、图片、音像、动画等多种手段。以超链接形式及各种嵌入式的信息链接功能转播着多媒体信息。第二方面是网络的使用者的多元性,网络世界不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或者网络新闻机构等,而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团体乃至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的场所。

(二)网络写作的特点

时至今日,如果我们还在讨论网络写作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注定是招人嘲笑的。因为不管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网络写作,它都伴随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并逐渐壮大起来。网络写作在受到网络特点影响下,突显了一些特征。

我们讨论网络写作的特点之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与传统的写作相比之下,网络写作究竟怎么定义?对于这个新生儿,学术界颇有争议。其实,仔细考究每个定义,大多是围绕着创作过程与网络这一特殊介质的关系而引发了各种争议。我们客观的分析,觉得可以这样给网络写作定义:它是人们利用现代网络,借助网络多媒体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感,呈现到网络上的一种精神活动的表达方式。

网络写作这一特殊写作方式的特点:

1、网络写作的开放性

网络写作是基于网络媒介的特殊写作方式,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写作的开放性。网络写作是自由的、开放式的写作活动,对作者身份不做任何的限制,不论写作水平高低,受教育水平如何,地位高低贵贱,只要你愿意,有兴趣,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创作。网络写作言论自由,只要具备一定表达能力,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书写。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无疑使得人们具有更开放的话语权。

2、网络写作的交互性

网络本身的快速交互功能,传播的无限制无阻碍,使得网络写作者的远距离合作成为一种可能。网络的便捷使得网络写作者随时可以吸纳读者意见,随时对文章进行修改。网络的交互性使得网络写作可以协同创作,有时哪怕是一点小建议的交流,都会影响创作进行的步伐发生改变。网络写作的成果是电子文本,相比传统的纸质文档更有利于交流,可以在网上直接复制、粘贴或者修改编辑等,所以创作的交互性可以以接龙、交互修改等形式来进行,协同写作汇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因此集体创作变得更容易。“网络写作不再是过去的你写我看,而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写作,只要他具有相当程度的语言文字能力。写作主体的主动性大大增强。”[3]

3、网络写作的多元化

借助网络媒介这一载体进行创作,写作从单一的文字符号开始转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这些多媒体出现在网络写作活动中,使得网络写作的表现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让作者更加随心所欲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可以用图片,甚至是音频等直接表达。因此,网络写作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表达方式的超强视听多媒体空间。

4、网络写作生产消费的历时与共时

网络写作除了具有一般写作所具有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之外,还具有低耗材、高技术和及时性等特点;直接创作并发表,直接阅评暨消费;生产与消费是在互联网上或同步或前后相继、交叉互动完成;作者与读者身份模糊、生产与消费共时,即在网络创作同时将作品传送到网络上,这些作品同时又被受众阅读批评,因此生产与消费是共时的。而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或者交叉进行的这一过程,则因受到网络评论回帖等因素的影响,持续变化地向前发展,又体现历时性,此历时性又不同于传统写作所具有的,因为网络文学生产消费的历时是整个生产消费互构过程的历时。

5、读者(受众)影响创作过程

在传统的文学传播活动中,只有商业性的作品才会考虑读者的兴趣,所以读者不能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读者对创作几乎没有影响。而在网络写作过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互性增强,读者可能直接对作品创作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些都将给网络作者的创作产生影响。传统的创作过程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单行的关系,即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读者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进而影响作者。而在网络写作中,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交流的关系,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碰撞或协作下完成作品,而读者也有可能随时参与到创作活动中。因此,读者(受众)对网络写作的影响远远大于且不同于传统写作。

(三)小结

新媒介带来了全新的写作表现方式:立体辐射的超文本链接。传统文学文本是封闭的平面展示,而超文本文学则显示为多种平面文本的迭加,呈现立体化开放性网状结构。网络写作的前景虽然难以清晰预测,但它大踏步前进的趋势,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网络写作依托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写作方式和书写载体,深刻地改变着写作的方式。网络写作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它的特征受网络特点的影响,而网络是一个更新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的媒介,因此,我们很难将网络写作的特点阐释详尽。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0.

[2]范玉刚.网络文化生成的特点及其领导权问题.理论视野2009.0222-25.

新闻英语的写作形式和语法特点 第9篇

一、新闻英语常用的写作形式

“倒金字塔”是普遍使用的形式。“倒金字塔”是新闻英语中惯用的形式。它的上面较宽, 下面较窄。其重要性也是从宽窄度看出来的。在这个倒金字塔结构中, 宽的部分主要是记者所要向人们传达的最重要的内容, 通常会引起下面的叙述, 这个一般被称作导语。倒金字塔随着形状的不断变窄, 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减弱。新闻的标题是和导语有着共同重要的表达性。二者都是起着引领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标题和导语能够让大家通过简单的语言抓住事情是什么、谁做的、在哪里做、为什么做, 什么时间做, 清晰的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掌握信息的关键点, 并且还要准确无误, 简单明确。这样的特点要求第一段通常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解释标题, 句少但是涵盖的意思却非常庞大。例如, BEIJING, May15, 2014 (xinhua) ——Xi jinping is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meet with Mr Putin (北京5月15日新华社电:习近平就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普京。)

二、新闻英语标题的使用

新闻英语的标题是新闻的泉眼, 它起着总结、概括、揭示中心的作用。标题浓缩新闻的主要内容, 通过几个简单有力的词汇来产生独特鲜明的效果。它的存在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加深和读者的共鸣。新闻英语的标题要浓缩概括。

(一) 缩略词大量存在

像一般的标题一样, 新闻标题也需要保证简单、美观, 易懂。为了达到这个效果, 新闻英语标题一般采用缩略语。例如, China joined the WTO opplication in 2001.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In 2001, the apec conference was held in Shanghai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在上海举行。)

(二) 数字运用准确无误

在新闻报道中, 一般遇到事故、灾害、有伤亡人数的时候, 通常用准确的数字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让人们产生想阅读的兴趣。例如, Car accident killed 5 people and 13people were injured. (车祸致使5人死亡, 13人受伤。) The floods that killed nearly ten thousand people (洪水使近一万人丧生。)

(三) 语法结构不完整

新闻英语标题中经常运用语法结构不完整的句子。例如, Chinese in Thailand by security after back to China, the whole nation is ecstatic。 (在泰国的所有中国侨胞被安全送回中国后, 全国人民都欣喜若狂。) 在这个标题中, 则省略了所有的中国侨胞, 这一语法。

三、新闻英语常见的语法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词汇也在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旧的词语、语法有些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 纷纷被剔除, 遗忘。新的词语不断产生, 通过运用旧的词汇进行改编, 在其原有的基础上, 继承发展创新了新词汇。它们主要采用浓缩、类比、派生等手段, 将旧有的词汇演化成新兴词汇。它们一般在公众视野中使用, 如果能够成为时代的热词, 足够达到相当的普遍性之后, 就有可能被收录到词典中, 记载时代的印记。

(一) 外引词汇

英语在不断的使用、发展过程中, 常常会有外来的词汇涌入。新闻英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经常使用外来语词, 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加深国内外国人的亲切随和感。在对国外事件进行报道时, 媒体新闻往往会采用一些当地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浓厚地方色彩的词语这能够让外国人感受到其祖国的魅力和久违的词汇感悟, 加深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亲切感。世界上的人们普遍认为, 传统的才是世界的。这就造就了我国很多传统的词汇走向了世界, 被世界上的许多词典所收录。

像我国有很多的词语, 如Kungfu, jiaozi等等, 都成为国际上的一些热词并被国际友人所普遍使用。Kungfu star Jackie chan and artist li will be led in April 2014, private enterprises hall 15 children take part in the Taiji performance, and charity dinner (功夫明星成龙和艺人李宇春将2014年4月私人企业会馆带领15名儿童参加太极演出, 并举办慈善晚宴) 在这个例句中, 通过使用Kungfu和Taiji将中国传统的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随着我国和外国友人的不断交流和沟通, 越爱越多的中国传统词汇被人们所熟记, 中国武术和中国食物也不断走向世界, 参与到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去。

(二) 旧词新义

在新闻英语的不断发展中, 词汇也在不断地变幻着形式和意思, 被赋予了时代的新的解释和意义。有些词汇往往随着社会发展, 其原有的意义已经被大家所忘记, 而代替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在我们遇到这类词汇时, 我们不要照搬过去的解释或者说是望文生义, 而是要结合语境和当代最新收录解释, 去正确的把握其内涵。

例如, A key movies and shakes said, “We will continue to add even more features, banks and store locations in the coming months, making it even easier to pay with your Android phone” (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说, “我们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添加更多特性, 银行和存储位置, 使它更容易在你的安卓手机支付”。) 在这里, 有影响的人被译为了“movies and shakes”, 这样就显现出了旧词的引申义, 若对这一特点不加以重视, 则会翻译的有偏差, 使自己不能正确理解文义。

(三) 借词代用

在新闻报道中, 经常会使用一些建筑物的名字或者是领导人的名字来代表这个国家和机构。

例如, Chairman of Russian putin and President Xi jinping answer on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National Day military parade of issues to discuss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习近平主席就国庆60周年阅兵事项做了简答的商讨。) 在这个例子中, 用两个领导人的名字来代替本国政府, 既简洁又明确, 是借词代用的一种体现。

(四) 典故形象化

在新闻英语中, 常常采用一些已经发生过的形象的典型事例, 来描述现今的事物, 使其更加具有穿透力和形象化, 让大家记忆深刻, 仿佛正在经历着所发生的事情。

例如, Champion liu xiang, who continues to recover from Achilles, get the seventh grade. (中国的冠军刘翔因脚伤还没有恢复仅仅获得第七名的成绩。) 这里引用到了“Achilles”这个词语, 它的起源可以从希腊的神话中讲起。主要讲的是他在小的时候由于被他的母亲放在冥水中全身浸泡, 使得他几乎刀枪不入。而由于他的母亲抓着他的脚, 使得他的脚没有被浸泡, 这就成了他的唯一的致命伤。他的敌人在后面的征战中, 利用他的脚的这个缺点, 将其射死。于是后来就用这个词来表示“致命的弱点”。在这条新闻中, 通过运用这个典故来描述刘翔的脚伤, 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典故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为大家了解刘翔这一现实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深刻体现了刘翔的脚伤对其比赛的影响之大。

新闻英语的写作形式和语法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对新闻英语的了解和掌握,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接受世界信息, 紧随时代潮流, 将新闻英语更好地发展下去。

摘要:每天, 世界上大量的信息通过新闻源源不断的流入我们大众的视野, 使得新闻能快速、便捷的传到世界各地。在新闻的传播中, 尤其是英语为其传播提供了大幅度的便捷。本文从新闻英语的写作形式出发, 对标题的使用、导语以及语法的特点作了简单的介绍, 希望能够由此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英语。

关键词:新闻英语,写作形式,语法特点

参考文献

[1]廖颖颖.论中国主流英语新闻报刊对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卫孝芬.英文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J].新闻爱好者, 2005 (8) .

浅论商务英语的写作特点 第10篇

1、准确性 (accurate)

商业书信书写的最根本特点之一就是准确性。商务英语书写力求叙述完整、内容清楚、用词正确。

例句:We are proudly to let you know that we have established relations with many wise and successful managers.And we would be very appreciate if you could consider this opportunity.原句较为准确地陈述事实, 表达意见, 而且语气不卑不亢, 不愠不火, 是正常商务沟通的尺度。如果换用As you know, all wise and successful managers have connections with our company.It is your loss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slip away.就显得气势汹汹, 除了伤害感情, 僵化局面, 一点也无助于事情的解决。

在看一个例子:

As the leading company in this industry in China, I ensure that we will conduct this cooperation with you in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mutual benefit thorough.If there is any problem, please feelfree to negotiate with us.

(我们作为中国该行业龙头, 绝对会以完全公平和互利的原则完成此次合同, 你放尽可放心, 如果有任何疑问, 你方可以派人前来洽谈。) 全段文字选词具体、单词和短语明确, 不矫饰情感、不过分亲昵, 充分、客观、如实地表明意图, 说明情况。

2、简洁性 (concise)

因为商务人员一般业务繁忙, 没有时间阅读冗长晦涩的商务文书, 所以商务写作上要做到在涵盖所有信息基础上做到开门见山、文字简洁、言简意赅, 争取以最少的语言传达最多的信息。因此在商务英语写作上要注重避繁就简, 句子结构简短简单;直接切人主题, 删除不必要无关的信息及华而不实无关痛痒的修饰成分。

例如请看下面邮件:

Following our extremely useful and entertaining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on the 3nd day of this month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Anno Domini 2003, I would respectfully wish to draw your attention to the digital file which I have previously attachedto this message.

During our discourse, we conversed about the need for me to provide you with a more profound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y issues involved with bringing to fruition the project in which we are all involved to the mutual financial benefit of all parties concerned in the enterprise.You mentioned specifically the need for fuller statistical date.I sincerely hope that I will not be contradicted if I maintain that the attached file should go some way towards meeting this requirement.If, however, you find that there are areas of incompleteness of-Heaven forefend and forgive me for saying so!-unclear, I hope you will not think uncharitably of me but will contact me and request clarification on those issues which you currently find obfuscating.

I r e m a i n y o u r o b e d i e n t

这封电子函件用字遣词艰涩, 不相关信息过多, 信息不够简洁。servant.

如果遵循写作的简洁性原则此封电子邮件可以简明扼要的改写为:

Dear Joseph,

Further to our call on the3nd, I have attached a file containing the data for the project as you requested.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 please contact me.

3、礼貌性 (polite)

前文虽强调商务英语写作要简洁,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务书信就不再需要问候与恭维、客套与寒暄。相反, 商务英语比较讲究礼貌原则。在写作中要注意避免使用苛求的或说教的语言, 应使用婉转、诚恳的语句。即使批驳对方的观点, 拒绝对方的要求, 也要注意语气委婉, 尽量用积极和肯定的态度去谈论问题, 以一种委婉礼貌的方式来促进商务目的的顺利实现。

例如:We should let you know that in a large company as ours, this is seldom our behavior, so we shall allow you to take a closer investigation on this and also you may call us at the working hoursfor help.

这段文字, 语气生硬、态度生硬, 对对方颐指气使。要想说服对方解决问题, 可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 修改如下:

We are sorry to hear that yet we would like to tell you this is not our protocol.Thus we strongly suggest that you could take any possible investigation on this and we would be happy to assist your side if necessary.Please feel free to call us at working hours.

除上文所述的准确、简洁和礼貌的特点之外, 商务英语书写还有其它特点, 但由于这些特点之间互相交织、重合, 并且因篇幅有限, 本文就不一一详细分析。了解并掌握商务英语特点, 对提高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商务活动。

摘要:商务英语写作是商务沟通的一种表达手段, 是沟通渠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方式。要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水平, 必须要了解掌握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商务英语,准确性,简洁性,礼貌性

参考文献

[1]赵伟华、张艳敏:《实用商务英语写作》,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写作特点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海明威 叙事 象征

引言

海明威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很多优秀短篇小说。《一间干净、明亮的地方》写于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西班牙前线时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将从客观的叙事视角、象征手法以及简洁文风三个方面来来赏析这篇短篇小说,以探究其丰富的内涵。

客观的叙事视角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没有使用全知全能的视角进行描述,而是采用旁观者的客观视角进行信息的传达,没有过多任何感情色彩的介入,不加旁观者的评论,力图给读者带来一个客观的描述。

文章开头出现两位酒吧侍者,他们就一位深夜独自来酒馆喝酒的老人展开了一场对话。

“上个星期他想自杀,”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

“没事儿。”

“你怎么知道是没事儿?”

“他有很多钱。”

两位侍者的对话中,海明威没有使用谁问,谁答的字眼,而是采用了自由间接引语,他们简短的对话并没有叙述者干预其间,读者仿佛身处其间,拉近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这些只言片语中领略到丰富内容。从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一位侍者认为老人有钱,所以不存在物质生活的问题,那么他自杀是没有任何理由的。而另一位侍者则认为老人自杀是另有原因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与思考,读者会带着疑问、猜测阅读下去。

再往下读,读者了解到两位侍者出现了重大分歧。年轻的侍者抱怨说:“我真希望他回家去。我从来没有在三点钟以前睡觉过。那是个什么样的睡觉时间呀?”而年老侍者对老人更多的是同情,他同情“那种不想睡觉的人,同情那种夜里要有亮光的人”。年轻的侍者则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态度:“他孤孤单单。我可不孤单。我有个老婆在床上等着我呢。”读到这里,可以推测出两人侍者处于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有很大差异,但是文中并没有出现他们各自的心理描述,作者只是像一台留声机一样把两者的对话用及其简练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非常艰难地从各自的语言表达中推测各自的心理状态。酒馆里的年轻人急着下班回家,他的人生是稳定的,幸福的,对未来有信心的。而年老的侍者和老人一样倍感空虚,孤独和迷惘。

在文章的结尾,年老的侍者走出酒馆后,“他要回家,到自己屋里去。他要去躺在床上,最后,天亮了,他就要睡觉了。到头来,他对自己说,大概又只是失眠”。小说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这是典型的海明威式小说结尾,被称为“零度结尾”。这种结尾没有任何总结性的描述,没有点明文中一直出现的饮酒的老人最后的结果,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让我们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正如海明威本人所说:“我试图删去没有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一切事情,以便他或她读过什么以后这就成为他或她经验的一部分,好像真的发生过似的。”这样的客观冷静地叙事风格拉近了读者与叙事者间的距离,让读者具有强烈的参与感。这样的叙述视角不仅不会给读者带来障碍,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启迪他们的思考。这也许就是海明威的独特的写作魅力所在。

简洁的文风

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 “冰山”。他认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平面的八分之一,而海平面以下的八分之七则要要靠读者自己去猜测。为了使自己的语言精简凝练,海明威“不惜伐倒整片陈词赘言的森林,通过疏疏落落,经过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海明威的这种别具风格的“冰山原则”是他一直遵循的写作原则。它表现在语言上没有华丽辞藻,句子也通常短小精悍,几乎没有修饰性从句,用词简单口语化,并且很少使用形容词或副词等修饰词,很少出现表达情感的语言,他的语言特别是简练的会话体,用非常精准的语言记录着生活中的场景,生活和人物。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开头以寥寥数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主要人物。

时间很晚了,大家都离开餐馆,只有一个老人还坐在树叶挡住灯光的阴影里。白天里,街上尽是尘埃,到得晚上,露水压住了尘埃。这个老人喜欢坐得很晚,因为他是个聋子,现在是夜里,十分寂静,他感觉得到跟白天的不同。呆在餐馆里的两个侍者知道这老人有点儿醉了,他虽然是个好主顾,可是,他们知道,如果他喝得太醉了,他会不付账就走,所以他们一直在留神他。

几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晚上,地点——酒馆,人物——老人和两位侍者。海明威使用具体的名词和动词来呈现故事发生的场景,让读者如同看一张幻灯片一样,在画面中感受到老人的孤独感。酒馆里两位侍者一直在注意老人,他们围绕老人进行简短的对话:

“他上星期想自杀,”一位侍者说。

“为什么?”

“他感到绝望了。”

“有什么原因吗?”

几句简单的对话,故事场景就从夜色里的咖啡馆转到唯一的老年顾客,又从顾客转到两位侍者身上。故事叙述非常简洁,却把酒馆里的不同人物对生活的不同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海明威非常善于利用简洁的语言风格对人物对话的记录,传神的场景和环境描写来揭示真实的生活。

象征

象征是指用某种具体的东西代表另一种抽象的东西,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具体的象征物通常能唤起人们许多想法和情感。象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通过使用象征这一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中的词语表达更具内涵,达到特殊效果。海明威的作品通常带有很强的暗示性和象征意义。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作者使用了一些象征因素,下面试举几例加以阐释。

故事发生在一个干净明亮的酒馆里,夜已经深了,里面除了两位侍者外就只有一位老人,作者反复使用了“晚”,“天色已晚”,“老人喜欢坐得很晚”。“晚”在这里反复出现,不仅仅是交待场景发生的时间。这里“晚”还包含着隐含意义,老人已步入生活的暮年,身体不如年轻时那么强健,生命如同风中残烛。老人双耳失聪,生活已经完全与外界隔绝,心灵处于无助和绝望之中。“阴影”是海明威为故事所设计的另一象征性情景,作者反复强调这位老人坐在“树叶挡住灯光的阴影里”。酒馆没有别人,空空荡荡,然而老人却宁愿独自一人坐在“阴影里”。“阴影”暗示我们老人不愿意被他人,甚至是酒馆的侍者注意到,当他需要添酒时,也只是“轻轻用杯子敲敲茶托”。他自尊心很强,宁愿隐藏自己,不想被外人注意到自己的孤苦与烦闷。两名侍者窃窃私语地讲到老人上周曾经自杀未遂,引发了他们激烈的讨论。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老人已经年龄很大了,虽然很有钱,却总是一个人来这个酒馆喝酒,老人衣着考究,喝酒时总是很讲究,“喝啤酒的时候从不滴滴答答往外流,就是喝醉时也不例外。”老人总是选择坐在阴影里,“阴影”象征了老人的精神困顿。“阴影”像一片乌云一样,把世间的一切欢愉和喜乐都隔开了,而将老人困在了无可逃脱的阴影之中。我们读到此处不免深深好奇到底是什么促使老人落入这样的境地。而小说中还有另一个意象——“光”。与阴影相反,它是一种以带给人慰藉的力量。感到虚无的老人和年老的侍者都离不开酒馆这种明亮的干净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光亮”、“干干净净或者井井有条”是唯一可以对抗空虚存在的东西。它们代表了混乱无序的世界里的秩序和理性。对“干净明亮的地方”的渴望象征了秩序、理性、希望、感情等美好世界的企盼和向往。

联想到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在经历战争的摧残,对战争带给人的毁灭性打击深有体会。衣食无忧的老人也许正是经受了战争对精神世界的沉重打击,开始对未来悲观失望,丧失了信念和理想。但是还是渴望拜托精神的迷惘和空虚,内心渴望平和、宁静,于是在小酒馆———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寻求战胜空虚和孤寂的力量。作者常用的几个物象所对应的含义相对稳定,并且抽象内容与具象形式常常融为一体,使读者可以借助这些象征去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结语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文字简洁却余味无穷,就在于作者留下了很多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参与去思考。这也正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海明威没有直接表达思想的态度,而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调动发挥读者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去挖掘背后隐藏的深刻的内涵。正是因为海明威曾经历过战争,他对战争对人带来的痛苦,悲观和虚无深有体会。他反复描写的“干净”和“光亮”或许就代表一种摆脱战争阴影的光明和秩序。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精心构思了一幅幅画面,我们通过分析小说的独特叙述视角、简洁的文风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战争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海明威.陈朝廷译.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49.

[2]崔道怡,朱伟,王清风,王勇军.“冰上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上册)[M].工人出版社,1987.

[3]Carols Baker.Earnest Hemingway:A Farewell to Arms[A].美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出版,1986:242-245.

分析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 第12篇

1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所展现的特点

从新闻的角度上来说,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导语主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即要张扬个性、具备概括性同时还要形象化。这主要是由于新闻导语的本身特质所决定的。

1.1 新闻导语要张扬个性

就目前的新闻来说, 是一个“标题党”泛滥的时代, 所谓的标题党, 指的是在标题当中, 运用那些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研究的文字组合, 来促使观众观看这篇新闻报道。而我们在这里谈到的新闻导语要张扬个性, 和标题党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就是在提纲挈领的导语当中, 用最简短的语言, 来给广大的受众呈现出一个宏大的事实, 使受众充分的感觉到这则报道值得一看, 这就是所谓的张扬个性。纵观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 大多数是千篇一律, 政治性的属于和口号过于的突出, 响应什么……贯彻什么……已经成为很多新闻报道当中的必然构成要素。但是, 这些语言不仅不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它会使受众感觉到厌烦, 从而影响这个新闻的收听率。所以, 在做广播电视节目的导语时, 最好要利用一个场景, 然后引出这篇新闻报道的主体事实, 是观众对于这则新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判断, 而不至于一无所知。

1.2 新闻导语要有概括性

新闻导语要具有概括性, 这是任何一种媒体在进行新闻导语的撰写时都要遵守的一个原则。一般来说, 在整个新闻的导语当中, 应该是五个W都要有的。也就是说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基本上都需要在整篇文章当中得到一个具体的体现。使观众在观看这则导语时就有一种管中窥豹的感觉。同时, 新闻导语时应该经过专业的编辑和记者进行一定的提炼的, 而且所选取的文字是需要能反映所要表述的事实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整则新闻的导语必须是要简明扼要的, 可以使整篇报道的中心思想得以在导语之内有效体现。最后, 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闻导语, 在具体的形式上还应进行一定的程度上的创新, 不至于落入传统的新闻导语的俗套当中。

1.3 新闻导语必须形象化

如果想要使一则新闻在受众乍看一眼的时候, 就感觉到这个新闻铺面而来的生命力。那绝对是导语的功劳, 所以, 在导语的撰写过程当中还要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 新闻导语不能空洞无物, 或者是夸大其词。而是应该实事求是的, 形象化的描写, 就需要抓住整个新闻的具体特征, 截取富有感染力的画面, 处理好所要表现的角度, 从而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导语更加形象化。最能表现整个新闻的话语, 无非是从当事人口中所说出的话, 所以在撰写电视节目新闻导语时, 一定要尽可能的让当事人说出新闻。同时, 在具体的表现过程当中, 导语还要能够抓住整个新闻的本质, 也就是说, 导语所选取的形象, 不能是以偏概全, 而是要兼容并蓄。充分的反映整个新闻的是非曲直。在具体的写作方式上, 这种写法应该是采用现场的具体形象进行开篇, 之后在确定一个新闻点, 通过画外进行相关性的描述, 报到处整个新闻所需要表现的重要事实。

1.4 新闻导语必须要有导入性

所谓的导入性就是指新闻导语要能够将整个新闻事实具体的导入到新闻的正文当中, 也就是说, 新闻导语要起到一个点题的作用, 但是在点题的过程当中, 绝对不能破题。新闻导语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吸引广大读者, 使他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这则新闻。也就是说, 导语所要达到的整个目的是将观众有效的代入到整个新闻当中, 让他们在新闻当中去慢慢的体会。

2 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的策略

就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的具体传播现状来说, 导语在新闻当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也越来越被我国的新闻学的研究者所重视, 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 对于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特点, 探讨出如下策略。

2.1 电视新闻导语要在视觉上做文章

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来取胜, 来产生对受众的吸引力。根据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听和看同步进行时, 受众对于新闻的记忆量会提高到百分之五十。这对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所以在电视新闻导语的总是设计之上, 就要从视觉上做文章。具体来说, 电视新闻节目的导语制作就应该注重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 在导语的制作过程当中, 不仅仅是要依靠主持人的画外, 更重要的是根据电视新闻节目所带来的优势, 通过抠像和字幕等手段对导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强化。一般来说, 在屏幕的下方显示字幕是比较恰当的, 可以有效的避免受众产生视觉上的障碍, 从而影响受众对整个导语的有效理解。同时, 通过抠像的方式, 有效的交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 就有效的免去了主持人的画外赘述, 更加有效的对导语进行了补充。第二, 在整个导语的创作过程当中应当尽量选择纪实性的语言进行描写, 这样在整个导语的写作过程当中, 就兼顾了新闻画面, 通过这种结合编辑, 就更能促进观众对导语的理解。

2.2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要从听觉上做文章

具体来说从听觉上做文章, 主要是针对于广播新闻导语的。听觉上传播是广播新闻节目的一个优势, 也是一个劣势, 这就需要看如何的运用。所以在广播新闻导语的制作上就应该注重:第一, 其选择的用词一定要足够的响亮, 也就是说要在第一时间引起读者的注意。第二, 广播媒体的新闻导语用词一定要简洁明了, 以便于受众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 新闻的导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第三, 在整体的导语设置上还要具备悬念, 也就是说导语要点题但是不能破题, 要将受众的兴趣有效的引发, 促使他们去听新闻。

3 总结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导语制作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所以我们就必须要牢牢的把握住新闻导语所应该具备的特点, 彻底做好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导语。

参考文献

[1]崔玉峰.试析电视新闻表意符号的运用——以央视《新闻联播》与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为例[J].现代传播, 2011 (3) .

[2]张玉坚.广播电视新闻中常见的语言问题浅斩[J].采.写.编, 2012 (2) .

[3]王玉.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与技巧[J].魅力中国, 2010 (28) .

[4]于丽梅.论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的综合素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 .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大型仪器管理